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四
長者賢護品第一之四復次,佛告諸長者言:「一切法無觀無不觀。何以故?離生住滅故。一切法無轉無作,離心意識故。一切法繫屬於緣,自性無力故。
「又諸長者!眼者四大所造,無常無強而不究竟,無堅無力速朽之法,斯不可信。多苦多惱眾病所集,是故諸長者!眼無依止亦無造作,耳鼻舌身意亦復如是。四大所造,無常無強而不究竟,無堅無力、速朽之法,斯不可信。多苦多惱眾病所集,是故諸長者!意無依止亦無造作。諸長者!是等諸法應如是學,此眼如聚沫,不可撮摩;眼如浮泡,不得久立;眼如陽焰,從業煩惱渴愛所生;眼如芭蕉,自體無實;眼如幻化,從顛倒起;眼如夢寐,為虛妄見;眼如其響,繫屬於緣;眼如影像,由業對現;眼如浮雲,剎那離相;眼如電光,須臾變滅;此[A1]眼無主為如地,此眼無我為如水,此眼無眾生為如火,此眼無[3]壽為如風,此眼無人猶如虛空;此眼不實,四大為家;此眼性空,離我我所;此眼無知,如草木瓦礫;此眼無作,風力所轉;此眼為空,不淨充滿;此眼虛偽,雖復治事[4]瑩飾,終歸散滅;此眼如丘井,為老所逼;此眼畢竟無邊際處,後當歸死。諸長者!汝等當知,眼既如是,耳鼻舌身意其義亦然,總略乃至彼一切法應如是知。諸愚夫異[5]生,於彼一切所欲法中而生愛著,謂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
「又復於彼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眼界、色界、眼識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此等法中所欲愛著,乃至一切有為無為名相法中所欲愛著。是故諸長者!汝等當於所欲法中勿生愛著,謂妻子舍宅財寶等法勿生貪取,當發淨信捨家出家。得出家已不生樂欲,無樂欲故圓具淨戒,修持清淨波羅提木叉之法,圓滿潔白法式儀範,乃至小罪猶懷大懼。諸長者![6]若如是學即得戒蘊具足。戒具足故,[A2]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而無所取。
「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而無所取,眼界、色界、眼識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而無所取。
「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而無所取。總略而言,彼一切法都無所取。以無取故即無減失。何法無減失?謂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無減失。
「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無減失。
「眼界、色界、眼識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無減失。
「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無減失。此等諸法若無減失,即無染污。無染污故,即速得輕安。何法輕安?謂無所見。若無所見,即一切所向無有少法而作障礙。若無障礙,即自無所害、他無所害,自他無所害。由無害故,心無所壞,即能趣入彼無餘依清淨涅[1]盤。
「又諸長者!所言入者,何所入邪?謂非眼所入,非耳鼻舌身意所入。又諸長者!若執眼從緣成,此即著我我所,離於涅盤。云何離涅盤?謂貪故離涅盤、瞋故離涅盤、癡故離涅盤、無智故離涅盤。諸長者!無智者不離過去、不離未來、不離現在,決定無智、[2]離智所生。何名為智?所謂盡智。何名盡智?謂即過去無盡智、未來無盡智、現在無盡智。緣法無智離智所生。彼無智離智,即眼從緣離智所生。眼者無我,若無我即無取,若無取即無捨,若無捨即解脫。云何解脫?謂我執解脫、眾生執解脫、壽者執解脫、人執解脫、斷常執解脫、一切執解脫、分別執解脫。彼無分別已,即無能分別、所分別。法無分別亦不離分別。云何無分別?謂我我所俱無分別。若我無分別即無取捨,若無取捨即所入解脫。若法離繫、若法非離繫,皆得出離。何所離邪?謂離一切苦。諸長者!當求如是出離之法。然於是中無法可取。何以故?若有所取即生怖畏。」
爾時世尊欲重宣明如是等義,說伽陀曰:
爾時五百長者聞佛宣說甚深正法,即於如是中路方處遠塵離垢得法眼淨。譬如白衣不雜塵黑易受染色,此五百長者於是方處遠離塵垢法眼清淨,亦復如是。
爾時世尊復為五百長者宣說法要示教利喜。佛言:「諸長者!眼極熾焰。云何熾焰!謂貪火、瞋火、癡火熾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火熾焰,我說此法自受苦惱。耳鼻舌身意熾焰亦然。云何熾焰?謂貪火、瞋火、癡火熾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等火熾焰,我說此法自受苦惱。色塵熾焰。云何熾焰?謂貪火、瞋火、癡火熾焰,聲香味觸法塵諸火熾焰,亦復如是。
「又諸長者!色蘊熾焰。云何熾焰?謂貪火、瞋火、癡火熾焰。受蘊、想蘊、行蘊、識蘊諸火熾焰,亦復如是。十八界法,其義亦然。
「又諸長者!地界熾焰。謂貪火、瞋火、癡火熾焰。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熾焰,亦復如是。謂貪火、瞋火、癡火熾焰,生老病死憂悲苦惱熾焰亦然,我說此法自受苦惱。
「復次長者!眼無所取,應如是學,耳鼻舌身意亦無所取;色無所取,聲香味觸法亦無所取,應如是學。
「又諸長者!色蘊無所取,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及十八界,皆無所取,應如是學。又諸長者!地界無所取,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亦無所取,應如是學。
「又諸長者!此界無所取、他界無所取,應如是學。
「復次諸長者!若眼、耳、鼻、舌、身、意無所取故,即無依止。色、聲、香、味、觸、法無所取故,即於諸處中得無依止。
「又諸長者!色蘊、受蘊、想蘊、行蘊、識蘊,及十八界,無所取故,即於蘊[1]界中得無依止。
「又諸長者!地界、水界、火界、風界、空界、識界無所取故,即於六界中得無依止。又諸長者!此界、他界無所取故,即於一切世界之中得無依止。
「又諸長者!若一切法無所取故,即於一切法中得無依止。諸長者!一切法無所得亦非無得,若能了知無得非無得,即能解脫生老病死憂悲苦惱,我說此為解脫諸苦。」
爾時世尊欲重宣明如是等義,說伽陀曰:
爾時五百長者聞佛所說如是正法,心開意解,前白佛言:「世尊!我等今者快得善利!於佛法中淨信出家!復於佛所圓具淨戒。」
爾時佛言:「善來諸苾芻。」即時諸長者鬚髮自落、袈裟著身,成苾芻相。
爾時世尊說伽陀曰: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卷第四
校注
[0787002] 譯經【大】*,宋【明】* [0787003] 壽【大】,量【明】 [0787004] 瑩【大】,營【明】 [0787005] 生【CB】【明】,空【大】 [0787006] 若【大】,〔-〕【明】 [0788001] 盤【大】下同,槃【明】下同 [0788002] 離智【大】,〔-〕【明】 [0788003] 若【大】,苦【明】 [0789001] 界【大】,〔-〕【明】 [0789002] 生死【大】,死生【明】【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1 冊 No. 316 佛說大乘菩薩藏正法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1-08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CBETA 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