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9]第四品 諦分別
一 經分別
四聖諦者,是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聖諦。
此中,如何為苦聖諦耶?是生苦、老苦、死苦、愁悲苦憂惱苦、怨憎會苦、愛別離苦、求不得苦。總說五取蘊是苦。
此中,如何為生耶?是所有之彼彼有情於彼彼有情聚之生、等生、趣入、現起、蘊現、處得。是言為生。
此中,如何為老耶?是所有之彼彼有情於彼彼有情聚之老、老衰、頹齒、斑白、皺緩、壽命之枯敗、諸根之徧熟。是言為老。
此中,如何為死耶?是所有之彼彼有情於彼彼有情聚之消滅、移轉、破壞、消失、葬死、時作、諸蘊之破壞、自死骸脫出、命根之斷絕——是言為死。
[P.100]此中,如何為愁耶?若依血緣之不幸、財富之不幸、病之不幸、戒之不幸、見之不幸、他人等之不幸、他種種苦法[1]所感觸之愁、愁歎、愁性、內愁、內徧愁、心徧愁、憂、愁箭。是言為愁。
此中,如何為悲耶?苦依血緣之不幸、財富之不幸、病之不幸、戒之不幸、見之不幸、他人等之不幸、他種種苦法所感觸之嘆、悲嘆、悲、悲哀、悲性、悲哀性、語、空語、異空語、冗語、多語、多語性。是言為悲。
此中,如何為苦耶?是所有身之不快、身之苦,身觸所生之不快、苦之領納,身觸所生之不快、苦受。是言為苦。
此中,如何為憂耶?是所有心之不快、心之苦,心觸所生之不快、苦之領納,心觸所生之不快、苦受。是言為憂。
此中,如何為惱耶?若依血緣之不幸、財富之不幸、病之不幸、戒之不幸、見之不幸、他人等之不幸、他種種苦法所感觸之失望、惱、失望性、惱性。是言為惱。
此中,如何為怨憎會苦耶?是彼此所有之不可愛、不可愛樂、不可意之色、聲、香、味、觸。於彼所有之更不得欲、不利欲、不快欲、不安穩欲。一切與是等會合、來會、俱會、伴侶——是言為怨憎會苦。
此中,如何為愛別離苦耶?是彼此所有之可愛、可愛樂、可意之色、聲、香、味、觸。於彼所有之更得欲、利欲、安穩欲。一切與是等不會合、不來會、不俱會、不伴侶。是言愛別離苦。
[P.101]此中,如何為求不得苦耶?是如是求生於生法之有情。「[A1]嗚呼!實非我等生法。」「實我等之生不來」。然而,實是求不可得。如是求生於老法之有情……乃至……病法之有情、死法之有情而愁、悲、苦、憂、惱法之有情。「[A2]嗚呼!實非我等愁、悲、苦、憂、惱法」!「實我等之愁、悲、苦、憂、惱法不來」。然而,實是求不可得。是言求不得苦。
此中,如何總說五取蘊為苦耶?是是色取蘊、受取蘊、想取蘊、行取蘊、識取蘊。是等總說五取蘊為苦。
以此言苦聖諦。
此中,如何為苦集聖諦耶?是以諸所有之渴愛而再生、喜貪俱行、悅喜於彼等之物。是為欲愛、有愛、非有愛。
總此渴愛於何處生起而生起、於何處安住而安住耶?是所有於世間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
於世間何等為愛色、好色耶?是於世間為眼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於世間為耳……乃至……鼻……乃至……舌……乃至……身……乃至……意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
於世間,色之愛色、好色。是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於世間,聲……乃至……香……乃至……味……乃至……觸……乃至……法之愛[P.102]色、好色——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
於世間,眼識之愛色、好色。是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於世間,耳識……乃至……鼻識……乃至……舌識……乃至……身識……乃至……意識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
於世間,眼觸之愛色、好色。是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於世間,耳觸……乃至……鼻觸……乃至……舌觸……乃至……身觸……乃至……意觸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
於世間,眼觸所生受之愛色、好色。是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彼之渴愛於此處安住而安住。於世間,耳觸所生受之……乃至……鼻觸所生受……乃至……舌觸所生受……乃至……身觸所生受……乃至……意觸所生受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即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
於世間,色想之愛色、好色。是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於世間,聲想之……乃至……香想……乃至……味想……乃至……觸想……乃至……法想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
於世間,色故思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於世間,聲故思之……乃至……香故思……乃至……味故思……乃至……觸故思……乃至……法故思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
於世間,色渴愛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於世間,聲渴愛之……乃至……香渴愛……乃至……味渴愛……乃至……觸渴愛……乃至……法渴愛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
於世間,色尋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於世間,聲尋之……乃至……香尋……乃至……味尋……乃至……觸尋……乃至……法尋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
[P.103]於世間,色伺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於世間,聲伺之……乃至……香伺……乃至……味伺……乃至……觸伺……乃至……法伺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於此處生起而生起,於此處安住而安住。
以此說苦集聖諦。
此中,如何為苦滅聖諦耶?是所有彼之渴愛之無餘離貪滅、捨離、棄捨、解脫、無著。
總此渴愛是捨於何處而捨、滅於何處而滅耶?於世間,所有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是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
於世間,何等為愛色、好色耶?是於世間,眼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於世間,耳之……乃至……鼻……乃至……舌……乃至……身……乃至……意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
於世間,色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於世間,聲之……乃至……香……乃至……味……乃至……觸……乃至……法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
於世間,眼識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於世間,耳識之……乃至……鼻識……乃至……舌識……乃至……身識……乃至……意識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
於世間,眼觸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於世間,耳觸之……乃至……鼻觸……乃至……舌觸……乃至……身觸……乃至……意觸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
於世間,眼觸所生受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於世間,耳觸所生受之……乃至……鼻觸所生受……乃至……舌觸所生受……乃至……身觸所生受……乃至……意觸所生受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P.104]滅於此處而滅。
於世間,色想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於世間,聲想之……乃至……香想……乃至……味想……乃至……觸想……乃至……法想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
於世間,色故思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於世間,聲故思之……乃至……香故思……乃至……味故思……乃至……觸故思……乃至……法故思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
於世間,色渴愛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於世間,聲渴愛之……乃至……香渴愛……乃至……味渴愛……乃至……觸渴愛……乃至……法渴愛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
於世間,色尋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於世間,聲尋之……乃至……香尋……乃至……味尋……乃至……觸尋……乃至……法尋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
於世間,色伺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於世間,聲伺之……乃至……香伺……乃至……味伺……乃至……觸伺……乃至……法伺之愛色、好色。彼之渴愛捨於此處而捨,滅於此處而滅。
以此說苦滅聖諦。
此中,如何為苦滅道聖諦耶?即八聖道。是正見、正思惟、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
此中,如何為正見耶?是於苦之智、於苦集之智、於苦滅之智、於趣向苦滅道之智。是言正見。
此中,如何為正思惟耶?是棄欲思惟、無恚思惟、無害思惟。是言正思惟。
[P.105]此中,如何為正語耶?是虛妄語之遠離、離間語之遠離、麤惡語之遠離、雜穢語之遠離。是言正語。
此中,如何為正業耶?是斷人命之遠離、不與取之遠離、欲邪行遠離。是言正業。
此中,如何為正命耶?是世有聖聲聞、捨邪命、依正命以淨命。是言正命。
此中,如何為正精進耶?是世有比丘,為令未生之惡不善法不生故,而生欲、策勵、發勤、策心、持心。為令已生之惡不善法捨離故……乃至……為令未生之善法生起故……乃至……為令已生之善法而堅住、不忘、倍增、廣大、修習、圓滿之故,以生欲、策勵、發勤、策心、持心。是言正精進。
此中,如何為正念耶?是世有比丘,身住於循身觀,以正勤、正知、正念而調伏於世間之貪憂。受住於……乃至……心住於……乃至……法住於循法觀,以正勤、正知、正念而調伏於世間之貪憂。是言正念。
此中,如何為正定耶?是世有比丘,離欲、不善法,以有尋有伺而由離生喜樂具足第一禪定而住。以尋伺寂靜、內等淨、心一趣性故,由無尋無伺之定生喜樂具足第二禪定而住。由於喜離貪之故,以住捨、念正知而正受樂身。是賜予宣說聖者之「捨念樂住」之處。具足此第三禪定而住。由於斷樂斷苦故,及先既沒滅喜、憂之故,以不苦不樂作捨念清淨具足第四禪定而住。是言正定。
[P.106]以此說苦滅道聖諦。
二 對法分別
四諦[2]者是苦、苦集、苦滅、至苦滅之道。
一
此中,如何為苦集耶?即渴愛。是言苦集。
此中,如何為苦耶?是餘之煩惱、餘之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餘之有漏善法、有漏善不善法之異熟,以所有法之作無記為非善非不善、非業異熟與一切之色。是言苦。
此中,如何為苦滅耶?是渴愛之捨離。是言苦滅。
此中,如何為至苦滅之道耶?是世有比丘,於彼時修出世間禪定,以出離、能趣分散而捨離成見,得初地、離欲……乃至……具足苦遲通行之第一禪定而住,其時有八聖道。即正見……乃至……正定。
此中,如何為正見耶?是所有之慧、知……乃至……無癡、擇法、正見、擇法覺支、道支、道所屬之物。是言正見。
此中,如何為正思惟耶?是所有之推度、尋求……乃至……正思惟、道支、道所屬之物。是等為正思惟。
此中,如何為正語耶?是所有四種語惡行之離去、離脫、離出、遠離、不作、不為、不犯、岸不超過、通路切斷、正語、道支、道所屬。是言正語。
[P.107]此中,如何為正業耶?是所有三種身惡行之離去、離脫、離出、遠離、不作、不為、不犯、岸不超過、通路切斷、正業、道支、道所屬。是言正業。
此中,如何為正命耶?是所有邪命之離去、離脫、離出、遠離、不作、不為、不犯、岸不超過、通路切斷、正命、道支、道所屬。是言正命。
此中,如何為正精進耶?是所有心之發勤……乃至……正精進、精進覺支、道支、道所屬。是言正精進。
此中,如何為正念耶?是所有之念、隨念……乃至……正念、念覺支、道支、道所屬。是言正念。
此中,如何為正定耶?是所有心之住……乃至……正定、定覺支、道支、道所屬。是言正定。
以此言至苦滅之道。
餘之諸法是相應於至苦滅之道。
二
此中,如何為苦集耶?是渴愛與餘之煩惱。是言苦集。
此中,如何為苦耶?乃餘之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餘之有漏善法、有漏善不善法之異熟、以所有法之作無記為非善非不善、非業異熟與一切之色——是言苦。此中,如何為苦滅耶?是渴愛與餘煩惱等之捨離。是言苦滅。
此中,如何為至苦滅之道耶?是世有比丘,於彼時修出世間禪定,以出離、能趣分散而捨離成見,得初地而離欲……乃至……具足苦遲通行之第一禪定而住,其時有八聖道。即正見……乃至……正定。是言至苦滅之道。
[P.108]餘之諸法是相應於至苦滅之道。
三
此中,如何為苦集耶?是渴愛與餘之煩惱與餘之不善法。是言苦集。
此中,如何為苦耶?是三善根之有漏與餘之有漏善法、有漏善不善法之異熟,以所有法之無記為非善非不善、非業異熟與一切之色。是言為苦。
此中,如何為苦滅耶?是渴愛與餘之煩惱與餘之不善等之捨離。是言苦滅。
此中,如何為至苦滅之道耶?是世有比丘,於彼時修出世間禪定,以出離、能趣分散而捨離成見,得初地而離欲……乃至……具足苦遲通行之第一禪定而住,其時有八聖道——即正見……乃至……正定。是言至苦滅之道。
餘之諸法是相應至苦滅之道。
四
此中,如何為苦集耶?是渴愛與餘之煩惱、餘之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是言苦集。
此中,如何為苦耶?是餘之有漏善法、有漏善不善法之異熟,以所有法之作無記為非善非不善、非業異熟與一切之色。是言為苦。
[P.109]此中,如何為苦滅耶?是渴愛、餘之煩惱、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等之捨離。是言苦滅。
此中,如何為至苦滅之道耶?是世有比丘,於彼時修出世間禪定,以出離、能趣分散而捨離成見,得初地而離欲……乃至……具足苦遲通行之第一禪定而住,其時有八聖道。即正見……乃至……正定。是言至苦滅之道。
餘之諸法相應於至苦滅之道。
五
此中,如何為苦集耶?是渴愛、餘之煩惱、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與餘之有漏善法。是言苦集。
此中,如何為苦耶?是有漏善不善法之異熟、以所有法之作無記為非善非不善、非業異熟與一切之色。是言苦。
此中,如何為苦滅耶?是渴愛、餘之煩惱、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與餘有漏善法等之捨離。是言苦滅。
此中,如何為至苦滅之道耶?是世有比丘,於彼時修出世間禪定,以出離、能趣分散而捨離成見,得初地而離欲……乃至……具足苦遲通行之第一禪定而住,其時有八聖道。即正見……乃至……正定。是言至苦滅之道。
餘之諸法相應於至苦滅之道。
[P.110]六
四諦者即苦、苦集、苦滅、至苦滅之道。
此中,如何為苦集耶?是渴愛。是言苦集。
此中,如何為苦耶?是餘之煩惱、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餘之有漏善法、有漏善不善法之異熟、以所有法之作無記為非善非不善、非業異熟與一切之色。是言苦。
此中,如何為苦滅耶?是渴愛之捨離。是言苦滅。
此中,如何為至苦滅之道耶?是世有比丘,於彼時修出世間禪定,以出離、能趣分散而捨離成見,得初地而離欲……乃至……具足苦遲通行之第一禪定而住,其時有五聖道。是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正念、正定。
此中,如何為正見耶?是所有之慧、知……乃至……無癡、擇法、正見、擇法覺支、道支、道所屬。是言正見。
此中,如何為正思惟耶?是所有之推度、尋求、思惟……乃至……道支、道所屬。是言正思惟。
此中,如何為正精進耶?是所有心之發勤……乃至……正精進、精進覺支、道支、道所屬。是言正精進。
此中,如何為正念耶?是所有之念、隨念……乃至……正念、念覺支、道支、道所屬是言正念。
此中,如何為正定耶?是所有心之住……乃至……正定、定覺支、道支、道所屬。是言正定。
以此言至苦滅之道。
餘之諸法相應至苦滅之道。……乃至……
[P.111]七
此中,如何為苦集耶?是渴愛、餘之煩惱、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與餘之有漏善法。是言苦集。
此中,如何為苦耶?是有漏善不善法之異熟、以所有法之作無記為非善非不善、非業異熟及一切之色。是言為苦。
此中,如何為苦滅耶?是渴愛、餘之煩惱、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餘之有漏善法等之捨離。是言苦滅。
此中,如何為至苦滅之道耶?是世有比丘,於彼時修出世間禪定,以出離、能趣分散而捨離成見,得初地而離欲……乃至……具足苦遲通行之第一禪定而住,其時有五聖道。即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正念、正定。是言至苦滅之道。
餘之諸法相應至苦滅之道。
八
四諦者即苦、苦集、苦滅、至苦滅之道。
此中,如何為苦集耶?是渴愛。是言苦集。
此中,如何為苦耶?是餘之煩惱、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餘有漏之善法、有漏善不善法之異熟、以所有法之作無記為非善非不善、非業異熟及一切之色。是言為苦。
此中,如何為苦滅耶?是渴愛之捨離。是言苦滅。
[P.112]此中,如何為至苦滅之道耶?是世有比丘,於彼時修出世間禪定,以出離,能趣分散而捨離成見,得〔初〕地而離欲……乃至……具足苦遲通行之第一禪定而住,其時有觸……乃至……有不散亂——是言至苦滅之道。……乃至……
九
此中,如何為苦集耶?是渴愛、餘之煩惱、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餘有漏之善法。是言苦集。
此中,如何為苦耶?是有漏善不善法之異熟、以所有法之作無記為非善非不善、非業異熟及一切之色。是言苦。
此中,如何為苦滅耶?是渴愛與餘之煩惱、不善法、三善根之有漏、餘之有漏善法等之捨離。是言苦滅。
此中,如何為至苦滅之道耶?是世有比丘,於彼時修出世間禪,以出離、能趣分散而捨離成見,得初地而離欲……乃至……具足苦遲通行之第一禪定而住,其時有觸……乃至……不散亂——是為至苦滅之道。
三 問分
四聖諦者是苦聖諦、苦集聖諦、苦滅聖諦、苦滅道聖諦。四聖諦者是幾何善?幾何不善?幾何無記?……乃至……幾何有諍?幾何無諍耶?
集諦是不善,道諦是善,滅諦是無記,苦諦是善、不善、無記。二諦是樂受相[P.113]應、不苦不樂受相應,滅諦是不可言樂受相應或苦受相應或不苦不樂受相應;苦諦是樂受相應、苦受相應、不苦不樂受相應,不可言樂受相應或苦受相應或不苦不樂受相應。二諦是異熟法法,滅諦是非異熟非異熟法法,苦諦是異熟、異熟法法、非異熟非異熟法法。集諦是不已取順取,二諦是不已取不順取,苦諦是已取順取、不己取順取。集諦是有雜染雜染,二諦是不有雜染不雜染,苦諦是有雜染雜染、不有雜染雜染。集諦是有尋有伺,滅諦是無尋無伺,道諦是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苦諦是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不可言有尋有伺或無尋唯伺或無尋無伺。二諦是喜俱行、樂俱行、捨俱行,滅諦是不可言喜俱行或樂俱行或捨俱行;苦諦是喜俱行、樂俱行、捨俱行,不可言喜俱行或樂俱行或捨俱行。二諦是非見非修所斷,集諦是見所斷、修所斷,苦諦是見所斷、修所斷、非見所斷非修所斷。二諦是非見非修所斷因,集諦是見所斷因、修所斷因,苦諦是見所斷因、修所斷因、非見非修所斷因。集諦是能趣積集,道諦是能趣分散,滅諦是非能趣積集非能趣分[P.114]散,苦諦是能趣積集、非能趣積集非能趣分散。道諦是有學,三諦是非有學非無學。集諦是小,二諦是無量,苦諦是小、大。滅諦是無所緣,道諦是無量所緣;集諦是小所緣、大所緣、非無量所緣,不可言小所緣或大所緣;苦諦是小所緣、大所緣、無量所緣,不可言小所緣或大所緣或無量所緣。集諦是劣,二諦是勝,苦諦是劣、中。滅諦是不決定,道諦是正性決定,二諦是邪性決定、不決定。滅諦是無所緣,集諦是不可言道所緣或道因或道增上;道諦是非道所緣、道因、道增上,不可言道因或道增上;苦諦是道所緣、非道因、道增上,不可言道所緣或道增上。二諦是已生、不已生,不可言可生;滅諦是不可言已生或不已生、可生,苦諦是已生、不已生、可生。三諦是過去、未來、現在,滅諦是不可言過去或未來或現在。滅諦是無所緣,道諦是不可言過去所緣或未來所緣或現在所緣;二諦是過去所緣、未來所緣、[P.115]現在所緣,不可言過去所緣或未來所緣或現在所緣。滅諦是外,三諦是內、外、內外。滅諦是無所緣,道諦是外所緣,集諦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苦諦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不可言內所緣或外所緣或內外所緣。三諦是無見無對,苦諦是有見有對、無見有對、無見無對。
集諦是因,滅諦是非因,二諦是因、非因。二諦是有因,滅諦是無因,苦諦是有因、無因。二諦是因相應,滅諦是因不相應,苦諦是因相應、因不相應。集諦是以因為有因,滅諦是不可言以因為有因或以有因為非因,道諦是以因為有因、以有因為非因;苦諦是以因為有因、以有因為非因,不可言以因為有因或以有因為非因。集諦是以因為因相應,滅諦是不可言以因為因相應或以因相應為非因,道諦是以因為因相應、以因相應為非因;苦諦是以因為因相應、以因相應為非因,不可言以因為因相應或以因相應為非因。滅諦是非因、無因,集諦是不可言非因有因或非因無因。道諦是非因有因,不可言非因有因[3]或非因無因。苦諦是非因有因、非因無因,不可言非因有因或非因無因。
[P.116]三諦是有緣,滅諦是無緣。三諦是有為,滅諦是無為。三諦是無見,苦諦是有見、無見。三諦是無對,苦諦是有對、無對。三諦是色,苦諦是色、無色。二諦是世間,二諦是出世間。〔二諦〕是少分可識,〔二諦〕是少分不可識。
集諦是漏,二諦是非漏,苦諦是漏、非漏。二諦是有漏,二諦是無漏。集諦是漏相應,二諦是漏不相應,苦諦是漏相應、漏不相應。集諦是以漏為有漏,二諦是不可言以漏為有漏或以有漏為非漏,苦諦是以漏為有漏、以有漏為非漏。集諦是以漏為漏相應,二諦是不可言以漏為漏相應或以漏相應為非漏;苦諦是以漏為漏相應、以漏相應為非漏,不可言以漏為漏相應或以漏相應為非漏。二諦是漏不相應無漏,集諦是不可言漏不相應有漏或漏不相應無漏;苦諦是漏不相應有漏,不可言漏不相應有漏或漏不相應無漏。
集諦是結,二諦是非結,苦諦是結、非結。二諦是順結,二諦是不順結。集諦是結相應,二諦是結不相應,苦諦是結相應、結不相應。集諦是以結為順結,二諦[P.117]是不可言以結為順結或以順結為非結,苦諦是以結為順結、以順為非結。集諦是以結為結相應,二諦是不可言以結為結相應或以結相應為非結;苦諦是以結為結相應、以結相應為非結,不可言以結為結相應或以結相應為非結。二諦是結不相應不順結,集諦是不可言結不相應順結或結不相應不順結;苦諦是結不相應順結,不可言結不相應順結或結不相應不順結。
集諦是繫,二諦是非繫,苦諦是繫、非繫。二諦是順繫、二諦是不順繫。二諦是繫不相應,二諦是繫相應、繫不相應。集諦是以繫為順繫,二諦是不可言以繫為順繫或以順繫為非繫,苦諦是以繫為順繫、以順繫為非繫。集諦是以繫為繫相應,不可言以繫為繫相應;二諦是不可言以繫為繫相應或以繫相應為非繫;苦諦是以繫為繫相應、以繫相應為非繫,不可言以繫為繫相應或以繫相應為非繫。二諦是繫不相應不順繫;二諦是繫不相應順繫,不可言繫不相應順繫或繫不相應不順繫。
集諦是暴流……乃至……軛……乃至……蓋,二諦是非蓋,苦諦是蓋、非蓋。二諦是順蓋,二諦是不順蓋。集諦是蓋相應,二諦是蓋不相應,苦諦是蓋相應、蓋不相應。集諦是以蓋為順蓋,二諦是不可言以蓋為順蓋或以順蓋為非蓋,苦諦是以[P.118]蓋為順蓋、以順蓋為非蓋。集諦是以蓋為蓋相應,二諦是不可言以蓋為蓋相應或以蓋相應為非蓋;苦諦是以蓋為蓋相應、以蓋相應為非蓋,不可言以蓋為蓋相應或以蓋相應為非蓋。二諦是蓋不相應不順蓋,集諦是不可言蓋不相應順蓋或蓋不相應不順蓋,苦諦是蓋不相應順蓋,不可言蓋不相應順蓋或蓋不相應不順蓋。
三諦是非異取,苦諦是異取、非異取。二諦是已異取,二諦是不已異取。二諦是異取不相應,集諦是異取相應、異取不相應;苦諦是異取相應、異取不相應,不可言異取相應或異取不相應。集諦是不可言以異取為已異取,以已異取為非異取;二諦是不可言以異取為已異取或以已異取為非異取;苦諦是以異取為已異取;以已異取為非異取。二諦是異取不相應不已異取,二諦是異取不相應已異取,不可言異取不相應已異取或異取不相應不已異取。
二諦是有所緣,滅諦是無所緣,苦諦是有所緣、無所緣。三諦是非心,苦諦是心、非心。二諦是心所,滅諦是非心所,苦諦是心所、非心所。二諦是心相應,滅[P.119]諦是心不相應;苦諦是心相應、心不相應,不可言與心相應或與心不相應。二諦是心俱住,滅諦是心不俱住;苦諦是心俱住、心不俱住,不可言與心俱住或與心不俱住。二諦是心等起,滅諦是非心等起,苦諦是心等起、非心等起。二諦是心俱有,滅諦是非心俱有,苦諦是心俱有、非心俱有。二諦是心隨轉,滅諦是非心隨轉,苦諦是心隨轉、非心隨轉。二諦是心俱住等起,滅諦是非心俱住等起,苦諦是心俱住等起、非心俱住等起。二諦是心俱住等起俱有,滅諦是非心俱住等起俱有,苦諦是心俱住等起俱有、非心俱住等起俱有。二諦是心俱住等起隨轉,滅諦是非心俱住等起隨轉,苦諦是心俱住等起隨轉、非心俱住等起隨轉。三諦是外,苦諦是內、外。三諦是非能取,苦諦是能取、非能取。三諦是不已取,苦諦者即已取、不已取。
集諦是取,二諦是非取,苦諦是取、非取。二諦是順取,二諦是不順取。二諦是取不相應,二諦是取相應、取不相應。集諦是以取為順取,二諦是不可言以取為順取或以順取為非取,苦諦是以取為順取、以順取為非取。集諦是以取為取相應,[P.120]不可言以取為取相應;二諦是不可言以取為取相應或以取相應為非取;苦諦是以取為取相應、以取相應為非取,不可言以取為取相應或以取相應為非取。二諦是取不相應不順取,二諦是取不相應順取,不可言取不相應順取或取不相應不順取。
集諦是染,二諦是非染,苦諦是染、非染。二諦是雜染,二諦是不雜染。集諦是有雜染,二諦是不有雜染,苦諦是有雜染、不有雜染。集諦是染相應,二諦是染不相應[4],苦諦是染相應、染不相應。集諦是以染為雜染,二諦是不可言以染為雜染或以雜染為非染,苦諦是以染為雜染、以雜染為非染。集諦是以染為有雜染,二諦是不可言以染為有雜染或以有雜染為非染;苦諦是以染為有雜染、以有雜染為非染,不可言以染為有雜染或以有雜染為非染。集諦是以染為染相應,二諦是不可言以染為染相應或以染相應為非染;苦諦是以染為染相應、以染相應為非染,不可言以染為染相應或以染相應為非染。二諦是染不相應不雜染,集諦是不可言染不相應雜染或染不相應不雜染;苦諦是染不相應雜染,不可言染不相應雜染或染不相應不雜染。
[P.121]二諦是非見所斷,二諦是見所斷、非見所斷。二諦是非修所斷,二諦是修所斷、非修所斷。二諦是非見所斷因,二諦是見所斷因、非見所斷因。二諦是非修所斷因,二諦是修所斷因、非修所斷因。集諦是有尋,滅諦是無尋,二諦是有尋、無尋。集諦是有伺,滅諦是無伺,二諦是有伺、無伺。滅諦是無喜,三諦是有喜、無喜。滅諦是非喜俱行,三諦是喜俱行、非喜俱行。滅諦是非樂俱行,三諦是樂俱行、非樂俱行。滅諦是非捨俱行,三諦是捨俱行、非捨俱行。集諦是欲纏,二諦是非欲纏,苦諦是欲纏、非欲纏。三諦是[5]非色纏,苦諦是色纏、非色纏。三諦是非無色纏,苦諦是無色纏、非無色纏。二諦是所屬,二諦是無所屬。道諦是出離,三諦是不出離。道諦是決定,滅諦是不決定,二諦是決定、不決定。二諦是有上,二諦是無上。集諦是有諍,二諦是無諍,苦諦是有諍、無諍。
校注
[0100001] 依據註釋,不幸者即拋棄利益,而血緣之不幸者即「依盜病怖畏等而使血緣完全消滅」,財富之不幸者是「依王、盜等而使財富完全消滅」,病之不幸者乃「因病有害健康」,戒之不幸者是「惡戒」,見之不幸者是「正見消失而生見」,他人等者乃「自己之執著,或不執著所有之同僚友人、他人之不幸」,所具足者是「使束縛」,種種之苦法者則為「生苦之種種原因」。 [0109002] 於對法分別不為四聖諦而為四諦,有關註釋則記為「聖諦者不攝餘之煩惱、餘之不善法、三有漏善法。唯渴愛不集。是等亦為苦集,為明集因而不言聖諦,為四諦」。 [0121003] 依原本之註釋譯之。 [0125004] 原本之 kilesasampayuttā,可讀為 kilesavippayuttā。 [0126005] 依暹羅本更正之。【經文資訊】《漢譯南傳大藏經》第 49 冊 No. 25 分別論(第1卷-第15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漢譯南傳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OCR,智光法師提供,祥因法師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