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俱舍論記

[7]俱舍論記卷第[8]十一

分別[10]世品[11]第三之四

如是已說至今當說者此下大文第二明器世間就中一明所居器二明能居量三明三分齊 就明所居[12]器中一別明小器二總明大千 就別明小器中一明三輪二明九山三明八海四明四洲五明黑山等六明地獄七明日八明天器 此下第一明三輪結前問起

頌曰至周圍此三倍者初句總明餘句別解 洛叉此云億

論曰至形量不同者釋初句毘婆沙師許此安立

謂諸有情至風輪無損者此明風輪 傍遍三千故言無數 大諾健那是人中神名此云露形 踰繕那如下別釋舊云由旬訛也

又諸有情至踰繕那者此明水輪 未凝結位顯未成金

如何水輪不傍流散者

有餘師說至如篅持穀者有餘師說有情業力持令不散如所飲食未熟變時在於生藏終不流移墮於熟藏 [13]餘部師說別業感風持令不散

有情業力至三億二萬者此解金輪兼顯凝位水量

二輪廣量至踰繕那者此明金圍量同於大千界各有萬億故徑圍同

頌曰至廣皆等高量者此下第二明九山前兩行半明九山次兩句明山體後一行明山量 蘇迷盧此云妙高舊云須彌訛也 踰健達羅此云持雙此山頂上有二[14]道猶如車跡山持二跡故名持雙 伊沙馱羅[15]此云持軸山峰上聳猶如車軸此山能持故名持軸 朅地洛迦印度樹名此方南邊亦有此樹稱為檐木山上寶樹其形似彼從樹為名舊云佉陀羅木訛也 蘇達梨舍那此云善見莊嚴殊妙見者稱善故名善見 頞濕縛羯拏此云馬[16]山峯似馬耳也 毘那怛迦此云象鼻印度神名山形似彼象鼻故以名焉 尼民達羅此是魚名其魚㭰尖山峰似彼魚㭰故以名焉

論曰至似吠瑠璃色者妙高四面北金東銀南吠瑠璃西頗𦙁迦餘文可知

如是寶等從何而生者

亦諸有情至轉變所成者水能生寶名種水中出寶名藏水生寶時因滅果生體不俱有非如數論外道法體常存轉變成餘大等諸法

數論云何執轉變義者問數論計

謂執有法至何理相違者出數論計謂數論執薩埵刺闍答摩有法自性常存有餘二十三諦生有餘二十三諦滅 又解有餘我執等生有餘大等滅如是前後轉變何理相違如變金等成環玔等金體不異環等生滅自性即名有法謂自體性有大等法故名有法如因明論云聲是無常無常是法聲是有法有無常法故名有法

謂必無容至法滅法生者難數論云謂必無容於有法常住上[1]可執別有大等諸諦法滅法生

誰言法外至名為有法者數論救誰言大等法外有別彼自性有法以大等法即有法故彼宗立即義此文應言誰言有法外別有彼法而言誰言法外別有有法者義相似故唯即此大等法於轉變時大等異相所依自性名為有法據體以論不得法外別有有法據相似說可言自性名為有法彼宗二十五諦中我及自性是常大等二十三諦體常即自性故相無常前生後滅相不定故

此亦非理者論主非

非理者何者數論徵

即是此物至曾所未聞者論主答自性即是此大等物而不如此大等無常如是言義曾所未聞 又解大等即是此自性物而不如此自性是常如是言義曾[2]未所聞

如是變生至內海外海者復由業風簡別寶成山成洲內海外海

如是九山至出水量同者明其九山高廣二量入水皆等出水半半卑廣與出水同思之可解

頌曰至二萬二千者此即第三明八海第一海廣八萬若長約持雙山內邊周量於其四面對妙高山外邊八萬數各三倍三八二十四故成二億四萬踰繕那餘文可知 若依稱讚淨土經數八功德水云一者澄淨二者清淨三者甘美四者輕耎五者潤澤六者安和七者飲時除飢渴等無量過患八者飲已定能長養諸根四大增益種種殊勝善根

頌曰至邏剎[A1]娑居者此即第四明四洲就中一明四洲二明八中洲印度國車前狹後闊故引為喻菩薩最後所依身能持此定及金剛座處能持此定以無餘依身及餘處所有堅固力能持此定此定力大餘依餘處不能持也 八中洲者 遮末邏此云猫牛 筏[3]羅遮[4]末羅此云勝猫牛 提訶此云身 毘提訶此云勝身 舍[5]此云諂 嗢怛邏漫怛里拏此云上議 矩拉婆此云勝邊 憍拉婆此云有勝邊於二說中初說為正故婆沙一百七十二云此八[6]洲中人形短小如此方侏儒有說七洲是人所住遮末邏洲唯邏剎[7]娑居有說此所說八即是四大洲之異名以一一洲皆有二異名故如是說者應如初說

頌曰至以立洲號者此即第五明黑山等 香醉山謂此山中有諸香氣嗅令人醉故名香醉 一殑伽河從東面出繞池一匝入東海 二信度河從南面出繞池一匝入南海 三徙多河從北面出繞池一匝入北海即是此方盟津河也 四縛芻河從西面出繞池一匝入西海

復於何處至餘八寒地獄者此下第六明地獄若言捺落迦顯受罪處若言那落迦顯能受罪人

論曰至在無間傍者阿名為無毘旨名間此論兩釋正理更有一說云有說無隙立無間名雖有情少而身大故 又婆沙一百一十五云答依異熟果說名無間以諸有情造大惡業生彼地獄得廣大身一一身形悉皆廣大遍彼多處中無間隙故名無間(解云遍彼多處者非是一一身形皆遍彼處隨生多少遍彼處所) 又婆沙一百七十二一說雖亦有間假說無間有說彼處恒受苦[8]受無喜樂間故[9]名無間有說眾多有情造作惡業相續生彼滿彼處所故名無間評曰不應作是說生餘地獄多生無間者少所以者何以造作增長上品身意惡業者乃生彼處有情造作增長上品惡業生彼處者少造作增長中下品惡業生餘地獄者多如造作增長上品善業生有頂者少造作增長中下品善業生餘處者多故應作是說由造作增長上品不善業生彼所得身形廣大一一有情據多處所中無間隙故名無間 問地獄在何處答多分在此贍部洲下云何安立有說從此洲下四萬踰繕那至無間地獄底無間地獄縱廣高下二萬踰繕那次上一萬九千踰繕那中安立餘七地[10]一一縱廣萬踰繕那有說從此洲下四萬踰繕那至無間地獄此無間地獄縱廣高下各二萬踰繕那次上有三萬五千踰繕那安立餘七地獄一一縱廣高下各五千踰繕那有說無間地獄在於中央餘七地獄周匝圍繞如今聚落圍繞大城(已上論文)釋餘七地獄名如前已述

八捺落迦至故說為增者解十六增門各有四四重圍繞塹最在外 所言增者 第一解云此是增上被刑害所故說名增 第二解云本地獄中適被害已重遭害故故名為增 第三解云有說有情從地獄出已數更遭此苦故說為增此約出本地獄已數數受苦名增故與第二不同正理更有一解云或於此中受種種苦苦具多類故說為增 [1]𮓁伽此云功德梵此云具

今於此中至是有情不者

有說非情者

如何動作者

有情業力如成劫風者

若爾云何至死作琰魔率者既死作率明知是有情

琰魔王使至非實有情者通難可知

有說有情者敘異說

若爾此惡業何處受異熟者

即地獄中至此何理遮者獄率惡業果即地獄中受以地獄中尚容受彼五無間業所感大果況此[2]獄率惡業小果而不容受此何理遮

若爾何緣火不燒彼者

此定由業力至故不被燒者兩釋可知又正理三十一云無間大熱及炎熱三於中皆無獄率防守大叫號叫及眾合三少有獄率[3]琰王使時時往來巡撿彼故其餘皆為獄率防守有情無情異類獄率防守治罰罪有情故

熱捺落迦至寒捺落迦者此下明八寒結前生下

其八者何者

一頞部陀至大地獄傍者答 頞部陀此云皰嚴寒逼身其身[4]皰也 尼[5]剌部陀此云皰裂嚴寒逼身身皰裂也次三寒逼口出異聲 嗢鉢羅此云青蓮花嚴寒逼切身變拆裂如青蓮花 鉢特摩此云紅蓮花嚴寒逼切身變拆裂如紅蓮花 摩訶鉢特摩此云大紅蓮花嚴寒逼切身變拆裂如大紅蓮花此中有情嚴寒所逼前二後三隨身變故以立其名中三隨聲變故以立其名 又解前二隨身立名中三隨聲立名後三隨色變立名又正理云此中有情嚴寒所逼隨身瘡變立差別[6]想名謂二三如其次第(已上論文) 此八竝居贍部洲下如前所說大地獄傍又正理一說云此寒地獄在繞四洲輪圍山外極冥闇所

此贍部洲至無間等耶者洲量極狹獄量極寬如何地下容受無間等

洲如穀聚至漸陜漸深者答可知

如上所論至支派不定者十六大獄增上業招餘孤地獄隨有情類各別業招或多有情或二有情或一有情於中所止差別多種處所不定或近江河等或在空中或在海等餘處諸地獄器安布如是本處地下後時支派[7]流轉不定

傍生住處至廣說如經者義便兼明傍生鬼處正理論云此贍部洲南邊直下深過五百踰繕那量有琰魔王都縱廣亦爾 以此文證明知金剛座近北諸地獄等在王都下稍近南邊不相妨也

日月所居至故見月輪缺者此下第七明日初句明日月近遠第二句明日月體量次兩句明四時後兩行明晝夜增減

論日至依何而住者

依風而住至令不停墜者

彼所住去此至妙高山半者正釋初句

日月徑量至為益為損者釋第二句兼顯星量月二體隨有情業增上所生能於眼等為益為損如遇日光眼見諸色身冷得暖果熟花開稼穡等物皆得成熟此即為益 或[8]如遇日光不能見色[9]蝮等患熱身損果壞花萎稼穡等物皆悉枯槁此即為損 如遇月光蝙蝮等眼能見諸色身熱得涼果熟花開稼穡等物皆得成熟此即為益 或遇月光不能遠見色如人等眼患冷身損果壞花萎稼穡等物皆悉枯槁此即為損 損益不同故言如其所應為益為損

唯一日月至餘例應知者釋第三第四句思之可知

日行此洲至晝則漸增者言晝夜增減者印度國法分十二月為三際一熱際有四月二雨際有四月三寒際有四月隨其方俗立三際不同又以十六日為月一日以十五日為月滿日復分一月為二前十五日為黑半後十五日為白半 若依泰法師意解從二月十六日至六月十五日為熱際四月從六月十六日至十月十五日為雨際四月從十月十六日至二月十五日為寒際四月是即雨際第二月後半第九日夜漸增當此間八月九日寒際第四月後半第九日晝漸增當此間二月九日從秋分日已去乃至春分日已前說夜增雖冬至日已去晝漸增夜仍長晝故說夜增從春分日已去乃至秋分日已前說晝增雖夏至日已去夜漸增晝仍長夜故說晝增 若作此解即與此論相違此論云日行此洲向南向北如其次第夜增晝增准此論文日向南夜增如何從冬至日已去日向北說夜增准此論文日向北晝增如何從夏至日已去日向南說晝增又與婆沙一百三十六相違彼論云至摩伽陀月(當此間十一月)白半之日夜有十八(解云十八牟呼栗多)晝有十二(解云十二牟呼栗多)從此以後晝增夜減又云至室羅筏拏月(當此間五月)白半之日夜有十二晝有十八從此以後晝減夜增 以此文證准知夜極長已去說晝增夜減晝極長已去說夜增晝減若說秋分已去夜增晝減春分已去晝增夜減即與此文相違 又真諦[1]法師立三際云從此間正月十六日至五月十五日為熱際四月從五月十六日至九月十五日為雨際四月從九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為寒際四月雨際第二月後半第九日夜漸增當此間七月九日寒際第四月後半第九日夜漸減當此間正月九日 難[2]曰此亦非理若言七月九日說夜漸增為據何時若言夜極短已去說夜增即夏至已過若言晝夜齊等已去說夜增復秋分日未至若言正月九日說夜漸減為據何時若言夜極長已去說夜減即冬至日已過若言晝夜齊等已去說夜減復春分日未至此即與理相違又與此論及婆沙相違此即與文相違此真諦立三際約此間節氣以分乍看似順細尋即違 又有一解云從十二月十六日至四月十五日為熱際四月從四月十六日至八月十五日為雨際四月從八月十六日至十二月十五日為寒際四月雨際第二月後半第九日夜漸增當此間六月九日寒際第四月後半第九日夜漸減當此間十二月九日 難云若言六月九日說夜增夏至[3]日已過秋分未至還同前過若言十二月九日說夜減冬至已過春分未至還同前過故亦非理又論相違 今解云西方諸國寒雨三時節不定還隨方俗立三際異世親菩薩造論處立三際當此間從十一月十六日至三月十五日為熱際四月從三月十六日至七月十五日為雨際四月從七月十六日至十一月十五日為寒際四月其雨際第二月[4]從後半第九日夜漸增當此間五月九日與夏至日稍得相當此即夜極短已去說夜增其寒際第四月後半第九日夜漸減當此間十一月九日與冬至日稍得相當此即夜極長已去說夜減說晝增減翻夜應知此解乍看與此方節氣不同然順論文故論云日行此洲向南向北如其次第夜增晝增 亦順婆沙文如前說

晝夜增時一晝夜增幾者

增一臘縛至夜增晝增者准下論文剎那百二十為一[5]怛剎那六十怛剎那為一臘縛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三十牟呼栗多為一晝夜於中晝夜若至極長有十八牟呼栗多若至極短有十二牟呼栗多中間延促有六牟呼栗多三十臘縛為一牟呼栗多三六十八成一百八十臘縛故晝夜增減各一臘縛從夏至日已去日行此洲從北向南說夜增時增一臘縛晝即便減一臘縛也若從冬至日已去日行此洲從南向北說晝增時增一臘縛夜即便減一臘縛也南北道路有一百八十日日行一路以此文證故知夜極短已去說夜增晝減晝極短已去說晝增夜減

何故月輪至見有缺耶者黑半漸盡故言末非是末後也除第十五日已前十四日皆名白半初又解於黑白十五日中近後名末近前名初雖黑半中從十六日已去漸缺白半中至十四日已來亦有缺以未及初缺相顯故

世施設中至見不圓滿者世施設論中作如是釋月被日照發影自覆於覆暗處遠見不圓日體淨妙月體稍麁故月被照發影自覆如樹發影照既多少不同影覆多少為異所以缺還不[6]

先舊師釋至現有圓缺者經部中先舊師釋月道路行度不同於此路行應見其圓於此路行應見其缺 又解日輪速疾月輪遲緩行度不同日光赫𭴢月明昧劣日漸近月日照月輪映奪不現若極相近映奪總不現若漸相去方得漸現後不照時[7]彼體全現映奪不現非由影覆

日等宮殿何有情居者此下第八明天器就中一明天所居器二明天器近遠 就明天所居器中一正明天器二便顯餘義 就正明天器中一明四天[1]王器二明三十三天器三明空居天 此下明四天王天器將明問起

四大天王所部天眾者

是諸天眾唯住此耶者

若空層天至諸層級等者答 日等等取諸星 層級等等取七金山

有幾層級至住何層級者正起頌文一問層級二問其量三問住天

頌曰至亦住餘七山者初句答初問次三句答第二問後一頌答第三問

論曰至此天最廣者妙高出水八萬踰繕那此四層級始從水際盡第四[2]層有四萬踰繕那故言下半若妙高如鼓即侵山十六若如方座即體外別出體廣八萬論層更多餘三層級皆作兩釋准此應知第四層級四大天王及諸眷屬共所居[3]止各住一面名四天王故經依此說四大王眾天餘文可知婆沙一百三十三有二說一同此論更一說云有說初層下齊水量次二去下量各十千其第四層去下二萬婆沙雖無評家此論既無異說即以此論為正

三十三天至西南善法堂者此下第二明三十三天器問及頌答

論曰至其量無別者此師意說既言與下四邊其量無別准此妙高形如方座外出層級 或如下闊處何妨亦似鼓

有餘師說至各唯二萬者此師意說其四層級漸次却入侵山體成如第一層兩邊共有三萬二千第二層兩邊共有一萬六千足前成四萬八千第三層兩邊共有八千足前成五萬六千第四層兩邊共有四千足前成六萬故說山頂面各二萬若據周量有八十千婆沙正理皆有兩說并無評家

山頂四角至守護諸天者釋第三第四句手執金剛杖名金剛手

於山頂中至諸可愛事者釋善見宮及殿見者稱善故名善見 藥叉是神名通天傍生是暴惡義或云勇健或云有福祐 一百箇一故言百一如言百味飲食 [4]妬羅綿妬羅是樹名綿從樹[5]菓中出名妬羅綿如言柳絮正理論云城有千門嚴飾壯麗有五百青衣藥叉勇健端嚴各嚴鎧仗防守城門

城外四面至莊嚴大城者釋四苑婆沙一百三十三云一眾車苑謂此苑中隨天福力種種車現二麁惡苑天欲戰時隨其所應甲仗等現三雜林苑諸天入中所翫皆同俱生勝喜四喜林苑極妙欲塵殊類皆集歷觀無厭如是四苑形皆正方一一周千踰繕那量中央各有一如意池面各五十踰繕那量八功德水盈滿其中隨欲妙花寶舟妙鳥一一奇麗種種莊嚴

四苑四邊至[6]捔勝歡娛者釋四妙地

城外東北至猶遍五十者明圓生樹

順風可爾云何逆熏者

有餘師言至故說逆熏者此師意說香無逆熏 言逆熏者依不越樹界故說逆熏 言不越樹界者圓生樹身去外枝條面各五十踰繕那量如在樹下近東邊立去彼樹身五十踰繕那若有東風名為逆風此人雖去樹身五十踰繕那由在樹界內立而得頭上枝條等香故言依不越樹界而言逆風[7]得五十者望樹身以論若越樹界即不得香

理實圓生至如順風熏者論主正解天香德勝能逆風熏越於樹界五十踰繕那非能遠至如順風熏能越樹界百踰繕那

如是華香至別生香氣者如是華香為依自碎華中地大隨風相續轉至餘方以欲八極微不相離故有地大就能造中地強說依非無餘大等又解地謂碎花與香為所依故名為地 又解地謂土地言此花香依此土地相續流轉為但熏風風中別生香氣轉至餘方

此義無定至俱許無失者軌範師釋通二無失

若爾何故至遍諸方者若香能逆熏如何頌說花根等香不能逆熏但功德香能逆流

據人間香至無如是能者論主通釋人香共了不能逆熏若據天香能逆熏也

化地部經至唯遍五十者敘異部說彼部說此圓生樹香順風至百無風五十

外西南角至不如法事者釋善法堂正理論云城外西南角有大善法堂三十三天時集詳辨制伏阿素洛等如法不如法事名善法堂

如是已辨至皆依外器者此下第三明空居天器從夜摩天至色究竟所住宮殿皆但依空依迦濕彌羅故言色界十六又正理云有說空中密雲彌布如地為彼宮殿所依外器世間至色究竟上無色故不可施設

如是所說至故使之然者此下第二便顯餘義就中一明六天行婬二明諸天初生三明欲生樂生此即第一明六天行婬

隨彼諸天至同中印度者此即第二明諸天初生且六欲天初生如次四天王天如五歲三十三天如六歲夜摩天如七歲覩史多天如八歲樂變化天如九歲他化自在天如十歲生已身形速得成滿色界天眾於初生時身量周圓具妙衣服如梵眾天初生半踰繕那乃至色究竟天初生萬六千踰繕那二界諸天皆作聖言聖言謂中印度語印度此云月支[1]月有千名斯其一矣舊云天竺或云賢豆或云身毒[2]訛也又正理云謂彼言詞同中印度然不由學自解典言

欲樂生別云何應知者此下第三明欲生樂生問起

頌曰至樂生三九處者

論曰至差別三種者解三欲生如集異門第五廣解三欲生三樂生不能具引略述意云有諸有情謂是假者樂受現前諸妙欲境謂諸有情恒樂受用宿業所感隨本所生現前欲境非別化作彼於如是隨本所生現欲境中有勢力故自在而轉謂全人趣及於欲界取下四天 言妙欲境者境非是欲貪欲名欲境能生欲故名欲境愚夫妄計名之為妙 有諸有情造是類業受用境時樂自變化自在而轉謂唯第五樂變化天 有諸有情造是類業受用境時令劣天子化作種種色觸境於中受用自在而轉謂第六他化自在天 准集異門聲亦可化 所以別立三種別者依彼受用如本所生現前欲境義故立第一欲生依彼受用如樂自化欲境義故立第二欲生依彼受用如樂他化欲境義故立第三欲生於欲界中分別欲生差別三種故言欲生 故集異門云欲生者謂於欲界生 又解受用五欲境生故名欲生又婆沙一百七十三云問何故人及前四天眾合立欲生後二天眾各別建立答人及前四天煩惱麁後二天煩惱細有說人及四天同樂受用自然生境故合立一第五天眾獨樂受用自所化境第六天眾獨樂受用他所化境故各立[3](廣如彼說)

樂生三者至故名樂生者解三樂生三定名三靜慮於三靜慮處各有三名九處生受三種樂 言三樂生者一謂彼初定有情安住離欲惡不善法而生喜或即定名離由離勢力生喜樂故准法蘊足論第七喜謂喜受樂謂輕安二謂彼二定有情安住從初定生二定喜或即由彼二定勢力生喜樂故樂如前解三謂彼三定有情安住離二定喜生三定樂故集異門說離喜之樂三定言樂所謂樂受長時安住此三種樂此三[4]種長時離苦長時受用此三種樂故名樂生准集異門長時等三皆通三樂應知此中所言樂者或喜受名[5]樂或輕安名樂或樂受名樂又助一解初定長時安住樂二定長時離苦初定雖亦離苦猶有苦依二定離苦及離苦依以相顯故故言離苦三定長時受樂

生靜慮中間至亦號樂生天者論主約中間定勸思正理論釋云大梵既有喜樂現行名樂生天亦無有失

所說諸天至得究竟名者此下明天器近遠就中一正明[6]器近遠二明下天昇上此即正明器近遠欲界六天色界十六總二十二相去可知

於下處生至要作下地化者此即第二明下天昇上下天昇見上總由三緣一自得通能往二依他得通者往三上天接往若上天來下或下天至上下見上天然下地下界眼不能見上地上界色非其境[7]界故以上色細故如下地身不覺上觸故上來下非自身來要作下[8]地化方下得見若自身來下眼不見

有餘部說至下見上天者敘大眾部說彼下地天隨樂亦能見上地色如生此欲界下天見上天正理破云諸地相望因果別故要離下地染方得上生故下地眼根不見上色是卑下業所感果故

夜摩等天宮依處量有幾者此下大文第二總辨大千此即問也

有餘師說至量無邊際者依宗正答欲界上四天有二師釋色界四定亦有二釋如文可知言第四靜慮量等大千或說量無邊際者據積眾多別處量說無總地形故下論解第四定云謂彼天處無總地形但如眾星居處各別

齊何量說小中大千者問起頌文

頌曰至後當廣辨者可知今准後文前文初師說初定如四洲者為正又正理云此中小千唯舉其梵世故小光等非小千界攝積小千等為中大千故中大千亦不攝彼又言小者是卑下義以除上故如截角牛積小成餘亦非攝彼

如外器量別身量亦別耶者此下大文第二明能居量就中一明身量二明壽量此即第一明身量問起

亦別者

云何者

頌曰至增滿萬六千[1]者 俱盧舍此云鳴喚 所以無雲減三踰繕那者從變異受初修不變異受難故減三也 又解為成色究竟天萬六千故所以減三 又解法爾故然餘文可知

身量既殊壽量別不者此下第二明壽量就中一明人天壽量二明惡趣壽量三明中夭不中夭此下第一明人天壽量問起

亦別者

云何者

頌曰至大全半為劫者頌答

論曰至壽量[2]短長者明人壽量

要先建立至建立晝夜者

人五十歲至萬六千歲者欲界六天已上五天望下四天王天各有二俱增倍一晝夜增倍二壽量增倍故言上五欲天漸俱增倍餘文可知

持雙以上至依何得成者依華開合至天壽短長者花開為晝花合為夜𤘽物陀此云白蓮花鉢特摩此云紅蓮花鳥鳴為晝鳥靜為夜天寤為晝天寐為夜自身帶光明成外光明事不假外光

色界天中至六八萬劫者明上二界壽量

上所說劫至為中為大者其劫量為以壞攝空四十劫名為一劫為二十成劫為一劫為約住劫中一下一上一中劫為一劫為約八十中劫為一大劫以佛經中或說一中劫為一劫如無間果或二十中劫為一劫如成劫等或四十中劫為一劫如梵輔天或說八十中劫為一劫如少光天等由此不同故為此問 又解以壞攝空四十劫以成攝住四十劫中謂一上下大謂八十中劫成雖復時等乘前論文壞成起問故兩種俱說 又解為壞二十中劫為成二十中劫為一上一下中劫為八十大劫

少光以上至所壽劫量者少光以上八十中劫大全為劫於四劫中以大為劫自下諸天大半為劫於四劫中時等壞劫即由此四十中劫為一劫故說大梵王過梵輔天壽一劫半謂大梵王以成壞各二十中劫總六十中劫為一劫半故以大半四十中劫為下三天所壽劫量 問大梵王望少光天身量但狹半踰繕那如何壽量懸格不同 解云身壽二量不可俱齊為順火災故大梵王不受大劫為順水風災故少光已上大全為劫倍倍漸增

已說善趣至後後倍二十者此下第二明惡趣壽量問及頌答

論曰至壽一中劫者明八熱地獄壽量 傍生壽至壽五百[3]歲者明傍生鬼壽量 難陀此云喜 言八龍王者法花經云有八龍王難陀龍王跋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和修吉龍王德叉迦龍王阿那婆達多龍王摩那斯龍王優盋羅龍王

寒那落迦云何壽量者

世尊寄喻至地獄壽量者解八寒地獄 佉梨受一[4]斛 婆訶此云篅受二十佉梨[5]摩婆訶量此顯婆訶量大[6]小不欲取摩如言一穀篅 頌言如一婆訶摩者顯取婆訶中麻如言一篅穀 摩揭陀此云無惱害 巨勝胡麻異名巨勝易盡 壽量難盡顯壽長也故起世經第四解寒地獄中云諸比丘如憍薩羅國斛量如是胡麻滿二十斛高盛不槩而於其間有一丈夫滿百年已取一胡麻(廣如彼經)以此故知佉梨是斛量二十佉梨是一婆訶量真諦廣以彼國計算云二十佉梨為一婆訶一婆訶有二百五十六斛者不然餘文可知

此諸壽量至皆無中夭者此即第三明中夭不中夭諸處壽量皆有中夭唯北俱盧定壽千歲此約所居止處說非別有情有別有情不中夭故謂住覩史多天一生所繫菩薩無始已來為多生死之所繫縛今唯一生所繫未得成佛故云一生所繫此菩薩定壽四千歲必無中夭最後有謂依此身定得無學名最後有若未證果必無中夭後成無學已亦有中夭 佛記佛使謂事未終必無中夭[7]已後亦有中夭 隨信行隨法行謂在見道十五剎那必無中夭出見道已亦有中夭 菩薩母懷菩薩時輪王母懷輪王時未生已來必無中夭後生已去亦有中夭此等如應皆無中夭故正理云謂住覩史多天一生所繫菩薩決定盡彼天中壽量若最後有乃至輪王等有情事未究竟終不中夭非謂必盡隨所生處壽量短長 問前俱非害中說慈定等於不中夭中何故不說又不中夭中說一生所繫俱非害中何故不說 解云於不中[1]夭理亦應說慈定[2]滅定無想定以時不定非如見道隨信法行定十五剎那那落迦王仙輪王無色界雖非俱害然有中夭故此不說見道即是隨信法行[3]弭羅等竝見佛記餘者同此後文 又解那落迦輪王無色界有中夭餘慈定滅定無想定王仙無中夭此中皆在等字中收 又解隨其所應等字以攝俱非害中不說一生所繫菩薩者略而不論非皆舉盡應知此中非中夭者定非自他害有是非自他害而是中夭謂色界等 問彌勒菩薩何劫上生下生 泰法師云依立世經彌勒菩薩第九住劫釋迦如來百歲時生上覩史多天至第十劫八萬歲[4]劫減時方下生(廣勘彼經) 真諦法師亦作此說然和上云釋迦牟尼當住劫第一劫出世於此劫中已有四佛出世即拘盧孫佛至釋迦佛若彌勒佛當第二住劫下生

俱舍論記卷第[5]十一

[6]建保六年(戊寅)十一月十日午時於東大寺西院書了志者為興隆佛法廣作佛事乃至現生當生悉地圓滿出離生死證大菩提法界眾生平等利益也

雖惡筆極底依志切如鳥跡書了筆師

光   慶(二十五)

永正第八年(辛未)三面僧房炎上已後自般若寺邊令買得畢一部之內三卷不足也

英   訓

地 藏 院[○@印]


校注

[0185007] 【原】建保六年寫東大寺藏本【甲】元祿十五年版本 [0185008] 十一【大】七【原】 [0185009] 光【大】普光【甲】 [0185010] 世【大】器世間【原】世間【甲】 [0185011] 第三之四【大】論本第十一【原】 [0185012] 器【大】〔-〕【甲】 [0185013] 餘【大】有餘【甲】 [0185014] 道【大】隴道【甲】 [0185015] 山【大】〔-〕【甲】 [0185016] 耳【大】耳山【甲】 [0186001] 可【大】〔-〕【甲】 [0186002] 未所【大】所未【甲】 [0186003] 羅【大】邏【甲】 [0186004] 末【大】*未【甲】* [0186005] 搋【大】揥【甲】 [0186006] 洲中【大】中洲【甲】 [0186007] 娑【CB】婆【大】〔-〕【甲】 [0186008] 受【大】〔-〕【甲】 [0186009] 名【大】說【甲】 [0186010] 獄【大】獄此七地獄【甲】 [0187001] 𮓁【大】薄【甲】 [0187002] 獄【大】*地獄【甲】* [0187003] 琰【大】琰魔【甲】 [0187004] 皰【大】生皰【甲】 [0187005] 剌【大】賴【甲】 [0187006] 想【大】相【甲】 [0187007] 流【大】轉【甲】 [0187008] 如【大】〔-〕【甲】 [0187009] 蝙【大】如蝙【甲】 [0188001] 法【大】〔-〕【甲】 [0188002] 曰【大】云【甲】 [0188003] 日【大】〔-〕【甲】 [0188004] 從【大】〔-〕【甲】 [0188005] 怛【大】坦【甲】 [0188006] 定【大】同【甲】 [0188007] 彼【大】故【甲】 [0189001] 王【大】王天【甲】 [0189002] 層【大】層級【甲】 [0189003] 止【大】止山【甲】 [0189004] 妬【大】*姤【甲】* [0189005] 菓【大】果【甲】 [0189006] 捔【大】角【甲】 [0189007] 得【大】〔-〕【甲】 [0190001] 月【大】支【甲】 [0190002] 訛【大】皆訛【甲】 [0190003] 一【大】一然雖無婆沙評家且以後說為正【甲】 [0190004] 種【大】種樂【甲】 [0190005] 樂【大】樂所生樂【甲】 [0190006] 器【大】*天器【甲】* [0190007] 界【大】界色非其境界【甲】 [0190008] 地【大】〔-〕【甲】 [0191001] 者【大】者頌卷【甲】 [0191002] 短長【大】*長短【甲】* [0191003] 歲【大】年【甲】 [0191004] 斛【大】麻【甲】 [0191005] 摩【大】*麻【甲】* [0191006] 小【大】少【甲】 [0191007] 已【大】終已【甲】 [0192001] 夭【大】夭中【甲】 [0192002] 滅【大】*滅盡【甲】* [0192003] 弭【大】𭚩【甲】 [0192004] 劫【大】初【甲】 [0192005] 十一【大】七【原】 [0192006] 甲本建保已下奧書無之
[A1] 娑【CB】婆【大】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