舍利弗阿毘曇論卷第[2]十八
非問分煩惱品第十一[5]之一
有一人出世,如來、無所著、等正覺,斷惡不善法、生諸善法,斷苦法、得樂法,寂靜諸漏、滅諸漏、除諸所作業,能得寂靜第一義清涼,究竟盡、究竟梵行、究竟安樂、究竟苦際得涅槃。以是因緣故,今當集諸不善法門。
恃生、恃姓、恃色、恃財、恃貴、恃尊勝、恃豪族、恃無病、恃年壯、恃命、恃[6]功巧、恃多聞、恃辯才、恃得利養、恃得恭敬、恃尊重、恃備足、恃師範、恃戒、恃徒眾、恃黨侶、恃長宿、恃力、恃神足、恃禪、恃無求、恃知足、恃獨處、恃阿蘭若、恃乞食、恃糞掃衣、恃我能離荒食、恃一受食、恃塚間、恃露處、恃樹下、恃常端坐、恃隨敷坐、恃但三衣。諛諂、邪敬、現相求利、依使、歎索、以利求利、我勝、嗜味、不護戒瞋相變、忿尊教、違尊教、戾尊教、欺陵、捶打。斛斗欺、[7]稱欺、財物欺、傷害、繫閉、㧗摸、侵奪、故作、長語、橫語。輕謗、迫[8]愶、[9]欺善、隱藏、共畜。好說官事、世間事、兵[10]諍事、鬪戰事、大臣事、車乘事、婦女事、華鬘事、酒肉事、婬欲事、床臥事、衣服事、飲食事、沽酒處事、親里事。若干語、思惟世間事、說海事。不知法、不知義、不知時、不知足、不知自身、不知眾生、不知人、不知勝劣人。如邪見、邊見、倒見、求覓見、求覓戒、求覓戒道。身見[11]躁動、自讚、無信、不覺、慳惜、面譽、遮惜、不信業報、毀施、毀學、自歎、譽怨、虛歎、不自在、屬他、事[12]他。不怨憎、怨憎。[13]沈沒、心悲、不厭[14]足、不勤進、不忍辱、非威儀、不受教。近惡知識、惡親厚、取惡行、惡行、親近怯弱者、受怯弱法、知怯弱、[15]持怯弱法、不順思惟、親近怯弱[16]道。[17]心亂、喜諍、寬禁戒、[A1]敬邪法、退善法、[18]掉、嚴身、險、耐恥、狂言、不記、外念、隨憂喜、自高、毀他、不敬、不自卑、不實敬、難滿、難養、窳惰、懈怠、中退、後善。欲勤、[19]苦勤、貪、貪勤、纏、惱、悲、苦、憂念、眾苦、恐怖、弱顏、強顏、疑惑、無親、善障礙、不相可、善妨、邊實、不親近、[20]近離、卑下、自強、耐辱、隨貪、自舉、自放、無[21]持、離禪、不悔、含忿、悋惜、邪教、諍訟、非遜、敬失、災喜、求失、非行、[22]求禪、無益禪。不知恩、不知己恩、輕毀、瞋恚、性惡、剛強、斷修學、[23]呵諫反責、呵已亂說橫生瞋恚、所[24]呵不成、呵不自明。取身[25]見、身見餓、舉身見[A2]幢、憂身見、求身見、親近身見、身慢見、遊戲、惜身見、我身見。欲染、共欲染、悲、不親、[26]增樂欲。悕望、不[27]足重悕望、究竟悕望。不足、不滿、礙著、灑散、如水津流、沈沒、愛[28]支、能生苦本、欲得、嗜著、燋渴居宅、堪忍塵瘡愛法。
失念、不正智、不護諸根門、食不知足。無明、有愛、有見、非有見、欲漏、有漏、欲求、有求、害戒、害見、戒衰、見[29]衰、衰命、衰儀、衰行、作惡、不作善。親近在家、親近出家、以二緣生欲染、以二緣生邪見、瞋恚、伺怨、懷恨、燋熱、嫉妬、慳惜、[30]幻變、多[31]姦、無慚、無愧、矜高、諍訟、貢高、放逸、[32]慢、增上慢,二法內和合、外和合、內外合。悕望、大悕望、惡悕望。貪、惡貪、非法欲染。
三不善根、三難伏、三闇、三荒、三纏、三動、內三垢、內三競、內三[33]怨、內三網力、內三害、內三憎、三毒、三勝、三闇聚、三[34]力、復有三力、三愛、三不攝、三惡行、身三惡行、意三惡行、三不淨、三不覺、三不直、三痰陰、三欲、三想、三覺、三求、三火、三[35]熅、三煖、三炙、三熱、三燋、三惡、三有、三漏、三不輕、三不軟、三不除([36]三法竟)。
四流、四[37]扼、四取、四染、口四惡行、四結、四箭、四識住處、四緣生愛、四愛和合、四惡道行、四業煩惱、四顛倒、四怖、復有四[38]怖、復有四退轉([39]四法竟)。
五欲、五蓋、五下分煩惱、五上分煩惱五道、五心荒、五心纏、五怖、五[40]怨、五無間、五犯戒、五非法語、五不樂、五相憎、五瞋恨法、五憂根法、五嫉妬、五緣生、睡眠犯戒、五過患緣犯戒故。復有五過患,不敬父母、不敬沙門婆羅門、不敬親長([41]五法竟)。
六依貪喜、六依貪憂、六依貪捨、六染、六樂、復有[42]六樂、六愛、六恚、六[43]鉤、六[44]不護、六諍根[45](六法竟)。
七共染、七共欲染、七識住處、七慢、七不敬、七漏、七[46]御弱法、七動、七自恃、七求、七摸、七作、七生[1](七法竟)。
八世間法、八非聖語、八懈怠事、八難處[2]妨修梵行[3](八法竟)。
九若干法、九愛根法、九眾生居、九犯戒過患[4](九法竟)。
十煩惱使、十煩惱結、十想十覺十邪十惱事、十不善業道、十法成就墮地獄速如[5]𥎞鉾[6](十法竟)。十一心[7]妬。二十種身見、二十法成就墮地獄速如𥎞鉾。二十一心垢。三十法成就墮地獄速如𥎞鉾。三十六愛行。[8]三十法成就墮地獄。[9]四十法成就墮地獄速如𥎞鉾。六十二見。
何謂恃生?眾生貴生,以生自高、以生為境界。若心憶念,謂生妙好而以自高,是名恃生。復次恃生,我生勝彼中生,彼生卑,世間諸生中我生最勝。眾生重於生、常敬於生,若心憶念諸生妙好而以自高,是名恃生。恃姓、恃色、恃財貴、恃尊勝、恃豪族、恃無病、恃年壯、恃命壯、恃功巧、恃多聞、恃辯才、恃得利養、恃得恭敬、恃尊重、恃備足、恃師範、恃徒眾、恃黨侶、恃長宿、恃力、恃神足、恃禪、恃無求、恃知足、恃獨處、恃阿蘭若、恃乞食、恃糞掃衣、恃我能離荒食、恃一受食、恃塚間、恃露處、恃樹下、恃常端坐、恃隨敷坐、恃但三衣,亦如上廣說。
何謂諛諂?若依他求利,改變儀式現攝諸根,是名諛諂。
何謂邪敬?若依他求利,飾辭美言,將順他意詐現巧便,以是行[10]敬,是名邪敬。
何謂現[11]相求利?若依他求利,見有衣食臥具醫藥諸物,心希欲得現相稱好,是名現相求利。
何謂依使?為人役使,雖復輕賤,以利故隨逐不息,是名依使。
何謂歎索?若依他求利,見有衣服飲食臥具湯藥諸物,心希欲得,先歎其善,復言我須,是名歎索。
何謂以利求利?心希欲得,若從彼人得利,以示此人;若從此人得利,以示彼人。此所得利,向彼歎譽此施主;彼所得利,向此歎譽彼施主。若如是得利,是名以利求利。
何謂我勝?若以慢自高謂身勝,是名我勝。
何謂嗜味?貪食多求種種味,是名嗜味。
何謂不護戒?若捨出家威儀,是名不護戒。
何謂瞋相變?若起不善心,令諸根變異;若以十惱一一發起,令諸根變異,是名瞋相變。
何謂忿尊教?尊謂佛佛弟子,若教授便拒違瞋忿,或多語或[12]嚬蹙現瞋;若教令慎護重禁,便拒逆瞋忿,或多說或復嚬蹙現瞋,是名忿尊教。
何謂違尊教?尊謂佛、佛弟子,若教授令[13]順護重禁,違返,是名違尊教。
何謂戾尊教?若世尊所制,莫作是說、莫作是作、莫作是言、莫作是分別,彼不作是說故說、不應作是作故作、不應作是言故言、不應作是分別故分別,是名戾尊教。
何謂欺[14]陵?若於眾生觸惱輕蔑,不欲斷害其命,是名欺陵。
何謂捶打?若輕易手[15]拳捶打,是名捶打。
何謂[16]斗欺?若不等心受出多少,是名斗欺。
何謂稱欺?若不等心受出輕重,是名稱欺。
何謂財物欺?若好物中雜惡物、若分種種物、若以繩界定移本處,是名財物欺。
何謂傷?若侵破他人身,是名傷。
何謂侵害?若輕蔑眾生,瞋恚希害,欲斷其命,是名侵害。
何謂繫閉?若眾生為生死纏縛常處幽闇,是名繫閉。
何謂㧗摸?若起不善心,以手求覓,是名㧗摸。
何謂侵奪?若起不善心,於他財物侵欺劫奪,是名侵奪。
何謂故作?若心起不寂靜行,心知而造,是名故作。
何謂長語?若橫言輕謗,是名長語。
何謂橫言?若無義語,是名橫言。
何謂輕謗?若無實誑他,是名輕謗。何謂迫愶?若國王、國王臣吏,若蹴蹋、[17]困苦取他財物,是名迫愶。
何謂詐善?若欲欺誑、若取財物而現親附,是名詐善。
何謂隱藏?若人共物未分,私取好者覆匿,是名隱藏。
何謂共畜?若人已行籌分物,以物不善強擇取好者,是名共畜。
何謂好說官事?常以官法言首、或言籌算、或言長短,染樂[18]其事,是名好說官事。世間事、兵甲事、鬪戰事、車乘[A3]事、婦女事、華鬘事、酒肉事、婬欲事、床臥事、衣服事、飲食事、沽酒事、親里事,亦復如是,若染樂其事。
何謂若干語?除上樂[19]說事,若餘事,眾生異、物異、境界異、自然異,是名若干語。
何謂思惟世間事?若憶念為首,思惟世間成壞,是名思惟世間事。
何謂說海事?若以海為言首,或說諸寶、或說真偽,染樂其事,是名說海事。
何謂不知法?若於善、不善、無記法,不知自相、不觀相、不分別相,是名不知法。
何謂不知義?若於諸法今世後世義,不知自相、不觀相、不分別相,是名不知義。
何謂[20]時不知?若不知時節應入聚落、應出聚落,應誦讀、應受學、應思惟,於此時不知自相、不觀相、不分別相,是名不知時。
何謂不知足食?不知足、言不知足,不知自相、不觀相、不分別相,是名不知足。
何謂不知自身?不知我應有如是信、如是戒、如是學問、如是施、如是慧、如是應答,若於此法不知自相、不觀相、不分別相,是名不知自身。
何謂不知眾[1]生?[2]剎利眾、婆羅門眾、居士沙門眾,應如是往反、應如是坐起、應如是言默,若於眾中不知自相、不觀相、不知分別相,是名不知眾。
何謂不知人?若持戒毀戒人、若可觀人,若於此人不知自相、不觀相、不分別相,是名不知人。
何謂不知勝劣人?若尊卑人,不知自相、不觀相、不分別相,是名不知勝劣人。
何謂邪見?或有人起如是見:無施、無與、無祠、無善惡業報、無今世後世、無父母無天、無化生眾生、無世間沙門婆羅門正趣正至、若今世後世自知證分別說,是名邪見。
何謂邊見?若見一切有、見一切無、見一切一、見一切異、若見一切種種,是名邊見。
何謂倒見?若見正覺謂非正覺、若非正覺謂是正覺,若見善法謂非善法、若見不善法謂是善法,若見正趣沙門婆羅門謂非正趣、若非正趣沙門婆羅門謂是正趣。若有作是見:我樂世樂,後生當樂,恒常、不斷、不變易法、常當定住,是名倒見。
何謂求覓見?若於諸見中選擇選擇己,是名求覓見。
何謂求覓戒?若以戒為淨,若貪求㧗摸,是名求覓戒。
何謂求覓道?若以道為淨,貪求㧗摸,是名求覓道。
何謂求覓戒[3]道?若俱以為淨,若貪求㧗摸,是名求覓戒道。
何謂身見?若我見。何謂我見?或有人謂色是我、色中有我、色是我有、我是色有,見受想行識亦如是,是名身見。
何謂躁?若動止輕速疾,是名躁。
何謂自稱?若歎美過能,是名自稱。
何謂無信?若不信、不入信、不勝信、不真信,若心不信,是名無信。
何謂不覺?若無慧,是名不覺。
何謂慳惜?若貪不捨,是名慳惜。復次慳惜,憎他施與利養所須,是名慳惜。
何謂面譽?不求他財利,隨順他意對稱其善,是名面譽。
何謂遮惜?若慳悋財物,令人防護門戶,恐沙門婆羅門得入乞求,是名遮惜。
何謂不信業?若於善、不善、無記業中,不解、重不解、究竟不解,是名不信業。
何謂不信業報?善、不善業有報,若於此報不解、重不解、究竟不解,是名不信業報。
何謂毀施?若非法行施者,是名毀施。
何謂毀學?若非學者,是名毀學。
何謂自勝?若自高我有信、戒、施、聞、智慧、辯才,是名自勝。
何謂譽怨?若人有怨家,欲現其惡[4]反稱其善,有信、戒、施、聞、慧、辯才,是名譽怨。
何謂虛歎?心有邪悔,若無信戒施聞慧辯才歎說言有,是名虛歎。
何謂不自在?若煩惱心起,所作眾善不得隨意,是名不自在。
何謂屬他?若業不淨,若欲現親、或作奴僕侍從,是名屬他。
何謂事他?若與貴勝遨遊戲笑,恃為形勢,是名事他。
何謂不怨憎?若愛喜,是名不怨憎。
何謂怨憎?若瞋忿,是名怨憎。
何謂沈沒?若善法[5]廢退,是名沈沒。
何謂心悲?若心不善悲,是名心悲。
何謂無厭?若於生活具多欲不止,是名無厭。
何謂不勤進?若於善法意不專樂,是名不勤進。
何謂不忍辱?若於善法不能堪忍受,是名不忍辱。復次不忍辱,或有不耐飢渴、寒熱風雨、蚊虻蟆子、不適意語、若身心苦痛酸楚、終時刀風解形,不能堪忍受,是名不忍辱。
何謂非威儀?若毀佛結戒,是名非威儀。
何謂不受教?若如法教授,心不敬順,是名不受教。
何謂近惡知識?若殺生、盜竊、邪婬、妄語、飲酒放逸處,若近此人作知識、重知識、究竟知識相敬念,是名近惡知識。
何謂惡親厚?若殺生、盜竊、邪婬、妄語、飲酒放逸處,若共此人親厚、重親厚、究竟親厚相敬不離,是名惡親厚。
何謂取惡行?依殺生者學殺生,心向彼、尊上彼、傾向彼,以彼為解。依盜竊者學盜竊、依邪婬者學邪婬、依妄語者學妄語、依飲酒放逸處者學飲酒放逸處,心向彼、尊上彼、傾向彼,以彼為解,是名取惡行。何謂惡行?若不善境界行,是名惡行。
何謂親近怯弱者?若不信者、無慚無愧者、不學問者、懈怠者、失念者、無慧者,若親近此人恭敬承事,是名親近怯弱。
何謂受怯弱法?若怯弱者所說法恭敬受行,是名受怯弱法。
何謂知怯弱?若怯弱者所說法、惡法,善聽受心能分別,是名知怯弱法。
何謂持怯弱法?若怯弱者所說法,若持此法正持住不忘相續念不失,是名持怯弱法。
何謂不順思惟?若不順善思惟,是名不順思惟。
何謂親近怯道?謂邪見乃至邪定,若親近多修學,是名親近於怯道。
何謂劣心?若心懈怠,是名劣心。
何謂亂心?若心散在五欲色聲香味觸,是名亂心。
何謂喜諍?若諍訟、若繫閉、常相違返,是名喜諍。
何謂寬禁戒?若缺、若荒、若垢、離禁戒,是名寬禁戒。
何謂敬邪法?若惡不善法,以此為尊能得定,是名敬邪法。
何謂退善法?若出世間法,於此法廢退,是名退善法。
何謂掉?若掉動心亂,不寂靜、不正寂靜,是名掉。
何謂嚴身?若自捫飾,是名嚴身。
何謂耐恥?若在眾,不問妄說,是名耐恥。
何謂狂言?若縱語不攝,是名狂言。
何謂不記?若失念善,是名心不記。
何謂外念?若念在五欲色聲香味觸,是名外念。復次外念,若念外道、若敬念外道,心在彼法,是名外念。
何謂隨憂喜?若俗間有種種喜樂、種種憂苦,心有希求隨順和同,是名隨憂喜。
何謂自高?若歎身相[3]是多能,是名自高。
何謂毀他?若說他長短,是名毀他。
何謂不敬?若輕慢尊長無有敬畏,是名不敬。
何謂不自卑?若不下人,是名不自卑。
何謂不實敬?若於淨行者種種稱美虛偽不真,是名不實敬。
何謂難滿?若飲食無厭,是名難滿。
何謂難養?求美味,是名難養。
何謂窳[4]惰?若懈怠,是名窳惰。
何謂懈怠?若窳惰,是名懈怠。
何謂中止?若求上利則易緣,懈怠故便息,是名中止。
何謂後善?若於善法中失滅沒,是名後善。
何謂欲勤?若樂著於欲,是名欲勤。
何謂勤苦?若種種苦身,但非聖法,無儀、無益、無義,是名勤苦。
何謂貪?若愛廣大極於彼岸,是名貪。
何謂貪纏?若愛廣大極於彼岸,是[5]名貪纏。
何謂惱?若眾生若干苦所逼,若惱、重惱、究竟惱,內燋熱、內心𧄼[6]瞢,是名惱。
何謂悲心?若眾生為苦惱所逼、惱箭入心,若哭泣口說追憶不捨,是名悲心。
何謂苦?若身不忍受眼觸苦受、耳[7]鼻舌身觸苦受,是名苦。
何謂憂?若心不忍受苦,是名憂。
何謂眾苦?若為種種苦所逼,心無停息,是名眾苦。
何謂恐怖?若心驚動,是名恐怖。
何謂弱顏?若作善法[8]耽闇喜著,是名弱顏。
何謂強顏?如小兒言無忌難,是名強顏。
何謂疑惑?二心猶豫不能斷結,是名疑惑。
何謂無親?若遠離善法,是名無親。
何謂善障礙?若背善法,是名[9]障礙。
何謂不相可?若喜鬪諍繫纏共相言訟,是名不相可。
何謂善妨?若作善法,因生自高,是名善妨。
何謂邊實?若邊見者執所見為堅實,是名邊實。
何謂不親近?若不親近佛、佛弟子,不供養恭敬禮拜,是名不親近。
何謂近離?若曾親近佛、佛弟子,供養恭敬禮拜,後便廢退不復親近供養恭敬禮拜,是名近離。
何謂卑下?身口意業作欺詭不實卑劣法,是名卑下。
何謂自強?若起不善心現身口意,是名自強。
何謂耐辱?若貪著世俗法,希求往來不息,是名耐辱。
何謂隨貪?若貪[10]逐利養不[11]息,[12]失善人相,是名隨貪。
何謂自舉?若身口意業共掉,是名自舉。
何謂自放?若心涌散不攝,是名自放。
何謂無[13]持?若手足煩[14]惱無有定操,縱橫畫地,是名無持。復次無持,若好行來,是名無持。
何謂離禪?若不親近寂靜處,是名離禪。
何謂不悔?若起不善心,歡喜踊躍無有變失,是名不悔。
何謂含忿?若有不可常使不息因增煩惱,是名含忿。
何謂悋惜?若於財法護念不捨,是名心悋惜。
何謂邪教?若說邪法,是名邪教。若邪見者集聲音句言語口教,是名邪教。
何謂諍訟?[15]求他長短不生和順,是名諍訟。
何謂非遜?若所[16]作業心高無有敬順,是名非遜。
何謂敬失?若敬自下非法,是名敬失。
何謂災喜?若見他衰失,反生喜[17]快,是名災喜。
何謂求失?若有[18]怨嫌常伺缺漏,是名求失。
何謂非行?若比丘犯失威儀作非威儀行,是名非行。
何謂[19]求禪?若人聚集處,心求名利,便現坐禪相,是名求禪。
何謂無益禪?若人坐禪無儀,是名無益禪。
何謂不知恩?若從他得財施、法施,不知分別正分別、不緣分別,是名不知恩。
何謂不知己恩?若曾從他得財物施、法施,不受恩,是名不知己恩。
何謂輕毀?若說他過失心不忌難,是名輕毀。
何謂瞋恚?若忿怒不護他意,是名瞋恚。
何謂性惡?若身口意[20]卒暴,是名性惡。
何謂[21]𮣓䩕?若無有忍辱行,是名𮣓䩕。
何謂斷修學?若遮他作善,是名斷修學。何謂呵諫反生譏責?若人作惡,善諫不受,是名呵諫反生譏責。何謂呵諫亂語生恚、何謂呵諫不成、何謂呵諫不明,皆如上說。
何謂取身見?緣身見故取身見,身見惡[22]故取身見。如險難道有草木叢林覆上,趣彼道者不知高下深淺。如是取身見者,不識是非好惡,是名取身見。何謂身見餓?緣身見故身見餓。身見惡故身見餓,令眾生處諸苦難。如[23]是中[24]渴餓禽獸惡[A4]虫餓、人非人餓。如是趣彼道者,受無量種種苦。如是[1]取身見,受諸苦痛不至彼岸,是名身見餓。何謂立身見幢?若樂起身見,是名立身見幢。
何謂憂身見?若緣身見故生憂惱,重生、究竟生憂惱,是名憂身見。
何謂求身見?若緣身見故,邪求色受想行識,是名求身見。
何謂親近身見?若緣身見故,親近色受想行識,是名親近身見。
[2]何謂身[3]慢見?若緣身見故,身慢嚴飾己身,是名身慢見。
何謂遊戲身見?若緣身見、若緣身見[4]故,取愛色受想行識,是名惜身見。若緣身見故,取我[5]受想行識,是名我身見。
何謂欲[6]染?若欲界欲、色無色界欲,是名欲染。共欲染、悲、不[7]親、增樂欲,亦如是。
何謂悕望?若愛初觸,是名悕望。
何謂重悕望?愛若廣大未極彼岸,是名重悕望。
何謂究竟悕望?愛若廣大以極彼岸,是名究竟悕望。
何謂難足?若欲界不足、色無色界不足,是名難足。難滿、著、灑津、流沒、枝網生、本希嗜、燋渴宅、忍塵瘡[8]受,亦如上說(一法竟)。
何謂失念?若捨善念,是名失念。
何謂不正知?或有比丘,不以正知去來屈伸[9]迴轉、服僧伽[10]梨、執衣持鉢、飲食便利、解息睡眠、行住坐臥,眠時覺時默時不自護行,是名不正知。
何謂不護根門?若見色取,是名不護根[11]門。
何謂食不知足?若不量食,是名食不知足。
何謂無明?若癡不善根,是名無明。
何謂有愛?若色無色界愛,是名有愛。
何謂有見?若常見,是名有見。何謂非有見?若斷見,是名非有見。
何謂欲漏?若貪著欲界法,是名欲漏。何謂有漏?若貪著色無色界法,是名有漏。
何謂欲求?若欲界[12]未度、欲界未知、欲界未斷,欲界陰界入色聲香味觸法,若求覓聚集,是名欲求。何謂有求?若色界無色界未度、色無色界未知、色無色界未斷,色無色界陰界入禪解脫定入定,若求覓聚集,是名有求。
何謂不持戒?若破戒、若不持戒,是名不持戒。
何謂害見?若六十二見及邪見,是名害見。
何謂戒衰?若毀戒不護持,是名戒衰。
何謂見衰?若六十二見及邪見,是名見衰。
何謂衰命?若邪命,是名衰命。
何謂衰儀?若非威儀行,是名衰儀。
何謂衰行?若比丘非自境界行,是名衰行。
何謂作惡?不善法成就,是名作惡。
何謂不作善?出世間善法,若不作不成就,是名不作善。
何謂親近在家?若順世間、違於正行,是名親近在家。何謂親近出家?若不順[13]在家[14]法、違於世行,是名親近出家。
何謂二緣[15]欲染?若緣淨色、緣不順思惟生欲染,是名二緣欲染。
何謂二緣[16]瞋恚?緣怨憎、緣不順思惟,是名二緣生瞋恚,[17]熏如烟荒。
何謂二緣生[18]邪見?緣他邪說、緣不順思[19]惟生邪見,是名二緣生邪見。
何謂瞋恚?若忿怒、重忿怒,是名瞋恚。
何謂伺怨?若欲報仇,纏、究竟纏,心行癡業,究竟忿怒若瞋恚,是名伺怨。
何謂懷恨?若心垢穢煩惱所污,是名懷恨。
何謂燋熱?若不適意而生憂惱,是名燋熱。
何謂嫉妬?若他得利養尊重恭敬禮拜,而生嫉妬、重嫉妬、究竟嫉妬,是名嫉妬。
何謂慳惜?若財施、法施貪悋,不捨、聚集、樂著,是名慳惜。
何謂[20]幻變?若於尊勝及餘人前,為名聞虛譽故,自覆過失、詭[21]譎他[22]人。
何謂姦欺?若心邪曲不正,是名姦欺。
何謂無慚?若自作惡內心不悔,是名無慚。復次無慚,若人無慚,於可恥法不恥、於惡不善法不恥,是名無慚。
何謂無愧?若自作惡,不羞他人,是名無愧。復次無愧,若人不愧,於可羞法不羞、於惡不善[23]法不羞,是名無愧。
何謂矜高?慢他自譽,是名矜高。
何謂諍訟?若起身口意不善,掉動麁言忿惱,是名諍訟。
何謂貢高?若[24]起不善心,嚴飾己身、稱歎己善,意不開解,是名貢高。
何謂放逸?若不攝亂念,是名放逸。
何謂慢?若言我勝,是名慢。
何謂增上慢?言我與勝等、是名增上慢(二法竟)。[25]
舍利弗阿毘曇論卷第十八
校注
[0646002] 十八【大】,十五【宋】【元】【明】【宮】 [0646003] 罽賓【大】,天竺【宋】【元】【明】【宮】 [0646004] 等【大】,〔-〕【宋】【元】【明】【宮】 [0646005] 之一【大】,〔-〕【宋】【元】【明】【宮】 [0646006] 功【大】*,工【宋】【元】【明】【宮】* [0646007] 稱【大】*,秤【宋】【元】【明】【宮】* [0646008] 愶【大】,脇【宋】【元】【宮】 [0646009] 欺【大】,詐【宋】【元】【明】 [0646010] 諍【大】,鉀【宋】【元】【明】 [0646011] 躁【大】,搔【宋】【元】【明】【宮】 [0646012] 他【大】,化【宮】 [0646013] 沈沒【大】,沒沈【宋】【元】【明】【宮】 [0646014] 足【大】,定【宋】【元】【明】【宮】 [0646015] 持怯弱法【大】,〔-〕【宮】 [0646016] 道【大】,〔-〕【宮】 [0646017] 心亂【大】,劣心亂心【宋】【元】【明】【宮】 [0646018] 掉【大】,鉀【宮】 [0646019] 苦勤【大】,勤苦【宋】【元】【明】 [0646020] 近【大】,〔-〕【宋】【元】【明】【宮】 [0646021] 持【大】,恃【宋】【元】【明】【宮】 [0646022] 求【大】,來【宋】【元】【明】【宮】 [0646023] 呵諫反責【大】,諫呵退憤【宋】【元】【明】【宮】 [0646024] 呵【大】,可【宋】【元】【明】【宮】 [0646025] 見身【大】,〔-〕【宋】【元】【明】【宮】 [0646026] 增【大】,憎【宋】【元】【明】【宮】 [0646027] 足【大】,退【宋】【元】【明】【宮】 [0646028] 支【大】,枝網【宋】【元】【明】,枝【宮】 [0646029] 衰【大】,衰戒【宋】【元】【明】【宮】 [0646030] 幻【大】,句【宋】【元】【明】【宮】 [0646031] 姦【大】,姦欺【宋】【元】【明】 [0646032] 慢增上慢【大】,增上慢慢【宮】 [0646033] 怨【大】,惡【宋】【元】【明】【宮】 [0646034] 力【大】*,刀【宋】【元】【明】【宮】* [0646035] 熅【大】,溫【宋】【元】【明】【宮】 [0646036] 三法竟【大】,三法【宋】【元】【明】【宮】 [0646037] 扼【大】,軛【宋】【元】【明】【宮】 [0646038] 怖【大】,怖復有四怖【宋】【元】【明】【宮】 [0646039] 四法竟【大】,竟四法【宋】【元】【明】【宮】 [0646040] 怨【大】,恐【宋】【元】【明】【宮】 [0646041] 五法竟【大】,五法【宋】【元】【明】【宮】 [0646042] 六樂【大】,〔-〕【宋】【元】【明】【宮】 [0646043] 鉤【大】,狗【宮】 [0646044] 不【大】,防【宋】【元】【明】【宮】 [0646045] 六法竟【大】,〔-〕【明】 [0646046] 御【大】,怯【宋】【元】【明】【宮】 [0647001] 七法竟【大】,〔-〕【明】 [0647002] 妨【大】,八妨【宋】【元】【明】【宮】 [0647003] 八法竟【大】,〔-〕【明】 [0647004] 九法竟【大】,〔-〕【明】 [0647005] 𥎞【大】*,攛【宋】【元】【明】【宮】* [0647006] 十法竟【大】,〔-〕【明】 [0647007] 妬【大】,垢【宋】【元】【明】【宮】 [0647008] 三十【大】,四十【宮】 [0647009] 四十法成就墮地獄【大】,〔-〕【宋】【元】【明】【宮】 [0647010] 敬【大】,敬恭敬【宋】【元】【明】【宮】 [0647011] 相【大】,〔-〕【宮】 [0647012] 嚬【大】*,顰【宋】【元】【明】【宮】* [0647013] 順【大】,慎【明】 [0647014] 陵【大】*,凌【宋】【元】【宮】* [0647015] 拳【大】,捲【宋】【元】【明】【宮】 [0647016] 斗【大】*,斗斛【宋】【元】【明】【宮】* [0647017] 困【大】,因【元】【明】 [0647018] 其【大】,是【宋】【元】【明】【宮】 [0647019] 說【大】,〔-〕【宮】 [0647020] 時不知【大】,不知時【明】 [0648001] 生【大】,若【宋】【元】【明】,〔-〕【宮】 [0648002] 剎【大】,殺【宋】 [0648003] 道【大】*,盜【宮】* [0648004] 反【大】,友【宋】【元】 [0648005] 廢【大】*,發【宋】【元】【明】【宮】* [0649001] 險【大】*,嶮【宋】【元】* [0649002] 口【大】,〔-〕【宋】【元】【明】【宮】 [0649003] 是多【大】,好名【宋】【元】【明】,是名【宮】 [0649004] 惰【大】*,墮【宋】*【元】*【明】* [0649005] 名【大】,謂【宋】【元】【明】【宮】 [0649006] 瞢【大】,懵【宋】【元】【明】【宮】 [0649007] 鼻【大】,觸【宮】 [0649008] 耽【大】,聃【宋】【元】【明】 [0649009] 障礙【大】*,障善礙【宋】【元】*,善障礙【明】 [0649010] 逐【大】,建【宋】【元】【明】【宮】 [0649011] 息【大】,自【宋】【元】【明】【宮】 [0649012] 失【大】,不失【宋】【元】【明】【宮】 [0649013] 持【大】*,恃【宋】【元】【明】【宮】* [0649014] 惱【大】,撓【宋】【元】【明】 [0649015] 求【大】,若求【宋】【元】【明】【宮】 [0649016] 作【大】,〔-〕【宋】【元】【明】【宮】 [0649017] 快【大】,㤆【宋】【元】【明】【宮】 [0649018] 怨【大】,惡【宋】【元】【明】【宮】 [0649019] 求【大】*,來【宋】【元】【明】【宮】* [0649020] 卒【大】,本【宋】【元】【明】【宮】 [0649021] 𮣓䩕【大】*,剛硬【宋】【元】【明】【宮】* [0649022] 故【大】,〔-〕【宮】 [0649023] 是【大】,道【宋】【元】【明】【宮】 [0649024] 渴【大】,河【宋】【元】【明】【宮】 [0650001] 取【大】,趣【宋】【元】【明】【宮】 [0650002] 何謂【大】,若緣【宋】【元】【明】【宮】 [0650003] 慢【大】,〔-〕【宮】 [0650004] 故【大】,欲【宋】【元】【明】【宮】 [0650005] 受【大】,色受【宋】【元】【明】 [0650006] 染【大】,〔-〕【宋】【元】【明】【宮】 [0650007] 親增【大】,憎【宋】【元】【明】【宮】 [0650008] 受【大】,愛【宋】【元】【明】【宮】 [0650009] 迴【大】,回【宮】 [0650010] 梨【大】,黎【明】 [0650011] 門【大】,〔-〕【宋】【元】【明】【宮】 [0650012] 未【大】,求【宋】【元】【明】【宮】 [0650013] 在【大】,出【宮】 [0650014] 法【大】,〔-〕【宋】【元】【明】 [0650015] 欲【大】*,生欲【宋】*【元】*【明】* [0650016] 瞋【大】*,生瞋【宋】*【元】*【明】* [0650017] 熏【大】,纏【宋】【元】【明】【宮】 [0650018] 邪【大】,緣【宋】【元】【明】【宮】 [0650019] 惟【大】,順【宋】【元】【明】【宮】 [0650020] 幻【大】,句【宋】【元】【明】【宮】 [0650021] 譎【大】,謟【宋】【元】【明】【宮】 [0650022] 人【大】,人是名句變【宋】【元】【明】【宮】 [0650023] 法【大】,〔-〕【宋】【元】【明】【宮】 [0650024] 起【大】,去【宋】,云【元】 [0650025] 不分卷及品【宋】【元】【明】【宮】【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28 冊 No. 1548 舍利弗阿毘曇論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1-17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李明芳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