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頌古聮珠通集卷第三 雞三
- 祖師機緣
- 西天初祖(二則)
- 第九祖(一則)
- 第十祖(一則)
- 第十四祖(一則)
- 二十四祖(一則)
- 二十七祖(一則)
- 東土初祖(六則)
- 二祖(一則)
- 三祖(一則)
- 四祖(一則)
- 五祖(一則)
- 六祖(五則)
西天初祖摩訶迦葉尊者見世尊在靈山會上拈起一枝花以青蓮目普示大眾百萬聖賢悉皆罔措惟迦葉破顏微咲世尊乃曰吾有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實相無相微妙觧脫法門付囑於汝汝當護持流通無令断絕。
迦葉因阿難問世尊傳金襴外別傳何物迦葉召阿難難應諾迦葉曰倒却門前𠛴竿著。
頌曰。
九祖伏䭾密多尊者問八祖佛䭾難提父母非我親誰是最親者諸佛非我道誰是最道者八祖以偈荅汝言與心親父母非可比汝行與道合諸佛心即是外求有相佛與汝不相似欲識汝本心非合亦非離。
頌曰。
十祖脇尊者本名難生處胎六十年神珠夢應誕生之日滿室光明出家得道至一林中有富那夜奢合掌前立祖問汝從何來奢曰我心非徃祖曰汝何處住曰我心非止祖曰汝不定邪曰諸佛亦然祖曰汝非諸佛曰諸佛亦非祖知是法器即與剃度付法說偈曰真體自然真因真說有理領得真真法無行亦無止。
頌曰。
十四祖龍樹大士見十五祖迦那提婆來先令侍者將一椀水致面前提婆見乃取一針投之祖由是大喜。
頌曰。
二十四祖師子尊者因罽賔國王秉劒於前曰師得蘊空不祖曰[A10]已得蘊空曰離生死不祖曰已離生死曰既離生死可施我頭祖曰身非我有何恡於頭王即揮刃断尊者首涌白乳高數尺王之右臂𢭀亦墯地玄沙云大小師子尊者頭也不解作得主。
頌曰。
二十七祖般若多羅東印土國王請師齋次王問諸人盡轉經唯師為甚不轉師云貧道出息不涉世緣入息不居蘊界常轉如是經百千万億卷非但一卷兩卷汾陽昭云却勞尊者心力大溈智云諸仁者還見二十七祖看經麼行時脚跟不著地坐時心識似風飄。
乃頌云。
東土初祖菩提達磨大師即西土二十八祖初至金陵見梁武帝帝問曰如何是聖諦第一義師曰廓然無聖曰對朕者誰師曰不識帝不領悟師遂折蘆渡江至魏後帝舉問誌公公曰陛下識此人不曰不識誌曰此是觀音大士傳佛心印曰當遣使詔之誌曰莫道陛下詔盍國人去它亦不回。
頌曰。
達磨大師西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
頌曰。
達磨大師自梁涉魏至洛陽少林面壁而坐經於九年方得二祖傳法。
頌曰。
達磨大師將返西天謂門人曰時將至矣盍各言所淂乎時門人道副曰如我所見不執文字不離文字而為道用祖曰汝淂吾皮尼緫持曰我今所解如慶喜見阿閦佛國一見更不再見祖曰汝得吾肉道育曰四大本空五陰非有而我見處無一法可得祖曰汝得吾骨最後慧可出禮三拜依位而立祖曰汝得吾髓乃傳法付衣。
[A21]頌曰。
達磨大師曰吾法於三千年後未曾移易一𮈔毫許。
頌曰。
達磨大師既葬熊耳山後三歲魏宋雲使西域回遇祖於䓗嶺手携隻履翩翩獨逝雲問師何往祖曰西天去又謂雲曰汝主[A22]已厭世雲聞之茫然別祖東邁暨復命即明帝已登遐矣迨啟壙惟空棺一隻革履存焉舉朝為之驚歎奉詔取遺履於少林寺供養。
頌曰。
禾山方曰死心先師每舉隻履西歸話以問衲子而實難明諸方或謂之隱顯或謂不可有兩箇或謂唯此一事實若也恁麼未識祖師意旨諸人要見麼乃。
頌曰。
二祖慧可大師初至少林叅承達磨立雪斷臂悲淚求法磨知是法噐乃曰諸佛㝡初求道為法忘形汝今斷臂求亦可在祖曰諸佛法印可得聞乎磨曰諸佛法印不從人得祖曰我心未寧乞師安心磨曰將心來與汝安祖曰覔心了不可得曰與汝安心竟祖於此悟入。
頌曰。
三祖僧璨大師不知何許人不言名氏為居士謁二祖曰弟子身纏風恙請和尚懺罪祖曰將罪來與汝懺居士良久曰覔罪不可淂祖曰我與汝懺罪竟冝依佛法僧住曰今見和尚[A26]已知是僧未審何名佛法祖曰是心是佛是心是法法佛無二僧寶亦然曰今日始知罪性不在內不在外不在中間如其心然佛法無二也祖深器之即為剃𩬊曰是吾寶也冝名僧璨執侍二載乃付達磨信衣正法眼藏說偈密囑護持無令斷絕後居舒州潛皖山谷或司空山。
頌曰。
四祖道信大師初為沙彌年始十四禮三祖曰願和尚慈悲乞與解脫法門祖曰誰縛汝曰無人縛祖曰何更求解脫乎師於言下大悟服勞九載乃付衣法住蘄州破頭山學侶雲臻攝心不𥧌脇不至席一日告眾曰吾武德中遊廬山登絕頂望破頭山見紫雲如盖下有白氣橫分六道汝等會不眾默然弘忍曰莫是和尚它後橫出一枝佛法不師曰善唐太宗響師道三詔不赴就賜紫服。
頌曰。
五祖弘忍大師前身在蘄州西山栽松遇四祖告曰吾欲傳法與汝汝[A32]已年邁汝若再來吾尚遲汝師諾遂往周氏家女托生因拋濁港中神物護持至七歲為童子四祖一日往黃梅縣逢一小兒骨相奇秀乃問曰子何姓曰姓即有非常姓祖曰是何姓曰是佛性祖曰汝無性耶曰性空故祖默識其法器即俾侍者後令出家後付衣法居黃梅東山。
頌曰。
六祖慧能大師本姓盧家貧賣薪養母因往五祖求法祖曰汝自何來曰嶺南祖曰欲湏何事曰唯求作佛祖曰嶺南人無佛性若為淂佛曰人即有南北佛性豈然祖知是異人乃訶曰著槽廠去遂禮足而退便入碓坊服勞於杵臼之間因五祖示眾索偈欲付衣法堂中上座神秀大師呈偈曰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臺時時勤拂拭莫遣有塵埃師和偈曰菩提本無樹心鏡亦非臺本來無一物何假拂塵埃祖默而識之夜呼入室密示心宗法眼傳付衣鉢令渡江過大𢈔嶺南歸曹溪開東山法門。
頌曰。
六祖受法辤五祖令隱於懷集四會之間届南海遇印宗法師於法性寺暮夜風𩗺剎幡聞二僧對論一云幡動一云風動往復酬荅曾未契理祖曰可容俗流輙預高論否直以風幡非動動自心耳印宗聞語竦然異之遂問其由祖實告之印宗於是集眾請開東山法門祖遂落𩬊披衣受戒即廣州天寧寺也。
頌曰。
育王崇舉巴陵和尚道不是風動不是旛動不是風旛又向甚麼處着有人為祖師出氣出未與巴陵相見雪竇和尚道風動旛動既是風旛又向甚麼處着有人為巴陵出氣出來與雪竇相見師乃。
頌曰。
六祖因僧問黃梅衣鉢是何人得祖云會佛法者得僧曰和尚還得不祖曰不得僧曰因甚不得祖曰我不會佛法。
頌曰。
六祖示眾曰吾有一物非青黃赤白男女等相還有人識得麼時有沙弥神會出曰某甲識得祖曰你喚作什麼曰是諸佛之本源神會之佛性祖便打曰我喚作一物尚自不中更喚作本源佛性。
頌曰。
六祖謂門人曰吾欲歸新州汝等速治舟楫門人曰師從此去早晚却回祖曰葉落歸根來時無口法雲秀云非但來時無口去時亦無鼻孔。
頌曰。
禪宗頌古聮珠通集卷第三 雞三
校注
【經文資訊】《中華藏》第 78 冊 No. 1720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1-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中華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頌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