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卷第十八
十地真言品第三十一
一字真言曰。
如是真言。大悲心觀觀世音。如法受持。應善修行十種勝業。何等為十。一者以無所得為方便。修淨勝意業。謂以應一切不空智智心。修[3]集一切善根勝意業事。不可得故。二者以無所得為方便。修一切有情平等心業。謂以應一切不空智智心。引發慈悲喜捨四無量心。一切有情不可得故。三者以無所得為方便。修布施業。謂以應一切不空智智心。於一切有情無所分別。而行布施。施者受者并所施物不可得故。四者以無所得為方便。修親近善友業。謂見諸善友導化有情。令其修習一切不空智智心。應便親近恭敬尊重讚歎。諮受正法承事無惓。善友惡友無二相故。五者以無所得為方便。修求法業。謂以應一切不空智智心。勤求如來無上正法。不墮聲聞地獨覺地。諸所求法不可得故。六者以無所得為方便。修常出家業。謂一切生處恒厭居家牢獄諠雜。常欣佛法清淨出家無能為礙。所棄捨家不可得故。七者以無所得為方便。修愛佛身業。謂暫一覩佛形像已。乃至獲得無上菩提。終不捨[4]於念佛作意。諸相隨好不可得故。八者以無所得為方便。修闡法教業。謂契經應頌記別諷頌自說緣。起譬喻本事本生方廣希法論義。如來在世及涅槃後。為諸有情開闡法教。初中後善文義巧妙。純一圓滿清白梵行。所分別法不可得故。九者以無所得為方便。修破憍慢業。謂常懷謙敬伏憍慢心。由此不生下姓卑族。諸興盛法不可得故。十者以無所得為方便。修恒諦語業。謂稱知說言行相符。一切語性不可得故。如是修治此真言者。能害過現諸惡重罪。一切垢障盡皆消滅。當得一切諸佛菩薩天仙龍神悉皆歡喜。觀世音菩薩摩訶薩與諸證願。當捨命後往於西方極樂國土。住極喜地蓮華化生。
二字真言曰。
唵(一)步(引二)
如是真言大悲心觀觀世音。如法受持。思惟八法圓滿修習。何等為八。一者圓滿清淨禁戒。謂不起聲聞獨覺作意及餘破戒。障菩提故。二者知恩報恩。謂得小恩尚不忘報。況大恩惠而當不酬。三者住安忍力。謂設諸有情來見侵毀。而於彼所無恚害心。四者受勝歡喜。謂所化有情既得成熟。身心適悅受勝歡喜。五者不捨有情。謂拔濟有情心恒不捨。六者恒起大悲。謂作是念。我為饒益一切有情。假使各如無量無數殑伽沙劫。處大地獄受諸劇苦。或燒或煮或斫或截。若刺若懸若磨若擣。受如是等無量苦事。乃至令彼乘於佛乘而般涅槃。如是一切有情界盡。而大悲心曾無厭倦。七者於諸師長以敬信心。諮承供養如事佛想。謂求無上正等菩提。恭順師長都無所顧。八者[5]勤求修習法波羅蜜。謂於諸法波羅蜜多。專心修學遠離餘事。如是修治此真言者。能害過現無間罪障。種種諸病盡皆消滅。一切鬼神不橫嬈惱。摩尼跋陀神毘沙門神。守持財寶而常擁護。阿彌陀佛現為證明。當捨命已。生補陀[6]落山觀世音菩薩寶宮殿中。住離垢地。得不空羂索心王陀羅尼真言悉地。而自現前。
三字真言曰。
唵(一)鉢(二)頭[7](二合)米(三)
如是真言大悲心觀觀世音。如法受持。住修五法。何等為五。一者勤求多聞[8]甞無厭足於所聞法不著文字。謂發勤精進作是念言。若茲佛土若十方界。諸佛世尊所說正法。我皆聽習讀誦受持。而於其中不著文字。二者以無染心常行法施。雖廣開化而不自高。為諸有情宣說正法。尚不自為持此善根迴向菩提。況求餘事。雖多化導而不自恃。三者為嚴淨土植諸善根。雖用迴向而不自舉。謂勇猛精進修諸善根。為欲莊嚴諸佛淨國。及為清淨自他心土。雖為是事而不自高。四者為化有情。雖不厭惓無邊生死。而不自高。為欲成熟一切有情。植諸善根嚴淨佛土。乃至未滿一切智智。雖受無邊生死勤苦。而不厭倦而不自高。五者雖住慚愧而無所著。謂專求無上正等菩提。於諸聲聞獨覺作意。具慚愧故終不暫起。而於其中亦無所著。如是修治此真言者。觀世音菩薩作童子形而現其前。加祐眾願。得見最勝蓮華頂曼拏羅諸大蓮華真言壇印三昧耶一切如來祕密真言壇印三昧耶。當捨命已。往生淨剎住發光地。
四字真言曰。
唵(一)鉢(二)頭[1](二合)麼(三)紇[2](二合)唎(四)
如是真言大悲心觀觀世音。如法受持。應住十法常行不捨。何等為十。一者住阿練若常不捨離。謂求無上正等菩提。超諸聲聞獨覺等地。故常不捨阿練若處。二者住於少欲。尚不自為求大菩提。況欲世間利譽等事。三者住於喜足。專為證得一切不空智智心。故於餘事無著喜足。四者常不捨離如來功德常於深法起諦察語。五者於諸學處未曾棄捨。於所學戒堅守不移。而於其中又不取相。六者於諸欲樂深生厭離。於妙欲樂不起欲尋。七者常能發起寂滅俱心謂達諸法曾無起作。八者捨諸所有。於內外法曾無所取。九者心不滯沒。於諸識住未嘗起心。十者於諸所有無所顧戀。謂於諸法無所思惟。如是修治此真言者。出世事業速皆成就。阿閦如來現身摩頂[3]誥言。汝今已得清淨業身滅諸蓋障。當生我國證宿命智。不受胎生住焰慧地。
五字真言曰。
唵(一)鉢(二)頭(二合)麼(三)步(四)臡(人兮[4]反五)
如是真言大悲心觀觀世音。如法受持。應離十法。何等為十。一應遠離居家。謂於志性好游一切諸佛國土。隨所生處常樂出家。剃除鬚髮執持應器。被三法服現作沙門。二應遠離諸苾芻尼。謂常應遠離諸苾芻尼。不與共居如彈指頃。亦復於彼不起異心。三應遠離家慳。謂作是思。我應長夜利益安樂一切有情。[5]今此有情自由福力。感得如是勝施主家。故我於中不應慳嫉。四應遠離眾會忿諍。謂作是思。若處眾會其中或有聲聞獨覺。或說彼乘相應法要。令我退失大菩提心。是故定應遠離眾會。復作是念。諸忿諍者能使有情發起瞋害。造作種種惡不善業。尚違善趣況大菩提。是故定應遠離忿諍。五應遠離自讚毀他。謂於內外法都無所見。故應遠離自讚毀他。六應遠離十不善業道。謂作是思此十惡法尚礙善趣。況大菩提。故應遠離。七應遠離增上慢傲。謂不見有法可起慢傲。八應遠離顛倒。謂觀顛倒事都不可得。九應遠離猶豫。謂觀猶豫事都不可得。十應遠離貪瞋癡業。謂都不見有貪瞋癡事。如是修治此真言者。害諸漏障得身無畏得法無畏。大蓮華上如來應正等覺現身[6]告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大積集不空王蓮華頂陀羅尼真言壇印三昧耶大福德蘊菩提善根。皆得成熟。汝命終[7]後。當得供養九十二殑伽沙俱胝那庾多百千如來應正等覺。種熟善根。乃來我國。[8]蓮中化生住極難勝地。
六字真言曰。
唵(一)鉢(二)頭(二[9]合)麼(三)皤(四)路(五)迦(斤邏反六)
如是真言大悲心觀觀世音。如法受持。應修六法何等為六。一應圓滿布施波羅蜜多淨戒波羅蜜多。安忍波羅蜜多精進波羅蜜多。靜慮波羅蜜多般若波羅蜜多。謂超聲聞獨覺等地。住此六波羅蜜多。佛[10]及住二乘。能度過去所知海岸。現在所知海岸。未來所知海岸。無為所知海岸。不可說所知海岸。二應遠離聲聞獨覺心。謂作是言。諸聲聞心非證無上大菩提道。故應遠離。復作是言諸獨覺心定不能得一切不空智智。故應遠離。三應遠離熱惱心。謂作是言。怖畏生死熱惱之心。非證無上正等覺道。故應遠離。四見乞者來心不厭慼。謂作是念此厭慼心。於大菩提非能證道。故定遠離。五捨所有物無憂悔心。謂作是念此憂悔心。於證無上正等菩提。定為障礙故我捨離。六於來求者終不矯誑。謂作是念此矯誑心。定非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道。何以故菩薩摩訶薩初發無上菩提心時。作是誓言。凡我所有施來求者。隨欲不空。如何今時而矯誑彼。如是修治此真言者。度過五[11]誨證蓮華頂祕密心真言成就。覩見一切天龍八部宮殿門開。出世世法皆得成就。十方一切如來應正等覺。放大光明照觸其身。三千大千世界微塵數等一切如來。一時現身觀察安慰。蓮華冠幢如來應正等覺現前誥慰。汝所修業皆得成就。當生我土住現前地。直至無上正等菩提。
七字真言曰。
唵(一)鉢(二)頭(二合)麼(三)入縛(四)攞(五)𤙖(六)姪(亭一反[12]二合)力(七)
如是真言大悲心觀觀世音。如法受持。應當遠離二十種法。何等二十。一應遠離我執有情執。命者執生者執。養者執士夫執。數取趣執意生執。儒童執知者執見者執。謂觀我有情乃至知者見者。畢竟不可得故。二應遠離斷執。謂觀諸法畢竟不生。無斷義故。三應遠離常執。謂觀一切法無常性故。四應遠離相想。謂觀雜染性不可得故。五應遠離因等見執。謂都不見有諸見性故。六應遠離名色執。謂觀名色性都不可得。七應遠離蘊執。謂觀五蘊性都不可得。八應遠離處執。謂觀十二處性都不可得。九應遠離界執。謂觀十八界性都不可得。十應遠離諦執。謂觀諸諦性都不可得。十一應遠離緣起執。謂觀諸緣起性都不可得。十二應遠離住著三界執。謂觀三果性都不可得。十三應遠離一切法執。謂觀諸法性皆如虛空都不可得。十四應遠離於一切法如理不如理執。謂觀諸法性都不可得。無有如理不如理性。十五應遠離依佛見執。謂知依佛見執。不得見佛故。十六應遠離依法見執。謂達真法性不可見故。十七應遠離依僧見執。謂知和合眾無相無為不可見故。十八應遠離依戒見執。謂知罪福性俱非有故。十九應遠離怖畏空法。謂觀諸空法皆無自性。所怖畏事畢竟非有。二十應遠離違背空性。謂觀一切法自性皆空。非空與空有違背故。復應圓滿二十種法。何等二十。一應圓滿通達空。謂達一切法自相皆空。二應圓滿證無相定。謂不思惟一切諸相。三應圓滿知無願住。謂於三界法心無所住。四應圓滿三輪清淨。謂具足清淨十善業道三輪清淨。五應圓滿悲愍有情。謂已得大悲及嚴淨土。圓滿悲愍有情及於有情無所執著。六應圓滿一切法平等見。謂於一切法不增不減無所執著。七應圓滿一切有情平等見。謂於一切有情不增不減無取無住。八應圓滿通達真實理趣。謂於一切法真實理趣。雖實通達無所通達無取無住。九應圓滿無生忍智。謂忍一切法無生無滅無所造作。及知名色畢竟無生。十應圓滿說一切法一[1]相理趣。謂於一切法行不二相。十一應圓滿滅除分別。謂於一切法不起分別。十二應圓滿遠離諸想。謂於遠離一切小大無量想。十三應圓滿遠離諸見。謂於遠離一切聲聞獨覺等見。十四應圓滿遠離煩惱。謂於棄捨一切有漏煩惱習氣相續。十五應圓滿奢摩他毘鉢舍那地。謂修一切不空道智三昧耶智。十六應圓滿調伏心性。謂於三界法不樂不動。十七應圓滿寂靜心性。謂於善攝六根寂靜心性。十八應圓滿無礙智性。謂修得佛眼無礙智性。十九應圓滿無所愛染。謂於外六處能善棄捨。二十應圓滿隨心所欲往諸佛土。於佛眾會自現其身。謂修勝神通。從一佛國趣一佛國。供養恭敬尊重讚歎諸佛世尊。請轉法輪饒益一切。如是修治此真言者。一切圓滿離垢無畏。得蓮華離障清淨三摩地。身出眾光遍照三千大千佛剎。一切宮殿光所至處。[2]化現眾寶光華海雲。供養一切如來應正等覺。蓮華光如來應正等覺。現身摩頂誥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修者是諸如來最祕密心供養之法。亦是觀世音菩薩摩訶薩真實祕密堅固心大蓮華頂曼拏羅三昧耶。汝今已得㫊暮伽王蓮華頂神通圓滿成就。當生我土住遠行地作大佛事。
八字真言曰。
唵(一)㫊(二)暮(三)伽([3]上四)麼(五)抳(六)鉢(七)頭(二合)米(八)
如是真言大悲心觀觀世音。如法受持應滿四法。何等為四。一應圓滿悟入一切有情心行。謂以不空一心智慧。如實遍知一切有情心心所法。二應圓滿游戲一切神通。謂游戲種種自在神通。為見佛故。從一佛國趣一佛國。亦復不生游佛國想。三應圓滿見諸佛土。如其所見而自嚴淨種種佛土。謂住一佛土能見十方無邊佛土。亦能示現。而曾不生佛國土[4]相。復為成熟諸有情故。現處三千大千世界轉輪王位而自莊嚴。復能棄捨而無所執。四應圓滿供養承事諸佛世尊。於如來身如實觀察。謂欲饒益諸有情故。於法義趣如實分別。以法供養承事諸佛。又諦觀察諸佛法身。[5]如是修治此真言者。得身圓淨如頗胝寶。觀世音菩薩現前摩頂誥言。善哉善哉善男子。今得最上菩提定心。當隨我往世間光明王如來淨土。住不動地廣興佛事。得不空王蓮華頂壇印悉地出世世間最勝之法。
九字真言曰。
唵(一)鉢(二)頭(二合)麼(三)路(四)者(五)禰(奴禮反六)虎(七)嚕(八)𤙖(九)
如是真言大悲心觀觀世音。如法受持。應滿四法何等為四。一應圓滿知諸有情根勝劣智。謂住佛十力。如實了知一切有情諸根勝劣。二應圓滿嚴淨佛土。謂以無所得而為方便。嚴淨一切有情心行。三應圓滿如幻等持數入諸定。謂住此等持。雖能成辦一切事業而心不動。修治等持極成熟故。不作加行數數現前。四應圓滿隨諸有情善根應熟。故入諸有自現化生。謂欲成熟諸有情類殊勝善根。隨其所宜故入諸有而現受生。如是修治此真言者。得授記名觀世音子。殑伽沙俱胝那庾多百千如來應正等覺。作諸神通一時現前。伸手摩頂誥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所修習此真言經。出世世法皆得成辦。捨命來生我國土中往善慧地。
十字真言曰。
唵(一)鉢(二)頭[1](二合)暮(三)瑟[2](二合)抳(四)灑(五)弭(六)麼(七)黎(八)𤙖(九)[3]㤄(十)
如是真言大悲心觀觀世音。如法受持應當圓滿十二種法。[4]何等十二。一應圓滿攝受無邊處所一切大願。隨有所願皆令圓滿。為已具修六波羅蜜多極圓滿故。或為嚴淨諸佛國土。或為成熟諸有情類。隨心所願皆得圓滿。二應圓滿隨諸天龍藥叉羅剎乾闥婆阿素洛[5]蘖嚕荼緊那羅摩呼羅伽人非人等異類音智。謂為修習殊勝詞無礙解。善知有情言音差別。三應圓滿無礙辯智。謂為修習殊勝辯無礙解。為諸有情能無盡說。四應圓滿入胎具足。謂雖一切生處實恒化生。為益有情現入胎藏。於中具足種種勝事。五應圓滿出生具足。謂於出胎時示現種種希有勝事。令諸有情見者歡喜獲大安樂。六應圓滿家族具足。謂生剎帝利大族姓家。或生婆羅門大族姓家。所稟父母無可譏嫌。七應圓滿種姓具足。謂常預過去諸大菩薩種姓中生八應圓滿眷屬具足。謂純以無量無數菩薩而為眷屬。非諸雜類。九應圓滿生身具足。謂初生時。其身具足一切相好。放大光明遍照無邊諸佛世界。亦令彼界六種變動。有情遇者無不蒙益。十應圓滿出家具足。謂出家時無量無數天龍藥叉羅剎乾闥婆阿素洛蘖嚕荼緊那羅摩呼羅伽人非人等之所翼從。往詣道場剃除鬚髮。服三法衣受持應器。引導無量[6]數無有情。令乘三乘而趣圓寂。十一應圓滿莊嚴菩提樹具足。謂於殊勝善根廣大願力。感得如是妙菩提樹。紺瑠璃寶以為其幹。真金剛寶而為其根。上妙七寶以為枝葉種種華果。其樹高廣遍覆三千大千佛土。光明照耀周遍十方殑伽沙等諸佛世界。十二應圓滿一切功德成辦具足。謂於滿足殊勝福慧一切資糧。成熟有情嚴淨佛土。如是一一具足修治此真言者。得十方無量殑伽沙俱胝那庾多剎土。一切如來應正等覺。作種種神通一時現前誥言。善哉善哉善男子。常為一切天仙龍神八部世間人民。[7]置敬無量。得此蓮華頂真言明仙。乃至無上正等菩提。住法雲地。隨所方化增建佛事。祕密主汝問修行是陀羅尼真言。一一能成最上悉地。此不空羂索心王陀羅尼真言三昧耶。上法中法下法我皆演說。如是讀誦受持之者。常淨洗浴以香塗身。著淨衣服於諸有情起大悲心。說真[8]實語深信三寶敬事供養和[9]上闍[10]梨父母善友。備持律儀受持斯法。如是發行名真受持真言之人。當必決定得證無上正等菩提。爾時執金剛祕密主菩薩摩訶薩。聞說是法歡喜微笑。掌輪旋杵從座而起。曲躬合掌白言聖者。此等真言三昧耶。總名不空王蓮華頂祕密心曼拏羅廣大陀羅尼真言三昧耶。是等陀羅尼真言。但當讀誦受持之者。皆得成就作大佛事。若有依法作大供養。每月依時一日一夜斷語不食。或單食果或空服乳。或復常食三白飲食。晝夜精勤讀誦受持。如是之人獲何功德成何善根。住何剎土授何法門。爾時觀世音菩薩摩訶薩。[11]告執金剛祕密主菩薩摩訶薩言。如是總名不空王蓮華頂陀羅尼真言三昧耶。祕密主諦聽諦聽。苾芻苾芻尼族姓男族姓女。白月一日承事供養。寂斷諸語食三白食。讀誦受持蓮華頂陀羅尼真言。一觀一一字如日光鬘。二觀字光現觀世音。三觀字光現佛世尊。四觀字光自性神力清淨法界三昧。流出種種神通三摩地門。晝夜不絕乃至八日。一日一夜斷食持者。此人則得除滅應受阿毘地獄。五無間罪一劫之苦。當捨命已生於西方極樂國土。蓮華化生具宿住智。福命壽等八十千劫。受諸極樂。生生生處更不墜墮三惡道中。復得轉生[1]愛樂世界。六十二千劫受勝快樂。復得轉生觀察世界。七十二千劫受大安樂。復得轉生寶勝世界。十二千劫作大持寶大真言仙。復得轉生補陀洛山觀世音菩薩寶宮殿中。十八千劫受諸法樂。復得轉生阿迦尼吒天。[2]九十千劫受天快樂。復得轉生兜率陀天上。八十千劫受天快樂。復得轉生三十三天。百千大劫作天帝釋受大快樂。復得轉生十方剎土。五十千劫遊戲神通。歷諸佛剎供養諸佛。受諸快樂。復於二十千劫作大真言明仙。乃至菩提更不重受胎卵濕化。所受生處常得化生具宿住智。祕密主七日七夜承事供養讀誦受持。尚得如是廣大福聚善根相應。況復有人。能每白月一日食三白食。讀誦受持此蓮華頂陀羅尼真言。晝夜不絕。至白月八日晝夜不食。斷諸語言依法誦持。豈不現身與證大不空離障清淨三摩地。不空莊嚴三摩地。不空蓮華神變光焰三摩地。不空清淨光三摩地。不空觀察幢三摩地。不空蓮華無垢觀三摩地。不空蓮華頂光焰祕密心三摩地耶。此人又[3]當承事九十二俱胝殑伽沙數如來應正等覺所。種熟善根。當捨命已往安樂國。蓮臺化生得不空王蓮華頂解脫壇印三昧耶。而皆現前得作不空廣大真言明仙。
世間成就品第三十二
爾時執金剛祕密主菩薩摩訶薩。又復白言大悲聖者。願為一切有情意樂圓滿。演示此蓮華頂陀羅尼真言曼拏羅真言成就法。爾時觀世音菩薩摩訶薩。謂執金剛祕密主菩薩摩訶薩言。若有苾芻苾芻尼族姓男族姓女。如三昧教承事供養恭敬禮拜。常於一切有情之上起大悲心。每日如法誦持根本蓮華頂陀羅尼真言。一觀一一字如日光鬘。二觀字光現觀世音。三觀字光現佛世尊。四觀字光隨順通達一切甚深不思議法性。與虛空等自相無礙。一切法界正等覺心。出無盡音淨心無我。滿三七遍。決定滌除一切地獄餓鬼畜生一切重罪。得大善根成大福蘊。不為世間一切毒藥毒蟲災怪病惱鬼神嬈害。由斯義故當應以此陀羅尼真言。加持淨沙二十一遍。屍陀林中散屍骸上。或散塚上墓上見皆散之。彼諸亡者所在界處受眾劇苦。皆得解脫上生天上。若以紙素竹帛。書寫此根本蓮華頂陀羅尼真言等。置於塔上幢上。所有二足四足多足無足。胎卵濕化一切有情。[4]謂塔影映身者。或見觸者。皆得除滅一切罪障。捨是身已等生天上。若加持螺詣高望處大吹聲者。四生眾生聞螺聲者。滅諸重罪。捨受身已等生天上。若有善男子善女人。先受菩薩戒二百五十戒五百戒五戒十戒八戒三歸依戒。聞螺聲者當捨身已。直往西方極樂國土蓮華化生住不退地。若加持白栴檀香城邑中燒。令諸有情聞香氣者。皆得除滅種種罪障。若燒此香熏身服者。亦得除諸嫉妬垢障。為人所見歡喜致敬。若熏身熏衣如法貫帶。面向日天一誦蓮華頂陀羅尼真言。一呼日天者。日天祐護。若加持安悉香白栴檀香。大自在天前一誦蓮華頂陀羅尼真言。一呼大自在天燒者。大自在天當作擁護為滿諸願。若那羅延天前。如是一真言一呼那羅延天燒者。那羅延天當作擁護為滿諸願。若加持白芥子白栴檀香。大梵天前如是一真言一稱大梵天燒者。其大梵天當作擁護為滿諸願。若加持乾蓮華末白栴檀香。摩訶迦羅前如是一真言。一呼摩訶迦羅燒者。摩訶迦羅神當作護從。入於山林採取伏藏。一切諸藥皆得隨意。若加持龍華白栴檀香。有龍湫邊如是一真言。一呼龍名燒已。[5]復真言[6]持白芥子。散湫水中迅誦真言。龍王眷屬[7]皆擁護隨真言者意。若加持屍陀林內燒故人炭白栴檀香相和。屍陀林中作大怒聲。如是誦持真言燒者。一切藥叉鬼神而自現身。任諸命事乃至壽盡。若加持二笈播羅相合。以和炭香燒熏如法。真言加持笈播羅者。[8]即得神鬼任諸命事。若治地作壇。以瞿摩夷如法泥塗。當壇心上以赤[9]二畫藥叉女。以粳米紛界壇四面。以粳米麨壇中供養。用前炭香。如是一真言一呼藥叉女燒已。復以白芥子一真言一打藥叉女像。得真藥叉女現前而來。[10]任諸命使隨真言者意。若請作母。常逐擁護如護赤子。供給所須一切財寶。若請作姊妹。隨日供給衣服[11]財錢而不乏少。若加持安悉香白旃檀香。以手按功德天頭。如是一真言一呼功德天燒者。得功德天當作擁護。與諸財寶得大富饒。若毘沙門王前。如是一真言一呼毘沙門王燒者。毘沙門神施金千兩。若摩尼跋陀羅神前。如是一真言一呼摩尼跋陀羅神燒者。摩尼跋陀羅神來與金錢一千。若大山林中。如是一真言一呼藥精燒者。一切藥精出現任採。若城四門首一真言一燒者。即得城內一切災障皆得除滅。若於一切虎狼難處一真言一燒者。即得除滅虎狼等難。若鬼神病者前一真言一燒熏病者。即得除滅鬼神等病。
蓮華頂阿伽陀藥品第三十三
執金剛祕密主。潔治身服。以藥研點額上頂上膊上胸上兩臂肘上。各佩一丸口含一丸。入大眾中為人愛敬。亦如我等威德福聚。凡說言詞調伏有情悉皆順伏。若入僧眾為僧愛樂。觀視讚歎亦如我等。滿諸有情種種意願。一切天仙龍神八部恭敬守護。一切毒藥毒蟲𥜒蠱呪詛鬼神諸病皆不災害。又復不為國王僚佐。橫加笞禁受諸苦惱。一切諸惡藥叉羅剎師子虎狼盜賊霹靂怨家等難而相災害。又頭戴藥丸。并復以藥遍塗輪上。持輪往入[1]他軍陣中。他兵見者自然和解。若入王城人所見者致敬歡喜。若患鬼病治不差者。令服此藥。并以斯藥和湯澡浴則得除差。若患瘡腫。以藥和水。研塗瘡上腫上皆得除差。此人由斯一切天龍藥叉羅剎不相惱害。如法用藥。一切諸佛觀世音菩薩。加被擁護善根增長。今世後世受大安樂。當生之處執金剛祕密主眷屬而擁護之。若加持[2]酥和藥餌者。得大智慧解諸經論。
執金剛祕密主。若用藥時。先淨澡浴以香塗身著淨衣服。加持黑芥子油而和其藥。點持身上即得隨意。入阿修羅窟龍窟鬼神窟皆去無閡。是諸鬼神任為命事。若加持僧㰤乳牛乳。和藥塗點𩕄上心上。便[6]所思惟。上中下人種種障累為[7]念除遣。若加持香油和藥。塗兩脚脛二脚掌上。行疾如風日行倍常履水不濕。若藥和人乳點二眼中。即得隨意往諸聚落。自在游觀為人愛敬。或對人前心念移物。令諸人眾皆不見知。若塗面上身上手上。往大眾中作諸唄讚。令諸人民[8]唯觀讚聲不觀於身。若塗瓶裏外滿盛淨水。持往眾中高把[9]寫水。時諸人民唯觀水下不觀瓶像。若塗盆裏外滿盛淨水。時諸人眾唯觀其水不觀盆像。若加持香油和藥塗身熏衣。入阿修羅窟龍窟鬼神窟。皆得自在不相嬈害。若入水底水不能溺。水中有情亦不相害。若入火中火不能燒。若入龍湫龍不能害。所有世間種種事法。心但請念作者皆成。若常精勤受持此法。日日增見世間種種情與非情隨念事故。
執金剛祕密主。潔滌身衣藥和水研。遍塗身分手足頭面。并點眼中。即證祕密三昧自在。當高聲稱𤙖字。則得現身[12]命諸鬼神皆見身上出大光焰。入水不溺入火不燒。入大眾中心所啟請。散藥空中請召觀世音菩薩摩訶薩。變現一切諸天仙相。變現一切人民等相。變現一切諸佛菩薩種種因地。捨頭目髓腦身肉手足相。空中變現身上出水身下出火相。變現殺活爛壞之相。心所請者隨心散之即皆顯現。復以藥塗身上。又加持香油和藥。塗頭塗二手掌。及燒熏身整理衣服。端身徐步入於四眾。請觀世音菩薩摩訶薩。入水觀三昧火觀三昧[1]堰臥空中。想[2]現身下水出身上出火。并出種種天樂之聲。隨皆現之。復[3]加持杜仲木汁和藥。塗身手足入大眾中。請觀世音菩薩摩訶薩。現於過去菩薩施諸國位妻妾男女象馬七珍。坐菩提場降諸魔眾。一切神變華果宮殿。天妙衣服諸莊嚴具。一切所請皆隨心念即當現之。謂令邪見惡慧眾生覩斯神通。發菩提心信求佛道。故說是法。
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卷第十八[4]
校注
[0319001] 此字上【大】,〔-〕【明】【乙】 [0319002] 音【大】,〔-〕【明】【乙】 [0319003] 集【大】,習【元】【明】【乙】 [0319004] 於【大】*,于【明】【乙】* [0319005] 勤【大】,勸【宋】【元】【明】 [0319006] 落【大】,洛【明】【乙】 [0319007] 二合米【大】下同,米二合【元】【明】【乙】下同 [0319008] 甞【大】,常【宋】【元】【明】【乙】 [0320001] 二合麼【大】下同,麼二合【元】【明】【乙】下同 [0320002] 二合唎【大】,唎二合【元】【明】【乙】 [0320003] 誥【大】*,告【明】【乙】* [0320004] 反【大】,切【明】【乙】 [0320005] 今【大】,令【宋】【元】【明】【乙】 [0320006] 告【大】,誥【宋】【元】 [0320007] 後【大】,沒【宋】【元】【明】【乙】 [0320008] 蓮【大】,華【宋】【元】【明】【乙】 [0320009] 合【大】,〔-〕【宋】 [0320010] 及【大】,不【宋】【元】【明】【乙】 [0320011] 誨【大】,海【宋】【元】【明】【乙】 [0320012] 二合力【大】,力二合【元】【明】【乙】 [0321001] 相【大】,切【宋】【元】【明】【乙】 [0321002] 化【大】,作【宋】【元】【明】【乙】 [0321003] 上【大】,上聲【明】【乙】 [0321004] 相【大】,想【宋】【元】【明】【乙】 [0321005] 如【大】,九【元】 [0322001] 二合暮【大】,暮二合【元】【明】【乙】 [0322002] 二合抳【大】,抳二合【元】【明】【乙】 [0322003] 㤄【大】,[荒-芒+山]【明】【乙】 [0322004] 何【大】,億【明】 [0322005] 蘖【大】*,𦽆【宋】【元】* [0322006] 數無【大】,無數【宋】【元】【明】【乙】 [0322007] 置【大】,致【元】【明】【乙】 [0322008] 實【大】,言【明】【乙】 [0322009] 上【大】,尚【明】【乙】 [0322010] 梨【大】,黎【明】【乙】 [0322011] 告【大】,誥【宋】【元】 [0323001] 愛【大】,極【宋】【明】【乙】,受【元】 [0323002] 九十【大】,十九【宋】【元】【明】【乙】 [0323003] 當【大】,譡【宋】【元】 [0323004] 謂【大】,為【宋】【元】【明】【乙】 [0323005] 復【大】,復以【元】【明】【乙】 [0323006] 持【大】,〔-〕【宋】【元】【明】【乙】 [0323007] 皆【大】,皆悉【宋】【元】【明】【乙】 [0323008] 即得【大】,得諸【宋】【元】【明】【乙】 [0323009] 二【大】,上【宋】【元】【明】【乙】 [0323010] 任【大】,住【宋】 [0323011] 財錢【大】,錢財【元】【明】【乙】 [0324001] 他【大】,地【明】【乙】 [0324002] 酥【大】,蘇【宋】 [0324003] 穰【大】,瓤【元】【明】【乙】 [0324004] 嚕【大】,魯【宋】【元】【明】【乙】 [0324005] 便【大】,使【宋】【明】【乙】 [0324006] 所【大】,可【元】【明】【乙】 [0324007] 念【大】,令【元】【明】【乙】 [0324008] 唯【大】*,惟【宋】【元】【明】【乙】* [0324009] 寫【大】,瀉【明】【乙】 [0324010] 沫【大】,末【宋】【元】【明】【乙】 [0324011] 檀【大】,橿【宋】【元】【明】【乙】 [0324012] 命【大】,令【宋】【元】【明】【乙】 [0325001] 堰【大】,偃【元】【明】【乙】 [0325002] 現【大】,〔-〕【宋】【元】【明】【乙】 [0325003] 加【大】,知【明】 [0325004] 此下乙本奧書云貞享三年十一月十四日左點了淨嚴四十八【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20 冊 No. 1092 不空羂索神變真言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3-0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