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閱藏知津

閱藏知津卷第三十一

小乘經藏之六

  • 佛說解憂經(三紙欠) (南深北命)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先有偈讚偈述次長行乃佛在祇園為諸比丘說一切無常應求解脫

  • 佛說無上處經(半紙餘) 當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即指三寶為三無上處

  • 佛說無常經(一紙欠) (南當北孝)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說老三法不可愛經前有偈讚偈述絕妙經後有五言偈頌七言咒願頌并臨終方訣二紙

  • 佛說信解智力經(五紙) (南興北臨)

    宋中印土沙門釋法賢譯

    說佛五力十力

  • 佛說四無所畏經(二紙欠) (南履北臨)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在祇園說四無畏及八大眾中無畏

  • 佛說四品法門經(四紙) (南思北斯)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祇園阿難請問世間所有驚怖等事愚人所有智者即無佛言愚人不了界法不了處法不了緣起法不了處非處法智人善了此四品法

  • 佛說法乘義決定經(上中下合卷) (南言北之)

    宋西夏沙門金總持等譯

    佛在祇園有一比丘名甚深勇猛請問鹿野苑中所說法乘決定之義佛為廣說五蘊五取十二處十八界十二緣生四聖諦二十二根五三摩地四禪四無色定四無量心四三摩地四念處四正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支八聖道十六心念四果十力四無所畏四無礙辯十八不共法三十二相及行所感八十種好

  • 佛說決定義經(九紙半) (南溫北薄)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祇園為諸苾芻說五蘊五取蘊十八界十二處十二緣生四聖諦二十二根如來十力四無所畏四禪定四無色定四無量行四無礙智四三摩地想及三十七品

  • 佛說廣義法門經(八紙欠) (出中阿含一品) (南福北緣)

    陳優禪尼國沙門真諦譯

    舍利弗為比丘說十二離難隨順道時當為如理而說聽法之人具十六相心得清淨十法成熟般若十相應法十四違障不淨想六障無常苦想十一障生光明想三多恩德十四於不淨觀多恩德二十勤修障十一於伏滅障多恩德二十多恩德二十二時處當觀七相能滿二十種行未得道者當為恐意二十種行速得依住十一障礙法為難十勝智十三喜樂依止法依四法行令五法滿能滅八[A1]得無學十法

    • 佛說普法義經(七紙餘) 緣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與上經同而文苦澀

  • 佛說海八德經(二紙餘) (南尺北璧)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因牽犯戒者出為眾說八法如大海(阿含及律俱有之)

    • 佛說法海經(二紙半) 仝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與上經同

  • 佛說身毛喜豎經(三卷南作卷半北作一卷) (南馨北夙)

    宋譯經院沙門惟淨等譯

    善星捨離佛法以多種緣謗佛法僧舍利子聞之白佛佛為廣說佛法所謂九次第定十力四無畏等及說樹下證果之相龍護尊者請名奉持

  • 黑氏梵志經(二紙半) 敬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閻羅王聽梵志說法悲其七日當死死當墮落梵志懼而見佛證果

  • 長爪梵志請問經(二紙餘) 當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佛為梵志說八支戒所獲佛身果報梵志遂受八支齋戒

  • 佛說婦人遇辜經(一紙餘) 孝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婦人親戚一時亡絕見佛得道

  • 須摩提長者經(七紙餘) (一名會諸佛前亦名如來所說示現眾生) 敬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長者子死痛苦佛說一切法無常以開喻之

  • 盧至長者因緣經(一卷) 當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長者生平最慳節會日飲醉自歌帝釋化作相似人以惱亂之乃令見佛證初果

  • 佛說耶祇經(一紙半) (南孝北當)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迦奈國婆羅耶祇捨外道歸佛受五戒不能持向佛還戒佛默不答有五鬼神來競害之佛放光救令得蘇懺悔更受戒即得初果仍出家證四果

  • 佛說貧窮老公經(二紙) (南尺北敬)

    劉宋沙門釋慧簡譯

    年百二十而甚貧窮欲來見佛釋梵斷之佛令阿難喚來說其夙因出家證果

  • 佛為阿支羅迦葉說自他作苦經(一紙半) 敬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為說苦非自作他作共作無因作見諦得道牛觸死入滅

  • 佛說長者音悅經(三紙餘) (南尺北敬)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長者得四吉祥佛往歎之令其植福後得四不吉祥尼犍往歎乃得痛打佛因說其夙緣

  • 佛說鬼子母經(三紙欠) 當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鬼子母喜盜食人間兒子佛令比丘取其多子藏之化令見佛受法立願保護世間

  • 佛說孫多耶致經(二紙欠) 當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梵志自謂日三浴噉果飲水行勝沙門佛為說二十一惡行不得受好衣食及說洗心垢法彼即出家得道

  • 佛說八師經(三紙餘) (南尺北敬)

    譯人同上

    梵志邪旬問佛何師佛以八師答之邪淫妄語飲酒

  • 佛說九橫經(一紙) 當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一不應飯為飯乃至九可避不避皆招橫死慧人當識當避

  • 佛說沙曷比丘功德經(二紙) (南孝北當)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即莎伽陀比丘也佛讚說其降龍功德并非實醉有似大乘發跡顯本之意

  • 佛說得道梯磴錫杖經(附佛說持錫杖法) (共五紙欠) (南尺北敬)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此與律制錫杖迥異[A2]已於毘尼集要杖法中略辯之

  • 佛說呵鵰阿那含經(一紙半) 孝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佛讚呵鵰優婆塞有八事而不欲人知

  • 佛說燈指因緣經(八紙欠) 孝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說長者子燈指先富中貧後又大富皆由宿因

  • 佛說五無返復經(二紙) (南孝北當)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羅閱祇梵志遊學舍衛國見耕者子死而父不哭乃至舉家不哭問佛決疑

    • 佛說五無返復經(此經與竺本前後異同義理俱好故依竺本重出竹堂講主校定)

  • 長者子懊惱三處經(二紙餘) 敬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說長者子於天中人中龍中一時令三處哭泣

  • 五母子經(紙半) (南善北慶)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沙彌憶五世令母哭事而笑

    • 沙彌羅經(一紙餘) 慶

      失譯人名 安公云關中異經

      與上經同

  • 佛說栴檀樹經(二紙) 當

    失譯人名附漢錄

    窮人依栴檀樹神得活後報王伐此樹身死樹下佛微笑放光說其夙緣

  • 佛說佛大僧大經(五紙半) (南孝北當)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王舍國有富者名為厲求生二子一名佛大二名僧大僧大出家佛大貪其弟婦弟婦不從佛大遣賊往殺僧大僧大臨死截四肢得四果弟婦哭死得生天佛大遂墮地獄

  • 阿鳩留經(三紙) 敬

    後漢失譯人名出僧祐錄古典經

    賈客阿鳩留不信後世於曠野樹下得遇豪薜荔乃深信因果勤行布施後得生天然不如施迦葉者

  • 佛說頞多和多耆經(一紙餘) 當

    失譯人名附西晉錄

    栴檀調弗天啟請於佛佛為諸弟子說布施八事及說愚人不知布施有十因緣

  • 佛說越難經(一紙半) (南尺北敬)

    西晉清信士聶承遠譯

    越難長者大富而慳死作盲乞兒乞食至其家為子所打佛因之說偈

  • 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四紙欠) 孝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迦葉度最貧母生天天帝釋化作貧人以供迦葉

  • 佛說布施經(二紙) (南臨北則)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給孤獨園說三十七種布施感果不同并為國王說布施及十善法

  • 佛說五大施經(十行) (南思北之)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等譯

    能持五戒是為五種大施

  • 佛說四天王經(二紙欠) 孝

    劉宋枳園寺沙門釋智嚴共寶雲譯

    說六齋日四王下巡人間善惡而生喜慼

  • 佛說出家緣經(一紙餘) 敬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為難提優婆塞說犯五戒過前四事各十惡飲酒三十五惡

  • 孝子經(二紙欠) 敬

    失譯人名

    明供養不若勸親為善去惡

  • 佛說進學經(大半紙) (南尺北敬)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一孝順二仁慈三惠施四捨俗又聖默然及聖說法又財法二施法施為最

  • 佛說賢者五福經(一紙欠) 當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明說法得五種福一長壽二大富三端正四名聞五聰智并出其因

  • 佛說解夏經(二紙餘) (南溫北深)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向舍利弗等問三業可忍舍利弗亦向佛求可忍并為五百比丘求可忍尊者嚩儗舍說伽陀讚

  • 佛說蟻喻經(二紙欠) (南淵北斯)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放大光普照告諸苾芻於一時中有諸蟻聚夜中出煙晝日火然婆羅門見乃作是言若有執持快利刀者必能破散其聚次復見龜見諸蟲等皆作是言乃至最後見一大龍托一苾芻問我我為彼言蟻聚即是五蘊即尋伺即身語二業即五障染法蟲等即是忿五欲無明我慢龍者即阿羅漢婆羅門者即是如來快利者即有智人刀者即是智慧破散者即發起精進勝行

  • 佛說自愛經(四紙欠) (南孝北當)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佛受舍衛國王四街道請說三種自愛之法有兩商人見之一人心念讚佛一人心念毀佛毀者隨即轢死讚者尋得作國王請佛至其國內供養佛為說最重五罪一不忠孝二惡心向羅漢三謗佛四破僧五毀盜三寶物

  • 佛說罵意經(十三紙餘) 敬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多似律中語及雜說一切善惡法

  • 佛說堅意經(一紙餘) (南尺北當)

    譯人同上

    囑比丘雖受人謗當如水火又囑人一心聽經

  • 佛說佛治身經(一紙欠) (南宜北既)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說當學工語不離法行

  • 佛說佛醫經(三紙餘) (南終北明)

    吳天竺沙門竺律炎共支越譯

    說人身中四大得病因緣及九橫四飯食多五罪財屬五家

  • 佛說治意經(一紙欠) (南宜北既)

    失譯人名今附西晉錄

    說安般守意

  • 佛說大魚事經(一紙餘) 孝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借大魚敕小魚以喻大比丘囑小比丘若小比丘不守根門如彼小魚隨線就死

  • 佛說法受塵經(半紙餘) 敬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誡諸男勿染女女勿染男

  • 佛說阿含正行經(三紙欠) 敬

    譯人同上

    說五陰為賊五根相欺及說十二因緣誡持五戒修四念處得度五道

  • 佛說所欲致患經(四紙半) (南尺北敬)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佛為比丘代答外道之問

  • 佛說八無暇有暇經(三紙餘) (南當北孝)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有八無暇一地獄二餓鬼三畜生四長壽天五邊地六聾啞七邪見八無佛世惟一有暇可修道業誡人勿致後悔也

  • 佛說譬喻經(一紙) 當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佛為勝光王說空井樹根二鼠四蛇毒龍蜜滴蜂螫火燒之喻

  • 四願經(四紙欠) 敬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為純陀說人間四願皆不可保復說思等法門前後文不相蒙頗似錯簡

  • 佛說四自侵經(四紙欠) (南孝北當)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先說夙夜不學老不止婬得財不施不受佛言為四自侵次說一切警策之語

  • 佛說諸行有為經(一紙餘) (南力北忠)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給孤獨園說一切行遷流乃至佛亦不免棄捨此身

  • 佛說木患經(一紙餘) 當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波琉璃國王遣使求佛法要佛示以木患百八稱佛陀達磨僧伽名并分別功德淺深

  • 佛說醫喻經(一紙餘) (南馨北夙)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說醫王有四種法王亦爾說四諦法

  • 佛說中心經(四紙餘) (與阿含正行經同本別譯) 孝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先由目連神通化彼移山梵志令得信心佛乃為說五賊五欺諸法

  • 佛說身觀經([A3]半紙餘) (南當北孝)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身不淨無可愛樂後附偈頌七言七首五言十首皆妙絕

  • 佛說禪行三十七品經(二紙) 仝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明少時修三十七品亦非愚癡食人信施何況能多

  • 禪行法想經(半紙餘) 敬

    譯人同上

    一彈指間思惟死想等不是愚癡食人信施

  • 佛說新歲經(四紙) 當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坐夏既畢佛集眾僧各相懺悔諸天興供偈歎

  • 佛說時非時經(二紙) (南孝北當)

    西晉外國沙門若羅嚴譯

    分別十二月各有時與非時

  • 佛說護淨經(二紙) 當

    失譯人名附東晉錄

    因見大池中蟲乃說食不淨食之報并示護淨之法亦明齋法得六十萬世餘糧

    似結集家結撮語

  • 佛說因緣僧護經(一卷) (南當北竭)

    失譯人名今附東晉錄

    龍變形受具戒佛遣之歸五百商人入海請僧護為說法師逮至海中龍王乞去授四龍子四阿含經商人還時僧護出海同還路中相失見地獄中五十六事次至五百仙人處寄宿一夜度令證果還來見佛問佛因緣佛一一答之

  • 比丘避女惡名欲自殺經(一紙欠) (南當北孝)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比丘因惡名欲往林中自殺正住天神說偈曉之即得道

  • 阿難同學經(二紙餘) (南緣北)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掘多比丘思返俗阿難啟佛開示之證果入滅

  • 佛說月喻經(二紙欠) (南馨北夙)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說比丘法及讚迦葉

  • 佛說灌頂王喻經(一紙欠) 仝上

    譯人同上

    說王有三時受灌頂法常所思念苾芻於出家淨法眼盡漏三時亦常思念

  • 佛說比丘聽施經(二紙餘) 當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聽施比丘不樂法佛方便為說曉道徑不曉道徑之喻

  • 佛說見正經(五紙半) 孝

    譯人同上

    見正比丘疑無後世佛借大樹作喻說法乃至為說種種譬喻除其斷二見

  • 佛說略教誡經(一紙) 當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讚少欲知足訶惡比丘三種不善思惟

  • 佛說父母恩難報經(一紙欠) 當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與孝子經大同小異可並流通

  • 佛說淨飯王般涅槃經(五紙半) (南尺北當)

    劉宋居士沮渠京聲譯

    佛及難陀阿難羅云親送淨飯王喪以彰孝道

  • 猘狗經(一紙半) 敬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說受戒而嫉妒其師者如獅狗還囓其主及說不如法授戒反入泥犁

  • 佛說群牛譬經(一紙餘) 當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以群牛譬好比丘以驢譬惡比丘

  • 佛為年少比丘說正事經(一紙半) (南孝北當)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因上座比丘如法攝受年少比丘佛讚歎之

  • 分別經(四紙餘) 敬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有受戒而得福有受戒而反墜有三輩事佛之不同及說支那國非法者多翻在魔部等

  • 佛說阿難七夢經(一紙欠) 孝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佛為阿難解釋七夢皆應五濁惡世之事

  • 阿難四事經(三紙) 敬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一慈心俯育人畜二悲心周給窮苦三不食肉持五戒四敬沙門行此四事如供佛無異

  • 佛說五苦章句經(十二紙欠) (一名淨除罪蓋娛樂佛法經) (南尺北當)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一說五道苦二說八惡處三說十二重城三棘籬六賊等四說諸重擔五說香臭二木喻及說四生四諦等又說五天使者等

  • 佛說月光菩薩經(五紙欠) (南臨北盡)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竹林精舍因舍利弗目犍連先入滅度為諸比丘說月光王捨頭因緣

  • 未曾有因緣經(二卷) (南彼北靡)

    蕭齊沙門釋曇景譯

    舍利弗為和尚目犍連為阿闍梨度羅睺羅作沙彌不樂聽法因波斯匿王為說野干墮井本緣明聽法功大次為王授十善法次說四擔轝石女往因次聽五百比丘還戒次諭羅𥈑羅修學智慧次為祇陀說五戒開遮方便亦為波斯匿王說末利夫人功德次教令以十善道展轉教化如一燈然無量燈名報師恩名報三世佛恩

    此經雖說發菩提心六度四等十善化人無生法忍等事而依生滅四諦說法故屬阿含

  • 除恐災患經(一卷) (南罔北短)

    乞伏秦沙門釋聖堅譯

    佛住王舍城維耶離大疫請佛往救受才明長者家十六日供次受奈女供廣說佛受寶蓋往因才明眷屬往因奈女往因

  • 佛說孛經(一卷) (亦云孛經抄) (南忘北彼)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佛住祇園有孫陀利女之謗至第八日卑先匿王察知其情佛乃為說往昔行菩薩道時其名曰孛身為國師受四臣及夫人謗久後方明今復如是

  • 天王太子辟羅經(二紙) (南賢北景)

    安公關中異經今附秦錄

    太子自說昔為國王欲造大鼓智臣為行施事

  • 佛說八大靈塔名號經(一紙餘) (南夙北臨)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生處成道處轉法輪處現神變處從忉利下處化度分別僧處思念壽量處入涅槃處

  • 佛說溫室洗浴眾僧經(三紙欠) (南莫北短)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耆域請佛及僧洗浴佛言當用七物除去七病得七福報

  • 諸德福田經(五紙餘) (南忘北彼)

    西晉沙門釋法立法炬同譯

    帝釋問良田佛以五淨德名曰福田即沙彌五德也又七法廣施名曰福田謂興立佛圖等於是四比丘一比丘尼天帝釋及如來各說宿行所得果報

  • 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半紙) (南賢北景)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即無常無我寂滅四印也

  • 賢愚因緣經(十三卷) (南誠美北左達)

    元魏涼州沙門釋慧覺等譯

    雜譬喻品第一(梵天請法六事)摩訶薩埵以身施虎緣品第二二梵志受齋緣品第三波羅奈人身貿供養緣品第四海神難問船人緣品第五恒伽達緣品第六須闍提緣品第七波斯匿王女金剛緣品第八金財因緣品第九華天因緣品第十寶天因緣品第十一羼提婆羅因緣品第十二慈力王血施緣品第十三降六師緣品第十四鋸陀身施緣品第十五大光明王始發道心緣品第十六摩訶斯那優婆夷緣品第十七出家功德尸利苾提緣品第十八(此云福增其年百歲)沙彌守戒自殺緣品第十九長者無耳目舌緣品第二十貧人夫婦疊施得現報緣品第二十一迦旃延教老母賣貧緣品第二十二金天緣品第二十三重姓緣品第二十四散檀寧緣品第二十五月光王頭施緣品第二十六快目王眼施緣品第二十七五百盲兒往返逐佛緣品第二十八富那奇緣品第二十九尼提度緣品第三十大劫賓寧緣品第三十一微妙比丘尼緣品第三十二梨耆彌七子緣品第三十三設頭羅健寧緣品第三十四阿輸迦施土緣品第三十五七瓶金施緣品第三十六差摩現報緣品第三十七蓋事因緣品第三十八(往古王名也)大施抒海緣品第三十九阿難總持緣品第四十優婆斯兄所殺緣品第四十一兒誤殺父緣品第四十二須達起精舍緣品第四十三大光明始發無上心緣品第四十四勒那闍耶緣品第四十五迦毘梨百頭緣品第四十六淨居天請洗浴緣品第四十七摩訶令奴緣品第四十八善求惡求緣品第四十九善事太子入海緣品第五十無惱指鬘緣品第五十一檀脂䩭緣品第五十二貧女難陀緣品第五十三師質子摩頭羅瑟質緣品第五十四檀彌離緣品第五十五象護緣品第五十六波婆梨緣品第五十七二鸚鵡聞四諦緣品第五十八鳥聞比丘說法生天緣品第五十九五百雁聞佛法生天緣品第六十堅誓師子緣品第六十一梵志施佛納衣得授記緣品第六十二佛始起慈心緣品第六十三頂生王緣品第六十四蘇曼女十子緣品第六十五婆世躓緣品第六十六優婆鞠提緣品第六十七汪水中蟲緣品第六十八沙彌均提緣品第六十九

  • 雜寶藏經(八卷) (南業北既)

    元魏西域沙門吉迦夜共曇曜譯

    十奢王緣第一王子以肉濟父母緣第二等共集一百二十一緣勸人作福持戒出生死成菩提

  • 撰集百緣經(十卷) (南慎北承)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菩薩授記品第一報應受供養品第二授記辟支佛品第三出生菩薩品第四餓鬼品第五諸天來下供養品第六現化品第七比丘尼品第八聲聞品第九諸緣品第十每品十緣故有百緣

  • 賓頭盧突羅闍為優陀延王說法經(七紙欠) (南甚北墳)

    (比丘寂震二兩 寂怡      聞持各助銀一兩    比丘杜凡助銀四兩)

閱藏知津卷第三十一


校注

[A1] 刺【CB】剌【嘉興】
[A2] 已【CB】巳【嘉興】
[A3] 半紙【CB】紙半【嘉興】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