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雲棲法彙(選錄)

半月誦戒儀式

△五戒

五戒眾等諦聽

  • 一不殺生
  • 二不偷盜
  • 三不邪婬
  • 四不妄語
  • 五不飲酒

是諸眾等犯根本戒首罪起單如有小過出眾懺悔

△十戒

十戒眾等諦聽

  • 一曰不殺
  • 二曰不盜
  • 三曰不婬
  • 四曰不妄語
  • 五曰不飲酒
  • 六曰不著香華鬘不香塗身
  • 七曰不歌舞倡伎不往觀聽
  • 八曰不坐高廣大床
  • 九曰不非時食
  • 十曰不捉持生像金銀寶物

是諸眾等犯根本戒首罪起單如有小過出眾懺悔

△具戒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億劫難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比丘戒眾等諦聽

四分戒本

稽首禮諸佛  及法比丘僧  今演毘尼法
令正法久住  戒如海無涯  如寶求無厭
欲護聖法財  眾集聽我說  欲除四棄法
及滅僧殘法  障三十捨墮  眾集聽我說
毘婆尸式棄  毘舍拘留孫  拘那含牟尼
迦葉釋迦文  諸世尊大德  為我說是事
我今欲善說  諸賢咸共聽  譬如人毀足
不堪有所涉  毀戒亦如是  不得生天人
欲得生天上  若生人中者  常當護戒足
勿令有毀損  如御入險道  失轄折軸憂
毀戒亦如是  死時懷恐懼  如人自照鏡
好醜生欣慼  說戒亦如是  全毀生憂喜
如兩陣共戰  勇怯有進退  說戒亦如是
淨穢生安畏  世間王為最  眾流海為最
眾星月為最  眾聖佛為最  一切眾律中
戒經為上最  如來立禁戒  半月半月說

僧集否(答云僧[A2]已集)和合否(答云和合)

未受具戒者出(若有即遣出答云未受具戒者出若無即云此眾無未受具戒者)

不來諸比丘說欲及清淨(若有人說欲即云說欲及清淨[A3]若無人說欲即云此眾無說欲及清淨者)

誰遣比丘尼來請教誡(答云此眾無尼來請教誡)

僧今和合何所作為(答云說戒羯磨)

大德僧聽(白黑)月十五日(或十四日不定)眾僧說戒若僧時到僧忍聽和合說戒白如是

諸大德我今欲說波羅提木叉諸比丘共集在一處當應諦聽善思念之若有犯者應懺悔無犯者默然默然故知諸大德清淨若有他問者即應如實答如是諸比丘在於眾中乃至三問憶念有罪不發露者得故妄語罪佛說故妄語是障道法彼比丘自憶知有罪欲求清淨者當懺悔懺悔則安樂

諸大德[A4]已說戒經序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否是中清淨否是中清淨否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是四波羅夷法半月半月說戒經中來

若比丘共戒同戒不捨戒戒羸不自悔犯不淨行乃至共畜生是比丘波羅夷不共住

若比丘在村落中若閑靜處不與物盜心取隨不與取法若為王及大臣所捉若縛若驅出國若殺汝是賊汝癡汝無所知是比丘波羅夷不共住

若比丘故斷人命持刀與人歎譽死快勸死男子用此惡活為寧死不生作如是思惟種種方便歎譽死快勸死是比丘波羅夷不共住

若比丘實無所知自稱言我得上人法[A5]已入聖智勝法我知是我見是彼於異時若問若不問欲自清淨故作是說我實不知不見言知言見虛誑妄語除增上慢是比丘波羅夷不共住

諸大德[A6]已說四波羅夷法若比丘犯一一法不得與諸比丘共住如前後犯亦爾是比丘得波羅夷罪不應共住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否是中清淨否是中清淨否

(白)婬盜殺妄四根本戒比丘犯者永棄佛海邊外不得與清眾同居有則首罪起單無則默然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十三僧伽婆尸沙法清淨否

二不定法清淨否

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清淨否

九十波逸提法清淨否

[A7]悔過法清淨否

一百應當學法清淨否

七滅諍法清淨否

△出罪式

大德僧聽比丘(某甲)犯僧伽婆尸沙行禮拜准六夜摩那埵[A8]已竟今於二十僧中出罪僧忍者默然誰不忍者說

僧忍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菩薩戒

南無梵網教主盧舍那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萬億劫難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  願解如來真實義

(誦戒師升座白眾云)

菩薩戒眾等諦聽(某甲)稽首和南敬白大眾僧差誦戒恐有錯誤願同誦者慈悲指示

諸佛子等合掌至心聽我今欲說諸佛大戒序眾集默然聽自知有罪當懺悔懺悔即安樂不懺悔罪益深無罪者默然默然故當知眾清淨

諸大德優婆塞優婆夷等諦聽佛滅度後於像法中應當尊敬波羅提木叉波羅提木叉者即是此戒持此戒時如闇遇明如貧人得寶如病者得差如囚繫出獄如遠行者得歸當知此則是眾等大師若佛住世無異此也怖心難生善心難發故經云勿輕小罪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剎那造罪殃墮無間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壯色不停猶如奔馬人命無常過於山水今日雖存明亦難保眾等各各一心勤求精進慎勿懈怠懶惰睡眠縱意夜即攝心存念三寶莫以空過徒設疲勞後代深悔眾等各各一心謹依此戒如法修行應當學

皈命盧舍那  十方金剛佛  亦禮前論主
當覺慈氏尊  今說三聚戒  菩薩咸共聽
戒如大明燈  能消長夜闇  戒如真寶鏡
照法盡無遺  戒如摩尼珠  雨物濟貧窮
離世速成佛  唯此法為最  是故諸菩薩
應當勤護持

諸大德春分四月日為一時(此依西域一年分三時一時有四月從臘月十六至四月十五為春分四月十六至八月十五為夏分從八月十六至臘月十五為冬分今日標春分應隨三時改之)半月日[A9]已過(臘月盡為半月至正月十五為一月正月盡為一月半一月一五為兩月二月盡為兩月半三月十五為三月三月盡為三月半四月十五為四月餘夏秋冬準此改之)少一夜餘有一夜三月半在(三月日在兩月半在兩月日在一月半在一月日在半月日在)老死至近佛法欲滅諸大德優婆塞優婆夷為得道故一心勤求精進所以者何諸佛一心勤求精進故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況餘善道法各聞強健時努力勤修善如何不求道安可須待老欲何樂乎是日[A10]已過命亦隨減如少水魚斯有何樂

僧集否(答僧[A11]已集)和合否(答云和合)

僧集和合何所作為(答云說戒布薩)

此中未受菩薩戒及不清淨者出否(此有二類一未受菩薩戒人二是曾受而犯未懺悔者此二類不應共作布薩有者遣出無者答無)

不來囑受菩薩有幾人說欲及清淨(謂眾中或有為三寶父母疾病等緣不能來者當囑知事人或同伴於上座處說欲及清淨言說欲者受囑者云有某甲欲來布薩有某事緣不能親來令某代說言清淨者彼某甲如法僧事無見聞疑罪)

諸大德今某月(白黑)月十五日作布薩說菩薩戒眾當一心善聽有罪者發露無罪者默然默然故當知諸大德清淨堪說菩薩戒[A12]已說菩薩戒序竟(向下問罪有者懺悔無者默然)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否是中清淨否是中清淨否(末句三問三答)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白云)十重波羅提木叉今當說

  • 第一殺戒

    佛言佛子若自殺教人殺方便殺讚歎殺見作隨喜乃至咒殺殺因殺緣殺法殺業乃至一切有命者不得故殺是菩薩應起常住慈悲心孝順心方便救護一切眾生而反自恣心快意殺生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 第二盜戒

    若佛子自盜教人盜方便盜咒盜盜因盜緣盜法盜業乃至鬼神有主劫賊物一切財物一針一草不得故盜而菩薩應生佛性孝順心慈悲心常助一切人生福生樂而反更盜人財物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 第三婬戒

    若佛子自婬教人婬乃至一切女人不得故婬婬因婬緣婬法婬業乃至畜生女諸天鬼神女及非道行婬而菩薩應生孝順心救度一切眾生淨法與人而反更起一切人婬不擇畜生乃至母女姊妹六親行婬無慈悲心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 第四妄語戒

    若佛子自妄語教人妄語方便妄語妄語因妄語緣妄語法妄語業乃至不見言見見言不見身心妄語而菩薩常生正語正見亦生一切眾生正語正見而反更起一切眾生邪語邪見邪業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 第五酤酒戒

    若佛子自酤酒教人酤酒酤酒因酤酒緣酤酒法酤酒業一切酒不得酤是酒起罪因緣而菩薩應生一切眾生明達之慧而反更生一切眾生顛倒之心者是菩薩波羅夷罪

  • 第六說四眾過戒

  • 第七自讚毀他戒

  • 第八慳惜加毀戒

  • 第九嗔心不受悔戒

  • 第十謗三寶戒

白云

諸佛子聽十重波羅夷法若有犯者不得與諸菩薩同居有則首罪起單無則默然

(白云)四十八輕今當說

  • 第一不敬師友戒

  • 第二飲酒戒

  • 第三食肉戒

  • 第四食五辛戒

  • 第五不教悔罪戒

  • 第六不供給請法戒

  • 第七懈怠不聽法戒

  • 第八背大向小戒

  • 第九不看病戒

  • 第十畜殺眾生具戒

  • 第十一國使戒

  • 第十二販賣戒

  • 第十三謗毀戒

  • 第十四放火焚燒戒

  • 第十五僻教戒

  • 第十六為利倒說戒

  • 第十七恃勢乞求戒

  • 第十八無解作師戒

  • 第十九兩舌戒

  • 第二十不行放救戒

  • 第二十一瞋打報仇戒

  • 第二十二憍慢不請法戒

  • 第二十三憍慢僻說戒

  • 第二十四不習學佛戒

  • 第二十五不善知眾戒

  • 第二十六獨受利養戒

  • 第二十七受別請戒

  • 第二十八別請僧戒

  • 第二十九邪命自活戒

  • 第三十不敬好時戒

  • 第三十一不行救贖戒

  • 第三十二損害眾生戒

  • 第三十三邪業覺觀戒

  • 第三十四暫念小乘戒

  • 第三十五不發願戒

  • 第三十六不發誓戒

  • 第三十七冒難遊行戒

  • 第三十八乖尊卑次序戒

  • 第三十九不修福慧戒

  • 第四十揀擇受戒戒

  • 第四十一為利作師戒

  • 第四十二為惡人說戒戒

  • 第四十三無慚受施戒

  • 第四十四不供養經典戒

  • 第四十五不化眾生戒

  • 第四十六說法不如法戒

  • 第四十七非法制限戒

  • 第四十八破法戒

(誦畢下座謝眾云)

敬謝大眾僧差誦戒三業不勤戒文生澀坐久遲延令眾生惱望眾慈悲布施歡喜

 (古秀州弟子大勝孫洪基捐資共五兩六錢  助鋟雲棲大師法彙輯古中具戒便蒙沙彌要略誦戒 式三種少報佛祖拯度之垂恩并誌大師維世之遺範末法良猷與願無斁崇禎庚辰歲孟夏八日佛誕日謹識大清雍正甲寅年比丘與川補刊)

半月誦戒儀式(終)


校注

[A1] 袾【CB】祩【嘉興】
[A2] 已【CB】巳【嘉興】
[A3] 已【CB】巳【嘉興】
[A4] 已【CB】巳【嘉興】
[A5] 已【CB】巳【嘉興】
[A6] 已【CB】巳【嘉興】
[A7] 悔【CB】毀【嘉興】
[A8] 已【CB】巳【嘉興】
[A9] 已【CB】巳【嘉興】
[A10] 已【CB】巳【嘉興】
[A11] 已【CB】巳【嘉興】
[A12] 已【CB】巳【嘉興】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