徑山志卷之十二
𣪫宇
徑山興聖萬壽禪寺
在縣西北五十里,乃天目之東北峰,五峰環抱,奇勝特異。唐代宗時,僧法欽結庵於此。永泰中,有白衣士來求法,度為沙彌,欽指坐後石屏,謂曰:「能開此乎?」曰:「可。」遂叱之分為三片,今號喝石巖,遂即剃度,名崇慧。如長安與方士競法,既勝,代宗問其師承,𡭊曰:「臣師徑山僧法欽。」召赴闕,賜號曰「國一禪師」。逾年辤歸,詔杭州,即其庵建寺曰「徑山」。僖宗乾符六年,改為乾符鎮國院。宋大中祥符元年,改賜承天禪院。政和七年,改徑山能仁禪寺。初師之來是山也,猛獸不摶,鷙鳥不擊,山下之民不漁不獵。五峰之間,有大湫,龍所居也。龍化為老人,謁言:「願歸天目,以奉此地。」一夕,風雨晦[宴-女+六],漲為平陸,止存一穴,今龍井是也。有靈雞常隨法會,不食生類,及師之長安,鳴三日而死,今靈雞塚存焉。紹興間,妙喜建千僧閣。十七年,真歇建大雄𣪫。二十八年,重建龍王𣪫。孝宗賜妙喜,號「大慧禪師」,乃以山中明月堂為妙喜庵,及書扁以賜,塔號曰「寶光」,魏國張忠獻公浚,作銘并序。乾道二年二月,孝宗游幸。越二年,建龍游閣。開禧年間,孝宗御書額賜「徑山興聖萬壽禪寺」。由宋迄元,為禪林之冠。元天曆至順間,元叟端禪師在山二十餘年,衲子從者如市。元末兵燬,皇朝洪武間重建,見成化間府志。
大雄𣪫
紹興間,真歇禪師始建。後孝宗遊幸,御書賜「徑山興聖萬壽禪寺」額。元末兵燬,國朝洪武間重建。萬曆戊申,吳江沈中丞季文,請僧無邊海公,更舊向鼎新之。未幾,海公遷化,廓庵觀公繼之,丹堊金碧,稱大備焉。
大藏閣
即觀音𣪫。大明神宗皇帝頒賜藏經供此,因名。萬曆三十七年,瓶匋聞谷印師立禪堂,集眾叅禪于其下,迄今猶䋲其舊,而諸方禪期,悉從此禀法焉。
靈澤𣪫
即龍王𣪫。宋孝宗封王曰:「孚佑累封神應德濟顯佑廣澤王,賜玉圭、玉帶、黃金、瓶爐。廟額『靈澤』云。」
祖師𣪫
中奉達磨、百丈、八十七祖。
禪堂
龍王𣪫後。
齋樓
兩處,共三十楹。
雲㕑
奇樹樓
樹王之旁,趙宦光題。
養老堂
寒翠樓
大雄寶𣪫後。有記。
般若軒
王芥庵在公重修,同朱白民鷺于此檢藏一年。
寶積居
閱藏堂
觀音𣪫前。
十方堂
雲水僧栖宿之所。
三門
舊扁「天下徑山」。
南塔
三塔之東。
鐘樓
大𣪫左。
鼓樓
舊在堆珠峰,今廢。
千僧閣
宋大慧建,補㢲峰之闕。李漢老記:「今觀音𣪫藏閣,即其址也。」
圓覺閣
宋孝宗皇帝解《圓覺經》,賜別峰印。適建閣初成,故名。今廢。
龍游閣
宋高皇帝登兹山,乾道四年建,今廢。
妙莊嚴閣
無凖範建,今廢。
凌霄閣
今廢。
萬佛閣
艮山之闕,今廢。
五鳳樓
九楹,供五百應真像。翼以行道閣,塑五十三叅相。宋慶元六年,僧元宗建,後燬。庵聰重建,今廢。
宸翰閣
大慧建,藏御書,今廢。
天慧堂
蒙庵聰建,今廢。
版亭
大慧建,在梅谷院岡上,今廢。
四寮
大慧建,以處眾僧,今廢。
庫司
大慧建,在松、梅谷二院之側。
香水海
大慧時浴室,今廢。
古懺堂
在三塔下,元高峰悟道處,今廢。
含暉亭
國一禪坐時,有彩雲朝暉,覆聚不散,故名。今廢。
流止亭
唐永泰間,國一受囑曰:「乗流而行,遇徑即止。」故名,今廢。
天王𣪫
界三門、大𣪫之間,上懸「徑山興聖萬壽禪寺」,今廢。
妙喜庵
宋孝宗御書,即明月堂,大慧示寂處。
洗心亭
宋顯仁皇后登徑山,禮佛更衣于此,今廢。
聖碑亭
宋孝宗免稅碑,及蘓軾詩、蔡襄記碑藏此。
傾蓋亭
靈谷庵
宋大禪了明禪師退居,今廢。
逢徑庵
在黃沙灘,今廢。
天開閣
不動軒
馮公檝問道大慧,結室于此,號不動居士,故名。今廢。
無垢軒
張公九成問道大慧,結室于此,號無垢居士,故名。今廢。
死心亭
今廢。
娑羅林
古鼎禪師退居,今廢。
半山亭
舊大圓院,本源達禪師建以接待雲水。今沿亭一帶,為梅谷僧通衢,植引路松千餘株,頗增勝焉。
松源房
宋松源岳禪師退居,為凌霄東院。其悟道出世因緣,別見。八十代鏡祖塔院在此,見舊志。
梅谷房
明鼎菴,諱天彛,別號梅谷。洪武三年,受呆菴旨稱法會中高足,結庵于鵬搏峰右,相傳為梅谷房。
中峰南院
第二代無上宗,塔全身于大寂巖。巖即鵬搏峰下,為五峰之中,故名。金陵徐公六岳書「獅子窩」,鐫于石。
宣照房
在後房坎下。
大慧房
在大慧祖師塔前。
圓照房
月江淨退居,上有祖像及葬塔。
天然房
直嶺下,虛舟度禪師塔院。
開山[1]
舊為開山房,後廢。萬曆間,達觀可禪師以開山祖基,為復其地,建庵名「喝石」,中奉欽師像,安置藏板。
妙香庵
舊為妙香房,後廢。今為雲水靜室。
寂照菴
舊為房,今改靜室。別見。
幻室
舊為房,今廢。
妙明房
今廢。
南塔房
今廢。
如意房
今廢。
惠泉東房
今廢。
惠泉西房
今廢。
安隱房
今廢,為靜室。
已上為十八房也。祖師道塲,累朝崇奉,合山庄田,咸屬欽賜。自唐迄明,一眾同飡。至正德六年,管事僧惠誠等,爪分為十八,分後遂傾廢。今所存者,唯三、四房而已,此祖庭衰相之始也。
梅谷僧通衢助刻
靜室
般若軒
王芥庵在公重修,同朱白民鷺于此檢藏一年,屬常住。
寶積居
常住。
空生室
宴坐峰下。
鐘樓
即神冶鐘。
量虚室
(已上坐晏坐峰前。)
行童庵
童真室
(已上坐行童坑。)
妙喜庵
昔為明月堂,係大慧禪師圓寂處。宋孝宗皇帝聞而嗟惜,詔以為妙喜庵云。
大慧塔
寺數遭火厄,塔院在烈熖中不燬。
紫栢塔
在文殊臺。
妙香庵
僧大心建。
(已上坐鵬搏峰前。)
喝石庵[1]
即開山,國一禪師最初修道處。
寂照庵
在寺北五峰之背,四十八代端禪師塔全身處。萬曆甲午,房僧欲棄此他去。陸五臺、馮開之諸公,因捐貲置以供紫柏大師,遂為密藏、幻于二師刻藏道塲。及[A1]澹居鎧公嗣二師住此最久,後以恢復化城,下山請自光杲公代焉。杲公,雲中[1]人,幻師高弟。
湛寂庵
萬曆四十四年,僧止水重建。
見如室
顯密室
(已上坐開山。)
修竹室
惟一室
萬曆二十八年,僧化儀如顯重建,塔于此。
白雲窩
萬曆三十八年,僧野坪重建。
獅子巖
(已上坐放生池後。)
了實室
以僧號了實,故名。
指歸室
(已上坐鵬搏峰後。)
白雲居
聞谷禪師舊隱處,今住僧幻有。
妙空塔
第十七代佛海訥禪師塔院。
白雲室
(已上坐白雲山。)
法雲庵
來月齋
海雲庵
貝林師住此。
秀峰室
(已上坐羊棧頭。)
三一室
連珠庵
陶冶室
妙高庵
念雲身負達大師靈骨,歸瘞本山,因住此。
慧芳室
以僧號慧芳,故名。
天然室
僧破有住此。
清香庵
(已上坐黃沙灘。)
貝葉庵
青霄庵
僧心渠住。
栽種居
湧蓮室
以僧號湧蓮,故名。
西林庵
襍華庵
僧空林住。
藏石庵
藏雲庵
萬曆四十八年,僧大林重建。
聖隣居
以僧聖隣,故名。
秀石室
(已上坐查洲一帶。)
守一室
以僧號守一,故名。
無𣑱室
以僧號無𣑱,故名。
宗印室
以僧號宗印,故名。
安養居
解續坪
僧彼岸住。
(已上坐蘿蔔坪。)
伏虎庵
豹子嶺
僧聚光住,今併入大𣪫。
淨行庵
默容室
以僧號默容,故名。
善住庵
道淵室
以僧號道淵,故名。
崛山室
曰業室
(已上坐豹子嶺。)
石語室
卉木居
僧古先建。
東土庵
德空室
以僧號德空,故名。
棲雲谷
華嚴蘭若
僧孤休住。
(已上坐擂牛宕。)
子潜室
即子潜坑。
朗如室
以僧號朗如,故名。
松隱居
僧妙見住。
慧明室
以僧號慧明,故名。
源石庵
月堂室
以僧號月堂,故名。
玉記庵
體空室
(已上坐子潜坑。)
別岸庵
即山名僧古岑住。
清泰庵
常住。
敬心室
(已上坐橫嶺頭。)
圓通庵
玉芝庵
娑竭庵
(已上坐拉塔。)
獅子林
僧青松住。
無相室
以僧號無相,故名。
棲鳳山
淨土庵
定然室
以僧號定然,故名。
崑山室
以僧號崑山,故名。
近真室
以僧號近真,故名。
(已上坐雞籠山。)
傳衣庵
在菖蒲田。昔為玉芝庵,三十五代癡絕禪師塔于此。後為萬松、月亭二禪師重搆,改今名。二師亦塔此。
甘露庵
古慧淵禪師退居,今明空重建。
清涼庵
僧聚芳住。
大乗庵
僧知希住。
(已上坐菖蒲田上。)
凌霄峰
僧梵懷者住此二十年,舊苦無泉,懷為尋泉穴,鑿石蓄水,甘美異他所。復種引路松若干株,後為獅蟲作祟,盡棄所有,與之飄然他往。今為杭州聞孝廉啟祥輩,請大淑住此。
蓮花庵
濯翠庵
僧明空別業。
彌陀庵
僧戒心住。
慶蓮居
僧一林住。
大山室
僧境虚住。
龍潭頭
徑塢室
不昧室
僧號廓然。
湛之室
以僧號湛之,故名。
(已上坐凌霄峰南。)
楊家山
淨業庵
僧真淨住。
自空室
以僧號自空,故名。
妙智室
以僧號妙智,故名。
朝陽庵
僧慶厚住。
留雲庵
(已上坐橫清嶺。)
大覺庵
僧洪明住。
密究齋
僧寒雲住。
(已上坐棋盤石。)
盤石庵
僧廣朗住。
雲居庵
(已上坐螞蟻窠。)
南塔
碑亭
宋孝宗御碑,及蘓、蔡二碑藏此。
千指庵
僧雪嶠建。
吉祥庵
僧弘濟住。
(已上坐東坡池上。)
佛聖庵
普香庵
(已上坐千丈坑。)
風居庵
即風車嶺。
普慶寺
即下院。
竹林庵
御愛峰
(已上坐孟家洋。)
半山亭
洞橋庵
直嶺上
天然茶亭
(已上即地名。)
栴檀室
坐直嶺下。
大安寺
即下院,吉祥峰。
香象庵
坐大安寺,僧祇園建。
青居庵
養智室
化城寺
即下院。
觀音堂
即下院。
西徑峰
即下院,坐臨安。
校注
[1014001] 文本中有諸多開山,語意不清,容易混淆。今整理如下:「徑山開山(指古跡),即國一禪師(715-793)最初修道處。國一先此結茅,即開山房。後廢,今建開山庵,供像于中。萬曆間,達觀可禪師為復其地,建庵名『喝石』,中奉欽師像,安置藏板。」(g032p1018、g032p1014、g032p1055) [1018001] 文本中有諸多開山,語意不清,容易混淆。今整理如下:「徑山開山(指古跡),即國一禪師(715-793)最初修道處。國一先此結茅,即開山房。後廢,今建開山庵,供像于中。萬曆間,達觀可禪師為復其地,建庵名『喝石』,中奉欽師像,安置藏板。」(g032p1018、g032p1014、g032p1055) [1019001] 「雲中郡,中國古代行政區,曾連續存在兩個時期。首次為戰國時期趙國、秦代、漢代。第二次為唐代,雲中郡取代雲州短暫的存在。」(註:明朝無「雲中」這個地名。)【經文資訊】《中國佛寺史志彙刊》第 A032 冊 No. GA032n0032 徑山志(第6卷-第14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2-16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所編輯
【原始資料】法鼓文理學院、中華佛學研究所之「中國佛教寺廟志數位典藏」專案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