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胎相文中有二初顯奇異後申供養。
論又以無上至那羅延力。
論於稚童時至疾疾能入。
演曰五明童稚相。
論無師自然至正等菩提。
演曰六彰成道相。
論索訶界主至宣說正法。
演曰七轉法輪相文分為四一明天請說二處定未陳三禽獸翼從四明二所攝此初梵天請聞法也。
論其定寂靜至安然不起。
演曰二處定未陳自受法樂未陳所說。
論為菩薩時至無不覺了。
演曰三禽獸翼從文分為六一蠢動附從二傍生供養三龍神翼衛四樹葉垂蔭五魔不為非六心常覺了如文次第事相可知蠕(而免反)者動也說文云蟲豸動也。
論又佛成就至行住所攝。
演曰四明二所攝文分為二先標後辯此初也。
論見便饒益至俱生威力。
演曰後辯之中文分為二一明饒益攝二辯行住攝此初有三謂牒釋結見便得益名饒益力。
論賢聖行住至俱生威力。
演曰二辯行住攝文亦分三牒及釋結謂佛菩薩行住坐臥威力隨身名行住力先舉右者顯用便故降伏相故殫者盡也。
論般涅盤時至奏天大樂。
演曰八般涅盤相奏天樂者為供全身佛舍利故而奏天樂非為恱意而動樂音。
論如是無量至威力所作。
演曰一明異通力俱生之力如業果通故與神通而有異也。
論如是名為至俱生威力。
演曰後揔結之。
論云何諸佛至共不共。
演曰第四合明四五二力文分為二先徵後釋此初徵云云何威力與彼二乘有共不共。
論略由三相至三者界故。
演曰後辯之中文分為二一明共不共二顯劣不知初文有二一明不共二明其共初中有二先揔標列後別解之此初標列由三相故名共不共。
論諸佛菩薩至是名微細。
演曰後別解中文分三段一明微細二明品類三彰界別初微細中文復有二先釋後結釋中有二一知有情二知方便於此二中無所不通名為微細二乘不了名為不共。
論一切品類至是名品類。
演曰二明品類文分為二初釋後結威力有三名為品類二乘但有初之一通▆餘二種名為不共。
論以一切世界至是名為界。
演曰三彰界別文分為二初明佛境後辯二乘此初也。
論聲聞但以至為神通境。
演曰後辯二乘文分為二初彰境量後彰所以此初也問獨覺境量何無有情荅獨覺樂寂而無化物故不言之理實現通亦為情也問此言聲聞但二千者云何維摩言阿那律觀三千界耶荅聲聞根劣但知二千於中別修功德力者亦知三千。
論何以故。
演曰後彰所以文復為二先徵後釋此初徵云有何所以佛得一切二乘通境但一界耶。
論由彼唯為至為神通境。
演曰後釋可知。
論除上所說至獨覺等共。
演曰二明其共意除前所說三威力外餘之通力麤相少同可名共也。
論如是諸佛至異生外道。
演曰二顯劣不知。
論諸佛菩薩至神變所攝。
演曰二三輪相攝文分為二先舉三輪後明相攝此初也。
論當知此三至智通威力。
演曰後明相攝攝彼三輪入三通也。
成熟品第六。
演曰如來意者所現威力意為成熟成熟之事不過二種一成熟有情大悲為首顯利他行二成熟佛法大智為先彰自利行二行畢矣方能致果故威力後成熟品來。
論云何成熟。
演曰第四明成熟事即廣菩提五品之中當第四品七法之內是第五六成熟有情佛法二也於中文二先徵後辯此先徵也。
論當知成熟至伽羅相。
演曰後辯之中文分為二初揔標列後別解之此列成熟而有六也。
論云何成熟自性。
演曰後別解中文分為二一別明成熟二揔料揀之初別明中門分為六一成熟自性門二成熟伽羅門三成熟差別門四成熟方便門五能熟補羅門六[A1]已熟伽羅門初門之中文分為二先徵後辯此初也。
論謂由有善至諸善法故。
演曰後辯之中文分為二先釋後結釋中有三一法二喻三法合之初法之中文復有二一辯性因二明性體初中有二一辯因依二明行滿此初也善法種者性種姓也及數習等即習種姓由此為因方得所成法自性也。
論獲得能順至正加行滿。
演曰二明行滿文中有二初明順益後明行滿修由數習能令身心有所堪任及調善故方能成熟名加行滿問此因性在何位耶荅善法種者法尒無漏性種位也數習等者修順解脫決擇分等堪任等者久修加行感勝身心極善調順有堪任故依此身心能入初地順斷二障名成自性登地[A2]已去順斷俱生准此應悉。
論安住於此至所知障斷。
演曰二正明自性安住此者此前因位種子身心加行滿位無間斷者因位無間起能斷智斷彼二障正能斷者而是成熟之自性也隨其所應親斷二障分別俱生種習等智是成熟自性位亦准知故下喻言無間可破用噉之時說名為熟若兼地前喻不相似決擇等位非正破故若尒何故下能成熟取解行地荅彼說假名不論自性然趣自性故解行地亦名能成若尒佛果不斷二障應非自性荅今明菩薩故約斷證以顯自性故下能成但言六地故除佛也。
論譬如癕痤至說名為熟。
演曰二喻說中雖有三類揔彰正熟名成熟也即顯無間能證斷時是為正熟揀異於前非熟自性名為成熟。
論如是由有至說名成熟。
演曰三揔法合文可悉也既云由有加行滿等明加行等但成熟因非自性也。
論如是名為成熟自性。
演曰後揔結也。
論云何至伽羅。
演曰二成熟伽羅門文分三段初徵次釋後揔結之此初也。
論謂所成熟至應當成熟。
演曰次釋之中文分為二初標後釋釋中有四四乘別也以通從別不言不定乘雖無種姓人天各別無姓是同故攝為一然顯揚中不言無姓彼意言成令成聖果彼無聖位故不言之言佛等者舉由能成得所成故。
論如是四種至補特伽羅。
演曰三揔結也。
論云何成熟差別。
演曰三成熟差別門文分為二先徵後釋此初也。
論謂此差別至上品成熟。
演曰後釋之中文分為二初揔標列後別解之此初標中而有六也。
論諸根成熟至心無厭倦。
演曰後別解中文分為二一辯前三二辯復三初文分二一辯三成熟二明離三障初中有三一諸根成熟二善根成熟三智慧成熟此初有三先牒其名次辯所依後彰成熟文可知矣。
論善根成熟至隨順而取。
演曰二善根成熟文分為二先牒後釋釋中有二先辯所依後明成熟。
論智慧成熟至一切煩惱。
演曰三智慧成熟文分為二初辯慧成後明慧用此初有二先辯慧因後彰慧體慧體有三能受能持能正通達如次聞思修慧三也俱生妙慧謂生得慧用此為依方能有證及解脫也。
論當知此中至煩惱障。
演曰二明離三障諸根成熟不生難處離異熟障善根成熟不起逆業故離業障智慧成熟必能斷惑故離惑障。
論下品成熟至下劣因緣。
演曰二辯後三即為三段初明下品次明中品後彰上品此下品也。
論中品成熟至隨一具足。
演曰次明中品。
論上品成熟至俱無闕減。
演曰後彰上品。
論云何成熟方便。
演曰四成熟方便門文分為二先徵後辯此初也。
論當知此有至俱成熟。
演曰後辯之中文分為四一標二列三釋四結此初標列二十七也。
論界增長者至名界增長。
演曰三釋中文分為四一初之十種明自利行二次六種明利他行三次六種重明自利四次五種重辯利他初十之中文分為十一明增長文中有三謂牒釋結餘判准知所言界者種子異名本性善者即本有種先未串習者新熏種也。
論現緣攝受至現在成熟。
演曰二現緣攝受後對前明文可知也。
論趣入者至受持學處。
演曰三明趣入文中有二初辯居家淨信趣入後辯非家離欲趣入謂在家出家二菩薩眾所學趣入三眾淨戒名為趣入。
論攝乘者至深生愛樂。
演曰四明攝樂離凡外道苦樂二邊愛慕攝受佛之中道名為攝樂。
論初發處者至名初發處。
演曰五初發處發處有二一謂猒境二謂欣境因思二境便發創心名為發處。
論非初發處至轉轉增進。
演曰六非初發處謂久修習轉復增明不同初心名非初也。
論遠清淨者至與此相違。
演曰七遠清淨八近清淨文顯可知。
論加行者至慇重所作。
(演曰)九明加行文分為二先標後釋釋中有三初辯為依次彰所為後明勤作勤修無間名為加行。
論意樂者至深信無動。
演曰十明意樂志樂真宗心無動轉名為意樂。
論財攝受者至飲食等物。
演曰二明次六種利他行中文即為六一彰財攝文分為二先標後辯辯中有二一明正攝謂施食等二明順攝謂施柴薪及鍋等隨食所用名隨順也。
論法攝受者至施諸有情。
演曰二明法攝宣陳正法攝受有情名為法攝。
論神通引攝至無倒加行。
演曰三辯通攝文中有二先摽後辯辯中又二一辯神通二明得益初中復二謂彰現意及明通也。
論宣說正法至速證通慧。
演曰四宣說正法文中有二先牒後釋釋中有二初明能說後明所被所被之中文復為二一未堪能二有堪能為未堪者說其助伴法之資緣為堪能者直陳正法令修通慧。
論隱密說法至趣入處法。
演曰五明隱密說法如初成道為提謂等說三歸五戒未陳方廣微妙大乘名為嬰兒隱密宣說智未發生類同嬰故鹿園四諦義亦同之。
論顯了說法至道理處法。
演曰六彰顯了說如法華經為鶖子等宣陳開示顯了真宗名顯了說。
論下品加行至二俱相應。
演曰三明次六種重彰自行文分為六此前三也下中上別為三行故。
論聽聞者至修止舉捨。
演曰次後三行聞思修慧義差別故分三行也。
論攝受者至別供事行。
演曰四明次五種重顯利他文分為五一明攝受文中有二先牒後釋釋中有二先明能攝人後明所攝事所攝事中文復有二一明所施物二明所攝益益中有三一除遣憂愁二斷除惡作三除隨煩𢙉文亦可知。
論降伏者至慈心驅𢷤。
演曰二明降伏文中有二先牒後釋釋中又二先明伏自後辯降他降他之中文復有二先彰伏行後辯異同此初也。
論當知此中至毀犯故。
演曰後辯異同彰三差別文分為二初明前二後辯第三第三之中文復有二一辯攝不攝二徵重釋令彼等者彼犯戒人言及餘者餘犯戒人餘清淨人也。
論自成熟者至為作憶念。
演曰三彰自成熟文分為二先標後辯辯中有二初陳自行方立於他後辯非行返招外責謂自成熟無𠍴犯故方能諫舉出不善中名自成也。
論請他成熟者至無量有情。
演曰四請他成熟文分為二先標後辯辯中分二先彰所請後明成熟所請之中復有二類一於能勸者生愛敬心二於說正法[A3]已能修習由此義故便請彼從令其化物名請他成。
論俱成熟者至令其成熟。
演曰五辯俱成熟自及勸他共成於物名俱成熟。
論由此所說至上品成熟。
演曰四惣結也。
論云何能成熟補特伽羅。
演曰五能熟補羅門文分為二先徵後辯此初也。
論謂略有六至成熟有情。
演曰後辯之中文分三段一標二列三轉非轉此初也。
論一者勝解至究竟地。
演曰二列之中文有其六六地勝故能熟有情種姓地中心未發趣不能成熟故非取也。
論住無種姓至有數應作。
演曰三明轉非轉文分為二先明無姓後明有姓此初也謂無種姓人雖以人天善根而成熟之屢有退修名為數也。
論安住種姓至無數應作。
演曰後明有姓文顯可知。
論云何[A4]已成熟補特伽羅相。
演曰六[A5]已熟伽羅門文分為二先徵後辯此初也。
論謂諸聲聞至得般涅槃。
演曰後辯之中文分為二先辯二乘後明菩薩初中又二一辯聲聞二明獨覺初中有三一明下品二明中品三彰上品此下品也謂從發趣乃至頂位未能現證猶未免於𢙣趣生難何以然者以欲加行皆下品故。
論若時安住至得般涅盤。
演曰二明中品修習至於忍位初心必不墮於𢙣趣生難以成熟心漸高勝故。
論若時安住至得般涅盤。
演曰後明上品謂忍位後所有後業不生𢙣趣而能現證聖果涅盤何以然者以成熟心最為勝故。
論如說聲聞至同種類故。
演曰二明獨覺文分為二初例同前後明有異此初也斷惑證滅而與彼同名為種類。
論而此獨覺至故名獨覺。
演曰後明有異無師自成故與前異。
論若諸菩薩至上品成熟。
演曰後明菩薩文分為二初辯三成熟後明生趣異此初也。
論若時菩薩至皆未相應。
演曰後明生趣異文分為二一辯三趣生二明三勝行初中有三一明下品二明中品三明上品初中有二先彰於有後辯於無有中有四一有欲樂二有加行三生𢙣趣四明邊際後無之中無其三種一無熾然二無無動三無極善有中所言往𢙣趣者菩薩其實[A6]已離𢙣趣然利有情故往彼生因即起染受彼趣報如金翅鳥入海食龍因取龍故脚下有泥菩薩亦尒因利有情遂被染繫若尒復有經云若成世間上品正見雖經歷千生終不墮𢙣道復云何通荅經中但云上品正見不墮𢙣趣不言中下中下品者生𢙣趣中而無失矣。
論若時菩薩至未得相應。
演曰二明中品文分為二初明有法後不相應初有之中文分七段一明樂欲二明加行三不往𢙣趣四至劫邊際七地滿心五辯熾然威光自在六明無動相用不遷七辯覺成菩提分足不相應者如文自知。
論若時菩薩至皆悉成就。
演曰三明上品謂從八地至十地滿名上成熟。
論今於此中至名為熾然。
演曰二明三勝行文分三段初辯熾然次明無動後彰善淨此初也謂從七地滿心[A7]已後乃至十地具斯四義名曰熾然言淳者所修行業皆淳厚故智慧神通極猛盛故所感得果極廣大故能辦自他大勝利故。
論不轉還故至名為無動。
演曰次明無動文中有三一明不轉還謂八地後相用煩惱不能轉故二明不退墮謂行不退更不退起貪等煩惱墮𢙣趣故三明常勝進所修萬行剎那倍增名常勝進。
論菩薩地中至極善清淨。
演曰後彰善淨第三劫滿名為無上所得無過名極善淨。
論當知此中至修習彼法。
演曰大段第二揔料揀中文分為二初再料揀第四方便後重分別初中有四一明五下品二辯餘有三三明成九行四揔結品多此初也。
論其餘一切至成上成熟。
演曰二辯餘有三文復有二先標後辯謂方便中有二十七[A8]已明五訖其餘更有二十二種各分三品共計合有六十六種成熟方便思之可知。
論此下中上至三品成熟。
演曰三明成九行二十二中分三品[A9]已而於三品各更分三故揔合論成為九也。
論如是等類至有無量品。
演曰四揔結品多二十二中各分九品計數揔有一百九十八行差別如理應知。
論此中菩薩至上品成熟。
演曰後重分別第三差別成熟所以文中有二一成熟佛法二成熟有情此初也。
論又欲令他至六種成熟。
演曰二成熟有情如文可悉。
論[A10]卷第三十八 本地分中菩薩地第十五 初持瑜伽處菩提品第七
演曰品文分為二先釋其名後彰來意所言名者梵云菩提此飜為覺覺體覺相覺之實性如次報化法身三種。
(演曰菩提)辯菩提故名菩提品𧙿彼所詮以立名也後來意者然明菩薩所學處中品五處七前來[A11]已明四品六處先因行訖因必有果故第五品明第七處彰果令欣故此來也。
論云何菩提。
演曰第五明菩提而文有二先問後荅此初也。
論謂略說二至是名菩提。
演曰後荅之中文分三段一釋二結三歎德釋中義別門分為五一菩提自性門二具七最勝門三十号功德門四出現同異門五平等差別門初文有三一明智斷二明三智三明不共初智斷中文分為二一惣摽略釋二別彰二體此初也法身報身斷德智德智相智體有為無為皆是菩提不同般若多說法身為菩提體唯識等論偏以報佛說為菩提互舉一邊理皆不足而今此處具足而明故雙舉也。
論二斷者至所知障斷。
演曰二別彰二體文分為二先明二斷後明二智此初也所顯無為因斷障得故從所斷以立其名名為斷德。
論二智者至無障智。
演曰後明二智生法二空本後二智不為二障之所拘礙名菩提體。
論復有異門至無滯智。
演曰二明三智文分二段初惣摽列後別解釋此初摽列三種妙智名佛菩提。
論一切煩𢙉并諸習氣至正等菩提。
演曰次別解中文分為二一惣明障盡證佛菩提二別辯染除釋標三智此初也。
論一切煩𢙉至名清淨智。
演曰二別辯染除釋標三智文分三段一清淨智二一切智三無滯智此初也煩𢙉名染智名清淨因離染法而得此智名清淨智。
論於一切界至名一切智。
演曰二一切智文分三段此初惣略釋次別分別後惣結之此初略釋於四一切皆能通達名一切智。
論界有二種至三現在。
演曰次別分別文中有四一界二事三品四時文可知也。
論即於如是至名一切智。
演曰後惣結之。
論無滯智者至遍了知故。
演曰三無滯智問此與一切而有何別二智皆於一切轉故荅無分別智名一切智後所得智名無滯智又一切智通本後二無滯唯後得於事了達無遟滯故。
論復有異門至正等菩提。
演曰三明不共菩提智中文分三段初標次列後指所明此初也佛無別體覺法成身故標不共以彰覺體二乘所無名不共也。
論百四十至一切種妙智。
演曰次列之中類分十一一三十二二八十好三四一切四明十力五四無畏六三念住七三不護八辯大悲九明無忘十斷習氣十一妙智是諸佛不共功德為佛菩提妙智體也。
論是諸佛法至當廣分別。
演曰後指所明別有所彰此未明也。
論如是菩提名為最勝。
演曰二具七最勝門文分為二先摽後辯此初也。
論七種最勝至最為殊勝。
演曰後辯之中文分三段一略明最勝二廣明七相三辯佛異名此初也。
論云何名為至住最勝。
演曰二廣明中文分三段一徵二列三別釋此初二也。
論由諸如來至所依最勝。
演曰三別釋中文分為七一辯所依所依謂身相好圓明出過眾類名最勝所依勝故菩提亦勝名勝菩提。
論由諸如來至正行最勝。
演曰二明正行二利之行超過二乘及菩薩眾名為最勝。
論由諸如來至圓滿最勝。
演曰三明圓滿文分三段謂標釋結釋中有四於中戒滿名為自性餘三助伴皆悉具足名為圓滿如下七十而自具明。
論由諸如來至名智最勝。
演曰四明智勝如後自明。
論由諸如來至威力最勝。
演曰五明威力如文可知。
論由諸如來至斷最勝。
演曰六明斷勝種習兩亡名為最勝。
論由諸如來至名住最勝。
演曰七明住勝文分為二初惣摽列後別解之此初也。
論當知此中至是名梵住。
演曰後別解中文分為二初惣明三住二別明佛住此初有三一明聖住二明天住三明梵住理如常釋文顯可知。
論於此三住至住大悲住。
演曰二別明佛住文分三段初標次列後明住彼大悲所以此初二也約多分言名多住四非是如來不住餘也謂二乘等依無願故猒於生死依無相故樂住涅槃今佛異彼故於空門顯無猒樂名住空滅定寂靜似證無為所以偏住離八灾患名為無動功德勝故故偏住之濟物為心故住悲也餘之不住思可知之。
論由是如來至阿羅漢果。
演曰後顯住彼大悲所以由是悲故所以晝夜常觀所度曾無捨時。
論又諸如來至廣大住者。
演曰三辯佛異名依七最勝更彰異号号中有七一依丈夫謂佛所依身殊勝故号大丈夫二号大悲能濟自他行最勝故三名大戒及大法者戒德嚴備名大戒善施法令名大法者四名大慧五号神通六名解脫七名大住文可知矣。
論又諸如來至佛薄伽梵。
演曰三十号功德門文分為四一標二徵三列四釋此前三也言隨念功德者隨物所念以彰其号名隨念德十種德中文分為二初九為別後一為惣惣具上之九種德故別中分二初之五種自德之名次之四種利他之号。
論言無虛妄故名如來。
演曰四釋之中文分為十一辯如來然明十号涅槃智度成實及此下文諸教不同後當會釋今且隨文而顯其旨如謂如實如理而談言無虛妄名如來也。
論[A12]已得一切至是故名應。
演曰二明應義文中有三一應所得義二應作福田三應受供養應得義中而有二種一永害煩𢙉二不復受生王宮等生皆是化現非實受於分叚生也。
論如其勝義至名正等覺。
演曰三正等勝義門中依圓是有遍計為無如法而知名正等覺揀邪妄執及二乘等名正等覺又於勝緣義真法界中無去無來名如來也。
論明謂三明至明行圓滿。
演曰四明行滿三明及行二皆具足名圓滿也三明謂即宿住死生漏盡三種如次能治過未現在三世無知說為明也。
論上昇最極至故名善逝。
演曰五明善逝上昇最極名為善也永不退還名為逝也逝謂徃矣退謂非徃故以不退顯於逝義名不退還。
論善知世界至世間解。
演曰六世間解解二世間善惡等類名世間解。
論一切世間至調御士。
演曰七辯丈夫具調御德謂佛世尊是丈夫具調御相名調御士。
論為實眼故至為實法故。
演曰八天人師文有十句分之為二初四句摽後六句釋此初標中文復為二初之二句顯能觀相後之二句明所觀理初眼言顯佛之五眼後智言顯本後二智二所觀中初顯二諦後辯能詮文可知矣。
論與顯了義至為所依故。
演曰後六句中文分為四初之二句釋為實眼次有二句釋為實智次有一句釋為實義後有一句釋為實法此初二句釋實眼也言開導等一句也謂由法眼導彼所應顯義令得顯故言與一切義為依等第二句也諸所緣義無非識變故說法眼為義所依。
論與不了義至為能斷故。
演曰二辯次二句釋為實智不了義者真如處緾未顯現故無分別智斷染令現名為能了所生疑者謂所化生所起之疑後得說法令彼疑遣名為能斷。
論與甚深處至令明淨故。
(演曰)三辯次一句釋為實義謂由如來能悟甚深真如義故而能宣說甚深教法令其真如義得顯現復令明淨名顯淨也。
論與一切法至名天人師。
(演曰)四明後一句釋為實法法謂教法謂佛所說與諸教法為根本故開導法故為彼依故名本導依由具如前十句之德故能教誡天及人等名天人師。
論於能引攝所故名為佛。
演曰九明佛也義非義等善與不善無記三性如其次第配屬應知。
論能破諸魔至薄伽梵。
演曰十薄伽梵薄伽梵聲具含六義故不飜之言六義者佛地論云自在熾盛與端嚴名稱吉祥及尊貴如是具足諸六義應知揔名為薄伽。
論或有多劫至出現於世。
演曰四出現同異門文分為二一辯劫有無二明界同異初中有二一明無一二辯有多言或有一劫有眾多佛者觀藥王藥上菩薩經說云尒時釋迦佛告大眾言我曾往昔於妙光如來末法之中出家學道聞是五十三佛名心生歡喜復教他人他人聞[A13]已展轉相教乃至三千人異口同音稱彼佛名深心敬禮即得超越無量億劫生死之罪其初千人者花光佛為首下至毗舍浮佛於過去莊嚴劫中得成為佛毗舍浮佛者即七佛中第三毗舍浮佛次中千佛者拘留孫佛為首下至樓至如來於賢劫中得成為佛後千佛者日光如來為首下至須弥相佛於未來星宿劫中當得作佛此即一劫有多佛出一劫之中有多既尒多劫之中無有一者反前所說准教應知。
論彼彼十方至出現於世。
演曰二明界同異文分為二先明他界多佛出同後辯此方無二佛現初中有三一標二釋三揔結之此初也。
論何以故。
演曰二釋之中文分三段先徵次釋後別結之此初也小乘有宗不許他方有多佛出故起徵也。
論於十方界至菩提資粮。
演曰次釋之中文分三段一辯行同二反成義三明破救初復分三一辯十方二明此證三揔結釋初中有二先標後示此揔標也。
論若一菩薩至一切亦尒。
演曰後示其事文中有二一起願等同二精進等同二皆有二謂舉一例多如是分者分謂時分晝夜六時分各別也。
論於今現見至同修智慧。
演曰二明此證以此界中同時多習例證餘方亦有多士同修習也。
論況於十方至諸佛世界。
演曰三揔結釋。
論又於十方至一時成佛。
演曰二反成義於一界中尚無二士同時成佛何況多耶既無同界同時成尒前所修行時業既同將成佛時依何證佛故後解云即於十方各一界中一成佛也但不許彼一界之中二同成故。
論又不應言至皆不成佛。
演曰三者破救救意有二如文可知若不許成有前後者弥勒所化根器未成降在釋迦後之成佛復云何通荅理亦無違釋迦超劫弥勒不同其行既殊於後何失。
論是故當知至同時成佛。
演曰後別結之。
論由此道理至同時成佛。
演曰三揔結之。
論決定無有至俱時出世。
演曰後辯此方無二佛現分之為三一標二徵三釋所以此初也。
論何以故。
演曰二徵詰云何以十方即多同出一界之內乃不許之有何所以。
論菩薩長夜至俱時出現。
演曰後釋之中文分三段此初乘願故不同出。
論又一如來至無所利益。
演曰二彰無利故不俱出。
論又一如來至為隨順。
(演曰)三彰獨一令生熾盛文中有三一標二釋三結隨順此初也。
論何以故。
演曰二釋之中文分為二先徵後釋此初也。
論彼作是思至不能速疾。
演曰後釋可知。
論故一佛土至極為隨順。
演曰三結隨順。
論一切如來至非餘功德。
演曰五平等差別門文分為二先彰同異後辯不成此初也。
論又非女身至正等菩提。
演曰後辯女人不成佛中文分三段一標二徵三釋所以此初也。
論何以故。
演曰二徵其意。
論一切菩薩至正等菩提。
演曰三釋所以女人之身性多煩𢙉非多𢙉身能證正覺故於初地分段捨時女身隨捨但於無上丈夫之質而證覺焉何以然者以法殊勝依勝身故然法華經龍女成佛亦是變身為男方成正覺非依女身而成佛也。
論如是無上至應如實知。
演曰第二結前五事者也。
論又此菩提至最勝。
演曰第三歎德舉其三故顯上尊妙勝四事也。
力種姓品第八。
演曰品文之中文分為二先釋其名後彰來意先釋名者力謂十力種姓即彼十力之因因有二種一性種姓二習種姓力之種姓依主釋也後來意者從前第三二利品下有十五品彰菩薩行於中三別初之五品明所學處次有一品明所學法後之九品辯能修學前來[A14]已明所學處訖次明所學法故此品來問何所學法為力種姓荅由所學法能令十力而增長故名彼種姓。
論已說菩薩至我今當說。
演曰辯力品中文分為二一結前標後二依標正辯此初也。
論嗢拕南曰至攝三業。
演曰二依標正辯文分為二先標後辯標中復二先頌後別此初頌標門有七也。
論若諸菩薩至身語意業。
演曰後舉長行別列有七應具多下有七應字即為七也。
論云何菩薩具多勝解。
演曰後辯之中門分為七一具多勝解門二辯求正法門三明說正法門四應修法行門五應正教授門六應正教誡門七方便所攝門初門之中文分為二先徵後辯此初也。
論謂諸菩薩至决定喜樂。
演曰後辯之中文分三段先摽次釋後辯八因此初標也。
論一者至具多勝解。
演曰次釋之中文分為八一勝解依處文中有二一標二釋謂三寶法是解所緣印持之境名解依處餘准此知然依常理勝解與信互得為因今取彼信所生勝解故信言先决定言顯勝解之體喜樂言顯勝解之果喜樂即彼喜樂二受或即是欲故唯識云樂欲謂欲喜相應欲名為喜樂。
論二者於佛至具多勝解。
演曰二明威力文中有二先摽後釋威力即前威力品明六通次第是故指如前威力是彼勝解所緣名依處也。
論三者至具多勝解。
演曰三明真實即四真實前品已明故指前說謂四真實是此勝解印定之境名勝解處。
論四者至具多勝解。
演曰四因勝解隨何果法各自之因名如所攝因義真正揀異外道妄所計因名無顛倒。
論五者至具多勝解。
演曰五果勝解隨何因法所招之果決定勝知名果勝解。
論六者至具多勝解。
演曰六應得勝解文中有二先標後釋無上菩提是所應得決起勝心名為勝解。
論七者至具多勝解。
演曰七得方便亦具標釋諸菩薩道名為方便是所應得菩提果法之方便故。
論八者至具多勝解。
演曰八言說勝解文亦為二先摽後辯善言語說三種不同下八十三而自明矣。
論於此八種至猛利忍故。
演曰後辯八因文中有二一者多修二者猛利揀彼少修及非利也。
論彼諸菩薩至何義故求。
演曰二辯求正法門文分三段一問二荅三揔結此初問意而有三節一問求處二求法則三求法意。
論謂諸菩薩至工業處論。
演曰次荅之中文亦有三一明求法處二辯求法則三辯求法意初中有二先摽後釋此先摽舉所求處。
論當知於彼至聲聞藏。
演曰後釋之中文分為二先略後廣略中有三先明二藏次彰外論後明工巧此初先明菩薩聲聞二法藏也方廣一分言唯菩薩顯聲聞無言所餘分有聲聞藏顯菩薩有兼有聲聞准此菩薩具有十二聲聞十一理實聲聞亦有方廣今據勝義故談彼無其地持云餘十一部唯聲聞藏即顯菩薩無十二分蓋執筆者悞置唯言應從此正。
論一切外論至醫方論。
演曰次彰外論文分三段一辯因明二明聲論三辯醫方此初說因明通內及外道有然外道計劫初足目創標真似以彼先說故名外論後如意師域龍等士而廣明之亦名內也又據過去因明源唯佛說且約今劫是彼先陳故外論攝。
論一切世閒至工業智處。
演曰後明工巧如文可知。
論如是至一切明處。
演曰後廣釋中文分為二一辯五明是所求處二辯五明法體相狀此初也。
論諸佛語言至此幾相轉。
演曰二辯五明法體相狀文分為二先揔牒問後別廣釋此初也。
論謂內明論至不得相。
演曰後別釋中文分為二一別示明相二重辯內明初中有五一辯內明二辯因明三辯聲明四辯醫方五明工巧此辯內明法體雖多揔略而言不過二種一明因果謂三界五趣罪福因緣四姓五乘因果皆別二明得失隨何善𢙣作[A15]已不失未作不得得與非得相翻立故。
論因明論亦二至勝利相。
演曰二辯因明亦有二種一摧伏他論謂真能破二免脫他論謂真能立因明理者不過立破二途義也。
論聲明論至勝利相。
演曰三辯聲明文中有二一明界相二明勝利聲明本為顯能詮法能詮法中有體有用初相顯體後相彰用體中界者謂即字體成立相者謂即字緣其用相者言音典切清濁善分男女等聲一一辯別名為勝利。
論醫方明論至善巧相。
演曰四辯醫方其相有四如文可知。
論一切世間至種種異相。
演曰五明工巧文亦可悉。
論云何內明至因果相。
演曰二重辯內明文分為二一辯因果相二明得失相初中有二先徵後釋此初徵云前雖略辯體相今更確陳何者因果。
論謂有十種至無記法轉。
演曰後釋之中文復有二一揔陳因果二別辯姓增初文又二一明因相二明果相因復有二先辯後結辯中又二先揔後別此先揔舉十種因相以彰義也。
論云何十因。
演曰後別明中文分為二先徵後釋此初也。
論一隨說因至不相違因。
演曰後釋之中文分為二一揔示十因二別明三性初中有三一列二辯三明相攝此初也。
論謂一切法至隨說因。
演曰二辯之中文分為十一隨說因二觀待因三牽引因四攝受因五生起因六引發因七定別因八同事因九相違因十不相違因此隨說也問此因尅實其體是何荅謂法名想能起言說說即語也語即是彼隨說因體持業釋也故唯識云語依處謂法名想所起語性即依此處立隨說因謂依此語隨見聞等說諸義故此即能說為所說因護法既以瑜伽為依故知此文即以語為隨說因體若尒對法復如何通彼第四說名想見三為因體故荅此論約彼所詮之法而是能詮之果能所二詮以辯因果對法生起以為因果依名想見起言說故二論意別故不相違。
論觀待此故至彼觀待因。
演曰二觀待因文分三段初惣標舉次別指法後結體多此初也。
論如觀待手至若求若取。
演曰次別指法文中有四一明待手二明待足三彰待節四待飢渴此即所待而為其因能待為果。
論隨如是等至觀待因相。
演曰後結體多。
論一切種子至名牽引因。
演曰三牽引因引因有二一引種因二引現因引種因者但是一切所有種子能生第二𠛴那[A16]已後所有種果名引種因引現因者如識種子望生老死是牽引因遠能牽生自類果故。
論除種子外至名攝受因。
演曰四攝受因除親因外餘之三緣是此因體言攝受者謂因攝果及攝多法為此一因名為攝受言多法者謂有六種一等無間依二境界依三根依四作用依五士用依六真實見依。
論即諸種子至名生起因。
演曰五生起因一切種子生初𠛴那所有現蘊名生起因。
論即初種至名引發因。
演曰六引發因一切種子𠛴那𠛴那前能引後名引發因然下品者與等中上而為其因不與劣者而為因也。
論種種異類至名定別因。
演曰七定別因謂即內外三界三性及漏無漏色心等法各自親因名定別因因果性同名定不共他故名別然善惡業望異熟果亦此因攝亦令其果定差別故今據相增及多分說因緣為此因也。
論若觀待因至名同事因。
演曰八同事因謂觀待等六皆同生等一事業故故惣束為一同事因。
論於所生法至名相違因。
演曰九相違因謂一切有為能礙生法不令生長名相違因理實果通不生不住不成不得且據不生相違相顯而偏說也唯識具明四種違故。
論此障礙因至不相違因。
演曰十不相違因文分為二初惣標舉後別示法此初也。
論當知相違至一切煩𢙉。
演曰後別示法文分為二初惣辯六因後別彰本意初中有六文顯可知。
論於此義中至生起相違。
演曰後別彰本意唯取生起相違一因為相違也。
論此一切因至二方便因。
演曰三明相攝文分為二一二因攝二四緣攝初中有二先惣摽列後明相攝此摽十因二因攝也。
論當知此中至名方便因。
演曰後明相攝文中有二先辯生因後明方便生因有二一牽引種子第三因二生起種子第五因謂此二因親能生故名生因也後方便中而有八種緣因踈故名方便也雖二因內有非能生因而因緣種勝顯故偏說雖餘因內有非方便因而增上者多顯故偏說。
論復有四緣至四增上緣。
演曰二明四緣攝文分為二初惣標列後明相攝此初摽舉有四緣也。
論當知此中至攝受因攝。
演曰後明相攝文分三段一謂第三第五生因名四緣中因緣所攝二餘八方便名增上攝三攝受因中等無間依及境界依如其次第二名四緣中等無間緣及所緣緣攝以攝受因攝彼六依為一因故。
論如是十因至清淨事轉。
演曰二別明三性文分為二先問後荅此先問云云何三性十因事轉。
論謂於世間至當知亦尒。
演曰後荅之中文分為二一荅初問二荅後二初中有二一辯世十因二結指所說初中有十一明隨說無記性因謂諸世間禾稼等類皆無記也。
論觀待飢渴至為觀待因。
演曰二明觀待觀待飢渴求諸食味皆無記也。
論由彼各別至不相違因。
演曰三明牽引四明攝受五明生起六彰引發七明定別八彰同事九辯相違十不相違一一次第思之可知。
論如是十因至攝穀論說。
演曰二結指所說攝穀論者西域俗論廣論農事名攝穀論也。
論又於一切至種種隨說。
演曰二荅後二文分為二先明現在後明過未初中復二先明染十荅第二問後明淨十荅第三問染中有二先辯十因後明起染辯十因中文即為十一隨說因謂隨諸法起諸言說名隨說因。
論觀待境界至為觀待因。
演曰二觀待因觀待境界方有愛生愛生為因方有流轉即以境愛為觀待因。
論於現法中至為牽引因。
論近不善士至名攝受因。
演曰四攝受因所起無明謂由非理及串習故起故名攝受為因能攝無明果故名為因也。
論無明等法至為引發因。
演曰五明生起六明引發文可知矣。
論餘無明支至名定別因。
演曰七定別因五趣別者謂由有支種子各別名定別因。
論即彼一切至名同事因。
演曰八同事因謂觀待等六同一事故名同事因非隨說者隨說踈故而不取也。
論此雜染法至菩提分法。
演曰九相違因淨能離染與染有違名染相違。
論即如所說至不相違因。
演曰十不相違因闕離善法於染無違名不相違。
論如是十因至一切雜染。
演曰後明起染。
論又於一切至種種隨說。
演曰後明淨十荅第三問清淨十因即為十也一隨說因謂說無漏有為淨法及說涅槃所有言說名隨說因。
論觀待諸行至為觀待因。
演曰二觀待因言過患等正明因體樂清淨等顯觀待果樂求謂願攝受等行成滿等果願行對彼而觀待之亦名為果故彼過患望於此等清淨之法為觀待因。
論安住種姓至為牽引因。
演曰三牽引因彼住種姓望證涅槃清淨道諦為牽引因各望自乘無漏淨法為牽引故。
論親近善士至名攝受因。
演曰四攝受因攝受當果成熟之因名攝受因。
論種姓所攝至為生起因。
演曰五生起因文可知矣。
論即自種子至名引發因。
演曰六引發因謂無漏種而能引發菩提分法有所修證名引發因。
論聲聞種姓至為定別因。
演曰七定別因謂三種姓引果各別名定別因彼望淨者彼三乘姓各望自乘所證淨別名定別也。
論若清淨品至為同事因。
演曰八同事因惣攝此六同成一事名同事因。
論種姓不具至為相違因。
演曰九相違因無姓闕緣不能證淨與淨相返名相違因。
論此相違因至不相違因。
演曰十不相違因文中有二初辯正因後明二別此初也。
論若雜染品至雜染法因。
演曰後明二別文顯可知。
論如是現有至皆亦如是。
演曰後明過未各有十因染淨道理理同現在故不明也。
論一切唯有至若過若增。
演曰後結十因無增減矣。
論於此相中云何為果。
演曰二明果相文分為二先問後荅此先問也言此相者此內明中第一相也。
論謂略有五至增上果。
演曰後荅之中文分為二初惣標列後別解釋此初標列果有五種。
論諸不善法至名異熟果。
演曰後別解中文分為五一異熟果二等流果三離繫果四士用果五增上果初異熟果中文分為二先辯後結此初所明異熟果者謂異類而熟異時而熟變異而熟有三義釋孰唯是果異通因果若異属因即異之熟若異属果異即是熟言異熟果唯持業也又真異熟及異熟生俱異熟果酬引滿業有差別故。
論習不善故至名等流果。
演曰二等流果文分為二先辯後結辯中有二一真等流謂三性種子各引自類種子之果及起現行名等流果性同名等果是彼類名流是等之流依士釋也二假等流謂果似因先業相也如乘殺業今招命短令他命短自得短命命短相似名曰等流理實名為增上果也。
論八支聖道至名離繫果。
演曰三離繫果文分為二初彰正果後揀餘非此初也謂八聖道離煩𢙉縛所得無為名離繫果。
論若諸異生至非離繫果。
演曰後明餘非揀凡外道所得無為非離繫也如鬱頭等雖能伏惑證非擇滅而由種在不名離繫後遇欲緣還被繫故。
論諸有一類至名士用果。
演曰四士用果士謂士夫五蘊假者士所得果名士用果其士用言通人及法此中唯依人士用說若准有宗及唯識等亦依法士以明士用謂法有力能得果故。
論若眼識等至應知其相。
演曰五增上果文中有二謂釋及指增上有二一能與果力二不相障礙今據有力所以舉彼二十二根而以明也增上謂因所得名果增上之果依士釋也。
論菩薩於是至漸得增長。
演曰二別辯姓增由知因果勤修習故令處非處知因果性漸得增長名種姓增。
論云何內明至不得相。
演曰二明得失相文分為二先問後荅此初問云內明相中[A19]已知明相未知第二其相云何。
論謂諸有情至終無失壞。
演曰後荅之中文分為二一明得失二辯姓增初中有二一作[A20]已不失二未作不得此初作[A21]已業不失者顯定業也如鬱頭藍子發惡願業受於非想八萬刼[A22]已方受如前惡願之果名不壞也故契經云假使經百刼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若不定業作而亦有不受果故今據定業故名不壞也。
論亦無不作至或異果熟。
演曰二未作不得文中有二一顯不作不得其果遮揀自然得果非也二明異作受餘異果遮餘神我自在天作餘諸有情受果皆非。
論菩薩於是至漸得增長。
演曰二明增長如文可知。
論菩薩云何求聞正法。
演曰二辯求法則文分三叚一問二荅三結聞法此初也。
論謂諸菩薩至多善言義。
演曰二荅之中文分為二一辯具功德二明聞法相初中有二一外重法師二內除法障初文分二一示重法相二挍量輕重初中又二先摽後示文可知之。
論又諸菩薩至亦不及一。
演曰二挍量輕重鄔波𡰱殺曇分者數之極也此無相當故不飜譯。
論菩薩如是至恭敬因緣。
演曰二內除法障有十二句一深生敬重二樂聞正法三心無勞倦四淨信深厚五性行柔和六其心正直七見解正直八敬德敬法九無難詰心十敬無𢢔心十一專求善法十二立自他善一一行相思之可知。
論菩薩具足至聽聞正法。
演曰二明聞法相分之為二先標後釋此先標舉而有二門一無雜染二無散亂。
論云何菩薩至聽聞正法。
演曰後釋之中文分為二一釋無雜染二辯無散亂初中有三一徵二釋三惣結之此初也。
論謂聽法時至怯弱雜染。
演曰二釋之中文分為二初惣摽列後別示相此初標列離三染也。
論謂聽法時至貢高雜染。
演曰後別示中文分三段一離高雜染二離輕雜染三離怯雜染此初六相其義可知。
論又聽法時至輕𢢔雜染。
演曰二離輕雜染有四可知。
論又聽法時至怯弱雜染。
演曰三離怯雜染文易可悉。
論菩薩如是至聽聞正法。
演曰三惣結之。
論云何菩薩至聽聞正法。
演曰二辯無散亂文分為二先徵後釋釋中有五文顯可知聆者(力丁反)蒼頡篇云聽也。
論菩薩如是求聞正法。
演曰三結聞法。
論菩薩何故求聞正法。
演曰三辯求法意文分為二先徵後釋此初徵云菩薩何故求正法耶。
論謂諸菩薩至利悟於他。
演曰後釋之中文分為二一別辯五明二惣彰求意初中有五一明菩薩求內明時而有二意一自修法行二開示於他。
論若諸菩薩至倍令增廣。
演曰二明菩薩求因明時而有二意一摧伏異宗二令生淨信。
論若諸菩薩至殊音隨說。
演曰三明菩薩求聲明時而有二意一謂令世俗典切語人深生敬信二自求悟入種種言音隨類化生應冝說法。
論若諸菩薩至一切大眾。
演曰四明菩薩求醫方時而有二意一息除疾病二饒益眾人。
論若諸菩薩至無量眾生。
演曰五明菩薩求工巧時有三意樂一利益眾生二令生奇想三平等攝受。
論菩薩求此至一切智智。
演曰二惣彰求意所習五明為求正覺故修習也。
論如是[A23]已說至為此義求。
演曰第二門中三惣結之。
論菩薩為他至何義故說。
演曰三明說正法門文分為二先問後荅問中有三一問所說二問法則三問說意。
論謂諸菩薩至即是所說。
演曰後荅之中文分三段先荅初問次荅第三後彰第二此荅初問明所說也涅槃菩提是所應求說所應求勸修利物名即所說。
論為此義永至而為他說。
演曰次荅第三為他說意為此涅槃菩提義求即為此義而為他說令他學[A24]已亦習此求。
論依二種相至應為他說。
演曰後彰第二說法法則文分三段初惣摽列次別解釋後惣結之此初摽列有二法也。
論云何依隨順說應為他說。
演曰次別解中文分為二一明隨順二明清淨初中有三一徵二釋三結隨順此初也。
論謂諸菩薩至而為宣說。
演曰二釋之中有十五句一敬重而說文中有五一住正威儀二不為高說三不為坐說四不為前說五不為覆頭者說二令生敬極三無間而說四無慳恡說拳者(臣業反)音義云指握譬喻也師之匠物不拳之執握恡而不說又詩傳云力也而不作師之力勢力勢謂即刑勢者也五次第而說六引攝義說七示現而說八教導而說九讚勸而說丁慶慰而說十一依三量說十二順善趣說十三無亂而說十四宣諦而說十五隨眾而說如文次第義顯可知。
論菩薩依止至應如是說。
演曰三結隨順說。
論云何依清淨說應為他說。
演曰二明清淨文分三段初徵次釋後結清淨此初也。
論謂諸菩薩至為他說法。
演曰次釋之中文有五句一應住慈心二住利益心三住哀愍心四無讚毀心五無貪染心。
論菩薩依止至應如是說。
演曰三結清淨說。
論如是菩薩至宣說正法。
演曰後惣結之隨順十五清淨有五合成二十與前次第有不同者順文便故性相為文非依次也。
論云何菩薩法隨法行。
演曰四應修法行門文分為二先徵後釋此初也。
論當知此行至正思正修。
(演曰)後釋之中文分為二初揔標列後別釋之此初標列而有五種三業為三正思為四正修為五言謂如所求所受法者標三業行無倒轉處。
論若佛世尊至隨法行。
(演曰)後別釋中文分三段初辯前三次明第四後明第五此初合釋前之三法行制𢙣作念善發生名無倒轉。
論云何菩薩於法正思。
(演曰)次明第四於法正思文分三段初徵次釋後結正思此初也。
論謂諸菩薩至樂欲觀察。
演曰次釋之中文分三段一辯思方便二辯正思惟三顯思惟益此初也。
論先當遠離至令得堅固。
演曰二辯正思惟揔有八句分之為二初之六句顯正思惟後之二句明思得忍先當遠下是第一句言恒常思惟至而無𢢔緩第二句是諸菩薩至而隨悟入第三句於其少分但深信解第四句凡所思惟至不依其文第五句如實了知黑說大說第六句正能悟入最初思惟第七句既悟入下第八句一一行相如文可知。
論是諸菩薩至隨順趣入。
演曰三顯思惟益文有八句由能遠離至迷悶錯亂第一句由能恒常至得無忘失第二句由於少分至不由他緣第三句由於少分至無諸過罪第四句由諸菩薩至能隨悟入第五句由諸菩薩至能傾能動第六句是諸菩薩至所未得忍第七句是諸菩薩至隨順趣入第八句。
論菩薩由是至法隨法行。
演曰後結正思。
論云何菩薩於法正修。
演曰後明第五於法正修文分三段一徵二釋三結正修此初也。
論當知此修至毗鉢舍那。
演曰二釋之中文分三段初揔標列次別解釋後明分齊此初標列而有四種。
論云何奢摩他至名奢摩他。
演曰次別釋中分之為四一辯奢摩他二毗鉢舍那三雙修止觀四樂修二法初中有三謂徵釋結釋中有五一辯止所依二明繫心住三離戲亂意四彰起勝解五明趣住心辯依止中由八思者即前正思八句是也心內住等有九住心如前二十六中具[A25]已明訖。
論云何毗鉢至毗鉢舍那。
演曰二毗鉢舍那文亦有三謂徵釋結言如理等揔有一十二句差別今舉不足故云乃至此等具如八十三釋顯揚第一亦具明之。
論云何修習至毗鉢舍那。
演曰三雙修止觀文亦有三謂徵釋結此辯雙修不同前二各修一法故別明也。
論云何樂修至毗鉢舍那。
演曰四樂修二法文亦有三謂徵釋結久習成熟無功用轉名曰樂修又如深密經第四及決擇分廣明差別。
論當知此中至清淨智見。
演曰後明分齊文中有二謂釋及結結中有二一除麤重二修智見文顯可知。
論如是一切至皆能成辦。
演曰三結正修也。
論云何教授。
演曰五應修教授門文分為二一明教授二明增益初中有二先徵後釋此初也。
論當知教授略有八種。
演曰後釋之中文分三段初標次釋後明相攝此略標舉有其八也。
論謂諸菩薩至為作教授。
演曰次釋之中文分為二一辯能教人二正明教授此初也。
論於教授時至知隨眠[A26]已。
演曰二正明教授八種義中文分為二前四觀根後四教授此明前四審觀根器教授方便文即為四一思其心知心差別二知其根五乘等異三知意樂樂欲不同四知隨眠了有無也。
論如其所應至諸增上𢢔。
演曰後四教授文分為二先揔後別別中有四一五停心觀謂不淨等想二者為說能治常邊三者為說能治斷邊四者令其捨增上𢢔(未作)等者前之二種是所教人於有為果而起𢢔相後之二種無為果中而起𢢔也今能教者悉令除遣故名除捨。
論如是菩薩至三處所攝。
演曰後明相攝文分三叚初標次攝後結相攝此初也。
論云何三處至所有留難。
演曰次攝之中文分為二初明三處後明相攝初中有二先問後釋釋中有三如文可悉。
論若知彼心至無倒係念。
演曰後明相攝文分三叚初攝前五次攝六七後攝第八此初處中攝前五種教授之相文顯可知。
論若為宣說至正方便道。
演曰次明第二處攝次六七教授之相如文可知。
論若令除捨至所有留難。
演曰後明第三處所攝第八捨𢢔教授義可知矣。
論如是三處至八種教授。
演曰後結相攝。
論如是菩薩至漸得增長。
演曰二明增益文分為二先標後釋此先標舉謂由自他二教授故能令八力種姓清淨斷得增長。
論謂靜慮解脫至智力種姓。
演曰後釋八力種姓增也。
論云何教誡。
演曰六應修教誡門文分三叚一徵二釋三惣結之此初也。
論當知教誡至令其歡喜。
演曰二釋之中文分五叚一明遮止二明開許三明諫誨四明憶念五明稱讚文相可知。
論當知是名至呵𢷤慶慰。
演曰三惣結之。
論云何菩薩至身語意業。
演曰七方便所攝門文分三叚一徵二釋三惣結之此初也。
論當知略說至方名菩薩。
演曰二釋之中文分為二先略後廣此初略釋攝有四也。
論復何因緣至說名方便。
演曰後廣釋中文分為四一問二荅三徵四釋此初也。
論謂諸菩薩至若過若增。
演曰二荅有四如文可知。
論何等名為四種方便。
演曰三徵詰也。
論一隨攝方便至隨轉方便。
演曰四釋之中文分為二先標後釋此先標舉而有四也。
論若諸菩薩至奉教行故。
演曰後釋之中文復為四一明布施二明愛語三彰利行四明攝事此初施中文復有二先摽後釋文易可知。
論若諸菩薩至能攝方便。
演曰二明愛語攝愚癡者令斷除故。
論若諸菩薩至令入方便。
演曰三彰利行令調伏故。
論若諸菩薩至同事攝事。
演曰四彰同事令所化者同修[A27]己事名同事攝。
論當知是名至調伏成熟。
演曰三惣結之。
論[A28]卷第三十九 施品第九
論復次菩薩至慧波羅蜜多。
演曰前二持下第三廣明菩提持中惣十五品而有三類初之五品明所學處次有一品明所學法後有九品辯能修學上來[A29]已明初之六品辯二類訖次後九品顯能修學分之為二初之七品別明二行後之二品通明諸行初中復二一辯二行相二明二行果初復分二一明二行相二明二三因初復分二一別明二行二惣結釋初中復二一成熟佛法二成熟有情初文有三一標二列三別釋之此初二也。
論云何菩薩施波羅蜜多。
演曰三別解中文分為二一別明六度二惣辯釋之別中有六一明布施二明戒度三明忍相四明精進五彰靜慮六明慧度初施度中文分為二先徵後釋此先徵云云何布施成度相邪。
論嗢拕南曰至略說施。
演曰後釋之中文分為二先以頌標後長行釋此頌標舉有九門也。
論謂九種相至九清淨施。
演曰後長行釋中文分為二一別明九相二惣結其果初中復二先惣摽列後別解之此初摽列而有九門然此九中初明施體後八顯相就後八中初惣彰施差別之相後七依初隨義分之所以第二名一切也難事能行名難行施門謂入出之所由也施之所由所由非一名一切門士猶事也謂善士者之所行事名善士施受及財體非一故名一切種稱來者意名曰遂求二世獲安名此他世三事無染名為清淨。
論云何菩薩自性施。
演曰後別解中九門分別一辯施自性門二辯施一切門三難行捨施門四一切門施門五善士行施門六一切種施門七遂求來意門八此世他世門九最勝清淨門自性門中復分三叚一徵二釋三惣結之此初也。
論謂諸菩薩至而行惠施。
演曰二釋之中文分為二先明施性後明施相性即無貪及彼所起三業為性思即意業言律儀等次顯無罪施物之相安住律儀明戒具也阿笈摩見明見具也阿笈摩者即初時教也既有因教定有果見方能惠捨名為施相。
論當知是名菩薩自性施。
演曰三惣結之。
論云何菩薩一切施。
演曰二辯施一切門文分三段一徵二釋三結施相此初也。
論謂一切者至外所施物。
演曰二釋之中文分為六一明財施二明法施三無礙施四意樂施五無障施六勝解施初中有三一惣標列二別解之三明位次此初也。
論若諸菩薩至外所施物。
演曰二別解中文分為二一惣明施相二別重料揀初中有二一辯所施物二明所施相初中有三一明內施二明內外三唯明外文顯可知。
論又諸菩薩至隨順於彼。
演曰二明所施相文分為二先內後外內中有二先惣後別此惣施也。
論二別求手足至一切施與。
演曰後別施也別別身分而施與之名為別施。
論又諸菩薩至並皆施與。
演曰後外施相文亦有二一求受用者二求自在者於菩薩物恣彼所求隨意受用求自在者菩薩於財絕[A30]己有心率皆施彼名斷心與。
論又諸菩薩至或不施與。
演曰二別重料揀文分為二一辯施不施二明巧慧施初文有二先標後辯此先標舉雖行普施其中或有應施與者及不應者名施不施。
論云何施與至便不施與。
演曰後辯之中文分為二先徵後釋釋中有二先略後廣略中又二一明不施二彰施與此初不施意可知也。
論若知種種至即便施與。
演曰二彰施與。
論如是略說至次當廣辯。
演曰後廣釋中文分為二一結前摽後二依標正釋此初也。
論謂諸菩薩至損害誑惑。
演曰二依標正釋文分三段一明唯內施二彰唯外施三通彰內外初中有二先釋後結釋中又二先示不應後明應義初不應施而有四種一見有損害二意樂[A31]已淨三魔眾懷亂四癡狂心亂此初見來求欲損害不應施與行非梵行或為僕等非利益事。
論若諸菩薩至而施身分。
論又諸菩薩至當知亦尒。
演曰三魔眾懷亂不應施之令彼過深及為損故。
論或有眾生至施彼身分。
演曰四癡狂心亂不應施與不住自心施非益故。
論除上所說至或不應與。
演曰後明應義返上可知。
論又諸菩薩至而行惠施。
演曰二彰唯外施文分為二初辯後結辯中應施及不應施二十四類此明前四一不施害物二不施他物三不施他妻四不施蟲物此之四種皆有損他之義而不應施反彰無損而亦施之文不明者略故無也。
論又諸菩薩至悉皆施與。
演曰五明戲樂文分為二初明施不施後明所施物初中復二先標後釋釋中有二先明不施後明應施文顯可知。
論是諸菩薩至皆不施與。
演曰後明所施物文分為二先徵後釋釋中有二一辯不施物二辯應施物初中有五一不施捕獵等法二不施祠祀方便三不施眾生所依止處四不施罝綱損害生物罩(知彼反)者爾雅云捕魚籠也罝(子耶反)者爾雅云罟(故戶反)也弶(臣句反)者字書云施綱於道五不施怨讎治罰等具隙者說文云壁孔也謂人有過如壁穴也。
論若復種種至悉皆施與。
演曰二辯應施物因此樂具而發淨心故皆施與。
論又諸菩薩至施其所欲。
演曰六辯施食非宜非施文中有三一明病者二明飽者三明害者皆有其損而不應施。
論又諸菩薩至施來求者。
演曰七明恩德不應施與文分為二初標後辯文亦可知鋪者說文云咀也咀謂嚼食也。
論又諸菩薩至汝亦宜然。
演曰八明自在不施他妻境土分壃可應施與情違不違二有別故。
論又諸菩薩至今作奴婢。
演曰九不施自妻及餘僕使文中有三一先無言契而不應施曉喻者方言云曉謂明也喻者譬諫也謂以於喻說諫於人名曉喻也二雖有言約不施𢙣人三不以䎡弱施為奴婢。
論又諸菩薩至況當施與。
演曰十不施尊位為損害故黜者貶下也。
論又諸菩薩至施來求者。
演曰十一不奪親財而行惠施謂令親屬生憂𢙉故。
論又諸菩薩至而行惠施。
演曰十二不違法施十三不違學施文可知矣。
論又諸菩薩至品類差別。
演曰十四捨分別心住平等施。
論又諸菩薩至而行惠施。
演曰十五無增減施十六無勝劣施十七無憤怒施皆稱先心無移改故設移改者增而勝妙不得減劣也撓者說文云擾也。
論又諸菩薩至而行布施。
演曰十八不自讚施十九無不敬施二十住憐愍施二十一無𢙣見施如文次第意義可知。
論又諸菩薩至正等菩提。
演曰二十二非離欲施施但為彼離欲之資然體非是離欲淨也二十三不觀果施不觀人天妙果而施但為無上菩提故施。
論又諸菩薩至廣說應知。
演曰二十四知品類施文分為二先標後辯文易可知。
論又諸菩薩至而行布施。
演曰三通彰內外有十七類一懷悲意樂而行惠施。
論又諸菩薩至菩薩不為。
演曰二明不施與不合儀物文分為三謂標辯結辯中有二一辯不應施二明不告白不白告彼食有所雜不令彼覺而施於彼名不告也。
論又諸菩薩至即便施與。
演曰三不稽留施應時興故。
論又諸菩薩至故行惠施。
演曰四無所依施文分為四一不依名稱二不依恩德三不依世果四不依誑誘文顯可知。
論又不狹劣至有量之施。
演曰五不狹劣施六不誑他施七不乖離施八勤無惰施九普分布施十財廣大施一一意別思之可知。
論又諸菩薩至如還彼物。
演曰十一不損惱施十二三時淨施十三無詭詐施十四如還債施意趣各別思之可知。
論又諸菩薩至歡情自取。
演曰十五應時而施十六無嗤笑施嗤者字書云笑也𧹞者說文云靣慙赤也十七恣求者施如文可知。
論又諸菩薩至而行布施。
演曰二明巧慧施文分為二初明有財施後明無財施初中有三一摽二釋三揔結之此先標也。
論云何菩薩至嫌恨棄背。
演曰次釋之中文分為二先徵後辯辯中有五一揆量可不施文中有二一挍量貧富二先濟無依進退有方名巧便慧揆者爾雅云度也。
論又諸菩薩至進得上品。
演曰二調伏慳貪施文分為二一令慳者取[A34]己物施二令慳者生隨喜心因此二途引發慳人學修惠施名巧慧也。
論又諸菩薩至成熟有情。
演曰三寄修福事施文分為三一捨物令施二調伏慳施三攝受故施。
論又諸菩薩至悉皆施與。
演曰四知心隨樂施。
論復有商人至令彼無罪。
演曰五令歡無畏施。
論如是等類至巧慧而施。
演曰三揔結之。
論又諸菩薩至斯過皆無。
演曰後明無財施文分為二先辯後結辯中有四一施工巧業二施羙妙言三施淨信家四施身語業供者說文云給也奉也贍者字書云足也。
論如是菩薩至而行布施。
演曰後結之也。
論此說乃至至無盡財寶。
演曰三明位次向所陳施皆是地前若登地中得無盡施淨意樂者即初地也。
論又諸菩薩至亦不施與。
演曰二明法施文分為二一明施相二揔結之初中有二一明施不施二顯不施財法方便初中有二先明不施後明應施初中有五一不應施外道正法二不施經典三不施衒賣四不施秘藏五不施無求不求勝智不應與故。
論必求勝智。
演曰二明應施文分為二一明施境二明施相此初施境諸求智者皆施與之。
論若自了知至如應施與。
演曰二明施相文分為二先辯後結辯中有四一明施與二明未施三辯轉求四彰思察此初也謂能通達方惠於人未辯是非不應施矣。
論若自了知至恒自披轉。
演曰二明未施未堪施故。
論如是菩薩至而施與之。
演曰三辯轉求轉行施也。
論若不見餘至不應施耶。
演曰四彰思察文分為二初審思察後施不施此思察也。
論如是審諦至妙智資糧。
演曰後施不施文分為二初觀過失後觀利益此觀過失慳恡而行施也。
論又觀察[A35]已至非餘一切。
演曰後觀利益文有三節一明不施辯所須義二明不施資糧轉勝三明不施利益物廣謂修勝義證聖超凡當獲自他利益事廣不同施行雖益一途利益非多故非施也。
論菩薩如是至菩薩淨戒。
演曰後結不施而無失也。
論云何菩薩至曉喻發遣。
演曰二顯不施財法方便文分為二先問後荅荅中有二先明方便發遣求者後明施設方便善巧此初也。
論云何施設至所守護持。
演曰後明方便文中有二先徵後釋釋中又二先辯淨財後明應施此初也。
論見來求者至令所願滿。
演曰後明應施文中有二一明稱理二非稱理此明稱理故須施也。
論若觀施時至不許施汝。
演曰二非稱理不施與中文分三段一正明不施二輭言禮遣三辯無恡惜此初也。
論輭言曉喻至然後發遣。
演曰二輭言禮遣令無恨心。
論令彼了知至不施於我。
演曰三辯無恡惜但非自在而不施之非有恡心而不施與。
論當知是名至而行法施。
演曰二揔結之。
論又諸菩薩至而行布施。
演曰三明無礙施於財法等普施有情名一切施心無障礙名無礙施言異門者謂於財法無畏施中所有異門是法無礙教法多以異門分別諸法相故若體相者即義無礙所詮之義多得實體體言體相若釋名者謂即訓釋詞無礙也釋名字故因果差別是辯才無礙以能辯說諸因果事於財等上有此無礙如實了知而行於施亦名巧慧施。
論又諸菩薩至而行布施。
演曰四彰意樂施謂依慈等四無量心而行惠施名意樂施具多方便亦名巧慧施。
論又諸菩薩至如實了知。
演曰五治障施文分三段一標二釋三揔結之此初標舉施障對治皆能知也。
論此中施障至而深欣樂。
演曰二釋之中文分為二先辯所治後辯能治此所治也。
論若諸菩薩至自在而行。
演曰後辯能治文分三段一明治相二結立名三顯功用初中有四一治未習施三治闕少施三治妙財施四治樂財施此初有二一辯所對治二正明施相初中又二一辯無施心二起正思擇如文可知。
論又諸菩薩至而行惠施。
演曰二治闕少施文分為二一辯無施心二明思擇施文顯可知。
論又諸菩薩至而行惠施。
演曰三治妙財施文分為二初覩物生欣而無施意後以慧觀察速起施心。
論又諸菩薩至無上菩提。
演曰四治樂財施文分為二初明行施求世果心後辯知邪起求覺意。
論如是菩薩至性不堅牢。
演曰二結立名文中有二先結後名名中有四一者覺悟未習於施有違今若不行後無所得名為覺悟二者忍受眾苦結財闕施三者遍知顛倒結妙財施四者見行不堅結樂財施。
論是諸菩薩至而行布施。
演曰三顯功用揔結如文。
論又諸菩薩至而行布施。
演曰六勝解施施諸眾生名勝解施然善戒經供施於佛此云眾生二不同者良為福田有悲敬別各㸦舉一義無違也。
論如是妙慧至不共行施。
演曰三揔結施相文分為二初牒前揔結後顯前所說為後所依此牒前結中揔有六箇故字如次結前六段之義思可知矣。
論如是廣說至應當了知。
演曰後顯前所說為後所依文可知也。
論云何菩薩難行施。
演曰三難行捨施門文分為二先徵後釋此初也。
論當知此施至第一難行施。
演曰後釋之中文分為二先摽後辯辯中有三此初有二先辯後結如文可知。
論若諸菩薩至第二難行施。
演曰次明第二難捨之財而能惠施名難行施或長時串習者如一經卷等是菩薩長時串習此利益多不可布施如財等是串習所得又正所串習具能布施或有上品思者謂有上品思人來與今將施之。
論若諸菩薩至第三難行施。
演曰後辯第三如文自悉。
論云何菩薩一切門施。
演曰四一切門施門文分三段先徵次辯後揔結之此初也。
論當知此施至他來求者。
演曰次辯之中文分為四一自財物二他財物三施眷屬四施外來是為四種。
論如是四相至一切門施。
演曰後揔結之。
論云何菩薩至名善士施。
演曰五善士行施門文分三段初徵次釋後揔結之釋中有五如文可知。
論云何菩薩至一切種施。
演曰六一切種施門文分三段一徵二釋三揔結之釋中類別有十三種七十四中而自明之至文當辯。
論云何菩薩至遂求施。
演曰七遂求來意門文分三段先徵次釋後揔結之釋中有八如文可知言什物者什謂聚也又謂資生家產器物揔名什物物即器也。
論云何菩薩至後世安樂。
演曰八此世他世門文分三段先徵次釋後結安樂釋中有二先標後辯辯中有九財無畏法各分三種是為九相結中有二先揔結前後辯差別一一次第如文可知。
論云何菩薩清淨施。
演曰九最勝清淨門文分三段先徵次釋後結清淨此初也。
論當知此施至異熟施。
演曰次釋之中文分為二先揔摽列後各別釋此標列中有十相也。
論云何不留滯施至究竟清淨。
演曰後各別釋文分為十一不留滯施二不執取施三不積聚施四不高舉施五無所依施六不退弱施七不下劣施八無向背施九不望恩施十不希果施此明前二不留滯施及不執取文易可知。
論云何不積聚至不積聚施。
演曰三不積聚施分之為三先徵次辯後揔結之辯中有二先標後釋釋中有四一非現施二非後頓施三非差別施四罪無罪施文復為二初徵後釋文顯可知蓄者廣雅云眾也積也。
論云何不高舉至持用布施。
演曰四不高舉施五無所依施六不退弱施七不下劣施一一次第皆具徵釋文顯可知言䅌(古玄反)者麥莖也䴰(以職反)者麥䴬也見說文。
論云何不向背至最極清淨。
演曰八無向背施九不望恩施十不希果施各具徵釋及結應知。
論如是菩薩至正等菩提。
演曰大段第二揔結其果文顯可知。
瑜伽師地論義演卷第十五
校注
【經文資訊】《金藏》第 120 冊 No. 1561 瑜伽師地論義演(第1卷-第32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10-28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金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演曰四辯降伏相文中有四一具丈夫相二怨敵不侵三慈力降魔四支節具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