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宗頌古聮珠通集卷第十五 赤一
- 祖師機緣
- 六祖下苐六世苐七世
- 宗師二十六人 機緣一百二十九則
- 六祖下苐六世苐七世
洪州雲居道膺禪師(嗣洞山)因僧在房內念經師隔窓問闍𥠖念者是什麼經曰維摩經師曰不問維摩經念者是什麼其僧從此得入。
雲居因僧問截水停輪時如何師曰磨不轉。
頌曰。
雲居示眾云老僧二十年前住三峯菴時魏府有興化長老來問云權借一問以為影草時如何老僧當時機思遲鈍道不得為伊置得箇問頭奇特不敢辜他伊云想菴主荅這話不得不如禮拜了退而今思量當時不消道箇何必後因化主到魏府興化乃借問山中和尚住三峯菴時老僧曾問伊話祗對不得而今道得也未化主遂舉前話興化云雲居二十年只道得箇何必興化即不然爭如道箇不必。
頌曰。
雲居上堂曰如人將三貫錢買箇獵狗祗解尋得有蹤跡底忽遇羚羊挂角莫道踪跡氣息也無僧問羚羊挂角時如何師曰六六三十六曰挂角後如何師曰六六三十六僧禮拜師曰會麼曰不會師曰不見道無踪跡其僧舉似趙州州曰雲居師兄猶在僧便問羚羊挂角時如何州曰九九八十一曰挂後如何州曰九九八十一曰得恁麼難會州曰有甚麼難會曰請和尚指示州曰新羅新羅又問長慶羚羊挂角時如何慶曰草裏漢曰挂後如何慶曰亂呌喚曰畢竟如何慶曰驢事未去馬事到來此五燈會元所載與傳燈錄稍異傳燈曰師謂眾曰如好獵狗只解尋得有踪跡底忽遇羚羊挂角莫道迹氣亦不識僧問羚羊挂角時如何師曰六六三十六又曰會麼僧曰不會師曰不見道無踪跡有僧舉似趙州州曰雲居師兄猶在僧乃問羚羊挂角時如何州曰六六三十六。
(頌曰)。
雲居因新羅僧問是什麼得與麼難道師曰有甚麼難道曰請師道師曰新羅新羅。
頌曰。
雲居因僧問僧家畢竟如何師曰居山好僧禮拜師曰你作麼生會曰僧家畢竟於善惡生死逆順境界其心如山不動師乃打曰孤負先聖喪我兒孫又問傍僧你作麼生會僧禮拜曰僧家畢竟眼不觀玄黃之色耳不𦗟𮈔竹之聲師曰孤負先聖喪我兒孫。
黃龍南云作麼生道淂一句不孤負先聖喪我兒孫若人道得到處青山無非道場若道不淂有寒暑𠔃促君壽有鬼神𠔃妬君福。
[A2]頌曰。
雲居因僧問六戶不明時如何師曰不涉緣曰向上事如何師曰慎者不護。
頌曰。
雲居臨終時問侍者曰今日是幾者曰今日初三師曰三十年後但道只這是乃端然告寂。
頌曰。
雲居囙僧問全無學處如何立身師曰無立身處曰佛事何勞師曰不同興化。
頌曰。
雲居因荊南莭度使成汭遣大將入山送供問曰世尊有密語迦葉不覆藏如何是世尊密語師召曰尚書其人應諾師曰會麼曰不會師曰汝若不會世尊有密語汝若會迦葉不覆藏。
頌曰。
撫州曹山本寂禪師(嗣洞山)僧清𨦣問清𨦣孤貧乞師拯濟師曰𨦣闍𥠖近前來𨦣近前師曰泉州白家酒三盞猶道未霑唇。
玄覺云什麼處是與他酒喫。
頌曰。
曹山因鏡清問清虛之理畢竟無身時如何師曰理即如此事作麼生曰如理如事師曰謾曹山一人即得爭奈諸聖眼何曰若無諸聖眼爭鑒得箇不恁麼師曰官不容針私通車馬。
頌曰。
曹山因僧問學人通身是病請師醫師曰不醫曰為甚麼不醫師曰教你求生不得生求死不得死。
頌曰。
曹山因僧問學人抱璞投師請師雕琢師曰不雕琢曰為甚麼不雕琢師曰須知曹山好手。
頌曰。
曹山因紙衣道者來叅師曰莫是紙衣道者否曰不敢師曰如何是紙衣下事曰一裘纔掛體萬事悉皆如師曰如何是紙衣下用者近前應諾便立脫師拊其背曰汝秪解恁麼去何不解恁麼來者忽開眼問曰一靈真性不假胞胎時如何師曰未是妙曰如何是妙師曰不徣借者珎重便化師示頌曰覺性圓眀無相身莫將知見妄踈親念異便於玄體昧心差不與道為隣情分萬法沉前境識鑒多端喪本真如是句中全曉會了然無事昔時人。
頌曰。
曹山因僧問朗月當空時如何師曰猶是階下漢曰請師接上階師曰月落後來相見。
頌曰。
曹山因鏡清問心徑苔生時如何師曰難得道者曰未審此人向什麼處去師曰只知心徑苔生不知向什麼處去。
頌曰。
曹山因僧問雪覆千山為甚麼孤峯不白師曰須知有異中異曰如何是異中異師曰不墮眾山色。
頌曰。
曹山問金峯志曰作甚麼來曰蓋屋來師曰了也未曰這邊則了師曰那邊事作麼生志曰候下工日白和尚師曰如是如是。
頌曰。
曹山因僧問端坐團圓時如何師曰望不見身曰還假用也無師曰纔說坐時便是用也不可移山塞海說禪說道方為用也。
頌曰。
曹山辝洞山山云子歸鄉莫打飛鳶嶺過麼師曰是山云來時莫打飛鳶嶺來麼師曰是山云有一人不打飛鳶嶺過便到此間子還知麼師曰渠無彼徃山云子見甚道理便道渠無彼徃師曰若不到這田地爭解恁麼道。
頌曰。
曹山因僧問世間甚麼物最貴師曰死猫兒最貴曰為甚麼死猫兒却貴師曰無人著價。
頌曰。
曹山辝洞山山問曰子向甚麼處去師曰不變異處去山曰不變異處豈有去邪師曰去亦不變異。
頌曰。
曹山聞鍾聲乃曰阿㖿阿㖿僧問和尚作甚麼師曰打著我心僧無對五祖戒代云作賊人心虛。
頌曰。
曹山因僧問家貧遭刼時如何師曰不能盡底去曰為什麼不能盡底去師曰賊是家親。
頌曰。
曹山問僧作甚麼曰掃地師曰佛前掃佛後掃曰前後一時掃師曰與曹山過靸鞋來。
頌曰。
曹山因僧問靈衣不挂時如何師曰曹山孝滿曰孝滿後如何師曰曹山好顛酒。
頌曰。
曹山問強上座曰佛真法身猶若虛空應物現形如水中月作麼生說箇應底道理曰如驢覷井師曰道則太煞道秖道淂八成曰和尚又如何師曰如井覷驢。
頌曰。
曹山因僧問五位對賔時如何師曰汝即今問那箇位曰某甲從偏位中來請師向正位中接師曰不接曰為甚麼不接師曰恐落偏位中去師却問僧秖如不接是對賔是不對賔曰早是對賔了也師曰如是如是。
頌曰。
曹山因僧問子歸就父為甚麼父全不顧師曰理合如是曰父子之恩何在師曰始成父子之恩曰如何是父子之恩師曰刀斧斫不開。
頌曰。
曹山因僧問國內按劒者誰。
頌曰。
湖南龍牙山居遁禪師(嗣洞山)初叅洞山一日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山曰待洞水逆流即向汝道師始悟厥旨。
頌曰。
龍牙在翠微時問如何是祖師意徵曰與我將禪板來師遂過禪板微接淂便打師曰打即任和尚打且無祖師意又問臨濟如何是祖師意濟曰與我將蒲團來師乃過蒲團濟接淂便打師曰打即任和尚打且無祖師意後有僧問和尚行脚時問二尊宿祖師意未審二尊宿道眼明也未師曰明即明[A4]已要且無祖師意。
頌曰。
龍牙因僧問二鼠侵藤時如何師曰須有隱身處始得曰如何是隱身處師曰還見儂家麼。
頌曰。
龍牙因韶國師問天不能蓋地不能載時如何師曰道者合如是累經十七次問師曰若為你說恐尓後罵我去在韶後住通玄峯因澡浴次忽省前話具威儀望龍牙禮拜曰當時若與我說破我今日定罵他。
頌曰。
龍牙因僧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曰待石烏龜觧語即向汝道曰石烏龜語也師曰向汝道什麼。
頌曰。
龍牙因僧問十二時中如何用力師曰如無手人行拳。
頌曰。
龍牙因僧問古人淂箇什麼便休去師曰如賊入空室。
頌曰。
龍牙因僧問師子返擲時如何師曰返擲且止你道還怕文殊麼曰非但文殊佛亦不怕師曰爭柰被文殊騎何曰文殊騎者不是師子師曰返擲事作麼生曰應用無虧師曰正是文殊騎者返擲事作麼生僧無語。
頌曰。
撫州踈山匡仁禪師(嗣洞山)聞福州大溈安和尚示眾曰有句無句如藤倚樹師特入嶺到彼值溈泥壁便問承聞和尚道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是否曰是師曰忽然樹倒藤枯句歸何處溈放下泥盤呵呵大笑歸方丈師曰某甲三千里賣却布單特為此事而來何淂相弄溈喚侍者取二百錢與這上座去遂囑曰向後有獨眼龍為子點破在後聞婺州明招謙和尚出世徑徃禮拜招問甚處來師曰閩中來招曰曾到大溈否師曰到曰有何言句師舉前話招曰溈山可謂頭正尾正秪是不遇知音師亦不省復問樹倒藤枯句歸何處招曰却使溈山笑轉新師於言下大悟乃曰溈山元來笑裏有刀遙禮悔過。
頌曰。
琅琊覺云有句無句如藤倚樹樹倒藤枯好一堆爛柴。
頌曰。
踈山因僧問如何是諸佛師師曰何不問踈山老漢。
頌曰。
踈山因主事僧為師造壽塔畢白師師曰將多少錢與匠人曰一切在和尚師曰為將三文錢與匠人為將兩文錢與匠人為將一錢與匠人若道得與吾親造塔來僧無語後僧舉似大嶺庵閑和尚(即羅山)嶺曰還有人道得麼曰未有人道得嶺曰汝歸與踈山道若將三錢與匠人和尚此生决定不得塔若將兩錢與匠人和尚與匠人共出一隻手若將一錢與匠人累他匠人眉鬚墮落僧回如教而說師具威儀望大嶺作禮嘆曰將謂無人大嶺有古佛放光射到此間雖然如是也是臘月蓮花大嶺後聞此語曰我恁麼道早是龜毛長三尺。
頌曰。
踈山冬至夜上堂有僧問如何是冬來意師曰京中出大黃(今就作京師)。
頌曰。
踈山上堂曰病僧咸通年前會得法身邊事咸通年後會得法身向上事雲門出問如何是法身邊事師曰枯樁曰如何是法身向上事師曰非枯樁曰還許某甲說道理也無師曰許曰枯樁豈不是眀法身邊事師曰是曰非枯樁豈不是明法身向上事師曰是曰秪如法身還該一切也無師曰法身周徧豈得不該門指淨瓶曰秪如淨瓶還該法身麼師曰闍𥟖莫向淨瓶邊覔門便禮拜。
頌曰。
踈山手握木蛇有僧問手中是什麼師提起曰曹家女。
頌曰。
踈山問僧甚處來僧曰雪峯來師曰我[A15]已前到時是事不足如今足也未曰如今足也師曰粥足飯足僧無對。
頌曰。
踈山到夾山山上堂師問承師有言目前無法意在目前如何是非目前法山曰夜月流輝澄潭無影師作掀禪床勢山曰闍𥟖作麼生師曰目前無法了不可得山曰大眾看取這一員戰將。
頌曰。
踈山因韶國師問百匝千重是何人境界師曰左搓芒繩縛鬼子。
頌曰。
踈山因靈泉問枯木生花始與他合是這邊是那邊句師曰亦是這邊句曰如何是那邊句師曰石牛吐出三春露靈雀不栖無影林。
頌曰。
越州乾峯和尚(嗣洞山)上堂曰舉一不得舉二放過一著落在苐二雲門出眾曰昨日有人從天台來却徃徑山去師曰典座來日不得普請便下座。
雪竇云雲門秪能一手擡不能一手搦。
頌曰。
乾峯上堂法身有三種病二種光須是一一透得始觧歸家穩坐須知更有向上一竅在雲門出問庵內人為甚麼不知菴外事師呵呵大笑門曰猶是學人疑處師曰子是甚麼心行門曰也要和尚相委師曰直須與麼始觧穩坐門應喏喏。
頌曰。
乾峯因僧問十方薄伽梵一路涅槃門未審路頭在甚麼處師以拄杖劃云在這裏僧後請益雲門門拈起扇子云扇子𨁝跳上三十三天築着帝釋鼻孔東海鯉魚打一棒兩似傾盆會麼。
頌曰。
乾峯因雲門到云請和尚荅話師曰到老僧也未門曰恁麼那恁麼那師曰將謂猴白更有猴黑。
頌曰。
澧州欽山文邃禪師(嗣洞山)巨良禪客叅禮拜了便問一鏃破三關時如何師曰放出關中主看曰恁麼則知過必改師曰更待何時曰好隻箭放不著所在便出去師曰且來闍𥠖良回首師下禪床擒住曰一鏃破三関即且置試為欽山發箭看良擬議師打七棒曰且聽箇亂統漢疑三十年有僧舉似同安察安曰良公雖解發箭要且未中的僧便問未審如何淂中的去安曰關中主是甚麼人僧回舉似師師曰良公若解恁麼也免淂欽山口然雖如此同安不是好心亦須看始淂。
頌曰。
欽山因巖頭問如何是真言師曰南無佛陁耶。
頌曰。
欽山與巖頭雪峯同到德山一日問德山曰天皇也恁麼道龍潭也恁麼道未審和尚作麼生道山曰汝試舉天皇龍潭道底看師擬進語山便打師被打歸延壽堂曰是則是打我太煞巖頭曰汝恁麼道他後不淂道見德山來法眼別云是則是錯打我。
頌曰。
高安白水本仁禪師(嗣洞山)上堂老僧尋常不欲向聲前色後皷弄人家男女何故且聲不是聲色不是色僧問如何是聲不是聲師曰喚作色淂麼曰如何是色不是色師曰喚作聲淂麼僧作禮師曰且道為汝說荅汝話若向這裏會淂有箇入處。
頌曰。
明州天童咸啟禪師(嗣洞山)簡大德問學人卓卓上來請師的的師曰我這裏一屙便了有甚麼卓卓的的曰和尚恁麼荅話更買草鞋行脚好師曰近前來簡近前師曰秪如老僧恁麼荅過在甚處簡無對師便打。
頌曰。
天童啟因僧問如何是應用無虧底眼師曰恰如瞎一般。
頌曰。
京兆府蜆子和尚(嗣洞山)混俗閩川不蓄道具不循律儀冬夏一衲逐日㳂江岸採掇鰕蜆充腹暮即宿東山白馬廟紙錢中居民目為蜆子和尚華嚴靜禪師聞之欲决真假先潛入紙錢中深夜師歸嚴把住曰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遽荅曰神前酒臺盤嚴放手曰不虛與我同根生。
頌曰。
瑞州九峯普滿禪師(嗣洞山)問僧近離甚處曰閩中師曰遠涉不易曰不難動步便到師曰有不動步者麼曰有師曰爭得到此間僧無對師以拄杖趂下。
頌曰。
台州幽棲道幽禪師(嗣洞山)一日[A23]斂鍾上堂大眾纔集師乃問甚麼人打鍾僧曰維那師曰近前來僧近前師遂打一掌却歸方丈臥投子青云然自急須逃古今皆有行窮絕處試問傍人不識下情果然獲有既從相問急索端由不顧危亡得他假難雖獲小利也是暗地傷人不為好手這僧雖然失利盖為自不守分致禍臨身未為分外然雖如是終是平人橫遭羅網自有傍人證據在且道證據箇甚事乃云東家不了西舍受殃復。
頌曰。
汝州南院慧顒禪師上堂諸方只具啐啄同時眼不具啐啄同時用時有僧便問如何是啐啄同時用師曰作家相見不啐啄啐啄同時失僧曰此猶是某甲問處師曰汝問處又作麼生僧曰失師乃打之其僧不肯後於雲門會下聞別僧舉此話方悟旨却回叅省師已圓寂遂禮風宂和尚宂問曰汝當時問先師啐啄話後來還有省處也無曰[A24]已見箇道理也曰作麼生曰某甲當時在燈影裏行照顧不著宂曰汝會也。
雲居悟云且作麼生是啐啄同時眼若得眼明其用自俻又道作家不啐啄啐啄同時失何故不啐啄所以道子若哮吼其母即喪諸人還明得麼乃。
頌曰。
南院上堂赤肉團上壁立千仞僧問赤肉團上壁立千仞豈不是和尚道師曰是僧便掀倒禪床師曰這瞎驢亂作僧擬議師便打。
頌曰。
南院問僧名什麼僧曰普參師曰忽遇屎撅時如何曰不審師便打。
頌曰。
南院因僧問古殿重興時如何師曰明堂瓦插簷曰與麼則莊嚴畢備也師曰斬草蛇頭落。
頌曰。
南院因僧問寒暑到來時如何師曰紫羅抹額綉腰裙曰上上之機今[A27]已曉向下之機事若何師曰炭庫裏藏身。
頌曰。
鎮州寶壽苐二世禪師(嗣寶壽沼)開堂乃先寶壽遺囑三聖為作請主開堂日師方陞座聖便推出一僧師便打聖曰你恁麼為人非但瞎却這僧眼瞎却鎮州一城人眼去在師擲下拄杖便下座歸方丈。
頌曰。
寶壽苐二世在先寶壽為供養主壽問父母未生前還我本來靣目來師立至夜深下語不契翌日辭去壽曰汝何往師曰南方學佛法壽曰汝且在此作街坊若是佛法紅塵浩浩談說一日在市中見二人相打一人近前打一拳云你是什麼面目師覩之忽大悟歸告寶壽壽深可之。
頌曰。
汝州西院思眀禪師(嗣寶壽沼)僧問如何是伽藍師曰荊𣗥叢林曰如何是伽藍中人師曰貛兒貉子。
頌曰。
西院明在許州(聞汝州南院)出世元與同叅遂特去相訪纔入寺了曰啟和尚某甲無可人事自從許州來𠬧得江西剃刀一柄上和尚院曰汝從許州來収得江西剃刀師於院手上[A30]掐一[A31]掐院曰侍者𠬧師以袖拂一拂便行院曰阿剌剌阿剌剌。
頌曰。
池州魯祖山教禪師(嗣灌溪)因僧問如何是雙林𣗳師曰有相身中無相身曰如何是無相身師曰金香爐下銕崑崙。
頌曰。
吉州資福如寶禪師(嗣西塔穆)因陳操尚書來師畫一圓相操曰弟子與麼來早是不著便更畫圓相師於中著一點操曰將謂是南番舶主師便歸方丈閉却門。
頌曰。
郢州芭蕉山慧清禪師(嗣南塔湧)上堂拈拄杖曰你有拄杖子我與你拄杖子你無拄杖子我奪却你拄杖子靠拄杖下座。
頌曰。
鼓山珪云五祖以拄杖子話請益白雲雲曰要會麼多處添些子少處减些子何故神仙秘訣父子不傳白雲和尚大似一錢為本萬錢為利殊不知如人善博日勝日貧老禪道多處添些子少處減些子自然到處恰好者箇筭法極省工夫你諸人要會麼。
乃頌曰。
芭蕉清囙僧問如何是透法身句師曰一不淂問二不淂休曰學人不會師曰第三度來與汝相見。
頌曰。
禪宗頌古聮珠通集卷第十五
校注
【經文資訊】《中華藏》第 78 冊 No. 1720 禪宗頌古聯珠通集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1-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中華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一),CBETA 人工輸入(版本二)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
頌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