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閱藏知津

閱藏知津卷第八

大乘經藏 方等部第二之七

  • 佛說寶雨經(十卷) (一名顯授不退轉菩薩記) (南身北此)

    唐南印度沙門達摩流支譯

    佛於伽耶山放頂光明遍照十方攝入面門授月光天子記當於支那國作女主東方蓮華眼佛世界止一切蓋菩薩來問一百一事佛每事答以十法答竟世界六種震動無情有情同興供養十方諸佛放眉間光入如來頂長壽天女得記流通

    • 佛說寶雲經(七卷) (南此北身)

      蕭梁扶南國沙門曼陀羅仙共僧伽婆羅譯

      與上經同但缺卷首月光天子作女主事

    • 佛說除蓋障菩薩所問經(二十卷南作十卷北作八卷) (南盛北溫)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等譯

      亦同上經無月光天子事

  • 法集經(六卷) 難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在虛空界法界差別住處最勝樓閣妙寶臺上與千二百五十阿羅漢及菩薩天龍等說入一切修行次第法門經時無所發菩薩奮迅慧菩薩與諸眷屬於別樓閣寶堂上座奮迅慧發十八問無所發答以各有十種法行七萬六千菩薩得無生法忍奮迅慧又問諸波羅密相應法集無所發又答之乃至種種問答又令六萬二千菩薩得無生法忍八千天子得法眼淨無所發又言菩薩應修行實諦法集不捨菩提心不捨諸眾生等六萬菩薩得不退轉地無量天女得法眼淨奮迅慧又問菩薩心念處智無所發答以無生智業及十種念處所謂身一一釋竟二大菩薩與諸眷屬俱詣佛所佛讚印之舍利弗問以何義故名無所發無所發答之八萬菩薩得無生法忍六萬天子得法眼淨五千比丘轉發大心佛與授記無所發問佛善知可取能取法佛答以見一切法如夢幻等乃至成就柔和恭敬質直等心則能得彼如來妙法無所發又復申述如實修行不放逸義名為微妙法集次有舍利弗目犍連富樓那迦旃延大迦葉須菩提阿那律羅𥈑羅優波離阿難陀各說勝妙法集佛各印之次有彌勒菩薩見者愛樂菩薩善目菩薩善生菩薩大導師菩薩光明幢菩薩解脫月菩薩大海慧菩薩觀世音菩薩堅意菩薩善護菩薩虛空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各說勝妙法集佛總印讚若人聞此法門能信能忍不生於謗我授是人無上道記於是無所發脫頸上寶瓔珞奉散如來住虛空中作大寶帳并說偈讚佛佛為授記須菩提復與無所發問答說甚深法七萬六千眾生發菩提心二百比丘心得解脫復有善思惟天子問佛佛答以成就深直之心發無上意名為根本住處六度止觀三十七品等名為菩薩境界及菩薩行菩薩安隱菩薩寂靜菩薩常在三昧菩薩到一切處菩薩調伏菩薩得滅一一答竟善思惟復申述最上妙法佛讚印之唱募流通於是無所發觀世音彌勒見愛樂導師文殊師利各任護持佛更讚印結勸兼記法門所行之處

  • 觀察諸法行經(四卷) 器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無邊善方便行品第一佛更遊鷲丘與千比丘八十俱致菩薩及天龍八部俱喜王菩薩七日斷食不臥精進求法請問三摩地佛為說決定觀察諸法行共五百三十五句

    先世勤相應品第二佛又為說六十句法及說十六字門并說過去辯才瓔珞莊嚴雲鳴出吼顯音佛時有說法菩薩名無邊功德辨幢遊戲鳴音復有王子名福報清淨多人所愛鳴聲自在從彼菩薩聞此三摩地寶今成無量壽佛又說過去淨面無垢月妙威藏佛時有顯妙廣身長者子供佛聞法捨家修道十千歲中不坐不臥今於南方成善意喜樂如來又復偈說末世過患喜王等三千菩薩立誓護持正法佛讚印之更說過去廣淨厚金普無疑光威王佛滅度後有說法者名無邊寶振聲淨行聚被眾驅出住大林中勸化多人無憂普欲喜音轉輪聖王得信樂[A1]弘此三摩地今皆成佛說法者即無量壽佛轉輪王即不動佛

    受記品第三佛為喜王說增一至十法具足得此三摩地七千眾生法眼清淨七千眾生發無上心皆得不退轉記三萬菩薩得無生忍佛放身光遍十方界皆有蓮華見佛坐上喜王問法既攝神力遂明一切諸法皆無來去如燄幻等佛又告喜王過去寶光威輪王佛時寶月轉輪王生一童子名曰法上同王覲佛問法佛以伽陀說此三摩地得不退轉法上童子即今喜王輪王寶月即今慈氏喜王又問菩薩何法有何法無佛答以無一百五十惡法等又總略說一切不善法諸菩薩無一切善法諸菩薩有

  • 佛說未曾有正法經(六卷今作三卷) (南凊北深)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鷲峰山與萬二千五百比丘俱復有八萬四千菩薩從諸佛剎來集及天龍八部來集二十五菩薩及四兜率天子各說趣證佛智之法妙吉祥菩薩最後廣說[A2]辨積菩薩欲問於佛妙吉祥即變身為佛答之舍利子遙聞法音稱歎希有光嚴菩薩問佛求見妙吉祥菩薩佛警悟令來法會二百天子欲退大心佛以放缽因緣而發起之并說昔緣因勸舍利子等發菩提心次有摩竭國王見佛決疑請妙吉祥入宮供養說法妙吉祥於東方常聲世界請得八萬大士初中後夜為說法[A3]次日同迦葉等共受王請既受食竟以疊奉施菩薩聲聞各皆隱身不現乃至後宮及王自身亦不復見如是令王悟無生忍同來佛會中路又化一殺人者令其見佛得證涅槃次為國王及四王子授記作佛囑累流通

    • 佛說阿闍世王經(二卷) 惟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與上經同

    • 普超三昧經(四卷) 毀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亦同前經分為十三品第十二品月首即世王太子也

    • 佛說放缽經(一卷) 毀

      西晉錄失譯人名

      即普超經奉缽品別譯

  • 大樹緊那羅王所問經(四卷) (南恭北五)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佛住耆闍崛山與六萬二千比丘七萬二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天冠菩薩偈讚問法佛以三十二種四法答之大樹緊那羅王與其眷屬彈琴詣佛[A4]令天眾及山川等乃至大阿羅漢皆悉起舞唯除不退菩薩天冠菩薩問大樹緊那羅王何不成佛大樹語以菩薩十二無滿足法大樹請問寶住三昧佛答以修習生起八十種寶於世間寶出世間寶皆得自在天冠問佛大樹云何以伎樂音教化眾生佛具答之大眾以佛神力各有天華供散大樹大樹以右手接無一墮地即以供佛佛令成一寶蓋覆千世界現諸華臺釋迦佛像讚大樹德大樹復入莊嚴寶蓋三昧以妙寶蓋各覆諸如來像復請佛及大眾至彼香山受七日供演說淨六度及方便法各三十二又為大樹之子於樂音中演諸問答又為大樹之妻并諸女輩說增一至十捨女身成無上道之法又許大樹之子無垢眼當於樂音中出六十四護菩提音令不放逸次乘大樹所作寶車還靈鷲山為阿闍世王等說三十二種菩薩法器并說菩薩有憂悒無憂悒法各四四種次以偈答阿闍世王菩提行問乃遣大樹還其所居又為瞿夷天子說四四法能得無生法忍又為阿難說菩薩法施有三十二功德名稱次四天王說咒護持

    • 伅真陀羅所問寶如來三昧經(三卷) (南場北五)

      後漢月支國沙門支婁迦讖譯

      與前經同

  • 三昧弘道廣顯定意經(四卷) (一名入金剛問定意) 絲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得普智心品第一佛遊鷲山頂與千二百五十比丘八千菩薩俱阿耨達龍王問法

    清淨道品第二道無習品第三請如來品第四請入龍宮半月

    無欲行品第五信值法品第六轉法輪品第七決諸疑難品第八文殊與諸菩薩從下方來與迦葉議論次與龍王說觀如來義

    不起法忍品第九龍王問文殊答

    眾要法品第十受封拜品第十一授龍王大菩提記

    囑累法藏品第十二靈山重囑流通

  • 佛說海龍王經(四卷) (南彼北景)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行品第一佛遊靈鷲山與八千比丘萬二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龍王問菩薩法共四十九句佛一一廣答之

    分別品第二大眾獲益龍王獻珠

    六度品第三無盡藏品第四總持品第五總持身品第六以法門為身也

    總持門咒品第七咒作華言翻譯諷誦者得三十二無畏

    分別名品第八授決品第九說汙戒比丘多生龍中威首龍子得受佛記

    請佛品第十十德六度品第十一與十善業道經同

    燕居阿須倫受決品第十二無焚龍王受決品第十三寶錦受決品第十四龍王女也與迦葉尊者論義

    天帝釋品第十五為勸阿須倫使不相戰

    金翅鳥品第十六佛以皁衣護諸龍等有四金翅鳥惶怖趨佛佛誨令持戒令識宿命不復為惡

    舍利品第十七龍欲供佛全身舍利須菩提謂其不可諸龍子歎佛境界非聲聞所知

    法供養品第十八佛出龍宮為海神說十德莊嚴大海龍子名受現化作宮殿送佛還靈鷲山

    空淨品第十九阿闍世王與龍王辨受決實義

    囑累受持品第二十諸菩薩各說受持之法佛皆印之并說神咒(亦翻作華言)

  • 佛說轉女身經(一卷) 男

    劉宋罽賓國沙門曇摩密多譯

    佛住耆闍崛山有婆羅門名須達多妻名淨日懷一女胎其胎合掌聽法欲有所問佛放光明普照大千令此眾會皆見此女在胎問法問已從右脅出立蓮華臺釋提桓因奉以天衣瓔珞女報之曰菩薩有十種衣服瓔珞而自莊嚴所謂不失菩提心不忘深心大慈大悲等不受此願求小智之衣於是東南方淨住世界無垢稱王如來遣衣與之女著衣[A5]即具五通放光動地禮佛問法佛為說三十種四法三萬二千天人發菩提心次與舍利弗問答名字之義佛與命名為無垢光又與舍利弗問答女身之義次問得離女身之法佛以增一至十法答之兼明女身種種苦惱五百比丘尼發菩提心願離女身七十五居士婦瓔珞供佛化為寶臺各有佛坐大眾圍繞婦見神變發菩提心堅修梵行即禮佛足不轉女身誓不起地佛為說十六法大地震動七十五居士亦來先以善來得度諸女遂成男子昇空說偈復勸居士發菩提心自乃請從彌勒菩薩如法出家次無垢光勸母發菩提心自亦發誠實語轉成男子

    • 佛說無垢賢女經(三紙欠) 潔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 佛說腹中女聽經(二紙半) 潔

      北涼中天竺沙門曇無讖譯

      二經並與前同

  • 大方廣如來秘藏經(二卷北作一卷) 染

    二秦錄

    佛住耆闍崛山與八千比丘三萬二千菩薩及大千天眾俱東方寶杖佛所有無量志莊嚴王菩薩來問如來秘密藏法佛答以發一切智心為首次明十六種四法六種二法又明九種四法六種二法是名初入如來密藏根本句也於是菩薩投身作供迦葉更請佛說秘密藏法佛言往昔逼惱於菩薩者皆不墮落以菩薩願力清淨故喻如良藥寶珠油燈又如墜地還依地起如打栴檀亦得香氣次說煩惱從虛妄生不應堅著如芥子火吹長則漸燒如大火聚無依則漸滅當知妄想煩惱是不真實對治法門如不實藥解知煩惱從因緣生無性無生名得菩提次明設有極重十惡若解如來說因緣法如百千歲極大闇室當然燈時是闇[A6]已去

  • 持世經(四卷) (南四北常) (一名佛說法印品經)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四利品第一佛在竹園持世菩薩問法佛答以八種四利勤修諸法實相亦善分別諸法之相三種四利能求念力四種四法名得念力七種四利能修習一切法分別章句慧四種四法轉身常得不斷念乃至得大菩提復有七種五淨智力復有三法一欲二精進三不放逸

    五陰品第二明菩薩正觀五陰方便十八性品第三明菩薩正觀十八界方便

    十二入品第四明菩薩正觀十二入

    十二因緣品第五明菩薩善觀十二因緣

    四念處品第六明菩薩觀擇四念處五根品第七明菩薩善知諸根

    八聖道分品第八明菩薩善能知道世間出世間品第九明菩薩善知世間出世間法得世間出世間法方便

    有為無為法品第十明菩薩善知有為無為法得有為無為法方便

    本事品第十一說過去閻浮檀金須彌山王佛時寶光菩薩精進持經成一切義決定莊嚴佛又無量光德高王佛法欲盡時無量意菩薩精進持法成無量光莊嚴王佛於是跋陀婆羅伽羅訶達多菩薩等發願持經佛讚印之

    囑累品第十二佛以神力護念令大千界香氣遍滿授持經記

    • 持人菩薩所問經(四卷) (南四北常)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

  • 大方廣寶篋經(二卷) (南敢北恭)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佛在祇園先演說法文殊菩薩後到與須菩提酬唱令須菩提默然於是舍利弗目犍連阿難陀大迦葉富樓那各述文殊智慧辨才神力之事

    • 佛說文殊師利現寶藏經(二卷) (南敢北恭)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

  • 佛說樂瓔珞莊嚴方便經(一卷) (亦名轉女身菩薩問答經) 潔

    姚秦罽賓國沙門曇摩耶舍譯

    佛在耆闍崛山須菩提夢佛為說當聞未曾有法次日白佛已乞食遇一女人酬唱佛法此女稱揚佛以二十事而行乞又明菩薩以樂欲調伏眾生又為須菩提現男子身又現諸餘佛土食時差別又說應供之義令常隨天發大道心次施須菩提食須菩提轉施不汙一切法菩薩其日須菩提不食晡時至佛所佛為說此女人名及為女人授記

    • 順權方便經(二卷) 潔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而分四品一沙門法品二見諦品三分衛品四假號品

  • 大莊嚴法門經(二卷) (南慕北毀)

    隋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在耆闍崛山與五百比丘八千菩薩俱文殊化現殊勝身色衣服度婬女勝金色光明德令得順忍此女化現死壞惡相使上威德長者恐怖詣佛聞法亦得順忍佛為二人次第授記

    • 佛說大淨法門品經(一卷) 仝上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

  • 佛說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一卷) 貞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佛成道未久大眾雲集佛入寶捨三昧出無量化身十方化佛皆集十方世界猶如一會勝分菩薩說偈問法大威光仙人止之自問所疑佛為決疑遂發大願求一切智一切仙人亦同發願佛悉授菩提記復出舌相說持經功德仍以此經囑累文殊菩薩

    • 佛說第一義法勝經(一卷) 貞

      元魏中天竺婆羅門瞿曇般若流支譯

      與上經同

  • 有德女所問大乘經(三紙半) (南賢北莫)

    唐南印度沙門菩提流志譯

    佛在鹿林與彌勒入城乞食有德女問佛所轉法輪佛以十二緣生答之仍致問難佛乃為說第一義諦無有諸業亦無諸有而從業生及以種種眾苦惱事譬如諸佛所作化人化人復更化作種種諸物於是有德女稱歎供養佛為授菩提記

    • 梵女首意經(四紙餘) 莫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與上經同

  • 佛說大乘流轉諸有經(二卷) 維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佛在竹林影勝王問云何有情先所造業[A7]已滅壞臨命終時皆悉現前又復諸法體悉空無所造業報而不散失佛以夢見美女覺後憶現影像答之智者當觀察眼不見於色意亦不知法是名勝義諦

    • 大方等修多羅王經(二紙半餘) (南才北良)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 佛說轉有經(一紙半) (南效北良)

      元魏北天竺沙門佛陀扇多譯

      二經並與前同

  • 佛說長者女庵提遮師子吼了義經(六紙欠) (南賢北信)

    附梁錄

    佛在祇園應供於長者婆私膩迦家其女不出佛遣化女以殘食與之女念其夫其夫即至乃同見佛與舍利弗及文殊師利菩薩問答明生以不生生為生義等法

  • 外道問聖大乘法無我義經(二紙半) (南盡北則)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因外道問為說一切法如夢如幻菩提心相自性清淨

  • 佛說大乘智印經(五卷今作二卷) (南言北之)

    宋西夏沙門智吉祥等譯

    佛在迦蘭陀林入城乞食而還眉間放光勸諸大眾安住如來所知境界愍一切有情受差別相乃入如來智印三昧放光遍照妙香莊嚴釋迦十方分身佛示同一身各各入城乞食至林中同入三昧所有菩薩及他方佛各遣菩薩與諸大眾普集諸聲聞入定觀察不知如來所在佛出三昧震動世界舍利弗請開導悟入佛以離一切分別答之舍利弗重問色身三昧佛宣偈重答因廣勸修大眾獲益得記先獨囑文殊守護此經次囑彌勒以七種發心兩番五種不退轉法答彌勒修習之問五種覆障法答彌勒不愛樂之問又記王夫人及修此法者同生安樂國又料簡善根多少以判信心差別而勗修行

    • 佛說慧印三昧經(一卷) (南傷北才)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 佛說如來智印經(一卷) (一名諸佛法身經) 仝上

      附劉宋錄

      此二譯皆同上經雖後譯稍勝而皆不及上經之尤為詳明且缺乞食及分身佛來集二事

  • 佛說不增不減經(五紙半) 維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佛在耆闍崛山舍利弗問眾生界為有增減為無增減佛為廣訶增減邪見次示如來藏不思議三無差別義

  • 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四紙) (南斯北夙)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自說大乘無分別法而為發起加無分別光菩薩問入無分別法門佛為答之亦說一喻

  • 力莊嚴三昧經(三卷今作卷半) (南長北信)

    隋烏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佛在祇園於後夜入力莊嚴三昧文殊師利等二十童子各禮佛足分往十方佛土各同十方菩薩來集佛從定起坐師子座文殊先問佛十種智難信佛以六喻明之智輪菩薩問十智義佛為釋十智因緣得成十力次明三世諸佛皆觀菩提樹七日七夜如此方便即是不可思議諸佛如來甚深境界次種種問答明諸佛不思議境界即一切眾生境界是一境界無二無別依六根六塵而示平等無差別義

  • 佛說無極寶三昧經(二卷) (南傷北才)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在竹園與千二百五十比丘九十億菩薩俱竹園四面周匝地生文陀般華華上各有佛坐各有菩薩皆如文殊問法百日之中六道受樂佛入寶如來三昧感動十方諸佛各遣菩薩來會及天龍八部皆來集會舍利弗與寶來菩薩及文殊彌勒等種種問答法要羅閱祇王請諸菩薩受供說法與佛遙相酬唱

    • 寶如來三昧經(二卷) (南慕北方)

      東晉西域沙門祇多密譯

      與上經同

  • 佛說金剛三昧本性清淨不壞不滅經(七紙欠) (一名金剛清淨經) (南賢北信)

    新附三秦錄

    佛在毗耶離大林精舍與五千比丘萬八千菩薩及天龍八部俱自詣法座敷尼師壇次第入十三三昧而起放遍身光入面出頂彌勒問法佛言入首楞嚴三昧修百三昧乃入金剛三昧成佛

  • 寂照神變三摩地經(一卷) 維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佛在靈山海眾駢集賢護菩薩問法佛答以寂照三摩地能令菩薩一切諸法皆得圓滿經來未盡

閱藏知津卷第八


校注

[A1] 已【CB】巳【嘉興】
[A2] 已【CB】巳【嘉興】
[A3] 已【CB】巳【嘉興】
[A4] 令【CB】▆【嘉興】
[A5] 已【CB】巳【嘉興】
[A6] 已【CB】巳【嘉興】
[A7] 已【CB】巳【嘉興】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