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閱藏知津

閱藏知津卷第四十三

雜藏 此方撰述第二之二

  • 諸經要集(二十卷北作三十卷) (南八縣家給北路俠槐)

    唐西明寺沙門道世玄惲撰

    三寶部第一敬佛篇六緣敬法篇八緣敬僧篇三緣敬塔部第二有七緣攝念部第三有四緣入道部第四有四緣吹讚部第五有三緣香燈部第六有四緣受請部第七有八緣受齋部第八有二緣破齋部第九有二緣富貴部第十有二緣貧賤部第十一有五緣獎導部第十二有七緣報恩部第十三有三緣放生部第十四有四緣興福部第十五有六緣擇交部第十六有五緣思慎部第十七有五緣六度部第十八布施篇有七緣持戒篇有二緣忍辱篇有三緣精進篇有三緣禪定篇有二緣智慧篇有二緣業因部第十九有五緣欲蓋部第二十有三緣四生部第二十一有六緣受報部第二十二有九緣十惡部第二十三有十緣詐偽部第二十四有六緣惰慢部第二十五有三緣酒肉部第二十六有三緣占相部第二十七有三緣地獄部第二十八有八緣送終部第二十九有九緣雜要部第三十有十三緣

  • 經律異相(五十卷) (南路至戶北經至相)

    梁沙門僧旻寶唱等撰

    天部上下(一二卷)地部(三)應始終佛部第一(四)應身益物佛部第二(五)現涅槃後事佛部第三(造佛舍利塔第一造佛形像第二)法滅盡第三(六)外緣佛部第四(七)自行菩薩部第一(八)外化菩薩部第二(九)隨機現身上菩薩部第三(十)隨機現身下菩薩部第四(十一)出家菩薩僧部第一(十二)聲聞無學第一僧部第二(十三)聲聞無學第二僧部第三(十四)聲聞無學第三僧部第四(十五)聲聞無學第四僧部第五(十六)聲聞無學第五僧部第六(十七)聲聞無學第六僧部第七(十八)聲聞不測淺深僧部第八(十九)聲聞學人僧部第九(二十)聲聞行惡行僧部第十(二十一)聲聞無學沙彌僧部第十一(二十二)聲聞無學尼僧部第十二(二十三)轉輪聖王諸國王部第一(二十四)行菩薩道上諸國王部第二(二十五)行菩薩道下諸國王部第三(二十六)行聲聞道上諸國王部第四(二十七)行聲聞道中諸國王部第五(二十八)行聲聞道下諸國王部第六(二十九)諸國王夫人部(三十)行菩薩道諸國王子部上(三十一)行菩薩道下諸國太子部中(三十二)學聲聞道諸國太子部下(三十三)諸國王女部(三十四)得道長者部上(三十五)雜行長者部下(三十六)優婆塞部(三十七)優婆夷部(三十八)外道仙人部(三十九)梵志部(四十)婆羅門部(四十一)居士部(四十二)估客部(四十三)男庶人部上(四十四)女庶人部下(四十五)鬼神部(四十六)雜獸畜生部上(四十七)禽畜生部中蟲畜生部下(四十八)地獄部上(四十九)地獄部下(五十)並引大小諸經中事相以示勸誡

  • 法苑珠林(百卷) (前有李儼字仲思序) (南勒至時北高至祿)

    唐西明寺沙門釋道世撰

    劫量篇第一小劫有六部一述意二疫病三刀兵四饑饉五相生六對除大劫有四部一時量二時節三壞劫四成劫

    三界篇第二初明四洲有十二部述意乃至優劣次明諸天有二十二部辨位乃至送終

    日月篇第三有十三部述意乃至地動

    六道篇第四諸天四部述意至報謝人道八部述意至受苦脩羅七部述意至戰鬥鬼神十一部述意至舍宅畜生十部述意至好醜地獄八部述意至誡勗

    千佛篇第五七佛九部述意至久近因緣三部述意引證業因種姓四部述意至求婚降胎六部述意至獎導出胎八部述意至校量侍養三部述意養育善徵占相八部述意至百福遊學四部述意至校量納妃六部述意至神異厭苦四部述意至厭欲出家十部述意至會同成道十部述意至變化說法三部述意赴機說益涅槃五部述意至弟子結集二部述意結集

    敬佛篇第六有七部述意乃至觀音於中第四彌陀又六部述意至引證第五彌勒又五部述意至發願

    敬法篇第七有六部述意乃至謗罪

    敬僧篇第八有四部述意乃至違損

    致敬篇第九有六部述意乃至儀式

    福田篇第十有三部述意優劣平等

    歸信篇第十一有三部述意小乘大乘

    士女篇第十二俗男三部述意誡俗勸導俗女二部述意奸偽

    入道篇第十三有四部述意至引證

    慚愧篇第十四有二部述意引證

    獎導篇第十五有四部述意乃至業因

    說聽篇第十六有九部述意乃至利益

    見解篇第十七有二部述意引證

    宿命篇第十八有四部述意乃至五通

    至誠篇第十九有八部述意乃至濟難

    神異篇第二十有五部述意乃至雜異

    感通篇第二十一有二部述意聖跡

    住持篇第二十二有十部述意乃至鬼神

    潛道篇第二十三有二部述意引證

    妖怪篇第二十四有二部述意引證

    變化篇第二十五有三部述意通變厭欲

    眠夢篇第二十六有五部述意乃至無記

    興福篇第二十七有八部述意乃至洗僧

    攝念篇第二十八有二部述意引證

    發願篇第二十九有二部述意引證

    法服篇第三十有六部述意乃至違損

    然燈篇第三十一有二部述意引證

    懸旛篇第三十二有二部述意引證

    華香篇第三十三有二部述意引證

    唄讚篇第三十四有四部述意引證讚歎音樂

    敬塔篇第三十五有六部述意乃至修故

    伽藍篇第三十六有三部述意營造致敬

    舍利篇第三十七有五部述意乃至感福

    供養篇第三十八有二部述意引證

    受請篇第三十九有九部述意乃至施福

    輪王篇第四十有五部述意至育王

    君臣篇第四十一有六部述意至王都

    納諫篇第四十二有二部述意引證

    審察篇第四十三有四部述意審怒審過審學

    思慎篇第四十四有五部述意乃至慎過

    儉約篇第四十五有二部述意引證

    懲過篇第四十六亦二部

    和順篇第四十七有五部述意乃至和事

    誡勗篇第四十八有六部述意乃至雜誡

    忠孝篇第四十九有五部述意乃至業因

    不孝篇第五十有四部述意乃至棄父

    報恩篇第五十一有二部述意引證

    背恩篇第五十二亦二部

    善友篇第五十三亦二部

    惡友篇第五十四亦二部

    擇交篇第五十五亦二部

    眷屬篇第五十六有四部述意乃至離著

    較量篇第五十七有七部述意乃至方土

    機辯篇第五十八有三部述意菩薩羅漢

    愚戇篇第五十九有三部述意般陀雜癡

    詐偽篇第六十有六部述意乃至詐畜

    惰慢篇第六十一有二部

    破邪篇第六十二亦二部

    富貴篇第六十三亦二部

    貧賤篇第六十四有五部述意至貧女

    債負篇第六十五有二部述意引證

    諍訟篇第六十六亦二部

    謀謗篇第六十七有五部述意乃至宿障

    咒術篇第六十八有七部述意乃至雜咒

    祭祠篇第六十九有三部述意獻佛祭祠

    占相篇第七十有二部

    祈雨篇第七十一有四部述意乃至河海

    園果篇第七十二有五部述意乃至種子

    漁獵篇第七十三有二部

    慈悲篇第七十四有五部述意乃至觀苦

    放生篇第七十五有二部

    救厄篇第七十六有五部述意乃至獸王

    怨苦篇第七十七有五部述意乃至雜難

    業因篇第七十八有五部述意乃至引證

    受報篇第七十九有十二部述意乃至住處

    罪福篇第八十有四部述意乃至福行

    欲蓋篇第八十一有二部五欲五蓋

    四生篇第八十二有五部述意乃至五生

    十使篇第八十三有四部述意乃至斷障

    十惡篇第八十四有十三部述意業因果報殺生乃至邪見

    六度篇第八十五有六部布施乃至智慧

    懺悔篇第八十六有六部述意乃至洗懺

    受戒篇第八十七有七部一述意二勸持三三皈四五戒五八戒六十善七三聚

    破戒篇第八十八有二部

    受齋篇第八十九有二部

    破齋篇第九十亦二部

    賞罰篇第九十一亦二部

    利害篇第九十二亦二部

    酒肉篇第九十三有三部述意飲酒食肉

    穢濁篇第九十四有四部述意五辛嚏氣便利

    病苦篇第九十五有六部述意引證瞻病醫療安置[A1]斂念

    捨身篇第九十六有二部

    送終篇第九十七有四部述意捨命遺送受生

    法滅篇第九十八有九部述意五濁時節度女佛缽訛替破戒諍訟損法

    雜要篇第九十九有十部述意四依四果四食淨口鳴鐘入眾求法衰相雜行

    傳記篇第一百有六部述意翻譯雜集般若興福歷算

  • 釋迦譜(十卷) (南將相北書)

    蕭齊釋僧祐撰

    釋迦始祖劫初剎利相承姓緣譜第一賢劫初姓瞿曇緣譜第二六世祖始姓釋迦氏緣譜第三降生釋種成佛緣譜第四在七佛末種姓眾數同異譜第五同三千佛緣譜第六內外族姓名譜第七弟子姓釋緣譜第八四部名聞弟子譜第九從兄調達出家緣記第十從弟阿那律跋提出家記第十一弟孫陀羅難陀出家緣記第十二子羅云出家緣記第十三姨母大愛道出家緣記第十四父淨飯王泥洹記第十五母摩耶夫人記第十六姨母大愛道泥洹記第十七釋迦種滅宿業緣記第十八竹園精舍緣記第十九祇洹精舍緣記第二十髮爪塔緣記第二十一天上四塔緣記第二十二優填王造栴檀像記第二十三波斯匿王造金像記第二十四阿育王弟出家造石像記第二十五留影在石室記第二十六雙樹般涅槃記第二十七八國分舍利記第二十八天上龍宮舍利寶塔記第二十九龍宮佛髭塔記第三十阿育王造八萬四千塔記第三十一塔宿緣記第三十二法滅盡緣記第三十三法滅盡相記第三十四[A2]已上並兼引大小乘經律以明化跡

  • 釋迦氏譜(一卷) (南相北壁)

    唐釋道宣撰

    一敘所依賢劫二敘氏族根源三敘所託方土四敘法王化相五敘聖凡後胤大意與前譜同而文簡略

  • 釋迦方誌(二卷北作三卷) 仝上

    撰者同上

    封疆篇第一統攝篇第二中邊篇第三遺跡篇第四具明五印度百五十餘國中佛事並是西域記中錄出遊履篇第五略明十六人往西求法時住篇第七教相篇第八紀歷代所立寺數所譯經數所度僧尼之數

  • 翻譯名義集(十四卷) (前有周敦義序) 貢新

    宋姑蘇景德寺法雲編

    十種通號第一諸佛別名第二乃至寺塔壇幢第六十四並舉梵名而釋其義

  • 大明三藏法數(四十卷) (北昆池碣石南[○@缺])

    明天竺山沙門一如集

  • 教乘法數(四十卷) (前有道遐序) 穡俶載南

    明會稽沙門圓淨集

    始從一數終至八萬四千各列名略引釋之

  • 禪林寶訓(四卷) 黍

    宋沙門妙喜竹菴共集

    東吳沙門淨善重集

    凡三百篇大概使學者削勢利人我趨道德仁義

  • 緇門警訓(十卷) (前有空谷隆序) 陟

    明嘉禾沙門如巹續集

    始自溈山警策終於梁皇捨道事佛詔凡二百餘首

  • 百丈清規(八卷) (前有正統年胡瀅等請重刊奏本并元朝劄付) 黜

    元至元聖壽寺沙門德煇重編大訴校正

    分為九章大抵多是世諦流布不唯非佛世芳規亦且非古百丈風格矣

  • 佛祖統紀(四十五卷) (南城昆池碣北[○@缺])

    宋四明東湖沙門志磐撰

    前有通例一卷釋迦本紀一西土二十四祖紀二東土九祖紀三興道下八祖紀四諸祖旁出世家五諸師列傳六諸師雜傳七未詳承嗣傳八歷代傳教表九佛祖氏繫表十山家教典志十一淨土立教志十二諸宗立教志十三三世出興志十四三界名體志十五法門光顯志十六法運通塞志十七名文光教志十八歷代會要志十九

  • 佛祖歷代通載(三十六卷) (前有翰林虞集序比丘覺岸序) 畝我藝黍

    元大中祥符寺華亭念常集

    目錄一卷七佛偈及彰所知論一卷從第二卷至二十二卷載盤古乃至元朝至正年間一切三教事蹟今分為三十四卷

  • 歷代三寶記(十五卷) (南主云北營桓)

    隋開皇十七年翻經學士費長房撰

    初三卷上列甲子係以帝年下注佛生出家成道入滅乃至孔子初生問禮獲麟等事訖至開皇時佛法東流翻譯次第次九卷詳記歷代譯師所譯經典次一卷大乘錄入藏目次一卷小乘錄入藏目後一卷開皇三寶錄總目

  • 高僧傳(十四卷) (南輦驅北伊尹)

    梁嘉祥沙門釋慧皎撰

    序云始於漢明帝永平十年終至梁天監八年凡四百五十三載二百五十七人又旁出附見者二百三十九人開其德業大為十例一曰譯經二曰義解三曰神異四曰習禪五曰明律六曰遺身七曰誦經八曰興福九曰經師十曰唱導譯經始攝摩騰終求那毘地共三十五人義解始朱士行終曇斐共百人神異始佛圖澄終釋保誌共二十人習禪始竺僧顯終釋慧明共二十一人明律始釋慧猷終釋僧佑共十三人忘身始僧群終曇弘共十一人誦經始曇邃終道琳共二十一人興福始慧達劉薩訶終法悅共十四人經師始帛法橋終釋慧忍共十一人唱導始道照終法鏡共十人

  • 續高僧傳(三十一卷北作四十卷) (南轂至世北佐至衡)

    唐釋道宣撰

    序云始距梁之初運終唐貞觀十有九年一百四十四載包括岳瀆歷訪華夷正傳三百三十一人附見一百六十人大為十例一譯經二義解三習禪四明律五護法六感通七遺身八讀誦九興福十雜科譯經始僧伽婆羅終僧那提正十五人義解始法申終義褒正百六十一人習禪始僧副終慧明正九十八人明律始法超終曇光正二十九人護法始曇無最終慈藏正十八人感通始勒那缽提終淨辯正百十八人遺身始法凝終道休正十二人讀誦始志湛終寶相正十四人興福始明達終慧雲正十二人雜科聲德始慧明終寶巖正十二人

  • 有宋高僧傳(三十卷) (前有進傳表及批答) (南祿侈富北宅曲阜)

    宋沙門贊寧智輪同奉敕撰

    譯經始唐義淨終唐滿月正三十二人義解始唐窺基終宋義寂正七十一人習禪始唐弘忍終宋德韶正百三人明律始唐道宣終周澄楚正五十八人護法始唐威秀終周道丕正十八人感通始後魏檀特師終宋法圓正八十九人遺身始唐僧藏終宋懷德正二十二人讀誦始隋行堅終宋守真正四十二人興福始周法成終宋師律正五十人雜科聲德始南宋智一終宋宗淵正四十五人

  • 法顯傳(一卷) (南兵北微)

    東晉沙門法顯自記遊天竺事

  • 大唐西域記(十二卷北作十卷) (前有尚書左僕射燕國公序) (南千兵北孰)

    唐三藏法師玄奘奉詔譯

    大總持寺沙門釋辯機撰

    記往還共一百三十八國中風土及佛法靈跡唯摩竭陀國最詳

  • 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十卷) (有沙門釋彥悰序) (南高北奄)

    唐昭仁寺沙門慧立本釋彥悰箋

    即玄奘大師始終事蹟也

  •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傳(二卷) (南兵北尹)

    唐三藏法師義淨撰

    總有五十六人又重歸南海傳有師資四人

  • 比丘尼傳(四卷北作二卷) (南功北微)

    梁莊嚴寺釋寶唱撰

    起晉咸和訖梁普通凡六十五人

  • 神僧傳(九卷) (北城南[○@缺])

    不出編錄人名

    始自漢摩騰終元膽巴凡二百八人

閱藏知津卷第四十三


校注

[A1] 斂【CB】歛【嘉興】
[A2] 已【CB】巳【嘉興】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