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閱藏知津

閱藏知津卷第二十九

小乘經藏之四

  • 佛說長阿含經(二十二卷) (南克念北習聽) (前有僧肇序)

    姚秦罽賓國沙門佛陀耶舍共竺佛念譯

    第一分初大本緣經第一說七佛事遊行經第二因阿闍世王問伐鄰國事廣為比丘說七法六法乃至歷敘入涅槃分舍利事典尊經第三般遮翌子述梵童為忉利天說過去大典尊臣事以之問佛佛為說究竟梵行法闍尼沙經第四此云勝結使乃摩竭國王命終生四王天為毘沙門作子述梵童為諸天所說法佛即以之酬阿難請

    第二分四姓經第一為二出家婆羅門說四姓平等作惡墮落作善超昇見諦證道轉輪聖王修行經第二誡敕比丘當自熾然當自歸依謂修四念處觀并說古先聖王治世末後出家至第七王不如法治漸生惡法致成減劫刀兵劫後漸次修善倍倍壽增至八萬歲時慈氏出世是故比丘當修善法則壽命延長謂四神足顏色增益謂具戒品安隱快樂謂成四禪財寶豐饒謂行四等威力具足謂見四諦力能降魔弊宿經第三童女迦葉為弊宿婆羅門種種說法破其斷見皈依設會死得生天散陀那經第四此居士往梵志尼俱陀處梵志毀佛佛至其處為說苦行淨不淨法折伏梵志眾集經第五佛敕舍利弗說法因說種種增一之法十上經第六佛敕舍利弗說法因說十上法謂多成法修法覺法滅法退法增法難解法生法知法證法各各增一至十共五百五十法增一經第七佛為比丘說多成法修法覺法滅法證法皆增一至十三聚經第八佛為比丘說三法聚謂趨惡趣趨善趣趨涅槃法各增一至十大緣方便經第九為阿難廣說十二因緣甚深義釋提桓因問經第十為帝釋說因調有想因想有欲有愛憎有貪嫉乃至共相傷害阿㝹夷經第十一為房伽婆梵志說善宿比丘事及說破世見事善生經第十二為善生長者子說離四惡行禮敬六方法清淨經第十三因周那沙彌述外道徒眾鬥諍事佛為說無諍正法自歡喜經第十四舍利弗向佛師子吼稱說如來難及之法大會經第十五諸天集會佛為結咒

    第三分阿摩晝經第一沸伽羅娑羅遣其弟子阿摩晝觀佛相好阿摩晝輕慢釋種佛出其種姓之因并為說妙法如大小持戒犍度所明次令得見相好還白厥師師來見佛睹相設供為阿摩晝悔過除白癩病自復悟道生不還天梵動經第二佛誡比丘於毀三寶者不得懷忿於稱讚者亦勿歡喜凡夫寡聞直讚小緣威儀戒行唯賢聖弟子能以甚微妙大法光明讚佛謂佛善知六十二見本末因緣知已不著而得解脫種德經第三種德婆羅門見佛佛問以婆羅門法於五法中以次揀去生端正惟持戒智慧缺一不可佛讚印之并為說比丘戒慧彼即受三歸五戒究羅檀頭經第四佛為此婆羅門說大祀法及說歸戒慈心出家功德此婆羅門即放牛羊等物受歸戒供佛證果生不還天堅固經第五堅固長者子三請佛敕弟子現神足佛言我但教弟子於空閑處靜默思道覆德露過以現神足能起謗故裸形梵志經第六為此梵志說苦行亦有善惡二趣不皆訶責但非出要惟如來大師子吼能令人出家成道此梵志即出家證果三明經第七為二梵志弟子破三明所說梵道虛妄及為正說梵道沙門果經第八為阿闍世說沙門現在得果并受其懺布吒婆樓經第九破梵志相違論為說有因緣想生有因緣想滅露遮經第十此婆羅門見佛請佛尋起惡見謂不應為人說法佛受供時破之

    第四分世記經第十一閻浮提洲品第一鬱單越品第二轉輪聖王品第三地獄品第四龍鳥品第五阿須倫品第六四天王品第七忉利天品第八三災品第九戰鬥品第十三中劫品第十一世本緣品第十二

    • 佛說七佛經(一卷) (南深北命)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祇園為比丘說七佛氏族名字及大弟子等又廣說毘婆尸佛降生瑞應長阿含初大本緣經前分同本

    • 毘婆尸佛經(上下合卷) (南臨北盡)

      譯人同上

      佛為苾芻說過去毘婆尸佛遊觀四門出家轉法輪事長阿含初大本緣經後分同本

    • 佛般泥洹經(二卷) (南禍北福)

      西晉河內沙門白法祖譯

      因阿闍世王遣雨舍大臣問伐越祇國事佛為說七不衰法大臣去後為比丘說七七之法次說四痛八戒之法乃至受奈女供展轉遊行至雙樹間入滅焚身起塔結集經典

    • 大般涅槃經(三卷) (南禍北駒)

      東晉平陽沙門釋法顯譯

      佛三語阿難設得四神足者欲住壽一劫皆得隨意阿難不解勸請魔來請佛涅槃佛遂許之周歷諸處詔告四眾於雙樹間入滅荼毘二經皆長阿含遊行經同本

    • 佛說方等泥洹經(二卷) 仝上

      附東晉錄

      與前經大同小異

    • 佛說大堅固婆羅門緣起經(上下同卷) (南淵北斯)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長阿含典尊經同本

    • 佛說人仙經(六紙半餘) (南興北臨)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頻婆娑羅王命終作毘沙門天王太子名曰人仙來述忉利天梵王說法事長阿含闍尼沙經同本

    • 佛說白衣金幢二婆羅門緣起經(上中下合卷) (南馨北夙)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二婆羅門近佛而恒見佛問法佛為說世界四姓起因即出家證果長阿含初四姓經同本

    • 佛說尼拘陀梵志經(上下合卷) 仝上

      譯人同上

      和合長者至拘尼陀梵志所彼方止其世論長者問之反言瞿曇慧何能轉佛往問之彼則默不能答長阿含散陀那經同本

    • 佛說大集法門經(二卷) (南斯北薄)

      譯人同上

      佛遊末利城有末利優婆塞新造一舍請佛及僧安止佛示安臥舍利子說增一至十法長阿含眾集經同本

    • 長阿含十報法經(二卷今作一卷) (南聽北因)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即十上經五百五十法

    • 佛說人本欲生經(一卷) (南禍北福)

      長阿含大緣方便經同本

    • 佛說尸迦羅越六方禮經(五卷) 仝上

      譯人同上

      長阿含善生經同本

    • 佛說信佛功德經(八紙) (南興北深)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菴羅園中舍利弗歎佛種種最勝功德長阿含自歡喜經同本

    • 佛說大三摩惹經(四紙半) (南臨北盡)

      宋中印土沙門法天譯

      佛在迦毘羅林四梵王各以頌讚大眾雲集有大黑神祖蹲那作惡佛說聲聞法調伏之長阿含大會經同本

    • 佛說梵志阿(一卷) (南禍北善)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長阿含阿摩晝經同本

    • 佛說梵網六十二見經(一卷) (南禍北福)

      譯人同上

      長阿含梵動經同本

    • 佛說寂志果經(一卷) (南禍北善)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長阿含沙門果經同本

    • 佛說樓炭經(六卷) (南積北福)

      西晉沙門釋法炬共法立譯

      即長阿含世記經品稍不同文亦簡拙

    • 起世經(十卷) (南因北積)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亦即世記經而品次稍異文義俱暢

    • 起世因本經(十卷) 惡

      隋北天竺沙門達摩笈多等譯

      與上經同

  • 雜阿含經(五十卷) 谷傳聲虛堂

    宋天竺三藏求那跋陀羅譯

    第一品不出名然多就五陰廣破愛見誦六入處品第二皆就內六入外六塵及六識六觸六受六想六思六愛等廣明無常苦空破於愛見雜因誦品第三弟子所說誦品第四第五誦道品第一(品名多缺略)

    大約有小半與中阿含增一阿含相同而文順暢

    • 別譯雜阿含經(二十卷今作十六卷) (南習聽北禍因)

      附秦錄

    • 雜阿含經(一卷) (南聽北因)

      附吳魏二錄

      右二經皆於大部中撮要譯出別行

    • 佛說七處三觀經(上下同卷) (南緣北慶)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出雜阿含第二卷及三十四卷

    • 五蘊皆空經(半紙餘) (南緣北善)

      唐大薦福寺沙門義淨譯

      初為五比丘說苦空無常義亦出雜阿含第二卷

    • 佛說聖法印經(一紙餘) (南緣北慶)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空無欲無我無常清淨之業出雜阿含第三卷

    • 佛說法印經(一紙餘) (南凊北薄)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說三解脫門為聖法印出雜阿含第三卷

    • 五陰譬喻經(二紙欠) (南善北慶)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五喻也出雜阿含第十卷

    • 佛說水沫所漂經(二紙欠) 仝上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與上經同

    • 佛說不自守意經(一紙欠) 仝上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說自守不自守法出雜阿含第十一卷

    • 佛說滿願子經(二紙欠) 仝上

      附東晉錄

      請略說法而往化惡國出雜阿含第十三卷

    • 轉法輪經(紙半) 仝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於鹿野樹下手撫飛輪三轉四諦行法

    • 佛說三轉法輪經(二紙欠) 仝上

      唐大薦福寺沙門釋義淨譯

      即最初為五比丘說法二經出雜阿含第十五卷

    • 佛說八正道經(紙半) 仝上

      後漢安息國沙門安世高譯

      出雜阿含第二十八卷

    • 難提釋經(三紙半) 仝上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為此釋說五法六念出雜阿含第三十卷

    • 佛說馬有三相經(一紙欠) 仝上

      後漢西域沙門支曜譯

      說官馬三善相

    • 佛說馬有八態譬人經(一紙) 仝上

      譯人同上

      說惡馬八態喻惡比丘二經出雜阿含第三十三卷

    • 佛說戒德香經(一紙餘) (南福北緣)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說戒香順逆普聞勝世間諸香出雜阿含三十八卷

    • 佛說戒香經(一紙) (南興北深)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與上經同

    • 佛說相應相可經(一紙欠) (南善北慶)

      西晉沙門釋法炬譯

      說善惡人各以類相聚出單卷雜阿含中

  • 本事經(七卷) (南與北孝)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一法品第一無明蓋貪愛結一劫身骨心意染汙墮惡趣心意清淨昇善趣皆由自業意為前導(惡善)破僧僧和一結斷時餘亦斷所謂我慢不放逸捨貪捨欲捨瞋捨恚捨癡捨覆捨惱捨忿捨恨捨嫉捨慳捨嗜捨慢捨害念佛念法念眾念戒念施念天念休息念安般念身念死知貪知瞋知癡知覆知惱知忿知恨知嫉知慳知耽知慢知害知一切修慈外強緣無如善知識內強緣無如正作意惠施果報犯戒報持戒報妄語無慚愧有慚愧最勝有情八邪見過正見益心速疾迴轉

    二法品第二根門不守護飲食不知量守護根門飲食知量惟作罪不修福惟修福不作罪樂苦二速行二遲行惡戒惡見善戒善見不作各二法智類智世間智出世智不真出家真出家(三番)於惡應了知應厭背不淨斷貪慈悲斷瞋有餘涅槃無餘涅槃有見無有見二纏隨證有餘或不還果(二番)有慚有愧靜慮聽法聖尋求非聖尋求不害尋思永斷尋思二輪奢摩他毘缽舍那及解脫無明慧明為惡善上首斷無明愛轉於法輪剃髮乞求二苦二有情墮地獄一破戒二謗他父母恩難報業智無欺誑父母應供養財施法施財祠祀法祠祀法言宴默言說宴默各有善惡思擇力修習力相隨短壽長壽行所緣行相作意行相生死相乖無間不調伏死調伏死雜染法清淨法有見無有見互為怨害世間正見出世正見

    三法品第三劣勝解妙勝解有情三世各相親近三因三緣能感後有無明愛業貪欲耽著受用不見過患三因緣生多過患三欲天不出生死三似驢鳴增上三學(四番)調善戒無學戒三種樂事應持淨戒三種香不如戒香等子勝子劣子應修三善根四念處等三尋思能令退失一親里二利養三妒勝又一事業二談話三睡眠淨信施物福田三法和合現前生無量福三不堅易三堅三無漏根三有情應親近一劣(三學)二等三勝不淨觀隨念無常無我三怨賊三福業最勝三大師一佛二無學三有學三時諸天集會歡喜一發心出家二如法持戒三依法證果三事天勝於人長壽端嚴快樂然亦無常

  • 佛本行集經(六十卷) (南父事君曰嚴北父事君曰嚴與)

    隋北天竺沙門闍那崛多譯

    發心供養品第一受決定記品第二賢劫王種品第三託兜率品第四俯降王宮品第五樹下誕生品第六從園還城品第七相師占看品第八私陀問瑞品第九姨母養育品第十習學技藝品第十一遊戲觀矚品第十二捔術爭婚品第十三常飾納妃品第十四空聲勸厭品第十五出逢老人品第十六淨飯王夢品第十七見病人品第十八路逢死屍品第十九耶輸陀羅夢品第二十捨宮出家品第二十一剃髮染衣品第二十二車匿等還品第二十三觀諸異道品第二十四王使往還品第二十五問阿羅邏品第二十六答羅摩子品第二十七勸受世利品第二十八精進苦行品第二十九向菩提樹品第三十魔怖菩薩品第三十一菩薩降魔品第三十二成無上道品第三十三昔與魔競品第三十四二商奉食品第三十五梵天勸請品第三十六轉妙法輪品第三十七耶輸陀因緣品第三十八(耶輸陀即耶舍此云上傘)耶輸陀宿緣品第三十九富樓那出家品第四十(即富樓那彌多羅尼子此云滿慈子亦云滿願子)那羅陀出家品第四十一(即迦旃延也)娑毘耶出家品第四十二教化兵將品第四十三先明三歸得戒次化提婆大婆羅門夫婦證初果迦葉三兄弟品第四十四優波斯那品第四十五(即三迦葉波之甥亦有二百五十人同出家證果)布施竹園品第四十六大迦葉因緣品第四十七跋陀羅夫婦因緣品第四十八(即紫金光比丘尼也)舍利目連因緣品第四十九五百比丘因緣品第五十斷不信人行品第五十一說法儀式品第五十二尸棄佛本生地品第五十三優陀夷品第五十四優波離品第五十五羅𥈑羅因緣品第五十六難陀出家因緣品第五十七婆提唎迦等因緣品第五十八摩尼婁陀品第五十九阿難因緣品第六十

    摩訶僧祇師名為大事薩婆多師名此經為大莊嚴迦葉維師名為佛往因緣曇無德師名為釋迦牟尼佛本行尼沙塞師名為毘尼藏根本

    • 佛說諸佛經(三紙) (南履北臨)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佛本行集經初品同本

  • 過去現在因果經(四卷) (南慶北尺)

    劉宋中天竺沙門求那跋陀羅譯

    說佛於過去普光佛所得授記[A1]生生行菩薩道乃至生兜率示入胎出胎出家降魔成道轉法輪度五比丘三迦葉舍利弗目犍連大迦葉等事一一結示往因中有與仙人論破冥諦非想事

    • 修行本起經(二卷) (南善北尺)

      後漢西域沙門竺大力共康孟詳譯

      過去現在因果經同本

    • 太子瑞應本起經(二卷) (南慶北尺)

      吳月支國優婆塞支謙譯

    • 異出菩薩本起經(十一紙) 維

      西晉清信士聶道真譯

      二經並同上

  • 中本起經(二卷) (南積北緣) (次名四部僧始起出長阿含)

    後漢西域沙門曇果共康孟詳譯

    轉法輪品第一現變品第二化迦葉品第三度萍沙王品第四舍利弗大目連來學品第五還本國品第六須達品第七本起該容齋品第八瞿曇彌來作比丘尼品第九無常品第十自愛品第十一大迦葉始來學品第十二度奈女品第十三尼犍問疑品第十四佛食馬麥品第十五(略敘如來行跡文筆古雅)

  • 佛說初分說經(上下合卷) (南馨北夙)

    宋北印土沙門施護譯

    即是度三迦葉及舍利弗目連事與他經大同小異

  • 佛說興起行經(三卷北作二卷) (南與北當) (一名嚴威宿緣經)

    後漢康居國沙門康孟詳譯

    佛在阿耨達池為舍利弗說夙緣十品孫陀利奢彌跋頭痛骨節煩疼背痛木槍刺腳地婆達兜擲石婆羅門女旃沙謗食馬麥苦行

  • 佛說眾許摩訶帝經(十三卷南作九卷北作七卷) (南深北命)

    宋中印土沙門法賢譯

    佛在迦毘羅國釋眾欲聞過去種族之事佛敕目連說之次敘摩耶及摩賀摩耶生緣次敘降神因緣阿私陀占相因緣童子時學書學射等緣耶輸陀羅等三夫人緣出家因緣成道因緣初受商主布薩婆梨迦食石缽因緣度五比丘因緣度耶舍因緣度彼四友因緣度五十人因緣度六十賢眾作優婆塞因緣度難那及長女作近事因緣度三迦葉波因緣受民彌娑囉王請因緣給孤長者請佛因緣舍利弗議論降伏外道因緣立祇園名因緣化迦羅城因緣烏波梨出家為上座眾釋禮足并說其往昔因緣

  • 佛垂般涅槃略說教誡經(五紙餘) (南行北食) (亦名佛遺教經)

    姚秦天竺沙門鳩摩羅什譯

    囑諸比丘以戒為師離諸惡法對治諸苦及諸煩惱勤修出世大人功德所謂無求知足遠離精進不忘禪定智慧及不戲論蓋是最後丁寧不啻一字一血宜深玩而力行之

  • 佛臨涅槃記法住經(四紙欠) (南賢北食)

    唐大慈恩寺沙門釋玄奘譯

    說從初百年乃至第十百年事

  • 佛說當來變經(二紙) (南賢北景)

    西晉月支國沙門竺法護譯

    說當來壞法事增一至五并示修持要法

  • 佛說法滅盡經(二紙欠) 仝上

    僧祐附劉宋錄

    佛在拘夷那竭國當般涅槃默無所說光明不現阿難三問佛為說末世眾魔比丘不如法事乃至袈裟變白

  • 般涅槃後灌臘經(一紙餘) (南賢北食)

    譯人同上

    預問四月八日七月十五日浴佛陳供之法佛誡不得口許而負其物此物眾僧應分或施貧窮孤老

  • 佛滅度後棺斂葬送經(二紙半) (南當北食)

    附西晉錄

    阿難請問茶毘之法佛言應如轉輪聖王又懸記千年後缽顯神變事

  • 迦葉赴佛般涅槃經(二紙欠) (南宜北既)

    東晉西域沙門竺曇無蘭譯

    迦葉趨赴涅槃悲哀說偈

  • 佛入涅槃密跡金剛力士哀戀經(五紙餘) 仝上

    失譯人名

    力士哀戀帝釋慰止

閱藏知津卷第二十九

       (比丘妙明助銀三兩         眉鑒助銀一兩)


校注

[A1] 已【CB】巳【嘉興】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