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華嚴經疏科文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科文卷第七

起第三十七經盡諸菩薩住處品

  • [○/(○*○)]七遠行地分(七)
    • 初來意(二)
      • 初正釋(第七)
      • 二引證(瑜伽)
    • 二釋名(三)
      • 初標(言遠)
      • 二釋(成唯)
      • 三結(雖有)
    • 三斷障(二)
      • 初躡前(然其)
      • 二正明(故所)
    • 四證如(二)
      • 初舉能治(以常)
      • 二辨所證(故能)
    • 五成行(以能)
    • 六得果(乃至)
    • 七釋文(三)
      • 初讚請分(二)
        • 初十偈讚(四)
          • 初二頌天眾讚說主(是時)
          • 二一頌天主光雲供佛(自在)
          • 三有一頌天眾慶聞(爾時)
          • 四有六頌天女樂音讚佛(二)
            • 初一顯聲因緣(天女)
            • 二五正說讚辭(二)
              • 初四寂用無礙(威儀)
              • 二一起用所由(以見)
        • 二二偈請(一切)
      • 二正說分(二)
        • 初位行(五)
          • 初樂無作行對治差別(四)
            • 初結前標後(六)
              • 初略屬經文(爾時)
              • 二別釋方便慧殊勝(謂前)
              • 三釋其二名(是則)
              • 四明其所勝(於何)
              • 五解相濫難(前六)
              • 六所治名局難(雖行)
            • 二徵顯其相(二)
              • 初總釋上下二句(何等)
              • 二次第別釋(二)
                • 初別釋前三(論主)
                • 二合釋後七(三)
                  • 初一隨物受生(後七)
                  • 二二化令離障(二說)
                  • 三四攝令住善(四於)
            • 三結行功能(菩薩)
            • 四彰其分齊(入[A1]已)
          • 二彼障對治差別(二)
            • 初明行無量種治前有量障(五)
              • 初有一對眾生無量(佛子)
              • 二有一對世界無量(入無)
              • 三有二對法界無量(入無)
              • 四有三對調伏眾生界無量(入無)
              • 五有三對調伏方便界無量(入無)
            • 二修行無功用行治前有功用之障(二)
              • 初加行趣求(四)
                • 初略釋經文(此菩)
                • 二示無功用相(然任)
                • 三出無功用因(由功)
                • 四結成揀異(此則)
              • 二正顯修行(佛子)
          • [A2]三雙行勝差別(四)
            • 初二行雙無間(無有)
            • 二信勝(常不)
            • 三能作大義(二)
              • 初總明(此菩)
              • 二徵釋(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二)
                  • 初明能具所以(念念)
                  • 二顯所具之相(二)
                    • 初通辨前六(所有)
                    • 二別明後四(能出)
            • 四菩提分差別(四)
              • 初明第一句(佛子)
              • 二明第二句(二四)
              • 三明第三句(七)
                • 初揀後所知(三四)
                • 二顯淨惑要(謂依)
                • 三揀非勝進(任持)
                • 四釋成家義(亦名)
                • 五釋四體相(四者)
                • 六結成四義(由初)
                • 七約位分別(若約)
              • 四明第四句(四略)
          • 四前上地勝差別(二)
            • 初明勝前六地(二)
              • 初問(爾時)
              • 二答(三)
                • 初標(金剛)
                • 二徵(何以)
                • 三釋(二)
                  • 初別顯此地勝相(此第)
                  • 二通示諸地滿相(三)
                    • 初總示文意(佛子)
                    • 二舉論徵釋(故論)
                    • 三正辨經文(初地)
            • 二明勝後三地(四)
              • 初法(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菩薩)
              • 二喻(佛子)
              • 三合(佛子)
              • 四因論生論(二)
                • 初問(解脫)
                • 二答(二)
                  • 初通將七地對後彰劣(三)
                    • 初法(金剛)
                    • 二喻(佛子)
                    • 三合(佛子)
                  • 二別明此地對前彰勝(二)
                    • 初明起過(二)
                      • 初總釋(佛子)
                      • 二明所超(二)
                        • 初約所求道即所知障(前求)
                        • 二辨超煩惱即煩惱障(又初)
                    • 二辨雙非(次住)
          • 五彼果差別(五)
            • 初釋總名(佛子)
            • 二開章門(文分)
            • 三辨所從(遠公)
            • 四辨雙行(又初)
            • 五正釋文(四)
              • 初業清淨(四)
                • 初戒清淨(就初)
                • 二世間智淨(世間)
                • 三得勝身(此菩)
                • 四得勝力(諸禪)
              • 三得三昧勝(二)
                • 初別舉十名(二)
                  • 初五句辨自利(佛子)
                  • 二五句明利他(二)
                    • 初一行辨深(善住)
                    • 二明體行(三)
                      • 初一助道(智慧)
                      • 二二證道(法界)
                      • 三一不住道(種種)
                • 二總結顯多(入如)
              • 三得過地(三)
                • 初修行善巧過(是菩)
                • 二作業廣大過(二)
                  • 初正顯其過(佛子)
                  • 二彰過分齊(二)
                    • 初難即執前同後難(解脫)
                    • 二答即揀後異前答(三)
                      • 初法(金剛)
                      • 二喻(譬如)
                      • 三合(菩薩)
                • 三修行勝入過(佛子)
              • 四得勝行(二)
                • 初得滅定勝行在定不住故(二)
                  • 初問(解脫)
                  • 二答(二)
                    • 初明得分齊(金剛)
                    • 二辨勝過劣(三)
                      • 初法(今住)
                      • 二喻(譬如)
                      • 三合(此地)
                • 二發起勝行(二)
                  • 初牒前標後(佛子)
                  • 二正顯勝行(二)
                    • 初總相通辨(後雖)
                    • 二對文別釋(二)
                      • 初七別約七行(八中)
                      • 二三合為一行(八者)
        • 二位果(經科八段同前後例)
      • 三重頌分○
  • ○三重頌分(三)
    • 初頌位行(五)
      • 初樂無作行對治(爾時)
      • 二彼障對治(觀察)
      • 三雙行無間(菩薩)
      • 四頌前上地勝(初地)
      • 五頌雙行果(世間)
    • 二頌位果(供養)
    • 三結說讚勝(此是)
  • [○/(○*○)]八不動地(七)
    • 初來意(二)
      • 初約實位(第八)
      • 二約寄位(又約)
    • 二釋名(二)
      • 初舉論(言不)
      • 二疏釋(八)
        • 初疏文正釋(謂任)
        • 二以本論釋(與本)
        • 三金光明經(而金)
        • 四引攝論釋(攝論)
        • 五引深密釋(解深)
        • 六十住論釋(十住)
        • 七仁王經釋(仁王)
        • 八引當經釋(下經)
    • 三斷障(故所)
    • 四證如(其所)
    • 五成行(所成)
    • 六得果(及所)
    • 七釋文(三)
      • 初讚請分(二)
        • 初十讚(二)
          • 初二天王眾供讚(是時)
          • 二八天女樂音讚(二)
            • 初二標讚所依(天女)
            • 二六正顯讚德(於一)
        • 二二請(音發)
      • 二正說分(二)
        • 初明地行(七)
          • 初總明方便集作地分(二)
            • 初標集地處(爾時)
            • 二正顯所集(二)
              • 初三同相諸地通行故(善修)
              • 二八別相諸地異修故(大願)
          • 二得淨忍分(二)
            • 初敘意分(二)
              • 初總科(入一)
              • 二就類明忍(然無)
            • 二釋文分(三)
              • 初正明無生法忍(七)
                • 初釋總句(今初)
                • 二總科(以歷)
                • 三顯功能(四中)
                • 四約位(若寄)
                • 五出體(又四)
                • 六指廣(依佛)
                • 七隨文釋(四)
                  • 初約事無生分(二)
                    • 初總(事無)
                    • 二別(二)
                      • 初釋前四(二)
                        • 初別明(別言)
                        • 二結束(二)
                          • 初約三佛性(上四)
                          • 二展轉收束(又此)
                      • 二釋後三(五先)
                  • 二自性無生分(三)
                    • 初會二經(無性)
                    • 二釋經文(無性)
                    • 三會中道(斯則)
                  • 三數差別無生分(二)
                    • 初正明(初中)
                    • 二揀濫(然準)
                  • 四作業無生分(二)
                    • 初正明(無分)
                    • 二總結(如是)
              • 二明無生忍淨(二)
                • 初釋所離障(二)
                  • 初單釋離字(離一)
                  • 二雙辨所離(所離)
                • 二釋能治分(三)
                  • 初結前生後(後無)
                  • 二彰立所以(所以)
                  • 三別釋文相(二)
                    • 初釋治義(故云)
                    • 二以起信總收上義(此則)
              • 三一結得忍名(是名)
          • 三得勝行分○
          • 四淨佛國土分○
          • 五自在分○
          • 六大勝分○
          • 七釋名分○
        • 二明地果○
      • 三重頌分○
  • ○三得勝行分(二)
    • 初明深行勝對前彰出(二)
      • 初結前生後(佛子)
      • 二正顯深行(二)
        • 初法(二)
          • 初隨文釋(為深)
          • 二收束治障(上七)
        • 二喻(三)
          • 初滅定喻(二)
            • 初釋喻(譬如)
            • 二釋合(三)
              • 初正合本文(合中)
              • 二結成離過(離第)
              • 三釋對治(二)
                • 初約教道(住於)
                • 二約正道(五)
                  • 初舉論(二者)
                  • 二引例按定(此約)
                  • 三明所離(即離)
                  • 四釋經報行(報行)
                  • 五重釋論(二)
                    • 初明初意(住真)
                    • 二明後意(又佛)
          • 二夢寤喻(五)
            • 初舉前所喻(譬如)
            • 二顯喻意(論云)
            • 三釋喻相(如從)
            • 四釋合文(合中)
            • 五會通喻合(如彼)
          • 三生梵天喻(五)
            • 初舉所喻(佛子)
            • 二釋合文(合中)
            • 三釋論所以(所以)
            • 四所離過患(此離)
            • 五別釋(後此)
    • 二發起勝對後彰入(四)
      • 初說主總敘(佛子)
      • 二正顯勸辭(二)
        • 初讚(作如)
        • 二勸(七)
          • 初勸修如來善調御智自德未成勸(然善)
          • 二勸悲愍眾生化願未滿勸(又菩)
          • 三勸成其本願本願未充滿(又菩)
          • 四勸求無碍智自德未勝勸(又菩)
          • 五勸成佛外報化業廣大勸(又菩)
          • 六勸證佛內明無量勝行自[A3]己所得法門未窮(又菩)
          • 七勸總修無遺成徧知道少作能成增進眾德(又菩)
      • 三顯勸所為(佛子)
      • 四彰勸之益(二)
        • 初明不勸之損故不得不勸(二)
          • 初敘四意須勸(佛子)
          • 二例深故勸(但有)
        • 二彰勸之益是故須勸(三)
          • 初法(三)
            • 初牒前與智彰益之因(以諸)
            • 二明起行速疾(於一)
            • 三速疾所由(三)
              • 初通料揀(何以)
              • 二隨句別釋(十中)
              • 三一句總結(後一)
          • 二喻(佛子)
          • 三合(佛子)
  • ○四淨佛國土分(二)
    • 初敘意(二)
      • 初問(大文)
      • 二答(二)
        • 初開二門(答淨)
        • 二揀定(今約)
    • 二釋文(三)
      • 初器世間自在行(二)
        • 初總標舉(佛子)
        • 二別顯相(五)
          • 初隨心欲(所謂)
          • 二隨何欲(由此)
          • 三隨時欲(幾時)
          • 四隨廣狹欲(三)
            • 初知四大差別即是廣相(又知)
            • 二知狹相(知微)
            • 三雙明廣狹相(二)
              • 初總知內外(隨何)
              • 二別明六道(知地)
          • 五隨心幾許欲(二)
            • 初約智知自在(又知)
            • 二約通明自在(三)
              • 初隨機現化(佛子)
              • 二明化分齊(此菩)
              • 三明現自在(此菩)
      • 二眾生世間自在行(三)
        • 初總明感應(佛子)
        • 二別顯感應(二)
          • 初化同物身(所謂)
          • 二化應物心(又應)
        • 三總結感應(佛子)
      • 三智正覺世間自在行(二)
        • 初明第一義智(佛子)
        • 二明世諦智(三)
          • 初總知十身(三)
            • 初依論總科(此菩)
            • 二釋論分字(皆言)
            • 三依科釋經(三)
              • 初三明染分(染中)
              • 二六明淨分(次六)
              • 三一明不二分(後靈)
          • 二十身相作顯通自在分(二)
            • 初別顯相作(此菩)
            • 二總結例餘(隨諸)
          • 三別顯知相彰智自在分(八)
            • 初知眾生身(此菩)
            • 二知國土身(又知)
            • 三知業報身(知業)
            • 四知聲聞等三身(知如)
            • 五知佛身(知如)
            • 六知智身(知智)
            • 七知法身(二)
              • 初通料揀(知法)
              • 二別釋文(文有)
            • 八知虛空身(知虛)
  • ○五自在分(二)
    • 初牒前為因(佛子)
    • 二顯自在果(三)
      • 初別釋經文(得命)
      • 二通釋自在(於此)
      • 三明其所治(三)
        • 初舉論(論以)
        • 二會五怖畏(次此)
        • 三會通行位(約因)
  • ○六大勝分(三)
    • 初智大(得此)
    • 二業大(三)
      • 初二句牒前為因(此菩)
      • 二正顯業大(得畢)
      • 三總結多門(佛子)
    • 三彼二所住功德大(三)
      • 初標所住分齊(佛子)
      • 二顯所住德(得菩)
      • 三結成功德(此菩)
  • ○七釋名分(二)
    • 初釋地名即約法明位(三)
      • 初總科判(佛子)
      • 二依論釋(言為)
      • 三順經釋(今更)
    • 二智者釋名約人彰德(三)
      • 初牒前為因(佛子)
      • 二正就人顯(二)
        • 初總明(入佛)
        • 二別釋(二)
          • 初明一向不動(常為)
          • 二一體不動(佛子)
      • 三總結所住(於無)
  • ○二明地果(三)
    • 初調柔果(四)
      • 初調柔體(三)
        • 初法(佛子)
        • 二喻(譬如)
        • 三合(此地)
      • 二教智淨(佛子)
      • 三別地行相(此菩)
      • 四結說地名(是名)
    • 二攝報果(二)
      • 初上勝身(佛子)
      • 二上勝果(復作)
    • 三願智果(若以)
  • ○三重頌分(三)
    • 初頌位行(七)
      • 初集作地分(爾時)
      • 二頌得淨忍(聞法)
      • 三頌得勝行(二)
        • 初頌深行勝(成就)
        • 二頌發起勝(以本)
      • 四淨佛國土(三)
        • 初頌器世間(心無)
        • 二頌眾生世間(三千)
        • 三頌智正覺世間(菩薩)
      • 五頌十自在(十種)
      • 六頌大勝分(所有)
      • 七頌釋名分(諸佛)
    • 二頌位果(復以)
    • 三結說分齊(菩薩)
  • [○/(○*○)]九善慧地(七)
    • 初來意(第九)
    • 二釋名(言善)
    • 三斷障(故所)
    • 四證如(故所)
    • 五成行(便成)
    • 六得果(梁論)
    • 七釋文(三)
      • 初讚請分(三)
        • 初二如來現相(說此)
        • 二十頌別讚(三)
          • 初一頌菩薩供(菩薩)
          • 二一頌天王供(大自)
          • 三八頌天女供讚(二)
            • 初一供(復有)
            • 二七讚(二)
              • 初一標讚(是時)
              • 二六顯辭(二)
                • 初二讚菩薩通於八地及說法主(寂靜)
                • 二四雙讚佛及菩薩三輪化益(不離)
        • 三一頌結請(如是)
      • 二正說分(二)
        • 初明地行(四)
          • 初法師方便成就(三)
            • 初牒前起後(爾時)
            • 二正顯方便(三)
              • 初二句通顯二利(欲更)
              • 二五句利他(三依)
              • 三三句自利(下三)
            • 三結行入位(得入)
          • 二智成就(二)
            • 初總知三性(佛子)
            • 二展轉別開(有漏)
          • 三入行成就(三)
            • 初總標章門(二)
              • 初隨文釋(二)
                • 初句是總(此菩)
                • 二十句別(二)
                  • 初二句通總別(餘十)
                  • 二七句別(四)
                    • 初總釋七林(論釋)
                    • 二重釋根等(論又)
                    • 三例三聚(若相)
                    • 四會二名殊(論經)
              • 二釋總名(三)
                • 初正釋稠林(十皆)
                • 二重釋二經(論經)
                • 三指廣辨異(然此)
            • 二依章別釋(九)
              • 初心稠林(此菩)
              • 二煩惱稠林(三)
                • 初總標(又知)
                • 二別釋(三)
                  • 初遠入相(一遠)
                  • 二難知相(二無)
                  • 三染相(二)
                    • 初總釋(三俱)
                    • 二別釋(三)
                      • 初三句當體明煩惱(三)
                        • 初明所縛(初三)
                        • 二辨以何縛(二眠)
                        • 三所縛事(三與)
                      • 二二句約生明煩惱(二隨)
                      • 三二句約業明染(三愛)
                • 三結(結中)
              • 三業稠林(三)
                • 初總(又知)
                • 二別(九)
                  • 第一道因差別(初一)
                  • 第二自性差別(二有)
                  • 第三方便差別(三與)
                  • 第四盡集果差別(四因)
                  • 第五[A4]已受果未受果差別(五有)
                  • 第六能對差別(二)
                    • 初列黑黑(二)
                      • 初舉論別釋對(六黑)
                      • 二論自別釋(二)
                        • 初釋黑黑(言黑)
                        • 二通釋餘三(等者)
                    • 二明眾報(言眾)
                  • 第七因緣差別(七如)
                  • 第八[A5]已集未集差別(八凡)
                  • 第九二句明定不定差別(二)
                    • 初標章(九十)
                    • 二釋義(二)
                      • 初明第九句(三)
                        • 初舉論(前句)
                        • 二釋文(謂現)
                        • 三釋論定不定義(二)
                          • 初標(於此)
                          • 二釋(謂前)
                      • 二明第十句(第十)
                • 三結(結中)
              • 四根稠林(又知)
              • 五例三稠林(又知)
              • 六隨眠稠林(二)
                • 初總釋(又知)
                • 二別釋(二)
                  • 初總科(別有)
                  • 二正釋(二)
                    • 初六句明何處隨逐(今初)
                    • 二有六句明以何隨逐(二)
                      • 初總明(後三)
                      • 二別釋(此有)
              • 七受生稠林(又知)
              • 八習氣稠林(二)
                • 初總(四)
                  • 初雙標(又知)
                  • 二引證(雖標)
                  • 三正釋(二)
                    • 初釋名(薰謂)
                    • 二釋熏習(三)
                      • 初法相宗(即賴)
                      • 二法性宗(若依)
                      • 三通揀濫(前中)
                  • 四結通(今並)
                • 二別(二)
                  • 初當句釋(別中)
                  • 二總結束(上來)
              • 九三聚稠林(二)
                • 初總(二)
                  • 初舉論(又知)
                  • 二疏釋(三)
                    • 初正出有無(無即)
                    • 二揀定(此就)
                    • 三揀法相宗(又約)
                • 二別(二善)
            • 三總結安住(佛子)
          • 四說法成就○
        • 二明地果○
      • 三重頌分○
  • ○四說法成就(二)
    • 初牒前總顯(住此)
    • 二別顯說成(三)
      • 初智成就(二)
        • 初隨所知之法(佛子)
        • 二隨所依之器(三)
          • 初總明(一切)
          • 二別顯(二)
            • 初辨能說之行(別中)
            • 二辨所為之器(五亦)
          • 三結益(三結)
      • 二口業成就(二)
        • 初總明具說之德(二)
          • 初總釋大意(佛子)
          • 二釋文(二)
            • 初引本論(何名)
            • 二引他文(三)
              • 初引涅槃(涅槃)
              • 二引瑜伽(慈民)
              • 三會同異(會之)
        • 二正明口業成就(二)
          • 初略明(三)
            • 初總顯名體(以無)
            • 二約位顯勝(次此)
            • 三徵列名字(二)
              • 初釋通名(後何)
              • 二釋別名(四)
                • 初法無礙(一法)
                • 二義無礙(二義)
                • 三辭無礙(三詞)
                • 四樂說無礙(四樂)
          • 二廣明(二)
            • 初文前敘意(三)
              • 初總釋(二廣)
              • 二列名略釋(言十)
              • 三總就十中釋無碍義(然十)
            • 二依文正釋(十)
              • 初依自相(三)
                • 初總標(此菩)
                • 二別釋(一生)
                • 三總結(此自)
              • 二依同相(二)
                • 初總釋法義(復次)
                • 二一一別辨(一一)
              • 三依行相(復次)
              • 四依說相(復次)
              • 五依智相(五)
                • 初分法義(復次)
                • 二定境體(然所)
                • 三辨通局(又法)
                • 四辨其相(二)
                  • 初雙標法比(於大)
                  • 二別釋四相(一法)
                • 五指其源(餘如)
              • 六無我慢相(復次)
              • 七小乘大乘相(復次)
              • 八菩薩地相(復次)
              • 九如來地相(復次)
              • 十作住持相(復次)
      • 三法師自在成就(二)
        • 初牒前標後(佛子)
        • 二正顯成就(二)
          • 初敘義(二)
            • 初總科(二得)
            • 二料揀(三)
              • 初二分分別(則前)
              • 二對釋標文(又前)
              • 三攝位分別(於此)
          • 二釋文(四)
            • 初持成就(二)
              • 初列十持持先[A6]已得(二)
                • 初列(三)
                  • 初出意(得義)
                  • 二總科(初三)
                  • 三別釋(一持)
                • 二總結(後如)
              • 二用前十持持當所得(此菩)
            • 二說成就(三)
              • 初顯所受法多(此菩)
              • 二能廣開演(此菩)
              • 三起說自在(此菩)
            • 三問答成就(二)
              • 初一界答難(佛子)
              • 二明一切世界(如是)
            • 四受持成就(佛子)
  • ○二明地果(三)
    • 初調柔果(四)
      • 初調柔行體(三)
        • 初法(佛子)
        • 二喻(譬如)
        • 三合(此第)
      • 二教智淨(佛子)
      • 三別地行相(此菩)
      • 四結說地名(佛子)
    • 二攝報果(佛子)
    • 三願智果(若以)
  • ○三重頌分(三)
    • 初頌地行(四)
      • 初法師方便(爾時)
      • 二智成就(住於)
      • 三入行成就(若欲)
      • 四說成就(三)
        • 初頌智成就(住於)
        • 二頌口業成就(悉以)
        • 三法師成就(四)
          • 初持(總持)
          • 二說(若欲)
          • 三問答(毛端)
          • 四受持(菩薩)
    • 二頌位果(住於)
    • 三頌結說(此是)
  • [○/(○*○)]十法雲地(七)
    • 初來意(三)
      • 初引瑜伽唯攝第九(第十)
      • 二引本論通攝前九(論云)
      • 三唯約後三(又一)
    • 二釋名(三)
      • 初總標(次釋)
      • 二開義(四)
        • 初釋雲(雲者)
        • 二釋法(約法)
        • 三釋空(空亦)
        • 四引諸經論(九)
          • 初引攝論(三)
            • 初釋第一(攝大)
            • 二釋第二(又云)
            • 三釋第三(又云)
          • 二金光明經(故金)
          • 三唯識論(成唯)
          • 四瑜伽論(而瑜)
          • 五無性釋(而無)
          • 六真諦釋(真諦)
          • 七莊嚴論(莊嚴)
          • 八十住論(十住)
          • 九重引瑜伽(瑜伽)
      • 三總結(然諸)
    • 三斷障(四)
      • 初總標名(所覆)
      • 二能障名體(謂於)
      • 三所障之業(此障)
      • 四釋斷愚(斯即)
    • 四證如(斷此)
    • 五成行(謂神)
    • 六得果(具智)
    • 七釋文(二)
      • 初讚請(二)
        • 初十三偈讚(二)
          • 初但申供讚(淨居)
          • 二天女供讚(二)
            • 初總標供讚(天諸)
            • 二正顯讚辭(二)
              • 初讚佛德能(二)
                • 初大自在(二)
                  • 初用益普周(佛身)
                  • 二隨見不等(二)
                    • 初總明(或見)
                    • 二八相(或見)
                • 二自在所由(二)
                  • 初了知世幻(譬如)
                  • 二證窮故相(佛住)
              • 二勸修利益(若有)
        • 二三偈請(二)
          • 初結嘿念請(無量)
          • 二上首言請(即時)
      • 二正說(二)
        • 初彰地行(六)
          • 初方便作滿足地分(二)
            • 初總明(爾時)
            • 二別顯(別中)
          • 二得三昧分(二)
            • 初牒前標後(佛子)
            • 二正顯得法(四)
              • 初標舉十名(二)
                • 初總(即得)
                • 二別(別中)
              • 二結所得數(如是)
              • 三彰入滿足(菩薩)
              • 四顯最後名(其最)
          • 三得受位分(四)
            • 初法(六)
              • 初隨何等座(二)
                • 初明主華(此三)
                • 二眷屬華(十三)
              • 二身(爾時)
              • 三眷屬(無量)
              • 四相(佛子)
              • 五出處(四)
                • 初舒光作業(四)
                  • 初前七光但有益業(佛子)
                  • 二一光二業半(從其)
                  • 三第九一光二業半(從兩)
                  • 四第十光但有發業(三)
                    • 初顯照分齊(從其)
                    • 二正顯作業(右繞)
                    • 三事訖收光(佛子)
                • 二眾聖咸知(爾時)
                • 三下類奔風(佛子)
                • 四同聲相應(當爾)
              • 六得位(二)
                • 初放光(爾時)
                • 二入頂(現是)
            • 二喻(佛子)
            • 三合(菩薩)
            • 四結(佛子)
          • 四入大盡分(四)
            • 初依論科(大文)
            • 二論釋義(此五)
            • 三料揀(前二)
            • 四辨經義(三)
              • 初明智大(二)
                • 初別明(七)
                  • 初集智大(四)
                    • 初釋大意(佛子)
                    • 二總科(文中)
                    • 三總辨義類(然通)
                    • 四對文相攝(在文)
                  • 二應化智大(二)
                    • 初標名總科(佛子)
                    • 二隨文別釋(顯中)
                  • 三加持智大(三)
                    • 初牒經立名(又如)
                    • 二辨所依起(論云)
                    • 三疏釋依義(謂依)
                  • 四入微細智大(三)
                    • 初牒經立名(又如)
                    • 二解釋(謂知)
                    • 三辨依起行(二)
                      • 初舉論(故論)
                      • 二疏釋(謂依)
                  • 五密處智大(四)
                    • 初標名(又入)
                    • 二明依護(依護)
                    • 三釋秘密(現麁)
                    • 四釋文(初三)
                  • 六入刦智大(五)
                    • 初標名(又知)
                    • 二舉依起(依命)
                    • 三疏釋論(謂劫)
                    • 四結成玄門(亦十)
                    • 五即入所以(以得)
                  • 七入道智大(四)
                    • 初牒名(又知)
                    • 二依起(論云)
                    • 三解依起(謂徧)
                    • 四別釋文(別中)
                • 二總結(佛子)
              • 二解脫大(三)
                • 初標得位(佛子)
                • 二略顯(即得)
                • 三廣結(此十)
              • 三例餘三(如是)
          • 五釋名分(三)
            • 初約能受德(二)
              • 初總顯(佛子)
              • 二別顯(三)
                • 初總顯受多(三)
                  • 初法(十方)
                  • 二喻(譬如)
                  • 三合(如來)
                • 二歷數顯多(二)
                  • 初喻(佛子)
                  • 二合(住法)
                • 三問答顯多(二)
                  • 初問(解脫)
                  • 二答(二)
                    • 初顯示一佛(金剛)
                    • 二類顯多佛(如一)
            • 二約能滅惑(佛子)
            • 三約受生善(佛子)
          • 六神通力有上無上分(二)
            • 初正顯神通(二)
              • 初別明(三)
                • 初依內(佛子)
                • 二依外(二)
                  • 初轉成外事(三)
                    • 初同類略廣轉(隨其)
                    • 二垢淨異事轉(垢世)
                    • 三自在轉(或隨)
                  • 二應化自身(或隨)
                • 三作住持之相(或隨)
              • 二總結(佛子)
            • 二斷疑顯勝(二)
              • 初神通斷疑(二)
                • 初明神通力無上(二)
                  • 初問(二)
                    • 初大眾生疑(爾時)
                    • 二上首為請(爾時)
                  • 二答(二)
                    • 初入定現通(三)
                      • 初法主入定(時金)
                      • 二眾覩希奇(入此)
                      • 三攝用增敬(金剛)
                    • 二問答決擇(三)
                      • 初三昧名字(爾時)
                      • 二業用自在(又問)
                      • 三顯類廣多(二)
                        • 初但結多定(佛子)
                        • 二結略顯廣(佛子)
                • 二顯神通力有上(二)
                  • 初問(解脫)
                  • 二答(三)
                    • 初總呵問非顯佛德無量(金剛)
                    • 二舉所未說顯佛德無量(復次)
                    • 三引其事類顯佛德無量(佛子)
              • 二說法斷疑(三)
                • 初正顯(佛子)
                • 二會經(然此)
                • 三釋例(若準)
        • 二明位果○
  • ○二明位果(三)
    • 初調柔果(五)
      • 初調柔體(佛子)
      • 二教智淨(此地)
      • 三勝過自在(佛子)
      • 四別地行相(此菩)
      • 五總結地名(佛子)
    • 二攝報果(佛子)
    • 三願智果(若以)
  • ○八地影像(二)(此下三科已在品初都列)
    • 初總料揀(三)
      • 初約二道分別(三)
        • 初依經標名(大文)
        • 二以二德收之(前二)
        • 三依論列釋(前中)
      • 二修顯分別(又十)
      • 三非一異分別(四)
        • 初約因果明非一異(二)
          • 初總標(又此)
          • 二別顯(初一)
        • 二約前後明非一異(又初)
        • 三結成圓融(初一)
        • 四結示本意(上來)
    • 二正釋文(四)
      • 初池喻修行功德(三)
        • 初法(佛子)
        • 二喻(譬如)
        • 三合(佛子)
      • 二山喻上勝功德(四)
        • 初總舉於法(佛子)
        • 二總顯於喻(如因)
        • 三法喻對顯(二)
          • 初明山體(佛子)
          • 二辨所有(二)
            • 初直辨所有(若語)
            • 二論以義揀(二)
              • 初舉論釋喻(論云)
              • 二疏義釋合(論但)
        • 四總結法喻(二)
          • 初明互依(佛子)
          • 二明互顯(四)
            • 初標互顯(二互)
            • 二引海喻證(論云)
            • 三會違妨(前言)
            • 四二別相(三)
              • 初但依兼入別(又地)
              • 二顯非即離別(又山)
              • 三等不等別(又山)
      • 三海喻大果功德(二)
        • 初喻(佛子)
        • 二合(佛子)
      • 四珠喻堅固功德(二)
        • 初喻(菩薩)
        • 二合(佛子)
  • ○九地利益(三)
    • 初顯法利益(二)
      • 初生信功德(二)
        • 初說益生信(二)
          • 初總歎難聞(佛子)
          • 二問答顯益(二)
            • 初問(解脫)
            • 二答(二)
              • 初正顯等佛(金剛)
              • 二徵以釋成(二)
                • 初正釋(何以)
                • 二通妨(聞[A7]已)
        • 二動地生信(爾時)
      • 二供養功德(雨眾)
    • 二結通十方(如此)
    • 三他方證成(爾時)
  • ○十重頌分(二)
    • 初說偈儀意(二)
      • 初說儀(爾時)
      • 一說意(欲讚)
    • 二正說偈(三)
      • 初總讚勸聽(其心)
      • 二正顯諸地(八)
        • 初頌方便[A8](二)
          • 初頌前九地(百千)
          • 二諸地別義(了知)
        • 二頌三昧分(獲得)
        • 三頌受位分(菩薩)
        • 四頌大盡分(智慧)
        • 五頌釋名分(菩薩)
        • 六頌神通分(神通)
        • 七頌前位分(此地)
        • 八難勝分(三)
          • 初頌山喻(如是)
          • 二頌海喻(初地)
          • 三頌珠喻(十行)
      • 三結說無盡(十方)
  • [○/(○*○)]十定品第二十七(四)
    • 初來意(二)
      • 初明會來(二)
        • 初約圓融門(十定)
        • 二約次第門(二)
          • 初明次第(二約)
          • 二釋兩難(二)
            • 初釋重會難(二)
              • 初正通難(以極)
              • 二顯所以(謂前)
            • 二通[1]〔躡〕跡難(後出)
      • 二辨品來(二品)
    • 二釋名(二)
      • 初標會名(第二)
      • 二釋品名(二品)
    • 三宗起(三宗)
    • 四釋文(三)
      • 初總科(二)
        • 初正科(次正)
        • 二解妨(二)
          • 初通同會難(二)
            • 初約差別通(然六)
            • 二約圓融通(名約)
          • 二通同因難(果是)
      • 二別顯(三)
        • 初總彰文意(今初)
        • 二引教成立(是以)
        • 三決斷有無(今經)
      • 三釋文(二)
        • 初通科第六證入一分(文中)
        • 二別約十定之文(五)
          • 初序分(三)
            • 初總顯三成就(爾時)
            • 二別顯三成就(三)
              • 初約主顯時(始成)
              • 二約主顯處(二於)
              • 三就德顯主(二)
                • 初辨相攝(三入)
                • 二約次第(十)
                  • 初窮性相真源(二)
                    • 初正明二種功德(一入)
                    • 二出其所以(三)
                      • 初總徵說意(所以)
                      • 二正酬所問(為顯)
                      • 三釋剎那際(二)
                        • 初以本業起信釋(菩薩)
                        • 二將前論重明(亦顯)
                  • 二依通起用(二以)
                  • 三清淨無礙(三清)
                  • 四立不思議(四無)
                  • 五普見三世(五住)
                  • 六身恒充滿(六是)
                  • 七智恒明達(七無)
                  • 八悉得開悟(八能)
                  • 九隨宜出興(九隨)
                  • 十恒住一相(十恒)
            • 三別顯眾成就(五)
              • 初舉數(與十)
              • 二歎德(靡不)
              • 三列名(二)
                • 初同名(其名)
                • 二別名(念莊)
              • 四結數(如是)
              • 五集意(往昔)
          • 二請分(四)
            • 初普眼請問(爾時)
            • 二如來許問(佛言)
            • 三舉法正問(普眼)
            • 四歎問利益(佛言)
          • 三示說者分(六)
            • 初示人令問(三)
              • 初示處(普眼)
              • 二歎德([A9]己能)
              • 三教問(汝應)
            • 二聞名獲[1]〔宗〕(爾時)
            • 三推求不見(三)
              • 初渴仰推求不見(其諸)
              • 二觀察求不見(三)
                • 初審問重示(爾時)
                • 二推求不見(是時)
                • 三釋其所由(二)
                  • 初印定徵起(佛言)
                  • 二正釋所由(善男)
              • 三三昧求不見(四)
                • 初新獲三昧(爾時)
                • 二以定推求(以三)
                • 三自陳不見(時普)
                • 四釋其所由(五)
                  • 初約法總標(佛言)
                  • 二以近況遠(普眼)
                  • 三徵釋所由(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二)
                      • 初略標深廣(普賢)
                      • 二舉略顯廣(舉要)
                  • 四彰見之益(善男)
                  • 五歸敬彌深(爾時)
            • 四教起見方(爾時)
            • 五依教而求(是時)
            • 六為現身相(五)
              • 初為眾現身(爾時)
              • 二眾覩喜敬(是時)
              • 三現瑞成益(是時)
              • 四歎德深廣(爾時)
              • 五如來印述(佛言)
          • 四本分(四)
            • 初舉益令說(二)
              • 初勸說成益(爾時)
              • 二引例勸證(諸菩)
            • 二列所說名(何者)
            • 三歎定勝德(四)
              • 初約人以歎(此十)
              • 二約修以歎(二)
                • 初修成(若諸)
                • 二修益(二)
                  • 初上等佛果(如是)
                  • 二身智周徧(此菩)
              • 三直就法歎(此是)
              • 四約證以歎(二)
                • 初明勝德無限(若菩)
                • 二明智德自在(得法)
            • 四結勸成益(是故)
          • 五說分(三)
            • 初承旨總告(爾時)
            • 二別釋十定(十)
              • 初普光明大三昧(三)
                • 初總標(佛子)
                • 二別釋(五)
                  • 初智無盡(四)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者)
                    • 三釋(所謂)
                    • 四結(佛子)
                  • 二心無邊(佛子)
                  • 三定自在(佛子)
                  • 四智巧現(三)
                    • 初標(佛子)
                    • 二徵(何者)
                    • 三釋(三)
                      • 初法說(二)
                        • 初別明展轉深(佛子)
                        • 二總顯離相分明(然所)
                      • 二舉喻(佛子)
                      • 三以劣況勝(佛子)
                  • 五觀超絕(三)
                    • 初法(佛子)
                    • 二喻(佛子)
                    • 三合(菩薩)
                • 三總結(佛子)
              • 二妙光明大三昧(三)
                • 初標(佛子)
                • 二釋(二)
                  • 初法(四)
                    • 初身雲展入(佛子)
                    • 二身智俱入(是諸)
                    • 三明其卷入(是諸)
                    • 四展卷無礙(然諸)
                  • 二喻(二)
                    • 初寶山光影喻(二)
                      • 初喻(五)
                        • 初日光現影喻(佛子)
                        • 二兩影互現喻(其寶)
                        • 三得名不同喻(或說)
                        • 四重現無盡喻(但此)
                        • 五體離二邊喻(體性)
                      • 二合(佛子)
                    • 二幻師善巧喻(二)
                      • 初總喻(二)
                        • 初喻(三)
                          • 初總明能幻(佛子)
                          • 二依本時處(住四)
                          • 三本末無礙(不以)
                        • 二合(五)
                          • 初一多相容不同(菩薩)
                          • 二智鑒不昧(菩薩)
                          • 三不壞本末(不以)
                          • 四徵釋所由(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三)
                              • 初知人無我(菩薩)
                              • 二知法無我(菩薩)
                              • 三同體大悲(菩薩)
                          • 五結成上義(三)
                            • 初結上多入於一(佛子)
                            • 二結上不壞性相(然不)
                            • 三結明鑒不昧(常勤)
                      • 二別喻(三)
                        • 初約不壞本喻(二)
                          • 初喻(如有)
                          • 二合(二)
                            • 初正合喻(菩薩)
                            • 二明所以(菩薩)
                        • 二約幻心依處喻(二)
                          • 初喻(如世)
                          • 二合(二)
                            • 初合依處(三)
                              • 初總合所見(菩薩)
                              • 二徵釋所由(何以)
                              • 三結成自在(住於)
                            • 二合依時(二)
                              • 初正顯文(於一)
                              • 二釋其所以(菩薩)
                        • 三約幻不迷喻(如彼)
                • 三結(是為)
              • 三次第徧行諸佛國土神通大三昧○
              • 四清淨深心行大三昧○
              • 五知過去莊嚴藏大三昧○
              • 六智光明藏大三昧○
              • 七了知一切世界佛莊嚴大三昧○
              • 八一切眾生差別身大三昧○
              • 九法界自在大三昧○
              • 十無礙輪大三昧○
            • 三總結十數(佛子)
  • ○三次第徧住諸佛國土神通大三昧(三)
    • 初標(佛子)
    • 二釋(三)
      • 初法(五)
        • 初徧剎入定(佛子)
        • 二入時次第(或剎)
        • 三總結多門(若又)
        • 四心契定體(菩薩)
        • 五不廢起通(雖離)
      • 二喻(譬如)
      • 三合(菩薩)
    • 三結(佛子)
  • ○四清淨深心行大三昧(三)
    • 初標(佛子)
    • 二釋(二)
      • 初明定內深心行(二)
        • 初明起行(二)
          • 初舉內(佛子)
          • 二起行(二)
            • 初明外事供養行(於彼)
            • 二明三業供養行(於彼)
        • 二辨深心(二)
          • 初法說(然於)
          • 二喻況(二)
            • 初妄念無知喻(如散)
            • 二陽炎似水喻(佛子)
      • 二明起定深心行(三)
        • 初法(佛子)
        • 二喻(譬如)
        • 三合(菩薩)
    • 三結(是為)
  • ○五知過去莊嚴藏大三昧(三)
    • 初標(佛子)
    • 二釋(五)
      • 初對境辨智(佛子)
      • 二正顯智知(佛子)
      • 三所知時分(佛子)
      • 四顯知相狀(佛子)
      • 五出定獲益(三)
        • 初舉數辨相(佛子)
        • 二徵列其名(何等)
        • 三結得速疾(佛子)
    • 三結(佛子)
  • ○六智光明藏大三昧(三)
    • 初標(佛子)
    • 二釋(二)
      • 初明定業用(六)
        • 初總知諸佛(佛子)
        • 二知多名號(若[A10]已)
        • 三知當所作(當出)
        • 四知現所圓(彼諸)
        • 五知現所作(彼諸)
        • 六知時分齊(此菩)
      • 二彰定利益(四)
        • 初令心入持益(以了)
        • 二得善巧益(三)
          • 初法(佛子)
          • 二喻(佛子)
          • 三合(此大)
        • 三得不空益(佛子)
        • 四十王敬獲益(佛子)
    • 三結(佛子)
  • ○七了知一切世界佛莊嚴大三昧(三)
    • 初標(佛子)
    • 二釋(二)
      • 初明定體用(二)
        • 初徵(佛子)
        • 二釋(二)
          • 初釋一切世界(佛子)
          • 二釋其莊嚴(二)
            • 初總列十門(皆見)
            • 二別顯嚴相(二)
              • 初廣眾會(三)
                • 初見他(三)
                  • 初見眾會體(眾會)
                  • 二明見分量(亦見)
                  • 三見佛作用(亦見)
                • 二見自(菩薩)
                • 三能見(三)
                  • 初法(如是)
                  • 二喻(譬如)
                  • 三合(菩薩)
              • 二廣莊嚴(二)
                • 初以法說(二)
                  • 初標示章門(佛子)
                  • 二依標別釋(四)
                    • 初釋無量光色(或見)
                    • 二釋無量形相(或見)
                    • 三釋上圓滿成就(佛子)
                    • 四釋上平等清淨(又見)
                • 二以喻說(三)
                  • 初空無增减喻(佛子)
                  • 二月無增减喻(佛子)
                  • 三隨心現境喻(佛子)
      • 二明定利益(七)
        • 初速成成行願益(佛子)
        • 二法印同佛益(佛子)
        • 三以德成人益(佛子)
        • 四智德包含益(二)
          • 初喻(佛子)
          • 二合(菩薩)
        • 五身威超勝益(佛子)
        • 六令他圓滿益(佛子)
        • 七轉作佛事益(佛子)
    • 三結(佛子)
  • ○八一切眾生差別身大三昧(三)
    • 初標(佛子)
    • 二釋(五)
      • 初明能入之智(佛子)
      • 二顯入出之相(二)
        • 初徵起(佛子)
        • 二釋相(二)
          • 初法分(十)
            • 初諸類正報相對(佛子)
            • 二六趣依報相對(天中)
            • 三一多相對(千身)
            • 四四洲大海相對(閻浮)
            • 五大種事法相對(一切)
            • 六諸方相對(一切)
            • 七眾數多少相對(一切)
            • 八染淨相對(不可)
            • 九諸界相對(眼處)
            • 十雜明諸類(一微)
          • 二喻況(四)
            • 初鬼力持人喻(佛子)
            • 二呪起死屍喻(佛子)
            • 三羅漢現通喻(佛子)
            • 四地一苗多喻(佛子)
      • 三明入定之益(三)
        • 初讚同佛果益(佛子)
        • 二身智光照益(佛子)
        • 三業用無作益(佛子)
      • 四明境界自在(二)
        • 初法(佛子)
        • 二喻(六)
          • 初幻現六境喻(佛子)
          • 二修羅竄匿喻(佛子)
          • 三農夫下種喻(佛子)
          • 四受胎生長喻(佛子)
          • 五龍下雲上喻(佛子)
          • 六梵宮普現喻(佛子)
      • 五總結究竟(佛子)
    • 三結(佛子)
  • ○九法界自在大三昧(三)
    • 初標(佛子)
    • 二釋(四)
      • 初顯定體用(三)
        • 初總顯名體(佛子)
        • 二彰入定處(菩薩)
        • 三明定功用(四)
          • 初了三世間(自然)
          • 二多劫修行(菩薩)
          • 三入出無礙(又於)
          • 四結成自在(以於)
      • 二明定成益(十)
        • 初生多功德益(菩薩)
        • 二真無盡德益(二)
          • 初十句所具之多(佛子)
          • 二十句能具之相(佛子)
        • 三諸佛攝受益(三)
          • 初明攝受(佛子)
          • 二現身說法(彼諸)
          • 三令其修證(令修)
        • 四諸佛護念益(佛子)
        • 五得十海深廣益(佛子)
        • 六得殊勝超絕益(佛子)
        • 七得諸力幹能益(二)
          • 初列其十力(佛子)
          • 二明其超勝(佛子)
        • 八結能圓滿益(佛子)
        • 九自得無邊他不能說益(此菩)
        • 十三昧無邊自無不了益(佛子)
      • 三以喻寄顯(二)
        • 初總舉喻體(佛子)
        • 二對喻別合(十三)
          • 初合流沙入海喻(二)
            • 初總明(佛子)
            • 二別顯(如恒)
          • 二合遶池入海喻(二)
            • 初喻(如四)
            • 二合(二)
              • 初合遶池(菩薩)
              • [A11]二合四方(佛子)
          • 三合池間寶花喻(如四)
          • 四合寶樹達池喻(如無)
          • 五合大池清淨喻(如無)
          • 六合旃檀香岸喻(如無)
          • 七合底布金寶喻(如無)
          • 八合龍王無惱喻(如阿)
          • 九合四河潤澤喻(如四)
          • 十合四河無盡喻(如四)
          • 十一合十海無障喻(如四)
          • 十二合入海無厭喻(如四)
          • 十三眾寶交影喻(二)
            • 初喻(佛子)
            • 二合(二)
              • 初正合(菩薩)
              • 二徵釋(何以)
      • 四總結雙行(三)
        • 初法(佛子)
        • 二喻(佛子)
        • 三合(菩薩)
    • 三結(佛子)
  • ○十無礙輪大三昧(三)
    • 初標(佛子)
    • 二釋(三)
      • 初明入時方便(二)
        • 初十一句因用無礙是無礙義(佛子)
        • 二十一句住果圓滿即是輪義(普入)
      • 二明入[A12]已智用(四)
        • 初攝佛功德(三)
          • 初總明妙悟皆滿(佛子)
          • 二別顯二十一種功德(二十)
            • 初二行永絕德(二)
              • 初總明大用常恒(二)
                • 初法說(二)
                  • 初正明(二)
                    • 初明行體(於普)
                    • 二辨常恒(不斷)
                  • 二徵釋(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此菩)
                • 二喻明(四)
                  • 初喻(佛子)
                  • 二合(菩薩)
                  • 三徵(何以)
                  • 四釋(二)
                    • 初法說(菩薩)
                    • 二轉以喻況(三)
                      • 初虛空持剎喻(佛子)
                      • 二涅槃普滅喻(佛子)
                      • 三佛智普成喻(佛子)
              • 二別顯一用自在(二)
                • 初依果殊勝(二)
                  • 初明相嚴(佛子)
                  • 二辨德嚴(此大)
                • 二正報自在(二)
                  • 初明身量大小(菩薩)
                  • 二明佛加放光(一切)
            • 二達無相法德(二)
              • 初結前生後(佛子)
              • 二正顯安住(安住)
            • 三住於佛住德(為去)
            • 四得佛平等德(成菩)
            • 五到無障處德(功德)
            • 六不可轉法德(所行)
            • 七所行無礙德(於諸)
            • 八立不思議德(一切)
            • 九普見三世德(法界)
            • 十身恒充滿一切國土之德(開示)
            • 十一智恒明達一切諸法德(得佛)
            • 十二了一切行德(具大)
            • 十三除一切疑之德(亦為)
            • 十四無能測身之德(於一)
            • 十五菩薩等所求智德(雖隨)
            • 十六到佛無二究竟彼岸德(了一)
            • 十七具足如來平等德(猶如)
            • 十八證無中邊佛平等德(觀十)
            • 十九盡於法界之德(知種)
            • 二十即等虛空窮未來際德(所有)
          • 三顯德勝能(二)
            • 初總明(佛子)
            • 二別明(雖一)
        • 二證入諸法(四)
          • 初明證入(佛子)
          • 二離證相(而此)
          • 三徵(何以)
          • 四釋(二)
            • 初略別釋(菩薩)
            • 二廣通釋(二)
              • 初總標(此三)
              • 二別顯(所謂)
        • 三普德無盡(四)
          • 初正顯無盡(佛子)
          • 二徵(何以)
          • 三釋(知一)
          • 四喻況(三)
            • 初如意隨求喻(佛子)
            • 二生心各別喻(佛子)
            • 三龍王降雨喻(二)
              • 初喻(佛子)
              • 二合(三)
                • 初正明入法(菩薩)
                • 二入法時分(於一)
                • 三入時相用(三)
                  • 初明其相狀(如是)
                  • 二明其業用(求一)
                  • 三徵釋所由(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三)
                      • 初喻(譬如)
                      • 二合(菩薩)
                      • 三轉徵釋(何以)
        • 四結示勸修(二)
          • 初結勸勤修(二)
            • 初舉所修法(是故)
            • 二示勸修相(二)
              • 初略示離過進德(勤加)
              • 二別示離過進德(二)
                • 初離過(不依)
                • 二進德(於諸)
          • 二總結顯示(佛子)
      • 三明定滿成益(四)
        • 初外感佛加益(五)
          • 初辨加所依(佛子)
          • 二顯能加者(十方)
          • 三正顯加相(與如)
          • 四加以成用(佛子)
          • 五徵釋所由(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佛子)
        • 二內德圓滿益(四)
          • 初牒前住定因圓(佛子)
          • 二別示所滿(其心)
          • 三總結究竟(佛子)
          • 四徵釋所由(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菩薩)
        • 三上攝佛果益(三)
          • 初正明(佛子)
          • 二徵起(何以)
          • 三正釋(三)
            • 初顯無餘之業(菩薩)
            • 二明作業行相(於此)
            • 三逐難重釋(三)
              • 初略標(佛子)
              • 二徵起(何以)
              • 三廣釋(十)
                • 初金剛不壞喻(譬如)
                • 二真金妙色喻(譬如)
                • 三日輪光明喻(譬如)
                • 四須彌四峰喻(譬如)
                • 五大地能持喻(譬如)
                • 六大海含水喻(譬如)
                • 七將軍明戰喻(譬如)
                • 八輪王護世喻(如轉)
                • 九植種生長喻(譬如)
                • 十時雨生種喻(二)
                  • 初喻(譬如)
                  • 二合(二)
                    • 初正合(菩薩)
                    • 二徵釋(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二)
                        • 初標(菩薩)
                        • 二釋(三)
                          • 初列所淨功德(所謂)
                          • 二結其廣多(佛子)
                          • 三顯能淨因(於如)
        • 四正同果益(二)
          • 初正顯同佛(佛子)
          • 二問答料揀(二)
            • 初問(二)
              • 初牒前同佛(爾時)
              • 二陳起生疑(何故)
            • 二答(二)
              • 初讚問牒疑(爾時)
              • 二正答所問(三)
                • 初法說(佛子)
                • 二喻說(三)
                  • 初舉象王依正喻(佛子)
                  • 二象王神變自在喻(若天)
                  • 三不壞本質變現喻(佛子)
                • 三法合(四)
                  • 初具眾行嚴(佛子)
                  • 二明因果無礙(二)
                    • 初明修無礙行所為(為欲)
                    • 二正顯無礙行相(二)
                      • 初總明(不捨)
                      • 二別顯(三)
                        • 初顯因門果行(現不)
                        • 二明果從因行(於不)
                        • 三顯果門因行(復於)
                  • 三結成不壞因而現果(佛子)
                  • 四徵釋重合(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二)
                      • 初釋果作因意(欲以)
                      • 二釋因現果意(四)
                        • 初法說(佛子)
                        • 二喻況(如伊)
                        • 三法合(佛子)
                        • 四歎勝(佛子)
    • 三結(佛子)
  • [○/(○*○)]十通品第二十八(四)
    • 初來意(十通)
    • 二釋名(三)
      • 初正釋今經(二釋)
      • 三會通他經(晉經)
      • 三揀濫會釋(二)
        • 初引論明異(然通)
        • 二正明會釋(二)
          • 初會晉經順文順義(今以)
          • 二會晉經意存順義(晉經)
    • 三宗趣(三宗)
    • 四釋文(四)
      • 初標告舉數(四)
        • 初列別名(爾時)
        • 二出體性(此十)
        • 三對六開合(此十)
        • 四通妨難(然小)
      • 二徵數別釋(二)
        • 初總徵(何者)
        • 二別釋(十)
          • 初他心智神通(三)
            • 初標(二)
              • 初釋名(佛子)
              • 二辨相(二)
                • 初懸敘異釋(然智)
                • 二會釋今經(三)
                  • 初總標所取(依唯)
                  • 二無失所以(三)
                    • 初直出所以(以攝)
                    • 二示法性他心之相(以即)
                    • 三結成正義(如是)
                  • 三結彈護法(若離)
            • 二釋(二)
              • 初先知一剎(三)
                • 初總(知一)
                • 二別(二)
                  • 初有八約相總顯(所謂)
                  • 二後二十一約人別顯(聲聞)
                • 三結(如是)
              • 二以少類多(如一)
            • 三結(是名)
          • 二天眼智神通(三)
            • 初標(佛子)
            • 二釋(三)
              • 初總明多界相別(見無)
              • 二別明多類非一(所謂)
              • 三委照分明(如是)
            • 三結(是名)
          • 三知過去劫宿住智神通(三)
            • 初標(佛子)
            • 二釋(二)
              • 初知凡事(二)
                • 初總(能知)
                • 二別(所謂)
              • 二知聖事(二)
                • 初約界顯多(又憶)
                • 二約人顯多(又憶)
            • 三結(是名)
          • 四盡未來際神通(三)
            • 初標(佛子)
            • 二釋(二)
              • 初知凡(二)
                • 初明所依劫(知不)
                • 二顯能依事(二)
                  • 初指同(一一)
                  • 二知義(二)
                    • 初總徵(然大)
                    • 二正答(二)
                      • 初依權教立理答(依方)
                      • 二一乘真實答(四)
                        • 初正明實義(若一)
                        • 二通其妨難(然非)
                        • 三立理重難(此有)
                        • 四以理會通(若今)
              • 二知佛(又知)
            • 三結(是名)
          • 五無碍清淨天耳智神通(三)
            • 初標(佛子)
            • 二釋(三)
              • 初總顯德業自在(圓滿)
              • 二別示一方業用(二)
                • 初舉多佛以顯聞廣(佛子)
                • 二顯聞憶持(二)
                  • 初聞持教法(是諸)
                  • 二顯持圓滿(二)
                    • 初舉所持(又於)
                    • 二辨能持(於彼)
              • 三舉一例餘(如東)
            • 三結(是名)
          • 六無體性無動作往一切佛剎智神通(三)
            • 初標(佛子)
            • 二釋(三)
              • 初明廣大(此菩)
              • 二無量不起等義(彼諸)
              • 三明不斷義(如是)
            • 三結(是名)
          • 七善分別一切言詞智神通(三)
            • 初標(佛子)
            • 二釋(二)
              • 初知言詞(知不)
              • 二發言詞(此菩)
            • 三結(是名)
          • 八現無數色身智神通(三)
            • 初標(佛子)
            • 二釋(三)
              • 初知無色以即空故(二)
                • 初彰大意(二)
                  • 初明即色之空(知一)
                  • 二結成上義(存亡)
                • 二正釋文(於中)
              • 二明能現以空空即色故(二)
                • 初結前標後(菩薩)
                • 二別顯不同(所謂)
              • 三雙明無色顯其無碍悲故(二)
                • 初結前文義(佛子)
                • 二顯其所為(令所)
            • 三結(是名)
          • 九知一切法智神通(三)
            • 初標(佛子)
            • 二釋(二)
              • 初明知法即內證理事(二)
                • 初約離言顯實(知一)
                • 二約二空顯實(無我)
              • 二明演法即外益眾生(三)
                • 初牒前成智為起用所依(此菩)
                • 二正明演法(不捨)
                • 三寂用無礙(三)
                  • 初寂不礙用(雖知)
                  • 二用不礙寂(雖有)
                  • 三寂用無二(於不)
            • 三結(是名)
          • 十入一切法滅盡三昧智神通(三)
            • 初標(二)
              • 初釋相(三)
                • 初正釋(佛子)
                • 二料揀(三)
                  • 初正揀理事(斯即)
                  • 二正揀功能(但事)
                  • 三遮救重揀(亦非)
              • 二釋名(事理)
            • 二釋(二)
              • 初明即定體用自在(二)
                • 初標示入定(於念)
                • 二明不礙用(亦不)
              • 二明入定時分自在(三)
                • 初長短隨心(此菩)
                • 二威儀不忒(菩薩)
                • 三不碍起行定散雙行(離於)
            • 三結(是為)
      • 三總歎勝能(二)
        • 初形劣顯勝(佛子)
        • 二以勝顯勝(唯除)
      • 四結歎辨果(佛子)
  • [○/(○*○)]十忍品第二十九(四)
    • 初來意(十忍)
    • 二釋名(二釋)
    • 三宗趣(二)
      • 初正辨宗趣(三宗)
      • 二義門料揀(三)
        • 初定位(然此)
        • 二出體(體即)
        • 三辨類(雖是)
    • 四釋文(二)
      • 初長行(四)
        • 初舉數歎勝(二)
          • 初舉數(爾時)
          • 二歎勝(若得)
        • 二列名顯要(三)
          • 初徵數(何者)
          • 二列名(二)
            • 初總科(所謂)
            • 二別顯(二)
              • 初釋法(二)
                • 初當句解釋(三中)
                • 二料揀通局(二)
                  • 初釋通(三)
                    • 初正顯通(又此)
                    • 二反顯非局(若約)
                    • 三通妨難(順但)
                  • 二釋局(又依)
              • 二釋喻(二)
                • 初結會六釋(後七)
                • 二料揀通局(二)
                  • 初敘昔(七)
                    • 初光統(二)
                      • 初敘昔(光統)
                      • 二會釋(此則)
                    • 二賢首(二)
                      • 初敘昔(又古)
                      • 二會通(此釋)
                    • 三攝論(二)
                      • 初引論證明(若依)
                      • 二論經對辨(然彼)
                    • 四遠公(四)
                      • 初取意敘昔(遠公)
                      • 二辨其順違(非不)
                      • 三假徵上釋(若爾)
                      • 四結廣從略(餘義)
                    • 五金剛論(金剛)
                    • 六大品(若大)
                    • 七楞伽(楞伽)
                  • 二會通(今經)
          • 三顯要(此十)
        • 三依名廣釋(十)
          • 初音聲忍(三)
            • 初徵起(佛子)
            • 二釋義(謂聞)
            • 三結名(是名)
          • 二順忍(三)
            • 初徵起(佛子)
            • 二釋義(謂於)
            • 三結名(是名)
          • 三無生忍(三)
            • 初徵起(佛子)
            • 二釋義(二)
              • 初總明(佛子)
              • 二徵釋(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二)
                  • 初釋先徵(二)
                    • 初正答先徵(若無)
                    • 二正釋答文(云何)
                  • 二釋後徵(三)
                    • 初舉總攝別(釋第)
                    • 二舉初攝後(若從)
                    • 三重釋前義(三)
                      • 初雙標二門(又此)
                      • 二開章別釋(二)
                        • 初唯約理(然文)
                        • 二具理智(二雙)
                        • 三唯約智(三唯)
                      • 三結彈古義(若唯)
            • 三結名(是名)
          • 四如幻忍○
          • 五如焰忍○
          • 六如夢忍○
          • 七如響忍○
          • 八如影忍○
          • 九如化忍○
          • 十如空忍○
        • 四總結其名(佛子)
      • 二偈頌○
  • ○四如幻忍(三)
    • 初徵起(佛子)
    • 二釋義(二)
      • 初略釋(二)
        • 初了幻從緣(二)
          • 初總科(佛子)
          • 二別釋(三)
            • 初別釋第一段(四)
              • 初釋一切法言(初一)
              • 二引正通義(故大)
              • 三釋經妨難(涅槃)
              • 四引文決擇(廣中)
            • 二合釋初二段(四)
              • 初總開義門(就法)
              • 二對經顯意(今經)
              • 三釋通妨難(然緣)
              • 四別明義理(二)
                • 初成有無(然上)
                • 二成四句(二)
                  • 初成一重四句(二)
                    • 初正顯(又五)
                    • 二揀非(然皆)
                  • 二成重重四句(若以)
            • 三別釋第三段(二)
              • 初約相類(後顯)
              • 二約圓融(三)
                • 初以理從事(二約)
                • 二以理融事(二以)
                • 三緣起相由力(二)
                  • 初正舉一門(三約)
                  • 二例餘三門(三)
                    • 初以即例入(相即)
                    • 二以異例同(異體)
                    • 三以門例門(一門)
        • 二成就忍行(此菩)
      • 二廣釋(三)
        • 初喻(二)
          • 初明性無即體空義(譬如)
          • 二明相有即差別義(種種)
        • 二合(菩薩)
        • 三成忍行(二)
          • 初成真智之行(菩薩)
          • 二明動靜不二(五)
            • 初總釋經文(是菩)
            • 二引文明證(故經)
            • 三釋不得有無義(由了)
            • 四舉喻帖成(如象)
            • 五義門料揀(四)
              • 初就第二門辨(此二)
              • 二對第一門辨(三)
                • 初標其所依(若以)
                • 二別釋十段如疏(一以)
                • 三總結義旨(若以)
              • 三例餘三門(中集)
              • 四例釋前後(上下)
    • 三結名(是名)
  • ○五如焰忍(三)
    • 初徵起(佛子)
    • 二釋義(三)
      • 初指法同喻(佛子)
      • 二別釋喻相(二)
        • 初喻體空(譬如)
        • 二喻相有(但隨)
      • 三總以法合(菩薩)
    • 三結名(是名)
  • ○六如夢忍(三)
    • 初徵(佛子)
    • 二釋(三)
      • 初標法同喻(佛子)
      • 二正舉喻相(二)
        • 初開義(譬如)
        • 二消文(三)
          • 初總彰文意(文中)
          • 二重釋所以(二)
            • 初標(然此)
            • 二釋(二)
              • 初釋有無二句(二)
                • 初正釋(謂二)
                • 二揀濫(二)
                  • 初舉正(然語)
                  • 二揀非(非但)
              • 二釋雙是雙非(二)
                • 初正釋(三以)
                • 二融通(然此)
          • 三引文證成(是故)
      • 三以法合喻(二)
        • 初總釋(菩薩)
        • 二別釋(二)
          • 初前八辨夢(別中)
          • 二後一明覺(三)
            • 初標示覺義(後一)
            • 二立覺所以(謂要)
            • 三釋止觀義(觀了)
    • 三結(是名)
  • ○七如響忍(三)
    • 初徵(佛子)
    • 二釋(三)
      • 初忍行所因(佛子)
      • 二成忍之相(二)
        • 初法(二)
          • 初指法同喻(知一)
          • 二了見佛聲(佛子)
        • 二喻(四)
          • 初喻況(譬如)
          • 二合法(而與)
          • 三轉喻(如帝)
          • 四重合(菩薩)
      • 三忍成之益(二)
        • 初隨機徧說(此菩)
        • 二權實雙行(雖知)
    • 三結(是名)
  • ○八如影忍(四)
    • 初標(佛子)
    • 二釋(三)
      • 初法(三)
        • 初七對雙遮顯性以成止行(佛子)
        • 二二對雙照性相以成觀行(非修)
        • 三二對遮照無碍成雙運自在行(雖常)
      • 二喻(五)
        • 初明所依本質(二)
          • 初揀所喻通局(譬如)
          • 二揀能喻通局(其河)
        • 二明能現之處(二)
          • 初通辨文旨(於油)
          • 二別開喻旨(三)
            • 初水月喻(然此)
            • 二光影喻(二以)
            • 三影像喻(二)
              • 初正屬經文(三以)
              • 二對喻辨異(二)
                • 初辨得報(以鏡)
                • 二辨前異(前暎)
        • 三名緣之所起(而現)
        • 四明有之非有(影與)
        • 五明愚小為有(然諸)
      • 三合(二)
        • 初正合前文(菩薩)
        • 二轉以喻合(如種)
    • 三結(是名)
    • 四果(三)
      • 初約法性身(菩薩)
      • 二結成無礙(然此)
      • 三顯此身因(此菩)
  • ○九如化忍(四)
    • 初標(佛子)
    • 二釋(三)
      • 初法(二)
        • 初總標(佛子)
        • 二別顯(二)
          • 初總顯所知(二)
            • 初五染化(所謂)
            • 二五淨化(復有)
          • 二別顯能知(三)
            • 初結前生後(菩薩)
            • 二正顯能知(現證)
            • 三結上六知(非虛)
      • 二喻(譬如)
      • 三合(二)
        • 初化行(四)
          • 初起化用(菩薩)
          • 二明化智(不著)
          • 三雙非顯中(以本)
          • 四結示化旨(了法)
        • 二化益(佛子)
    • 三結(是名)
    • 四果(二)
      • 初得利他業用之果(菩薩)
      • 二得自利立勝名果(佛子)
  • ○十如空忍(四)
    • 初標(四)
      • 初所喻通局(佛子)
      • 二喻相不同(四)
        • 初唯將空喻對六喻(然其)
        • 二通辨七喻所破差別(又此)
        • 三重將空喻對前六喻(又前)
        • 四通辨七喻能所空局(又上)
      • 三引論會釋(三)
        • 初引智論之義(然龍)
        • 二引佛地十義(及佛)
        • 三引八地十義(上八)
      • 四結成大意(三)
        • 初總明(然別)
        • 二引證(故叡)
        • 三結成(餘無)
    • 二釋(二)
      • 初忍解之相(二)
        • 初別明(佛子)
        • 二總結(菩薩)
      • 二忍行成益(三)
        • 初總明得如空三業具(佛子)
        • 二別顯德齊虛空(譬如)
        • 三徵釋得益之由(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二)
            • 初智證齊空故(菩薩)
            • 二德用滿空故(嚴淨)
    • 三結(是名)
    • 四果(菩薩)
  • ○二偈頌(二)
    • 初一百偈頌前(十)
      • 初頌音聲忍(二)
        • 初頌所聞佛說(爾時)
        • 二頌能聞佛法(聞此)
      • 二頌順忍(如有)
      • 三無生忍(三)
        • 初三頌標(三十)
        • 二四頌釋(無滅)
        • 三三頌結(此忍)
      • 四如幻忍(二)
        • 初六頌略說(二)
          • 初四頌指法同喻(世間)
          • 二二頌初行成就(度脫)
        • 二四頌廣說(三)
          • 初二頌頌喻(幻作)
          • 二一頌頌合(菩薩)
          • 三一頌頌成行(眾生)
      • 五如炎忍(四)
        • 初頌攝前生後(如是)
        • 二頌指法同喻(勇猛)
        • 三一頌喻況(譬如)
        • 四三頌合法(眾生)
      • 六如夢忍(菩薩)
      • 七如響忍(四)
        • 初之一偈頌忍行所因(修行)
        • 二二頌聞一切聲如響(一切)
        • 三二頌如來聲如響(瞻仰)
        • 四頌忍成之益(善了)
      • 八如影忍(九)
        • 初二頌非世生沒(為欲)
        • 二一頌不在內外(不住)
        • 三一頌非行不行(了知)
        • 四一頌非同非異(世間)
        • 五一頌非往非不往(心不)
        • 六六句頌非住非不住(譬如)
        • 七二句頌亦不在內外(亦不)
        • 八一頌非修菩薩行等(入此)
        • 九一頌常離一切法等(世間)
      • 九如化忍(四)
        • 初頌總標(觀察)
        • 二頌染化(一切)
        • 三頌淨化(三世)
        • 四頌法合(知世)
      • 十如空忍(二)
        • 初頌忍解之相(第十)
        • 二頌忍行之益(三)
          • 初頌別顯(獲此)
          • 二頌徵釋(自住)
          • 三頌總明(智慧)
    • 二七偈頌結歎(二)
      • 初三二利行圓(如是)
      • [A13]二四顯深難測(所修)
  • [○/(○*○)]阿僧祇品第三十(四)
    • 初來意(二)
      • 初通辨(阿僧)
      • 二別辨(二別)
    • 二釋名(二釋)
    • 三宗趣(三宗)
    • 四釋文(二)
      • 初總辨此三品深奧玄微(四正)
      • 二通明因果超勝行絕(二)
        • 初明三勝德(然此)
        • 二問答分別(二)
          • 初問(二)
            • 初牒佛所說(爾時)
            • 二正明諮問(世尊)
          • 二答(四)
            • 初讚門成益(佛告)
            • 二戒聽許說(善男)
            • 三敬受尊命(時心)
            • 四正答所疑(二)
              • 初長行明能數之廣多(佛言)
              • 二偈頌所數之德無盡(二)
                • 初六偈明普賢德廣說不盡(二)
                  • 初四頌半明能數多(爾時)
                  • 二一頌半所數廣(爾劫)
                • 二餘偈明佛德深廣普賢窮究(二)
                  • 初明果德無碍因位善窮(二)
                    • 初明果法無礙(二)
                      • 初三頌明依報自在(一毛)
                      • 二明依正融攝(五)
                        • 初依中現正(於彼)
                        • 二正中現依(二)
                          • 初明蓮華光(於彼)
                          • 二現淨土用(彼如)
                        • 三依中現正說法(光中)
                        • 四現時常住(或復)
                        • 五自在調生(其心)
                    • 二明因位善窮(二)
                      • 初結前生後(菩薩)
                      • 二正顯因德(十)
                        • 初明帝網身土是起行處(一毛)
                        • 二明三業勤勇之行(意根)
                        • 三明應器攝生之行(一切)
                        • 四明遊方供佛之行(普現)
                        • 五明廣修十度之行(修行)
                        • 六遊剎自在行(諸佛)
                        • 七調伏眾生行(了知)
                        • 八三業深淨行(一一)
                        • 九願智自在行(彼諸)
                        • 十結德無盡行(不可)
                  • 二明果德深廣因能趣入(二)
                    • 初果(三)
                      • 初總歎佛德(不可)
                      • 二別明依報(一微)
                      • 三別明正報(一一)
                    • 二因(二)
                      • 初自分行(種種)
                      • 二勝進行(能於)
  • [○/(○*○)]如來壽量品第三十一(四)
    • 初來意(二)
      • 初立理(如來)
      • 二正顯(二)
        • 初近廣前品菩薩壽量(上品)
        • 二遠答初會唯如來壽量(亦為)
    • 二釋名(二釋)
    • 三宗趣(三宗)
    • 四釋文(二)
      • 初集法者敘(爾時)
      • 二明其正說(三)
        • 初別舉十剎相望(佛子)
        • 二舉略顯廣(佛子)
        • 三舉其玄極(最後)
  • [○/(○*○)]諸菩薩住處品第三十二(四)
    • 初來意(三)
      • 初廣僧祇(諸菩)
      • 二酬初會(亦遠)
      • 三敘異說(昔將)
    • 二釋名(二釋)
    • 三宗趣(三宗)
    • 四釋文(二)
      • 初結集者敘(爾時)
      • 二正明住處(二)
        • 初前十依於八方山海(十)
          • 初仙人山(佛子)
          • 二勝峰山(南方)
          • 三金剛炎山(西方)
          • 四香積山(北方)
          • 五清涼山(六)
            • 初略釋經文(東北)
            • 二彰其所表(表我)
            • 三定其方所(然但)
            • 四顯其靈聖(二)
              • 初略指諸文(其由)
              • 二自述所覩(二)
                • 初至山元由(余幼)
                • 二正敘見聞(二)
                  • 初正敘見聞(其感)
                  • 二略指佳境(其山)
            • 五徵其元由(自大)
            • 六勸物修敬(二)
              • 初引例勸修(五天)
              • 二正明勸意(其有)
          • 六金剛山(海中)
          • 七支提山(東南)
          • 八光明山(西南)
          • 九香風山(西北)
          • 十莊嚴山(大海)
        • 二十二處城邑雜居(十二)
          • 初毗舍離國(毗舍)
          • 二摩度羅城(摩度)
          • 三俱珍那國(俱珍)
          • 四清淨彼岸(清淨)
          • 五摩蘭陁國(摩蘭)
          • 六甘菩遮國(甘菩)
          • 七震旦國(震旦)
          • 八疎勒國(疏勒)
          • 九迦濕彌羅國(迦葉)
          • 十增長歡喜城(增長)
          • 十一菴浮摩國(菴浮)
          • 十二乾陁羅國(乾陁)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科文卷第七(終)


校注

[0574001] 躡疏作攝 [0575001] 宗疏作益
[A1] 已【CB】巳【卍續】
[A2] 三【CB】二【卍續】
[A3] 己【CB】巳【卍續】
[A4] 已【CB】巳【卍續】
[A5] 已【CB】巳【卍續】
[A6] 已【CB】巳【卍續】
[A7] 已【CB】巳【卍續】
[A8] 分【CB】方【卍續】
[A9] 己【CB】巳【卍續】
[A10] 已【CB】巳【卍續】
[A11] 二【CB】四【卍續】
[A12] 已【CB】巳【卍續】
[A13] 二【CB】一【卍續】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