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譯雜阿含經卷第九[1](丹本第九卷初准)
[4](一六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5]於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復以偈讚[8]曰: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10](一六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於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復以偈讚言: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11](一六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於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復以偈讚言: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13](一六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於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復以偈讚言: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15](一六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於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復以偈讚言: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16](一六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於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復以偈讚言: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2](一六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羅睺羅阿脩羅王手障於月。時月天子極大驚怖,身毛為竪,往詣佛所,頂禮佛足,即說偈言:
爾時,世尊說偈答曰:
時,跋羅蒲盧旃見阿脩羅王速疾放月,即說偈言:
時,阿脩羅復說偈言:
時,跋羅蒲盧旃復說偈言:
[6](一六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於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復以偈問曰:
佛復以偈答曰:
天復說偈言:
天復以偈讚言: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10](一六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釋翅鳩羅脾大斯聚落。爾時,世尊剃除鬚髮,未久之間,晨朝早起,正身端坐,以衣覆頭。時彼鳩羅脾大斯聚落之中,有一天神來至佛所,而問佛言:「汝憂愁耶?」佛言:「我無所失,何故憂愁?」[11]天神復言:「汝歡喜耶?」佛答之曰:「我無所得,何故歡喜?」復言:「沙門汝不憂愁不歡喜耶?」佛言:「誠如所言。」
天即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神復以偈問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神復說偈言:
天神復以偈讚言: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12](一七〇)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復以偈讚[3]曰:
爾時,此天說是偈已,歡喜還宮。
[4](一七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復以偈讚曰: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7](一七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復以偈讚言: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9](一七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復以偈讚言: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12](一七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復以偈讚言: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14](一七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復以偈讚言: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1](一七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復以偈讚言: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2](一七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復以偈讚言: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4](一七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復以偈讚言: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7](一七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赫然大明,遍于祇洹,來詣佛所,頂禮足已,在一面坐。問言:「瞿曇!汝今能知一切眾生所著所縛,及知一切眾生得解脫者,并淨解脫不?」
爾時,世尊即告天曰:「我實盡知一切之所縛著,及得解脫、盡解[8]脫、淨解脫者。」
天復問言:「瞿曇!云何能知一切眾生之所縛著得解脫、盡解脫、淨解脫耶?」
佛復告言:「我盡觀[9]見有,汝天當知,今我之心得善解脫,得解脫故,能知眾生之所縛著,得解脫、盡解脫、淨解脫,亦悉知之。」
天即讚言:「善哉!善哉!瞿曇!知縛著,乃至能知得淨解脫。」
天復以偈讚言: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10](一八〇)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顯照,遍于祇洹,晃然大明,却坐一面,而問佛言:「瞿曇!汝為能度瀑駛流耶?」
爾時,世尊答言:「實爾!」
天言:「瞿曇!如此駛流,深廣無際,傍無攀緣,中無安足,而能得度,甚為奇特。」
佛言:「實爾。」
天復問曰:「瞿曇!汝今云何於此駛流,無可攀挽,無安足處,而能得度?」
佛答天曰:「若我懈怠,必為沈沒。若為沈沒,必為所[11]漂。若我精進,必不沈沒。若不沈沒,不為所漂。我於如是大洪流中,無[12]可攀挽,無安足處,而能得度此大駛流。」
天即讚言:「善哉!善哉!比丘於此駛流,無所攀挽,而能得度,甚為希有!」
天復以偈讚言: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1](一八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佛所,身光顯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復以偈讚言: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2](一八二)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天復以偈讚言: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3](一八三)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光色倍常,於其夜中,來詣佛所,威光普照,遍于祇洹,赫然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曰:
爾時天復以偈讚言:
爾時,此天說此偈已,歡喜還宮。
[5](一八四)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比丘:「於往昔時,俱薩羅國有五百乘車,而以為伴,行到曠野[6]險難之處,無有水草。有五百賊尋逐其車,規欲[7]摽掠。時有天神,住曠野中,知賊欲劫,而作是念:『我今當往詣彼車所,我當問之,彼若能答,當為救護。設有不通,我當放捨。』思惟是已,尋即來到行客車前,身光遍照,五百乘車盡皆大明,即便以偈問商估言:
「時商估中,有優婆塞,於三寶所深得淨信,歸佛法僧,於佛法僧得了決定,無有狐疑。又於四諦,亦無疑心。已得見諦,獲於初果。晨朝早起,正身端坐,繫念在前,高聲誦經,誦法句偈,及波羅[8]緣,種種經偈。彼優婆塞說偈答言:
「爾時,天神以偈問言:
「優婆塞以偈答言:
「天神復說偈問言: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1](一八五)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佛告諸比丘:「乃往古昔,輸波羅城有優婆塞所居住處,諸優婆塞咸共集會於其堂上,[2]訶欲之過:欲現外形,如露白骨;又如肉段,眾鳥競逐;欲如糞毒,亦螫亦污;又如火坑,亦如疥人,向火[3]癢痛,[4]愈增其疾;又如向風執炬逆走,若不放捨,必為所燒;亦如夢幻,又如假借,亦如樹果,又如[5]鉾戟;欲為不淨,穢惡充滿;如食不消,噦臭可惡。雖復共集種種言說訶欲之過,然其還家,各自放逸。時優婆塞所集堂神,而作是念:『諸優婆塞集會此堂,說欲過患,及其還家,嗜欲滋甚,不名清淨,不依法行。我今為彼,作諸觸惱,令其覺[6]寤。』作是念已,時彼堂神於優婆塞集會之時,即說偈言:
「爾時,[8]天神說如是偈,諸優婆塞聞是偈已,皆悉解悟,厭惡於欲,剃除鬚髮,信家非家,出家學道,勤行精進,修戒定慧,悉皆獲得阿羅漢果。」
佛說是已,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9](一八六)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時須達多長者有少因緣,從舍衛國至王舍城,詣護彌長者家,見其家中,竟夜不睡,破薪然火,辦諸供具,安置高座,敷諸床榻。須達多長者見是事已,作是思惟:「今此長者施設供具,為欲結婚歡樂宴會?為欲屈彼頻婆娑羅王及大臣乎?」復更思念:「若請國王,及以官屬,婚姻宴會,而此長者不應躬身,而自栖栖,執於勞苦,然火作[10]食;必有勝人,不審是誰?我今當問。」思惟是已,即以所念,問於長者。
時護彌長者即答之曰:「我亦不為婚姻歡會,亦不屈請頻婆娑羅王及大臣等,而為此會。我於明日,將欲請佛及比丘僧,故設斯供。」
須達多長者初聞佛名,身毛為竪,驚喜問言:「云何名佛?」
護彌答言:「釋種出家,剃除鬚髮,成於無上正真之道,號曰為佛。」
[11]須達又問:「云何名僧?」
長者答曰:「若剎利子,剃除鬚髮,[12]逐佛出家。婆羅門種、居士種、首陀羅種,如[13]是之等,信家非家,隨佛出家,是名為僧。我於今者,請佛及僧。」
須達多問言:「今日如來為可見不?」
護彌答言:「如來近在迦蘭陀[14]林,爾今小待,佛當自來受我供養。」
時須達多內心踊躍,思覩世尊,便小睡眠,眠已尋寤,天猶未曉,意謂平旦,即便早起,趣於城門。然彼城門,初夜後夜二時常[15]開。時須達多既至門下,見城門開,謂天已曉,即出門外,欲詣佛所。先以念佛故,有光明來照其身。到城外已,見一天[16]祠,即時繞祠,恭敬禮拜,還復黑闇,心自念言:「天大黑闇,若人非人,或能害我,當還入城。」
時尸婆天神放光照曜,乃至祇洹悉皆大明。天神即語須達多言:「汝可前進,不宜退還。」爾時天神即說偈言:
時須達多即問之曰:「汝是誰耶?」
天即答言:「我是汝昔日親舊善身摩納,於舍利弗、大[A1]目連所,臨終之時,生歡喜心,命終生天,得為北方天王毘沙門子。我於如來弟子所,發心隨喜,尚獲此福,況復佛也?」
時須達多復自念言:「今此天神稱讚乃爾,以此量之,必知彼人功德尊勝。」爾時,世尊露地經行,須達多長者即詣佛所,初見世尊,不知禮敬,輒前直坐。時彼天神化作婆羅門,來至佛所,繞佛三匝,頂禮恭敬,然後就坐。時須達多既見之已,方效於彼,禮敬而坐,問訊:「不審聖體安樂以不?」
爾時,世尊以偈答[1]曰:
爾時,世尊即將長者須達多入於房中,敷座而坐。時須達多禮佛足已,在一面坐。佛為種種說法,示教利喜,施論、戒論、生天之論,欲為不淨,出要為樂。佛知須達多心意專正,踊躍歡喜,佛為說四真諦,即於座上見四真諦,如新淨[2]㲲易受染色,須達多易悟,亦復如是,見法證法,斷八十億洞然之結,得須陀洹。即從座起,整衣服,禮佛足已,白佛言:「世尊!我名須達多,我以布施貧乏之故,諸人稱為給孤獨氏。」
佛言:「汝是何國人?出生何種族?」
須達白言:「我所出生舍衛國,唯願世尊往詣彼國,我當終身施設供養。」
佛告須達多:「彼國為有僧坊以不?」
須達多白佛言:「世尊但往於彼,我當營造,使諸比丘來往於彼。」爾時如來默然受請。
時須達多聞佛所說,并受其請,頂禮佛足,歡喜而去。
[3](一八七)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須達多長者遇病困篤。於時世尊聞其病甚,即於晨朝,著衣持鉢,往詣其家。須達長者遙見佛來,動身欲起,佛告長者:「不須汝起。」爾時世尊別敷座坐,佛告長者:「汝所患苦,為可忍不?醫療有降,不至增乎?」
長者白佛:「今所患苦,甚為難忍,所受痛苦,遂漸增長,苦痛逼切,甚可患厭。譬如力人以繩繫於弱劣者頭,[4]㨑[5]搣掣頓,揉捺其頭,我患首疾,亦復如是。譬如屠家以彼利刀,而開牛腹,撓攪五內,我患腹痛,亦復如是。譬如二大力士,捉彼羸瘦極患之人,向火[6]燺炙,我患身體,煩熱苦痛,亦復如是。」
佛告長者:「汝於今者,應於佛所生不壞信,法僧及戒,亦當如是。」
長者白言:「如佛所說,四不壞信,我亦具得。」
佛告長者:「依四不壞,爾今次應修於六念,汝當念佛諸功德,憶佛十號,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是名念佛。云何念法?如來所說勝妙之法,等同慶善,現在得利,及獲得證,離諸熱惱,不擇時節,能向善趣。現在開示,乃至智者自知,是名念法。云何念僧?常當憶念僧之德行,如來聖僧,得向具足,應病授藥,正真向道,所行次第,不越限度,能隨於佛。所行之法,須陀洹果,向須陀洹,斯陀含果,向斯陀含,阿那含果,向阿那含,阿羅漢果,向阿羅漢,是名如來聲聞僧。具足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為他所請,如是等僧,宜應敬禮,合掌向之,是名念僧。云何念戒?自念所行滿足之戒,白淨戒,不瑕戒,不缺戒,不穿漏戒,純淨戒,無垢穢戒,不求財物戒,智者所樂戒,無可譏嫌戒。次應自念,是名念戒。云何念施?己所行施,我得善利,應離慳貪,行於布施,心無所著,悉能放捨。若施之時,手自授與,心常樂施,無有厭倦,捨心具足。若有乞索,常為開分,是名念施。云何念天?常當護心,念六欲天,念須陀洹、斯陀含,生彼六天。」
須達多白佛言:「世尊!如佛所說,六念之法,我已具修。」須達白佛:「唯願世尊,在此中食。」佛默受請。日時既到,須達長者為於如來設眾餚饌,種種備具,清淨香潔。設是供已,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出世,難可值遇。」佛為長者種種說法,示教利喜,從座而去。
須達長者於佛去後,尋於其夜,身壞命終,得生天上。既生天上,尋還佛所,須達天子光色倍常,照于祇洹,悉皆大明,頂禮佛足,在一面坐,而說偈言:
佛告天曰:「如是!如是。」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須達天子聞佛所說,歡喜頂禮,於座上沒,還於天宮。
爾時,世尊於天未曉,入講堂中,敷座而坐,告諸比丘:「向有一天,光色倍常,來詣我所,其光暉曜,普照祇洹,悉皆大明。禮我足已,却坐一面,而說斯偈:
爾時,尊者阿難在如來後,聞天說偈,即白佛言:「此必是須達長者,得生天上,是故還來讚舍利弗。」
佛言:「如是!如是。彼須達多生天上,來至我所,說如斯偈。」
爾時,阿難及諸比丘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2](一八八)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曠野[3]園第一林中。時首長者身遇困疾,爾時,世尊聞其患已,後日晨朝,著衣持鉢,往詣其家。時首長者遙見佛來,動身欲起,佛告長者:「不須汝起。」佛即慰問:「汝[4]所患苦,為可忍不?醫療有降,不至增耶?」
長者白佛:「今我患苦,極為難忍,所受痛劇,遂漸增長,苦痛逼切,甚可厭患。譬如有力之人,以手[5]㨑搣無力者頭,揉捺牽掣,我患頭痛,亦復如是。譬如屠者以彼利刀,撓攪牛腹腸胃寸絕,我患腹痛,亦復如是。譬如二大力人,捉一羸病,向火燺炙,身體焦爛,患體熱痛,亦復如是。」
佛告長者:「汝今,應於佛所生不壞信,法僧及戒,亦當如是。」
長者白佛:「如佛所說,四不壞信,我已具得。」
佛告長者「依於如是四不壞信,應修六念。」
長者白佛:「如此六念,我已具修。」時首長者即白佛言:「唯願世尊,在此中食。」佛默然受請。日時已到,彼首長者為於如來設眾餚饍,種種備具,清淨香潔。設是供已,尋便奉施,合掌向佛,而作是言:「世尊出世,難可值遇。」佛為長者種種說法,示教利喜,從座而去。
時首長者如來去後,尋於其夜,身壞命終,生無熱天。既生天已,即作此念:「我於今者,應往佛所。」作是念已,尋來佛所,光色倍常,照于祇洹,悉皆大明,頂禮佛已,却坐一面,身[6]滲入地,譬如[7]蘇油。
佛告天子:「汝可化為麁身,當作住想。」時首天子受佛勅已,即便化作欲界麁形,不復滲沒。佛告首天子言:「汝行幾法不生厭足,身壞命終,生無熱天?」
首天白佛:「我行三法,心無厭足,故得生天。見佛,聽法,供養眾僧,無厭足故,命終得生無熱天上。」時首天子即說偈言:
時首天子說是偈已,歡喜頂禮,即從座沒,還於天宮。
[8](一八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時有一天,來至佛所,光色倍常,威光暉曜,遍照祇洹,悉皆大明,却坐一面,而說偈言:
爾時,世尊以偈答[11]曰:
爾時,此天以偈答曰:
爾時,世尊復答天曰:「如是!如是。實如所說。
爾時,彼天聞佛所說,歡喜頂禮而去。
別譯雜阿含經卷第九[2]
校注
[0435001] (丹本…准)【大】,〔-〕【宋】【元】【明】【聖】 [0435002] 人名今附秦錄【大】,〔-〕【宋】【元】 [0435003] 今【大】,〔-〕【明】 [0435004] [No. 99(576)] [0435005] 於【大】*,于【宋】【元】【明】【聖】* [0435006] 園【大】,國【聖】 [0435007] 嬰【大】,孾【聖】 [0435008] 曰【大】,言【宋】【元】【明】【聖】 [0435009] 棄捨【大】,捨離【宋】【元】【明】【聖】 [0435010] [No. 99(577)] [0435011] [No. 99(578)] [0435012] 悷【大】,戾【聖】 [0435013] [No. 99(579)] [0435014] 法【大】,教【宋】【元】【明】 [0435015] [No. 99(580)] [0435016] [No. 99(581-582)] [0436001] 見【大】,已【明】 [0436002] [No. 99(583)] [0436003] 明【大】,間【聖】 [0436004] 慄【大】,憟【宋】【元】 [0436005] 隱【大】,樂【聖】 [0436006] [No. 99(584)] [0436007] 靽【大】*,絆【宋】*【元】*【明】* [0436008] 不【大】,械【宋】【元】【明】 [0436009] 閉【大】,縛【聖】 [0436010] [No. 99(585)] [0436011] 天【大】,大【元】 [0436012] [No. 99(586)] [0437001] 然【大】*,燃【聖】* [0437002] 見【大】,身【聖】 [0437003] 曰【大】*,言【宋】*【元】*【明】* [0437004] [No. 99(587)] [0437005] 拘【大】,倨【宋】【聖】 [0437006] 翼【大】,習【宋】 [0437007] [No. 99(588)] [0437008] 去【大】,出【宋】【元】【明】 [0437009] [No. 99(599)] [0437010] 結【大】*,髻【宋】*【元】*【明】* [0437011] 結【大】*,髻【宋】【元】【明】【聖】* [0437012] [No. 99(600)] [0437013] 心【大】,見【宋】【元】【明】【聖】 [0437014] [No. 99(598)] [0437015] 臥【大】,眠【宋】【元】【明】 [0437016] 頻申【大】*,顰伸【元】【明】* [0437017] 賢【大】,聖【宋】【元】【明】 [0437018] 進【大】,神【明】 [0438001] [No. 99(601)] [0438002] [No. 99(602)] [0438003] 棄捨【大】,捨棄【宋】【元】【明】【聖】 [0438004] [No. 99(1269)] [0438005] 緣攀【大】,攀緣【宋】【元】【明】 [0438006] 結【大】,界【聖】 [0438007] [No. 99(1268)] [0438008] 脫【大】,脫淨解脫【聖】 [0438009] 見【大】,喜【聖】 [0438010] [No. 99(1267)] [0438011] 漂【大】*,㵱【聖】* [0438012] 可【大】,有【宋】【元】【明】【聖】 [0439001] [No. 99(596)] [0439002] [No. 99(597)] [0439003] [No. 99(599)] [0439004] 於眾緣【大】,眾緣務【宋】【元】【明】【聖】 [0439005] [No. 99(590)] [0439006] 險【大】,嶮【聖】 [0439007] 摽【大】,漂【宋】【元】,勡【明】,剽【聖】 [0439008] 緣【大】,經【宋】【元】【明】 [0439009] 如【大】,知【宋】【元】【明】 [0439010] 習【大】,集【元】【明】 [0439011] 今【大】,爾【聖】 [0440001] [No. 99(591)] [0440002] 訶【大】*,呵【聖】* [0440003] 癢【大】,痒【宋】【元】【聖】 [0440004] 愈【大】,逾【宋】【元】【明】,踰【聖】 [0440005] 鉾【大】,矛【宋】【元】【明】,牟【聖】 [0440006] 寤【大】,悟【宋】【元】【明】 [0440007] 論【大】,會【聖】 [0440008] 天【大】,堂【宋】【元】【明】 [0440009] [No. 99(592)] [0440010] 食【大】,會【聖】 [0440011] 須達【大】*,須達多【宋】*【元】*【明】* [0440012] 逐【大】,隨【明】 [0440013] 是【大】,此【宋】【元】【明】 [0440014] 林【大】,竹林【宋】【元】【明】 [0440015] 開【大】,閉【宋】【元】【明】 [0440016] 祠【大】,祀【宋】【元】【明】【聖】 [0440017] 劍【大】,斂【元】【明】 [0440018] 以此【大】,此以【宋】【元】【明】【聖】 [0441001] 曰【大】,言【宋】【元】【明】【聖】 [0441002] 㲲【大】,疊【聖】 [0441003] [No. 99(593)] [0441004] 㨑【大】,總【宋】【元】【明】【聖】 [0441005] 搣【大】*,滅【宋】【聖】* [0441006] 燺【大】*,拷【宋】【明】【聖】*,烤【元】* [0441007] 念【大】,命【宋】【元】【明】【聖】 [0442001] 居【大】,於【聖】 [0442002] [No. 99(594)] [0442003] 園【大】,國【宋】【元】【明】【聖】 [0442004] 所【大】,其【宋】【元】【明】 [0442005] 㨑【大】,總【元】【明】【聖】 [0442006] 滲【大】*,淋【宋】【元】【明】【聖】* [0442007] 蘇【大】,酥【元】【明】 [0442008] [No. 99(595)] [0442009] 受【大】,愛【宋】【元】【明】 [0442010] 弶【大】,𣚦【宋】【聖】 [0442011] 曰【大】,言【宋】【元】【明】【聖】 [0442012] 比【大】,毘【宋】【元】【明】 [0442013] 佛【大】,弗【宋】【元】【明】【聖】 [0442014] 婬【大】,五【宋】【元】【明】 [0443001] 又【大】,人【宋】 [0443002] 〔-〕【大】,光明皇后願文【聖】【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2 冊 No. 100 別譯雜阿含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1-08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張文明大德二校,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法雨道場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