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楞嚴經義海卷第十七(經六之一)頗七
(凢遇圓相即是標辭與䟽同其上文)。
爾時觀世音菩薩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
(解孤山曰觀謂能觀之三觀世即所觀之三諦以聞世間出世間殊音異說皆了即空假中故名觀世音也然此明義與法華有殊彼云一心稱名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則音在他機也此云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則音屬自行也應知因中自行果上化他二義必備兩經所說各舉一邊耳私謂凖丁文云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此亦同於法華釋名之意也但彼為流通本經故偏對他機今為伸敘昔證故正約自行)。
世尊憶念我昔無數恒河沙劫於時有佛出現於世名觀世音我於彼佛發菩提心彼佛教我從聞思修入三摩地。
(䟽梵音阿那婆婁吉底輸此云觀世音從能所境智以立名也值佛觀法皆其所師師資相承無相違耳聞思修慧諸行通途無有一佛不以音聲而化羣品○無有一機不從耳根聞教解悟由是彼佛教從此入○解教即世音聞即耳根皆所觀之境也思修皆能觀之觀也然則觀由境入境實遍通而持取音問者乃逗機之要也昔佛既爾今佛同然故文殊云此方真教體清淨在音聞欲取三摩提實以聞中入)。
初於聞中入流亡所所入既寂動靜二相了然不生。
(此下至空所空滅舊約三慧次第銷之今則不爾節文為四一亡前塵二盡內根三空觀智四滅諦理今初言入流亡所者流謂法性所謂音塵入之與亡通乎觀行相似之位也所入法性體既常寂是則前塵本自不動今亦無靜故云二相了然不生○標入流亡所返緣歸性也)。
如是漸增聞所聞盡。
(䟽入䟽猶返流也初觀聞性返照離緣不隨前塵流轉起滅故云入流亡所所緣聲相由不隨故寂然不起起即是動既亡動相靜亦不生以動靜境是耳家所取今觀無性本無所有畢竟叵得故云了然不生即所取無相也圓覺云應當遠離一切幻化虛妄境界○復增觀行所緣既亡聞相不起此能聞相即是聞慧能所俱寂故云聞所聞盡此遣聞慧也一根既爾餘根亦然亦是前文此根初解先得人空也圓覺云心如幻者亦復遠離○解二盡內根如是漸增者前塵易亡內根難盡以由亡智有踈有親故云漸增也聞所聞盡者謂能聞所聞之根亦復不生也此乃舉所顯能耳下覺所覺空及空所空滅例亦如是)。
盡聞不住覺所覺空。
(䟽盡聞之處即思慧為體名之為覺此之覺慧屬第六識是則捨聞而觀於義今亦不住此盡聞處更進觀行觀破此覺及所覺聞二俱不立故名為空此遣思慧即前文云空性圓明成法解脫圓覺云遠離為幻亦復遠離○標能覺之慧所覺之境二俱不立前文云此根初解先得人空云云○解三空觀智上句遣前盡相下句正空觀智覺謂覺照即智體也)。
空覺極圓。
(標修慧現前)。
空所空滅。
(䟽覺空之處思慧既盡唯與修慧相應觀行增微修慧圓極故云空覺極圓此能空修慧與所空覺亦俱不存故云空所空滅此遣修慧即是前文解脫法[A1]已俱空不生也圓覺云離遠離幻亦復遠離○解四滅諦理上句顯前重空之智下句正滅重空之理問理本寂滅復何滅乎荅若謂寂滅此滅猶生但破其情非破其理如智論云不破聖人心中所得涅槃為未得者執成戲論是故須破[A2]已上四節若約三慧言之從初入流義必具足不可亡所未有思修苟執次第恐傷文理)。
生滅既滅寂滅現前。
(䟽生滅既滅即結前三慧三空盡也既展轉空俱屬生滅至此[A3]已極故云既滅無生真理寂常妙性了然明現故云寂滅現前故上文云是名菩薩從三摩地入無生忍此乃圓觀聞性無前境界漸澄麤念稍除細想以至無念如上文云靜深不動沙土自沉清水現前名為初伏客塵煩惱去泥純水名為永斷根本無明明相精純一切變現不為煩惱皆合涅槃清淨妙德此即始從觀行至相似覺名生滅位入隨分覺證無生忍名無生位然此初證境界不可思議與佛無殊故經云初心畢竟二無別如是二心前心難入此位後心心寂滅自然流入薩婆若海此之觀門即是圓修一心三觀今為從聞思修返照離緣顯自聞性麤念不起細念不生以至寂滅挾空義說是則一空一切空也聞性顯處中道理現名寂滅現前耳○標都結前三慧皆是生滅門修證前文云菩提心生生滅心滅此亦生滅三空既盡寂滅現前藏性圓明故發妙用○解結前理智根塵生滅既滅即得初住分證寂滅現前)。
忽然超越世出世間。
(解孤山曰世謂六道出世謂三乘)。
十方圓明獲二殊勝一者上合十方諸佛本妙覺心與佛如來同一慈力二者下合十方一切六道眾生與諸眾生同一悲仰。
(䟽前寂滅現前是斷德本覺妙心是智德慈悲二力是恩德既是圓修三德圓證故超世間凡夫出世三乘此最上乘唯佛與佛乃能究盡也十方圓明者證此境界見十法界三種世間無不是如無不成佛圓故無德不備明故無障不盡無緣慈悲是佛心相具足眾德是德之首勝中勝法故云殊勝本妙覺心即是己心與諸如來無二圓滿今日親證故云為合合故得樂故同慈力一切眾生亦是此心無二無別故亦彼合合故見其本成佛道枉自流浪故可悲仰自下現應拔苦皆由此二而流演耳○解慈能下化故曰力也沒生死故可悲具佛性故可仰私謂此解一徃似當再研未詳上云慈力者慈既與樂必能拔苦應以力字兼於悲義也下云悲仰者悲謂悲苦仰謂仰樂此非屬應蓋言其機也是故猒患苦道則以悲為機欣慕樂果則以仰為感菩薩所證圓通之理遍在眾生悲仰之中故曰與也同也當知眾生由悲故能感拔苦之力菩薩由慈故能應仰樂之機感應常冥與拔常顯若曉斯旨則下文三十二應乃至四不思議無忘其本乎)。
世尊由我供養觀音如來蒙彼如來授我如幻聞熏聞修金剛三昧與佛如來同慈力故令我身成三十二應入諸國土。
(䟽以如幻力熏修聞思修慧成金剛三昧能破無始微細無明圓證如來藏體依體起用隨緣能應入國土身華嚴云清淨妙法身湛然應一切今言三十二者以能感之類不出斯數非所現應有限量耳○解檇李曰幻喻三慧體不可得金剛喻摧堅之能也)。
世尊若諸菩薩入三摩地進修無漏勝解現圓我現佛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䟽第十地菩薩坐華王座垂成正覺亦須別佛說教聞熏令斷最後微細無明故觀世音現第十重他受用身而為說法言勝解者於決定境忍可印持不為異緣之所引轉此指最極根本無分別智將圓滿時故名勝解然此菩薩登住[A4]已去雖為因位便能現上位身為彼說法以此圓證 位即諸位更無淺深故能現耳○解孤山曰菩薩別圓機也若入相似三摩地進修中道無漏則分真勝解現圓乃至若進修金剛無漏則究竟勝解現圓大士皆現佛身為說頓法令得分真究竟解脫問菩薩何能現佛身耶答心性理顯高下無殊如鏡[A5]已明形對像現臣家之鏡王苟臨之豈無王像王家之鏡臣苟對之豈無臣像當知人有高下鏡無貴賤然亦不妨明有優劣問等覺菩薩豈假初住現佛說法耶答聞法得解何必求人復假勝身彌增內慧且天魔現為佛像毱多尚乃致禮況初住菩薩妙理所現等覺雖尊孰敢不仰)。
若諸有學寂靜妙明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獨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䟽麟覺獨悟出無佛世猒喧樂靜獨處山林資加二位名為有學此後斷惑便證無學約自乘理智將證未證名寂靜妙明菩薩現同類身先稱本習後令近佛)。
若諸有學斷十二緣緣斷勝性勝妙現圓我於彼前現緣覺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辟支迦羅云獨覺亦云緣覺前但自悟今依教悟觀十二緣作流轉還滅二種觀法以集諦為初門未發真前名為有學理智將圓菩薩身同必誘令進也○解檇[A6]李曰有學者資加二位也獨覺亦觀十二因緣亦可名為緣覺但約根有利鈍值佛不值佛之殊分成二類皆言勝妙現圓者各約自乘理智將欲現前得此名也)。
若諸有學得四諦空修道入滅勝性現圓我於彼前現聲聞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䟽因聞四諦聲教悟故名聲聞也發真之後三果三向俱名有學未發真前在忍位中用有漏智縮觀觀四諦作三十二行相見道一十六心無漏道發斷四諦下八十八使分別煩惱證生空理名四諦空從初果後進斷俱生證滅諦理名修道入滅將登無學名勝性現圓現身說法令其速證然後誘之不滯化城令進大果○解三果[A7]已前賢位聖位俱屬有學見道一十六心斷四諦下惑證生空理故云得四諦空初果後進斷三界八十一品俱生品品皆證一分擇滅無為故云修道入滅孤山曰二乘藏通機也雖有菩薩而藏同人天不斷惑故通同二乘所證齊故)。
若諸眾生欲心明悟不犯欲塵欲身清淨我於彼前現梵王身而為說法令其解脫。
(䟽若有希欲心明開悟身光清淨生於四禪不為欲界煩惱塵染為現梵王說四禪法出入禪支修證次第令其離欲生於梵世○標色界四禪一十八梵天也俱舍云三靜慮各三第四靜慮八除無想天初禪三天名定生喜樂地二禪三天名離生喜樂地三禪三天名離喜妙樂地四禪九天名捨念清淨地○解梵王即色界天王名為尸棄此云頂髻瓔珞明四禪皆有王今言梵者應是初禪之頂以有覺觀語言之法得千界之主說法者如金光明云大梵天王說出欲論解脫者令離欲塵也)。
若諸眾生欲為天主統領諸天我於彼前現帝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䟽眾生愛統諸天菩薩現為帝釋說上品十善令戒根清淨生地居頂住善見宮為忉利王也○標妙高峯頂四隅每一隅有八天共三十二天帝釋統之○解帝釋即欲界第二天主彼天橫有三十二天而帝釋統之說法謂十善也金光明云釋提桓因種種善論是也)。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遊行十方我於彼前現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䟽欲身自在遊行十方現二天身說法教化即夜摩覩史天也名自在者慈恩云得異熟果隨意所念勝下二天下二天果依樹而得今隨欲得名為自在○解智者釋普門品自在天是欲界頂天具云婆舍跋提此云他化自在假他所作以成[A8]己樂即魔王也或云第六天上別有魔王居處亦自在天攝也)。
若諸眾生欲身自在飛行虛空我於彼前現大自在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䟽樂變化天他化自在名大自在不樂異熟果樂自樂他變為樂具而受用之名大自在然若止以化樂他化二天所配即攝義不盡故以慈恩攝四天也○解華嚴稱為色究竟天即摩醯首羅天大論云三目八臂騎白牛執白拂者是也)。
若諸眾生愛統鬼神救護國土我於彼前現天大將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䟽天大將軍即帝釋所管將也分住三十二天各領鬼神鎮護四方○解金光明以散脂為大將大經云八臂徤提是天中力士大論稱鳩摩羅伽此云童子騎孔雀擎雞持鐸捉赤旛復有韋紐此云遍聞四臂捉具持輪騎金翅鳥皆是諸天大將未知此中定是何等雖未可定何妨菩薩隨機俱現)。
若諸眾生愛統世界保護眾生我於彼前現四天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䟽四天王者上升之元首下界之初天於須彌山各居一埵所領鬼神每王二部共八部眾救護國界)。
若諸眾生愛生天宮驅使鬼神我於彼前現四天王國太子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天王太子即那吒之類輔政統攝跨握鬼物護世益人菩薩身同先令成就後使猒離)。
若諸眾生樂為人主我於彼前現人王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王徃也人皆歸徃也四輪粟散皆人之主以上化下物無不從)。
若諸眾生愛主族姓世間推讓我於彼前現長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長者具有十德謂姓貴位高大富威猛智深年耆行淨禮備上歎下歸十德具焉名大長者)。
若諸眾生愛談名言清淨自居我於彼前現居士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愽聞強識不求仕䆠居財大富秉志廉貞故名居士)。
若諸眾生愛治國土剖斷邦邑我於彼前現宰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國城也大曰邦邦封也有功者封於是也邑即是縣五官六官各有所典皆為宰官斯則葺治邦家移訓風俗剖判決斷民無枉撓也○標一品[A9]已下九品以上各有所典皆名宰官○解三台輔相州牧縣長悉號宰官)。
若諸眾生愛諸數術攝衛自居我於彼前現婆羅門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䟽婆羅門云淨行呪禁筭藝調養方法皆為數術菩薩乘機現相獎而成之亦何物而不化○標仰觀天文俯察地理亦修梵行四姓一也)。
若有男子好學出家持諸戒律我於彼前現比丘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䟽尸羅云戒毗尼云律由依律法防非止惡故名為戒即二百五十戒也)。
若有女子好學出家持諸禁戒我於彼前現比丘尼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尼女聲即女比丘持五百戒也既戒德自嚴軌物成化進行彌速遠出三界○標比丘此云乞士上從諸佛乞法以資慧命下從檀那乞食以資身命持二百五十條戒相比丘尼女人出家持五百條戒相謂觸八覆隨也持止諸過)。
若有男子樂持五戒我於彼前現優婆塞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女子五戒自居我於彼前現優婆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䟽五戒謂不殺不盜不邪婬不妄語不飲酒佛謂提謂長者等在家眾受三歸[A10]已即授五戒為優婆塞經說五戒者天下大禁忌若犯此五在天違五星在地違五嶽在方違五帝在身違五臟如是等世間違犯無量若約出世則壞五分法身一切佛法以五戒是大小尸羅根本故好學此者現清淨男與說此法優婆夷云清淨女亦近事女○標此男女在家常持親近出家善知識故○解以五戒自守堪任近事出家二眾故)。
若有女人內政立身以修家國我於彼前現女主身及國夫人命婦大家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䟽掌理王之內政謂之內宰政者所以政不正也卿大走曰家天子諸侯曰國天子后妃曰女主諸侯曰國夫人餘者夫尊於朝妻榮於室受命於后妃故云命婦大家者后妃所師之女也如曹惠姬宮禁國圍聲色增逸不資聖化曷慕清貞○標謂天子有內外政外政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內政三皇后九嬪妃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菩薩現女主身即天子后也○解周禮天子之后立六宮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妻國夫人如論語邦君之妻曰君夫人命婦謂妻因夫榮者也大家如後漢扶風曹世叔妻者同郡班彪之女名昭字惠姬和帝數召入宮令皇后貴人師事焉號曰大家)。
若有眾生不壞男根我於彼前現童男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處女愛樂處身不求侵暴我於彼前現童女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䟽童男童女貞節越俗標格於人菩薩處之勸勵外篤○標隨類現身應機說法以成就之)。
若有諸天樂出天倫我現天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諸龍樂出龍倫我現龍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有藥叉樂度本倫我於彼前現藥叉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解藥叉云輕捷)。
若乾闥婆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乾闥婆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乾闥婆云香陰新翻尋香行帝釋樂神也○䟽天能猒樂龍能怖苦樂神蕩逸藥叉勇健各慕出倫非聖不拔○標乾闥婆此云樂神亦云尋香氣住須彌山下帝釋宮欲作樂燒沉水此神即尋香氣而徃)。
若阿脩羅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阿脩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解阿脩羅云無端正以女美而男醜故從男彰名新翻非天以謟詐無天行故私謂凖普門品八部此闕迦樓羅即金翅鳥也恐在下文雜類中收)。
若緊那羅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緊那羅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緊那羅形似人而頭有角因呼為疑神天帝絲竹樂神也小劣乾闥婆新云歌神)。
若摩呼羅伽樂脫其倫我於彼前現摩呼羅伽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孤山曰摩呼羅伽什師云地龍肇公云大蟒腹行也○䟽脩羅醜狀而多慢疑神似人而戴角蟒形田蚥腹行之類因多毀戒微行惠施墯此道中各願出類皆從其欲○標脩羅此云無酒或云執日緣起如藏教中說)。
若諸眾生樂人修人我現人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若諸非人有形無形有想無想樂度其倫我於彼前皆現其身而為說法令其成就。
(䟽人身難得見佛受化非天之著樂餘之多苦故樂修也有形有色蘊如下休咎精明等無形無色蘊如下空散銷沉等有想有四蘊如下鬼神精靈等無想無四蘊即下精神化為草木金石等此上皆非人也斯則形想雜類蠢物皆沾必一其身乘機即化○解六道中除人道外餘五悉號非人有形欲界無形無色界有想空識二天無想無所有及非想二天)。
是名妙淨三十二應入國土身皆以三昧聞熏聞修無作妙力自在成就。
(䟽以如幻力熏聞思修成金剛三昧證真妙用自在如是○解私謂三十二應比普門品雖五有出沒大體是同緫而言之無越十俞於十界中兩經俱無菩薩并地獄身者或曰聖言之略耳或云觀音[A11]已是菩薩何須更現地獄苦重不可度也智者依正法華具現菩薩界身又凖釋論菩薩亦化地獄故知十界不可闕焉○䟽下十四無畏有難必濟有危必救恐怖獲安緫號無畏大悲為體也)。
世尊我復以此聞熏聞修金剛三昧無作妙力與諸十方三世六道一切眾生同悲仰故令諸眾生於我身心獲十四種無畏功德。
(由前觀行證真具德從體起用令眾生得一十四種無畏功德)。
一者由我不自觀音以觀觀者令彼十方苦惱眾生觀其音聲即得解脫。
(由我不觀所聽音聲但觀聞性音聲自寂聞相無生塵境不拘自然解脫自既如是故令十方一切眾生聞我音聲即得度苦○解聖人無[A12]己惟物是利故以觀音之智加彼觀聲之機於苦得脫不旋踵矣若夫止稱名號罔識聞熏善應未臻而責聖言之虛者是猶灑一杯之水救積薪之火火不熄則謂水不勝火惑亦甚哉)。
二者知見旋復令諸眾生設入大火火不能燒。
(䟽本由四大分湛旋令覺知今復本聞知見歸湛湛性圓遍無塵可得塵火既歇何物能燒○故令眾生大火不燒○解檇李曰準天台釋火難有三種一果報火下從地獄上至初禪二惡業火通三界三煩惱火通三乘火難既然他皆倣此)。
三者觀聽旋復令諸眾生大水所漂水不能溺。
(䟽聲能漂蕩如水騰波觀聽旋真塵相不起虛明寂湛何物能漂故令念者大水不溺)。
四者斷滅妄想心無殺害令諸眾生入諸鬼國鬼不能害。
(妄想生滅能殺法身能害慧命苟或斷絕真性無傷故入鬼國鬼不能害)。
五者熏聞成聞六根銷復同於聲聽能令眾生臨當被害刀段段壞使其兵戈猶如割水亦如吹光性無搖動。
(熏修妄聞成真間性一根亡對諸根亦融心水虛明智光無動誰為自他而當被害故能觸物無滯遊刃有餘○解孤山曰熏於妄聞成真聞性耳根既復五根咸同具舉言六也私謂淮南子云光可見而不可握水可循而不可壞今云吹割性無搖動喻意不殊)。
六者聞熏精明明遍法界則諸幽暗性不能全能令眾生藥叉羅剎鳩槃茶鬼及毗舍遮富單那等雖近其傍目不能視。
(䟽聞熏觀行成就精明智照既融法界圓遍無明邪暗永不能生藥叉等類成受幽氣明能破暗故令惡鬼目不能視○解藥叉如前肇師云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三在天孤山曰羅剎云可畏鳩槃茶猒魅鬼毗舍遮噉精氣鬼富單那熱病鬼)。
七者音性圓銷觀聽返入離諸塵妄能令眾生禁繫枷鎻所不能著。
(䟽塵累相縈如禁繫六根質礙如枷鎻既而入流亡所繫礙不成是故念者枷鎻解脫)。
八者滅音圓聞遍生慈力能令眾生經過險路賊不能劫。
(聲能劫心害善為賊聲銷意淨慈力遍熏平等在懷善惡同貫故令涉險賊不能劫)。
九者熏聞離塵色所不劫能令一切多婬眾生遠離貪欲。
(聲塵既亡色境銷歇貪欲念慮擬從何生故令眾生遠離貪欲)。
十者純音無塵根境圓融無對所對能令一切忿恨眾生離諸瞋恚。
(音聲差別三昧能純塵既不生根無所偶順違之境不得瞋恚之心自亡故令念者離諸瞋恚)。
十一者銷塵旋明法界身心猶如瑠璃朗徹無礙能令一切昏鈍性障諸阿顛迦永離癡暗。
(銷除塵暗旋復真明世界身心洞然無礙一切唯覺誰為癡暗故令闡提咸生實信○解阿顛迦亦云阿闡底迦此翻無欲不樂欲涅槃也私謂凖天台釋三毒通界內外內謂思惑外謂無明二乘以欣涅槃名貪猒生死為瞋迷中道即癡菩薩廣求佛法訶惡二乘未了佛性皆是三毒)。
十二者融形復聞不動道場涉入世間不壞世界能遍十方供養微塵諸佛如來各各佛邊為法王子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男者誕生福德智慧之男。
(䟽融通形礙旋復真聞所以不動道場涉入世界身無限量遍至十方紹繼法王種姓不斷由三昧力福德具故應求男者皆無虔願)。
十三者六根圓通明照無二含十方界立大圓鏡空如來藏承順十方微塵如來祕密法門受領無失能令法界無子眾生欲求女者誕生端正福德柔順眾人愛敬有相之女。
(六根圓遍融通照明舍現十方無二無別唯一寶覺名大圓鏡復能承順微塵諸佛受領含容無量法門不失不壞名為空藏以女德坤儀資生承順柔明貞正相好圓備由此念求故能生也○解智者引阿含明地獄[A13]已上乃至欲天皆有無子之苦令所求者悉得滿心檇李曰上云涉入世間不壞世界即方便智方便屬權權能幹事故生於男次云立大圓鏡空如來藏即屬實智實智詣理理能含育故生於女如淨名云智度菩薩母方便以為父即其義焉)。
十四者此三千大千世界百億日月現住世間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數修法垂範教化眾生隨順眾生方便智慧各各不同。
(䟽所比多眾方便權也智慧實也不能比一名)。
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
(先出所以觀音所修從三慧入是眾行之根本也佛佛演教皆以音聲機機領悟盡由聞慧誰能出不由戶何莫由斯道也況能於聲塵而亡所得復根結而歸真際元明心妙一多之境融通本湛覺圓彼此之名平等以一切身即一身故云微妙含容一身即一切身故云周遍法界此即福等之所以也○標三千界內諸法王子有六十二恒河沙數修法垂範方便智慧各各不同由我所得圓通本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與彼無異)。
能令眾生持我名號與彼共持六十二恒河沙諸法王子二人福德正等無異世尊我一號名與彼眾多名號無異由我修習得真圓通。
(䟽正比福等謂由自證平等理故遂令他得平等福也由我下結所以也○解孤山曰法華亦有此之校量及觀今經方曉彼意蓋此方眾生耳根利故受道者多所以觀音化勝餘根鈍故受道者少所以諸聖化劣是知行位雖齊對機有異緫彼恒河沙數但敵觀音一人故使持名二福正等據此所說[A14]已自密簡耳根圓通為未曉者更俟文殊詳擇)。
是名十四施無畏力福備眾生。
(䟽如文三四不思議德用殊絕非言智之所能及也即顯大圓鏡體功德之相然功德力用其體一也以內蘊曰德外施曰用前雖隨機現應適時御物拔苦與樂數仍有限而未滿陳自在現化無方之德妙妙無比難可思議故今述也)。
世尊我又獲是圓通修證無上道故又能善獲四不思議無作妙德。
(內德不充外用不起以金剛三昧熏本四無量心由期果證實德現前故成四事俱不思議無作而現○標前三十二應十四無畏隨機有量此四不思議更無限量心不可思言不可議)。
一者由我初獲妙妙聞心心精遺聞見聞覺知不能分隔成一圓融清淨寶覺。
(䟽此敘德本也聞性本真非麤非妙由絕待故故云妙妙非麤曰精離相曰遺一根既返六根咸脫故不分隔成一寶覺下列所現云)。
故我能現眾多妙容能說無邊祕密神呪。
(標也妙容多現不可以形量拘祕呪無邊不可以言說取○此則由三昧力熏本慈無量心現種種形說種種呪令諸見聞獲其妙樂)。
其中或現一首三首五首七首九首十一首如是乃至一百八首千首萬首八萬四千爍迦羅首二臂四臂六臂八臂十臂十二臂十四十六十八二十至二十四如是乃至一百八臂千臂萬臂八萬四千母陀羅臂二目三目四目九目如是乃至一百八目千目萬目八萬四千清淨寶目或慈或威或定或慧救護眾生得大自在。
(首出眾聖法身也臂能提接化身也目以導明智身也物無虛見見必利益故能救護○解首表法身超出二邊臂表解脫提拔眾苦目表般若照了萬境或慈或威結現首也或定或慧結臂目也其容慈故攝中道之善其容威故折二邊之惡法身明矣或定則手以止散解脫著矣或慧則目以觀昏般若顯矣三德圓融既內無滯礙故益眾生而得自在檇李曰爍迦羅有云具足母陀羅或云印義私謂第三卷末真際以爍迦羅類跋折羅即金剛也此亦應然)。
二者由我聞思脫出六塵如聲度垣不能為礙故我妙能現一一形誦一一呪其形其呪能以無畏施諸眾生是故十方微塵國土皆名我為施無畏者。
(䟽由如幻力熏本等悲故能一身現無量身無量身現一身十方微塵無剎不現說一一呪救眾苦惱無畏眾生得大自在)。
三者由我修習本妙圓通清淨本根所遊世界皆令眾生捨身珍寶求我哀愍。
(由三昧力熏本喜心故能所遊世界眾生見者咸生歡喜不惜身財以求哀愍)。
四者我得佛心證於究竟能以珍寶種種供養十方如來傍及法界六道眾生求妻得妻求子得子求三昧得三昧求長壽得長壽如是乃至求大涅槃得大涅槃。
(由圓照力熏本捨心既而果證得以珍寶上施諸佛下及眾生亦令所求世出世法無不隨願此上喜捨二段互言皆得復次緫上諸文對三觀者由泯相澄神觀故寂滅現前由起幻消塵觀故獲二殊勝由絕待靈心觀故四不思議亦是即空即假即中觀也詳文可見○解此四不思議前二屬應後二對機應中備顯形聲二益初文雖云說呪而正示形益即應身功用也次云雖復現形而正示聲益即名稱普聞也機中具明因果二相先明修因則六度之中略舉布施俾求福故後明感果則世出世願靡不成就令得樂故有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次第配之其數雖齊於義不恊)。
佛問圓通我從耳門圓照三昧緣心自在因入流相得三摩提成就菩提斯為第一。
(䟽圓照三昧者即一行三昧也謂初緣實相造境即中無不真實繫緣法界一念法界故云緣心自在此即一經所宗首楞嚴定文殊所贊得真圓通諸佛交光同慶此說後學至此幸冀留心無謂聊爾也○姑蘇曰此中三摩提即第一卷中有三摩提名大佛頂首楞嚴王具足萬行十方如來一門超出妙莊嚴路正是圓融三觀也諸大羅漢多得奢摩他諸菩薩等或得三摩禪那唯觀音得楞嚴圓融三觀又得華嚴法界三觀十四無畏中從一至九真空觀十與十一理事無礙十二周遍十三含容十四合其遍容發妙耳門然後身心微妙含容周遍法界今經入法界之明文也故攝論云無不從茲法界流無不還歸此法界)。
世尊彼佛如來歎我善得圓通法門於大會中授記我為觀世音號由我觀聽十方圓明故觀音名遍十方界。
(䟽眼觀耳聽略舉六根之二也或觀此聽聞一根旋復六用不成故十方圓明唯一寶覺由此得名亦遍一切慶說難思正在觀音旁兼餘聖○標彼佛如來即古觀音佛也○解按觀音三昧經及大悲經並云此菩薩過去久[A15]已成佛號正法明又悲華經說徃昔寶藏如來授不瞬太子記名觀世音然則悲華與今經皆覆本垂迹之名耳今得圓通即太子後身也贊曰隔垣聽聲靜居聞鼓初於聞中入流亡所多謝文殊涇渭分一籌獲得錦標子)。
首楞嚴經義海卷第十七 頗七
音釋
(渠竹切)。
髻(古詣切)。
鐸(徒落切鈴屬)。
紐(女久切)。
翅(矢利切金翅鳥名)。
跨(苦化切騎也)。
𡣕(毗賔切妃𡣕也)。
蠢(尺尹切蠢動也)。
熄(相即切滅也)。
闡提(梵語也此云信不具闡齒善切)。
爍(書藥切)。
恊(胡頰切合也)。
瞬(舒閏切目動也)。
校注
【經文資訊】《永樂北藏》第 168 冊 No. 1581 首楞嚴經義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2-28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永樂北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䟽第五返聞真實證此門次第合次那律以是六根之耳根故今以圓通義廣慶說相繼勑簡連環故最後說以表臻極真實故爾若前便說諸佛放光慶贊此門即餘聖無功若不慶贊不表此門是真實圓通故今科為返聞真實也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