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學佛三要

佛教之涅槃觀[A1]

一 涅槃之意義

我國佛教徒都說學佛是為了了生死是的了生死是佛教的主要目標真能了生死的就是得到涅槃涅槃是學佛者的最高理想被稱為「一切聖者之所歸趣」得涅槃在佛法中佔著主要地位如神教以生天為最後目標一樣到底什麼是涅槃呢對於涅槃的意義要有透闢的了解才會以此目標而盡力以赴以求得最終理想的實現然在佛法中這是甚深而最難理解的我想從淺入深的加以敘述

涅槃是印度話含有否定消散的意義我國古譯作「滅」「滅度」即意味著某些東西的消散了消除了又超越了的意思除了這消散超越的意義以外還含得有自由安樂舒適的意義或可用「樂」字來代表當然這是不同於一般快樂的唐玄奘譯為圓寂圓是圓滿是應有的一切功德都具足了寂是泯寂一切不良的成分都消散了這就是平等自在安樂的理想境地

「涅槃」這一名詞不是佛所新創的術語古代婆羅門教及後來的印度教都可說是以涅槃為歸趣的涅槃可說是印度文明的共同理想但名詞雖同內容卻不一樣依佛法說他們的涅槃觀都是不究竟的最庸俗的以物欲享受的滿足為涅槃如有一個外道在飽食以後拍拍他的肚子說這就是涅槃了一般印度宗教的涅槃如呼吸停止或心念似乎不起等自以為涅槃其實都不外乎禪定的境界那麼佛法的涅槃觀是怎樣的呢

二 從生死說起

身心和合死生相續要了解涅槃最好從生死說起若不明白生死也就不會理解涅槃因為涅槃是消散了安樂了的意義而消解的就是生死生死是苦所以超生死的是樂這像光明是黑暗的反面一樣那什麼是生死呢例如人從入母胎出生長大由壯而老末了是死這就是生死的現象生死有什麼問題呢因為人並不是死了就完事的佛法的根本信念我們是有情識的有情體生了會死而死了並不等於沒有死了還是要生的現在這一生也是從過去的死而來的無始以來死了又生生了又死一直在如此的生死死生的無限延續中像太陽從東方升起向西方沒落落而又起起而又落一樣本來凡是宗教都有來生的信仰信仰死了還有如死了就沒有的話就根本不成其為宗教如天主耶穌教等說人死了不是生天國就是落地獄可是他們只說未來有不說過去有佛法則從死後有生了解到生前有死一直是生死死生的無限延續這樣的死生相續死生就成為問題了好像一個國家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亂極則治治而復亂有史以來一直是這樣永久這樣下去真是太無意義應該有永久的治平一治永治而不再紛亂才好這樣我國就有大同的思想我們每一個有情也是這樣生在這個世間為了物質的佔有享受常常是求之不得人與人在一起有種種恩怨是是非非也引起苦痛身體會生病會衰老最後是死人在這從生而死的過程中種種痛苦沒法解免得了如死了就什麼沒有的話倒也罷了可是事實並不如此此生死了死了又生而且有時生到天國好像快樂些不久又墮落下來還到人間或者墮落到地獄餓鬼畜生去這樣的升了又墮墮了又升叫你無可奈何的一生又一生的受苦下去簡直沒個了局這真成為大問題了

人在世間或是有錢的有權勢的有著作的有發明的受到人的恭敬尊重過著良好的生活在這得意時滿以為人生是頂理想的可是時間過去富的變貧了權力喪失了言論成為陳腐發明又有新的來代替了自以為滿意的人生成為幻滅陷於空虛的痛苦中在這樣的生死延續過程中就發生一種要求要得到永遠的自由[A2]恒的安樂這與要求天下大同永久太平一樣

人是多數怕死的其實死有什麼可怕怕的是死了又生生了還是苦或者更苦才是無可奈何的事宗教都有此同一心境唯有儒者對此不加重視所以沒有引起生死問題(儒者是不成為宗教的)孔子說「未知生焉知死」對於死後就這樣的不了了之佛教深刻的注意到此那怎樣去解決呢要從人生是苦認識起應該知道病痛是苦健康也一樣是苦事業失敗時是苦富貴在手時也一樣是苦不但人間是苦地獄是苦就是神教徒仰望的天國也還是苦因為生天還會墮落人間及地獄沒有解除了墮落的可能性如國家治平了隨時會成為變亂因為變亂的可能性始終未曾解決健康還會衰老富貴會成為貧賤人生的本質是含有苦痛因素的不能保持永[A3]恒的所以生死的延續過程始終是苦苦樂樂哭哭笑笑這個身心和合死生相續的自己就是真正的苦惱

一般宗教多數把人分為肉體與靈魂以為人死了肉體壞了而靈魂是永[A4]恒的還是那樣的或者生到天上不但多數的神教這樣說甚至佛教的通俗說也有類同此說的一般的靈魂印度有一特殊術語叫做「我」認為這本來是自由的安樂的不知怎的(當然各有各的解說)成為世間的苦痛有情像囚在監牢裡似的能脫出這苦難的塵世就回復自在與安樂這都是外道的想法但一般都作此想若沒有我誰在生死輪迴受苦呢又是誰了生死呢但佛法不作此說不承認有此常[A5]恒安樂的自我反認為這種自我的執見自我的愛染正是生死苦惱的根源「無我」這是佛法異於一切宗教的特色神教的幻想產物——我經科學考驗解剖分析都是無法得到的所以佛但說身心和合和合的相續的身心經佛的智慧觀察起來不是別的只是五蘊或說六界或說六處總之無非身心的綜合活動形成個體的假我而已因此佛法不像外道那樣宣說真我常我而說「但見於法不見於我」結胎出生只是身心綜合活動的開始到死了舊的組合解體又有新的組合自體活動開始前生與後世的死生相續即是身心的和合活動

報由業感業從惑起這是佛教一切學派所公認的事理眾生在從生到死的一生中在家庭在社會為國家做的事說的話真是不計其數這些身體的活動語言的表達都由善性惡性的內心所推動都會留下一種或善或惡的力量叫做業深深的在我們自己的身心中保存著深切的影響自己決定自己這是大家可以體驗到的如前天做了一件好事一想起來就會身心愉快事情雖已過去影響仍然存在作了惡事也是一樣他會內心痛苦好像大石壓在心頭坐臥不寧甚至不經意所作的雖然力量極微也會留存力量如故意而作的則成善業惡業影響力更大惡業現生能障礙我們向善如加入了黑社會就會受他控制不容易離開他走上自新的路這種惡力量一直支配自己死了會受到惡業所感的惡果善業現生能抗拒惡力量引發我們向善將來會因善行而得樂果行善有善樂的結果作惡有惡苦的結果這是一定的平常人都勸人行善止惡但為什麼要行善呢一般人總是以為做好事或壞事是會影響家庭社會國家的這當然是對的但影響最深切的還是我們自己如人類有聰明也有愚癡有強健也有病弱對人有有緣或無緣做事有順利或乖逆人生千差萬別的遭遇都由於過去的(或是今生以前所作的)業力所感所以說「報由業感」[A6]這個問題只有佛才能徹底的說明[A7]解決[A8]神教者是無能說明的有人拉了一個生來就瞎了眼的人來到耶穌的面前「為什麼這個人生下來就是瞎子呢是誰的罪呀他也是從上帝那裡來的為什麼別人的眼睛明亮而上帝卻使他瞎眼呢」這個問題在神教中原是不可能解答的好在耶穌也還聰明他說「這不過是上帝要在他身上表現他的大能及權威罷了」他隨手摸了瞎眼一下眼睛便明亮了當時好多人讚美神相信神的權威其實這一問題根本不曾解決現在世界上千千萬萬生來就瞎了眼的到底為了什麼也是為了顯現上帝的權威嗎假使這千千萬萬的生盲死了也還沒有得到醫治而是上帝的意思那上帝是最極殘酷的暴君了像這些唯有佛法的「報由業感」才能解答問題換句話說一生一生所感受的都從前生的善惡業力所招感今生作了善惡業又會感來生的苦樂果依著業力的影響眾生便無休止的一生又一生受著不同的果報自作自受無關於神的賞罰

生死果報既由業力而來那麼想解了生死大家也許以為把業力取消了就得可是業是不能取消(可以減少[A9]它的影響力)的也是不必取消的佛說業從惑起所以斷除了惑生死就解脫了什麼是惑惑是煩惱的別名就是內心種種不正當的不清淨的分子有人以為作惡業從貪慢等煩惱所引發可以說業從惑——煩惱而起我們整天為國家為民眾服務這些善業那裡也從煩惱起呢不知道這還是離不了煩惱煩惱的根本是(人無我愚)「我見」作善作惡一般人都是為我而作為我的生活為我的財富健康為我的名譽權力為我的家為我的民族國家——一切都以我為前提以我為中心如不是為了我的就不感興趣了所以不但作惡事是由煩惱所引起即使作善事也還是離不了煩惱從煩惱而來的善事業是不徹底的可以變質的可以演變而成為惡的例如辦慈善事業當然是善的可是為了「我的」見到別人辦的同一慈善事業就會競爭甚至有意無意的破壞他好的事情要由我來做別人做就不表同情或者破壞他這樣好的事情由於有「我見」在作祟不是偏執自己的意見就是偏重自己的利益結果變壞了為了我的家我的國我的教處處從我出發不能說沒有一些好的但是與煩惱雜染相應有時會演變得害盡世人如西方神教徒的宗教戰爭之類所以一般人的活動善的惡的都不離「自我」的推動力都是不離煩惱這樣善的感樂果惡的就感苦果在身心的動作時一切都為著我一切都拉來攝屬於我最好聽我的意見受我的支配——這就是「我見」的表現我的意義是「主宰」主是一切由我作主宰是一切由我支配便是生死的根源罪惡的根源我見像一種凝聚的力量使一切人社會國家都無不通過我見而構成關係而集合於一(有集合就有分散有我也就有人了)有此我見形成一種向心力起著凝聚集合作用每一眾生的身心不論人或動物為什麼會成為一個個的個體呢就是因為有了我見所作的善業或惡業受我見的影響攝引凝聚招感為有異於其他的個體如青年男女結合為一個家庭後來意見不和鬧翻了便離婚可是一遇到因緣又結合組織新的家庭為什麼離了又合這由於自身的要求為了自我而吸引對方的集合力眾生的個體也如此老了死了身心組合破壞了但由於我(見與愛)的欲求引發以我見為本的善惡業力又感得一新的身心組合新的個體生而又死死而又生的永遠延續下去假使沒有這我見的集合力就能解脫這生死不斷的現象阿羅漢是已經了脫生死的但他們在生時與常人一樣說話做事有種種的活動他們的行業是善的(佛是純善的)但他們的善行並不會成為招感生死的業力為什麼呢因為聖者不像我們以「我見」為中心會集成一個個體一個破壞了又要求個體的延續聖者的我見已經破除了通達無我所以一了百了從此了脫生死一切人在現實的身心世界中永遠是顛倒的都有自我永[A10]恒的要求(無常計常無我執我)好像自己是不會死的等到死到頭來還要求延續求未來的存在(這叫「後有愛」)所以死了便依善惡業力去感果如善業有力的此後感得好果惡業力強的就感苦果所以未能了生死的還是多作善業比較妥當總之死生由業業由煩惱煩惱的根本是我見我見不破生死問題永遠不能解決

三 涅槃之一般意義

斷惑則得涅槃上面已經說明要解脫生死必從斷煩惱斷煩惱的根本——我見下手眾生一向在生死中有生有滅若了生死而得涅槃即是不生不滅不生不滅是涅槃的特性佛弟子修持定慧漸斷煩惱現生便能體驗到不生不滅的境地叫做得涅槃到這我見為本的煩惱斷盡了發業的力量也沒有了也就不再感生死果由於不起我見作一切事不再依自我中心而出發現在人都會唱一些高調什麼大公無私啦為大眾謀幸福啦實則最熱心於公共福利的也不免以我為活動的主力唯有聖者從最深徹的智慧中徹底通達無我才是最高的德行斷煩惱的必有高超的智慧自覺到我見消除煩惱不再起生死永得解脫很多人都誤會了以為死了才叫涅槃不知道真正得涅槃的絕大多數都是在生存世間時早就親切體證到涅槃了如真能破除我見體證涅槃的一切是自由自在無罣無礙真是「哀樂不入於胸次」「無往而不自得」凡能親切體驗不生不滅的名為證得涅槃

現在的佛弟子很少想現生得涅槃的不是根機鈍就是太懶散這才把了生死這個問題完全推到死了以後從前有一位比丘獨自禪坐修行有一外道見了說「你是在修來生的安樂吧」比丘答「不我修的是求現生樂」因為涅槃的境地是學者現生所能到達的現生能得大自在大解脫的無奈末世的人根鈍不肯精進無所成就觀念才慢慢的轉了都把了生死與得涅槃看成死後的事佛教的本意是注重現生體驗的要現生證得涅槃的

業盡報息則入涅槃我們的生死身從過去的業力所感而來有了這身心組織便不能沒有欠缺不能沒有苦痛只要你誕生了這一既成事實在現生中是不能完全解除的所以了脫生死決不從苦果的改變上去著力也不從業力的消除上去著力因為有煩惱才會造業才會使業感果如果能證無我斷煩惱得涅槃業力就不會起作用生死的連索便從此截斷了對於這許多人不明白發生誤會引出很多疑問他們以為有什麼業感什麼報這是佛說的而且作業而受果的即使經過千劫萬劫業力仍永不消失因此就誤解我們的生死無法了脫因為前生作了好多業還沒有受報得了而今生又作了好多善惡業將來再感生死時也還是要造業的這樣豈不是業力愈造愈多永遠受報不了這怎能了生死而不受苦果呢這個想法就是不知道佛法的因果道理要知道有了業要感果但還要有助緣煩惱就是業力感果的要緣如黃豆是不是會生芽呢會生長黃豆呢誰都會說是的黃豆會生芽會生黃豆但黃豆的生芽結果還要具足種種的因緣例如豆種要沒有變壞要有適宜的溫度水分等如豆種壞了或沒有水分等緣[A11]它是不會生芽的例此業力所以會感生死果也要煩惱來為[A12]它作滋生的助緣如斷了煩惱沒有助緣業力也就無力生果了所以說業盡報息則入涅槃業盡的盡不是沒有了只是過去了再也起不了作用這樣煩惱一斷業種就乾枯了生死的果報也就從此永息

眾生都是有情愛的母子夫妻等愛無論愛到怎樣深都是有條件的愛只有愛自己——我愛才是無條件的所以佛說「愛無過於己[A13]人愛自己的生存到了病勢嚴重時還存有大概會活下去可能會好起來的欲望到了絕望時也要把希望寄於未來這叫後有愛有的只要聽到死字就害怕起來其實病才痛苦死了又不知苦痛怕什麼呢他是怕沒有這個「我」呀怕財富權位眷屬都成為不是「我的」呀由於這我愛的欲求才會招感生死而不斷如自我的愛見斷盡了永不再感生死苦果此生的報體結束了就是入涅槃出家人死了一般都說某某和尚入涅槃這實在太恭維了如不斷煩惱而死去一定是死生相續怎能說入涅槃呢當破了我見斷盡煩惱證入法性時名為得涅槃涅槃是親切的體證了但還不能沒有苦有此身體存在餓了還是要吃冷了還是要穿辛苦了還是會疲勞會老會病不過比平常人不同雖然身體有苦而不致引起憂愁懊惱等心苦這叫有餘涅槃就是上文的「斷惑則得涅槃」到最後死了這個身心的組合離散了不再引生新的自體新的苦果這叫無餘涅槃也就是「業盡報息則入涅槃」

四 涅槃之深究

蘊苦永息之涅槃煩惱的根本是我見是迷於無我的愚癡這唯有無我的深慧才能破除[A14]有了甚深的空(無我)慧便能破我見體驗到人生的真理獲得大自在這是現生所能修驗的也是聖者所確實證明的等到此生的報體結束後不再受生死果這就是入涅槃了大阿羅漢都是這樣的釋迦佛八十歲時也這樣的入了涅槃如進一層推求就難於明白一般人想入了涅槃到那裡去呢證了涅槃是什麼樣子呢關於這佛是很少講到的總是講生死怎樣延續怎樣斷煩惱怎樣就能證涅槃入了涅槃的情形原是不用說的說了也是不明了的比方一個生盲的人到一位著名的眼科醫生處求醫一定要問個明白眼明以後是什麼樣子的醫生怎麼說也沒有用吧因為他從來無此經驗沒法想像只要接受醫治眼睛明亮了自然會知道何必作無謂的解說若一定要問明了才肯就醫那他的眼睛將永無光明的日子涅槃也是這樣我們從無始以來都在生死中轉未曾證得涅槃所以入涅槃的境地怎麼想也想不到怎麼說也說不到正如生盲要知的光明情形一樣佛教是重實證的只要依著佛的教說——斷煩惱證真如的方法去修習自然會達到自覺自證不再需要說明了

凡夫心境距離聖境太遠了無法推測也不易說明但世人愚癡總是要作多餘的詰問所以佛曾因弟子所問而說過譬喻佛拿著一個火手一揮動火就息滅了佛問弟子火到那裡去呢這不能說火是什麼情形也不能說火到那裡去了生死滅了證入涅槃要問是什麼樣子到什麼地方去也與火滅了一樣的不可說明再說一個經中常說的譬喻吧因冷氣而結水成冰有大冰山小冰塊什麼情形都有各各差別這像眾生從無始以來各有煩惱各各業感各各苦果也是各各差別不一冷氣消除了冰便溶化為水而歸於大海這如發心修行的斷煩惱解脫生死苦果而入涅槃一樣這時候如問冰到那裡去了現在那塊冰是什麼樣子那是多餘的戲論既已溶化不能再想像過去的個體水入大海遍一切水中所以是「無在無不在」解脫生死而證入涅槃也是這樣不能再以舊有的個體去想像他有些人總覺得入涅槃以後還是一個個的還是會跑會說的不過奇妙得很而已這只是把小我的個體去推想涅槃根本不對如說某人入涅槃是可以的以為入涅槃後仍是一個個的便成大錯如說黃河的水長江的水流到海裡是可以這樣的但在流入大海以後如還想分別那是黃河水那是長江水這豈非笑話眾生為什麼在生死海中不能徹底解脫就因為以我為中心執著一個個的個體為自我總是畏懼沒有我總要有個我才好因此永遠成為個體的小我一切苦痛就跟著來了得了涅槃的如大小冰塊的溶入於大海豈可再分別是什麼樣子到達涅槃便是融然一味平等平等經上說「滅者即是不可量[A15]涅槃(滅)是無分量的無數量的無時量與空量的平等法性海中不可分別不能想作世間事物一個個的有分量有方所有多少從前印度有一位外道見人死了會說某人生天某人生人間某人墮地獄但一位阿羅漢入滅了外道看來看去再也看不出不知道現在什麼地方這是說明了入了涅槃是無所從來也無所去的無所在也無所不在的我們沒有證得涅槃總是把自我個體看為實在處處從自我出發聽到消除了自我的涅槃反而恐怖起來所以理解涅槃是最困難的難在不能用我及有關我的事物去擬想而人人都透過我見去擬想[A16]怎麼也不對入了涅槃身心都泯寂了意思都相近這並非說毀滅了而是慧證法性銷解了相對的個體性與一切平等平等同一解脫味到這裡就有另一問題大小乘便要分宗了

小乘的修學者做到生死解脫了便算了事苦痛既已消除也再不起什麼作用了這是小乘者的涅槃觀大乘卻有更進一步的內容這可分兩點來說(一)約體證的現(相)實(性)一味說聲聞者證入法性平等時離一切相雖也知道法性是不離一切相的但在證見時不見一切相唯是一味平等法性所以說「慧眼於一切法都無所見」[A17]聲聞學者的生死涅槃差別論性相差別論都是依據古代聖者的這種體驗報告而推論出來但大乘修學者的深悟在證入一切法性時雖也是不見一切相(三乘同入一法性真見道)但深知道性相的不相離由此進修等到證悟極深時現見法性離相而一切如幻的事相宛然呈現這種空有無礙的等觀稱為中道或稱之為真空即妙有妙有即真空由於體證到此所以說「慧眼無所見而無所不見」依據這種體證的境地安立教說所以是性相不二論生死涅槃無差別論在修行的過程中證到了這名為安住「無住涅槃」能不厭生死不著涅槃這是小乘證悟所不能及的但大小的涅槃不是完全不同而是大乘者在三乘共證的涅槃(法性)中更進一層到達法性海的底裡

(二)約修持的悲願無盡說小乘者的證入涅槃所以(暫時)不起作用除了但證空性不見中道而外也因為他們在修持時缺乏了深廣的慈悲心像游泳的人如發生了危險那不想救人的只要自己爬到岸上休息便覺得沒事更不關心他人的死活有些想救人的自己到了岸見別人還在危險中便奮不顧身再跳進水裡去把別人拉到岸上來菩薩在修行的過程中有大慈悲有大願力發心救度一切眾生所以自己證悟了還是不斷的救度眾生在為人利他所受的苦難菩薩覺得是無上的安慰最大的喜樂沒有比這更幸福了由於菩薩悲願力的熏發到了成佛雖圓滿的證入涅槃但度生無盡的悲願成為不動本際而起妙用的動力無盡期的救度眾生這就大大不同於小乘者的見地了但圓滿成佛以後救度眾生不再像眾生一樣救此就不救彼在彼就不在此佛的涅槃是無在無不在的是隨眾生的善根力所感而起應化的——現身說法等佛涅槃是有感必應自然起用不用作意與功力的佛般涅槃像日光的遍照一切一樣一個個的眾生像一所所的房屋有方窗光射進來就有方光有圓孔光射進來就有圓光光是無所謂方圓的所以現一切身說一切法都是隨眾生的機感而現的如釋迦佛的在此土誕生出家成佛說法入涅槃都是應化身圓證涅槃的佛是早已證法身了因此如想像圓證涅槃的佛是一個個的在這裡在那裡的是壽長壽短的便不能了知大乘涅槃的真義不知應化身的真義了必須放棄小我個體的觀念才有悟解證入涅槃的可能

涅槃是沒有人與我等種種分別所以了解涅槃非從生死苦果(即小我個體)的消散去了解不可入了涅槃如說永[A18]這即是永[A19]因為一切圓滿不再會增多也不會減少也就不會變了說福樂這便是最幸福最安樂永無苦痛而不是相對的福樂了要說自由這是最自由是毫無牽累與罣礙的沒有一絲毫的染污是最清淨了所以有的經中描寫涅槃為「常樂我淨」這裡的我是自由自在的意思切不可以個體的小我去推想[A20]否則永久在我見中打轉永無解脫的可能以凡夫心去設想涅槃原是難以恰當的所以佛的教說多用烘雲托月的遮顯法以否定的詞句去表示[A21]如說不生不滅滅等可是眾生是愚癡的是執我的多數是害怕涅槃的(因為無我了)也有不滿意涅槃以為是消極的純正而真實的佛法眾生顛倒可能會疑謗的真是沒法的事好在佛有無量善巧方便為了這種深深執我的眾生又作另一說明

身心轉依之涅槃「轉依」是大乘佛教的特有術語轉依即涅槃表示身心(依)起了轉化轉化為超一般的這可說是從表顯的方法來說明涅槃有二種(一)心是所依止名為「染淨依」依心的雜染所以有生死依心的清淨所以得涅槃心是從染到淨從生死到涅槃的通一性在大乘的唯識學中特重於這一說明(二)法性(空性)是所依止名為「迷悟依」法性是究竟的真性迷了[A22]幻現為雜染的生死如悟了即顯出法性的清淨德性就名為涅槃從心或從法性——依的轉化中去表顯涅槃的德用是大乘有宗的特色

(一)約染淨依說轉我們的煩惱苦果是屬於雜染的聖者的戒定慧等功德是屬於清淨的而染與淨都以心為依止這個所依心唯識學中名為阿賴耶識即心識活動的最微細部分最深細的阿賴耶識成為生死與涅槃的樞紐眾生的生死苦由於心識中有不淨種子(功能)由此不淨的種子生起煩惱如從不淨種生起貪瞋等煩惱心行於是所有的身口行為都成為不淨業如殺淫等即使是作善因從自我出發所作的也是雜染業要感生死苦果(生人天中)此報由業感業從惑起的因果實在都是從不淨的種子而發現現起的不淨行又還熏成種種不淨的種子雜染種子積集的染心持種起現又受熏成種因果不斷這才延續流轉於苦海之中這個雜染種子所積集的雜染心——阿賴耶識從業感報來說他是受報的主體所以叫異熟識從形成個體的小我來說他是攝取及執取的阿賴耶識而被我見錯執為自我(因為阿賴耶識有統一性延續性而被錯執為是常是一的自我)的對象依阿賴耶識而有雜染的種現不斷那不是永遠不能解脫雜染的生死嗎好在心的深處還有清淨的種子所以眾生是既非純善的也不是純惡的而是心中含藏著一切染淨功能種子眾生並不是沒有清淨的功能——無漏種子而是向來被雜染功能遮蔽了才成為雜染的一家天下煩惱業苦現行不得解脫要求得解脫就要設法把心中深藏的清淨種子使[A23]它發現出來如信三寶聽法誦經持戒等即是開始轉化像走路一樣向來走錯了現在要換個方向走向佛道走去依佛法而作不斷的熏習漸使雜染的力能減低清淨的功能增強發展為強大的清淨潛力再進步把雜染的功能完全壓伏從無漏的清淨種子現起清淨的智慧等煩惱自然被伏斷了一向為雜染所依的雜染心現在轉化為清淨法的所依就叫做轉依(究竟轉依在佛位)悟證以後清淨的功德現前雜染的力能被壓伏但染法的潛力還在不時還要起來這要經過不斷的治伏階段與煩惱餘力搏鬥到最後達到純淨地步才徹底消除了不淨的種子而得究竟的清淨解脫也就是得到究竟的涅槃修持的方法不外乎修戒定慧修六度四攝到達轉染成淨不但消除了一切雜染而且成就無量的清淨功德無邊殊勝力量所以大乘的涅槃不是什麼都沒有了也不是毫無作用

究竟轉依了的清淨心和現在的雜染阿賴耶識不同現在是虛妄分別的與雜染相應的到那時轉識成智是無分別的圓滿的大智慧具足種種利生妙用一切清淨的功德都成就清淨的功德成就在《阿含經》中也透露這一消息佛的弟子舍利弗尊者回到自己的家鄉入了涅槃他的弟子均提沙彌如法的火化了以後把舍利──骨灰帶回去見佛非常的悲傷佛就問他「均提你和尚入滅了他無漏的戒定功德和深廣的智慧也都過去而沒有了嗎」「沒有過去」「既然生死苦滅去了一切清淨功德都不失那何必哭呢」這是同於大乘涅槃具足功德的見地約染淨依說著重戒定慧功德的熏修轉染成淨苦果消散了卻具足一切功德所以成了佛能盡未來際度眾生隨感而應現身說法

對於佛果的大般涅槃切勿作「我」想我想與涅槃是永不相應的轉依的佛涅槃以大菩提(覺)為本徹證無我法性所以佛佛平等相融相入具足一切功德的佛涅槃徹證無我沒有分別所以從對立矛盾等而來的一切苦痛成為過去

(二)約迷悟依說轉佛有無量善巧為了適應眾生還有另一方便約迷悟依說轉依這個依指法性而說或名真如真是非假的如是不二的這就是一切法空性事事物物的實相眾生為什麼輪迴生死即因不悟法性顛倒妄執造業受苦若修持而悟證了法性即得解脫法性是不二的所以說「在聖不增在凡不減」《心經》所說的「諸法空相不生不滅不垢不淨不增不減」[A24]也就是這個諸法空性雖本來如此但無始以來有無明我見不淨的因果系迷蒙此法性像烏雲的籠蓋了晴空一樣雖然迷了雜染了而一切眾生的本性還是清淨的光明的本來具足一切功德的一般人都覺得生死流轉中有個真常本淨的自我迷的是我悟了解脫了也還是這個我現在說眾生雖然迷了而常住真性不變不失這對於怖畏空無我的怖畏涅槃的是能適應他使人容易信受的佛在世時有外道對佛說「世尊你的教法什麼都好只有一點就是『無我』這是可怕的是無法信受的」佛說「我亦說有我」這就是如來藏外道聽了便歡喜信受照《楞伽經》說由於「眾生畏無我」為了「攝引計我外道」所以方便說有如來藏眾生迷了如來藏受無量苦若悟了如來藏便得涅槃一切常住的本具的清淨功德圓滿的顯發出來中國佛教界特別重視這一方便大大的弘揚但是如忽略了佛說如來藏的意趣便不免類似外道的神我了要知道這是佛為執我外道所說的方便其實如來藏不是別的即是法空性的別名必須通達「無我如來之藏」才能離煩惱而得解脫

約法空性說凡聖本沒有任何差別都是本性清淨的如虛空的性本明淨一樣在眾生位為煩惱為五蘊的報身所蒙蔽不能現見等於明淨的虛空為烏雲所遮一樣如菩薩發心修行逐漸轉化一旦轉迷成悟就像一陣風把烏雲吹散顯露晴朗的青天一樣雲越散空越顯等到浮雲散盡便顯發純淨的晴空萬里無雲一片碧天這就名為最清淨法界也就是究竟的涅槃

五 結說

生死是個大問題而問題全由我執而來所以要了生死必須空去我見無我才能不相障礙達到究竟的涅槃凡聖的分別就在執我與無我聖者通達無我所以處處無礙一切自在凡夫執我所以觸處成障入了涅槃無牽制無衝突無迫害無苦痛一切是永[A25]安樂自在清淨而這一切都從空無我中來

涅槃的見地如苦痛的消散無分別無分量寂靜平等這在大小乘中都是一樣的都是從無我觀中消除個我的對立而說明的而大乘的特色主要在悲智一如的淨德隨感而應

涅槃不是說明的不是想像的要覺證[A26]實現永[A27]恒的平等與自由必須從實踐中透過無我的深慧去得來(慧瑩記)


校注

[A1] 民國四七年講
[A2] 恒【CB】恆【印順】
[A3] 恒【CB】恆【印順】
[A4] 恒【CB】恆【印順】
[A5] 恒【CB】恆【印順】
[A6] 《四分律行事鈔資持記》卷(CBETA, T40, no. 1805, p. 306, c3-4)
[A7] 它【CB】他【印順】
[A8] 它【CB】他【印順】
[A9] 它【CB】他【印順】
[A10] 恒【CB】恆【印順】
[A11] 它【CB】他【印順】
[A12] 它【CB】他【印順】
[A13] 《雜阿含經》卷36(CBETA, T02, no. 99, p. 263, b20)
[A14] 它【CB】他【印順】
[A15] 《大智度論》卷4〈1 序品〉(CBETA, T25, no. 1509, p. 85, b10)
[A16] 它【CB】他【印順】
[A17] 《大般若波羅蜜多經》卷8〈4 轉生品〉「慧眼於一切法非見非不見非聞非不聞非覺非不覺非識非不識舍利子是為菩薩摩訶薩得淨慧眼」(CBETA, T05, no. 220, p. 43, b25-27)
[A18] 恒【CB】恆【印順】
[A19] 恒【CB】恆【印順】
[A20] 它【CB】他【印順】
[A21] 它【CB】他【印順】
[A22] 它【CB】他【印順】
[A23] 它【CB】他【印順】
[A24] 《摩訶般若波羅蜜經》卷1〈3 習應品〉(CBETA, T08, no. 223, p. 223, a15-16)
[A25] 恒【CB】恆【印順】
[A26] 它【CB】他【印順】
[A27] 恒【CB】恆【印順】
上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