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摩詰所說經卷九
入不二法門品
爾時維摩詰。謂眾菩薩言。諸仁者。[標05]云何菩薩。入不二法門。各隨所樂說之。
會中有菩薩名法自在。說言諸仁者。[標06]生滅為二。法本不生。今則無滅。得此無生法忍。是為入不二法門。
德守菩薩曰。[標07]我我所為二。因有我故。便有我所。若無有我。則無我所。是為入不二法門。
不眴菩薩曰。[標08]受不受為二。若法不受。則不可得。以不可得故。無取無捨。無作無行。是為入不二法門。
德頂菩薩曰。[標09]垢淨為二。見垢實性則無淨相。順於滅相。是為入不二法門。
善宿菩薩曰。[標10]是動是念為二。不動則無念。無念即無分別。通達此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善眼菩薩曰。一相無相為二。若知一相即是無相。亦不取無相。入於平等。是為入不二法門。
妙臂菩薩曰。菩薩心聲聞心為二。觀心相空如幻化者。無菩薩心。無聲聞心。是為入不二法門弗沙菩薩曰。善不善為二。若不起善不善。入無相際而通達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師子菩薩曰。罪福為二。若達罪性則與福無異。以金剛慧。決了此相。無縛無解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師子意菩薩曰。有漏無漏為二。若得諸法等則不起漏不漏想。不著於相。亦不住無相。是為入不二法門。
淨解菩薩曰。有為無為為二。若離一切數則心如虗空。以清淨慧無所礙者。是為入不二法門那羅延菩薩曰。[標11]世間出世間為二。世間性空即是出世間。於其中不入不出不溢不散。是為入不二法門。
善意菩薩曰。生死涅槃為二。若見生死性則無生死。無[標12]縛無解。不然不滅。如是解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現見菩薩曰。[標13]盡不盡為二。法若究竟盡若不盡。皆是無盡相。無盡相即是空。空則無有盡不盡相。如是入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普守菩薩曰。我無我為二。[標01]我尚不可得。非我何可得。見我實性者不復起二。是為入不二法門電天菩薩曰。明無明為二。[標02]無明實性即是明。明亦不可取。離一切數。於其中平等無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喜見菩薩曰。色色空為二。[標03]色即是空。非色滅空。色性自空。如是受想行識。識空為二。識即是空。非識滅空。識性自空。於其中而通。達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明相菩薩曰。[標04]四種異空種異為二。四種性即是空種性。如前際後際空故中際亦空。若能如是知諸種性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妙意菩薩曰。[標05]眼色為二。若知眼性於色不貪不恚不癡。是名寂滅。如是耳聲。鼻香。舌味。身觸。意法為二。若知意性於法不貪不恚不癡。是名寂滅。安住其中。是為入不二法門。
無盡意菩薩曰。[標06]布施迴向一切智為二。布施性即是迴向一切智性。如是。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迴向一切智為二。智慧性即是迴向一切智性。於其中入一相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深慧菩薩曰。是空是無相是無作為二。空即無相。無相即無作。若空無相無作。則無心意識。於一解脫門。即是[標07]三解脫門者。是為入不二法門寂根菩薩曰。佛法眾為二。佛即是法。法即是眾。是三寶皆[標08]無為相。與虗空等。一切法亦爾。能隨此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心無礙菩薩曰。身身滅為二。身即是身滅。所以者何。[標09]見身實相者。不起見身。及見滅身。身與滅身。無二無分別。於其中不驚不懼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上善菩薩曰。身口意[A1]業為二。是[標10]三業皆無作相。身無作相。即口無作相。口無作相。即意無作相。是三業無作相。即一切法無作相。能如是隨無作慧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福田菩薩曰。福行罪行不動行為二。三行實性即是空。空則無福行。無罪行。無不動行。於此三行而不起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華嚴菩薩曰。從我起二為二。[標11]見我實相者。不起二法。若不住二法。則無有識。無所識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德藏菩薩曰。有所得相為二。[標12]若無所得。則無取捨。無取捨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月上菩薩曰。暗與明為二。無闇無明。則無有二。所以者何。如入[標13]滅受想定。無闇無明。一切法相。亦復如是。於其中。平等入者。是為入不二法門寶印手菩薩曰。樂涅槃。不樂世間為二。若不樂涅槃。不厭世間。則無有二。所以者何。若有縛則有解。若本無縛。其誰求解。[標14]無縛無解。則無樂厭。是為入不二法門。
珠頂王菩薩曰。正道邪道為二。住正道者。則不分別是邪是正。離此二者。是為入不二法門。
樂實菩薩曰。實不實為二。實見者。尚不見實。何況非實。所以者何。非肉眼所見。慧眼乃能見。而[標15]此慧眼。無見無不見。是為入不二法門。
[標16]如是諸菩薩。各各說[A2]已。問文殊師利。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文殊師利曰。如我意者。於一切法。無言無說。無示無識。離諸問答。是為入不二法門。
於是文殊師利問維摩詰。我等各自說[A3]已。仁者當說。何等是菩薩入不二法門。
時維摩詰。[標01]默然無言。文殊師利歎曰善哉善哉。[標02]乃至無有文字語言。是真入不二法門。
說是入不二法門品時。於此眾中五千菩薩。皆入不二法門。得無生法忍。
校注
[0567b05] 勝會明宗令終為美法座將散令各說悟廣釋眾迷固宜致問哉 [0567b06] 滅者滅生耳若悟無生滅何所滅即無生法忍也 [0567b07] 我所我之有也法既無我誰有所也 [0567b08] 有漏五陰名受無漏名不受悟法本空二俱不受則無得無行 [0567b09] 淨生于垢實性無垢淨何所淨 [0567b10] 惑心微起為動取相深著為念言一欲以去二不言一也言無欲以去有不言無也何有于二 [0567b11] 世間三界也出世間無漏道品法也出義生于入無入生死故無出世間 [0567b12] 縛然生死之別名 [0567b13] 有為虗偽法無常故名盡實相無為法常住故不盡 [0568b01] 見我實性者我本自無而況非我也 [0568b02] 見無明性即為是明若見明為明即是無明故不可取 [0568b03] 色即是空不待色滅然後為空 [0568b04] 四種四大也空種空大也然四大之性無前後中無異空大也 [0568b05] 悟六情為性則六塵不起三毒為寂滅道 [0568b06] 以六度為妙因迴向一切智者二也若悟因果同性入于一相乃應不二 [0568b07] 三行雖異俱是無緣解脫 [0568b08] 有相則有對有則為二不繫一與二故不二 [0568b09] 諸法生時空生滅時空滅身存身亡亦何異而懷驚惧乎 [0568b10] 三業雖殊無作一也 [0568b11] 因我故有彼二名所以生見我實相者不起彼我識 [0568b12] 得在我相在彼我不得相誰取誰捨 [0568b13] 六根盡廢心想都滅雖經晝夜不覺晦明即無闇明耳 [0568b14] 世間無縛曷為而厭涅槃無解曷為而樂 [0568b15] 雖曰無見而無所不見此真慧眼之體 [0568b16] 諸菩薩各說不二之義似有不二可說是以文殊明無可說為不二 [0569b01] 文殊以無言無說無示無識是未明說為無說也所以維摩默然 [0569b02] 語默雖殊明宗一也有言于無言未若無言于無言默然之論論之妙也【經文資訊】《卍新續藏》第 19 冊 No. 347 維摩經評註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卍新續藏》所編輯
【原始資料】CBETA 人工輸入,CBETA 掃瞄辨識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