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閱藏知津

閱藏知津卷第四十四

雜藏 此方撰述第二之三

  • 弘明集(十四卷) (南車駕北八縣)

    梁釋僧佑撰

    牟子理惑論三十七篇正誣論(未詳作者)宗炳明佛論一名神不滅論孫綽喻道論宗居士炳答何承天書難白黑論顏光祿延之難何承天達性論羅君章更生論鄭道子神不滅論遠法師沙門不拜王者論五篇遠法師答何鎮南難沙門袒服論遠法師答桓玄明報應論遠法師三報論道恒法師釋駁論明僧紹正二教論周剡顒難張長史融門論謝鎮之折夷夏論朱昭之難夷夏論朱廣之諮夷夏論慧通法師駁夷夏論僧愍法師戎華論玄光法師辯惑論記室劉勰滅惑論僧順法師析三破論大梁皇帝立神明成佛義記并吳興沈績作序注蕭琛難范縝神滅論曹思文難范縝神滅論并二啟詔答大梁皇帝敕答臣下神滅論莊嚴寺法雲法師與公王朝貴書并公王朝貴六十二人荅何令尚之答宋文皇帝讚揚佛教事高明二法師答李交州淼難佛不見形事(并李書)司徒文宣王書與孔中丞稚珪釋疑惑并箋答恒標二公答姚主勸罷道書(并書)[((素-糸)*力)/石]僧遷鳩摩答姚主奏(并書)遠法師答桓玄勸罷道書(并書)釋僧巖答劉青州勸還俗書(并劉答往返六首)習鑿齒與釋道安書譙王書論孔釋張新安答鄭道子與禪師書論踞食范伯倫書與王司徒論踞食義法師答范伯倫書(并范重答)范伯倫與生觀二法師書范伯倫踞食表并詔往返四首晉尚書何充等執沙門不應敬王者奏三首并詔二首桓玄與八座書論道人敬王事并八座答桓玄與王令書論敬王事并王令答往返八首廬山遠法師答桓玄論沙門不應敬王者書一首(并桓玄書二首)桓玄詔沙門不復敬天子并卞嗣之等答往返五首遠法師與桓玄論料簡沙門書一首(并桓玄教一首)支道林法師與桓玄論州符求沙門名籍書一首天保寺釋道盛啟齊武帝論檢試僧事[A1]郗嘉賓奉法要顏延之庭詰二章王該日燭竺道爽檄泰山文釋智靜檄魔文釋寶林破魔露布文釋僧佑弘明論

  • 廣弘明集(三十卷南作三十三卷北作四十卷) (南駕至策北家至兵)

    唐終南山釋道宣撰

    歸正篇第一始商太宰問孔子聖人終釋彥悰通極論凡十五篇

    辨惑篇第二始魏陳思王辨道論終唐李師政內德論凡十八篇

    佛德篇第三始支道林佛像讚終舍利感應記凡六十餘首

    法義篇第四始晉戴安公釋疑論終釋明濬答博士柳宣書凡七十餘首

    僧行篇第五始東晉丘道護支曇諦誄終百官駁儀表啟狀等及詔所親表啟論等凡五十餘首

    慈濟篇第六始沈休文究竟慈悲論終梁武帝斷酒肉文凡五首

    戒功篇第七始遠公與劉遺民書終南齊文宣公淨行法門凡十首(淨住子淨行法門始皇覺辨德門第一終發願莊嚴門第三十一即慈悲懺之所宗也)啟福篇第八始諸帝與太山朗法師書終唐太子西明寺鐘銘凡四十餘首悔罪篇第九始梁簡文謝敕為建涅槃懺啟終梁陳皇帝依經悔過文凡十五首

    統歸篇第十梁武帝淨業賦并序梁高祖孝思賦梁宣帝遊七山寺賦梁王錫宿山寺賦魏高允鹿苑賦李顒大乘賦并序釋慧命詳玄賦蕭子雲玄圃園講賦釋真觀夢賦江淹傷愛子賦無為論釋道安檄魔文魔主報檄破魔露布文平魔赦文平心露布文晉沙門支道林讚佛詩八首終宣法師秋日遊東山寺尋硃曇二法師一首凡一百五十八首

  • 集古今佛道論衡實錄(四卷) 撰者同上 (南給北壁)

    後漢隆法道士表請角試事第一乃至唐天子在司成宣范義頵宅難莊易義第三十三皆辨釋老優劣事

  • 續集古今佛道論衡(一卷) 仝上

    唐沙門智昇撰

    西域天竺國事出後漢列傳七十八

  • 集神州塔寺三寶感通錄(三卷北作四卷) (南兵北富)

    唐麟德元年終南山釋道宣撰

    初明舍利表塔共緣二十第二靈像垂降共緣五十第三引聖寺瑞經神僧聖寺十二瑞經三十八神僧三十

  • 集沙門不應拜俗等事(六卷) (有太原王隱容字少微序) (南冠北縣)

    唐弘福寺沙門釋彥悰纂錄

    故事篇第一上共十八首故事篇下共十四首聖朝議不拜篇第二上下聖朝議拜篇第三上各有彈詞議拜篇下結成不拜

  • 破邪論(二卷) (有虞秘書序及上殿下啟) (南冠北微)

    唐沙門釋法琳撰

    廣破傅奕邪說

  • 辯正論(八卷北作九卷) (有陳子良序) (南陪北旦)

    唐沙門釋法琳撰 東宮學士陳子良注

    三教治道篇第一上下十代奉佛篇第二上下佛道先後篇第三釋李師資篇第四十喻篇第五答傅道士十異九箴篇第六答外九迷論氣為道本篇第七信毀交報篇第八品藻眾書篇第九儒推孝經佛備眾典出道偽謬篇第十略明八謬歷世相承篇第十一略辨九事歸心有地篇第十二引梁武帝捨道敕文及蕭綸等受菩薩戒啟後有法琳與尚書右僕射蔡國公書

  • 十門辯惑論(二卷) (南冠北微)

    唐興善寺沙門釋復禮撰

    通力上感門一應形俯化門二淨穢土別門三迷悟見殊門四顯實得記門五反經讚道門六觀業救捨門七隨教抑揚門八化佛隱顯門九聖王興替門十答太子文學權無二釋典稽疑

  • 甄正論(三卷) (南輦北微)

    唐佛授記寺沙門玄嶷撰

    廣破靈寶等經天尊等名之偽

  • 護法論(一卷) (南營北旦)

    宋無盡居士張商英述

    廣破歐陽修謗佛邪說申明佛理後附李長者昭化院記及徐師川跋鄭德輿後序

  • 鐔津文集(二十卷) 孟軻

    宋明教禪師契嵩撰

    初一卷目錄并行業記前三卷即輔教篇重出第四卷皇極論及中庸解五篇第五至第七卷論原四十篇雜著六篇第八卷雜著六篇萬言書一封第九卷共十三封第十卷共四十四封第十一卷敘十四篇又九篇第十二卷十二篇第十三卷辭七篇十二篇第十四至十六卷非韓三十篇第十七卷古律詩六十首第十八卷唱和詩六十九首第十九卷諸師序并後序

  • 輔教篇(三卷) (南回北漢)

    撰者同上

    原教勸書三篇廣原教(并序二十六篇)孝論(并序一十三篇)壇經贊真諦無聖論(元在嘉祐集中)

  • 元至元辯偽錄(五卷) (有張伯淳序貴吉祥序) (南營北岳)

    元雲峰禪寺沙門祥邁奉敕實錄撰

    妄立天尊偽第一乃至偷佛神化偽第十四并後記(共二卷)當時侵奪僧寺及辨論敕復事實(二卷)聖旨焚毀諸路偽道藏經之碑下火文如意答石介怪記聖旨特建釋迦舍利靈通之塔碑文(共一卷)

  • 三教平心論(二卷) 黜

    元靜齋學士劉謐撰

    先明三教並是勸人止惡行善不可偏廢次明極功淺深不同後廣破韓愈之說并破歐陽程朱之說

  • 折疑論(五卷) (前有屈蟠序) 茲

    比丘子成號妙明著 西域師子比丘述註

    敘問第一聖生第二言佛降誕之跡問佛第三答不稱姓名而稱佛之問喻舉第四喻明佛經非是繁而不要宗師第五言古今帝王賢士皆宗師佛通相第六通明佛之妙相論孝第七拒毀第八評儀第九舉問第十答事鬼知死之問解惑第十一解夷夏之惑釋謗第十二辨施第十三殊見第十四隨宜第十五優劣第十六先知第十七謂漢明以前[A2]已先有知佛者尊釋篇第十八客方崇佛言符第十九吻合三教之理會名第二十會同三教聖人之名

  • 一切經音義(二十五卷北作二十六卷) (前有道宣序) (南云亭雁北郡秦并)

    唐翻經沙門玄應撰

    卷一華嚴大集日藏月藏大威德法炬六經卷二大涅槃經卷三般若十部卷四見實等十九經卷五海龍王等六十四經卷六法華經卷七正法華等四十四經卷八維摩等七十一經律卷九智度論卷十般若燈等十論卷十一正法念等四經卷十二長阿含等十五經卷十三般泥洹等八十七經卷十四四分律卷十五十誦僧祇五分三律卷十六善見等二十一律卷十七阿毘曇等五論卷十八成實等十六論卷十九佛本行集撰集百緣卷二十陀羅尼等二十八集卷二十一大菩薩藏等十三經卷二十二瑜伽師地論卷二十三顯揚等十論卷二十四阿毘達磨俱舍論卷二十五阿毘達磨順正理論

  • 新譯大方廣佛華嚴經音義(二卷北作四卷) (有序) (南塞北并)

    唐京兆靜法寺沙門慧苑述

  • 紹興重雕大藏音(三卷) (前有柳豫序) (南塞北百)

    宋精嚴寺釋處觀集

    略如字彙共一百七十四部

  • 出三藏記集(十五卷北作十七卷) (有序) (南跡百北戶封)

    梁釋僧祐撰

    卷一集三藏緣記第一十誦律五百羅漢出三藏記第二菩薩處胎經出八藏記第三梵漢譯經文字音義同異記第四前後出經異記第五

    卷二新集撰出經律論錄第一新集條解異出經錄第二

    卷三新集安公古異經錄第一失譯經錄第二涼土異經錄第三關中異經錄第四新集律分為五部記錄第五十八部記錄第六漢地四部記錄第七

    卷四新集續撰失譯雜經錄

    卷五新集鈔經經錄第一安公疑經錄第二新集疑經錄第三安公注經及雜經志錄第四小乘迷學竺法度造異儀記第五長安叡法師喻疑第六

    卷六至十一共經序一百十篇

    卷十二雜錄序十篇

    卷十三至十五共傳三十二篇

  • 眾經目錄(七卷今作六卷) (南郡北宗)

    隋翻經沙門法經等奉敕撰

    大乘修多羅藏錄第一(有六分)一譯一異譯二失譯三別生四疑惑五偽妄六小乘修多羅藏錄第二(六分如前)大乘毘尼藏錄第三(六分如前)小乘毘尼藏錄第四(六分如前)大乘阿毘曇藏錄第五(六分如前)小乘阿毘曇藏錄第六(六分如前)佛滅度後撰集錄第七西方聖賢一此土鈔集二傳記錄第八西域此方著述錄第九西域此方

  • 眾經目錄(五卷) (南百北嶽)

    隋仁壽年翻經沙門及學士等撰

    單本第一重翻第二別生第三賢聖集傳第四疑偽第五

  • 大唐內典錄(十一卷北作十六卷) (有序) (南并岳北侈富)

    唐沙門釋道宣撰

    歷代眾經傳譯所從錄第一翻本單重人代存亡錄第二總撮入藏錄第三舉要轉讀錄第四有目缺本錄第五道俗述作注解錄第六支派陳化錄第七疑偽經論錄第八錄目終始序第九應感興敬錄第十續錄一卷

  • 武周刊定眾經目錄(十五卷) (南郡秦北宗泰)

    唐沙門明佺等撰

    大乘單譯經目(一)重譯經目(二三四五)大乘律論目(六)小乘單譯經目(七)重譯經目(八)小乘律論賢聖集傳(十)大小乘失譯經目(十一)闕本經目(十二)見定入藏流行目上下(十三十四)附刊定偽經目錄一卷

  • 古今譯經圖記(四卷) (南岳北輕)

    唐翻經沙門靖邁撰

    始自漢明帝時摩騰尊者終於唐太宗時玄奘法師各敘其所譯經論

  • 續古今譯經圖記(一卷) 仝上

    唐開元庚午歲沙門智昇撰

    始自唐貞觀時沙門智通終於開元時金剛智國師

  • 開元釋教錄(舊二十卷南作二十五卷北作三十卷) (南宗至禪北輕駕肥)

    唐西崇福寺沙門智昇撰

    總括群經錄上(分為十卷)別分乘藏錄下更為七有譯有本錄第一一千一百四十二部五千四十八卷有譯無本錄第二支派別行錄第三刪略繁重錄第四補闕拾遺錄第五疑惑再詳錄第六偽妄亂真錄第七有譯有本中又為三一菩薩三藏錄二聲聞三藏錄三聖賢傳記錄([A3]已上共為十一卷)入藏錄三卷

  • 開元釋教錄略出(四卷北作五卷) (南禪北輕)

    撰人同上

    即前入藏錄用千字文編定

  • 至元法寶勘同總錄(十卷) (前有釋克[A4]己及淨伏序) (南紫北禪)

    元講經論沙門慶吉祥等奉詔集

    初總標年代括人代之宏綱自漢明戊辰迄至元乙酉凡一千二百十九年歷朝二十二代譯師一百九十四人所出三藏一千四百四十部五千五百四十六卷二別約歲時分記錄之殊異三略明乘藏顯古錄之梯航開元錄所紀一千一十六部四千五百七卷貞元錄所紀一百二十七部二百四十二卷祥符錄所紀二百部三百八十四卷景祐錄所紀十九部百五十卷弘法錄及拾遺編七十五部百五十六卷四廣列名題彰今目之倫序初契經藏分菩薩聲聞菩薩藏中又分顯密顯中先列般若等五大部略同南北兩藏二調伏藏亦分菩薩聲聞三對法藏亦分菩薩聲聞於中先出梵語經題次出此間經題後出譯人及品數

  • 大藏聖教法寶標目(十卷) (前有王古序偈及釋克[A5]己序) (南門北岱)

    元清源居士王古撰

    即依勘同總錄略標各經卷帙及品數大旨

  • 大明重刊三藏聖教目錄(三卷) (南塞北[○@缺])

    即南藏目錄分十七科一般若部二寶積部三大集部四華嚴部五涅槃部六五大部外重譯經七單譯經八小乘阿含部九小乘單譯經十宋元入藏諸大小乘經十一西土聖賢撰集十二大乘律十三小乘律十四大乘論十五小乘論十六續入藏諸論十七此方撰述

  • 大明太宗文皇帝御製序文(一卷) (北主南[○@缺])

  •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經(四十卷) (北云亭雁門南[○@缺])

  • 諸佛世尊如來菩薩尊者神僧名稱歌曲(五十一卷) (北紫至城南[○@缺])

  • 大方廣佛新華嚴經(四十卷今合經百二十卷)

  • 略釋新華嚴經修行次第決疑論(四卷)

  • 解迷顯智成悲十明論(一卷)

  • 大方廣佛華嚴經普賢行願品疏(一卷)

  • 維摩詰所說經無我疏(十二卷)

  • 法界聖凡水陸勝會修齋儀軌(六卷)

  • 念佛三昧寶王論(三卷)

  • 淨土或問

  • 寶王三昧念佛直指(四卷)

  • 楚石禪師西齋淨土詩(二卷)

  • 淨土生無生論(一卷)

  • 西方合論(十卷可作六卷)

  • 樂邦文類(六卷可作十二卷)

  • 龍舒淨土文(十卷)

  • 往生集(三卷)

  • 西方發願文

  • 四明尊者教行錄(七卷)

  • 十不二門指要鈔詳解

  • 三千有門頌略解

  • 永嘉禪宗集註(可作四卷)

  • 傳佛心印記註

  • 心賦註(四卷)

  • 石門文字禪(三十卷)

  • 寂音尊者智證傳(十卷可作五卷)

  • 正法眼藏(三卷)

  • (二卷)

  • 雪巖欽禪師語錄

  • 高峰妙禪師語錄

  • 天如則禪師語錄

  • 楚石琦禪師語錄

  • 紫柏老人全集

  • 方便語

  • 壽昌經禪師語錄(二卷)

  • 唯識開蒙

  • 林間錄(二卷)

  • 羅湖野錄(二卷)

  • 宗門武庫(一卷)

  • 緇門崇行錄(一卷)

  • 釋氏通鑑(十二卷)

  • 禪林僧寶傳

  • 原教論(一卷)

  • 通翼

  • 佛法金湯編(十六卷)

  • 廣養濟院說

  • 大明釋教彙門目錄(四卷) 標目(四卷) 彙目義門(四十一卷)

    [A6]已上此方撰述始自御製序文終至釋教彙門等共四十八種老人但載其名甫即示寂今不敢妄增敬依原稿錄出觀者諒之

閱藏知津卷第四十四(終)


校注

[A1] 郗【CB】郄【嘉興】
[A2] 已【CB】巳【嘉興】
[A3] 已【CB】巳【嘉興】
[A4] 己【CB】巳【嘉興】
[A5] 己【CB】巳【嘉興】
[A6] 已【CB】巳【嘉興】
上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