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經卷殘缺】
▆▆▆▆▆▆▆▆▆▆▆▆▆▆▆▆▆▆▆▆▆▆▆▆▆▆▆▆▆▆▆▆▆▆▆▆▆▆▆▆▆▆▆▆▆▆▆▆▆▆▆▆▆▆▆▆▆▆▆▆論▆▆▆▆▆▆▆▆▆▆▆▆▆▆▆▆▆▆▆二一明所離十一想縛二釋依▆▆▆▆▆▆▆▆三一標二徵三釋縛體此初標云謂即於此▆▆▆中復此第一真勝義諦循環復觀後十一想皆令解脫。
論云何十一後後想縛。
論謂於身等至十一縛。
演曰三釋如標分為十一一者揔於四諦理中遍觀真如第一義想名為初縛真想未除亦名縛故餘皆准知二於雜染苦集諦中觀真義想名第二縛集能招苦苦復起因因果有為皆名造作三於清淨滅道諦中揔觀真如無造作想名第三縛四觀滅道起常想縛道雖有為離染生滅相續不斷亦名常故五於苦集起流轉縛六於滅道起無變想七於苦集起有苦想以有生滅遷變異故▆▆流轉起生滅住異自相想縛九於四諦起染▆▆▆此道諦亦名無變不尒攝法有不盡失十於四諦觀無有我無染淨想十一觀於染淨起無遍計自性相想此等所觀雖順其理由心帶相起執取心故皆名縛。
論由諸菩薩至皆得解脫。
演曰二釋依空修習所以由依空境修念住等心得解脫故以修之。
論復次至一切皆無。
演曰二破執空文分為二先敘外計後破彼非此初先敘清辯等云世俗門中可言是有勝義境界萬法皆無何以知耶向所說言▆▆空境修念住等得解脫故清辯菩薩▆▆▆▆▆▆成立俗有真空而說頌云真性有▆▆▆▆▆▆▆無為無有實不起似空花真性之言顯依勝▆▆▆空也。
論應告彼言至何者勝義。
演曰後▆▆▆文分三分一論主詰問二外述[A1]己宗三尋言正為初問也。
論如是問[A2]已至而起說故。
演曰二外述[A3]己宗文中有二先敘勝義後由世俗世俗有三標徵釋也。
論應告彼言至世俗說有。
演曰三尋[A4]言難文分為二一難名言二難自性初中有二先徵後破此雙徵也。
論若名言世俗至不應道理。
演曰後破分二先破因生後破無有此初也若從因生可如幻有言非是有不應道理世俗芽莖從種而生體皆有故。
論若唯名言至不應道理。
論又應告言至無自▆▆。
論▆▆▆▆▆▆▆故。
演曰▆▆▆▆▆▆倒事故▆▆▆▆▆▆▆▆▆▆▆▆▆▆▆▆▆後正破中▆▆▆▆▆▆▆▆▆▆▆▆▆▆▆▆汝言勝義一切▆▆▆▆▆▆▆▆▆▆▆▆▆▆諸可得者皆有自性今言無者不應理故。
論復次當知至第五說。
演曰三釋大乘經起由敘文分為二先標後釋謂有小乘不信大乘是佛所說而起難云汝立真如不生不滅與外道我不生不滅有何異耶又汝大乘佛何處說為何人說誰請佛說因何起說起既無憑經亦無說既無說教所言依空修念住等亦難依信故今釋云由五相故大乘經起皆有因緣經既有因所說依空修念住等故無虛尒五相之中初恭敬者如說法華住在鷲峯說▆▆也二攝眾者亦如彼經列同聞眾三尊重者如十地經解脫月等請而方說令尊重故四敘事者如法華中敘鶖子等昔修大也五說真等說真實所為大涅盤說諸所作如牛車故。
論復次依十至不共佛法。
演曰三明十觀觀自井相文分為二一明能證不共佛法二明住地後轉勝因初文有▆▆▆後釋此先標舉十二處等是所觀境無顛倒道是能觀智由此了知十二處等所以能證不共之法。
論當知此中至觀共相。
演曰後釋分二先揔科判後隨科釋此初也。
論謂於十二至不共佛法。
演曰後隨科釋文分為二初明自相後明共相自相分二先釋後結釋中有六六中皆有釋及結也一者能了十二處等遍計所執但有假名無如名下所執實體。
論復次於十至不共佛法。
演曰二能了知於前所執唯能攝受遍計之心遍計之心起類非一名為種種。
論復次於十至不共佛法。
演曰三者能知十二處法必依因生名依因轉轉謂生也。
論復次至不共佛法。
演曰四了有為有漏依他是破壞法。
論復次至寂滅清淨。
演曰五知滅道無漏清淨生起道諦寂滅滅諦。
論復次至不共佛法。
演曰六了有為是名言所依之所名安足處。
論如是六種觀察自相。
演曰後結之也。
論復次即於至觀察共相。
演曰後明共相文分為二先釋後結釋中有四七了苦空無常等四而是諸法共相自體名無倒道八了根本智之[A9]所行真如共相九知無漏出世智品所行共相十者▆彼清淨因相體即道證涅盤因也結釋可知復次當知至力殊勝。
演曰二明住地後轉▆▆▆住地言通目因果雖本正明究竟瑜伽顯後勝前所以通言因位無失。
論復次勝義至一味相。
演曰第三辯眾功德本地分中功德品處雖揔略明未援教證故今引彼深密經中七品文釋文即為七一明勝義諦二辯心意識三彰一切法四明無自性五分別瑜伽六如實大乘七成所作事初中又二先揔摽列後依摽釋此先摽列而有五相。
論此勝義諦至無二相。
演曰後依摽釋文分為四一合明初二二辯超尋思三辯過一異四彰遍一味初中有二先牒後釋此初先牒初二相也。
論當知如解深密經中。
演曰後釋之中文分為二先摽說處後引經釋此初也此經前後揔經四譯准經目錄今此所引即當第四大唐三藏玄奘法師所譯經也解猶釋也深謂甚深密者秘密解彼深密名解深密。
論如理請問至為無二。
演曰後引經釋文分為二一長行廣辯二以頌結成初中有二一法說無二二舉喻以明初中有二先揔後別揔中復二先問後荅此初問也此能問人諸經名異解節經云如理正問深密經云善問菩薩其所問人名雖不同義乃無異解謂能解無礙智也甚深等者即是所解境行等法從其所解以得其名名解深等最勝子者歎美之詞佛為最勝從勝所生說名為子深密解節二經之中俱名佛子言一切法無二者言謂言說佛於餘處說一切法云無二也云一切法無二者者牒佛說也何等一切法等者正興問也問中有二一問一切二問無二。
論解甚深義至二者無為。
演曰後荅文二先荅一切後荅無二此初一切而有二種一者有為有所為作依他起性二者無為無所施設圓成性也。
論是中有為至非有為。
演曰後荅無二謂於依圓二性之上皆無遍計有為無為二所執相名為無二故於有為無為之中皆言非有非無為也無二之義雖有多門今此且依有無為門而顯其體彰餘亦尒以諸不二皆不越此有無為故。
論最勝子至非有為。
演曰後別辯中文分為二先問後荅問中有二一問有為既云有為如何復言非是有為非無為耶言非無為理即不爽非有為者自語相違及違教失二問無為反前應悉。
論善男子至假施設句。
演曰後荅之中文分為二一釋有為二辯無為初中有二一辯二無二釋外難初文復二一正辯二無二設遮非有初中又二一辯有為二例無為有為有二一彰假施設二辯假非為此彰有為言假施設言本師者謂即佛也言有為者佛假設也。
論若是本師至非是有為。
演曰二辯假非為展轉相成非有為也若本師等牒前所說假施設句即是遍計所集言詞所說釋前所說假句所由辯異生等執為實有即遣所執云非有為謂即於佛所說之法有異生等遍計所集言詞所說名為遍計非佛本句名為遍計故深密經云言有為者唯是如來名字說法解節經云此是大師正教言也又言若等亦牒前也即是[A10]已下即後釋也言究竟者顯決定義此揔意云佛言有為既是假設異生所執亦非成實故揔說言遍計有為皆非是有。
論善男子至亦墮言詞。
演曰二例無為。
論設離有為至相亦尒。
演曰二設遮非有設離二外更立第三非有無為同犢子部而立有我非是有為及無為者體亦非有故唯識云又既不可說有為無為亦應不可說是我非我。
論然非無事至謂之有為。
演曰二釋外難具標徵釋謂外難云若非有為及無為者便無有事如何說言有無為耶故先標言然非無事次徵意云既言有事事何等耶故後釋云謂諸聖者聖智證見離言法性是名為事為欲令他現等覺故假立名句說之有為理實法中非是有為非不有為。
論善男子至其相亦尒。
演曰二辯無為文分為二一明二相無二釋外伏難初中復二先釋無為後例有為有為無為體皆非有何以然者以計所執皆無體故。
論然非無事至謂之無為。
演曰二釋外伏難具標徵釋理同於前但離言中證見成實不同前文見依他故。
論最勝子至或謂無為。
演曰二舉喻明文分為二先牒前問後舉喻明此即牒前釋外難詞以為問也。
論善男子至彼弟子。
演曰後舉喻明文分三分謂喻合結喻中有三一幻生虛假喻二愚人執實喻三慧知虛妄喻初中有四一辯幻師二起幻處三幻所依四所幻事此初有二一者幻師二幻弟子幻者惑也能為幻惑名為幻師幻師有三一能起幻事名曰幻師於中有三一喻昏𢙣業引果勝故名幻師也二喻煩惱引生趣果三喻菩薩得定自在能變化物以施有情二幻化之主名曰幻師喻其識體名幻師也以有漏識是諸幻本住幻事中攝諸幻故三善達幻法名曰幻師喻諸菩薩名幻師也謂能知幻無迷亂故今言幻師當前二義前二義中初義思業菩薩名師所發身語菩薩之資名為弟子根本煩惱名之曰師隨煩惱等名為資也次義以識而名為師心所為弟子。
論住四衢道。
演曰二起幻處八十四中喻四識住雜阿含經類四念處增一經中喻四諦理今此通喻理亦無傷問彼幻云何依四衢起荅四諦念住所觀四境是所迷處因之識等熏種生現名為起處又四識住識為其本由斯四道故得起名。
論積集瓦礫草𦯧木等。
演曰三幻所依謂即種子積集所生喻幻所依瓦礫等也以現必依種方起故。
論現作種種至藏等身。
演曰四所幻事文中有二先揔後別所謂為下明別幻事所喻之法通情非情能喻還以情非情喻。
論若諸眾生至無所曉知。
演曰二愚人執實喻文分為五一辯能執人二明所迷境三彰起執因四因執起說五辯重觀察此能執人無了知也愚癡頑鈍諸凡夫也三慧未生故多頑鈍𢙣慧等者諸外道也雖有推求不能曉知幻化依他而非有也。
論於瓦礫草至幻化事。
演曰二明所迷境不了依他執為實有。
論見[A11]已至堅固執著。
論隨起言說至餘皆愚妄。
演曰四因執起說。
論彼於後時應更觀察。
演曰五辯重觀察顯前解謬畢竟須依真正教理捨妄依他取真實也。
論若有眾生至有所曉知。
演曰三慧知虛妄喻文分為五一辯能了人喻入見道得善慧者而能曉知依他起身皆如幻化非真實有。
論於瓦礫草至諸幻化事。
演曰二明所了境有為無為。
演曰三辯知虛妄文分為二先知遍計後了依他此了遍計無實象等。
論然有幻狀至差別之想。
演曰後了依他幻體是有此幻狀體因緣和合非全無故。
論不如所見至餘皆愚妄。
演曰四明離妄說文分為二一辯無妄談二彰有真說此無妄談顯異於愚妄談說也。
論為欲表知至起言說。
演曰二彰有真說為欲令他表知如前幻事不實故起言說說彼非真稱法體故名為真說。
論彼於後時不須觀察。
演曰五不重觀定知前事非真實故。
論如是若有至不能了知。
演曰次合說中文分為二一愚人執實合二慧知虛妄合初中有五一合迷人愚夫類者合前愚鈍諸凡夫也異生類者合前𢙣慧諸外道也雖有所修未登聖智名異生故於一切等而合於前無所曉知不能曉知離言性有帶言說者而即無故。
論彼於一切有為無為。
演曰二合瓦等所迷之境。
演曰三合起執。
論如其所見至餘皆癡妄。
演曰四合因執而起妄說。
論彼於彼時應更觀察。
演曰五合重觀顯前解謬。
論若有眾生至如實了知。
演曰二慧知虛妄合文亦分五一合知妄善慧人也反前執實應知其相。
論彼於一切有為無為。
演曰二合所達境。
演曰三合知虛妄妄亦有二先知遍計然有分下後達依他言分別者識自證分所起行相即是見分於境相中而起行解故名行相皆是依他於此執實有為無為方名遍計故唯識云變謂識體轉似二分相見俱依自證起故依斯二分施設我法彼二離此無所依故。
論不如所見至隨起言說。
演曰四合離妄說文中有二一無妄說二為欲下合有真說。
論彼於後時不須觀察。
演曰五合不重觀以顯前解定無虛謬。
論如是善男子至謂之無為。
演曰三揔結之意可知也。
論尒時至而說頌曰。
演曰二以頌結成文分為二先摽後舉此初也言重頌者重有其四一者文重而義不重如一瞿聲目九義等二者義重而文不重如說帝釋有千名等三者文義二俱不重言人天等四者文義二俱是重如次頌結重頌前義今當第四說名為重而言頌者舊譯云偈蓋外國言而訛略也若于闐音云偈陁也若天笁云伽他此揔唐音云應頌也問何因頌置此應頌耶荅有六意一為聽眾散亂異緣忘失前義欲令更得二為後來不及聞者令得聞故三為易受及易持故說經及偈說偈無經理約難受說經無偈文散難持四為利益二種人故具說經偈一為鈍根廣說經義若不廣說不能解故二為利根但略說偈五眾樂有二一者樂說慈悲多故二者樂行心寂靜故為利人別故說經偈六顯說人最為善巧廣而能略略而能廣故說經偈。
論佛說離言至非愚之所行。
演曰後舉頌文揔有八句分之為二初有兩句牒前讚歎舉非顯是後之六句明非者失初文有二上之九字牒前讚嘆下之五字舉非顯是言離言者牒五門中初離言相言無二者牒五門中二無二相無二相者理如前說有無為中皆無有為無為相言非愚等舉非愚境反顯而是諸聖所行故長行云諸聖智見離名言等。
論愚夫於此至言戲論。
演曰後之六句明非者失失中有三一有兩句生戲論失二有兩句釋流轉失三有兩句生𢙣趣失此初失也言於此者此前離言無二義也著二依者有無為也言戲論者即言說也故長行云彼於一切有為無為所見所聞堅固執著隨起言說故重頌也。
論彼或不定至生死苦。
演曰二有兩句釋流轉失於中文二初句示前能執類別後句示前樂著等果由聚不定及邪定故流轉五趣生死等苦不定聚等即前愚夫迷執等也。
論復違如是至等類中。
演曰三有兩句生𢙣趣失復由違於正智論故故生𢙣趣牛等類中不能分別。
瑜伽師地論義演卷第三十
校注
【經文資訊】《金藏》第 120 冊 No. 1561 瑜伽師地論義演(第1卷-第32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10-28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金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演曰二徵數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