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嚴經義海卷第二十六(經九之二)
(凡遇圓相即是標辭與䟽同其上文)。
即時如來將罷法座於師子牀攬七寶几迴紫金山再來凭倚普告大眾及阿難言。
(此經家敘佛答阿難七趣[A1]已竟慶喜既默眾又無辭合住說法故云將罷法座然禪發境界非一切智孰能知之若不與說末代修行遇此難敵故再凭倚特顯悲深也)。
汝等有學緣覺聲聞今日迴心趣大菩提無上妙覺吾今[A2]已說真修行法汝猶未識修奢摩他毗婆舍那微細魔事。
(具修行法即前二決定義觀音觀門內戒外呪兼前正解俱是修行入覺之方法也)。
魔境現前汝不能識洗心非正落於邪見或汝陰魔或復天魔或著鬼神或遭魑魅心中不明認賊為子。
(修妙觀智滌內垢障故云洗心由魔引起分別念著故名非正陰魔等者常說四魔謂煩惱魔生死因也陰魔死魔生死果也天魔生死緣也今云鬼神等即天魔屬若涅槃云皆是先世犯初重禁乃至餘篇而現者此則業因種子披激而生也是故行人先須明擇○標一念纔動六賊自劫家寶○解孤山曰奢摩他止也毗婆舍那觀也依常住真心修圓融止觀未入初住則多動魔事即是天台所說因觀五陰而發九境也故下五十重悉依陰發而其相狀不出九境私謂今經五陰之下佛皆結云眾生頑迷不自忖量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約位論之此等魔事並是觀行位中所發之相從相似位破見惑後必無大妄墮獄之理若十信中縱有魔事觀力易防非此經所說之意也故下文云識陰若盡則汝現前諸根互用豈非相似[A3]已出魔境耶孤山謂未入初住多動魔事者指位大深也問若言此等魔事並是觀行所發之境秖如上文所告有學二乘及回心者豈可盡是外凡之人乎答此有二意一告當機[A4]已破惑者令其流通二告結緣未破惑者令其保護然結緣則少當機則多至下付囑自見其意)。
又復於中得少為足如第四禪無聞比丘妄言證聖天報[A5]已畢衰相現前謗阿羅漢身遭後有墮阿鼻獄。
(䟽智論所說此比丘者不廣尋經論師心修行無廣聞慧不識諸禪三界地位但精勤不息證得初禪謂是初果乃至四禪離八災患便謂已證阿羅漢果阿羅漢者此云無生我已證得無生果已離三界分段生死所作[A6]已辦更不進修至無常時四禪中陰見有生處忽然起謗我聞羅漢已得無生今日云何更有生處若如是者佛說羅漢並是虛妄故知無有得涅槃者由是起謗決定邪見天中陰滅墮阿鼻獄○解今言天報畢衰現者則似[A7]已生四禪或是禪獄二中陰間義說報衰之相耳謗羅漢身遭後有即謂無涅槃復生三有也)。
汝應諦聽吾今為汝子細分別。
(䟽可知)。
阿難起立并其會中同有學者歡喜頂禮伏聽慈誨。
(如文○標如為一人眾多亦然)。
佛告阿難及諸大眾汝等當知有漏世界十二類生本覺妙明覺圓心體與十方佛無二無別。
(䟽一真妙體本無二相前文云我與如來真妙淨心無二圓滿斯則心佛眾生三無差別)。
由汝妄想迷理為咎癡愛發生生發徧迷故有空性化迷不息有世界生則此十方微塵國土非無漏者皆是迷頑妄想安立。
(此正敘也無明妄想迷真常理遂成四惑略舉其二文云癡愛發生若具對者先由不如實知真如法一即我癡次於迷處見有所相即我見所相既現執而不捨即我愛恃此為體轉增麤顯即是我慢楞伽云七識生滅如來藏不生滅此二和合成阿梨耶此即內識成也故云遍迷故有下外器具也則此下重指非無漏者反顯諸佛淨土即是鏡智所現唯識云大圓鏡智能現能生身土智影今此有漏皆妄安立○標前文云迷妄有虛空依空立世界想澄成國土知覺乃眾生○解非無漏者謂微塵國土悉是有情有漏之所變造亦可此句別指眾生正報兼於上文復具虛空之同世界之異非無漏者即有為法無同無異也)。
當知虛空生汝心內猶如片雲點太清裏況諸世界在虛空耶。
(䟽此結指也前文云空生大覺中如海一漚發有漏微塵國皆依空所生下文云乃至虛空皆因妄想之所安立故云況諸世界在虛空耶○解略舉世界總屬一器)。
汝等一人發真歸元此十方空皆悉銷殞云何空中所有國土而不振裂。
(䟽前文云漚滅空本無況復諸三有故知眾生共業所感國土及空一人返妄歸真始覺合本其所感者隨妄銷殞前文云諸器世間應念化成無上知覺然發真者合覺之時雖但見覺無妄可生此無生妄未發真者見是實有其妄所感共變國土為智所了寧不振裂白是諸佛成道動諸世界必不徒然○解前微塵國土者約同居而說究論歸元振裂之義須通三土若發偏真歸小涅槃之元則同居振裂若發圓真歸大涅槃之元則方便實報振裂今[A8]已開小顯大則真元之理無非寂光但有相似分極之異耳)。
汝輩修禪飾三摩地十方菩薩及諸無漏大阿羅漢心精通㳷當處湛然。
(䟽此顯悟也飾亦修也㳷合也一法界心生佛同體佛究竟證菩薩羅漢亦[A9]已分證今三昧者同彼所證融合一體妄處全覺故云當處湛然○解飾猶莊嚴也謂修禪定功德莊嚴本有真三摩地以修飾故彼菩薩羅漢所證心性與我所觀心性通同㳷合此即動魔之由)。
一切魔王及諸鬼神諸凡夫天見其宮殿無故崩裂大地振坼水陸飛騰無不驚慴。
(䟽此動魔也○解由三摩地將出其境故魔等宮殿自然崩裂斯亦歸元之前相也問大地無情水陸異類何以同魔亦皆振慴答三昧威神不可思議如大樹緊那羅王弦歌一動聲震大千須彌山王為之踊沒況菩薩首楞嚴力豈以情無情異而為責耶)。
凡夫昏暗不覺遷訛。
(此釋伏疑也恐疑者曰魔及諸天既見其相凡夫何事都不覺知故此釋云○標凡夫煩惱一未曾伏故昏暗也)。
彼等咸得五種神通唯除漏盡。
(䟽此料揀也魔與諸天皆修禪定故得五通凡天煩惱一未曾伏故云昏暗彼諸魔王欲界之主統此國土以為所居總攝有情以為民眾故得道者必出魔界共感國土必傾搖耳○標五通一天眼二天耳三神足四他心五宿命唯有根本無明故屬有漏)。
戀此塵勞如何令汝摧裂其處。
(䟽如文)。
是故神鬼及諸天魔魍魎妖精於三昧時僉來惱汝。
(僉皆也餘如文)。
然彼諸魔雖有大怒彼塵勞內汝妙覺中如風吹光如刀斷水了不相觸汝如沸湯彼如堅氷煖氣漸隣不日銷殞徒恃神力但為其客成就破亂由汝心中五陰主人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首楞嚴定實相智慧如光如水如湯如主風刀冰客孰能動焉此以清淨道力破彼昏濁魔心如空無礙物何能沮或一念動如主心迷客得其便即成破亂終不成就○解觀行位中二法二執伏而未斷若起我見主人則迷魔乘見入客得其便)。
當處禪那覺悟無惑則彼魔事無奈汝何陰銷入明則彼群邪成受幽氣明能破暗近自銷殞如何敢留擾亂禪定。
(䟽初二句勸依本修治智慧觀察也則彼下顯魔不得便一人發真世界消殞今入三昧寧不動魔苟能深入禪定唯觀實相魔界佛界一如無二生死涅槃山河大地皆即狂勞虛妄華相故云如何敢留擾亂禪定○解咸受幽氣者魔幽暗惑人人既不惑反受其氣)。
若不明悟被陰所迷則汝阿難必為魔子成就魔人。
(䟽殷勤啟悟令識魔惑五陰所迷魔得其便故正理論云五蘊者積聚藏隱諸不善因譬如群賊藏隱山中時出人間劫奪財物故知五陰魔所依處若能觀破魔自消歇○標內心纔動立為魔民○解此寄阿難用警凡眾)。
如摩登伽殊為眇劣彼唯呪汝破佛律儀八萬行中秖毀一戒心清淨故尚未淪溺此乃隳汝寶覺全身如宰臣家忽逢籍沒宛轉零落無可哀救。
(䟽殊為眇劣者殊異也即異常之眇劣也魔鬼相望魔勝而鬼劣今登伽是人但有吼力非具五通若望於魔即眇劣中又眇劣者彼唯下釋眇劣相據摩登伽期心甚淺但欲毀汝婬之一戒由汝無心尚不成犯此乃下顯魔勝此外魔也魔欲令汝三昧不成流浪流轉法身慧命絕滅消殞如宰輔家犯國極法削沒其籍世無食祿深可悲夫○解孤山曰以婬女比天魔人眇劣也以一戒比全身事眇劣也舉劣況勝勗彼深防初果道共戒力自然無化故云心清淨等忽逢籍沒漢書云除其屬籍是也應劭曰籍者為二尺竹牒記其年紀名字物色)。
阿難當知汝坐道場銷落諸念其念若盡則諸離念一切精明動靜不移憶忘如一。
(䟽入正定之方便也此如前文以湛旋其虛妄滅生伏還元覺即此文云銷落諸念等圓覺亦云於一切時不起妄念也分別不起故云心盡離念精明者即前文云得元門覺無生滅性為因地心也動靜下釋離念行相也入流亡所境不能隨故云動靜不移由澄諸念分別稍寂故云憶忘如一起信即云止一切境界相今經即云銷落諸念能所二緣經論互舉耳○解資中曰攀緣妄想總名諸念心若澄靜麤念不起是為銷落此欲界麤定暫得相應耳私謂離念者如天台止觀正修前方便訶欲離蓋等是也所離雖近能離則深非欲界麤定)。
當住此處入三摩提。
(䟽依前方便入正定也應當依此離念之處深入正受)。
如明目人處大幽暗精性妙淨心未發光此則名為色陰區宇。
(正顯未盡色陰也心入正定如明目人未破色陰如大幽暗精性妙淨定心顯也心未發光慧未生也區宇寰區也如王所統有諸國土故云區區別也皆一天所履故云宇宇猶覆也今色陰二字即同區宇同一陰覆色等別故舉此喻者表正其中也)。
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復幽黯名色陰盡。
(正明也前[A10]已目明今復暗破故無幽黯色既質礙障隔不通故成幽暗今定慧發明破其陰覆洞然明顯故云陰盡)。
是人則能超越劫濁。
(解真際曰空為色本依空立界依界立時故色陰盡則超劫濁也)。
觀其所由堅固妄想以為其本。
(䟽結益也超劫濁者以劫濁是色陰之體最初一念能所纔立即是空見不分名為劫濁從無忽有有即色也今破色陰是故超越堅固妄想者覺明堅執質礙便成為色之體故云堅固問色陰麤顯觀中先破劫濁最細何得却超答以起時無前後故破時兼麤細文不累書故見生起有次第耳又色陰屬現相現相是本識今色陰破即現相破現相破即動本識本識豈非劫濁故得超也信哉初心便有破無明分耳○解所計質礙故名堅固)。
阿難當在此中精研妙明四大不織少選之閒身能出礙此名精明流溢前境斯但功用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䟽於三昧中精究研窮妙明元體無色陰相由斯研究深觀此理故得四大不相交織須㬰之際身能出障猶行虛空斯則心不主形四大亡質觀心無礙流溢前塵功用暫然非是聖證苟知此是禪者功力則無有失故云善境若總撥為魔則抑善功用若言即聖又未斷惑故令善識而無取捨下皆倣此○解孤山曰凡諸境發雖是善相取著成邪任是惡相若不取著邪亦成正以境隨心轉故)。
阿難復以此心精研妙明其身內徹是人忽然於其身內拾出蟯蛔身相宛然亦無傷毀此名精明流溢形體斯但精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䟽蟯蛔腹中蟲也觀心精明內融身體內之四大因觀而變遂能體內拾出蟯蛔故無傷毀此境現前不生取捨即為善境不爾受邪標主人若迷客得其便)。
又以此心內外精研其時魂魄意志精神除執受身餘皆涉入互為賔主忽於空中聞說法聲或聞十方同敷密義此名精魄遞相離合成就善種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䟽初至賔主者明境發忻由也主肝曰魂主肺曰魄主脾為意主腎為志主心為精神根身種子皆為第八所執受故定心精究內外唯空遂令五內主神無所依附流出于外迭互相依故云互為賔主忽於下四句正明發相此則先所修習聞慧種子定力所激禪中發生遂寄神魂現於說法也此名下結判邪正離合即賔主也或離心主而賔於肝等餘如文○解除執受身餘皆涉入謂除其色身而內魂魄等六互相涉入也互為賔主者若如也餘五入魂則魂如主五如賔乃至入神則神如主餘如賔遞相離合者即精離本位而合於魂或魂離本位而合於精等)。
又以此心澄露皎徹內光發明十方遍作閻浮檀色一切種類化為如來于時忽見毗盧遮那踞天光臺千佛圍遶百億國土及與蓮華俱時出現此名心魂靈悟所染心光研明照諸世界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䟽初三句內由觀慧也定心澄靜顯露皎明內光既發外相則變十方下外現其相也以先熏習名言善種染影而來故見十方如金種類皆佛心念不動斯須自滅或起取著正定難存如修念佛三昧此境現前與修多羅合者名為親證若修樹觀設見佛形亦不為正以心境不相應故何況修真如三昧法界一相有所取著豈非魔耶此名下結判邪正靈悟所染者靈善也先所熏染圓頓覺慧悟知眾生本來是佛此之種子因定激發故現其相也)。
又以此心精研妙明觀察不停抑按降伏制止超越於時忽然十方虛空成七寶色或百寶色同時遍滿不相留礙青黃赤白各各純現此名抑按功力踰分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定功研妙觀察逾深制止既過靈色分現本為制止分別今由過分異境却生與心相違豈非魔事不起取心自然消歇如前文云不取無非幻非幻尚不生幻法云何立○解私謂抑按降伏制止超越應對四分煩惱或如下文排四大性此名等從略而結也)。
又以此心研究澄徹精光不亂忽於夜合在暗室內見種種物不殊白晝而暗室物亦不除滅此名心細密澄其見所視洞幽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䟽定中研究心光澄靜由澄靜故忽然發見暗中見物物是實境故不隨定出入有無故云亦不除滅心細密澄者觀心微細密爾澄靜精光既定暗境不隱故夜見物悟則無咎)。
又以此心圓入虛融四體忽然同於草木火燒刀斫曾無所覺又則火光不能燒𤑔縱割其肉猶如削木此名塵併排四大性一向入純暫得如是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圓徧也入觀達也以此定心徧了一切[A11]己身他物無不虛寂此即心融思寂執受不行四大五塵忽然排併既無能執割截如空念想一純暫得如是)。
又以此心成就清淨淨心功極忽見大地十方山河皆成佛國具足七寶光明遍滿又見恒沙諸佛如來遍滿空界樓殿華麗下見地獄上觀天宮得無障礙此名欣猒凝想日深想久化成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猒穢忻淨積想所凝圓定功深感斯妙境耳)。
又以此心研究深遠忽於中夜遙見遠方市井街巷親族眷屬或聞其語此名迫心逼極飛出故多隔見非為聖證不作聖心名善境界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識心通靈因定功發飛出隔見遠近皆然逼極之功非因妙證)。
又以此心研究精極見善知識形體變移少選無端種種遷改此名邪心含受魑魅或遭天魔入其心腹無端說法通達妙義非為聖證不作聖心魔事銷歇若作聖解即受群邪。
(此人曾有邪心種子合外魔境相因而來然此一章非善境界純是魔嬈不同前文皆稱善種起心作證方始成魔)。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色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當依如來滅後於末法中宣示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此是於觀行中色陰將盡未盡用心差異有此十境若不識知皆認聖證即為魔惑故佛勸令開示後世也問此不作五陰次第觀門何得陰次第盡明其境耶答觀雖總相五陰同觀陰有麤細麤者先盡譬如浣衣麤垢先去此陰既積妄所成妄盡自然陰滅從麤至細理必然也○解私謂用心交互者用禪那心與色陰堅固妄想交互故現斯事乃至識陰例此明之何則以五妄想各於本陰區宇之中為禪所觀將破未破如燈欲滅其光復熾乃與定力交戰其功故成之敗之則魔佛之道於是乎辯矣)。
阿難彼善男子修三摩提奢摩他中色陰盡者見諸佛心如明鏡中顯現其像。
(色陰盡者約[A12]已斷說見諸佛心即相似證如前文云若目明朗十方洞開無復幽黯)。
若有所得而未能用猶如魘人手足宛然見聞不惑心觸客邪而不能動此則名為受陰區宇。
(䟽色陰盡者以止觀中觀其五陰觀心純熟不為色礙故云陰盡見諸佛心者妙覺明心觀中明露即色相盡而色性現也觀中暫見非真實見故如鏡像有所得者即前見諸佛心也既是觀心變影而緣非是親證故未能用以有受陰為領納故親證必能有妙用故未破受陰如魘人色陰盡故能見佛心如見聞不惑受陰客邪既在妙用之動未能為受所覆故云區宇○解若有所得謂觀行[A13]已成而未能用謂質礙猶在此約色陰妄想伏而未斷未得身根自在故以魘人喻之見聞不惑如觀行成也心觸客邪如受陰現也問何故色陰前斷後伏耶答斷從懸示伏就次論若不明斷無以知離過顯德之相若不明伏無以知依陰發魔之由下三陰文初皆有此義讀者審之)。
若魘咎歇其心離身返觀其面去住自由無復留礙名受陰盡是人則能超越見濁觀其所由虛明妄想以為其本。
(䟽其心離身者以客邪不觸心於根門得自在也不為魘咎之所留礙故能返照自面此顯見聞有用也去住下二句明手足得用也此上皆約喻顯若約法者受陰盡故心亡領納既無能領之受即無所領之法心法既亡自在冝矣超見濁者以根身正是見濁之體見聞覺知壅令留礙水火風土旋令覺知斯則執受相仍便成根質受妄領納執之以為[A14]己以見是推求執取為義由領受前境取著隨生受陰既亡即超見濁覺明之心虛通領納故云虛明妄想○解真際曰心離其形則超見濁虛妄照了故曰虛明)。
阿難彼善男子當在此中得大光耀其心發明內抑過分忽於其處發無窮悲如是乃至觀見蚊蝱猶如赤子心生憐愍不覺流淚此名功用抑摧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若作聖解則有悲魔入其心腑見人則悲啼泣無限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䟽此正顯也奢摩他中定光發現狂慧既起內抑又過憂悲種子在藏識者忽焉現起凡見生類皆如自[A15]己所生赤子赤子嬰兒也此名下結判也心光忽現內抑太過憂悲種發非為證聖取即引魔他皆倣此○標行人於止觀中用心太緊激動悲愛內心一動邪境現前○解私謂其心發明即下文見色陰銷受陰明白也有以狂慧釋之者非)。
阿難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勝相現前感激過分忽於其中生無限勇其心猛利志齊諸佛謂三僧祇一念能越。
(䟽色盡受現定之勝相也先未曾得今既獲得遂生感激感激太過勇志便發謂言三祇一念能越我齊諸佛更無如者)。
此名功用淩率過越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覺了不迷久自銷歇若作聖解則有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誇我慢無比其心乃至上不見佛下不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淩謂篾他率謂自強由見勝相因茲感激遂有此生斯則無始我慢種子被激而生悟則無咎○解淩率謂勇心高率也孤山引莊子淩誶為解斥其字誤今無取焉)。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前無新證歸失故居智力衰微入中隳地逈無所見心中忽然生大枯渴於一切時沈憶不散將此以為勤精進相。
(䟽受陰未空前無新證色陰[A16]已盡歸失故居前後失準墮在兩楹無所依倚名中隳地既於此處心無所措遂生沈憶以此名修認為精進)。
此名修心無慧自失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憶魔入其心腑旦夕撮心懸在一處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若於色受盡未盡中用無相慧觀察陰體本自不生今則無滅唯一實相如此則何有無新證失故居之慮哉今既不然故成自失)。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慧力過定失於猛利以諸勝性懷於心中自心[A17]已疑是盧舍那得少為足。
(失於猛利者過在慧之猛利也心懷勝性疑是舍那更不求進得少為足)。
此名用心亡失恒審溺於知見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下劣易知足魔入其心腑見人自言我得無上第一義諦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定力微故忘失恒審慧力過故溺於知見定慧若均寂照無二慧力既過故溺知見即前失於猛利也此則勝解怨生引起見取種子執劣為勝故此現也)。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新證未獲故心[A18]已亡歷覽二際自生艱險於心忽然生無盡憂如坐鐵床如飲毒藥心不欲活常求於人令害其命早取解脫。
(二際者未證[A19]已亡之二也定無方便安忍其心遂成憂惱不耐活命也)。
此名修行失於方便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常憂愁魔入其心腑手執刀劒自割其肉欣其捨壽或常憂愁走入山林不耐見人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悔惱種子被激而生修無方便故引魔鬼也如四分律婆求河邊諸比丘等修不淨觀厭游過分求刀自害魔使之然悟則無咎)。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處清淨中心安隱後忽然自有無限喜生心中歡恱不能自止此名輕安無慧自禁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喜樂魔入其心腑見人則笑於衢路傍自歌自舞自謂[A20]已得無礙解脫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輕安是禪支雖因定生須慧覺察忽然過分掉舉種生好喜樂魔因茲得便○解輕安七覺支中其體屬定定若兼慧正道可通今所發者既無慧自持則定翻成散魔得其便喜樂入焉)。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自謂[A21]已足忽有無端大我慢起如是乃至慢與過慢及慢過慢或增上慢或卑劣慢一時俱發心中尚輕十方如來何況下位聲聞緣覺。
(䟽此有七慢特[A22]己淩他高舉為性名我慢稱量自他比枝同德但稱為慢於他等謂[A23]己勝名為過慢於他勝謂[A24]己勝名慢過慢[A25]未得謂得名增上慢雖知下劣返顧自矜名卑劣慢斥毀經像即是邪慢此之七慢由禪定中忽生勝見無正慧覺是故起也)。
此名見勝無慧自救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大我慢魔入其心腑不禮塔廟摧毀經像謂檀越言此是金銅或是土木經是樹葉或是疊華肉身真常不自恭敬却崇土木實為顛倒其深信者從其毀碎埋棄地中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愚者修禪皆墮此見並是魔種不識如來像教之意且末世住持依因像教出家學道藉此而修魔壞信因令毀經像故楞伽云佛若不說教則滅壞教若滅壞誰有修行及得道者愚者不見此文一向謗佛無說故知若不說法十二部經於茲滅矣須知毀經像人魔鬼入心起大邪見當須善察勿同此謗○解孤山曰夫假像如真因言體道於是嚴其像以生其敬寫其言以悟其心住持三寶理在於茲也苟生邪見豈達中庸唯自敬身輕毀經像邪風一扇愚者恱隨著衛元嵩諫周武帝不造曲見伽藍以四海為延平大寺和夫妻為聖眾即皇帝是如來樹令德為綱維尊耆年為上座而周武惑其言遂滅佛法凡此說者恃非天魔外道人佛法中肆其姦謀傾毀我教也)。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於精明中圓悟精理得大隨順其心忽生無量輕安[A26]己言成聖得大自在。
(䟽精明中者即圓定寂照中也定中發慧與理暫契名圓悟精理理智相𡨋得無違拒故云隨順由隨順故身心調暢便謂成聖)。
此名因慧獲諸輕清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一分好輕清魔入其心腑自謂滿足更不求進此等多作無聞比丘疑謗後生墮阿鼻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自謂滿足更不求進者良以不學修禪次第不善通達禪支行相暫得輕安便謂成聖也無聞比丘獨處皆有世世輪轉熏識成因以類相從卒難曉悟○解私謂輕安者名雖同前其義則異以云因慧獲諸輕清故此由受陰於諸塵境無重濁之惑便言成聖得大自在也)。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於明悟中得虛明性其中忽然歸向永滅撥無因果一向入空空心現前乃至心生長斷滅解。
(䟽得虛明性者即依圓定發於空慧悟性空理依此起見成惡取空故撥無因果生斷滅解此即由無方便邪見忽發也)。
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空魔入其心腑乃謗持戒名為小乘菩薩悟空有何持犯其人常於信心檀越飲酒噉肉廣行婬穢因魔力故攝其前人不生疑謗鬼心久入或食屎尿與酒肉等一種俱空破佛律儀誤入人罪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此內由邪見外引空魔也大般若云魔能入一切眾生心令歸依魔黨如膠如漆斷手截臂不以為難魔力之故人皆信伏法華所謂深著虛妄法堅受不可捨乃謗持戒等者此之魔種代代有之南山云戒是小乘勸令捨之又不肯捨勸令持之又不肯持豈非與煩惱相應卒難諫曉魔力所感誰能奈可○解資中曰此從邪見種生引此空魔入其心腑孤山曰嗟乎叔世尊合雜為大道排持操為小乘戒律軌儀棄為他種晝魑魅以為巧扇無檢以為風及夫陰陽拘忌流俗妄說一皆信受畏若嚴刑未審戒律之教與陰陽之書孰愈流俗之說與如來之談孰優背正向邪顛亂之甚懷道大士一為思之或為宗師願以訓眾斯乃震法雷於迷蟄耀慧燈於永夜夫如是則涅槃之囑斯經之誡得其人而其道舉矣又何待於四依出世乎)。
又彼定中諸善男子見色陰銷受陰明白味其虛明深入心骨其心忽有無限愛生愛極發狂便為貪欲。
(䟽味其虛明者愛著禪中色陰盡處以為勝境由此起愛無慧覺察引其貪欲種子而發遂成狂欲也)。
此名定境安順入心無慧自持誤入諸欲悟則無咎非為聖證若作聖解則有欲魔入其心腑一向說欲為菩提道化諸白衣平等行欲其行婬者名持法子神鬼力故於末世中攝其凡愚其數至百如是乃至一百二百或五六百多滿千萬魔心生猒離其身體威德既無陷於王難疑誤眾生入無間獄失於正受當從淪墜。
(此貪欲種如火遇薪忽然而發欲魔得便因此入心如林中比丘忽然欲發不避死馬因定引魔此之類也攝諸凡愚至千萬者欲本順貪因魔熾盛凡愚惑著何事不從又魔因妄起本性不常勢盡猒生去身留礙○解私謂此如天台止觀煩惱境欲發之相智者云生來欲色抑制可停今所發者其惑熾盛若見外境心狂眼暗如睡師子觸之哮吼若不識者則能牽人作大重罪今文既云魔入其心則是煩惱與魔二境俱發)。
阿難如是十種禪那現境皆是受陰用心交互故現斯事眾生頑迷不自忖量逢此因緣迷不自識謂言登聖大妄語成墮無間獄汝等亦當將如來語於我滅後傳示末法遍令眾生開悟斯義無令天魔得其方便保持覆護成無上道。
(䟽受陰交互者不能定慧均平善巧安忍既失方便異念即生由此故有十種境界皆由內心交互外引諸魔苟能悟之不落邪見)。
首楞嚴經義海卷第二十六 牧六
音釋
(皮冰切依几也)。
㳷(武粉切合也)。
坼(恥格切裂也)。
慴(質葉切驚怖也)。
眇(亡沼切微細也)。
隳(許䂓切壞也)。
劭(寔照切)。
[烈-列+(里*音)](乙滅切深黑色也)。
踞(舉御切坐也)。
削(息約切刮削也)。
浣(胡管切濯垢也)。
校注
【經文資訊】《永樂北藏》第 168 冊 No. 1581 首楞嚴經義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8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永樂北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䟽大文第七陳禪那現境者此之境界是修行人由戒定慧漸修有力內動煩惱外動魔王於觀行中五陰漸滅從麤至細滅一陰時有十境界被境激發或煩惱或業種或邪思或天魔鬼神等現諸異相禪中而發行人若無多聞智慧不能覺察即便取著認非為是先雖修正及入邪倫佛哀此等無問而說然諸經論明坐禪次亦略說之微細廣說無過此典天台止觀或引禪經說魔境界亦出少分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