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第五編 法性空慧學

十二門論講錄

   綱要    一 明一論之宗要    二 序全文之品節    三 辨宗論之異同    四 定長行之作者    五 釋本論之名題     甲 釋十二     乙 釋門     丙 釋論   釋論    甲一 序分     乙一 略標釋大乘     乙二 明造論利益     乙三 釋得造論意     乙四 正明造論解於大乘     乙五 結所釋旨歸    甲二 正宗分     乙一 明空門      丙一 觀因緣       丁一 發起       丁二 正觀        戊一 偈夜法本        戊二 長行義釋         己一 列釋內外緣果          庚一 總標          庚二 別釋         己二 略破內外二法         己三 破外法明無生         己四 破內法明無生         己五 結齊列明三空          庚一 有為空          庚二 人我空           辛一 明我空           辛二 明我所空          庚三 明無為空       丁三 總結      丙二 觀有果無果       丁一 長行發起       丁二 偈本正破       丁三 長行解釋        戊一 釋前三句以明不生         己一 總唱三句不生         己二 別解三句          庚一 釋因中先有果不生           辛一 就生不生門有七破            壬一 無窮過            壬二 俱不生過            壬三 將同責異過            壬四 將異責同過            壬五 無差別過            壬六 無用過            壬七 不可見過           辛二 據變不變門有四破            壬一 責相破            壬二 責先無變破            壬三 責未變之變不名為果破            壬四 不定破           辛三 就果粗細門有四破            壬一 奪破            壬二 縱破            壬三 責因中無果破            壬四 相違過           辛四 就責因果不成門有五破            壬一 因壞果亦壞破            壬二 果不由因作破            壬三 無標相則無果破            壬四 果無因亦無破            壬五 無常破           辛五 就責異果門有四破            壬一 異果破            壬二 作為果破            壬三 責了因破            壬四 壞二造作破          庚二 釋因中先無果不生           辛一 正破           辛二 救破           辛三 破救            壬一 多因破            壬二 多果破            壬三 俱無破            壬四 生相壞破            壬五 同疑因破            壬六 作壞破            壬七 反責難破          庚三 釋因中亦有果亦無果不生        戊二 釋第四句以齊諸法         己一 結果空         己二 結有為法空         己三 結無為法空         己四 結人我空      丙三 觀緣       丁一 長行發起       丁二 偈釋法義        戊一 就緣求果無         己一 標法         己二 釋義          庚一 略釋          庚二 廣釋        戊二 舉非緣決破       丁三 結齊諸法     乙二 明無相門      丙二 觀相       丁一 長行發起       丁二 偈釋正明        戊一 總破相         己一 總明為無為無相         己二 別明有為法無相        戊二 別破相         己一 破展轉家義          庚一 問          庚二 答           辛一 初二偈就前後破           辛二 次一偈就一時破         己二 破不展轉家義          庚一 長行發起          庚二 偈文正破           辛一 破譬說            壬一 直破燈不照闇            壬二 破初燈不照闇            壬三 破燈應遍破闇            壬四 奪破明照闇義           辛二 破法說            壬一 正破三相            壬二 結破有為       丁三 結齊諸法        戊一 就有為相空結齊諸法        戊二 明無為相空結齊諸法         己一 無法破         己二 無相不可知破         己三 無有為相故不能知無為法之無相破         己四 結明一切法空      丙二 觀有相無相       丁一 生起       丁二 門體        戊一 偈        戊二 長行       丁三 結齊      丙三 觀一異       丁一 發起       丁二 偈釋        戊一 偈文        戊二 釋文         己一 釋偈         己二 救破          庚一 略遮前破          庚二 相可相一          庚三 相可相異          庚四 相可相亦一亦異          庚五 結齊         己三 破救          庚一 破相可相一           辛一 以相即可相則無可相破           辛二 不應分別破           辛三 失因果破          庚二 破相可相異           辛一 奪相縱異破           辛二 彼無此存破           辛三 自相亦相彼破          庚三 破相可相亦一亦異         己四 結破       丁三 結齊      丙四 觀有無       丁一 發起       丁二 偈釋        戊一 偈文        戊二 釋文         己一 釋偈         己二 救破         己三 破救          庚一 以體同時用亦同時破           辛一 別破            壬一 生對滅破             癸一 俱有破             癸二 俱無破            壬二 住對滅破            壬三 異對住破           辛二 總破          庚二 以用前後體亦前後破          庚三 以用未有體則不須破         己四 總結        戊三 結齊      丙五 觀性       丁一 生起       丁二 偈釋        戊一 偈本        戊二 釋義         己一 直釋偈本         己二 外過內         己三 內離過          庚一 免過          庚二 推過           辛一 約自性破            壬一 牒計            壬二 推破             癸一 推無出世法過             癸二 推無世間法過           辛二 約他性破            壬一 從對待上破            壬二 他亦自破           辛三 約自性他性有無不成破          庚三 結破       丁三 結齊      丙六 觀因果       丁一 唱起       丁二 偈釋        戊一 偈本        戊二 釋義       丁三 結齊     乙三 明無作門      丙一 觀作者       丁一 唱起       丁二 偈釋        戊一 偈頌本        戊二 長行釋         己一 釋偈本          庚一 正釋偈           辛一 破自作           辛二 破他作            壬一 奪眾緣無他意破            壬二 眾緣本空破           辛三 破共作           辛四 破無因作          庚二 引經證         己二 諍經意          庚一 總非昧經義          庚二 為論主釋經           辛一 破自            壬一 敘外道意明佛不答            壬二 正破外道           辛二 破他            壬一 破我他            壬二 破自在天他             癸一 正破              子一 破用               丑一 正破                寅一 以種類不相似破                寅二 父不愛子破               丑二 救破               丑三 破救                寅一 以不以樂遮苦破                寅二 供養不得樂果破              子二 破體               丑一 有所須破               丑二 不能自作破               丑三 不能無障礙破               丑四 住處作破               丑五 有求於他破              子三 重破用               丑一 隨業變破               丑二 無罪福好醜破               丑三 有所憎愛破               丑四 有苦樂破               丑五 眾生方便各有所作破               丑六 修梵行無益破              子四 重破體             癸二 結破           辛三 破共           辛四 破無因          庚三 總結非論主         己三 申經意       丁三 結齊      丙二 觀時       丁一 唱起       丁二 偈釋        戊一 偈本        戊二 釋文         己一 正釋偈本         己二 外出內過         己三 內自免過          庚一 釋過還過破          庚二 反成我義破          庚三 還過加過破         己四 外更立法         己五 內更破外          庚一 破因先果後          庚二 破因後果先          庚三 破因果同時       丁三 結齊      丙三 觀生       丁一 總起       丁二 偈釋        戊一 偈        戊二 釋         己一 總明三時無生         己二 別破三時無生          庚一 破已生生           辛一 以無窮破           辛二 以不定破           辛三 以理奪破          庚二 破不生生           辛一 正破            壬一 生不生不合破            壬二 名體擾亂破            壬三 一切法不生應生破           辛二 救破           辛三 破救          庚三 破生時生           辛一 以理奪破           辛二 以無體破           辛三 以二體破           辛四 以無依破         己三 總結三時無生       丁三 結齊    甲三 結分

【綱 要】[1]

一 明一論之宗要

大分深義所謂空般若導萬行圓萬德略解摩訶衍義是為本論之宗要

摩訶衍即大乘依六度萬行為因萬德圓滿為果究其果德從何圓滿因行從何發起無非此大分甚深空義之摩訶衍體法華經所謂『諸法寂滅相』心經所謂『諸法空相』為其根本照此空義而獲通達則為般若依無所得之大般若能使菩提薩埵究竟涅槃三世諸佛證於無上菩提故萬行莫不由之而導修萬德亦莫不由之而圓滿第名此摩訶般若曰無得正觀則性相皆空境觀俱寂究竟空寂了無所得是名般若亦號正觀蓋諸法實相之相即大分深義之空相此空非世俗所謂虛無之空故而畢竟離世俗之言說相心緣相故且畢竟空寂不可得故究竟真實不變異故

據天台宗所判大分甚深空義為本論宗要之體由般若導修六度萬行趣萬德圓滿之果為本論宗要之宗何以故以因果之用皆不離諸法實相之體故若通達於實相之境則必有般若之智依境而生由般若智以為先導則六度萬行依之而興起萬德極果依之而圓成故以十二門言教略解此大乘體用因果之義則本論宗要之用也雖曰略解而於般若深旨能具足無缺少以十二門言教光闡其義固已廣通而周達矣

二 序全文之品節

本文可分為三分從「今當略解摩訶衍義」起至「當以十二門入於空義」止為序分第一門至第十二門為正宗分最後歸結「是故當知一切法無生畢竟空寂故」為結分而依正宗分所攝之義又可分為三品

性空品約通義言之此十二門皆明空義原無階位可別若約別義而言觀因緣至觀緣之三門專明一切因緣法無實自體性故空以明性空為明空義之本要故而此三門則正明本要之義故從勝以立名標之以性空品

無相品性空之理雖明而幻有之相宛然是此面見其空而他面則見其有有空皆相故應次之以觀相從觀相至觀因果等六門皆觀相為無相故可標之為無相品

無作品已觀無相矣所觀之境了不可得然能觀之智猶未與之俱寂則仍有功用有希望有造作故應明智用之空而次以觀作者觀作者至觀生之三門專明作者之無故標之為無作品

綜觀以上三品用三莫不空寂於此可悟大分深義之旨

分析以上三品則為十三小節良以佛法大宗因緣就唯識言即三性中之依他起性亦即十二支之展轉惑業終受苦報不能自脫雖宛然有因然畢竟無自體性故首之以觀因緣門而般若無得之正觀亦即從此起焉總觀難澈次應別觀於因法中觀其果之有無故次之以觀有果無果門第三觀就緣都假亦無自性統攝為空第四推因緣既無所生而觀諸相亦本來無有故曰觀相門第五推萬法通相總歸無相相在「表現的」為有相而相為無相而相故曰觀有相無相門第六通相是一別相是異萬象森列是異諸法融通是一推其究竟一異俱無故不一不異即一即異故曰觀一異門第七推觀萬法同處不有異處亦無以明畢竟無相故曰觀有無門第八觀性門在表現而變異者為相非表現而不變異者為性古德云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如是觀性亦不可得第九觀因果門總觀因果審一切法性相因果悉屬空寂而無有少法可得片辭可執以上六門統攝無相品第十觀作者門衰季之世邪說流行如上帝創造萬物或虛空能造物及物質原子等俱推為之作者若溯作者之作者將期期結舌而莫能解且莫敢毀侮如是則與向壁虛造何以異若能深達實相無所始而始無所終而終誰為能作誰為所作故知作者亦空第十一觀三時門觀先因後果因果同時先果後因性皆不可得蓋以一切法無先同時之可得畢竟無生也第十二終之以觀生門以諸法畢竟不可得故從生上觀出無生慧解深進生即無生得妙觀法忍忍可無生法性了明諸法如幻觀行純熟之所致焉以上三門統屬無作品若歷別言之十二門教之次第乃循次漸進修觀之次第如先總觀因緣次則別觀因又次則別觀緣如是漸進遂有十二門觀之先後次第也若融通而言則明如是理起如是觀上智利根通達實相者單舉首列因緣門已具足方便六波羅密隨之以起萬行可直成佛不退由觀第一門即能頓入無生法忍故

三 辨宗論之異同

宗論者即所宗之論也本論及中論皆為龍樹菩薩所造之大乘宗論至大智度十住毗婆沙等論則釋論耳雖其宗論尚有大無畏論等但未譯為中文此土僅聞其名未悉其詳故今辨龍樹所造宗論之異同僅就本論與中論辨之或謂本論及中論皆由大無畏論中約出大無畏論於此三者之中可謂之為最廣之論以其廣破外道廣談佛法故中論則不廣不略其文雖正顯大乘之教而亦兼破邪明小十二門論最略唯以申大乘正義發無得正觀為要旨故其每門標目皆曰觀而不曰破或立也本論與中論不同之點專在於此

四 定長行之作者

三論之文皆有二分偈頌長行中論之偈造自龍樹而長行則釋自青目百論之偈造自提婆而長行則釋自天親以此之故或疑十二門論本為龍樹所作而其長行則非龍樹釋不知中論釋有多本安慧清辨俱屬焉此僅有一本故可決其為龍樹自作梁吉藏法師亦斷十二門論偈及長行均為龍樹一人所造以此論之文對照中論之文細看自知例如中論之長行多有「龍樹菩薩云」等句而此論之長行文中則有「我愍此等欲令開悟」「是故我今但解釋空」等由是可證此論之長行實係龍樹所自作苟如舊說謂為青目所釋者則不當曰我而曰龍樹菩薩云云矣此外尚有一據天親菩薩造三十唯識論十大論師釋之與龍樹造中論偈而青目釋之之例同造二十唯識論則其偈釋天親並自作之由此可知大士涉筆不存軌律果裨益於人心甯人己之有別故十二門論長行之作者決定為龍樹無疑焉

五 釋本論之名題

此論為龍樹所造鳩摩羅什所譯悉為佛教著述家有名之人物故不更釋此十二門以言教之法而立名題十二謂數論謂言教門為言教之用論指此論名言義句六合釋中應是帶數持業釋也

甲 釋十二

何故數用十二亦不多於十二亦不少於十二耶今作兩重意義答解沒有意義因論主略解摩訶衍義說至終極恰符其數故若言十二為有意義則推尋至數之無窮不將有一一意義可得耶然此別無可得故十二二字絕無意義之足云有意義諸法實相本非言論之所及然諸佛既可強立名言以說則用此十二之數雖本無別義然亦可強為分別其義說之有四

1.嚮述序文有「空」「無相」「無作」顯性相皆空如如不二故一切患累無不絕滅一切功德無不圓滿論主述至此既符其數更不須畫蛇添足乃止於十二焉

2.廣言之佛法有八萬四千法門若約其文義而顯之則十二分教亦可攝盡古譯十二部經唐譯為十二分教佛既有十二分教此論即由此十二分教故亦為十二門云

3.佛法雖廣不出染淨二門而染淨之法雖多要皆不離因緣故我佛說十二因緣之教以通明一切佛法蓋以迷十二因緣之理必隨順之而有流轉之果明十二因緣之理則能對治之而得返滅之果此論通申佛法故第一觀門即觀十二因緣澈法源底得歸究竟故此論以下之門無非觀十二因緣門論而此樞紐在了達十二因緣畢竟空寂即得起無得正觀依般若之智乘六度之行圓萬德證極果覓生死涅槃諸相了不可得尚何致觸取隨十二支流轉於苦海之間哉但劣根眾生未透因緣之言教不識諸佛之密意依教取見封執成迷是以龍樹菩薩以大分深義之空無得正觀之照申明十二因緣之教心境雙忘緣觀俱寂如實而談不增不減

4.十二係圓滿之數一年係十二月地支亦具十二西洋稱十二為一打維摩詰室中天女亦稱住此十二年等因緣適有十二教分亦有十二此顯圓滿之教義須用圓滿之名數故稱為十二門

乙 釋門

必兼有啟閉二義方謂之門故門具開通出入無礙義但又有關閉意例如城門夜鎖則闔城安息房門宵扃則能遮盜賊佛法本含有開通正觀關閉邪見開通善道關閉惡道開通正解杜止邪見之可能性通常三論主旨申即開通破即關閉滅一切邪見邪行迷惑顛倒俱不生起得漸淨除則般若正觀之智於斯焉啟而大乘方便門門深入矣

1 經論相資為門

更就經論相資言之凡經為能資論為所資經為所申論為能申依前說一切論義經先開通之故經為論之門依後說一切經典論為發揮之故論為經之門本論正申十二分之教故應取論為經之門也

2 教理相資為門

(一)教門

再就教理相資言之先明教門教為理門此大乘無可得之教相不離文字便得解脫通達無滯是教之當體有「門」之義若執有文字相不能虛通周行即不得謂之門又諸法實相之理賴有種種圓教以通引之故教為理門教為觀門一切法相雖本離言若不起言說使他得聞一切法離言自性之義則彼終不能觀得一切法之實相以教為聞慧能起觀行台宗隨聞入觀故教又為觀門教即是門教即門此持業釋也了義之教虛通無礙不離文字當體即能息滅一切邪見妄執以邪見妄執不能著虛通無礙之至教故故教即是門

(二)理門

次說理門理為教門佛說法依理起教有真俗二諦之理方是佛所說之法理為能起言教之門故理為教門理為觀門明二諦之理方能修觀起行故理為觀之門理即是門以至理虛融通達無礙一切疑執不能相應故

於此六門之中此中則取教為理門以十二門教可通達於諸法實相畢竟空寂之理故

丙 釋論

佛典十二分教中有論之一種故不但菩薩造此佛亦說之也即佛及佛弟子所說為佛所印可者謂之經舍利弗大迦旃延之自作者謂之論以此區別論為佛弟子所著作然瑜伽師地論明為彌勒菩薩說而以地持經名之百論之提婆偈頌亦名修多羅修多羅乃契經之梵稱經雖不見稱為論論之為經如舉例而莫移則經論二端互可通融通常論藏有「阿毗達摩」「摩怛理迦」「優波提舍」「奢薩怛羅」之四稱阿毗達摩論藏通稱摩怛理迦乃集種種說研究窮核宣達諸法性相之義所謂「盡言之謂論」也優波提舍問答辯難議論之論所謂「交言之謂論」也奢薩怛羅抉示法要往往有開門見山之觀此十二門論屬焉總之經論二藏各有說之廣略論則曲破以顯正隨義而設乃為聚說經則直宣以明理待緣而發乃為散說但經為佛所說之聖教定量亙古亙今之常法而論則推論申明於聖教常法者耳此一名題就六離合釋門即是論是持業釋十二是數乃帶數持業釋——上來五重玄義總括乎此以開其端

【釋 論】

甲一 序分

乙一 略標解大乘

說曰今當略解摩訶衍義

即序述此分總述造論意故曰序分此分分五前一標宗中三辨意後一會宗

今當略解摩訶衍義一句第一標略解大乘為本論之宗也

各論發端與終結之文雖各不同然通常皆以皈敬請加開端以利益迴向終結而正宗分則居其中獨本論開門見山發端即標明大乘之宗義而以其所明之大乘義今已究竟為終結若以之對照他論此論既不以皈命始亦不以利益終則此論之全部皆應屬正宗分以此論係從廣論中約出之精要故全部之所明者皆係正宗例如心經可知

普通申佛教之論常以皈命章之下用問答體以開端而本論直標說曰者既以龍樹在當時道望高勝無小乘人或外道敢於詰難復以本論非隨時應機之言乃直說大乘甚深空義之精要者故亦非弟子等所能興問也

隨順現在之時機因緣應說所應說之法故曰今當即非廣義即釋明義摩訶衍即大乘義即大分深義義

乙二 明造論利益

問曰解摩訶衍有何義利答曰摩訶衍者是十方三世諸佛甚深法藏為大功德利根者說末世眾生薄福鈍根雖尋經文不能通了我愍此等欲令開悟又光闡如來無上大法是故略解摩訶衍義

此章之問答辨明今當造論之二義下悟眾生上宏大法

問具二義一請釋疑二詰難具理由因緣實在適當等義即利益義此問約有數義由不知有何理由利益而解摩訶衍義故問詰摩訶衍義究竟是否為佛所說若非佛所說則係論主臆造若為佛所說則又何待爾說

答詞約分二科自摩訶衍者起至為大功德利根者說止答解摩訶衍實係佛說非己臆造此又分三以具摩訶衍三寶義故佛寶表能說法之人勝以摩訶衍者是十方三世諸佛所說故十方謂全法界也三世謂去來今也法寶正表所說之法勝以十方三世諸佛皆依之以為規則故依之信解修行證果故以此是從諸佛所證之清淨法界中平等流出之法流故以此非九法界眾生所能知唯佛與佛乃能究竟故以此超過一切心緣相故以此非無明妄想所能通達故以此能攝受一切世出世間法故以此乃古今中外所不能變易之法故故名甚深法藏僧寶表所被機之人勝以此摩訶衍為有大福德——即大功德大智慧——即利根者說故——此三中正意在明摩訶衍之法勝

自末世眾生起乃至是故略解摩訶衍義止答解造論之利益此亦分三自末世眾生至欲令開悟是利他龍樹所云末世者乃正法——佛滅後五百年——之末即像法之初非末法之末我者論主自稱之詞論主悲憫末世之薄福——以缺少增上戒定學故——鈍根——以缺少增上慧學故——眾生欲令其開悟甚深法藏故須造論以為大福慧者所說之經文彼等不能通達故光闡如來下是宏法經文之在末世已猶摩尼寶珠隱沒於黑暗之中故須造論以光照之闡揚之且菩薩已得無生法忍者除下濟有情迷苦上宏如來大法外別無所事論主乃歡喜地之菩薩故欲光闡如來大法是故略解摩訶衍義者合結以上二義

乙三 釋得造論意

問曰摩訶衍無量無邊不可稱數直是佛語尚不可盡況復解釋演散其義答曰以是故我初言略解

此章問答辨明略解摩訶衍義世界無量故眾生無量眾生無量故眾生之心量亦無量眾生之心量無量故如來所說摩訶衍義亦無量無邊不可稱數直是佛語至演散其義三句可作二解謂以至極周滿之佛語尚不能盡量說明摩訶衍之深義況汝可演散其義以解釋之乎謂即就佛所說語以甚多故眾生尚不能盡量領受況汝更演散其義豈不轉令語繁義雜不能明瞭乎

答義謂我亦以十方三世諸佛尚說不能盡故約其廣義而略釋之也此中所云略者非略去深廣之佛教而於摩訶衍有所遺棄乃約束於廣泛之佛語而以簡略明之之謂也

乙四 正明造論解於大乘

問曰何故名為摩訶衍答曰摩訶衍者於二乘為上故名大乘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為大諸佛大人乘是乘故故名為大又能滅除眾生大苦與大利益事故名為大又觀世音得大勢文殊師利彌勒菩薩等是諸大士之所乘故故名為大又以此乘能盡一切諸法邊底故名為大如般若經中佛自說摩訶衍義無量無邊以是因緣故名為大

此章問答辨明所略解之摩訶衍名義分七

「對小」摩訶衍者於二乘為上故名大乘

「能至大處」諸佛最大是乘能至故名為大諸佛最大者諸佛所證之果乃無上正等正覺之果此果最大是乘能至者諸佛乘此摩訶衍能得最大之果也是乘者謂摩訶衍也是乘能至大果故名大乘是有財釋

「大人所乘」諸佛大人乘是乘故故名為大大人者謂有大功德大智慧之人也又大人即諸佛諸佛大人持業釋也而摩訶衍者是大人之所乘故亦謂之大此依主釋也——此從能乘之乘大以證所乘之法大

「利用廣大」又能滅除眾生大苦與大利益事故名為大此直從摩訶衍法之本身言其有大功用利益故應名大法乃持業釋能滅除眾生大苦者謂此法能永遠除卻斷絕於眾生一切煩惱生死之苦與大利益事者謂依此法眾生能得究竟無上之妙樂也——此即解脫樂慧覺樂法身圓滿樂也

「大士所乘」觀世音得大勢文殊師利彌勒菩薩等是諸大士之所乘故故名為大前第三段從果上能乘之人大以證法大此段則從因中能乘之人大明此為大謂發大心具大力有大名之因地菩薩等皆乘是乘故此名為大亦依主釋也觀世音得大勢乃他方——阿彌陀佛國——來此土應化之菩薩文殊及彌勒係隨釋迦牟尼示生此土之菩薩

「從功能立名」又以此乘能盡一切諸法邊底故名為大乘具教理行果之四法故乘者乃三乘之通名而此乘乃不共之大乘以其能盡一切諸法之邊底故亦持業釋一切諸法之邊底者即全法界也盡一切諸法之邊底者即澈透全法界也謂教能盡一切諸法之邊底者以其能盡全法界之理也謂智能盡一切諸法之邊底者以其能照了全法界以為所照之境也由斯可知理大則教大境大則智大是故此乘名為大也——以上五段皆明以勝故名大而此段則明即以大故名大以其能盡一切法無邊之邊無底之底故

「從多名大」又如般若經中佛自說摩訶衍義無量無邊以是因緣故名為大——前六段立理名大此段則引經證大以摩訶衍之義無量無邊故摩訶衍所起之教亦無量無邊又摩訶衍之體即是真如而真如則從本以來無有界限無可窮盡且從本以來即具有種種之功德妙用故摩訶衍應名為大是從多立名也

摩訶衍具三義勝——前五段所明者是大——第六段所明者是多——如此段所明者是故此具以三義明摩訶衍

乙五 結所釋旨歸

大分深義所謂空也若通達是義即通達大乘具足六波羅密無所障礙是故我今但解釋空解釋空者當以十二門入於空義

此章歸結所釋摩訶衍義之旨大者大乘分者部份大分者大乘中之一份大分深義者大乘中一份最深之義

大分深義所謂空也出大乘之體大乘中之義理雖廣而亦可以三分約之但三者之義體義最為深妙以其離四句絕百非故以非凡慮之所及故以非聖智之所測故以不可施設安立故起信論謂大乘之體無有可遣亦無可立既不可說亦不可念無以明之強名真如本論所謂大分深義亦因無以名之強名之為空也以此空非空有之空故非想相所取之空故以此空即是一切諸法之實相故即諸法之常寂滅相故即起信論真如門所明之真如故學者於此可悟大乘體空之深妙而不應以思想言說建立之也

通者通明達者到達唯識論之通達位即見道位見道者親證真如之謂能見真如者即無分別智亦即大乘之相大亦即摩訶般若也由無分別智以為根本後得不思議智即隨之而生後得智能了真俗二諦菩薩得此雙照真俗之不思議智乃能作一切功德利生宏法之事而無礙矣由斯推之可知必證會真如乃能生實慧方便慧導修萬行圓成萬德無所障礙故曰若通達是義即通達大乘具足六波羅密無所障礙學者於此應悟大乘之自體相用皆不離真如體故本論但從大分深義之空以解釋之也

本論以十二門言教解釋空義者其要旨欲令學者由教起觀依觀證體發二慧修六度故曰是故我今但解釋空解釋空者當以十二門入於空義

甲二 正宗分

乙一 明空門

丙一 觀因緣

觀因緣門第一

觀義有多種謂推求審察照了通達等又發觀之效用謂如有一法現前即此法上仔細研究其表裏性相以期可照了而通達之也

因者謂此果所親因之以得生者緣者能資助此因而成辦彼果者然此不過是一往之談非決定之說蓋有時說緣亦具因義說因亦具緣義以二者互相攝故如小乘所言六因中之能作因大乘所言十因之方便因等皆屬緣義而大小乘所言四緣中之第一緣即名因緣斯即其例故學者于此當據義定名不可執名封義也

一切世出世間之法皆因緣之所生以不了正因緣之義故起顛倒分別錯誤執著乃妄計所見之果法謂由大梵天而生等此門首破邪計因緣離其妄執次令觀察正因緣義以明依眾緣起隨即進觀因緣所生而無自性以明圓成實性圓成明則計執離而顛倒除矣

此門以言教明因緣之理何故不名此門為說因緣門而謂為觀因緣門耶蓋有教必依于義理此門之義理純從龍樹菩薩之正觀而現題曰觀因緣門者亦令學者須由正觀方能照了此中之義理非可僅求之于語句中也且通達因緣之義理則一切義理皆可通達故應觀因緣也

此門之門字具有四義以破病為門以能止息邪見故以申經為門以能明十二分經教故以通理為門以依此門可通達于二諦之理故以發觀為門以依此教理可發無得正觀故又唯此門之門乃具此四義他如觀有果無果門則僅是以破病為門也然破邪亦即是申正耳

丁一 發起

初是因緣門所謂

此門之文分三節此初也此中由所謂二字引出以下之正文故此節謂之發起

丁二 正觀

戊一 偈夜法本

偈夜梵語譯頌頌之所說為長行之法本故曰偈夜法本而長行則係用以釋法本者故曰長行義釋

眾緣所生法是即無自性若無自性者云何有是法

第一句即所謂由彼有故此有也蓋由能生之眾緣乃有所生之果法此果法本無今有故曰生也

第二句之是字指眾緣所生之法自性謂自體之決定性此法既從眾緣而生則是因他——眾緣——而有因他有則非自有故不得有其自性且眾緣之所生者僅有眾緣之和合而無獨自之體性故曰無自性也復次此眾緣和合和合即空和合尚不可得況有眾緣和合所生法之自性哉是以言有此法之自性無異言兔有角龜有毛也今縱許此法有其自性則既有自性更何待乎眾緣以生之耶既待眾緣必無自性可知矣

此法既無自性欲喚何為此法乎故此法即無也是此法尚未生既是未生則等同虛空空而謂有豈可能乎例如眼識乃由九種緣會而生者則唯是九緣而無別眼識之自體既無眼識之自體云何得有眼識之可名故曰云何有是法也

以上略釋頌義以下別釋頌旨即分為五初一破邪中三申正後一總結

破病 此偈能總破外內小大一切邪執即分為四

1.破外道如數論勝論皆計我法實有數論計其實法之體是一謂能生之實有冥性與所生之實有二十三諦其體非二勝論計其實法之體是異謂能有之實有大有性與所有之實有實其體非一今此偈上半明諸法為眾緣所生則法從眾緣而有生破其所計之冥性為能生及大有性為能有又明眾緣之所成者即無自性若無自性云何得有所計之法則通破其二十五諦及六句義有實體性例此二者可知其餘故此偈能破一切外道所計之邪因緣生法使觀正因緣為門以悟入真空也

2.破外小上半偈破外道我執下半偈破小乘法執

3.破小乘先破毗曇薩婆多部謂一一法皆從眾緣生雖一極微亦由二緣生而計一一法乃至一一極微等皆各有其性不過假緣而生今此偈上半明假緣者必無自性謂若自有體性自即能生何待他緣破其既云緣生而執有自性使悟依他無自性以證圓成次破成實成實雖謂法從緣生然執有眾緣所生之諸法假體相今此偈明法之自體既無則此法即非有而使其悟入因緣所生法本來畢竟空寂

4.破一切此偈所明之理亦是假理何以故以就外道及小乘等之所計而推求之對治之故三論玄義所謂十二門論多用就緣假故不唯所破破而其破亦破也一切大小乘及外道之病不外二執增益實無妄執損減實有妄執增益執者謂諸佛隨順世間而起言教鈍根者不悟言辭之相本來寂滅而於名相之中增益執有諸法隨言說所起之自性遍計執著損減執者謂鈍根者不知諸佛對治執有說無說空之旨遂於實有法上皆計為無惡取於空今此偈明眾緣生諸法既破損減實有之妄執明自性及法畢竟空寂亦破增益實無之妄執是此偈能破盡一切於因緣生法之邪計邪計破則正觀可發也

申經 此偈既破一切邪見即是申明如來大乘了義之經使不為邪見壅塞而得流通於世

通理

1.通二諦之理外道等計種種之邪因緣能生種種之實法今此偈明法乃眾緣所生無生體性故法及眾緣皆非實法皆無自性畢竟空寂所謂因緣即空空即因緣即真俗二諦之理也因緣即空因緣即非因緣空即因緣空即非空既非空非因緣則空與因緣皆俗諦而非空非假為真諦真空俗假為二非真空非俗假為不二二與不二皆為俗諦非二非不二為真諦然對二言非二對不二言非不二終是對待之說對待是假假即俗諦故言亡慮絕乃為真諦也今此偈以因緣之空空之因緣明此四重二諦之理

2.通三性之理成唯識論之旨在離遍計明依他證圓成且若離遍計執即證圓成實若明依他起即離遍計執若證圓成實即是了依他起今此偈之第二句即是離遍計執第一句即是明依他起第三四句即是明圓成實且此偈下半所明即是離遍計所執自性明圓成實之勝義無性也此偈上半所明即是明依他起以離遍計執由此偈下半由了無自性無法故而正明因緣之實相即是證圓成而了依他起也是以以此為門可通於三性之理也

發觀 先觀外物外者即有情數以外之物即植物礦物等色法所謂器世界萬有之物是也夫萬有之物莫非緣成如薩婆多部所謂一微塵亦由二緣但微塵由二緣所成則僅有二緣之和合相可得非有微塵之自體可得微塵尚不可得諸色法乃微塵集聚顯現故諸色皆不可得諸色法尚不可得況器世界乎故以此為門可觀外器世界皆空不可得

次觀內身內者謂凡有情數以內之物即動物等乃至五官感覺意志神經等有知覺可活動之物皆是此有情數之身軀例如人之身為四肢百骸五臟六腑和合而有離四肢百骸五臟六腑則此身之自體非有此身之自體既非有云何有其身今此偈明一切法皆和合生皆無自體一切法無自體即無有此一切法一切法尚不可得況此身乎故依此偈可觀身空吾人分別之念不離六塵所謂根境和合生識離六塵之境則五官神經之感覺了不可得離六塵之影則思想意志知識等皆了不可得今此偈明一切法畢竟空寂況心法乎故依此偈可觀心空

總結 此偈總觀因緣破邪因緣之執而通二諦三性之理故依之可發無得正觀生般若方便之智具六度之行證圓成之果

戊二 長行義釋

己一 列釋內外緣果

庚一 總標

長行謂散文也凡此中散文皆解釋偈言之義者故謂之長行義釋也

眾緣所生法有二種一者內二者外眾緣亦有二種一者內二者外

謂標列分列別列排列謂有情數以內者謂有情數以外者謂內外眾緣謂內外眾緣所生之法此中先總標內外緣果謂外因內因謂外果內果外因內因者謂能生內外果之眾緣外果內果者謂內外眾緣所生之內外果總之以有眾緣為因乃至諸法之果所謂以有十二因緣之因遂有三世流轉之果以有泥團陶師之因遂有茶杯瓶碗等之果也

庚二 別釋

外因緣者如泥團轉繩陶師等和合故有瓶生又如縷綖機杼織師等和合故有㲲生又如治地築基人工等和合故有舍生又如乳鑽器鑽搖人工等和合故有酥生又如種子虛空時節人工等和合故有芽生當知外緣等法皆亦如是內緣者謂諸無明名色六入老死各各先因而後生

由器世間萬有種種之關係所成一切器世間萬有之現象皆謂之外因緣所生法謂牛乳中所提出之油謂煖氣謂其餘宇宙萬有之對於此果之能生上有關係者皆是

粗心學者於能生芽之眾緣中之虛空必不知虛空對芽果有何關係論主於此喻中特列以為緣者應知虛空義即無障礙義此緣即大乘十因中之不相違因也若缺此因即是有相違因若芽有相違因則雖有其他之緣芽亦不能生也學者於此應知一切之果皆由眾緣不缺故生若缺一緣必不能生此乃一切因緣法之定則應牢記之

由無明行等種種關係所成之和合相續假相皆謂之內因緣所生法

己二 略破內外二法

如是內外諸法皆從眾緣生非是無性耶

此段雖正明內外諸法從眾緣生即無自性然亦即是破邪為申正故而破於邪今明其正則邪隨之破故標此段為略破內外二法也

己三 破外法明無生

若法自性無他性亦無自他亦無何以故因他性故無自性若謂以他性故有者則牛以馬性有馬以牛性有梨以柰性有柰以梨性有餘皆應爾而實不然若謂不以他性故有但因他故有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以蒲故有席者則蒲席一體不名為他若謂蒲於席為他者不得言以蒲故有席又蒲亦無自性何以故蒲亦從眾緣出故無自性無自性故不得言以蒲性故有席是故席不應以蒲為體餘瓶酥等外因緣生法皆亦如是不可得

若法自性無三句立宗何以故以下辨因

借因他性——眾緣——以明此法無有性非謂自性是無而他性是有以他性——眾緣——亦從眾緣出故故曰若法自性無他性亦無也且因自即非他因他即非自故曰自他亦無因他謂依眾緣以他之他謂凡在自己範圍以外之事物等眾緣謂有關係之事物等此復二種疏緣如轉繩陶師等親緣謂泥團等餘瓶酥等等其餘器物等外因緣生法皆亦如是者如牛馬蒲席不可得謂無生性可得有生者謂果之生起今果法無自性是即無此法此法且無安有此法之生故謂為無生以無果法之生性可得也言無生者但為對破有生之執非謂別有無生之可得也

己四 破內法明無生

內因緣生法皆亦如是不可得如七十論中說『緣法實無生若謂為有生為在一心中為在多心中』是十二因緣法實自無生若謂有生為一心中有為眾心中有若一心中有者因果即一時共生又因果一時有是事不然何以故凡物先因後果故若眾心中有者十二因緣法則各各別異先分共心滅已後分誰為因緣滅法無所有何得為因十二因緣法若先有者應若一心若多心二俱不然

此中所引之七十論中國藏經中無此書或謂此即外道中數論部之金七十論或謂即天親破外道所作之七十論二說皆不合理以此論直說大乘究竟義論主決不採外道之義以釋此偈又天親降生之時代後於龍樹菩薩數百年亦不應為論主所援引故二說皆不合理

緣法實無生一句立宗下三句辨因緣法謂十二因緣法謂本來無有亦畢竟無有非本有或已有而今強滅之成空之謂無謂自體謂從本以來十二因緣法之自體畢竟空寂無有生性可得若必計其有生則此十二因緣于一剎那心中——一心謂一剎那中之一念心——同時而有耶或于多剎那心中各別而有耶此二皆不應理何以故謂無明行為能引名色六入受為所引于現法中識為福非福及不動業之所熏習後後種子之所隨逐能引當來餘身識等生老病死之苦果又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為能生能生起當來世生老死之苦果先因後果事實如此因果同時豈符正理例如左右手同生起左手既非右手生起之因右手亦非左手生起之因例此可知十二因緣不能于一心中同時而有也又計于多心中十二因緣各各別異而能生起亦不應理何以故謂無明緣行行必因於無明今謂十二因緣于多心中有則十二因緣之生起各各別異既各各別異則無明與行行與識等之十二分皆無關係則先一念心中之前分無明已隨先一念心滅——俱時而滅後分行將以何為因緣而得生起耶又若轉計先一念無明之滅即後一念行之生因是亦不然法既滅已則已滅無豈以滅無能為生起之因耶總而言之十二因緣實自無生若計為有生則必不出在一心中在多心中之兩途今于二者皆不得其生起之由故緣法實無生也

己五 結齊列明三空

庚一 有為空

是故眾緣皆空緣空故從緣生法亦空是故當知一切有為法皆空

有為法不出內外二法今既明內外因緣生法無生故一切有為法皆空

通常皆先觀生空後觀法空今先明法空次明生空者以有三義結明內外因緣生法皆不可得承上文因緣生法空啟下文人我空從本而末以明空義應先明法空後推演生空以有為法乃眾生之體眾生乃有為法之用所謂眾生之相即有為法相續和合之假相故也

庚二 人我空

辛一 明我空

有為法尚空何況我耶因五陰十二入十八界有為法故說有我如因可然故有然若陰界空更無有法可說為我如無可然不可說然

由五蘊等法建立補特伽羅今上已明有為法空故一切蘊界等皆空五蘊等尚空補特伽羅于何處得以建立耶故眾生空

辛二 明我所空

如經說『佛告諸比丘「因我故有我所若無我則無我所」』

我為其主乃有攝屬我之我所今我既空是主已無主無則安有主所攝屬之我所耶

庚三 明無為空

如是有為法空故當知無為涅槃法亦空何以故此五陰滅更不生餘五陰是名涅槃五陰本來自空何所滅故說名涅槃又我亦復空誰得涅槃復次無生法名涅槃若生法成者無生法亦應成生法不成先已說因緣後當復說是故生法不成因生法故名無生若生法不成無生法云何成

謂造作有造作遂有生起之功用功用既盡生相隨滅若無造作則無生起之功用亦無生相之可滅故無為法即不生不滅法亦即涅槃之別名也

小乘有言九無為或三種無為者俱舍論立三種無為擇滅無為非擇滅無為虛空無為于三者之中其所取以為涅槃者即擇滅無為小乘以見道所發之生空慧斷一切起生死之煩惱至于今之五陰——報身——滅已而餘五陰——後有異熟——更不復生即名得涅槃但大乘謂小乘有涅槃可得即是法執應知五蘊本來空寂無可滅者且我復空誰得涅槃況涅槃之名對生死而立今五蘊本空是本無生死既無生死涅槃對何而立涅槃既不能立則無為法豈非空耶

丁三 總結

是故有為無為及我皆空

此門結明法空人空觀得因緣畢竟空寂已究竟明諸法實相甚深之空義故此門即可攝其他之十一門也但先體次相次用先總後別故此門亦可貫通以下十一門也學者于此意若能明了則讀十二門乃有線索乃有頭緒乃可得其總相乃可明此論之本旨也

丙二 觀有果無果

觀有果無果門第二

丁一 長行發起

復次諸法不生何以故

軟根者于上門所有之究竟義不能徹了復疑因緣所生果法是因中先有果而生或因中先無果而生故續開此門

復次謂繼續義更進義上文中謂後當復說是謂上所未詳者當於此門詳之故曰復次諸法不生

上門總觀因緣此門別觀因——從因中觀果空義上門總觀眾緣與果法此門別觀果法上門以四門義為門此門僅以破為門雖此二門之所明各有不同然要皆以通達實相為目的

諸法實相即因緣生法之相是宛然如幻而有者故其體畢竟空寂然其體畢竟空寂而未嘗一剎那離此幻有之相是故依諸法之實相實無可破亦無能破然以眾生迷執而有能破若無有執則能破亦不立也今因鈍根於上門之所明不能了達而轉計先於因中已有所生之果法後方生起或轉計先無果而後生故立此門以破其計執復次諸法不生句承上何以故啟下

丁二 偈本正破

先有則不生先無亦不生有無亦不生誰當有生者

此偈中之先有者謂於因中先已有果先無者謂於因中先無果有無者謂於因中先亦有果亦無果此先有先無有無三義即通常所謂之有無四句謂先有即第一句先無即第二句有無即第三句且通第四句謂亦有通非無亦無通非有是以此偈之先有則不生等前三句之所破者即是有無四句之過且凡外道小乘經所計之範圍皆不出此四句故此偈亦能遍破一切之計執也

又一切外道等皆計能生法與所生法是決定之相如數論計必先於因中有決定所生之果後方能生薩婆多部亦計果於因中是三世有者不過假緣即生勝論大眾部則謂法有現在而無去來果本無——於因中無果——而現有俱舍調和薩婆多部與大眾部而謂果於因中亦有亦無成實則謂因尚未有生果故果於因中應非有然因中已有能生果之力故果亦非無論主觀得一切諸法實相非思想所能畫出亦非有說所能取定故以破為顯而立此門

丁三 長行解釋

戊一 釋前三句以明不生

己一 總唱三句不生

若果因中先有則不應生先無亦不應生有無亦不應生

己二 別解三句

庚一 釋因中先有果不生

辛一 就生不生門有七破

就愚夫所計生已更不生未生而生之宗辯其因有不正之七過故云七破七破破其七過也

壬一 無窮過(亦名俱生過)

何以故若果因中先有而生是則無窮如果先未生而生者今生已復應更生何以故因中常有故從是有邊應復更生是則無窮

常有謂本有有邊謂果未生於因中已有果已生起仍是有耳若先有果而此時生則此時所生果法於此時亦應更生餘果如是今生當生重重而生是一因一時而有可生無窮無量無數果之過數論薩婆多部等不知眾緣所生法性即空寂執因中先有果遂落于無窮過中故論主破之

壬二 俱不生過

若謂生已更不生未生而生者是中無有生理是故先有而生是事不然

由上計既破遂轉計既生已更不生謂如此人——如果——已出於屋——喻因——則此屋中不復有此人之可出又未生而生謂如此人未出此屋——因未生果——則此屋中應有此人可出但二俱不應理若已生未生果同是有則生已既不更生未生者亦應不生

壬三 將同責異過

復次若因中先有果而謂未生而生生已不生者是二俱有而一生一不生無有是處

已生與未生二應生則俱生不生則俱不生以許二俱是因中先有故今既不爾故不應理

壬四 將異責同過

復次若未生定有者生已則應無何以故未生共相違故生未生相違故是二作相亦應相違

已生與未生之所作相應是相違者已生相非同未生相故已生與未生之所作相既是相違者則二不應同一是有未生若因中先有則已生反應是無故

壬五 無差別過

復次有與無相違無與有相違若生已亦有未生亦有者則生未生不應有異何以故若生已亦有未生亦有如是生未生有何差別生未生無差別是事不然是故有不生

已生與未生應無差別以許同是因中所有者故既生未生無差別是無生相可辨則亦不應言有是故有過

壬六 無用過

復次有已先成何用更生如作已不應作成已不應成是故有法不應生

若因中先已有果者則是果已先時成就何用更生是故有過

壬七 不可見過

復次若有生因中未生時果應可見而實不可見如泥中瓶蒲中席應可見而實不可得見是故有不生

若言因中先已有果者應有所證明今既於因中不能見果相是不能證明也既無所證明誰復得知是故有過按此七過若破其一其餘亦應例之而破如破其因中先有果有無用之過則其所有因中先有果之計便不能立

辛二 據變不變門有四破

愚夫於上七破之語猶未能依之而了達論主之本旨而復轉計變不變等以救其因中先有果之計今論主於其所救有四說以破之故曰據變不變門有四破

壬一 責相破

問曰果雖先有以未變故不見答曰若瓶未生時瓶體未變故不見者以何相知言泥中先有瓶為以瓶相有瓶為以牛相馬相故有瓶耶若泥中無瓶相者亦無牛相馬相是豈不名無耶是故汝說因中先有果而生者是事不然

論主謂泥中不能有瓶以未見其相故如泥中亦無牛馬相廣言之即一切因中皆不能有果

壬二 責先無變破

復次變法即是果者即應因中先有變何以故汝法因中先有果故若瓶等先有變亦先有應當可見而實不可得是故汝言未變故不見是事不然

論主謂變於因中應先有以變即是果故如瓶又變與瓶於因中應同時有以汝計因中有果故又瓶相應可見以變與瓶於因中已同時有而變之故是故汝言果雖先有而相不可見不應道理

壬三 責未變之變不名為果破

若謂未變不名為果則果畢竟不可得何以故是變先無後亦應無故瓶等果畢竟不得

此中未變不名為果者謂未變之變不名為果論主謂未變之變應名為果以汝計因中先有果故又變法應畢竟不可得以汝計未變之變不名為果故又瓶果應畢竟不可得以變畢竟無故廣言之即一切因中法不能有果

壬四 不定破

若謂變已是果者則因中先無如是則不定或因中先有果或先無果

此中若謂變已是果者謂變已之變——指變法——方名為果或因中先有果者謂泥中先有瓶等之果或先無果謂因中先無變之果論主謂縱許汝計變是果而未變不名果則是因中無此變果也且變果與瓶果俱名為果則應於因中先俱有今汝計因中有瓶等之果而先無此變果是二相違而有不定過也

辛三 就果粗細門有四破

問曰先有變但不可得見凡物自有有而不可得見者如物或有近而不可知或遠而不可知或根壞故不可知或心不住故不可知障故不可知同故不可知勝故不可知微細故不可知近而不可知者如眼中藥遠而不可知者如鳥飛虛空高翔遠逝根壞故不可知者如盲不見色聾不聞聲鼻塞不聞香口爽不知味身頑不知觸心狂不知實心不住故不可知者如心在色等則不知聲障故不可知者如地障大水壁障外物同故不可知者如黑上墨點勝故不可知者如有鐘鼓音不聞捎拂聲細微故不可知者如微塵等不現如是諸法雖有以八因緣故不可知汝說因中變法不可得瓶等不同不可得者是事不然何以故是事雖有以八因緣故不可得

愚夫尤未了論主之本旨而轉計變雖先有然以相有粗細根有好壞及未生時細生已轉粗等故不可見不可得通上四難以救其因中有果之計今論主因其救復以四說破之故曰就果粗細門有四破

凡物自有有而不可得見者應作一句讀

壬一 奪破

答曰變法及瓶等果不同八因緣不可得何以故若變法及瓶等果極近不可得者小遠應可得極遠不可得者小近應可得若根壞不可得者根淨應可得若心不住不可得者心住應可得能障不可得者變法及瓶法無障應可得若同不可得者異時應可得若勝不可得者勝止應可得若細微不可得者而瓶等果麤應可得

以變法及瓶等果之相不同八因緣之不可得奪其以八因緣故不可知之救故曰奪破謂於極近極遠根壞等雖不可得瓶果之相然於小遠小近根淨等應可得瓶果之相而今實不可得是以不應以由八因緣之不可得者為瓶等果不可得之比例也此即是斷定此八因緣與瓶等之不可得無關係而奪其救也

壬二 縱破

若瓶細故不可得者生已亦應不可得何以故生已未生細相一故生已未生俱定有故

縱許汝計瓶等果之不可得同於由八因緣不可得然瓶細故不可得者則有生已亦應不可得之過謂汝瓶生已細相應一(宗)汝計因中有果生未生俱定有故(因)如汝所計未生時細(喻)是故汝瓶生已亦應不可得(宗)已生未生細相一故(因)如汝所計未生時細不可得(喻)

壬三 責因中無果破

問曰未生時細生已轉麤是故生已可得未生不可得答曰若爾者因中則無果何以故因中無麤故

彼展轉計未生雖細極生已轉粗以救生已亦應不可得之難今論主就其計粗之說而破之謂細相於因中雖有而粗相於因中是無故因中無果因中無果違汝本計是故計粗有過也

壬四 相違過

因中先無麤若因中先有麤不應言細故不可得今果是麤汝言細故不可得是麤不名為果今果畢竟不應可得而果實可得是故不以細故不可得如是有法因中先有果以八因緣故不可得先因中有果是事不然

今粗相之果實可得則粗應是果也而汝計細故不可得是細為果於因中先有而粗果於因中先無也粗本是果而謂非果則無處可謂之果也既是無果何得謂因中先有果耶

如是有法至是事不然總結就果粗細門之四破

辛四 就責因果不成門有五破

壬一 因壞果亦壞破

復次若因中先有果生者是則因因相壞果相壞何以故如㲲在縷如果在器但是住處不名為因何以故器非㲲果因故若因壞果亦壞是故縷等非㲲等因因無故果亦無何以故因因故有果成因不成果云何成

謂彼所計之因因相謂因義謂彼所計之果果相謂果義謂失也計氈果先在縷因中則因非能生之因以但是住處故如器非能生器中所盛之物也因既非是能生者則不名為因因既無果豈有是故計因中先有果不應道理也因因故有果成者謂因於其自因方有因之自果生

壬二 果不由因作破

復次若不作不名果縷等因不能作㲲等果何以故如縷等不以㲲等作故能作㲲等果如是則無因無果若因果俱無則不應求因中若先有果若先無果

縷既不能作成㲲則縷非㲲因是無因也又㲲既非縷所作則不應有㲲果是無果也因果俱無何得謂因中先有果耶

壬三 無標相則無果破

復次若因中有果而不可得應有相現如聞香知有華聞聲知有鳥聞笑知有人見煙知有火見鶴知有池如是因中若先有果應有相現今果體亦不可得相亦不可得如是當知因中先無果

若計因中有果其果之自相體相雖不可得然此果體必有所表現之相方可證有此果如火之自體相雖未見然必見有火上之煙為表現方可謂此處定有火今既不見因中之果有相又不見此果體之表現相是因中畢竟無此果也

此破與就生不生門中之第七破同彼破有果而體相不可見故不能生此中破若計有果而無所表現則無果體故非有生

壬四 果無因亦無破

復次若因中先有果生則不應言因縷有㲲因蒲有席若因不作他亦不作如㲲非縷所作可從蒲作耶若縷不作蒲亦不作可得言無所從作耶若無所從作則不名為果若果無因亦無如先說是故從因中先有果生是則不然

凡有所從作此乃謂之果因者謂果之所從作也今汝計因中先有果是此果不因於此因而先已有如是則自因不作也又因果之相生各以其類是他因更不應作也今自他皆不作是汝果無有所從作也故汝果應無也果既無因豈有哉

壬五 無常破

復次若果無所從作則為是常如涅槃性若果是常諸有為法則皆是常何以故一切有為法皆是果故若一切法皆常則無無常若無無常亦無有常何以故因常有無常因無常有常是故常無常二俱無者是事不然是故不得言因中先有果生

對昔有為生滅立涅槃今云果是常則一切有為法皆常且一切有為法乃同涅槃性皆非生滅但名曰有為者不離生住異滅故謂之因果相生今云有為非生滅則汝又豈能計因中先有果生耶

辛五 就責異果門有四破

壬一 異果破

復次若因中先有果生則果更與異果作因如㲲與著為因如席與障為因如車與載為因而實不與異果作因是故不得言因中先有果生

雞卵(果)雖為雞(因)所生然不得謂未生之雞卵——果即能生出其有雞卵——後果或小雞——後後果今謂因中先已有果生則此果亦應更與異果作因如雞卵成雞雞復生卵也是故謂因中有果即謂此因有此果時即同時有後後多數之果也是則可謂吃米即是吃飯亦即是吃糞也是又烏乎可哉

壬二 作為果破

若謂如地先有香不以水灑香則不發果亦如是若未有緣會則不能作因是事不然何以故如汝所說可了時名果瓶等物非果何以故可了是作瓶等先有非作是則以作為果是故因中先有果生是事不然

若未有緣會則不能作因者若果未有緣會則不能作其他後果之因即如車料未經造時不能作載之因——此中車料喻因車喻果載喻後果今計因中先有果是謂車料中已有車既有車應能作載之因今既不爾是故不然

壬三 責了因破

復次了因但能顯發不能生物如為照闇中瓶故然燈亦能照餘臥具等物為作瓶故和合眾緣而不能生餘臥具等物是故當知非先因中有果生

本無今有謂之生本有今顯謂之了生因則僅生自果了因亦了餘物今汝誤了因以為生因證因中先有果生不應道理

壬四 壞二造作破

復次若因中先有果生則不應有今作當作差別而汝受今作當作是故非先因中有果生

二造作者謂今作當作若汝計因中先有果生則果已先作——以先有故——而汝不應受今作當作今作當作者謂生已不生未生而生也

以上共有三番問答二十四破破一切因中有果妄計竟蓋以不明先一破而復轉計故有二十四破但至二十四破轉計至此已窮故此二十四破總破一切因中有果之妄計也

庚二 釋因中先無果不生

辛一 正破

若謂因中先無果而果生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無而生者應有第二頭第三手生何以故無而生故

論主恐計因中先有果而生者之愚夫如數論及小乘有部等其計既為論主所否認轉疑論主之旨在因中先無果而生又恐本計因中先無果而生之愚夫如勝論等以論主既否認因中先有果而生必疑論主同於所計之因中先無果而生之旨故論主既破因中先有果之計隨即破因中先無果而生之計故曰無而生者應有第二頭第三手生蓋以因中無果則因與果無關係可無因而忽有故也

辛二 救破

問曰瓶等物有因緣第二頭第三手無因緣云何得生是故汝說不然

愚夫謂由瓶等物之生非無因緣故不同於第二頭第三手此蓋舉因以證喻過謂非是同品定有性也

辛三 破救

壬一 多因破

答曰第二頭第三手及瓶等果因中俱無如泥團中無瓶石中亦無瓶何故名泥團為瓶因不名石為瓶因何故名乳為酪因縷為㲲因不名蒲為因

泥——因中無二頭三手之果不應生二頭三手然泥中亦無瓶等則亦不應生瓶以瓶及二頭三手於因中同是無有者故且既因中先無果是此因無關於其所生之法則求席也不必于蒲中求瓶也不必于泥中然實不能故計因中先無果而生不應道理也

壬二 多果破

復次若因中先無果而果生者則凡一一物應生一切物如指端應生車飲食等如是縷不應但出㲲亦應生車飲食等物何以故若無而能生者何故縷但能生㲲不生車飲食等物以俱無故

縷因中無㲲果而能生㲲果但縷因中亦無車果亦應能生車果以俱於因中無故也是則此因——縷——有可生多數果——車㲲等之過也

壬三 俱無破

若因中先無果而果生則諸因不應各各有力能生果如須油者要從麻中取不笮於沙若俱無者何故麻中求而不笮沙

凡有力能生者之謂因由各各別因之力遂有各各別別之果得生如是可知因之於果先已有各各別別之關係在焉今計因中先無果而生則此因應非是因果亦應非是果以違於因果相生之律故也

壬四 生相壞破

若謂曾見麻出油不見從沙出是故麻中求而不笮沙是事不然何以故若生相成者應言餘時見麻出油不見沙出是故於麻中求不取沙而一切法生相不成故不得言餘時見麻出油是故麻中求不取於沙

今計因中先無果則麻中應不出油以生相先無也生相既不成故不應謂見麻出油而於麻中求油不取於沙也

壬五 同疑因破

復次我今不但破一事皆總破一切因果若因中先有果生先無果生有果無果生是二生皆不成是故汝言餘時見麻出油則墮同疑因

同疑因謂問題未解決之道理不能作因喻也

壬六 作壞破

復次若先因中無果而果生諸因相則不成何以故諸因若無法何能作何能成若無作無成云何名為因如是作者不得有所作使作者亦不得有所作

作有三所作作法——作者能作——使作者凡有力能成果能作果方謂之因今汝計諸因無法果是無能成能作者如是故無所作者既無所作云何謂有果生汝計因中無果而生不應道理

壬七 反責難破

若謂因中先有果則不應有作作者作法別異何以故若先有果何須復作是故汝說作作者作法諸因皆不可得因中無果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人受作作者分別有因果應作是難我說作作者及因果皆空若汝破作作者及因果則成我法不名為難是故因中先無果而果生是事不然復次若人受因中先有果應作是難我不說因中先有果故不受此難亦不受因中先無果

外難汝否認吾所計因中無果而生則汝即是計因中先有果而生既先有果何用更作

論主破謂吾亦否認作者所作及能作汝之所破亦即吾之所破而汝以此責我是汝有過吾但破因中先無果未嘗立因中先有果吾乃二俱不受者故汝之難有過

庚三 釋因中亦有果亦無果不生

若謂因中先亦有果亦無果而果生是亦不然何以故無性相違故性相違者云何一處如明闇苦樂去住縛解不得同處是故因中先有果先無果二俱不生復次因中先有果先無果上有無中已破

亦有謂非無亦無謂非有彼愚夫不知論主旨在離四句絕百非破無計有破有計無二俱破則計亦有亦無故此中謂二——有無——既不同俱豈有二俱之所生此中是就先有先無之關係推研之以破亦有亦無之計

戊二 釋第四句以齊諸法

己一 結果空

是故先因中有果亦不生無果亦不生有無亦不生理極於此一切處推求不可得是故果畢竟不生

上來已釋因中先有果先無果亦無亦有果皆不生是遍檢皆無果可得故一切果空

己二 結有為法空

果畢竟不生故則一切有為法皆空何以故一切有為皆是因是果

有為法不離生住異滅但依生為根本——最初之有謂之生——乃有住異滅今既結明果空是亦無因無因無果誰生誰滅故有為法本空也

己三 結無為法空

有為空故無為亦空

依有有為之體有有為之相依有為之名乃有無為之名今有為體空有為之名不立則無為之名亦無從立而無為之體亦應空也

己四 結人我空

有為無為尚空何況我耶

眾生趣佛必先空人我後空法我但諸佛設教則應先明法空後明人空蓋以明法空之理豈有執人我者乎故此中先結明法空後結明生空也

眾生之妄想本無軌範欲破無從但不出我法二執故每門結破一切法空一切生空如是則過無不破患無不離也且過患全離則境觀雙寂即是通達諸法實相也學佛者於教理粗通後若不修觀尚覺無有疑惑處而疑亦似無緣得起若靜定修觀時則於其修觀之境必有種種之思惟——所謂靜而後能慮也——種種妄想種種疑惑由斯而起論主有鑒於此故以十二門教使脩觀者於妄想疑惑得離而正觀暢發無滯故每門皆標曰觀某某門也

丙三 觀緣

觀緣門第三

未講此中本文先應明隨逐以上二門而應開此門之故今於此三門以五種義比較明之

第一門總觀因緣如偈云眾緣所生法第二門別觀因如偈云(因中)先有則不生等第三門別觀緣如偈云廣略眾緣法等

第一門總觀因果如偈云眾緣所生法第二門別觀果如長行發起文中云復次諸法不生第三門別觀因如偈云緣中若無果等

第一門略明果無生如云云何有是法第二門廣明果無生如所謂先有先無有無法無果生第三門決明果非從緣生故無生如偈云云何以緣生

第一門正明眾緣生諸法是即無自性申三諦之理第二門正破外亦兼破內第三門正破內亦兼破外謂此門於佛所說因緣生諸法即以之明無生之理——小乘有四緣——止破於內但外道中之計四緣亦同於此中破於此重之比較中第三門亦可謂之申正如謂第一門則收而不破——明因緣法故第二門則破而不收——明先有先無有無法不生故而第三門則亦破亦收蓋論主探外意謂若一切法空者則佛何故說由四緣生耶乃逐此外意破之而實論主明此一切法空即是申佛說由四緣生諸法之本義也

第一門及第二門乃以檢所生果不可得明無生第三檢能生緣如長行發起文中復次諸法緣不成

以上五重比較之則知有開此門之必要矣

論主由觀發言聞者由觀了義故此門之觀者即是觀為能明緣為所明觀為能破緣為所破也

丁一 長行發起

復次諸法緣不成何以故

此中復次諸法不成句標宗何以故以下辨意有諸法必有諸法之所以來有諸法之所以來方有諸法今也諸法緣不成是無諸法之所以來者故曰一切法皆畢竟空也

丁二 偈釋法義

戊一 就緣求果無

己一 標法

此偈總標眾緣之果法不可得故曰標法

略廣眾緣法是中無有果緣中若無果云何從緣生

此中略廣二字所詮依十二門論疏有五釋第一門總觀同緣故略第三廣開四緣故廣第一門總名因緣故略第二廣開三門——有果無果有無果——故廣第三門總攝諸緣與果故亦略亦廣第二門立名目多故廣第三門檢之立名目少故略第二門僅於因中求果故略第三門則於種種眾緣——因緣——中求果故廣直就此門本文中亦有廣略如第二偈前半云四緣生諸法等故廣如釋第二偈之長行云因緣者隨所從生法等別明緣明因故略

大概而言若廣說眾緣則謂六因十因十五依處等若略說之總謂之為因緣或眾緣若不廣不略而說之則如本門所謂之四緣

己二 釋義

庚一 略釋

瓶等果一一緣中無和合中亦無若二門中無云何言從緣生

瓶等果者謂瓶及其以外一切之已成就之果法也一一緣中無者謂如於泥中求瓶不可得於陶師中求瓶不可得即謂於能成此瓶之眾緣中各各緣中求之皆不得瓶之果也但必一一緣中有然後和合時乃有若一一緣中無則和合時亦應無也謂如若於一砂中可取得油則於多砂和合中亦可取油但於一一砂中既不可得油故多砂和合中亦無油由是可知雖有泥團轉繩陶師等眾緣和合之力亦應無此瓶也——以上釋偈上半二門謂一一緣門及和合門今既於此二門中皆無果故不應有果從緣生也——以上釋偈下半

庚二 廣釋

問曰云何名為諸緣答曰四緣生諸法更無第五緣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四緣者因緣次第緣緣緣增上緣因緣者隨所從生法若已從生今從生當從生是法名因緣次第緣者前法已滅次第生是名次第緣緣緣者隨所念法若起身業若起口業若起心心數法是名緣緣增上緣者以有此法故彼法得生此法於彼法為增上緣如是四緣皆因中無果若因中有果者應離諸緣而有果而實離緣無果若緣中有果者應離因而有果而實離因無果若於緣及因有果者應可得以理推求不可得是故二處俱無如是一一中無和合中亦無云何得言果從緣生

以上略釋中雖明無果但未指定破何種邪執此中破因中有果之邪執即釋上半偈

此偈於中論亦有之但彼偈以此偈之後半作前半前半作後半又此偈總釋第一偈中之眾緣法三字此中四緣答諸緣之數此四緣生諸法一句表詮第二句遮詮謂遮神我等第三四句答諸緣之名此中次第緣之名乃鳩師所譯唐人譯等無間緣此中緣緣唐人譯為所緣緣

長行別釋四緣因緣因緣即親緣以能成辦果之自體故也如泥團之於瓶已從生謂如泥已成瓶今從生謂正以泥造瓶之時當從生謂瓶應從泥而生是法名因緣謂如泥之於瓶謂之因緣也

次第緣此緣但於心法上有非色法上所有此次第緣之名詞所詮之義不全以其僅詮無間義而缺等無間緣之等義也謂同類等無間緣者謂如必前一剎那之眼識滅後一剎那之眼識乃得生但此後一剎那眼識之生對於其前一剎那意識之滅否全無關係餘識準此應知亦爾

緣緣所念法即六塵境界此六塵境能作前六識心生起之緣所謂法生則種種心生又為六識之所緣故此心心數法謂意業

增上緣增上義即使得勢力扶助義增盛義勝進義以有此法故彼法得生者謂如以有陶師轉繩等之增上力故瓶乃能從泥團生也

以上四緣於心法則必四緣皆具乃能生識於色法則僅需二緣謂由增上緣及因緣即可成就也——以上釋四緣義竟以下明四緣皆無果

如是四緣皆因中無果者謂此四緣中之一一緣中皆無有果此句之因即指能生之一一緣也若因中有果者應離諸緣而有果者謂如此一因緣中有果者則應不必具其他之緣陶師等而有果(瓶)可生起也一一之緣對於果法皆謂之因今於一一緣若不與其他緣俱則無果現如任指一色法亦皆俱二緣是以但可謂之有眾緣而不可謂之為有果也一一法既皆從自種子現行復一一法剎那生滅既一一法皆剎那生滅故一切境相皆是虛幻吾人於此境性空寂之理不能觀察明了是以起種種之妄想計種種之邪因緣遂致流轉生死今此中明從一一緣中求果既不可得於眾緣和合中亦不可得且緣對果立今果是無故緣非有學者於此了達生即不生之理即可了達畢竟空寂之諸法實相也

以下破因中無果計及能生之緣——即釋下半偈——以結明一切法皆空

戊二 舉非緣決破

若果緣中無而從緣中出是果何不從非緣中而出若謂果緣中無而從緣生者何故不從非緣生二俱無故是故無有因緣能生果者

非緣詮三義非此果之緣而為他果之緣者神我及大梵天等龜毛兔角等此中謂此果於緣中無者則是此果可從無關之法中生是則瓶應可從牛奶中生出或從龜毛或神我中生出今實不爾是故非理緣與非緣今緣與非緣皆不能生是故此果無有能生之因緣

丁三 結齊諸法

果不生故緣亦不生何以故先緣後果故緣果無故一切有為法空有為法空故無為法亦空有為無為空故云何有我

先緣亦是果法故先緣之生亦同於後果之生今後果既不生則先緣亦不生矣有為法不離因果今緣及果法空故有為法空

無有有為法之相謂之無為今有為法之體既空則何所無而云無為耶故無為法亦空

依法上立有我今法既空何況我耶——以上釋性空品竟

本論之一一門皆明無生皆可由之通達實相初不必定有十二門之設但以根性不同施教有別隨其所應使之悟入故應設十二門又雖一一門皆明空義但以順說教之次序故則應先明性空繼明相空後明用空故續此門即開觀無相門

乙二 明無相門

丙一 觀相

觀相門第四

觀謂能觀之心相謂所觀之境門謂能詮能通之門相義有廣狹約狹義則僅有相者得謂之相無相者非相也若約廣義則不僅有相之相為相而無相亦是相乃至一切法相如心所相心不相應行相及涅槃如實性虛空空華等皆謂之相蓋謂凡名字之所能名及言說之所能說乃至思想之所能想者皆是此中所謂想者即遍行心所中之想心所此心所之所緣者即為一切境——一切則非僅指六塵境可知——上之分齊相以此一切境中之任一境皆有其各自之分齊——即界限如說空則以非空為其界限若不以非空為其界限則必無有空之可想空之可說若說無則當以有為其界限若不以有為其界限則必無無可想可言故想之所取者即取一切境之分齊也但此境分齊即是相故不論有涅槃凡為想之所取者皆謂之相也又一切相義約有六種色相謂青黑等形相謂長圓等表相謂動伸等——以上三相通名有見相法眼識所取之相對相謂非僅眼識之所緣而通為耳身之所緣者如耳所緣之聲相乃至身所緣之觸相等義相謂有說及想所詮定之相即是想上了別義理之相與心心所法不相應法無為法等相之相體相謂無分別智所緣相

此門以破立名亦以破為顯其所破者即上三門所未破盡之妄想相——於有為無為法等上所起之想相其所顯者即諸法之實相蓋謂若能於一切法上所起之妄想空盡則一切法離執之相自顯——離執之相即諸法之實相今此門觀一切相皆無相破盡一切妄想之相故此門之所顯者即諸法之實相也且既能觀一切相無相——空諦所明即能觀得無相無不相——俗諦所明即由此門可雙照二諦也二諦照了二智——方便智實智——必生二智生乃能具足六波羅密而無所障礙故即由此門可具足六波羅密而無障礙也夫達實相照二諦生二智乘萬行是如來正法之所顯故曰此門是即破為顯也

明此門隨逐隨上三門而有必開之關係與所以有於一一門之通義約有二點以說明之約通義約別義

通義謂此門來意之可通於餘一一門者分四雖由一一門皆能入於空義但根性不同教亦應別有應觀無相而悟入者——有聞無相教之種子者則應說無相故續上空品而應開此門如有人僅有計法上之有相或無相為決定相等執而無因中有果或無果或亦有果亦無果而生或不生之疑等即非上三門之所能對治故今以對治所應對治者而開此門以鈍根者於經中所說有為法上或無為法上執其決定之相故應說無相破其決定相之執而開此門般若如火諸法猶薪薪遇火而放大光明般若破煩惱而照空諸法故須歷觀一切世出世法乃能發生摩訶般若今為歷觀一切相法無相發生摩訶般若照空煩惱是以應開此門——由上四義則可知此門與一一門共通之來意矣

別義者謂於十二門中此門與上品之特殊關係也分四上品觀有果無果等皆不生是從觀體性入於空義但恐愚者雖了性空而計相有故此品從空門入無相門此門為無相門之首故總觀一切法相上品觀所相之法——瓶等——空此門觀能相之相亦空上品觀別別之眾緣生別別之果法破別別所生法以明無有能生所生此門別觀能生能滅之共同相上品雖觀緣果皆無生然愚夫猶執有經所云生滅三有為相故此門總觀三相

丁一 長行發起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丁二 偈釋正明

戊一 總破相

己一 總明為無為無相

有為及無為二法俱無相以無有相故二法則皆空有為法不以相成問曰何等是有為相答曰萬物各有有為相如牛垂壺尾端有毛是為牛相如瓶底平腹大頸細口圓脣麤是為瓶相如車以輪是為車相如人以頭是為人相如是生若是有為法相者為是有為為是無為

總破相即總觀相上品明性空相亦空此明相無即是體空

此中所云之二法即有為法與無為法此偈上半明法無相下半明法無相故法體空

長行中有為法不以相成至是為人相標列有為相如是生住滅至為是無為開生住滅是有為或無為之二關生起以下第二偈之文

此中謂若生滅能為有為法作相者則此能為有為法作相之生滅相為是有為耶為是無為耶

此中所云之生滅相他處或並略之有生滅二相——諸法以剎那滅故住屬滅或廣析之有生滅四相——以滅時之先有異相故或亦有三相謂生滅——謂雖住亦必有變異故生者謂此法之初起相滅者謂此法之終了相又生者表此法先無而現有住者表此法雖終有滅而暫有用異者表此法雖暫有用而非凝然不變滅者表此法雖暫有而終必滅

小乘部中有謂生滅三有為相是無為法者如大眾部等有謂是有為法者如上座部等俱舍論承一切有部將此三有為相列在十四不相應行中是實有有法而屬有為大乘法相則列入二十四不相應行法中屬於色心分位之假法但此假法亦有為法攝故此三相應屬有為法

己二 別明有為法無相

問曰若是有為有何過答曰若生是有為復應有三相若生是無為何名有為相若生是有為者即應有三相是三相復應有三相如是展轉則無窮滅亦爾若生是無為云何得無為與有為作相離生滅誰能知是生復次分別生滅故有生無為不可分別是故無生滅空故有為法空有為法空故無為法亦空因有為故有無為有為無為法空故一切法空

凡有為法皆有生滅三相今云生是有為法故生亦應有生滅三相

有為法不離生住滅之相今云生是無為法則何者名為有為法耶且生相是造作相應離生等相方謂之無為故不得謂生是無為法也

若生是有為者即應有三相至住滅亦爾此以生等是有為有無窮過明生等三相無

若生是無為者至離生滅誰能知是生此以有為無為有差別明三相無

分別生住滅有生者謂生相與住滅相應有異無為不可分別者謂以無為法相是一致故此以無為法與三相之差別明三相無

滅空故有為法空至無為法空故一法法空結明以上二偈判決一切法皆空

戊二 別破相

己一 破展轉家義

庚一 問

問曰汝說三相復有三相是故無窮生不應是有為者今當說生生之所生生於彼本生本生之所生還生於生生法生時通自體七法共生生生住住滅滅是七法中本生除自體能生六法生生能生本生本生還生生生是故三相雖是有為而非無窮滅亦如是

此中救生等三相是有為則有無窮之破

此中本生能生法生生住住滅滅六法而其自身則為生生之所生本住能住法生生住住滅滅而其自體則為住住之所住本滅能滅法生生住住滅滅而其自體則為滅滅之所滅此中七法或謂之為九法生——本生住——本住異——本異滅——本滅生生住住異異滅滅所謂本者謂此法能為餘法等之本能生餘法或住滅餘法也至於生生則僅能生本生住住僅能住本住滅滅亦僅能滅本滅也——以上之九法或七法皆薩婆多部之論師所立

庚二 答

辛一 初二偈就前後破

答曰若謂是生生還能生本生生生從本生何能生本生若謂生生能生本生本生不生生生生生何能生本生若謂是本生能生彼生生本生從彼生何能生生生若謂本生能生生生生生生已還生本生是事不然何以故生生法應生本生是故名生生而本生實自未生云何能生生生

初二偈謂第四偈及第五偈就前後謂就生生與本生生起之前後第四偈謂先有本生後方有所生之生生若本生未生「生生」「生生」何能生本生耶是以生生不能生本生也第五偈謂本生須從「生生」而生今「生生」未生本生時何有本生能生「生生」耶是以本生不能生「生生」也

辛二 次一偈就一時破

若謂生生生時能生本生者是事亦不然何以故是生生生時或能生本生生生尚未生何能生本生是生生生時或能生本生而是生生自體未生不能生本生

次一偈謂第六偈就一時破謂就能生所生同時俱有破之合能生所生義故名生生能生者謂生生能生本生也所生者謂本生乃生生之所生也此中謂必先有「生生」之能生自體乃可有生生所生之本生今生生自體尚未生何能生彼本生本生既無從生則何有本生所生之生生故生生本生二俱非能生者亦非所生者是以生生本生二俱空也二既空故所計生住滅之生相皆應無有

己二 破不展轉家義

庚一 長行發起

若謂是生生生時能自生亦能生彼如燈然時能自照亦照彼是事不然何以故

以上已破「生生」生「本生」「本生」生「生生」互相展轉而生之計明生相無此中則轉計生生與本生非相生非展轉謂生生能生自亦能生本生救破重立生相非無

是事不然是句總非何以故是句發起以下破救章本

庚二 偈文正破

辛一 破譬說

壬一 直破燈不照闇

燈中自無闇住處亦無闇破闇乃名照燈為何所照燈體自無闇明所住處亦無闇若燈中無闇住處亦無闇云何言燈自照亦能照彼破闇故名為照燈不自破闇亦不破彼闇是故燈不自照亦不照彼是故汝先說燈自照亦照彼生亦如是自生亦生彼者是事不然

因喻是能成宗是所成破其能成則所成不成故此中先破譬後破法

燈以明為體體中即無闇又燈以明為體明即燈體故明所在處即燈所在處明所在處無闇故燈住處無闇

燈體即明故無燈所破自體中之闇燈處無闇亦無燈所破燈住處之闇破闇名照今無闇之可破故無所照所照既無能照亦無是以生生不應能生「生生」之自體亦不應能生所生之本生故生相非有也

壬二 破初燈不照闇

問曰燈然時能破闇是故燈中無闇住處亦無闇答曰云何燈然時而能破於闇此燈初然時不能及於闇若燈然時不能到闇若不到闇不應言破闇

燈初然時不能及於闇明闇不同處故如闇不及於明

壬三 破燈應遍破闇

復次若燈不及闇而能破闇者燈在於此間則破一切闇若謂燈雖不到闇而力能破闇者此處然燈應破一切世間闇俱不及故而實此間然燈不能破世間闇是故汝說燈雖不及闇而力能破者是事不然

燈應能破一切闇許燈不到闇而能破闇故又燈應不能破闇燈不能破一切闇故

壬四 奪破明照闇義

復次若燈能自照亦能照於彼闇亦應如是自蔽亦蔽彼若謂燈能自照亦照彼闇與燈相違亦能自蔽亦蔽彼若燈與闇相違不能自蔽亦蔽彼而言燈能自照亦照彼者是事不然是故汝喻非也

燈不能自照及照彼明闇俱不相涉故如闇不能自蔽蔽明

辛二 破法說

壬一 正破三相

如生能自生亦生彼者今當更說此生若未生云何能自生若生已自生已生何用生此生未生時應若生已生若未生生若未生而生未生名未有云何能自生若謂生已而生生已即是生何須更生生中更無生作已更無作是故生不自生若不自生云何生彼汝說自生亦生彼是事不然滅亦如是

長行中自此生未生時至是故生不自生直釋此偈若不自生至住滅亦如是此以不能自生結明亦不能生彼不能自住亦不能住彼不能自滅亦不能滅彼此蓋於三相之本身上研明三相皆空

壬二 結破有為

是故生滅是有為相是事不然滅是有為相不成故有為法空

是故生住滅是有為相者牒計是事不然者總結破生住滅有為相不成故有為法空者此中以有為相空證有為法體空所謂既無煙為標相即應無火也

丁三 結齊諸法

戊一 就有為相空結齊諸法

有為法空故無為法亦空何以故滅有為名無為涅槃是故涅槃空

三藏眾謂諸法實有體相是俗諦諸法實有滅已即空諦而此中謂諸法本空實無可滅故無涅槃無無為法也

戊二 明無為相空結齊諸法

己一 無法破

復次無生無住無滅名無為相無生滅則無法無法不應作相

無生滅則無果無果法則無無為相

己二 無相不可知破

若謂無相是涅槃相是事不然若無相是涅槃相以何相故知是涅槃是無相若以有相知是無相云何名無相若以無相知是無相無相是無無則不可知

知無相時同時帶知有相以必以有相為分齊故是以有相知無相也以有相知無相故其所知者應非是無相又不應以無相知無相以於境上不能取無相非無相之分齊故不取分齊誰復能知無相故不得有知無相是故謂無相是涅槃相不應道理無相既非是涅槃而又非有為相是涅槃相故無涅槃相

己三 無有為相故不能知無為法之無相破

若謂如眾衣皆有相唯一衣無相正以無相為相故人言取無相衣如是可知無相衣可取如是生滅是有為無生住滅處當知是無為是故無相是涅槃者是事不然何以故滅種種因緣皆空不得有為相云何因此知無為汝得何有為決定相知無相處是無為是故汝說眾相衣中無相衣喻涅槃無相者是事不然又衣喻後第五門中廣說

有為法之相即生上已明生滅皆空滅空即有為相空有為相既畢竟無有將以何相為無為法相之分齊知無為法相耶故無為不以相成也且對有為說無為今有為相既空無為豈有哉

種種因緣作種種理由解印度人衣之有牒紋者曰有相衣無牒紋者曰無相衣

己四 結明一切法空

是故有為法皆空有為法空故無為法亦空有為無為法空故我亦空三事空故一切法皆空

依有為法建立人我有為法空人我豈有一切法不出有為無為二法今二法既空故一切法皆空

丙二 觀有相無相

觀有相無相門第五

未講本文先明此門來意來意有四上門正破此門縱破上門正破有為相無為相以明一切法無相此門縱許相有然研其於有相不能立相有於無相亦不能立相有上門破通相此門破別相——以所相之法別別不同故上門破隱微相此門破粗顯相——粗相即依物顯現相上門破能相之表相此門破所相之體相

已明來意次釋門題觀如前釋此中有相無相皆具能破所破二義能破者謂如云有相相不相無相亦不相離彼相不相更為何所相所破者謂隨轉計有相而相無相而相即逐破之故約通義有之能相皆是法但此中乃約別義而有故以一切法是所相而以能相之相空明所相之一切法空此中觀有相無相皆不能立相以明實相無相故此門係以破為門也

丁一 生起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丁二 門體

戊一 偈

有相相不相無相亦不相離彼相不相相為何所相

有相者謂萬物已有相相者謂能相之相不相者謂不能相之有相相不相者謂若萬物已有相不應復以相相之而增益其相且亦不能以相相之也如有為法是已有相者既不能以生滅相相之且亦何所用而以生滅相相之耶

萬物若本無相則萬物之體畢竟空無以無標相則不應言有體相也萬法體既不可得滅又安能強於無相上立為相耶

離有相無相亦無第三法可以相相今有相與無相皆不能相則無一切所相之相一切所相之法既空汝所計以為相者將於何處安立耶

戊二 長行

有相事中相不相何以故若法先有相更用相為復次若有相事中相得相者則有二相過一者先有相二者相來相是故有相事中相無所相無相中相亦無所相何法名無相而以有相相如象有雙牙垂一鼻頭有三隆耳如箕脊如彎弓腹大而垂尾端有毛四腳麤圓是為象相若離是相更無有象可以相相如馬豎耳垂騣四腳同蹄尾通有毛若離是相更無有馬可以相相如是有相中相無所相無相中相亦無所相離有相無相更無第三法可以相相是故相無所相

自有相事中相不相至無相中亦無所相一段與離有相無相至是故相無所相一段直釋偈本此中前一段釋偈上半後一段釋偈下半

丁三 結齊

相無故可相法亦不成何以故以相故知是事名可相以是因緣故可相俱空可相空故萬物亦空何以故離相可相更無有物物無故非物亦無以物滅故名無物若無物者何所滅故名為無物無物空故一切有為法皆空有為法空故無為法亦空有為無為空故我亦空

此中以相無所相明可相法無以相可相俱空明萬物空——即謂有為相無為相空故有為法無為法空——以萬物空明非物無物亦空以物無物空明一切法及我皆空——此中物者謂可指別出來之東西也耶教中謂萬物為上帝所造故上帝非物是以耶教之教義亦同此中破

丙三 觀一異

觀一異門第六

此門及上一門皆隨觀相門之線索而來此一門來意有三上來雖已正破表相標相體相有相無相等一切相但愚者仍橫計相有故此門縱許其所計之相有而開一異二關以破之是以應開此門愚者不受上二門破謂相可相者有一異可得故就彼所計而破之應開此門寄相可相之一遍破諸法之一故開此門

已明來意次釋門題觀門二字如前釋凡有相對者皆可謂之有一此中一具能破所破二義為能破者謂如有體用是一則體即用用即體體則不名為體用亦不名為用是無體無用也若有體用是異則斯用者誰之用而體者誰之體哉又如若有萬法與心是一則萬法即是心不應萬法唯心之理若有萬法與心是異則萬法何關於心亦不應萬法唯心之理此中研相及可相是一是異法不可得故即是以一異為能破也為所破者謂論主否認相可相有一異可得故是所破也

丁一 發起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

復次一切法空標宗何以故以下辨意

丁二 偈釋

戊一 偈文

相及與可相異不可得若無有一是二云何成

若云相可相是一者則二無分別相即可相無相亦無可相也若云相可相是異者則二無關係相即不能相可相此中相謂能相可相謂所相

對所立能對能云所今相可相之一異既不可得故相及所相皆不能成立

戊二 釋文

己一 釋偈

是相可相若一不可得異亦不可得若一異不可得是二則不成是故相可相皆空可相空故一切法皆空

上來直釋偈文

己二 救破

庚一 略遮前破

問曰可相常成何故不成汝說相可相一異不可得今當說凡物或相即是可相或相異可相或少分是相餘是可相

問曰一段救相可相一異不可得之破

庚二 相可相一

如識相是識離所用識更無識如受相是受離所用受更無受如是等相即是可相

以上舉例證相可相一

庚三 相可相異

如佛說滅愛名涅槃相愛是有為有漏法滅是無為無漏法如信者有三相樂親近善人樂欲聽法樂行布施是三事身口業故色陰所攝信是心數法故行陰所攝是名相與可相異

以上舉例證相可相異三事能作信之相信是所相之相是色蘊實異於行蘊之信故相與可相之異亦可得

庚四 相可相亦一亦異

如正見是道相於道是少分又生滅是有為相於有為法是少分如是於可相中少分名相

正見是道相於道是少分者謂正見是能相道是所相但正見是八聖道支之一支故曰少分此中謂正見是道中之一分故與道非異故正見僅是道中之一分非全故與道非一故曰相可相一異可得又生滅能為七十二有為法之能相而是二十四不相應行之一部分故生滅之於有為法亦是非一非異者故相可相一異可得按比中之意可作一圖以明之圖如下

     可相(所相)有為法    ◎      相(能相)正見生住滅

此小圈屬於大圈小圈即大圈如云湖北人即中國人但小圈之內包小大圈之內包大大圈之所包者未必盡是小圈之所包者如不能稱中國人盡是湖北人故曰非一今合非一非異之關係點故曰亦一亦異也

庚五 結齊

是故或相即可相或相異可相或可相少分為相汝言一異不成故相可相不成者是事不然

此結明相可相一異可得

己三 破救

庚一 破相可相一

辛一 以相即可相則無可相破

答曰汝說或相是可相如識等是事不然何以故以相可知名為可相所用者名為相凡物小能自知如指不能自觸如眼不能自見是故汝說識即是相可相是事不然

以相可知名可相者謂可相由能相方可知故名可相——即所知境喻能相為茶杯所知者即茶水用杯取水而水由杯方得但杯不能自杯如眼之不能自見指不能自觸若謂相即是可相者則茶杯即是水指即其所指眼即其所見是空有能相之指之眼之茶杯而無可相之水之色等也

辛二 不應分別破

復次若相即是可相者不應分別是相是可相若分別是相是可相者不應言相即是可相

合之則不應分之今既云相即是可相是合相可相為一既合之為一又何能分別為相可相之二哉

辛三 失因果破

復次若相即是可相者因果則一何以故相是因可相是果是二則一而實不一是故相即是可相是事不然

相是因可相是果者謂因能了之因得所了之果也若云相即是可相則因果是一因果若一則失因果之用是相亦無相其可相之用相既無相其可相之用則相可相二俱不立二既俱不能立遑云其是一是異哉不啻以龜毛與兔角較粗細也

庚二 破相可相異

辛一 奪相縱異破

汝說相異可相者是亦不然汝說滅愛是涅槃相不說愛是涅槃相若說愛是涅槃相應言相可相異若言滅愛是涅槃相者則不得言相可相異

滅愛之滅即是涅槃是以若許滅愛是涅槃相得相義矣而失異義縱許愛是涅槃相得異義矣而失相義

辛二 彼無此存破

又汝說信者三相俱不異信若無相則無此三事是故不得言相可相異又相可相異者相復應有相則為無窮是事不然是故相不得異

凡有異者必是此雖無時彼亦可存之二物也如牛異於羊牛雖死羊猶可存但無信則無三事故信與三事不可言異也

辛三 自相亦相彼破

問曰如燈能照亦能照彼如是相能自相亦能相彼答曰汝說燈喻三有為相中已破又自違先說汝上言相可相異而今言相自能相亦能相彼

第二問答辨相不能自相亦不能相彼

庚三 破相可相亦一亦異

又汝說可相中少分是相者是事不然何以故此義或在一中或在異中一異義先已破故當知少分相亦破

一異義先已破故當知少分相亦破以上破相可相亦一亦異

己四 結破

如是種種因緣可相一不可得異不可得更無第三法成相可相是故相可相俱空

如是種種因緣至是故相可相俱空結明所破

丁三 結齊

是二空故一切法皆空

結齊諸法

丙四 觀有無

觀有無門第七

未講本文先講此門與他門之比較以明此門來意第四觀相門觀通相第五觀有相無相門觀別相觀一異門重觀別相此門重觀通相第四門明生相不能生自生他破相第五門明相不能相法破相第六門明相可相非一異破相此門明能相之有無共離皆不成破相第二觀有果無果門觀果之有無第五觀有相無相門觀相之有無下觀性門則觀見之有無此門雖亦同于第五門觀相空但彼門雙觀相可相以明一切相空而此門則專寄能相之有無——生滅以遍觀一切有無法空上二門皆合觀能相所相此門別觀能相上一門就相與可相之一異觀一切相空此門就能相有無之一異觀一切相空觀無相品有六門他五門以相或性或果明相空此門以相及體與用明相空

已明來意次釋門題觀門二字如觀一異門中釋有無之義有多種今約通別廣狹以釋此門之有無若約其通義而言則有色無色有見無見有對無對有果無果有相無相有漏無漏有為無為有明無明有性無性乃至有生無生等皆是如長行中云有無性相違一法不應共有如生時無死可知此中之無係通指一切之有無不過揀出生等以為例耳若約其別義而言則此中之有無僅用以代表生滅之四相蓋以有果無果于第二門中已明有相無相于第五門中已明有見無見有性無性于第八門中當明故也此中有表生住——或生住異無表滅——或異滅如長行中有——生滅——與無常共生無常是滅相是故離無有則不生等句可知

若就其狹義而言此中專明生住之有異滅之無若就其廣義而推之則此中係寄生滅之有無以通明一切之有無也

丁一 發起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有無一時不可得非一時亦不可得如說

長行中復次至如說發起以下偈文此中如說以上標宗以下辨意

丁二 偈釋

戊一 偈文

無一時無離無有亦無不離無有有有則應常無

有有時若有無則此有為無所壞不成為有有無時若有有則此無非是無以有有則不名無故是以若謂有無同一時有者則有無皆無也

最初有之謂生暫有用之謂住雖住必變之謂異雖暫有而終必無之謂滅對終云始對無云有若謂離終有始者則始者不得謂之始是以不得謂離滅有生也且亦不得謂離生有滅若云離生有滅者則此滅為誰之滅乎

水火不同處光闇無兩存若云生時滅即俱者則生必被滅之所滅奪而不生若云生時常有滅俱有者則生應常不生矣

戊二 釋文

己一 釋偈

上以破共破離破不離破有常無重破離五段釋偈

有無性相違一法中不應共有如生時無死死時無生是事中論中已說若謂離無有有無過者是事不然何以故離無云何有有如先說法生時通自體九法共生如阿毗曇中說有與無常共生無常是滅相故名無常是故離無有則不生若不離無常有有生者有則常無若有常無者初無有住常是壞故而實有住是故有不常無若離無常有有生者是亦不然何以故離無常有實不生

己二 救破

問曰有生時已有無常而未發滅時乃發壞是有如是生得皆待時而發有起時生為用令有生生滅中間住為用持是有滅時無常為用滅是有老變生至住變住至滅無常則壞得常令四事成就是故法雖與無常共生有非常無

問曰一段救破此中以體同時用前後救以上之破

己三 破救

庚一 以體同時用亦同時破

辛一 別破

壬一 生對滅破

癸一 俱有破

答曰汝說無常是滅相與生共生生時有應壞壞時有應生

此明有無共生有俱有過

癸二 俱無破

復次生滅俱無何以故滅時不應有生生時不應有滅生滅相違故

有無若共生者則有無應俱無以有無互相奪壞故

壬二 住對滅破

復次汝法無常與住共生有壞時應無住若住則無壞何以故住壞相違故

無常與住不應共生以住是存而壞是滅故如立之於行

壬三 異對住破

老時無住住時無老

異與住不應同時有以異是變異相而住非變異故

辛二 總破

是故汝說生滅老無常得本來共生是則錯亂

此一段總結以上三段——生對滅等——以明體同時用亦同時之意以破其計此中是故汝說生住異滅無常得之句伏有體雖同時而用非同時故無錯亂之救

庚二 以用前後體亦前後破

何以故是有若與無常共生無常是壞相凡物生時無壞相住時亦無壞相爾時非是無無常相耶如能識故名識不能識則無識相能受故名受不能受則無受相能念故名念不能念則無念相起是生相不起則非生相攝持是住相不攝持則非住相轉變是老相不轉變則非老相壽命滅是死相壽命不滅則非死相如是壞是無常相離壞非無常相

無常之體不應云于生時有也

庚三 以用未有體則不須破

若生住時雖有無常不能壞有後能壞有者何用共生如是應隨有壞時乃有無常是故無常雖共生後乃壞有者是事不然

滅有為無是無常之天職亦即是無常之用若謂七法雖共生而無常未能滅壞彼有故可同時者則是無常無用也既無用體何須

己四 總結

如是有無共不成不共亦不成是故有無空

總結以上三段

戊三 結齊

無空故一切有為空一切有為空故無為亦空有為無為空故眾生亦空

識謂心王受念即心所生相謂能起有生相之用必應有其體若用是前後者故體亦應前後而汝計體同時用前後故不應理且生時謂即有無常之體者云何證知又生時若謂有無常之體此無常之體有何用而須此體以生時不見此無常之用故

此中以有為法上之生滅之空推明一切有為法空以有為空結明無為及人我皆空

丙五 觀性

觀性門第八

未講本文先明大義明大義分二

釋門題不釋觀但釋性釋「性」又分二

先審名義若約性相之通義則性相之名義無定蓋以性相本可互用性可表相相可表性如云「諸法實相無相非言說所能及」此相字即是表諸法離言自性義又如成唯識論所言之三性解深密經即名之為三相是相字可表性義也性可表相義者如經所說之異生性及善無記三性即是表分齊義界限義——凡有分齊可取者皆謂之相又如起信論所謂之真如相是性亦可表相義也

若言性相之別義則性相各有其假定之義無表現無變異之理體曰性無表現者謂非言說之所能施設思想之所能緣取也無變異者謂於時間空間上皆無變化轉異也理謂遍常之理體謂真實之體有表現有變異之事物曰相事謂事情物謂物象有變異有表現反前無表現無變異義應知

次辨詮旨真實性者性義即真實義常不變異義真實即性持業釋也所明者乃真實之性非虛妄之性依士而釋曰真實性所約不同所詮亦別故約遮表等而真實性之所詮有四「約遮詮」曰三無性相無性以法從緣生無決定相故生無性以法從眾緣生無有自體性故勝義無性以勝義無相非言說之所能表示思想之所能安立故「約表詮」曰圓成實性即二空所顯圓滿成就諸法實性之謂「約智證」曰二空真如謂二空智之所證即聖者離二障——煩惱障所知障——之清淨智所行境界「約泯絕」——絕謂離四句百非泯謂離心緣相言說相——則曰一真法界但一真法界亦是強名既不立以能詮之教亦遣能證之智無以名之強名之曰一真法界耳

幻化性者即依他起性亦名如幻性依他而起無決定相無實自體依他而起有因緣力有果報用非有非無非實非虛是曰幻化即此幻化是眾緣生諸法之性是以一切法之性皆幻化性了知其如幻不取其決定相實在體則增益執離了知其如幻而非無力用則損減執離二執離則中道顯矣

妄執性者即遍計所執自性謂由能分別之心周遍計度虛妄分別所執取之若法若我自性差別名曰遍計所執自性如是自性畢竟空無等同兔角妄執為有故亦曰妄執性此即楞嚴經所謂以攀緣心為自性也

三論宗謂一切病不出性假二病性病謂計執性病假病謂執幻病——此謂執幻相是決定相病如今之哲學者安斯坦輩謂一切法相皆相對而立而此一切相對之理即是絕對的真實性——論主觀真實性非于世間言說妄想戲論上所能建立既不能表其相亦不能詮其義若于戲論上建立真實性如幻性實足增益其妄執耳夫妄執若離圓成自昭是以此論于真實性上雖專約遮詮破而不收遣而不立亦即是明幻性顯實性申二諦也學者於此應察論主之旨

辨來意為三對前諸門辨前諸門謂自觀因緣門至觀有無門等門前諸門破一切法有以明空義此門破一切法——無——皆非以明中道一切執病不外空有破有執空破空執有故此門雙破之前空無生性相無相性此無勝義性謂空品之三門即觀因緣門觀有果無果門觀緣門謂相品中之前四門即觀相門觀有相無相門觀一異門觀有無門從依他起上明無相無性從遍計執上明無相無性此則從圓成實上明無相無性

對前空門辨空門謂空解脫門即觀因緣門觀有果無果門觀緣門三門前空門破從幻執妄此破執妄立幻此謂凡愚於眾緣所生法上執其有決定體相故前破幻凡愚橫計有性而以性立相故此破性空門破依他起無性此破遍計執無性此謂前從有為法上破其表現之相蓋以法依他起無定相亦無實體故此從其所妄計上破其妄計之情蓋以妄心所執者等同龜毛故也

對前四門辨前四門謂觀相門觀有相無相門觀一異門觀有無門前觀一切相不可得但凡愚復計有性性有相亦有彼舉性救相故此中隨其所舉而隨破之上就相明無相此就性明無相就相明無相者謂從相明無相相就性明無相者謂從性明無性相也前明無時分方位可取此明勝義性無

丁一 生起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諸法無性故如說

長行中復次至如說生起正文此中伏破愚夫以性立相之計故曰諸法無性故標無性宗以破之如說以下出因

丁二 偈釋

戊一 偈本

見有變異相諸法無有性無性法亦空諸法皆空故

見即現見意見聞覺知等悉現見此中謂吾見有表現之諸法皆變異相矣實未見有表現而無變異之法性也遍尋諸法而無此不變異之性故曰諸法無有性若決定云有此無性法是法亦成有性法是以欲破盡有性法必亦應曰無性法亦無也諸法體本來空寂既不應言法言性亦不應言法無性

此偈之所破者有多種今略舉數例以明之此偈上半破一切外道以一切外道皆計有實我實法故即此中所橫計之性下半破一切小乘以一切小乘皆計有無人我之實法故即此中所計無性之性上半破小乘一切有部以其執一切法有不可變異性故下半破小乘說假部等以其執實有無性之假法故上半破俱舍論以其執有實法性故下半破成實論以其執有無性法故上半破小乘法執以其執有決定法性故下半破大乘惡取空以其仍有無善無惡等之道理所取故

此偈所申所明之義正廣今且依三性以判其所明所申上半以依他起性破遍計執性下半以圓成實性破依他起性上半從依他明無性下半從勝義明無性上半明無常以常義即性義故下半明無無常以其執別有無常故上半明無我下半明無無我

戊二 釋義

己一 直釋偈本

諸法若有性則不應變異而見一切法皆變異是故當知諸法無性復次若諸法有定性則不應從眾緣生若性從眾緣生者性即是作法不作法不因待他名為性是故一切法空

此中以相有變異明法無性謂見一切法皆變異而所謂不變異者實不可得故性無也此中謂體由用彰性由相見見其相可知其性既見今相變異可知其性亦變異但真實常如不變異者方謂之性有變異者皆不得謂之性故曰見有變異相諸法無有性也復次下以法從緣生明法無性謂無造作不變異者曰性若性從緣作而有者則性有變異有變異者必無定相待眾緣者必無實體既無實體復無定相豈可謂之性乎是故一切法空以體空則用無性空則相無今遍尋諸法之性而不可得故相亦本空也性相皆空云何有是法耶

己二 外過內

問曰若一切法空則無生無滅若無生滅則無苦諦若無苦諦則無集諦若無苦集諦則無滅諦若無苦滅則無至苦滅道若諸法空無性則無四聖諦無四聖諦故亦無四沙門果無四沙門果故則無賢聖是事無故僧亦無世間法皆亦無是事不然是故諸法不應盡空

問曰一段外過內此中謂外人責論主有斷滅見之過

依生滅流轉而有苦諦集起眾苦是曰集諦滅苦集諦是曰滅諦能通達於苦集滅諦者是曰道諦志求解脫出家修習者謂之沙門四沙門果即聲聞乘之四果預流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羅漢果

己三 內離過

庚一 免過

答曰有二諦世諦第一義諦因世諦得說第一義諦若不因世諦則不得說第一義諦若不得第一義諦則不得涅槃若人不知二諦則不知自利他利共利如是若知世諦則知第一義諦知第一義諦則知世諦汝今聞說世諦謂是第一義諦是故墮在失處諸佛因緣法名為甚深第一義是因緣法無自性故我說是空

此中謂誤世諦為真諦者即非是知世諦者亦是不知真諦者諸佛說一切宛然似幻而有之因緣法即是以世諦明真諦蓋一切宛然似幻而有者常畢竟空寂而此畢竟空法即常宛然而有也是以我說是空即是明真諦亦即是申世諦而汝斥我為斷滅見者不亦誣乎

庚二 推過

辛一 約自性破

壬一 牒計

若諸法不從眾緣生則應各有定性

上牒計

壬二 推破

癸一 推無出世法過

五陰不應有生滅相五陰不生不滅即無無常若無無常則無苦聖諦若無苦聖諦則無因緣生法集聖諦諸法若有定性則無苦滅聖諦何以故性無變異故若無苦滅聖諦則無至苦滅道是故若人不受空則無四聖諦若無四聖諦則無得四聖諦若無得四聖諦則無知苦斷集證滅修道是事無故則無四沙門果無四沙門果故則無得向者若無得向者則無佛破因緣法故則無法以無法故則無僧若無佛則無三寶若無三寶則壞世俗法此則不然是故一切法空

凡夫之妄心不能了知苦集諦等必由勝智審諦方能了知了知一切世間法皆苦是曰苦聖諦了知能生苦法之因緣曰集聖諦以智擇滅苦集曰滅聖諦了知轉染成淨之理曰道聖諦是故若不受諸法緣生無性之空則無四聖諦今我說是空而汝不受汝應有無出世法之過矣

癸二 推無世間法過

復次若諸法有定性則無生無滅無罪福無罪福果報世間常是一相是故知諸法無性

無因緣法則無佛與眾生染淨之別亦無出家之必要以計法不從緣生不特壞出世法亦壞世間法也變異非常定故是常必一是故計諸法有定性即是計世間相是常謂世間相常不應事理

辛二 約他性破

壬一 從對待上破

若謂諸法無自性從他性有者是亦不然何以故若無自性云何從他性有因自性有他性故

對自有他無自亦無他

壬二 他亦自破

他性即亦是自性何以故他性即是他自性故

甲稱乙為他乙稱乙為自有乙之自身甲乃能稱之為他今既無乙之自身則甲無所稱是故無自則無他

辛三 約自性他性有無不成破

若自性不成他性亦不成若自性他性不成離自性他性何處更有法若有不成無亦不成

自以外謂之他有以外謂之無今自性他性既非有是有不立也有不立則無有以外之無是以於自性他性以外更別無諸法之性也且自他二性能攝一切性以除自之外凡宇宙一切皆謂之他今自性他性既無故一切諸法皆無性也

庚三 結破

是故今推求無自性無他性無有無無故一切有為法空

丁三 結齊

一切有為法空故無為法亦空有為無為尚空何況我耶

以有為法空結明無為法空以法空結明生空

丙六 觀因果

觀因果門第九

此門來意有六無相品中之前四門觀相之相無第五門觀性之相無此觀因果之相無外人以論主所云之因果——四沙門果等——總救上五門所破之相性故重開此門以破其總救外人借論主所云之因果及破上門所破之有——性法之實性法之假——以立性謂若有因果則必有法有法則必有性蓋謂此法非無性法即有性法非有性法即無性法二者必居其一也故開此門破之觀緣門明於一一緣及其和合中求果皆不可得此門所明亦同但此門更詳明非離此一一緣及其和合外別有因果可得此門所明乃上門餘意蓋以此所破為愚夫迷執論主於上門所破之因果故也前數門皆以推研現有果法之來處空現有之果此門則推研其果無來處則當體即空

丁一 唱起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諸法自無性亦不從餘處來如說

丁二 偈釋

戊一 偈本

果於眾緣中畢竟不可得亦不餘處來云何而有果

眾緣中謂一切一一緣中及多緣和合中畢竟所包有二義一切空間一切時間若於一切一一緣中及多緣和合中無果可得者則無論何地何時皆無果可得也

惟能生果者謂之因惟本身之所從來者謂之因且惟自能生其所生之自果此自果對自因而得名今果於眾緣中畢竟不可得則是能生者不能生其所生既不能生不名能生此既非能生故亦不應言於餘處——眾緣外——能生此果也眾緣及餘處既皆不能生果云何有此果法耶

戊二 釋義

眾緣若一一中無若和合中俱無果如先說又是果不從餘處來若餘處來者則不從因緣生亦無眾緣和合功若果眾緣中無亦不從餘處來者是即為空

直釋偈本之義是曰釋義

丁三 結齊

果空故一切有為空一切有為法空故無為法亦空有為無為尚空何況我耶

此中以果空結明一切法及我皆空——以上明無相品竟

乙三 明無作品

丙一 觀作者

觀作者門第十

先釋門題次明來意

門二字如前釋此中但釋作者義釋作者分三作者謂能作果之因緣也作者謂能觀一切法空之能觀心——此從法上觀作者作者謂能作之人或能作之天等——此從人上觀作者

已釋門題今明來意有四無相品之前四門觀有空後二觀空空此門則觀能觀之者亦空蓋謂有能觀之心即有所觀之境能觀之心未寂所觀之境不空鈍根者不能一觀即頓了諸法之體是以順先觀性次相次用之次第而開此門前諸門皆正明法空此門傍明人空以通破內外之執前諸門明諸行皆苦此中即苦而觀無苦

丁一 唱起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自作他作共作無因作不可得故如說

復次一切法空總唱何以故生起本門所正明之文

丁二 偈釋

戊一 偈頌本

自作及他作共作無因作如是不可得是則無有苦

此中最要應先明非自作蓋以無自則他不立無自無他無因亦不成故——此謂若云無因能作則此無因即是法也若是法則非自即他謂三界一切之果法

戊二 長行釋

己一 釋偈本

庚一 正釋偈

辛一 破自作

苦自作不然何以故若自作即自作其體不得以是事即作是事如識不能自識指不能自觸是故不得言自作

若云自作自則有三過若已有自體者何用更作若自體本無者則自體尚未有何能作縱許有自體則其所作者應是他而非自

辛二 破他作

壬一 奪眾緣無他意破

他作亦不然他何能作苦問曰眾緣名為他眾緣作苦故名為他作云何言不從他作答曰若眾緣名為他者苦則是眾緣作是苦從眾緣生則是眾緣性若即是眾緣性云何名為他如泥瓶泥不名為他又如金釧金不名為他苦亦如是從眾緣生故眾緣不得名為他

苦以眾緣為其體性眾緣性即是苦故眾緣不名為他如瓶體是泥不應名泥為瓶之他也

壬二 眾緣本空破

復次是眾緣亦不自性有故不得自在是故不得言從眾緣生果如中論中說『果從緣眾生是緣不自在若緣不自在云何緣生果

眾緣亦是果法一一緣皆從其眾緣而生一切一一緣皆無獨自存在之體性自體尚無何能作他耶

辛三 破共作

如是苦不從他作自作共作亦不然有二過故若說自作苦他作苦則有自作他作過是故共作苦亦不然

甲能作乙能作乃有甲乙二人共作之事如一沙不能出油二沙合亦不能出油也

辛四 破無因作

若苦無因生亦不然有無量過故

虛空不能頓生萬物無因豈能作果

庚二 引經證

如經中說裸形迦葉問佛苦自作耶佛默然不答世尊若苦不自作者是他作耶亦不答世尊若爾者苦自作他作耶佛亦不答世尊若爾者苦無因無緣作耶佛亦不答如是四問佛皆不答者當知苦則是空

謂阿含經裸形迦葉即印度古代一類苦行外道彼自稱為離繫子佛教徒稱彼為無慚外道答有四種直答分別答——答曰是或非反問答——反問其問題之定義俾得其題之邊際便於解釋不答答——蓋欲使其自悟或以挾惡見邪見而故意為難故此中之答即不答答也大小乘釋此不答之意各別小乘謂佛以裸形外道挾邪見來問故不答大乘謂不答即是表示空意是以論主引經之此段證作者及所作之空

己二 諍經意

庚一 總非昧經意

問曰佛說是經不說苦是空隨可度眾生故作是說

小乘人謂佛以外道挾惡見問故不答非表示空義大乘人謂不答實是表示空義意見不同故諍

問曰以下係小乘人所說佛說是經不說是空總非論主昧經意

庚二 為論主釋經

辛一 破自

壬一 敘外道意明佛不答

是裸形迦葉謂人是苦因有我者說好醜皆神所作神常清淨無有苦惱所知所解悉皆是神神作好醜苦樂還受種種身以是邪見故問佛苦自作耶是故佛不答苦實非是我作

此中之神非謂天神乃謂神我即俗所稱之靈魂——精神之自我印度九十六種外道中除斷見外道外餘皆計有神我如勝論——計神我能作好或醜數論——計神我不能作但能受而由冥性作及此中之裸形外道——計神我亦作亦受等此中佛所以不答者蓋欲使其自悟其見之非也

壬二 正破外道

若我是苦因因我生苦我即無常何以故若法是因及從因生皆亦無常若我無常則罪福果報皆悉斷滅修梵行福報是亦應空若我是苦因則無解脫何以故我若作苦離苦無我能作苦者以無身故若無身而能作苦者得解脫者亦應是苦如是則無解脫而實有解脫是故苦自作不然

外道之計神我皆計其常故此中以因果生滅無常之理破之外道恃修梵行可生梵天故此中明福報空奪其所恃

辛二 破他

壬一 破我他

他作苦亦不然離苦何有人而作苦與他

苦不離我我不離苦若苦為他人作者我則不應受況他自身亦稱自若云他作苦即是自作苦但自作苦於上段已破故云苦由他作者不應道理

壬二 破自在天他

印度古代之奉神教者有二派多神教一神教奉自在天者一神教也彼謂宇宙惟自在天獨尊此天無所不能無所不知人類之苦果樂果皆彼所作歐美人所奉之耶教及亞洲中部之回教與此教正同故耶回二教亦可同於以下破自在天之破

癸一 正破

子一 破用

丑一 正破

寅一 以種類不相似破

復次若他作苦者則為是自在天作如此邪見問故佛亦不答而實不從自在天作何以故相相違故如牛子還是牛若萬物從自在天生皆應似自在天是其子故

自在天應不能生人以二者不相似故如馬之於牛

寅二 父不愛子破

復次若自在天作者眾生不應以苦與子是故不應言自在天作苦

自在天應不能生人以不愛其所生者故如馬不愛牛子

丑二 救破

問曰眾生從自在天生苦樂亦自在天所生以不識樂因故與其苦

此中以眾生不識其所從來以知供養自在天報乃父之恩故自在天與以苦非自在天不愛所生之子以救上破

丑三 破救

寅一 以不以樂遮苦破

答曰若眾生是自在天子者唯應以樂遮苦不應與苦

眾生應非是自在天之子以自在天不以樂遮眾生之苦故如人類之於蚤虱

寅二 供養不得樂果破

亦應但供養自在天則滅苦得樂而實不爾但自行苦樂因緣而自受報非自在天作

眾生應非是自在天之子以供養自在天而不得樂果故見彼供養自在天者亦同諸有不供養自在天者常受苦故又見彼不供養自在天者亦有常受樂故

子二 破體

丑一 有所須破

復次彼若自在者不應有所須有所須自作不名自在若無所須何用變化作萬物如小兒戲

上段從自在天與眾生之關係破自在天之用此中則直從自在之體上破之

自在天應不自在以有所須故如人須衣食住而多煩累

丑二 不能自作破

復次若自在作眾生者誰復作自在若自在自作則不然如物不自作若更有作者則不名自在

自在天應不自在縱許為他所作故如為自在天所作之眾生又自在天應不自在以不能自作如指不能自觸故

丑三 不能無障礙破

復次若自在作者則於作中無有障閡念即能作如自在經說自在欲作萬物行諸苦行即生諸腹行蟲復行苦行生諸飛鳥復行苦行生諸人天若行苦行初生毒蟲次生飛鳥後生人天當知眾生從業因緣生不從苦行有

自在天應非自在以所作有障礙其本願在作人以生天而必先由苦行作蟲鳥等故又自在天應不自在以須待行苦行方能生故

丑四 住處作破

復次若自在作萬物者為住何處而作萬物是住處為是自在作為是他作若自在作者為住何處作若住餘處作餘處復誰作如是則無窮若他作者則有二自在是事不然是故世間萬物非自在所作

自在天應非自在以不能自作其依住以造作之處故以其作種種事物必先有自身所依之處所故自在天應不自在以縱許自在天所依之住處他作故是以自在天應不能作人以自亦不自在故

丑五 有求於他破

復次若自在作者何故苦行供養於他欲令歡喜從求所願若苦行求他當知不自在

自在經謂自在天尚行苦行故人應行苦行此中謂眾生皆不自在以汝言必行苦行供養於他——自在天——故是以自在天亦應不自在以其行苦行供養於他故如眾生

子三 重破用

丑一 隨業變破

復次若自在作萬物初作便定不應有變馬則常馬人則常人而今隨業有變是故當知非自在所作是不自在

重破有二義先破有未盡故顯其用畢竟無使迷者顯了印可而速離其邪執故

自在天所作之物不應有變以所作之物無自作之權故如人所作之瓶今眾生以隨其自所造之善惡業變趣於人天及地獄故應非是自在天所作

丑二 無罪福好醜破

復次若自在作者即無罪福善惡好醜皆從自在作故而實有罪福是故非自在所作

人不負善惡好醜之責任以汝言皆是自在所作故自在天應不能作今人以其所作者自有罪福好醜故

丑三 有所憎愛破

復次若眾生作自在生者皆應敬愛念如子愛父而實不爾有憎有愛是故當知非自在所作

眾生皆應愛自在天汝言眾生是自在天所作故如子愛父但眾生亦有憎自在天者故知眾生非自在天所作也

丑四 有苦樂破

復次若自在作者何故不盡作樂人盡作苦人而有苦者樂者當知從憎愛生故不自在不自在故非自在所作

自在天應不自在以有眾生憎惡之故如人被他人咒罵又自在天應不自在以自在天對眾生有憎有愛故——眾生有苦有樂故——如人有煩惱而不自在故是以自在天不能作人以己亦不自在故如法從眾緣生而不自在故

丑五 眾生方便各有所作破

復次若自在作者眾生皆不應有所作而眾生方便各有所作是故當知非自在所作

自在天應不能造作自制治眾生以眾生各有自作之權故

丑六 修梵行無益破

復次若自在作者善惡苦樂事不作而自來如是壞世間法持戒修梵行皆無所益而實不爾是故知非自在作

自在天應不能作人以人自修梵行之力即可感善果故

子四 重破體

復次若福業因緣故於眾生中大餘眾生行福業者亦復應大何以貴自在若無因緣而自在者一切眾生亦應自在而實不爾是故當知非自在所作若自在從他而得則他復從他如是則無窮無窮則無因

計自在天者亦名計不平等因者彼謂自在天乃獨尊無二無上的眾生雖竭力造善其福終不能等於自在天蓋謂自在天最先而生無因自有是以能造作萬物故萬物之福報決不能與之平等也

眾生亦應無因而生汝許無因而自有果故如汝所計之自在天是以自在天應不能生眾生以眾生乃無因而生者故如汝計無他物能生自在天

癸二 結破

如是等種種因緣當知萬物非自在生亦無有自在如是邪見問他作故佛亦不答

上結破

辛三 破共

共作亦不然有二過故

若云共能作者則有二過——自作及他作——故共亦不作

辛四 破無因

眾因緣和合生故不從無因佛亦不答

見彼諸法皆從因緣生而未見無因能生者假使無因能生則人可從虛空生而不必從人生又若虛空能頓生物則世間相錯亂交雜不堪設想矣

庚三 總結非論主

是故此經但破四種邪見不說苦為空

是故此經下總結明論主誤解經意

己三 申經意

答曰佛雖如是說從眾因緣生苦破四種邪見即是說空苦從眾因緣生即是說空義何以故若從眾因緣生則無自性無自性即是空

答曰以下論主申經意此中謂佛說因緣生義以破外道而同時即是說因緣空義蓋以緣生則無自性故也

丁三 結齊

如苦空當知有為無為及眾生一切皆空

此中以苦空結明法與眾生亦皆空

丙三 觀時

觀三時門第十一

先釋門題次明來意如前釋此中專什三時

謂時分時節約其通義而言則自一剎那乃至不可說數大劫等總名為時若約別義而言則有剎那四季劫等之別又約通義而言則古往今來之年月日刻等統名為時若約別義而言則明日非今日今日非昨日甲子年非乙丑年清代非明代夏季非春季時分如有其定限時節各據其期間前去後方能來等而無間各占其時間之位置也

三時謂去今三時也三時亦名三世或名三際佛法中通常皆立三時或立十世但他處亦有立二時或立一時者立十世者謂去今來各復具三世——共九世而此九世則皆在一念上顯區別合此九世與此一念法名曰十世也立二時者有三種謂有過去現在而無未來謂有過去未來而無現在——如希人柏拉圖謂有現在未來而無過去立一世者亦有三種謂僅有過去而無現謂僅有現在而無過謂僅有未來而無過去現在也但本論此門所觀者則依三時蓋以時分皆是差別假立來三時乃相對而稱互依而立是以無時分之觀念則已若有則應以立三時為正論也

復次三時之類別有多種所謂色法上之三時心法上之三時因果法上之三時一念法上之三時一世界成空之三時等皆是而此中所觀者乃因果法上之三時也

已釋門題今明來意前十門破空間此破時間時間空間世界宇宙之謂時間謂時分及歷時分之法空間謂方位——上下四方等——及占方位之物是以不依空間時間則不能起思想而亦無言說故思想言說之規範永為空間時間之所限定若欲離其戲論破其妄想親證一真法界圓滿如來法身非打破其時間空間之觀念不為功也前十門雖觀一切有為法之體用空寂足明雖占方分者之一極微亦不可得以打破凡愚之空間觀念然時間之觀念未離仍足以引起將來世界之想像故開此門以破之又前十門僅觀得固定物體之空而有活動事情之妄計仍未破——有計物體本空而所有者僅是一件一件的事實事情——欲破此計事情者之妄想非破時間相不可故開此門以破之

今法人柏克森計有時間而無空間有心而無物彼謂心之相狀連綿不斷僅占有時間而無空間之位置因心力薄弱時遂覺有物雖見有物但轉瞬間心力復強實不見有實物也而所謂占空間上之萬物者不過是心力薄弱時所餘落之影耳譬若煙炮將放完時所現之火星又十九世紀時德人康德謂本無所謂時間與空間此二不過是思想上所畫出之二條路線——思想上所帶有之二假相——但所謂實有者則心與物耳此二人雖能思惟惜不得其正若得本論而通之則於佛法其庶幾乎

前十門破因前果後果因同時此中破果前因後於時分上言因果又出三世故此中觀三世前十門皆以法我為所觀以空觀為能觀此中並其能觀者破之人我本空非以破故空而以不明法我無性執為實有應破其妄執故有能破是故能破者亦是依妄想而立畢竟空寂應知非實有所破與能破也

丁一 唱起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因與有因法前時後時一時生不可得故如說

復次至如說唱起以下之文此中之因謂能生果者有因法謂果以此果亦能為後果之因也是以此中所謂之因與有因法亦可稱之為果與有果法也

丁二 偈釋

戊一 偈本

若法先是皆不成者是法從因生云何當有成

謂因先果後謂因後果先謂因果同時對果名因在因位時無所對之果所謂因者謂誰之因因理不成果則不生故曰是法從因生云何當有成也

戊二 釋文

己一 正釋偈本

先因後有因是事不然何以故若先因後從因生者先因時則無有因與誰為因若先有因後因者無因時有因已成何用因為若因有因一時是亦無因如牛角一時生左右不能相因如是因非是果因果非是因果一時生故是故三時因果皆不可得

此中分三一破先因後果二破先果後因三破因果同時此中有因指果謂果亦有因法也——此果為後果之因是故三時因果皆不可得總釋偈本

己二 外出內過

問曰汝破果法三時中亦不成若先有破後有可破則未有可破是破破誰若先有可破而後有破可破已成何用破為若破可破一時是亦無因如牛角一時生左右不相因故如是破不因可破可破不因破

己三 內自免過

庚一 釋過還過破

答曰汝破可破中亦有是過

汝破吾不能破汝是汝破可破中亦有破不因可破可破不因過之破而吾之能破終不能為汝所破且汝既有如是等過是汝終應為吾所破也

庚二 反成我義破

若諸法空則無破無可破汝今說空則成我所說

我說諸法空而汝說無破可破是汝說成我義也

庚三 不過加過破

若我說破可破定有者應作是難

對病者之病給病者以藥藥與病惟關切於病者之體實無礙於醫生今我之所以破汝者為汝有執也汝執若無何用破為所謂把火不能燒虛空也若我定執我破是實有者亦是妄執但我既不爾汝何得以是作難耶汝難既不能難我是故反加諸汝也

己四 外更立法

問曰眼見先時因如陶師作瓶亦有後時因如因弟子有師如教化弟子已後時識知是弟子亦有一時因如燈與明能說前時後時因一時因不可得是事不然

問曰眼先時因一段外重立三世因果法之計上來外人以理立教不成均此處轉以事實立計蓋謂理趣不能違事實而事實可取消空理也眼見先時因如陶師作瓶二句立果先因後法可得計亦有後時因等句立果先因後法可成計亦有一時因如燈與明二句立因果同時法可成計

無作門之前皆正明生因生果以後則皆正明了因了果如此中所舉之喻可知

己五 內更破外

庚一 破因先果後

答曰如陶師作瓶是喻不然何以故若未有瓶陶師與誰作因如陶師一切前因皆不可得

作瓶等瓦器者名陶師是對果有因也然陶師未作瓶時不名陶師非瓶之因故汝謂因先果後不應道理也

庚二 破因後果先

後時因亦如是不可得若未有弟子誰為是師是故後時因亦不可得

對弟子而得師名是對因有果也然弟子未從師師未被弟子師之之時而弟子既不名為弟子師亦不名為師是故汝說因後果先不應道理

庚三 破因果同時

若說一時因如燈明是亦同疑因燈明一時生云何相因

燈燄與明既云是同時有者安知燈燄不因於明耶此喻乃同疑因不應以之證明因果同時有

丁三 結齊

如是因緣故當知一切有為法無為法眾生亦空

此中以三世因果法不成結明一切法我空

丙三 觀生

觀生門第十二

本品——無作品——及本論皆以此門為其終結

此門來意有四前諸門從異法觀生——謂從種種法上觀其生相皆不可得空一切法此門即生觀生——謂凡愚計生即法故論主即此一法上觀其無別生相可得——空一切法前觀生係從相明體此觀生係即體明體前觀生可生不生明一切法空此觀不生亦不生明一切法畢竟空上門就因果法上之三時觀一切法無生此門就生法上之三時觀一切法畢竟不生

由上數意可知本品本論皆以此為其終結之故

丁一 總起

復次一切法空何以故不生生時不可得故今生已不生不生亦不生生時亦不生如說

丁二 釋

戊一 偈

生果則不生不生亦不生離是生不生生時亦不生

此中之生法即是果生果謂已生之果法不生謂果之尚未生者初有謂之生生已故不名生又生已何用更生故曰生果則不生不生則不名為生故曰不生亦不生又既是不生則應終不能生以不生者不能為生之因故如虛空龜毛等凡法之生時非已生生即未生生今已生不生未生亦不生是法終不生也是法終不生何得謂離生已時未生時外別有生時可得故曰離是生不生生時亦不生

戊二 釋

己一 總明三時無生

生名果起出未生名未起未出未有生時名始起未成

此中釋三時之名故曰總明三時無生起者謂果體起於未有出者謂果出於因位而至於果位也生時者即居於生已未生之間謂果初有體而未成果之時也

己二 別破三時無生

庚一 破已生生

辛一 以無窮破

是中生果不生者是生生已不生何以故有無窮過故作已更作故若生生已生第二生第二生生已生第三生第三生生已生第四生如初生已有第二生如是生則無窮是事不然是故生不生

若生已復生生則無窮無窮則生終未能有完成之生果是故汝不應計已生生也

辛二 以不定破

復次若謂生已生所用生生是生不生而生是事不然何以故初生不生而生是則二種生生已而生未生而生故汝先定說而今不定

此中復次若謂生生已生所用生生是生不生而生者即是若謂生法已生而生者則所用以生之生法即是此初生法不生而生也之義汝本計生已而生今汝意又云初生不生而生是汝說有不定過也

辛三 以理奪破

如作已不應作燒已不應燒證已不應證如是生已不應更生是故生法不生

此中引其餘已決定之同類法作譬以喻無已生生之理故曰以理奪破

庚二 破不生生

此中以其計不生為因而生果故破之

辛一 正破

壬一 生不生不合破

不生法亦不生何以故不與生合故有一切不生有生過故若不生法則不生

無非是有不生非生有無相違生不生亦相違相違則不相合既不相合又何得謂不生而生耶

壬二 名體擾亂破

若離生有生則離作有作離去有去離食有食如是則壞世俗法是事不然是故不生法不生

若謂不生生者則所謂有者雖詮有而亦詮無一切名體皆屬擾亂故不應作如是計

壬三 一切法不生應生破

復次若不生法生一切不生法皆應生一切凡夫未生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皆應生不壞法阿羅漢煩惱不生而生兔馬等角不生而生是事不然是故不應說不生而生

此中謂凡夫不應生菩提者明因未熟不生也謂阿羅漢不應生煩惱者明已斷者則不生也謂兔角不生者明畢竟無者畢竟不生也若謂不生法而能生者則此三種不應生者皆應生也然兔角等實未見其能生故不應作如是計

辛二 救破

問曰不生而生者如有因緣和合時方作者方便具足是則不生而生非一切不生而生是故不應以一切不生而生為難

不生法可有三種無為法不生畢竟無者不生緣缺法不生此中以緣缺故不生救破蓋謂我之所謂不生而生者非謂一切之不能生者而生乃謂此時緣缺故名不生若緣具足則必生故曰不生生也

辛三 破救

答曰若法生時方作者方便眾緣和合生是中先定有不生先無亦不生有無亦不生是三種求生亦不可得如先說是故不生法不生

此中以第二觀有果無果門破其不生生之救

庚三 破生時生

辛一 以理奪破

生時亦不生何以故有生生過不生而生過故生時法生分不生如先說未生分亦不生如先說

間於生已未生之時謂之生時上來已明生已不生不生亦不生故間於二者之生時亦不應生也若橫計生時生則汝有生生不生而生之二過也

辛二 以無體破

復次若離生有生時則應生時生而實離生無生時是故生時亦不生

依生建立生時生既不生故生時無體也

辛三 以二體破

復次若人說生時生則有二生以生時為生以生時生無有二法云何言有二生是故生時亦不生

此中以生時為生者謂以生時為所生法也以生時生者謂從生時所生法也汝若計生時生者則有二生但生時實無此能生所生之二法是故汝言生時生不應道理

辛四 以無依破

復次未有生無生時生於何處行生若無行處則無生是故生時亦不生

此中之依謂生時之所依生時之所依乃生已與未生上來已明生已不生不生不生是終無有生既終無有生則汝所計生時之生將於何處現行耶

己三 總結三時無生

如是生不生生時皆不成生法不成故無生滅亦如是

此中住表住法謂住即法也表滅法謂滅即法也此段以生已不生生時皆不成結明生法不成以生法不成結明住法與滅法皆不成住法不成者謂已住未住住時皆不成也滅法不成者謂滅已未滅滅時皆不成也

丁三 結齊

滅不成故則有為法亦不成有為法不成故無為法亦不成有為無為法不成故眾生亦不成

此中以生住滅不成結明有為法空以有為法空結明無為法空以法空結明生空

甲三 結分

是故當知一切法無生畢竟空寂故

自觀生門之文觀之則此末二句是故當知一切法無生畢竟空寂故用以結明此門之宗旨但自全論觀之則此二句即是用以總結十二門也蓋以十二門中以觀生門為十二門之終結而觀生門以此二句為其終結故此二句亦即是用以結明十二門之旨也是以此二句攝入三分中之結分此中是字總指十二門故字即理由義是故當知一切法無生畢竟空寂故謂由上十二門所明之理應知一切法之性用無始無起無始無起則一切法本來空寂亦畢竟空寂也

學者凡讀一論應知此一論所宗以立論之點得此論之宗點則思惟乃有線索思惟有線索則其比量既可得其正而其理想之所入亦必甚深如是則此論之精處微處偏勝處要處皆為讀者之所領得而無餘矣此十二門論之所宗而以之為其總持者即是大分深義之空義而論主之旨即在使讀者依十二門之言教離盡一切戲論分別悟入大分深義之空義發無得正觀起二空智通達二空真如之理得無生法忍即證大分深義之空相也蓋以所謂空相者即諸法之實相也所謂空義者即無生無法之義所謂二空真如之理者即諸法之實性所謂二空智者即是無生法智以其能親證無生能親證無法也所謂無生法忍者即親能斷除一切煩惱惑癡親能印證一切實相認可諸法真理之謂也此無生法智與無生法忍係同時而有蓋以此智乃由不離正定之正觀所發此忍乃由不離正觀之正定所成所謂定者即一切戲論分別皆不能動之之謂所謂觀者謂心極清淨而思惟如如不昧明了昭昭也此論之前三門觀緣生無性以明生空中六門觀諸法相性有無一異不可得以明法空後三門觀作生以雙印二空而末復以是故當知一切法無生畢竟空寂二句以印定之以結明之是故知此論之所宗而以之為其總持者乃大分深義之空義也

佛法藏如海難尋得其宗點乃易明所以去歲我所作之總抉擇談中立三宗以總持一切佛教大乘經論此三宗乃依三性而立真如宗依托圓成實自性而施設言教唯立無破其經論則以華嚴法華佛性起信等為代表唯識宗依托依他起自性而施設言教有破有立其經論則以解深密成唯識等為其代表般若宗依托遍計所執自性而施設言教唯破無立其經論則以大般若經百論等為其代表此三者之中真如宗之所依——圓成實性——雖最高而其見效於眾生每最劣蓋以此宗所明者多是佛知見之境界苟非利根上智者惟足藉此起信而已唯識宗之所依——依他起性——處中其見效於眾生亦恆處中蓋以其所明者皆眾生與菩薩之境無論上根下根讀此即可於佛法得解雖不能即起行得證亦不僅起信而已至於般若宗之所依——遍計執性——雖最低而其效於眾生實為最勝蓋以其能破盡一切戲論妄想戲論妄想若離正觀自發無論上根下根由此即當入勝解行非僅信解而已也由此觀之學者於此十二門論應勿草草讀過之也


校注

[a600001] 原註『此綱要之文係參合南萍居士之筆記而抄錄者』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