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華嚴經疏科文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科文卷第八

  • [○/(○*○)]佛不思議法品第三十三(四)
    • 初來意(二)
      • 初標(佛不)
      • 二釋(二)
        • 初通(二)
          • 初正明(通則)
          • 二解妨(二)
            • 初問(若答)
            • 二答(由因)
        • 二別(別明)
    • 二釋名(二釋)
    • 三宗趣(二)
      • 初總(三宗)
      • 二別(三)
        • 初通辨佛德(別就)
        • 二別顯義相(三)
          • 初正顯二德(二別)
          • 二四句融通(此二)
          • 三揀權異實(二)
            • 初明權教(若權)
            • 二顯實教(依此)
        • 三顯不思議(三)
          • 初泛舉法體(三顯)
          • 二別語此經(四)
            • 初何者不思議(就後)
            • 二於何不思議(二於)
            • 三云何不思議(三云)
            • 四何用不思議(四云)
          • 三結歸宗趣(前並)
    • 四釋文(四)
      • 初請分(二)
        • 初先明請人(爾時)
        • 二正顯所念(三)
          • 初略示法體(諸佛)
          • 二對前相攝(三)
            • 初前開此合(然此)
            • 二前合此開(前境)
            • 三無開無合(音聲)
          • 三指前釋相(此十)
      • 二加分(三)
        • 初明加因(爾時)
        • 二顯加相(則以)
        • 三加所為(令青)
      • 三證分(二)
        • 初自分(爾時)
        • 二勝進(於一)
      • 四說分(二)
        • 初承九總告(承佛)
        • 二正顯佛德(三)
          • 初標示(佛子)
          • 二敘昔(昔以)
          • 三正顯(三)
            • 初略釋(今謂)
            • 二正科(文分)
            • 三釋文(十)
              • 初有二門答國土問(二)
                • 初明其常住法界(二)
                  • 初標(今初)
                  • 二釋(釋中)
                • 二明其徧住法界(三)
                  • 初標(佛子)
                  • 二列(何等)
                  • 三結(佛子)
              • 二有二門答本願問(二)
                • 初明承願不失(佛子)
                • 二明願不失時(佛子)
              • 三有三門答種性問(二)
                • 初雙明報化種性(佛子)
                • 二唯明法身種性(佛子)
              • 四有二門答出現問(二)
                • 初明徧現常現(佛子)
                • 二明出現之相(佛子)
              • 五有五門答佛身問(五)
                • 初總顯無過(佛子)
                • 二明過不生(佛子)
                • 三身之業用(佛子)
                • 四智慧相應(佛子)
                • 五業用無斷(佛子)
              • 六有二門答音聲問(二)
                • 初明音聲辨說(佛子)
                • 二明種種說法性(佛子)
              • 七有三門答智慧問(三)
                • 初明智慧最勝(佛子)
                • 二明智慧離障(佛子)
                • 三明智慧成益(三)
                  • 初標(佛子)
                  • 二列(十)
                    • 初相好身(何等)
                    • 二圓滿音(一切)
                    • 三功德(一切)
                    • 四放光(一切)
                    • 五微笑(一切)
                    • 六法身(一切)
                    • 七常光(一切)
                    • 八妙色(一切)
                    • 九真應(一切)
                    • 十悲心(一切)
                  • 三結(是為)
              • 八有八門答自在問(八)
                • 初總明自在(二)
                  • 初總(佛子)
                  • 二別(十)
                    • 初法自在(何等)
                    • 二心自在(一切)
                    • 三解自在(一切)
                    • 四財自在(一切)
                    • 五命自在(一切)
                    • 六如意自在(一切)
                    • 七智自在(一切)
                    • 八業自在(一切)
                    • 九生自在(一切)
                    • 十願自在(一切)
                • 二圓滿自在法(佛子)
                • 三善巧方便(三)
                  • 初總(佛子)
                  • 二別(十)
                    • 初言說自在(一切)
                    • 二知見自在(一切)
                    • 三示現自在(一切)
                    • 四三世自在(一切)
                    • 五性相自在(一切)
                    • 六調生自在(一切)
                    • 七時分自在(一切)
                    • 八辨才自在(一切)
                    • 九勝義自在(一切)
                    • 十寂用自在(二)
                      • 初知寂(二)
                        • 初正顯(一切)
                        • 二釋成(然亦)
                      • 二知起用(而能)
                  • 三結(佛子)
                • 四廣大佛事(三)
                  • 初總(佛子)
                  • 二別(二)
                    • 初徵(何等)
                    • 二釋(十)
                      • 初上生佛事(四)
                        • 初別明能攝(所謂)
                        • 二所攝廣多(攝取)
                        • 三能攝殊勝(大慈)
                        • 四所攝成益(或令)
                      • 二降神事(二)
                        • 初智德內圓(佛子)
                        • 二神通外用(二)
                          • 初明一處一時作佛事(受最)
                          • 二總攝時處(佛子)
                      • 三現生佛事(二)
                        • 初無生現生(佛子)
                        • 二無染處染(四)
                          • 初三學自圓(一切)
                          • 二四心愍物(觀諸)
                          • 三具德攝益(具佛)
                          • 四攝益深廣(雖處)
                      • 四出家佛事(二)
                        • 初出家意(佛子)
                        • 二出家相(當出)
                      • 五成道佛事(三)
                        • 初真覺舊圓(佛子)
                        • 二應身今滿(菩提)
                        • 三演法益[1]〔主〕(其菩)
                      • 六轉法輪佛事(二)
                        • 初列(佛子)
                        • 二結(一切)
                      • 七威儀佛事(四)
                        • 初別舉入城(佛子)
                        • 二威儀益物(一切)
                        • 三言談示現(一切)
                        • 四總結深廣(一切)
                      • 八起行佛事(四)
                        • 初身心安住行(佛子)
                        • 二起應上求行(或以)
                        • 三說嘿下化行(或時)
                        • 四時分修進行(或住)
                      • 九起用佛事(二)
                        • 初顯用所依(佛子)
                        • 二正明起用(或現)
                      • 十涅槃佛事(三)
                        • 初涅槃悲戀益(佛子)
                        • 二舍利流布益(復為)
                        • 三總結益滿(佛子)
                  • 三結(佛子)
                • 五無二自在法(佛子)
                • 六住一切法(佛子)
                • 七知一切法盡無有餘(佛子)
                • 八廣大力(三)
                  • 初標(六)
                    • 初總科(佛子)
                    • 二融通(是則)
                    • 三敘昔(古德)
                    • 四辨違(則令)
                    • 五遮救(設欲)
                    • 六正釋(十中)
                  • 二徵釋(二)
                    • 初徵(何者)
                    • 二釋(十)
                      • 初身命不可壞九(二)
                        • 初正明不壞(所謂)
                        • 二舉況顯勝(若有)
                      • 二毛孔容持力(佛子)
                      • 三毛持大山力(佛子)
                      • 四定用自在力(佛子)
                      • 五常徧演法力(二)
                        • 初明一身轉(三)
                          • 初顯說多(佛子)
                          • 二所說常(如是)
                          • 三所說體(所謂)
                        • 二明多身轉(如一)
                      • 六德相降魔力(佛子)
                      • 七圓音徧徹力(佛子)
                      • 八心無障碍力(二)
                        • 初無塵惑障碍(佛子)
                        • 二起用無障碍(於不)
                      • 九法身微密力(佛子)
                      • 十具足行智力(四)
                        • 初萬行圓淨(佛十)
                        • 二智用周圓(住佛)
                        • 三動寂自在(雖[A1]已)
                        • 四用無涯畔(佛子)
                  • 三結(佛子)
              • 九有三門答無碍問○
              • 十有三門答解脫問○
  • ○九有三門答無碍問(三)
    • 初所作無碍(佛子)
    • 二令他無碍(佛子)
    • 三念持無碍(佛子)
  • ○十有三門答解脫問(三)
    • 初智障解脫(佛子)
    • 二定障解脫(佛子)
    • 三業用解脫(佛子)
  • [○/(○*○)]如來十身相海品第三十四(四)
    • 初來意(如來)
    • 二釋名(四)
      • 初釋名(二釋)
      • 二辨類(二)
        • 初正明(觀佛)
        • 二料揀(三)
          • 初約乘料揀(三中)
          • 二約身料揀(又初)
          • 三約機料揀(又初)
      • 三辨體(若語)
      • 四辨因(若語)
    • 三宗趣(三宗)
    • 四釋文(三)
      • 初告眾許說(爾時)
      • 二正陳相狀(三)
        • 初科判(三)
          • 初總科(第二)
          • 二料揀(或略)
          • 三大科(二)
            • 初成經次(細論)
            • 二明大科(今以)
        • 二釋文(十八)
          • 初依頂相(三)
            • 初約處總標(佛子)
            • 二別列名相(三)
              • 初正明圓融(二別)
              • 二辨其通妨(二)
                • 初問(若爾)
                • 二答(三)
                  • 初正答(顯頂)
                  • 二引證(善生)
                  • 三通難(此約)
              • 三正釋本文(其中)
            • 三總結為嚴(佛子)
          • 二眉間有一相(佛子)
          • 三眼有一相(如來)
          • 四鼻有一相(如來)
          • 五舌有四相(三)
            • 初廣長舌相(如來)
            • 二舌掌之相(如來)
            • 三舌端之相(二)
              • 初卷(如來)
              • 二展(如來)
          • 六上齶有一相(如來)
          • 七牙有四相(二)
            • 初右輔(二)
              • 初下牙(如來)
              • 二上牙(如來)
            • 二左輔(二)
              • 初下牙(如來)
              • 二上牙(如來)
          • 八齒有一相(如來)
          • 九唇有一相(如來)
          • 十頸有一相(如來)
          • 十一肩有五相(二)
            • 初右(二)
              • 第一(如來)
              • 第二(如來)
            • 二左(三)
              • 第一(如來)
              • 第二(如來)
              • 第三(如來)
          • 十二胷有十一相(三)
            • 初當中一相(如來)
            • 二右五(吉祥)
            • 三左五(吉祥)
          • 十三手有十三相(三)
            • 初九直語手相(二)
              • 初前五明右(如來)
              • 二後四明左(如來)
            • 二二左右指(如來)
            • 三二左右掌(如來)
          • 十四陰藏有一相(如來)
          • 十五坐處有二相(如來)
          • 十六陛有二相(如來)
          • 十七腨有三相(如來)
          • 十八足有十三相(七)
            • 初足下一相(如來)
            • 二足上二相(如來)
            • 三足指間二相(如來)
            • 四足跟二相(如來)
            • 五足趺二相(如來)
            • 六足四周二相(如來)
            • 七足指端二相(如來)
        • 三料揀(四)
          • 初總辨名數(上來)
          • 二正明立理(既不)
          • 三重以理成(況此)
          • 四遮其傍救(晉經)
      • 三結略顯廣(佛子)
  • [○/(○*○)]如來隨好光明功德品第三十五(四)
    • 初來意(如來)
    • 二釋名(二)
      • 初得名(二釋)
      • 二釋名(如來)
    • 三宗趣(三宗)
    • 四釋文(二)
      • 初略(二)
        • 初正標果好(爾時)
        • 二舉因對顯(二)
          • 初光照分齊(佛子)
          • 二光所成益(二)
            • 初先令離苦淨宿善益(彼世)
            • 二轉報生天得聞法益(三)
              • 初示宿因(從彼)
              • 二顯其緣(毗盧)
              • 三結屬果(於彼)
      • 二廣(二)
        • 初廣淨宿善益(佛子)
        • 二廣聞法之益(六)
          • 初略標勸誨(既生)
          • 二聞[A2]已生疑(爾時)
          • 三總示所因(是時)
          • 四正明勸教(四)
            • 初以[A3]己喻佛無我無來(諸天)
            • 二以他喻[A4]己顯來即無來(諸天)
            • 三以[A5]己況佛難思之境(諸天)
            • 四正勸往諸誡不應留(二)
              • 初總誡勸(諸天)
              • 二廣釋(二)
                • 初釋前誡(著五)
                • 二釋前勸(六)
                  • 初順釋(諸天)
                  • 二反釋(諸天)
                  • 三示其恩相(諸天)
                  • 四勸往增善(汝等)
                  • 五示法令修(諸天)
                  • 六勸修成益(汝等)
          • 五依勸詣佛(五)
            • 初献供不遇(時諸)
            • 二聞其所在(時有)
            • 三觀見下生(時諸)
            • 四發心欲住(諸天)
            • 五教見佛儀(二)
              • 初教識受生令捨曲見(三)
                • 初法(二)
                  • 初戒其因見(時天)
                  • 二示其正見(但以)
                • 二喻(諸天)
                • 三合(菩薩)
              • 二教發心悔過令其得見(二)
                • 初標科意(二)
                  • 初標章(第二)
                  • 二釋相(二)
                    • 初明所治之病(夫欲)
                    • 二明能治之藥(次起)
                • 二依科釋(三)
                  • 初總標教誨(四)
                    • 初明懺依(諸天)
                    • 二明懺體(淨治)
                    • 三明滅非(悔除)
                    • 四令皆盡(以盡)
                  • 二徵問其方(時諸)
                  • 三如法正教(二)
                    • 初發聲之因(爾時)
                    • 二正明教誨(五)
                      • 初別觀業空(諸天)
                      • 二總觀四障(二)
                        • 初喻(諸天)
                        • 二合(諸佛)
                      • 三別破見惑(三)
                        • 初鼓無生滅喻(諸天)
                        • 二聲無去來喻(諸天)
                        • 三鼓聲隨心喻(諸天)
                      • 四對業觀報(二)
                        • 初鏡像體虛喻(諸天)
                        • 二幻師惑眼喻(諸天)
                      • 五總結懺益(若如)
          • 六明見獲益(二)
            • 初辨餘眾益(說此)
            • 二辨當機益(二)
              • 初一重益(二)
                • 初得法益(爾時)
                • 二見佛益(三)
                  • 初明見因(以眾)
                  • 二正見佛(即見)
                  • 三敬心供(爾時)
              • 二展轉益(二)
                • 初聞香益(三)
                  • 初法(其諸)
                  • 二喻(譬如)
                  • 三合(二)
                    • 初明所滅(二)
                      • 初明第一解(若有)
                      • 二明第二解(二有)
                    • 二明能滅(了知)
                • 二見蓋益(二)
                  • 初正明得益(二)
                    • 初通釋金網(三)
                      • 初引言晉經(若有)
                      • 二牒今經(而言)
                      • 三引瓔珞(三)
                        • 初引瓔珞(準瓔)
                        • 二成晉經(若順)
                        • 三成今經(二)
                          • 初釋順晉經(若然)
                          • 二釋順今經(若取)
                    • 二別釋恒沙(言一)
                  • 二攝化轉益(二)
                    • 初得位益(三)
                      • 初法(佛子)
                      • 二喻(佛子)
                      • 三合(菩薩)
                    • 二成德益(二)
                      • 初喻(佛子)
                      • 二合(二)
                        • 初正明得益(菩薩)
                        • 二顯境分齊(三)
                          • 初假設喻以顯境多(三)
                            • 初一重廣大(佛子)
                            • 二問答顯廣(寶手)
                            • 三重顯廣大(寶手)
                          • 二正明能見(如是)
                          • 三結德有歸(寶手)
  • [○/(○*○)]普賢行品第三十六(四)
    • 初來意(二)
      • 初通(二)
        • 初正明(普賢)
        • 二解妨(二)
          • 初敘妨(若爾)
          • 二釋通(二)
            • 初出所以答(二)
              • 初總答(即以)
              • 二別答(若更)
            • 二經來未盡(又前)
      • 二別(二)
        • 初就因果明(別謂)
        • 二對前問答(二)
          • 初正對前問(亦遠)
          • 二解其妨難(三)
            • 初正答(前雖)
            • 二引例(亦猶)
            • 三重通(而妙)
    • 二釋名(二)
      • 初通二品義名(二)
        • 初約平等釋(二釋)
        • 二約出現釋(因果)
      • 二別釋品名(二)
        • 初總釋品名(別則)
        • 二別釋普行(三)
          • 初標舉(然普)
          • 二釋相(一所)
          • 三料揀(二)
            • 初總名融通(上之)
            • 二約位重揀(二)
              • 初正揀會釋(又上)
              • 二結彈異釋(若獨)
    • 三宗趣(二)
      • 初通(三宗)
      • 二別(別以)
    • 四釋文(二)
      • 初長行(二)
        • 初正說(二)
          • 初明說因(二)
            • 初標前略說(爾時)
            • 二徵釋所由(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諸佛)
          • 二陳今義(二)
            • 初明所治廣多(三)
              • 初總標(佛子)
              • 二徵釋(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二)
                  • 初總顯(佛子)
                  • 二別顯(四)
                    • 初略標舉(何等)
                    • 二敘古釋(古人)
                    • 三辨順違(此釋)
                    • 四成正義(又所)
              • 三結成(佛子)
            • 二辨能治深妙(二)
              • 初正顯(六)
                • 初十種[1]〔勤〕修(二)
                  • 初標舉勸修(是故)
                  • 二徵數列結(何等)
                • 二十種清淨(二)
                  • 初躡前起後(佛子)
                  • 二徵數列名(何等)
                • 三十種廣大智(佛子)
                • 四十種普入(佛子)
                • 五十種勝妙(佛子)
                • 六十種善巧(佛子)
              • 二結勸(佛子)
        • 二瑞證(二)
          • 初現瑞證(二)
            • 初舉此界(爾時)
            • 二以結通(如此)
          • 二菩薩證(二)
            • 初舉此土(爾時)
            • 二以結通(如此)
      • 二偈頌(二)
        • 初敘述(二)
          • 初說儀(爾時)
          • 二說意(欲開)
        • 二正顯(二)
          • 初二十四頌顯說分齊(二)
            • 初一誡聽許說(汝等)
            • 二正示分齊(二)
              • 初九頌頌許說過去菩薩之行(往昔)
              • 二餘頌頌許說三世佛菩薩行(二)
                • 初舉所說時處(二)
                  • 初二舉時(於一)
                  • 二一舉處(如一)
                • 二明所說之行(二)
                  • 初四諸佛出世之行(諸佛)
                  • 二七菩薩二輪願智行(入於)
          • 二九十七頌皆約正辨(二)
            • 初六十七頌即悲大智行十(於一)
            • 二三十頌即智大悲行十(未安)
  • [○/(○*○)]如來出現品第三十七(四)
    • 初來意(如來)
    • 二釋名(三)
      • 初正釋(四)
        • 初總釋所以(二釋)
        • 二結前生後(如來)
        • 三別釋三義(若依)
        • 四融通會釋(二)
          • 初會三身(三)
            • 初法報相對(今以)
            • 二真應相對(無不)
            • 三結融三十(三佛)
          • 二會品名(二)
            • 初會晉經(二)
              • 初總標示(是以)
              • 二釋性起(以應)
            • 二會今經(今以)
      • 二彈古(若唯)
      • 三會釋(若以)
    • 三宗趣(第三)
    • 四釋文(七)
      • 初加分(二)
        • 初毫光加請主(三)
          • 初光(十)
            • 初出處(爾時)
            • 二名體(放大)
            • 三因業(無量)
            • 四舒業(其光)
            • 五敬業(顯現)
            • 六覺業(覺悟)
            • 七正業(除滅)
            • 八降伏業(暎蔽)
            • 九示現業(顯示)
            • 十卷業(作是)
          • 二加相(入如)
          • 三益(二)
            • 初大眾[1]〔其〕欣(時此)
            • 二妙德領旨(二)
              • 初長行致敬(爾時)
              • 二偈頌讚請(二)
                • 初五頌讚(二)
                  • 初一總讚申敬(正覺)
                  • 二四別讚放光([A6]已升)
                • 二五頌請(五)
                  • 初自敘得益(導師)
                  • 二領眾意請(決定)
                  • 三歎眾堪聞(今此)
                  • 四敘佛令請(利益)
                  • 五正求說主(誰於)
        • 二口光加說主(三)
          • 初光(爾時)
          • 二加(入普)
          • 三益(其光)
      • 二本分(三)
        • 初徵事而問(爾時)
        • 二引例以答(普賢)
        • 三表瑞證成(說是)
      • 三請分(二)
        • 初長行(四)
          • 初總舉法請(時性)
          • 二歎眾堪聞(佛子)
          • 三歎說主具德(佛子)
          • 四標章別請(善哉)
        • 二偈頌(三)
          • 初一偈讚德別請(時如)
          • 二四偈舉法別請(菩薩)
          • 三五偈歎德勸請(四)
            • 初一偈總讚以請(此謂)
            • 二二偈勸說之方(願以)
            • 三一偈半歎眾堪聞(十方)
            • 四半偈結請所說(願以)
      • 四說分(二)
        • 初別答十問(十)
          • 初答出現之法(二)
            • 初長行(二)
              • 初標告歎深(爾時)
              • 二隨義別顯(三)
                • 初法說深廣酧前因緣(三)
                  • 初標(所謂)
                  • 二釋(二)
                    • 初徵以總釋(何以)
                    • 二徵數別釋(何等)
                • 二喻明深廣雙酧因喻(十)
                  • 初大千興造喻(三)
                    • 初喻(四)
                      • 初總辨多緣(佛子)
                      • 二別辨緣相(所謂)
                      • 三顯彼因起(如是)
                      • 四性相結成(佛子)
                    • 二合(如來)
                    • 三結(佛子)
                  • 二洪霔大千喻(復次)
                  • 三雲雨無從喻(復次)
                  • 四大雨難知喻(復次)
                  • 五大雨成敗喻(三)
                    • 初喻(復次)
                    • 二合(佛子)
                    • 三結(佛子)
                  • 六一雨隨別喻(復次)
                  • 七勝處先成喻(二)
                    • 初正明(復次)
                    • 二釋疑(佛子)
                  • 八事別由因喻(三)
                    • 初喻(三)
                      • 初蓮華表佛(復次)
                      • 二風輪起處(佛子)
                      • 三結因有屬(佛子)
                    • 二合(三)
                      • 初合蓮華表佛喻(佛子)
                      • 二合風輪起處喻(佛子)
                      • 三合結因有屬(三)
                        • 初結因(佛子)
                        • 二結果(佛子)
                        • 三結緣(三)
                          • 初牒前正理(佛子)
                          • 二舉外疑情(眾生)
                          • 三如來為釋(佛子)
                    • 三結(佛子)
                  • 九四輪相依喻(三)
                    • 初喻(二)
                      • 初能持之風(復次)
                      • 二四輪相依(此四)
                    • 二合(二)
                      • 初合能持四風(佛子)
                      • 二合四輪相依(佛子)
                    • 三結(佛子)
                  • 十大千饒益喻(三)
                    • 初喻(復次)
                    • 二合(如來)
                    • 三結(佛子)
                • 三總結成益結上十喻(佛子)
            • 二偈頌○
          • 二答其身業○
          • 三答其語業○
          • 四答其意業○
          • 五答出現境界○
          • 六答所出現之行○
          • 七答出現成正覺○
          • 八答出現轉法輪○
          • 九答出現涅槃○
          • 十答出現見聞親近所生善根○
        • 二總以結酬(佛子)
      • 五顯名受持分○
      • 六表瑞證成分○
      • 七偈頌總攝分○(此三科在五十二末)
  • ○二偈頌(三)
    • 初十四頌頌歎深許說(二)
      • 初十一頌歎深難量(二)
        • 初一總歎(爾時)
        • 二十別歎(十力)
      • 二三頌誡聽許說(二)
        • 初一頌誡聽勸修(若有)
        • 二二頌許說分齊(是故)
    • 二二十二頌頌上十喻(二)
      • 初頌大千興造喻(二)
        • 初二頌總顯多緣(譬如)
        • 二二頌別顯緣相(譬如)
      • 二十八頌頌餘九段(如有)
    • 三一結說無盡(如來)
  • ○二答身業(二)
    • 初長行(二)
      • 初標舉(佛子)
      • 二釋相(三)
        • 初就法以總明(佛子)
        • 二約喻別顯(二)
          • 初文前敘義(四)
            • 初正科經文(第二)
            • 二會釋十身(此即)
            • 三隨難重釋(四是)
            • 四重科釋文(一一)
          • 二依文解釋(十)
            • 初虛空周徧喻況周徧十方身(三)
              • 初喻(佛子)
              • 二合(如來)
              • 三結(佛子)
            • 二空無分別喻況無著無碍身(三)
              • 初喻(復次)
              • 二合(如來)
              • 三結(佛子)
            • 三日光饒益喻喻普入成益身(三)
              • 初喻(復次)
              • 二合(佛子)
              • 三結(佛子)
            • 四日光等照喻喻平等隨應身(三)
              • 初正喻(二)
                • 初喻(復次)
                • 二合(如來)
              • 二釋疑(佛子)
              • 三結示(佛子)
            • 五日益生盲喻喻無生潛益身(三)
              • 初喻(復次)
              • 二合(二)
                • 初略(如來)
                • 二廣(二)
                  • 初能益光(二)
                    • 初列十光(佛子)
                    • 二結分齊(佛子)
                  • 二所益眾(四)
                    • 初益菩薩(其菩)
                    • 二益二乘(住二)
                    • 三益生盲(其餘)
                    • 四益惡趣(六)
                      • 初拔苦為樂(地獄)
                      • 二因起邪見(佛子)
                      • 三慈音正示(是時)
                      • 四迴邪報恩(彼諸)
                      • 五佛與授記(如來)
                      • 六結光利益(佛子)
              • 三結(佛子)
            • 六月光奇特喻喻佛圓迴等住身(三)
              • 初喻(復次)
              • 二合(佛子)
              • 三結(佛子)
            • 七梵王普現喻喻佛無心普應身(復次)
            • 八醫王延壽喻喻佛窮盡後際身(三)
              • 初喻(二)
                • 初彰其現德(復次)
                • 二呪力持身(彼大)
              • 二合(二)
                • 初合現德(佛子)
                • 二合持身(及住)
              • 三結(佛子)
            • 九摩尼利物喻喻佛嚴剎益生身(復次)
            • 十寶主滿願喻喻佛相嚴滿願身(三)
              • 初喻(復次)
              • 二合(二)
                • 初正合(如來)
                • 二釋疑(佛子)
              • 三結(佛子)
        • 三就法總結(以其)
    • 二偈頌十(爾時)
  • ○三答語業(二)
    • 初長行(三)
      • 初標(佛子)
      • 二釋(三)
        • 初就法略說(三)
          • 初總明(佛子)
          • 二釋經(文有)
          • 三彈古(是知)
        • 二約喻廣說(三)
          • 初結前生後(三)
            • 初釋經(佛子)
            • 二融攝(四)
              • 初以用從體(更以)
              • 二以體從用(二以)
              • 三以用即體(三用)
              • 四以體即用(四體)
            • 三結歎(名為)
          • 二徵釋所以(何以)
          • 三舉喻廣釋(十)
            • 初劫盡唱聲喻(三)
              • 初喻(佛子)
              • 二合(佛子)
              • 三結(佛子)
            • 二響聲隨緣喻(復次)
            • 三天鼓開覺喻(三)
              • 初喻(三)
                • 初能開覺(復次)
                • 二開覺益(放逸)
                • 三結用歸體(佛子)
              • 二合(三)
                • 初能開覺(當知)
                • 二開覺益(無數)
                • 三結用歸體(而如)
              • 三結(佛子)
            • 四天女妙聲喻(復次)
            • 五梵音及眾喻(復次)
            • 六眾水一味喻(復次)
            • 七降雨滋榮喻(復次)
            • 八漸降成熟喻(復次)
            • 九降霔難思喻(復次)
            • 十徧降種種喻(三)
              • 初喻(三)
                • 初總(復次)
                • 二別(五)
                  • 初雲(從四)
                  • 二電(既彌)
                  • 三雷(復於)
                  • 四風(既震)
                  • 五雨(然後)
                • 三結(雖彼)
              • 二合(三)
                • 初總(佛子)
                • 二別(五)
                  • 初以身合雲(先布)
                  • 二以通明合電光(佛子)
                  • 三以三昧合雷聲(佛子)
                  • 四以大智合風(佛子)
                  • 五以說法合雨(二)
                    • 初結前生後(此相)
                    • 二別明法雨(所謂)
                • 三結(二)
                  • 初合結數(佛子)
                  • 二釋外疑(佛子)
              • 三結(是為)
        • 三以法通結(復次)
      • 三結(佛子)
    • 二偈頌十(爾時)
  • ○四答意業(二)
    • 初長行(二)
      • 初徵起(佛子)
      • 二正釋(三)
        • 初約法總辨(三)
          • 初總釋經意(佛子)
          • 二別敘異釋(二)
            • 初標舉(然此)
            • 二別說(三)
              • 初敘二師即法相宗(二)
                • 初師(五)
                  • 初正明(一云)
                  • 二解妨(果位)
                  • 三反成(若必)
                  • 四引證(故成)
                  • 五重解妨(言轉)
                • 二師(三)
                  • 初正明(一云)
                  • 二引證(故攝)
                  • 三遮救(亦非)
              • 二結前生後(上之)
              • 三敘後師即法性宗(二)
                • 初正明(一云)
                • 二引證(故金)
          • 三會釋歸宗(二)
            • 初明不可偏取(二)
              • 初總標(上之)
              • 二解釋(二)
                • 初離破(二)
                  • 初破法相宗(三)
                    • 初奪破(若依)
                    • 二縱破(又此)
                    • 三遮救(彼無)
                  • 二破法性宗(二)
                    • 初奪破(若依)
                    • 二縱破(又心)
                • 二合破(若二)
            • 二明會成正義(四)
              • 初徵前起後(若爾)
              • 二雙標二章(今釋)
              • 三別解[1]〔二〕門(二)
                • 初會二宗(二)
                  • 初別會二宗(今初)
                  • 二通會二宗(是知)
                • 二消經文(三)
                  • 初略明(後消)
                  • 二引證(故晉)
                  • 三廣釋(二)
                    • 初釋寄遮顯深(四)
                      • 初明偏語不能盡理(云何)
                      • 二結性相二門難思(口欲)
                      • 三明總具性相不可別彰(是知)
                      • 四明不即不離(三)
                        • 初約八識心王辨(心中)
                        • 二約王所辨(王中)
                        • 三一一結例(一一)
                    • 二釋寄表顯深(言寄)
              • 四謙退總結(然佛)
        • 二寄喻別顯○
        • 三總結勸知○
    • 二偈頌○
  • ○二寄喻別顯(十)
    • 初虛空無依為依喻(三)
      • 初喻(譬如)
      • 二合(三)
        • 初正釋經文(合中)
        • 二設其外難(豈不)
        • 三總釋通義(二)
          • 初釋依心(豈不)
          • 二釋依理(良以)
      • 三結(佛子)
    • 二法界湛然喻(復次)
    • 三大海潛流喻(復次)
    • 四大寶出生喻(三)
      • 初喻(三)
        • 初出處體用(復次)
        • 二徵列寶名(何等)
        • 三結成殊勝(佛子)
      • 二合(三)
        • 初合出處體用(佛子)
        • 二合徵列寶名(三)
          • 初敘昔(何等)
          • 二會釋(此釋)
          • 三正釋(二)
            • 初總明(今更)
            • 二別明(一大)
        • 三合結其深勝(二)
          • 初明用勝體深(若諸)
          • 二明體勝用深(二)
            • 初釋經(此四)
            • 二解妨(今以)
      • 三結(佛子)
    • 五珠消海水喻(三)
      • 初喻(二)
        • 初總名體用(復次)
        • 二別顯用相(佛子)
      • 二合(二)
        • 初合總明體用(佛子)
        • 二合別顯相(三)
          • 初敘昔解(佛子)
          • 二辨順違(此釋)
          • 三申正義(二)
            • 初總(今更)
            • 二別(謂一)
      • 三結(佛子)
    • 六虛空含受喻(復次)
    • 七藥王生長喻(三)
      • 初喻(四)
        • 初總明體用(復次)
        • 二別顯用相(彼藥)
        • 三得名所由(此藥)
        • 四簡其非處(佛子)
      • 二合(四)
        • 初合總顯體用(佛子)
        • 二越合得名所由(佛子)
        • 三却合別顯用相(佛子)
        • 四合簡其非處(佛子)
      • 三結(佛子)
    • 八劫火燒盡喻(復次)
    • 九劫風持壞喻(復次)
    • 十塵含經卷喻(四)
      • 初法(三)
        • 初略消經文(復次)
        • 二對前辨異(以上)
        • 三別釋文旨(三)
          • 初順釋本文(三)
            • 初明眾生等有因性(此有)
            • 二明眾生等有果智(三)
              • 初正立(二者)
              • 二正揀(非但)
              • 三結勸(是知)
            • 三明自他交徹(三彼)
          • 二別釋外疑(祖以)
          • 三反以理成(若離)
      • 二喻(二)
        • 初明大經潛塵(佛子)
        • 二明出經益物(時有)
      • 三合(二)
        • 初合大經潛塵(佛子)
        • 二合出經益物(二)
          • 初正釋經文(爾時)
          • 二引例釋成(然如)
      • 四結(佛子)
  • ○總結勸知(二)
    • 初結上十門(佛子)
    • 二正釋結文(應更)
  • ○二偈頌(二)
    • 初兩句頌約法總顯(爾時)
    • 二餘頌頌上喻文(三)
      • 初頌初喻(佛智)
      • 三頌次八(聲聞)
      • 三頌第十(如有)
  • ○五答出現境界(二)
    • 初文前敘意(三)
      • 初正出體(第五)
      • 二辨來意(依初)
      • 三融上義(由所)
    • 二正釋經文(二)
      • 初長行(三)
        • 初標(佛子)
        • 二釋(二)
          • 初法(二)
            • 初廣取所緣顯分齊境(二)
              • 初列所緣無邊(二)
                • 初隨門別釋(佛子)
                • 二義門料揀(若約)
              • 二顯分齊無量(佛子)
            • 二近取諸心以況佛境(二)
              • 初正明(佛子)
              • 二徵釋(何以)
          • 二喻(二)
            • 初二喻無縛無脫(二)
              • 初明降雨無從喻(佛子)
              • 二明海水從心喻(佛子)
            • 二一喻無量無邊(三)
              • 初標章誡聽(佛子)
              • 二喻顯(三)
                • 初別顯水多(四)
                  • 初四州水(佛子)
                  • 二龍王雨水(佛子)
                  • 三宮殿出水(佛子)
                  • 四娑竭兼雨兼出(佛子)
                • 二通顯水相(其所)
                • 三通顯無量(佛子)
              • 三法合(二)
                • 初合水無量(佛子)
                • 二通顯無量(佛子)
        • 三結(佛子)
      • 二偈頌(二)
        • 初一頌法說(爾時)
        • 二後頌上喻(二)
          • 初二合頌前之二喻(如龍)
          • 二後二頌合於大海宏深之喻(如海)
  • ○六答所出現之行(二)
    • 初敘意(二)
      • 初彰來意(第六)
      • 二通妨難(雖智)
    • 二釋文(二)
      • 初長行(二)
        • 初標舉(佛子)
        • 二釋相(三)
          • 初雙標二行(佛子)
          • 二雙釋二行(二)
            • 初釋真如(三)
              • 初牒名以釋(佛子)
              • 二雙非契中(佛子)
              • 三喻釋非量(佛子)
            • 二釋無礙(二)
              • 初約法總明(佛子)
              • 二以喻別顯(二)
                • 初金趐闢海喻(佛子)
                • 二日月無思喻(佛子)
          • 三雙結二行(佛子)
      • 二偈頌(二)
        • 初三頌真如(爾時)
        • 二二頌無礙(金翅)
  • ○七答出現成正覺(二)
    • 初長行(三)
      • 初徵起(五)
        • 初釋名(佛子)
        • 二體性(二明)
        • 三辨種(二)
          • 初正明(三辨)
          • 二料揀(唯十)
        • 四業用(四明)
        • 五辨相(三者)
      • 二釋相(十)
        • 初總明體相(佛子)
        • 二印現萬機(三)
          • 初法(知一)
          • 二喻(佛子)
          • 三合(二)
            • 初正釋(諸佛)
            • 二通妨(自本)
        • 三性相甚深(佛子)
        • 四三輪平等(二)
          • 初別舉平等(三)
            • 初略釋經文(佛子)
            • 二別釋量字(皆言)
            • 三結成玄旨(是以)
          • 二類結顯多(佛子)
        • 五因果交徹(三)
          • 初標(四)
            • 初略消經文(佛子)
            • 二會通淨名(三)
              • 初正顯同彼(此文)
              • 二出彼經意(彌勒)
              • 三正申會釋(不知)
            • 三對前揀異(又前)
            • 四廣徵所以(二)
              • 初徵(此中)
              • 二釋(二)
                • 初標示(此是)
                • 二別釋(六)
                  • 初人天乘(然諸)
                  • 二二乘(小乘)
                  • 三始教(三大)
                  • 四終教(或說)
                  • 五頓教(更有)
                  • 六圓教(四)
                    • 初正釋(若依)
                    • 二解妨(五)
                      • 初申難(若爾)
                      • 二解釋(若就)
                      • 三以能難所(若爾)
                      • 四釋化之由(不如)
                      • 五結成真化(如是)
                    • 三結例(隨門)
                    • 四重釋(又此)
          • 二釋(二)
            • 初總釋同一無性(皆同)
            • 二別釋所無之法(二)
              • 初消[1]〔又〕(無何)
              • 二成對(又攝)
          • 三結(二)
            • 初由證無性(知一)
            • 二由生不知(又只)
        • 六體離虧盈(佛子)
        • 七相無增減(三)
          • 初舉喻問答(佛子)
          • 二讚善以合(普賢)
          • 三結前生後(佛子)
        • 八用該動寂(四)
          • 初舉所依三昧(如來)
          • 二顯一身之用(入[A7]已)
          • 三類顯餘身(如一)
          • 四總結多門(佛子)
        • 九周于法界(三)
          • 初一毛含多(二)
            • 初總科所屬(佛子)
            • 二揀異第八(此與)
          • 二類顯其多毛(如一)
          • 三釋外之疑情(隨其)
        • 十普徧諸心(二)
          • 初正明普徧釋上無際(二)
            • 初指一心(佛子)
            • 二例諸心(如自)
          • 二總結雙非釋上遠離(廣六)
      • 三總結(佛子)
    • 二偈頌(爾時)
  • ○八出現轉法輪(二)
    • 初長行(三)
      • 初標徵(佛子)
      • 二釋相(二)
        • 初顯體用(三)
          • 初法(二)
            • 初五顯體性寂寥(二)
              • 初總標(佛子)
              • 二出體(夫轉)
            • 二四明相用深廣(一切)
          • 二喻(二)
            • 初文字無盡喻(佛子)
            • 二徧入無住喻(三)
              • 初法(佛子)
              • 二喻(譬如)
              • 三合(二)
                • 初合普入一切(如來)
                • 二正合前文(一切)
          • 三結勸(佛子)
        • 二顯所因(三)
          • 初辨論所起因(復次)
          • 二明因所起輪(佛子)
          • 三結其得失(能如)
      • 三總結(佛子)
    • 二偈頌(二)
      • 初二頌法輪體用(爾時)
      • 二三頌法輪所因(佛有)
  • ○九答出現涅槃(三)
    • 初明來意(第九)
    • 二彰大旨(然大)
    • 三開章釋(五)
      • 初釋名(今以)
      • 二出體性(二)
        • 初總顯深玄(二出)
        • 二別出體性(三)
          • 初正明體性(今以)
          • 二出其所以(所以)
          • 三融通無礙(然此)
      • 三顯種類(三)
        • 初總顯深廣(三顯)
        • 二正明種類(今自)
        • 三對經辨定(有餘)
      • 四彰業用(四彰)
      • 五釋文(二)
        • 初長行(二)
          • 初徵起(佛子)
          • 二正釋(十)
            • 初體性真常(三)
              • 初舉法勸知(佛子)
              • 二指理同事(三)
                • 初略釋經文(如真)
                • 二總顯文意(真應)
                • 三顯十之由(所以)
              • 三釋顯同相(二)
                • 初正釋(何以)
                • 二結成(是知)
            • 二德用圓備(二)
              • 初標舉(佛子)
              • 二徵釋(二)
                • 初正徵釋(何以)
                • 二重徵釋(何以)
            • 三出沒常湛(五)
              • 初立理(佛子)
              • 二消文(無不)
              • 三顯意(不碍)
              • 四相融(是知)
              • 五結彈(豈可)
            • 四虧盈不遷(二)
              • 初喻(佛子)
              • 二合(三)
                • 初正釋(佛子)
                • 二引證(故攝)
                • 三揀定(三)
                  • 初縱以正揀(然比)
                  • 二對前身揀(二)
                    • 初問(若爾)
                    • 二答(出現)
                  • 三對菩提揀(二)
                    • 初問(此有)
                    • 二答(二)
                      • 初約分相說(若分)
                      • 二約攝相(四)
                        • 初理智相攝(若攝)
                        • 二修本相攝(智性)
                        • 三雙結前二(隨一)
                        • 四結歸涅槃(今以)
            • 五示滅妙存(佛子)
            • 六隨緣起盡(三)
              • 初喻(佛子)
              • 二合(四)
                • 初正釋合文(佛子)
                • 二別彰大意(然現)
                • 三引論證成(故攝)
                • 四結成常住(既起)
              • 三結(佛子)
            • 七存亡互現(復次)
            • 八大用無涯(二)
              • 初釋文(復次)
              • 二揀異(涅槃)
            • 九體離二邊(二)
              • 初反釋(佛子)
              • 二順釋(由非)
            • 十結歸無住(二)
              • 初正釋經文(佛子)
              • 二結歸無住(四)
                • 初正結無住(是則)
                • 二無住所以(由雙)
                • 三別舉所因(前即)
                • 四釋無住意(自性)
        • 二偈頌○
  • ○二偈頌(五)
    • 初頌第四(爾時)
    • 二頌第六(如次)
    • 三頌第七(幻師)
    • 四頌第八(佛有)
    • 五頌第十(如無)
  • ○十答出現見聞親近所生善根(三)
    • 初徵起(佛子)
    • 二正釋(二)
      • 初明見聞信向益(二)
        • 初法(二)
          • 初總(佛子)
          • 二別(出生)
        • 二喻(三)
          • 初少服金剛喻(佛子)
          • 二少火燒多喻(佛子)
          • 三藥王徧益喻(二)
            • 初喻(佛子)
            • 二合(二)
              • 初明六根境界益(佛子)
              • 二明供養遺跡益(若有)
      • 二辨見聞不信益(佛子)
    • 三結示(佛子)
  • ○五顯名授持分(二)
    • 初長行(二)
      • 初顯名(佛子)
      • 二明授持(二)
        • 初辨定法器(三)
          • 初法(二)
            • 初標器非器(佛子)
            • 二明授非授(此法)
          • 二喻(佛子)
          • 三合(佛子)
        • 二舉益勸修(三)
          • 初略標釋(是故)
          • 二廣釋所由(二)
            • 初反顯(佛子)
            • 二順釋(二)
              • 初明聞信生家益(若得)
              • 二明信聞成行益(佛子)
          • 三總結成益(佛子)
    • 二偈頌(二)
      • 初一頌法說(爾時)
      • 二三頌如次頌前三喻(譬人)
  • ○六表瑞證成分(二)
    • 初現瑞(爾時)
    • 二證成(二)
      • 初果人證(四)
        • 初現身(是時)
        • 二讚說(而作)
        • 三引說證(佛子)
        • 四舉益證成(四)
          • 初得因位圓滿益(佛子)
          • 二得發心益(佛剎)
          • 三護持久遠益(我等)
          • 四結益廣徧(如此)
      • 二因人證(四)
        • 初正明集因(爾時)
        • 二明其現身(十方)
        • 三辨其德用(示現)
        • 四發言成證(以佛)
  • ○七偈頌總攝分(二)
    • 初敘意(二)
      • 初明說儀(爾時)
      • 二辨說意(欲重)
    • 二正顯(二)
      • 初一頌說分中結酬(一切)
      • 二三頌顯名受持(三)
        • 初歎深難聞(如是)
        • 二聞由多善(若聞)
        • 三舉勝勸持(此為)
  • [○/(○*○)]大文第三託法進修成行分即離世間品第三十八(四)
    • 初來意(三)
      • 初分來(離世)
      • 二會來(二會)
      • 三品來(三品)
    • 二釋名(三)
      • 初分名(第二)
      • 初會名(二)
        • 初正釋(二會)
        • 二解妨(二)
          • 初伏(而前)
          • 二顯(二)
            • 初難(此中)
            • 二答(二)
              • 初行布(若約)
              • 二圓融(若約)
      • 三品名(二)
        • 初得名(二)
          • 初異名(三品)
          • 二本稱(二)
            • 初總(二正)
            • 二別(三)
              • 初約法(二)
                • 初世(三)
                  • 初約事相(別有)
                  • 二約麤細(二約)
                  • 三約染淨(三約)
                • 二離(二)
                  • 初性離(二明)
                  • 二事離(二明)
              • 二約行(四)
                • 初隨(二約)
                • 二離(二離)
                • 三俱(三俱)
                • 四泯(四泯)
              • 三約位(二)
                • 初約位料揀(三約)
                • 二約位所宜(然今)
        • 二釋名(二釋)
    • 三宗趣(第三)
    • 四釋文(十)
      • 初序分(三)
        • 初器世間圓滿(爾時)
        • 二智正覺世間圓滿(妙悟)
        • 三眾生世間圓滿(二)
          • 初舉數歎德(二)
            • 初舉數揀定(與不)
            • 二歎其勝德(三)
              • 初總標(悉具)
              • 二別顯(二)
                • 初自分德(所謂)
                • 二勝進德(於一)
              • 三總結(成就)
          • 二列名歎德(二)
            • 初名數(其名)
            • 二歎德(皆悉)
      • 二三昧分(爾時)
      • 三發起分(入此)
      • 四起分(然後)
      • 五請分(三)
        • 初總標問意(爾時)
        • 二正顯問端(六)
          • 初問十信行(佛子)
          • 二問十住行(何等)
          • 三問十行行(何等)
          • 四問十迴向行(何等)
          • 五問十地行(何等)
          • 六問因圓果滿行(二)
            • 初會文句(何等)
            • 二彰六位(五)
              • 初正明(此經)
              • 二引證(故度)
              • 三遮伏難(彼經)
              • 四通妨(此經)
              • 五會異釋(二)
                • 初敘問(此經)
                • 二會釋(五)
                  • 初總明所以(此有)
                  • 二釋不開等覺義(等覺)
                  • 三出刊定救義(若爾)
                  • 四破其救義(此難)
                  • 五結彈異釋(不究)
        • 三結請為說(善哉)
      • 六說分○
      • 七結勸分○
      • 八現瑞分○
      • 九證成分○
      • 十重頌分○
  • ○六說分(二)
    • 初總告(爾時)
    • 二正答(五)
      • 初約因果(釋此)
      • 二分行位(二分)
      • 三顯普別(三普)
      • 四明統收(四統)
      • 五辨行相(六)
        • 初有二十門答前十信問(三)
          • 初明自分行滿(九)
            • 初明依(五)
              • 初總標(佛子)
              • 二徵數(何等)
              • 三列釋(所謂)
              • 四結數(是為)
              • 五修益(若諸)
            • 二明奇特(佛子)
            • 三明修行(佛子)
            • 四善知識(佛子)
            • 五勤精進(佛子)
            • 六心得安隱(佛子)
            • 七成就眾生(佛子)
            • 八約持戒行(佛子)
            • 九受記法(佛子)
          • 二明勝進行圓(八)
            • 初入諸菩薩(佛子)
            • 二入諸如來(佛子)
            • 三入眾生行(佛子)
            • 四入世界行(佛子)
            • 五入劫行(佛子)
            • 六說三世(二)
              • 初總釋(佛子)
              • 二別釋(二)
                • 初消釋經文(十中)
                • 二釋十世義(四)
                  • 初徵起(然此)
                  • 二敘昔(古人)
                  • 三辨違(若依)
                  • 四正釋(三)
                    • 初具九世緣起相由釋(今謂)
                    • 二三世緣起相由釋(二)
                      • 初明九世(三)
                        • 初正明(但以)
                        • 二引證(中觀)
                        • 三解妨(中論)
                      • 二明十世(總明)
                    • 三唯就一念釋(三)
                      • 初成於九世(即此)
                      • 二以一對九互融相攝成上義(故以)
                      • 三總收前義亦是釋疑(假十)
            • 七知三世(佛子)
            • 八無疲厭心(佛子)
          • 三明二行究竟(三)
            • 初差別智(佛子)
            • 二陁羅尼(佛子)
            • 三十種佛(佛子)
        • 二有二十門答十住問(二)
          • 初敘意(六)
            • 初總章(大文)
            • 二敘昔(古德)
            • 三縱成(非不)
            • 四正釋(今取)
            • 五通妨(若依)
            • 六科判(初四)
          • 二釋文(十)
            • 初發心住(四)
              • 初總明菩薩發普賢心(五)
                • 初總標(佛子)
                • 二徵數(何等)
                • 三列釋(二)
                  • 初約三菩提(所謂)
                  • 二約二護(又前)
                  • 三約四弘(又初)
                • 四結數(是為)
                • 五顯益(若諸)
              • 二明大願心普賢行法(佛子)
              • 三別明大悲心觀眾生起大悲(佛子)
              • 四別明大智心發菩提心因緣(佛子)
            • 二治地住(二)
              • 初近善知識(佛子)
              • 二近友之果(佛子)
            • 三修行住(二)
              • 初自分波羅蜜(佛子)
              • 二勝進智隨覺(佛子)
            • 四生貴住(佛子)
            • 五具足方便住(佛子)
            • 六正心住(二)
              • 初自分平等(佛子)
              • 二勝進弘法實義句(佛子)
            • 七不退住(二)
              • 初自分法(佛子)
              • 二勝進持(佛子)
            • 八童真住(二)
              • 初自分辨才(佛子)
              • 二勝進自在(佛子)
            • 九法王子住(二)
              • 初自分無著(佛子)
              • 二勝進平等心(佛子)
            • 十灌頂住(二)
              • 初明學智(佛子)
              • 二辨變化(佛子)
        • 三有三十門登前十行問○
        • 四有二十九門答前十迴向○
        • 五有五十門答前十地問○
        • 六有五十一門答因圓果滿○
  • ○三有三十門登前十行問(二)
    • 初敘意(大文)
    • 二正釋(十)
      • 初歡喜行(三)
        • 初力持(四)
          • 初敘論意釋(佛子)
          • 二會論同異(然第)
          • 三會文釋義(既數)
          • 四會三處持字(上辨)
        • 二大欣慰(五)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等)
          • 三釋(五)
            • 初事佛供佛對(所謂)
            • 二聞法近友對(復作)
            • 三二利行成對(復作)
            • 四嚴土化生對(又作)
            • 五難見能見難成能成對(菩薩)
          • 四結(佛子)
          • 五勸(若諸)
        • 三深入佛法(佛子)
      • 二饒益行依止(佛子)
      • 三無違逆行發無畏心(佛子)
      • 四無屈撓行(二)
        • 初被甲行無疑惑心(四)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等)
          • 三釋(十)
            • 初十度攝生(所謂)
            • 二事佛供佛(菩薩)
            • 三光明嚴剎(菩薩)
            • 四長時調熟(菩薩)
            • 五具一切智(菩薩)
            • 六作世間燈(菩薩)
            • 七說法開悟(菩薩)
            • 八滅障成佛(菩薩)
            • 九離妄自覺(菩薩)
            • 十決成菩提(菩薩)
          • 四勸(若諸)
        • 二攝善行不可思議(五)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等)
          • 三釋(二)
            • 初單約三事(所謂)
            • 二權實雙運(二)
              • 初四約行(發菩)
              • 二三約智(三)
                • 初約二諦相即(二)
                  • 初明所依之法(知一)
                  • 二雙釋其上二(然各)
                • 二三事融而不融(知心)
                • 三權實即而不即(三)
                  • 初盡而不盡(於念)
                  • 二無而不無(雖知)
                  • 三即而不即(二)
                    • 初正明(雖知)
                    • 二釋成(一切)
          • 四結(佛子)
          • 五勸(若諸)
      • 五離癡亂行(三)
        • 初饒益有情禪(二)
          • 初不愚巧密之言(佛子)
          • 二不愚善巧之智(佛子)
        • 二正法樂住禪(二)
          • 初顯處不等同入三昧(佛子)
          • 二明觸類皆通徧入(佛子)
        • 三引生功德禪(二)
          • 初作用無碍解脫門(佛子)
          • 二於境無雍神通門(佛子)
      • 六善現行(二)
        • 初正顯行體(四)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等)
          • 三釋(二)
            • 初約一智(三)
              • 初約所化(所謂)
              • 二約能化(能以)
              • 三離能所(捨離)
            • 二辨雙行(三)
              • 初無說之說無成之成(知一)
              • 二無生說生(三)
                • 初正明(菩薩)
                  • 初明無緣(菩薩)
                  • 二明隨緣(二)
                    • 初明所化(三)
                      • 初別知緣智(而知)
                      • 二通知染淨迷悟(知迷)
                      • 三明知心行(知住)
                    • 二結雙行(隨其)
                • 二徵釋(何以)
                • 三結名(是名)
              • 三平等教化(三)
                • 初實不碍權(菩薩)
                • 二權不碍實(知種)
                • 三結名(於生)
          • 四勸(若諸)
        • 二離障解脫(佛子)
      • 七無著行(二)
        • 初遊處縱情園林(佛子)
        • 二栖止適悅宮殿(佛子)
      • 八難得行(二)
        • 初內心願樂(佛子)
        • 二外德莊嚴(佛子)
      • 九善法行(二)
        • 初外緣不動(佛子)
        • 二內心不捨(佛子)
      • 十真實行(九)
        • 初觀察智(佛子)
        • 二說法智(佛子)
        • 三離障智(佛子)
        • 四審決智印(五)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等)
          • 三釋(十)
            • 初安受苦忍(所謂)
            • 二他不饒益忍(菩薩)
            • 三諦察法忍(菩薩)
            • 四成佛度生(菩薩)
            • 五知佛德無邊(菩薩)
            • 六欲知佛不退(菩薩)
            • 七決親人法(菩薩)
            • 八決入大乘(菩薩)
            • 九決平等度(菩薩)
            • 十因圓果滿(菩薩)
          • 四結(佛子)
          • 五勸(菩薩)
        • 五照徹智(佛子)
        • 六無等智(五)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等)
          • 三釋(所謂)
          • 四結(佛子)
          • 五勸(若諸)
        • 七無下劣智(五)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等)
          • 三釋(五)
            • 初降魔制外對(佛子)
            • 二喜他自滿對(又作)
            • 三積福成智對(又作)
            • 四下化上成對(又作)
            • 五悲智究竟對(二)
              • 初即智之悲(又作)
              • 二即悲之智(四)
                • 初列所知(又作)
                • 二辨能知(如是)
                • 三拂知相(然於)
                • 四會中道(三)
                  • 初辨其中道(非有)
                  • 二境智對明(以不)
                  • 三即體起用(以究)
          • 四結(佛子)
          • 五勸(若諸)
        • 八高出智(五)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等)
          • 三釋(十)
            • 初勤修能證智(佛子)
            • 二常觀所證理(恒觀)
            • 三內修無漏(願於)
            • 四外近善人(為求)
            • 五大忍度生(若有)
            • 六超魔境界(菩薩)
            • 七勤勇修行(菩薩)
            • 八不捨惡人(菩薩)
            • 九孤標等佛(菩薩)
            • 十權實雙行(四)
              • 初正辨(菩薩)
              • 二徵釋(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菩薩)
              • 三結成(是故)
              • 四離過(不作)
          • 四結(佛子)
          • 五勸(若諸)
        • 九深廣智(四)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等)
          • 三釋(二)
            • 初四明無量界(所謂)
            • 二六佛界無量(六)
              • 初入三世佛善根(菩薩)
              • 二入過去佛界(菩薩)
              • 三入未來佛界(菩薩)
              • 四入現在佛界(菩薩)
              • 五供多佛(菩薩)
              • 六求多法(菩薩)
          • 四勸(佛子)
  • ○四有三十九門答前十迴向(十)
    • 初救護眾生離眾生相迴向(四)
      • 初所迴善根如寶住(四)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等)
        • 三釋(十)
          • 初供事多佛(佛子)
          • 二聞法受持(於不)
          • 三自在受生(於此)
          • 四說本末法(知從)
          • 五知斷自在(知厭)
          • 六悲智雙行(知一)
          • 七性相無礙(知一)
          • 八無得之得(菩薩)
          • 九觀空滿願(菩薩)
          • 十受行無厭(菩薩)
        • 四結勸(佛子)
      • 二大願救護如金剛大乘心(四)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等)
        • 三釋(十)
          • 初知法(佛子)
          • 二度生(菩薩)
          • 三嚴剎(菩薩)
          • 四迴向(菩薩)
          • 五供佛(菩薩)
          • 六無著(佛子)
          • 七安忍(佛子)
          • 八徧行(佛子)
          • 九要心(佛子)
          • 十即寂起業(三)
            • 初悟寂(佛子)
            • 二起用(而亦)
            • 三釋成(三)
              • 初一番(何以)
              • 二次番(何以)
              • 三後番(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二)
                  • 初諸佛皆爾故(一切)
                  • 二不違先願故(又我)
        • 四結勸(佛子)
      • 三迴向所為大發起(五)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等)
        • 三釋(二)
          • 初六自分(二)
            • 初三福業大(佛子)
            • 二三化業大(又作)
          • 二四勝進(二)
            • 初二勝進攝福(又作)
            • 二二勝進起化(二)
              • 初證體(菩薩)
              • 二十起用(菩薩)
        • 四結(佛子)
        • 五勸(若諸)
      • 四所化成滿究竟大事(佛子)
    • 二不壞迴向(二)
      • 初明不壞信(佛子)
      • 二迴向行成(佛子)
    • 三等一切佛迴向(二)
      • 初等佛善根(佛子)
      • 二迴向行成(佛子)
    • 四至一切處迴向(佛子)
    • 五無盡功德藏迴向(佛子)
    • 六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佛子)
    • 七平等隨順一切眾生迴向(佛子)
    • 八真如相迴向無碍用(四)
      • 初總標十章(三)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等)
        • 三列(所謂)
      • 二總徵十章(佛子)
      • 三依章別釋(十)
        • 初眾生無碍用(佛子)
        • 二國土無礙用(佛子)
        • 三法無礙用(佛子)
        • 四身無碍用(佛子)
        • 五願無碍用(佛子)
        • 六境界無碍用(佛子)
        • 七智無碍用(佛子)
        • 八神通無碍用(佛子)
        • 九神力無碍用(佛子)
        • 十力無碍用(佛子)
      • 四總結成佛(佛子)
    • 九無縛無著解脫迴向(三)
      • 初任志遊戲(佛子)
      • 二境界難量(佛子)
      • 三智用幹能(佛子)
    • 十入法界無量迴向(三)
      • 初迴向善根無畏(四)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等)
        • 三釋(十)
          • 初聞持無畏(佛子)
          • 二辨才無畏(佛子)
          • 三二空無畏(佛子)
          • 四威儀無畏(佛子)
          • 五三業無畏(佛子)
          • 六外護無畏(佛子)
          • 七正念無畏(佛子)
          • 八方便無畏(佛子)
          • 九一切智無畏(佛子)
          • 十具行無畏(佛子)
        • 四結勸(佛子)
      • 二法界行體(四)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等)
        • 三釋(十)
          • 初自利行(佛子)
          • 二化他行(佛子)
          • 三上求行(佛子)
          • 四善巧行(五)
            • 初巧離二乘(佛子)
            • 二巧修三昧(善能)
            • 三巧順世間(往來)
            • 四巧住諸乘(雖現)
            • 五巧窮因果(雖念)
          • 五雙行行(佛子)
          • 六隨智行(佛子)
          • 七代苦行(佛子)
          • 八攝物行(佛子)
          • 九堅淨行(佛子)
          • 十常修行(佛子)
        • 四結勸(佛子)
      • 三所成之德(二)
        • 初明業用(佛子)
        • 二明其體(佛子)
  • ○五有五十門答十地門(十)
    • 初歡喜地行(二)
      • 初初住地中行(四)
        • 初依何身(二)
          • 初約身辨身(二)
            • 初約身業思(佛子)
            • 二約法自體(佛子)
          • 二就語辨身(四)
            • 初明語體用(佛子)
            • 二顯語淨因(佛子)
            • 三辨淨語果(若菩)
            • 四能成所作(佛子)
        • 二以何因(佛子)
        • 三為何義發心(佛子)
        • 四有何相周徧心(佛子)
      • 二安住地行(佛子)
    • 二離垢地行(二)
      • 初發起淨(二)
        • 初自分深心(佛子)
        • 二勝進增上心(佛子)
      • 二自體淨(二)
        • 初攝善律儀(佛子)
        • 二饒益有情(三)
          • 初解諸善(佛子)
          • 二解世間(佛子)
          • 三解眾生(佛子)
    • 三發光地行(二)
      • 初能起厭行(二)
        • 初熏習成氣(佛子)
        • 二增盛攝取(佛子)
      • 二所起厭行(三)
        • 初正顯修行(佛子)
        • 二修成勝緣(佛子)
        • 三修行離過(佛子)
    • 四燄慧地行(三)
      • 初清淨對治修行增長因(四)
        • 初明四地所以(佛子)
        • 二釋其總名(謂離)
        • 三會通彼經(地經)
        • 四揀大異小(結云)
      • 二清淨決定法(佛子)
      • 三對治修行增長(二)
        • 初修行增長(二)
          • 初正明增長出生佛法道(佛子)
          • 二顯立勝名大丈夫名號(佛子)
        • 二修行對治(佛子)
    • 五難勝地行(二)
      • 初勝慢對治行(二)
        • 初總標四門(佛子)
        • 二別明初門(佛子)
      • 二後二分中無量助道法(四)
        • 初勝慢對治(佛子)
        • 二不住道義(以智)
        • 三通難釋成(今以)
        • 四重明問答(然正)
    • 六現前地行(四)
      • 初顯修道(佛子)
      • 二顯同相(無去)
      • 三別科配屬(十中)
      • 四隨文別釋(四中)
    • 七遠行地行(三)
      • 初明權實雙行(四)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者)
        • 三列(三)
          • 初五自行無染(佛子)
          • 二隨有攝化(四)
            • 初無染而化([A8]已到)
            • 二處正入邪(安住)
            • 三持犯權實(常善)
            • 四人法權實(不由)
          • 三因果權實(三)
            • 初因圓示缺(善根)
            • 二得果不捨因(與三)
            • 三徵釋所以(何以)
        • 四勸(若諸)
      • 二明念念進趣(佛子)
      • 三明取授自在(佛子)
    • 八不動地行(三)
      • 初腹(佛子)
      • 二藏(佛子)
      • 三心(佛子)
    • 九善慧地行(二)
      • 初入地心(佛子)
      • 二住地心(佛子)
    • 十法雲地行(三)
      • 初緫標德首(佛子)
      • 二六根勝德(六)
        • 初眼(五)
          • 初釋眼義(佛子)
          • 二隨文釋(二)
            • 初釋前五眼(五)
              • 初釋肉眼(十中)
              • 二釋天眼(然天)
              • 三釋慧眼(此中)
              • 四釋法眼(彼中)
              • 五釋佛眼(彼佛)
            • 二釋後五眼(後五)
          • 三出體性(故知)
          • 四明次第(若辨)
          • 五示其源(餘如)
        • 二耳(佛子)
        • 三鼻(佛子)
        • 四舌(佛子)
        • 五身(佛子)
        • 六意(佛子)
      • 三四儀成規(六)
        • 初行(佛子)
        • 二住(佛子)
        • 三坐(佛子)
        • 四臥(佛子)
        • 五所住處(佛子)
        • 六所行處(佛子)
  • ○六有五十一門六因圓果滿(二)
    • △初辨等覺之位(三)
      • 初因行體性(二)
        • 初起行方便(三)
          • 初意業觀察(二)
            • 初觀察(佛子)
            • 二普觀察(佛子)
          • 二身業自在(佛子)
          • 三語業宣唱(佛子)
        • 二十度行體(二)
          • 初六度六(佛子)
          • 二四等四(佛子)
      • 二方便造修(二)
        • 初自分(三)
          • 初明法義(二)
            • 初義(佛子)
            • 二法(佛子)
          • 二說福智(二)
            • 初福德助道具(佛子)
            • 二智慧助道具(十)
              • 初外近善緣(佛子)
              • 二內調法器(永離)
              • 三念慧安處(念慧)
              • 四法樂怡神(樂法)
              • 五真實修行(六波)
              • 六自他雙淨(常樂)
              • 七徧觀法性(觀察)
              • 八深解二空(菩薩)
              • 九止觀雙遊(二)
                • 初總修止觀(菩薩)
                • 二雙釋二門(二)
                  • 初釋止(心意)
                  • 二釋觀(觀一)
              • 十修習種智(菩薩)
          • 三顯圓足(佛子)
        • 二勝進(三)
          • 初更求法要(佛子)
          • 二得[A9]已明了(三)
            • 初明來意(佛子)
            • 二能了智(總以)
            • 三隨文釋(一是)
          • 三如說修行(佛子)
      • 三因行除障(二)
        • 初離障成行(三)
          • 初離障體(二)
            • 初顯魔體(三)
              • 初總釋(佛子)
              • 二辨異(然四)
              • 三辨攝(若欲)
            • 二辨魔因(二)
              • 初釋業相(佛子)
              • 二隨文釋(十中)
          • 二離障方便(佛子)
          • 三見佛成行(二)
            • 初見佛(六)
              • 初會同前文(佛子)
              • 二別釋見義(然此)
              • 三隨文正釋(一無)
              • 四總結圓融(依上)
              • 五攝之成對(又此)
              • 六總結包含(又此)
            • 二成佛業(四)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等)
              • 三釋(五)
                • 初覺導夢化對(所謂)
                • 二開纏淨戒對(為他)
                • 三現相說法對(若有)
                • 四降魔護小對(若有)
                • 五悲攝雙行對(生死)
              • 四結(是為)
        • 二離障加持(二)
          • 初內成離障行(二)
            • 初離障慢業(三)
              • 初依俱舍列名釋七慢(三)
                • 初依俱舍列名(佛子)
                • 二對文開合(今文)
                • 三正釋本文(前三)
              • 二依涅槃成實釋八慢(若約)
              • 三結略指同(餘如)
            • 二顯治智業(二)
              • 初結前生後(若諸)
              • 二正顯智業(何等)
          • 二外得加持(二)
            • 初所離障(佛子)
            • 二能持之行(二)
              • 初佛所攝持(二)
                • 初結前生後(若諸)
                • 二正說法門(何等)
              • 二法所攝持(佛子)
    • 二明妙覺之果○
  • ○二明妙覺之果(十)
    • 初住天相(四)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等)
      • 三釋(十)
        • 初化六欲天(所謂)
        • 二化色界天(為色)
        • 三化大千界(菩薩)
        • 四同類共談(菩薩)
        • 五為同類說(菩薩)
        • 六善巧降魔(菩薩)
        • 七樂音說法(菩薩)
        • 八諸佛聞法(菩薩)
        • 九供養多佛(菩薩)
        • 十多身益生(菩薩)
      • 四益(佛子)
    • 二示沒相(四)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等)
      • 三釋(十)
        • 初廣拔眾苦(佛子)
        • 二徧警有緣(佛子)
        • 三嚴剎揀非(佛子)
        • 四覺諸導從(佛子)
        • 五密召侍衛(佛子)
        • 六先告當機(佛子)
        • 七令輔翼知(佛子)
        • 八淨所生處(佛子)
        • 九定力天壽(佛子)
        • 十廣現難思(佛子)
      • 四益(佛子)
    • 三入胎相(四)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等)
      • 三釋(十)
        • 初為化劣解(佛子)
        • 二攝諸眷屬(菩薩)
        • 三三時無亂(菩薩)
        • 四演法益物(菩薩)
        • 五乘願化生(菩薩)
        • 六破胎生慢(菩薩)
        • 七胎障不隔(菩薩)
        • 八同類共集(菩薩)
        • 九定力現嚴(菩薩)
        • 十興供聞法(菩薩)
      • 四結益(佛子)
    • 四住胎相(佛子)
    • 五初生相(三)
      • 初右脇生(佛子)
      • 二示[1]〔徵〕笑(佛子)
      • 三行七步(佛子)
    • 六在家相(二)
      • 初幻懷德藝(佛子)
      • 二貴極無染(佛子)
    • 七出家相(二)
      • 初示出家(佛子)
      • 二示苦行(佛子)
    • 八成道相(五)
      • 初進趣所安(佛子)
      • 二自力安處(佛子)
      • 三外感希奇(佛子)
      • 四正覺將願(佛子)
      • 五正覺現前(佛子)
    • 九轉法輪相(二)
      • 初所轉法輪體用(佛子)
      • 二轉法輪之因緣(佛子)
    • 十入涅槃相(二)
      • 初總明(佛子)
      • 二別顯(初二)
  • ○七結勸分(二)
    • 初結義勸修(二)
      • 初舉名結義(佛子)
      • 二勸信修行(佛子)
    • 二結名勸學(佛子)
  • ○八現瑞分(說此)
  • ○九證成分(二)
    • 初讚法證(爾時)
    • 二歎人證(佛子)
  • ○十重頌分(三)
    • 初歎德深廣(四)
      • 初許說深廣(爾時)
      • 二舉德誡聽(見諸)
      • 三重總許說(千萬)
      • 四示說分齊(無量)
    • 二總示行德(三)
      • 初略標法喻(其心)
      • 二託事表法(十)
        • 初悅物覆蔭行(菩薩)
        • 二摧邪導迷行(菩薩)
        • 三高深堅密行(菩薩)
        • 四觀機照益行(菩薩)
        • 五自在統御行(菩薩)
        • 六包含無染行(菩薩)
        • 七周徧成益行(菩薩)
        • 八檢束修身行(菩薩)
        • 九調御運載行(菩薩)
        • 十外用遊處行(菩薩)
      • 三即法明行(二)
        • 初總明深廣許說分齊(三)
          • 初上同佛覺(菩薩)
          • 二下超群品(菩薩)
          • 三許說誡聽(如是)
        • 二別明深廣以酬前許(十)
          • 初三業深廣行(一身)
          • 二二嚴無礙行(菩薩)
          • 三逆順成滿行(示現)
          • 四普門示現行(或現)
          • 五時處圓融行(深入)
          • 六知根說法行(菩薩)
          • 七寂用迅速行(雜染)
          • 八悲不失智行(譬如)
          • 九智不失悲行(觀色)
          • 十結德無盡行(由入)
    • 三頌長行(二)
      • 初頌前說分(六)
        • 初頌十信行(依於)
        • 二頌十住行(發於)
        • 三頌十行行(住持)
        • 四頌十迴向行(如寶)
        • 五頌十地行(諸身)
        • 六頌圓滿行(所行)
      • 二頌結勸分(四)
        • 初結前所說(彼諸)
        • 二別顯德用(二)
          • 初結約法顯行(五)
            • 初於剎自在(雖令)
            • 二三業自在(無量)
            • 三三世自在(過去)
            • 四身智自在(深知)
            • 五總結難測(示現)
          • 二結託事表法(淨戒)
        • 三總結深廣(二)
          • 初結前[A10]已說(此諸)
          • 二未說難窮(一切)
        • 四結勸修行(欲具)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科文卷第八(終)


校注

[0597001] 主疏作生 [0603001] 勤疏作勸 [0604001] 其疑共疏作同 [0609001] 二疏作四 [0614001] 又疏作文(CBETA 按本校注在原書為613頁[01] [0630001] 徵疏作微(CBETA 按本校注在原書為629頁[01]
[A1] 已【CB】巳【卍續】
[A2] 已【CB】巳【卍續】
[A3] 己【CB】巳【卍續】
[A4] 己【CB】巳【卍續】
[A5] 己【CB】巳【卍續】
[A6] 已【CB】巳【卍續】
[A7] 已【CB】巳【卍續】
[A8] 已【CB】巳【卍續】
[A9] 已【CB】巳【卍續】
[A10] 已【CB】巳【卍續】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