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閱藏知津

閱藏知津卷第四十

小乘論藏

  • 立世阿毘曇論(十卷) (初卷標佛說字) (南聚北弁)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地動品第一南閻浮提品第二六大國品第三夜叉神品第四漏闍耆利象王品第五四天下品第六數量品第七天住處品第八歡喜園品第九眾車園品第十惡口園品第十一雜園品第十二波利夜多園品第十三提頭賴吒城品第十四毘留勒叉城品第十五毘留博叉城品第十六毘沙門城品第十七天非天鬥戰品第十八日月行品第十九云何品第二十受生品第二十一壽量品第二十二地獄品第二十三小三災品第二十四大三災品第二十五

    文來未盡

  • 阿毘達磨集異門足論(二十卷亦名說一切有部集異門足論南邙面北甲帳)

    尊者舍利子說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緣起品第一世尊遊力士生處住其所造初成臺觀命舍利子代宣法要舍利子承命結集法毗奈耶一法品第二有三門二法品第三有二十七門三法品第四有五十門四法品第五亦五十門五法品第六有二十四門六法品第七有二十四門七法品第八有二十三門八法品第九有十門九法品第十略有二種十法品第十一略有二種讚勸品第十二佛從臥起讚善勸持

  • 舍利弗阿毗曇論(二十二卷北作三十卷) (有道標序) (南群英杜北驚圖寫)

    姚秦天竺三藏曇摩崛多共曇摩耶舍譯

    問分入品第一界品第二陰品第三四聖諦品第四根品第五七覺品第六不善根品第七善根品第八大品第九優婆塞品第十

    非問分界品第一業品第二人品第三智品第四緣品第五念處品第六正勤品第七神足品第八禪定品第九道品第十煩惱品第十一

    攝相應分 攝品第一上相應品下

    緒分遍品第一因品第二名色品第三假結品第四行品第五觸品第六假心品第七十不善業道品第八十善業道品第九定品第十

  • 阿毘達磨法蘊足論(十二卷北作十卷亦名說一切有部法蘊足論) (有靖邁後序) (南背北陛)

    尊者大目乾連造(亦名說一切有部法蘊足論)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學處品第一明優婆塞五戒預流支品第二明四種法行一親近善士二聽聞正法三如理作意四法隨法行證淨品第三明四不壞淨一佛證淨二法證淨三僧證淨四聖所愛戒沙門果品第四明四聖果通行品第五明四通行一苦遲通行二苦速通行三樂遲通行四樂速通行聖種品第六明於衣食臥具知足及樂斷樂修聖種正勝品第七明四正勤神足品第八明欲四三摩地念住品第九明身四觀聖諦品第十明四聖諦靜慮品第十一明四禪法無量品第十二明慈無色品第十三明四空定修定品第十四明四修定一得現法樂住二得殊勝智見三得勝分別慧四得諸漏永盡覺支品第十五明七覺支雜事品第十六明永斷一一法皆能保彼定不退還謂貪乃至苦惱等根品第十七明二十二根處品第十八明十二處蘊品第十九明五蘊多界品第二十明界處蘊緣起及處非處善巧緣起品第二十一明十二因緣法

  • 施設論(七卷今作三卷) (南壁北通)

    宋中印土沙門法護譯

    對法大論中世間施設門第一(按釋論有此門梵本元闕)因施設門第二問答輪王七寶因果第三明輪王七寶同如來法第四問答佛生先現瑞相第五問答佛出時處第六問答諸因果事第七明三毒輕重由於習成第八第九問答世間諸法不同所由第十問答山地方處等殊第十一問答化事第十二問答大海事第十三問答神通事第十四問答雨不雨事

    文來未盡

  • 阿毘達磨發智論(二十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發智論) (南二京北傍啟)

    尊者迦多衍尼子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雜蘊第一(蘊梵名犍度)世第一法納息一(納息梵名跋渠)智納息二補特伽羅納息三愛敬納息四無慚納息五相納息六無義納息七思納息八

    結蘊第二不善納息一一行納息二有情納息三十門納息四

    智蘊第三學支納息一五種納息二他心智納息三修智納息四七聖納息五

    業蘊第四惡行納息一邪語納息二害生納息三表無表納息四自業納息五

    大種蘊第五大造納息一緣納息二具見納息三執受納息四

    根蘊第六根納息一有納息二觸納息三等心納息四一心納息五魚納息六因緣納息七

    定蘊第七得納息一緣納息二攝納息三不還納息四一行納息五

    見蘊第八念住納息一三有納息二想納息三智納息四見納息五伽陀納息六

    彙門標目云佛滅後三百年造乃對法藏之根本也

    • 阿毘曇八犍度論(三十卷) (有道安序) (南夏東西北彩仙靈)

      符秦罽賓國沙門瞿曇僧伽提婆共竺佛念譯

      即發智論同本先譯(而文煩拙)

  • 阿毘達磨大毘婆沙論(二百卷) (南圖至席北心至縻)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五百大阿羅漢造廣釋說一切有部發智論

    • 阿毘曇毘婆沙論(八十二卷北作八十卷) (有釋道挺序) (南宮至驚北都至京)

      北涼沙門浮陀跋摩共道泰譯

      與前本同僅存三犍度

  • 鞞婆沙論(十四卷) (南鐘隸北肆筵)

    迦旃延子造

    符秦罽賓國沙門僧伽跋澄譯

    說阿毘曇八犍度第一鞞婆沙三結處第一三不善根處第二三有漏處第三四流處第四四受處第五四縛處第六五蓋處第七五結處第八五下結處第九五上結處第十五見處第十一六身愛處第十二七使處第十三九結處第十四九十八使處第十五(小章竟)解十門大章二十二根處第十六十八界處第十七十二入處第十八五陰處第十九五盛陰處第二十(亦名五取陰亦名五受陰唯是有漏)六界處第二十一色無色法處第二十二可見不可見法處第二十三有對無對處第二十四有漏無漏處第二十五有為無為法處第二十六三世處第二十七善不善無記處第二十八欲界色界無色界繫法處第二十九學無學非學非無學法處第三十見斷思惟斷不斷法處第三十一四聖諦處第三十二四禪處第三十三四等處第三十四四無色處第三十五八解脫處第三十六八除入處第三十七(即八勝處也)十一切入處第三十八八智處第三十九三三昧處第四十(廣說大章竟)中陰處第四十一(出阿毘曇結使犍度人品非次)四生處第四十二

  • 阿毘達磨俱舍論(三十卷) (南笙陞階北樓觀飛)

    尊者世親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分別界品第一分別根品第二分別世品第三分別業品第四分別隨眠品第五分別賢聖品第六分別智品第七分別定品第八破我執品第九

  • 阿毘達磨俱舍釋論(二十二卷) (有慧愷序) (南鼓瑟吹北禽獸畫)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與前本同

    • 阿毘達磨俱舍論本頌(一卷) (南吹北畫)

      世親菩薩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即前論本中頌別行

  • 阿毘達磨順正理論(八十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順正理論) (南納至通北背至逕)

    尊者眾賢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辯本事品第一明蘊三種攝法辯差別品第二明二十二根差別及破無因一因不平等因辯心心所及不相應行等及辯六因四緣辯緣起品第三明三界五趣七識住九有情居四生及辯中有相十二因緣相有情世間相器世間相辯業品第四辯隨眠品第五辯賢聖品第六辯智品第七辯定品第八

  • 阿毘達磨藏顯宗論(四十卷) (南廣內左達北宮殿盤鬱)

    造者譯人[A1]皆同上

    即順正理論廣文略出而加序品

  • 阿毘達磨識身足論(十六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識身足論) (南洛浮北設席)

    提婆設摩阿羅漢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目乾連蘊第一沙門目連作如是說過去未來無現在無為有今依諸契經種種破之補特伽羅蘊第二補特伽羅論者作如是說定有補特伽羅性空論者依諸契經種種破之因緣蘊第三問答諸法互為因緣義所緣緣蘊第四問答諸所緣義雜蘊第五明起染離染等義成就蘊第六廣明十二心成就不成就等差別十二心者欲界繫有四心一善二不善三有覆無記四無覆無記色無色界繫各有三心除不善并學心無學心為十二

  • 阿毘達磨界身足論(三卷北作二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界身足論) (南浮北席)

    尊者世友造 譯人同上

    本事品第一明十大地法十大煩惱十小煩惱五煩惱五見五觸五受根五法六識身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分別品第二分別相應不相應等略說十六門廣有八十八門後有釋基序

  • 阿毘達磨品類足論(十八卷) (亦名說一切有部品類足論) (南渭據北對楹)

    造者譯人皆同上

    辯五事品第一一色二心三心所四不相應行五無為辯諸智品第二辯諸處品第三辯七事品第四辯隨眠品第五辯攝等品第六辯千問品第七舉二十門各為五十問答辯決擇品第八

    • 眾事分阿毘曇論(十二卷) (南據涇北陞階)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共菩提耶舍譯

      即前同本異出止有七品

  • 阿毘曇心論(四卷) (南承北瑟)

    尊者法勝造

    東晉罽賓國沙門瞿曇僧伽提婆共慧遠譯

    界品第一行品第二業品第三使品第四賢聖品第五智品第六定品第七契經品第八雜品第九論品第十

  • 法勝阿毘曇心論(六卷) (南承北納)

    大德優婆扇多釋

    高齊蔦萇國沙門那連提黎耶舍譯

    即釋前論同前十品

  • 雜阿毘曇心論(十一卷北作十六卷) (南明既北鼓瑟)

    劉宋天竺沙門僧伽跋摩等譯

    尊者法救造(梵稱達磨多羅)亦釋前論而加序品又加第十擇品而以論品為第十一較優波扇多者為詳

  • 阿毘曇甘露味論(二卷) (南既北楹)

    尊者瞿沙造 曹魏代譯失三藏名

    布施持戒品第一界道品第二住食生品第三業品第四陰持入品第五(持即界也)行品第六因緣種品第七淨根品第八結使禪智品第九三十七無漏人品第十智品第十一禪定品第十二雜定品第十三三十七品第十四四諦品第十五雜品第十六

  • 入阿毘達磨論(二卷) (說一切有部) (南墳北笙)

    塞建地羅阿羅漢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略明五蘊及三無為名義

  • 五事毘婆沙論(二卷北作一卷) (南杜北席)

    尊者法救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分別色品第一分別心品第二分別心所法品第三

    釋尊者世友五事論文來未盡

  • 阿毘曇五法行經(九紙半) (南籍北墳)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先釋四諦次釋五法

  • 尊婆須密菩薩所集論(十卷北作十五卷) (有序未詳作者) (南集墳北吹笙)

    符秦罽賓國沙門僧伽跋澄等譯

    菩薩即當來師子如來也偈品首聚犍度第一心犍度第二三昧犍度第三天犍度第四四大犍度第五契經犍度第六更樂犍度第七結使犍度第八行犍度第九智犍度第十見犍度第十一根犍度第十二一切有犍度第十三偈犍度第十四

    譯文甚拙

  • 成實論(二十卷) (南典亦北丙舍)

    訶梨跋摩造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發聚中佛寶論五品法寶論三品僧寶論三品吉祥品立論品等六品十論初有相品等十七品苦諦聚色論二十四品識論十七品想陰品一受論六品行陰論十一品集諦聚業論二十六品煩惱論二十品滅諦聚十四品道諦聚四十八品共二百二品大旨與說一切有部相違

  • 四諦論(四卷北作三卷) (南漆北逸)

    婆藪跋摩所造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思擇品第一略說品第二分別苦諦品第三思量集諦品第四分別滅諦品第五分別道諦品第六

  • 解脫道論(十二卷) (南稿北階納)

    羅漢優波底沙(梁言大光)

    蕭梁扶南國沙門僧伽婆羅譯

    因緣品第一分別戒品第二頭陀品第三分別定品第四覓善知識品第五分別行品第六謂欲行瞋行癡行等相不同分別行處品第七行門品第八謂修十一切入十不淨想十念四無量心四大觀食不耐想等四十八行五神通品第九分別慧品第十五方便品第十一謂陰方便入方便界方便因緣方便聖諦方便分別諦品第十二

  • 隨相論(二卷) (南既北筵)

    德慧法師造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解四諦十六行相破外道我執

  • 緣生論(一卷有序) (南華北匪)

    隋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譯

    聖者鬱楞伽造明十二因緣義

    • 大乘緣生論(十紙半) (南壁北右)

      唐北天竺沙門大廣智不空譯

      與上本同實小乘耳

  • 十二因緣論(三紙) (南華北沛)

    元魏北天竺沙門菩提留支譯

    淨意菩薩釋十二因緣

  • 止觀門論頌(四紙欠) (南華北匪)

    世親菩薩造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七十七頌明修不淨觀法門

  • 金剛針論(八紙欠) (南書北星)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法稱菩薩破婆羅門四韋陀論

  • 彰所知論(二卷南作一卷) (前有廉復序) (南羅北通)

    大元帝師癹合思巴造

    元釋教總統沙門沙羅巴譯

    器世界品第一情世界品第二(內釋十二緣生約分位者一一支中皆有五蘊但是從勝為名)道法品第三果法品第四無為法品第五後有克[A2]己序

  • 三法度論(三卷) (南墳北畫)

    尊者山賢造

    東晉罽賓國沙門瞿曇僧伽提婆共慧遠譯

    德品第一惡品第二依品第三謂陰

    • 四阿含暮抄解(二卷有序) (南籍北英)

      阿羅漢婆素跋陀撰

      符秦沙門鳩摩羅佛提等譯

      共有九段解釋初功德三段二惡三段三依三段即三法度論耳文甚難讀

  • 三彌底部論(三卷) (南隸北畫)

    失譯人名今附三秦錄

    大意破我人知見明中陰不無而文不甚聯絡

  • 分別功德論(三卷) (南漆北笙)

    失譯人名附後漢錄

    釋增一阿含經序品中偈及念佛等十種一法次釋弟子品各稱第一因緣

  • 阿含口解十二因緣經(七紙欠) (南籍北既)

    後漢安息國優婆塞安玄共嚴佛調譯

    說欲斷生死趣度世道者當念卻十二因緣事

  • 辟支佛因緣論(一卷) (南漆北逸)

    失譯人名今附秦錄

    說八位辟支佛覺悟因緣

  • 四品學法(一紙半) (南宜北稿)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一戒行備具二多知經法三能化度人號真學為上品純行五戒號承法為中品但持四戒號依福學為下品一身所護法二供養法三於同學法號散侍為外品

  • 異部宗輪論(七紙餘作一卷) (南漆北席)

    世友菩薩造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說佛滅百年後異執漸起分為二十部別

  • 十八部論(六紙半) 仝上

    失譯人名

    • 部異執論(八紙餘) 仝上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二並是異部宗輪論同本異出

閱藏知津卷第四十

  (信士余觀捐資八兩助刻二▆  信士高士化助銀四兩    高士佑助銀四兩)


校注

[A1] 皆【CB】伹【嘉興】
[A2] 己【CB】巳【嘉興】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