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經分別

[P.110]諸大德今誦出此十三僧殘法

僧殘 一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長老施越不喜修梵行是故彼形體枯瘦容貌憔悴筋脈悉現長老優陀夷見長老施越形體枯瘦容貌憔悴筋脈悉現而作是言「友施越何故汝形體枯瘦筋脈悉現耶施越汝不喜修梵行乎」「友」「友施越然而汝如意食如意眠如意浴如意食浴已汝尚不安樂生起欲念惱害心時以手行泄不淨」「友如此作適當乎」「然我亦如是作」於是長老施越如意食如意眠如意浴如意食浴已尚不安樂生起欲念惱害心時以手行泄不淨如是長老施越其後諸根肥美容貌光澤充滿喜悅長老施越之同修比丘對長老施越曰[P.111]「友施越汝先形體枯瘦容貌憔悴筋脈悉現然而今日諸根肥美容貌光澤充滿喜悅汝服何藥耶」「友我非服藥物也但我如意食如意眠如意浴如意食浴已我尚不安樂生起欲念惱害心時以手行泄不淨

(二)

「友施越汝為何以此手食信施又以此手行泄不淨耶」「然」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故長老施越以手行泄不淨耶」如是諸比丘以種種方便呵責長老施越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集比丘眾而問長老施越曰「施越汝實以手行泄不淨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此非相應法非隨順行非威儀非沙門行非清淨行非所當為愚人何故以手行泄不淨耶愚人我以種種方便為離欲而說法非為具欲為離縛而說法非為具縛為無著而說法非為有著也愚人於此汝於我為離欲而說之法以為具欲為離縛而說之法以為具縛為無著而說之法以為有著愚人我以種種方便豈非為離欲而說法為破憍慢為調伏渴愛為除去執著為斷絕輪迴為滅盡愛為離欲為證滅為涅槃而說法耶愚人我以種種方便豈非為說諸欲之斷滅說諸欲想之遍知說諸欲渴之調伏說諸欲尋之滅除說諸欲熱之止靜耶愚人[P.112]非令未信者生信已信者增長也愚人此無寧是使未信者不生信已信者部分轉向他去也」如是世尊以種種方便呵責長老施越難扶養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故意行泄不淨者僧殘

如是世尊為諸比丘制立學處

(一)

爾時諸比丘以食美味失正念不正知而入眠彼等失正念不正知入眠在夢中漏不淨彼等心生後悔「由世尊所制立之學處『故意行泄不淨者僧殘』我等夢中漏泄不淨其時心得〔受樂〕我等非犯僧殘罪耶」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諸比丘雖有心〔而無意識之目的者〕非犯罪也」「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除夢中外若故意行泄不淨者僧殘

a'b「除夢中外」者夢中除外

「故意」者是認識確知而存心違犯

b'「泄」者離本處也

「不淨」者有十種不淨酪色水色油色乳色生酥色酥色

a 「僧殘」者僧眾對於其罪而給與別住令其返歸原來〔之狀態〕給與摩那埵(贖罪之儀式)〔而後〕回復清淨非數人或一人〔之所業〕是故云「僧殘」〔又初殘[1]者〕對其罪聚之羯磨之同義語是故亦云「僧殘」

(一)

於內色而泄於外色而泄於內外色而泄動腰於空中而泄驅使欲念而泄為大便而泄為小便而泄為風而泄為慰周伽蟲所嚙而泄為健康而泄[P.113]為受樂而泄為藥而泄為布施而泄為福德而泄為祭祀而泄為生天而泄為種子而泄為自試而泄為戲樂而泄泄黑精泄黃精泄赤精泄白精泄酪色精泄水色精泄油色精泄乳色精泄生酥色精泄酥色精

(二)

「於內色」者於己身中之受觸[2]身支

「於外色」者於己身中以外之受觸[3]或不受觸物

「於內外色」者於以上兩者

「空中動腰」者言於空中努力而使生支起作用

「驅使欲念」者言以欲念而驅使生支起作用

「為大便」者言由大便之迫壓而生支起作用

「為小便」者言由小便之迫壓而生支起作用

「為風」者言因風迫壓而生支起作用

「慰周伽蟲所嚙」者因慰周伽蟲所嚙而生支起作用

「為健康」者我當有健康〔而泄〕

「為受樂」者我得樂受

「為藥」者他當得藥

「為布施」者我要行布施

「為福德」者他當有福德

「為祭祀」者我當供犧牲

「為生天」者我當生天

「為種子」者我當得〔胎兒之〕種子

「為自試」者當有黑精當有黃精當有酥色精

「為戲樂」者戲樂之意

(三)

思於內色〔泄〕而行泄者僧殘思於外色僧殘思於內外色僧殘思於空中動腰僧殘思驅使欲念僧殘思迫壓大便思為戲樂而行泄者僧殘

思黑精而行泄者僧殘思黃精酥色精僧殘

———無雜章終———

[P.114](四)

思為健康為受樂僧殘思為健康為藥乃至為健康為施與乃至為健康為福德乃至為健康為祭祀乃至為健康為生天乃至為健康為種子乃至為健康為自試乃至為健康為戲樂而行泄者僧殘

———一根分斷章終———

(五)

思為受樂為藥僧殘思為受樂為施與思為受樂為戲樂僧殘[A1]思為受樂為健康僧殘為藥為施與思為戲樂為自試僧殘

———一根結合章終———

二根等亦如是進行

思為健康為樂為藥為戲樂而行泄者僧殘

———全根章終───

(六)

思黑精黃精而行泄者僧殘思黑精酥色精而行泄者僧殘

———一根分斷章終———

思黑精與赤精酥色精與酪色精而行泄者僧殘

———一根結合章終———

二根等亦如是進行

思黑精黃精赤精酥色精而行泄者僧殘

———全根章終———

(七)

思為健康與黑精而行泄者僧殘思為健康為受樂與黑精黃精而行泄者僧殘思為健康為受樂為藥與黑精黃精赤精而行泄者僧殘

如上應增大兩者

[P.115]思為健康為受樂為藥為戲樂與黑精黃精赤精酥色精而行泄者僧殘

———複合章終———

(八)

「我當泄黑精」而行泄黃精者僧殘「我當泄黑精」而行泄赤精行泄酥色精者僧殘

———分斷章———

「我當泄黃精」而行泄赤精者僧殘「我當泄黃精」而行泄白精酥色精乃至行泄黑精者僧殘

———根之簡約結合章———

思泄酥色精而行泄黑精者僧殘思泄酥色精而泄酪色精者僧殘

———中腔章———

(九)

思泄黃精而行泄黑精者僧殘思泄赤精而行泄黑精者乃至思泄白精而行泄黑精思泄酥色精而行泄黑精者僧殘

———背面章第一進行———

思泄赤精而行泄黃精者僧殘白精酥色精乃至思泄黑精而行泄黃精者僧殘

———背面章第二進行———

思泄白精而行泄赤精思泄黃精而行泄赤精者僧殘

———背面章第三進行———

思泄黑精而行泄酥色精思泄酪色精而行泄酥色精者僧殘

———背面章第十進行———

———背面章句終———

[P.116]

行而泄者僧殘行而不泄者偷蘭遮不行而泄者不犯也不行而不泄者不犯也不思行而泄者不犯也不思行而不泄者不犯也不思不行而泄者不犯也不思不行而不泄者不犯也

夢中無洩泄之意癡狂者心亂者痛惱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大小便溫水膀胱浴室

沙彌拳握空中站立憶念孔穴以木片觸於流水玩水玩花拇指

(一)

爾時一比丘因夢泄不淨彼心生悔恨〔思〕「我非犯僧殘罪乎」如是彼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比丘因夢者不犯也

(二)

爾時一比丘行大便而泄不淨彼心生悔恨以此事白世尊「比丘汝存何心乎」「世尊我無泄意」「無泄意者不犯也」爾時一比丘行小便「諸比丘無泄意者不犯也

(三)

爾時一比丘以尋欲念而泄不淨彼心生悔恨乃至「尋而泄者不犯也

(四)

爾時一比丘浴溫水而泄不淨彼心生悔恨乃至「汝存何心乎」「世尊我無泄意」「無泄意者不犯也」爾時一比丘持泄意以溫水行浴而泄[P.117]不淨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汝僧殘」爾時一比丘持泄意以溫水浴而不泄不淨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非僧殘是偷蘭遮

(五)

爾時一比丘之生支受傷以藥塗之而泄不淨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無泄意者不犯也」爾時一比丘生支受傷持泄意塗藥而泄不淨乃至不泄不淨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非僧殘是偷蘭遮

(六)

爾時一比丘搔陰囊而泄不淨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無泄意者不犯也」爾時一比丘持泄意搔陰囊而泄不淨乃至不泄不淨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非僧殘偷蘭遮

(七)

爾時一比丘於行路時泄不淨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無泄意者不犯也」爾時一比丘以泄意於行路時泄不淨乃至不泄不淨偷蘭遮

(八)

爾時一比丘壓膀胱而行小便一比丘於浴室溫下腹一比丘於浴室洗師背一比丘使〔人〕打腿〔三事同前〕「偷蘭遮

(九)

爾時一比丘持泄意如是言一沙彌曰「來沙彌汝握我生支」其〔沙彌〕握其生支其比丘泄不淨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汝僧殘[P.118]爾時一比丘握已眠沙彌之生支彼泄不淨彼心生悔恨乃至「非僧殘乃突吉羅

(一〇)

爾時一比丘持泄意以腿壓生支而泄不淨乃至不泄彼心生悔恨「偷蘭遮」爾時一比丘以泄意以拳握生支持泄意於空中動腰而泄不淨乃至不泄不淨彼心生悔恨「偷蘭遮

(一一)

爾時一比丘於〔他〕身上立持泄意於〔他〕身上立而泄不淨乃至不泄不淨「偷蘭遮

(一二)

爾時一比丘以染著心憶念女人之生支而泄不淨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非僧殘諸比丘勿以染著心憶念女人之生支憶念者突吉羅

(一三)

爾時一比丘持泄意以生支入鎖孔而泄不淨乃至不泄不淨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非僧殘乃偷蘭遮

(一四)

爾時一比丘持泄意以木片觸生支而泄不淨乃至不泄不淨彼心生悔恨「偷蘭遮

(一五)

爾時一比丘逆流洗浴而泄不淨〔三事同前〕「偷蘭遮

(一六)

爾時一比丘玩水戲一比丘走水中一比丘玩花一比丘走於蓮叢中而泄不淨〔三事同前〕「偷蘭遮

(一七)

爾時一比丘持泄意入生支於沙中而泄不淨乃至不泄不淨彼心生悔恨「偷蘭遮」爾時一比丘持泄意入生支於泥中而泄不淨乃至[P.119]不泄不淨彼心生悔「偷蘭遮」爾時一比丘以水澆生支而泄不淨〔三事同前〕「偷蘭遮」爾時一比丘持泄意以生支觸臥牀而泄不淨乃至不泄不淨彼心生悔「偷蘭遮」爾時一比丘持泄意以拇指觸生支而泄不淨乃至不泄不淨彼心生悔「偷蘭遮

———僧殘一終———

僧殘 二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長老優陀夷住阿蘭若此長老之精舍優美華麗清淨中央有內室四面有房舍圍繞甚善設臥牀座牀善置飲物[1]洗淨水房屋掃灑清淨〔如是〕眾多之人來見長老優陀夷之精舍一婆羅門亦伴其婦至長老優陀夷處如是言長老曰「我等欲觀大德之精舍」「然婆羅門請看」取鑰啟鎖開門入精舍中彼婆羅門亦隨長老優陀夷後而入其婦亦從婆羅門後而入優陀夷開一窗閉一窗走遍房舍然後往彼婦之後觸摩其身彼婆羅門與長老優陀夷交談而行婆羅門大放歡喜讚歎之語「如是住阿蘭若之沙門釋子甚是高貴優陀夷尊師亦住如是阿蘭若之高[P.120]貴者」如是說時其婦言婆羅門曰「彼有何高貴如汝摩觸我身此沙門優陀夷亦摩觸我身

於是其婆羅門瞋怒譏嫌非難「此等沙門釋子不知恥不持戒打妄語彼等實自言己是法行者寂靜行者梵行者實語者持戒者善法行者而彼等無沙門行無梵行彼等破沙門行破梵行彼等何處有沙門行有梵行耶彼等離沙門行離梵行所謂沙門優陀夷為何摩觸我妻之身乎貴族之婦人少女童女媳婦侍女實不能至此僧園彼等若到此當被此沙門釋子所污辱

(二)

諸比丘聞婆羅門之譏嫌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何以長老優陀夷與女人身相觸乎」於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令集比丘眾而問長老優陀夷曰「優陀夷汝實與女人身相觸乎」「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癡人汝非相應法非隨順行非威儀非沙門行非清淨行非所當為愚人汝為何與女人身相觸乎愚人我以種種方便為離欲而說法非為具欲乃至說諸欲熱之止靜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起欲情變心與女人身相觸或捉手或捉髮或觸其某身支者僧殘

(一)

「任何」者無論何者亦乃至

「比丘」者乃至即此所謂「比丘」之意

[P.121]「起欲情」者言驅使欲念戀著欲樂

「變心」者欲情亦是變心瞋怒亦是變心迷亂亦是變心此處所謂變心是指欲情變心也

a'「與」者共也

「女人」者人女而非夜叉女餓鬼女畜生女初生之女〔嬰〕亦云〔人女〕何況長大者

a 「身相觸」者猥褻之行為也

「手」者由肘至指甲尖之謂

「髮」者純髮或混合絲之髮或混合華鬘之髮或混合金銀之髮或混合真珠之髮或混合寶珠之髮也

「身支」者除手及髮外其餘皆云「身支」

(二)

捉摩重摩順摩逆摩抱捉捺摩

「捉摩[2]」者惟捉觸之程度

「重摩」者從此至彼摩觸也

「順摩」者由上而下

「逆摩」者由下而上

「下」者向下變曲

「舉」者持舉於上

「牽」者牽拉之

「推」者推進也

「抱」者捉抱身支

「抱捉」者捉其任何一處

「捉」者惟有捉之

「捺摩」者惟觸之程度

「僧殘」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殘」

(一)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於女人身與〔己〕身捉摩重摩順摩逆摩抱捉捺摩者僧殘有女人若比丘疑是〔女人〕以起欲念於女人身與〔己〕身捉摩重摩乃至捺摩者偷蘭遮有女人若比丘作黃門想而起欲念偷蘭遮有女人〔若比丘〕作男想作畜生想而起欲念偷蘭遮

[P.122]有黃門若比丘作黃門想而起欲念於黃門身與捺摩者偷蘭遮〔若比丘〕作黃門疑想男想畜生想女想於黃門之身與捺摩者突吉羅

有男〔若比丘〕作男想疑想畜生想女想黃門想〔乃至〕突吉羅

有畜生〔若比丘〕作畜生想疑想女想黃門想男想〔乃至〕突吉羅

———一根〔章〕———

(二)

有二女人若比丘於二女人作女想以起欲念對二女人之身與捺摩者二僧殘有二女人〔若比丘〕於二女人作疑想黃門想男想畜生想而起欲念於二女人之身捺摩者二偷蘭遮

有二黃門〔若比丘〕於二黃門作黃門想〔二偷蘭遮有二黃門於二黃門作疑想男想畜生想女想〕二突吉羅

有二男〔若比丘〕於二男作男想〔二突吉羅有二男於二男作疑想畜生想女想黃門想〕二突吉羅

有二畜生〔若比丘〕於二畜生作畜生想〔疑想女想黃門想男想〕二突吉羅

[P.123](三)

有女人與黃門若比丘於兩者作女想而起欲念於兩者之身捺摩者一僧殘一突吉羅有女人及黃門〔若比丘〕於兩者作疑想而起欲念一偷蘭遮一突吉羅有女人與黃門〔若比丘〕於兩者作黃門想而起欲念二偷蘭遮〔男想一偷蘭遮一突吉羅畜生想〕一偷蘭遮一突吉羅

有女人與男人〔若比丘〕於兩者作女想而起欲念一僧殘一突吉羅疑想黃門想男想畜生想〕一偷蘭遮一突吉羅

有女人與畜生〔若比丘〕於兩者作女想而起欲念一僧殘一突吉羅疑想黃門想男想畜生想〕一偷蘭遮一突吉羅

有黃門與男子〔若比丘〕於兩者作黃門想而起欲念一偷蘭遮一突吉羅疑想男想畜生想女想〕二突吉羅

有黃門與畜生〔若比丘〕於兩者作黃門想而起欲念一偷蘭遮一突吉羅疑想男想畜生想女想〕二突吉羅

有男子與畜生〔若比丘〕於兩者作男想而起欲念二突吉羅疑想畜生想女想黃門想〕二突吉羅

———二根〔章〕———

(四)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於女人身與〔比丘〕衣[3]捉摩捺摩者偷蘭遮有二女人若比丘於二女人作女想而起欲念於二女人之身與〔己之〕[P.124]衣捉摩捺摩者二偷蘭遮有女人與黃門若比丘於兩者作女想而起欲念於兩者之身與〔己之〕衣捉摩捺摩者一偷蘭遮一突吉羅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於女人之衣與〔比丘之〕身摩觸捺觸者偷蘭遮二女人二偷蘭遮女人與黃門一偷蘭遮一突吉羅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於女人之衣與〔比丘之〕衣摩觸捺觸者突吉羅二女人二突吉羅女人與黃門二突吉羅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以女人之捨物[4]觸〔比丘之〕身者突吉羅有二女人若比丘作二女人想而起欲念以二女人之捨物觸摩己身者二突吉羅有女人與黃門若比丘於兩者作女人想而起欲念以兩者之捨物觸摩己身者二突吉羅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以女人之捨物觸摩其衣者突吉羅有二女人〔若比丘〕作二女人想〔乃至〕捨物捉摩衣者二突吉羅女人與黃門二突吉羅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以女人之捨物觸〔比丘之〕捨物者突吉羅二女人二突吉羅女人與黃門二突吉羅

———比丘句終———

(五)

有女人〔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若女人以身捉摩比丘之身〔乃至〕捺摩時〔比丘〕有依順之意向動身以受觸樂者僧殘

[P.125]有二女人於二女人作女想而起欲念若二女人捉摩受觸樂者二僧殘有女人與黃門於兩者作女想而起欲念兩者若捉摩受觸樂者一僧殘一突吉羅

有女人作女想而起欲念若女人以比丘之身捉〔自己之〕衣偷蘭遮有二女人二偷蘭遮有女人與黃門一偷蘭遮一突吉羅

有女人作女想而起欲念若女人以比丘之衣捉摩己身者偷蘭遮二女人二偷蘭遮也女人與黃門一偷蘭遮一突吉羅有女人作女想而起欲念若女人以比丘衣捉摩己衣者突吉羅二女人二突吉羅女人與黃門二突吉羅

有女人有女想而起欲念女人以比丘之捨物捉摩其身有摩觸之意而動身受觸樂者突吉羅二女人二突吉羅女人與黃門二突吉羅以比丘之捨物與衣二女人女人與黃門〕二突吉羅

有女人有女想而起欲念女人若以比丘之捨物捉摩〔女人之〕捨物比丘有摩觸之意而動身受觸樂者突吉羅二女人二突吉羅女人與黃門二突吉羅

(六)

有摩觸之意動身而受觸樂者僧殘有摩觸之意動身而不受觸樂者突吉羅有摩觸之意不動身而受觸樂者不犯也有摩觸之意不動身而不受觸樂者不犯也〔被捉〕有求脫之意而動身受觸樂者不犯也有求脫之意而動身不受觸樂[P.126]者不犯也有求脫之意而不動身受觸樂者不犯也有求脫之意而不動身不受觸樂者不犯也

(七)

無意者無念者不知者不受樂者癡狂者心亂者痛惱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夜叉女黃門眠女死女畜生女木像女

強捉推鉢禮拜努力而不觸時

(一)

爾時一比丘對母以愛慕其母之情對女兒以愛護女兒之情乃至對妹以愛護妹之情而觸摩之彼心生悔恨「我非僧殘乎」以此事白世尊乃至「比丘非僧殘突吉羅

(二)

爾時一比丘與故妻身相觸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汝僧殘

(三)

爾時一比丘與夜叉女與黃門身相觸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非僧殘偷蘭遮

(四)

爾時一比丘與眠女身相觸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汝僧殘與死女偷蘭遮與畜生女突吉羅與木像女「突吉羅

(五)

爾時眾多女人強捉一比丘腕相鉤而行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汝受樂乎」「世尊我不受樂」「不受樂者不犯也

[P.127](六)

爾時一比丘與女人渡橋而動欲心彼心生悔「突吉羅

(七)

爾時一比丘見女人前來起欲心而以肩碰之彼心生悔「僧殘

(八)

爾時一比丘與女人上樹乘船而動欲心彼心生悔「突吉羅

(九)

爾時一比丘因女人所持之繩而起欲心彼心生悔「偷蘭遮」爾時一比丘因女人所持之棒而起欲心彼心生悔「偷蘭遮

(一〇)

爾時一比丘動欲心以鉢推女人彼心生悔「偷蘭遮

(一一)

爾時一比丘於女人禮拜時起欲心而舉足彼心生悔「僧殘

爾時一比丘〔思〕「我當捉女人」努力而不接觸彼心生悔「突吉羅

———僧殘二終———

僧殘 三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長老優陀夷住阿蘭若其長老之房舍優雅美麗清淨其時眾多女人來園觀遊精舍其諸女人至長老優陀夷處而作是言「大德我等欲觀大德之精舍」於是長老優陀夷使諸女人等入見精舍然後言有關彼等之大小便道說好又說惡或請或求或問或反問[P.128]又解說又教誡又惡罵其女人中墮落無恥者與優陀夷共談笑戲樂諸女人中有慚恥者離去而非難諸比丘「大德此非隨順行非威儀我等亦不欲我夫如是云耳何況大德優陀夷耶

(二)

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為何長老優陀夷對女人言粗惡語乎」於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爾時世尊以是因緣令集比丘眾而問長老優陀夷曰「優陀夷汝實對女人言粗惡語乎」「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此非相應法非隨順行非威儀非沙門行非清淨行非所當為愚人何故於女人言粗惡語耶我以種種方便為離欲而說法非為具欲乃至非為說諸欲熱之止靜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起欲情變心對女人言粗惡語者即如年輕男子向年輕女人言含淫欲法之語者僧殘

「任何」者無論何者亦乃至

「比丘」者乃至即此所謂「比丘」之意

「起欲情」者為欲念所驅而戀著欲樂之謂

「變心」者欲情亦是變心瞋怒亦是變心迷亂亦是變心在此處所謂變心是指欲情變心

「女人」者人女而非夜叉女餓鬼女畜生女有智而能知善語惡語粗語非粗語者

a 「言」者如年輕男子對年輕女子少年對少女欲行之男子對欲行之女子之謂

a'「粗惡語」者有關大小便道淫欲法之語

[P.129]「含淫欲法」者有關於淫欲之法

「僧殘」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殘」

(一)

語二道說好說惡反問解說教誡或惡罵

「說好」者稱說讚歎二道

「說惡」者詆毀非難二道

「乞」者「與我應與我

「求」者「汝母何時與〔汝〕耶汝父何時與耶汝之天神何時與耶何時有好事何時汝得淫欲法

「問」者「汝如何與汝夫耶如何與愛人耶

「反問」者「汝實如是與汝夫如是與汝愛人

「解說」者被問而言「當如是與若如是與者當得汝夫之寵愛也

「教誡」者不被問而言「如是與如是與者汝夫當寵愛汝也

「罵」者「汝無形[1]汝不全形無血者恆出血者恆布者[2]漏出者汝長崛[3]汝黃門汝出兩邊者[4]汝破根者汝二根者

(二)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於女人之大便道小便道言其好惡罵者僧殘有二女人若比丘於二女人作女人想而起欲念於二女人之大便道二僧殘有女人與黃門若比丘於兩者有女想而起欲念於兩人之大便道一僧殘一突吉羅

[P.130](三)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除女人之大小便道外就其頸以下由膝蓋以上言其好惡乃至罵者偷蘭遮二女人二偷蘭遮女人與黃門一偷蘭遮一突吉羅

(四)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就其女人之頸以上膝蓋以下說好惡突吉羅二女人二突吉羅女人與黃門二突吉羅

(五)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於女人之衣服言其好惡突吉羅二女人二突吉羅女人與黃門二突吉羅

(六)

為義[5]而說為法[6]而說為教[7]而說痴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赤染播種道終篤信布施作業

(一)

爾時有一女人著新染之毛織衣一比丘生起欲念言其女人曰「妹實汝之赤染(血)」其女不解「然大德新染之毛織衣也」彼心生悔恨「我非僧殘乎」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比丘非僧殘突吉羅

(二)

爾時有一女人著粗毛織衣如是言「妹實汝之粗毛」其女不解「大德是粗毛織衣也」彼心生悔「突吉羅

(三)

爾時一女人著新縫之衣如是言「妹汝實毛多」其女不解「大德新縫之毛衣也」彼心生悔「突吉羅

(四)

爾時一女人著硬毛衣如是言「妹實汝之硬毛「然大德硬毛之毛衣「突吉羅

(五)

爾時一女人著外衣如是言「妹汝之毛長「大德外衣也「突吉羅

[P.131](六)

爾時一女人於田園播種已而歸一比丘起欲心言其女人曰「妹汝已播下種」其女人不解「然大德我等已播下」彼心生悔恨乃至「比丘非僧殘突吉羅

(七)

爾時一比丘見前來一出家女起欲心而言其女曰「妹道終焉」其女不解「然比丘汝應當前進」彼心生悔「偷蘭遮

(八)

爾時一比丘起欲心而對一女人曰「妹汝是篤信者然而與汝夫之物却不與我等」「大德何者」「淫欲法也」彼心生悔「僧殘

(九)

爾時一比丘起欲心而對一女人曰「妹汝是篤信者然而却不與我等最上布施」「大德何物是最上布施」「淫欲法也」彼心生悔恨「僧殘

(一〇)

爾時一女人正在作務一比丘起欲心而對彼女人曰「妹我作乃至「妹我作」乃至「妹我作乃至彼女人不解彼心生悔恨「突吉羅

———僧殘三終———

僧殘 四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長老優陀夷於舍衛城有檀越往返於許多居士家一寡婦端正美貌其時長老優陀夷於晨著內衣持外衣[P.132]與鉢至其婦人家坐於已設座位上婦人至長老優陀夷處頂禮而坐一面婦人於一面坐已長老優陀夷為說法教示教誡令踊躍歡喜婦人聽優陀夷說法歡喜而對長老優陀夷曰「大德請云所需我等當得供奉諸如衣服飲食房舍病資具藥物等」「妹如衣服飲食房舍病資具藥物等我等非所難得與我等難獲者」「大德何物耶」「淫欲法也」「大德所欲乎」「妹所欲也」「大德請來」而入幽室解衣而仰臥牀上優陀夷近彼女人〔言〕「誰願觸其不淨臭處耶」之後吐唾而去其婦人譏嫌非難「此等沙門釋子無恥虛言妄語而行惡行彼等實自言己是法行者寂靜行者梵行者實語者持戒者善法行者而彼等無沙門行無梵行彼等破沙門行破梵行彼等離沙門行離梵行何故沙門優陀夷自求淫欲法〔而言〕『誰願觸其不淨臭處耶』之後吐唾而去耶我有何惡耶我有何惡臭耶以何故遺棄我耶」其他婦女亦譏嫌非難「此等沙門無恥何故沙門優陀夷實自求其女之淫欲法〔而言〕『誰願觸其不淨臭處耶』之後吐唾而去耶其女人有何惡耶其女人有何惡臭耶何故遺棄其女人耶

(二)

諸比丘聞其諸女人等之譏嫌非難彼諸比丘中少欲者譏嫌非難「為何長老優陀夷於女人前為己讚歎淫欲供養耶」如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P.133]因緣令集比丘眾而問長老優陀夷曰「優陀夷汝實於女人前為己讚歎淫欲供養耶」「世尊實然」佛世尊呵責「愚人汝行非相應法非隨順行非威儀非沙門行非清淨行非所當為愚人汝為何於女人前為己讚歎淫欲供養耶愚人我以種種方便為離欲而說法非為具欲乃至非為說欲熱之靜止乎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若起欲情變心於女人前為己[1]讚歎淫欲供養而言『妹於如我之持戒者梵行者具善法行者依此法供養則此為供養中之第一』若有關淫欲法者僧殘

「任何」者〔見僧殘三二〕謂知粗惡語非粗惡語〔之智者〕

「女人前」者於女人之鄰或女人之近處

「為己〔〕淫欲」者是為己之淫欲為己之因為己之意志為己之供養

a 「妹」者是剎帝利女或婆羅門女或吠舍女或首陀羅女

「如我」者或剎帝利或婆羅門或吠舍或首陀羅

「持戒者」者已離殺生已離偷盜已離虛言

「梵行者」者已離不淨法

「具善法行者」者由其戒其梵行而具足善法行者

「依此法」者依淫欲法

「供養」者能令人喜歡

a'「此為〔〕第一」者言此是第一此為最上此為最勝此為最善此為最頂

「若有關淫欲法」者若有連結於淫欲法

「僧殘」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殘」

[P.134]

(一)

有女人若比丘作女想而起欲念於女人前為己讚歎淫欲供養者僧殘有二女人〔若比丘〕於二女人作女想二僧殘女人與黃門〔若比丘〕於兩者作女想一僧殘一突吉羅

(二)

「請以衣服飲食房舍病資具藥物供養」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為何不姙得子愛樂幸福應以何物供養如何趣善趣

(一)

爾時一不姙女如是對所供養比丘曰「大德我如何能有姙乎」「然當行第一布施」「大德何為第一布施」「淫欲法也」彼心生悔「僧殘

(二)

爾時可姙女[2]如是對所供養比丘曰「我如何能得子乎」「然當行第一布施」「大德何為第一布施」「淫欲法也」彼心生悔「僧殘

(三)

爾時一女人對所供養比丘曰「大德我如何得我夫之愛樂乎「大德我如何得幸福乎」「然當行第一布施「僧殘

(四)

爾時一女人對所供養比丘曰「大德我當以何物供養大德乎」「妹當以第一布施」「大德何為第一布施」「淫欲法也」彼心生悔「僧殘

(五)

爾時一女人對所供養比丘曰「大德我當以何物供養大德乎」「當以第一布施」「大德何為第一布施「僧殘

(六)

爾時一女人對所供養比丘曰「大德我如何趣善趣」「然當行第一布施」「大德何為第一布施「僧殘

———僧殘四終———

僧殘 五

[P.135]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長老優陀夷於舍衛城有施主往返於許多家於此見未婚男子或童女於男子之父母前讚歎童女「某家童女端正美麗賢慧而伶俐勤勉其童女實適合此家之男子」父母如是言「大德我等不知彼等為何人或屬何家若大德令與之我等當為兒娶其童女」又於童女之父母前讚歎男子「某家男子端正美貌有智而伶俐勤勉彼男子實適合此童女」彼等如是言「大德我等不知彼等為何人或屬何家我等如何能為童女之婚事大德若有求者我等之童女當與其男子」彼以如是方便為婚姻嫁娶

(二)

爾時一村主之寡婦有一女端正美麗村外之邪命外道之俗弟子等至其婦處作如是言「大姊此女請與我子」彼女如是言「諸賢我不知汝等為何人或屬何家我唯一之女兒如何能往村外耶我不與也」諸人如是對邪命弟子[P.136]「諸賢汝等何故而來耶」「諸賢我等為吾兒〔至〕某村婦家求其女彼婦曰『諸賢我不知汝等為何人或屬何家我唯一之女兒如何能往村外耶我不與也』」「諸賢汝等由誰求彼村婦之女耶諸賢宜告優陀夷優陀夷應與之

於是彼邪命弟子等至長老優陀夷處而如是言「大德我等〔往〕某某村婦『我不與之』願大德令彼婦之女與我等之子」如是優陀夷至彼婦家而如是言「何故女不與彼等耶」「大德我不知彼等為何人或屬何家我唯一之女兒如何能往村外耶我不與之」「與彼等我知彼等」「大德若大德知之我當與」如是其婦以女與邪命弟子

(三)

如是其邪命外道之俗弟子等娶其女一月令作婦事[1]其後即令作婢事[2]如是彼女遣使至母處言「我實困苦而無樂唯有一月作婦事而後令作婢事請來帶我歸」如是其婦至邪命弟子處而言「諸賢汝等勿令此女作婢事應以作婦事」彼等言「我等之嫁娶非關於汝我等之嫁娶乃與沙門所為我等不知汝走」如是彼婦被邪命弟子所侮辱再歸舍衛城

彼女再遣使至母處「我實困苦而無樂唯有一月作婦事而後令作婢事請來帶我歸」彼村婦至長老優陀夷處而言「大德我女實困苦而無樂唯有一月令其作婦事其後令作婢事大德請往告『汝等勿令此女作婢事應令此女作婦事』」於是長老優陀夷至邪命弟子處而如是言「諸賢勿使此女作婢事令作婦事」彼等答曰「我等之嫁娶非關於汝乃與村婦所為汝應是沙門[P.137]門不營務當是好沙門[3]我等不知汝走」如是優陀夷被邪命弟子所侮辱再歸舍衛城

彼女再三遣使至母處「我實困苦帶我歸」彼婦再至優陀夷處「大德請往告令作婦事」「先前我亦被邪命弟子侮辱請去我不去

(四)

爾時其婦譏嫌非難「猶如我女因惡翁姑及主夫而困苦無樂大德優陀夷亦應如是困苦無樂」彼女亦譏嫌非難「猶如我因惡翁姑及主夫而困苦無樂大德優陀夷亦應如是困苦無樂」其他女人亦不滿其翁姑及主夫而咒詛「猶如我等因惡翁姑及主夫而困苦無樂大德亦應如是困苦無樂」然諸女人中滿足翁姑及主夫者如是期願「猶如我等有好翁姑及主夫而幸福快樂大德優陀夷亦應如是幸福快樂

(五)

諸比丘聞女人之咒詛或女人之期願彼等中少欲者亦譏嫌非難「長老優陀夷何以為媒人耶」如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令集比丘僧而問長老優陀夷曰「優陀夷汝實為媒乎」「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何以為媒人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P.138]任何比丘為媒者〔即〕為女子〔傳達〕男子之情意或為男子〔傳達〕女人之情意或令成夫婦或令成情人者僧殘

(一)

爾時眾多賭徒遊樂於園中遣使招遊女「請來我等在園中遊樂」彼女曰「諸賢我不知汝等是何人或屬何家我有甚多用物資具豈可往市外乎我當不去」如是使者以此語諸賭徒如斯告時有一人對諸賭徒言「諸賢汝等以何求遊女乎諸賢宜語優陀夷優陀夷者當使〔她〕來也」如是言時一優婆塞對其人言「賢者勿作是言如此作非沙門釋子所宜大德優陀夷當不為也」如此說時以「當為」「當不為」賭之

於是賭徒等至長老優陀夷處而如是言「大德我等遊樂於園中遣使者往某遊女處〔言〕『請來我等在園中遊樂』彼女言『我不知汝等是何人或屬何家我有甚多用物資具豈可往市外乎我當不去』願大德使其遊女來」如是長老優陀夷至遊女處而言「汝等何故不至彼處乎」「大德我不知彼等何人我當不去」「我知彼等即至彼處」「大德若知之我當去」如是彼等賭徒攜遊女行往園中

(二)

爾時彼優婆塞譏嫌非難「何以大德優陀夷為一時之媒乎」諸比丘聞優婆塞之譏嫌非難比丘中少欲者亦譏嫌非難「何以長老優陀夷為一時之媒乎[P.139]如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優陀夷汝實為一時之媒乎」「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乃至「愚人汝何以為一時之媒乎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為媒者〔即〕為女人〔傳達〕男子之情意或為男子〔傳達〕女人之情意或令成夫婦或令成情人雖一時〔之關係〕亦僧殘

「任何」者無論何者亦乃至

「比丘」者乃至即此所謂「比丘」之意

「為媒」者被女人所遣而至男子處或被男子所遣而至女人處

「為女人〔傳達〕男〔〕意」者將男子之情意報告女子

「為男子〔傳達〕女〔〕意」者將女人之情意報告男子

「或令成夫婦」者乃令成夫妻

「或令成情人」者令成愛情

「雖一時」者令成為一時之妻

「僧殘」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殘」

(一)

有十種女人即母護父護父母護兄護姊護宗親護姓護法護自護罰護

有十種婦即買得樂住雇住衣物水得鐶得婢取執作俘虜婦暫住婦

(二)

「母護女」者母為保護監督支配者

「父護女」者父為

「父母護女」者父母為

「兄護女」者兄為

「姊護女」者姊為

「宗親護女」者宗親為

「姓護女」者宗族為

「法護女」者同法人為

「自護女」者被帶入內室而說「此女是我所有乃至被花束圍繞者

「罰護女」者由誰立杖而宣言「凡是至某某女人處者〔當與〕此人罰杖

[P.140](三)

「買得婦」者以財物買之令住

「樂住婦」者愛人令愛人住

「雇住婦」者與物而令住之

「衣物住婦」者與衣物而令住之

「水得婦[4]」者觸水鉢而令住之

「鐶得婦[5]」者取去鐶而令住之

「婢取婦」者既是婢又為婦

「執作婦」者既是作務者又為婦

「俘虜婦」者俘虜中取來者

「暫住婦」者一時之婦

(四)

男子遣使比丘「大德往語某母護女『汝當為某人之買得婦』」〔若比丘〕領受〔彼語〕往語之受彼語還報者僧殘男子語某父護女語某罰護女僧殘

———摘要句———

男子遣使比丘「大德往語某母護女及某父護女『汝等當為某人之買得婦』」領受〔彼語〕僧殘男子某母護女及某父母護女某母護女及某罰護女僧殘

———分斷章———

男子某父護女及某父母護女某父護女及某母護女僧殘

———省略結合根章———

男子某罰護女及某母護女某罰護女及某自護女僧殘

———一根章終———

如是二根三根乃至九根亦如是為之此為十根法——

男子遣使比丘「大德往語某母護女及父護女某罰護女僧殘

———買得女章終———

[P.141](五)

男子遣使比丘「大德往語某母護女『汝為某人之樂住婦乃至雇住婦乃至暫住婦』」領受彼語僧殘

男子遣使比丘「〔〕語某母護女及某父護女某罰護女『為暫住婦』」領受彼語者僧殘

———暫住婦章終———

(六)

男子遣使比丘「大德往語某母護女『汝為某人之買得婦』」若比丘領受彼語往語之若還報者僧殘男子為樂住婦乃至為雇住婦『暫住婦』」僧殘

———摘要句———

此為十根法——

男子遣使比丘「大德往語某罰護女『汝為某人之買得婦與樂住婦暫住婦』」僧殘

(七)

男子遣使比丘「大德往語某母護女『汝為某人之買得婦』」僧殘

「〔〕語某母護女及某父護女『汝等為某人之買得婦與樂住婦』」僧殘「〔〕語某母護女某父護女及某父母護女『汝等為某人之買得婦及樂住婦雇住婦』」僧殘兩者當如是增進

男子遣使比丘「大德往語某母護女某父護女某罰護女『汝等為某買得婦樂住婦暫住婦』」僧殘

———兩邊關說章終———

(八)

男子之母遣使比丘乃至男子之父遣使比丘乃至男子之父[P.142]母遣使比丘〔乃至宗親同姓〕男子之同法人遣使比丘乃至

(九)

母護女之母遣使比丘「大德往語某女『為某人之買得婦』」僧殘母護女之母遣使比丘「大德『為樂住婦乃至暫住婦』」僧殘

———摘要句———

此為十根法——

母護女之母遣使比丘「大德往語某女『為某人之買得婦樂住婦暫住婦』」僧殘

(一〇)

父護女之父遣使比丘乃至父母護女之父母遣使比丘乃至兄護女之兄遣使比丘乃至〔姊護女之姊宗親護女之宗親同姓護女之同姓法護女之同法人〕以自護女為所有者遣使比丘乃至罰護女之立杖者遣使比丘「大德往語某女『汝為某人之買得婦』」「『為某人之買得婦樂住婦暫住婦』」僧殘

(一一)

母護女遣使比丘「大德往語某某『我應為某人之買得婦』」僧殘「母護女『當為樂住婦乃至『當為暫住婦』」僧殘

———摘要句———

罰護女遣使比丘「大德往語某某『我應為某人之買得婦樂住婦暫住婦』」比丘領受彼語往語之還報者僧殘

———全根章句終———

(一二)

受語傳言還報者僧殘受語傳言不還報者偷蘭遮受語不傳[P.143]還報者偷蘭遮受語不傳言不還報者突吉羅不受語傳言還報者偷蘭遮不受語傳言不還報者突吉羅不受語不傳言還報者突吉羅不受語不傳言不還報者不犯也

(一三)

男子命眾多比丘「大德往傳言某女」全比丘受語傳言還報者全比丘僧殘男子「往傳言」全比丘受語傳言一比丘還報者全比丘僧殘男子「往傳言」全比丘受語一比丘傳言全比丘還報者全比丘僧殘男子「往傳言」全比丘受語一比丘傳言一比丘還報者全比丘僧殘

(一四)

男子命比丘「大德往傳言某女」受語傳言還報者僧殘男子命比丘「大德往傳言某女」受語傳言令弟子還報者僧殘男子命比丘「往傳言」受語令弟子往傳言而自還報者僧殘男子命比丘「往傳言」受語令弟子傳言弟子傳之令他人還報者兩者偷蘭遮

(一五)

往時[6]受語傳告歸時不報者偷蘭遮往時不受語歸時受語傳報者偷蘭遮往時受語語之歸時受語傳報者僧殘

(一六)

為僧為塔為病人而往理事務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眠女死女外出非女黃門爭執和解為黃門作媒

[P.144](一)

爾時一男子命一比丘「大德往語某女」彼往問諸人「某女住何處乎」「大德在眠」彼心生悔「我非僧殘乎」以此事白世尊「比丘非僧殘突吉羅

(二)

爾時一男子命一比丘「大德往語某女」比丘往而問諸人「某女於何處乎」「大德死矣乃至「大德外出乃至「大德非女也乃至「大德女黃門也」彼心生悔「突吉羅

(三)

爾時或女人與夫爭執而往母家所供養比丘和解之彼心生悔乃至「比丘〔其女〕被離婚乎」「世尊」「比丘〔其女〕非被離婚者不犯也

(四)

爾時一比丘為黃門作媒彼心生悔「我非僧殘乎」以此事白世尊「比丘非僧殘偷蘭遮

———僧殘五終———

僧殘 六

(一)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中阿羅毘之諸比丘共乞造房舍無主而自理需建材無限量而此事無所終止彼等乞求極多「汝等與人汝等與工人與牛與車與刀與斧與鋤與鍬與鋸與蔓草與竹與文若草與婆婆草與草與土」諸居士為此乞求而煩惱見諸比丘則恐怖戰慄[P.145]或改道而走或翻臉或閉戶見牛誤以為比丘而奔逃

長老大迦葉於王舍城安居已向阿羅毘出發漸漸〔遊行〕至阿羅毘於是長老大迦葉住於阿羅毘之阿伽羅婆寺中長老大迦葉晨著下衣持上衣與鉢因乞食而入阿羅毘邑諸居士見長老大迦葉驚恐戰慄或改道而走或翻臉或閉戶如是長老大迦葉於阿羅毘邑行乞已食後由行乞歸語諸比丘「友原此阿羅毘豐饒而易得食依施與之食生活容易今日阿羅毘飢饉難得食依施與之食生活非易以何因緣此阿羅毘飢饉難得食依施與之食生活非易耶」時諸比丘以此事告長老大迦葉

(二)

爾時世尊隨意住於王舍城後向阿羅毘遊行漸漸遊行至阿羅毘於是世尊住阿羅毘之阿伽羅婆寺中長老大迦葉來至世尊處頂禮世尊已於一面坐坐已長老大迦葉以此事白世尊爾時世尊以是因緣令集比丘僧而問阿羅毘之諸比丘曰「諸比丘汝等實共乞造房舍無主而自理需建材無限量而此事無所終止耶汝等向彼等乞求極多『汝等與人見牛誤以為比丘而奔逃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汝等愚人何以共乞造房舍此等〔事〕無所終止汝等於彼等極多『汝等與人與土』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呵責已說法已語諸比丘曰

(三)

「諸比丘[1]過去世有二兄弟仙人住恆河邊名為摩尼犍大龍王[P.146]渡恆河至弟仙人處盤繞七圈[2]圈圈環繞彼成大鎌刀形立於彼頭上諸比丘爾時弟仙人恐怖其龍形體枯瘦容貌憔悴筋脈悉現兄仙人見弟仙人之形體枯瘦容貌憔悴筋脈悉現而對彼曰『汝何故形體悉現耶』『尊者此摩尼犍大龍王渡恆河來至我處盤繞七圈圍繞我身成大鐮刀形立我頭上恐怖其龍〔故〕我形體〔悉現〕』『汝不欲龍王來乎』『尊者我不欲龍王來也』『汝見其龍之何物耶』『尊者我見龍之頸飾有寶珠』『然而汝向龍王乞其摩尼「與我摩尼我欲摩尼」』

摩尼犍大龍王渡恆河至弟仙人處立於一面龍王於一面立已弟仙人如是言『與我摩尼我欲摩尼』諸比丘此時摩尼犍大龍王〔言〕『比丘乞摩尼比丘欲摩尼』即去摩尼犍大龍王再渡恆河至〔弟仙人處〕弟仙人遙見龍王則對彼曰『與我摩尼我欲摩尼』此時龍王言『比丘乞摩尼欲摩尼』即由其處折回諸比丘龍王三次渡恆河弟仙人見龍王渡恆河即對龍王曰『與我摩尼我欲摩尼』諸比丘此時摩尼犍大龍王以偈頌謂弟仙人

[P.147]我豐饒飲食     皆由摩尼出
不與汝貪人     不復來汝庵
壯者劍在手     脅我乞摩尼
不與汝貪人     不復來汝庵

諸比丘其時摩尼犍大龍王言『比丘乞摩尼欲摩尼』即歸而不復來

弟仙人不見美麗之龍王形體更枯瘦顏貌憔悴筋脈悉現兄仙人見弟仙人形體更悉現如是對弟仙人曰『汝何故形體更筋脈悉現乎』『尊者我因不見美龍王形體更悉現也』時兄仙人為弟仙人說偈頌曰

勿求人之愛     貪求生憎怨
梵士乞摩尼     龍去不復現

諸比丘彼畜生亦實不喜乞求何況人乎

(四)

「諸比丘昔一比丘住於雪山腹之一深林近其深林處有大深池大鳥群日中尋食於此池夜往宿深林諸比丘彼比丘受鳥群亂鳴所擾來我處[P.148]頂禮已於一面坐其比丘坐已我對彼如是言『比丘諸事安適耶易得食耶長途涉旅不疲怠耶汝由何處來耶』『世尊諸事安好世尊易得食長途之旅不疲怠世尊雪山腹有大深林近其深林有大深池有大鳥群日中尋食彼池日沒回宿其深林世尊我為鳥群亂鳴所擾故由彼處而來』『比丘汝不欲其鳥群來耶』『世尊我不願其鳥羣來』『然比丘汝往深林之處於夜之初分三次唱言「住此深林中之所有眾鳥聽我言我要汝翼汝等各與我翼」夜之中分亦乃至夜之後分亦與我翼」』

如是諸比丘其比丘入深林中夜之初分三次唱言『住此深林中與我翼』夜之中分亦夜之後分亦與我翼』時彼眾鳥因『比丘乞羽翼比丘欲羽翼』而捨去此深林從此去不復還比丘彼畜生且不喜乞求何況人乎

(五)

「諸比丘昔良家子賴吒婆羅之父以偈對賴吒婆羅曰

彼眾我不知     彼等且乞我
汝是我之子     何故不來乞
乞者人不愛[3]     不得則憎怨
故我不求汝     勿怨憎於我

諸比丘彼賴吒婆羅實是良家子對己父且如是言何況〔他〕人之對〔他〕人乎

[P.149](六)

諸比丘諸居士之聚財難集又難護於此愚人汝等實如是於難集難護之聚財多乞求而住『汝等與人與工人與牛〔乃至〕與土』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若比丘自乞造房舍無主自理時應如量而造於此所謂如量者長十二佛搩手[4]內廣七搩手也應率同諸比丘指示作處應由此諸比丘於無難處有行處指示作處若比丘於有難處無行處之作處自乞造房舍或不率同諸比丘指示作處或過量者僧殘

(一)

「自乞」[5]自乞求人工人手斧乃至

a 「造」者自造或令他人造

a'「房舍」者內部有塗抹外部亦有塗抹或內外均有塗抹者

「無主」者無其他任何人為施主即或男或女或在家或出家者

「自理」者為自己而作

「應如量而造於此所謂如量者長十二佛搩手」者指外側之量而言

「內廣七搩手」者指內側之量而言

(二)

「應率同諸比丘指示作處」者造房舍之比丘乞求房舍之作處時應至僧中偏袒右肩禮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白如是

「諸大德我自乞造房舍無主而自理諸大德我今乞求僧伽檢視作處

[P.150]應二次乞請三次乞請若全僧伽能檢視作處得由全僧伽檢視之若全僧伽不能檢視作處時得乞求其中有聰明賢能之比丘知有難處無難處有行處無行處者之聽許「諸比丘當如是認可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於僧中唱言

『大德僧請聽此某甲比丘自乞造房舍無主而為己彼求僧檢視作處若僧時機可者請僧聽許某甲某甲比丘檢視某甲比丘之作處』如是表白

『大德僧請聽此某甲比丘求僧檢查作處請僧聽許某甲某甲比丘檢視某甲比丘之作處諸大德中對於某甲某甲比丘檢視某甲比丘之作處忍者默然不忍者請說

僧已對於某甲某甲比丘檢視某甲比丘之作處聽許已僧已忍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彼被認准之比丘往其作處檢視應知有難處無難處有行處無行處若是有難處無行處者應言勿作於此若無難處有行處者應對僧伽報告無難處有行處「其造房舍比丘至僧中偏袒右肩禮上座比丘足胡跪合掌白如是

『諸大德我自乞造房舍無主而自理

諸大德我求僧指示作處

應二次乞請三次乞請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於僧中唱言

『大德僧請聽此某甲比丘自乞造房舍無主而自理彼求僧指示作處若僧時機可者僧當指示某甲比丘之作處』如是表白

[P.151]『大德僧請聽此某甲比丘乞求僧指示某甲比丘之作處諸大德中指示某甲比丘之作處忍者默然不忍者請說由僧指示某甲比丘之作處已僧忍知解』」

(三)

「有難處」者謂或有螞蟻之住處或有白蟻[6]之住處或鼠之住處蛇之住處蝎之住處百足之住處象之住處馬之住處獅子之住處虎之住處豹之住處熊之住處鬣狗之住處此中某一畜生之住處或七穀之生處七菜之生處或屠殺處刑場處或塚墓處園地處或王地象屋馬屋監獄酒坊獄所車道四叉路集會處有幕處此言「有難處」

「無行處」者如牛車不得迴轉四周階梯不得迴轉之處此言「無行處」

「無難處」者非螞蟻之住處非白蟻之住處非有幕處此言「無難處」

「有行處」者於牛車階梯得迴轉者此言「有行處」

(四)

「自乞」者謂自乞求人

a 「造」者自造或令他人造

a'「房舍」者內部有塗抹外部亦有塗抹或內外均有塗抹

「或不率同諸比丘指示作處或過量」者不由白二羯磨指示作處或長或廣其量超過毛髮程度(甚微)自造或令他造者每所造[7]突吉羅至〔最後之〕一泥團未塗者偷蘭遮其泥團塗已者僧殘

「僧殘」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殘」

[P.152]

(一)

比丘造房舍不被指示作處而於有難處無行處者一僧殘二突吉羅比丘造房舍不被指示作處而於有難處有行處者一僧殘一突吉羅比丘造房舍不被指示作處而於無難處無行處者一僧殘一突吉羅比丘造房舍不被指示作處而於無難處有行處者僧殘

比丘造房舍被指示作處而於有難處無行處者二突吉羅比丘造房舍被指示作處而於有難處有行處者一突吉羅比丘造房舍被指示作處而於無難處無行處者一突吉羅比丘造房舍被指示作處而於無難處有行處者不犯也

(二)

比丘造房舍過量而於有難處無行處者一僧殘二突吉羅比丘造房舍過量而於有難處有行處者一僧殘二突吉羅比丘造房舍過量而於無難處無行處者一僧殘一突吉羅比丘造房舍過量而於無難處有行處者一僧殘

比丘造房舍適量而於有難處無行處者二突吉羅比丘造房舍適量而於有難處有行處者一突吉羅比丘造房舍適量而於無難處無行處者一突吉羅比丘造房舍適量而於無難處有行處者不犯也

(三)

比丘造房舍不被指示作處過量而於有難處無行處者二僧殘二突吉羅比丘造房舍不被指示作處過量而於有難處有行處者二僧殘一突吉羅比丘造房舍不被指示作處過量而於無難處無行處者二僧殘一突吉羅比丘造房舍不被指示作處過量而於無難處有行處者二僧殘

[P.153](四)

比丘造房舍被指示作處適量而於有難處無行處者二突吉羅比丘造房舍被指示作處適量而於有難處有行處者一突吉羅比丘造房舍被指示作處適量而於無難處無行處者一突吉羅比丘造房舍被指示作處適量而於無難處有行處者不犯也

(五)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造彼房舍不被指示作處而於有難處無行處者一僧殘二突吉羅造彼房舍被指示作處適量而於無難處有行處者不犯也

(六)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而不命「應被指示作處而於無難處有行處」造彼房舍不被指示作處而於有難處無行處者一僧殘二突吉羅指示作處於無難處有行處者不犯也

(七)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而不命「應適量而於無難處有行處」造彼房舍過量而於有難處無行處者一僧殘二突吉羅適量而於無難處有行處者不犯也

(八)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而不命「應被指示作處適量而於無難處有行處」造彼房舍不被指示作處過量而於有難處無行處者二僧殘二突吉羅被指示作處適量而於無難處有行處者不犯也

(九)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亦命「應被指示作處而於無難處有行處」造彼房舍不被指示作處而於有難處無行處彼聞「造我之房舍不被指示作處而於有難處無行處」彼比丘應自往或遣使云「應被指示作[P.154]而於無難處有行處」若不自往或不遣使者突吉羅比丘命造彼房舍不被指示作處而於有難處有行處彼聞遣使云「應被指示作處而於無難處」若不遣使者突吉羅比丘命「應被指示作處而於有行處乃至「應被指示作處乃至「應於無難處有行處乃至「應於無難處乃至「應於有行處突吉羅造〔彼房舍〕被指示作處而於無難處有行處者不犯也

(一〇)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又命「應適量而於無難處有行處」造彼房舍過量而於有難處無行處彼聞「為我造房舍過量而於有難處無行處」彼比丘自往或遣使云「應適量而於無難處有行處」〔乃至〕「應於有行處乃至不犯也

(一一)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又命「應被指示作處適量而於無難處有行處」造彼房舍不被指示作處過量而於有難處無行處彼聞不犯也

(一二)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又命「應被指示作處而於無難處有行處」造彼房舍不被指示作處而於有難處無行處造房舍者三突吉羅乃至有難處有行處造房舍者二突吉羅乃至無難處無行處造房舍者二突吉羅乃至無難處有行處造房舍者一突吉羅被指示作處而於有難處無行處造房舍者二突吉羅乃至有難處[P.155]行處造房舍者一突吉羅乃至無難處無行處造房舍者一突吉羅乃至無難處有行處者不犯也

(一三)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又命「應適量而於無難處有行處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又命「應被指示作處適量而於無難處有行處不犯也

(一四)

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造彼房舍不被指示作處而於有難處無行處彼若於房舍未成時來由彼比丘云其房舍應與他人或拆壞再造若不與他人或不再造者一僧殘二突吉羅比丘命「汝等造我房舍」而去造彼房舍被指示作處適量而於無難處有行處者不犯也

(一五)

自造而未成由己成之則僧殘自造而未成由他人成之亦僧殘他人造而未成由己成之則僧殘他人造而未成由他人成之亦僧殘

(一六)

造山窟洞穴草屋為他人造不犯也除〔己之〕住屋〔為公眾者〕皆不犯也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造房舍僧殘六終———

僧殘 七

爾時世尊在憍賞彌國[1]瞿師羅園中爾時長老闡陀之施主居士如是對闡陀曰「大德請示精舍地我為大德令〔人〕造精舍」如是長老闡陀求精舍地伐村人鎮人市人洲人國人所奉祀之一神廟樹[2]諸人譏嫌非難「為[P.156]何沙門釋子伐村人國人所奉祀之神廟樹耶沙門釋子傷一根[3]之生命

諸比丘聞諸人之譏嫌非難彼等中有少欲之比丘亦譏嫌非難「為何長老闡陀砍伐村人國人所奉祀之神廟樹耶」時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闡陀汝實砍伐村人國人所奉祀之神廟樹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乃至「愚人汝何以砍伐村人國人所奉祀之神廟樹耶愚人人人於此樹作有生命想[4]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若比丘造大精舍有主而自理應率同諸比丘指示作處由諸比丘指示無難處有行處之作處若比丘於有難處無行處之作處造大精舍若不率同諸比丘指示作處者僧殘

a'「造」者是自造或令他造

「大」者謂有主精舍

「精舍」者內部有塗抹外部亦有塗抹或內外部均有塗抹者

a 「有主」者有其他任何人為施主即或男或女或在家或出家者

「自理」者為自己而作

「應率同諸比丘指示作處」者應由造精舍之比丘查察[5]精舍之作處〔見第六僧殘二(二)〕「諸大德我造大精舍有主而自理諸大德我今乞請僧檢視作處」此言「有行處」

b'「造」者是自造或令他造

「大」者謂有主精舍

「精舍」者內部有塗抹外部亦有塗抹或內外部均有塗抹者

b 「不率同諸比丘指示作處」者不由白二羯磨指示精舍之作處自造或令他造[P.157]每所造突吉羅至〔最後之〕一泥團未塗者偷蘭遮其泥團塗已者僧殘

「僧殘」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殘」

(一)

比丘造精舍不被指示作處而於有難處無行處者〔見第六僧殘三(一)過量適量章於此不提〕被指示作處於無難處有行處者不犯也

(二)

比丘命「汝等造我精舍」造彼精舍不被指示作處有難處無行處被指示作處於無難處有行處者不犯也

(三)

比丘命「汝等造我精舍」而去且不命「應被指示作處於無難處有行處」造彼精舍不被指示作處於有難處無行處被指示作處於無難處有行處者不犯也

(四)

比丘命「汝等造我精舍」而去又命「應被指示作處於無難處有行處」造彼精舍不被指示作處於有難處無行處彼聞「造我精舍不被指示作處於有難處無行處」由彼比丘自往或不犯也

(五)

比丘命「汝等造我精舍」而去又命「應被指示作處於無難處有行處」造彼精舍不被指示作處於有難處無行處造精舍者三突吉羅被指示作處於無難處有行處者不犯也

(六)

比丘命「汝等造我精舍」而去造彼精舍不被指示作處於有難處無行處彼若於未成時至被指示作處於無難處有行處者不犯也

(七)

自造而未成〔同第六僧殘三(一五)(一六)〕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造精舍僧殘七終———

僧殘 八

[P.158]

(一)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長老沓婆摩羅子生年七歲即證阿羅漢果凡是諸聲聞所應通達者彼皆通達於其上彼已無更上之任何事可作為於所作亦無可復加者長老沓婆摩羅子獨於靜處坐時心起如是思惟「我生七歲而證得阿羅漢果凡諸聲聞所應通達者我皆通達無更上之任何事可作為於所作亦無可復加者我如何為僧眾服務」於是長老沓婆摩羅子作是思惟「我當為僧眾分房舍分配請食

(二)

長老沓婆摩羅子晡時從靜坐而起至世尊處至已頂禮而坐一面摩羅子如是白世尊曰「世尊我在靜坐時為僧眾服務世尊我如是思惟『我當為僧眾分房舍分配請食』世尊我欲為僧眾分房舍分配請食」「善哉沓婆然則汝沓婆當為僧眾分房舍分配請食」「是世尊」長老沓婆摩羅子對世尊應諾

(三)

世尊以是因緣說法而告諸比丘曰「然而諸比丘僧伽當同意沓婆摩羅子為分房舍人及分配請食人諸比丘應如是認可最初當乞請沓婆請後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於僧中唱言

『大德僧請聽若僧時機可者請僧伽同意長老沓婆摩羅子為分房舍人及分配請食人』如是表白

[P.159]『大德僧請聽請僧伽同意長老沓婆摩羅子為分房舍人及分配請食人諸長老中對於同意長老沓婆摩羅子為分房舍人及分配請食人忍者默然不忍者請說

僧已認可沓婆摩羅子為分房舍人及分配請食人僧已忍知解』」

(四)

已被認可之長老沓婆摩羅子即分配同類比丘於同一處之房舍比丘中之誦經者使彼等能相互合誦經而為彼等分配於同一處之房舍於比丘中持律者使彼等相互裁決律而為彼等分配於同一處之房舍比丘中之說法者使彼等能相互論法則為彼等分配於同一處之房舍凡坐禪比丘使彼等互不妨礙而為彼等分配於同一處之房舍說粗語而身體強壯者即為彼等分配於同一處之房舍因此彼等長老舒適而住比丘中遲來者為彼等入火光三昧以其光分房舍然而諸比丘亦有故意遲來者〔思〕「我等將能見長老沓婆摩羅子之神通力」至沓婆摩羅子處而如是言「大德沓婆為我等分房舍」長老沓婆摩羅子對彼等曰「長老願樂何處我即分配於何處」彼等即故意指示遠方「大德沓婆為我等分房舍於耆闍崛山大德為我等分房舍於盜人嶽分房舍於仙人山黑石崛乃至〕於毘婆羅山七葉崛〔乃至〕於尸陀林蛇鬚洞〔乃至〕於五摩陀崛〔乃至〕顛陀伽崛〔乃至〕多浮陀崛〔乃至〕多[P.160]浮陀園〔乃至〕耆婆伽梨園〔乃至〕分房舍於曼直林中之鹿園」長老沓婆摩羅子為彼等入火光三昧由指頭出火行於前面彼等亦從此光隨長老沓婆摩羅子後而行長老沓婆摩羅子如是分房舍於彼等「此是臥牀此是座牀此是褥此是枕此是大便處此是小便處此是飲用水此是洗淨水此是杖此乃僧伽之會議處此時可入此時可出也」長老沓婆摩羅子如是分配房舍於彼等再歸竹林也

(五)

爾時有慈比丘[1]與地比丘為新出家小德者故彼等於僧眾中得惡房惡食其時王舍城中之眾人喜歡供養諸長老比丘[2]熟酥胡麻油添味等備蓄食物然而對慈比丘地比丘則隨便給與屑米飯酸粥等普通之食物彼等食後從乞食歸來問長老比丘曰「尊者於食堂師等有何物耶師等有何物耶」部分長老言「友我等有熟酥有胡麻油有添味」慈比丘地比丘對諸比丘曰

「尊者我等無有何物唯有屑米飯酸粥之常食以應所需

(六)

爾時有一善飯居士供養眾僧四種常施食彼於食堂與妻子站立而侍候或捧飯或捧湯或捧胡麻油或捧添味等某日善飯居士翌日請食〔依順次〕慈比丘地比丘被指定應供此日善飯居士以事來僧園至長老沓婆摩羅子處[P.161]向彼頂禮後一面坐坐已長老沓婆摩羅子為善飯居士說法開示令歡喜善飯居士對長老沓婆摩羅子曰「大德於明日我家供食指定何人耶」「指定慈比丘地比丘」時善飯居士不悅而思「為何有惡比丘將於我家食耶」歸家後令婢「明日受食者來為彼等設座於穀倉給與屑米飯添加酸粥」「諾主人」彼婢如是對善飯居士應諾

(七)

慈比丘地比丘言「友昨日善飯居士請食指定我等明日我等可受善飯長者及妻子共立侍候或捧飯或捧湯或捧胡麻油或捧添味等」彼等歡喜通夜不能如常入眠

慈比丘地比丘於晨著下衣持上衣與鉢至善飯居士家其婢見慈比丘地比丘由遠方來設牀座於穀倉對慈地比丘曰「大德請坐

慈比丘地比丘如是思「必是食事未成此時使我等暫坐穀倉也」然而彼婢持來屑米飯添加酸粥「大德請食」「妹我等來受常施食也」「大德我知也然而昨日受我家主人之命『明日受食者來為彼等設座於穀倉給與屑米飯添加酸粥』大德請食」如是慈比丘地比丘言「友昨日善飯居士來僧園至沓婆摩羅子處必是沓婆摩羅子於善飯居士前中傷我等」彼等憂惱不能如常進食

[P.162]慈比丘地比丘食已歸至僧園收攝衣鉢於門外之倉庫蹲坐於僧伽梨衣赤面屈肩垂首悲憤而困惑

(八)

慈比丘尼至慈比丘地比丘處如是對彼等曰「我頂禮大德」如是言時慈比丘地比丘亦不言再次三次慈比丘尼對慈比丘地比丘曰「我頂禮大德」三次慈比丘地比丘皆不答「我於大德有何過耶何故大德不答我耶」「妹我等如是被沓婆摩羅子所害汝勿關心」「大德我能何為」「妹汝若願意今日使世尊擯滅沓婆摩羅子」「大德我如何作我能作何事乎」「妹汝至世尊處應如是言『世尊此有非善非適法世尊應無恐懼無惱害無危難之此處而於此處有恐懼有惱害有危難於無風處而起風其水若火我實為沓婆摩羅子所犯也』」「然大德」慈比丘尼應諾慈比丘地比丘至世尊處頂禮而立一面於一面立已慈比丘尼如是對世尊曰「世尊此有非善所犯也

(九)

爾時世尊以是因緣令集比丘僧而問沓婆摩羅子曰「沓婆汝記憶如其比丘尼所云之行為乎」「世尊如世尊之知我」世尊再次乃至世尊三次問長老沓婆摩羅子「如知我」「沓婆汝不能如此答汝若為者言為若未為者當言未為」「世尊憶我生以來夢中亦未曾行不淨法況於覺醒時乎

[P.163]爾時世尊告諸比丘曰「然諸比丘擯滅慈比丘尼應查問〔教唆此尼之〕諸比丘」言已世尊起座而入精舍於是諸比丘擯滅慈比丘尼慈比丘地比丘對彼諸比丘曰「諸師勿擯滅慈比丘尼彼尼無有何過因我等瞋怒不喜〔沓婆〕欲擯斥之而教唆彼尼也」「諸師汝等以無根波羅夷法誹謗長老沓婆摩羅子耶」「然諸師

諸比丘中少欲者亦譏嫌非難「為何慈比丘地比丘以無根波羅夷法誹謗長老沓婆摩羅子耶」如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汝等實以無根波羅夷法誹謗沓婆摩羅子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等為何以無根波羅夷法誹謗沓婆摩羅子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對他比丘惡瞋不滿而以無根波羅夷法誹謗之〔思〕『可能令彼由此梵行退墮』彼於後時或被詰問或不被詰問其事情[3]無根者因比丘住於瞋恚故者僧殘

「任何」者無論何者亦乃至

「比丘」者乃至即此所謂「比丘」之意

「他比丘」者是其他之比丘也

「惡瞋」者是怒而不快不喜憤懣不平

「不滿」者由瞋怒而不快不喜不滿意

「無根」者不見不聞無疑念

「〔以〕波羅夷法」者以四波羅夷之一

「誹謗」者自非難或令人非難之

「可能令彼由此梵行退墮」者令從比丘法退墮令從沙門法退墮令從戒法[P.164]退墮令從修德法退墮也

「後時」者於彼誹謗時經過剎那頃刻須臾者

「被詰問」者究明其被誹謗之事柄

「不被詰問」者不被追究所云何事

「事情」者有四事論事非難事罪事行事

「因比丘住瞋恚」者由我云虛事由我云妄事由我云無實我以不知而言之

「僧殘」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殘」

(一)

不見彼犯波羅夷法而誹謗彼「我見汝犯波羅夷法汝非沙門非釋子不與汝共布薩自恣僧羯磨」者語語僧殘云彼犯波羅夷法不聞而誹謗彼「由我聞」語語僧殘云彼犯波羅夷法不疑而誹謗彼「由我疑」語語僧殘

(二)

不見彼犯波羅夷法而誹謗彼「汝犯波羅夷法我見之聞之」語語僧殘不見彼誹謗彼「我見之疑之我見之聞之疑之」語語僧殘

不聞彼犯波羅夷法而誹謗彼「我聞之疑之乃至我聞之又見之乃至我聞之疑之見之」語語僧殘

不疑彼犯波羅夷法而誹謗彼「我疑之見之我疑之聞之我疑之見之聞之」語語僧殘

[P.165](三)

見彼犯波羅夷法而誹謗彼「汝犯波羅夷法我聞之我疑之我聞之我疑之」語語僧殘聞彼犯波羅夷法而誹謗彼「汝犯波羅夷法我疑之乃至我見之乃至我疑之見之」語語僧殘疑彼犯波羅夷法而誹謗彼「我見之乃至聞之乃至見之聞之」語語僧殘

(四)

見彼犯波羅夷法於見有疑不確信所見不憶所見忘失所見於聞有疑忘失所聞於疑有疑忘失所疑而誹謗彼「汝犯波羅夷法我疑之見之乃至我疑之聞之乃至我疑之見之聞之」語語僧殘

(五)

不見彼犯波羅夷法而令〔他人〕誹謗彼「汝犯波羅夷法被見之」語語僧殘不聞彼不疑彼

(六)

不見彼犯波羅夷法而令〔他人〕誹謗彼「汝被見之被聞之乃至被見之被疑之被見之被聞之被疑之語語僧殘不聞彼不疑彼

(七)

見彼犯波羅夷法而令〔他人〕誹謗彼「汝被聞之乃至被疑之乃至被聞之被疑之聞彼疑彼

(八)

見彼犯波羅夷法於見有疑忘失所疑而誹謗彼「汝被疑之被見之乃至忘失所疑而誹謗彼「汝被疑之被聞之乃至忘失所疑而誹謗彼「汝犯波羅夷法被疑之被見之被聞之」語語僧殘

[P.166]

(一)

於不清淨有清淨之見於清淨有不清淨之見於不清淨有不清淨之見於清淨有清淨之見

(二)

有不清淨人犯一波羅夷法若於彼有清淨之見不被容許而以擯斥意言之者則一僧殘一突吉羅有不清淨人被容許而以擯斥意言之者僧殘

有不清淨人不被容許而以叱責意言之者一非難語罪與一突吉羅有不清淨人被容許而以叱責意言之者非難語罪

(三)

有清淨人不犯一波羅夷法若於彼有不清淨之見不被容許而以擯斥意言之者突吉羅有清淨人被容許而以擯斥意言之者不犯也

有清淨人不被容許而以叱責意言之者一非難語罪與一突吉羅有清淨人被容許而以叱責意言之者非難語罪

(四)

有不清淨人犯一波羅夷法若於彼有不清淨之見不被容許而以擯斥意言之者突吉羅不犯也一非難語罪與一突吉羅非難語罪

(五)

有清淨人不犯一波羅夷法若於彼有清淨之見犯一僧殘一突吉羅僧殘一非難語罪與一突吉羅非難語罪

(六)

於清淨人持不清淨之見於不清淨持不清淨之見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無根僧殘八終———

僧殘 九

(一)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慈比丘地比丘下耆闍窟[P.167]山時見牡羝羊與牝羝羊行淫見已而作如是言「友我等以此牡羊名沓婆摩羅子此牝羊名慈地比丘尼我等當如是言『諸師前我等聞而謗沓婆摩羅子然而今我等自見〔彼〕與慈地比丘尼行淫』」彼等以牡羊名沓婆摩羅子其牝羊名慈地比丘尼彼等語諸比丘曰「諸師前我等聞而謗沓婆摩羅子今我等自見〔其〕與慈地比丘尼行淫」諸比丘如是言「諸師勿作如是言長老沓婆摩羅子不為如是也」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以是因緣令集比丘僧而問長老沓婆摩羅子曰「沓婆汝憶如諸比丘之言乎」「世尊如世尊了知我」再次世尊乃至三次世尊言長老沓婆摩羅子了知我」「沓婆」「況於覺醒時乎」時世尊告諸比丘曰「然諸比丘應檢問此諸比丘」如是言已世尊起坐而入精舍

(二)

爾時彼諸比丘檢問慈比丘地比丘之徒被諸比丘檢問彼等以此事告諸比丘「諸師汝等取異事中之某類似點以波羅夷法誹謗沓婆摩羅子耶」「然諸師」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何以慈比丘地比丘以異事中之誹謗沓婆摩羅子耶」時彼等比丘以此事白世尊「諸比丘汝等實以異事中之誹謗沓婆摩羅子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何以汝等以異事中之誹謗沓婆摩羅子耶」「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P.168]任何比丘對他比丘惡瞋不滿唯取異事中之某種類似點[1]以波羅夷法誹謗之〔思〕『〔由此〕可能令彼由此梵行退墮』彼於後時或被詰問或不被詰問而言唯取其異事之某種類似點因比丘住於瞋恚故者僧殘

(一)

「任何」者〔同第八僧殘二〕不滿

(二)

「異事中之」者或罪異事或事異事

如何事為事之異事言事是教誡事犯罪事行事之異事也教誡事是犯罪事行事是言事教誡事犯罪事之異事也如是事乃事之異事

如何事為事之同事言事是言事之同事教誡事是教誡事之同事犯罪事可能是犯罪事之同事或異事

如何犯罪事是犯罪事之異事不淨法波羅夷罪是不與取波羅夷罪斷人命波羅夷罪上人法波羅夷罪之異事也不與取波羅夷罪是斷人命波羅夷罪上人法波羅夷罪是不淨法波羅夷罪不與取波羅夷罪斷人命波羅夷罪之異事如是犯罪事乃犯罪事之異事

如何犯罪事是犯罪事之同事不淨法波羅夷罪是不淨法波羅夷罪之同事上人法波羅夷罪是上人法波羅夷罪之同事如是犯罪事乃犯罪事之同事行事乃行事之同事如是事乃事之同事

[P.169](三)

「〔唯取〕類似點」者類似有十種類似種似名似種姓似根似罪似鉢似衣似和尚似阿闍梨似房舍似

「種似」者見剎帝利種犯波羅夷法後見其他之剎帝利種而誹謗「由我見剎帝利種犯波羅夷法汝非沙門非釋子與汝不共布薩自恣僧羯磨」語語僧殘見婆羅門種乃至見吠舍種乃至見首陀種語語僧殘

「名似」者見佛護乃至見法護乃至見僧護犯波羅夷法見其他之僧護語語僧殘

「種姓似」者見瞿曇姓見目犍連姓乃至見迦旃延姓乃至見婆斯達姓犯波羅夷法見其他之婆斯達姓語語僧殘

「相似」者見〔身〕高者乃至見矮者乃至見黑者乃至見白者犯波羅夷法語語僧殘

「罪似」者見犯輕罪而向彼以波羅夷法誹謗「汝非沙門也」語語僧殘

「鉢似」者見持鐵鉢者乃至見持布鉢者乃至持孫婆迦鉢者犯波羅夷法語語僧殘

「衣似」者見糞掃衣者乃至著居士衣者犯波羅夷法語語僧殘

「和尚似」者見某和尚弟子犯波羅夷法語語僧殘

「阿闍梨似」者見某阿闍梨弟子犯波羅夷法語語僧殘

[P.170]「房舍似」者見住某房舍者犯波羅夷法語語僧殘

(四)

「以波羅夷法」者以四波羅夷之一〔同第八僧殘二〕行事也

「唯取某種類似點」者是對彼類似〔之部分〕而取他人之類似〔部分〕

「比丘住瞋恚故」者〔同第八僧殘二〕是故亦云「僧殘」

(一)

有比丘見犯僧殘於僧殘有僧殘之見若對彼以犯波羅夷誹謗「汝非沙門不與僧羯磨」如是於犯罪異事取類似語語僧殘

有比丘見犯僧殘於僧殘有偷蘭遮之見乃至有波逸提之見乃至有提舍尼之見乃至有惡作之見乃至有惡說之見若對彼語語僧殘

有比丘見犯偷蘭遮乃至波逸提乃至提舍尼乃至惡作乃至見犯惡說於惡說有惡說之見若對彼語語僧殘有比丘見犯惡說於惡說有僧殘之見於惡說有偷蘭遮波逸提悔過惡作之見若對彼語語僧殘

作一一之根結成環輪以〔記〕之

(二)

有比丘見犯僧殘於僧殘有僧殘之見若對彼以犯波羅夷令〔他人〕誹謗「汝非沙門語語僧殘有比丘見犯僧殘於僧殘有偷蘭遮之見乃至有惡說之見有比丘見犯惡說於惡說有惡說之見若對彼語語僧殘

(三)

謂有其罪而自謗之或令謗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僧殘九終———

僧殘 十

[P.171]

(一)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提婆達多至拘迦利迦迦吒無迦利騫陀毗耶子娑勿陀達之處作如是言「友我等對沙門瞿曇作破僧破〔法〕輪」拘迦利迦答提婆達多曰「友沙門瞿曇是大神通者大威力者我等如何對沙門瞿曇作破僧破法輪耶」「友我等至世尊處要求五事『尊師世尊以種種方便讚歎少欲知足制欲頭陀行樂住滅漏精進世尊此五法以種種方便成為少欲知足制欲頭陀行樂住滅漏精進之勝法也願世尊

諸比丘盡形壽應為住蘭若者至村落者罪

〔比丘〕盡形壽應為乞食者受請食者罪

〔比丘〕盡形壽應為著糞掃衣者受居士衣者罪

盡形壽應為樹下住者住屋者罪

盡形壽應不食魚肉食魚肉者罪

沙門瞿曇當不許此五事我等以此五事告知眾人我等由此五事可以對沙門瞿曇作破僧破法輪眾人實喜信貧苦行故

(二)

如是提婆達多與友徒同至世尊處頂禮退坐一面坐已對世尊曰「尊師世尊以種種方便讚歎少欲知足食魚肉者罪」「止提婆達多欲住蘭若者[P.172]應住蘭若欲住村落者應住村落欲乞食者應乞食欲受請食者應受請食欲以著糞掃衣者應著糞掃衣欲受居士衣者應受之提婆達多我許八個月住樹下亦〔許〕不見不聞不疑之三清淨魚肉

其時提婆達多知「世尊不聽許五事」甚喜而與友徒起坐右繞世尊而去如是提婆達多入王舍城以五事告知眾人「諸賢我等至沙門瞿曇處乞請五事『師尊世尊以種種方便讚歎少欲知足食魚肉者罪』沙門瞿曇不聽許我等修持此五事

(三)

爾時眾人中無信心無淨心難覺者言「此沙門釋子等是頭陀行者是制欲行者然而沙門瞿曇是奢侈者是著念奢侈」然而眾人中有信心有淨心有賢智有覺者譏嫌非難「為何提婆達多企圖對世尊破僧破法輪乎」諸比丘聞眾人之譏嫌非難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為何提婆達多企圖破僧破法輪乎」於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提婆達多汝實企圖破僧破法輪乎」「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汝為何企圖破僧破法輪乎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任何比丘企圖破和合僧或取導致破僧之事件揭示〔於公眾〕而住立諸比丘應對彼比丘作如是言『尊者勿企圖破和合僧或取導致破僧之事件揭示〔於公眾〕而住立尊者應與僧伽和合僧伽實為歡喜和合無諍同一說戒[P.173]安穩而住』諸比丘對彼比丘作如是言已〔尚〕固執者諸比丘為令彼比丘捨其執應三次諫告至三次諫告時若捨則善若不捨則僧殘

「任何」者無論何者亦乃至「比丘」者乃至即此所謂「比丘」之意

a'「企圖破」者如何使其分裂有異不和合而求黨結眾

「和合」者僧伽是同住者立於同一界者

b'「取」者提起也

a 「導致破僧之事件」者十八破〔僧〕事[1]

b 「揭示〔於公眾〕」者示說〔於公眾〕

c 「諸比丘」者由有所見聞之其他比丘彼等應如是言「尊者勿企圖破和合僧或取導致破僧之事件揭示〔於公眾〕而住立尊者應與僧伽和合僧伽實為歡喜和合無諍同一說戒安穩而住」二次言之乃至三次言之乃至若捨則善若不捨則突吉羅聞〔企圖破僧〕而不言者突吉羅

彼比丘當被引至僧中諫告「尊者勿企圖破和合僧或取導致破僧之事件揭示於公眾而住立尊者應與僧伽和合僧伽實為安穩而住」二次言之乃至三次言之乃至若捨則善若不捨則突吉羅

彼比丘當於〔僧中〕被諫告之「諸比丘當如是諫告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於僧中唱言

『大德僧請聽此某甲比丘企圖破和合僧彼不捨其事若僧時機可者僧伽為使某甲比丘捨其事而諫告之』如是表白

『大德僧請聽此某甲不捨〔其事〕僧為使某甲比丘捨其事而諫告之[P.174]諸大德中為某甲比丘捨其事而諫告之忍者默然不忍者請說我二次言此事乃至我三次言此事不忍者請說

某甲比丘為捨其事由僧伽諫告已僧已忍我如是知解』」

由白突吉羅二羯磨語偷蘭遮羯磨語竟者僧殘僧殘罪者除白突吉羅二羯磨語偷蘭遮外

c'「彼比丘」者彼破僧比丘

「僧殘」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殘」

(一)

於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而不捨者僧殘於法羯磨有疑念而不捨者僧殘於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不捨者僧殘於非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疑念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羅

(二)

不被諫告者捨者癡狂者心亂者痛惱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破僧僧殘十終———

僧殘 十一

爾時佛世尊在王舍城迦蘭陀竹林園其時提婆達多企圖破僧破法輪諸比丘如是言「提婆達多非法語者非律語者為何提婆達多企圖破僧破法輪乎

[P.175]如是言時拘迦利迦迦吒無迦利騫陀毘耶子娑勿陀達對彼等諸比丘曰「諸長老勿言如是提婆達多是法語者律語者提婆達多是取我等所欲求所喜樂而語了知我等〔所欲〕而語是故對彼我等應忍可」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為何有諸比丘對提婆達多之企圖破僧隨順與結黨乎

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

「諸比丘實有比丘等對提婆達多之企圖破僧隨順與結黨乎」「世尊實然」佛世尊呵責「諸比丘何以對愚人提婆達多之企圖破僧隨順與結黨乎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若有比丘等為彼比丘之隨順者結黨者若一人若二人若三人而彼等如是言『尊者對彼比丘勿說何事彼比丘是法語者彼比丘是律語者彼比丘是取我等所欲求所喜樂而語知我等之〔所欲〕而語是〔故〕對彼我等應忍可』諸比丘應對彼比丘等作如是言『尊者勿作如是言彼比丘非法語者彼比丘非律語者至於尊者等亦勿歡喜破僧尊者等應與僧伽和合僧伽實為歡喜和合無諍同一說戒安穩而住

諸比丘對彼比丘等作如是言已尚固執者諸比丘為令彼比丘捨其執應三次諫告至三次諫告時若捨則善若不捨則僧殘

a 「有比丘等」者其他〔結黨〕比丘等

a'「彼」者其破僧比丘

「隨順」者彼有此見彼等亦有此見

「結黨」者是立於彼之類彼之側者

「若一人若二人若三人」者或有一人或有二人三人

彼等如是言「尊者對彼比丘勿說何事彼比丘是法語者是律語者彼比[P.176]丘是取我等所欲求所喜樂而語知我等之〔所欲〕而語是故對彼我等應忍可

b 「諸比丘」者由有所見聞之其他比丘彼等應如是言「尊者勿如是言彼比丘非法語者非律語者至於尊者等亦勿歡喜破僧尊者等應與僧伽和合僧伽實為歡喜和合無諍同一說戒安穩而住」再次言之乃至三次言之乃至若捨則善若不捨則突吉羅聞而不言者突吉羅

彼諸比丘當被引至僧中說「尊者等勿如是言彼比丘安穩而住」再次言之乃至三次言之乃至若捨則善若不捨則突吉羅

彼諸比丘當〔於僧中〕諫告之「諸比丘當如是諫告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於僧中唱言

『大德僧請聽某甲某甲比丘等是某甲比丘企圖破僧之隨順結黨者彼等不捨其事若僧時機可者僧為令某甲某甲比丘捨其事而諫告之』如是表白

『大德僧請聽某甲不捨其事僧為令某甲某甲比丘捨其事而諫告之諸大德中為某甲某甲比丘捨其事而諫告之忍者默然不忍者請說我二次言此事我三次言此事不忍者請說

某甲某甲比丘為捨其事由僧伽諫告已僧已忍我如是知解』」

由白突吉羅二羯磨語偷蘭遮羯磨語竟者僧殘僧殘罪者除白突吉羅二羯磨語偷蘭遮外

二人三人者應於一處諫告之以上者勿〔於一處〕諫告

b'「彼比丘等」者為隨順結黨之諸比丘

「僧殘」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殘」

[P.177]

(一)

於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而不捨者僧殘於法羯磨有疑念而不捨者僧殘於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而不捨者僧殘於非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有疑念者突吉羅於非法羯磨而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羅

(二)

不被諫告者捨者癡狂者心亂者痛惱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助破僧僧殘十一終———

僧殘 十二[1]

爾時佛世尊在憍賞彌〔國〕瞿師羅園爾時長老闡陀為不善行諸比丘如是言「友闡陀勿為如是此非淨法」彼作是言「友汝等以為有何可言我乎我可教汝等也佛是我等所有法是我等所有我等之聖主已得此法譬如大風吹草樹片之穢物集於一處猶如諸川流山間之水草青苔集於一處如是汝等由種種名種種姓種種生種種家而出家集於一處也汝等以為有何可言我乎我應教汝等佛是我等所有法亦是我等所有我等之聖主已證法」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為何長老闡陀由諸比丘如法言之而以己為不可言乎」爾時彼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闡陀汝實由諸比丘如法言之而以己為不可言乎」「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愚人為何由諸比丘如法言之[P.178]而以己為不可言乎愚人此非令未信者生信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若比丘惡口性於繫屬教誡中之學處由諸比丘如法語之而作自身不可共語〔言〕『尊者對我勿說任何事若善若惡我對尊者亦不說任何事若善若惡尊者等應禁止語我』諸比丘應對彼比丘作如是言『尊者勿以己為不可共語尊者應以己為可共語請尊者對諸比丘亦如法語之諸比丘亦對尊者如法語之如是佛弟子眾由相互語相互勉勵而增長

諸比丘對彼比丘作如是言已尚固執者諸比丘為令彼比丘捨其執應三次諫告至三次諫告時若捨則善若不捨則僧殘

「若比丘惡口性」者惡語而具有惡語之行法不認許不受〔他人之〕教誡

「於繫屬教誡中之學處」者於波羅提木叉中所含之學處

「由諸比丘」者由其他之諸比丘

「如法」者依世尊所說之學處名為如法

由彼等言之而以己為不可共語〔言〕「諸尊者勿以若善若惡任何事語我我亦勿以若善若惡任何事語諸尊者等諸尊者應禁止語我」之謂

a 「諸比丘」者由有所見聞之其他比丘彼等應如是言「尊者勿以己為不可共語尊者己應可共語尊者亦可如法語諸比丘諸比丘亦如法語尊者如是佛弟子眾實應如此相互語相互勉勵而增長

[P.179]應二次言乃至三次言乃至若捨則善若不捨則突吉羅聞而不言者突吉羅彼比丘當被引至僧中勸告「大德勿以己為不可共語乃至大增」應二次言之乃至三次言之乃至若捨則善若不捨則突吉羅

彼比丘當於〔僧中〕被諫告之「諸比丘當如是諫告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於僧中唱言

『大德僧請聽此某甲比丘由諸比丘如法語之而以己為不可共語彼不捨其事若僧時機可者僧為令某甲比丘捨其事而諫告之』如是表白

『大德僧請聽此某甲比丘我如是知解』」

由白突吉羅二羯磨語偷蘭遮羯磨語竟者僧殘僧殘罪者除白突吉羅二羯磨語偷蘭遮外

a'「彼比丘」者彼惡口性之比丘

「僧殘」者乃至是故亦云「僧殘」

(一)

於法羯磨有法羯磨想而不捨者僧殘於法羯磨有疑念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羅

(二)

不被諫告者捨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惡口僧殘十二終———

僧殘 十三

(一)

爾時佛世尊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名為阿濕婆富那婆娑之無恥惡比丘住雞咤山邑彼等行如是非法行——自植花樹又教人植自灑水或教人灑[P.180]自摘花或教人摘自結花或教人結作一華莖之華鬘或教人作作二華莖之華鬘或教人作作如枝華莖之〔華鬘〕或教人作作花環或教人作作耳環或教人作作頭飾或教人作作胸飾或教人作彼等為良家之婦為良家之女為良家之童女為良家之媳婦為良家之婢運一華莖之華鬘或教人運運二華莖之華鬘或教人運運如枝華莖之華鬘或教人運運花環或教人運運耳環或教人運運胸飾或教人運運頭飾或教人運也彼等與貴家之婦童女媳婦同食一器同飲一器同坐一座同臥一床同臥一地毯同臥一被蓋同臥一地毯被蓋於非時食飲酒掛華鬘塗香油或舞或歌或語或戲樂或彼等亦伴女人舞女人以舞伴彼等歌女人以舞伴彼等語女人以舞伴彼等戲樂女人以歌伴彼等舞女人以語伴彼等舞女人以戲樂伴彼等舞女人以戲樂伴彼等戲樂

(二)

耽於八目碁或耽於十目碁或玩無盤碁跳間遊戲拔取擲骰棒打看手相拋球葉笛玩鋤倒立玩風車玩竹玩車玩弓猜文字猜他心占籤或學象[1]學馬學車學弓學劍又跑於象前跑於馬前跑於車前或跑去跑回勇猛拍手摔角拳鬥又於舞台上攤開僧伽梨對舞女言「妹在此上舞」又喝采[2]又行種種惡行

(三)

爾時一比丘於迦尸安居已為見世尊往舍衛城之途中至雞咤山邑[P.181]其比丘晨著下衣持外衣與鉢為乞食而入雞咤山邑於進退瞻前顧後手之屈伸皆整齊端莊細目低視威儀具足眾人見彼比丘而如是言「此是何者似懦弱而愚直常無笑容彼至時誰肯與食我等之尊者阿濕婆富那婆娑之徒溫和可親有悅人之語滿面笑容而行『來善來』面非無表情明朗而自啟話頭言易解有趣之語正應與彼等食物也」一優婆塞見其比丘乞食於雞咤山至其比丘處頂禮而言曰「大德得食乎」「賢者不得食」「大德請至我家

(四)

於是優婆塞陪比丘至其家供食已作如是言「大德將往何處」「賢者我為拜世尊往舍衛城也」「然大德代我禮世尊足而請言如是『尊師雞咤山邑之住處被污染雞咤山居住者名阿濕婆富那婆娑是無恥之惡比丘也彼等行如是之惡行又為種種之非法行尊師眾人先前有清淨信心者今已不淨而無信心前有布施僧伽之道今已斷矣善比丘離去只住惡比丘尊師願世尊遣諸比丘於雞咤山重整雞咤山之住處』」

(五)

「諾賢者」比丘許諾其優婆塞從座而起往舍衛城去漸至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至世尊處至已禮世尊而退坐一面與諸客比丘相互親切致意乃諸佛世尊之常法爾時世尊問其比丘曰「比丘諸事安適耶易得食耶[P.182]途而來不疲倦耶汝由何處而來耶」「世尊諸事安適易得食我長途而來不疲倦世尊我於迦尸住安居已欲來舍衛城見世尊途中至雞咤山邑世尊我於晨著下衣持上衣與鉢為乞食而入雞咤山邑一優婆塞見我行乞食乃至我處行禮而曰『尊者得食乎』『賢者不得食』『尊者請至我家』如是世尊其優婆塞陪我至其家供食已而如此言『尊者欲往何處耶』『賢者我為見世尊至舍衛城去』『然重整雞咤山之住處』世尊我因此而來也

(六)

爾時世尊以是因緣令集比丘眾而問諸比丘曰「諸比丘實有雞咤山邑之住者名阿濕婆富那婆娑是無恥惡比丘彼等如是行惡行——自植華樹乃至行種種非法行耶諸比丘先前清淨而住惡比丘耶」「實然世尊」佛世尊呵責「諸比丘為何彼等愚人行如是惡行——自植華樹或教人植乃至行種種惡行耶諸比丘此非令未信者生信」呵責已說法已告舍利弗及目連曰

「舍利弗等汝等至雞咤山邑往阿濕婆富那婆娑比丘處舉行驅出雞咤山之[P.183]羯磨蓋彼等是汝等弟子故」「世尊我等如何與阿濕婆富那婆娑比丘舉行驅出雞咤山之羯磨彼等比丘〔甚是〕兇惡粗暴也」「然舍利弗等汝等與眾多比丘去」「然」舍利弗及目連對世尊應諾

(七)

「諸比丘應如是為先警告阿濕婆富那婆娑之徒警告已使之憶念使憶念已而令其自白其罪自白其罪已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於僧中唱言

『大德僧請聽此阿濕婆富那婆娑比丘穢污俗家而行惡行彼等之惡行被見且被聞被彼等所穢污之俗家亦被見且被聞若僧時機可者舉行羯磨從雞咤山驅出阿濕婆富那婆娑比丘阿濕婆富那婆娑比丘不得住雞咤山』如是表白

『大德僧請聽見且被聞僧伽舉行羯磨從雞咤山驅出阿濕婆富那婆娑比丘阿濕婆富那婆娑比丘不得住雞咤山諸大德中對於阿濕婆富那婆娑比丘不得住雞咤山並作驅出雞咤山之羯磨忍者默然不忍者請說我再言此事乃至三次言此事大德僧請聽請說

對阿濕婆富那婆娑比丘由僧伽舉行驅出雞咤山之羯磨阿濕婆富那婆娑比丘不得住雞咤山僧已忍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八)

爾時以舍利弗與目連為首之比丘眾至雞咤山邑舉行羯磨將阿濕婆富那婆娑比丘驅出雞咤山阿濕婆富那婆娑比丘不得住雞咤山也彼等由僧伽作驅出羯磨而不如法離去不落髮不贖罪不乞求諸比丘恕罪〔卻〕反而責罵誹謗〔諸比丘〕是隨愛隨瞋隨癡隨怖之行惡行〔然後〕或離去〔住處〕或還俗也

諸比丘中少欲者非難「為何阿濕婆富那婆娑比丘由僧伽作驅出羯磨[P.184]不如法離去不行免罪之道不乞求諸比丘恕罪反責罵誹謗諸比丘是隨愛隨瞋隨癡隨怖之行惡行或離去或還俗耶

如是諸比丘以此事白世尊〔世尊曰〕「諸比丘阿濕婆富那婆娑由僧伽舉行驅出羯磨而不如法離去乃至還俗耶」「實然世尊」世尊呵責乃至諸比丘汝等當如是誦此學處——

若比丘依村或城鎮而住以惡行穢污俗家彼之惡行被見且被聞由彼所穢污之俗家亦被見且被聞諸比丘應對彼比丘作如是言『尊者是惡行穢污俗家者尊者之惡行被見且被聞又由尊者所穢污之俗家亦被見且被聞尊者請離去此住處尊者不得再住此處』諸比丘如是言彼比丘已比丘對諸比丘作如是言『諸比丘是隨愛隨瞋隨癡隨怖對如是罪或者驅出或者不驅出』諸比丘應對彼比丘作如是言『尊者勿作如是言諸比丘非隨愛非隨瞋非隨癡非隨怖尊者以惡行穢污俗家尊者之惡行正被見且被聞由尊者所穢污之俗家亦被見且被聞尊者離去此住處尊者不得再住此處

諸比丘對彼比丘如是言已尚固執者諸比丘為令彼比丘捨其執應三次諫告至三次諫告時若捨則善若不捨則僧殘

「若比丘依村或城鎮」者村和鎮以及城市即村和城鎮

「依〔〕住」者依此而有衣服飲食房舍病資具藥物

a 「穢污俗家[3]」者以花粉藥[4]粘土楊枝作使者以穢污俗家之〔淨信〕

[P.185]a'「俗家」者有四家即剎帝利家婆羅門家吠舍家首陀羅家

「惡行」者植華樹又令植灑水又令灑摘花又令摘結花又令結

「被見且被聞」者被當前者所見非當前者所聞

「由彼所穢污之俗家」者以前清淨因彼而不清淨故由信而成不信

「被見且被聞」者被當前者所見非當前者所聞

b 「諸比丘」者應由有所見聞之其他比丘言「尊者是污俗家之惡行者尊者之勿再住此處」彼比丘由諸比丘如是言之而對彼諸比丘作如是言不驅出

b'「彼比丘」者云污穢俗家之比丘

c 「諸比丘」者應由有所見聞之其他比丘言「尊者勿如是言尊者勿再住此處」應二次言之乃至三次言之乃至若捨則善若不捨則突吉羅聞而不言者突吉羅彼比丘當被引至僧中而言「尊者勿如是言尊者勿再住此處」應二次言之乃至三次言之乃至若捨則善若不捨則突吉羅彼比丘當〔於僧中〕被諫告之「諸比丘當如是諫告應由一聰明賢能之比丘於僧中唱言

『大德僧請聽此某甲比丘由僧舉行驅出羯磨〔而言〕「諸比丘隨愛隨瞋隨痴隨怖之行惡行而不捨其事」若僧時機可者僧為令某甲比丘捨其執而諫告之』如是表白

『大德僧請聽知解』」

由白突吉羅除〔白突吉羅〕偷蘭遮外

c'「彼比丘」者被作羯磨之比丘

[P.186]「僧殘」者僧眾對於其罪而給與別住令其返歸原來〔之狀態〕給與摩那埵〔而後〕回復清淨非數人或一人〔之所業〕是故云「僧殘」對其罪聚之羯磨之同義語是故亦云「僧殘」

(一)

於如法羯磨有如法羯磨想而不捨者僧殘於如法羯磨有疑念於非法羯磨有非法羯磨想者突吉羅

(二)

不被諫告者捨者癡狂者最初之犯行者不犯也

———污家僧殘十三終———

諸大德十三僧殘法已誦竟〔前之〕九是從最初即成罪〔後之〕四是至三次方成罪比丘犯以上任何一項知而覆藏幾日則依其日數彼比丘雖非願意亦當別住別住竟比丘更於六夜應入比丘之摩那埵比丘摩那埵竟此處若有二十人之比丘僧伽時可許彼復權若二十人雖缺少一人(即十九人)之比丘僧伽欲使其比丘復權彼比丘亦不得回復又其諸比丘應受呵責此乃於此時之如法行也

於此我今問諸大德「於此事得清淨耶」再問「於此事得清淨耶」三次問「於此事得清淨耶」今諸大德於此事得清淨是故默然我如是知解

———僧殘十三終———

攝頌

出精身觸粗語     為己讚淫欲法
媒嫁造房精舍     無根類似破僧
助破惡口污家     此為十三僧殘

———十三〔僧殘〕章終———


校注

[0156001] 初殘原語 ādisesa係對此罪之羯磨由最初(ādi)之別住至最後(sesa)之回復權益乃依僧團而執行非多人或一人所能執行故云僧殘(僧初殘)之意但僧殘為梵文 saṁghāvaśeṣa(saṁgha-avaśeṣa)之譯非巴利語之嚴格翻譯今用北傳漢譯律藏慣用語北傳漢譯律藏僧殘釋為尚有由僧團矯正之餘地即尚殘比丘生命之意(相對於波羅夷) [0156002] 自己身中之受觸(ajjhattaṁ upādinnarūpe)於覺音註作「如自己之手等之身支」以自身中之某部分觸而泄 [0156003] 覺音以為「受觸」者如他人之手等「不受觸」者如多羅樹之孔穴 [0166001] 原本之 supaṭṭhitaṁ 應為 suṭṭhapitaṁ [0168002] 捉摩(āmasanā)依覺音註如打觸而相觸時手不動即言非撫摩 [0172003] 衣(kāyapaṭibaddha)謂著於身之衣或持物等 [0172004] 捨物(nissaggiya)謂由手或手所持物投棄放棄之物如女人所投之球 [0180001] 無形(animittā)無女根者不全形(nimittamattā)是根不完全者 [0180002] 恆布者是 dhuvacolā 之譯依註云恆常以布塞小便道防其血出者 [0180003] 長崛(sikharaṇi)是依《善見律》之譯語依註云根長硬直外露 [0180004] 出兩邊者(vepurisikā)是依《善見律》之譯語若依《善見律》女根中肉長出有毛而兩道合者 [0181005] 為義而說(atthapurekkhārassa)依註說含有粗語句之意義並作其註釋或讀誦 [0181006] 為法而說(dhammapurekkhārassa)說含有粗語之經律或讀誦者 [0181007] 為教而說(anusāsanipurekkhārassa)為無根者或兩根者說來世不如是生應精進行善事等如以上以義教為先而敬重解說者不犯也 [0185001] 為自己之淫欲供養(attakāmapāricariyā)於覺音註為 attano atthāya kāmapāricariyā此語當視為 atta+kāmapāricariyā今依此T. W. Rhys Davids 於戒本之譯文亦作“ministration to himself”但覺音註又云可視為 attakāma+pāricariyā在梵文戒本有 ātmana(ātmanā)kāyaparicaryāṁ「以自己之身供養」於北傳漢譯律藏《十誦律》亦為「以身供養」以此義推之寧可看為「以自己之淫欲供養」又 kāma 當是 kāya [0187002] 可姙女是 vijāyinī itthi 之譯日譯為不姙女 [0190001] 令作婦事(suṇisābhogena bhuñjiṁsu)若依註乃令作煮飯等家事即以婦事待之 [0190002] 令作婢事(dāsibhogena bhuñjanti)令作種田或清掃提水等勞役即以婢事待之 [0191003] 好沙門原本為 sumano暹羅版本是 sussamaṇo巴利《善見律》亦然故從之即沙門應如是不關愛欲事之意 [0195004] 水得婦(odapattakinī)若依註共取鉢水灌手共誓言「願此水和合不離」而為夫婦為最正當之結婚式 [0195005] 鐶得婦(obhatacumbaṭā)若依註如取薪等以鐶(cumbaṭa墊子)置頭上而載物取女鐶擲去而言「汝來住我家為我婦」即成為婦也 [0201006] 往時云云依覺音註而譯之 [0204001] 此故事參照 Jātaka No. 253(南傳藏第三十一卷) [0204002] 七圈日譯為七里原語 sattakkhattuṃ 意為七次此即捲七圈之意故如此譯之 [0207003] 以下是賴吒波羅之回答《五分律》於此間則加「賴吒波羅偈答」之語 [0208004] 佛搩手(sugatavidatthi)搩手亦作磔手謂以手量物以拇指及中指張開之長度一般人是一尺二寸(姬周尺)而佛之搩手為常人之二倍故十二佛搩手是二十八尺八寸但覺音以佛搩手為常人之三倍關於佛搩手之長度北傳漢譯律藏及註釋異說甚多尚有一說以 sugatavidatthi解為標準之張手Rhys Davids 英譯戒本用此 [0208005] 「自乞」原本是 saṁyācikāya而前之戒文是 saññācikāya暹羅版亦是 saññācikāya [0210006] 白蟻原語是 upacikā日譯為白蛾 [0211007] 造有關場所及量之不法房舍時持斧往林而運木來乃至造屋塗泥等動作一一為突吉羅以塗泥而言以手每塗一回之泥團為突吉羅在最後二回塗其一者為偷蘭遮塗餘一回而屋成時則僧殘 [0217001] 憍賞彌國《四分律》作拘睒毘國 [0217002] 一神廟樹《四分律》為尼拘律神樹(《四分律》卷第三大正二二五八六中) [0217003] 一根(ekindriya)草木也草木唯有身根故言一根 [0218004] 有生命想原文 jīvasaññino日譯為「謂為有情」 [0218005] 查察原文 sodheti日譯為「乞」 [0224001] 慈比丘地比丘(Mettiya-bhummajakā bhikkhū)覺音註此二比丘常作惡事為六羣比丘最初之二人漢譯多為慈地比丘似乎是指一人《五分律》云慈地兄弟 [0224002] 「眾人喜歡供養諸長老比丘」原文 manussā icchati therānaṁ bhikkhūnaṁdātuṁ日譯為「諸居士長老供養諸比丘」 [0227003] 其事情云云原文 amūlakañ c'eva taṁ adhikaraṇaṁ hoti bhikkhu ca dosaṁ patīṭṭhati saṁghādisesa 依下文註釋且在梵文戒本有 saadhikaraṇaṁ bhaved bhikṣuścānudhvaṁsayitā doṣe pratiṣṭhed doṣeṇ'avocam iti saṁghāvaśeṣaḥ 故依此譯之 [0234001] 唯取某種類似點(kiñci desaṁ lesamattaṁ upādāya)於覺音註有 deso ti vā lesamatto tivā在《善見律》和《五分律》有「若片若似片」《十誦律》有「片若似片事」以 desa 和lesamatta 別譯但由文意上譯之Rhys Davids 在戒本之譯為 some point or other of no importanceS. Gogerly 譯為 any little thing《四分律》亦為「片取」在梵本是 kacid(sic)eva leśamātraṁ dharmaṁ與巴利文稍有不同又暹羅版在此誤以 lesamattaṁ 為 sesamattaṁ [0241001] 十八破事參照 M. V.(大品)X. 5, 4 [0248001] 此戒及下一條戒之順次唯與《五分律》同其他北傳漢譯律藏諸律皆相反 [0252001] 學象(hatthismim pi sikkhanti)依覺音註是學占象術次之學馬車亦同樣 [0252002] 喝采(nalāṭikam pi denti)Rhys Davids 之《巴英辭典》為「作不悅臉色」若依註「言『善哉善哉』而以指立於己之額更以指立於女人之額」今依此譯為喝采 [0257003] 穢污俗家(kuladūsako)由己之惡行穢污俗家之淨信以僧眾之華果持〔取〕與一居士時如俗情之交往即是穢污如第四波羅夷一(三)所說之第四賊是也 [0257004] 粉藥(cuṇṇa)粘土(mattikā)皆用於沐身顏面之化妝品若依大品六前者是用於病者後者是用於無病者
[A1] 思【CB】恩【南傳】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