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杭州上天竺講寺志

[A1]上天竺講寺位於浙江杭州西湖天竺山天竺分上下三山上天竺山位於武林羣山中為佛教勝地上天竺講寺肇建於後晉天福四年(九三九)時僧道翊得奇木刻大士像僧勳持古佛舍利納之頂間吳越錢忠懿王即地建「天竺看經院」宋嘉祐中改「靈感觀音院」靖康初屬金難僧道元秘聖佛於井兵退歸像院中理宗書「廣大靈感觀音教寺」元至元五年(一二六八)改「天竺教寺」明成化間重修清康熙五年(一六六六)因燬重建三十八年(一六九九)聖祖南巡書「法雨慈雲」匾額賜撰「天竺寺碑文」乾隆十六年(一七五一)御題「法喜寺」匾額故俗稱為法喜寺咸豐十一年(一八六一)寺燬於兵同治三年(一八六四)寺復舊觀寺志舊有李金庭志以附會舛[A2]甚至僞撰明太祖〈竺隱說〉一篇以炫俗崇禎年間寺僧照本乃囑釋廣賓為撰新志廣賓曾撰「西天目祖山志」「潛陽梵剎考」等書此志凡五易寒暑始脫稿彙成十五卷分門為八普門示現品尊宿住持品道場規製品器界莊嚴品帝王檀樾品宰官外護品風範隆汚品詩文紀述品〈普門示現品〉收功德靈異悲仰贊感應頌喜雨詠請牒祈謝感應等文〈尊宿住持品〉收題名高僧列傳教觀清規示眾等〈道場規製品〉錄建置塔墓碑記〈器界莊嚴品〉則載形勝遊記物產施田等〈帝王檀越品〉錄勅命御製等〈宰官外護品〉載師友信施著作旌舉等〈風範隆汚品〉則備書寺僧品行〈詩文紀述品〉則摘錄歷代文士有關本寺之詩文是志曾得古菴居士校訂流通不廣光緒二十三年(一八九七)錢塘嘉惠堂丁丙覓得舊本乃為之重刋兹據丁氏重刋本景印

四庫全書總目

上天竺山志十五卷

天竺為東南巨剎舊有李金庭志廣賓以其附會舛譌甚至偽撰明太祖〈竺隱說〉一篇以炫俗乃刪補而成此書曰普門示[A3]現品曰尊㝛住持品曰器界莊嚴品曰帝王檀越品曰宰官外護品曰風範隆污品曰詩文紀述品凡七門其風範隆污一品於寺僧污行備書不隱較他志獨存直筆據總目尚有卷首一卷此本已佚不存

上天竺寺肇於晉天福四年僧道翊得奇木刻大士像會僧勳持古佛舍利納之頂間妙相具足錢忠懿王感白衣異夢即地建「天竺看經院」宋嘉祐中郡守沈文通攺「靈感觀音院」靖康初屬金難僧道元祕聖佛於井兵退歸像院中理宗書「廣大靈感觀音教寺」元至元五年仍改「天竺教寺」明則重修於成化丙辰入國朝康熙五年因燬重建三十八年聖祖南巡書「法雨慈雲」匾額賜撰〈天竺寺〉碑文六十一年春殿再燬雍正九年世宗賜帑金鼎建製重修寺碑乾隆十六年御題「法喜寺」匾額嗣後曡邀宸翰恩錫優渥祈禱雨暘為一郡司命遠方趨謁不下普陀咸豐辛酉罹粵匪之刼同治甲子兩浙鏡清佛日重輝寺復舊觀光緒初元住持釋悟化校刊海甯管廷芬原輯《天竺山志》十二卷詳近畧遠未見廣賓所纂斯志殊屬缺典今得舊本冠以欽定四庫總目不惟直筆昭彰且所佚之首卷亦都在焉洵普門之寶衛自在之莊嚴也謹壽諸版回向靈山不二門中同圓種智

光緒二十三年丁酉六月十九日優婆塞丁丙合十序

重修上天竺山志序

天竺在月氏東南數千里杭之山曷為沿兹名浮圖法故來自天竺典午時以兹顏其寺名所繇昉也道翊結茅光徵奇木大士像成而洛僧又以舍利置頂間寤求夢見赫有靈蹟旛蓋香燈之供口持膜拜之虔殷山填谷魁然此阜遂與身毒並稱矣曷為成兹志志者識也識大識小道斯未墜普門之示現勝地之靈奇衣鉢之流傳錫屐之游息非紀載莫詳舊志輯於東瀛李氏茂才手寺僧照本懼嵗遠益譌屬賓公任編摩之役凡五易星霜彚成十五卷靜探輪藏之文博摉籖軸之祕孝廉文學住山皈法者各以見聞佐之而强半取[A4]裒於古菴居士居士存日久隱山阿攷訂精覈山之董狐也或疑浮圖樹下一宿無住無著經曰「法無名字言語斷故」蒙豫所謂「聚沫多緣假標空非色香」者也然則大士何戀於是山山何贅以是志余惟大士從聞思修入三摩地動靜二相了然不生能所圓融有無交暢三十二應入諸國土無剎不現海上普陀湖邊竺嶺出現因緣較他剎更顯至於旱澇祈請歲著靈奇厯代表彰尤極喧茂則夫藉山以宣大士之教即藉志以著兹山之奇因是而可大可久俾眾生獲十四種無畏功德四不可思議無作功德記事者參載世事仍歸無事記言者旁採世言總歸無言南北宋之崇褒遞加於[A5]大士固國土所同稱而廣大獨耑屬竺嶺大士何必不託異於天竺天竺又何必不傳信於此志所謂「觀匪留色音匪受聽」道未墜地者當不在大月氏而近取諸上天竺矣古來志輿圖多為經世之用惟王子紀五山東方朔撰十洲陶弘景譜金壇林屋杜光庭考洞天福地則皆出世之觀又祇為尋采真作津梁耳《西域記》《洛陽伽藍記》以後闡宗風者其欣攬於兹編

時順治三年丙戌秋七月幾望古潤妙香居士孫時偉(乳仙甫)薰沐敬書於湖上之紫薇右署

杭州上天竺講寺志凡例

  • [A6]慈悲淨聖靈異顯赫奔走海宇曷可無志寺僧照本興荊棘銅駝之感傾衣鉢屬余余雖不文適修《天目祖山志》《西湖僧寶》《聚諸祖禪藻拾遺》《潛陽梵剎考》諸書成鼓舞餘勇遂力任其事

  • [A7]東瀛輯上竺舊志蕪穢杜撰如題中所云冒元人於宋首其他猶可至高皇帝〈竺隱說〉亦偽造一篇本以開面靈山翻滋罪案粃糠沙石槩在汰刪

  • [A8]古者列國各有史史不實錄則觀者胡稽是以董狐良史趙盾必書志即史之餘將以是非得失垂為勸誡敢俛曲阿徇濫施華衮風範隆汙寸心千古知我罪我所弗敢辭

  • [A9]靈奇悲仰贊頌詩文充棟汗牛筆不勝書梓不勝壽兹獨力既艱輿情未愜何妨好事續刻補遺是集所收精微潔淨有目幸鑒

  • [A10]聞之吹竽而過邯鄲之市則師曠凜色盛容而出臨淄之塗則陽文沮顏何者邯鄲耳肆臨淄目林雖姝色和聲無當眾視羣聽也今輯志於名山人爭聽覽焉其敢忽諸蒐摭散軼稽訂魯魚枯心嘔血聚腋綴裘託始於鷲山再輯於鄭菴再輯於寶石山房則孝廉邵以窺氏煑字宏多更請政於嚴氏文學孝廉諸君子修討凡五易寒暑而是書始燦然可觀

  • [A11]語云「趾欲固視故步」往蹟未詳文獻奚考聞有藏書饑渴往借篝燈簡讀有關某某隨筆錄鈔太史公自序曰「余所謂述故事整齊其世傳非敢云作也

杭州上天竺講寺志卷之一

普門示現品

側聞應化無方選此方之教體隨緣弗類攝同類之機宜予竊惟之有深意爾夫南海蓋善才所參小白華也凡天下之願躬謁者視鯨波鼉浪為忠信可憑則千萬人中無幾矣惟西湖廼天竺所飛小靈鷲也凡郡內之指首屈者推岑蓮月桂為仁智攸耽則南北峯間其最矣於是我大士閔五季刀兵之刼妙三吳山水之區巧示普門即坐不垂堂者麕至適衝都會兼游偏挾伎者飈來信未信在人縱遊戲於佳麗繁華之地仁不仁由我盍範圍於慈悲喜捨之天是以赫赫厥靈而羣趨並望班班斯著而曲記特書此直垂慈眼視眾生何異痛心呼父母哉故經云「欲識佛性義當觀時節因緣」其斯之謂也志示現

自在功德章

元盛熙明纂曰

釋典所載菩薩名號如恆河沙數不可勝計惟觀自在洋洋赫赫功德獨顯乎世間凡遇厄難竭誠稱念稽首請命亦往往如影響誠由行願弘深大悲無礙之力也廣如藏教今略陳之梵云「阿哩耶婆盧吉帝」此云「聖觀世音」又梵云「阿縛盧枳帝濕伐羅」此云「觀自在」諸經所稱或單云「觀世音」或云「觀自在」或兼云「觀音自在」《觀音三昧經》及《大悲經》《悲華》諸經說「此菩薩久已成佛號『正法明如來』」又云「後成正覺號『徧出一切光明功德如來』

《楞嚴經》云「觀世音菩薩言『我昔於無數恆河沙劫有佛出現名觀音教我從聞修入三摩地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如是漸增聞所聞盡盡聞不住覺所覺空空覺極圓空所空滅生滅既滅寂滅現前忽然超越世出世間十方圓明上合十方諸佛本覺妙心同一慈力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同一悲仰由我供養觀音如來蒙授如幻聞薰聞修金剛三昧成身三十二應入諸國土所謂佛身獨覺聲聞梵王帝釋自在天大自在天天大將軍四天王及天王太子人王長者居士宰官婆羅門比𠀉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女主童男童女藥叉乾闥婆阿修羅緊那羅摩呼羅伽非人等我於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令諸眾生獲十四種無畏功德彼佛歎我善得圓通法門授記我為觀世音號由我觀想十方圓明故觀音名徧十方界』」

《法華經》云「若有眾生受諸苦惱一心稱觀世音菩薩名號即得解脫若水火雷電龍蛇惡獸夜叉羅剎王難枷鎖軍陣怨賊諸難之中能施無畏於苦惱死厄能作依怙現三十二身隨類說法地獄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漸悉令滅

《大悲心總持經》云「若有誦持大悲咒者即滅百千億刼生死重罪不墮惡趣臨命終時十方諸佛皆來授手隨願往生諸淨土中能獲無量等持辯才解脫八難滅除三毒一切所求無不成就」《大悲總持》具載別本

藏教密乘經中所載觀自在菩薩為蓮華部主現諸神變忿怒則稱馬首明王救度則聖多羅尊滿諸願則大準提尊及如意輪王不空𦊰索乃至師子吼并毘俱胝一髻青項白衣葉衣千首千臂皆有儀軌[A12]真言略舉其名若西天未譯番本師傳本續真言要門未易悉究

靈奇識

按《武林山內七識》曰

上天竺觀音菩薩之示現也蓋僧道翊石晉天福間結廬西峯見瑞光發於前澗劚得奇木高數尺一奇也命工孔仁謙不他像擬因其形似即造大士像因緣正凑出現呈祥二奇也聖像既成妙貌端嚴白光煥發夜亡列燭之光晝掩太陽之影人民崇信三奇也後漢乾祐中僧從勳自洛陽來持古佛舍利一顆「吾寶之久矣今願置菩薩頂相中」神靈一合四奇也北宋人民有「靈感」二字南宋加號「大慈悲救苦難」後法照摭《大悲經》加「廣大」二字天下觀音同而此號天竺獨五奇也

靈感錄

唐僖宗光啟三年丁未時中原鼎沸黃巢李克用等屠戮生民戰爭不息杭州臨安人錢鏐膂力絕人有保障兩浙之意起自草野奮梃一呼驍勇雲集殺弘誅昌吳越安堵至是以屢建大功立為杭州[A13]刺史從民望也既拜官痛加砥礪眾益欽戴誓奠安東南不使有一夫之警猶豫未決夜夢一媍人語之曰「汝有心慈悲不忍殺人將藩翰一方百戰不衂中原天子雖易五姓汝之疆土固自若也福祿遐永子姓緜遠珪組蟬聯封王拜相莫可涯涘二十餘年當覔我於天竺山中」鏐覺而異之自是所向無前屢有神助種種響應若合左券故書之於策昭示子孫世世崇祀四世五王與五代相終始後錢俶納土於宋聯姻帝室通籍金門振振蟄蟄冠絕區宇而大江東西鹿苑寶坊翬飛雲湧以千計皆錢氏所刱職此之故也而上竺看經庵則其所發軔者云

黃巢作亂所過殺戮其城血流半天下一日忽至杭民無所竄匿哭聲震原野所恃以為扞禦者惟錢鏐一人而已老稚幾百萬人泣拜大士願乞垂慈冒怙巢將入境鏐振兵拒之甚力巢亦素聞鏐勇武方欲格戰聞空中有念佛聲仰視雲端旌幢寶蓋擁護大士其火首金剛天龍修羅等眾扈從無算鏐兵見之氣壯百倍巢歎曰「此佛士也」戒戢羣下遂逾日而去由是鏐益篤信大士以為神武而不殺者焉

唐昭宗乾寧元年春正月越州董昌作亂焚府庫殺官吏浙人震駭竄匿橫罹鋒刃者甚眾[A14]刺史鏐躬禱大士以祈默佑乃仗鉞出兵方對敵之際空中忽聞萬騎馳驟之聲昌一見禠魄不俟接戰即斬首俘馘而越中底定矣遂進爵為鎮海節度使

唐天祐四年朱温改名曰晃受禪於唐國號後梁改元開平鎮海節度使錢鏐欲舉兵討温復詣大士禱而決之夢大士以火而詔之曰「汝有大功德於民能救拔百萬億蒼生於刀山劒樹之中當獲莫大果報第保守境內不可輕動賊斷不敢犯不旬日即進爵為王也」未幾而吳越國王之命下矣可異哉

後唐長興三年壬辰三月吳越武肅王錢鏐卒中子元瓘立素畏朱全忠之酷烈凶殘不遑寧處乃出居別館齋戒浹旬徒步拜叩大士冀得夢兆以破其惑忽夢邑之山林皆被錦綺光彩晃耀天日瓘喜躍「此吾先王時事也吾當奠枕鼾睡耳彼胡其奈我何哉

錢忠懿王嘗夢白衣人求葺其居「能昌爾國」厥明訪知惟天竺大士衣白因建看經院崇奉焉此上天竺祈夢之始

太祖建隆元年吳越國王錢俶以太祖即位進止未決乃禱於大士以求指迷齋宿殿中夜夢紫衣神人命金甲將校數十百人持綵繩由楊子江北岸以繩隔界直抵豫章閩越而止急呼俶詔之曰「此汝故物也」復俾以袍笏冠冕無算覺而喜曰「吾無恐矣」即擇日上表獻圭璧儀物稱賀帝大喜賜宴詔使者「歸報爾主朕將倚彼為籓翰以翊贊至治當不負前勳也」已而毫髮不爽王頂戴益虔聿新殿宇像設以答靈貺

開寶五年夏五月大雨河決帝禱於天地鬼神益雨羣臣有言上竺大士之靈異速遣中使馳驛齎香虔禱之數日天即開朗河流亦復止塞逮中使歸詢之即至杭既禱之明日也嗣是凡水旱疾疫必禱焉

太宗雍熙三年五月帝以曹彬有白溝之敗見辱於契丹遣中使詣上竺致禱於大士以求神助張齊賢遂有代州之捷諸將遙見火光中有金甲大將長數丈許立於雲端持赤幟揮霍虜望之膽落魂消辟易奔潰

真宗咸平元年給事中張去華守杭正月至五月不雨徧禱望旱彌甚迎大士於梵天寺率官寮拜禱之雨隨澍四境沛足

咸平三年夏大旱浙東天台講宗四明尊者知禮同遵式修〈護國金光明三昧懴〉三日九雨明州太守蘇某為碑頌其德

大中祥符九年九月蝗飛蔽天帝以連歲旱蝗多方捕瘞不能止遣中使禱於大士是月晦日午時赤日杲杲忽黑雲起自西北迅雷掣電雨雹疾於矢石聲如銃礟蝗蝻堆積川陸高數尺許帝甚神之而天書之說益信矣

仁宗慶歷八年曾公亮丁內艱扶柩歸泉南道由錢唐有鄉僧元達附舟來禮大士於天竺忽於松行間見女士靚妝雅服問達曰「上座從曾舍人來耶舍人五十七入中書上座亦受大師號」語訖不見後服除還朝嘉祐元年亮位參知政事達亦賜號「寶梵大師」果如其言

英宗治平二年秋八月三日都城大雨水泛漲下詔求直言宰相曾公亮嘗因虜陳知杭州沈文通奏「天竺看經院觀音大士始自石晉至今福天下澤生民前後靈跡甚著」上命禱之其雨即止賜曰「天竺靈感觀音院」端明殿學士禮部侍郎蔡襄書額及襄繼守是邦一新院宇

高宗紹興四年冬十月帝憤數敗於金人無以自釋乃卜日齋戒遣中使齎疏懇禱於大士以求救拔天下元元之命於塗炭鋒鏑之中即日手敕韓世忠力圖報効以雪國家不𠔏戴天之恥世忠拜命感泣誓不與虜俱生候金步卒親提大騎兵駐大儀會朝廷命魏良臣使金給良臣有詔移屯守良臣出境即上馬令軍中曰「抵吾鞭所向移軍大儀」勒伍陳設伏二十餘所約聞鼓起擊金兵聞移屯之說喜其兵退擁鐵騎掩擊世忠麾旗鳴鼓伏兵四起各持長斧揕入斫馬遙見大兵數百萬計雲擁而至蹂躪溺死者以萬計遂至大捷史稱為中興武功第一殆亦有神助之力云

紹興五年夏大旱遣杭州府守迎天竺觀音於海惠寺禱亦不應時六月中有苦行頭陀潘法惠默禱願焚右目以鐵丸燒紅置目中然香其上香焰起行雲滿空大雨霑足法惠眼即枯後三日夢白衣女借一珠拒不許有二僧在旁曰「與不妨自今六六送還」至七月廿一日又夢二僧來請赴六通齋白衣女在前引導山川蔚然百果皆熟紛紛而墮惠就地拾食心地清涼忽白衣女擲一彈正中枯目失聲而覺枯眶內已有物若珠瞻視漸復舊數其再明卻三十六日始悟六六送還之兆

紹興二年兩浙進士類試於臨安湖州談誼者與鄉友六人謁上竺祈夢是夕誼夢以茄為餽惟徐楊[1]者夢食巨蟹次日詳之謂茄者俗稱落蘇蟹者黃甲也陽果登科後二年誼復與周元者赴漕司舉又祈夢於寺是夜元夢鄉人徐廣之持省榜至凡列三等已為中等第一已而賀客四集有道士在焉明年省試罷還吳興待榜路逢徐廣之已而省榜至元果中等於吳興為一既歸賀客中一道士素昧平生元詢之對曰「去年君過我卜豈忘之耶」凡事一與夢符

偽齊劉豫同金虜入冦高宗下詔親征九月親詣大士殿焚香供禱仰祈默祐顯現天兵蚤平北虜既而淮東宣撫使韓世忠敗金人齊人於潤州方對敵之頃虜見我師行陣之上雲端金甲神將數十餘身長二丈許目光炳耀威勇異[A15]虜知為天應神祐不戰自卻故人馬自相蹂踐填河蔽野其敗衄特甚世忠獻俘行在  具言其故是以知之世忠因陳戰沒之人乞加贈恤上蹙然曰「死於鋒鏑誠為可憫」即敕直學士胡松年具詞建水陸大齋七晝夜以薦度是夕見鬼神來者甚眾有夢戰死者咸欣然相慶以為自此得生善道

理宗嘉熙四年正月辛未彗星出於營室復以流星見於營室史占曰「彗見災莫大焉」帝甚憂之亟下議己之詔播告中外乃遣中使齎香疏懇大士以消弭天變是夕也有光出自大士頂間直貫營室結為卿雲凝聚不散者久之而彗滅矣

至正四年八月住持東溟日法師時以承平日久海內兵革騷動特建安國福民道場三晝夜以祈消弭兵革於乍萌之始眾僧方宣疏禮拜忽覩五彩毫光發自大士頂間照耀殿庭已而直沖紫霄凝聚搖曳萬人屬目贊歎希有

至正五年張士誠據蘇州縱兵焚掠將入佛國山抵行春橋忽有泉自流虹泉湧出自高一丈許崩崖堙谷勢轟雷電賊相顧以為有神力所致驚歎而返由是亦不敢妄殺杭州藉以稍全性命或者以為慈雲祖師猶能顯水觀之靈禦此暴耳

至正二十年杭城薦罹兵燹西山寺宇盡毁聖像不知所在眾共追慕丞相太尉開府康里公出金旁求乃於草莽中得之遂卜日齋戒徒跣率僚佐士庶自北關門恭迎聖像安奉今丞相公所建清平山之西天寺中時聖像上大放光明照耀雲漢分為三道其一遠屬東方若向普陀山者其一屬上天竺寺其一徑屬今西天寺一時咸覩益加敬仰焉

吳元年夏三月不雨禾盡槁死郡守王與福竭誠致禱上天竺大士甘澍隨車而沛禾復有秋

皇明

洪武七年六月大旱參政徐本李賢王德宣同誠徒步入天竺寺叩祈大士雨隨沾足

景泰六年夏兩浙天久不雨禾稼將槁四民徬徨無措時鎮守都知監阮公會諸都閫藩臬重臣遂與同鎮守兵部尚書德興孫公齋沐六月既望徒跣躬詣上天竺寺奉迎靈相至仙林建壇禱雨即日陰雲四起至日晡甘雨大澍明日如之又明日亦如之致兩浙之地禾黍芃芃枯槁即蘇民咸懽忭鼓舞由是公大感靈貺念無以酬即捐己資重建行龕洎製冠服及諸供具而莊嚴之仍奉送以歸

成化丁酉年夏兩月不雨鎮守太監李公義齋心潔行三日而走大士之前為民請命意勤辭懇冥漠潛通旋軫之際陰雲布興甘雨如注槁者聿蘇仆者旋起遠邇交忭三農謳於野商賈謠於市官府文於詞士林聲於頌公乃大出帑金鼎新大士殿天王殿鐘樓普門圓通門以昭答大士之貺

弘治癸亥歲旱不雨鎮守太監麥公憂勞萬民爰以七月二十四戊子奉迎金身自天竺而來至於海會寺道經鎮府赤日停午忽有片雲如蓋隨仗而至驟雨傾注若翻盆然明日己丑陰雲竟日庚寅辛卯皆微雨[A16]奉以歸則又雨豈非大士之靈乎

嘉靖己亥歲水旱薦災郡守陳仕賢憂切民隱精誠率僚屬走上天竺密禱大士若痌瘝在身雩禜輒效民咸歌誦之

嘉靖壬寅閏五月旱既甚郡伯希齋陳公閔民無辜齋沐率僚屬吏民微服徒跣躬迎大士奉安海會寺晨夕展敬越四日庚午夜僧綱良縉夢大士語云「甲戌日有雨」至期雨如注明日再雨原野霑足

天竺道場凡遇二月十九日為大士誕辰遠近人等先期齋戒入山不翅億萬眾殿宇不能容皆露坐達旦名曰宿山嘉靖甲寅年誕期星月昭朗忽見白鸚鵡自殿中飛出翱翔旋遶於太虛之上萬人矚目贊歎念佛之聲振撼林木山谷響應如是者迭現數四

杭城有王姓者患瘡瘍告許燈油苕帚病愈拜還其人乃衣冠之士方詣大士焚香稽首所施物為惡少盜匿已而廉得其人將理於官盜畏罪倍償而釋之王有女孩驀自言曰「今日父親還愿許人酒食財物菩薩慈悲奈護法伽藍拏我要去之急」更備前物至寺求懺謝伽藍而女孩蘇醒問之云如夢中莫之知也

上海有潘姓拉里閈三數輩進香舟次崇德河下見鄰船少婦謔視之精誠已蕩既歸弭棹黃浦其人忽墮水眾力挽乃出幾於不救遂驚悸成疾彌月[A17]問諸巫巫曰「汝往天竺中途淫媟良家婦神瞋汝不敬遣鬼擠之得土穀神哀求獲免可往祭告庶獲有瘳」如其言始半復

嘉靖二十四年自春徂夏亢陽彌時田疇龜坼瀦澤塵飛米價騰涌僵死蔽野方伯九畹謝公乃命郡別駕仁和錢唐令素服徒步入天竺迎大士設壇於海會寺祈禱越明日淨瓶水微湧出果得微雨又明日水大湧出遂果大雨金庭子作頌

《夷堅續志》云上天竺觀音像身披瓔珞皆宋朝御賜七寶為之五色璀璨實為希世之寶杭州歸附後為七寶瓔珞夜有神光為異物取之以供朝廷至京則晦而不明乃祝曰「如七寶欲回天竺期以某時色再光明」至期果神光燭天遂遣回天竺

萬歷八年五月淫雨大水當道迎大士入城致禱三日後隨應

萬歷十六年春大雨夏六月旱加以瘟疫盛行途路死者相藉上司府縣躬請大士入城虔禱屢獲響應

三十六年夏五月大水秋疫撫臺甘士价率郡邑同請大士入城致禱輒應鼓樂冠袍旛蓋送歸

天啟六年夏六月至七月大旱府縣請大士入城懇祝切效

崇禎元年秋七月廿三日海潮湧沒沿江居民久淹不退方伯董承詔率郡僚迎大士奉安海會寺為民請命仍獲有秋董方伯捐俸偕郡守萬國相邑侯王揚基建藏經閣以酬神貺

悲仰贊

宋孝宗天竺廣大靈感大士贊曰

觀音大士以所謂普門示現神通力故應跡於杭之天竺山其來尚矣朕每有禱祈隨念感應曰雨曰暘不愆晷刻是有助於沖人者也因為贊曰

猗歟大士 本自圓通 示有言說 為世之宗 明照無二 等觀以慈 隨感而應 妙不可思

宋理宗皇帝製靈感觀音大士贊曰

神通至妙兮 隱顯莫測 功德無邊兮 應感奚速
時和歲豐兮 佑我生民 兵寢刑措兮 康此王國

宋郡守陳軒上竺寺記贊曰

白衣仙人無住著 補陀洛伽渺雲海 為大導師安樂國 歙然徧應河沙剎
世界𤍠惱或有聞 曾不旋踵垂覆護 眾生心念非一種 皇皇不足[A18]常有求
如飢須食渴須水 顧亦何從滿其願 我觀聖心等太虛 其視萬物猶一物 細視一物如一身 是身四大猶不有
萬物何能作留礙 殊功妙用濟十方 欲求功用不可得 羣生夢幻可兩忘
爾固無餘我無欠 嘗觀瑞像見寶光 如淨明珠時白赤 琉璃琥珀雜蒼玉 熒煌璀燦照眉宇 山頂或見初日升
匹素曳空煙縹緲 凡人顛倒作思惟 須臾變滅無復初 非空非色非有無 菩薩應身亦如是
堂堂祕殿表東南 山君海王盡回向 觀音智功不思議 佛子當作何等觀

元笑隱禪師大忻贊大士曰

門門證圓通 法法無差別 文殊擇法眼 云何示優劣
如城之四門 中道乃逕捷 又如百川流 大海悉融攝 是故觀世音 [A19][1][A20]常三昧 眼塵識和合 世間相無礙
盡空諸所有 亦不壞三界 隨其所應度 說法示慈愛 心地諸種子 大小各不同
時至雨露滋 發生均化工 幻師一毫端 幻相三十二 而彼諸應心 即我自心是 觀心而覩相 心相而寂滅
稽首常現前 證我如是說

又贊曰

耳於六根 功獨超勝 况不耳聞 反聞自性
前塵起滅 自性不動 故諸塵用 譬如大將 遇變出奇 金鼓旌鎧 錯置逆施 稽首大士 證我三昧
為我後人 委曲垂誨 三十二應 十四無畏 隨感而通 分身異類 如天元氣 四時運行 萬物芸芸 莫知其生
我觀畫師 毫端遊戲 即是神通 現相不二 我眼見像 如聽法說 心精遺聞 均一解脫
心佛眾生 同證無礙 不立一法 名觀自在

國朝空谷景隆禪師贊大士曰

聞思修入三摩地 以智觀照世言音
不從耳根墜塵識 是故尊號觀世音 聞塵聞性無所住 智體本來無起滅 是故寂滅[A21]常現前 超證圓通無異等
導師亦號觀世音 因果符合無差別 慈育眾生如赤子 亦如赤子同悲仰 分身應現十方界 如幻如化無去來
反觀聞性[A22]常寂滅 頓使眾生離諸苦 施諸無畏不思議 無功用行而成就
聞極疑聞無所有 法法圓融無罣礙 譬如明月當秋空 光明應現一切水 水月曾無應現心 無作妙力之所感
六根互用等無別 前後中際不可得 盡聞聞性充法界 是故有求無不應

感應頌

國朝浙江提學副使吳江趙寛〈觀音感應頌〉有序

弘治癸亥歲旱不雨鎮守太監麥公憂勞萬民用《周禮》索鬼神之義徧雩於上下及釋氏念觀音大士以慈悲為道爰以七月廿四日戊子奉迎金身自天竺寺而來於海會寺道經鎮府赤日停午炎光赫曦忽有片雲如蓋隨仗而至驟雨傾注若翻盆然[A23]日己[A24]陰雲竟日庚寅辛卯皆微雨壬辰奉以歸則又雨雖不能溥且足亦可謂奇矣豈非大士之靈乎非公精誠之感乎然不能溥且足何也大士果有靈乎則蒼生不勝大願願溥也願足也遂作頌曰

惟聖惻惻 濟利為德
惟神不測 變幻空色 感則斯應 應則未溥 殆是變幻 貿眩下土 胡不大之 徧灌十方
俾出火坑 咸就清涼 忍視眾生 受諸苦厄 大慈大悲 無量願力

金庭子〈感應頌〉并序

嘉靖二十有四載自春徂夏亢陽彌時田疇龜坼瀦澤塵飛米價騰踊僵死蔽野兆人有不測之變方伯九畹謝公躬率百司禱諸山川社稷之神復用諸方士符咒之術而燔灼益甚乃命郡別駕闇齋羅公仁和令後岡程公錢唐令蘆溪龔公素服徒步入天竺佛國山具儀仗迎觀音大士於海會禪寺諭都綱良縉上竺住持惠琳道顯董諸比丘昕晡齋沐諷經務期昭假先是祈禱皆以淨瓶滴水為驗越明日瓶水微湧點滴如珠果得微雨又明日水大湧出遂果得大雨金庭子見而異之敢作斯頌以彰大士之神應云頌曰

乙巳之夏 火入南斗 槁苗斯焚 百姓疾首 三月不雨 旱魃降殃 巨津為塗 若墮火坑 巫覡舞雩 靡神不舉
天不悔過 赤地千里 方伯曰嘻 爰禱大士 濟濟庶僚 從如歸市 輿衛擁護 壇於吳山
惟眾比丘 厥誠孔殫 淨瓶一滴 化為甘露 利濟大千 驩聲載路 大士神靈 其應如響 發大慈悲 萬刼瞻仰

尚寶卿六橋徐江山〈禱雨靈應頌〉有敘[1]

觀音大士[A25]以慈悲廣大之力靈庇兹土有日矣故旱潦輒禱禱則[A26]輒有殊應嘉靖壬寅閏五月旱既甚我郡伯希[A27]齋陳公閔民無辜乃齋沐率僚屬吏民雩城[A28][A29]不雨雩山川庶神不雨觸土龍舞巫覡愈不[A30][A31]公曰「《周禮》荒政[A32]索鬼神〈雲漢〉之靡神不[A33][A34]憂旱者之當務也[A35]吾聞天竺大士靈驗屢著[A36]盍往請之」卜日丙寅[A37]公微服徒跣[A38]盛旗幡[A39]鼓吹[A40]奉迎大士恭安[A41]於吳[A42]山之海會寺[A43]肅香楮[A44]晨夕展敬焉越四日庚午夜僧綱良縉夢大士語云「甲戌日有雨」至期僧庶駢集以俟雨日亭午淨瓶水上沿楊柳滴下津津如貫珠然未刻雨如注明日乙亥瓶水滴薄暮再爾雨如注原野沾足矣是非大士之顯靈哉公之精誠昭假有足徵也嗚呼休哉謹再拜而作頌曰

於赫大士 濯濯厥靈
旱乾水溢 靡禱弗徵 歲閱壬寅 閏月維五 旱既太甚 千里焦土 郡守陳公 憂心殷殷 肅爾寅恭 雩兹庶人
瞻彼昊天 杲杲日出 我心靡寧 憂心如炙 公謂黎民 舍爾土龍 予索爾神 曷其弗宗
其神伊何 觀音大士 厥像孔嚴 於天竺寺 乃肅香帛 乃率羣僚 郊焉迎焉 翩其旟旐 惠然來思 登歡喜地
載拜載祈 陳詞獻醴 吉日庚午 彼僧都綱 爰夢大士 如在洋洋 其夢伊何 於時語語
五日為期 甲戌斯雨 僧庶咸集 如林如丘 有淨者瓶 津津溢流 瓶之罄矣 其雨溼溼 既優既渥 自未至戌
明發再興 瓶水猶滴 此日而晡 雨彼原隰 民曰休哉 膏我黍苗 何以致之 陳公之勞
自天降康 我公之賜 公曰匪予 讓於大士 巍巍大士 大慈大悲 澤我蒸民 孔惠孔時 振振陳公 式廉式愛
通於神明 厥澤孔潰 維神之靈 維公之誠 維誠維假 俾民亟寧 維神斯依 公歸弗有
我作頌言 用詔而後

喜雨詠

成化年中省城迎大士禱雨輒應性菴法師永顧率眾而詠曰

去歲祈晴格上蒼 今歲祈雨應非常 纔迎大士離三竺 遂喜甘霖沛八荒
甕內不須留蜴蜥 道傍先見舞商羊 應知上相誠心切 頓使南方旱魃藏 六合濃雲連海嶠 一竿新水滿池瑭
芃芃禾稼沾殊渥 靄靄桑麻異眾芳 野老騰懽歌歲稔 山僧作偈誦時康 人心自與天心合 法運還同國運昌
兩浙江山增氣象 萬家謠誦樂虞唐 偉哉功業垂千古 好刻貞珉示不忘

禱雨篇

萬歷乙巳夏六月迎大士入城即時滂沛錢塘邵重生喜而歌曰

蒼天烏乎虐下土 驕陽亢魃不肯俯 大士出山下民主 感格未通心未普
油然沛然欲成雨 敲松擊瓦點可數 孰能漏天不復補 孰能立海若神禹 感天旋日不旋武 使我為農亦為圃
襲衣百拜不敢侮 小社大心在區宇 楊枝涓滴我願吐 伽瓶洋溢吾所怙
匹夫之誠未狂瞽 小兒青龍白龍亦同舞(其時都城集千小兒齊唱謠曰「青龍頭白龍尾小兒求雨天懽喜點點落在苗田裏」故末句云然)

上天竺講寺志卷一終


校注

[0036001] 底本「楊」字下文作「陽」當有一誤 [0045001] 據《笑隱大訢禪師語錄卷之三觀音大士》校(CBETA, X69, no. 1367, p. 710, b1) [0048001] 本文有多處印刷不清茲據《杭州佛教文献叢刊杭州上天竺講寺志尚宝卿六橋徐江山禱雨灵應頌有叙》一文一一補入(杭州佛教文献叢刊趙一新總編釋广賓著曹中孚標点徐吉軍審訂浙江杭州出版社2007p.36)
[A1] 此「版本說明」一文原為書本開頭無頁碼之插頁今為標記架構上之需要移到此處且以 p0001a 為虛擬頁欄碼
[A2] 訛【CB】譌【志彙】
[A3] 現【CB】視【志彙】
[A4] 裒【CB】衷【志彙】
[A5] 大【CB】人【志彙】
[A6] [-]【CB】一【志彙】
[A7] [-]【CB】一【志彙】
[A8] [-]【CB】一【志彙】
[A9] [-]【CB】一【志彙】
[A10] [-]【CB】一【志彙】
[A11] [-]【CB】一【志彙】
[A12] 真【CB】寘【志彙】
[A13] 刺【CB】剌【志彙】
[A14] 刺【CB】剌【志彙】
[A15] 常【CB】嘗【志彙】
[A16] 辰【CB】寅【志彙】
[A17] 問【CB】間【志彙】
[A18] 常【CB】嘗【志彙】
[A19] 日【CB】目【志彙】
[A20] 常【CB】嘗【志彙】
[A21] 常【CB】嘗【志彙】
[A22] 常【CB】嘗【志彙】
[A23] 日【CB】月【志彙】
[A24] 丑【CB】亥【志彙】
[A25] 以【CB】▆【志彙】
[A26] 輒【CB】▆【志彙】
[A27] 齋【CB】▆【志彙】
[A28] 隍【CB】▆【志彙】
[A29] 不【CB】▆【志彙】
[A30] 雨【CB】▆【志彙】
[A31] 公【CB】▆【志彙】
[A32] 索【CB】▆【志彙】
[A33] 舉【CB】▆【志彙】
[A34] 憂旱【CB】▆▆【志彙】
[A35] 吾【CB】▆【志彙】
[A36] 盍往請【CB】▆▆▆【志彙】
[A37] 公微【CB】▆▆【志彙】
[A38] 盛旗幡【CB】▆▆▆【志彙】
[A39] 鼓【CB】▆【志彙】
[A40] 奉迎【CB】▆▆【志彙】
[A41] 於【CB】▆【志彙】
[A42] 山之海【CB】▆▆▆【志彙】
[A43] 肅香楮【CB】▆▆▆【志彙】
[A44] 晨夕展敬焉【CB】▆▆▆▆▆【志彙】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