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九目錄
偈詠
契嵩一首
道潜一首
宗杲一首
東山空二首
道冲一首
原肇六首
行端三首
砥平石一首
祖銘七首
智及一首
僧聲二首
宗泐六首
明本四首
仁行中一首
梵𤦺七首
栯堂益一首
僧祥一首
普莊五首
文琇一首
宗淨二首
僧頃一首
道衍一首
曇讃一首
僧珉二首
僧鏡一首
來復一首
景隆一首
祖福一首
真可二首
如空一首
性冲二首
龍大淵三首
廣詢二首
玄讃二首
介軒雝一首
德清四首
月珠一首
法乗四首
法鎧四首
圓澄一首
廣化一首
廣印十一首
廣來七首
圓信一首
超宗三首
大淑一首
照初二首
大惺一首
自彥一首
道衡一首
廣澈一首
廣燈一首
大壑一首
卷之九目錄終
徑山志卷之九
偈詠
題徑山寺
游徑山懷司馬才仲
寄無垢居士
朱居士化薑芋以實齋庖,因示之以偈
徑山天開圖畵
徑山冬日
喝石巖
菖蒲田
樹王
上淛翁和尚
題徑山(二首)
趙、李、倪三居士建凌霄會求贈
雙徑在吳淛,實為山之雄。天目如屏擁其北,錢塘如練紆其東,其東重巒疊巘不知幾千萬數?但見五峰秀色,𡺚崒摩青空。下有䟦難娑竭神龍之窟,上有覩史夜摩之宮。晴雲暖靄生巖松,朝開暮合無終窮。祖師據之,而鞭麟笞鳳;[A2]靈物依之,而給雨支風。叅玄上士由之,洞森羅寳印,明萬象真宗。納須彌于芥子,卷法界於鍼鋒,皆本源自性之常分,且非妙用并神通。諸上善人,登此山預此會者,境由心攝,事得理融。治生產業,皆與實相不相違背。儼然如鹿苑、鷲嶺,覩紫金光聚於百千萬人天之中。說法至今猶未散,天花如雨飄空濛。噫!四生紛擾兮,白[A3]雲蒼狗儵變滅;五欲驅馳兮,驚濤駭浪常撞舂。苟非氷懷雪慮,而棲禪于此地兮,其將曷從?
送藴藏主省徑山元叟和尚
宿徑山娑羅林(二首)
其二
堆珠峰
大人峰
鵬搏峰
宴坐峰
朝陽峰
次韵賀象原禪師遷徑塢
次韵寄徑山以中和尚
其二
曉晴流止亭看巖下眠雲
法華寺山房為曇公賦
長偈送印無相還徑山重蓋國一祖師塔院,兼簡海印老叔和尚
寄徑山南石禪師退居大安
(元至治壬戌,行宣政院虚徑山席,強師主之。師不就,結茅中隹山終焉。)
密庵禪師
(徑山二十五代)無準佛鑑禪師
(徑山三十四代)虛谷陵禪師
(徑山四十七代)次韵象原懷徑山
送徑山空維那
題徑山
送弘藏主還徑山兼柬西白首座
送明禪人往叅徑山兼簡古鼎和尚
送徑山英首座歸鄞
送徑山一藏主
賀徑山永首座
題徑山
題雨篷
龍河遇敬𢊊禪師,出示塗毒和尚真跡,用韵為贈
敬菴禪師見訪北山松院敘舊次韵
京師問徑山之勝,老子倦荅示之以偈
退居東堂偈
住徑山作
琇公禪師新命住持徑山,無以為贈,賦詩以駕之
讃月江和尚
題大安東谿草堂
讃達磨祖師
贈琳座元職滿解回嘉禾漏澤寺住持
宿徑山天瑞院次虞伯生韵
送僧歸徑山
禮佛日大師塔
登徑山作
弔千松得法師
徑山竹箆子[1]
題徑山植樹行者
徑山回至圓明禪院關居
明月堂
含暉亭
凌霄閣
登徑山次蘇長公韵
徑山看竹
(徑山之竹勝于他山,而徑塢火衖尤勝。)
贈梅菴
贈玉峰
題徑山
登凌霄峰
示徑山靜主
示若野禪人從黃梅走南嶽復叅雙徑
寄徑山廓菴堂主
贈隱翠禪師
贈澹居弟
化城
大佛殿
徑山招等慈師
(等慈,名廣潤,雲棲高足,姓錢氏,長興人,附葬于常熟破山四高僧墓。)
山居
訪自光法姪
和憨山老人為紫栢尊者秉炬偈(并序)
達大師達大師,生前好惡相半,滅後非是兩忘。天人已失依怙,四眾永沒舟航。大地一時變白,松濤徹夜顛狂。(時風雪大作故云)吹散許多障礙,豎起無上法幢。大師來也在甚麽處?却在山僧筆尖放光。那知音的搥胸呌屈,那不知音的徒自悲傷。偈曰:
江上懷化儀師寓徑山
(師住白雲菴最久,後復于大藏閣,集眾坐禪三年,機會所觸,輙寄之吟咏,顧未𡮢脫稿。門人請以授,簡曰:「此非衲衣下事也。」以故佳句多落人口,而全篇則絕無。偶得牧牛圖頌,及簡無盡法師一首錄之,以見住徑山師有此等詩偈,俾後人知所向往云爾。)
和牧牛圖十頌
未牧
初調
受制
回首
馴伏
無礙
任運
相忘
獨照
雙冺
登高明寺簡無盡法師(無盡,名傳燈,唱導天台。)
徑山感懷次韵
開山影堂
禮大慧塔
馬大師緘書徑山
禮紫栢塔
徑山作
贈野萍住白雲窩
喝石
盤陀石(一名宴坐)
禮大慧塔
餘杭董性之招遊雙徑
將遊徑山喜值復如師、宋元實、張叔維、李孟芳
送孟芳居士再遊徑山
遊徑山
徑山偈
早春同無從道兄、馮文玉、錢澈原、李蕚西三居士登徑山叅憨山和尚
登徑山
丙辰冬入徑塢謁紫栢尊塔院
餘杭王祺助刻
徑山志卷之九終
校注
[0837001] 「天寧」:此處隱喻楚石梵琦,因其嘗住錫海鹽州天寧永祚禪寺故。 [0853001] 大慧每舉竹篦子問學者:「喚作竹篦子則觸,不喚作竹篦子則背。不得下語,不得無語。速道速道!」從之得法者十有三人。(X66n1297_p0487b16(00)) [0858001] 借指和尚。【經文資訊】《中國佛寺史志彙刊》第 A032 冊 No. GA032n0032 徑山志(第6卷-第14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2-1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所編輯
【原始資料】法鼓文理學院、中華佛學研究所之「中國佛教寺廟志數位典藏」專案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