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發趣論

第二 受三法之釋

一〇七七

於受三法是三受言色涅槃者此等法是不可得是故說「緣一蘊而二蘊」等言「於結生剎那樂受相應者」[1]是對有因結生而述

一〇七八

然而言苦受是於結生不可得之意義即於第二分不說結生

一〇七九

於第三分「於結生剎那」者[2]是對有因結生而說於此處餘及由此以外其他諸緣則全部恰如本文歸為三分而說是故稱為「於因三乃至不去三

一〇八七

於緣之結合有因之異熟苦受是非有故於因根論法稱為「異熟二」於增上〔緣〕等之結合於異熟亦唯二問何故耶增上靜慮〔及〕道即與異熟苦受皆非有故又於某〔諸〕緣之結合於異熟則可得二分於與異熟之結合於彼等〔諸緣〕亦唯〔得二問〕

一〇九二

於逆答數之非前生緣則無色及結生者無苦受故而出二分於非不相[P.653]應緣無色亦無苦受故亦唯二而已一切非色法所攝之俱生等諸緣於此逆分則缺何故耶與受相應之法由與受相應無俱生等則不生然而無後生亦生故

一一〇七

於緣根結合「非前生一」者是指於無色與結生之無因不苦不樂受相應[1]而言言「非業二」者是對無因唯作相應思而說[2]其理由是樂受〔又〕緣與不苦不樂受相應之諸法而彼等〔樂又與不苦不樂〕受相應之無因唯作思生起於「從非因緣與非業緣與非異熟一」者亦與此同一理趣「非不相應一」者是對無色向轉而說依此方法全部組合之〔答〕數應了知

一一二五

於順逆則唯〔於逆〕所得之緣為逆而存在

一一二七

於逆順是攝一切非色法之俱生等唯順之存在而逆是不〔存在〕於無因心生起無增上之意義增上緣為順則不存在於相緣分等後生是完全其意義不可得而闕如於此處之所有者作為順而可得作逆者亦可得是互相交換而結合彼等以三一之分種別者三彼等全部之狀態應如是考察然而所有於相緣分所說者於俱生分等之註釋方法亦同此

[P.654]一一四〇

於問分「依相應之〔四〕蘊」者是依與其相應之諸蘊或彼等之自因或樂受等

一一四四

「後悔」者是先於布施等則「何故我作之耶我之損失寧不為耶」如是而後悔於靜慮時則「我靜慮已斷[A1]嗚呼我與大眾〔相同〕哉」如是而後悔

一一四六

「生癡」者是唯指與瞋相應之癡同「緣癡」者是唯指相應之癡

一一五八

「樂受相應[1]之有分是依不苦不樂受相應[2]之有分」者是稱彼所緣之末後有分乃對應根本有分「依出起」者是或依彼所緣或依有分其理由是隨順此兩者由善不善證用而出起故而言出起「唯作依出起」者於此處亦同理趣「果依出起」者果心是依有分所以名為由有分之果而出

一一五九

「苦受相應之〔四〕蘊」是憂相應不善之〔四〕蘊

一一六〇

「依不苦不樂受相應之出起」是依彼所緣之客來有分[-1]或依捨相應之根本有分然而若根本有分為快俱行者之時彼所緣乃無生起之理由於證明之所緣以外之所緣而不苦不樂受之不善異熟生[2]彼等亦由證用而出故稱為出起

[P.655]一一六五

於俱生緣等之廣說其意義完全明了因此依上所述之理趣而不了知者無絲毫之存在是故應善考察之

一一九二

今於各各之緣得諸分全加歸納依數而表示稱為「於因三」等此中凡三應知是單純之三句「所緣九」者是以一為終「增上五」者是依俱生增上而不相雜者三及所緣增上之樂相應為樂相應不苦不樂相應者是不苦不樂相應彼等二者不可為算而樂相應是依不苦不樂不苦不樂相應是依樂以上此等二者應計算如是為五「無間等無間七」者是樂二苦亦二不苦不樂三以上如為七「親依止九」者樂相應依樂相應之三親依止緣苦相應唯依本性親依止緣捨相應依三苦相應依苦相應之無間本性親依止緣樂相應依本性親依止緣不苦不樂相應依二種不苦不樂相應者依不苦不樂相應之三依樂相應亦然依苦相應之無間本性以上如是為九若於此處以緣分別者本性親依止緣者九無間親依止緣者七所緣親依止者四以上二十一親依止緣

[P.656]然於此處斷除前生後生其理由是前生或後生是非色法不依非色法之緣為緣「業八」者是樂相應依樂相應之二種苦相應唯依異剎那餘之〔依不苦不樂〕亦然苦相應依苦相應之二種依樂相應者無餘之唯異剎那而已不若不樂受相應依不苦不樂受相應之二種餘〔二者〕唯依異剎那以上如是為八然若此處以緣分別者異剎那者八俱生者三以上十一種業緣又如前生後生不相應緣亦於此處斷除其理由是非色法不依非色法之不相應緣為緣之故「無有去七」者是全等於無間等無間緣如是於此處之三九以上〔答〕數之種別者五

一一九三

於依此等緣之結合於〔答〕數少之結合者除超過及不可得而外其〔答〕數應知之以因共所緣緣者不可得無間等亦然「增上二」者是除苦句其餘之二其理由是以苦相應之因不名為增上是故彼等除不可得之意義雖於其餘之二亦同此理趣於以上因根為二三以上〔答〕數之種別唯二

[P.657]一一九四

依彼等說六種組合彼等之中最初是對非異熟智不相應無增上法而述第二同是對彼等異熟者第三第四同是對彼等之智相應〔法〕第五是對非異熟之有增上無癡第六是對異熟有增上無癡而〔說〕或最初是對一切之因第二是對一切之異熟因第三是對一切之無癡因第四是對一切之異熟無癡因第五是對一切有增上無癡第六是對一切有增上異熟無癡而〔說〕

一一九五

於所緣根「增上四」者是依所緣增上而樂者依樂依不苦不樂不苦不樂者依不苦不樂依樂以上如是者四於親依止緣亦依所緣親依止說為四然組合者於此處唯一

一一九六

於增上根等亦依前所述同理趣凡得與非得者善考察而互相組合之〔答〕數應了知

一二一九

於逆論者於善三法之說同理趣抽出為順之諸緣依其處所〔答〕分為逆數「非因九」者於一切諸緣為九分說示其等以由一為根以一為終為九答「樂受相應法是依樂受相應法之非因緣為緣〔曰〕由樂受相應心而布施」等之論法應是本文抽出而說

一二二九

然於此處緣組合「從非因緣乃至非親依止八」者是應知為異剎那業緣因微力業是不依異熟之親依止然唯依異剎那業緣為緣於此處之餘與順逆[P.658]逆順之各各緣之組合依得分同前所述之方法計算而得是故不廣說

第三 異熟三法之釋

一二三八

於異熟三法之「緣異熟法而異熟法者從因緣生」是於因緣之十三〔答〕分所說且納彼等而示依答數〔一二六四〕言「於因十三」於「所緣五」等亦同此理趣如是於此處為十三〔答〕數之種別者六於彼等之緣組合是依前所述理趣之〔答〕數應了知

一二六八

於逆之「緣異熟法而異熟法從非因緣生」者是於因緣之十〔答〕分所說且納彼等而示依其〔答〕數〔一三〇〇〕說「於非因十」於「非所緣五」等亦同此理趣如是於此處為十十三十二其〔答〕數之種別者八於彼等緣之組合依同前所述之一理趣而應詳知其〔答〕數然本文被略之然隨此等所得〔答〕數之種別其互相組合之順逆及逆順〔答數〕應了知

俱生分與此同一理趣緣依分依止分相雜分相應分者乃如本文所決定

[P.659]一三五七

於問分之「善不善己滅之時」者是依此觀而轉之善與依偏貪等而轉之不善等已滅之時言「異熟即彼所緣性生」者是欲界繫異熟即彼所緣性生因凡觀證用與疑掉舉終了而論無彼所緣者是依此出處而應掩飾

一三五八

「空無邊處善是依識無邊處唯作之所緣緣為緣」者是已得阿羅漢果且於逆是對前未等至之等至而等至如是說依此方法而於一切之答且善考察本文應知其意義

一四〇五

於「因七所緣九增上十」等亦依俱生增上所緣增上俱生依止前生依止無間親依止所緣親依止本性親依止俱生不相應前生後生不相應按各各之狀態應得諸答如是此時應如其等至而全辨察

同於逆等依順而抽出〔答〕分由順所得之逆〔答〕分互相結合彼緣於順逆與逆順單純〔之因根等〕及依互相結合而起因根等得〔答〕分數之所得非所得者為非得以上全依前所述之同理趣而應知如於此處由此而後之二法三法者亦如是

[P.660]其理由是為發趣論本文乃無邊無量若其意義順句而釋者則極長壽者之壽命亦尚且不足然而若不釋其一部分其餘依論法所示亦不能知其意義是故由此而後唯此且不說餘之三法二法於前未曾說之種類故唯不可不說者我應說之然我不說而進者乃信本文之理趣而應理解

第四 已取三法之釋

一五二九

於已取所取三法之問分「所依是依已取所取〔四〕蘊之前生緣為緣」者是指轉依而說於結生彼不依前生

一五六〇

「已取所取之段食是依已取所取身之食緣為緣」者此處名為已取所取之段食是入業等起諸色中之營養「依已取所取之身」實是依業等起色身之食緣為緣恰如色命根依諸業果色之扶養支持為緣不依不能生然依蛇嚥蛙等之等身言其生蛙身中之營養依食緣為緣此皆不可取因為生身中之營養者不依他身之食緣性為緣

[P.661]一五六一

「依為非已取所取之身者」即是於此時尚且亦依能生而有所得

一五六二

言「依已取所取與非已取所取之〔身〕」者於此時對一方依於支持對他方依於能生或者兩者皆唯依支持而言然而二食乃一同為緣時唯依支持而不依能生

其餘者於此處唯本文善觀察而理解之

第五 殘餘三法之釋

一六六〇

於已染能染三法於全依善三法所說之理趣而應理解

一七五

於尋三法「如業生智之淨治」者是天眼淨治乃依彼等生起之淨治(預習)然指已生之復習時之淨治而如是說

餘於此處則如本文所決定

五一七

於善三法「樂俱行之有分是依捨俱行之有分之無間緣為緣」是對彼所緣有分〔與〕根本有分而說餘於此處全依本文而應理解

六六九

於見三法「見所斷之貪生」等見所斷乃生於異生修所斷乃〔生〕於預流如是於上上於下下乃不生應了知尚且見所斷法不依修所斷法之一緣為緣

餘於此處則依本文之順於善三法所說相而應理解


校注

[0358001] 是由八十九心內之第三十九至第四十二之欲界繫有因異熟無記心 [0358002] 是由八十九心內之第四十三至第四十六之欲界繫有因異熟無記心 [0359001] 是指八十九心中之第十九第二十七及第三十九至第四十二等之六心 [0359002] 是指由八十九心中之第二十八至第三十等三心 [0361001] 是指八十九心中第二十六之快及俱行之推度心 [0361002] 是指八十九心中第四十三至第四十六及第六十四(色界第五禪)第七十七(無色界)之九心 [0361001-1] 八十九心中之第十九心是欲界繫之無因不善異熟無記心中與捨俱行之推度心 [0362002] 在 Abhidhammattha-saṅgaha IV, 9有如次「此中復於快俱行唯作證用之終有同快俱行彼所緣於捨俱行唯作證用之終有捨俱行然而又於憂俱行證用之終有捨俱行之彼所緣與有分是故若快結生者之憂俱行證用終了時無彼所緣之生彼時無論如何緣於前所知之小所緣而捨俱行推度生阿闍梨等言其無間達於有分」此中快(somanassa)者相同於樂(sukha)憂(domanassa)者相同於苦(dukkha)
[A1] 嗚【CB】鳴【南傳】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