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因寺志卷之五
宮宇
自宋迄今,五百餘年耳。赤山替而成原,惠澗湮而為陸。滄桑反覆,奚待刧火燒而天一孕,况土木廢興乎!然而周鼎未移,黍離滿目;魯社久屋,靈光獨巋,要亦未可定也。其間或自昔遺,或由今竪。或屢葺而失故,或名存而實亡。總循環于轆轤世界中矣。志宮宇。
大雄殿
吳越王建。但遞圮遞修,榱桷棟楹漸非故物。祗石柱及諸礎,猶是漢宮金狄耳。然規模跂翼,與玉岑對峙,差相伯仲,不失舊觀。初止奉毘盧佛一尊,自易菴通之葺,遂中奉釋迦,左普賢而右文殊,以華嚴座普賢長子居上首也。當年倉卒舉廢,不久復敝。松陵少司馬呂公益軒,祈嗣天竺。舟中夢蘇公為此寺乞緣。中途偶憩,謁公像于東廡,宛符夢對。遂捐貲重葺,大殿、輪藏殿一朝改觀矣。
輪藏殿
與大殿相連,高則倍之。接搆工巧,無湊泊跡。雖諸山繚繞,湖中彷彿隱見。中設轉輪,贮欽賜藏經於函。璧水瀠環,簷阿翬煥,相輪聲聞數里。兩山邀遊,咸謂目未曾有也。下奉大悲像,相傳即放光于景定間者。
天王殿
舊已廢。萬厤間,寺僧易菴通建。以玉岑緊逼無隙地,即山門為之。旁設四天王,中龕向背俱觀音像。不知何人作此?其石像由掘土得之者。淪埋歲久,莊嚴福好,宛然如新。止水意欲移奉別室而置韋駄。面北去俗,僧見遠矣。殿額「華嚴第一山」,今失。
妙應殿
亦宋遺也。節梲輻輳,備人工之巧。舊在大殿西北。萬厤間,無際即千佛閣遺址,移建于上。前後脩竹檀欒,最宜暑月。雲間陸宗伯平泉,塑旃檀大士像于內。頃歲,李太學仲休重葺,更增麗矣。
千佛閣
舊以輪藏崔巍,建此閣以蔽之,高峻相匹。至正末,燬于兵。今遺址為妙應殿。
華嚴經閣
宋時高麗國王之弟僧統義天,奉晉水大法師賢首教,疏請入侍為弟子,朝廷許之。比歸國,以金書《華嚴經》并建閣之貲,附貢舶以進,遂剏茲閣。南渡帝王無不親臨校閱。𡩬宗御書閣額以表章之。元末兵起,並為灰燼。惟閣額尚存張尚書元洲家,後其子孫復施還寺。故月印、止水鼎建新閣,以御書顏之。興廢繼絕,張氏之功不可泯矣。
七祖堂
晉水法師建以奉馬鳴大士及龍樹、帝心、雲華、賢首、清涼、圭峯七祖。相傳在伽藍堂之東北,今不可攷。余謂後有興起者,當增晉水、宋易菴為九祖。而以明易菴、無際、妙空三師配可也。
鐘樓
在正殿東南,易菴通建。高可十尋,榱桷軒翥。上縣洪鐘,下奉幽冥教主,翼以地獄變相。近年松陵呂公捐貲重葺,水部搉使楊公霞標協成之,書額其上。閣下諸相,煜然重新,則止水力也。
伽藍堂
在大殿東廡,宋建。初奉華光一像,後蘇文忠倅杭,築六橋之隄于西湖,欲取土於山以實之。而諸山多石,不便畚臿。惟赤山純土,濱湖,易于輸載。隄成,而山已夷而原矣。形家言:「去此山,則慧因失其左臂,行不利于茲寺。」文忠矢於佛前,願為伽藍神以護之。命增己像于華光之右。嗣後屢著靈應。近年見夢于松陵呂公,事尤顯赫。見公願力之弘,非他賢所能及也。呂公以公與華光聯座,殊覺不倫。擬于堂右隙地,設公專祠以祀之。惜寺僧莫能任其事者。
禪堂三楹
在妙應殿右。萬厤間,易菴等建為公所。
楞伽室
在禪堂前。妙空、易菴建。
高麗王祠
在楞伽室前。想昔以經閣餘貲,為義天報本耳。然貲雖供于爵主,事實始于義天,則宜設義天一像以配之。豈當時綿蕞草創,制猶未備也?
碧鮮閣
在妙應殿東北。瑯玕萬箇,浮翠北窗。雲影月魂,風簧雪拍。憑欄招攜,時集几案,洵南山一幽勝也。予讀扈載賦,久擬于梓里山中建閣顏之;然頭顱衰暮,為歡幾何?不若公之人人。嗣後高朋韻士,暇日登此,彈琴賦詩,呼盧浮白。即余百年後,猶得以精神繾綣為快。故以閣貲若干,付止水經始。其事務為可久,無若杭欵草草,作一二十年計也。
香積
在七祖堂後。今廢。
滌池
在香積旁。廣可丈餘,週以文石。今遺跡尚存法相菜圃中。
【經文資訊】《中國佛寺史志彙刊》第 A020 冊 No. GA020n0017 玉岑山慧因高麗華嚴教寺志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2-0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所編輯
【原始資料】法鼓文理學院、中華佛學研究所之「中國佛教寺廟志數位典藏」專案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