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頌古聮珠通集卷第四 雞四
- 東土初祖旁出
- 波羅提尊者([A2]一則)
- 四祖旁出
- 牛頭融(一則)
- 鶴林素(一則)
- 國一(二則)
- 鳥窠(二則)
- 五祖旁出
- 蒙山明(一則)
- 破竈墮(二則)
- 六祖旁出
- 智隍(一則)
- 忠國師(十一則)
- 永嘉覺(一則)
- 六祖下一世
- 南岳讓(四則)
- 清源思(六則)
- 六祖下二世
- 馬祖一(九則)
- 石頭遷(三則)
- 終南政(一則)
波羅提尊者(西天無相宗首)囙異見王問何者是佛者曰見性是佛王曰師見性否曰我見佛性王曰性在何處曰性在作用王曰是何作用我今不見曰今見作用王自不見王曰於我有否曰王若作用無有不是王若不用體亦難見王曰若當用時幾處出現曰若出現時當有其八王曰其八出現當為我說者即說偈曰在胎為身處世名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徧現俱該沙界[(冰-水+〡)*ㄆ]攝在一微塵識者知是佛性不識喚作精䰟。
金陵牛頭山第一世法融禪師幽栖石室有百鳥銜花之異唐貞觀中四祖遙觀氣象知有奇人躬自尋訪見師端坐祖問曰在此作什麼師曰觀心祖曰觀是何人心是何物師無對作禮問曰大德高棲何所祖曰貧道不决所止師曰還識道信禪師不曰何以問他師曰嚮德滋久冀一禮謁祖曰即貧道是也師曰因何降此祖曰特來相訪莫更有宴息處否師引至菴所唯見虎狼之類祖舉兩手作怖勢師曰猶有這箇在祖曰適來見什麼師無語祖於師坐石書一佛字師覩之竦然祖曰猶有這箇在師未曉乃請說法祖曰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緫在心源師領悟祖曰吾受三祖𭎸教法門今付於汝汝受吾言只住此山後有五人紹汝玄化百鳥不復㗸花號懶融。
僧問南泉牛頭未見四祖為什百鳥𠾑花獻泉曰為渠步步踏佛階梯曰見後為什不來泉曰直饒不來猶較王老師一線道。
又趙州因僧問牛頭未見四祖時如何州曰飽柴飽水見後如何曰飽柴飽水。
頌曰。
潤州鶴林玄素禪師(嗣牛頭威)有僧敲門師云誰僧云是僧師云莫道是僧佛來也不着僧云為甚麼不着師云無棲泊處。
頌曰。
杭州徑山國一道欽禪師(嗣鶴林素)因馬祖遣人送書到書中作一圓相師發緘見遂於圓相中着一畫却封回 忠國師聞得乃曰欽師猶被馬師惑。
頌曰。
國一因唐代宗詔至闕下親加禮敬一日師在大內見帝來乃起立帝云師何以起師云檀越何得向四威儀中見貧道。
杭州鳥窠道林禪師(嗣國一)初詣長安西明寺學華嚴唐代宗詔國一禪師至闕乃謁之得法歸於西湖秦望山有長松枝葉繁茂盤屈如盖遂棲止其上故以為名有侍者會通乃唐德宗六宮使棄官從師落髮伏勤數年未蒙印授一日告辞師曰往甚處通曰往諸方學佛法去師曰若是佛法老僧亦有少許曰如何是和尚佛法師拈起布毛吹一吹通於言下大悟更不復他遊乃居左右後開法為的嗣或號布毛侍者。
頌曰。
鳥窠因白居易侍郎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白曰三嵗孩兒也解恁麼道師曰三嵗孩兒雖道得八十老人行不得。
頌曰。
袁州蒙山道明禪師(嗣五祖)因趂盧行者至大𢈔嶺者見師至即擲衣鉢於石上曰此衣表信可力爭耶任將去師遂舉之如山不動踟躕悚慄乃曰我來求法非為衣耶願行者開示曰不思善不思惡正與麼時阿那箇是明上座本來面目師當下大悟徧體汁流泣禮問曰上來密語密意外還更別有意旨不曰今與汝說者即非密也汝若返照自己面目密却在汝邊師云某甲雖在黃梅隨眾實未省自[A8]己面目今蒙指授入處如人飲水冷煖自知今行者即是某甲師也曰汝若如是則吾與汝同師黃梅善自護持。
頌曰。
嵩岳破竈墮和尚(嗣嵩岳安國師)因嵩山塢有廟甚靈殿中唯安一竈遠近不輟祭祀烹殺物命甚多師以杖敲竈三下云咄此竈只是泥瓦合成聖從何來靈從何起恁麼烹宰物命又打三下竈乃傾破墮落須㬰有青衣峩冠設拜曰我本此廟竈神久受業報今蒙師說無生法得脫此處生天特來致謝師曰是汝本有之性非吾強言神再拜而沒後僧問師某甲久侍左右未蒙方便竈神得何宗旨便乃生天師曰我只向伊道是泥瓦合成別也無道理為伊僧佇思師曰會麼曰不會師曰本有之性為什麼不會僧作禮師曰墮也墮也破也破也後有僧舉白安國師國師嘆曰此子會盡物我一如。
頌曰。
破竈墮因僧問如何是大脩行底人師曰擔枷帶鎻如何是大作業底人師曰脩禪入定。
頌曰。
河北智隍禪師(嗣六祖)始參五祖循乎漸行後結菴長坐二十餘載不見惰容及遇六祖門人䇿禪師激心勤求法要徃參六祖祖愍其遠來便垂開示師於言下豁然契悟前二十年所得心都無影響。
頌曰。
西京光宅寺慧忠國師(嗣六祖)居南陽白崖山黨子谷四十載不下山唐肅宗詔赴京待以師禮問師得何法(或曰師在曹溪得何法)師曰陛下還見空中一片雲麼曰見師曰釘釘着懸掛着。
頌曰。
忠國師因肅宗問如何是十身調御師乃起立曰還會麼曰不會師曰與老僧過淨瓶來。
頌曰。
國師因肅宗又問曰如何是無諍三昧(今訛作如何是十身調御)師曰檀越踏毘盧頂上行曰此意如何師曰莫認自己清淨法身又問師師都不視之曰朕是大唐天子師何以殊不顧視師曰還見虗空麼曰見師曰他還眨眼視陛下否。
頌曰。
國師因代宗命試驗西天大耳三藏師問曰汝得他心通邪曰不敢師曰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麼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却去西川看競渡良久再問汝道老僧即今在什麼處曰和尚是一國之師何得却在天津橋上看弄猢孫師良久復問汝道老僧只今在甚麼處藏罔測師叱曰這野狐精他心通在什麼處藏無對。
頌曰。
國師一日喚侍者者應諾如是三召皆應諾師曰將謂吾孤負汝却是汝孤負吾。
頌曰。
國師因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文殊堂裏萬菩薩曰不會師曰大悲千手眼。
頌曰。
國師因耽源問百年後有人問極則事作麼生師曰幸自可憐生剛要箇護身符子作麼。
頌曰。
國師化緣將畢乃辝唐代宗帝曰師滅度後弟子將何所記師曰告檀越造取一所無縫塔曰就師請取塔樣師良久曰會麼曰不會師曰貧道去後有侍者應真却知此事師遷化[A19]已後帝詔應真問此意如何真述偈湘之南潭之北中有黃金充一國無影𡬾下合同船琉璃殿上無知識應真後住躭源山。
頌曰。
國師曰語漸也返常合道論頓也不㽞朕迹。
頌曰。
忠國師因丹霞來纔展坐具師曰不用不用霞退後三步師曰如是如是霞進前三步師曰不是不是霞繞禪床一匝而出師曰去聖時遙人多懈怠三十年後討箇師僧也難得。
頌曰。
國師問紫璘供奉甚處來曰城南來師曰城南草作何色曰作黃色師乃問童子城南草作何色童曰作黃色師曰秪這童子亦可簾前賜紫對御談玄。
頌曰。
永嘉真覺玄覺禪師(嗣六祖)精天台止觀圓妙法門四威儀中常冥禪觀後因左溪朗激勵與東陽䇿同詣曹溪初到振錫携瓶繞祖三匝祖曰夫沙門者具三千威儀八萬細行大德自何方而來生大我慢師曰生死事大無常迅速祖曰何不體取無生了無速乎師曰體即無生了本無速祖曰如是如是時大眾無不愕然師方具威儀參禮須㬰告辤祖曰返太速乎師曰本自非動豈有速耶祖曰誰知非動師曰仁者自生分別祖曰汝甚得無生之意師曰無生豈有意耶祖曰無意誰當分別師曰分別亦非意祖歎曰善㦲善㦲㽞一宿時謂一宿覺。
頌曰。
南岳懷讓禪師(嗣六祖)初往曹溪參六祖祖問什處來師曰嵩山來曰什麼物恁麼來師曰說似一物即不中曰還可脩證否師曰脩證即不無污染即不得曰只此不污染諸佛之所護念汝既如是吾亦如是。
頌曰。
讓和尚居南岳時馬祖住傳法院常日坐禪師知是法噐徃問曰大德坐禪圖什麼曰圖作佛師一日乃取一甎於彼菴前磨曰磨此何為師曰磨作鏡曰磨甎豈得成鏡師曰坐禪豈得成佛曰如何即是師曰如人駕車車若不行打車即是打牛即是於是悟旨於言下遂印心傳法符西祖讖馬駒[跍-十+水]殺天下人之語南宗闡於江西。
頌曰。
讓和尚因僧問如鏡鑄像像成後鏡明向什麼處去師曰如大德為童子時相貌何在曰只如像成後為什麼不鑒照師曰雖然不鑒照謾他一點不得。
頌曰。
讓和尚因馬大師闡化江西師問眾曰道一為眾說法否眾曰[A24]已為眾說法師曰緫未見人持箇消息來眾無對因遣一僧去云待伊上堂時但問作麼生伊道底言語記將來僧去一如師旨回謂師曰馬師云自從胡乱後三十年不曾缺塩醬喫師然之。
頌曰。
吉州清源行思禪師(嗣六祖)初叅六祖問當何所務即不落階級祖曰汝曾作什麼來師曰聖諦亦不為祖曰落何階級師曰聖諦尚不為何階級之有祖深噐之。
頌曰。
清源既得法往吉州清源山靜居寺六祖將示滅有沙弥希遷(即南岳石頭和尚)問曰和尚百年後希遷未審當依附何人祖曰尋思去及祖順世遷每於靜處端坐寂若忘生第一座問曰汝師[A26]已逝空座奚為遷曰我稟遺誡故尋恩爾座曰汝有師兄行恩和尚今住吉州汝因緣在彼師言甚直汝自迷耳遷聞語便辝祖龕直詣靜居。
頌曰。
清源因石頭問和尚出嶺多少時師曰我却不知汝早晚離曹溪曰希遷不從曹溪來師曰我亦知汝去處也曰和尚幸是大人莫造次。
頌曰。
清源問石頭汝什麼處來曰曹溪師乃舉拂子曰曹溪還有這箇麼曰非但曹溪西天亦無師曰子莫曾到西天否曰若到即有也師曰未在更道曰和尚也湏道取一半莫全靠學人師曰不辝向汝道恐[A27]已後無人承當。
頌曰。
清源令石頭持書與南岳護和尚曰汝達書了速回吾有鈯斧子與汝住山頭至彼未呈書便問不慕諸聖不重[A28]己靈時如何岳曰子問太高生何不向下問曰寧可永刦沉淪不慕諸聖觧脫岳便休頭回至靜居師問曰子去未久送書達否曰信亦不通書亦不達師曰作麼生頭舉前話了却曰發時蒙和尚許斧子便請取師垂一足頭禮拜尋辝徃南岳。
頌曰。
清源因僧間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廬陵米作麼價。
頌曰。
江西道一禪師時號馬祖(嗣南岳讓)示眾曰汝等諸人各信自心是佛此心即是佛心達磨南天竺國來至中華傳上乘一心之法令汝等開悟有僧問云和尚為什麼說即心即佛祖曰為止小兒啼僧曰啼止後如何祖曰非心非佛僧曰除此一種人來如何指示祖曰向伊道不是物曰忽遇其中人來時如何祖曰且教伊體會大道。
頌曰。
馬祖一日陞堂百丈収却靣前席祖便下座。
頌曰。
馬祖因僧問如何是佛祖云即心即佛。
頌曰。
馬祖囙僧問如何是佛祖云非心非佛。
頌曰。
馬祖與百丈西堂南泉玩月次祖曰正與麼時如何丈曰正好修行堂曰正好供養泉拂袖便行祖曰經入藏禪歸海唯有普願獨超物外。
頌曰。
馬祖不安院主問和尚近日尊位如何祖曰日靣佛月靣佛。
頌曰。
馬祖囙僧問離四句絕百非請師直指西來意祖曰我今日勞倦不能為汝說得問取智藏去僧去問藏藏云我今日頭疼不能為汝說淂問取海兄僧去問海海云我到這裏却不會僧回舉似馬祖祖曰藏頭白海頭黑。
頌曰。
馬祖示眾云凡有言句是提婆宗以此箇為主。
頌曰。
馬祖一日封三甕醬令僧馳書寄與百丈百丈集眾上堂開書了拈拄杖指甕曰道得即不打破道不得即打破眾無語丈打破歸方丈。
頌曰。
石頭希遷大師(嗣清源思)因清源曰有人道嶺南有消息師曰有人不云云曰若恁麼大藏小藏從何而來師曰盡從這裏去終不少他事源甚然之。
頌曰。
石頭囙僧問如何是觧脫師曰誰縛汝。
頌曰。
石頭囙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問取露柱曰某甲不會師曰我更不會。
頌曰。
終南山惟政禪師因唐文宗大和中嗜蛤蜊一日御饌中有擘不張者帝以為異焚香禱之俄變為菩薩形梵相具足即貯以金粟檀香合覆以羙錦賜興善寺令眾僧瞻禮因問群臣斯何祥也或言太一山有惟政禪師深明佛法博聞強識帝即令召至問其事師曰臣聞物無虛應此乃啟陛下信心耳契經曰應以此身淂度者即現此身而為說法帝曰菩薩身[A38]已現且未聞說法師曰陛下覩此為常耶非常耶為信耶非信耶帝曰希奇之事朕深信焉師曰陛下[A39]已聞說法竟皇情大恱詔天下寺院各立觀音像以荅殊休。
頌曰。
禪宗頌古聮珠通集卷第四 雞四
校注
【經文資訊】《中華藏》第 78 冊 No. 1720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1-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中華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頌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