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永光集

「灌頂」在佛法中的起因與發展

灌頂(abhiṣeka為「秘密大乘佛法」的重要儀式不只是儀式還有多層次的也就是發展所形成的多重意義灌頂而成為佛教的成為秘密大乘所特重的試從史的發展略為敘述

灌頂本是印度國王的即位禮([A1]rājasūya即位禮有多種儀式而以水灌頂是重要的節目《賢愚經》說頂生王(Mūrdhagata)即位時「四天(王)即下各捉寶瓶盛滿香湯以灌其頂時天帝釋復捉寶冠來為著(戴)之」(大正四四三九下)這似乎是神話其實這是宗教的即位典禮正表示了天神的授與權位《華嚴經十地品》也說「太子坐白象寶妙金之座(張)大網縵建大幢幡然香散花奏諸音樂取四大海水置金瓶內王執此瓶灌太子頂是時即名受王職位墮在灌頂剎利王數」(大正一〇二〇六上)以四大海水來灌頂表示了四海以內歸國王統治的意思印度阿利安(Arya)人是從西方來的與西方以色列(Israel)人立國王以香膏膏頂是相近的在傳說中灌了頂就登王位但還不是轉輪王([A2]cakravartin要國王持齋戒行仁政感得「七寶」才成為統一天下的轉輪聖位灌頂是印度古代的國王即位禮

神教的國王即位禮——灌頂(abhiṣeka怎麼會與佛法發生關係主要是釋迦牟尼(Śakyamuni以下簡稱釋尊)出生王家是王太子如《太子瑞應本起經》說釋尊誕生不久有仙人來占相認為「有三十二大人相者處國當為轉輪聖王主四天下若不樂天下而棄家為道者當為自然佛度脫萬姓」(大正三四七四上)所以佛與輪王一樣都是有三十二大人相的《七寶經》說輪王有七寶輪寶象寶馬寶珠寶女寶居士(主藏臣)主兵臣寶以仁政化治天下釋尊(佛)也有七寶那就是七覺支(saptabodhyaṅgāni以此度脫眾生(大正一四九三上《南傳》一六二九五)輪王的輪寶從空中飛來所到的地方都降伏了以此來比喻佛說法名轉法輪([A3]dharma-cakra-pravartana降伏眾生的煩惱由於釋尊出生於王族佛與輪王的關係早就被人聯想著的如《長阿含經(二)遊行經》說「佛滅度後葬法當如轉輪聖王」(大正一二〇上《南傳》七一二六——七)傳說的古代轉輪聖王是父子相傳的如國王的功德不夠所行不如法那就沒有「七寶」成為一普通的王了與王子意義相對應的是佛弟子中的大阿羅漢(arhat如說「我是佛子從佛口生從法化生得佛法分(非得財分)」(大正二一三二中)聖果是從聽佛(口)說法依法的修證而來的從佛得到「法分」——智慧證知正法而不是世間那樣但取得父親的財物在這一意義下證得究竟聖果的佛弟子都可說是佛子(buddha-putra輪王有千子佛子更多舍利弗(Sariputra)智慧第一可說是佛的長子佛對舍利弗說「如轉輪聖王第一長子應受灌頂而未灌頂已住灌頂儀法如父之法所可轉者亦當隨轉汝今如是為我長子[A4]隣受灌頂而未灌頂住於儀法我所應轉法輪汝亦隨轉」(大正二三三〇中《南傳》一二三三〇)輪王的長子在將灌頂而沒有灌頂時就助理輪王的政務舍利弗是佛的長子也是將灌頂而還沒有灌頂已經助佛揚化「為眾說法未曾疲倦」了這是「佛法」中說到的佛子與灌頂這當然是比喻佛與弟子間「佛法」是沒有灌頂儀式的雖說舍利弗是佛長子[A5]隣受灌頂然依(「佛法」的)經律所說佛涅槃後弟子即使是舍利弗還在世也不可能繼承佛位的所以《阿含經》的佛子與灌頂說只是少分的譬喻而已但將引發這一思想的發展

「大乘佛法」以菩薩(bodhi-sattva)發心修行而成佛(buddha)為宗菩薩在長期的修行歷程中到將成佛以前不是輪王長子那樣經灌頂(abhiśeka)而登王位嗎佛子(buddhaputra)與灌頂在菩薩修行成佛中才是恰好的譬喻大乘初期發展而成的菩薩行位是十住或譯十住地(daśabhūmika十住是(一)發心住(二)治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貴住(五)方便具足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王子住(十)灌頂住十住是菩薩修行成佛的十階位是以輪王長子繼承王位為譬喻的其中發心住(prathamacittotpādika)如願生王家生貴住(janmaja)如誕生在王家了方便具足住(pūrvayogāsampanna如學習書算等知識技能童真住(kumārabhūta)如漸長為少年王子住(yauvarāija)如立為王太子灌頂住如經灌頂而登上王位大乘的十住說與(大眾部分出的)說出世部(Lokottaravādin)「大事」所說的十地(daśa-bhūmayāḥ有部分的共同性如「大事」八地名生誕因緣(janmanideśa九地名王子(yauvarajyatā十地名灌頂是與十住說的生貴王子灌頂相同的菩薩十住說的成立顯然受到了「大事」的影響(參閱拙作《初期大乘佛教之起源與開展》一〇七一——一〇八四)

十地說興起與十住的名目不同而含攝了十住說的部分內容如第十地名法雲(dharmameghā法雲地也說到了灌頂如《華嚴經》說「十方一切諸佛從眉間出清淨光明從大菩薩頂上而入此菩薩得先所未得百萬三昧名為已得受職之位墮在佛數佛子如轉輪聖王所生太子王執此瓶灌太子頂是時即名受王職位菩薩受職亦復如是諸佛智水灌其頂故名為受職」(大正一〇二〇六上)十方佛的光明流入大菩薩頂以輪王長子受灌頂為譬喻而說「諸佛智水灌其頂故」十方佛光明入菩薩頂就是佛智慧的入菩薩頂有十方佛加持菩薩的意義經這樣的佛光——智水灌頂就入法雲地墮在佛數還不是究竟成佛《摩訶般若波羅[A6]蜜經》也說「住十地中當知如佛」(大正八二五九下)「如佛」如十四夜的明月還沒有圓滿成佛還需要進修也如灌頂為王還要具十善行七寶來應才成為灌頂聖王《華嚴經》的佛光入頂可說是佛為菩薩灌頂雖還不是世俗一般的灌頂儀式但智水灌頂有加持意義灌頂後修行成佛與後起的秘密大乘接近了一步

十住與十地西元二〇〇年前成立所說的佛光——智水灌頂也還是象徵的西元五世紀上半傳說為鳩摩羅什(Kumārajīva)等譯的《禪密要法經》佛陀跋陀羅(Buddhabhadra)譯出的《觀佛三昧海經》傳出了觀想中的灌頂《禪密要法經》是聲聞的禪觀佛陀跋陀羅是著名的禪師所譯的《達摩多羅禪經》也是聲聞的禪觀集他曾譯《華嚴經》所以《觀佛三昧海經》在聲聞的念佛三昧中含有大乘念佛觀(buddhasmṛti)的內容西元五世紀印度的秘密乘已漸漸的流行了聲聞的瑜伽行(yogācāra也就有了灌頂的觀行(一)《禪密要法經》說如修行勤苦而「身虛心勞」的可以觀想「釋護世諸天使持金瓶盛天藥(水)釋提桓因在左護世諸天在右持天藥灌頂舉身盈滿身體潤澤如膏油塗」(大正一五二五一下)帝釋([A7]Śakro devānām indraḥ)與護世的四大天王(Caturmahārājika持金瓶盛藥而灌頂與《賢愚經》所說頂生王(Mūrdhagata)受灌頂的情形是相同的觀想天藥入頂實從傳說的「天人益其精氣」而來如觀火大而身體枯憔的也有「觀灌頂」法觀佛以澡瓶水灌頂(以水治火)(大正一五二六〇中)《觀佛三昧海經》中觀如來缺瓫(盆)相滿時光明「照頂之時如人執瓶灌藥入頂從頂入已貫徹表裡爾時行者身心安隱」「復當起心作一藥想先作身想身想既成開頂令空作梵王想作帝釋想作諸天手持寶瓶想持藥灌想藥入頂時[A8]遍入四體及諸脈中」(大正一五六六四下)這都是增益身心精氣的(藥)灌頂觀(二)《禪密要法經》說「見佛身微妙如淨琉璃手持澡瓶住立空中瓶內盛水狀如甘露其水五色五光清淨如琉璃珠[A9]軟細滑灌行者頂滿於身中當自念言如來慈父以此法水上味甘露而灌我頂此灌頂法必定不虛爾時復當更起想念惟願世尊為我說法雖聞說法於義不了復見世尊以澡瓶水灌行者頂」這是在禪觀中見佛灌頂請佛說法一再的佛為灌頂而觀行不斷深入的稱為「觀佛三昧灌頂之法」能淨除罪業「豁然意解成阿羅漢」的(大正一五二五六中——下)《禪密要法經》所說的主要是不淨觀(aśubhā-smṛti經說「不淨觀想是大甘露甘露灌頂聖法」(大正一五二五四下)不淨觀與數息觀(ānāpāna-smṛti稱「二甘露門」在大乘與秘密大乘的影響下在修行不淨觀的過程中有了以見佛以瓶水灌頂的觀法灌頂觀無論是天神灌頂或如來灌頂都含有加持的意義那時候灌頂是普[A10]遍的流行了

經灌頂(abhiṣeka)而登王位再進而成輪王的世俗禮儀佛法中用來比喻佛子經佛光入頂而入(如)佛位再進修而成佛含有加持授與意義的灌頂成為「秘密大乘佛法」的重要行儀在密乘中有「瓶灌頂」「秘密灌頂」「慧智灌頂」「第四灌頂」——四種灌頂是先後次第發展而成立的真可說是灌頂儀的是瓶灌頂後三者是引申加持傳授的意義而也稱之為灌頂的密乘中的瓶灌頂起初是怎樣與秘密結合起來的呢

在漢譯中北涼曇無讖(Dharmarakṣa)所譯《金光明經》中功德天(Śrīmahādevī)說咒而說「是灌頂章句必定吉祥」(大正一六三四五中)東晉竺難提(Nandi)所譯《請觀世音消伏毒害陀羅尼經》也說「此灌頂陀羅尼章句」(大正二〇三七下)宋畺良耶舍(Kālayaśas)所譯《觀藥王藥上二菩薩經》也說到「說是障煩惱海灌頂陀羅尼」(大正二〇六六一下)這幾部稱為「灌頂章句」的神咒或陀羅尼(dhāraṇī)的是以現生利益——治病得財寶除災障等為主的稱為「灌頂章句」的是晉宋間(西元四〇〇——四五〇年)的譯品同時或更早的竺法護(Dharmarakṣa)等所譯的大乘經為了護持佛法而說咒的都作「咒術章句」「陀羅尼句」「總持章句」「灌頂」(章句)是與現生利益的(低級)咒語開始發生關聯的以現生利益為主的咒術西元三世紀起次第傳來如《七佛八菩薩所說陀羅尼經》對陀羅尼的名目都夾注有「晉言」有些是個別傳出的經古人編集而成為大部現在經藏中有《灌頂神咒經》傳為帛尸梨密多羅(Śrīmitra)所譯是不可信的這是十二部各有名目集合而總稱為《灌頂神咒經》的依僧祐《出三藏記集》別列十一部附注說「從七萬二千神王咒至召五方龍王咒凡九經是舊集灌頂總名大灌頂經從梵天神策普廣經拔除過罪經凡三卷是後人所集足大灌頂為十二卷」(大正五五三一中)舊集本為九部僧祐以第十二《拔除過罪經》是宋孝武帝大明元年(西元四五七)秣陵鹿野寺比丘慧簡依經抄撰所以編入「疑偽雜錄」(大正五五三九上)其實這是《藥師經》的初譯本經慧簡發現而抄傳出來不能說是偽經的這十二部經都說到「灌頂章句」一再說到「十二部灌頂章句微密妙典」「十二部咒灌頂章句」「灌頂章句十二部要藏」「灌頂章句十二部真實咒術」等(大正二一四九七下——四九八下)十二部經本是十二分教的舊譯大抵因此而纂集十二部為一部資料應該是(晉代)舊有的經我國古德集成九部(合於「九部經」)後來又總集十二部為一部經過古德的纂集當然會參加些中國東西如說「有震旦國我遣三聖在中化導」(大正二一五一二中)大村西崖的《密教發達志》說到「洗浴淨衣長齋塗壇畫幡懸蓋燒香散華用鏡照魔神名印法等事相頗備焉豈可以支那撰述而付忽諸乎」(《世界佛學名著譯叢》七二一三三)《灌頂神咒經》中多說神名也有咒語(還有「印法」)但都是「咒術章句」如吳支謙所譯的《八吉祥神咒經》其實是稱念八佛名號在求他力護助的意義下稱佛名稱菩薩名稱神名誦咒語是沒有太多差別的稱佛名神名等都已神密化而稱為神咒了這部稱念神名咒語的《大灌頂經》說到了灌頂與傳授如經說

「受此護身神典者先當禮敬十方佛次禮經寶次禮聖僧次禮度授與經之師皆當專心一意偏露右肩長跪合掌師當右手持文弟子以右手受之師以右手持法水灌弟子頂上若有比丘樂受是典應懸五色幡蓋散華燒香齋戒一心不食五辛酒肉浴身潔衣香汁塗作壇從壇上受」(大正二一四九七中)

「微妙灌頂章句十二部典不可妄授持與人也若有信心欲受持者師當一心如法度授與師師相承受是章句不得輕度授與人也若有受者當如上法」(大正二一五二〇下)

「咒術章句」當時已有寫本所以說右手持「文」弟子以右手受之在授受時舉行(瓶)水灌頂的儀式表示了神力的加持授與從經文看來傳受是決不隨便的要莊嚴壇場弟子清淨身心還說到「法應七歲授與一人」那是極嚴格了「師師相承受是章句」正是秘密授受的意思「秘密大乘」的灌頂法這部經有了明確的記錄這主要是「咒術章句」的授受所以也就稱為「灌頂章句」佛教的灌頂儀式是因咒術授受而開始的

印度神教的咒語(vidyā, mantra多少滲入到部派中隨著「大乘佛法」陀羅尼(dhāraṇā)的發達有佛教的咒語流傳出來咒語(其後有印法觀法)是秘密(guhya)傳授的漸與灌頂(abhiṣeka)相結合而灌頂儀式是要有壇場——曼荼羅(maṇḍala)的秘密的咒法(印法等)處處傳出當然儀式會多少不同有歸類而求大致統一的必要這就是西藏所傳事續(kriyā-tantra)的四部總續我國曾譯出三部唐善無畏(Śubhakara-siṃha)譯出《蘇悉羯羅經》《蘇婆呼童子請問經》(異譯《妙臂菩薩所問經》)不空(Amoghavajra)譯出《蕤呬耶經》重於修持方法的「靜慮後續」我國沒有譯出《蕤呬耶經》就是《大日經疏》所說的《瞿醯經》這部經的梵語為[A11]Sarva-maṇḍala-sāmānya-vidhi-guhya Tantra譯義為「一切曼荼羅共通的完備的秘密坦特羅」(續)所以或譯為《秘密總續》此外初唐無極高(Atikūṭa)所譯的《陀羅尼雜集》也是分為佛部蓮華部金剛部諸天部而又以「都會曼陀羅」作結的事續(舊譯「雜密」)是各別傳出的曼陀羅與灌頂法不一定相同如《蕤呬耶經》說「我今都說三千五百曼陀羅中次第之法」「夫曼陀羅又有其三重亦有四重亦有多重其最外院廣開一門亦有如是開四門者」(大正一八七六〇下七六四中)所以事續的灌頂應依事續所說不能以後起的密乘行者的意見為準量的

灌頂式有他力加持的意義所以在事續中灌頂是不限於傳授密法的《蕤呬耶經》說到了兩類的四種灌頂(一)「傳法灌頂」「息災灌頂」「增益灌頂」「降伏灌頂」(二)「四種灌頂一者除難二者成就三者增益己身四者得阿闍梨位」(大正一八七七二上)息災(śūntika增益(puṣṭika降伏(abhicāruka是護摩(homa)——火供的三類在秘密佛教早期也可以舉行灌頂來達成的第二類的四種灌頂經上說「若有被難所著為除難故作灌頂者此名除難灌頂為求安樂及與富貴并求男女除不祥故作灌頂者此名增益灌頂」(大正一八七七二上)這可見「增益」即「增益己身」而「息災」與「降伏」統稱為「除難灌頂」了「得阿闍梨(ācārya)位」就是「傳法灌頂」成就是入曼陀羅而學習明咒的為了修學而速得成就再受加持的灌頂所以也名「受明灌頂」灌頂不限於傳授密法如「除難」的灌頂也見於《蘇婆呼童子請問經》如說「將彼著障之人令入坑中面向東坐念誦人(咒師)於壇西面面向東坐誦真言與彼灌頂如是四瓶次第應灌作此法已彼著障人者即得解脫此曼陀羅非獨能除一切毘那夜迦諸如色類悉皆獲利所求窺者並皆滿足諸餘疾病亦復能差又復能消滅無量罪障」(大正一八七二四下——七二五上)這是「除難」——「降伏」為主又能「息災」「增益」的以「增益」為主的灌頂如《陀羅尼集經》說「若婦人無兒而欲得兒者婦人(在曼荼羅中)合掌念觀世音菩薩阿闍梨灌其頂上即得聰明端正男女具諸相好一切求願法亦如是」(大正一八八一九上——中)總之早期的秘密佛法灌頂是不限於傳授的

還有為本尊灌頂自己灌頂的修法者所修的真言(咒)屬於某部佛天的就造佛天的像供在曼荼羅——壇中稱為本尊(或作「主尊」)像是用金屬檀香(木材)或用蠟作的但到底是形像而已(並不等於佛天)要得到本尊加持所以先為本尊灌頂也就是加持本尊如《蘇悉地羯羅經》說「若欲真言主(尊)增加威德應灌頂之用部尊主真言或用部母真言持誦一百八遍然後灌其真言主頂復當獻供復作護摩并加念誦如是作者能令本尊增加威力速得悉地」「念誦時應灌本尊」「灌頂本尊所祈之願速得成就」(大正一八六二〇上)為了求本尊的加持先加持本尊像使他更加威靈些這應該是早期低層次的我國民間的神像也有這樣的情形(作法不同)說到為自己灌頂如《蘇悉地羯羅經》說「依灌頂法亦通灌頂其物亦通灌頂自身」(大正一八六二七中)自灌而說得分明的如《陀羅尼集經》(大正一八七九四中)

「今從佛請三昧陀羅尼功德之水灌頂身心三業清淨行願具足即將(十六)水瓶上牛糞香水壇上脫去衣裳面正東立擎水瓶頭上淋口云十方一切佛賜與我某甲一切菩薩行願先從中心帝殊羅施(光聚)灌身心以次取瓶(一一)灌盡著衣服入道場行道作業」

上說是以瓶水自己灌頂以求成就所願的還有「以此真言及手印而自灌頂以(灌頂)印相取水持誦真言三遍而自灌頂」的(大正一八六九五中)這是在三時持誦中掬水灌頂(大正一八六〇七上)而不是瓶水灌頂可說是日常修法中的水淨《陀羅尼集經》說要為弟子灌頂阿闍梨先「自取壇中座主上水罐作灌頂法印次把水罐舉兩手擎罐自頂上口誦心咒七遍灌之直向下注」(大正一八八九一中——下)這也是為自己灌頂的一類

作為密法傳授的灌頂(abhiṣeka事續(kriyātantra)有二種灌頂如《蕤呬耶經》說為弟子灌頂的阿闍梨(ācārya要「先蒙阿闍梨(傳授)與傳法二種灌頂」(大正一八七六〇下)《蘇悉地羯羅經》明確的說「曾入大曼荼羅而受灌頂復為先師而歎德者汝從今往堪授灌頂為阿闍梨獲斯印可方合自手造曼荼羅須依法則次第亦合授與弟子真言」(大正一八六〇四下——六〇五上)《蘇悉地羯羅供養法》也說「得最勝受明灌頂奉阿闍梨之所印可令傳法灌頂乃至令作諸餘灌頂」(大正一八六九二下)二種灌頂是無可疑的無論是世法出世法先要從人受學學得有了相當成就才可以傳授給別人從師長「受灌頂」就是「蒙阿闍梨」灌頂也名「受明灌頂」師長准予傳授給別人是「傳法灌頂」如約可以為人「師」傳他密法說也名為「阿闍梨灌頂」無論作法是怎樣的事續的修持者為師長印可可以造壇為人灌頂成為阿闍梨在灌頂史的發展上是不容懷疑的

智慧灌頂等上三類灌頂已沒有水灌頂的形儀如要知道上三灌頂可閱宗喀巴所著法尊所譯的《密宗道次第廣論》


校注

[A1] rājasūya【CB】Rajasūya【印順】
[A2] cakravartin【CB】Cakravarti-rājan【印順】
[A3] dharma-cakra-pravartana【CB】Dharma-cakra-pravartana【印順】
[A4] 隣【CB】鄰【印順】(cf. 《雜阿含經》卷45(CBETA, T02, no. 99, p. 330, b8-9))
[A5] 隣【CB】鄰【印順】
[A6] 蜜【CB】密【印順】
[A7] Śakro devānām indraḥ【CB】Sakradevānam indra【印順】
[A8] 遍【CB】徧【印順】(cf. 《佛說觀佛三昧海經》卷4〈3 觀相品〉(CBETA, T15, no. 643, p. 664, c11))
[A9] 軟【CB】輭【印順】(cf. 《禪祕要法經》卷2(CBETA, T15, no. 613, p. 256, b9-10))
[A10] 遍【CB】徧【印順】
[A11] Sarva-maṇḍala-sāmānya-vidhi-guhya Tantra【CB】Sarvamaṇḍalasāmānya-vidhana-guhyatantra【印順】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