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經日誦集要卷下
△別集
○經類第一
問。大藏經中。何故止取此之數章。
荅。以取要故。俾無力博覽全經者。易受持故。
○華嚴行願品章
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讚如來。三者廣修供養。四者懺悔業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法輪。七者請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眾生。十者普皆迴向。
此文前後節略。斷章取義。為重十大願王導歸極樂故。問。華嚴經中。何獨取此。荅。此有二意。一者取要。如前說故。二者正欲發明。普賢乃華嚴長子。入不思議解脫境界。具無盡行門。而亦求生淨土。況餘人故。又行願品。及梵行淨行。俱有另刻全本。流通世間故。
○楞嚴勢至菩薩念佛章
大勢至法王子。與其同倫五十二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我憶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無量光。十二如來。相繼一劫。其最後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專為憶。一人專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見非見。二人相憶。二憶念深。如是乃至。從生至生。同於形影。不相乖異。十方如來。憐念眾生。如母憶子。若子逃逝。雖憶何為。子若憶母。如母憶時。母子歷生。不相違遠。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去佛不遠。不假方便。自得心開。如染香人。身有香氣。此則名曰。香光莊嚴。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無生忍。今於此界。攝念佛人。歸於淨土。佛問圓通。我無選擇。都攝六根。淨念相繼。得三摩地。斯為第一。
○觀無量壽佛經上品上生章
佛告阿難。及韋提希。上品上生者。若有眾生。願生彼國者。發三種心。即便往生。何等為三。一者至誠心。二者深心。三者迴向發願心。具三心者。必生彼國。復有三種眾生。當得往生。何等為三。一者慈心不殺。具諸戒行。二者讀誦大乘方等經典。三者修行六念。迴向發願。願生彼國。具此功德。一日乃至七日。即得往生。生彼國時。此人精進勇猛故。阿彌陀如來。與觀世音。大勢至。無數化佛。百千比丘。聲聞大眾。無量諸天。七寶宮殿。觀世音菩薩。執金剛臺。與大勢至菩薩。至行者前。阿彌陀佛。放大光明。照行者身。與諸菩薩。授手迎接。觀世音大勢至。與無數菩薩。讚歎行者。勸進其心。行者見[A3]已。歡喜踴躍。自見其身。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往生彼國。生彼國[A4]已。見佛色身。眾相具足。見諸菩薩。色相具足。光明寶林。演說妙法。聞[A5]已即悟無生法忍。經須臾間。歷事諸佛。遍十方界。於諸佛前。次第受記。還至本國。得無量百千陀羅尼門。是名上品上生者。
○無量壽經四十八願(即古本大彌陀經)
設我得佛。國有地獄餓鬼畜生者。不取正覺。
(第一願△國中無三惡道)。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終之後。復更三惡道者。不取正覺。
(第二願△不復更生惡道)。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真金色者。不取正覺。
(第三願△各得真金色身)。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形色不同有好醜者。不取正覺。
(第四願△形色無有好醜)。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識宿命。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劫事者。不取正覺。
(第五願△生者皆得宿命)。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眼。下至見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六願△皆得天眼徹視)。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天耳。下至聞百千億那由他諸佛所說。不得受持者。不取正覺。
(第七願△皆得天耳徹聽)。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見他心智。下至知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中。眾生心念者。不取正覺。
(第八願△皆得知他心念)。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得神足。於一念頃。下至不能超過。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九願△皆得神足飛行)。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若起想念貪計身者。不取正覺。
(第十願△不起貪計身見)。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住定聚。必至滅度者。不取正覺。
(第十一願△正定必至涅槃)。
設我得佛。光明有限量。下至不照百千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十二願△光明遍照十方)。
設我得佛。壽命有限量。下至百千億那由他劫者。不取正覺。
(第十三願△壽命同佛永久)。
設我得佛。國中聲聞。有能計量。乃至三千大千世界眾生悉成緣覺。於百千劫。悉共計較。知其數者。不取正覺。
(第十四願△聲聞廣多無量)。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壽命無能限量。除其本願。修短自在。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十五願△壽命修短隨意)。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乃至聞有不善名者。不取正覺。
(第十六願△國中無不善名)。
設我得佛。十方世界。無量諸佛。不悉咨嗟稱我名者。不取正覺。
(第十七願△諸佛稱名讚嘆)。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至心信樂。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
(第十八願△十念皆生我國)。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發菩提心。修諸功德。至心發願。欲生我國。臨壽終時。假令不與大眾圍遶現其人前者。不取正覺。
(第十九願△勤修我皆接引)。
設我得佛。十方眾生。聞我名號。繫念我國。植種德本。至心迴向欲生我國。不果遂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願△繫念必得往生)。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不悉成滿三十二大人相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一願△各具三十二相)。
設我得佛。他方佛土。諸菩薩眾。來生我國。究竟必至一生補處。除其本願自在所化。為眾生故。被弘誓鎧積累德本度脫一切。遊諸佛國。修菩薩行。供養十方。諸佛如來。開化恒沙無量眾生。使立無上。正真之道。超出常倫諸地之行。現前修習普賢之德。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二願△菩薩一生補處)。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承佛神力。供養諸佛。一食之頃不能遍至無數無量億那由他諸佛國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三願△一時普供諸佛)。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在諸佛前。現其德本。諸所求欲。供養之具。若不如意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四願△供具自皆如意)。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能演說一切智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五願△菩薩演一切智)。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不得金剛那羅延身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六願△菩薩得金剛身)。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一切萬物嚴淨光麗形色殊[A6]特。窮微極妙。無能稱量。其諸眾生。乃至逮得天眼。有能明了。辨其名數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七願△萬物悉皆殊[A7]特)。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乃至少功德者。不能知見其道場樹。無量光色。高四百萬里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八願△菩薩道樹普見)。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若受讀經法。諷誦持說。而不得辯才智慧者。不取正覺。
(第二十九願△受經普得智辯)。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智慧辯才。若可限量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願△智辯無有限量)。
設我得佛。國土清淨。皆悉照見十方一切。無量無數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猶如明鏡。睹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一願△淨國照見十方)。
設我得佛。自地以上。至於虛空宮殿樓觀。池流華樹。國土所有一切萬物。皆以無量雜寶。百千種香而共合成。嚴飾奇妙。超諸天人。其香普熏十方世界。菩薩聞者。皆修佛行。若不如是。不取正覺。
(第三十二願△嚴飾超諸天人)。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蒙我光明。觸其身者。身心柔軟。超過天人。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三願△蒙光觸身獲益)。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眾生之類。聞我名字。不得菩薩無生法忍。諸深總持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四願△皆得法忍總持)。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其有女人聞我名字。歡喜信樂。發菩提心。厭惡女身。壽終之後復為女像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五願△信樂永離女身)。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常修梵行。至成佛道。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六願△勤修必成佛道)。
設我得佛。十方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界。諸天人民聞我名字。五體投地。稽首作禮。歡喜信樂。修菩薩行。諸天世人。莫不致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七願△歸依感動天人)。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欲得衣服。隨念即至。如佛所讚應法妙服自然在身。有求裁縫擣染浣濯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八願△妙服自然在身)。
設我得佛。國中天人。所受快樂。不如漏盡比丘者。不取正覺。
(第三十九願△受樂同於漏盡)。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意欲見十方無量嚴淨佛土應時如願。於寶樹中皆悉照見。猶如明鏡。睹見其面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願△隨意見諸佛國)。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至于得佛諸根缺陋。不具足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一願△聞名諸根具足)。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清淨解脫三昧。住是三昧。一發意頃。供養無量不可思議。諸佛世尊。而不失定意。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二願△悉得清淨解脫)。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壽終之後生尊貴家。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三願△聞名[A8]生處尊貴)。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歡喜踊躍修菩薩行。具足德本。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四願△修行具足德本)。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皆悉逮得普等三昧。住是三昧。至于成佛。常見無量不可思議一切諸佛。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五願△皆得三昧見佛)。
設我得佛。國中菩薩。隨其志願。所欲聞法自然得聞。若不爾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六願△自然得聞妙法)。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七願△即得不退轉地)。
設我得佛。他方國土。諸菩薩眾。聞我名字。不即得至第一忍第二第三法忍。于諸佛法。不能即得不退轉者。不取正覺。
(第四十八願△即得諸忍究竟)。
世傳大彌陀經。龍舒王居士會四譯經文而成之者也。四譯者。初譯於漢迦婁支讖曰無量平等清淨覺經。次譯於曹魏康僧愷曰無量壽經。次譯於吳支謙曰阿彌陀經。次譯於宋法賢。曰無量壽莊嚴經。而菩提流志附譯於寶積曰無量壽如來會。則居士所未及者。居士之會四譯也。言簡而義周。辭順而理顯。誠哉大有功於淨土矣。惜其中頗有未安。如四十八願。漢譯止開二十有四。四十八者。肇始於魏譯。而法賢流志二師因之。吳譯從漢亦二十四。然四十八願。今古流通。自應宗祖魏譯。奈何居士敘願。較之魏譯。或前著後。或後著前。次第紊亂。以參三譯。亦各不協。夫譯經必據梵本。居士憑何梵本。而別為次第乎。於理雖似無妨。於譯法大為不順。又魏譯三輩往生皆曰發菩提心。居士乃惟中輩有之。下曰不發。上竟無文。全缺差殊。未審何意。用是重錄魏譯。以付剞劂。庶俾後人知有古文在也。居士神遊淨域身入聖流。殆必成心[A9]已忘。虛懷不礙。區區效忠之懇。諒其鑒之矣。
○觀普賢菩薩經普賢觀章
○金光明經空品
○梵網經菩薩戒發誓願章
若佛子。常應發一切願。孝順父母師僧。願得好師。同學善知識。常教我大乘經律。十發趣。十長養。十金剛。十地。使我開解。如法修行。堅持佛戒。寧捨身命。念念不去心。若一切菩薩。不發是願者。犯輕垢罪。若佛子。發是十大願[A14]已。持佛禁戒。作是願言。寧以此身。投熾然猛火大坑刀山。終不毀犯三世諸佛經律。與一切女人作不淨行。復作是願。寧以熱鐵羅網。千重周匝纏身。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一切衣服。復作是願。寧以此口吞熱鐵丸。及大流猛火。經百千劫。終不以此破戒之口。食於信心檀越百味飲食。復作是願。寧以此身。臥大流猛火。羅網熱鐵地上。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百種床座。復作是願。寧以此身。受三百矛刺身。經一劫二劫。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百味醫藥。復作是願。寧以此身。投熱鐵鑊。經百千劫。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千種房舍屋宅園林田地。復作是願。寧以鐵鎚打碎此身。從頭至足。令如微塵。終不以此破戒之身。受於信心檀越恭敬禮拜。復作是願。寧以百千熱鐵刀矛挑其兩目。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視他好色。復作是願。寧以百千鐵錐劖刺耳根。經一劫二劫。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聽好音聲。復作是願。寧以百千刃刀割去其鼻。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貪嗅諸香。復作是願。寧以百千刃刀割斷其舌。終不以此破戒之心。食人百味淨食。復作是願。寧以利斧斬破其身。終不以此破戒之心。貪著好觸。復作是願。願一切眾生。悉得成佛。而菩薩若不發是願者。犯輕垢罪。
問。金剛纂稱功德甚大。何不錄。
荅。以偽造故。又大為害故。彼云誦此纂一遍。勝誦金剛經三十萬遍。脫使愚人信此。諾檀那多卷之經。置之不誦。而以一纂塞責。豈不誤陷其人入地獄耶。至於分珠。高王。妙沙。血盆。受生。種種杜撰。皆不足信。
問。高王誦經免難。記傳有之。何以為偽。
荅。當是高王誦觀音普門品也。後人不達。訛成偽經。別號高王耳。
○咒類第二
○佛頂尊勝大陀羅尼(尊勝經有五譯咒亦大同小異此其一也世名此為尊勝真言唱詠之而咒則專持下唵𠽾𠾐云云護真法師嘗舉問 大師大師云當以藏本為正今增入)
南謨薄伽伐帝。咥哩盧枳也。缽[A15]剌底毗失瑟吒(引)也。勃陀(引)也。薄伽伐帝怛姪他。唵毗輸馱(唐左反)也。颯麼三曼多。阿婆婆(引)娑。颯癹囉拏揭底噱喝娜。瑣婆(引)婆毗戍(商聿反下同)睇。阿毗詵者睹漫(引)。蘇揭多跋囉跋者那。阿蜜栗多鞞師計。痾(引下同)喝囉痾喝囉。痾愈[A16]珊陀(引)喇你。輸馱也輸馱也。伽伽那毗。戍睇烏瑟膩沙。毗逝也戍睇(引)。索訶薩囉喝𡂖濕弭珊珠地帝。薩婆(上)怛他揭多。阿地瑟侘(引)娜。阿地瑟恥䫂(丁可反下同)沒姪囇。跋折囉(引)迦也。僧喝旦娜戍睇。薩婆痾伐喇拏毗戍睇。缽喇底你跋戴也。阿愈戍睇。三麼耶阿地瑟恥帝。末你末你麼末你。呾闥多步多孤㨖。缽唎戍睇。鼻窣怖吒勃地戍睇。逝也逝也。鼻逝也鼻逝也。三末囉三末囉。薩婆勃陀。阿地瑟恥多戍睇。跋折囇跋折囉(引)揭鞞(引)。跋折藍婆跋睹麼麼阿目羯寫。薩婆薩埵難(引)者迦也毗戍睇。薩婆揭底缽唎戍睇。薩婆怛他揭哆。三摩戍和娑阿地瑟恥帝。勃陀勃陀(停也反)。菩馱也菩馱也。三曼䫂缽唎戍睇。薩婆怛他揭䫂阿地瑟侘(引)娜阿地瑟恥帝莎訶。
○又▆(出本朝 [A17]仁孝皇后夢感佛說第一希有功德經)
唵𠽾𠾐(二合)莎訶唵捺謨癹葛斡諦薩哩斡(二合)得囉盧迦卜囉(二合)諦月涉瑟吒(二合)耶勃塔耶爹捺麻荅的牙塔唵𠽾𠾐(二合)𠽾𠾐(二合)𠽾𠾐(二合)杓訛(二合)塔耶杓訛(二合)塔耶月杓訛(二合)塔耶月杓訛(二合)塔耶啞薩麻薩蠻達啞斡癹薩思葩(二合)囉拿葛諦葛葛拿娑癹斡月述提啞撇羶𠽷(側干切)都𦎌(謨含切)薩哩斡(二合)荅塔葛達蘇葛荅瓦囉斡拶拿啞密哩(二合)達啞撇釋該而(二合)馬曷木得囉(二合)曼特囉(二合)叭罘(得該切)啞曷囉啞曷囉馬麻藹由而(二合)傘塔囉尼杓訛(二合)塔耶杓訛(二合)塔耶月杓訛(二合)塔耶月杓訛(二合)塔耶葛葛拿娑癹斡月述提烏失尼沙月拶耶巴哩述鐵薩曷思囉(二合)囉思彌(二合)傘柤爹敵薩哩斡(二合)荅塔葛達啞斡魯結尼煞吒(二合)巴囉密達巴哩卜囉尼薩哩斡(二合)荅塔葛達麻諦荅攝蒲密卜囉(二合)牒瑟吒(二合)諦薩哩斡(二合)荅塔葛達赫哩(二合)達耶啞牒瑟吒(二合)拿啞牒瑟吒(二合)諦木得哩(二合)木得哩馬喝木得哩(二合)斡資囉(二合)葛耶三曷達拿叭哩述鐵薩哩斡(二合)葛哩麻(二合)啞斡囉拿月述鐵卜囉牒聶斡而達(二合)耶馬麻藹由而(二合)月述提(二合)薩哩斡(二合)荅塔葛達薩麻耶啞牒瑟吒(二合)拿啞牒瑟吒(二合)諦唵摩尼摩尼馬曷麻尼月摩尼月摩尼馬曷月摩尼麻諦麻諦馬曷麻諦麻麻諦莎麻諦荅塔達蒲達戈遣巴哩述提月思蒲吒卜鐵述鐵希希拶耶拶耶月拶耶月拶耶思麻囉思麻(同上二合)囉思葩(二合)囉思葩(二合)囉思葩(二合)囉耶思葩(二合)囉耶薩哩斡(二合)勃塔啞牒瑟吒(二合)拿啞牒瑟吒(二合)諦述鐵述鐵卜銕卜銕斡資哩(二合)斡資哩(二合)馬曷斡資哩莎斡資哩(同上二合)斡資囉(二合)葛而(二合)毘拶耶葛而(二合)毘月拶耶葛而(二合)毘斡資囉(二合)左辣葛而(二合)毘斡資嚕(二合)忒葩微斡資囉(二合)三葩微斡資囉(二合)斡資哩尼斡資㘕(二合)癹斡都麻麻攝哩㘕薩哩斡(二合)薩埵喃拶葛耶巴哩述提癹斡都薩埵彌薩哩斡(二合)葛諦巴哩述提釋哲(二合)薩哩斡(二合)荅塔葛達釋哲(二合)𦎌薩麻刷薩顏都卜銕卜銕悉鐵悉鐵勃塔耶勃塔耶月勃塔耶月勃塔耶謨拶耶謨拶耶月謨拶耶月謨拶耶杓訛塔耶杓訛(同上二合)塔耶月杓訛(二合)塔耶月杓訛(二合)塔耶薩蠻荅謨拶耶謨拶耶薩蠻荅囉思彌(二合)巴哩述提薩哩斡(二合)荅塔葛達赫哩(二合)達耶啞牒瑟吒(二合)拿啞牒瑟吒(二合)諦木得哩(二合)木得哩(二合)馬曷木得哩馬曷木得囉(同上二合)曼特囉(二合)叭諦莎訶
○受戒搭衣咒
唵。悉陀耶娑訶。(五條)
唵。度波度波娑訶。(七條)
唵摩訶迦波波吒悉帝娑訶。(二十五條)
唵。檀波檀波莎訶。
問。居士可搭衣否。
荅。員頂方袍。有髮搭衣。法不應故。反招愆故。詳具緇門警訓慈雲懺主辯惑篇。
○般若無盡藏真言
納謨薄伽伐帝。缽利若。波羅蜜多曳。怛致他。唵。紇利地唎室唎。戍嚕(二合)知三蜜栗知佛社曳莎訶。
○華嚴補闕咒
南無三滿哆。沒馱喃阿缽囉帝。喝多折。折捺彌。唵。雞彌。雞彌。怛塔葛塔喃。末瓦山碇缽囉帝。烏怛摩怛摩怛塔葛塔喃末瓦吽癹莎訶。
○穢跡金剛神咒
唵𠲽咶啒㖀摩訶般羅(二合)狠那𠵨吻汁吻醯摩尼微咭微摩那棲唵斫急那烏深暮啒㖀吽吽吽泮泮泮泮泮莎訶。
○十二因緣咒(附雜咒)
唵耶荅兒麻(二合)兮都不囉(二合)巴斡兮。敦的山。荅搭葛荅歇斡怛。的山拶約尼嚕怛耶𠳐叭諦。麻曷釋囉。麻納耶莎訶。
入廁咒
唵狠嚕陀耶莎訶
洗淨咒
唵賀曩密栗帝莎訶
去穢咒
唵室利曳婆醯莎訶
洗手咒
唵主迦囉野莎訶
淨身咒
唵跋折囉惱迦吒莎訶
下床咒
唵地利日哩莎訶
行步不傷蟲咒
唵地利日利娑婆訶
登道場咒
唵阿蜜栗帝吽癹吒
六字大明咒
唵嘛呢叭𡄣吽
○補闕真言
曩謨喝囉怛那多囉夜耶。佉囉佉囉。俱住俱住。摩囉摩囉。虎囉吽。賀賀蘇怛拏吽潑沫拏娑婆訶。
○雜錄第三
○看經警文
夫。看經之法。後學須知。當淨三業。若三業無虧。則百福俱集。三業者。身口意也。一。端身正坐。如對聖容。則身業淨也。二。口無雜言。斷諸嬉笑。則口業淨也。三。意不散亂。屏息萬緣。則意業淨也。內心既寂。外境俱捐。方契悟於真源。庶研窮於法理。可謂水澄珠瑩。雲散月明。義海湧於胸襟。智嶽凝於耳目。輒莫容易。實非小緣。心法雙忘。自他俱利。若能如是。真報佛恩。
○禮華嚴文
南無毘盧教主華藏慈尊。演寶偈之金文。布琅[王*函]之玉軸。塵塵混入。剎剎圓融。十兆九萬。五千四十八字。一乘圓教。大方廣佛華嚴經。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常願供養常恭敬。七處九會佛菩薩。常願證入常宣說。五周四分華嚴經。伏願(某甲)生生世世。在在處處。眼中常見。如是經典。耳中常聞。如是經典。口中常誦。如是經典。手中常書。如是經典。心中常悟。如是經典。願。生生世世。在在處處常得親近華藏一切聖賢。常蒙華藏一切聖賢。慈悲攝受。如經所說。願悉證明。願如善財菩薩。願如文殊師利菩薩。願如彌勒菩薩。願如普賢菩薩。願如觀世音菩薩。願如毘盧遮那佛。以此稱經功德。以此發願功德。願與四恩三有。法界一切眾生。消無始以來。盡法界虛空界。無量罪垢。願與四恩三有法界一切眾生。解無始以來。盡法界虛空界。無量冤業。願與四恩三有法界一切眾生。集無始以來。盡法界虛空界。無量福智。同遊華藏莊嚴海。同入菩提大道場。
- 南無大方廣佛華嚴經。華嚴海會佛菩薩
五周四分華嚴經下二句文義似重復。不念亦得。
○大慈菩薩發願偈
十方三世佛。阿彌陀第一。九品度眾生。威德無窮極。我今大皈依。懺悔三業罪。凡有諸福善。至心用回向願同念佛人。感應隨時現。臨終西方境。分明在目前。見聞皆精進。同生極樂國。見佛了生死。如佛度一切。
○淨土文
仰白彌陀化主。淨土聖賢。願賜慈悲。為作證明。弟子眾等各為生死事大。無常迅速。代為法界眾生。一心皈命頂禮。
南無西方極樂世界。毫如五須彌。目如四大海。八萬四千相好光明。四十八願。攝授十方世界。有緣念佛眾生。大慈大悲。大願大力。本師和尚。阿彌陀佛。惟願阿彌陀佛。以天眼遙觀。天耳遙聞。他心速見。加被我等。及與眾生。十二時中。願得見阿彌陀佛。八萬四千相。於一一相中。願得見阿彌陀佛。八萬四千隨形好。於一一好中。願得見阿彌陀佛。八萬四千光明。於一一光明之中。願見十方世界。願見十方諸佛。願見十方諸大菩薩摩訶薩。願見十方諸大聲聞緣覺賢聖僧。令我一切眾生。無明頓破。煩惱永忘。法界之門。豁然通達。一乘之路。卓爾開明。十號具彰。三身圓顯。分身無量。度脫眾生。願佛慈悲。哀憐攝受。
問。文有後段。何不錄。
荅。文原止此。後乃湊成。義不稱前。又多重復。故不錄耳。惜此文缺。臨終往生。生後聞法二意。下小淨土文。言簡意周。今多用之。
○又淨土文
一心皈命。極樂世界。阿彌陀佛願以淨光照我。慈誓攝我。我今正念稱如來名。為菩提道求生淨土。佛昔本誓。若有眾生。欲生我國。志心信樂。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以此念佛因緣。得入如來。大誓海中。承佛慈力。眾罪消滅。善根增長。若臨欲命終。自知時至。身無病苦。心不貪戀。亦不顛倒。如入禪定。佛及聖眾。手執金臺。來迎接我。於一念頃。生極樂國。華開見佛。即聞佛乘。頓開佛慧。廣度眾生。滿菩提願。廣度眾生。滿菩提願。
○新定西方願文
弟子(某甲眾等)普為四恩三有。法界眾生。求於諸佛。一乘無[A19]上菩提道故。專心持念。阿彌陀佛。萬德洪名。期生淨土。又以業重福輕。障深慧淺。染心易熾。淨德難成。今於佛前。翹勤五體。披瀝一心。投誠懺悔。我及眾生曠劫至今迷本淨心。縱貪瞋癡。染穢三業。無量無邊。所作罪垢。無量無邊。所結冤業。願悉消滅。從於今日。立深誓願。遠離惡法。誓不更造。勤修聖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覺。誓度眾生。阿彌陀佛。以慈悲願力。當證知我。當哀憫我。當加被我。願禪觀之中。夢寐之際。得見阿彌陀佛。金色之身。得歷阿彌陀佛。寶嚴之土。得蒙阿彌陀佛。甘露灌頂。光明照身。手摩我頭。衣覆我體。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長。疾空煩惱。頓破無明。圓覺妙心。廓然開悟。寂光真境。常得現前。至於臨欲命終。預知時至。身無一切。病苦厄難。心無一切。貪戀迷惑。諸根悅豫。正念分明。捨報安詳。如入禪定。阿彌陀佛與觀音勢至。諸聖賢眾。放光接引。垂手提攜。樓閣幢幡。異香天樂。西方聖境。昭示目前。令諸眾生。見者聞者。歡喜感歎。發菩提心。我於爾時。乘金剛臺。隨從佛後。如彈指頃。生極樂國。七寶池內。勝蓮華中。華開見佛。見諸菩薩。聞妙法音。獲無生忍。於須臾間。承事諸佛。親蒙授記。得授記[A20]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無量百千。陀羅尼門。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後不違安養。回入娑婆。分身無數遍十方剎。以不可思議。自在神力。種種方便。度脫眾生。咸令離染。還得淨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願。世界無盡。眾生無盡。業及煩惱。一切無盡。我願無盡。願今禮佛發願。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前淨土文理得而義未周。後淨土文義周而辭太簡。義未周。則往生之意不顯。辭太簡。則悲懇之情不伸。余乃宗以大經。博以諸說。融以事理。貫以果因。而成此文。淨業諸上善人。如以為可。願廣流通。如謂不然。願垂教誨。
○禮佛發願文
歸命十方調御師。演揚清淨微妙法。三乘四果解脫僧。願賜慈悲哀攝受。但(某甲)自違真性。枉入迷流。隨生死以飄沉。逐色聲而貪染。十纏十使。積成有漏之因。六根六塵。妄作無邊之罪。迷淪苦海。深溺邪途。著我耽人。舉枉措直。累生業障。一切愆尤。仰三寶以慈悲。瀝一心而懺悔。所願能仁拯拔。善友提攜出煩惱之深源。到菩提之彼岸。此世福基命位。各願昌隆。來生智種靈苗。同希增秀。生逢中國。長遇明師。正信出家。童真入道。六根通利。三業純和。不染世緣。常修梵行。執持禁戒。塵業不侵。嚴護威儀。蜎飛無損。不逢八難。不缺四緣。般若智以現前。菩提心而不退。修習正法。了悟大乘。開六度之行門。越三祗之劫海。建法幢於處處。破疑網於重重。降伏眾魔。紹隆三寶。承事十方諸佛。無有疲勞。修學一切法門。悉皆通達。廣作福慧。普利塵沙。得六種之神通。圓一生之佛果。然後不捨法界遍入塵勞。等觀音之慈心。行普賢之願海。他方此界。逐類隨形。應現色身。演揚妙法。泥犁苦趣。餓鬼道中。或放大光明。或現諸神變。其有見我相。乃至聞我名。皆發菩提心。永出輪迴苦。火鑊冰河之地變作香林。飲銅食鐵之徒。化生淨土。披毛戴角。負債含怨。盡罷辛酸。咸霑利樂。疾疫世而現為藥草。救療沉痾。饑饉時而化作稻粱。濟諸貧餒。但有利益。無不興崇。次期累世冤親。現存眷屬。出四生之汩沒。捨萬劫之愛纏。等與含生。齊成佛道。虛空有盡。我願無窮。情與無情同圓種智。
此真大乘菩薩弘誓願也。余初入道讀之。感歎流涕。發廣大心。又此與淨業。實並行不悖。何以故。此則以修心見心。得無上道。而廣行悲願。彼則以念佛見佛。證無生忍而還來度生。夫。何悖之有。
○禮觀音文
南無過去正法明如來。現前觀世音菩薩。成妙功德具大慈悲。於一身心。現千手眼。照見法界。護持眾生。令發廣大道心。教持圓滿神咒。永離惡道。得生佛前。無間重愆。纏身惡疾。莫能救濟。悉使消除。三昧辯才。現生求願。咸令果遂。決定無疑。能使速獲三乘。早登佛地。威神之力。歎莫能窮。故我一心。歸命頂禮。
○又禮觀音文
清淨三業。一心五體投地。歸依南無。十方慈父。廣大靈感。觀世音菩薩。我聞菩薩。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得二隨順。四不思議。十四無畏。十九說法。七難二求。三十二應。無量功德。興大威力。發大誓願。同流九界。六道四生。生死趣中。興百千萬億無量恒河沙劫數。善行方便。救度拔濟。一切眾生。無有休息。我今哀求。必賜加被。伏念(某甲)夙生慶幸。得遇佛乘。身雖出家。心不染道(在家者改作身苦塵緣心多散亂)。愚癡邪見。諸根昏塞。內外經書。雖於習學。章句妙理。無所通曉。又恐福力淺薄壽命不長。徒入空門(在家改作徒得人身)。虛生浪死。我今洗心泣血。稽顙投誠。終日竟夜。存想聖容。受持聖號。禮拜聖像。惟願菩薩。天耳聞聲。悲心救苦。憐愍加被。放大神光。照我身心。傾大甘露。灌我頂門。蕩滌累世怨愆洗潔千生罪垢。身心清淨。魔障消除。晝夜之間。坐臥之中。觀見菩薩。放大神光。開我慧性。使(某甲)即時神通朗發。智慧聰明。一切經書。自然記憶。一切義理。自然通曉。得大辯才。得大智慧。得大壽命。得大安樂。參禪學道。無諸魔障。悟無生忍。世世生生。行菩薩道。四恩總報。三有齊資。法界眾生。同圓種智。
問。文有三。後文何以不錄。
荅。以發願往生。在多生修行之後。不順淨願。非初心所及。恐疑淨土故。
○溈山大圓禪師警策
夫業繫受身。未免形累。稟父母之遺體。假眾緣而共成。雖乃四大扶持。常相違背。無常老病。不與人期。朝存夕亡。剎那異世。譬如春霜曉露。倏忽即無。岸樹井藤豈能長久。念念迅速。一剎那間。轉息即是來生。何乃晏然空過。父母不供甘旨。六親固以棄離。不能安國治邦。家業頓捐繼嗣。緬離鄉黨剃髮稟師。內勤克念之功。外弘不諍之德。迥脫塵世。冀期出離。何乃纔登戒品。便言我是比丘。檀越所須。喫用常住。不解忖思來處。謂言法爾合供。喫了聚頭喧喧。但說人間雜話。然則一期趁樂不知樂是苦因。曩劫徇塵。未嘗返省。時光淹沒。歲月蹉跎。受用殷繁。施利濃厚。動經年載。不擬棄離。積聚滋多。保持幻質。導師有敕。戒勗比丘。進道嚴身。三常不足。人多於此。耽味不休。日往月來。颯然白首。後學未聞旨趣。應須博問先知。將謂出家。貴求衣食。佛先制律。啟創發蒙。軌則威儀。淨如冰雪。止持作犯。[A21]束[A22]斂初心。微細條章。革諸猥弊。毘尼法席。曾未叨陪。了義上乘。豈能甄別。可惜一生空過。後悔難追。教理未嘗措懷。玄道無因契悟。及至年高臘長。空腹高心。不肯親附良朋。惟知倨傲。未諳法律。戢[A23]斂全無。或大語高聲。出言無度。不敬上中下座。婆羅門聚會無殊。碗缽作聲。食畢先起。去就乖角。僧體全無。起坐忪諸。動他心念。不存些些軌則。小小威儀。將何[A24]束[A25]斂後昆。新學無因倣傚。纔相覺察。便言我是山僧。未聞佛教行持。一向情存粗糙。如斯之見。蓋為初心慵惰。饕餮因循。荏苒人間。遂成疏野。不覺[A26]躘踵老朽。觸事面牆。後學咨詢。無言接引。縱有談說。不涉典章。或被輕言。便責後生無禮。瞋心忿起。言語[A27]駭人。一朝臥疾在床。眾苦縈纏逼迫。曉夕思忖。心裏恛惶前路茫茫。未知何往。從茲始知悔過。臨渴掘井奚為。自恨蚤不預修。年晚多諸過咎。臨行揮霍。怕怖慞惶。縠穿雀飛。識心隨業。如人負債。強者先牽。心緒多端。重處偏墜。無常殺鬼。念念不停。命不可延。時不可待。人天三有。應未免之。如是受身。非論劫數。感傷歎訝。哀哉切心。豈可緘言。遞相警策。所恨同生像季。去聖時遙。佛法生疏。人多懈怠。略伸管見。以曉後來。若不蠲矜。誠難輪逭。夫出家者。發足超方。心形異俗。紹隆聖種。震懾魔軍。用報四恩。拔濟三有。若不如此。濫廁僧倫。言行荒疏。虛霑信施。昔年行處。寸步不移。恍惚一生。將何憑恃。況乃堂堂僧相。容貌可觀。皆是宿植善根。感斯異報。便擬端然拱手。不貴寸陰。事業不勤。功果無因克就。豈可一生空過。抑亦來業無裨。辭親決志披緇。意欲等超何所。曉夕思忖。豈可遷延過時。心期佛法棟梁。用作後來龜鏡。常以如此。未能少分相應。出言須涉於典章。談說乃傍於稽古。形儀挺特。意氣高閒。遠行要假良朋。數數清於耳目。住止必須擇伴。時時問於未聞。故云生我者父母。成我者朋友。親附善者。如霧露中行。雖不濕衣。時時有潤。狎習惡者。長惡知見。曉夕造惡。即日交報。歿後沉淪。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忠言逆耳。豈不銘心者哉。便能澡心育德晦跡韜名。蘊素精神。喧囂止絕。若欲參禪學道。頓超方便之門。心契玄津。研幾精要。決擇深奧。啟悟真源。博問先知。親近善友。此宗難得其妙。切須子細用心。可中頓悟正因。便是出塵階漸。此則破三界二十五有。內外諸法。盡知不實。從心變起。悉是假名。不用將心湊泊。但情不附物。物豈礙人。任他法性周流。莫斷莫續。聞聲見色。蓋是尋常。遮邊那邊。應用不闕。如斯行止。實不枉披法服。亦乃酬報四恩。拔濟三有。生生若能不退。佛階決定可期。往來三界之賓。出沒為他作則。此之一學。最妙最玄。但辦肯心。必不相賺。若有中流之士。未能頓超。且於教法留心。溫尋貝葉。精搜義理。傳唱敷揚。接引後來。報佛恩德。時光亦不虛棄。必須以此扶持。住止威儀。便是僧中法器。豈不見倚松之葛。上聳千尋。附託勝因。方能廣益。懇修齋戒。莫謾虧踰。世世生生。殊妙因果。不可等閒過日。兀兀度時。可惜光陰。不求升進。徒消十方信施。亦乃孤負四恩。積累轉深。心塵易壅。觸途成滯。人所輕欺。古云。彼既丈夫我亦爾。不應自輕而退屈。若不如此。徒在緇門。荏苒一生。殊無所益。伏望興決烈之志。開特達之懷。舉措看他上流。莫擅隨於庸鄙。今生便須決斷。想料不繇別人。息意忘緣。不與諸塵作對。心空境寂。只為久滯不通。熟覽斯文。時時警策。強作主宰。莫徇人情。業果所牽。誠難逃避。聲和響順。形直影端。因果歷然。豈無憂懼。故經云。假使百千劫。所作業不亡。因緣會遇時。果報還自受。故知三界刑罰。縈絆殺人。努力勤修。莫空過日。深知過患。方乃相勸行持。願百劫千生。處處同為法侶。乃為銘曰。
幻身夢宅。空中物色。前際無窮。後際寧剋。出此沒彼升沉疲極。未免三輪。何時休息。貪戀世間。陰緣成質。從生至老。一無所得。根本無明。因茲被惑。光陰可惜。剎那不測。今生空過。來世窒塞。從迷至迷。皆因六賊。六道往還。三界匍匐。早訪明師。親近高德。決擇身心。去其荊棘。世自浮虛。眾緣豈逼。研窮法理。以悟為則。心境俱捐。莫記莫憶。六根怡然。行住寂默。一心不生。萬法俱息。
凡為僧者。宜寫置坐隅。朝夕玩省。初出家人。即令熟讀毋使遺忘。
○齋佛儀
- 南無常住十方佛
- 南無常住十方法
- 南無常住十方僧
-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
- 南無大悲觀世音菩薩
- 南無護法諸天菩薩
曩謨薩縛怛嗒耶多。縛盧枳帝。唵。三婆囉三婆囉。吽曩謨蘇嚕婆耶。怛他耶多誐。怛姪他。唵。蘇嚕。蘇嚕。缽囉蘇嚕。缽囉蘇嚕。娑婆訶。
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中奉諸賢聖。下及六道品。等施無差別。隨願皆飽滿。令今施者得。無量波羅蜜。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
唵誐誐曩。三婆縛。襪日囉。斛。
乳酪醍醐。造出天廚供。成道當初。牧女前來送。老母曾將。托在金盤奉。獻上如來。賢聖無邊眾。
- 禪悅藏菩薩摩訶薩(三稱)
問。時本作法界人天。何云有情。
荅。古本是有情故。有情廣。人天狹。既局人天。何得名普同供養。
○二時臨齋儀
供養清淨法身毘盧遮那佛。圓滿報身盧舍那佛。千百億化身釋迦牟尼佛。當來下生彌勒尊佛。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十方三世一切諸佛。大智文殊師利菩薩。大行普賢菩薩。大悲觀世音菩薩。諸尊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三德六味。供佛及僧。法界有情。普同供養。若飯食時。當願眾生。禪悅為食。法喜充滿(遇粥則云)。粥有十利。饒益行人。果報無邊。究竟常樂。
○食畢結齋偈
問。時本彌勒下。無阿彌陀佛。今何以增入。
荅。古本有故。不忘西方故。又既稱十方三世。舉未來世之佛以該三世。舉西方之佛以該十方。亦何不可。又當食粥時。亦只念飯食偈不妨。以飯食該粥故。
○祝聖儀
唵捺摩巴葛瓦帝。阿巴囉密沓。阿優哩阿納蘇必你實執沓。牒左囉宰也。怛塔哿達也。阿囉訶帝。三藥三不達也。怛也塔唵薩哩巴。桑斯葛哩。叭哩述沓。達囉馬帝哿哿捺。桑馬兀哿帝。莎巴瓦。比述帝。馬喝捺也叭哩瓦哩娑婆訶。
願將以此勝功德祝讚皇帝萬萬歲。聖明君。諸國來朝會。南無無量壽。祝讚皇帝萬萬歲。祝讚 皇帝萬萬歲。
大圓滿覺。應跡西乾。心包太虛。量周沙界。仰叩洪慈俯垂明證。大明國(某)省(某)府(某)縣(某)寺比丘(某)等於今(某)年(某)月(朔望)旦之辰。雲集僧眾。登臨寶殿。諷演秘章。稱揚嘉號。所集洪因。端為祝延今上皇帝。聖壽萬安。伏願金輪永鎮。玉燭常調。八紘安有道之長。四海樂無為之化。現前大眾。念金剛無量壽仁王菩薩摩訶薩。摩訶般若波羅蜜。
○祝韋馱儀
神功叵測。密行難思。示勇健於天倫。摧邪輔正。受遺囑於大覺。護法安僧。仰啟天慈。俯垂明證。大明國(某)省(某)府(某)縣(某)寺比丘(某)等於今(某)年(某)月(朔望)旦之辰。雲集僧眾。恭詣祠下。諷演秘章。稱揚嘉號所集功德專伸祈禱。三洲感應護法韋馱尊天菩薩。侍從天等。伏念末法僧行。道力衰微。障緣偏熾。惟冀菩薩。神力冥資。使法輪轉處。內障外障以潛消。僧海和時。惡友惡魔而永離。人人悟毘盧性海。各各入普賢行門。供奉檀那。均霑勝益。
讚。
- 南無普眼菩薩(三稱)
○祝伽藍儀
神威有赫。願力惟深。宰一寺之權衡。作眾僧之保障。仰啟神聰俯垂昭鑒。大明國(某)省(某)府(某)縣(某)寺比丘(某)等於今(某)年(某)月(朔望)旦之辰。雲集僧眾。恭詣祠下。諷演秘章。稱揚嘉號。所集功德。專伸祈禱。守護伽藍之神。當山土地一切真宰。伏願山門鎮靜。海眾安和。護法化以興隆。衛壇場而吉慶。如斯祈禱。必望冥加。
讚。
- 南無護法藏菩薩(三稱)
○祝祖師儀
一花現瑞。五葉流芳。付法藏於西乾。播心宗於東震仰啟聖聰。俯垂昭鑒。大明國(某)省(某)府(某)縣(某)寺比丘(某)等於今(某)年(某)月(朔望)旦之辰。雲集僧眾。恭詣祠下。諷演秘章。稱揚嘉號。所集功德。專伸祈禱。西天東土。歷代祖師菩薩。本寺開山和尚。諸位覺靈。伏願宗風永振。祖印重光。覺花香遍於禪林。法雨恩霑於學地。如斯祈禱。必望冥加。
讚。
- 南無度人師菩薩(三稱)
○祝監齋儀
功司鼎鼐。職任粢盛。遠承香積之風。永作雲廚之主仰啟神聰。俯垂昭鑒。大明國(某)省(某)府(某)縣(某)寺比丘(某)等於今(某)年(某)月(朔望)旦之辰。雲集僧眾。恭詣祠下。諷演秘章。稱揚嘉號。所集功德。專伸祈禱。監齋使者。大聖緊那羅王之神。伏願二時無乏。六味常盈。掌水火以平安。供佛僧而豐備。如斯祈禱。必望冥加。
(讚)。
- 南無燄慧地菩薩(三稱)
○擊鐘儀
先念偈云。
唵伽囉帝耶娑婆訶
次乃鳴鐘一鳴一稱觀世音菩薩。
○結會念佛儀
在家佛子。作念佛會。三時誦禮。初時誦彌陀經(一卷)。往生咒(三遍)出聲念佛(五百)默想念佛(五百)禮四十八拜回向一次。中時亦然。後時亦然。不必念藥師等經。不必吹打樂器。不必念真言讚燈獻供。純一念佛。不雜餘事。如是修行。必生淨土。不然則漸染世情。終歸應赴。慎之慎之。
○香讚
○西方讚
諸經日誦集要卷之下(終)
(雲棲弟子陸▆禧大▆上奉 母呂太孺人下同男福登施資九兩八錢五分 助刻 先師大板法彙輯古中諸經日誦一冊普願上酬佛祖下濟群生者 崇禎歲次壬午佛成道日識)
校注
【經文資訊】《嘉興藏》第 32 冊 No. B277 雲棲法彙(選錄)(第1卷-第11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嘉興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