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分別論

[P.1]分別論

歸命彼世尊     應供正覺者

第一品 蘊分別

一 經分別[1]

五蘊[2]者即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色蘊〕

此中如何為色蘊[3]即諸所有[4]色之[5]過去未來現在或內括此於一聚總說為色蘊

此中如何為過去色[6]即所有色之過去已滅已離已變易已沒去已離沒生已離令過去過去分所攝——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之色——是言過去之色

此中如何為未來之色耶即所有色之未生未存在未等生未起未現起未現未出生未等出生未生起未等生起未來未來分所攝——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之色——是言未來之色

此中如何為現在之色耶即所有之色已生已存在已等生已起已現起已現已出生已等出生已生起已等生起現在現在分所攝——四大種及四[P.2]大種所造之色——是言現在之色

此中如何為內色[7]即所有色彼彼之有情之內各自己身個人已取者——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之色——是言內色

此中如何為外色耶即所有色彼彼之他有情他人之內各自己身個人已取者——四大種及四大種所造之色——是言外色

此中如何為麤色耶即眼處乃至觸處是言麤色

此中如何為細色耶即女根乃至[8]摶食是言細色

此中如何為劣色耶即所有之色彼彼有情之輕輕蔑思劣等思劣不可愛不可愛樂不可意——色觸——是言劣色

此中如何為勝色耶即所有之色彼彼有情之非輕非輕蔑非棄非毀非卑思勝等思勝可愛可愛樂可意——色觸——是言勝色

更亦望於各各之色可見劣勝之色

此中如何為遠色耶即女根乃至摶食此外所有之色不達不接不近是言遠色

[P.3]此中如何為近色耶即眼處乃至觸處此外所有之色達不遠是言近色

更亦望於各各之色可見遠近之色

〔受蘊〕

此中如何為受蘊耶即諸所有受之過去未來現在或內括此於一聚總說為受蘊

此中如何為過去之受耶即所有受之過去已滅已離已變易已沒去已離沒去生已離令過去過去分所攝——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是言過去之受

此中如何為未來之受耶即所有受之未生未存在未等生未起未現起未現未出生未等出生未生起未等生起未來未來分所攝——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是言未來之受

此中如何為現在之受耶即所有受之已生已存在已等生已起已現起已現已出生已等出生已生起已等生起現在現在分所攝——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是言現在之受

此中如何為內受耶即所有受彼彼之有情者之內各自己身個人已取者——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是言內受

此中如何為外受耶即所有受彼彼之他有情者他人之內各自者己身者個人者已取者——樂受苦受不苦不樂受——是言外受

[P.4]此中如何為麤〔細〕之受耶即不善之受是麤無記之受是細不善之受是麤無記之受是細苦之受是麤樂與不苦不樂之受是細苦之受是麤不苦不樂之受是細非定中之受是麤定中之受是細有漏之受是麤無漏之受是細

更亦望於各各之受可見麤細之受

此中如何為劣〔勝〕受耶即不善之受是劣無記之受是勝不善之受是劣無記之受是勝苦之受是劣樂與不苦不樂之受是勝苦之受是劣不苦不樂之受是勝非定中之受是劣定中之受是勝有漏之受是劣無漏之受是勝

更亦望於各各之受可見劣勝之受

此中如何為遠受耶即不善之受者比善無記之受者遠無記之受者比不善之受者遠善之受者比不善無記之受者遠不善無記之受者比善之受者遠無記之受者比善不善之受者遠不善之受者比無記之受者遠苦之受者比樂不苦不樂之受者遠不苦不樂之受者比苦之受者遠樂之受者比苦不苦不樂之受者遠不苦不樂之受者比樂之受者遠不苦不樂之受者比樂苦之受者遠苦之受者比不苦不樂之受者遠非定中之受者比定中之受者遠定中之受者比非定中之受者遠有漏之受者比無漏之受者遠無漏之受者比有漏之受者遠是言遠受

此中如何為近受耶即不善之受者近於不善之受善之受者近於善之受無記之受者近於無記之受苦之受者近於苦之受樂之受者近於樂之受不苦不樂之[P.5]受者近於不苦不樂之受非定中之受者近於非定中之受定中之受者近於定中之受有漏之受者近於有漏之受無漏之受者近於無漏之受是言近受

更亦望於各各之受可見遠與近之受

〔想蘊〕

此中如何為想蘊耶即諸所有想之過去未來現在或內括此於一聚總說為想蘊

此中如何為過去之想耶即所有想之過去已滅已離已變易已沒去已離沒生已離令過去過去分所攝——眼觸所生之想耳觸所生之想鼻觸所生之想舌觸所生之想身觸所生之想意觸所生之想——是為過去之想

此中如何為未來之想耶即所有之想為未生未存在未等生未起未現起未現未出生未等出生未生起未等生起未來未來分所攝——眼觸所生之想乃至意觸所生之想——是言未來之想

此中如何為現在之想耶即所有之想為已生已存在已等生已起已現起已現已出生已等出生已生起已等生起現在現在分所攝——眼觸所生之想乃至意觸所生之想——是言現在之想

此中如何為內想耶即所有之想彼彼之有情之內各自己身個人已取者——眼觸所生之想乃至意觸所生之想——是言內想

此中如何為外想耶即所有之想彼彼之他有情他人之內各自己身個人已取者——眼觸所生之想乃至意觸所生之想——是言外想

[P.6]此中如何為麤〔細〕想耶即瞋觸所生之想者是麤增語觸所生之想者是細不善之想者是麤無記之想者是細不善之想者是麤無記之想者是細與苦受相應之想者是麤與樂不苦不樂之受相應之想者是細與樂苦之受相應之想者是麤與不苦不樂受相應之想是細非定中之想者是麤定中之想者是細有漏之想者是麤無漏之想者是細

更亦望於各各之想可見麤細之想

此中如何為劣〔勝〕想耶即不善之想者是劣無記之想者是勝不善之想者是劣無記之想者是勝與苦受相應之想者是劣與樂不苦不樂受相應之想者是勝與樂苦受相應之想者是劣與不苦不樂受相應之想者是勝非定中之想者是劣定中之想者是勝有漏之想者是劣無漏之想者是勝

更亦望於各各之想可見劣勝之想

此中如何為遠想耶即不善之想者比善無記之想遠無記之想者比不善之想遠善之想者比不善無記之想遠不善無記之想者比善之想遠無記之想者比善不善之想遠不善之想者比無記之想遠與苦受相應之想者比與樂不苦不樂受相應之想遠與樂不苦不樂受相應之想者比與苦受相應之想遠與樂受相應之想者比與苦不苦不樂受相應之想遠與苦不苦不樂受相應之想者比與樂受相應之想遠與不苦不樂受相應之想者比與樂苦受相應之想遠與樂苦受相應之想者比與不苦不樂受相應之想遠非定中之想者比定中之想遠定中之想者[P.7]比非定中之想遠有漏之想者比無漏之想遠無漏之想者比有漏之想遠是言遠想

比中如何為近想耶即不善之想者近於不善之想善之想者近於善之想無記之想者近於無記之想與苦受相應之想者近於與苦受相應之想與樂受相應之想者近於與樂受相應之想與不苦不樂受相應之想者近於與不苦不樂受相應之想非定中之想者近於非定中之想定中之想者近於定中之想有漏之想者近於有漏之想無漏之想者近於無漏之想是言近想

更亦望於各各之想可見遠近之想

〔行蘊〕

此中如何為行蘊耶即諸所有行之過去未來現在或內麤細括此於一聚總說為行蘊

此中如何為過去之行耶即所有行之過去已滅已離已變易已沒去已離沒生已離令過去過去分所攝——眼觸所生之思耳觸所生之思鼻觸所生之思舌觸所生之思身觸所生之思意觸所生之思——是言過去之行

此中如何為未來之行耶即所有行之未生未存在未等生未起未現起未現未出生未等出生未生起未等生起未來未來分所攝——眼觸所生之思乃至意觸所生之思——是言未來之行

此中如何為現在之行耶即所有行之已生已存在已等生已起已現起[P.8]已現已出生已等出生已生起已等生起現在現在分所攝——眼觸所生之思乃至意觸所生之思——是言現在之行

此中如何為內行耶即所有之行彼彼之有情之內各自己身個人已取者——眼觸所生之思乃至意觸所生之思——是言內行

此中如何為外行耶即所有之行彼彼之他有情他人之內各自己身個人已取者——眼觸所生之思乃至意觸所生之思——是言外行

此中如何為麤〔細〕行耶即不善之行是麤無記之行是細不善之行是麤無記之行是細與苦受相應之行是麤與樂不苦不樂受相應之行是細與樂苦之受相應之行是麤與不苦不樂之受相應之行是細非定中之行是麤定中之行是細有漏之行是麤無漏之行是細

更亦望於各各之行可見麤細之行

此中如何為劣〔勝〕行耶即不善之行是劣無記之行是勝不善之行是劣無記之行是勝與苦受相應之行是劣與樂不苦不樂受相應之行是勝與樂苦受相應之行是劣與不苦不樂受相應之行是勝非定中之行是劣定中之行是勝有漏之行是劣無漏之行是勝

更亦望於各各之行可見劣勝之行

此中如何為遠行耶即不善之行者比善無記之行遠無記之行者比不[P.9]善之行遠善之行者比不善無記之行遠不善無記之行者比善之行遠無記之行者比善不善之行遠不善之行者比無記之行遠與苦受相應之行者比與樂不苦不樂受相應之行遠與樂不苦不樂受相應之行者比與苦受相應之行遠與樂受想應之行者比與苦不苦不樂受相應之行遠與苦不苦不樂受相應之行者比與樂受相應之行遠與不苦不樂受想應之行者比與樂苦受相應之行遠與樂苦受相應之行者比與不苦不樂受相應之行遠非定中之行者比定中之行遠定中之行者比非定中之行遠有漏之行者比無漏之行遠無漏之行者比有漏之行遠是言遠行

此中如何為近行耶即不善之行者近於不善之行善之行者近於善之行無記之行者近於無記之行與苦受相應之行者近於與苦受相應之行與樂受相應之行者近於與樂受相應之行與不苦不樂受相應之行者近於與不苦不樂受相應之行非定中之行者近於非定中之行定中之行者近於定中之行有漏之行者近於有漏之行無漏之行者近於無漏之行是言近行

更亦望於各各之行可見遠近之行

〔識蘊〕

此中如何為識蘊耶即諸所有識之過去未來現在或內括此於一聚總說為識蘊

[P.10]此中如何為過去之識耶即所有識之過去已滅已離已變易已沒去已離沒生已離令過去過去分所攝——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是言過去之識

此中如何為未來之識耶即所有識之未生未存在未等生未起未現起未現未出生未等出生未生起未等生起未來未來分所攝——眼識乃至意識——是言未來之識

此中如何為現在之識耶即所有識之已生已存在已等生已起已現起已出生已等出生已生起已等生起現在現在分所攝——眼識乃至意識——是言現在之識

此中如何為內識耶即所有之識彼彼有情之內各自己身個人已取者——眼識乃至意識——是言內識

此中如何為外識耶即所有之識彼彼之他有情他人之內各自己身個人已取者——眼識乃至意識——是言外識

此中如何為麤〔細〕識耶即不善之識是麤無記之識是細不善之識是麤無記之識是細與苦受相應之識是麤與樂不苦不樂之受相應之識是細與樂苦之受相應之識是麤與不苦不樂之受相應之識是細非定中之識是麤定中之識是細有漏之識是麤無漏之識是細

更亦望於各各之識可見麤細之識

[P.11]此中如何為劣〔勝〕識耶即不善之識是劣無記之識是勝不善之識是劣無記之識是勝與苦受相應之識是劣與樂不苦不樂之受相應之識是勝與樂苦之受相應之識是劣與不苦不樂之受相應之識是勝非定中之識是劣定中之識是勝有漏之識是劣無漏之識是勝

更亦望於各各之識可見劣勝之識

此中如何為遠識耶即不善之識者比善無記之識遠無記之識者比不善之識遠善之識者比不善無記之識遠不善無記之識者比善之識遠無記之識者比善不善之識遠不善之識者比無記之識遠與苦受相應之識者比與樂不苦不樂受相應之識遠與樂不苦不樂之受相應之識者比與苦受相應之識遠與樂受相應之識者比與苦不苦不樂之受相應之識遠與苦不苦不樂受相應之識者比與樂受相應之識遠與不苦不樂受相應者比與樂苦受相應之識遠與樂苦之受相應之識者比與不苦不樂之受相應之識遠非定中之識者比定中之識遠定中之識者比非定中之識遠有漏之識者比無漏之識遠無漏之識者比有漏之識遠是言遠識

[P.12]此中如何為近識耶即不善識者近於不善識善識者近於善識無記識者近於無記識與苦受相應識者近於與苦受相應識與樂受相應識者近於與樂受相應識與不苦不樂受相應識者近於與不苦不樂受相應識非定中識者近於非定中識定中識者近於定中識有漏識者近於有漏識無漏識者近於無漏識是言近識

更亦望於各各之識可見遠近之識

二 對法分別

五蘊者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

〔色蘊〕

此中如何為色蘊耶

一種色蘊——是一切之色者為非因無因因不相應有緣有為應變壞[9]世間有漏順結順繫順暴流順軛順蓋已異取順取雜染無記無所緣非心所心不相應非異熟非異熟法法不有雜染雜染非有尋有伺非無尋唯伺無尋無伺非喜俱行非樂俱行非捨俱行非見非修所斷非見非修所斷因非能趣積集非能趣分散非有學非無學欲纏非色纏非無色纏所屬非無所屬不決定不出離已生六識所識無常勝於老死——如是為一種色蘊

[P.13]二種色蘊——是為能取之色非能取之色已取之色不已取之色已取順取之色不已取順取之色有見之色無見之色有對之色無對之色根之色非根之色大種之色非大種之色表色非表色心等起之色非心等起之色心俱有之色非心俱有之色心隨轉之色非心隨轉之色內色外色麤色細色遠色近色乃至[10]摶食之色非摶食之色——如是為二種色蘊

三種色蘊——是所有之內色者是能取所有之外色者是能取非能取所有之內色者是已取所有之外色者是已取不已取所有之內色者是已取順取所有之外色者是已取順取不已取順取乃至[11]所有之內色者是非摶食所有之外色者是摶食非摶食——如是為三種色蘊

四種色蘊——是所有能取之色者是已取不已取所有非能取之色者是已取不已取所有能取之色者是已取順取不已取順取所有非能取之色者是已取順取不已取順取所有能取之色者是有對無對所有非能取之色者是有對無對[P.14]有能取之色者是麤是細所有非能取之色者是麤是細所有能取之色者是遠是近所有非能取之色者是遠是近乃至知之色——如是為四種色蘊

五種色蘊——是地界水界火界風界及所有能取之色[12]——如是為五種色蘊

六種色蘊——是眼所識之色耳所識之色鼻所識之色舌所識之色身所識之色意所識之色——如是為六種色蘊

七種色蘊——是眼所識之色乃至意界所識之色意識界所識之色[13]——如是為七種色蘊

八種色蘊——是眼所識之色乃至身所識之色有樂觸與苦觸——意界所識之色意識界所識之色——如是為八種色蘊

九種色蘊——是眼根耳根鼻根舌根身根女根男根命根及非根之色——如是為九種色蘊

十種色蘊——是眼根乃至命根及非根色之有對無對——如是為十種色蘊

十一種色蘊——是眼處耳處鼻處舌處身處色處聲處香處味處觸處及無見無對法處所攝之色——如是為十一種色蘊

是言色蘊

[P.15]〔受蘊〕

此中如何為受蘊耶

(一)

一種受蘊——是觸相應

二種受蘊——是有因無因

三種受蘊——是善不善無記

四種受蘊——是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

五種受蘊——是樂根苦根喜根憂根捨根

六種受蘊——是眼觸所生之受耳觸所生之受鼻觸所生之受舌觸所生之受身觸所生之受意觸所生之受——如是為六種受蘊

七種受蘊——是眼觸所生之受乃至身觸所生之受意界觸所生之受意識界觸所生之受——如是為七種受蘊

八種受蘊——是眼觸所生之受乃至身觸所生之受——有樂與苦——意界觸所生之受意識界觸所生之受——如是為八種受蘊

九種受蘊——是眼觸所生之受乃至身觸所生之受意界觸所生之受意識界觸所生之受——善不善無記——如是為九種受蘊

十種受蘊——是眼觸所生之受乃至身觸所生之受——有樂與苦——意界觸所生之受意識界觸所生之受——善不善無記——如是為十種受蘊

(〔關於受蘊之對法分別者即更反複二十七次其二十七次各各之中與(一)出現不同者唯二種與三[P.16]種之分別而已一種四種五種六種七種八種九種十種等八類之分別者皆與(一)相同故以下唯詳細分別二種分別與三種分別其他從略(原本出版者記)〕)

(二)

二種受蘊——是有因無因

三種受蘊——是異熟異熟法法非異熟非異熟法法已取順取不已取順取不已取不順取有雜染雜染不有雜染雜染不有雜染不雜染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見所斷修所斷非見非修所斷見所斷因修所斷因非見非修所斷因能趣積集能趣分散非能趣積集非能趣分散有學無學非有學非無[P.17]無量小所緣大所緣無量所緣邪性決定正性決定不決定道所緣道因道增上已生未生可生過去未來現在過去所緣未來所緣現在所緣內外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乃至如是為十種受蘊

(三)

二種受蘊——是因相應因不相應非因有因非因無因世間出世間[P.18]分可識少分不可識有漏無漏漏相應漏不相應漏不相應有漏漏不相應無漏順結不順結結相應結不相應結不相應順結結不相應不順結[14]有關順繫順暴流順軛順蓋之部分與順結相同從略)已異取不已異取異取相應異取不相應異取不相應已異取異取不相應不已異取已取不已取順取不順取取相應取不相應取不相應順取取不相應不順取雜染不雜染有雜染不有雜染染相應染不相應染不相應雜染染不相應不雜染(有關見[P.19]所斷修所斷見及修所斷因者亦同)有尋無尋有伺無伺有喜無喜喜俱行非喜俱行欲纏非欲纏(色纏及無色纏者亦同)所屬無所屬出離不出離決定不決定有上無上有諍無諍

三種受蘊——是善不善無記

乃至如是為十種受蘊

(四)

二種受蘊——是有諍無諍

三種受蘊——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

乃至如是

以上二根本

[P.20](五)

二種受蘊——是有因無因

三種受蘊——是善不善無記

乃至如是

(六)

二種受蘊——是有諍無諍

三種受蘊——是善不善無記

乃至如是

(七)

二種受蘊——是有因無因

三種受蘊——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

乃至如是

[P.21](八)

二種受蘊——是有諍無諍

三種受蘊——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

乃至如是為十種受蘊

以上三根本

(九)

二種受蘊——是有因無因

三種受蘊——是善不善無記

乃至如是

(十)

二種受蘊——是因相應因不相應

[P.22]三種受蘊——是異熟異熟法法非異熟非異熟法法

乃至如是

(十一)

二種受蘊——是非因有因非因無因

三種受蘊——是已取順取不已取順取不已取不順取

乃至如是

(十二)

二種受蘊——是世間出世間

三種受蘊——是有雜染雜染不有雜染雜染不有雜染不雜染

乃至如是

(十三)

二種受蘊——是少分可識少分不可識

三種受蘊——是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

乃至如是

(十四)

二種受蘊——是有漏無漏

[P.23]三種受蘊——是見所斷修所斷非見非修所斷

乃至如是

(十五)

二種受蘊——是漏相應漏不相應

三種受蘊——是見所斷因修所斷因非見非修所斷因

乃至如是

(十六)

二種受蘊——是漏不相應有漏漏不相應無漏

三種受蘊——是能趣積集能趣分散非能趣積集非能趣分散

乃至如是

(十七)

二種受蘊——是順結不順結

三種受蘊——是有學無學非有學非無學

乃至如是

(十八)

二種受蘊——是結相應結不相應

[P.24]三種受蘊——是小無量

乃至如是

(十九)

二種受蘊——是結不相應順結結不相應不順結

三種受蘊——是小所緣大所緣無量所緣

乃至如是

(二十)

二種受蘊——是順繫[*]不順繫

三種受蘊——是劣

乃至如是

(廿一)

二種受蘊——是繫相應繫不相應

三種受蘊——是邪性決定正性決定不決定

乃至如是

(廿二)

二種受蘊——是繫不相應順繫繫不相應不順繫

[P.25]三種受蘊——是道所緣道因道增上

乃至如是

(廿三)

二種受蘊——是順暴流不順暴流

三種受蘊——是已生不已生可生

乃至如是

(廿四)

二種受蘊——是暴流相應暴流不相應

三種受蘊——是過去未來現在

乃至如是

(廿五)

二種受蘊——是暴流不相應順暴流暴流不相應不順暴流

三種受蘊——是過去所緣未來所緣現在所緣

乃至如是

(廿六)

二種受蘊——是順軛不順軛

[P.26]三種受蘊——是內內外

乃至如是

(廿七)

二種受蘊——是軛相應軛不相應

三種受蘊——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

乃至如是為十種受蘊

以上兩種增上

七種受蘊——是善不善無記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如是為七種受蘊

又他之七種受蘊——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如是為七種受蘊

二十四種受蘊——是以眼觸為緣受蘊之善不善無記以耳觸為緣受蘊之乃至以鼻觸為緣受蘊之乃至以舌觸為緣受蘊之乃至以身觸為緣受蘊之乃至以意觸為緣受蘊之善不善無記眼觸所生之受耳觸所生之受鼻觸所生之受舌觸所生之受身觸所生之受意觸所生之受——如是為二十四種受蘊

[P.27]又他之二十四種受蘊——是以眼觸為緣於受蘊有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以耳觸為緣於受蘊乃至以鼻觸為緣於受蘊乃至以舌觸為緣於受蘊乃至以身觸為緣於受蘊乃至以意觸所緣於受蘊有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眼觸所生之受乃至意觸所生之受如是為二十四種受蘊

三十種受蘊——是以眼觸為緣於受蘊有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以耳觸為緣於受蘊乃至以鼻觸為緣乃至以舌觸為緣乃至以身觸為緣乃至以意觸為緣於受蘊有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眼觸所生之受乃至意觸所生之受——如是為三十種受蘊

多種受蘊——是以眼觸為緣於受蘊有善不善無記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以耳觸為緣乃至以鼻觸為緣乃至以舌觸為緣乃至以身觸為緣乃至以意觸為緣於受蘊有善不善無記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眼觸所生之受乃至意觸所生之受——如是為多種受蘊

又他之多種受蘊者——是以眼觸為緣於受蘊有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以耳觸為緣乃至以鼻觸為緣乃至以舌觸為緣乃至以身觸為緣乃至以意觸為緣於受蘊有內所緣[P.28]外所緣內外所緣欲纏色纏無色塵無所屬眼觸所生之受乃至意觸所生之受——如是為多種受蘊是言受蘊

〔想蘊〕

此中如何為想蘊耶

(一)

一種想蘊——是觸相應

二種想蘊——是有因無因

三種想蘊——是善不善無記

四種想蘊——是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

五種想蘊——是樂根相應苦根相應喜根相應憂根相應捨根相應

六種想蘊——是眼觸所生之想耳觸所生之想鼻觸所生之想舌觸所生之想身觸所生之想意觸所生之想——如是為六種想蘊

七種想蘊——是眼觸所生之想乃至身觸所生之想意界觸所生之想意識界觸所生之想——如是為七種想蘊

八種想蘊——是眼觸所生之想乃至身觸所生之想——樂俱行苦俱行——意界觸所生之想意識界觸所生之想——如是為八種想蘊

九種想蘊——是眼觸所生之想乃至身觸所生之想意界觸所生之想意識界觸所生之想——善不善無記——如是為九種想蘊

十種想蘊——是眼觸所生之想乃至身觸所生之想——樂俱行苦俱行意界觸所生之想意識界觸所生之想——善不善無記如是為十種想蘊

[P.29](〔同於色蘊之分別以下唯二種與三種之分別不同而已其他者同(一)故唯將異者列出其他從略(原本出版者記)〕)

(二)

二種想蘊——是有因無因

三種想蘊——是與樂受相應與苦受相應與不苦不樂相應異熟異熟法法非異熟非異熟法法乃至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

乃至如是為十種想蘊

(三)

二種想蘊——是因相應因不相應非因有因非因無因世間出世間[P.30]分可識少分不可識有漏無漏漏相應漏不相應漏不相應有漏漏不相應無漏順結順繫順暴流順軛順蓋已異取不已異取已取不已取順取不順取取相應取不相應取不相應順取取不相應不順取雜染不雜染有雜染不有雜染染相應染不相應染不相應雜染染不相應不雜染見所斷非見所斷修所斷見所斷因修所斷因有尋無尋有伺無伺有喜無喜喜俱行非喜俱行樂俱行捨俱行[P.31]欲纏色纏無色纏所屬無所屬出離決定有上無上有諍無諍

三種想蘊——是善不善無記

乃至如是為十種想蘊

(四)

二種想蘊——是有諍無諍

三種想蘊——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

乃至如是為十種想蘊

以上二根本

(五)

二種想蘊——是有因無因

三種想蘊——是善不善無記

乃至如是為

[P.32](六)

二種想蘊——是有諍無諍

三種想蘊——是善不善無記

乃至如是為

(七)

二種想蘊——是有因無因

三種想蘊——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

乃至如是為

(八)

二種想蘊——是有諍無諍

[P.33]三種想蘊——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

乃至如是為十種想蘊

以上三根本

(九)

二種想蘊——是有因無因

三種想蘊——是善不善無記

乃至如是為

(十)

二種想蘊——是因相應因不相應

三種想蘊——是樂受相應苦受相應不苦不樂受相應

乃至如是為

(十一)

二種想蘊——是非因有因非因無因

三種想蘊——是異熟異熟法法非異熟非異熟法法

乃至如是為

[P.34](十二)

二種想蘊——是世間出世間

三種想蘊——是已取順取不已取順取不已取不順取

乃至如是為

(十三)

二種想蘊——是少分可識少分不可識

三種想蘊——是有雜染雜染不有雜染雜染不有雜染不雜染

乃至如是為

(十四)

二種想蘊——是有漏無漏

三種想蘊——是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

乃至如是為

(十五)

二種想蘊——是漏相應漏不相應

三種想蘊——是喜俱行樂俱行捨俱行

乃至如是為

[P.35](十六)

二種想蘊——是漏不相應有漏漏不相應無漏

三種想蘊——是見所斷修所斷非見非修所斷

乃至如是為

(十七)

二種想蘊——是順結不順結

三種想蘊——是見所斷因修所斷因非見非修所斷因

乃至如是為

(十八)

二種想蘊——是結相應結不相應

三種想蘊——是能趣積集能趣分散非能趣積集非能趣分散

乃至如是為

(十九)

二種想蘊——是結不相應順結結不相應不順結

[P.36]三種想蘊——是有學無學非有學非無學

乃至如是為

(二十)

二種想蘊——是順繫不順繫

三種想蘊——是小無量

乃至如是為

(廿一)

二種想蘊——是繫相應繫不相應

三種想蘊——是小所緣大所緣無量所緣

乃至如是為

(廿二)

二種想蘊——是繫不相應繫不相應不順繫

三種想蘊——是劣

乃至如是為

(廿三)

二種想蘊——是順暴流不順暴流

[P.37]三種想蘊——是邪性決定正性決定不決定

乃至如是為

(廿四)

二種想蘊——是暴流相應暴流不相應

三種想蘊——是道所緣道因道增上

乃至如是為

(廿五)

二種想蘊——是暴流不相應順暴流暴流不相應不順暴流

三種想蘊——是已生不已生可生

乃至如是為

(廿六)

二種想蘊——是順軛不順軛

三種想蘊——是過去未來現在

乃至如是為

(廿七)

二種想蘊——是軛相應軛不相應

[P.38]三種想蘊——是過去所緣未來所緣現在所緣

乃至如是為

(廿八)

二種想蘊——是軛不相應順軛軛不相應不順軛

三種想蘊——即內內外

乃至如是為

(廿九)

二種想蘊——是順蓋不順蓋

三種想蘊——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

乃至如是為十種想蘊

以上兩種增上

七種想蘊——是善不善無記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如是為七種想蘊

又他之七種想蘊——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如是為七種想蘊

[P.39]二十四種想蘊——是以眼觸為緣於想蘊有善不善無記以耳觸為緣乃至以鼻觸為緣乃至以舌觸為緣乃至以身觸為緣乃至以意觸為緣於想蘊有善不善無記眼觸所生之想耳觸所生之想鼻觸所生之想舌觸所生之想身觸所生之想意觸所生之想——如是為二十四種想蘊

又其他之二十四種想蘊者——是以眼觸為緣於想蘊有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以耳觸為緣乃至以鼻觸為緣乃至以舌觸為緣乃至以身觸為緣乃至以意觸所緣於想蘊有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眼觸所生之想乃至意觸所生之想如是為二十四種想蘊

三十種想蘊——是以眼觸為緣於想蘊有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以耳觸為緣乃至以鼻觸為緣乃至以舌觸為緣乃至以身觸為緣乃至以意觸為緣於想蘊有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眼觸所生之想乃至意觸所生之想——如是為三十種想蘊

多種想蘊——是以眼觸為緣於想蘊有善不善無記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以耳觸為緣乃至以鼻觸為緣乃至以舌觸為緣乃至以身觸為緣乃至以意觸為緣於想蘊之善不善無記欲纏色纏[P.40]無色纏無所屬眼觸所生之想乃至意觸所生之想——如是為多種想蘊

又其他之多種想蘊者——是以眼觸為緣於想蘊有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以耳觸為緣乃至以鼻觸為緣乃至以舌觸為緣乃至以身觸為緣乃至以意觸為緣於想蘊有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眼觸所生之想乃至意觸所生之想——如是為多種想蘊是言想蘊

〔行蘊〕

此中如何為行蘊耶

(一)

一種行蘊——是心相應

二種行蘊——是因非因

三種行蘊——是善不善無記

四種行蘊——是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

五種行蘊——是樂根相應苦根相應喜根相應憂根相應捨根相應

六種行蘊——是眼觸所生之思耳觸所生之思鼻觸所生之思舌觸所生之思身觸所生之思意觸所生之思——如是為六種行蘊

七種行蘊——是眼觸所生之思乃至身觸所生之思意界觸所生之思[P.41]意識界觸所生之思——如是為七種行蘊

八種行蘊——是眼觸所生之思乃至身觸所生之思中樂俱行苦俱行意界觸所生之思意識界觸所生之思——如是為八種行蘊

九種行蘊——是眼觸所生之思乃至意界觸所生之思意識界觸所生之思有善不善無記——如是為九種行蘊

十種行蘊——即眼觸所生之思乃至身觸所生之思有樂俱行苦俱行意界觸所生之思意識界觸所生之思有善不善無記如是為十種行蘊

(〔同於色蘊之分別以下唯二種與三種之分別不同而已其他者同(一)故唯將異者列出其他從略(原本出版者記)〕)

(二)

二種行蘊——即因非因

三種行蘊——是樂受相應苦受相應不苦不樂受應

乃至如是為十種行蘊

[P.42](三)

二種行蘊——是有因無因因相應因不相應以因為有因以有因為非因以因為因相應以因相應為非因非因有因非因無因世間出世間少分可識少分不可識非漏有漏無漏漏相應漏不相應以漏為有漏以有漏為非漏以漏為漏相應以漏相應為非漏漏不相應有漏漏不相應無漏非結順結不順結結相應結不相應以結為順結以順結為非結以結為結相應以結相應為非結結不相應順結結不相應不順結非繫順繫不順繫繫相應繫不相應以繫為順繫以順繫為非繫以繫為繫相應以繫相應為非繫[P.43]繫不相應順繫繫不相應不順繫暴流非暴流順暴流不順暴流暴流相應暴流不相應以暴流為順暴流以順暴流為非暴流以暴流為暴流相應以暴流相應為非暴流暴流不相應順暴流暴流不相應不順暴流非軛順軛不順軛軛相應軛不相應以軛為順軛以順軛為非軛以軛為軛相應以軛相應為非軛軛不相應順軛軛不相應不順軛非蓋順蓋不順蓋蓋相應蓋不相應以蓋為順蓋以順蓋為非蓋以蓋為蓋相應以蓋相應為非蓋蓋不相應順蓋蓋不相應不順蓋異取非異取已異取不已異取異取相應異取不相應以異[P.44]取為已異取以已異取為非異取異取不相應已異取異取不相應不已異取已取不已取非取順取不順取取相應取不相應以取為順取以順取為非取以取為取相應以取相應為非取取不相應順取取不相應不順取非染雜染不雜染有雜染不有雜染染相應染不相應以染為雜染以雜染為非染以染為有雜染以有雜染為非染以染為染相應以染相應為非染染不相應雜染染不相應不雜染見所斷非見所斷修所斷非修所斷見所斷因非見所斷因修所斷因非修所斷因有尋無尋有伺無伺有喜無喜喜俱行[P.45]非喜俱行樂俱行非樂俱行捨俱行非捨俱行欲纏非欲纏色纏非色纏無色纏非無色纏所屬無所屬出離不出離決定不決定有上無上有諍無諍

三種行蘊——是善不善無記

乃至如是為

(四)

二種行蘊——是有諍無諍

三種行蘊——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

乃至如是為十種行蘊

以上二根本

[P.46](五)

二種行蘊——是因非因

三種行蘊——是善不善無記

乃至如是為

(六)

二種行蘊——是有諍無諍

三種行蘊——是善不善無記

乃至如是為

(七)

二種行蘊——是因非因

三種行蘊——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

乃至如是為

(八)

二種行蘊——是有諍無諍

三種行蘊——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

乃至如是為十種想蘊

以上三根本

[P.47](九)

二種行蘊——是因非因

三種行蘊——是善不善無記

乃至如是為

(十)

二種行蘊——是有因無因

三種行蘊——是樂受相應苦受相應不苦不樂受相應

乃至如是為

(十一)

二種行蘊——是因相應因不相應

三種行蘊——是異熟異熟法法非異熟非異熟法法

乃至如是為

(十二)

二種行蘊——是以因為有因以有因為非因

三種行蘊——是已取順取不己取順取不己取不順取

乃至如是為

[P.48](十三)

二種行蘊——是以因為因相應以因相應為非因

三種想蘊——是有雜染雜染不有雜染雜染不有雜染不雜染

乃至如是為

(十四)

二種行蘊——是非因有因非因無因

三種行蘊——是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

乃至如是為

(十五)

二種行蘊——是世間出世間

三種行蘊——是喜俱行樂俱行捨俱行

乃至如是為

(十六)

二種行蘊——是少分可識少分不可識

三種行蘊——是見所斷修所斷非見非修所斷

乃至如是為

[P.49](十七)

二種行蘊——是有漏無漏

三種行蘊——是能趣積集能趣分散非能趣積集非能趣分散

乃至如是為

(十八)

二種行蘊——是漏相應漏不相應

三種行蘊——是有學無學非有學非無學

乃至如是為

(十九)

二種行蘊——是以漏為有漏以有漏為非漏

三種行蘊——是小無量

乃至如是為

(二十)

二種行蘊——是以漏為漏相應以漏相應為非漏[15]

三種行蘊——是小所緣大所緣無量所緣

乃至如是為

[P.50](廿一)

二種行蘊——是漏不相應有漏漏不相應無漏

三種行蘊——是劣

乃至如是為

(廿二)

二種行蘊——是結非結

三種行蘊——是邪性決定正性決定不決定

乃至如是為

(廿三)

二種行蘊——是順結不順結

三種行蘊——是道所緣道因道增上

乃至如是為

(廿四)

二種行蘊——是結相應結不相應

三種行蘊——是已生不已生可生

乃至如是為

[P.51](廿五)

二種行蘊——是以結為順結以順結為非結

三種行蘊——是過去未來現在

乃至如是為

(廿六)

二種行蘊——是以結為結相應以結相應為非結

三種行蘊——是過去所緣未來所緣現在所緣

乃至如是為

(廿七)

二種行蘊——是結不相應順結結不相應不順結

三種行蘊——是內內外

乃至如是為

(廿八)

二種行蘊——是繫非繫

三種行蘊——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

乃至如是為十種行蘊

以上兩增上

[P.52]七種行蘊——是善不善無記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如是為七種行蘊

又其他之七種行蘊者——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如是為七種行蘊

二十四種行蘊——是以眼觸為緣於行蘊有善不善無記以耳觸為緣乃至以鼻觸為緣乃至以舌觸為緣乃至以身觸為緣乃至以意觸為緣於行蘊有善不善無記眼觸所生之思乃至意觸所生之思——如是為二十四種行蘊

又其他之二十四種行蘊者——是以眼觸為緣於行蘊有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以耳觸為緣乃至以鼻觸為緣乃至以舌觸為緣乃至以身觸為緣乃至以意觸所緣於行蘊有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眼觸所生之思乃至意觸所生之思——如是為二十四種行蘊

三十種行蘊——是以眼觸為緣於行蘊有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以耳[P.53]觸為緣乃至以鼻觸為緣乃至以舌觸為緣乃至以身觸為緣乃至以意觸為緣於行蘊有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眼觸所生之思乃至意觸所生之思——如是為三十種行蘊

多種行蘊——是以眼觸為緣於行蘊有善不善無記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以耳觸為緣乃至以鼻觸為緣乃至以舌觸為緣乃至以身觸為緣乃至以意觸為緣於行蘊有善不善無記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眼觸所生之思乃至意觸所生之思——如是為多種行蘊

又其他之多種行蘊者——是以眼觸為緣於行蘊有樂受相應苦受相應不苦不樂受相應乃至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以耳觸為緣乃至以鼻觸為緣乃至以舌觸為緣乃至以身觸為緣乃至以意觸為緣於行蘊有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眼觸所生之思乃至意觸所生之思——如是為多種行蘊是言行蘊

〔識蘊〕

此中如何為識蘊耶

(一)

一種識蘊——是觸相應

[P.54]二種識蘊——是有因無因

三種識蘊——是善不善無記

四種識蘊——是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

五種識蘊——是樂根相應苦根相應喜根相應憂根相應捨根相應

六種識蘊——是眼識耳識鼻識舌識身識意識——如是為六種識蘊

七種識蘊——是眼識乃至身識意界意識界——如是為七種識蘊

八種識蘊——是眼識乃至於身識有樂俱行苦俱行意界意識界——如是為八種識蘊

九種識蘊——是眼識乃至於身識意界意識界有善不善無記——如是為九種識蘊

十種識蘊——即眼識乃至於身識有樂俱行苦俱行於意界意識界有善不善無記如是為十種識蘊

(〔同於色蘊之分別以下唯二種與三種之分別不同而已其他者同(一)故唯將異者列出其他從略(原本出版者記)〕)

(二)

二種識蘊——是有因無因

[P.55]三種識蘊——是樂受相應苦受相應不苦不樂相應異熟異熟法法非異熟非異熟法法乃至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

乃至如是為十種識蘊

(三)

二種識蘊——是因相應因不相應非因有因非因無因世間出世間少分可識少分不可識有漏無漏漏相應漏不相應漏不相應有漏漏不相應無漏順結不順結結相應結不相應結不相應順結結不相應不順結順繫[P.56]順暴流順軛順蓋已異取不已異取異取相應異取不相應異取不相應已異取異取不相應不已異取已取不已取取相應取不相應取不相應順取取不相應不順取雜染不雜染有雜染不有雜染染相應染不相應染不相應雜染染不相應不雜染見所斷非見所斷修所斷見所斷因修所斷因有尋無尋有伺有喜喜俱行非喜俱行樂俱行捨俱行欲纏非欲纏色纏無色纏所屬無所屬出離不決定有上有諍

[P.57]三種識蘊——是善不善無記

乃至如是為

(四)

二種識蘊——是有諍無諍

三種識蘊——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

乃至如是為

以上二根本

(五)

二種識蘊——是有因無因

三種識蘊——是善不善無記

乃至如是為

(六)

二種識蘊——是有諍無諍

三種識蘊——是善不善無記

乃至如是為

[P.58](七)

二種識蘊——是有因無因

三種識蘊——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

乃至如是為

(八)

二種識蘊——是有諍無諍

三種識蘊——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

乃至如是為

以上三根本

(九)

二種識蘊——是有因無因

三種識蘊——是善不善無記

乃至如是為

[P.59](十)

二種識蘊——是因相應因不相應

三種識蘊——即樂受相應苦受相應不苦不樂受相應

乃至如是為

(十一)

二種識蘊——是非因有因非因無因

三種識蘊——是異熟異熟法法非異熟非異熟法法

乃至如是為

(十二)

二種識蘊——是世間出世間

三種識蘊——是已取順取不已取順取不已取不順取

乃至如是為

(如想蘊之兩增上識之時亦可廣說)

以上兩增上

[P.60]七種識蘊——是善不善無記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如是為七種識蘊

又其他之七種識蘊者——是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如是為七種識蘊

二十四種識蘊——是以眼觸為緣於識蘊有善不善無記以耳觸為緣乃至以鼻觸為緣乃至以舌觸為緣乃至以身觸為緣乃至以意觸為緣於識蘊有善不善無記眼識乃至意識——如是為二十四種識蘊

又其他之二十四種識蘊者——是以眼觸為緣於識蘊有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以耳觸為緣乃至以鼻觸為緣乃至以舌觸為緣乃至以身觸為緣乃至以意觸為緣於識蘊有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眼識乃至意識——如是為二十四種識蘊

三十種識蘊——是以眼觸為緣於識蘊有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以耳觸為緣乃至以鼻觸為緣乃至以舌觸為緣乃至以身觸為緣乃至以意觸為緣於識蘊有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眼識乃至[P.61]意識——如是為三十種識蘊

多種識蘊——是以眼觸為緣於識蘊有善不善無記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以耳觸為緣乃至以鼻觸為緣乃至以舌觸為緣乃至以身觸為緣乃至以意觸為緣於識蘊有善不善無記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眼識乃至意識——如是為多種識蘊

又其他之多種識蘊者——是以眼觸為緣於識蘊有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以耳觸為緣乃至以鼻觸為緣乃至以舌觸為緣乃至以身觸為緣乃至以意觸為緣於識蘊有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欲纏色纏無色纏無所屬眼識乃至意識——如是為多種識蘊

是言識蘊

三 問分

所謂五蘊者是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五蘊者幾何善幾何不善幾何無記幾何樂受相應乃至幾何有諍幾何無諍

[P.62]色蘊者是無記四蘊者即善不善無記二蘊者是不可言樂受相應或苦受相應或不苦不樂受相應三蘊者是樂受相應苦受相應不苦不樂受相應色蘊者是非異熟非異熟法法四蘊者是異熟異熟法法非異熟非異熟法法色蘊者是已取順取不已取順取四蘊者是已取順取不已取順取不已取不順取色蘊者是不有雜染雜染四蘊者是有雜染雜染不有雜染雜染不有雜染不雜染色蘊者是無尋無伺三蘊者即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行蘊者是有尋有伺無尋唯伺無尋無伺不可言有尋有伺或無尋唯伺或無尋無伺色蘊者是不可言喜俱行或樂俱行或捨俱行受蘊者是喜俱行而非樂俱行非捨俱行不可言喜俱行三蘊者是喜俱行樂俱行捨俱行不可言喜俱行或樂俱行或捨俱行色蘊者是非見非修所斷四蘊者即見所斷修所斷非見非修所斷色蘊者是非見非修所斷因四蘊者即見所斷因修所斷因非見非修所斷因色蘊者是非能趣積集非能趣分散四蘊者是能趣積集能趣分散非能趣積集非能趣分散色蘊者是非有學非無學四蘊者即有學無學非有學非無學色蘊者是小四蘊者是小無量色蘊者是無所[P.63]四蘊者即小所緣大所緣無量所緣不可言小所緣或大所緣或無量所緣色蘊者是中四蘊者是劣色蘊者是不決定四蘊者是邪性決定正性決定不決定色蘊者是無所緣四蘊者是道所緣道因道增上不可言道所緣或道因或道增上〔五蘊者〕即已生不已生可生過去未來現在色蘊者是無所緣四蘊者是過去所緣未來所緣現在所緣不可言過去所緣或未來所緣或現在所緣內外色蘊者是無所緣四蘊者即內所緣外所緣內外所緣不可言內所緣或外所緣或內外所緣四蘊者是無見無對色蘊者是有見有對無見有對無見無對

四蘊者是非因行蘊者是因非因色蘊者是無因四蘊者是有因無因色蘊者是因不相應四蘊者是因相應因不相應色蘊者是不可言以因為有因或以有因為非因三蘊者是不可言以因為有因以有因為非因不可言以有因為非因行蘊者是以因為有因以有因為非因不可言以因為有因或以有因為非因色蘊者是不可言以因為因相應或以因相應為非因三蘊者是不可言以因為因相應以因相應為非因不可言以因相應為非因行蘊者是以因為因相應以因相應為非因不可[P.64]言以因為因相應或以因相應為非因色蘊者是非因無因三蘊者是非因有因非因無因行蘊者是非因有因非因無因不可言非因有因或非因無因

〔五蘊〕者是有緣有為四蘊者是無見色蘊者是有見無見四蘊者是無對色蘊者是有對無對色蘊者是色四蘊者是無色色蘊者是世間四蘊者是世間非世間少分可識少分不可識

四蘊者是非漏行蘊者是漏非漏色蘊者是有漏四蘊者是有漏無漏色蘊者是漏不相應四蘊者是漏相應漏不相應色蘊者是不可言以漏為有漏以有漏為非漏三蘊者是不可言以漏為有漏以有漏為非漏不可言以有漏為非漏行蘊者是以漏為有漏以有漏為非漏不可言以漏為有漏或以有漏為非漏色蘊者是不可言以漏為漏相應或以漏相應為非漏三蘊者是不可言以漏為漏相應以漏相應為非漏不可言以漏相應為非漏行蘊者是以漏為漏相應以漏相應為非漏不可言以漏為漏相應或以漏相應為非漏色蘊者是漏不相應有漏四蘊者是漏不相應有漏漏不相應無漏不可言漏不相應有漏或漏不相應無漏

四蘊者是非結行蘊者是結非結色蘊者是順結四蘊者是順結不順結[P.65]色蘊者是結不相應四蘊者是結相應結不相應色蘊者是不可言以結為順結以順結為非結三蘊者是不可言以結為順結以順結為非結不可言以順結為非結行蘊者是以結為順結以順結為非結不可言以結為順結或以順結為非結色蘊者是以結為結相應不可言以結相應為非結三蘊者即不可言以結為結相應以結相應為非結不可言以結相應為非結行蘊者是以結為結相應以結相應為非結不可言以結為結相應以結相應為非結色蘊者是結不相應順結四蘊者是結不相應順結結不相應不順結不可言結不相應順結或結不相應不順結

四蘊者是非繫行蘊者是繫非繫色蘊者是順繫四蘊者是順繫不順繫色蘊者是繫不相應四蘊者是繫相應繫不相應色蘊者是不可言以繫為順繫以順繫為非繫三蘊者是不可言以繫為順繫以順繫為非繫不可言以順繫為非繫行蘊者是以繫為順繫以順繫為非繫不可言以繫為順繫或以順繫為非繫色蘊者是不可言以繫為繫相應或以繫相應為非繫三蘊者是不可言以繫為繫相應以繫相應為非繫不可言以繫相應為非繫行蘊者是以繫為繫相應以繫相應為非繫不可言以繫為繫相應或以繫相應為非繫色蘊者是繫不相應順繫四蘊者是繫不相應順繫繫不相應不順繫不可言繫不相應順繫或繫不相應不順繫

[P.66]四蘊者是非暴流乃至非軛乃至四蘊者是非蓋行蘊者是蓋非蓋色蘊者是順蓋四蘊者是順蓋不順蓋色蘊者是蓋不相應四蘊者是蓋相應蓋不相應色蘊者是不可言以蓋為順蓋以順蓋為非蓋三蘊者是不可言以蓋為順蓋以順蓋為非蓋不可言以順蓋為非蓋行蘊者是以蓋為順蓋以順蓋為非蓋不可言以蓋為順蓋或以順蓋為非蓋色蘊者是不可言以蓋為蓋相應或以蓋相應為非蓋三蘊者是不可言以蓋為蓋相應以蓋相應為非蓋不可言以蓋相應為非蓋行蘊者是以蓋為蓋相應以蓋相應為非蓋不可言以蓋為蓋相應或以蓋相應為非蓋色蘊者是蓋不相應順蓋四蘊者是蓋不相應順蓋蓋不相應不順蓋不可言蓋不相應順蓋或蓋不相應不順蓋

四蘊者是非異取行蘊者是異取非異取色蘊者是已異取四蘊者是已異取不已異取色蘊者是異取不相應三蘊者是異取相應異取不相應行蘊者是異取相應異取不相應不可言異取相應或異取不相應色蘊者是以異取為已異取以已異取為非異取三蘊者是不可言以異取為已異取以已異取為非異取不可言以已異取為非異取行蘊者是以異取為已異取以已異取為非異取不可言以異取為[P.67]已異取或以已異取為非異取色蘊者是異取不相應已異取四蘊者是異取不相應已異取異取不相應不已異取不可言異取不相應已異取或異取不相應不己異取

色蘊者是無所緣四蘊者是有所緣四蘊者是非心識蘊者是心三蘊者是心所二蘊者是非心所三蘊者是心相應色蘊者是心不相應識蘊者是不可言與心相應或與心不相應三蘊者是心俱住色蘊者是心不俱住識蘊者是不可言與心俱住或與心不俱住三蘊者是心等起識蘊者即非心等起色蘊者是心等起非心等起三蘊者是心俱有識蘊者是非心俱有色蘊者是心俱有非心俱有三蘊者是心隨轉識蘊者是非心隨轉色蘊者是心隨轉非心隨轉三蘊者是心俱住等起二蘊者是非心俱住等起三蘊者是心俱住等起俱有二蘊者是非心俱住等起俱有三蘊者是心俱住等起隨轉二蘊者是非心俱住等起隨轉三蘊者是外識蘊者是內色蘊者是內四蘊者是能取色蘊者是能取非能取已取不已取

四蘊者是非取行蘊者是取非取色蘊者是順取四蘊者是順取不順取色蘊者是取不相應四蘊者是取相應取不相應色蘊者是不可言以取為順取以順取為非取三蘊者是不可言以取為順取以順取為非取不可言以順取為非取行蘊者是以取為順取以順取為非取不可言以取為順取或以順取為非取色蘊者[P.68]即不可言以取為取相應或以取相應為非取三蘊者是不可言以取為取相應以取相應為非取不可言以取相應為非取行蘊者是以取為取相應以取相應為非取不可言以取為取相應或以取相應為非取色蘊者是取不相應順取四蘊者是取不相應順取取不相應不順取不可言取不相應順取或取不相應不順取

四蘊者是非染行蘊者是染非染色蘊者是雜染四蘊者是雜染不雜染色蘊者是有雜染四蘊者是有雜染不有雜染色蘊者是染不相應四蘊者是染相應染不相應色蘊者是不可言以染為雜染以雜染為非染三蘊者是不可言以染為雜染以雜染為非染不可言以雜染為非染行蘊者是以染為雜染以雜染為非染不可言以染為雜染或以雜染為非染色蘊者是不可言以染為雜染或以有雜染為非染三蘊者是不可言以染為有雜染以有雜染為非染不可言以有雜染為非染行蘊者是以染為有雜染以有雜染為非染不可言以染為有雜染或以有雜染為非染色蘊者是不可言以染為染相應或以染相應為非染三蘊者即不可言以染為染相應以染相應為非染不可言以染相應為非染行蘊者是以染為染應相以染相應為非[P.69]不可言以染為染相應或以染相應為非染色蘊者是染不相應雜染四蘊者是染不相應雜染染不相應不雜染不可言染不相應雜染或染不相應不雜染

色蘊者是非見所斷四蘊者是見所斷非見所斷色蘊是非修所斷四蘊者是修所斷非修所斷色蘊者是非見所斷因四蘊者是見所斷因非見所斷因色蘊者是非修所斷因四蘊者是修所斷因非修所斷因色蘊者是無尋四蘊者是有尋無尋色蘊者是無伺四蘊者是有伺無伺色蘊者是有喜四蘊者是有喜無喜色蘊者是非喜俱行四蘊者是喜俱行非喜俱行二蘊者是非樂俱行三蘊者是樂俱行非樂俱行二蘊者是非捨俱行三蘊者是捨俱行非捨俱行色蘊者是欲纏四蘊者是欲纏非欲纏色蘊者是非色纏四蘊者是色纏非色纏色蘊者是非無色纏四蘊者是無色纏非無色纏色蘊者是所屬四蘊者是所屬無所屬色蘊者是不出離四蘊者是出離不出離色蘊者是不決定四蘊者是決定不決定色蘊者是有上四蘊者是有上無上色蘊者是無諍四蘊者是有諍無諍


校注

[0001001] 分別論之「分別」及蘊分別等各品之「分別」之文字為 vibhaṅga各品中之經分別對法分別之「分別」為 bhājaniya [0001002] 依據註釋書「五」者即數之限定與五相比較不多不少之意「蘊」者即聚(rāsi)德(guṇa)施設(paṇṇatti)慣用(ruḷhi)之意思在本論可見依聚義以為塊區分之義例如所謂色蘊者是「以聚為相」「以區分為相」為色聚色區分之意 [0001003] 依據註釋書以說欲之問為當問法之表示 [0001004] 依據註釋書所謂「諸所有」者是「全部所攝者」而「色」者是「止容有過」此二語為攝無過不及色以下全部依此形式 [0001005] 依註釋書色(rūpa)者是依可壞之義可壞之相而名之為色前者即動壓迫破壞後者為寒陽熱蛇等之苦難 [0001006] 參閱法集論(Dhammasaṅgani)之 Nekkhepakaṇḍa [0002007] 同上參閱一〇 四四項以下 [0002008] 同上五九六項六七六項自同處譯為「女根男根命根身表語表虛空界色輕性色軟性色堪任性色積集色寂靜色老性色無常性摶食」 [0015009] 原本是 rūpaṁ而法集論註釋書皆為 rūpiyaṁ因此譯為應變壞 [0016010] 參閱法集論五八五項 [0016011] 參閱法集論五八六項 [0017012] 參閱法集論五八八項 [0017013] 參閱法集論五九〇 項 [0020014] 原本 ganthaniyo(順繫)脫落 [0045015] 原本之 āsavo ceva no ca āsavo 讀為 āsavasampayutto ceva no ca āsavo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