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增支部經典

[P.1]增支部經典

歸命彼世尊     應供等覺者

五 集

第一之五十

第一 學力品

[1]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祗多林給孤獨園爾時世尊告諸比丘「諸比丘」諸比丘白世尊言「大德」世尊曰

「諸比丘此等是有學之五力何等為五信力慚力愧力精進力慧力

諸比丘此等是有學之五力是故諸比丘應如是學

我欲成就信力之有學力我欲成就慚力之有學力我欲成就愧力之有學力我欲成就精進力之有學力我欲成就慧力之有學力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P.2][1]

「諸比丘此等是有學之五力何等為五信力慚力愧力精進力慧力諸比丘何等為信力

諸比丘世間有信心之聖弟子信如來之菩提如是亦〔信〕彼世尊是應供正等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覺者世尊諸比丘是名信力諸比丘又何等為慚力

諸比丘世間有慚之聖弟子慚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慚與〔遇〕合惡不善法諸比丘是名慚力諸比丘又何等為愧力

諸比丘世間有愧之聖弟子愧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愧與〔遇〕合惡不善法諸比丘是名愧力諸比丘又何等為精進力

諸比丘世間精進之聖弟子為斷不善法為受善法精進而住勇猛堅強負荷善法而不捨諸比丘是名精進力諸比丘又何等為慧力

諸比丘世間具慧之聖弟子徹底於〔五蘊之〕生滅作聖之決擇正成就至於盡苦之慧諸比丘是名慧力

諸比丘此等是有學之五力是故諸比丘應如是學

我欲成就有學力之信力〔我〕欲成就有學力之慚力〔我〕欲成就有學[P.3]力之愧力〔我〕欲成就有學力之精進力〔我〕欲成就有學力之慧力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已於現法苦痛而住身壞死後當期待於惡趣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有比丘不信無慚無愧懈怠惡慧等

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已於現法苦痛而住身壞死後當期待於惡趣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已於現法樂無艱無惱無痛而住身壞死後可期待於善趣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有信有慚有愧發勤具慧等

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已於現法樂無艱無惱無痛而住身壞死後可期待於善趣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如相隨墮於地獄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不信無慚無愧懈怠惡慧等

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如相隨墮於地獄

[P.4]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如相隨生於天國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有信有慚有愧發勤具慧等

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如相隨生於天國

[1]

「諸比丘有比丘或比丘尼棄學回歸於下劣時正於現法以五種適當責難之語[2]加以訶責何等為五

『汝不以信入於善法汝不以慚入於善法汝不以愧入於善法汝不以精進入於善法汝無慧入於善法

諸比丘有比丘或比丘尼棄學回歸於下劣時正於現法以五種適當責難之語加以訶責

諸比丘有比丘或比丘尼即使為苦而憂泣流淚亦修圓滿清淨之梵行時正於現法以五種適當之〔稱讚〕予以嘉許慶慰何等為五

『汝以信入於善法汝以慚入於善法汝以愧入於善法汝以精進入於善法汝以慧入於善法

[P.5]諸比丘有比丘或比丘尼即使為苦而憂泣流淚亦修圓滿清淨之梵行時正於現法以五種適當之〔稱讚〕予以嘉許慶慰

「諸比丘信於善法現前之間即與不善法不符然諸比丘當信隱沒之時則纏繞不信而住此時即與不善法相符諸比丘愧於善法現前之間即與不善法不符然諸比丘當愧隱沒之時則纏繞無慚而住此時即與不善法相符諸比丘愧於善法現前之間即與不善法不符然諸比丘當愧隱沒之時則纏繞無愧而住此時即與不善法相符諸比丘精進於善法現前之間即與不善法不符然諸比丘當精進隱沒之時則纏繞懈怠而住此時即與不善法相符諸比丘慧於善法現前之間即與不善法不符然諸比丘當慧隱沒之時則纏繞惡慧而住此時即與不善法相符

「諸比丘有情者多愛樂諸欲諸比丘善男子捨棄〔割草〕鎌與〔運草〕棒而由家趣向非家〔彼〕善男子足以言起信而出家何以故

諸比丘年壯者易得諸欲不拘任何種類諸比丘下層民之欲或者中層階級之欲抑或上流者之欲一切唯名之為欲

[P.6]

諸比丘譬如有一幼兒無智而仰臥由於乳母之怠慢而取木片或礫塊之於口爾時乳母即當迅速作意迅速作意已即可迅速取去若不能迅速取去則以左手捉頭彎曲右手之指亦可合血同時取出其何故耶

諸比丘『此乃有惱於幼兒非不惱』我作如是說然而諸比丘乳母者欲求益有愍而起愍當如是作

諸比丘然而彼幼兒生長至於具慧之時諸比丘乳母跟隨此小兒今欲小兒自行保護已無須留意甚至不加以顧念

諸比丘正是如此比丘於善法未依信而作於善法未依慚而作於善法未依愧而作於善法未依精進而作於善法未依慧而作之間諸比丘我應守護彼比丘

諸比丘然而比丘於善法已依信而作於善法已依慚而作於善法已依愧而作於善法已依精進而作於善法已依慧而作諸比丘我相隨此比丘今欲比丘自行保護已無須留意甚至不加以顧念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退沒而不住正法何等為五

諸比丘不信之比丘退沒而不住正法諸比丘無慚之比丘退沒而不住正[P.7]諸比丘無愧之比丘退沒而不住正法諸比丘懈怠之比丘退沒而不住正法諸比丘惡慧之比丘退沒而不住正法

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退沒而不住正法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不退沒而住於正法何等為五

諸比丘有信之比丘不退沒而住於正法諸比丘有慚之比丘不退沒而住於正法諸比丘有愧之比丘不退沒而住於正法諸比丘精進之比丘不退沒而住於正法諸比丘具慧之比丘不退沒而住於正法

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不退沒而住於正法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無敬崇而退沒不住於正法何等為五

諸比丘不信之比丘無敬無崇而退沒不住於正法諸比丘無慚之比丘無敬無崇而退沒不住於正法諸比丘無愧之比丘無敬無崇而退沒不住於正法諸比丘懈怠之比丘無敬無崇而退沒不住於正法諸比丘惡慧之比丘無敬無崇而退沒不住於正法

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無敬無崇而退沒不住於正法

[P.8]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有敬有崇而不退沒住於正法何等為五

諸比丘有信之比丘有敬有崇而不退沒住於正法諸比丘有慚之比丘有敬有崇而不退沒住於正法諸比丘有愧之比丘有敬有崇而不退沒住於正法諸比丘精進之比丘有敬有崇而不退沒住於正法諸比丘具慧之比丘有敬有崇而不退沒住於正法

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有敬有崇而不退沒住於正法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無敬無崇於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進廣大者不可得何等為五

諸比丘不信之比丘無敬無崇於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進廣大者不可得諸比丘無慚之比丘乃至諸比丘無愧之比丘乃至諸比丘懈怠之比丘乃至諸比丘惡慧之比丘無敬無崇於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進廣大者不可得

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無敬無崇於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進廣大者不可得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有敬有崇於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進廣大者可得何等為五

諸比丘有信之比丘有敬有崇於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進廣大者可得[P.9]有慚之比丘乃至諸比丘有愧之比丘乃至諸比丘精進之比丘乃至諸比丘具慧之比丘〔有敬有崇〕於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進廣大者可得

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有敬有崇於此法律之中其增上增進廣大者可得

此之攝句

相隨與學者第五
諸欲退沒與二之無敬

第二 力品

十一

「諸比丘我宣稱於未曾聞之法覺了已達究竟之彼岸

諸比丘如來有是等五種如來之力如來乃成就此力宣稱最勝位於眾中作師子吼轉梵輪何等為五

信力慚力愧力精進力慧力等

諸比丘如來有是等五種如來之力如來乃成就此力宣稱最勝位於眾中作師子吼轉梵輪

[P.10]十二

「諸比丘是等為有學之五力何等為五

信力慚力愧力精進力慧力等

諸比丘此等是有學之五力諸比丘於是等有學五力之中慧力為第一是能攝能收

諸比丘譬如屋頂為重閣之第一是能攝能收正應如是諸比丘於是等有學五力之中慧力為第一是能攝能收是故諸比丘應如是學

我等欲成就有學之信力慚力愧力精進力我等欲成就有學之慧力

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十三[1]

「諸比丘如是等是五力何等為五

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等

諸比丘此等是五力

十四

「諸比丘如是等是五力何等為五

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等是諸比丘何者是信力

諸比丘世間有信心之聖弟子信如來之菩提如是亦〔信〕彼世尊為應供正等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覺者世尊[P.11]諸比丘是名為信力諸比丘何等為精進力

諸比丘世間有聖弟子為斷不善法為受善法發精進而住強而勇猛堅固負荷善法而不捨諸比丘是名為精進力諸比丘何等為念力

諸比丘世間有聖弟子具念成就最勝之念慧長念久遠以前之所作長念久遠以前之所說隨念諸比丘是名為念力諸比丘何等為定力

諸比丘世間有聖弟子離欲離不善法有尋有伺具足由離而生喜樂之初靜慮而住伺寂靜故內等淨心一趣性無尋無伺具足由定而生喜樂之第二靜慮而住離欲故捨喜而住正念正知而於身受樂聖者捨而具念具足住於安樂所稱之第三靜慮而住斷樂故又斷苦故前已滅喜與憂故不苦不樂具足捨念清淨之第四靜慮而住諸比丘是名為定力諸比丘何等為慧力

諸比丘世間有具慧之聖弟子徹底於生滅作聖之決擇正至盡於苦成就其慧諸比丘是名為慧力

諸比丘此等是五力

十五

「諸比丘如是等是五力何等為五

[P.12]

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等是諸比丘信力於何處可見耶

是於四預流支中於此中可見信力諸比丘精進力於何處可見耶

是於四正勤中於此中可見精進力諸比丘念力於何處可見耶

是於四念住中於此者可見念力諸比丘定力於何處可見耶

是於四靜慮中於此中可見定力諸比丘慧力於何處可見耶

是於四聖諦中於此中可見慧力

諸比丘此等即是五力

十六

「諸比丘此等是五力何等為五

信力精進力念力定力慧力等

諸比丘此等即五力諸比丘於是等五力之中慧力為第一是能攝能收

諸比丘譬如屋頂為重閣之第一是能攝是能收正應如是諸比丘於五力之中慧力為第一是能攝是能收

十七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為自利而行不為利他而行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自具足於戒於他不勸請具足於戒自具足於定於他不勸請具足於定自具足於慧於他不勸請具足於慧自具足於解脫於他不勸請具足解脫自具足解脫智見於他不勸請具足解脫智見

[P.13]諸比丘成就如是等五法之比丘為自利而行不為利他而行

十八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為利他而行不為自利而行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自於戒不具足於他勸請具足於戒自於定不具足於他勸請具足於定自於慧不具足於他勸請具足於慧自不具足於解脫於他勸請具足於解脫自不具足於解脫智見於他勸請具足於解脫智見

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為利他而行不為自利而行

十九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不為自利而行亦不為利他而行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自不具足於戒於他亦不勸請具足於戒自不具足於定於他亦不勸請具足於定自不具足於慧於他亦不勸請具足於慧自不具足於解脫於他亦不勸請具足於解脫自不具足於解脫智見於他亦不勸請具足於解脫智見

[P.14]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不為自利而行亦不為利他而行

二十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為自利而行又為利他而行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自具足於戒於他亦勸請具足於戒自具足於定於他亦勸請具足於定自具足於慧於他亦勸請具足於慧自具足於解脫於他亦勸請具足於解脫自具足於解脫智見於他亦勸請具足解脫智見

諸比丘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為自利而行又為利他而行

攝句

未曾聞
是應見復屋與四利

第三 五支品

二十一[1]

「諸比丘於同梵行者中無敬無崇不與同類活命之比丘和合而可圓滿[P.15]〔世間之〕最上行儀法者無有是處不圓滿〔世間之〕最上行儀法而可圓滿有學法者無有是處不圓滿有學法而可圓滿〔四大〕戒[2]無有是處不圓滿〔四大〕戒而可圓滿正見者無有是處不圓滿正見而可圓滿正定者無有是處

諸比丘於同梵行者中有敬有崇與同類活命之比丘和合而可圓滿〔世間之〕最上行儀法者必有是處圓滿〔世間之〕最上行儀法已而可圓滿有學法者必有是處圓滿有學法已而可圓滿〔四大〕戒者必有是處圓滿〔四大〕戒已而可圓滿正見者必有是處圓滿正見已而可圓滿正定者必有是處

二十二[1]

「諸比丘於同梵行者中無敬無崇不與同類活命之比丘和合而可圓滿〔世間之〕最上行儀法者無有是處不圓滿〔世間之〕最上行儀法而可圓滿有學法者無有是處不圓滿有學法而可圓滿戒蘊者無有是處不圓滿戒蘊而可圓滿定蘊者無有是處不圓滿定蘊而可圓滿慧蘊者無有是處

諸比丘於同梵行者中有敬有崇與同類活命之比丘和合而可圓滿〔世間之〕最上行儀法者必有是處圓滿〔世間之〕最上行儀法已而可圓滿有學法者[P.16]必有是處圓滿有學法已而可圓滿戒蘊者必有是處圓滿戒蘊已而可圓滿定蘊者必有是處圓滿定蘊已而可圓滿慧蘊者必有是處

二十三

「諸比丘黃金有如是等之五銹為此等銹之所侵蝕黃金不柔軟又不堪加工又無光澤又脆弱又不能作正當之使用何等為五

銀等

諸比丘黃金有是等之五銹為此等之銹所侵蝕黃金則不柔軟又不堪加工又無光澤又脆弱又不能作正確之使用

諸比丘然而黃金遠離是等五銹時其黃金則柔軟又堪加工又有光澤又不脆弱又能作正確之使用諸如希有之戒指耳墜項鏈金簪欲造任何之莊飾物亦能適合其目的正應如是諸比丘心有是等之五銹為是等銹侵蝕之心則不柔軟又不堪加工又無光澤又脆弱又因漏盡而不能等持何等為五

〔五〕欲之欲求惛眠掉悔疑等

諸比丘心有是等之五銹為是等銹所侵蝕之心則不柔軟又不堪加工又無光澤又脆弱又為漏盡而不能等持

[P.17]

諸比丘心遠離是等之五銹時其心柔軟又堪加工又有光澤又不脆弱又為漏盡而等持復次若依諸證智而可引發作證之法依證智而可引發作證之心若依此原因〔即使何時〕於各〔法〕皆可得予滿足

彼若希求〔我〕以一而為多多而為一顯現隱沒穿壁過牆翻山如行於空中不滯礙出沒於地如於水中不沈沒於水中如行於地上趺坐空中而行如有翼之鳥有如此大神力有大威德以手撫摸日月當下即可使身到梵界若欲領受各式各樣之神通者於任何範圍各各皆可得堪能

彼若希求以超人之清淨天耳欲聞天人之遠近聲於任何範圍各各〔之法〕皆可得堪能

[P.18]

彼若希求欲以心了解他有情他補特伽羅之心或欲知有貪心為有貪心或欲知離貪心為離貪心或欲知有瞋心為有瞋心或欲知離瞋心為離瞋心或欲知有癡心為有癡心或欲知離癡心為離癡心或欲知略心為略心或欲知散心為散心或欲知大心為大心或欲知非大心為非大心或欲知有上心為有上心或欲知無上心為無上心或欲知等引心為等引心或欲知非等引心為非等引心或欲知解脫心為解脫心或欲知非解脫心為非解脫心任何範圍於各各〔之法〕皆可得堪能

彼若希求欲知譬如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五生六生七生八生九生十生二十生三十生四十生五十生百生千生百千生多壞劫多成劫多壞成劫彼於彼處如是名如是種姓如是色如是食事如是樂苦受如是壽量者彼死於彼處而生於他處於他處亦如是名如是種姓如是色如是食事如是樂苦受如是壽量者彼死於他處而生於此處彼若欲具有如是行相與方所欲隨念多種之宿住則於任何範圍各各皆可得堪能

[P.19]一〇

彼若希求欲以超人之淨天眼而見有情之死妙色惡色欲知應業而生之有情實則此等生存之有情成就身惡行成就語惡行成就意惡行毀謗聖者懷有邪見受邪見業彼等身壞死後生於無幸處惡趣險難地獄或又此等生存之有情成就身妙行成就語妙行成就意妙行不毀謗聖者懷有正見受正見業彼等身壞死後生於善趣天界如是欲以超人淨天眼而見有情之死妙色惡色欲知應業而生之有情則於任何範圍各各皆可得堪能

一一

彼諸漏已盡之故無漏之心解脫慧解脫而於現法欲以自證智而作證具足而住則於任何範圍各各皆可得堪能

二十四

「諸比丘於無戒壞戒者其正定之因破正定無有時於壞正定者其如實智見之因破如實智見無有時壞如實智見者厭棄與離欲之因破厭棄與離欲無有時壞厭棄與離欲者解脫與智見之因破

[P.20]

諸比丘譬如樹枝及葉壞時其芽亦不能成就外皮亦不能成就木質亦不能成就心亦不能成就正如是諸比丘於無戒壞戒者正定之因破正定無有時於壞正定者如實智見之因破如實智見無有時於壞如實智見者厭棄與離欲之因破厭棄與離欲無有時壞厭棄與離欲者解脫與智見之因破

諸比丘於有戒具戒者其正定之因具正定有時正定具者具如實智見之因如實智見有時於如實智見具者厭棄與離欲之因具厭棄與離欲有時於厭棄與離欲具者解脫與智見之因具

諸比丘譬如樹枝及葉具時其芽亦成就外皮亦成就木質亦完成心亦完成正是如此諸比丘於有戒具戒者正定之因具正定有時於具正定者具如實智見之因如實智見有時於具如實智見者厭棄與離欲之因具厭棄與離欲有時厭棄與離欲者解脫智見之因具

二十五

「諸比丘攝受五支之正見者有心解脫之果又有心解脫果之勝利又有慧解脫之果又有慧解脫果之勝利何等為五

[P.21]

諸比丘世間有正見攝受於戒又攝受於聞又攝受於論義又攝受於止又攝受於觀

諸比丘攝受是等五支之正見者有心解脫之果又有心解脫果之勝利又有慧解脫之果又有慧解脫果之勝利

二十六[1]

「諸比丘此等是五解脫處有比丘於此處若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而住則未解脫之心解脫或未盡之諸漏得盡或未得無上之安穩可得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有〔大〕師或隨一之最受尊重之同梵行者為比丘而說法諸比丘〔大〕師或隨第一之同梵行者如為彼比丘說法如是彼恆能於彼法之義正確了知或者能正確了知彼文能正確了知彼義正確了知彼法起悅起悅者生喜生喜者身輕安身輕安者受樂受樂者心則定諸比丘是第一之解脫處有比丘若於此中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而住則未解脫之心得解脫或未盡之諸漏得盡或未得之無上安穩可得

復次諸比丘有〔大〕師或隨一之最受尊重之同梵行者雖不為比丘說法[P.22]彼有聞究竟詳盡為他人廣說彼法諸比丘比丘有聞究竟詳盡為他人廣說彼法如是彼恆能正確了知此法之義或能正確了知彼文能正確了知彼義正確了知彼法者起悅起悅者生喜生喜者身輕安身輕安者感受樂感受樂者心則定諸比丘是第二之解脫處有比丘若於此中不放逸熾然不惜生命而住者則未解脫之心解脫或未盡之諸漏得盡或是未得之無上安穩可得

復次諸比丘有〔大〕師或隨一之最受尊重之同梵行者不為比丘說法彼有聞雖不究竟為他人廣說彼法彼有聞究竟廣為法之讀誦諸比丘有聞究竟廣為法之讀誦如是彼恆能正確了知此法之義或能正確了知彼文正確了知彼義正確了知彼法者起悅起悅者生喜喜者身輕安身輕安者感受樂感受樂心則定諸比丘是第三之解脫處有比丘若於此中不放逸熾然乃至安穩可得

復次諸比丘有〔大〕師或隨一之最受尊重之同梵行者不為比丘說法[P.23]有聞不究竟為他人廣說彼法有聞不究竟廣為讀誦彼法有聞究竟以心隨尋隨伺彼法以意觀察〔彼法〕諸比丘若比丘有聞究竟以心隨尋伺彼法以意觀察〔彼法〕如是彼恆能正確了知彼法中義或能正確了知彼文能正確了知彼義正確了知彼法者起悅起悅者生喜生喜者身輕安身輕安者感受樂感受樂者心定諸比丘是第四之解脫處有比丘於此中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而住則未解脫之心得解脫或未盡之諸漏得盡或未得之無上安穩可得

復次諸比丘有〔大〕師或隨一最受尊重之同梵行者不為比丘說法彼有聞不究竟為他人廣說彼法有聞不究竟廣為讀誦彼法有聞不究竟以心隨尋隨伺彼法不以意觀察〔彼法〕然彼能取第一善之定相能思惟其善了知其善以慧通達其善諸比丘如能取第一善之定相能思惟其善了知其善以慧通達其善如是彼恆能正確了知彼法之義又能正確了知彼文正確了知彼義正確了知彼法者起悅起悅者生喜生喜者身輕安身輕安者感受樂感受樂者心則定諸比丘是第五之解脫處有比丘若於此中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而住則未解[P.24]脫之心得解脫或未盡之諸漏得盡或未得之無上安穩可得

諸比丘此等者是五解脫處有比丘若於此處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而住則未解脫之心解脫或未盡之諸漏得盡或未得之無上安穩可得

二十七

「諸比丘須以聰明而〔又〕憶念修無量定[1]諸比丘若以聰明而〔又〕憶念修無量定者則五智便生於內何等為五

『此定為現在樂又為當來樂之異熟』彼智便生於內『此定為聖而無染』彼智便生於內『此定非為惡人所習』彼智便生於內『此定是靜是妙依淨而得依一趣性而證依有行而折伏排除障礙』彼智便生於內『我以正念而入此定亦同以正念而出〔此定〕』彼智便生於內

諸比丘須以聰明而〔又〕憶念修無量定諸比丘若以聰明而〔又〕憶念修無量定者則是等之智便生於內

[P.25]二十八

〔世尊曰〕「諸比丘有聖五支正定之修聞之善作意我當說」「唯然大德」彼等諸比丘回答世尊世尊曰「諸比丘何等為正定修之聖五支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離欲乃至具足初靜慮而住彼即以由離而生之喜樂滋潤此身周潤充滿周徧〔此身〕由離而生之喜樂無不周徧彼之全身

諸比丘譬如有善巧之助浴者或助浴者之弟子溶浴粉散於銅盆注水而揑〔成丸〕其浴丸得水含水水分周徧內外而無漏正如是諸比丘有比丘以由離而生喜樂滋潤此身周潤充滿周徧〔此身〕由離而生之喜樂無不周徧彼之全身諸比丘此乃聖之五支是修正定之第一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以尋伺寂靜之故乃至具足第二靜慮而住彼即以由定而生之喜樂滋潤此身周潤充滿周徧〔此身〕由定而生之喜樂無不周徧彼之全身

[P.26]

諸比丘譬如有池其泉湧出於其東方無水之入口西方無水之入口北方無水之入口南方無水之入口又無隨時降雨之雲儘管如此但仍由彼池噴出冷水冷水亦注入彼池周注充滿周徧〔彼池〕彼池無不以冷水周徧全體正如是諸比丘有比丘以由定生之喜樂即滋潤此身周潤充滿周徧〔此身〕由定而生之喜樂無不周徧彼之全身比丘此乃聖之五支是修正定之第二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以離喜之樂故乃至具足第三靜慮而住彼即以離喜之樂而滋潤此身周潤充滿周徧〔此身〕離喜之樂無不周徧彼之全身

諸比丘譬如青蓮池或紅蓮池或白蓮池之中同類之青蓮或紅蓮或白蓮生於水中長於水中不由水中出潛於水面下生長若以冷水自其頂至根而滋潤周潤充滿周徧〔其身〕彼之冷水無不周徧於青蓮紅蓮白蓮正如是諸比丘有比丘以離喜之樂即滋潤此身周潤充滿周徧〔此身〕離喜之樂無不周徧彼之全身諸比丘此乃聖之五支修正定之第三

[P.27]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以斷樂之故乃至具足第四靜慮而住彼即以淨潔之心徧滿此身而坐淨潔之心無不徧滿彼之全身

諸比丘譬如有人欲以白布覆己頭而坐白布即無不周徧彼之全身正如是諸比丘有比丘以淨潔之心即徧滿此身而坐淨潔之心即無不周徧彼之全身諸比丘此乃聖之五支修正定之第四

一〇

復次諸比丘比丘善取觀察之相善作意以慧善思惟善覺知

一一

諸比丘譬如餘者可得觀察其餘或住者可得觀察坐者或坐者可得觀察臥者正如是諸比丘比丘善取觀察之相善作意以慧善思量善覺知諸比丘此乃聖之五支是修正定之第五

諸比丘有比丘如是修正定之聖五支時如是多所作時可以慧作證以法作證而引發於心於任何範圍則恆可正確得堪能

一二

諸比丘譬如台上有水瓶其水全充滿與邊緣平齊有力之丈夫將其傾斜時[P.28]其水隨時將流出」〔諸比丘回答〕「然大德」「正如是諸比丘有比丘如是修正定之聖五支時如是多所作時皆可以慧作證以法作證而引發於心於任何範圍則恆可正確得堪能

一三

諸比丘譬如平地之處有蓮池為四角形堤防迴繞其水全充滿與邊緣平齊有力之丈夫崩潰其堤時其水隨時將流出」〔諸比丘回答〕「然大德」「正如是諸比丘有比丘如是修正定之聖五支時如是多所作時皆可以慧作證以法作證而引發於心於任何範圍則恆可正確得堪能

一四

諸比丘譬如於平地四衢道有架良馬備鞭之車應為調馬之御者善巧之騎師乘左手執韁右手捉鞭欲行所望之道可得或進或退正如是諸比丘有比丘如是修正定之聖五支時如是多所作時皆可以慧作證以法作證而引發於心於任何範圍則恆可正確得堪能

[P.29]一五

彼若希求〔我〕以一為多乃至當下即可使身到梵天界若欲領受種種之神通則於任何範圍各各〔之法〕皆可得堪能

一六

彼若希求以超人清淨之天耳乃至若欲聞聲則於任何範圍各各〔之法〕皆可得堪能

一七

彼若欲以心了解他有情他補特伽羅之心乃至或欲知非解脫心為非解脫心則於任何範圍各各〔之法〕皆可得堪能

一八

彼若欲知譬如一生二生乃至欲具有如是行相與方所欲隨念多種之宿住則於任何範圍各各〔之法〕皆可得堪能

一九

彼若欲以超人之清淨天眼乃至欲知應業而生之有情則於任何範圍各各〔之法〕皆可得堪能

二〇

彼諸漏已盡故無漏之心解脫慧解脫而於現法欲以自證智作證具足而住則於任何範圍各各〔之法〕皆可得堪能滿足

二十九[1]

「諸比丘此等是經行之五勝利何等為五

[P.30]

耐於遠行堪能精勤無病味正而消化依經行而得定者久住

諸比丘此等即是於經行之五勝利

三十[1]

爾時世尊與大比丘眾俱遊行憍薩羅〔國〕至伊奢能伽羅之婆羅門村世尊住伊奢能伽羅密林中之伊奢能伽羅聚落伊奢能伽羅之婆羅門居士聞釋迦〔族〕之子沙門瞿曇由釋迦族出家來至伊奢能伽羅住伊奢能伽羅密林中之伊能伽奢羅聚落復謂彼尊貴之瞿曇有如是善美高揚之聲名彼世尊是應供正等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者天人師覺者世尊彼於此世梵天沙門婆羅門眾王及庶民中以自證智作證而宣示彼即說法而開示初善中善後善有義有文純一圓滿清淨之梵行善哉謁見如是應供者時有伊奢能伽羅之婆羅門居士等是夜過後取許多之嚼食噉食來至伊奢能伽羅密林到達後乃發出高聲大聲且立於樓門之外

[P.31]

復次其時具壽那祇多為世尊之侍者爾時世尊告具壽那祇多「那祇多彼之高聲大聲者何故耶恰如漁夫爭相捕魚

「大德彼等為伊奢能伽羅之婆羅門居士取許多之嚼食噉食而立於樓門之外將奉供於世尊及比丘僧伽

「那祇多我不欲遇榮華不欲榮華遇我那祇多不能以意得此無欲樂遠離樂寂靜樂自覺樂以及無艱難無梗澀之人則任彼得其不淨樂睡眠樂利養恭敬名聞樂能以意得到無欲樂遠離樂寂靜樂自覺樂以及無艱難無梗澀之我當味之耶

「大德世尊請接受善逝請接受大德今乃世尊接受之時大德今世尊欲往何處彼處皆有婆羅門居士都市人及地方人者趣向而來大德譬如有密雲而下雨時雨水隨即流向低處正如是大德今世尊欲往何處彼處皆有婆羅門居士都市人及地方人者趣向而來其故云何大德是世尊之戒與慧故

「那祇多我不欲遇榮華不欲榮華遇我那祇多不能以意得到此無欲樂遠離樂寂靜樂自覺樂以及無艱難無梗澀之人則任彼得其不淨樂睡眠樂利養恭敬名聞樂能以意得到無欲樂遠離樂寂靜樂自覺樂以及無艱難無梗[P.32]澀之我當味之耶那祇多嚼食噉食者有大小便此乃其等流那祇多從所愛之轉異而生憂惱者此即其等流那祇多勤修不淨相觀行時於淨相〔處〕起違厭想此乃其等流那祇多於六觸處觀無常而住時於觸處起違厭想此乃其等流那祇多於五取蘊觀生滅而住時於取處起違厭想此乃其等流

攝句

[1]二之無敬銹無戒與攝受
解脫支經行那祇多

第四 須摩那品

三十一

一時世尊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須摩那王童女為五百乘車與五百王童女所圍繞往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一面坐已之須摩那王童女白世尊言

「大德世間有世尊之二位弟子為同信同戒同慧而一人布施一人不[P.33]〔欲〕布施彼等身壞死後當生於善趣天界然而大德為彼等之天者當有差別耶當有差異耶

「須摩那當有〔差別〕」世尊曰

「須摩那凡能布施者成為天〔界〕時勝於彼之不布施者五處〔所謂〕天之壽天之色天之樂天之稱譽天之卓越性等是須摩那凡能布施者成為天〔界〕時勝於彼不布施者是等五處

「大德復次若彼等自彼處死而還於現狀再次為人彼等當有差別耶當有差異耶

「須摩那當有〔差別〕」世尊曰

「須摩那凡布施者成為人之時勝於彼不布施者五處〔所謂〕人之壽人之色人之樂人之稱譽人之卓越性是須摩那凡布施者成為人之時勝於彼不布施者是等五處

「大德復次若彼等兩人由家趣於非家大德出家之彼等當有差別耶當有差異耶

「須摩那當有〔差別〕」世尊曰

「須摩那凡能布施者為出家時勝於彼不布施者五處〔所謂〕乞時得多衣不乞時少乞時得多食不乞時少乞時得多床座不乞時少乞時得多治病藥資具不乞時少復次與同梵行者等同住時彼等現行多可意之身業於彼非可意者少現行多可意之語業〔於彼〕非可意者少現行多可意之意業〔於彼〕[P.34]可意者少贈可意之進物〔於彼〕非可意者少須摩那凡布施者為出家時勝於彼不布施者是等五處

「大德復次若彼等兩人得阿羅漢果大德得阿羅漢果之彼等當有差別耶當有差異耶

「須摩那既然如此我於此處亦不說少許差異謂解脫與解脫〔無差異〕

「大德是稀奇大德是未曾有大德布施之果至此宜當為布施宜當作福彼為天者亦有福之助成為人者亦有福之助成為出家者亦有福之助成

「須摩那此即如是須摩那此即如是須摩那宜當為布施宜當作福為天者亦有福之助成為人者亦有福之助成為出家者亦有福之助成」世尊說此善逝說此已師復如是說

譬如無垢月     遊行虛空界
一切世星宿     悉翳其光明
亦如具信人     聞戒離貪嫉
一切慳吝者     皆蔽其光明
猶如雷光響     興起百峰雲
雨降於大地     充滿丘谷中
正自覺弟子     於智者五處
有見勝於慳     稱壽與樂色
彼富榮財位     死於天歡樂[1]

[P.35]三十二

一時世尊住王舍〔城〕竹林中之栗鼠飼養處爾時准提王童女為五百乘車與五百童女所圍繞往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一面坐已之准提王童女白世尊言

「大德我兄名准陀之王童子彼作如是言若有人不論女人或男子只歸依佛陀歸依法歸依僧伽離殺生離不與取離欲邪行離虛誑語離有穀酒果實酒酒分之放逸處時彼身壞死後唯生善趣非惡趣大德我請問世尊大德信如何之師身壞死後唯生善趣非惡趣信如何之法者身壞死後唯生善趣非惡趣信如何之僧伽者身壞死後唯生善趣非惡趣圓滿如何之戒者身壞死後唯生善趣非惡趣

「准提一切無足或二足或四足或多足或有色或無色或有想或無想或非想非非想有情者之中如來可說為第一應供正等覺者准提信佛陀乃信第一者復次信第一者乃有第一之異熟准提於一切有為或無為法中[P.36]離欲可說為第一即是醒憍醉癒渴破窟宅斷輪迴盡渴愛離欲涅槃者是准提凡信離欲之法者乃信第一者復次信第一者乃有第一之異熟准提一切之僧伽或群眾中如來之弟子僧伽可說為第一即四雙八士補特伽羅是世尊之此弟子僧伽者為應請極應請應施應合掌世間之無上福田是准提凡信僧伽者乃信第一者復次信第一者乃有第一之異熟准提一切戒之中聖所愛〔戒〕可說為第一不破不穿不雜不穢具自在智者所讚不惛昧能生三摩地等是准提凡圓滿聖所愛戒者乃為圓滿第一者復有圓滿第一者乃有第一之異熟

了別第一法[A1]     信樂為第一
應施無上者     信樂第一佛
離欲寂靜樂     信樂第一法
無上福田地     信樂第一僧
布施為第一     增上第一福
壽命色稱譽     讚頌力安樂
智者施第一     專心第一法
為天亦為人     得第一歡喜[1]

三十三

一時世尊住婆提〔城〕遮婆羅林爾時敏達迦之孫郁迦往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一面坐已之敏達迦之孫郁迦白世尊言

[P.37]

「大德唯願世尊明日與我家之三人俱受[1]我食」世尊默然而許爾時敏達迦之孫郁迦了知世尊允許即從座而起問訊世尊右遶而去世尊其夜過後於日之前分被內衣著衣持鉢而往敏達迦之孫郁迦家至已而坐於所設之座敏達迦之孫郁迦自以殊妙之嚼食噉食而加以選擇供世尊滿足敏達迦之孫郁迦〔見〕世尊食訖由鉢離手自持一低座坐於一面坐一面之敏達迦之孫郁迦白世尊言「大德我此等童女當來可嫁大德世尊請教授彼等大德世尊請教誡彼等彼等依此而於長夜得利益與安樂

世尊告彼等之童女曰

「諸童女是故應如是學對父母所嫁之夫之所欲彼等緣哀愍而憐我我等則須夙起晚寐好作業務唯恆歡行愛語諸童女汝等應如是學諸童女是故應如是學凡丈夫應當尊重或父母或沙門婆羅門者我等應恭敬應尊重應尊敬應供養對來臨者與座〔滌足之〕水而供養諸童女汝等應如是學諸童女是故應如是學丈夫親近之作業或是羊毛或是綿花隨彼我等當為巧藝而不懈成就其方便之思惟〔自〕作或令〔他〕作而滿足諸童女汝等應如是學諸童女是故應如是學凡丈夫親近家族之人或奴僕[P.38]或差使或僱傭者不論是誰我等皆欲了知當作而作又須了知不當作而不作又須了知病人之強弱又須與彼[2]〔家族之人〕可得之分諸童女汝等應如是學諸童女是故應如是學凡丈夫應得之財或穀或銀或金者一切我等皆應保護收藏完成不應使欺騙竊盜狂醉喪失諸童女汝等應如是學

諸童女成就此等五法之女性者身壞死後生於可意眾天之同輩中

賢妻在何處     恆熾然熱心
養護一切者     不貶如意夫
以嫉妒之語     尚又不怒夫
尊夫一切者     迎賢智敬重
勇悍而不懈     善攝周圍人
作夫之所好     善護念貯蓄
隨夫之所欲     如是女人等
居於可意天     處處一切生

三十四[1]

一時世尊住毘舍離大林中之重閣講堂爾時將軍師子詣世尊之處至已[P.39]問訊世尊坐於一面一面坐已之將軍師子白世尊言

「大德布施現見之果能使得知耶

「師子」世尊曰

「師子能施之施主多為人所愛為人所讚揚師子能施之施主多為人所愛為人所讚揚之事即是布施現見之果復次師子能施之施主為善之善士所親愛師子能施之施主為善之善士所親愛之事者亦是布施現見之果復次師子能施之施主讚善之稱聲增加師子能施之施主讚善之稱聲增加者亦是布施現見之果復次師子能施之施主無論如何趣向於眾無論是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皆以無畏而趣向無有所赧者亦是布施現見之果復次能施之施主身壞死後生於善趣天界師子能施之施主身壞死後生於善趣天界者是布施當來之果

作如是說時將軍師子即白世尊言

「大德世尊所說布施現見之四果者我非僅因相信世尊而認同我亦了知其義大德我為能施之施主多為人所愛為人讚揚大德我為能施之施主[P.40]之善士敬仰我大德我為能施之施主將軍師子能施能作侍奉僧伽我善之名聲增加大德我為能施之施主無論如何趣向大眾無論是剎帝利眾婆羅門眾居士眾沙門眾皆以無畏而趣向無有所赧大德世尊所說布施現見之四果者我非僅因相信世尊而同意我亦了知彼義然而大德世尊對我說『師子能施之施主身壞死後生於善趣天界』此我不知然而我信仰世尊而予認同

「師子彼乃如是師子彼乃如是師子能施之施主身壞死後生於善趣天界

施者多為人所愛     為人親愛稱譽增
處於眾徒無赧畏     成為無慳無吝人
是故智者為布施[2]     除去慳垢且求樂
彼等長夜居於天     成為天眾而歡樂
作為生緣而作善     從此處沒自有光
逍遙於難陀那園     彼等彼處五種欲
具備歡喜與悅樂     隨從無依如者語
善逝弟子於天國     當有歡喜與快樂

[P.41]三十五

「諸比丘此等是布施之五勝利何等為五

多為人所愛與為人所讚揚為善之善士所親愛善之稱讚聲增加不破在家之義務(五戒)身壞死後生於善趣與天界

諸比丘此等是布施之五勝利

隨從善士之法則     惠施者為人所愛
善士有戒梵行者     恆常為彼所親愛
彼等於眾而說法     除去一切之苦厄
彼將其法住於世     覺悟無漏且圓寂

三十六[1]

「諸比丘此等五種是應時之施何等為五

施〔遠〕來之人施〔遠〕去之人施病人施飢荒時凡〔初得〕新穀食新果蓏當先供具戒者

諸比丘此等是五種應時之施

智者應時施     富慈而不慳
正直如聖人     應時而布施
心意若清淨     其施福報大
此隨喜或又     經營業務人
其福報不小     人人有福分
施與有大果     予施而不悔
福乃有情者     後世之根基

[P.42]三十七[1]

「諸比丘施食之施者五處施於受者何等為五

施壽施色施樂施有力施辯復次施壽已而得天人之壽施色已而得天人之色施樂已而得天人之樂施力已而得天人力施辯已而得天人之辯

諸比丘施食之施者施此等五處於受者

賢人乃施與     壽力與色辯
智者施安樂     彼乃得安樂
施與壽力色     又施樂辯才
壽有長榮譽     何處皆受生

三十八

「諸比丘有信心之善男子有此等之五勝利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一切行善之善士必唯憐憫於信者而不信者不然必唯相識於信者而不信者不然必唯攝受於信者而不信者不然必唯說法於信者而不信者不然信者身壞死後生於善趣天界

諸比丘如是等乃有信心善男子之五勝利

[P.43]

諸比丘譬如在方利地十字路之大榕樹為四方鳥之歸向處正如是諸比丘有信心之善男子為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多人之歸向處

大樹枝與葉     有果幹與根
附果之鳥類     依止憑賴處
樂而依處時     行空者棲止
求蔭而往蔭     求果而食果
如是有戒者     信心士夫人
謙遜而不傲     和而溫與柔
如是世間人     福田乃離貧
離瞋與離癡     親近無漏人
彼等彼說法     除去一切苦
彼持法於世     悟無漏圓寂

三十九

「諸比丘父母欲見此等五處於族中之子具足何等為五

被養育者當養育我等或當應作我等之公務或當承續家族之長久或當繼承遺產或又當獻供物於先亡之靈

諸比丘父母欲見是等五處於族中之子具足

智者見五處     欲子受養育
或養育我等     作我等公務
家族當永續     財產當繼承
或當獻供物     於先亡之靈
智者此等處     思惟而求子
正知之善人     感恩而知恩
隨念昔之恩     扶養於父母
[P.44]彼等全義務     每受往昔恩
守教與養育     養人於家系
不斷信與戒     子乃受稱讚

四十[1]

「諸比丘大樹依止於雪山王依五種增長而增長何等為五

依枝而增長依葉而增長依芽而增長依皮而增長依心而增長

諸比丘大樹依止於雪山王依此等五種增長而增長正如是諸比丘家屬依止於有信心之家主依五種增長而增長何等為五

依信而增長依戒而增長依聞而增長依捨而增長依慧而增長

諸比丘家屬依止於有信心之家主依是等五種增長而增長

僻遠地之荒野原     如聳立岩石之山
各種樹木所依附     其喬木逐漸增長
有與其相同之戒     有信家主於此世
依賴扶持而增長     與妻子以及親戚
相同伙伴與近親     依彼等家長生活
彼具戒者戒與捨     善之行有目共覩
彼等者模倣於彼     於一切賢明之時
成為生善趣之道     行諸法於此世間
慶賀於天眾之中     諸欲意如實歡喜

攝句[1]

須摩那准提郁迦獅子施勝利
信心[2]樹於是等為

[P.45]第五 文荼王品

四十一[1]

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爾時給孤獨長者往詣世尊所在處至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世尊告坐於一面之給孤獨長者曰

「長者此等是得財之五因何等為五

長者世間有聖弟子起策精勵流汗以腕力如法聚集依德而得財令自身快樂強盛擁護正樂令妻子奴僕傭人快樂強盛擁護正樂此乃取得財之第一因

復次長者有聖弟子起策精勵流汗以腕力如法聚集依德而得財令朋友同輩快樂強盛擁護正樂此乃取得財之第二因

復次長者有聖弟子起策精勵流汗以腕力如法聚集依德而得財或火或水或王或賊或敵或由相續者[2]致災害一切如是災禍之時依財而防護使自身幸福此乃取得財之第三因

復次長者有聖弟子起策精勵流汗以腕力如法聚集依德而得財能作五種獻供〔所謂〕向親族之獻供向客人之獻供向先亡〔親族〕之獻供向國王之獻供向天上之獻供等是此乃得財之第四因

[P.46]

復次長者有聖弟子起策精勵流汗以腕力如法聚集依德而得財為沙門婆羅門而遠離憍醉放逸安住於忍辱柔和令調一己令寂靜一己令安泰一己一切如是之沙門婆羅門昇於上位生於天國有樂之異熟能招天國之勝妙為施物此乃得財之第五因

長者是等乃得財之五因

長者實踐得財之此等五因彼聖弟子之財若減少時彼謂[A2]嗚呼我實踐取得之因而我之財減少』如斯彼無有懺悔長者實踐得財之此等五因彼聖弟子之財若增加時彼謂『嗚呼我實踐得財之因而我之財增加』如斯彼無有悔[3]兩者皆無有悔

財物能受用     我有災禍時
傭養者皆散     進位作布施
更作五獻供     具戒而自制
近居梵行者     住賢人家時
求財其所求     我達而無悼
人隨念此事     體得人聖法
現世人讚彼     死而喜天國

四十二[1]

「諸比丘善士若生於族中則為多人之利為父母之利為樂為妻子之利為奴隸受僱者從僕之利為朋友同輩之利為沙門婆羅門之利

諸比丘譬如大雨滋長一切幼苗為多人之利正如是諸比丘[P.47]士若生於族中則為多人之利為父母之利為妻子之利為奴隸受僱者從僕之利為朋友同輩之利為沙門婆羅門之利

得財施惠於諸人     神者擁護於義人
戒禁具足與多聞     德者其名聲不捨
居於正知與具戒     語詞真誠意慚愧[2]
似閻浮檀金之飾     誰人豈可嗤於彼
諸天亦讚歎於彼     乃至梵天亦讚歎

四十三

爾時給孤獨長者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世尊告一面坐已之給孤獨長者曰

「長者此等之五法者是可愛可樂可意於世間難得何等為五

長者壽是可愛可樂可意於世間難得色是可愛可樂可意於世間難得樂是可愛可樂可意於世中難得稱譽是可愛可樂可意於世中難得天界是可愛可樂可意於世間難得

長者此等五法是可愛可樂可意於世間難得長者此等是可愛可樂可意於世間難得之五法我不說或因乞求或因希求而可獲得

[P.48]

長者若可愛可意於世間難得之此等五法或因乞求或因希求[1]而可獲得則為何世間有受苦長者聖弟子欲壽或乞求長壽或祈禱或多思惟長壽不可得長壽長者欲壽之聖弟子能履修獲壽之道所以者彼之履修能致壽之道能獲得長壽彼乃獲得天或人之壽

長者聖弟子欲色或乞求色或祈禱或多思惟色不可得色長者欲色之聖弟子能履修致色之道所以者彼之履修能致色之道能獲得色彼乃獲得天或人之色

長者聖弟子欲樂或乞求樂或祈禱或多思惟樂不可得樂長者欲樂之聖弟子能履修致樂之道所以者彼之履修能致樂之道能獲得樂彼乃獲得天或人之樂

長者聖弟子欲稱譽或乞求稱譽或祈禱或多思惟稱譽不可得稱譽長者欲稱譽之聖弟子能履修招稱譽之道所以者彼之履修能招稱譽之道能獲得稱譽彼乃獲得天或人之稱譽

長者聖弟子欲生天界或乞求天界或祈禱或多思惟不界不可得天界長者欲生天界之聖弟子能履修招天界〔果〕之道所以者彼之履修能招天界〔之果〕之道能獲得天界〔果〕彼乃獲得天界〔之果〕

壽命色稱譽     貴族與天界
逐次廣大者     希求樂輩者
作福不放逸     賢智者稱歎
[P.49]智者不放逸     逮得二種利
於現法之利     屬後世之利
獲利堅固者     故名賢智人

四十四

一時世尊住毘舍離大林中之重閣講堂爾時世尊於日之前分著內衣披衣執鉢走向郁伽長者毘舍離家至已設席而坐毘舍離人之郁伽長者即至近世尊至近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一面坐已之毘舍離人郁伽長者白世尊言

「大德我從世尊親近聆聞親自信受『施可意物之人得可意之物』大德我對沙羅樹花〔所造米粉之摶食〕為可意世尊哀愍我請予接受」世尊即哀愍而接受

「大德我從世尊親近聆聞親自信受『施可意物之人得可意物』大德我對摻棗之豚肉為可意世尊哀愍我請予接受」世尊即哀愍而接受

「大德我從世尊親近聆聞親自信受『施可意物之人得可意物』大德我對油炸蔬菜之莖為可意世尊哀愍我請予接受」世尊即愍而接受

「大德我從世尊親近聆聞親自信受『施可意物之人得可意物』大德我對種種之肉汁與種種除去佐味黑粒之米飯者為可意世尊哀愍我請予接受」世尊即哀愍而接受

[P.50]「大德我從世尊親近聆聞親自信受『施可意物之人得可意物』大德我對迦尸布者為可意世尊哀愍我而請予接受」世尊即哀愍而接受

「大德我從世尊親近聆聞親自信受『施可意物之人得可意物』大德我對牀舖敷設深毛之黑毛氈敷設白色之羊毛毯敷設花紋之羊毛毯敷設羚鹿之最勝毛毯上備覆帳兩邊有丹枕大德再者又我等了知此事[1]『此乃不適於世尊』大德我對栴檀之板者價值百千金以下世尊哀愍我請予接受」世尊即哀愍而接受

爾時世尊向毘舍離之郁伽長者如是隨喜讚歎

「布施可意之物品     即獲得可意之物
正直施眾舖被物     牀與食物及飲料
各種類別所需物     親近愛護與布施
了知羅漢如田園     捨棄給予而歡喜
彼善人可意施者     捨棄難捨得可意」

爾時世尊向毘舍離之郁伽長者如是隨喜讚歎已即從座起而離去其後彼時毘舍離之郁伽長者死沒而毘舍離之郁伽長者死後即生隨一之意成〔天〕眾

復次爾時世尊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當時郁伽天子於後夜身色殊[P.51]祇多林無隅不照往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而立一面世尊即告一面立已之郁伽天子曰

「郁伽如汝所希望者耶

「世尊實如我所希望者

爾時世尊即以偈告郁伽天子曰

「可意之物行布施     當即獲得可意物
以最上物而布施     復得最上之事物
以最好物而布施     即當獲得最好物
以最勝物而布施     到達於最勝之處
最上最好之施者     以及最勝之施者
即使生於何處時     壽命長而有榮譽」

四十五[1]

「諸比丘是等五者生福生善引樂勝妙有樂之異熟能令生於天界能令得可愛可欣可意利益安樂何等為五

諸比丘有人將彼之衣服予比丘受用具足無量心等持而住時於彼生無量福生善引樂勝妙有樂之異熟能令生於天界能令得可愛可欣可意利益安樂

諸比丘有人將彼之飲食施予比丘受用

諸比丘有人將彼之住處施予比丘受用

諸比丘有人將彼之牀座施予比丘受用

[P.52]諸比丘有人將彼之病緣藥資具施予比丘受用具足無量心等持而住時彼生無量福生善引樂勝妙有樂之異熟能令生於天界能令得可愛可欣可意利益安樂

諸比丘是等五者生福生善引樂勝妙物有樂之異熟能令生於天界能令得可愛可欣可意利益安樂

諸比丘復次成就是等五者生福生善之聖弟子其福雖為計量即生若干之福生善引樂勝妙有樂之異熟能令生於天界能生可愛可欣可意利益安樂者唯只墮於無數量大福聚之數而已

諸比丘譬如大海水者難量即或有若干水之阿羅迦或有若干百水之阿羅迦或有若干千水之阿羅迦或有若干百千水之阿羅迦者唯只墮於無數無量大水聚之數而已正如是諸比丘成就此等五者生福生善之聖弟子其福實為難量即生若干福生善引樂勝妙有樂之異熟能令生於天界能生可愛可欣可意利益安樂者唯只墮於無數無量大福聚之數而已

魚群聚集而棲住     河之大水為無邊
寶聚所在大怖畏     每注入海而成長
[P.53]如是飲食衣牀座     施予智者福水流
河川注入於大海     譬如流水而注入

四十六

「諸比丘此等乃五圓足何等為五信圓足戒圓足聞圓足捨圓足慧圓足等是

諸比丘此等乃五圓足

四十七

「諸比丘此等乃五財何等為五信財戒財聞財捨財慧財是諸比丘何等為信財

諸比丘世間有聖弟子為有信信彼之世尊為乃至天人師覺者世尊信如來之菩提諸比丘是名為信財諸比丘何等為戒財

諸比丘世間有聖弟子遠離殺生乃至遠離穀酒果酒酒分之放逸處諸比丘是名為戒財諸比丘何等為聞財

諸比丘世間有聖弟子為多聞乃至依見而能通達諸比丘是名為聞財諸比丘何等為捨財

諸比丘世間有聖弟子住於家心無慳吝之垢放捨伸手〔而施〕欣棄於捨滿意於乞者頒施物使樂諸比丘是名為捨財諸比丘何等為慧財

諸比丘世間有聖弟子具慧而作聖之決擇趣盡正苦成就生與滅之慧諸比丘是名為慧財

諸比丘此等乃五財

[P.54]於如來之不動信     確立而稱讚其人
聖所愛與善良者     持戒於僧伽有信
若為所見正直人     則彼之活命不空
與人則言不[A3]貧窮     然於信戒或清淨
可精進於法之見     祈念智者之佛教[1]

四十八[-1]

「諸比丘或沙門或婆羅門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間之何者亦不能得此等之五處五者為何

或沙門或婆羅門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間之何者亦不能得所謂『我勿老』之理所謂『我勿病』之理所謂『我勿死』之理所謂『我勿盡』之理或沙門或婆羅門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間之何者亦不能得所謂『我勿滅』之理

諸比丘無聞之異生者老彼老之時如是不思擇謂非唯我一人老反之有情之往來凡有死生者一切有情皆老復次我將老之時可憂可弱可愁可椎胸而號泣可陷於迷亂我飲食亦將無味身色亦可變醜作業亦將不靈活又怨敵者可歡又友朋者可憂彼將滅時椎胸而號泣陷於迷亂

諸比丘是名為無聞之異生為中有餵毒之憂箭而全自愁惱

[P.55]

復次諸比丘無聞之異生彼滅時如是不思擇非唯我一人滅反之有情之往來凡有死生者一切之有情皆滅復次我滅之時可憂可弱可愁可椎胸而號泣可陷於迷亂我飲食亦將無味身色亦可變醜作業亦將不靈活又怨敵者可歡又友朋者可憂彼滅之時椎胸而號泣陷於迷亂

諸比丘是名為無聞之異生是中有餵毒之憂箭而全自愁惱

諸比丘具聞之聖弟子亦老〔然〕彼將老時如是思擇非唯我一人老反之有情之往來凡有生死者一切之有情皆老復次我將老之時可憂可弱可愁可椎胸而號泣可陷於迷亂我飲食亦將無味身色亦變醜作業亦不靈活又怨敵者可歡又友朋者可憂彼將老之時不憂不弱不愁不椎胸而號泣不陷於迷亂

諸比丘是名為具聞聖弟子是已拔除餵毒之憂箭無聞之異生於其中而全自愁惱聖弟子者則無憂無箭而全自安穩

復次諸比丘具聞之聖弟子亦病〔然〕彼將滅時[P.56]是思擇非唯我[2]一人滅反之有情之往來凡有生死者一切之有情皆滅復次我滅之時可憂可弱可愁可椎胸而號泣可陷於迷亂我飲食亦將無味身色亦可變醜作業亦將不靈活又怨敵者可歡又友朋者可憂彼將滅時不憂不弱不愁不椎胸而號泣不陷於迷亂

諸比丘是名具聞之聖弟子是已拔除餵毒之憂箭無聞之異生於其中而全自愁惱聖弟子者則無憂無箭而全自安穩

諸比丘或沙門或婆羅門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間之任何者亦不能得此等之五處

所憂愁者於世間     少之利亦不可得
了知人憂與苦痛     又怨敵者可歡悅
決定義知者賢人     遇災禍而不驚駭
於是則彼敵者苦     覩面與前不改變
讚歎咒文與善說     布施或者自習慣
每次可獲得利益     何時亦可勵其事
我與餘人此利益     若了知不可得者
則不憂堪忍堅業     如今之我欲如何

[P.57]四十九

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憍薩羅[1]王波斯匿即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爾時王之夫人摩利迦命終時有人即詣憍薩羅王波斯匿之處至已近耳而告之曰「大王夫人摩利迦命終」作如斯言時憍薩羅王波斯匿即苦痛憂愁落肩伏面沈思困惑而坐世尊即了知憍薩羅王波斯匿之苦痛憂愁落肩伏面沈思困惑而告憍薩羅王波斯匿曰

「大王或沙門或婆羅門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間之任何者亦不能得此等之五處何者為五

或沙門或婆羅門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間之任何者亦不能得所謂『我勿老』之理乃至

於世間之中憂愁乃至如今之我將欲如何」〔參照前四十八之偈頌〕

五十[1]

一時具壽那羅陀住波吒釐子〔華氏城〕之鷄園爾時文荼王夫人——可愛可意跋陀命終彼即為可愛可意夫人命終[2]而不沐浴不塗油不攝食物不作業[P.58]晝夜甚愛著於跋陀夫人之遺骸文荼王告理財官[3]披亞卡「親愛之披亞卡將跋陀夫人之遺骸納入鐵製之油槽以專工之鐵製槽盛覆使我等更得永見於跋陀夫人之遺骸」「大王唯然」理財官披亞卡答文荼王已而將跋陀夫人之遺骸納入鐵製之油槽以專工之鐵槽盛覆是時理財官披亞卡謂「此文荼王可愛可意夫人跋陀命終彼〔王〕即為可愛可意夫人命終而不沐浴不塗油不攝食物不作業務晝夜甚愛著於跋陀夫人之遺骸文荼王或將親近沙門婆羅門而聞彼之法以得拔憂箭耶」又理財官披亞卡謂「彼之具壽那羅陀住波吒釐子〔華氏城〕鷄園復次對彼之具壽那羅陀如是善揚稱讚之聲〔謂〕是智者賢者聰明多聞美所談善辯才年老且成阿羅漢若文荼王親近具壽那羅陀文荼王將聞具壽那羅陀之法而得拔憂箭耶」因此理財官披亞卡即往詣文荼王所在處至已而白文荼王

「大王彼之具壽那羅陀住波吒釐子〔華氏城〕鷄園復次對彼之具壽那羅陀如是善揚稱讚之聲〔謂〕是智者是賢者聰明多聞美所談善辯才年老且成阿羅漢復次若大王親近具壽那羅陀大王將聞具壽那羅陀之法而得拔憂箭耶

[P.59]「若然親愛之披亞卡告知具壽那羅陀住於領土內之沙門婆羅門如我者乃不能預知而予親近耶

「誠然大王」理財官披亞卡答文荼王已詣具壽那羅陀之處至已問訊具壽那羅陀坐於一面一面坐已之理財官披亞卡白具壽那羅陀曰

「大德彼文荼王可愛可意夫人跋陀命終彼即為可愛可意夫人跋陀命終而不沐浴不塗油不攝食物不作業[A4]晝夜甚愛著於跋陀夫人之遺骸大德文荼王如聞具壽那羅陀之法而得拔憂箭則向文荼王說法為甚幸

「披亞卡對文荼王而言今正是時所謂時者何時亦可

理財官披亞卡從座而起問訊具壽那羅陀而右遶已詣文荼王之處至已白文荼王曰

「大王具壽那羅陀首肯會面對王而言今正是時所謂時者何時亦可

「若然親愛之披亞卡今駕多善美之車乘

「大王誠然」理財官之披亞卡答文荼王已駕多善美之車乘已白文荼王曰「大王王之多善美車乘已駕妥

爾時文荼王乘善美之車與多善美之車乘俱為面謁具壽那羅陀以大王之威勢向鷄園之方向前進凡具車路者以車代行已從車而下徒步進入園內[P.60]如是文荼王詣具壽那羅陀之處至已問訊具壽那羅陀坐於一面具壽那羅陀即告一面坐已之文荼王言

[P.61]「大王或沙門或婆羅門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間之任何者亦不能[P.62]得此等之五處何等為五〔乃至〕於世間之中憂愁〔乃至〕如今之我將欲如何〔參照四十八之二~六〕

作如是語時文荼王白具壽那羅陀言

「大德是為何等之法門耶

「大王是名拔憂箭之法門

「大德嗚呼確已拔除憂箭大德[A5]嗚呼確已拔除憂箭大德我聽此法門而得拔除憂箭

文荼王即告理財官披亞卡而言

「若此親愛之披亞卡荼毘跋陀夫人之遺骸而為彼女作塔婆我自今日始可沐浴又可塗油可攝食物又可行業務

[P.63]攝句

取得善士施可愛可意物與等流
圓足憍薩羅以及那羅陀

第二之五十

第六 蓋品

五十一

如是我聞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於此世尊向諸比丘言「諸比丘」彼等諸比丘乃回答世尊「大德」世尊曰

「諸比丘此等五者是障是蓋覆蔽其心衰損其慧何等為五

諸比丘欲欲者是障是蓋覆蔽其心衰損其慧諸比丘瞋者是障是蓋覆蔽其心衰損其慧諸比丘惛眠者是障是蓋覆蔽其心衰損其慧諸比丘掉悔者是障是蓋覆蔽其心衰損其慧諸比丘疑者是障是蓋覆蔽其心衰損其慧

諸比丘此等五者是障是蓋覆蔽其心衰損其慧

諸比丘若比丘不斷此等五者之障覆蔽其心衰損其慧者於慧無力而[P.64]羸劣則或知自利或知利他或知俱利或依人之善行而更能作殊勝之聖性可作證智見無有此理

諸比丘譬如有山間之川遠流凌水勢漂物有人若於其兩側作水道之口如是諸比丘中央之川流乃分散擴大分開而不可遠流不可凌水勢不可漂物正如是諸比丘若比丘不斷此等五者之障覆蔽其心衰損其慧者於慧無力而羸劣則或知自利或知利他或知俱利或依人之善行而更能作殊勝之聖性可作證智見無有此[1]

諸比丘若比丘斷此等五者之障覆蔽其心衰損其慧者於慧有力時則或可知自利或可知利他或可知俱利或依人之善行而更能作殊勝之聖性可作證智見得有此理

諸比丘譬如有山間之川遠流凌水勢漂物有人若於其兩側閉水道之口如是諸比丘中央之川流即不分散不擴大不分開而可遠流可凌水勢又可漂物正如是諸比丘若比丘斷是等五者之障覆蔽其心衰損其慧者於慧有力時則或可知自利或可知利他或可知俱利或依人之善行而更能作殊勝之聖性可作證智見得有此理

[P.65]五十二[1]

「諸比丘正說者若說所謂不善聚可說其為五蓋諸比丘此之五蓋者乃是純不善聚何等為五

即欲欲蓋瞋恚蓋惛眠蓋掉悔蓋疑蓋等是

諸比丘正說者若說所謂不善聚可說此等之五蓋諸比丘此之五蓋者乃是純不善聚

五十三[-1]

「諸比丘此等五者乃是勤行支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信心之比丘信彼世尊是應供正等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者天人師覺者世尊信如來之菩提無病無惱能成就平等消化不過冷不過暖中庸而堪勤行無諂無誑對於或是〔大〕師或是智者或是同梵行者如實表示自己精進而住以斷不善法圓滿具足努力善法為堅固勇猛荷負善法而不捨具慧能決擇正趣苦盡成就通達生滅之慧

諸比丘此等五者乃是勤行支

五十四

「諸比丘此等五時者乃不堪精勤何等為五

[P.66]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老而朽邁諸比丘此乃不堪精勤之第一時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病而為病所制諸比丘此乃不堪精勤之第二時

復次諸比丘時饑饉而苗稼不稔乞食難得不能捃拾遺穀以活命諸比丘此乃不堪精勤之第三時

復次諸比丘有林藪盜賊擾亂之怖畏地方人乘於戰車而往右往左諸比丘此乃不堪精勤之第四時

復次諸比丘有僧伽破裂復次諸比丘僧伽破裂時互相謾罵又互相譏諷又互相諍訟又互相背離於此之際不信者無信又有信者信減少諸比丘此乃不堪精勤之第五時

諸比丘此等五時乃不堪精勤

諸比丘此等五時是堪於精勤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年少壯而髮黑具有第一青年期之美齡諸比丘此乃堪於精勤之第一時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無病無惱能具平等之消化不過冷不過暖中庸而堪於勤行此乃堪於精勤之第二時

[P.67]一〇

復次諸比丘時豐年而苗稼稔乞食易得捃拾遺穀而得活命諸比丘此乃堪於精勤之第三時

一一

復次諸比丘人人和合相互喜悅不互諍訟恰如乳與水以相互親愛之眼相視而住諸比丘此乃堪於精勤之第四時

一二

復次諸比丘僧伽和合相互喜悅無有諍訟遵守同一規定安穩而住復次諸比丘僧伽和合時互不相罵又互不相譏又互不相諍又互不相背於此之際不信者生信又有信者得予增進諸比丘此乃堪於精勤之第五時

諸比丘此等五時乃堪於精勤

五十五

一時世尊住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復次爾時有母子兩人入雨安居而為比丘與比丘尼彼等乃相互再三欲會見母亦屢次再三欲見其子子亦屢次再三欲見其母彼等乃由屢次會見而相觸由相觸而狎親由狎親而墮貪愛彼等以貪愛心不捨學戒[A6]羸劣而行交會

爾時眾多比丘即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彼等諸比丘白世尊言

[P.68]「大德此之舍衛〔城〕有母子二人入雨安居而為比丘與比丘尼彼等乃相互再三欲見母亦屢次再三欲見其子子亦屢次再三欲見其母彼等乃由屢次會見而相觸由相觸而狎親由狎親而墮貪愛彼等以貪愛心不捨戒學[A7]羸劣而行交會

「諸比丘彼癡人者謂母不貪愛其子子亦不貪愛其母耶諸比丘我不見其他之色如是可貪如是可欲如是可醉如是可縛如是可萎如是障證無上之軛安穩諸比丘彼即是女人之色諸比丘有情者乃渲染堅著於女人之色彼等即為女人之色所捕而憂於長夜

諸比丘我不見其他之聲如是可貪如是可欲如是可醉如是可縛如是可萎如是障證無上之軛安穩他之香他之味他之觸諸比丘此即女人之觸諸比丘有情者乃染堅著於女人之觸彼等即受捕於女人之觸而憂於長夜諸比丘女人雖行走亦為捕捉男子之心[1]而止氣絕亦為捕捉男子之心而住諸比丘正說者若有說魔之普遍羂索則女人方是正說者所說魔之普遍羂索

[P.69]可言能執劍     惡鬼亦可言
急著有毒蛇     被咬命不果
唯一人之時     不語一人女
女人以盻笑     即失念為縛
或者被服亂     又優雅語言
彼期無稱讚     即氣絕或死
人即將五欲     方見女人色
色聲味與香     觸物亦悅意
漂流欲瀑流     於欲愚癡人
轉時趣有有     引導入輪迴
遍知一切欲     無恐怖舉動
居世渡彼岸     獲諸漏滅盡

五十六

一時有隨一比丘詣自己之親教師處至已而白親教師言

「大德今我身倦怠又我不明於各方又〔止觀之〕法不顯現於我又惛眠捕捉我心而住又不欣行梵行又我於諸法有疑

爾時彼比丘即隨彼共住之比丘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此比丘作如是言『大德今我身倦怠又我不明於各方又〔止觀之〕法不顯現於我又惛眠捕捉我心而住又不欣行梵行又我於諸法有疑』」

[P.70]

「比丘此是理所當然不防護諸根於食不知量不精勤覺醒不觀察諸善法於初夜後夜怠惰菩提分法修習而住時身即倦怠彼不明於各方又〔止觀之〕法不顯現於彼又惛眠捕捉彼心而住又不欣行梵行又彼於諸法有疑故比丘汝應如是學

我當護諸根門於食當知量當精勤覺醒當觀察諸善法於初夜後夜當勤勵菩提分法之修習而住

比丘汝應如是學

爾時彼比丘受世尊之教授從座而起問訊世尊右遶而去而彼比丘即孤獨而退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而住不久善男子等乃由家趣向非家為目的將彼無上梵行之究竟於現法而自了知作證具足而住生乃盡梵行已住所辦已辦復了知無還於現狀而又彼比丘乃為阿羅漢之一

爾時得阿羅漢之彼比丘即詣親教師處至已白親教師言

「大德如今我身不倦怠又我亦明了於各方又〔止觀之〕法已顯現於我又惛眠不捕捉我心而住[1]又欣行梵行又我於諸法不疑

[P.71]

爾時彼比丘即隨彼之共住比丘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此比丘作如是言『大德今我身不倦怠又我明了於各方又〔止觀之〕法顯現於我又惛眠不捕捉我心而住又欣行梵行又我於諸法不疑』」

「比丘此是理所當然防護諸根於食知量精勤覺醒觀察諸善法於初夜後夜勉勵菩提分法之修習而住時身不倦怠彼明了於各方又〔止觀之〕法顯現於彼又惛眠不捕捉彼心而住又欣行梵行又彼於諸法不疑故諸比丘汝等應如是學

我等當護諸根之門於食知量精勤覺醒觀察諸善法於初夜後夜勉勵菩提分法之修習而住

五十七

「諸比丘此等五處者或女人或男子或在家或出家皆應屢屢觀察何等為五

我乃可老者未超越於老或女人或男子或在家或出家皆應屢屢觀察我乃可病者未超越於病或女人或男子或在家或出家皆應屢屢觀察我乃可死者未超越於死或女人或男子或在家或出家皆應屢屢觀察一切我所[P.72]愛可意之物皆可變亡或女人或男子或在家或出家皆應屢屢觀察我有業領受業以業為因以業為親緣以業為歸趣我所造善惡之業我應領受或女人或男子或在家或出家皆應屢屢觀察諸比丘緣何道理我乃可老者未超越於老或女人或男子或在家或出家皆應屢屢觀察耶

諸比丘有情之壯年者則有壯年之憍醉於其憍而以身行惡行以語行惡行以意行惡行若屢屢觀察此理則一切壯年之憍可完全斷滅或復減輕

諸比丘緣此道理我乃可應老者未超越於老或女人或男子或在家或出家皆應屢屢觀察諸比丘緣何道理[1]我乃可病者未超越於病或女人或男子或在家或出家皆應屢屢觀察耶

諸比丘有情之無病者則有無病之憍醉於其憍而以身行惡行以語行惡行以意行惡行若屢屢觀察此理則一切無病之憍可完全斷滅或復減輕

諸比丘緣此道理我乃可病者未超越於病或女人或男子或在家或出家皆應屢屢觀察諸比丘緣何道理我乃可死者未超越於死或女人或男子或在家或出家皆應屢屢觀察耶

[P.73]

諸比丘有情之命者則有命之憍醉於此憍而以身行惡行以語行惡行以意行惡行若屢屢觀察此理則一切命之憍即可〔完全〕斷滅或復減輕

諸比丘緣此道理我乃可死者未超越於死或女人或男子或在家或出家皆應屢屢觀察諸比丘緣何道理我所愛可意之物皆可變亡或女人或男子或在家或出家皆應屢屢觀察耶

諸比丘於有情之所愛則有欲之欲染其欲而以身行惡行以語行惡語以意行惡行若屢屢觀察其理則一切欲之欲可完全斷滅或復減輕

諸比丘緣此道理我所愛可意之物皆可變亡或女人或男子或在家或出家皆應屢屢觀察諸比丘緣何道理我有業領受業以業為因以業為親緣以業為歸趣我所造善惡之業應領受或女人或男子或在家或出家皆應屢屢觀察耶

諸比丘於有情有身惡行語惡行意惡行若屢屢觀察此理則一切之惡行者即可完全斷滅或復減輕

諸比丘緣此道理我有業領受業以業為因以業為親緣以業為歸趣我所造善惡之業我應領受或女人或男子或在家或出家皆應屢屢觀察

[P.74]

諸比丘若彼聖弟子有如次之簡擇非唯我獨自應老未超越於老往來死生之一切有情乃應老未超越於老〔如斯簡擇〕若屢屢觀察此理則〔出世之〕道乃生彼即修習多作其道彼若修習多作其道則〔十〕結可〔完全〕斷滅〔七〕隨眠乃能遠離非唯我獨自應病未超越於病往來死生之一切有情乃應病未超越於病若屢屢觀察此理則〔出世之〕道乃生彼即修習多作其道彼若修習多作其道則〔十〕結可〔完全〕斷滅〔七〕隨眠乃能遠離非唯我獨自應死未超越於死往來死生之一切有情乃應死者未超越於死若屢屢觀察此理則〔出世之〕道乃生彼即修習多作其道彼若修習多作其道則〔十〕結可斷滅〔七〕隨眠乃能遠離非唯我獨自所愛可意之物變亡往來死生之一切有情所愛可意之物乃可變亡若屢屢觀察此理則〔出世之〕道生彼即修習多作其道彼若修習多作其道則〔十〕結可斷滅〔七〕隨眠乃能遠離非唯我獨自有業領受業以業為因以業為親緣以業為歸趣我所造善惡之業

[P.75]非唯我領受往來死生之一切有情有業領受業以業為因以業為親緣以業為歸趣彼等所造善惡之業彼等皆領受若屢屢觀察此理則〔出世之〕道生彼即修習多作其道彼若修習多作其道則〔十〕結可斷滅〔七〕隨眠乃能遠離

能定病與老     亦復能定死
有如法規律     是異生厭嫌
如斯法有情     我亦應厭此
於如是之我     此事殊相應
我如斯思惟     了知無依性
無病與壯年     成有命憍者
戰勝一切憍     見出家安穩
我發勤精進     望求成涅槃
今我於諸欲     亦無修習欲
可成不退轉     果遂羅門行

五十八

一時世尊住毘舍離〔城〕大林中之重閣講堂爾時世尊於日前分時著內衣披衣執鉢為乞食而入毘舍離〔城〕於毘舍離〔城〕行乞已食後而還入大林中為晝息而坐於樹下復次爾時眾多之栗遮毘童子等執搭箭之弓帶領狗群往右往左徘徊於大林中見世尊坐於一樹下見已而拋卻搭箭之弓將狗群卻[P.76]退一面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而各自默然伸手合掌侍於世尊爾時復有栗遮毘摩訶那摩散步於大林中往右往左徘徊其間見彼等栗遮毘童子各自默然伸手合掌侍於世尊見已而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立於一面立於一面之栗遮毘摩訶那摩乃唱優陀那言

「跋祇王萬歲跋祇王萬歲

「摩訶那摩汝何故如斯言『跋祇王萬歲跋祇王萬歲』耶

「大德此等栗遮毘童子甚是放蕩粗野傲慢家族所贈之禮物或有甘蔗或棗子或糕點或麥芽糖或糖菓皆為彼等奪取而食奪取而食且蹴貴婦人或少女之背後彼等今卻各自默然伸手合掌而侍於世尊

「摩訶那摩凡為善男子而具有五法者或剎帝利灌頂王或承領父祖傳下之土地者或部隊之將軍者或聚落之聚落主或民團之長或復於各家門中各別為上位者唯可期待繁榮而不衰退何等為五

摩訶那摩世有善男子起策精勵流汗以腕力聚集如法依德而得之財[P.77]恭敬尊重崇敬供養父母於是被恭敬尊重崇敬供養父母即以美意而愍念『汝獲久生受保護而長壽』摩訶那摩為父母所愍念之善男子唯可期待繁榮而不衰退

復次摩訶那摩有善男子起策精勵流汗以腕力聚集如法依德而得之財恭敬尊重崇敬供養妻子奴僕傭人於是被恭敬尊重崇敬供養妻子奴僕傭人即以美意而愍念『汝獲久生受保護而長壽』摩訶那摩為妻子奴僕傭人所愍念之善男子唯可期待繁榮而不衰退

復次摩訶那摩有善男子起策精勵流汗以腕力聚集如法依德而得之財恭敬尊重崇敬供養比鄰與為〔自己之〕田地作業人於是被恭敬尊重崇敬供養之比鄰於為〔自己之〕田地作業之人等即以美意而愍念『汝獲久生受保護而長壽』摩訶那摩為比鄰與為〔自己之〕田地作業之人等所愍念之善男子唯可期待繁榮而不衰退

復次摩訶那摩有善男子起策精勵流汗以腕力聚集如法依德而得之財恭敬尊重崇敬供養接受一切贈品之諸天[1]於是被恭敬尊重崇敬供養接受贈品之諸天即以美意而愍念『汝獲久生受保護而長壽』摩訶那摩為諸天所愍念之善男子唯可期待繁榮而不衰退

復次摩訶那摩有善男子起策精勵流汗以腕力聚集如法依德而得之財恭敬尊重崇敬供養沙門婆羅門於是被恭敬尊重崇敬供養之沙[P.78]婆羅門即以美意而愍念『汝獲久生受保護而長壽』摩訶那摩為沙門婆羅門所愍念之善男子唯可期待繁榮而不衰退

摩訶那摩凡為善男子而具有五法者或剎帝利灌頂王或承領祖先傳下之土地者或部隊之將軍者或聚落之聚落主或民團之長或復於各家門中各別為上位者唯可期待繁榮而不衰退

承事母與父     恆幸惠妻子
又與家庭人     為從人利益
利益為兩者     具戒之賢人
先逝世親屬     又今生活人[2]
沙門婆羅門     又惠及諸天
住家之正義     起歡喜之心
彼善事作已     可供養稱讚
現世人稱彼     死而生天界

五十九

「諸比丘於老年出家之人而能成就五法者難得何等為五

諸比丘於老年出家之人而聰敏者難得行儀之圓滿者難得多聞者難得說法者難得持律者難得

諸比丘於老年出家之人而能成就此等五法者難得

六十

「諸比丘於老年出家之人而能成就五法者難得何等為五

[P.79]

諸比丘於老年出家之人而能善語者難得能善持所受者難得能〔教授而〕敬受者難得能說法者難得能持律者難得

諸比丘於老年出家之人而能成就此等五法者難得

攝句

五障五蓋勤行支五時母與子
親教師栗遮毘童子與其餘二者

第七 想品

六十一

「諸比丘若修行或多作如是等之五想則有大果大勝利潤於甘露終於甘露何等為五

即不淨想死想過患想食違逆想一切世界無欣喜想等是

諸比丘若修行或多作是等之五想則有大果有大勝利潤於甘露終於甘露

六十二

「諸比丘若修行或多作此等之五想則有大果有大勝利潤於甘露終於甘露何等為五

即無常想無我想死想食違逆想一切世界無欣喜想等是

[P.80]諸比丘若修行或多作此等之五想則有大果有大勝利潤於甘露終於甘露

六十三

「諸比丘依五增長而增長之聖弟子即依聖增長而增長受堅固最勝之身何等為五

即依信而增長依戒而增長依聞而增長依捨而增長依慧而增長

諸比丘依此等之五增長而增長之聖弟子即依聖增長而增長受堅固最勝之身

信戒慧增長     又捨聞二者
如斯善智人     受現堅固身

六十四

「諸比丘依五增長而增長之女聖弟子即依聖增長而增長受堅固最勝之身何等為五

即依信而增長依戒而增長依聞而增長依捨而增長依慧而增長

諸比丘依此等之五增長而增長之女聖弟子即依聖增長而增長受堅固最勝之身

信戒慧增長     又捨聞二者
如斯善智女     受現堅固身

[P.81]六十五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即堪與同梵行者論議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自具足戒又對戒具足之論而發問時能記說自具足定又對定具足之論而發問時能記說自具足慧又對慧具足之論而發問時能記說自具足解脫又對解脫具足之論而發問時能記說自具足解脫智見又對解脫智見具足之論而發問時能記說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即堪與同梵行者論議

六十六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即堪與同梵行者共住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自具足戒又對戒具足之論而發問時能記說自具足定又對定具足之論而發問時能記說自具足慧又對慧具足之論而發問時能記說自具足解脫又對解脫具足之論而發問時能記說自具足解脫智見又對解脫智見具足之論而發問時能記說

諸比丘成就如是等五法之比丘即堪與同梵行者共住

六十七

「諸比丘無論任何比丘比丘尼若修五法多作五法彼即可期望於二果[P.82]中之隨一果得現法之慧無論任何餘依者則為不還性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修欲三摩地勤行成就神足修勤三摩地——心三摩地——觀三摩地勤行成就神足〔修〕第五增上精進

諸比丘無論任何比丘比丘尼若修此等五法多作是等五法彼乃可期待二果中之隨一果得現法之慧無論任何餘依則為不還性

六十八

「諸比丘我於自覺之前為未現等覺之菩薩時修此等五法多作五法何等為五

我乃修欲三摩地勤行成就神足修勤三摩地——心三摩地——觀三摩地勤行成就神足〔修〕第五增上精進諸比丘我自修第五增上精進之此等法故多作故凡以證智可予作證我以證智作證其法而引發於心隨其範圍而各自可得滿足我若領受種種之神通乃至至梵世亦令身到隨其範圍而各自可得予滿足[P.83]乃至諸漏已盡故無漏之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自以證智作證具足而住隨其範圍而各自可得予滿足

六十九

「諸比丘若修行或多作是等五法則能引導一向厭離離貪通智等覺涅槃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循身觀不淨而住於食而有違逆想於一切世間而有不欣樂想循一切行而觀無常復於彼內心善自安立死想

諸比丘若修行或多作此等之法則能引導一向厭離離貪通智等覺涅槃

七十

「諸比丘若修行或多作是等之五法則能引導漏盡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循身觀不淨而住於食而有違逆想於一切世間而有不欣樂想循一切行而觀無常復於彼之內心善自安立死想

諸比丘若修或多作此等之五法則能引導漏盡

攝句

說明二想二增長及論議
共住二神足厭離與漏盡

[P.84]第八 戰士品

七十一

「諸比丘若修行或多作此等五法則有心解脫果及心解脫果之勝利又有慧解脫果及慧解脫果之勝利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循身觀不淨而住於食而有違逆想於一切世間有不欣樂想循一切行而觀無常復於彼之內心善自安立死想

諸比丘若修行或多作此等五法則有心解脫果及心解脫果之勝利又有慧解脫果及慧解脫果之勝利

諸比丘比丘有心解脫及慧解脫時諸比丘此比丘即稱為已拔關已埋塹已拔箭已外戶已倒幢已卸擔已離繫之聖者諸比丘云何為有比丘已拔關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無明已斷根已斫如〔被〕截羅樹之殘幹能滅當來無生諸比丘如是者有比丘是已拔關諸比丘云何為有比丘是已埋塹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反覆有生之輪迴已斷根已斫如〔被〕截羅樹之殘幹能滅當來無生諸比丘如是者有比丘是已埋塹諸比丘云何為有比丘是已拔箭耶

[P.85]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渴愛已斷根已斫如〔被〕截羅樹之殘幹能滅當來無生諸比丘如是者有比丘是已拔箭諸比丘云何為有比丘已外戶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五順下分結已斷根已斫如〔被〕截羅樹之殘幹能滅當來無生諸比丘如是者有比丘是已外戶諸比丘云何為有比丘是已倒幢已卸擔已離繫之聖者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我慢已斷根已斫如〔被〕截羅樹之殘幹能滅當來無生諸比丘如是比丘是已倒幢已卸擔已離繫之聖者

七十二

「諸比丘若修行或多作此等五法則有心解脫果及心解脫果之勝利又有慧解脫果及慧解脫果之勝利何等為五

無常想於無常之苦想於苦之無我想斷想離貪想等是

諸比丘若修行或多作此等五法則有心解脫果及心解脫果之勝利又有慧解脫果及慧解脫果之勝利

諸比丘比丘有心解脫及慧解脫時諸比丘此比丘即稱為已拔關已埋塹已拔箭已外戶已倒幢已卸擔已離繫之聖者諸比丘云何為有比丘已拔關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無明已斷根已斫如〔被〕截羅樹之殘幹能滅當來無生諸比丘如是者有比丘是已拔關諸比丘云何為有比丘是已埋塹耶

[P.86]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反覆有生之輪迴已斷根已斫如〔被〕截羅樹之殘幹能滅當來無生諸比丘如是者有比丘是已埋塹諸比丘云何為有比丘已拔箭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渴愛已斷根已斫如〔被〕截羅樹之殘幹能滅當來無生諸比丘如是者有比丘是已拔箭諸比丘云何為有比丘已外戶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五順下分結已斷根已斫如截羅樹之殘幹能滅當來無生諸比丘如是者有比丘是已外戶諸比丘云何為有比丘是已倒幢是已卸擔是已離繫之聖者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我慢已斷根已斫如截羅樹之殘幹能滅當來無生諸比丘如是者有比丘是已倒幢是已卸擔是已離繫之聖者

七十三

爾時有隨一之比丘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法住者法住者大德齊具何之比丘為法住者耶

「比丘世間有比丘通達於法契經應頌記說諷頌無問自說如是說本生未曾有法智解等是彼依其法通達而度日廢獨居不精進於內心之寂止比丘是名為多通達比丘而非法住者

[P.87]

復次比丘有比丘有聞通達廣為他人說法彼依其法教示而度日廢獨居不精進於內心之寂止比丘是名多教示比丘而非法住者

復次比丘有比丘有聞通達廣為讀誦其法彼依其讀誦而度日廢獨居不精進於內心之寂止比丘是名多讀誦比丘而非法住者

復次比丘有比丘有聞通達以心隨尋隨伺其法以意而隨觀〔其法〕彼依其法尋思而度日廢獨居不精進於內心之寂止比丘是名多尋思比丘而非法住者

比丘世間有比丘通達於法契經應頌記說諷頌無問自說如是說本生未曾有法智解等是彼不依其法通達而度日不廢獨居精進於內心之寂止比丘如是者為法住比丘

比丘如是我說比丘之多得達多教示多讀誦多尋思法住者比丘凡〔大〕師為利益而起憐愍心哀愍而對弟子應作者我為汝等而作比丘〔於〕此等樹下此等空屋比丘當靜觀勿放逸勿後悔此是我對汝等之所教誡

[P.88]七十四

爾時有隨一之比丘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彼比丘白世尊言

「大德法住者法住者大德齊具何得為法住者耶

「比丘世間有比丘得達於法契經應頌記說諷頌無問自說如是說本生未曾有法毘陀羅然而不解以上其〔法〕之慧義比丘是名為多學誦比丘而非法住者

復次比丘有比丘有聞得達廣為他人說法然而不解以上其〔法〕之慧義比丘是名為多教示比丘而非法住者

復次比丘有比丘有聞得達廣為讀誦其法然而不解以上其〔法〕之慧義比丘是名為多讀誦比丘而非法住者[1]

復次比丘有比丘有聞得達以心隨尋隨伺其法以意而隨觀然而不解以上其〔法〕之慧義比丘是名為多尋思比丘而非法住者

比丘世間有比丘得達於法契經應頌記說諷頌無問自說如是說本生未曾有法毘陀羅又了解以上其〔法〕之慧義比丘如是乃為法住比丘

比丘如是我說比丘之多得達多教示多讀誦多尋思法住者比丘[P.89]〔大師〕為利益而起憐愍心哀愍而對弟子應作者我為汝等而作比丘〔於〕此等樹下此等空屋比丘當靜觀勿放逸勿後悔此乃我對汝等之所教誡

七十五[1]

「諸比丘有此等之五戰士存在於世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一類戰士連見戰地起塵埃亦恐懼戰慄蹈而不前不能戰鬥諸比丘世間有如是一類之戰士諸比丘有此第一種戰士存在於世

復次諸比丘世間有一類之戰士容忍戰地塵埃聚而見幢群則恐懼戰慄蹈而不前不能戰鬥諸比丘世間有如是一類之戰士有此第二種戰士存在於世

復次諸比丘世間有一類之戰士容忍戰地塵埃聚幢群而聽聞喊聲則恐懼戰慄蹈而不前不能戰鬥諸比丘世間有如是一類之戰士諸比丘有此第三種戰士存在於世

復次諸比丘世間有一類之戰士容忍戰地塵埃聚幢群喊聲而相爭敗陣失神諸比丘世有如是一類之戰士諸比丘有此第四種戰士而存在於世

[P.90]

復次諸比丘世間有一類之戰士容忍戰地塵埃聚幢群喊聲相爭彼乃勝其戰鬥成為勝者即住於其本營諸比丘世間有如是一類之戰士諸比丘有此第五種戰士而存在於世

諸比丘有此等五戰士而存在於世

諸比丘正如是譬喻此等之戰士有五者補特伽羅存在於諸比丘中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連見塵埃聚亦恐懼戰慄蹈而不前不能繼續梵行示弱於學棄學而退轉彼之塵埃聚者何耶諸比丘世間有比丘聽說於某村或某邑有女人[2]或童女美麗勝於所見見者歡喜成就最上之色形彼聞已而恐懼戰慄蹈而不前不能繼續梵行示弱於學棄學而退轉此是彼之塵埃聚

諸比丘譬如彼戰士連見塵埃聚亦恐懼戰慄蹈而不前不能戰鬥諸比丘我說可如是譬喻如此之補特伽羅諸比丘世間有如是一類之補特伽羅諸比丘是可喻為第一種之戰士有此補特伽羅存在於諸比丘之中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容忍戰地塵埃聚然見幢群則恐懼戰慄蹈而不前不能繼續梵行示弱於學棄學而退轉彼幢群者何耶諸比丘世間有比丘雖不聞於某村或某邑有女人或童女美麗勝於所見見者歡喜成就最上之色形[P.91]而自見[3]女人或童女之美麗勝於所見見者歡喜成就最上之色形彼見此女已而恐懼戰慄蹈而不前不能繼續梵行示弱於學棄學而退轉此是彼之幢群

諸比丘譬如彼戰士容忍戰地塵埃聚而見幢群則恐懼戰慄蹈而不前不能戰鬥諸比丘我說可如是譬喻如此之補特伽羅諸比丘世間有如是一類之補特伽羅諸比丘是可喻為第二種之戰士有此補特伽羅存在於諸比丘中

一〇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容忍戰地塵埃聚幢群而聽聞喊聲則恐懼戰慄蹈而不前不能繼續梵行示弱於學棄學而退轉彼喊聲者何耶諸比丘世間有女人接近居林中或居樹下或接近居空屋之比丘已嘲笑敘談拍手哄笑發輕弄之語彼為女人所嘲笑敘談拍手哄笑而恐懼戰慄蹈而不前不能繼續梵行示弱於學棄學而退轉此是彼喊聲

諸比丘譬如有戰士容忍戰地塵埃聚幢群而聽聞喊聲則恐懼戰慄蹈而不前不能戰鬥諸比丘我說可如是譬喻如此之補特伽羅諸比丘世間有如是一類之補特伽羅諸比丘是可喻為第三戰士有此補特伽羅存在於諸比丘中

[P.92]一一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容忍戰地塵埃聚幢群喊聲而相鬥敗陣而失神其相鬥者何耶諸比丘世間有女人接近於居林中或居樹下或居空屋之比丘已侵犯而坐侵犯而臥擁抱彼為女人所侵犯而坐侵犯而臥所擁抱不棄學不示羸劣而行婬事此是其相鬥

諸比丘譬如有彼戰士容忍戰地塵埃聚幢群喊聲於相爭敗陣而失神諸比丘我說可如是譬喻如此之補特伽羅諸比丘世間有如是一類之補特伽羅諸比丘是可喻為第四種戰士有此補特伽羅存在於諸比丘中

一二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容忍戰地塵埃聚幢群喊聲相鬥彼乃勝其戰鬥成為勝者即住於其本營其本營者何耶諸比丘世間有女人接近於居林中或居樹下或居空屋之比丘已侵犯而坐侵犯而臥擁抱彼為女人所侵犯而坐侵犯而臥被擁抱脫離而去隨意之處彼則利用叢林樹下岩龕塚間高原空處稻桿積所遠離之坐臥處或居林中或居樹下或居空屋結跏趺坐惟願端身安立對面之念彼斷世中之貪心無貪而住淨治心之貪欲斷瞋失心無瞋而住饒益悲愍一切有情淨治心之瞋失斷惛眠無惛眠而住有光明想以正念正知而淨治惛眠之心斷掉悔無掉舉而住以內心寂靜而淨治[P.93]心之掉悔斷疑慮祛除疑慮而住於善法無疑慮淨治心之疑慮彼乃斷染污其心羸弱其慧之此等五蓋離欲乃至具足第四靜慮而住彼乃如是而心得定清淨潔白無垢遠離染污得柔軟堪忍不動而住之時引發為盡諸漏之心彼乃如實了知是苦如實了知是苦集如實了知是苦滅如實了知是趣苦滅之道如實了知此等為漏如實了知是漏集如實了知是漏滅如實了知是趣漏滅之道彼乃如是了知如是見故解脫心欲漏解脫心有漏解脫心無明漏於已解脫者則有解脫之智生已盡梵行已住可辦者已辦更了知不還於現境是其戰鬥克勝

諸比丘譬如有戰士容忍塵埃聚幢群喊聲相鬥彼乃勝於此之戰鬥成為戰鬥之勝者即住於彼之本營諸比丘我說可如是譬喻如此之補特伽羅諸比丘世間有如是一類之補特伽羅諸比丘是可喻為第五種戰士有此補特伽羅存在於諸比丘中

諸比丘可喻為五戰士有此等之補特伽羅存在於諸比丘中

七十六[1]

「諸比丘有此等之五戰士存在於世何等為五

[P.94]

諸比丘世間有一類之戰士執劍裝弓參加布陣之戰鬥彼於戰鬥則鼓起勇氣而奮鬥然敵人鬥殺如是鼓起勇氣而奮鬥之彼諸比丘世間有如是一類之戰士諸比丘有如是戰士而存在於世是為第一種

復次諸比丘世間有一類之戰士執劍裝弓參加布陣之戰鬥彼於戰鬥則鼓起勇氣而奮鬥然敵人殺如是鼓起勇氣而奮鬥之彼出彼於〔戰列〕外出〔戰列〕外已被引導至親族處彼欲依親族而隨從引導然而未達於親族〔家〕在途中即命終諸比丘世間有如是一類之戰士諸比丘有如是戰士而存在於世是為第二種

復次諸比丘世間有一類之戰士執劍裝弓參加布陣之戰鬥彼於戰鬥鼓起勇氣而奮鬥然敵人射殺如是鼓起勇氣而奮鬥之彼出彼於〔列〕外出〔列〕外已被引導至親族處親族乃看護伺候於如是之彼彼一面為至親族處所看護一面為〔親族〕所伺候卻為其病而命終諸比丘世間有如是一類之戰士諸比丘有如是戰士而存在於世是為第三種

復次諸比丘世間有一類之戰士執劍裝弓參加布陣之戰鬥彼於戰鬥則鼓起勇氣而奮鬥然敵人射殺如是鼓起勇氣而奮鬥之彼出彼於〔列〕外出〔列〕外已被引導至親族處親族乃看護伺候如是之彼彼一面為至親族處所看護一面為〔親族〕所伺候其病乃癒諸比丘世間有如是一類之戰士諸比丘有如是戰士而存在於世是為第四種

[P.95]

復次諸比丘世間有一類之戰士執劍裝弓參加布陣之戰鬥彼乃勝於其戰鬥成為勝者即住於其本營諸比丘世間有如是一類之戰士諸比丘有如是戰士而存在於世是為第五種

諸比丘有此等之五戰士而存於世

諸比丘正如是可喻為此等之五戰士有補特伽羅而存在於諸比丘中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諸比丘依止於隨一之村或邑而住彼於日之前分著內衣披衣持鉢為乞食而入其村或邑不護身不護語不護心不安住其念不防禦其根彼於其處或見亂著衣或見不正覆身之女人或見亂著衣或見不正覆身之女人已彼之貪即攪亂其心彼由貪所攪亂之心不棄學不示弱而行婬事

諸比丘譬如有彼之戰士執劍裝弓參加布陣之戰鬥彼於戰鬥則鼓起勇氣而奮鬥然敵人殺如是鼓起勇氣而奮鬥之彼諸比丘我說可如是譬喻如此之補特伽羅諸比丘世間亦有如是一類之補特伽羅諸比丘是可喻為第一種之戰士有此補特伽羅而存在於諸比丘之中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依止於隨一之村或邑而住彼於日之前分著內衣披衣持鉢為乞食而入其村或邑不護身不護語不護心不安住其念不防禦其[P.96]彼於其處或見亂著衣或見不正覆身之女人或見亂著衣或見不正覆身之女人已彼之貪即攪亂其心彼由貪所攪亂之心彼之身乃擾惱心乃擾惱彼謂『我今往〔僧〕園而告諸比丘「諸賢者我為貪所纏縛為貪所隨逐不能繼續梵行示弱於學棄學而退轉」』彼即往〔僧〕園然未達〔僧〕園於中途而示弱於學棄學而退轉

諸比丘譬如有彼之戰士執劍裝弓參加布陣之戰鬥彼於其戰鬥則鼓起勇氣而奮鬥然敵人射殺如是鼓起勇氣而奮鬥之彼出彼於〔列〕外出〔列〕外已被引導至親族處彼即欲依親族而隨從引導然而未達親族之家在中途命終諸比丘我說可如是譬喻如此之補特伽羅諸比丘世間亦有如是一類之補特伽羅諸比丘是可喻為第二種之戰士有此補特伽羅而存在於諸比丘之中

一〇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依止於隨一之村或邑而住彼於日之前分著內衣披衣持鉢為乞食而入其村或邑不護身不護語不護心不安住其念不防禦其根彼於其處或見亂著衣或見不正覆身之女人或見亂著衣或見不正覆身之女人已彼之貪即攪亂其心彼由貪所攪亂之心彼之身乃擾惱心乃擾惱彼謂『我今往〔僧〕園而告諸比丘「諸賢者我為貪所纏縛為貪所隨逐不能繼續梵行示弱於學棄學而退轉」』彼往〔僧〕園而告諸比丘『諸賢者我為貪所纏縛為貪所隨逐不能繼續梵行示弱於學棄學而退轉』同梵行者即教授教誡如是之彼

[P.97]『友世尊說「欲者少味多苦多惱於此處過患倍增」世尊說「欲者如骨鎖多苦多惱於此處過患倍增」世尊說「欲者如肉塊多苦多惱於此處過患倍增」世尊說「欲者如草炬多苦多惱於此處過患倍增」世尊說「欲者如火坑多苦多惱於此處過患倍增」世尊說「欲者如夢多苦多惱於此處過患倍增」世尊說「欲者如借用物多苦多惱於此處過患倍增」世尊說「欲者如樹果多苦多惱於此處過患倍增」世尊說「欲者如屠舍多苦多惱於此處過患倍增」世尊說「欲者如鎗矛多苦多惱於此處過患倍增」世尊說「欲者如蛇首多苦多惱於此處過患倍增」具壽欣樂梵行具壽勿示弱於學勿棄學而退轉

彼為同梵行者如是教授如是教誡彼如是謂『友譬如世尊即說「欲者少味多苦多惱於此處過患倍增」我仍不能繼續梵行示弱於學當棄學而退轉』彼示弱於學棄學而退轉

諸比丘譬如有戰士執劍裝弓參加布陣之戰鬥彼於其戰鬥鼓[P.98]起勇氣而奮鬥然敵人射殺如是鼓起勇氣而奮鬥之彼出彼於〔列〕外出〔列〕外已被引導至親族處至親族處即看護侍候如是之彼彼乃為至親族處所看護所侍候卻為其病而命終諸比丘我說可如是譬喻如此之補特伽羅諸比丘世間有如是一類之補特伽羅諸比丘是可喻為第三種之戰士有此補特伽羅而存在於諸比丘中

一一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依止於隨一之村或邑而住彼於日之前分著內衣披衣持鉢為乞食而入其村或邑不護身不護語不護心不安住其念不防禦其根彼於其處或見亂著衣或見不正覆身之女人或見亂著衣或見不正覆身之女人已彼貪即攪亂其心彼由貪所攪亂之心彼之身乃擾惱心乃擾惱彼謂『我今往〔僧〕園而告諸比丘「諸賢者我為貪所纏縛為貪所隨逐不能繼續梵行示弱於學棄學而退轉」』彼往〔僧〕園而告諸比丘『諸賢者我為貪所纏縛為貪所隨逐不能繼續梵行示弱於學當棄學而退轉』同梵行者即教授教誡如是之彼

『友世尊即說「欲者少味多苦多惱於此處過患倍增」世尊即說「欲者如骨鎖多苦多惱於此處過患倍增」世尊說「欲者如肉塊」世尊即說「欲者如草炬」世尊即說「欲者如火坑」世尊即說「欲者如夢[P.99]世尊即說「欲者如借用物」世尊即說「欲者如樹果」世尊即說「欲者如屠舍」世尊即說「欲者如鎗矛」世尊即說「欲者如蛇首多苦多惱於此處過患倍增」具壽欣樂梵行具壽勿示弱於學勿棄學而退轉

彼為同梵行者如是所教授如是所教誡彼如是謂『諸賢者我欲勇悍諸賢者我欲勤行諸賢者我欲欣樂梵行諸賢者我今不示弱於學當不棄學而退轉

諸比丘譬如有戰士執劍裝弓參加布陣之戰鬥彼於其戰鬥鼓起勇氣而奮鬥然敵人射殺如是鼓起勇氣而奮鬥之彼出彼於〔列〕外出〔列〕外已而被引導至親族處親族即看護侍候如是之彼彼即為親族所看護所侍候其病乃癒諸比丘我說可如是譬喻如此之補特伽羅諸比丘世間有如是一類之補特伽羅諸比丘是可喻為第四種之戰士有此補特伽羅而存在於諸比丘中

一二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依止於隨一之村或邑而住彼於日之前分著內衣披衣持鉢為乞食而入其村或邑守護其身守護其語守護其心安住其念防禦其根彼以眼見色已不取相不取隨好若不防禦眼根而住則貪惡不[P.100]善法者當流入為防禦其而修行保護眼根入眼根之律儀以耳聞聲已以鼻嗅香已以舌嘗味已以身觸所觸已以意識法已不取相不取隨好若不防禦意根而住則貪惡不善法等當流入為防禦此等而修行保護意根入意根之律儀彼於食後從乞食而還利用林中樹下洞窟嚴龕塚間高原空處稻稈積遠離之坐臥處彼或居林中或坐樹下或居空屋結跏趺坐端身期許安立對面之念彼斷世之貪乃至彼斷其染污心損壞其慧之此等五蓋離欲乃至具足第四靜慮而住彼如是心得定清淨潔白無垢遠離染污得柔軟堪忍不動而住之時為盡諸漏引發其心彼乃如實了知是苦乃至更了知不還現狀

諸比丘譬如有戰士執劍裝弓參加布陣之戰鬥彼乃勝於其戰鬥成為勝者即住於本營諸比丘如是我說可譬喻如此之補特伽羅諸比丘世間有如是一類之補特伽羅諸比丘是可喻為第五種之戰士有此補特伽羅而存在於諸比丘中

諸比丘喻有此等之五戰士有補特伽羅而存於諸比丘中

七十七

[P.101]

「諸比丘若見此等五未來之怖畏則比丘應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居於林中而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而住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居於林中思擇而謂『我今孤獨而住於林中孤獨而住於林中之我或有蛇欲咬或有蝎欲螫或有百足而齧致我將因之而死此我所障礙我即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啟發精進

諸比丘有是比丘見未來之怖畏則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居於林中而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為住是為第一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居於林中思擇而謂『我今孤獨而住於林中我孤獨而住於林中或失脚而墜落或為所食之食物而害身或為熱而變調或為痰而變調或為刀風而變調故我有死此我所障礙我即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啟發精進

諸比丘有是比丘見未來之怖畏則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居於林中而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為住是為第二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居於林中思擇而謂『我今孤獨而住於林中我孤獨而住林中邂逅猛獸或獅子或虎或豹或熊或獵狗彼等即奪我命[P.102]我所障礙我即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啟發精進

諸比丘有是比丘若見未來之怖畏則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居於林中而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為住是為第三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居於林中思擇而謂『我今孤獨而住於林中我孤獨而住於林中或邂逅於賊賊即已作所作[1]或將作所作皆〔足以〕奪我命故我命終此我所障礙我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啟發精進

諸比丘有是比丘見未來之怖畏則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居於林中而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為住是為第四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居於林中思擇而謂『我今孤獨而住於林中林中住有暴惡之非人彼等即奪我命故我命終此我所障礙我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啟發精進

諸比丘有是比丘見未來之怖畏則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居於林中而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為住是為第五

諸比丘若見此等五種未來之怖畏者則比丘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居於林中而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而住

[P.103]七十八

「諸比丘若見此等五種未來怖畏者則比丘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而住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思擇而謂『我今少壯青年髮黑成就美麗第一之盛年期然而老當觸於此身時若如是為老所制而衰則難以思惟諸佛之教難行樹林草叢高原邊陬之坐臥我預先於如是非愛非樂非可意之法前來於我之前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啟發精進我即成就此法即使老衰亦住於安穩

諸比丘有比丘見未來之怖畏則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而住是為第一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思擇而謂『我今無病無惱能具平等消化不過冷不過暖中庸而堪勤行然而病即觸於此身時若如是為病所制而病則不容易思惟諸佛之教不易行樹林草叢高原邊陬之坐臥我預先於如是非愛非樂[P.104]非可意之法前來於我之前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啟發精進我即成就此法即使生病亦住於安穩

諸比丘有比丘見未來之怖畏則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而為住是為第二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思擇而謂『如今豐年而苗稼稔乞食易得捃拾遺穀而易活命然而年凶險而苗稼不稔乞食難得可有捃拾遺穀而難活命之時復於凶年人人即移轉於豐年之地方群眾雜居於其處群眾雜居之時不容易思惟諸佛之教不易行樹林草叢高原邊陬之坐臥我預先於如是非愛非樂非可意之法前來於我之前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啟發精進我即成就此法即使凶年亦住於安穩

諸比丘有比丘見未來之怖畏則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而以為住是為第三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思擇而謂『如今諸人即和合相慶而不諍如乳與水[P.105]互以親愛之眼相視而住然而有林叢盜賊擾亂之怖畏地方人乘戰車往右往左時若有怖畏者則人人移動於安穩之處群眾雜居於其處群眾雜居時則不易思惟諸佛之教不易行樹林草叢高原邊陬之坐臥我預先於如是非愛非樂非可意之法前來於我之前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啟發精進我即成就此法即使於怖畏之中亦住於安穩

諸比丘有比丘見未來之怖畏則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而為住是為第四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思擇而謂『如今僧伽即和合相慶而不諍守規律而住於安穩然而有僧伽被破之時而僧伽被破時不易思惟諸佛之教不易行樹林草叢高原邊陬之坐臥我預先於如是非愛非樂非可意之法前來於我之前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啟發精進我即成就此法即使僧伽被破之時亦住於安穩

諸比丘有比丘見未來之怖畏則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而以為住是為第五

諸比丘比丘若見此等五種怖畏則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不放逸熾然不惜身命而住

七十九

[P.106]

「諸比丘有此等五種未來之怖畏現不起當來可起汝等應覺察覺已為斷此等應精勤何等為五

諸比丘當來之世有諸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彼等雖然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卻可授其他人之具足戒又於他之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亦當不能化導而他所授之人亦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彼等雖然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卻可授其他人之具足戒又於他之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亦當不能化導而他所授之人亦可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諸比丘如是法污則律污律污則法污

諸比丘是有未來之第一怖畏現不起當來可起汝等應覺彼又既覺已為斷彼應精勤

復次諸比丘當來之世有諸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彼等雖然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卻可成為他人所依之師[1]又於他之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亦當不能化導而他所授之人亦可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彼等雖然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卻可成為他人所依之師又於他之增上戒增上心增上慧亦當不能化導而他所授之人亦可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諸比丘如是法污則律污律污則法污

諸比丘是有未來之第二怖畏現不起當來可起汝等應覺彼又既覺已為斷彼應精勤

[P.107]

復次諸比丘當來之世有諸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彼等雖然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卻談最上法之論智解之論陷於黑法而不覺諸比丘如是法污則律污律污則法污

諸比丘是有未來之第三怖畏現不起當來可起汝等應覺彼又既覺已為斷彼應精勤

復次諸比丘當來之世有諸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彼等雖然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亦不欲聽聞如來所說之〔文〕甚深義甚深出世空性相應之諸經不屬耳而聽不生欲了解之心不認為此等之諸法應學應思惟而通達反之於頌文美字美文外弟子所說之諸經欲聽聞屬耳而聽生欲了解之心認為此等之諸法應學應思惟而通達諸比丘如是法污則律污律污則法污

諸比丘是有未來之第四怖畏現不起當來可起汝等應覺彼又既覺已為斷彼應精勤

[P.108]

復次諸比丘當來之世有諸比丘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彼等雖然不修身不修戒不修心不修慧作為長老比丘卻多蓄〔財物〕〔於戒學〕緩慢為墮落之先行者不勉勵遠離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不啟發精進隨從之人眾即當隨彼等之見其人眾亦多蓄〔財物〕〔於戒學〕緩慢為墮落之先行者不勉勵遠離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不啟發精進諸比丘如是法污則律污律污則法污

諸比丘是有未來之第五怖畏現不起當來可起汝等應覺彼又既覺已為斷彼應精勤

諸比丘有此等五種未來之怖畏現不起當來可起汝等應覺彼又既覺已為斷彼等應精勤

八十

「諸比丘有此等五種未來之怖畏現不起當來可起汝等應覺察又既覺已為斷此等應精勤何等為五

諸比丘當來之世有諸比丘希望美麗之衣彼等即希望美麗之衣而廢穿糞掃衣廢樹林草叢高原邊陬之坐臥入於村王都而居住為衣服故敢作種種非好之非行

諸比丘是有未來之第一怖畏現不起當來可起汝等應覺察彼又既覺已為斷彼應精勤

[P.109]

復次諸比丘當來之世有諸比丘希望美味之食彼等即希望美味之食而廢乞食廢樹林草叢高原邊陬之坐臥為尋求適於嗜好之上味入於村王都而居住為食物故敢作種種非好之非行

諸比丘是有未來之第二怖畏現不起當來可起汝等應覺察彼又既覺已為斷彼應精勤

復次諸比丘當來之世有諸比丘希望美麗之牀座彼等即希望美麗之牀座而廢坐於樹下廢行樹林草叢高原邊陬之坐臥入於村王都而居住又為牀座故敢作種種非好之非行

諸比丘是有未來之第三怖畏現不起當來可起汝等應覺察彼又既覺已為斷彼應精勤

復次諸比丘當來之世有諸比丘可與比丘尼正學女及將來之沙門雜住而且諸比丘與比丘尼正學女及將來之沙門雜住時如次之事應可豫期或可不欣行梵行或可犯隨一雜污之罪或可棄學而退轉

諸比丘是有未來之第四怖畏現不起當來可起汝等應覺察彼又既覺已為斷彼應精勤

復次諸比丘當來之世有諸比丘可與管理林園者及將來之沙門雜住[P.110]諸比丘與管理林園者及將來之沙門雜住時如下之事應可豫期可竭力受用種種貯蓄物[1]而住又對地與植物可作麤相[2]〔劃界限〕

諸比丘是有未來之第五怖畏現不起當來可起汝等應覺察彼又既覺已為斷彼應精勤

諸比丘有此等五種未來之怖畏現不起當來可起汝等應覺察此等又既覺已為斷此等應精勤

攝句

二心解脫果與二法住者
說二戰士與四未來

第九 長老品

八十一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非可愛非可意非可尊重非可崇敬者何等為五

貪可貪者瞋可瞋者迷可迷者憤可憤者憍可憍者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非可愛非可意非可尊重非可崇敬者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可愛可意可尊重可崇敬者何等為五

[P.111]

不貪可貪者不瞋可瞋者不迷可迷者不憤可憤者不憍可憍者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可愛可意可尊重可崇敬者

八十二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非可愛非可意非可尊重非可崇敬者何等為五

未離貪未離瞋未離癡有覆有惱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非可愛非可意非可尊重非可崇敬者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可愛可意可尊重可崇敬者何等為五

已離貪已離瞋已離癡無覆無惱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可愛可意可尊重可崇敬者

八十三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非可愛非可意非可尊重非可崇敬者何等為五

詭詐者虛談者現相者掩飾瞞騙者假利求利者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非可愛非可意非可尊重非可崇敬者

[P.112]三諸比丘成就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可愛可意可尊重可崇敬者何等為五

非詭詐者非虛談者非現相者非掩飾瞞騙者非假利求利者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可愛可意可尊重可崇敬者

八十四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非可愛非可意非可尊重非可崇敬者何等為五

不信無慚無愧懈怠無慧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非可愛非可意非可尊重非可崇敬者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可愛可意可尊重可崇敬者何等為五

有信有慚有愧精進有慧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可愛可意可尊重可崇敬者

八十五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非可愛非可意非可尊重非可崇敬者何等為五

於色不堪忍於聲不堪忍於香不堪忍於味不堪忍於所觸不堪忍

[P.113]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非可愛非可意非可尊重非可崇敬者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可愛可意可尊重可崇敬者何等為五

於色堪忍於聲堪忍於香堪忍於味堪忍於所觸堪忍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可愛可意可尊重可崇敬者

八十六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可愛可意可尊重可崇敬者何等為五

得義無礙解得法無礙解得詞無礙解得辯無礙解者是〔作〕同梵行者之大小所應作巧而不怠成就一切種類方便之才智能作能處理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可愛可意可尊重可崇敬者

八十七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可愛可意可尊重可崇敬者何等為五

具戒守護波羅提木叉律儀圓滿軌則與所行見怖於微塵量之罪受學於學[P.114]以多聞而受持所聞積集所聞如以初善中善後善之法而說明有義有文純一圓滿清淨之梵行彼乃多聞受持如是之法以語熟練以意隨觀以見極為通達言語美麗所言良好優雅可資信賴離粗惡語能令成就知義之語樂住於四靜慮增上心之現法即如法而得無艱難無梗澀而得諸漏已盡之故無漏心解脫慧解脫於現法知悉作證具足而住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同梵行者之可愛可意可尊重可崇敬者

八十八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於多人無益於多人無樂於多人無利於天人無益於苦而行何等為五

有長老比丘出家經多日有稱譽有在家出家等多人之眷屬知名得衣牀座治病藥及資具多聞而憶持所聞積集所聞以初善中善後善之法而說明有義有文純一圓滿清淨之梵行彼乃多聞憶持如是之法於語熟練於意隨觀於見極為通達然彼為邪見者顛倒而見彼即令多人出離正法而令住[P.115]於不正法如此彼長老比丘出家經多日〔人人〕倣依彼例彼長老比丘有稱譽有在家出家等多人之眷屬知名〔人人〕倣依彼例彼長老比丘得衣牀座治病藥及資具〔人人〕倣依彼例彼長老比丘以多聞受持所聞積集所聞〔人人〕倣依彼例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於多人無益於多人無樂於多人無利於天人無益於苦而行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長老比丘即於多人有益於多人有樂於多人有利於天人有益於樂而行何等為五

有長老比丘出家經多日有稱譽有在家出家等多人之眷屬知名得衣牀座治病藥及資具多聞而受持所聞積聚所聞以初善中善後善之法而說明有義有文純一圓滿清淨之梵行彼乃多聞憶持如是之法於語熟練於意隨觀於見極為通達彼為正見者不顛倒而見彼即令多人出離不正法令住於正法如此彼長老比丘出家經多日〔人人〕倣依彼例彼長老比丘有稱譽有在家出家等多人之眷屬知名〔人人〕倣依彼例彼長老比丘得衣牀座治病藥及資具〔人人〕倣依彼例彼長老比丘以多聞而受持所聞積集所聞〔人人〕倣依彼例

[P.116]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即於多人有益於多人有樂於多人有利於天人有益於樂而行

八十九

「諸比丘此等之五法能令有學比丘退還何等為五

即好〔起〕事業好談說好睡眠好雜眾不觀察心之解脫

諸比丘此等之五法能令有學比丘退還

諸比丘此等之五法能令有學比丘不退還何等為五

即不好〔起〕事業不好談說不好睡眠不好雜眾觀察心之解脫

諸比丘此等之五法能令有學比丘不退還

九十

「諸比丘此等之五法能令有學比丘退還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有學比丘經營眾多之事業多作所作且一切所作皆善巧廢除宴坐不勤於內心之寂止諸比丘此是能令有學比丘退還之第一法

復次諸比丘有有學比丘專心雜事而渡日廢除宴坐不勤於內心之寂止諸比丘此能令有學比丘退還之第二法

[P.117]

復次諸比丘有有學比丘與在家出家等雜處與在家雜處而不隨順〔聖教〕廢除宴坐不勤於內心之寂止諸比丘此是能令有學比丘退還之第三法

復次諸比丘有有學之比丘甚早入村過正午始還廢除宴坐不勤於內心之寂止諸比丘此是能令有學比丘退還之第四法

復次諸比丘有有學比丘遣除能趣向心離蓋之論述譬如少欲論喜足論遠離論不雜處論發勤精進論戒論定論慧論解脫論解脫智見論如是之論如欲得而不得於彼為艱難梗澀彼廢除宴坐不勤於內心之寂止諸比丘此是能令有學比丘退還之第五法

諸比丘此等之五法能令有學比丘退還

諸比丘此等之五法能令有學比丘不退還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有學比丘不營眾多之事業不多作所作且一切所作不善巧不廢除宴坐勤於內心之寂止諸比丘此能令有學比丘不退還之第一法

復次諸比丘有有學比丘不專心於雜事而渡日不廢除宴坐勤於內心之寂止諸比丘此能令有學比丘不退還之第二法

一〇

復次諸比丘有有學比丘不與在家出家等雜處不與在家雜處而無不[P.118]隨順〔聖教〕不廢除宴坐勤於內心之寂止諸比丘此能令有學比丘不退還之第三法

一一

復次諸比丘有有學比丘不甚早入村不過正午而還不廢除宴坐勤於內心之寂止諸比丘此能令有學比丘不退還之第四法

一二

復次諸比丘有有學比丘不遣除能趣向心離蓋之論述譬如少欲論喜足論遠離論不雜處論發勤精進論戒論定論慧論解脫論解脫智見論如是之論如欲得其義則得得之不艱難得之不梗澀彼不廢除宴坐勤於內心之寂止諸比丘此能令有學比丘不退還之第五法

諸比丘此等之五法能令有學比丘不退還

攝句

可貪未貪詭詐者有信不堪忍
無礙解長老其他之二是有學

第十 迦俱羅品

九十一

「諸比丘此等是五圓足何等為五

信圓足戒圓足聞圓足捨圓足慧圓足等是

諸比丘此等是五圓足

[P.119]九十二

「諸比丘此等是五圓足何等為五

戒圓足定圓足慧圓足解脫圓足解脫智見圓足等是

諸比丘此等是五圓足

九十三

「諸比丘此等五者是已知[1]之記說何等為五

遲鈍之故昏迷之故記說已知有惡欲欲為性之故記說已知憍醉之故心散亂之故記說已知依增上慢而記說已知全正知而記說已知

諸比丘此等五者是已知之記說

九十四

「諸比丘如是等五者是安穩住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離欲離不善法有尋有伺由離而生喜樂故具足初靜慮而住寂靜故乃至〔具足〕第二靜慮第三靜慮具足第四靜慮而住諸漏已盡故無漏心解脫慧解脫已於現法而自了知作證具足而住

諸比丘如是等者是五種之安穩住

九十五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不久而證得不動何等為五

[P.120]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得義無礙解得法無礙解得詞無礙解得辯無礙解觀察如解脫心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不久而證得不動

九十六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學習入出息念不久而證得不動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不營作業無多作事易養於活命之具易喜足飲食少不勤於麤大性睡眠少勤覺醒以多聞而受持所聞積集所聞如以初善中善後善之法而說明有義有文純一圓滿清淨之梵行彼乃多聞受持如是之法於語熟練於意隨觀於見極為通達觀察如解脫心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學習入出息念不久而證得不動

九十七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修習入出息念不久而證得不動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不營作業無多作事易養於活命之具易喜足飲食[P.121]不勤於麤大性睡眠少勤覺醒論述能趣向心離蓋之論譬如少欲論乃至如是之論如欲得則得得之不艱難得之不梗澀觀察如解脫心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修習入出息念不久而證得不動

九十八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多作入出息念不久而證得不動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不營作業無多作事易養於活命之具易喜足飲食少不勤於麤大性睡眠少勤覺醒處於林中坐臥於邊陬觀察如解脫心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多作入出息念不久而證得不動

九十九

「諸比丘獸王師子於日後時分出離住處出離住處已而欠呿欠呿已而普眺四方普眺四方已而三度師子吼三度師子吼已求食而外出彼若搏象則完全慇懃而搏非不慇懃搏水牛亦完全慇懃而搏非不慇懃搏牛亦完全慇懃而搏非不慇懃搏豹亦完全慇懃

[P.122]而搏非不慇懃若搏小動物乃至兔貓亦完全慇懃而搏非不慇懃何故耶意在勿失墜其個我之威力

諸比丘所謂師子者即是如來應供正等覺者之增語諸比丘凡如來於眾中說法是出彼之師子吼諸比丘如來於比丘眾中說法如來亦完全慇懃說法非不慇懃諸比丘如來於比丘尼眾中說法如來亦完全慇懃說法非不慇懃諸比丘如來於優婆塞眾中說法如來亦完全慇懃說法非不慇懃諸比丘如來於優婆夷眾中說法如來亦完全慇懃說法非不慇懃諸比丘如來於異生眾中說法乃至乞食或捕鳥者如來亦〔完全〕慇懃說法非不慇懃何故耶諸比丘如來是重法敬法者

一百

爾時世尊在憍賞彌〔國〕之瞿私多園其時名為迦俱羅之拘利耶子為具壽大目犍連之侍者此時命終而生於隨一之意成〔天〕眾中彼乃如是獲得自體譬如摩揭陀之二或三之村田〔之長身〕彼以此所得之自體不礙自他迦俱羅天子往詣具壽大目犍連所在處至已問訊具壽大目犍連立於一面立於一[P.123]面之迦俱羅天子白具壽大目犍連而言「大德提婆達多如是起希望我欲收攬比丘僧伽大德提婆達多隨其心起即退失其神通」迦俱羅天子作如是言作如是言已而問訊具壽大目犍連右遶而於其處消失具壽大目犍連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具壽大目犍連白世尊言

「大德名為迦俱羅之拘利耶子者為我之侍者命終而生於隨一之意成〔天〕眾中彼乃如是獲得自體譬如摩揭陀之二或三之村田然彼以此所得之自體不礙自他大德迦俱羅天子詣我處至已問訊於我立於一面大德立於一面之伽俱羅天子對我作如斯言『大德提婆達多如是起希望我欲收攬比丘僧伽大德提婆達多隨其心起即退失其神通』大德迦俱羅天子作如是言如是言已問訊於我右遶而於其處消失

「縱然如此目犍連汝以心察知迦俱羅天子之心迦俱羅天子所說者皆為如是而非異耶

「大德我知以心察知其心迦俱羅天子所說皆如是而非異

「目犍連守護此語目犍連守護此語彼癡人〔提婆達多〕當必洩露自身目犍連有此等五師存在於世何等為五

[P.124]

目犍連世間有一類師於戒不清淨而稱我是戒清淨我之戒乃清淨潔白無染諸弟子則如是知彼此師於戒不清淨而稱我戒清淨我之戒乃清淨潔白無染然而我等若〔如斯〕告在家眾師則不可意彼即非可意我等如何能語彼以衣牀座治病藥及資具所歸向彼之所作者彼即當知目犍連諸弟子隨戒而守護如是之師又如是之師即須諸弟子隨戒而守護

復次目犍連世間有一類師於活命不清淨而稱我活命清淨我之活命乃清淨潔白無染諸弟子則如是知彼此師於活命不清淨而稱我活命清淨我之活命乃清淨潔白無染然而我等若〔如斯〕告在家眾師則不可意彼即非可意我等如何能語彼以衣牀座治病藥及資具所歸向彼之所作者彼即當知目犍連諸弟子隨活命而守護如是之師又如是之師即須諸弟子隨活命而守護

復次目犍連世間有一類師於說法不清淨而稱我即說法清淨我之說[P.125]法乃清淨潔白無染諸弟子則如是知彼此師於說法不清淨而稱我說法清淨我之說法乃清淨潔白無染然而我等若〔如斯〕告在家眾師則不可意彼即非可意我等如何能語彼以衣牀座治病藥及資具所歸向彼之所作者彼即當知目犍連諸弟子隨說法而守護如是之師又如是之師即須諸弟子隨說法而守護

復次目犍連世間有一類師於記說不清淨而稱我記說清淨我之記說乃清淨潔白無染諸弟子則如是知彼此師於記說不清淨而稱我記說清淨我之記說乃清淨潔白無染然而我等若〔如斯〕告在家眾師則不可意彼即非可意我等如何能語彼以衣牀座治病藥及資具所歸向彼所作者彼即當知目犍連諸弟子隨記說而守護如是之師又如是之師即須諸弟子隨記說而守護

復次目犍連世間有一類師於智見不清淨而稱我智見清淨我之智見乃清淨潔白無染諸弟子則如是知彼此師於智見不清淨而稱我智見清淨我之智見乃清淨潔白無染然而我等若〔如斯〕告在家眾師則不可意[P.126]彼即非可意我等如何能語彼以衣牀座治病藥及資具所歸向彼之所作者彼即當知目犍連諸弟子隨智見而守護如是之師又如是之師即須諸弟子隨智見而守護

目犍連有是等五師存在於世

然而目犍連我於戒清淨而稱我戒清淨我之戒乃清淨潔白無染又諸弟子不須隨戒而護我又我不須諸弟子隨戒而守護我於活命清淨而稱我活命清淨我之活命乃清淨潔白無染又諸弟子不須隨活命而護我又我不須諸弟隨活命而守護我於說法清淨而稱我說法清淨我之說法乃清淨潔白無染又諸弟子不須隨說法而護我又我不須諸弟子隨說法而守護我於記說清淨而稱我記說清淨我之記說乃清淨潔白無染又諸弟子不須隨記說而護我又我不須諸弟子隨記說而守護我於智見清淨而稱我智見清淨我之智見乃清淨潔白無染又諸弟子不須隨智見而護我又我不須諸弟子隨智見而守護

攝句

[P.127]二圓足記說安穩住第五之不動
所聞居於林中伽俱羅有十

第三之五十

第十一 安穩住品

一百一

「諸比丘此等五法能與有學無畏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有信具戒多聞精進有慧諸比丘於不信之人有畏而於信者無畏此法能與有學無畏諸比丘於無戒之人有畏而於具戒者無畏此法能與有學無畏諸比丘於少聞之人有畏而於多聞者無畏此法能與有學無畏諸比丘於懈怠之人有畏而於精進者無畏此法能與有學無畏諸比丘於無慧之人有畏而於具慧者無畏此法能與有學無畏

諸比丘此等五法能與有學無畏

[P.128]一百二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縱然是不動法者亦是怪異奇訝者或惡比丘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或親近於娼婦或親近於寡婦或親近於年邁之處女或親近於半擇迦或親近於比丘尼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縱然是不動法者亦為怪異奇訝者或惡比丘

一百三

「諸比丘成就五支之大賊侵入家宅為掠奪劫掠全家或埋伏路邊而為剽盜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大賊恃險難恃淵叢恃有力者賄賂獨行諸比丘云何而大賊恃險難耶

諸比丘世間有大賊或恃難涉之河或恃高山嶮岨諸比丘如是之大賊恃險難諸比丘云何而大賊恃淵叢耶

諸比丘世間有大賊或恃草叢或恃森林或恃峻坡或恃大密林諸比丘如是之大賊恃淵叢諸比丘云何而大賊恃有力者耶

諸比丘世間有大賊或恃王或恃輔相彼謂『若有人對我發疑問[P.129]等之王或輔相者當隱護而語』若有人真對彼發疑問此等王或輔相者為彼隱護而語諸比丘如是之大賊恃有力者云何而大賊捨財耶

諸比丘世間有大賊有富貴大財有大受用物彼謂『若有人對我發疑問則以此中之財寶而歡迎』若有人對彼發疑問則以其中之財寶而歡迎諸比丘如是之大賊賄賂諸比丘云何而大賊獨行耶

諸比丘世間有大賊單獨而奪財物何故爾耶『〔思〕我秘密之處當勿顯露』諸比丘如是之大賊獨行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支之大賊侵入家宅為掠奪劫掠全家或埋伏路邊而為剽盜

諸比丘正如是成就五法之惡比丘負傷損毀自己有罪呵毀於智者又多生非福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惡比丘恃險難恃淵叢恃有力者賄賂獨行諸比丘云何惡比丘恃險難耶

一〇

諸比丘世間有惡比丘成就險難之身業成就險難之語業成就險難之意業諸比丘如是之惡比丘恃險難諸比丘云何惡比丘恃淵叢耶

[P.130]一一

諸比丘世間有惡比丘是邪見者成就邊執見諸比丘如是之惡比丘恃淵叢云何惡比丘恃有力者耶

一二

諸比丘世間有惡比丘或恃王或恃輔相彼謂『若有人對我發疑問此等王或輔相者當隱護而語』若有人對彼發疑問此等之王或輔相者為彼隱護而語諸比丘如是惡比丘恃有力者諸比丘云何而惡比丘賄賂耶

一三

諸比丘世間有惡比丘得衣牀座治病藥及資具彼謂『若有人對我發疑問當以此中之利而歡迎』若有人對彼發疑問以其中之利而歡迎諸比丘如是惡比丘賄賂諸比丘云何而惡比丘獨行耶

一四

諸比丘世間惡比丘單獨而住邊陬地方彼於彼處入富家而得利諸比丘如是比丘獨行

諸比丘成就如是五法之惡比丘負傷損毀自己有罪訶毀於智者又多生非福

一百四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是沙門中無苦之沙門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有乞時唯受用多衣服不乞則少有乞時唯受用多之食物不乞則少有乞時唯受用多之牀座不乞則少有乞時唯受用多之治病藥與資[P.131]不乞則少復有〔與彼〕俱住之同梵行者皆對彼現行多可意之身業非可意者少現行多可意之語業非可意者少現行多可意之意業非可意者少獻可意之供物非可意者少復有諸所受者或熱所等起或痰所等起或風所等起或〔此等之三〕和合者或由季節之轉變而生或自險難之襲來而生或急激之侵入者或由業之異熟而生者對彼屢屢不生少病樂住四靜慮增上心之現法樂欲則得得而不艱難得而不梗澀諸漏已盡故無漏之心解脫已於現法慧解脫而自了知作證具足而住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是沙門中無苦之沙門

諸比丘正說者即可如是說彼〔即〕沙門中無苦之沙門諸比丘正說者即可說我即沙門中無苦之沙門諸比丘我有乞時唯受用多之衣服不乞則少有乞時唯受用多之食物不乞則少有乞時唯受用多之牀座不乞則少有乞時唯受用多之治病藥與資具不乞則少復有〔與我〕俱住之諸比丘皆對我現行多可意之身業非可意者少現行多可意之語業非可意者少現行多可意之意業非可意者少獻可意之供物非可意者少復有諸所受者或熱所等起或痰所等起或風所等起或〔此等之三〕和合者或季節之轉變或由險難襲來而生或急激[P.132]侵入或由業異熟而生者對我屢屢不生少病樂住四靜慮增上心之現法樂欲則得得而不艱難得而不梗澀諸漏已盡之故乃至作證具足而住

諸比丘正說者即可如是說彼〔即〕沙門中無苦之沙門諸比丘正說者即可說我即沙門中無苦之沙門

一百五

「諸比丘此等之五者是安穩住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比丘有慈所起之身業以現前及不現前之方式現前於同梵行者有慈所起之語業有慈所起之意業以現前及不現前之方式現前於同梵行者諸戒之不破不穿不雜不穢清淨智者所讚無所取能生三摩地於如是之戒以現前及不現前之方式與同梵行者同住諸見其為聖者能出離者至盡其苦於如是之見以現前及不現前之方式與同梵行者同住

諸比丘此等之五者是安穩住

一百六

爾時世尊在憍賞彌之瞿私多園具壽阿難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具壽阿難白世尊言

「大德比丘僧伽若齊具幾何而住則可安穩住耶

[P.133]「阿難有比丘自戒圓滿隨他增上戒而不毀嗤阿難比丘僧伽若齊具此而住則可安穩住

「大德復次有其餘異門比丘僧伽若住者可安穩住耶

「阿難可有」世尊曰

「阿難有比丘自戒圓滿隨他增上戒而不毀嗤自觀察而不觀察於他阿難比丘僧伽若齊具此而住則可安穩住

「大德復次有其餘異門比丘僧伽若住者可安穩住耶

「阿難可有」世尊曰

「阿難有比丘自戒圓滿隨他增上戒而不毀嗤自觀察而不觀察於他又不知且不悵其不知阿難比丘僧伽若齊具此而住者則可安穩住

「大德復次若有其餘異門比丘僧伽若住者可安穩住耶

「阿難可有」世尊曰

「阿難有比丘自戒圓滿隨他增上戒而不毀嗤又自觀察而不觀察於他又不知且不悵其不知樂住於四靜慮增上心之現法如樂欲則得得而不艱難得而不梗澀阿難比丘僧伽若齊具此而住者則可安穩住

「大德復次若有其餘異門比丘僧伽若住者可安穩住耶

「阿難可有」世尊曰

[P.134]「阿難有比丘自戒圓滿隨他增上戒而不毀嗤又自觀察而不觀察於他又不知且不悵其不知樂住於四靜慮增上心之現法如樂欲則得得而不艱難得而不梗澀諸漏已盡之故無漏之心解脫慧解脫已於現法而自了知作證具足而住阿難比丘僧伽若齊此而住者則可安穩住

阿難我說『除此之安穩住而餘者上者無有是處』」

一百七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是應請極應請應施應合掌是世之無上福田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戒圓滿定圓滿慧圓滿解脫圓滿解脫智見圓滿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是應請極應請應施應合掌是世間之無上福田

一百八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是應請乃至世間之無上福田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成就無學之戒蘊成就無學之定蘊成就無學之慧蘊成就無學之解脫蘊成就無學之解脫智見蘊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是應請乃至世間之無上福田

[P.135]一百九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無礙而〕行四方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具戒守護波羅提木叉律儀而住圓滿軌則與所行見怖於微塵量之罪受學於學處多聞而受持所聞積集所聞如以諸初善中善後善之法而說有義有文純一圓滿清淨之梵行彼者多聞受持如是之法於語熟練於意隨觀於見善通達衣服飲食牀座治病藥及資具者隨得而滿足樂住於四靜慮增上心之現法如樂欲則得得而不艱難得而不梗澀諸漏已盡之故無漏之心解脫已於現法慧解脫而自了知作證具足而住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者〔無礙而〕行四方

一百十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學習樹林草叢高原邊陬之坐臥而滿足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具戒乃至受學學處多聞而乃至以見善通達發精進而住乃至有力勇猛堅固負荷善法而不捨樂住於四靜[P.136]增上心之現法如樂欲則得得而不艱難得而不梗澀諸漏已盡之故無漏之心解脫已於現法慧解脫而自了知作證具足而住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學習樹林草叢高原邊陬之坐臥而滿足

攝句

無苦第五安穩與
阿難無學行四方與空閑

第十二 阿那伽頻頭品

一百十一

「諸比丘成就五法而親近於諸家之比丘是諸家之非可愛非可意非可尊重非可崇敬何等為五

與不相交不信賴者〔追求相交信賴〕無理而多干涉出入於利害相反之〔家〕私語又多求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而親近於諸家之比丘是諸家之非可愛非可意非可尊重非可崇敬

諸比丘成就五法而親近於諸家之比丘是諸家之可愛可意可尊重可崇敬何等為五

與不相交不信賴者〔不追求相交信賴〕不無理多干涉不出入於利害相反[1]之〔家〕不私語又不多強求

[P.137]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而親近於諸家之比丘是諸家之可愛可意可尊重可崇敬

一百十二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隨後沙門不可用何等為五

或行太遠或行太近不受頒〔己之〕鉢不遮止可墮犯之語〔以己之語〕中斷對談人之語無慧遲鈍啞羊等是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隨後沙門不可用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隨後沙門可用何等為五

不行太遠或太近受頒〔己之〕鉢遮止可墮犯之語不〔以己之語〕中斷對談人之語有慧不鈍非啞羊等是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隨後比丘可用

一百十三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不堪具足正定而住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不堪於色不堪於聲不堪於香不堪於味不堪於所觸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不堪具足正定而住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堪於具足正定而住何等為五

[P.138]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堪於色堪於聲堪於香堪於味堪於所觸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堪於具足正定而住

一百十四

爾時世尊在摩揭陀〔國〕之阿那伽頻頭具壽阿難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世尊告坐於一面之具壽阿難而言

「阿難新出家未久今有由此法律中而來之比丘眾阿難汝等可勸導彼等諸比丘令入安住於五法中何等為五

『諸子汝等且來具戒守護波羅提木叉律儀而安住圓滿軌則與所行見怖於微塵量之罪受學於學處』如是可勸導令入安住於波羅提木叉律儀

『諸子汝等且來防護諸根門念〔根門之〕護念常委[1]等護其意成就護念之心而住』如是可勸導令入安住於根律儀

『諸子汝等且來少言限制所言』如是可勸導令入安住於所言之限制

『諸子汝等且來處於林中學習樹林草叢高原邊陬之坐臥』如是可勸導令入安住於身遠離

『諸子汝等且來為正見者成就正見』如是可勸導令入安住於正見

[P.139]阿難新出家未久今有由此法律中而來之比丘眾阿難汝等可勸導彼等諸比丘而令入安住於五法中

一百十五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墮於地獄何等為五

慳吝住居慳吝家〔之供給〕慳吝〔其他〕所得慳吝稱讚〔他德〕慳吝於法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墮於地獄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生於天國何等為五

不慳吝住居不慳吝家〔之供給〕不慳吝〔其他〕所得不慳吝稱讚〔他德〕不慳吝於法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生於天國

一百十六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墮於地獄何等為五

不查證不細究而稱讚不可稱讚者不查證不細究而毀嗤應稱讚者不查證不細究而表示信任不可信任之處不查證不細究而表示不信任可信任之處令唐捐於信施之物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墮於地獄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生於天國何等為五

查證細究而不稱讚於不應稱讚者查證細究而稱讚於應稱讚者查證[P.140]究而表示不信任於不應信任處查證細究而表示信任於應信任處不令唐捐於信施之物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生於天國

一百十七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墮於地獄何等為五

不查證不細究而稱讚於不應稱讚者不查證不細究而毀嗤於應稱讚者有嫉妒有慳貪令唐捐於信施之物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墮於地獄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生於天國何等為五

查證細究而不稱讚於不應稱讚者查證細究而稱讚於應稱讚者無嫉妒無慳貪不令唐捐於信施之物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生於天國

一百十八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墮於地獄何等為五

不查證不細究而稱讚於不應稱讚者不查證不細究而毀嗤於應稱讚者是邪見者是邪思惟者令唐捐於信施之物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墮於地獄

[P.141]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生於天國何等為五

查證細究而不稱讚於不應稱讚者查證細究而稱讚於應稱讚者是正見者是正思惟者不令唐捐於信施之物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生於天國

一百十九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墮於地獄何等為五

不查證不細究而稱讚於不應稱讚者不查證不細究而毀嗤於應稱讚者是邪語者是邪業者令唐捐於信施之物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墮於地獄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生於天國何等為五

查證細究而不稱讚於不應稱讚者查證細究而稱讚於應稱讚者是正語者是正業者不令唐捐於信施之物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生於天國

一百二十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墮於地獄何等為五

不查證不細究而稱讚於不應稱讚者不查證不細究而毀嗤於應稱讚者是邪精進者是邪念者令唐捐於信施之物

[P.142]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墮於地獄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生於天國何等為五

查證細究而不稱讚於不應稱讚者查證細究而稱讚於應稱讚者是正精進者是正念者不令唐捐於信施之物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尼如相隨附置則生於天國

攝句

親近諸家隨後沙門阿那伽頻頭
慳吝稱讚嫉妒見思語業精進

第十三 病品

一百二十一

爾時世尊在毘舍離大林中之重閣講堂世尊於日後時分自宴坐起而往病室世尊見隨一比丘弱病見已坐於所設之座坐已世尊告諸比丘曰

「諸比丘縱然是如何之弱病者不離於五法時則彼可期待如次諸事不久而諸漏已盡故無漏之心解脫已於現法慧解脫而自了知作證具足而住何等為五

[P.143]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循身觀不淨而住於食有違逆想於一切世界有不樂想見一切行之無常又於彼內心有死想而善安立

諸比丘縱然是如何之弱病者不離於五法時則彼可期待如次諸事不久而諸漏已盡故乃至作證具足而住

一百二十二

「諸比丘縱然是如何之比丘或比丘尼修如是等五法或所作五法時則彼可期待二果之隨一果即於現法已知或若有餘取是為不還性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其內心依諸法生滅之慧而念善安住循身觀不淨而住於食有違逆想於一切世界有不樂想見一切行之無常

諸比丘縱然是如何之比丘或比丘尼修如是等五法或多作此等五法時則彼可期待二果之隨一果即於現法已知或若有餘取是為不還性

一百二十三[1]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病人為難看護何等為五

作不適當之事不知適當物之量不服用藥欲治癒於看病人不如實以告病狀若病增進則如此增進若減退則如此減退若停止則如此停止不能忍受所發生身苦受之烈非悅非可意奪命性

[P.144]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病人為難看護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病人為易看護何等為五

作適當之事知適當物之量服用藥欲治癒於看病人如實以告病狀若病增進則如此增進若減退則如此減退若停止則如此停止能忍受所發生身苦受之烈非悅非可意奪命性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病人為易看護

一百二十四[1]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看病人不足以看護病人何等為五

無調和藥劑之能力不知適不適之物進不適當之物退適當之物為利得而侍候病人無有慈心厭嫌棄除大便或小便或吐瀉物或痰有機會時不能以法語示現勸導讚勵慶喜病人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看病人不足以看護病人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看病人足以看護病人何等為五

堪能調和藥劑知適應不適應之物不進不適當之物不退適當之物有慈心而看護病人非為利得不厭嫌棄除大便或小便或吐瀉物或痰有機會時堪能以法語示現勸導讚勵慶喜病人

[P.145]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看病人足以看護病人

一百二十五

「諸比丘此等之五法是損於壽何等為五

作不適當之事不知適當物之量食未熟之食物非時遊行非梵行

諸比丘此等之五法是損於壽

諸比丘此等之五法是益於壽何等為五

作適當之事知適當物之量食已熟之食物應時之遊行行梵行

諸比丘此等之五法是益於壽

一百二十六

「諸比丘此等之五法是損於壽何等為五

作不適當之事不知適當物之量食已熟之食物破戒是惡友

諸比丘此等之五法是損於壽

諸比丘此等之五法是益於壽何等為五

作適當之事知適當物之量食已熟之食物具戒是善友

諸比丘此等之五法是益於壽

一百二十七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不適宜出離僧伽而住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不滿足所具有之衣不滿足所具有之食不滿足所具有之牀座不滿足所具有之治病藥與資具又多思惟於欲而住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不適宜出離僧伽而住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適宜出離僧伽而住何等為五

[P.146]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滿足所具有之衣滿足所具有之食滿足所具有之牀座滿足所具有之治病藥與資具又多思惟離欲而住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適宜出離僧伽而住

一百二十八

「諸比丘此等之五者是沙門之苦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不滿足所具有之衣不滿足所具有之食不滿足所具有之牀座不滿足所具有之治病藥與資具又不欣行梵行

諸比丘此等五者是沙門之苦

諸比丘此等之五者是沙門之樂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滿足所具有之衣滿足所具有之食滿足所具有之牀座滿足所具有之治病藥與資具又欣行梵行

諸比丘此等五者是沙門之樂

一百二十九

「諸比丘此等五者趣惡趣墮地獄爛熟而不可治療何等為五

殺母殺父殺阿羅漢以惡心出如來身血破僧伽

諸比丘此等五者趣惡趣墮地獄爛熟而不可治療

[P.147]一百三十[1]

「諸比丘此等是五喪失何等為五

親族之喪失或由財產之喪失疾病而喪失戒之喪失見之喪失等是諸比丘有情或由親族之喪失或由財產之喪失或由疾病而喪失身壞死後不生於無福處惡趣險難地獄諸比丘有情或依戒之喪失或依見之喪失身壞死後生於無福處惡趣險難地獄

諸比丘此等是五喪失

諸比丘此等是五圓足何等為五

親族之圓足財產之圓足無病之圓足戒之圓足見之圓足是諸比丘有情者或依親族之圓足或依財產之圓足或依無病之圓足身壞死後不生於善趣天界諸比丘有情或依戒之圓足或依見之圓足身壞死後生於善趣天界

諸比丘此等是五圓足

攝句

念住二看護二壽
住於外爛熟圓足

第十四 王品

一百三十一

[P.148]

「諸比丘成就五支之轉輪王唯依法而轉輪其輪縱使以任何怨敵之手亦不能退轉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轉輪王知義利知法知量知時知眾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支之轉輪王唯依法而轉輪其輪縱使以任何怨敵之手亦不能退轉

諸比丘正如是具足五法之如來應供正等覺者唯依法而轉無上法輪其輪即使沙門或婆羅門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間之任何人亦不能退轉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如來應供正等覺者知義利知法知量知時知眾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如來應供正等覺者唯依法而轉無上法輪其輪即使沙門或婆羅門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間之任何人亦不能退轉

一百三十二

「諸比丘成就五支之轉輪王之長子於父所轉之輪唯依法而隨轉其輪即使任何怨敵之手亦不能退轉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轉輪王之長子知義利知法知量知時知眾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支之轉輪王之長子於父所轉之輪唯依法而隨轉其輪即使任何怨敵之手亦不能退轉

[P.149]

諸比丘正如是成就五法之舍利弗於如來所轉之無上法輪健全正確隨轉其輪即使沙門或婆羅門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中之任何人亦不能退轉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舍利弗知義利知法知量知時知眾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舍利弗於如來所轉之無上法輪完全正確隨轉其輪即使沙門或婆羅門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中任何人亦不能退轉

一百三十三

「諸比丘凡為正法王之轉輪王不轉不相應於王之輪

作如是教示時有隨一之比丘白世尊言「大德為正法王之轉輪王其王是誰耶」「比丘是法」世尊言

「比丘世間有正法王之轉輪王唯依法恭敬法尊重法崇敬法以法為幢以法為旗以法為主於民眾之間正作保護防禦庇護

復次比丘正法王之轉輪王唯依法恭敬法尊重法崇敬法以法為幢以法為旗以法為主於隨行之剎帝利中軍眾中婆羅門長者中在市與地方之民眾中沙門婆羅門中鳥獸中正作保護防禦庇護

[P.150]比丘彼之正法王之轉輪王唯依法恭敬法尊重法崇敬法以法為幢以法為旗以法為主於民眾之間作正保護防禦庇護已於隨行之剎帝利中軍眾中婆羅門長者中在市與地方之民眾中沙門婆羅門中鳥獸中作正保護防禦庇護已唯依法而轉輪其輪即使以任何怨敵之手亦不能使之退轉正如是比丘正法王之如來應供正等覺者唯依法恭敬法尊重法崇敬法以法為幢以法為旗以法為主於比丘眾中作正保護防禦庇護而曰應如是學習身業不應如是學習身業應如是學習語業不應如是學習語業應如是學習意業不應如是學習意業應如是學習活命不應如是學習活命應如是造訪村邑不應如是造訪村邑

復次比丘正法王之如來應供正等覺者唯依法恭敬法尊重法崇敬法以法為幢以法為旗以法為主於比丘中比丘尼中優婆塞中優婆夷中作正保護防禦庇護而曰應如是學習身業不應如是學習身業應如是學習語業不應如是學習語業應如是學習意業不應如是學習意業應如是學習活命不應如是學習活命應如是造訪村邑不應如是造訪村邑

[P.151]比丘正法王之如來應供正等覺者唯依法恭敬法尊重法崇敬法以法為幢以法為旗以法為主於比丘眾中作正保護防禦庇護已於比丘尼眾中作正保護防禦庇護已於優婆塞眾中作正保護防禦庇護已於優婆夷眾中作正保護防禦庇護已唯依法而轉無上法輪其輪即使沙門或婆羅門或天或魔或梵天或世間任何人亦不能退轉

一百三十四

「諸比丘成就五支之剎帝利灌頂王無論住於何方皆唯住於自己之領域內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剎帝利灌頂王母與父兩者皆生而正直乃至七世之父祖亦托胎清淨不能責難以種姓之論不能非難有富而大財有大受用庫藏盈溢復次成就有力柔順而善服命令之四支軍復次彼指導者又伶俐聰明機智能思惟過去未來現在之義利此等四法者使彼之稱譽成熟彼為增加此稱譽而成就五法無論住於何方亦唯住於自己之領域內何故然耶諸比丘得勝者致有如是正如是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即使住於何方皆能心解脫而住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具戒守護波羅提木叉律儀而住圓滿軌則與所行[P.152]怖於微塵量之罪受學於學處恰如剎帝利灌頂王之種姓圓滿多聞而受持所聞積集所聞如以諸般之初善中善後善之法而說明有義有文純一圓滿清淨之梵行彼多聞受持如是之法於語熟練於意隨觀於見極為通達恰如剎帝利灌頂王者有富而大財有大受用庫藏盈溢為斷不善法為圓足善法啟發精進而住努力堅固勇猛負荷善法而不捨恰如具足剎帝利灌頂王之力成聖決擇正趣苦盡成就通達生滅之慧恰如具足剎帝利灌頂之指導者此等之四法者令成就彼之解脫彼成就增加此解脫之五法即使住於何方亦能心解脫而住何故然耶諸比丘心解脫者致有如是

一百三十五

「諸比丘成就五支之剎帝利灌頂王之長子希求王位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剎帝利灌頂王之長子母與父兩者皆生正直乃至七世之父祖亦托胎清淨不能責難以種姓之論不能非難美麗而可見端正莊嚴成就最勝容色對父母可愛復可意對於市與地方之人亦可愛可意於諸剎帝利灌頂王[P.153]之工巧處者或象或馬或車或弓或於刀令學大成彼謂我母與父兩者生正直乃至七世之父祖亦托胎清淨不能責難以種姓之論不能非難何故我不可希求王位耶我美麗而可見端正莊嚴成就最勝之容色何故我不可希求王位耶我對父母可愛復可意何故我不可希求王位耶我對市與地方之人亦可愛復可意何故我不可希求王位耶我於諸剎帝利灌頂王之工巧處者或象或馬或車或弓或於刀令學大成何故我不可希求王位耶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支之剎帝利灌頂王之長子希求王位正如是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期望諸漏已盡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有信心彼世尊為應供正等覺明行具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者天人師覺者世尊信如來之菩提少病少惱而能成就平等消化之火界不過冷不過暖中庸而堪勤行無諂無誑對於〔大〕師或智者或同梵行者如實以示自己啟發精進而住以斷不善法圓足善法努力而堅固勇猛負荷善法而不捨具慧成聖能決擇正趣苦盡成就通達生滅之慧彼謂我有信心彼世尊者為應供正等覺乃至天人師覺者[P.154]世尊信如來之菩提何故我不可期望諸漏已盡耶我少病少惱而能成就平等消化之火界不過冷不過暖中庸而堪勤行何故我不可期望諸漏已盡耶我無諂無誑對於〔大〕師或智者或同梵行者如實以示自己何故我不可期望諸漏已盡耶我啟發精進而住以斷不善法圓足善法努力而堅固勇猛負荷善法而不捨何故我不可期望諸漏已盡耶我具慧成聖能決擇正趣苦盡成就通達生滅之慧何故我不可期望諸漏已盡耶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期望諸漏已盡

一百三十六

「諸比丘成就五支之剎帝利灌頂王之長子期望副王位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剎帝利灌頂王之長子母與父兩者皆生而正直乃至七世之父祖托胎清淨不能責難以種姓之論不能非難美麗而可見端正莊嚴成就最勝容色對於父母可愛又可意對於軍眾亦可愛又可意伶俐聰明而有機智能思惟過去未來現在之義利彼謂我之母與父兩者皆生正直乃至七世之父祖托胎清淨不能責難以種姓之論不能非難何故我不可期望副王位耶我美麗可[P.155]端正莊嚴成就最勝之容色何故我不可期望副王位耶我對父母可愛又可意何故我不可期望副王位耶我對於軍眾亦可愛又可意何故我不可期望副王位耶我伶俐聰明而機智能思惟過去未來現在之義利何故我不可期望副王位耶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支剎帝利灌頂王之長子期望副王位正如是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期望諸漏已盡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有比丘具戒乃至以受學學處多聞乃至於見極為通達於四念住安住心發精進而住以斷不善法圓足善法努力堅固勇猛負荷善法而不捨具慧成聖能決擇正趣苦盡通達生滅成就慧彼謂我具戒守護波羅提木叉律儀而住圓滿軌則與所行見怖於微塵量之罪以受學學處何故我不可期望諸漏盡耶我多聞而受持正聞積集正聞猶如諸初善中善後善之法說明有義有文純一圓滿清淨之梵行我多聞受持如是之法於語熟練於意隨觀乃至於見極為通達何故我不可期望諸漏盡耶我心安住於四念住何故我不可期望諸漏盡耶我發精進而住以斷不善法圓足善法努力堅固勇猛負荷善法而不捨何故我不可期望諸漏盡耶我具慧成聖能決擇正趣苦盡通達生滅成就慧何故我不可期望諸漏盡耶

[P.156]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期望諸漏已盡

一百三十七

「諸比丘有此等之五〔人〕夜少寢多覺何等為五

諸比丘女人希望男子於夜少寢多覺諸比丘男子希望女人於夜少寢多覺諸比丘盜賊希望攫取於夜少寢多覺諸比丘王之侍者勤於王事於夜少寢多覺諸比丘比丘希望離繫於夜少寢多覺

諸比丘如是等之五〔人〕於夜少寢多覺

一百三十八

「諸比丘成就五支之王象多食食物廣占座位落糞有〔號碼之〕籌是故只入於王象之數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王象不堪於色不堪於聲不堪於香不堪於味不堪於所觸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支之王象多食食物廣占座位落糞有〔號碼之〕籌是故只入於王象之數諸比丘正如是成就五法之比丘多食食物廣占座位蹂躝其座有〔號碼之〕籌是故只入於比丘之數何等為五

[P.157]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不堪於色不堪於聲不堪於香不堪於味不堪於所觸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多食食物廣占座位落糞有〔號碼之〕籌是故只入於比丘之數

一百三十九

「諸比丘成就五支之王象不適合於王不堪於王之使用是故不入於王股肱之數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有王象不堪於色不堪於聲不堪於香不堪於味不堪於所觸諸比丘云何為王象而不堪於色耶

諸比丘世間有王象趣赴戰鬥或見象眾或見馬眾或見車眾或見步兵眾已恐怖驚懼而不堅持不能戰鬥諸比丘如是之王象不堪於色諸比丘云何為王象而不堪於聲耶

諸比丘世有王象趣赴戰鬥或聞象聲或聞馬聲或聞車聲或聞步兵聲或聞大鼓螺貝鑵鼓之音響已恐怖驚懼而不堅持不能戰鬥諸比丘如是之王象不堪於聲諸比丘云何為王象而不堪於香耶

[P.158]

諸比丘世間有王象趣赴戰鬥嗅及諸王貴種戰鬥象之糞尿味已恐怖驚懼而不堅持不能戰鬥諸比丘如是之王象不堪於香諸比丘云何為王象而不堪於味耶

諸比丘世有王象趣赴戰鬥或給與等閒一日之水草或給與等閒二日三日四日五日之水草恐怖驚懼而不堅持不能戰鬥諸比丘如是之王象不堪於味諸比丘云何為王象而不堪於所觸耶

諸比丘世間有王象趣赴戰鬥或中飛來之一箭或中飛來之二五箭恐怖驚懼而不堅持不能戰鬥諸比丘如是之王象不堪於所觸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支之王象不適合於王不堪於王之使用是故不能入於王股肱之數正如是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不為應請不為極應請不為應施不為應合掌不為世之無上福田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不堪於色不堪於聲不堪於香不堪於味不堪於所觸諸比丘云何為比丘而不堪於色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以眼見色已貪著可貪之色心不能等持諸比丘如是之比丘不堪於色諸比丘云何比丘不堪於聲耶

[P.159]一〇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以耳聞聲已貪著可貪之聲心不能等持諸比丘如是之比丘不堪於聲諸比丘云何比丘不堪於香耶

一一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以鼻嗅香已貪著可貪之香心不能等持諸比丘如是之比丘不堪於香諸比丘云何比丘不堪於味耶

一二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以舌嘗味已貪著可貪之味心不能等持諸比丘如是之比丘不堪於味諸比丘云何比丘不堪於所觸耶

一三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以身觸所觸已貪著可貪之所觸心不能等持諸比丘如是之比丘不堪於所觸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不為應請不為極應請不為應施不為應合掌不為世之無上福田

一四

諸比丘成就五支之王象適合於王堪於王之使用是故入於王股肱之數何等為五

一五

諸比丘世間有王象堪於色堪於聲堪於香堪於味堪於所觸諸比丘云何王象堪於色耶

一六

諸比丘世間有王象趣赴戰鬥或見象眾或見馬眾或見車眾或見步兵眾已不恐怖不驚懼而堅持能戰鬥諸比丘如是之王象堪於色諸比丘云何王象堪於聲耶

[P.160]一七

諸比丘世間有王象趣赴戰鬥或聞象聲或聞馬聲或聞車聲或聞步兵聲或聞大鼓螺貝鑵鼓之音響已不恐怖不驚懼而堅持能戰鬥諸比丘如是之王象堪於聲諸比丘云何王象堪於香耶

一八

諸比丘世間有王象趣赴戰鬥嗅及諸王貴種戰鬥象之糞尿味已不恐怖不驚懼而堅持能戰鬥諸比丘如是之王象堪於香諸比丘云何為王象而堪於味耶

一九

諸比丘世間有王象趣赴戰鬥或給與等閒一日之水草或給與等閒二日三日四日五日之水草不恐怖不驚懼而堅持能戰鬥諸比丘如是之王象堪於味諸比丘云何王象堪於所觸耶

二〇

諸比丘世間有王象趣赴戰鬥或中飛來之一箭或中飛來之二五箭不恐怖不驚懼而堅持能戰鬥諸比丘如是之王象堪於所觸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支之王象適合於王堪於王之使用是故入於王股肱之數正如是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為應請為極應請為應施為應合掌世之無上福田何等為五

[P.161]二一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堪於色堪於聲堪於香堪於味堪於所觸諸比丘云何比丘堪於色耶

二二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以眼見色已不貪著可貪之色心能等持諸比丘如是之比丘堪於色諸比丘云何比丘堪於聲耶

二三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以耳聞聲已不貪著可貪之聲心能等持諸比丘如是之比丘堪於聲諸比丘云何比丘堪於香耶

二四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以鼻嗅香已不貪著可貪之香心能等持諸比丘如是之比丘堪於香諸比丘云何比丘堪於味耶

二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以舌嘗味已不貪著可貪之味心能等持諸比丘如是之比丘堪於味

二六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以身觸所觸已不貪著可貪之所觸心能等持諸比丘如是之比丘堪於所觸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為應請為極應請為應施為應合掌為世之無上福田

一百四十[1]

「諸比丘成就五支之王象適合於王堪於王之使用是故入於王股肱之數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王象為聞者為殺者為護者為忍者為行者諸比丘云何王象成為聞者耶

[P.162]

諸比丘世間有王象馴象師之所作或令先作或未作者皆希求其一切作意而存念於心屬耳而聽諸比丘如是之王象成為聞者諸比丘云何王象成為殺者耶

諸比丘世間有王象趣赴戰鬥或殺象或殺乘象者或殺馬或殺騎馬者或破車或殺乘車者或殺步兵諸比丘如是之王象成為殺者諸比丘云何王象而成為護者耶

諸比丘世間有王象趣赴戰鬥守護前眾守護後眾守護前脚守護後脚守護頭守護耳守護齒守護牙守護尾守護乘象者諸比丘如是之象成為護者諸比丘云何王象成為忍者耶

諸比丘世有王象趣赴戰鬥堪於刀擊劍擊箭中斧擊及大鼓螺貝鑵鼓之音響諸比丘如是之王象成為忍者諸比丘云何王象成為行者耶

諸比丘世間有王象馴象者令往赴之場所或曾往處或未曾往處皆能速往於一切方向諸比丘如是之王象成為行者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支之王象適合於王堪於王之使用是故入於王股肱之數正如是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為應請為極應請為應施為應合掌為世之無上福田何等為五

[P.163]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為聞者為殺者為護者為忍者為行者又云何為比丘而成為聞者耶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如來說示或說法律時希望作意而存念於意屬耳而聽一切法諸比丘如是之比丘成為聞者諸比丘云何比丘成為殺者耶

一〇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不容已生之欲尋斷除離滅不容已生之恚尋已生之害尋已生之惡不善法斷除離滅諸比丘如是之比丘成為殺者諸比丘云何比丘成為護者耶

一一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以眼見色已不取相不取好對不防眼根而住彼貪惡不善法可流入之故為防之而行守護眼根作眼根之守護以耳聞聲已以鼻嗅香已以舌嘗味已以身觸所觸已以意了別法已不取相不取好對不防意根而住彼貪惡不善法可流入之故為防之而行守護意根作意根之防護諸比丘如是之比丘成為護著諸比丘云何比丘成為忍者耶

一二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忍受寒腹行之諸觸與罵詈讒謗之語以及已生之苦痛劇烈粗糙作用不悅者非可意者奪命等身受之諸受諸比丘如是之比丘成為忍者諸比丘云何比丘成為行者耶[P.164]一三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於此長久遊行之間於未曾至處速往諸行之寂滅一切依止之棄捨渴愛之盡離貪涅槃之處諸比丘如是之比丘成為行者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為應請為極應請為應施為應合掌為世之無上福田

攝句

轉輪隨轉住於何方二期望
少寢多覺食物不堪與成聞者

第十五 底甘陀品

一百四十一

「諸比丘有此等五種補特伽羅存在於世何等為五

施已而輕蔑共住而輕率輕率而信無確信是鈍而癡等是諸比丘云何為補特伽羅施已而輕蔑耶

諸比丘世間有補特伽羅施衣牀座治病藥及資具於補特伽羅彼謂我施彼受斯為施已而輕蔑彼

諸比丘有如是之補特伽羅是施已而輕蔑諸比丘云何補特伽羅共住而輕蔑耶

[P.165]

諸比丘世間有補特伽羅或二年或三年與補特伽羅共住共主起輕蔑斯為共住而輕蔑彼

諸比丘有如是之補特伽羅是共住而輕蔑諸比丘云何有補特伽羅是輕率而信耶

諸比丘世間有一類之補特伽羅或有他者之稱讚或語毀咨時速信認於彼

諸比丘有如是之補特伽羅是輕率而信諸比丘云何有補特伽羅無確信耶

諸比丘世間有一類之補特伽羅少信少尊少愛少歡

諸比丘有如是之補特伽羅是無確信諸比丘云何有補特伽羅是鈍而癡耶

諸比丘世間有一類之補特伽羅不知善法不知有罪無罪之法不知劣勝之法不知黑白相對之法

諸比丘有如是之補特伽羅是鈍而癡

諸比丘有是等五類之補特伽羅存在於世

一百四十二

「諸比丘有此等五類之補特伽羅存在於世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一類之補特伽羅作〔違犯之〕行不如實了知彼心解脫慧解脫——此中彼等已生之惡不善法無餘而滅諸比丘復次世間有一類之補特伽羅作〔違犯之〕行無悔又不如實了知彼心解脫慧解脫——此中彼等已生[P.166]之惡不善法無餘而滅諸比丘復次世間有一類之補特伽羅不作〔違犯之〕行又不如實了知彼心解脫慧解脫——此中彼等已生之惡不善法無餘滅諸比丘復次世間有一類補特伽羅不作〔違犯之〕行無悔又不如實了知彼心解脫慧解脫——此中彼等已生之惡不善法無餘滅諸比丘復次世間有一類補特伽羅不作〔違犯之〕行無悔又如實了知彼心解脫慧解脫——此中彼等已生之惡不善法無餘滅

諸比丘此中有所謂補特伽羅作〔違犯之〕行不如實了知彼之心解脫慧解脫——此中彼等已生之惡不善法無餘而滅彼應如是曰由具壽之行而生諸漏存在由悔而生之諸漏增加具壽斷滅由行而生之諸漏排除由悔而生之諸漏可修心與慧若如是具壽則全可等同於第五類之補特伽羅

諸比丘此中有所謂補特伽羅作〔違犯之〕行無悔又不如實了知彼心解脫慧解脫——此中彼等已生之惡不善法無餘滅彼應如是曰由具壽之行而生之諸漏存在由無悔而諸漏不增加具壽斷滅由行而生之諸漏可修心與慧若如是具壽則全可等同於彼第五類之補特伽羅

諸比丘此中有所謂補特伽羅不作〔違犯之〕行又不如實了知彼心[P.167]解脫慧解脫——此中彼等已生之惡不善法無餘而滅彼應如是曰由具壽之行而生之諸漏不存在由悔而生之諸漏增加具壽排除由悔而生之諸漏可修心與慧若如是具壽則全可等同於第五類之補特伽羅

諸比丘此中有所謂補特伽羅不作〔違犯之行〕無悔又不如實了知彼心解脫慧解脫——此中彼等已生之惡不善法無餘而滅彼應如是曰由具壽之行而生之諸漏不存在由無悔而諸漏不增加具壽可修心與慧若如是具壽全可等同於第五類之補特伽羅

諸比丘以上此等四補特伽羅以第五之補特伽羅如是教授教誡於次第得漏盡

一百四十三

爾時世尊在毘舍離大林中之重閣講堂世尊於日前時分著內衣披衣持鉢為乞食而入毘舍離其時五百之栗遮毘人聚集坐於娑羅達達制多作此談話

「世間五寶之出現難得何等為五世間難得象寶之出現世間難得馬寶之出現世間難得摩尼寶之出現世間難得女寶之出現世間難得居士寶之出現

世間難得此等五寶之出現

[P.168]

其時彼等栗遮毘人向立於道路之人而〔言〕「此人汝若見世尊來當如所見以告我等」彼人遙見世尊來見已而詣彼等栗遮毘人之處至已而告彼等栗遮毘人言「諸賢彼世尊應供正等覺者來矣應計適當之時」其時彼等栗遮毘人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立於一面立於一面之彼等栗遮毘人白世尊言

「大德世尊若垂念哀愍往彼娑羅達達制多實為甚幸

世尊默然而許世尊往娑羅達達制多至已設座而坐世尊坐已告彼等栗遮毘人言

「諸栗遮毘今為何論而坐於此處耶汝等云何而言談耶

「大德我等集坐於此處作如是之言談世間難得五寶之出現何等為五世間難得象寶之出現世間難得馬寶之出現世間難得摩尼寶之出現世間難得女寶之出現世間難得居士寶之出現世間難得此等五寶之出現

「實則希求諸欲之諸栗遮毘依諸欲而發起言談諸栗遮毘世間難得五寶之出現何等為五

[P.169]世間難得如來應供正等覺者之出現世間難得敘述如來所宣說法律之補特伽羅世間難得了解說明如來所宣說法律之補特伽羅世間難得隨於了解如來所宣說之法律而行法之補特伽羅世間難得知恩感恩之補特伽羅

諸栗遮毘世間難得此等五寶之出現

一百四十四

爾時世尊在沙計多之底甘陀林於彼處世尊告諸比丘曰「諸比丘」諸比丘回答世尊「大德」世尊曰

「諸比丘比丘時時於不違逆起違逆想而住者善諸比丘比丘時時於違逆起不違逆想而住者善諸比丘比丘時時於不違逆與違逆起違逆想而住者善諸比丘比丘時時於違逆與不違逆起不違逆想而住者善諸比丘比丘時時避開不違逆與違逆兩者為正念正知為捨而住者善諸比丘比丘緣何義趣應於不違逆起違逆想而住耶

所謂於可貪之法我勿生貪緣此義趣諸比丘比丘應於不違逆起違逆想而住諸比丘比丘緣何義趣應於違逆起不違逆想而住耶

所謂於可瞋之法我勿生瞋緣此義趣諸比丘比丘應於違逆起不違逆想而[P.170]諸比丘比丘緣何義趣應於不違逆與違逆起違逆想而住耶

所謂於可貪之法我勿生貪於可瞋之法我勿生瞋緣此義趣諸比丘比丘應於不違逆與違逆起違逆想而住諸比丘比丘緣何義趣應於違逆與不違逆起不違逆想而住耶

所謂於可瞋之法我勿生瞋於可貪之法我勿生貪緣此義趣諸比丘比丘應於違逆與不違逆起不違逆想而住諸比丘比丘緣何義趣應避開不違逆與違逆兩者為正念正知捨而住耶

所謂於可貪之法何物何處如何我勿生貪於可瞋之法何物何處如何我勿生瞋於可迷之法何物何處如何我勿生癡緣此義趣諸比丘比丘應避開不違逆與違逆兩者為正念正知捨而住

一百四十五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人如相隨置墮於地獄何等為五

殺生不與取邪欲行虛誑語居於有穀酒果酒酒分之放逸處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人如相隨置墮於地獄

[P.171]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人如相隨置生於天國何等為五

離殺生離不與取離邪欲行離虛誑語離有穀酒果酒酒分之放逸處等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人如相隨置生於天國

一百四十六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不可親近交往何等為五

作〔耕作等之〕業橫加爭議反抗上座諸比丘長時耽於不定之作業不能時時以法語示現勸導讚勵慶慰他人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不可親近交往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可親近交何等為五

不作〔耕作等之〕業不橫加爭議不反抗上首諸比丘不長時耽於不定之作業時時以法語示現勸導讚勵慶慰他人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可親近交往

一百四十七

「諸比丘此等五者是非善士之施何等為五

不慇懃而施不恭敬而施不由自手親施丟棄而施不信〔未來果報〕而施

諸比丘此等五者是非善士之施

[P.172]

諸比丘此等五者是善士之施何等為五

慇懃而施恭敬而施由親手而施不丟棄而施信〔未來果報〕而施

諸比丘此等五者是善士之施

一百四十八[1]

「諸比丘此等五者是善士之施何等為五

信而施慇懃而施應時而施無執著而施不害自他而施

復次諸比丘若信而施則彼施異熟生起時每有[A8]豐富大財有大受用美麗可見端正莊嚴成就最勝之容色

復次諸比丘若慇懃而施則彼施異熟生起時每有[A9]豐富大財有大受用又彼或子或妻或奴或走使或僕者皆從順屬耳而聽生了解心

復次諸比丘若應時而施則彼施異熟生起時每有[A10]豐富大財有大受用又諸多財早入於彼

復次諸比丘若無執著而施則彼施異熟生起時每有[A11]豐富大財有大受用又啟發受用殊勝五欲之心

[P.173]復次諸比丘若不害自他而施則彼施異熟生起時每有[A12]豐富大財有大受用又不受火遺產繼承者之損害財產

諸比丘此等五者是善士之施

一百四十九

「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令時解脫之比丘退失何等為五

樂於作業樂於談話樂於睡眠樂於與眾雜處不如實觀察解脫心是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令時解脫之比丘退失

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令時解脫之比丘不退失何等為五

不樂作業不樂談話不樂睡眠不樂與眾雜處如實觀察解脫心是

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令時解脫之比丘不退失

一百五十

「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令時解脫之比丘退失何等為五

樂於作業樂於談話樂於睡眠不守護諸根門不知食量

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令時解脫之比丘退失

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令時解脫之比丘不退失何等為五

不樂作業不樂談話不樂睡眠守護諸根門知食量

[P.174]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令時解脫之比丘不退失

攝句

施已而輕蔑又作〔違犯之〕行與娑羅制多底甘陀林與地獄
友不可親交非善士施善士施加之令二時解脫者

第四之五十

第十六 妙法品

一百五十一

「諸比丘成就五法者雖聞妙法於善法則不能入於正性決定何等為五

輕視所說輕視說者輕視自己以散亂心聽法不一心又非如理作意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者雖聞妙法於善法則不能入於正性決定

[P.175]

諸比丘成就五法者聽聞妙法能於善法入於正性決定何等為五

不輕視所說不輕視說者不輕視自己不以散亂心聽法一心而又如理作意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者聽聞妙法能於善法入於正性決定

一百五十二

「諸比丘成就五法者雖聞妙法於善法則不能入於正性決定何等為五

輕視所說輕視說者輕視自己無慧而鈍於不識思惟為識

諸比丘成就五法者雖聞妙法於善法則不能入於正性決定

諸比丘成就五法者聽聞妙法能於善法入於正性決定何等為五

不輕視所說不輕視說者不輕視自己有慧而不鈍於不識不思惟為識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者聽聞妙法能於善法入於正性決定

一百五十三[1]

「諸比丘成就五法者雖聞妙法於善法則不能入於正性決定何等為五

具覆聽聞為覆所纏之法惟存詰難求失而聽法憎恚於說法者而心不平[P.176]無慧而鈍於不識思惟為識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者雖聞妙法於善法則不能入於正性決定

諸比丘成就五法者聽聞妙法能於善法入於正性決定何等為五

無覆不為覆所纏聽聞法不惟存詰難求失而聽法不憎於說法者而心無不平有慧不鈍於不識不思惟為識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者聽聞妙法能於善法入於正性決定

一百五十四

「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令忘失隱沒妙法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眾不恭敬聽法不恭敬學法不恭敬持法不恭敬觀察持法之義知義知法而不恭敬修行法隨法

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令忘失隱沒妙法

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眾恭敬而聽法恭敬而學法恭敬而持法恭敬觀察持法之義知義知法而恭敬修行法隨法

[P.177]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

一百五十五

「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令忘失隱沒妙法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眾不通利於契經應頌記說諷頌無問自說如是說本生未曾有法智解〔等〕諸比丘此能令忘失隱沒妙法之第一法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眾如聽聞如通達不廣為他人說法諸比丘此能令忘失隱沒妙法之第二法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眾如聽聞如通達不廣令他人說法諸比丘此能令忘失隱沒妙法之第三法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眾如聽聞如通達不廣為他人複誦其法諸比丘此能令忘失隱沒妙法之第四法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眾如聽聞如通達不以心隨尋隨伺不以意隨觀其法諸比丘此能令忘失隱沒妙法之第五法

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令忘失隱沒妙法

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眾通利於契經應頌記說諷頌無問自說如是說[P.178]本生未曾有法智解〔等〕諸比丘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一法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眾如聽聞如通達廣為他人說法諸比丘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二法

一〇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眾如聽聞如通達廣令他人說法諸比丘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三法

一一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眾如聽聞如通達廣為他人複誦其法諸比丘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四法

一二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眾如聽聞如通達以心隨尋隨伺以意隨觀其法諸比丘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五法

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

一百五十六

「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令忘失隱沒妙法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眾通利於文句錯置誤解之契經諸比丘文句錯置之契經理趣謬誤諸比丘此能令忘失隱沒妙法之第一法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眾性難調成就暴戾之性不堪忍不謹慎而受教誡諸比丘此能令忘失隱沒妙法之第二法

[P.179]

復次諸比丘以諸多聞傳聖教持法持律持摩夷(本母)之彼等比丘眾不恭敬而教他契經由彼等之過失契經之根絕失歸趣諸比丘此能令忘失隱沒妙法之第三法

復次諸比丘有長老比丘眾多積蓄怠〔戒行〕勉勵雜眾不鼓勵遠離怠廢於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精進附隨之徒眾亦倣效彼等之例彼等徒眾亦多積蓄怠〔戒行〕勉勵雜眾不鼓勵遠離怠廢於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精進諸比丘此能令忘失隱沒妙法之第四法

復次諸比丘僧伽破壞復次諸比丘僧伽破壞時互相謾罵互相譏笑互相爭奪互相乖離於是未淨信者不淨信一類之已淨信者退失諸比丘此能令忘失隱沒妙法之第五法

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令忘失隱沒妙法

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眾通利於文句不亂正解之契經諸比丘不亂文句之契經理趣不誤諸比丘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一法

[P.180]

復次諸比丘有比丘眾性易調成就柔順之性堪忍謹慎而接受教誡諸比丘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二法

一〇

復次諸比丘以諸多聞傳聖教持法持律持摩夷(本母)之彼等比丘眾恭敬而教導他人非由彼等之過失契經之根絕有歸趣諸比丘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三法

一一

復次諸比丘有長老比丘不多積蓄不怠〔戒行〕不勉勵雜眾鼓勵遠離啟發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精進附隨之徒眾亦倣效彼等之例彼等徒眾亦不多積蓄不怠〔戒行〕不勉勵雜眾鼓勵遠離發起為未得之得為未達之達為未證之證精進諸比丘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四法

一二

復次諸比丘僧伽和合相互慶慰不諍守護制規住於安穩復次諸比丘僧伽和合時不互相謾罵不互相譏笑不互相爭奪不互相乖離於是未淨信者淨信已淨信者增進諸比丘此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之第五法

諸比丘此等五法能住妙法而不令忘失隱沒

[P.181]一百五十七

「諸比丘對於五種補特伽羅各有難說之言論何等為五

諸比丘對於不信者難說信之言論對於無戒者難說戒之言論對於少聞者難說多聞之言論對於慳吝者難說捨施之言論對於無慧者難說慧之言論諸比丘何故於不信者難說信之言論耶

諸比丘於不信者說信之言論時滯礙激烈乖離抗拒呈現擾動瞋恚與不忍何故爾耶諸比丘彼於自身不見信具足依斯因緣而不生歡喜故於不信者難說信之言論諸比丘何故於無戒者難說戒之言論耶

諸比丘於無戒者說戒之言論時滯礙激烈乖離抗拒呈現擾動瞋恚與不忍何故爾耶諸比丘彼於自身不見戒具足依斯因緣而不生歡喜故於無戒者難說戒之言論諸比丘何故於少聞者難說多聞之言論耶

諸比丘於少聞者說多聞之言論時滯礙激烈乖離抗拒呈現擾動瞋恚與不忍何故爾耶諸比丘彼於自身不見聞具足依斯因緣而不生歡喜故於少聞者難說多聞之言論諸比丘何故於慳吝者難說捨施之言論耶

諸比丘於慳吝者說捨施之言論時滯礙激烈乖離抗拒呈現擾動[P.182]瞋恚與不忍何故爾耶諸比丘彼於自身不見捨施具足依斯因緣而不生歡喜故於慳吝者難說捨施之言論諸比丘何故於無慧者難說慧之言論耶

諸比丘於無慧者說慧之言論時滯礙激烈乖離抗拒呈現擾動瞋恚與不忍何故爾耶諸比丘彼於自身不見慧具足依斯因緣而不生歡喜故於無慧者難說慧之言論

諸比丘對於此等五種補特伽羅各有難說之言論

諸比丘對於五種補特伽羅各有之言論何等為五

諸比丘對於信者易說信之言論對於具戒者易說戒之言論對於多聞者易說多聞之言論對於捨施者易說捨施之言論對於具慧者易說慧之言論諸比丘何故於信者易說信之言論耶

一〇

諸比丘於信者說信之言論時不滯礙不激烈不乖離不抗拒不呈現擾動瞋恚與不忍何故爾耶諸比丘彼於自身信具足依斯因緣而生歡喜故於信者易說信之言論諸比丘何故於具戒者易說戒之言論耶

一一

諸比丘於具戒者說戒之言論時不滯礙不激烈不乖離不抗拒不呈現擾動瞋恚與不忍何故爾耶諸比丘彼於自身戒具足依斯因緣而生歡喜故於具戒者易說戒之言論諸比丘何故於多聞者易說多聞之言論耶

[P.183]一二

諸比丘於多聞者說多聞之言論時不滯礙不激烈不乖離不抗拒不呈現擾動瞋恚與不忍何故爾耶諸比丘彼於自身聞具足依斯因緣而生歡喜故於多聞者易說多聞之言論諸比丘何故於捨施者易說捨施之言論耶

一三

諸比丘於捨施者說捨施之言論時不滯礙不激烈不乖離不抗拒不呈現擾動瞋恚與不忍何故爾耶諸比丘彼於自身捨施具足依斯因緣而生歡喜故於捨施者易說捨施之言論諸比丘何故於具慧者易說慧之言論耶

一四

諸比丘於具慧者說慧之言論時不滯礙不激烈不乖離不抗拒不呈現擾動瞋恚與不忍何故爾耶諸比丘彼於自身慧具足依斯因緣而生歡喜故於具慧者易說慧之言論

諸比丘對於此等五類補特伽羅各有之言論

一百五十八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能入於貪染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是不信是無戒是少聞是懈怠是無慧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能入於貪染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比丘是無畏何等為五

諸比丘世間有[A13]比丘有信具戒多聞精進具足慧

[P.184]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是無畏

一百五十九

一時世尊住憍賞彌國之瞿私多園爾時具壽優陀夷為多在家眾圍繞說法而坐具壽阿難見具壽優陀夷為多在家眾圍繞說法而坐見已即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具壽阿難白世尊言

「大德具壽優陀夷為多在家眾圍繞而說法

「阿難向他人說法實不容易阿難向他人說法者內心浮現五法已方可向他人說法何等為五

漸次思惟可以說時方可向他人說法思惟善因可以說時方可向他人說法思惟緣悲愍可以說時方可向他人說法思惟不為財利而說時方可向他人說法思惟不損傷自他而說時方可向他人說法

阿難向他人說法實不容易阿難向他人說法者內心浮現此等五法已方可向他人說法

一百六十

「諸比丘此等五者若生已則甚難除去何等為五

[P.185]

已生之貪甚難除去已生之瞋甚難除去已生之癡甚難除去已生之談話欲甚難除去已生之不定心甚難除去

諸比丘此等五者若生已則甚難除去

攝句

妙法之決定有三與妙法之忘失有三
難說易說貪染優陀夷除去難

第十七 嫌恨品

一百六十一

「諸比丘此等五者可除去嫌恨比丘已生之嫌恨於此中應可除去何等為五

諸比丘凡對補特伽羅若起嫌恨時則對彼補特伽羅須修慈如是而對彼補特伽羅之嫌恨應可除去

諸比丘凡對補特伽羅若起嫌恨時則對彼補特伽羅須修悲如是而對彼補特伽羅之嫌恨應可除去

諸比丘凡對補特伽羅若起嫌恨時則對彼補特伽羅須修捨如是而對彼補特伽羅之嫌恨應可除去

[P.186]

諸比丘凡對補特伽羅若起嫌恨時則對彼補特伽羅須為無念無作意如是而對彼補特伽羅之嫌恨應可除去

諸比丘凡對補特伽羅若起嫌恨時則對彼補特伽羅須堅定建立此業為彼者此具壽之業為彼者領有業以業為起原以業為親族以業為歸趣即使所作或善或惡之任何業彼皆當須受其〔業之〕付與如是而對彼補特伽羅之嫌恨應可除去

諸比丘此等五者可除去嫌恨比丘已生之嫌恨於此中應除去

一百六十二[1]

於彼處具壽舍利弗告諸比丘曰「友諸比丘」彼等比丘眾回答具壽舍利弗具壽舍利[A14]弗言

「友此等五者可除去嫌恨比丘已生之嫌恨將須於此中除去何等為五

世間有一類補特伽羅身現行不清淨語現行清淨對如是補特伽羅之嫌恨應除去

復次世間有一類補特伽羅語現行不清淨身現行清淨對如是補特伽羅之嫌恨應除去

復次世間有一類補特伽羅身現行不清淨語現行亦不清淨然隨時可得心之離障與心清淨對如是補特伽羅之嫌恨應除去

[P.187]

復次世間有一類補特伽羅身現行不清淨語現行亦不清淨不能隨時得心之離障與心清淨對如是補特伽羅之嫌恨應除去

復次世間有一類補特伽羅身現行亦清淨語現行亦清淨隨時可得心之離障與心清淨對如是補特伽羅之嫌恨亦應除去

此中所謂身現行不清淨語現行清淨對如是補特伽羅之嫌恨如何而應除去耶

譬如有持糞掃衣之比丘見在路上之布片已以左足踐踏以右足打開撕取[2]其中得以使用之部分而去正如是所謂身現行不清淨語現行清淨之補特伽羅彼身現行不清淨其時應不可作意唯彼語現行清淨其時應須作意如是而對彼補特伽羅之嫌恨應除去

一〇

此中所謂語現行不清淨身現行清淨對如是補特伽羅之嫌恨如何而應除去耶

一一

譬如有青苔與水草滋漫之蓮池有人為熱所惱為熱所逼疲倦口渴[P.188]欲得此水而來下入池中撥開青苔與水草掬水飲已而去正如是所謂語現行不清淨身現行清淨之補特伽羅彼語現行不清淨其時應不可作意唯彼身現行清淨其時應作意如是而對彼補特伽羅之嫌恨應除去

一二

此中所謂身現行不清淨語現行亦不清淨然隨時可得心之離障與心清淨對如是補特伽羅之嫌恨如何而應除去耶

一三

譬如有少許牛跡窩水有人為熱而苦為熱所逼疲倦口渴欲得水而來彼思謂此牛跡窩水是少許若我以手掬或以器而飲水則擾動而渾濁不可飲我即四肢匐匍如牛掬飲而去彼乃四肢匐匍如牛掬飲而去正如是所謂身現行不清淨語現行亦不清淨然隨時可得心之離障與心清淨彼補特伽羅身現行不清淨其時應不可作意又彼語現行不清淨其時亦應不可作意唯彼隨[P.189]時可得心之離障與心清淨其時應須作意如是而對彼補特伽羅之嫌恨應除去

一四

此中所謂身現行不清淨語現行亦不清淨不能隨時得心之離障與心清淨對如是補特伽羅之嫌恨如何而應除去耶

一五

譬如有人於二站間之中途罹患重病煩惱苦痛前村亦遠後村亦遠彼不得適當之食不得適當之藥不得相當之看護者不得村莊搬運之人〔其時〕適有一人見彼在途中對彼起悲起憐起愍嗚呼此人須得適當之食得適當之藥得相當之看護者得村莊搬運之人其何故耶謂此人今勿於此處衰損死亡正如是所謂身現行亦不清淨語現行亦不清淨不能隨時得心之離障與心清淨對於如是之補特伽羅應起悲應起憐應起愍嗚呼此具壽應斷身惡行而修身妙行應斷語惡行而修語妙行應斷意惡行而修意妙行其何故耶此具壽者身壞死後不墮於無福處惡趣險難地獄如是而對此補特伽羅之嫌恨應除去

[P.190]一六

此中所謂身現行亦清淨語現行亦清淨隨時可得心離障與心清淨對彼補特伽羅之嫌恨如何而應除去耶

一七

譬如有蓮池水澄水甘水冷水〔波〕白充滿可喜以種種樹覆蓋爾時有人為熱煩惱為熱所逼疲倦口渴欲得水而來浸於池中沐浴又掬飲而出已於其樹蔭或坐或臥正如是所謂身現行亦清淨語現行亦清淨隨時可得心之離障與心清淨對彼補特伽羅身現行清淨其時應作意對彼語現行清淨其時亦應作意對彼隨時可得心之離障與心清淨其時亦應作意如是而對彼補特伽羅之嫌恨應除去

此等五者可除去嫌恨比丘已生之嫌恨於此中應除去

一百六十三

於彼處具壽舍利弗告諸比丘曰「友諸比丘」彼等比丘眾回答具壽舍利弗具壽舍利弗言

[P.191]

「友成就五法之比丘足與同梵行者論議何等為五

世間有比丘自圓足於戒能於戒圓足論之所問作答又自圓足於定能於定圓足論之所問作答又自圓足於慧能於慧圓足論之所問作答又自圓足於解脫能於解脫圓足論之所問作答又自圓足於解脫智見能於解脫智見圓足論之所問作答

成就此等五法之比丘足與同梵行者論議

一百六十四

於彼處具壽舍利弗告諸比丘乃至

「友成就五法之比丘足與同梵行者共住何等為五

世間有比丘自圓足於戒能為戒圓足論之所問作答又自圓足於定能為定圓足論之所問作答又自圓足於慧能為慧圓足論之所問作答又自圓足於解脫能為解脫圓足論之所問作答又自圓足於解脫智見能為解脫智見圓足論之所問作答

成就是等五法之比丘足與同梵行者共同住

一百六十五

於彼處具壽舍利弗告諸比丘乃至

「友問及他人之人皆由依五處或依彼等之隨一〔而問〕何等為五

鈍故癡故而問他有惡欲以欲心而問他輕侮而問他欲知[1]而問他[P.192]憤而問他彼若正答我問可也彼若不能正答我問我可為彼正答

問及他人之人皆由依此等五處或依其隨一〔而問〕我以如是心問他人彼若正答我問可也彼若不能正答我問我可為彼正答

一百六十六[-1]

於彼處具壽舍利弗告諸比丘乃至

「友世間有比丘戒圓足定圓足慧圓足亦能入於想受滅亦能出有如是處彼若於現法不得解悟彼超越於段食天之同伴生於隨一意成眾中入於想受滅亦能出有如是處」作如是說時具壽優陀夷語具壽舍利弗言「友舍利弗彼非如是是無可能彼比丘超越於段食天之同伴生於隨一意成眾中亦能[P.193]入於想受滅亦能出無有是處」亦再亦三度具壽舍利弗告諸比丘言「友世間有比丘戒圓足定圓足慧圓足亦能入於想受滅亦能出有如是處彼若於現法不得悟解彼超越於段食天之同伴生於隨一意成眾中亦能入於想受滅亦能出而有是處」亦三度具壽優陀夷語具壽舍利弗言「友舍利弗彼非如是是無可能彼比丘超越於段食天之同伴生於隨一意成眾中亦能入於想受滅亦能出無有是處

其時具壽舍利弗思「具壽優陀夷三度反抗於我任何比丘皆不隨喜於我今我應詣世尊之處」其時具壽舍利弗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具壽舍利弗告諸比丘言「世間有比丘戒圓足定圓足慧圓足亦能入於想受滅亦能出有如是處彼若於現法不得解悟彼超越於段食天之同伴生於隨一意成眾中亦能入於想受滅亦能出有如是處」作如是說時具壽優陀夷謂具壽舍利弗言「友舍利弗彼非如是是無可能彼比丘超越於段食天之同伴生於隨一意成眾中亦能入於想受滅亦能出而無有是處」亦再亦三[P.194]度具壽舍利弗告諸比丘言「友世間有比丘戒圓足定圓足慧圓足亦能入於想受滅亦能出有如是處彼若於現法不得解悟彼超越於段食天之同伴生於隨一意成眾中亦能入於想受滅亦能出有如是處」亦三度具壽優陀夷謂具壽舍利弗言「友舍利弗彼非如是是無可能彼比丘超越於段食天之同伴生於隨一意成眾中亦能入於想受滅亦能出而無有是處

其時具壽舍利弗思「具壽優陀夷於世尊面前亦三度反抗於我任何之比丘皆不隨喜於我今我應默然」其時具壽舍利弗為之默然其時世尊告具壽優陀夷「優陀夷汝信意成眾為何耶」「大德是諸想所成之無色諸天」「優陀夷汝是凡庸不明可與如汝之人俱語耶

其時世尊告具壽阿難言「阿難汝棄長老比丘之所惱而不顧耶阿難於長老比丘之所惱時全不悲耶」其時世尊告諸比丘言「諸比丘世間有比丘戒圓足定圓足慧圓足亦能入於想受滅亦能出有如是處彼若於現法不得解悟則超越於段食天之同伴生於隨一意成眾中亦能入於想受滅亦能出有如是處」世尊作如是說善逝說此已從座而起入房而去

[P.195]

其時具壽阿難辭離世尊不久往具壽鄔波婆那處至已告具壽鄔波婆那言「友鄔波婆那我等中有人惱於長老比丘而我等不責問然而鄔波婆那世尊於晡時從宴坐起將以有關此事向具壽鄔波婆提出〔問詞〕如是亦非稀奇如今我等心懷畏懼恐怖

其時世尊於晡時從宴坐起往講堂至已設座而坐坐已世尊告具壽鄔波婆那曰「鄔波婆那成就幾何法之長老比丘對同梵行者為可愛可意可尊重應崇敬耶」「大德成就五法之長老比丘對同梵行者為可愛可意可尊重應崇敬何等為五

大德世有長老比丘具戒乃至受學於學處多聞乃至於見極為通達語善作善語優雅明瞭不流過令了知其義成就其語四靜慮增上心之現法樂住隨樂欲而得於得不艱難不梗澀諸漏已盡故乃至作證具足而住

大德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對同梵行者為可愛可意可尊重應崇敬

[P.196]

「鄔波婆那善哉善哉鄔波婆那成就此等五法之長老比丘對同梵行者為可愛可意可尊重應崇敬鄔波婆那若長老比丘不能作此等五法同梵行者豈依齒之脫落髮白皺紋而恭敬尊重尊崇供養於彼然而鄔波婆那此等五法於長者比丘為有故同梵行者應恭敬尊重尊崇供養於彼

一百六十七[1]

於其處具壽舍利弗告諸比丘言「友諫誨比丘若欲諫誨他人須於內心想起五法方可諫誨他人何等為五

我須應時而語非非時我須以真實而語非以非真實我須以柔軟而語非麤硬我須為利益而語非為無利益我須以慈心而語非懷瞋

諫誨比丘若欲諫誨他人須於內心想起此等五法方可諫誨他人

我見世間有一類之補特伽羅諫誨於非時非於應時而擾動以非真實諫誨非以真實而擾動以麤硬諫誨非柔軟而擾動諫誨無利益非為利益而擾動懷瞋而諫誨非以慈心而擾動

[P.197]

彼非法諫誨之比丘應起五相之無追悔具壽於非時諫誨非於應時於此無須追悔具壽以非真實諫誨非以真實於此無須追悔具壽以麤硬諫誨非柔軟於此無須追悔具壽以無利益諫誨非為利益於此無須追悔具壽懷瞋而諫誨非以慈心於此無須追悔

被非法諫誨之比丘應起此等五相之無追悔

於非法諫誨之比丘應起五相之追悔彼諫誨友人於非時非於應時彼乃須追悔彼以非真實諫誨友人非以真實彼乃須追悔彼以麤硬諫誨友人非柔軟彼乃須追悔彼以無利益諫誨友人非為利益彼乃須追悔彼懷瞋而諫誨友人非以慈心彼乃須追悔

於非法諫誨之比丘應起此等五相之追悔何故爾耶其餘比丘將以非真實而諫誨不謂可為

復次我見世間有一類之補特伽羅應時而諫誨非於非時而擾動以真實而諫誨非以非真實而擾動以柔軟諫誨非以麤硬而擾動為利益而諫誨非無利益而擾動以慈心而諫誨非懷瞋而擾動

被如法諫誨之比丘應起五相之追悔具壽應時而諫誨非於非時此(我之過失)乃須追悔具壽以真實而諫誨非以非真實此乃須追悔具壽以柔軟諫誨非以麤硬此乃須追悔具壽為利益而誨非為無利益此乃須追悔具壽以慈心而諫誨非懷瞋此乃須追悔

[P.198]被如法諫誨之比丘應起此等五相之追悔

於如法諫誨之比丘應起五相之無追悔彼應時而諫誨友人非於非時此乃無須追悔彼以真實而諫誨友人非以非真實此乃無須追悔彼以柔軟而諫誨友人非麤硬此乃無須追悔彼為利益而諫誨友人非無利益此乃無須追悔彼以慈心而諫誨友人非懷瞋此乃無須追悔

於如法諫誨之比丘應須起此等五相之無追悔何故爾耶其餘比丘將以真實而諫誨謂可為

被諫誨之補特伽羅可住於二法中即真實與不動若他人諫誨我或應時或於非時或以真實或以非真實或以柔軟或以麤硬或為利益或以無利益或以慈心或懷瞋而作我亦同應住於二法中即真實與不動若此知我法者則應告彼『誠然我有此法』若此知非我法者則應告彼『不然我無有此法』」

一〇

〔世尊示言〕「舍利弗汝雖作如是說世間有一類癡人不恭敬而信受[2]

一一

「大德有補特伽羅無信為活命非為信而自家趣向非家諂佞而誑惑[P.199]詐而掉舉傲慢輕薄饒舌而作不謹慎語不守護根門於食而不知其量不勤覺醒不期望沙門性不強學而恭敬多積蓄〔戒行〕緩慢而勉勵雜眾不勤遠離懈怠而缺乏精進失念不正知而心不定心迷亂無慧啞羊等彼等對我所作如是說雖不恭敬而信受然而大德諸善男子為信而自家趣向非家不諂佞不誑惑不矯詐不掉舉不傲慢不輕薄不饒舌不作不謹慎之語守護根門於食而知量勤覺醒期望沙門性強學而恭敬不多積蓄於〔戒行〕不緩慢不勉勵雜眾勤遠離啟發精進不惜身命〔正〕念現前正知而心定心一境有慧而不啞羊彼等對我所如是說皆恭敬而信受

一二

「舍利弗有補特伽羅無信為活命非為信而自家趣向非家諂佞而誑惑矯詐而掉舉傲慢輕薄饒舌而作不謹慎之語不守護根門於食而不知其量不勤覺醒不期望沙門性不強學而恭敬多積蓄〔戒行〕緩慢而勉勵雜眾不勤遠離懈怠而缺乏精進失念不正知而心不定心迷亂無慧啞羊彼等除外然而舍利弗諸善男子為信而自家趣向非家不諂佞不誑惑不矯詐不掉舉[A15]傲慢不輕薄不饒舌不作不謹慎之語守護根門於食而知量勤覺醒期望沙門性強學而恭敬不多積蓄〔戒行〕不緩慢不勉勵雜眾勤遠離啟發精進不惜身命正念現前正知而心定心一境有慧而非啞羊之彼等舍利弗[P.200]可說舍利弗我令同梵行者自非法出令住於正法教授同梵行者舍利弗教誡同梵行者

舍利弗汝應如是學

一百六十八[1]

於其處舍利弗告諸比丘言

「友破戒壞戒者正定之基則毀正定無有時壞正定者如實智見之基則毀無有如實智見時壞如實智見者厭離欲之基則毀無有毀離欲時壞厭離欲者解脫智見之基則毀

譬如樹之枝葉毀壞其芽亦不生長外皮與木質及心皆不生長正如是破戒壞戒者正定之基則毀無有正定時壞正定者如實智見之基則毀無有如實智見時壞如實智見者厭離欲之基則毀無有厭離欲時壞厭離欲者解脫智見之基則毀

有戒具戒者正定之基圓足有正定時圓足正定者如實智見之基圓足有如實智見時圓足無有如實智見者厭離欲之基圓足有厭離欲時圓足厭離欲者解脫智見之基圓足

[P.201]

譬如樹之枝葉圓足其芽亦生長外皮與木質及心皆生長正如是有戒具戒者正定之基圓足有正定時圓足正定者如實智見之基圓足有如實智見時圓足如實智見者厭離欲之基圓足有厭離欲時圓足厭離欲者解脫智見之基圓足

一百六十九

其時具壽阿難往舍利弗之處至已與具壽舍利弗俱相慶慰交換歡喜可慰之語已坐於一面坐於一面之具壽阿難謂具壽舍利弗言

「友舍利弗比丘齊幾何始能速了知善法又善覺多覺又不忘其覺者耶

「具壽阿難者是多聞具壽阿難自以辯才能說

「因此舍利弗諦聽善思作意我當說

具壽舍利弗回答具壽阿難「友唯然」具壽阿難言

「友舍利弗世間有比丘於義善巧又善巧於本文又善巧於文又善巧於訓釋之詞又善巧於〔文之〕連絡舍利弗比丘齊如是始能速了知善法又善覺又多覺又不忘其覺者

「友稀有哉未曾有哉具壽阿難如斯善說具壽阿難成就此等之五法我等乃思惟具壽阿難善巧於義善巧於本文善巧於文善巧於訓釋之詞善巧於〔文之〕連絡

[P.202]一百七十[1]

爾時具壽阿難在憍賞彌之瞿私多園其時具壽跋陀耆詣具壽阿難之處至已與具壽阿難俱相慶慰交換歡喜可慰之語已坐於一面具壽阿難告坐於一面之跋陀耆言

「友跋陀耆見之最上者何耶聞之最上者何耶樂之最上者何耶想之最上者何耶有之最上者何耶

「友有梵天〔自〕勝不為他勝以一切為見自在見彼梵天者是見之最上有名極光淨之諸天於樂殊勝流注普徧流注彼等於某時或某處而發感語[A16]嗚呼樂哉[A17]嗚呼樂哉聞彼之聲者是聞之最上有名徧淨之諸天彼等喜足而受寂靜樂是樂之最上有生於無所有處之諸天是想之最上有生於非想非非想處之諸天是有之最上

具壽跋陀耆之所言合於群眾〔之意見〕[2]

「具壽阿難是多聞具壽阿難自以辯才能說

「因此跋陀耆諦聽善思作意我當說

具壽跋陀耆回答具壽阿難「友唯然」具壽阿難言

「友隨見而有諸漏之盡是見之最上隨聞而有諸漏之盡是聞之最上隨得安樂而有諸漏之盡是樂之最上隨有想而有諸漏之盡是想之最上隨有而有諸漏之盡是有之最上

[P.203]攝句

嫌恨除去有二論議共住發問
想受滅諫誨了知跋陀耆

第十八 優婆塞品

一百七十一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於彼處世尊告諸比丘曰「諸比丘」彼等比丘回答世尊「大德」世尊曰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優婆塞墮於有畏何等為五

殺生不與取邪欲行虛誑語有穀酒果酒酒分之放逸處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優婆塞墮於有畏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優婆塞是無畏何等為五

離殺生離不與取離邪欲行離虛誑語離穀酒果酒酒分之放逸處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優婆塞是無畏

一百七十二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優婆塞非無畏而住家何等為五

[P.204]殺生乃至有穀酒果酒酒分之放逸處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優婆塞非無畏而住家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優婆塞無畏而住家何等為五

離殺生乃至離穀酒果酒酒分之放逸處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優婆塞無畏而住家

一百七十三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優婆塞如相隨墮地獄何等為五

殺生乃至有穀酒果酒酒分之放逸處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優婆塞如相隨墮地獄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優婆塞如相隨生天國何等為五

即離殺生乃至離穀酒果酒酒分之放逸處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優婆塞如相隨生天國

一百七十四

其時給孤獨長者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世尊告坐於一面之給孤獨長者曰

「長者若不斷五種之怖則可謂無戒生於地獄何等為五

殺生不與取邪欲行虛誑語有穀酒果酒酒分之放逸處是

[P.205]長者若不斷此等五種之怖則可謂無戒生於地獄

長者若斷五種之怖則可謂具戒生於善趣何等為五

殺生不與取邪欲行虛誑語有穀酒果酒酒分之放逸處是

長者殺生者[1]依殺生之因緣亦生現法之怖亦生當來之怖受心之苦由於離殺生則不生現法之怖不生當來之怖〔又〕不受心之苦離殺生者如是之怖怨得止息

長者不與取者長者邪欲行者長者虛誑語者長者有穀酒果酒酒分之放逸處者依有穀果酒酒分放逸處因緣亦生現法之怖與怨亦生當來之怖又受心之苦離有穀酒果酒酒分放逸處則不生現法之怖不生當來之怖〔又〕不受心之苦離有穀酒果酒酒分放逸處者如是之怖怨得止息

殺害諸眾生[2]     又作虛誑語
偷取世不與     又通他人妻
沈湎於穀物     草果酒之人
不斷五種怨     名為無戒者
身壞無智慧     彼乃墮地獄
不殺諸眾生     不言虛誑語
不偷世不與     不通他人妻
[P.206]不沈湎穀物     草果酒之人
斷五種怨已     名為有戒者
身壞有智慧     彼乃生善趣

一百七十五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優婆塞是優婆塞之旃陀羅優婆塞之垢優婆塞之最下劣何等為五

無信無戒僥倖瑞相信瑞相而不信業外求可供養者以事彼為先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優婆塞是優婆塞之旃陀羅優婆塞之垢優婆塞之最下劣

諸比丘成就五法之優婆塞是優婆塞之寶優婆塞之紅蓮華優婆塞之白蓮華何等為五

有信具戒不僥倖瑞相信業而不信瑞相不外求可供養者以事彼為先

諸比丘成就此等五法之優婆塞是優婆塞之寶優婆塞之紅蓮華優婆塞之白蓮華

一百七十六[1]

其時給孤獨長者由五百優婆塞所簇擁而詣世尊之處至已問訊世尊坐於一面世尊告坐於一面之給孤獨長者言

「長者汝等供給比丘僧伽衣服飲食牀座治病藥及資具然而長者勿思『我等供給比丘僧伽衣服飲食牀座治藥及資具』而滿足是故長者應如是學

[P.207]

『我等應如何恆喜遠離而住耶

長者汝等應如是學

〔世尊〕作如是說時具壽舍利弗白世尊言

「大德稀有哉大德未曾有哉大德此乃世尊之所說『長者汝等供給比丘僧伽衣服飲食牀座治病藥及資具然而長者勿思「我等供給比丘僧伽衣服飲食牀座治病藥及資具」而滿足是故長者應如是學「我等應如何恆喜遠離而住耶」長者汝等應如是學』大德聖弟子喜遠離而住時於彼無五處彼欲所引之一切苦其時於彼則無又彼欲所引之樂其時於彼則無又彼不善所引之苦其時於彼則無又彼不善所引之樂其時於彼則無又彼善所引之苦其時於彼則無大德聖弟子具足遠離之喜而住時於彼則無此等之五處

[P.208]「舍利弗善哉善哉舍利弗聖弟子喜遠離而住時於彼無五處彼欲所引之一切苦其時於彼則無又彼欲所引之樂其時於彼則無又彼不善所引之苦其時於彼則無又彼不善所引之樂其時於彼則無又彼善所引之苦其時於彼則無舍利弗聖弟子具足遠離之喜而住時於彼則無此等之五處

一百七十七

「諸比丘優婆塞不可作此等五種販賣何等為五

販刀劍販人販肉[1]販酒販毒

諸比丘優婆塞不可作此等五種販賣

一百七十八

「諸比丘汝等如何謂如是耶此人以斷殺生離殺生國王捕彼以離殺生故或打或縛或放逐或發洩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