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585-A
記讀教。自以記遺忘。非謂傳乎人也。嘉定初。在佛隴。方草創。[A1]已有傳之者矣。東山南湖。傳之者又多。晚在天竺。隨講修飾。於經疏重言諸師異同則刪去。學者有請鋟木。以正舊傳。何如。曰可傳乎。
寶祐四年春甲子天台晦巖法照
法華三大部讀教記
法華三大部讀教記目錄
- 妙玄
- 時教說
- 五章議
- 經體論
- 第一卷
- 普門子序
- 章疏題
- 玄文四序
- 玄句聽次
- 甘露門
- 待絕二妙
- 蓮華三喻
- 附法觀
- 法華教主
- 華嚴三照
- 梵王見淨
- 不定教
- 第二卷
- 祕密教
- 十二部經
- 通別申論
- 開權
- 三經通別
- 當分跨節
- 三法通局
- 第三卷
- 十二因緣
- 七種二諦
- 三法解源
- 翻宗立識
- 教證
- 別教接俗
- 減緣行
- 起修
- 遮照
- 第四卷
- 十身舍那
- 支佛
- 借別名通
- 如佛
- 六種性
- 三種意生身
- 三藏菩薩斷惑
- 第五卷
- 十種境界
- 大師位次
- 六重本迹
- 本迹比決
- 四佛迹因
- 四佛成道
- 寂光有相
- 偏圓權實
- 三不退
- 第六卷
- 教體
- 大小乘印
- 二空
- 別教縱橫
- 懺重
- 三藏教名
- 性相二宗
- 乞乳
- 第七卷
- 提謂經
- 六因四緣
- 楞伽制肉
- 雙游
- 華嚴教主
- 涅槃五味
- 通別五時
- 方等授記
- 十行橫學
- 文句
- 第八卷
- 釋文句二字
- 六難
- 能開佛慧
- 記釋委釋等科
- 寄行約教
- 觀心引證
- 三寶
- 第九卷
- 結益
- 三分
- 所聞法體
- 三疑
- 結集法藏
- 心王境觀
- 第十卷
- 聲聞
- 無生鏡體
- 半頭天眼
- 第十一卷
- 傳衣
- 別教房宿
- 三種佛界
- 三界天主
- 無量義經
- 四伏難
- 方便品題
- 五濁體相
- 第十二卷
- 知法常無性
- 佛種從緣起
- 索車
- 身子六心退
- 四種緣集
- 五人得菩提
- 第十三卷
- 齊探
- 上下五分結
- 無住本
- 性類二種
- 第十四卷
- 舍利
- 法華分身
- 三變土田
- 龍女成佛
- 壽量四句
- 品信開合
- 六根盈縮
- 文殊位次
- 第八卷
- 止觀
- [1]止觀懸敘
- 綱領
- 定境說
- 不思議境
- 第十五卷
- 祖承
- 鶴林
- 傳觀
- 無情佛性
- 置毒
- 起教觀
- 第十六卷
- 燈炷
- 六即
- 四種三昧
- 事理二觀
- 三止名
- 含中
- 別教聞中
- 第十七卷
- 戒體
- 別教修中
- 所觀陰境
- 第十八卷
- 能觀十乘
- 三千
- 三境
- 生生
- 三無為
- 家家
- 般般
- 圓斷
- 得得
- [1]止觀懸敘
- 諸部
- 第十九卷
- 光明定題
- 事理二定
- 信相位次
- 三種懺法
- 觀心觀佛
- 安養教主
- 定散二善
- 第二十卷
- 通相三觀
- 料揀三土即寂光
- 四土淨穢
- 四外二境
- 見見
- 遣非
- 習氣
- 隨緣
- 八相
- 塵沙
- 第十九卷
法華三大部讀教記目錄(終)
玅玄(一)
時教圖
時教說
時教者聖人之所以開後學也眾生無始背覺合塵吾佛哀而拯之甚閑而不亂故寢大施小彈斥淘汰終歸開顯而能事畢矣夫逗機設教莫越乎化儀詮理化物莫越乎化法化法所詮莫越乎真中二理真中二理莫越乎如來藏心此理此心一而二二而一也去佛既遠不有智者正出世之經為人道立教則光明種子或幾乎息矣捨時教無以傳聖人心學者當自時教始。
五章議
夫兩種五章皆果佛之法約教則約如來設教被機之相約行則約佛自行所得之法不作此解何分在纏能詮之名哉然則明佛自行所得之法意令學者聞名識體依體明宗宗成有用起教分別亦若是而[A2]已矣是則初心之人便得果佛五章作自[A3]己受用而佛世尊只先得我之五章者也問籤(五)(十六)言體宗用足者境體也行宗也智用也又云境即是體是法身智行是宗是用何耶曰境智行三對體宗用則宗對般若是智妙用對解脫是行妙取三德義便故若宗是因果以對行妙行始為因行終為果亦便也用是智用化物必智導含識對智妙亦便故知各從其義耳問凡釋首題須立五章何故戒疏但三涅槃二十五耶曰菩薩戒經既行部外又非一經之總目乃是什師誦出一品二卷中偏節戒法一卷別行於世稱菩薩戒經若一經之目應云梵網若一品之目應云心地經品之目須論五章戒本別行節者私安故不用也若涅槃者以順經文說三一圓融一攝一切故也如經云解脫之法亦非涅槃如來之身亦非涅槃摩訶般若亦非涅槃以此而知只是依經文圓詮三德故立二十五章雖諸經義具而無顯文故不立也。
經體論
法華經體唯一實相葢大雄氏自行究盡化他開顯之法點世相為常住即妄念以成真不順迷情獨取悟理實一部之指歸眾義之都會也然一實相無空假中之異故妙玄通釋標體則曰正指實相別釋顯體則曰即一實相印推原經文則曰諸法實相也唯佛究盡法體本融依正色心莫不全是但此體上具德而有三名當處絕待之謂中當處立法之謂假當處亡泯之謂空故引壽量非如非異雙照如異與二論四句皆顯三諦經曰如是相等三轉讀之即三諦也記主云當知如是相等即是轉釋諸法實相又此三諦以圓融故互具成九故釋籤簡曰空假即中中為經體中即空假亦指於中夫即一而論三圓具而成九故雖作圓具九三說只可作一實相著是知三法乃是體上之具德九法又是三法之圓融皆轉釋一實相之義且非正顯經體正顯經體只一實相云爾又應須知就經體言一切諸法此體收盡而此體外更無一法若有一法在此體外名魔事也妙經玄籤經體之意備求其說惟四明尊者得之言經體則曰心路絕處如彼圓伊當上一點絕思絕議非用非宗也言體德則曰而其性融一不定一如伊一點點不孤然故直法身非法身法身必具般若解脫也言互具則曰彼之四句不出三諦以圓融故三諦各三也若全此一實相經體而起經宗或起經用但名體宗用三義成合矣若全體禮體底體達而起宗本宗要宗助或起本用當用自在用義成離矣又何起修離合之辨哉余故曰經體明即具法相論離合。
讀教記卷第一
普門子序
章疏題
淨名玄一此經理致深遠言旨淵玄若但依文帖釋恐止事數而[A5]已一教宗極終自難量猶須略忖幽微顯不思議旨趣今輒於文前撰五重玄義。
籤(一)(二)玄悟法華圓意者五義釋經統收五味故名為玄玅記(八)(廿九)略舉經題玄收一部。
玅宗(上)(二)五重玄義本是經中所詮觀法大師預取解釋經題。
別行玄記(上)(一)言玄義者能釋之義門也玄者幽微難見之稱義者深有所以也斯葢大師以三昧力徹法性際深見今品人法之意也應知名等五義皆悉幽微七方便人智莫能見。
光明句記(二)(二十)玄義者文選云睿哲玄覽注云玄通也謂離文通示其義故曰玄義。
玄之一字四明玅宗別行記約所釋得名與淨名玄同光明記約能釋得名與荊溪合然準妙宗之文則覽所釋為能釋也文句二字當亦然故妙樂云文謂文字一部始終句謂句逗義通長短則一部文字始終句逗指經明矣光明記踵此說但就能釋而言謙辭耳問諸部題名曰玄義曰文句曰疏者何曰精微云疏是通名玄句是別目如妙玄文句等從別單題若淨名玄疏別行義疏等乃通別雙題或單從通名則觀經疏等是也。
指歸鈔(一)(一)云一家言教解題與釋文各部者則名有玄義文句之異其合為一部者則總題曰疏如淨名疏觀經疏之例也(文)涅槃稱疏此乃新意非舊題名問法華疏題名文句與教體三假文身句身同異云何北峰師曰體相是同用與少異同稱文句屬三假中二體相同也故妙樂釋文句二字牒唯識文而例同之用與異者此是題名彼是教體一不同也題屬一經彼通諸教二不同也題就色立教體通聲三不同也問妙樂云此亦不論色行等體亦之一字對何文下耶曰唯識云文即是字句詮差別俱舍云牟尼說法蘊數有八十千彼體語或名是色行蘊攝今題云文句非但不可唯識一實三假亦不同於俱舍攝色行體也編次玄句疏于後。
光明記(一)(一)文句者文即經文句謂章句亦句逗也即以章句節其經文令其詮旨各有分齊故荊溪云以由釋題大義委悉故至經文但粗分章段題云文句良由於此然立此二字葢謙辭耳若觀釋經大義非少。
新記云文句二字是經文經句大師消文節句攬所釋為能釋。
玄文四序
北峰曰玄文四序一總序既是章安私記緣起理合居初二序王大師將釋五重玄義先以一序序經首題王起眾文之始三私序王大師雖序經始末且從其義章安從說故復重釋四玄文本序正序玄文此四序安布次第也竊詳章安總序與私序王則大師說玄時未有也大師將說五重玄義先覽五義別為序王以釋經名令知經名通冠本迹次作本序正序玄文章安私序乃因大師序王但序經題義含五章未明經文亦具五章故重作私序而釋成之惟總序緣起乃最後作也問別行經序為是談玄之序為是別時講經之序若云經序何云正序玄文若云序玄何云別行經序曰荊溪兩云正序玄文的是玄序而名經序者對玄文本序得名也荊溪因見玄文自有本序又見章安釋云葢序王者序經玄意故科此別釋經名為別行經序行訓作也問序王與本序顯釋五章之名荊溪何云似但釋名而[A6]已曰記主見大師於經字前著蕩化等語故知似但釋名爾却科蕩化為探取經旨舊云別行與本序則能釋所釋異一章五章異。
玄句聽次
玄序云昔於建業始聽經文次在江陵奉蒙玄義。
玅樂(一)江陵稟受玄旨建業方聽經文。
妙樂引證一徧記難如玄序云云語雖倒置事則無殊葢作文法也近人以方訓始艸庵謂之文誤者非。
甘露門
玄(一)(一)知甘露門之在茲。
籤(一)(三)實相常住如天甘露是不死之藥今釋玅法能通實相故名為門。
句(一)(二)今[1]明娑婆國土音聲佛事則甘露門開記(一)(九)則甘露門開者則言乃表唯聲益故實相為甘露諸教為其門門無開閉理非通塞此土入者不假餘塵由之通理故曰門開。
問籤文云玅法為能通門玅樂何云諸教為其門耶曰玅樂因釋此土聲教入道故云諸教為門籤文釋經首題故云妙法為門要知開顯諸教即玅法也。
待絕二玅
玄(一)(一)所言妙者妙名不可思議也。
籤(一)(三)初釋妙者但舉一不思議則[A7]已簡於可思議也彼止觀為成觀故乃以相待為可思議麤唯一絕待為不思議妙今則不爾圓中約時待絕俱妙餘味約部或妙或麤若前三教時之與部一向為麤至法華被開方稱為妙止觀相待義似於別故判為麤今此妙名兼於本迹彼文妙觀獨在於圓雖異而同細尋可了下文廣釋不俟多云。
輔行(三上)(二)今法華唯具二妙所謂待絕所言待者唯有待麤成妙更無待妙成麤若以迹望本亦可互形若以部望部一向唯妙今約法華迹理復置互形所以玄文待絕俱稱為妙故以部教相望復有橫豎望前四時名為豎待圓望三教名為橫待此文既依法華經意而釋名等大槩準彼相待是麤義當待麤論妙絕待是妙義當開麤論妙此二亦名廢麤開麤故法華中唯論二妙更無非待非絕之名彼為判教故待之與絕同稱為妙今此相待則判為麤唯明絕觀無部可待則無豎待無教可望名無橫待故唯一絕以為能詮雖立相待以顯絕待尚無於絕何待之有。
玄(二)(十二)若破麤顯妙即用上相待妙若開麤顯妙即用上絕待妙。
玄(二)(九)一相待二絕待此經唯論二妙更無非絕非待之文若更作者絕何惑顯何理故不更論也。
籤(二)(卅一)既云此經當知妙題兼此二義故使今釋諸妙以二冠初故迹門十妙一一妙中開多科目無不二釋言更無非待非絕等者理性實是非待非絕祇向待絕約理論二不同雙非二邊更有中道之理恐有人疑應更別有雙非[2]絕待之理故便釋云文理俱無此待絕理[A8]已破無明[A9]已顯中道故知雙非無復所顯故云破何惑等。
玄(二)(九)今待麤妙者待半字為麤明滿字為妙亦是常無常大小相待為麤妙也淨名云說法不有亦不無以因緣故諸法生即是明滿字也始坐佛樹力降魔得甘露滅覺道成即提昔之半待出於滿也般若云於閻浮提見第二法輪轉亦是對鹿苑為第一待般若為第二也涅槃云昔於波羅柰初轉法輪今於尸城復轉法輪眾經皆共以鹿苑為半為小為麤待此明滿大妙其義是同今法華明昔於波羅柰轉四諦法輪五眾之生滅今復轉最妙無上之法輪此亦待鹿苑為麤法華為妙妙義皆同待麤亦等文義在此也(云云)二絕待明妙者為四一隨情三假法起若入真諦待對即絕故身子云吾聞解脫之中無有言說此三藏經中絕待意也二若隨理三假一切世間皆如幻化即事而真無有一事而非真者更待何物為不真耶望彼三藏絕還不絕即事而真乃是絕待此通教絕待也三別教若起望即真之絕還是世諦何者非大涅槃猶是生死世諦絕還有待若入別教中道待則絕矣四圓教若起說無分別法即邊而中無非佛法亡泯清淨豈更佛法待於佛法如來法界故出法界外無復有法可相形比待誰為麤形誰得妙無所可待亦無所絕不知何名強言為絕。
籤(二)(卅一)初文意者今家即以三教為滿故對三藏為半簡之(云云)所以重敘前諸經者明今經相待不應對三教文亦且同諸教所待故亦指鹿苑而為所待結中意者一往以所待之麤對圓為能待之妙(云云)釋絕待中為七(云云)初文約教顯圓問若明絕待祇應但一何故開四以四相形與待何別答若相待中展轉明妙前麤猶存今論絕待絕前諸麤無可形待又所以漸明四種絕者為知圓絕極妙無過前三被絕圓外無法細消文意各有深致(云云)意但且論展轉相望以明諸絕顯於圓教無復能絕(云云)次豈更下明絕待相狀明法界體一無復形待待誰為麤等者明無能待能即是妙法外無法待誰麤妙無所可待等者明無所絕所即是麤法外無法故無所絕(云云)不可以相待示不可以絕待示待絕俱絕故名滅待滅絕。
玄(二)(十一)用是兩妙妙上三法眾生之法亦具二妙稱之為妙佛法心法亦具二妙稱之為妙。
籤(二)(卅四)次二妙妙上三法者欲明三妙在於法華方得稱妙故須二妙以妙三法故諸味中雖有圓融全無二妙三被妙[A10]已故三即妙故上文云此妙即法此法即妙故得三法皆具於十成三十妙良由於此問向釋妙云待絕俱絕方名為絕今何以言待絕二耶答前明絕待故須俱絕今述經意故須雙明經意雖雙理無異趣以此俱絕對前稱待所待未會會方名絕是故此部得二妙名。
籤(六)(九)又若不論待無以明絕若明待[A11]已即指所待是於能絕亦絕方名為絕。
相待論判絕待論開即諸文判麤玅開麤玅也相待者待麤而論妙能待之義在於法華絕待者絕相待之麤妙而論妙亦絕能待之妙而論妙亦在法華舊謂相待是施權義非也。
蓮華三喻
玄(一)(一)一為蓮故華譬為實施權文云知第一寂滅以方便力故雖示種種道其實為佛乘二華敷譬開權蓮現譬顯實文云開方便門示真實相三華落譬廢權蓮成譬立實文云正直捨方便但說無上道。
籤(一)(四)妙法不出權實故蓮以譬實華以喻權(云云)若非蓮華無以顯於妙法故也(云云)為蓮故華者約時且寄華嚴頓後而說頓中之別理實教權且置未論鹿苑施小方等般若[A12]已為開廢而作方便如此說者且在於小若約教者通前四時三教皆權二乘唯在法華菩薩處處得入而今文引且從引小小難引故故寄說之(云云)次明開者指實為權權掩於實名方便門閉今指權為實於權見實名方便門開(云云)第三廢者捨是廢之別名開[A13]已俱實無權可論義當於廢權轉為實所廢體亡(云云)若爾開廢何別答約法乃開時即廢約喻必義須先開若爾法喻差違何成喻法答據理似與喻有違據事似先開後廢如先示方便即是真實既識實[A14]已永不用權若約理者開廢俱時開時[A15]已廢故也。
玄(一)(四)為蓮故華華實具足可喻即實而權又華開蓮現可喻即權而實又華落蓮成蓮成亦落可喻非權非實。
籤(一)(十二)華實具足等者為蓮故華華掩於實為實施權實在權內體復不異故云即實而權機熟須開開彼能覆情怖近果名之為覆袥彼近謂名之為開開何所開即彼能覆又華落蓮成等者華落譬非權蓮落譬非實開[A16]已即廢時無異途開教行人理同一理故故實立[A17]已同冥三德故知三德不當權實。
玄(七)(六)復次為十妙故開出十麤如為蓮故華意在於蓮(云云)又華開蓮現譬開十麤顯十妙則無復十麤唯一大事不可思議境界乃至利益。
玄(五)(十六)昔權蘊實如華含蓮開權顯實如華開蓮現離此華[A18]已無別更蓮離此麤[A19]已無別更妙何須破麤往妙但開權位即顯妙位也。
玄(一)(十一)問華以喻權權是小乘之法則不應破於艸菴艸菴既破何得以華喻權答小乘是化佗之權是故須破今明自行之權故以華喻耳。
籤(一)(廿九)答小乘是化佗乃至喻耳者且約初說小隔於大是故云破以大破之故云須破自行即是體內之權故以華喻然化佗之權據佛本意並屬自行又初約施權故屬化佗今論開權故屬自行施開被緣其理不二。
北峰曰蓮華喻法約佛意說以喻一代施化之意如來為實施權意在於實如為蓮故華華本含蓮正喻同體但眾生權中有實華含於蓮是故開顯令知據眾生不知則不名蓮華正是開艸華為蓮華但今蓮華喻佛施化之意故不論艸華也如玄(七)(廿六)一華生必有於蓮為蓮而華蓮不可見此譬約實明權意在於實無能知者文云我意難可測無能發問者(文)既云意在於實而眾生不知故須開也又復須知雖喻佛意無非玅法若從所喻權法當體但空但中不能即實亦可譬麤故云昔本隱實如華含蓮又云為十妙故開出十麤如為蓮故華等即此義也詳玄籤意小乘是化佗之權正如前玄多華一果等此約在昔當分喻桃李艸華也今明自行之權故以蓮華為喻然化他之權據佛本意並屬自行此據佛意喻蓮華也又云初約施權屬化佗今論開權屬自行此又約施權喻艸華開權喻蓮華是則施權隔實如艸華故須破開權即實如蓮華故須顯今明開權即玅及以佛意故以蓮華為喻也。
附法觀
玅玄(一)(三)觀心即聞即行起精進心故。
籤(一)(九)觀心者隨聞一句攝事成理不待觀境方名修觀。
玅玄(一)(十一)六明觀心者(云云)心如幻燄但有名字名之為心適言其有不見色質適言其無復起慮想不可以有無思度故故名心為妙妙心可軌稱之為法心法非因非果能如理觀即辨因果是名蓮華由一心成觀亦轉教餘心名之為經。
籤(一)(卅一)由一心等者研一剎那既成觀[A20]已即以此觀復觀後心後心成觀所復成能後後相續名教餘心經是被下之教故觀下惑名經。
四明十義書破立甚精此乃玅玄一部觀心式樣十不二門指要鈔廣此說耳。
法華教主
玅玄(一)(五)今經體者體化他之權實即是自行之權實如垢衣內身實是長者。
籤(一)(十四)初文即是開丈六垢衣垢衣正是示為小乘化他權實今開即是同體權實瓔珞長者。
此章安師私謂經體開權之文四明玅宗立法華身是尊特佛引為誠證的示開權絕待妙故決了聲聞法是諸經之王開麤即妙妙外無麤是故得云瓔珞長者看解謗書淨覺神智皆不及也。
華嚴三照
玅玄(一)(六)云何分別(云云)。
釋籤(一)(十六)初文五味者還約華嚴日照三譬開為五味問應還取涅槃本文何以却取華嚴文耶非但數不相當亦恐文意各別答涅槃五味轉變而祇是一乳華嚴三照不同而祇是一日今演華嚴平地之譬以對涅槃後之三味數雖不等其義宛齊又涅槃以牛譬佛乳從牛出譬佛初說大乳出[A21]已後其味轉變猶成分譬故此下文義立五味皆從牛出未若華嚴日譬於佛光譬說教日無緣慈非出而出眾機所扣非照而照故使高山幽谷平地不同同稟教光終歸等照故用兩經二義相成。
別行疏(下)(十二)降神母胎即示兩相。
記(下)(十四)問華嚴頓後方施小化譬如窮子急追不至徐語方來前頓後漸其義善成今那忽云降神母胎即示兩相答諸文所論初頓次漸葢是化儀施設之語今此所說大小雙應終歸一乘方盡鑑機始末之事如方便品思無大機念欲息化諸佛勸諭方施小乘次文却云無量劫來讚涅槃法生死永盡我常是說是故思機然後施小此等之說皆是儀式不可據此以難今文預鑑羣機原始要終度物之意也。
句(六)(十九)今明勝應應菩薩即盧舍那尊特身大機所扣者也劣應應小乘丈六弊衣小機所扣者也。
別行疏記(下)(十四)彼經預敘一代始終故立譬云猶如日出先照高山次照幽谷後照平地今家義開平地為三對於涅槃五種牛味高山大機能感頓教日光先照即有次第及不次第見佛性也若涅槃中譬從牛出乳次第五味則對一代五時教味次第相生。
孤山論衡記云華嚴有三照之說涅槃有五味之談華嚴既居最初涅槃仍居最後乃始終之二義也。
疑者曰華嚴預敘一代則是預借法華莫不以法華為所施耶當知預敘之言乃是約佛意判釋所以得云先照等也不可以化儀為妨。
梵王見淨
玅玄(一)(六)見有淨穢。
釋籤(一)(十七)見淨如梵王見穢如身子。
淨名經(上)(七)爾時螺髻梵王語舍利弗勿作是念謂此佛土以為不淨所以者何我見釋迦牟尼佛土清淨譬如自在天宮舍[1]利言我見此土丘陵坑坎荊棘沙礫土石諸山穢惡充滿。
淨名疏(三)(十二)埀裕記(四)(四)有前四種罪障者界內有為緣集障界內塵沙障界外塵沙障界外無明障而此四障障於四淨故知身子具四種障身子雖除惡有為集然由有於淨有為集不依佛慧故使於垢不能見淨是故四淨悉皆不見。
玅樂(二)(廿八)別譯阿含第六廣明諸梵來下第八第十一廣明諸天讚佛諸天若來並同人形第四云梵王來禮佛佛入火光三昧不能得前因往瞿伽離門喚之瞿伽離問誰喚答梵王又問佛記汝得阿那含耶答如是又問阿那含名為不來汝何以來梵王言如是之人不應與語故知一同人法還有違情而誡伽離(云云)既為一代請法輪主請大則大請小則小。
梵王為一代請法之主故在大則大在小則小所以依佛慧見土清淨也。
不定教
玄(一)(七)雖高山頓說不動寂場而游化鹿苑雖說四諦生滅而不妨不生不滅雖為菩薩說佛境界而有二乘智斷雖五人證果不妨八萬諸天獲無生忍當知即頓而漸即漸而頓大經云或時說深或時說淺應問即遮應遮即問一時一說一念之中備有不定不同舊義專判一部味味中悉如此此乃顯露不定。
籤(一)(廿一)初文者此指華嚴不動不離而升而遊者此指頓後漸初不動於頓而施漸化(云云)雖轉四諦指鹿苑此指雖施漸化而不起於頓此二味既然諸味準此雖為菩薩指方等般若彼二時中俱有小果新得舊得如常所明雖五人證界不妨八萬諸天獲無生忍此重指漸初對般若說前文約法此中約人得果不同證法不定應引大論顯密法輪義釋此中意故大論六十五云於閻浮提見第二法輪轉初轉法輪八萬諸天得無生忍陳如得初果今轉法輪無量諸天得無生忍今轉似初轉問初轉少今轉多云何以大喻小而言似耶答諸佛有二種法輪一者顯二者密初轉聲聞見八萬及一人諸菩薩見無量阿僧祇人得二乘無量阿僧祇人得無生忍無量阿僧祇人發無上道心行六波羅蜜阿僧祇人得初地乃至十地一生補處坐道場是名為密故知初見八萬一人屬顯露攝祕密者如次明之(云云)次引大經證中云或時說深或時說淺等名不定者以由彼此互相知故若祕密者即如下文互不相知是故名密不定與祕並皆不出同聽異聞故名為即(云云)問此與方等恐畏歡喜等為有何別答不定徧前四味若直語方等但彈斥而[A22]已既以身土令物殊途正當不定(云云)言味味者乳中則約圓別相對以辨不定酪中教門雖無二別乃與八萬對辨不定生熟二酥三四對辨其意可見。
按玄籤文有二義自雖高下釋相是約部豎明次味味下結是約教橫辨或問淨名佛以一音演說法眾生隨類各得解四教義引證顯露定教四教儀引明不定教淨名記云佛以一音等是祕密義如此不同者何曰經意多含徧證無礙只一梵音演說取共相見聞之義證定教取得益不同證不定教取如來神光遮覆彼彼互不相知明祕密。
讀教記卷第一
校注
[0002001] 插入止等四字 [0004001] 三字疑衍 [0005001] 明文句作論 [0005002] 絕待籤作待絕 [0008001] 利下經有弗字【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28 冊 No. 585 法華經三大部讀教記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19-09-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普門子序私科為三初四教下歎教在人二惟三下傳弘著述三普下謙[A4]己記時著述又二初廣敘傳弘二間者下的美著述又二初著述之艱二且法下籤訪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