曇無德部四分律刪補隨機羯磨卷第六
弟子當為執作二事。不得辭憚。請經問義。有[2]所解。至滿五歲。得離依止。若無所知。誦戒不利。盡形依止。
釋 此明侍師之行自學之益。以定期限也。律云。朝中日暮。當為師執二事勞苦。不得辭憚。一修理房舍。二為補浣衣服。師如法所教事。盡當奉行。若遣往方面周旋。不得辭勞假託因緣住。若辭勞者如法治。准根本百一羯磨中。佛言。五法成就。五夏[A3]已滿。得離依止。人間遊歷。五法者(前四同後師德)。第五於別解脫經。善知通塞。及能誦持。優波離尊者問世尊云。若滿四夏。五法成就。有滿五夏。未[A4]聞五法。得離依止不。佛言不得。以五歲滿。成就五法。為定量故。又問苾芻善明三藏。證會三明。[A5]已除三垢。纔三夏亦須依止師不。
佛言。不由未得[A6]已得。未證[A7]已證。未悟[A8]已悟。得離依止。然由順所制事。要滿五夏五法成就。得離依止。若生年八十。滿六十夏。於別解脫經。未曾讀誦。不了其義。亦須依止老者。如無老者。小者亦得。唯除禮拜。餘悉應作。此人名老小苾芻也。
阿闍黎須具五德。知犯。知不犯。知輕。知重。滿十歲方得攝他。若無此德。不依無過。和尚之德類此。
釋 此取和尚之德。以類畜依止者。如前乞度人法中所明。其阿闍黎亦須乞畜眾法。如和尚法不異也。必須有法有衣食。五德實具。方得攝濟弟子。若五德有缺。二事不具者。不依止無過。若師德具。請依止[A9]已。不得離宿。若離得罪。又准百一羯磨云。不作歇心。更求依止。得停五夜。有部雜事云。若依止師有心顧戀。門人無顧戀心。若門人有顧戀心。依止師無心顧戀。若二俱有顧戀心。皆不失依止。若二俱捨。名失依止。
此一對首羯磨為法故作。是屬私也。
非 一人非。德事不具。受請攝人等。
二法非。乞請並與。言詞不明等。
三事非。聖前作法。威儀不修等。
後四非者。准知。
○與外道住法
續 此准白二羯磨綱目。今依受戒揵度續法。律云。有一外道。善能論義。求僧出家。受具戒[A10]已。由信不決。仍入外道。諸比丘以此因緣白佛。佛言。聽與外道眾僧中四月共住。白二羯磨。以驗其信也。根本百一云。請一苾芻。作鄔波䭾耶。於四月內。著鄔波䭾耶衣。食僧常食。應問障法。若遍淨者應可攝受。律云。先剃髮[A11]已。著袈裟。脫革屣。右膝著地。合掌作是言。
大德僧聽。我(某甲)外道歸依佛。歸依法。歸依僧。我於世尊所。求出家為道。世尊即是我如來至真等正覺(如是三說)。
我(某甲)外道歸依佛法僧[A12]已。從如來出家學道。如來即是我至真等正覺(如是三說)。
○次教受戒
釋 此受十戒同沙彌所持無異。故不重出。然中不同者。沙彌受十戒。唯於二師前受。此在眾中。以僧為證盟。故稱大德僧聽也。
佛言。彼外道受十戒[A13]已。應先至眾僧中。偏露右肩。脫革屣。禮僧足[A14]已。右膝著地。合掌教作如是說。
釋 前受三歸十戒。雖云僧為證者。然僧未曾普集。非秉僧法故。此乃白二羯磨。正行僧事。理當鳴槌。集界內僧。彼和尚阿闍黎應將外道至僧中。先教具修威儀。禮僧足[A15]已。令跪合掌。作如是說。
大德僧聽。我(某甲)外道。從眾僧乞四月共住。願僧慈愍故。與我四月共住。
如是三說[A16]已。安彼外道。著眼見耳不聞處。眾中應差堪能羯磨者。如上作白。
釋 此乃不現前羯磨也。羯磨者作前方便答云。與外道四月共住羯磨。如上作白云。
大德僧聽。彼(某甲)外道。今從眾僧。乞四月共住。若僧時到僧忍聽。與彼(某甲)外道。四月共住。白如是。
大德僧聽。彼(某甲)外道。從眾僧乞四月共住。僧今與彼四月共住。誰諸長老。忍僧與彼四月共住者。默然。誰不忍者說。眾僧[A17]已忍與彼外道四月共住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佛言。彼外道行共住竟。令諸比丘心喜悅。然後當於眾僧中。受具足戒。白四羯磨。若彼外道。心故執外道白衣法。不親近比丘。親外道。不隨順比丘。誦習異論。若聞人說外道不好事。毀訾外道師教。便起瞋恚。聞說佛法僧非法事。便踊躍歡喜。若有異外道。及外道師來。讚歎外道事好。便歡喜踊躍。若如是者。不令諸比丘喜悅。若反上者。是謂外道共住。和調心意。令諸比丘喜悅也。
釋 此羯磨共住驗心為人故作。是屬私也。
非 一人非。受戒無僧。不安離聞等。
二法非。詞隱外道。乞秉不明等。
餘非如常。
○尼眾授戒法
善見云。尼者女也。摩者母也。重尼故稱之。智度論云。尼得無量律儀故。應次比丘後。佛以儀式不便故。在沙彌後。
釋 西執通稱婦女為尼摩。今略去摩。以重女故。但稱尼也。而引智論者。令知序戒也。若就戒之多寡序位分者。則比丘前無初基。而尼亦闕進步。所以為便二部儀式故。制尼在沙彌之後。若尼圓具。亦從本部。小眾為始也。論云。尼得無量律儀者。據本論文。尼受戒法。略則五百。廣則八萬。僧則略有二百五十。廣亦同尼律儀。(文)律中僧列二百五十戒。戒本具之。尼云五百。此疑今決。然以兩列定數。略指為言。故諸部通截。不必定數。論其戒體。唯一無作。約境明相。乃量塵沙。比丘僧且指二百五十。以為持犯蹊徑。尼有三百四十八戒。可得指此而為所防。但淨身心。莫究五百。
愛道經云。女人但惑色畜眾。知須臾事。故制依大僧也。
釋 按彼經中。阿難白佛言。佛所說比丘尼法律。亦自備足。莫不得度者。恐佛泥洹後。當復有女沙門者。便可比丘尼作師不。佛言。長老。比丘尼戒法具足可爾。雖爾當由比丘僧。若眾可得爾。一比丘不肯。不得作沙門也。所以者何。女人多欲態。但欲惑色。益畜弟子。亦不欲學問。但知須臾之事。是故當須比丘也。(文)如經所說。葢為女人智淺多欲。情易被色惑。唯喜姿容。增益徒眾。不察根器。堪學問不。既無遠慮法門。但知俄頃之事。故制受具。當依大僧稱量問難羯磨應成可品。
○授沙彌尼戒法
其畜眾羯磨剃髮法出家法。具如上僧中。唯加尼字為異。
○授式叉摩那尼法
律本。諸尼輙度人。出家受戒。以不知戒相故。造作非法。佛言。應與戒羯磨。十誦中。輙度妊身女人過起。佛言。與二歲羯磨。可知有無。然六法淨心。二歲淨身。
釋 梵語式叉摩那尼。此飜學法女。僧祇律云。式叉摩那。在大尼下沙彌尼上坐。
○乞學戒言
佛。言聽十歲曾嫁(義在後釋)。及十八童女。欲二歲學戒者。當詣僧中。偏露右肩。脫革屣。禮尼僧足。兩膝著地。合掌教作乞言[1]云。
大姊僧聽。我(某甲)沙彌尼。今從僧乞二歲學戒。(某甲)尼為和尚。願僧與我二歲學戒。慈愍故。
三乞[A18]已。沙彌尼應往離聞處。著見處立。
釋 姊者。女兄也。而云大姊。是律語尊稱。猶言大德也。若乞學戒時。應先集僧[A19]已。後方教乞。乞[A20]已令沙彌尼。離聞立見處。合掌遙瞻。此是不現前羯磨也。
○與學戒法
彼尼眾中羯磨者應言。
釋 准常式。先作前方便答云。與學戒羯磨。羯磨者應言。
大姊僧聽。彼(某甲)沙彌尼。今從僧乞二歲學戒。(某甲)尼為和尚。若僧時到僧忍聽。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某甲)尼為和尚。白如是。
大姊僧聽。彼(某甲)沙彌尼。從僧乞二歲學戒。(某甲)尼為和尚。僧今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某甲)尼為和尚。誰諸大姊。忍僧與彼(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某甲)尼為和尚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A21]已忍與(某甲)沙彌尼二歲學戒。(某甲)尼為和尚竟。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某甲)諦聽。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六法。不得犯不淨行行婬欲法。若式叉摩那行婬欲法。非式叉摩那。非釋種女。若與染汙心男子身相觸。缺戒。應更與戒。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不得偷盜。乃至草葉。若式叉摩那取人五錢。若過五錢。若自取。教人取。若自斫。教人斫。若燒。若埋。若壞色。非式叉摩那。非釋種女。若取減五缺。錢戒。應更與戒。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不得故斷眾生命。乃至蟻子。若式叉摩那故自手斷人命。持刀與人教死。讚死。若與非藥。若墮胎。若厭禱呪術。自作。教人作者。非式叉摩那。非釋種女。若斷畜生命不能變化者命。缺戒。應更與戒。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不得妄語。乃至戲笑。若式叉摩那不真實。非[A23]己有。自稱得上人法。得禪。得解脫三昧正受。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天來龍來鬼神來供養我。此非式叉摩那。非釋種女。若於眾中。故作妄語。缺戒。應更與戒。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不得非時食。若式叉摩那非時食。缺戒。應更與戒。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不得飲酒。若式叉摩那飲酒缺戒。應更與戒。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佛言。式叉尼一切大尼戒應學。除自手取食授食與他。此學法女具學三法。一學根本。即四重是。二學六法。謂染心相觸。盜減五錢。斷畜生命。小妄語。非時食。飲酒也。三學行法。謂大尼諸戒及威儀並制學之。若犯根本戒法者應滅擯。若缺學法者更與二年羯磨。若違行法。直犯佛教。即須懺悔。不壞本所學六法。
釋 而云犯佛教者。謂犯越毗尼罪。乃重突吉羅也。
此一羯磨為人故作。是屬私也。六犯更與。未受先學。有異諸受故。
非 一人非。童嫁減年。眾不和集等。
二法非。宣授不明。缺示三學等。
餘非准前。
○授比丘尼戒
佛言。有八敬比丘尼。善來比丘尼。破結使比丘尼。羯磨受中有遣信比丘尼。十歲曾嫁比丘尼。十八童女。二歲學戒。二十眾比丘尼。邊方義立十眾比丘尼。前[2]二唯局佛世。後五通於像末。
釋 八敬比丘尼者。律云。佛在迦毗羅國。時摩訶波闍波提(此飜大愛道)與五百釋種女。俱詣佛所禮足。求度出家。佛止不聽。異時佛在舍衛祇園。時大愛道聞知。與五百釋種女共自剃髮。被袈裟。在祇桓門外立。步涉脚破。塵土坌身。悲乞流淚。阿難見[A24]已。問其所由。啟白世尊。佛告阿難。且止。莫欲令女人於佛法中出家受大戒。若出家受大戒。則令佛法不久。譬如有長者家男少女多。則知其家衰微。又如好稻田。而被霜雹。即時破壞。阿難復白佛言。摩訶波闍波提於佛有大恩德。佛母命過。乳養世尊長大。佛言。如是如是。我亦於彼有大恩。若有人因他得知佛法僧。因他得歸三寶。受持五戒。知苦集滅道。於此四諦。無有狐疑。若得須陀洹果。斷諸惡趣。得決定入正道。如是種種恩。一一非四事可能報。我出世令摩訶波闍波提知三寶。歸佛法僧。乃至決定得入正道亦如是。阿難復白世尊。若女人於佛法中。出家受大戒。歸須陀洹果。乃至阿羅漢果者。願佛聽出家受大戒。阿難如是三請[A25]已。佛告阿難。今為女人。制八敬法。盡形壽不可違。若能行者。即是受戒。何等為八。一雖百歲比丘尼。見初受戒比丘。應起迎逆禮拜。與敷淨座請令坐。第二比丘尼不應罵詈比丘呵責。不應誹謗言破戒破見破威儀。第三比丘尼不應為比丘作舉。作憶念。作自言。不應遮他覓罪。遮說戒。遮自恣。比丘尼不應呵比丘。比丘應呵比丘尼。第四式叉摩那學戒[A26]已從比丘僧。乞受大戒。第五比丘尼犯僧殘罪。應在二部僧中。半月行摩那埵。第六比丘尼半月從僧乞教授。第七比丘尼不應在無比丘處夏安居。第八比丘尼僧安居竟。應比丘僧中求三事。自恣見聞疑。如是八法。一一應尊重恭敬讚歎。盡形壽不可違。阿難依教傳宣。大愛道等一一頂受奉行。尼部自斯建立。故云八敬比丘尼也。阿難於佛成道十二年後。大目犍連方勸化出家。今阿難請佛度尼。在出家二年間矣。
善來比丘尼及破結使比丘尼。此二同比丘授中。唯異尼也。
羯磨受中有遣信比丘尼者。按薩婆多論云。佛遣阿難。與大愛道。八敬受具戒[A27]已。於十四年後。制白四受具。故云羯磨受中。律云。時有舍夷拘黎諸比丘尼。將欲受大戒者。詣僧伽藍。道路遇賊毀犯。比丘尼語諸比丘。諸比丘白佛。佛聽遣使受具。此法准律續後。
十歲曾嫁比丘尼十八童女二歲學戒者。下正授法是。
二十眾比丘尼者。中國尼受具戒。二部僧各十人。少一不得。授者治罪。下文二部羯磨自顯。
邊方義立十眾比丘尼者。邊國五人受具。緣起比丘故開。尼居邊國。開聽亦爾。二部各減其半故云邊方義立十眾比丘尼也。
○乞畜眾法
佛言。尼滿十二歲。欲度人者。應具修威儀。禮諸尼僧足。如大僧法。三乞[A28]已。文同故不出。其度沙彌尼式叉尼大戒尼。並須別乞。以年年度弟子犯罪故。或捨畜眾法等故。
釋 准尼戒相。於一百七十八單墮法中。自一百二十一度小年童女受具。乃至一百三十三乞授具。愚癡不聽謗。共十二戒。皆緣非法授具所制。故云以年年度弟子犯罪故。或捨畜眾等法故。是故比丘尼若欲度沙彌尼式叉尼大戒尼。並須別別乞法可也。
○與畜眾法
佛言。尼僧當觀此人堪能教授。二歲學戒。二事攝取者。當與羯磨。文亦如上。若不堪教授攝取者。羯磨非法也。
○正授戒前具八緣。一明請和尚。
佛言。若十歲曾嫁。二歲學戒。年滿十二。若十八童女。二歲學戒。年滿二十者。應與受戒。具修威儀。教言。
釋 十歲曾嫁者。本律云。小年曾嫁年十歲。二歲學戒。年滿十二。應與受具足戒。薩婆多論云。男聽年二十。因不耐寒苦十事。尼十二得者。為夫家所使。任忍眾苦。加厭本事也。按一切有部百一云。若是曾嫁女。生年十二應與六法。二年令學。若問障遮時云。汝年滿十四未也。若是童女諸部皆以十八歲為限。今附百一。以便應機無疑。例前十誦僧祇。令受戒尼。先詣尼僧中。教使次第一一頭面禮僧足。然後請之。當偏袒右肩。脫革屣。兩膝著地。合掌教如是請言。
大姊一心念。我(某甲)求阿姨為和尚。願阿姨為我作和尚。我依阿姨故。得受大戒。慈愍故。
三請[A29]已。答言可爾。乃至請二闍黎七證戒人亦爾也。
釋 阿者謂大也。姨者母之姊妹也。此乃尼部中最尊之稱。
△二佛言。當安受戒人。離聞著見處立。
釋 有部百一云。安[A30]已。教一心合掌。向眾䖍誠而立。意令渴仰。不起餘覺也。
△三差教師法
是中戒師應問言。誰能與(某甲)作教授師。有者答言。我(某甲)能。應作白差如是言[A31]也。
釋 此中作前方便答等。一一准前。受比丘戒法無異。
大姊僧聽。彼(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若僧時到僧忍聽。(某甲)為教授師白如是。
△四教師出眾問法
當起禮尼僧足[A32]已。往受戒者所。語言。
妹此是安陀會。此鬱多羅僧。此僧伽黎。此僧祇支。此覆肩衣。此鉢多羅。此衣鉢。是汝有不。(答言)是。
釋 百一中尼五衣者。第四厥蘇洛迦。即尼之下裙長四肘寬二肘。兩頭縫合入中。抬上過臍後掩繫以腰絛。第五僧脚𭭨(譯為掩腋襯衣)。長五肘寬二肘。用掩肩腋。佛制恐汙三衣。先用通覆兩肩。然後於上披法服。繞頸令急級[巾*勾]。紐於肩頭。其衣拘與衫[巾*勾]相似。衣總覆身。元不露膊。雙手不出。[A33]斂在胸前。同阿育王像。乃至敬禮三寶。及受食之儀。曾不許露出胸膊肩。在寺時法皆如是。僧亦同此。然受食禮敬之時。僧便露膊。五天皆然。本律以僧祇支謂裙。更名覆肩衣。此方儀失雖久。然制法著用宜應知之。
妹聽。今是真誠時。實語時。我今問汝。實當言實。不實當言不實。汝不犯邊罪不。[1](〔答〕)無(〔若答無者應語言〕)汝應不識此罪名。謂曾受五戒八戒十戒犯四重[A34]已。及受大戒犯八重。[A35]已還俗訖。今重來者。名邊罪人。[2]汝不有耶(應答云)不犯。
[3]下難遮。並准上問。以彼此不解者。非問答故。
汝[4]犯淨行比丘不。(答)無。
汝非賊心受戒不。(答)非汝不破內外道不。(答)無。
汝非黃門不。(答)非(女黃門五種。謂螺筋鼓角脉也)。
汝非弑父不。(答)無。
汝非弑母不。(答)無汝非弑阿羅漢不。(答)無。
汝非破和合僧不。(答)無汝非惡心出佛身血不。(答)無。
汝非非人不。(答)非汝非畜生不。(答)非。
汝非二根不。(答)非。
汝字何等(答某甲)。
和尚字誰。(答)上(某)下(某)。
年歲滿不。(答)滿。
衣鉢具不。(答)具。
父母夫主聽不。(答)聽(隨當時有者言之。不得兩牒。若無言無)。
汝不負債不。(答)無。
汝非婢不。(答)非汝是女人不。(答)是。
女人有如是諸病。癲癰疽白癩乾痟顛狂二形二道合道小。常漏大小便。涕唾常流出。汝有如此病不。(答)無(並答言無者。又應告言)。如我向問汝事僧中亦當如是問。如汝向者答我。眾僧中亦當如是答。
大姊僧聽。彼(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若僧時到僧忍聽。我[A38]已教授竟。聽使來。白如是。
大姊僧聽。我(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我(某甲)今從眾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願僧濟度我。慈愍故(如是三乞)。
△七戒師白和尚法
彼戒師應白言。
大姊僧聽。此(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從眾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問諸難事。白如是。
△八對眾問法
彼戒師應問言。
汝諦聽。今是真誠時。我今問汝。有當言有。無當言無。汝不犯邊罪耶。(答)無。
汝不犯比丘耶。(答)無。
汝非賊心受戒耶。(答)非。
汝非破內外道耶。(答)無。
汝非黃門耶。(答)非。
汝不弑父耶。(答)無。
汝不弑母耶。(答)無。
汝不弑阿羅漢耶。(答)無。
汝不破和合僧耶。(答)無。
汝不惡心出佛身血耶。(答)無。
汝非非人耶。(答)非。
汝非畜生耶。(答)非。
汝非二形耶。(答)非。
汝字何等。(答某甲)。
和尚字誰。(答)上(某)下(某)。
年歲滿不(答)。滿。
衣鉢[5]具不。(答)具。
父母夫主聽汝不。(答)聽汝不負人債不。(答)無。
汝非婢不。(答)非。
汝是女人不。(答)是。
大姊僧聽。此(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從眾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歲[A41]已滿。衣鉢具足。若僧到時僧忍聽。[12]今與(某甲)[13]受大戒。和尚尼(某甲)。白如是。
釋 此間如前大僧受具中。准僧祇律。作白及羯磨皆問答成就不。
大姊僧聽。此(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從眾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自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歲[A42]已滿。衣鉢具足。僧今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誰諸大姊。忍僧今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第二第三亦如是說)。僧[A43]已忍。與(某甲)受大戒竟。和尚尼(某甲)。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本法尼往大僧中受戒法
五分律云。彼和[A44]尚阿闍黎復集十比丘尼僧。往比丘僧中。在羯磨師前小遠。兩膝著地。乞受戒等。義准尼僧。自結大界。護別眾過等。
釋 本律云。彼受戒者與比丘尼僧。俱至比丘僧中。五分律云。復集十比丘尼僧。往比丘僧中。宣祖研義。謂此准尼僧。自結大界。護別眾過等。本律云。俱至比丘僧中者。謂盡界內尼僧同往。此則眾多不應時機。恐譯筆之誤俱也。故引五分。為便事法。今加儀以明復集。然理無默往。若作本法竟。或當日或次朝鳴槌集界內尼僧。彼和尚尼應通白云。世尊為我等。制八敬法。第四云。式叉摩那學戒[A45]已。從比丘僧。乞受大戒。當尊重恭敬。盡形壽不可違。今有某甲十歲曾嫁二歲學戒年滿十二(或年十二曾嫁二歲學戒。年滿十四 或十八童女。二歲學戒。年滿二十)。遵律問難。羯磨本部作法受竟。我等作法。十比丘尼將彼受具者。同至大僧中。乞受大戒。大姊僧和合忍不。眾尼僧應齊答言可爾。如是復集通白而往。故云義准尼僧自結大界護別眾過也。文云等者。謂非特此律制。一切僧法皆不得別眾故。此乃二十眾比丘尼受具戒法。若邊方雖開減半。其復集同往。准此無異。
○請羯磨師法
律無正文。准前具有。應教言(所具禮儀並同前受)。
大德一心念。我(某甲)今請大德。為羯磨阿闍黎。願大德。為我作羯磨阿闍黎。我依大德故。得受大戒。慈愍故(三請[A46]已師應答言)。可爾。
○乞受戒法
佛言。彼受戒者禮僧足。兩膝著地。合掌教乞言。
大德僧聽。我(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我(某甲)今從大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願僧拔濟我。慈愍故。
三說[A47]已。尼教授師當復本座。
釋 當復本座者。理應加儀。尼眾統受戒者。到僧中[A48]已。比丘應鳴槌集眾僧如前。僧中禮足。乞請羯磨師畢。十眾大僧同十尼僧。至授戒所。禮敬畢。大僧上座。尼僧列座。尼教授師教乞戒[A49]已。當復本座。
○戒師和尚問法
此中戒師應索欲問答訖。應如是白言。
大德僧聽。此(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從大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若僧時到僧忍聽。我問諸難事。白如是。
汝諦聽。今是真誠時。我今問汝。有當言有。無當言無。汝不犯邊罪耶。(答)無。
汝不犯比丘耶。(答)無。
汝非賊心為道耶。(答)非。
汝非壞二道耶。(答)非。
汝非黃門耶。(答)非。
汝非弑父耶。(答)無。
汝非弑母耶。(答)無。
汝非弑阿羅漢耶。(答)無。
汝非破和合僧耶。(答)無。
汝非惡心出佛身血耶。(答)無。
汝非非人耶。(答)非。
汝非畜生耶。(答)非。
汝非二[1]根耶。(答)非(並令識相分明顯答以不解故。無由得戒也)。
汝字何等。(答某甲)。
和尚字誰。(答)上(某)下(某)。
年歲[2]滿不。(答)滿。
衣鉢具足不。(答)具。
父母夫主聽汝不。(答)聽。
汝不負人債不。(答)無。
汝非婢不。(答)非。
汝是女人不。(答)是。
女人有如是諸病。癩癰疽白癩[*]乾痟[*]顛狂。二根二道合道小。大小便涕唾常出。汝無如是諸病不。(答)無。
汝學戒未(即應答言)。[A51]已學戒(復應問言)。清淨不(復重答言)。清淨(復應問餘尼言)(某甲)。[A52]已學戒未(餘尼答言)。[A53]已學戒(重問言)。清淨未(餘尼答言)。清淨。
○正授戒體法
戒師應略說發戒方便。如大僧受戒中所說。以得戒在大僧。理須知正法。羯磨云。
大德僧聽。此(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從大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所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歲[A54]已滿。衣鉢具足[A55]已。學戒清淨。若僧時到僧忍聽。僧今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白如是。
大德僧聽。此(某甲)從和尚尼(某甲)求受大戒。此(某甲)今從大僧。乞受大戒。和尚尼(某甲)。(某甲)所說清淨。無諸難事。年歲[A56]已滿。衣鉢具足。[A57]已學戒清淨。僧今為(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誰諸長老。忍僧與(某甲)受大戒。和尚尼(某甲)者默然。誰不忍者說。是初羯磨(三說如上問成就[A58]已應言)。僧[A59]已忍為(某甲)受大戒竟。和尚尼(某甲)。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族姓女聽。此是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八波羅夷法。犯者非比丘尼。非釋種女。
釋 族姓女者。史記云。天子賜姓命氏。諸候命族。族者氏之別名也。今文云。族姓女謂大族大姓家之女。乃美稱之辭。
不得作不淨行行婬欲法。若比丘尼意樂作不淨行。行婬欲法乃至共畜生。此非比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2]〔答〕)能持。
不得盜乃至草葉。若比丘尼偷人五錢。若過五錢。若自取教人取。若自[3]斷教人斷。若自破教人破。若燒。若埋。若壞色。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不得故斷眾生命乃至蟻子。若比丘尼故自手斷人命。若持刀與人教死。讚死。若與非藥。若復墮人胎。厭禱呪詛殺。若自作教人作。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不得妄語乃至戲笑。若比丘尼非真實。非[A61]己有。自稱言我得上人法。我得禪。得解脫三昧正受。[4]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天來。龍來。鬼神來。供養我。此非比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不得[5]犯。能持不。([*]〔答〕)能持。
不得身相觸乃至共畜生。若比丘尼有染汙心。與染汙心男子身相觸。從腋以下膝以上。若捺若摩。若牽若推。若逆摩順摩。若舉若下。若捉若急捺。此非比丘尼。非釋種女。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不得犯八事乃至共畜生。若比丘[6]尼受染污心男子捉手捉衣。入屏處共立共語共行。身相近共期。犯此八事。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犯八事故。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釋 律云。彼此有染污心捉手乃至共行。以為樂。以身相倚。一一偷蘭遮。於七事中。若不發露懺悔。罪未除。若犯第八事共期者。即犯波羅夷。不共住。
不得覆藏他罪乃至突吉羅惡說。若比丘尼知他比丘尼犯波羅夷罪。若不自舉。不白僧。若眾多人後於異時。此比丘尼若罷道。若滅擯。若遮不共僧事。若入外道。後便作是說。我先知有如是如是事。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覆藏重罪故。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不得隨舉比丘乃至守園人及沙彌。若比丘尼知比丘為僧所舉。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隨順。不懺悔。僧未與作共住而隨順。是比[7]丘尼諫是比丘尼言。汝妹知不。今僧舉此比丘。如法如律如佛所教。不隨順。不懺悔。僧未與作共住。汝莫隨順。是比丘尼諫是比丘尼時堅持不捨。是比丘尼當三諫。捨此事故。乃至三諫捨者善。不捨者彼非比丘尼非釋種女。由隨舉故。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能持不。([*]〔答〕)能持。
族姓女聽。如來無所著。[A63]已說八波羅夷。又說四種譬喻。若犯八重。如斷人頭[A64]已不可復起。又如截多羅樹心不更生長。又如針鼻缺不堪復用。又如析大石分為二分不可還合。若比丘尼犯八重[A65]已。不得還成比丘尼行。汝是中盡形壽不得犯。[9]能持不。([*]〔答〕)能持。
○次說四依法(又應告言)
族姓女聽。如來無所著等正覺。說四依法。比丘尼依此得出家。受大戒。成比丘尼法。
依糞掃衣得出家。受大戒。成比丘尼法。汝是中盡形壽能持不。([*]〔答〕)能持。
若得長利檀越施衣割壞衣得受。
依乞食得出家。受[1]大戒。成比丘尼法。汝是中盡形壽能持不。(〔答〕)能持。
若得長利若僧差食。檀越送食。月八日食。十四日食。十五日食。若月初日食。若眾僧常食。若檀越請食應受。
依樹下坐。得出家。受大戒。成比丘尼法。汝是中盡形壽能持不。(〔答〕)能持。
若得長利別房尖頭屋小房石室兩房一戶得受。
依腐爛藥。得出家。受大戒。成比丘尼法。汝是中盡形壽能持不。(〔答〕)能持。
若得長利酥油生酥蜜石密應受。
釋 律中因比丘尼獨住阿蘭。若有難事起。佛[A66]已遮不聽樹下坐。今仍依舊文。俾知四依也。此竝下文略釋。皆准前比丘受具中。
汝[A67]已受大戒竟。白四羯磨如法成就。得處所。和尚如法。阿闍黎如法。二部僧具足滿。汝當善受教法。應勸化作福治塔。供養眾僧。若和尚阿闍黎。一切如法教授。不得違逆。應學問誦經勤求方便。於佛法中。得須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汝始發心出家。功不唐捐。果報不絕。餘所未知。當問和尚阿闍黎。
應令受戒人在前。餘尼在後而去也。
釋 前授比丘戒緣文云。今解二種羯磨。具足五緣。方成此比丘尼。受大戒。乃第二種羯磨也。
此中羯磨皆為人作所屬。是私並明非相。俱准大僧。受具無異。故不重出。
第三諸戒受法篇竟。
毗尼作持續釋卷六
音義
壇去聲。勞也。
三明一宿命明。謂但知過去宿世受生之事。名宿命通。復知宿世至百千萬生。如是姓名受苦受樂等事。皆悉能知名宿命明。
二天眼明。謂但見死此生彼。名天眼通。復見我及眾生死時生時及身口意所作善惡之業行。或生善道惡道。皆悉能見名天眼明。
三漏盡明。謂眾生因三界見思之惑。墮落生死。故名為漏。唯阿羅漢斷見思盡。而得神通。名漏盡通。復知漏盡[A68]已。後更不受於生死。名漏盡明。
三垢即三毒能障自性。故名垢。
苾芻苾芻乃雪山香草也。有五種德。以喻比丘亦具此德。故稱為苾芻。
一體性柔輭。以喻比丘能折伏身口意業之粗獷也。
二引蔓旁布。以喻比丘傳法度人延綿不絕。
三馨香遠聞。以喻比丘戒德芬馥為眾所聞。
四能療疼痛。以喻比丘能斷煩惱毒害之痛苦。
五不背日光。以喻比丘正見思惟。常向佛日而不背也。
坌焚上聲。塵[土*翕]也。
鄔波䭾耶謂云親教師即和尚也。
階音皆。級也。
露膞下止演切。旃上聲。
捺難入聲。手按也。
[巾*勾]紐上音摳。衫[巾*勾]也。下音鈕。結會衫紐也。
詛阻去聲。以禍福之言。相要曰詛。
疼音滕。痛也。
狐疑上音乎。獸名。鼻尖尾大。善為妖魅。性婬多疑。
腋音亦。左右肘脇之間曰腋。
膊音博。肩膊也。
校注
[0410001] 一無彼等五字 [0410002] 所下一有知字 [0411001] 一無云字 [0412001] 入上一有來字 [0412002] 二一作三 [0414001] 一無答無至罪名十六字 [0414002] 一無汝等四字 [0414003] 下上一有已字 [0414004] 犯上一有不字 [0414005] 具下一有具字 [0414006] 乾顛一作痒癲下同 [0414007] 無流字 [0414008] 彼和尚一作破戒師 [0414009] 導作道 [0414010] 便作使 [0414011] 無戒師二字 [0414012] 今上一有僧字 [0414013] 受一作授下同 [0415001] 根一作形 [0415002] 滿下一有二十二字 [0416001] 相下一有[□@□]語言三字 [0416002] 答下一有言字下同 [0416003] 二斷一作斫 [0416004] 須上一有得字 [0416005] 犯一作作次同 [0416006] 尼下一有有染污心四字 [0416007] 丘下一有諸比丘三 [0416008] 一無律字 [0416009] 一無能等六字 [0417001] 大一作具足【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41 冊 No. 730 毗尼作持續釋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諸戒受法篇第三之三
○請依止師法
時有比丘。和尚命終。若休道。若決意出界外。以無人教授故。種種破戒。作非威儀。佛言。聽有阿闍黎。當共相奉敬瞻視。如和尚法。
釋 此法出受戒揵度。若新受具者。應恒依和尚。順其教授。學持毗尼。由和尚命終永別。乃至決意。出界不還。既失依止。故有諸過。佛聽有阿闍黎當依止。阿闍黎看弟子如子想。弟子看阿闍黎如父想。當共相奉敬瞻視。便得正法久住。增益廣大。故云如和尚法也。
[1]彼求依止者。當具修威儀。如是請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