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隱和尚語錄卷八
徵古
舉臨濟兩堂首座齊下喝。僧問。還有賓主也無。濟云。賓主歷然。天童拈云。殺人刀活人劍。在臨濟手裏。雖然如是。當時便與一喝。直饒大逞神通。也秖得同聲相應。萬松道。當時若問兩堂首座齊喝。還有賓主也無。咄云。賓主歷然。臨濟有語無喝。天童有喝無語。如今殺人刀。活人劍在萬松手裏。
舉大耳三藏得他心通。朝見肅宗皇帝帝命忠國師驗之。藏見國師便禮拜側立於右。國師云。汝得他心通是不。藏云。不敢。國師云。汝道老僧在甚麼處?藏云。和尚一國之師。何得在西川看競渡船?國師再問。汝道老僧即今在甚麼處?藏云。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在天津橋上看弄猢猻。國師第三問。老僧即今在什麼處。藏罔知國師叱云。野狐精。他心通在什麼處。有僧問趙州。三藏三番。為甚不見國師。州云。在三藏鼻孔上。又問玄沙。既在鼻孔上。為甚麼不見。沙云。秖為太近。後僧問海會端端云。國師若在三藏鼻孔上。有甚難見。殊不知在三藏眼睛裏。天童云。三藏不見國師且置。你道國師自知下落處麼。
師徵云:這一隊老漢恰如盲人摸象,總未知國師下落處在。諸人還知國師下落處麼?若知得國師下落處,許你他心通。
舉雲門示眾云:直得觸目無滯,達得名身。句身一切法空,山河大地是名,身亦不可得,喚作三昧性海俱備,猶是無風匝匝之波,直得亡知於覺,覺即佛性矣。喚作無事人,更須知有向上一竅在。
師徵云:還知麼?雲門大師語句,一一與修多羅合,也要諸人簡點。直饒透得過,須知有向上一竅。且道如何是向上一竅?參。
舉石頭問長髭:甚處來?髭云:嶺南來。頭云:大庾嶺頭一鋪功德畫了未?髭云:畫了秖欠點眼在。頭云:莫要點麼?髭云:便請頭垂一足。
師徵云:長髭既善畫大庾嶺頭一鋪功德而不善點眼者,何也?還知麼?今時人畫亦未就,而先自點眼,不知瞎了多少人也。眾中還有請點眼者麼?僧云:有。師手搖云:我也知你畫未就在。
舉。僧辭大隨。隨問。甚麼處去。僧云。峨眉禮普賢去。隨豎起拂子云。文殊普賢秖在這裏。僧畫一圓相。拋向背後。隨云。侍者將一貼茶與這僧。
師徵云:且道大隨是賞伊?是罰伊?眾中有人道得,老僧付你拂子去。
舉三聖道,逢人則不出,出則便為人。興化則不然,逢人則出出,則不為人。
師徵云:二大老:一者逢人則出,一者逢人則不出。且道逢什麼人?諸人還識得麼?
舉黃檗云:若擬著一法印早成也。印著有,即四生文現;印著空,即空界無想文現,但不印一切物,此印與虛空等。
師徵云:不著有不著,空印即是?不印即是,試道看。又云:喚甚麼作印?
舉興化和尚示眾:今日不用如何若何,便請單刀直入,興化為你證據。時旻德長老出禮拜,起便喝,化亦喝;旻德又喝,化亦喝;旻德禮拜,化云:若是別人,三十棒一棒也較不得。何故?為你會一喝不作一喝用。
師徵云:賓家也喝,主家也喝。且道那裏是他一喝不作一喝用?或有人亦喝。老僧道:且謾且謾。我也曉得。你一喝不作一喝用。且道是語與興化同也異也?師復喝一喝。
舉雪巖禪師上堂云:道在日用,日用不知饑只喫飯寒,只添衣晴;天愛日掛枯藜,點簡溪頭,梅樹向陽,偷放南枝。
師徵云:還灼然會得麼?若會,許你識得。臨濟大師、人境俱不奪之句。雖然,直須親到;若不親到,也是抱樁搖櫓,有甚麼用處?
舉仰山問溈山:如何是西來意?溈云:大好燈籠。仰云:莫只這箇便是麼?溈云:只這箇是什麼?仰云:大好燈籠。溈云:果然不識。
師徵云:汝等參詳也未?且道當時仰山會得西來,意恁麼酬,不會西來意,恁麼酬你;若道會,溈山又道果然不識;若道不會,仰山又道只這箇,便是會與不會。且置。如何是西來意?
舉興化道:三聖逢人則不出,出則便為人。興化則不然,我逢人則出,出則不為人。雪巖頌云:弄晴微雨濕春風,柳自青青花自紅。寄語遊人急回首,歌樓不在畫橋東。
師徵云:你看二大老作略,被雪巖翁一頌,徹骨徹髓,撒向諸人面前了也。還會麼?若會得,為人也得,不為人也得,如未會為人也;不得,不為人也不得參。
舉僧問趙州和尚:學人乍入叢林,乞師指示。州云:喫粥了也未?僧云:吃粥了。州云:洗缽盂去。其僧有省。
師徵云:今時叢林或三百五百,那箇不知道喫粥了,洗缽盂去。且道當時其僧省箇什麼?
舉祖師道:執之失度,必入邪路,放之自然,體無去住。
師徵云:且道執又執箇什麼?放又放箇什麼?你向不執不放處,道將一句來看。
舉雲門普請搬柴次,門拈一片拋下云:一大藏教秖說這箇。
師徵云:既是一大藏教,秖說這箇,何故?又道教外別傳諸人試說看。若說得,許汝通一大藏教。
舉臨濟行腳到龍光,值上堂,濟出問:不展鋒鋩,如何得勝?光據座。濟云:大善知識豈無方便?光瞪目云:嗄!濟以手指云:這老漢今日敗闕也。
師徵云:臨濟大師行腳時,氣吞諸方,如獅子遊行,自無伴侶。雖然太露鋒鋩了也,諸人不展鋒鋩,道將一句來看。
舉僧問洞山:相逢不拈出,舉意便知,有時如何?洞乃合掌頂戴。
師徵云:且道洞山是肯伊?是不肯伊?
舉僧問雲門:十二時中如何即得不空過?門云:向甚麼處著此一問?僧云:學人不會,請師舉。門云:將筆硯來。僧乃將筆硯來。
師徵云:諸人十二時中莫空過,不若空過,常時碌碌;若不空過,終日閑閑看取。雲門大師遂題其頌曰:舉不顧,即差互。擬思量,何劫悟?參。
舉僧問法眼:如何披露,即與道相應?眼云:汝幾時披露,即與道不相應。
師徵云:相應不相應且置,汝等還曾披露也未?若披露,老僧許你相應;若未披露,管教不相應在。咄!
舉金剛經云: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法眼云:若見諸相非相,即不見如來。天童拈云:世尊說如來禪,法眼說祖師禪。會得甚奇特不會也相許。
師徵云:天童恁麼和會將來,也要諸人簡點。磬山道:如來禪祖師禪即不問你,向諸相中指出箇非相來看。拈柱杖云:切忌動著。動著則打折你驢腰。
舉溈山坐次,仰山入來,溈云:寂子速道!莫入陰界。仰云:慧寂信亦不立。溈云:子信了不立?不信不立?仰云:秖是慧寂。更信阿誰?溈云:若恁麼,即是定性聲聞。仰云:慧寂。佛亦不立。
師徵云:快哉!你看!仰山如珠走盤,縱橫無礙,還識得麼?如識得即向前。速道!速道!莫入陰界。
舉洞山云:體得向上事,方有些子語話分。僧問:如何是語話?山云:語話時闍黎不聞。云:和尚還聞不?山云:不語話即聞。
師徵云:藏身處沒蹤跡,沒蹤跡處莫藏身,洞山老漢得之矣。咦!汝等還聞麼?若聞,須知有向上事。若知向上事,聞與不聞,遠之矣。
舉僧問首山:如何是佛?山云:新婦騎驢阿家牽。云:未審此語什麼句中收?山云:三玄收不得,四句豈能該?云:此意如何?山云:天長地久,日月齊明。
師徵云。還識得首山老漢紫羅帳裏撒真珠麼。有僧問。如何是紫羅帳裏撒真珠。師云。阿家牽驢新婦騎。會麼。云不會。師云。切忌妄生穿鑿。
舉僧問新興:如何得出三界去?興云:汝還信麼?云:信則深信,乞師慈悲。興云:秖此信心,亙古亙今,快須究取,何必沉吟?要出三界,三界唯心。
師徵云:既是唯心,有什麼出入眾中?有人道:取一句看,更聽。頌云:若得信心,無古無今。非舍非取,有韻有吟。空觀三界,即達唯心。
舉僧問灌溪:如何是一色?溪云:不隨。僧云:一色後如何?溪云:有闍黎承當分也無?
師徵云:今時人造到這裏,都坐在一色邊。還知灌溪老答處麼?直饒明得到磬山,正好喫棒。
舉三聖問僧:近離甚處?僧便喝,聖亦喝;僧又喝,聖亦喝。僧云:行棒即瞎。便喝,聖拈棒,僧乃轉身作受棒勢。聖云:下坡不走,快便難逢。便棒。僧云:這賊!便出去。次有僧問:適來爭容得這僧?聖云:是伊見先師來。
師徵云:若識得三聖,與此僧交鋒處,堪為濟下兒孫。且道次僧恁麼問,三聖答他道,是伊見先師來,是肯伊?不肯伊?時有僧欲進語,師即喝出。
舉興化問雲居:權借一問以為影草時如何?居無對。化云:想和尚答此話不得,不如禮拜了退。二十年後,居云:如今思量,當時不消道箇何必。後遣化主到興化處,化問:和尚住三峰時,老僧問伊話對不得,如今道得也未?僧舉前話,化云:雲居二十年,秖道得箇何必。興化即不然,爭如道箇不必?
師徵云:古人一機未透,積歲窮研,豈肯造次,胡言亂道?今人不揣[A1]己分,纔入門來學些口頭三昧,便要為人師範,可不深愧古人乎?且道當時雲居道箇何必興化?道箇不必還有優劣也無?試道看。
舉曹山辭洞山,洞遂密授洞上宗旨,復問云:子向什麼處去?曹山云:不變異處去。山云:不變異處豈有去耶?云:去亦不變異。
師徵云。古今師資道合。豈造次成就耶。當時曹山事師數載。親承實授臨別。洞山尚不肯放過云。子向甚麼處去。洞山向伊一拶。道不變異處豈有去耶。云去亦不變異。看曹山此語穩密。無以加矣。然在臨濟門下。正好喫棒。不見洛浦。當時自謂了當。別濟南去。當仁不讓。濟以拄杖畫一畫云。過得這箇便去。浦乃喝。濟便打。浦禮拜而去。濟明日上堂云。臨濟門下。有箇赤稍鯉魚。搖頭擺尾向南方去。不知落誰家虀甕裏醃。殺他日果跳不出。夾山圈繢子。可見臨濟大師。豈輕授受乎。然而洛浦亦不越師之記莂。雖然到這裏。諸人向不變異處道。將一句看道得。許你前去。道不得。按下雲頭參。
舉大涅槃經云:十二因緣法:下智觀故,得聲聞菩提;中智觀故,得緣覺菩提;上智觀故,得菩薩菩提;上上智觀故,得佛菩提。
師徵云:大小世尊說如來禪也。所以道:依經解義,三世佛冤;離經一字,即同魔說。且道衲僧家又作麼生道?驀卓拄杖云:千山勢到嶽邊盡,萬派宗歸海上消。
舉丹霞問僧:甚麼處宿?云:山下宿。霞云:甚麼處喫飯?云:山下喫飯。霞云:將飯與闍黎喫的人,還具眼也無?僧無語。
師徵云:諸人終日喫飯,還識得此人麼?若識得此人,許你具一隻眼。
舉。鼓山到玄沙沙。作一圓相示之。山云。人人出這箇不得。沙云。情知你向驢胎馬腹裏作活計。山云。和尚又作麼生。沙云。人人出這箇不得。山云。和尚與麼道卻得。某甲為什麼道不得。沙云。我得汝不得。
師徵云:二大老如兩鏡相照。咸云:人人出這箇不得。優劣在什麼處?一得一不得。且道人人既不出這箇驢馬,還出得麼?試道看。
舉保福僧到羅漢琛禪師處。漢問:彼中佛法如何?云:有時道塞卻你眼,教你覷不見;塞卻你耳,教你聽不聞;坐卻你意,教你分別不得。漢云:吾問汝:不塞你眼,見箇什麼?不塞你耳,聞箇什麼?不坐你意作麼生分別?
師徵云:還知麼?二大老一縱一奪,殺活自在,俱為作家。磬山今日塞與不塞,置之弗論,且道根根塵塵周遍法界,誰與你安名?還識得此人麼?
舉石頭問龐居士云:子見老僧來日用事作麼生?士云:若問日用事,即無開口處。乃呈偈云:日用事無別,唯吾自偶諧。頭頭非取捨,處處沒張乖。朱紫誰為號?丘山絕點埃。神通并妙用,運水及搬柴。
師徵云:老龐道:日用事即無開口處。且道既無開口處,這一落索從何處得來?若知他落處,開口也得,不開口也得。雖然,我問你日用事聻?
舉長生問靈雲:混沌未分時,含生何來靈?云:如露柱懷胎。云:分後如何?靈云:如片雲點太清。云:未審太清還受點也無?靈不答。云:恁麼則含生不來也,靈亦不答。云:直得純清絕點時如何?靈云:猶是真常流注。云:如何是真常流注?靈云:似鏡長明。云:向上更有事也無?靈云:有。云:如何是向上事?靈云:打破鏡來,與汝相見。
師徵云:當時靈雲兩處不答是。何意?你看古人琢磨到純清絕點處,喚作真常流注,似鏡長明,直須知有向上一著;不然,則命根不斷。所以道:打破鏡來,與汝相見。驀拈拄杖云:諸人還曾到這田地麼?若未到這田地。卓下拄杖云:決不孤負。參。
舉石門蘊禪師,在青林作園頭。一日,歸侍立次,林云:子今日作什麼來?蘊云:種菜來。林云:遍界是佛身,子向甚處種蘊?云:金鋤不動土,靈苗在處生。林欣然。來日入園,喚蘊闍黎,蘊應諾。林云:剩栽無影樹。留與後入看。蘊云:無影樹豈受栽耶?林云:不受栽且置。你曾見他枝葉麼?蘊云:不曾見。林云:既不曾見,爭知不受栽蘊云:秖為不曾見,所以不受栽。
師徵云:終日蒲團上,靜悄悄地菜,不擇一莖米,不揀一粒,謂之參禪辦道。還識得古人親切處麼?你看他隨方應用,都合其宜,信手拈來。頭頭本具打一拄杖云:受栽不受栽且置無影樹子聻?
舉溈山因劉鐵磨來云:老牸牛!你來也。磨云:來日臺山大會,齊和尚還去麼?溈山作臥勢,磨便出去。中峰和尚拈云:溈山被劉鐵磨一拶拶倒,要起起不得,鐵磨被溈山一推推轉,要住住不得。本上座與麼批判,多少人在背後咬斷拇指。
師徵云:中峰老人恁麼道,你道他還知二老落處麼?若知落處,何故?道要起起不得,要住住不得,試道看。
舉趙州訪一菴主,便云:有麼?有麼?主豎起拳頭。州云:水淺不是泊舟處。便去。又訪一菴主亦云:有麼?有麼?主亦豎起拳頭。州云:能縱能奪,能殺能活。禮拜而去。
師徵云:趙州老人問處一般,二菴主答處不別。為什麼一肯一不肯?諸人還知利害在什麼處?
舉。僧問風穴。語默涉離微。如何通不犯。穴云。常憶江南三月裏。鷓鴣啼處百花香。
師徵云:既作臨濟兒孫。須識臨濟綱宗始得。不然,未免傷鋒犯手。或有人問磬山:語默涉離微。如何通不犯。豎起拂子云:見麼?且道。與古人是同是別?不見當時佛鑑老人。頌云。彩雲影裏仙人現,手把紅羅扇遮面。急須著眼看仙人,莫看仙人手中扇。
舉心地觀經云:此法名為一切凡夫,入如來地頓悟法門,此法名為三世諸佛自受法樂微妙寶宮。此法能引諸菩薩眾到色究竟自在智處,此法能與生死長夜作大智燈。
師徵云:諸人看這黃面老子在靈山會上,百萬人天眾前拈出,也甚奇特。雖然,且道如何是此法?驀卓拄杖云:擬之則差,強之則隔。道道!
舉臨濟大師道:有時奪境不奪人,有時奪人不奪境,有時人境俱奪,有時人境俱不奪。
師徵云:作麼生是奪境不奪人?作麼生是奪人不奪境?作麼生是人境俱奪?作麼生是人境俱不奪?你若一一透過,作得臨濟門下兒孫。你若透不過,卻被人境埋沒了也。喝一喝云。且道那裏是人?那裏是境。參。
舉僧問法眼:求佛知見何路最?徑眼云:無過此。
師徵云:還識得法眼老人最徑路麼?切忌動著!動著打破你頭皮。
代古
舉世尊因自恣日,文殊三處過夏,迦葉欲白槌擯出,纔拈槌乃見百千萬億文殊。迦葉盡其神力,槌不能舉。世尊遂問:迦葉:汝欲擬擯那箇文殊?迦葉無對。
師代云:來說是非者,便是是非人,一齊擯卻,傍有不甘者。出來道:磬山老漢有甚長處?開此大口,便合掌向前云:汝真文殊。
舉大宋太宗皇帝因入寺,見僧看經,問云:看什麼經?對云:仁王經。既是寡人經,為甚在卿手裏?僧無語。
師代云:一人有慶,兆民賴之。
又因僧朝見,帝問:甚處來?云:臥雲來。帝云:朕聞臥雲深處不朝天,為什麼卻到這裏?僧無語。
師代云:弘恩難報。
舉閩王問報慈禪師:報慈與神泉相去近遠。慈云:若說近遠,不如親到。慈卻問:大王日應千差,是甚麼心?王云:甚麼處得心來?慈云:豈有無心者?王云:那邊事作麼?慈云:請向那邊。問王云:大師謾別人即得。慈無語。
師代云:此猶是這邊事。
舉明招謙在婺州智者寺為第一座,尋常不受淨水,主事云:不識觸淨淨水,也不肯受。謙下禪床,提起淨瓶云:這箇是觸是淨?主無語。
師代云:老僧住持事煩。上座休怪。
舉楚石禪師入寮,見僧看經,問云:看的是甚麼經?僧云:是金剛經。石云:我不問你,金剛經看底是甚麼經?僧無語。
師代云:意欲別道。則恐斬頭覓活。
舉雲蓋山僧乞瓦造殿,有官人問:既是雲蓋,何用乞瓦?僧無語。
師代云:寒暑不常。
舉悟空禪師問座主:講甚麼經?云:法華經。空云:有說法華經處,我現寶塔,當為證明。座主贊請甚人證明,座主無語。
師代云:尊德不淺。
舉投子示眾云。汝等諸人盡道我實頭。若出門三步。有人問你。作麼生是投子實頭處作麼道眾無語。
師代云:恩大難酬。
舉楚石與眾僧觀海次,僧問:秖是一片水,因甚麼喚作海?楚云:秖是一片海。因甚麼喚作水?你且道源從何來?僧云:從一滴來。楚云:一滴又從何來?僧無語。
師代云:當時磬山若在,以手急掩其口,塞卻這漏洞。
舉雪竇問僧:甚處來?云:摘茶來。雪云:人摘茶,茶摘人不問你,無底籃子重多少?僧無語。
師代云:自從雲水來,且喜無人較。
舉楚石禪師一日,因施主送楊,梅僧就盒,拈起問云:一般楊梅為什麼有赤有白?石以盒子合,卻云:見箇甚麼?僧無語。
師代云:若是某甲,便翻轉盒子,請和尚再鑑。
石又揭開盒云:聻。僧又無語。石云:你只是箇無開合漢。
師代云:待揭開盒子。便云:和尚用赤底也好,用白底也好。
舉玄沙禪師在雪峰時,光侍者謂沙云:師叔若學得禪,某甲打鐵船下海去。沙住後問光云:打得鐵船也未?光無對。
師代云:磬山若作光,侍者輕輕。對他道:師叔且喜參得禪也。看他如何去就?
舉長慶上堂,大眾集定,乃拽出一僧,云:大眾禮拜此僧。又云:此僧有甚長處?便教大眾禮拜。眾無對。
師代云:和尚何得誘人犯法?雖然如是,磬山今日設若推出箇僧來,大眾禮拜即是?不禮拜即是?或云:和尚何得誘人犯法,我也知你學語之流。
舉古鷂子趁鴿子,鴿子飛向佛殿欄干上顫。有人問僧:一切眾生在佛影中,常安常樂,鴿子見佛,為甚麼卻顫?僧無語。
師代云:冤有頭,債有主。
舉道匡禪師拈起缽囊問僧:你道直幾錢?僧無對。
師代云:和尚從甚處得來?
舉昔有一道流在佛殿前背佛坐,僧云:道士莫背佛道。云:大德!本教中道:佛身充滿於法界。向甚麼處坐?得僧無語。
師代云:許你具一隻眼。
舉有一行者同法師入佛殿,行者向佛而唾。法師云:行者少去就,何以唾佛?者云:將無佛處與某甲唾。法師無語。
師代云:許你燒得香。換得水。
有僧與童子上經了,令持經著函內。童云。某甲念底著向那裏。僧無語。
師代云:汝在甚處?將來?
舉一僧在經堂內,不看經,每日打坐,藏主云:何不看經云:某甲不識字。主云:何不問人?僧近前叉手鞠躬曰:這箇是甚麼字?主無語。
師代云:識也,識也。
舉一老宿因。江南國主問:我有一頭水牯牛,萬里無寸草,未審向甚麼處放宿?無對。
師代云:不臥寒雲谷,長耕大地春。
舉一老宿見僧來,豎起火筒云:會麼?云:不會。宿云:三十年用不盡底。僧卻問:三十年前用箇甚麼宿?無對。
師代放下火筒云:汝會得許汝親見老僧。
舉明招到坦長老處,坦云:夫參學一人所在亦須到,半人所在亦須到。明便問:一人所在即不問,作麼生是半人所在?坦無對。
師代云:我這裏半人也無?
坦後乃令小師問明明云:汝識半人所在麼?也秖是弄泥團漢。小師無語。
師代云:謝和尚教誨。而今若有人問磬山:如何是半人處?對他道:病魚止濼,困鳥栖蘆。
舉裴相國啟建法會,問僧:看什麼經?云:無言。童子經有幾卷?云:兩卷。云:既是無言,為甚麼卻有兩卷?僧無對。
師代云:莫會無言好。
有人問僧:點甚麼燈?僧云:長明燈。云:甚麼時點?云:去年點。云:長明何在?僧無語。
師代云:瞞他半點不得。
有僧入冥,見地藏菩薩藏問:你平生修何業?僧云:念。法華經。云:止止不須說,我法妙難思。為是說?是不說?僧無語。
師代云:謝指示。
有一官人,入鎮州天王院,睹神像問院主云:此是甚麼功德云:護國天。王云:秖是護此國,遍護餘國。云:在秦為秦,在楚為楚。云:臘月二十九日打破鎮州城天三向甚麼處去?主無對。
師代云:無剎不現身。
舉僧問石霜:咫尺之間,為甚不睹師顏?霜云:我道遍界不曾藏。僧後問雪峰:遍界不曾藏,意旨何如?峰云:什麼處不是石霜?僧回,舉似霜,霜云:這老漢著什麼死急!僧無語。
師代云:和尚也不得藏頭露尾。
舉藥山問僧。甚麼處來。僧云。湖南來。山云。洞庭湖水滿也未?僧云:未。山云:許多時雨水為甚未滿?僧無語。
師代云:某甲未雨,水前離彼。
舉雪峰搬柴次,乃於洞山前拋下,山云:重多少?峰云:盡大地人提不起。山云:爭得到這裏?峰無語。
師代云:也知和尚識分量。拂袖便行。
舉瑞巖謁夾山,山問:甚處來?云:臥龍來。山云:來時龍還起也未?瑞乃顧視之。山云:炎瘡瘢上更著艾燋。云:和尚又苦如此作什麼?山休去。
師代云:龍生龍,鳳生鳳。
舉僧侍玄沙和尚,沙以杖指面前地上白點云:還見麼?云:見。如是三問,僧亦如是三答。沙云:你也見,我也見,為甚麼道不會?
師代云:和尚慈悲,恩逾父母。
舉雪峰一日陞座,眾集定,輥出木毬,玄沙遂捉來安在舊處,峰便休。
師代云:放你三十棒。大眾!且道是賞伊?是罰伊?
舉泗州塔頭侍者及時鎖門,有人問:既是三界大師,為甚麼被弟子鎖?侍者無對。
師代云:開來也。
泗州塔前一僧禮拜,有人問:上座日日禮拜,還見大聖麼?僧無對。
師代云:這一問從何來?
舉鏡清再參雪峰,峰云:甚處來?清云:嶺外來。峰云:什麼處逢達磨?清云:更在甚麼處?峰云:未信汝在。清云:和尚!莫恁麼粘泥好。峰便休。
師代云:老僧年邁,賴子殷勤。
舉玄沙和尚問明真禪師:善財參彌勒,彌勒指歸文殊,文殊指歸佛處。汝道佛指歸甚處?云:不知。沙云:情知,汝不知。
師代云:老老大大,作這箇見解。
舉臨濟到京行化至一人家門首云:家常添缽,有婆云太無厭生。濟云:飯也未嘗得言太無厭生。婆便閉卻門。
師代云:情知你慳吝。
舉。仰山住東平。時溈山令僧送書并鏡至。仰上堂。提起示眾云。且道。是溈山鏡東平鏡。若道東平鏡。又是溈山送來。若道溈山鏡。又在東平手裏。道得則留取。道不得則撲破去也。眾無語。仰撲破。便下座。
師代云:某甲若在。會中遂向前叉手而立云:請和尚鑑。
舉楊岐和尚問僧:敗葉堆雲,相離何處?云:觀音。岐云:觀音腳下一句作麼生道?云:適來相見了也。岐云:相見底事作麼生?僧無對。
師代云:和尚萬福。
岐云:第二座代參頭道看。亦無語。
師代云:我若答和尚,昧卻第一座也。
岐云:彼此相鈍置。
師代云:賴和尚年尊。
舉報恩禪師問彥上座:從上諸聖及諸先德還有不悟者也無?彥云:若是諸聖,先德豈有不悟者?恩云:一人發真歸源,十方虛空悉皆消殞。今天台山嶷然,如何消殞去?彥不知所指。
師代云:天台山不肯和尚。恁麼道,大笑去也。
舉僧問疏山:如何是諸佛師?山云:何不問疏山?僧無語。
師代云:這老賊!又云:若問疏山、疏山,則不肯恁麼道。
舉溈山和尚令侍者喚第一座,座便至,溈云:我喚第一座,汝來作甚麼?座無對。
師代云:若非某甲,洎合被侍者。笑禮拜而出。
舉仰山一日指雪獅子問眾云:有過得此色者麼?眾無對。
師代云:磬山若在,便向一指輕輕道:和尚!這喚作甚麼色?
舉僧問香嚴:如何是西來意?嚴以手入,懷作拳展開與之,僧乃跪膝,以兩手作受勢。嚴云:是什麼?僧無對。
師代云:諸佛亦不識。
有俗士獻畫帳子與文益禪師益云:汝是手巧心巧?云:心巧益。云:那個是汝心?士無對。
師代云:和尚更要一幀那。
舉欽山與巖頭、雪峰坐次,洞山行茶來,欽乃開眼洞云:甚麼處去來?云:入定來。洞云:定本無門,從何而入?欽無語。
師代云:這一問從何而出?
舉良巨禪客參欽山,禮拜了,便問:一鏃破三關時如何?欽云:放出關中主看。良云:恁麼則知過必改。欽云:更待何時?良云:好隻箭!放不著所在。便出去。欽云:且來,闍黎!良回首,欽下禪床擒住云:一鏃破三關且置,試為欽山發箭看。良擬議,欽打七棒云:且聽亂統漢,疑三十年。
師云:眾中還有人代得良巨一轉語麼?顧視左右,如無老僧代一轉語,待欽山道:發箭看,劈面一拳,直饒欽老有棒也下手不得。雖然如是,切莫亂統咦!
舉韶國師參朱谿,纔參次,聞犬咬靈鼠聲,韶便問:是什麼聲?谿云:犬咬靈鼠聲。韶云:既是靈鼠,為什麼卻被犬咬?谿云:咬殺也。韶云:好箇犬。谿便打。韶云:莫打某甲話在。谿休去。
師代云:速道!速道!
舉僧問趙州:毘目僊人執善財手見微塵佛時如何?州遂執僧手云:你見箇什麼?僧無語。
師代云:謝師答話。
舉僧問趙州:如何得不被諸境惑?州垂一足,僧便出鞋,州收起足,僧無語。
師代云:大慈悲故。
舉佛眼禪師垂示云:上座未來此間時無一人,上座既來此間,後有一人,上座秖是一人。上座為甚麼成有成無?僧無語。
師代云:禍不入慎家之門。
舉佛眼禪師垂示云。無目仙人能揣骨。既是無目。將什麼辨貴賤。師著語云。摸著鼻頭喚作眼。又云。有人問你。隨問隨答。無人問你時作麼生道。師著語云。掩耳偷鈴漢。又云。有情說法易見。無情說法難聞。秖如無情說法。什麼人得聞。師著語云。從那裏得這消息。又云。芥子納須彌。且問你諸人。即今在芥子內芥子外。若道在芥子外。如何納得須彌。若道在芥子內。許多大身材。如何卻在芥子內。師著語云。內外且置。喚什麼作芥子。又云。三界惟心。萬法惟識。
舉智門祚禪師示眾十一問,師答復徵問。問:登天不假梯,遍地無行路,正當漝麼時,向什麼處安身立命?師答:遍界不曾藏。復云:遍界不曾藏,切忌絕商量,諸人還見麼?
問:千人排門,不如一人拔關,還有人拔得關麼?試對眾道看。若道不得,且居門外。師答:我若當時在會,從西過東,從東過西,卻依位而立。復云:關諸人又作麼生拔得?
問:三十年前即不問你,三十年後不用將來。正當即今還道得麼?若道不得,一處不通兩處失功。師答:天長地久,日月齊明。復云:普。諸人如何道?
問:荊棘林中即不問你,出身一句作麼生道?師答:三腳驢子弄蹄行。復云:險。諸人又如何出身?
問:天下行腳,道我參禪,你道禪是什麼義?師云:眉分八字。復云:擬議則白雲萬里,諸人作麼生參?
問:缽盂無底,成得箇什麼?師答:不從手得。或云:不從手得,將什麼喫飯?師云:沒卻你鼻孔。諸人作麼道?
問:天降時雨,為什麼枯木不生花?師答:切忌枝頭覓。復云:切忌枝頭覓。如何是根本?諸人作麼生得見?
問:衲僧須是透得名句身句,方可具得衲僧一隻眼。還有道得底麼?師答拄杖子𨁝跳。復云:拄杖子𨁝跳,還出得名身句麼?諸人如何透?
問:滿口道不著底句,還有人道得麼?師答:卻被和尚道著。復云:道著即不無,道不著底諸人又作麼生道?
問:秋初夏末,遊山翫水且從你。驀劄一問,快道將來。師答:山花開似錦,澗水湛如藍。復云:這猶是遊山翫水。驀劄一問,諸人道將來。
問:出門一句不問你,萬里無雲道將一句來。師答:青天也須喫棒。復云:且道過在什麼處?諸人試說看。
天隱和尚語錄卷八
【經文資訊】《嘉興藏》第 25 冊 No. B171 天隱和尚語錄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09-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嘉興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北京龍泉寺人工智能標點引擎提供新式標點初稿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師徵云。若是有語。又落在臨濟手裏。若是有喝。又落在天童手裏。若道亦語亦喝也。出不得臨濟天童手在。若道非語非喝。敢謂萬松無分。且道。那裏是殺人刀活人劍。眾中還有擇得出者麼。喝一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