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三十二之一 盟八
佛子云何為菩薩摩訶薩等法界無量廻向。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以離垢繒而繫其頂住法師位。
第二佛子已下依徵廣釋文分為三初明所迴善根二以此善根下攝將迴向三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安住下迴向成德初中二先明行依身位第二廣行下依位起行今初如第十地得離垢三昧受智職位內得此定灌心首故外示表彰白繒繫頂法從喻稱名離垢繒但有此相知得彼定表位成滿方能雲雨說法以益群生名法師位然斯位滿總有五重一約信滿如賢首品說便得灌頂而升位等二約解滿如灌頂住及海幢處說三約行滿如第十行入因陀羅網法界等四善巧願滿如此位辨五約證滿如十地說此五重內隨一成處必具理行內相應故皆名位滿然信解等殊故不相濫若約圓融但一位滿即因究竟更不待餘又若得一即得餘位總一法界受職之位隨門差別五位不同法體融通全攝無礙不同餘教。
廣行法施起大慈悲安立眾生於菩提心常行饒益無有休息以菩提心長養善根為諸眾生作調御師示諸眾生一切智道為諸眾生作法藏日善根光明普照一切於諸眾生其心平等修諸善行無有休息心淨無染智慧自在不捨一切善根道業作諸眾生大智商主普令得入安隱正道為諸眾生而作導首令修一切善根法行為諸眾生作不可壞堅固善友令其善根增長成就。
二依位起行中二先明起行後佛子下顯其行成又前即利他後明自利又前明自分後顯勝進今初十一句初總餘別別謂慈等皆是法施夫法施者生解之妙方起行之根本入聖道之階漸越苦海之津梁古德云此經中託人以弘道多歎法師之勝德寄行以表法每引普賢為末篇故知法施之功過財施之難喻(夫法施者亦古德意然各二句今各舉一彼云一則發之以智慧為生解之妙方二則化之以多人作津濟之弘躅三則為起行之根本實𠋣仗之良詮四則為入聖之階漸標引道之要津䟽畧以摘其語用故不指古人下引則全是)於中十句一慈悲安物於菩提心二益物無息上二即廣大心三大心長善揀非餘為四究竟調御御以佛道上二即第一心五法日普照六等勸修善晉經云欲使眾生修諸善根上二即常心常愛眾生同於[A1]己故名為平等七心淨無礙即不顛倒心顛倒有二一心染能所之化今不生於化其化大焉名智自在二見無能所便趣寂滅今不捨善業無滯事理八示果寶渚故云商主安隱正道俱通因果果即涅槃菩提因即八正萬行九導以萬行之因上二即作義利亦第一心也十增長不壞為護念也初令發心終令成就有始有卒其唯聖人然廣等四心般若雖當發心住中位位皆用(今不生於化者即金剛三昧經云若化眾生無生於化不生無化其化大焉上兩句遮過下兩句成德今但要成德耳八示果寶渚者即法華化城喻品云譬如五百由旬險難惡道曠絕無人怖畏之處若有多眾欲過此道至珍寶處有一導師聰慧明達善知險道通塞之相將導眾人欲過此難釋曰五百由旬眾釋云云今依生公三界途阻二乘路險此五百是菩薩惡道甚難過也眾人即發菩提心欲求佛智以為寶渚如來以况導師故下經云我亦復如是為一切導師既知是息已引入於佛慧佛慧即寶亦喻涅槃於理無失以會相門菩提涅槃無二體故故䟽雙合果道即菩提涅槃有始有卒者即論語第十以世人靡不有初解克有終唯聖人能有始終耳亦由乾卦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然廣等四心下解妨可知四心已見第八廻向)。
佛子此菩薩摩訶薩以法施為首發生一切清淨白法攝受趣向一切智心殊勝願力究竟堅固成就增益具大威德依善知識心無謟誑思惟觀察一切智門無邊境界。
第二行成中二初牒前晉經云菩薩行法施等一切善法後攝受下正顯成相文顯可知。
以此善根如是廻向願得修習成就增長廣大無礙一切境界。
第二攝將廻向文小異前諸段通下總有二十一門若通將上十句法施善根共成諸段理無間然今且分三初九門別對十一句善根以明迴向即自分迴向次四門通顯迴向之意三有八門更以異門別明迴向即勝進迴向今初即為九段第一願聞法見佛修二利行對前二句於中二初一願總明餘皆別顯今初初句牒前起後願得已下正顯願辭一切境者文局初段義總該於二十一段迴向皆一切境此一切境廣大如法界理事事事皆無障礙如此之境皆得增長成就。
願得於佛正教之中乃至聽聞一句一偈受持演說。
後別顯中二初願聞法受持即成上文廣行法施之義。
願得憶念與法界等無量無邊一切世界去來現在一切諸佛既憶念已修菩薩行。
二願念佛修行成上饒益無休於中亦二初正明念佛之行。
又願以此念佛善根為一眾生於一世界盡未來劫修菩薩行如於一世界盡法界虛空界一切世界皆亦如是如為一眾生為一切眾生亦復如是以善方便一一皆為盡未來劫大誓莊嚴終無離佛善知識想常見諸佛現在其前無有一佛出興於世不得親近。
次又願下迴念佛善成二利行於中亦二先總為一切徧於時處修菩薩行。
一切諸佛及諸菩薩所讚所說清淨梵行誓願修行悉令圓滿。
後一切諸佛下別明修行梵行為萬行之本故偏明之於中三初總舉所願二所謂下列所修之行三佛子下通難釋成。
所謂不破梵行不缺梵行不雜梵行無玷梵行無失梵行無能蔽梵行佛所讚梵行無所依梵行無所得梵行增益菩薩清淨梵行三世諸佛所行梵行無礙梵行無著梵行無諍梵行無滅梵行安住梵行無比梵行無動梵行無亂梵行無恚梵行。
二中有二十梵行與智論所列十戒多同所謂不缺不破不穿不雜隨道無著智所讚自在隨定具足(二中文有二十梵行下䟽文有四初列十戒)通用性戒而為根本(二通用下出體)今開為二十一不破在初者謂持四重十重若犯此者猶破器無用故二不缺者謂持僧殘殘如器缺猶可修補三持方便若念破戒事染心共語聞環釧聲皆名為雜四持波逸提如白珪之玷雖則可磨亦不為也五定心相應乃至吉羅亦不誤失六緣不能壞上三皆不穿戒穿如漏器不堪受道前六皆律儀七即智所讚謂事理無違契聖心故八不依名利果報九不得能持所持由有此二雖秉御自他於世間中得自在也次三皆隨道戒十揀小道十一顯是佛行十二兼能通達非道故云無礙皆隨中道也十三無著即見真成聖次四即具足戒謂觀中道具事理故一事理無違二順理而行則常不滅三心能詣理四對餘超勝無動已下皆隨定戒謂隨首楞嚴定不起滅定現諸威儀雖示十法界像無戒不行而寂然不動順境不能亂違境而無恚(三今開下釋文望智論文開為二十若望經文束為十戒皆用智論釋十戒文以會今經八九即自在戒十三即無著戒餘文可知)又安住無比即住大慈悲無動無亂即捨心常現無恚即喜是四等心亦名梵行(四又安住下收為四等)。
佛子菩薩摩訶薩若能為[A2]己修行如是清淨梵行則能普為一切眾生令一切眾生皆得安住令一切眾生皆得開曉令一切眾生皆得成就令一切眾生皆得清淨令一切眾生皆得無垢令一切眾生皆得照明令一切眾生離諸塵染令一切眾生無諸障翳令一切眾生離諸熱惱令一切眾生離諸纏縛令一切眾生永離諸惡令一切眾生無諸惱害畢竟清淨。
第三通難釋成者有伏難云菩薩期心先人後[A3]己今先自行豈不相違故下釋云但自修行便能益物此亦成上安立眾生於菩提心及以菩提心長養善根文中分二初正明二重徵釋今初先總明後令一切下別顯有十二句總顯持犯前六明有持德安住者通住諸戒二開曉者明閑持犯三善行四惡止五心無垢六智能照後六明無犯過一不起心過故無塵染二不犯身口故無業報障照明開曉不翳於理三由不犯則二世清涼四離無慙及悔纏所縛五離惡因惡果六不自惱惱他成波羅蜜。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自於梵行不能清淨不能令他而得清淨自於梵行而有退轉不能令他無有退轉自於梵行而有失壞不能令他無有失壞自於梵行而有遠離不能令他常不遠離自於梵行而有懈怠不能令他不生懈怠自於梵行不生信解不能令他心生信解自於梵行而不安住不能令他而得安住自於梵行而不證入不能令他心得證入自於梵行而有放捨不能令他恒不放捨自於梵行而有散動不能令他心不散動。
二徵釋中二初正徵反釋後重徵順釋今初徵意云自他行異如何自行便是為他釋意云自身不正其令不從故上自行便為為物淨名云若自有縛能解彼縛無有是處攝論云若自住邪行設欲正他非是人終不能制止他過失文有十句例上可知(攝論云等即梁論第七引契經說若無性攝論當第五句小異云如契經言若自住邪行便受他譏謗是人終不能制止他過失又云若懷瞋分誨他所犯以非利益非方便故言不威肅他轉違背起諸邪行如有頌云慈憐如一子誨舉他所犯決定令受持後不復當犯)。
何以故菩薩摩訶薩住無倒行說無倒法所言誠實如說修行淨身口意離諸雜染住無礙行滅一切障菩薩摩訶薩自得淨心為他演說清淨心法自修和忍以諸善根調伏其心令他和忍以諸善根調伏其心自離疑悔亦令他人永離疑悔自得淨信亦令他得不壞淨信自住正法亦令眾生安住正法。
二重徵意云石雖不利而能利刀自雖不行何妨化物今云不能益者其故何耶釋意云若自犯教他便成顛倒菩薩無倒必言行相符故要如說而行方能如行而說。
文中先總明後菩薩下別顯初門竟。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法施所生善根如是廻向。
第二復次願得法廣演以益自他亦成上文為調御師示一切智道文分為三初牒前起後次所謂下正明三是為下總結。
所謂願我獲得一切諸佛無盡法門普為眾生分別解說皆令歡喜心得滿足摧滅一切外道異論。
二中二願初一願總明得法文有四節一得法二解說三益機四摧滅下成自德。
願我能為一切眾生演說三世諸佛法海。
二一願別明演法釋前四段故晉經異論之下無願我之言文分為五初總明。
於一一法生起一一法義理一一法名言一一法安立一一法解說一一法顯示一一法門戶一一法悟入一一法觀察一一法分位悉得無邊無盡法藏。
二於一一下明得法。
獲無所畏具四辯才廣為眾生分別解說窮未來際而無有盡。
三獲無所畏下能演。
為欲令一切眾生立勝志願出生無礙無謬失辯為欲令一切眾生皆生歡喜為欲令一切眾生成就一切淨法光明隨其類音演說無斷為欲令一切眾生深信歡喜住一切智辯了諸法俾無迷惑。
四為欲令下明所為機並可知。
作是念言我當普於一切世界為諸眾生精勤修習得徧法界無量自在身得徧法界無量廣大心具等法界無量清淨音聲現等法界無量眾會道塲修等法界無量菩薩業得等法界無量菩薩住證等法界無量菩薩平等學等法界無量菩薩法住等法界無量菩薩行入等法界無量菩薩廻向。
五作是念言下自修成德即為物勤修自成[A4]己德成十種德初二云徧徧於事理餘八云等兼等無礙影略其文其中云住者即聖天梵等。
是為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而為廻向為令眾生悉得成就一切智故。
第三總結中上成自德亦為攝生故復重云為令眾生成一切智。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善根如是廻向所謂為欲見等法界無量諸佛調伏等法界無量眾生住持等法界無量佛剎證等法界無量菩薩智獲等法界無量無所畏成等法界無量諸菩薩陀羅尼得等法界無量諸菩薩不思議住具等法界無量功德滿等法界無量利益眾生善根。
第三復次願得二利行圓成上作法藏日獲智見佛等皆普照故文中二先通二利。
又願以此善根故令我得福德平等智慧平等力平等無畏平等清淨平等自在平等正覺平等說法平等義平等決定平等一切神通平等如是等法皆悉圓滿如我所得願一切眾生亦如是得如我無異。
後又願下別明二利即成上文於諸眾生其心平等初以自等於理後如我所得下令物等自。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善根如是廻向所謂如法界無量善根廻向亦復如是所得智慧終無有量如法界無邊善根廻向亦復如是見一切佛無有其邊如法界無限善根廻向亦復如是詣諸佛剎無有齊限如法界無際善根廻向亦復如是於一切世界修菩薩行無有涯際如法界無斷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住一切智永不斷絕如法界一性善根廻向亦復如是與一切眾生同一智性如法界自性清淨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令一切眾生究竟清淨如法界隨順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令一切眾生悉皆隨順普賢行願如法界莊嚴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令一切眾生以普賢行而為莊嚴如法界不可失壞善根廻向亦復如是令諸菩薩永不失壞諸清淨行。
第四復次願行稱法界成上心淨無染及智慧自在以動合法界故無所染是以末云永不失壞諸清淨行此章多同理法界也如智因理發故同法界餘皆準之即向實際意也。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此善根如是廻向所謂願以此善根承事一切諸佛菩薩皆令歡喜願以此善根速得趣入一切智性願以此善根徧一切處修一切智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得徃覲一切諸佛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見諸佛能作佛事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恒得見佛不於佛事生怠慢心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得見佛心善清淨無有退轉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得見佛心善解了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得見佛不生執著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得見佛了達無礙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得見佛成普賢行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見諸佛現在其前無時暫捨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見諸佛出生菩薩無量諸力願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常見諸佛於一切法永不忘失。
第五復次有十四願願得見佛解法成上大智商主初三自成智性是商主德餘為眾生是商主事。
佛子菩薩摩訶薩又以諸善根如是廻向所謂如法界無起性廻向如法界根本性廻向如法界自體性廻向如法界無依性廻向如法界無忘失性廻向如法界空無性廻向如法界寂靜性廻向如法界無處所性廻向如法界無遷動性廻向如法界無差別性廻向。
第六復次願解法界即理法界豈以此文而名隨相然此中云如晉經云解解契於理故名為如即是成前安隱正道文有十句一不隨緣變二不守自性故為法本三如亦復如是其自體故晉經中名為如如四非是能依五不暫離如六隨緣無性即是如性七無性亦無本來寂靜八無二性離能所故九不隨三世十一味平等。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法施所有宣示所有開悟及因此起一切善根如是廻向所謂願一切眾生成菩薩法師常為諸佛之所護念願一切眾生作無上法師方便安立一切眾生於一切智願一切眾生作無屈法師一切問難莫能窮盡願一切眾生作無礙法師得一切法無礙光明願一切眾生作智藏法師能善巧說一切佛法願一切眾生成諸如來自在法師善能分別如來智慧願一切眾生作如眼法師說如實法不由他教願一切眾生作憶持一切佛法法師如理演說不違句義願一切眾生作修行無相道法師以諸妙相而自莊嚴放無量光善入諸法願一切眾生作大身法師其身普徧一切國土興大法雲雨諸佛法願一切眾生作護法藏法師建無勝幢護諸佛法令正法海無所缺減願一切眾生作一切法日法師得佛辯才巧說諸法願一切眾生作妙音方便法師善說無邊法界之藏願一切眾生作到法彼岸法師以智神通開正法藏願一切眾生作安住正法法師演說如來究竟智慧願一切眾生作了達諸法法師能說無量無盡功德願一切眾生作不誑世間法師能以方便令入實際願一切眾生作破諸魔眾法師善能覺知一切魔業願一切眾生作諸佛所攝受法師離我我所攝受之心願一切眾生作安隱一切世間法師成就菩薩說法願力。
第七復次願眾生成法師即成上而作導首導首即是法師上為他作今令他作仁王經說十三法師如來滅後流化不絕亦名法師如法華菩薩藏經各有其品今此多就極勝而說於中有二十法師七云如眼者現證非聞見故九無相之相是妙相故二十唯有說法能安世間。
大方廣佛華嚴經䟽鈔會本第三十二之一
音釋
(疾陵切帛也)。
玷(都念切)。
恚(於避切恨怒也)。
謬(靡幼切誤也)。
俾(并弭切使也)。
齊限(齊在詣切齊限分齊限量也)。
覲(渠遴切見也)。
躅(厨玉切跡也)。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第三十二之二 盟九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不以取著業故迴向不以取著報故迴向不以取著心故迴向不以取著法故迴向不以取著事故迴向不以取著因故迴向不以取著語言音聲故迴向不以取著名句文身故迴向不以取著迴向故迴向不以取著利益眾生故迴向。
第八復次不取著迴向即向實際此及第九成上作不可壞堅固善友此之一段明堅固緣文顯可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善根如是迴向所謂不為耽著色境界故迴向不為耽著聲香味觸法境界故迴向不為求生天故迴向不為求欲樂故迴向不為著欲境界故迴向不為求眷屬故迴向不為求自在故迴向不為求生死樂故迴向不為著生死故迴向不為樂諸有故迴向不為求和合樂故迴向不為求可樂著處故迴向不為懷毒害心故迴向不壞善根故迴向不依三界故迴向不著諸禪解脫三昧故迴向不住聲聞辟支佛乘故迴向。
第九離過成德迴向先十七句離過即離可壞緣後但為下成德明其所為為不可壞堅固善友今初前十五事護煩惱行於中初二不躭現境次一不求當報餘通二世後一護小乘行其第十六若解脫三昧唯小乘因諸禪三昧通生死因未得不求[A5]己得不著誰復求死所謂求生生必死故求和合者除涅槃樂皆有合故沙彌求龍是懷毒迴向願為魔王即壞善迴向(沙彌求龍者智論云昔有羅漢居近龍池每至食時皆請羅漢入池供養羅漢神通安坐繩牀忽然而去有一沙彌於一日中臨至食時密在牀下攀繩牀轅羅漢不知如常運通至龍池中從牀下出龍王怪問此未離欲何以將來以天甘露以供養羅漢以人間味而饍沙彌沙彌滌鉢駭其香味恨師忿龍兼貪龍女興心欲奪龍得他心知沙彌意復兼頭痛求其謝過沙彌心志毒願不息加切精誠後足下水出尋至池邊以衣覆頭便化為龍遂入池內咬殺其龍奪其宮殿妻子眷屬報龍已畢即興風雲震雷降雹拔倒寺字淨無所有國王知之復為立寺復被毀滅國王大怒遂要其龍若更為害當填此池龍遂謝過謂其師曰自今已後不敢為惡然是龍身性多瞋毒恐後還𤼵若見池上有黑雲生即是弟子起於惡心當令鳴鐘念摩訶般若惡心則息後如其言每有雲起即念般若鳴鐘擊磬雲則散滅釋曰此沙彌為龍具有二意一為貪色味二為瞋恚而皆是毒)。
但為教化調伏一切眾生故迴向但為成滿一切智智故迴向但為得無礙智故迴向但為得無障礙清淨善根故迴向但為令一切眾生超出生死證大智慧故迴向但為令大菩提心如金剛不可壞故迴向但為成就究竟不死法故迴向但為以無量莊嚴莊嚴佛種性示現一切智自在故迴向但為求菩薩一切法明大神通智故迴向但為於盡法界虛空界一切佛剎行普賢行圓滿不退被堅固大願鎧令一切眾生住普賢地故迴向但為盡未來劫度脫眾生常無休息示現一切智地無礙光明恒不斷故迴向。
後顯成德亦是所求在文易了。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彼善根迴向時以如是心迴向所謂以本性平等心迴向以法性平等心迴向以一切眾生無量平等心迴向以無諍平等心迴向以自性無所起平等心迴向以知諸法無亂心迴向以入三世平等心迴向以出生三世諸佛種性心迴向以得不退失神通心迴向以生成一切智行心迴向。
大文第二四門總顯迴向之意故初不云復以善根但云以彼善根迴向時居然揀別四門即為四別初一門明應向實際及向眾生第二門明應向菩提第三門明應離過第四門明有成益初門為二初明應向實際後又為令下明應向眾生今初本性即不變性法性即隨緣性眾生是入即無分量無諍是法理事不乖自性則起無所起諸法則橫該本寂三世則豎入無差以知法性為緣則生起佛種依性依用無退失時照斯實際實智行立。
又為令一切眾生永離一切地獄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不入畜生趣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不徃閻羅王處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除滅一切障道法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滿足一切善根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能應時轉法輪令一切歡喜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入十力輪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滿足菩薩無邊清淨法願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隨順一切善知識教菩提心器得滿足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受持修行甚深佛法得一切佛智光明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修諸菩薩無障礙行常現前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常見諸佛現其前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清淨法光明常現前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無畏大菩提心常現前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菩薩不思議智常現前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普救護眾生令清淨大悲心常現前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以不可說不可說勝妙莊嚴具莊嚴一切諸佛剎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摧滅一切眾魔𨷖諍羅網業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於一切佛剎皆無所依修菩薩行故迴向為令一切眾生發一切種智心入一切佛法廣大門故迴向。
後應向眾生中有二十所為七云十力輪者圓滿摧伏故十四云無畏菩提心者不畏生死長遠眾生難度轉依難證萬行難修菩提曠遠故(不畏等者即三種練磨心唯識第九資糧位中偈云乃至未起識求住唯識性於二取隨眠猶未能伏滅長行釋未能伏滅中云此位二障雖未能滅修勝行時有三退屈而能三事練磨其心於所證修勇猛不退一聞無上正等菩提廣大深遠心便退屈引他已證大菩提者練磨自心勇猛不退注云第一菩提廣大屈引他況[A6]己練廣者無邊大者無上深者難測遠者長時由此退屈引他已證我同彼類何故退耶攝論頌云十方世界諸有情念念速成善逝果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二聞施等波羅蜜多甚難可修心便退屈省[A7]己意樂能修施等練磨自心勇猛不退注云第二萬行難修屈省[A8]己增修練偈云汝已惡道經多劫無益受苦尚能超今修少善得菩提大利不應生退屈三聞諸佛圓滿轉依極難可證心便退屈引他麤善況[A9]己妙因練磨其心勇猛不退即第三轉依難證屈引麤況妙練如行施等尚感貴樂況我所修清淨妙善而無果耶論偈云博地凡夫初𤼵心尚擬遠趣菩提果我已精進經多劫不應退屈却況淪論云由斯三事練磨其心堅固熾然修諸勝行今䟽初不畏生死長遠眾生難度即通說也轉依難證下即例牒三種練磨之心故總說云不畏無性攝論當其第六)。
佛子菩薩摩訶薩又以此善根正念清淨迴向智慧決定迴向盡知一切佛法方便迴向為成就無量無礙智故迴向為欲滿足清淨殊勝心故迴向為一切眾生住大慈故迴向為一切眾生住大悲故迴向為一切眾生住大喜故迴向為一切眾生住大捨故迴向為永離二著住勝善根故迴向為思惟觀察分別演說一切緣起法故迴向為立大勇猛幢心故迴向為立無能勝幢藏故迴向為破諸魔眾故迴向為得一切法清淨無礙心故迴向為修一切菩薩行不退轉故迴向為得樂求第一勝法心故迴向為得樂求諸功德法自在清淨一切智智心故迴向為滿一切願除一切諍得佛自在無礙清淨法為一切眾生轉不退法輪故迴向為得如來最上殊勝法智慧日百千光明之所莊嚴普照一切法界眾生故迴向為欲調伏一切眾生隨其所樂常令滿足不捨本願盡未來際聽聞正法修習大行得淨智慧離垢光明斷除一切憍慢消滅一切煩惱裂愛欲網破愚癡闇具足無垢無障礙法故迴向為一切眾生於阿僧祇劫常勤修習一切智行無有退轉一一令得無礙妙慧示現諸佛自在神通無有休息故迴向。
第二應向菩提者有二十二迴向前三無為字欲成二十故於中前二十迴向明因圓果滿後二明得果不捨因窮未來際以化物。
佛子菩薩摩訶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時不應貪著三有五欲境界何以故菩薩摩訶薩應以無貪善根迴向應以無瞋善根迴向應以無癡善根迴向應以不害善根迴向應以離慢善根迴向應以不諂善根迴向應以質直善根迴向應以精勤善根迴向應以修習善根迴向佛子菩薩摩訶薩如是迴向時得淨信心於菩薩行歡喜忍受修習清淨大菩薩道具佛種性得佛智慧捨一切惡離眾魔業親近善友成[A10]己大願請諸眾生設大施會。
第三明應離過中有標徵釋及第四成益文並易知。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此法施所生善根如是迴向所謂令一切眾生得淨妙音得柔軟音得天鼓音得無量無數不思議音得可愛樂音得清淨音得周徧一切佛剎音得百千那由他不可說功德莊嚴音得高遠音得廣大音得滅一切散亂音得充滿法界音得攝取一切眾生語言音得一切眾生無邊音聲智得一切清淨語言音聲智得無量語言音聲智得最自在音入一切音聲智得一切清淨莊嚴音得一切世間無厭足音得究竟不繫屬一切世間音得歡喜音得佛清淨語言音得說一切佛法遠離癡翳名稱普聞音得令一切眾生得一切法陀羅尼莊嚴音得說一切無量種法音得普至法界無量眾會道場音得普攝持不可思議法金剛句音得開示一切法音得能說不可說字句差別智藏音得演說一切法無所著不斷音得一切法光明照曜音得能令一切世間清淨究竟至於一切智音得普攝一切法句義音得神力護持自在無礙音得到一切世間彼岸智音又以此善根令一切眾生得不下劣音得無怖畏音得無染著音得一切眾會道場歡喜音得隨順美妙音得善說一切佛法音得斷一切眾生疑念皆令覺悟音得具足辯才音得普覺悟一切眾生長夜睡眠音。
大文第三有八門更以異門別明迴向即是勝進文分四別第一二門迴向眾生二有二門迴向菩提三有二門總顯所為四有一門迴向實際今初分二前門願得圓音後門總令具德今初以法師位故欲令物同得圓音演法要故有四十五種音聲即密迹經中六十種音但數不足次多不同名或小異彼第一名吉祥與此淨妙義同名異二名柔輭次第與名全同三可樂即此第五四悅意即此第二十一歡喜音五清淨即此第六六離垢即此二十三遠離癡翳七顯耀即此第三十一一切法光明照耀音乃至第六十宣諸德音即此第二十九能說不可說字句差別智藏音(即密迹下第二會他經於中有四一會同異二會有無三會通教旨四會他經意然密跡經即大寶積經中金剛力士會第三之三卷當第十爾時寂意菩薩復問金剛力士如來有幾事祕要答有三種一曰身密二曰意密三曰口密口中說六十種音廣讚如來無思無想無言之言竟即云如來從口敷演如一言詞出六十品各異音聲何謂六十釋曰然經直列今加次第一吉祥音二柔輭音三可愛樂音四恱意清淨音五離垢音六顯曜音七微妙音八明德音九無亂音十無憒音十一師父音十二無剛硬音十三無麤獷音十四善順音十五安重音十六身所吉利音十七隨心隨時音十八如如恱意音十九天愛安想音二十無熱惱音二十一方正音二十二識達音二十三親近音二十四意好音二十五歡恱音二十六和雅音二十七曉了音二十八精勤音二十九和忍音三十重了音三十一其響去穢音三十二應師子音三十三龍鳴音三十四好雨音三十五海雷龍王音三十六真陀羅伎音三十七哀鸞音三十八鷹暢音三十九鶴鳴音四十耆域音四十一英鳥音四十二雷震音四十三不卒音四十四不暴音四十五普入響音四十六去非時音四十七無乏音四十八無怯音四十九恱豫音五十通暢音五十一戒禁音五十二甘美音五十三進行音五十四廣普音五十五具足音五十六諸根無班音五十七不輕疾音五十八無住音五十九響聲普入眾會音六十宣諸德音密跡金剛力士謂寂意菩薩言是為如來六十梵音其如來音普徧十方諸佛世界恱可一切眾生心行釋曰[A11]已具列六十今經但四十五欠於十五次下當明然密跡經但列不釋莊嚴論第六亦引彼經而兼有釋論偈云菩薩自成就如前義應知聲有六十種是說如來事長行釋云如來有六十種不可思議音聲如佛祕密經中說寂靜慧如來具足六十種聲語所謂潤澤柔輭可意意樂清淨如是廣說(上是論釋引經下釋云)此中潤澤聲者眾生善根能攝持故柔輭聲者現前聞法得樂觸故可意聲者由善義故意樂聲者由善字故清淨聲者無上出世後得故無垢聲者諸惑習氣不相應故明亮聲者字句易解故善力聲者具足功德破諸外道惡邪見故樂聞聲者信順出離故不絕聲者一切外道無能斷故調伏聲者貪等煩惱能對治故無刺聲者制戒樂方便故不澀聲者令犯戒人得正念故善調聲者教化授故恱耳聲者亂心對治故身𠋣聲者能引三摩提故心了聲者能引毗鉢舍那故心喜聲者善斷疑故喜樂生聲者決定拔邪故無熱惱聲者信受不悔故能持智聲者成就聞因智依止故能持解聲者成就思因智依止故不隱覆聲者不惱而說故可愛聲者令得自利果故渴仰聲者已得果人深願樂故教勑聲者不思議法正說故令解聲者思議法正說故相應聲者不違聽故有益聲者如其所應教示導故離重聲者不虛說故師子聲者怖外道故象王聲者振大故雷聲者深遠故龍聲者令信受故緊那羅聲者歌音美妙故迦陵頻伽聲者韻清亮故梵聲者出遠去故命命鳥聲者初得吉祥一切事成故天王聲者無敢違故天鼓聲者破邪魔故離慢聲者讚毀不高下故入一切聲者入毗伽羅論一切種相故離不正聲者憶不忘故應時聲者教化事一切時起故無著聲者不依利養故不怖聲者離慚羞故歡喜聲者聞無猒故隨捨聲者一切明處善巧入故善友聲者一切眾生離成就故常流聲者相續不斷故嚴飾聲者種種顯現故滿足聲者一音無量聲說法故眾生根喜聲者一語無量義顯現故不毀呰聲者如所立義信順故不增減聲者應時量說故不躁急聲者不疾疾說故徧一切說聲者遠近諸眾同依止故一切種成就聲者世間法義皆譬喻令解故上依論牒釋亦欠其一與彼經亦少不次其佛秘密經即密迹經)然彼無天鼓今此缺彼師子龍鳴好雨海雷龍王真陀羅伎哀鸞鷹暢鶴鳴等以從喻說此畧不論(然彼無下第二會有無(此一)乃是名變論釋亦有此欠十五䟽中但列其九餘更欠六應添一耆婆二英鳥三雷震震與海雷龍王別故此亦喻故更添四師父五親近六明德方為六十)又此所明顯德廣大如彼但云普入眾會音此則云普至法界無量眾會道場等(又此所明下第三會通教旨可知)法有所本不可不知名言不同無俟全會(法有所本下第四會他經意兼欲盡其論釋)中間云音聲智者在心為智宣吐稱音皆應具二影略而說第八云不可說功德莊嚴者大悲芬陀利經說以三千界眾生功德為一聚更增十倍不及如來一毛功德展轉乃至無見頂前一切功德總為一聚更增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倍不及如來胸中大種所發音聲一聲功德彼約總說即此別明然六十種中不出有二一約具德如柔輭等二約無失如不下劣等故不下劣初有又以此善之言通言音聲者聲謂四聲為音之依音謂五音依五行別木聲壅其音角火聲熾其音徵土聲寬其音宮金聲清其音商水聲濁其音羽若一音之義廣在下文。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諸善根如是迴向所謂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清淨法身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淨妙功德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清淨妙相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清淨業果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清淨一切智心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無量清淨菩提心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了知諸根清淨方便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清淨信解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清淨勤修無礙行願願一切眾生得離眾過惡清淨正念智慧辯才。
第二總令眾生具德中十句前五果滿後五因圓。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諸善根為一切眾生如是迴向願得種種清淨妙身所謂光明身離濁身無染身清淨身極清淨身離塵身極離塵身離垢身可愛樂身無障礙身。
第二三門迴向菩提分三初一門得正果次一二果因圓後一依報果滿今初然上眾生得果有其十句各應有多今但廣初一身則餘可例取文中三初明得身次顯身用後結所成前中初總相所謂下別相身是同相餘是異相成壞可知然此十身通法通智一光明者身光智光無不照故二體無闇障能鑒徹故三體不受染若彼潤玉涅而不緇四淨德內充如玉無瑕翳五非暫時淨揀異下流上三就體辨次三對境以明六不為塵坌對上清淨七極微不著對極清淨八垢穢無汙對上不染若就內德即煩惱障盡名為離塵習氣亦亡名極離塵所知不住名離心垢九具相具德十形充法界智徧十方山河事理不能障礙(若彼等者涅者水中黑泥緇者黑色謂若玉在泥中千載不黑)。
於一切世界現諸業像於一切世間現言說像於一切宮殿現安立像如淨明鏡種種色像自然顯現示諸眾生大菩提行示諸眾生甚深妙法示諸眾生種種功德示諸眾生修行之道示諸眾生成就之行示諸眾生菩薩行願示諸眾生於一世界一切世界佛興於世示諸眾生一切諸佛神通變化示諸眾生一切菩薩不可思議解脫威力示諸眾生成滿普賢菩薩行願一切智性。
二於一切下依身起用前四色身用前三羅一身於法界後一收萬像於一身次示諸下五句智身用後示菩薩行願下通二身用。
菩薩摩訶薩以如是等微妙淨身方便攝取一切眾生悉令成就清淨功德一切智身。
後菩薩下總結所成。
佛子菩薩摩訶薩復以法施所生善根如是迴向願身隨住一切世界修菩薩行眾生見者皆悉不虛發菩提心永無退轉順真實義不可傾動於一切世界盡未來劫住菩薩道而無疲厭大悲均普量同法界知眾生根應時說法常不休息於善知識心常正念乃至不捨一剎那頃一切諸佛常現在前心常正念未曾暫懈修諸善根無有虛偽置諸眾生於一切智令不退轉具足一切佛法光明持大法雲受大法雨修菩薩行。
第二門願二果因圓中二初即理起用行後入一切下即事入玄行今初初成行緣身隨住故次眾生見下利他不空後於善知識下兼通二利。
入一切眾生入一切佛剎入一切諸法入一切三世入一切眾生業報智入一切菩薩善巧方便智入一切菩薩出生智入一切菩薩清淨境界智入一切佛自在神通入一切無邊法界於此安住修菩薩行。
後入玄中智契名入無邊法界通身智入。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第三十二之二
音釋
(丁含切樂也)。
鎧(可亥切甲也)。
憍慢(憍舉喬切恣也慢莫晏切倨也)。
裂(良薛切破也)。
柔軟(軟乳[〦/(ㄠ-ㄙ+?)]切亦柔也)。
頃(丘頴切頃刻也)。
轅(于元切)。
饍(上演切具食也)。
滌(亭歴切洗也)。
檄(刑狄切牒也)。
憒(古對切心亂也)。
偽(于睡切詐也)。
校注
【經文資訊】《乾隆藏》第 冊 No. 1557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鈔會本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09-30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乾隆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第十等法界無量廻向於長行中先位行後位果前中亦三初牒名徵起次依徵廣釋後依釋結名今初謂稱法界起大用故然等者入義故本分中名入法界法界無量即是所入何法能入略有其四一所迴行法謂法施之行稱法界施故二所行行體廣大無邊故三能迴之智四所向之德謂以稱法界之大智迴等法界之善根向同法界之大用成法界之行體此則位滿至極故標法界之名當法受稱等何法界此通四義一等理法界故經云如法界一性如法界自性清淨善根迴向亦復如是其文非一二等事法界經云欲見等法界無量諸佛調伏等法界無量眾生或願起等法界無量行或願成等法界無量德或願得等法界無量果皆即理之事也三等理事無礙法界經云願一切眾生作修行無相道法師以諸妙相而自莊嚴則相無相無礙皆其類也四等事事無礙法界故經云一佛剎中現一切佛剎等然其四事全等四種法界融而無二故此能等即是所等非有二物而可依之故上稱入入無所入本業但云法界無等入言即斯意也彼釋云覺一切法第一義諦中道無相一切法皆一相照故第一中道即是所入皆一相照即是能入此二無二即是法界故不可但以事法界為名(故不可下結彈古人即刊定云等是能等迴向行法界無量是所等事謂盡十方虛空所攝事法界無可限量今迴法施等善根令成無漏體德及用顯彼數量等彼數量等彼事法界故故令彈之所等有二安局事耶)言無量者亦有二義一無分量即理法界二無數量即事法界前迴向明依體起用此明體用無礙圓極自在即以法施及諸相應普賢自在大善巧德為其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