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華嚴經疏科文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科文卷第五

  • [○/(○*○)]十迴向品中文分(四)
    • 初來意(十迴)
    • 二釋名(二)
      • 初得名(二)
        • 初總釋(二釋)
        • 二別釋(三)
          • 初成三迴向(然十)
          • 二開三為十(開三)
          • 三會十歸三(前十)
      • 二釋名(若依)
    • 三宗趣(三宗)
    • 四釋文(十)
      • 初三昧分(爾時)
      • 二加分(三)
        • 初總顯能加(二)
          • 初明佛現(入是)
          • 二明讚善(咸稱)
        • 二辨加所為(二)
          • 初別明所為(二)
            • 初標所成(為令)
            • 二明所作(以無)
          • 二結為所屬(所為)
        • 三正顯加相(三)
          • 初語業勸說以增辨(佛子)
          • 二意業冥加以益智(二)
            • 初正明加相(爾時)
            • 二釋偏加所以(何以)
          • 三身業摩頂以增威(爾時)
      • 三起分(金剛)
      • 四本分(二)
        • 初總顯體相(二)
          • 初按經解釋(二)
            • 初釋本文(二)
              • 初別釋三句(三)
                • 初總標難思(告諸)
                • 二顯難思相(二充)
                • 三釋成難思(三所)
              • 二總顯難思(然總)
            • 二釋體性(故收)
          • 二依論勢釋(若取)
        • 二別示名相(四)
          • 初舉名徵數(佛子)
          • 二標數顯勝(佛子)
          • 三徵數列名(五)
            • 初釋名(何等)
            • 二義相(二)
              • 初別(二)
                • 初前七隨事行(第二)
                • 二後三攝理行(後三)
              • 二通(五)
                • 初總標為三(二通)
                • 二明三之因(此三)
                • 三立三所以(二)
                  • 初取三類(四)
                    • 初標(所以)
                    • 二列(謂依)
                    • 三釋(一依)
                    • 四結(二)
                      • 初結前(以斯)
                      • 二例釋(二)
                        • 初例三菩提(若立)
                        • 二展轉相成(又此)
                  • 二通所成(又此)
                • 四融通三相(又此)
                • 五結成融通(故此)
            • 三體性(第三)
            • 四定位(三)
              • 初約五位釋(二)
                • 初約資粮(第四)
                • 二約加行(有云)
              • 二略指前文(餘約)
              • 三約教料揀(四)
                • 初始教(上來)
                • 二終教(有說)
                • 三頓教(有言)
                • 四圓教(二)
                  • 初正釋(若依)
                  • 二融通(然與)
            • 五行法(第五)
      • 四結數引證(佛子)
      • 五說分○
      • 六瑞應分○
      • 七結通分○
      • 八證成分○
      • 九偈讚勸修分○
      • 十校量功德分○
  • ○五說分([A1]二)
    • 初救護一切眾生離眾生相迴向(二)
      • 初長行(二)
        • 初位行(三)
          • 初牒名徵起(佛子)
          • 二依徵廣釋(二)
            • 初所迴善根(四)
              • 初敘古釋(佛子)
              • 二申正義(若順)
              • 三通妨難(以是)
              • 四收古義(若以)
            • 二正明迴向(二)
              • 初明隨相迴向(二)
                • 初總明(修善)
                • 二別顯(四)
                  • 初利樂救護(三)
                    • 初總標(菩薩)
                    • 二別顯(我當)
                    • 三總結(佛子)
                  • 二受惱救護(二)
                    • 初明受惱之相(二)
                      • 初法(佛子)
                      • 二喻(二)
                        • 初大海不變喻(譬如)
                        • 二日輪普照喻(三)
                          • 初舉喻(譬如)
                          • 二合法(二)
                            • 初合具德之義(菩薩)
                            • 二合非緣不阻(不以)
                          • 三徵釋(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二)
                              • 初喻(譬如)
                              • 二合(二)
                                • 初總(菩薩)
                                • 二別(二)
                                  • 初以大悲合日(不但)
                                  • 二以智合日(如是)
                    • 二明迴向之相(二)
                      • 初辨迴向之心(二)
                        • 初緣境廣大上等佛心(佛子)
                        • 二悲成利樂下救物心(菩薩)
                      • 二明迴向之願(二)
                        • 初令成法器(佛子)
                        • 二得法圓滿(四)
                          • 初遇緣得法(又作)
                          • 二成自分德(於諸)
                          • 二勝進德圓(於諸)
                          • 四明德果滿(令一)
                  • 三代苦救護(三)
                    • 初總明代苦迴向(二)
                      • 初明先救重苦(二)
                        • 初見苦興悲(佛子)
                        • 二徵以釋成(何以)
                      • 二念徧救諸苦(二)
                        • 初明救八難苦(菩薩)
                        • 二救迷四諦苦(二)
                          • 初念苦境(又諸)
                          • 二興悲救(菩薩)
                    • 二別明代苦迴向(二)
                      • 初三明代苦之心(三)
                        • 初明一向普[1]〔枚〕無自為心(復作)
                        • 二眾苦備受無懈怠心(二)
                          • 初正明(復作)
                          • 二徵釋(二)
                            • 初略釋(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釋云)
                            • 二問答(二)
                              • 初問(問眾)
                              • 二答(三)
                                • 初正明(答通)
                                • 二料揀(上來)
                                • 三通妨(二)
                                  • 初問(問若)
                                  • 二答(答此)
                        • 三決志保護無虛妄心(二)
                          • 初正明(復作)
                          • 二徵釋(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二)
                              • 初異小乘(釋有)
                              • 二異凡夫(三)
                                • 初正明不求(亦不)
                                • 二徵釋所以(何以)
                                • 三結成前義(菩薩)
                      • 二後二明迴向之心(二)
                        • 初念令彼得樂(佛子)
                        • 二念身為保護(復作)
                  • 四逈拔救護(二)
                    • 初喻(佛子)
                    • 二合(二)
                      • 初先合獨照(菩薩)
                      • 二合前成益(修習)
                    • 三總結迴向之益(佛子)
              • 二明離相迴向○
          • 三依釋結名(佛子)
        • 二位果(初迴向缺此科)
      • 二偈頌○
    • 乃至十入法界無量迴向
  • ○二明離相迴向(二)
    • 初辨忘機之智(二)
      • 初正明無私(佛子)
      • 二顯成廣大(善根)
    • 二明大智離相(二)
      • 初正明離相(二)
        • 初會前迴向眾生明入實際(二)
          • 初廣明離相(四)
            • 初離所取相(安置)
            • 二離能取相(三)
              • 初略釋經文(不著)
              • 二引文成證(三)
                • 初引大品(故大)
                • 二光明覺(光明)
                • 三大般若(若依)
              • 三釋三不同(然小)
            • 三離能詮名(不著)
            • 四離妄成智(二)
              • 初彰大意(觀一)
              • 二引釋文(文有)
          • 二雙結二相(解一)
        • 二會前迴向菩提明入實際(三)
          • 初結前生後(以如)
          • 二法喻釋成(非即)
          • 三結成迴向(離我)
      • 二總結成益(菩薩)
  • ○二偈頌(二)
    • 初略敘儀意(爾時)
    • 二正陳偈辭(二)
      • 初頌所迴善根(二)
        • 初六偈頌四等(不思)
        • 二二偈半頌六度(修行)
      • 二頌迴向之行(二)
        • 初頌隨相(二)
          • 初頌利樂迴向(如是)
          • 二頌代苦迴向(普為)
        • 二頌離相(二)
          • 初正明離相(未曾)
          • 二頌前成益(十方)
  • [○/(○*○)]二不壞迴向(二)
    • 初長行(二)
      • 初位行(三)
        • 初牒名徵起(佛子)
        • 二依徵廣釋(三)
          • 初舉所迴善根(二)
            • 初明起堅信(佛子)
            • 二依信種善(二)
              • 初種彼善根(佛子)
              • 二長菩提道(令菩)
          • 二辨迴向之行(二)
            • 初善根迴向(二)
              • 初迴向(菩薩)
              • 二結成(菩薩)
            • 二勝報迴向(二)
              • 初所迴向善根(二)
                • 初牒前生後(菩薩)
                • 二正明供佛(二)
                  • 初總標(於念)
                  • 二廣顯(四)
                    • 初列供事(六)
                      • 初雜門(以阿)
                      • 二寶座(阿僧)
                      • 三經行(阿僧)
                      • 四宮殿(阿僧)
                      • 五寶樹(阿僧)
                      • 六嚴殿(其諸)
                    • 二明供佛(二)
                      • 初供現佛(佛子)
                      • 二供舍利(一一)
                    • 三顯供意(為令)
                    • 四結分齊(如是)
              • 二顯迴向行(三)
                • 初明迴向之心(三)
                  • 初不離大悲(如是)
                  • 二離妄契真(無有)
                  • 三結前生後(諸佛)
                • 二明迴向之相(與諸)
                • 三迴向行成(三)
                  • 初明隨相行成(三)
                    • 初牒前離相(佛子)
                    • 二正顯本文(雖隨)
                    • 三結前生後(菩薩)
                  • 二離相行成(三)
                    • 初總釋(以清)
                    • 二總科(於中)
                    • 三別釋(別中)
                  • 三雙結無碍(菩薩)
          • 三明迴向所為(菩薩)
        • 三依釋結名(佛子)
      • 二明果位(菩薩)
    • 二偈頌○
  • ○二偈頌(三)
    • 初頌所迴向善根及第一節迴向(爾時)
    • 二頌所成供行復將迴向(二)
      • 初頌所迴向善根(一切)
      • 二頌迴向之行(三)
        • 初迴向之心(菩薩)
        • 二迴向之相(一切)
        • 三迴向行成(雖令)
    • 三五偈頌迴向所為(專心)
  • [○/(○*○)]三等一切佛迴向(二)
    • 初長行(二)
      • 初位行(三)
        • 初牒名徵起(佛子)
        • 二依徵廣釋(二)
          • 初標舉(佛子)
          • 二廣釋(二)
            • 初顯迴向(二)
              • 初等隨相(二)
                • 初明對善根以將迴向(二)
                  • 初迴向善根(如是)
                  • 二正顯迴向(五)
                    • 初佛(二)
                      • 初牒前起後(佛子)
                      • 二正顯所願(願以)
                    • 二菩薩(二)
                      • 初結前生後(佛子)
                      • 二正顯十願(二)
                        • 初六自利(所謂)
                        • 二四利他(能令)
                    • 三有善眾生(佛子)
                    • 四二乘(如為)
                    • 五有惡眾生(又願)
                • 二總攝萬善以將迴向(二)
                  • 初總顯迴向(三)
                    • 初總(佛子)
                    • 二別(發起)
                    • 三結(悉令)
                  • 二歷事別陳(二)
                    • 初顯增長迴向(二)
                      • 初別明(三)
                        • 初隨染無污迴向(佛子)
                        • 二動與道合迴向(菩薩)
                        • 三總顯迴向之相(二)
                          • 初總明(為欲)
                          • 二別顯(永離)
                      • 二總結(菩薩)
                    • 二顯積集迴向(二)
                      • 初別明(二)
                        • 初明微細積集(二)
                          • 初積集善根(佛子)
                          • 二迴向之行(咸作)
                        • 二辨長時積集(菩薩)
                      • 二總結(菩薩)
              • 二等雜相○
            • 二明成益(菩薩)
        • 三依釋結名(佛子)
      • 二位果(菩薩)
    • 二偈頌○
  • ○二等離相(二)
    • 初等過去(二)
      • 初舉所等(三)
        • 初標隨相即有離相(復作)
        • 二別顯離相之相(二)
          • 初離妄契真(所謂)
          • 二釋前不著(知一)
        • 三結其無碍(如是)
      • 二顯能等(二)
        • 初牒所等總顯能等(如彼)
        • 二別明能所等相(解如)
    • 二等現未(三)
      • 初牒上所等(佛子)
      • 二總顯能等(我今)
      • 三別顯等相(第一)
  • ○二偈頌(三)
    • 初頌位行(二)
      • 初頌總標釋名(爾時)
      • 二頌上廣釋(二)
        • 初頌正明迴向(二)
          • 初對境所生善根迴向(二)
            • 初明所迴善根兼迴向佛樂(於諸)
            • 二頌迴向眾生令得佛樂(一切)
          • 二總攝萬善迴向(三)
            • 初頌增長迴向(菩薩)
            • 二頌積集迴向(菩薩)
            • 三對境善根迴向(二)
              • 初四頌隨相(十方)
              • 二後二離相(心不)
        • 二頌總結成益(彼諸)
    • 二頌位果(一心)
    • 三頌結歎(彼第)
  • [○/(○*○)]四至一切處迴向(二)
    • 初長行(二)
      • 初位行(三)
        • 初牒名徵起(二)
          • 初釋名(四)
            • 初標能所至(佛子)
            • 二總示其相(謂以)
            • 三引本業證(本業)
            • 四復明能至(然準)
          • 二出體(若尅)
        • 二依徵廣釋(三)
          • 初迴向眾生菩提(二)
            • 初略明(三)
              • 初法(佛子)
              • 二喻(譬如)
              • 三合(二)
                • 初總標(願此)
                • 二別明(二)
                  • 初合所至處(過去)
                  • 二明能至供(願以)
            • 二廣釋(二)
              • 初約十方明其徧至(三)
                • 初總明供處(佛子)
                • 二別明供養(二)
                  • 初供現在佛(二)
                    • 初明所供田(二)
                      • 初實報田(如是)
                      • 二權應田(三)
                        • 初現身(彼有)
                        • 二說法(以至)
                        • 三釋權應(法身)
                    • 二明能行供(佛子)
                  • 二供住持佛(若佛)
                • 三明迴向心(以此)
              • 二約常[1]〔隹〕明其徧至(三)
                • 初以善根迴向供佛(二)
                  • 初明所供境(復作)
                  • 二顯能供行(三)
                    • 初結前生後(如是)
                    • 二所成供具(三)
                      • 初香蓋(願以)
                      • 二華鬘(無量)
                      • 三增前數(三)
                        • 初正釋(如是)
                        • 二增數(從無)
                        • 三揀定(然一)
                    • 三結成供行(以如)
                • 二以供佛善根迴向眾生(二)
                  • 初總顯(願令)
                  • 二別顯(令一)
                • 三總願善根普攝迴向(二)
                  • 初喻(譬如)
                  • 二合(二)
                    • 初自利(我諸)
                    • 二利他(普攝)
          • 二迴向實際(二)
            • 初總標(佛子)
            • 二別顯(三)
              • 初正顯觀心(二)
                • 初別明(四)
                  • 初會事歸理(二)
                    • 初總釋(不於)
                    • 二別釋(初中)
                  • 二理不礙事(雖無)
                  • 三理事雙絕(若作)
                  • 四理事無礙(雖悉)
                • 二融通(上四)
              • 二明觀成相(二)
                • 初結前生後(菩薩)
                • 二正顯其相(二)
                  • 初總(知一)
                  • 二別(見於)
              • 三明觀成益(菩薩)
          • 三結歎成益(二)
            • 初明自分二利(佛子)
            • 二辨勝進二利(佛子)
        • 三依釋結名(佛子)
      • 二位果(三)
        • 初牒得時(菩薩)
        • 二願所為(得至)
        • 三明總結(佛子)
    • 二偈頌○
  • ○二偈頌(三)
    • 初迴向眾生及菩提(二)
      • 初頌前略明(爾時)
      • 二頌前廣明(三)
        • 初頌前所至處(十方)
        • 二頌迴向眾生(不取)
        • 三頌普攝迴向(普攝)
    • 二迴向實際(未曾)
    • 三頌成益(一切)
  • [○/(○*○)]五無盡功德藏迴向(二)
    • 初長行(二)
      • 初明位行(三)
        • 初牒名徵起(佛子)
        • 二依徵廣釋(三)
          • 初明所迴向善根(三)
            • 初開合(第二)
            • 二釋文(四)
              • 初懺悔(三)
                • 初釋名(佛子)
                • 二成益(除惡)
                • 三辨相(然懺)
              • 二禮敬(三)
                • 初釋名(禮敬)
                • 二成益(除我)
                • 三辨相(勒那)
              • 三勸請(三)
                • 初釋名(勸請)
                • 二成益(除謗)
                • 三辨相(聲聞)
              • 四隨喜(三)
                • 初正釋文義(三)
                  • 初釋名(於去)
                  • 二成益(除嫉)
                  • 三辨相(然十)
                • 二重辨成益(大品)
                • 三出多所以(此據)
            • 三料揀(三)
              • 初明次(然佛)
              • 二辨果(然禮)
              • 三揀定(約教)
          • 二明迴向之行(二)
            • 初結前善根(二)
              • 初橫結上來及不可說者(菩薩)
              • 二竪結前來所有善根(凡所)
            • 二正明迴向(二)
              • 初迴向菩提(二)
                • 初明隨相(二)
                  • 初正起行願(二)
                    • 初迴向淨土(二)
                      • 初明眾寶莊嚴(二)
                        • 初總標所成(悉以)
                        • 二別顯嚴相(二)
                          • 初三世土嚴(二)
                            • 初別明(三)
                              • 初舉過去嚴土(二)
                                • 初總明(如過)
                                • 二別顯(二)
                                  • 初明因圓滿(二)
                                    • 初總明(清淨)
                                    • 二別顯(三)
                                      • 初總明(初句)
                                      • 二引證(故佛)
                                      • 三出體(有云)
                                  • 二明事業圓滿(一切)
                              • 二舉未來嚴土(二)
                                • 初總標(盡未)
                                • 二別顯(五)
                                  • 初分量圓滿(盡法)
                                  • 二果法圓滿(皆從)
                                  • 三依持圓滿(三)
                                    • 初引佛地經(無量)
                                    • 二正釋經文(今文)
                                    • 三會佛地經(佛地)
                                  • 四明主圓滿(如來)
                                  • 五輔翊圓滿(二)
                                    • 初總標(不可)
                                    • 二別釋(後未)
                              • 三舉現在嚴土(二)
                                • 初總(現在)
                                • 二別(無量)
                            • 二總結(二)
                              • 初總能所嚴(如是)
                              • 二別結所嚴(所謂)
                          • 二願成彼嚴(二)
                            • 初嚴一世界(如是)
                            • 二例嚴普周(如一)
                      • 二明人寶莊嚴○
                    • 二總攝迴向(佛子)
                  • 二結行成益(佛子)
                • 二明離相(二)
                  • 初明見實智冥實際(佛子)
                  • 二彰離妄德合實際(佛子)
              • 二迴向眾生(佛子)
          • 三結行成德(五)
            • 初成無盡善根德(菩薩)
            • 二成二空智慧德(佛子)
            • 三成境界清淨德(佛子)
            • 四成福智無盡德(佛子)
            • 五成福智超勝德(佛子)
        • 三依釋結名(佛子)
      • 二明位果(四)
        • 初標(菩薩)
        • 二徵(何等)
        • 三釋(所謂)
        • 四結(是為)
    • 二偈頌○
  • ○二明人寶莊嚴(三)
    • 初總願所成(佛子)
    • 二別顯願相(二)
      • 初願德齊(二)
        • 初正顯德(二)
          • 初總明(其諸)
          • 二別顯(二)
            • 初明智圓(善能)
            • 二明體實(深入)
        • 二結德嚴土(如是)
      • 二願業廣(四)
        • 初事業圓滿(常作)
        • 二即乘圓滿(得大)
        • 三無畏圓滿(趣薩)
        • 四任持圓滿(二)
          • 初明能受(隨順)
          • 二明能說(知阿)
    • 三結以嚴剎(三)
      • 初總彰人徧(願令)
      • 二結行德深(熏修)
      • 三別示徧相(於一)
  • ○二偈頌(二)
    • 初頌所迴向善根(爾時)
    • 二雙頌前所迴善根及結行成益(二)
      • 初頌二段隨相(三)
        • 初迴向菩提(三)
          • 初頌眾寶莊嚴(三世)
          • 二頌人寶莊嚴(有諸)
          • 三頌總攝迴向(未曾)
        • 二迴向眾生(菩薩)
        • 三結行成益(十方)
      • 二頌二段離相(三)
        • 初頌前菩提離相(菩薩)
        • 二頌眾生離相(一切)
        • 三頌結成離相(二)
          • 初境界清淨德(菩薩)
          • 二二空智慧德(了達)
  • [○/(○*○)]六隨順堅固一切善根迴向(二)
    • 初長行(二)
      • 初位行(三)
        • 初牒名徵起(六)
          • 初釋其總名(佛子)
          • 二別會前文(本分)
          • 三會引他經(又本)
          • 四別顯得名(此約)
          • 五結會六釋(亦可)
          • 六出其體性(即以)
        • 二依徵廣釋(二)
          • 初明行所依身(二)
            • 初明得位(佛子)
            • 二明具德(二)
              • 初明統領自在德(威德)
              • 二明正報殊倫德(菩薩)
          • 二明依身起行(三)
            • 初明隨相迴向(三)
              • 初總相標列善根迴向(三)
                • 初列所施物(四)
                  • 初舉其都數(具足)
                  • 二內外料揀(於中)
                  • 三四等料揀(又前)
                  • 四三施料揀(又代)
                • 二辨所施田(其中)
                • 三顯行依心(二)
                  • 初總明(佛子)
                  • 二別顯(三)
                    • 初彰所攝入(所謂)
                    • 二總釋善行(言善)
                    • 三隨順善根(謂捨)
              • 二依標廣顯善根迴向(二)
                • 初總相料揀(四)
                  • 初總相辨異(第二)
                  • 二開合所以(然其)
                  • 三辨出法門(昔光)
                  • 四總結無量(三)
                    • 初引文成多(此土)
                    • 二出其本意(實則)
                    • 三結示文旨(故知)
                • 二隨文別釋(二)
                  • 初總標施行(佛子)
                  • 二別顯六十門○
                    • 初施食(三)
                      • 初施行(所謂)
                      • 二迴向(願一)
                      • 三雙結(是為)
                    • 二施飲(三)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二)
                        • 初牒前起後(以此)
                        • 二別顯願相(所謂)
                      • 三雙結(是為)
                    • 三施味(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以此)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四施車乘(三)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所謂)
                      • 三雙結(是為)
                    • 五施衣(三)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所謂)
                      • 三雙結(是為)
                    • 六施華(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以諸)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七施鬘(三)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所謂)
                      • 三雙結(是為)
                    • 八施香(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願一)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九施塗香(三)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所謂)
                      • 三雙結(是為)
                    • 十施牀座(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所謂)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十一施房舍(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願一)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十二施住處(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願一)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十三施燈明(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二)
                        • 初明迴向(以此)
                        • 二迴向意(菩薩)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如是)
                    • 十四施湯藥(三)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所謂)
                      • 三雙結(菩薩)
                    • 十五施器(四)
                      • 初施行(佛子)
                        • 初列施物(佛子)
                        • 二列施田(或施)
                        • 三成度門(如是)
                      • 二迴向(菩薩)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欲)
                    • 十六施車(二)
                      • 初標列財田(三)
                        • 初總標所施(佛子)
                        • 二別舉福田(奉施)
                        • 三別列所施(菩薩)
                      • 二隨田別顯(五)
                        • 初明施佛(四)
                          • 初總明施行(佛子)
                          • 二迴向之行(二)
                            • 初約佛田立願(以此)
                            • 二約車用立願(願一)
                          • 三雙結二行(是為)
                          • 四迴向所為(為令)
                        • 二施菩薩(四)
                          • 初明施行(佛子)
                          • 二迴向行(二)
                            • 初十約田(以諸)
                            • 二十約車(願一)
                          • 三雙結二行(是為)
                          • 四明所為(為令)
                        • 三施僧(四)
                          • 初明施行(佛子)
                          • 二迴向行(二)
                            • 初十約田(以諸)
                            • 二十約車(願一)
                          • 三雙結二行(是為)
                          • 四明所為(為令)
                        • 四施二乘(四)
                          • 初明施行(佛子)
                          • 二迴向行(二)
                            • 初翻緣覺(以此)
                            • 二翻聲聞(願一)
                          • 三雙結二行(是為)
                          • 四迴向所為(為令)
                        • 五施諸田(四)
                          • 初明施行(佛子)
                          • 二迴向行(三)
                            • 初引論(以此)
                            • 二料揀(然前)
                            • 三得名(二)
                              • 初得輪名(此四)
                              • 二釋乘名(二)
                                • 初依瑜伽辨([A2]已知)
                                • 二依當經釋(若依)
                          • 三雙結二行(是為)
                          • 四迴向所為(為令)
                    • 十七施象馬(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以此)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十八施座(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以此)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十九施蓋(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以此)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二十施幢幡(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以此)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二十一開藏施寶(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以諸)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二十二莊嚴具(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行布)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二十三施寶冠髻珠(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以彼)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二十四施妻子救獄囚(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佛子)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二十五捨身代死(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佛子)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二十六施連膚頂髻(四)
                      • 初施行(三)
                        • 初總標施行(佛子)
                        • 二指人同修(如寶)
                        • 三正明施行(六)
                          • 初安住最勝(菩薩)
                          • 二清淨最勝(而語)
                          • 三事業最勝(便執)
                          • 四意樂散勝(正念)
                          • 五巧便最勝(於諸)
                          • 六依止最勝(是故)
                      • 二明迴向行(菩薩)
                      • 三雙結二行(是為)
                      • 四所為之意(為令)
                    • 二十七施眼(四)
                      • 初施行(四)
                        • 初標章引例(佛子)
                        • 二發起勝心(菩薩)
                        • 三行心所為(為究)
                        • 四彰施儀式(佛子)
                      • 二迴向(以此)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二十八施耳鼻(三)
                      • 初施耳(四)
                        • 初施行(二)
                          • 初標章引例(佛子)
                          • 二安住勝心(布施)
                        • 二迴向(佛子)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二施鼻(四)
                        • 初牒起(佛子)
                        • 二迴向(二)
                          • 初之十句依鼻發願(如是)
                          • 二之十句依面發願(願一)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三總結(是為)
                    • 二十九施牙齒(四)
                      • 初施行(二)
                        • 初標章引例(佛子)
                        • 二發十勝心(菩薩)
                      • 二迴向(菩薩)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三十施舌(四)
                      • 初施行(二)
                        • 初標章引例(佛子)
                        • 二發十勝心(菩薩)
                      • 二迴向(菩薩)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三十一施頭(四)
                      • 初施行(三)
                        • 初標章引證(佛子)
                        • 二顯施所為(為欲)
                        • 三正顯施行(佛子)
                      • 二迴向(菩薩)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三十二施手足(三)
                      • 初施行(三)
                        • 初標章引證(佛子)
                        • 二標因祈果(以信)
                        • 三正顯施行(佛子)
                      • 二迴向(二)
                        • 初廣辨一手之用(佛子)
                        • 二略辨諸手之用(又令)
                      • 三雙結(是為)
                    • 三十三施血(三)
                      • 初施行(二)
                        • 初標章引例(佛子)
                        • 二起十二勝心(於諸)
                      • 二迴向(以諸)
                      • 三雙結(是為)
                    • 三十四施身髓肉(四)
                      • 初施行(三)
                        • 初標章引證(佛子)
                        • 二正明行相(於諸)
                        • 三彰施現益(佛子)
                      • 二迴向(四)
                        • 初總釋名(佛子)
                        • 二顯別類(三)
                          • 初列名(然此)
                          • 二釋名(初者)
                          • 三定位(若依)
                        • 三彰異名(若成)
                        • 四結文旨(上皆)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三十五施心(四)
                      • 初施行(二)
                        • 初標章引例(佛子)
                        • 二起十勝心(以其)
                      • 二迴向(二)
                        • 初辨施意(菩薩)
                        • 二顯所願(以諸)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三十六施膓(四)
                      • 初施行(二)
                        • 初標章引證(佛子)
                        • 二起十勝心(行此)
                      • 二迴向(佛子)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三十七施諸節骨(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菩薩)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三十八施身皮(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菩薩)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三十九施手足指(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佛子)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四十施連肉爪甲(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佛子)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四十一求法入火(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佛子)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四十二求法受眾苦故(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以此)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欲)
                    • 四十三求法捨海內所有(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菩薩)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四十四為王斷殺(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以此)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四十五救形殘(四)
                      • 初施行(三)
                        • 初覩境興悲(佛子)
                        • 二以法諫論(菩薩)
                        • 三財法雙救(作是)
                      • 二迴向(菩薩)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四十六歎佛出世(四)
                      • 初施行(三)
                        • 初見佛興世(佛子)
                        • 二法施益生(四)
                          • 初聞名離惑益(以大)
                          • 二見身起行益(復更)
                          • 三讚稀增敬益(復若)
                          • 四展轉增長益(復於)
                        • 三結成所益(爾時)
                      • 二迴向(佛子)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四十七施大地(四)
                      • 初施行(三)
                        • 初隨難略釋(佛子)
                        • 二料揀諸田(四)
                          • 初總立四田(於中)
                          • 二辨其兼通(若敬)
                          • 三總收為二(總收)
                          • 四彰其優劣(二)
                            • 初唯就敬田(三)
                              • 初約智(然此)
                              • 二就境(若直)
                              • 三就悲(若就)
                            • 二敬恩對辨(三)
                              • 初約敬思(若等)
                              • 二約道俗(若同)
                              • 三約普別(等是)
                        • 三總結經意(然今)
                      • 二迴向(菩薩)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四十八施童僕(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菩薩)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四十九捨自身為侍(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二)
                        • 初十進善(菩薩)
                        • 二十住持(又以)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五十聞法喜悅捨身供佛(四)
                      • 初施行(三)
                        • 初總標行體(佛子)
                        • 二別顯行相(二)
                          • 初自利行(欣樂)
                          • 二利他行(能以)
                        • 三結行成益(佛子)
                      • 二迴向(菩薩)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五十一以身普施一切眾生(四)
                      • 初明施行(二)
                        • 初總標(佛子)
                        • 二別顯(菩薩)
                      • 二迴向(菩薩)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欲)
                    • 五十二施身給侍諸佛(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菩薩)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五十三施國所有乃至王位(四)
                      • 初施行(二)
                        • 初明事捨(佛子)
                        • 二明心捨(於諸)
                      • 二迴向(菩薩)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欲)
                    • 五十四施王都城(四)
                      • 初施行(二)
                        • 初標施行(佛子)
                        • 二明施心(住於)
                      • 二迴向(以此)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五十五施內宮眷屬(四)
                      • 初施行(二)
                        • 初女麗具德(佛子)
                        • 二施心清淨(而於)
                      • 二迴向(二)
                        • 初迴向之意(二)
                          • 初顯迴向意(菩薩)
                          • 二重牒前意(佛子)
                        • 二正明迴向(菩薩)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欲)
                    • 五十六施妻子二事合願(四)
                      • 初施行(佛子)
                        • 初標章引例(佛子)
                        • 二明能施心(二)
                          • 初明自分(菩薩)
                          • 二辨勝進(菩薩)
                      • 二迴向(菩薩)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五十七施宅舍(四)
                      • 初施行(佛子)
                      • 二迴向(菩薩)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五十八施園林等(四)
                      • 初施行(二)
                        • 初標起念心(佛子)
                        • 二離過成德(佛子)
                      • 二迴向(佛子)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五十九設大會施(四)
                      • 初明施行(四)
                        • 初總標(佛子)
                        • 二離過成德(一切)
                        • 三略顯儀式(開置)
                        • 四顯施所依(發甚)
                      • 二迴向(菩薩)
                      • 三雙結(是為)
                      • 四所為(為令)
                    • 六十施一切資具(二)
                      • 初施行(四)
                        • 初施時離過(佛子)
                        • 二辨施所依(善思)
                        • 三正明施行(隨諸)
                        • 四顯所成德(行此)
                      • 二迴向(二)
                        • 初牒前起後(佛子)
                        • 二正顯迴向(願一)
              • 三總結多門善根迴向○
            • 二明離相迴向○
            • 三釋迴向之名○
        • 三依釋結名(佛子)
      • 二位果(菩薩)
    • 二偈頌○
  • ○三總結多門善根迴向(二)
    • 初結施善根(三)
      • 初結所施物(佛子)
      • 二結施所為(為令)
      • 三結能施心(四)
        • 初對多田生喜離過(時十)
        • 二明田多其喜彌廣(時諸)
        • 三校量顯廣(假使)
        • 四結喜深廣(菩薩)
    • 二結前迴向(佛子)
  • ○二明離相迴向(二)
    • 初正明離相(三)
      • 初略標(佛子)
      • 二別顯(二)
        • 初內絕想念故無縛解(二)
          • 初明絕想(二)
            • 初絕我想(無眾)
            • 二絕法想(無有)
          • 二彰行成(如是)
        • 二觸境離染故無縛解(三)
          • 初明無著(二)
            • 初明界處空(佛子)
            • 二顯不著蘊(不著)
          • 二辯不縛(佛子)
          • 三明不解(若能)
      • 三徵釋(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二)
          • 初總顯法體(二)
            • 初法體無生(無有)
            • 二問答顯理(次應)
          • 二別彰所離(非一)
    • 二不碍隨相(三)
      • 初總辨來意(菩薩)
      • 二明不壞相(言隨)
      • 三融成無碍(然俗)
  • ○三釋迴向之名(二)
    • 初總釋(佛子)
    • 二別釋(三)
      • 初假以徵起釋迴向義(何以)
      • 二正釋隨順義(佛子)
      • 三釋堅固一切善根義(佛子)
  • ○二偈頌(二)
    • 初說因緣(爾時)
    • 二正顯頌(三)
      • 初頌行所依身(菩薩)
      • 二頌依身起行(二)
        • 初頌隨相迴向(三)
          • 初頌總標(飲食)
          • 二頌別顯(為利)
          • 三頌總結(彼於)
        • 二頌離相迴向(四)
          • 初頌內絕想念(菩薩)
          • 二頌觸境離染(菩薩)
          • 三頌前文徵釋(不取)
          • 四頌不碍隨相(若能)
      • 三頌釋名(隨順)
  • [○/(○*○)]七等隨順一切眾生善根迴向(二)
    • 初長行(二)
      • 初位行(三)
        • 初牒名徵起(四)
          • 初釋名(佛子)
          • 二得名(此從)
          • 三引證(三)
            • 初引本業(故本)
            • 二會今文(名無)
            • 三釋彼經(二)
              • 初敘異說(有云)
              • 二申正義(應云)
          • 四出體性(即以)
        • 二依徵廣釋(二)
          • 初明迴向(二)
            • 初所迴向善根(二)
              • 初正修善根(三)
                • 初明善根分齊(佛子)
                • 二明善所依緣(佛境)
                • 三明善根體性(勤修)
              • 二因修成德(二)
                • 初牒[A3]已修(佛子)
                • 二修成德(二)
                  • 初自利德(得堪)
                  • 二利他德(為諸)
            • 二攝將迴向(二)
              • 初念修善根本因(佛子)
              • 二正將迴向(三)
                • 初迴向眾生菩提(二)
                  • 初迴[A4]己修之善願成資具以施眾生(二)
                    • 初總顯要期(佛子)
                    • 二別彰施行(二)
                      • 初願成外施(四)
                        • 初顯施廣大(願令)
                        • 二辨施無限(假使)
                        • 三明施殊勝(佛子)
                        • 四結成二行(佛子)
                      • 二願成內施(四)
                        • 初對一顯廣(佛子)
                        • 二以一例餘(菩薩)
                        • 三結成所作(佛子)
                        • 四顯施殊勝(佛子)
                  • 二迴此施行願令眾生具足財法(三)
                    • 初慈悲迴向(三)
                      • 初正明迴向(佛子)
                      • 二明迴向所為(二)
                        • 初牒前起後(佛子)
                        • 二隨義別顯(二)
                          • 初令成行布(六)
                            • 初賢首位中行(為令)
                            • 二種性位中行(為令)
                            • 三解行位中行(為令)
                            • 四十地位中行(為令)
                            • 五等覺位中行(為令)
                            • 六佛果位中行(為令)
                          • 二令成圓融(四)
                            • 初種性位(為令)
                            • 二解行位(為令)
                            • 三十地位(為令)
                            • 四佛果位(為令)
                      • 三結成其益(二)
                        • 初結前生後(佛子)
                        • 二別顯益相(咸令)
                    • 二勸物迴向(二)
                      • 初令悲智雙行(又勸)
                      • 二明迴向之意(為令)
                    • 三究竟迴向(又以)
                • 二迴向實際(佛子)
                • 三總結三種(佛子)
          • 二辨成益(四)
            • 初成因位廣大德(佛子)
            • 二成果位清淨德(二)
              • 初牒現況當(佛子)
              • 二懸解當相(一切)
            • 三會違自在德(二)
              • 初結前生後(佛子)
              • 二正顯會違(四)
                • 初法法無違(三)
                  • 初事事無違(如是)
                  • 二事理無違(法性)
                  • 三理理無違(剎平)
                • 二世世無違(過去)
                • 三世法無違(世平)
                • 四因果無違(菩薩)
            • 四相盡平等德(二)
              • 初平等離相益(佛子)
              • 二不壞諸相益(得承)
        • 三依釋結名(佛子)
      • 一位果(菩薩)
    • 二偈頌○
  • ○二偈頌(三)
    • 初頌迴向(二)
      • 初所迴善根(爾時)
      • 二頌攝將迴向(三)
        • 初迴向[A5]己修之善以成資具(乃至)
        • 二復迴此施具足財法(菩薩)
        • 三頌迴向實際(菩薩)
    • 二頌成益(三)
      • 初頌因德廣大(知諸)
      • 二頌果德清淨(菩薩)
      • 三頌相盡平等(菩薩)
    • 三頌結歎(如是)
  • [○/(○*○)]八真如相迴向(二)
    • 初長行(二)
      • 初廣明(二)
        • 初位行(三)
          • 初牒名徵起(五)
            • 初釋名(佛子)
            • 二引證(本業)
            • 三梵本(若梵)
            • 四體性(即以)
            • 五揀濫(此與)
          • 二依徵廣釋(三)
            • 初隨相迴向(二)
              • 初積善迴向(二)
                • 初所迴向體(二)
                  • 初積集資粮(佛子)
                  • 二結德成就(成就)
                • 二攝將迴向(二)
                  • 初觀察善根(三)
                    • 初總標(菩薩)
                    • 二引顯(其諸)
                    • 三總結(二)
                      • 初結類多門(如是)
                      • 二結修本意(其中)
                  • 二正明迴向(二)
                    • 初正明迴向菩提(三)
                      • 初十願總成智行(以諸)
                      • 二四願周徧利生(願得)
                      • 三六願普嚴佛剎(願得)
                    • 二明迴向眾生(三)
                      • 初牒前起後(佛子)
                      • 二正顯迴向(所謂)
                      • 三總結所為(佛子)
              • 二觸境迴向(五)
                • 初列所見境(佛子)
                • 二覩境成德(見是)
                • 三總明迴向(以諸)
                • 四別明迴向(二)
                  • 初釋總句(菩薩)
                  • 二釋別句(二)
                    • 初釋其可愛(三十)
                    • 二正明科釋(二)
                      • 初橫對上境(釋此)
                      • 二竪配地位(二)
                        • 初顯因圓(三)
                          • 初七願未入令入(二竪)
                          • 二十七願寂入法(二證)
                          • 三四願定入地(三有)
                        • 二三果滿(第二)
                • 五迴向成益(佛子)
            • 二離相迴向(二)
              • 初直明迴向(二)
                • 初順如之行(二)
                  • 初止觀雙運不著有無(二)
                    • 初止寂妄取不違體用(佛子)
                    • 二觀達空有信智雙圓(等觀)
                  • 二權實雙行不違性相(雖善)
                • 二順如之益(於諸)
              • 二對如廣辨(五)
                • 初總釋名(第二)
                • 二明種類(二明)
                • 三辨德用(三)
                  • 初成依持德(三辨)
                  • 二成觀境(二成)
                  • 三成三大(四)
                    • 初引論三大(起信)
                    • 二對會今文(然彼)
                    • 三釋論用大(然違)
                    • 四對會百門(若會)
                • 四約教異(四約)
                • 五釋經文(三)
                  • 初敘昔說(五釋)
                  • 二辯順違(理皆)
                  • 三申正解(三)
                    • 初申今解(二)
                      • 初總明(今互)
                      • 二別顯(初徧)
                    • 二解妨難(四)
                      • 初十百不同妨(隨地)
                      • 二先後無如妨(地前)
                      • 三如觀難成妨(然異)
                      • 四迴向非如妨(稱如)
                    • 三釋經文(二)
                      • 初總釋(百門)
                      • 二別分(十)
                        • 初有十如顯徧行真如德(譬如)
                        • 二有十如顯最勝真如德(譬如)
                        • 三有十如顯勝流真如德(譬如)
                        • 四有十如顯無攝受真如德(譬如)
                        • 五有十如顯類無別真如德(譬如)
                        • 六有十如顯無染淨真如德(譬如)
                        • 七有十如顯法無別真如德(譬如)
                        • 八有十如顯無增減真如德(譬如)
                        • 九有十如顯智自在所依真如德(譬如)
                        • 十有十如顯業自在所依真如德(譬如)
            • 三迴向成益(佛子)
          • 三依釋結名(佛子)
        • 二位果(菩薩)
      • 二結示(佛子)
    • 二偈頌○
  • ○二偈頌(二)
    • 初說偈儀(爾時)
    • 二正說偈(四)
      • 初頌隨相(二)
        • 初二頌頌行體(菩薩)
        • 二四所迴之行(菩薩)
      • 二頌離相(二)
        • 初九對如廣辨(以妙)
        • 二七却頌約法(如是)
      • 三頌成益(彼諸)
      • 四頌結意(智者)
  • [○/(○*○)]九無著無縛解脫迴向(二)
    • 初長行(二)
      • 初位行(三)
        • 初牒名徵起(四)
          • 初釋本名(三)
            • 初約行釋縛著(佛子)
            • 二約用釋解脫(又解)
            • 三約解釋縛著(於何)
          • 二辯得名(此約)
          • 三會六釋(約脫)
          • 四出體性(即上)
        • 二依徵廣釋(三)
          • 初明所迴善根(佛子)
          • 二明能迴向行(二)
            • 初仍前進修(佛子)
            • 二正明行願(二)
              • 初廣明其相(二)
                • 初等眾生菩提(二)
                  • 初四總顯(以諸)
                  • 二皆別明(二)
                    • 初二十三門顯普賢自分究竟(三)
                      • 初四門成普賢總持德(以無)
                      • 二十二門成普賢自在力用分(二)
                        • 初九願一多攝入自在(以無)
                        • 二後三願明廣大自在(以無)
                      • 三七願成普賢之行(二)
                        • 初四願成神通(以無)
                        • 二後三願成四辨(以無)
                    • 二三十四門顯普賢勝進究竟(三)
                      • 初九門攝法廣大自在德(六)
                        • 初三願成智(以無)
                        • 二二願成利益(以無)
                        • 三一願廣大三業(以無)
                        • 四一願清淨三業(以無)
                        • 五一願種諸善業(以無)
                        • 六一願神力三業(以無)
                      • 二有十五門相即相入重重德(六)
                        • 初三入普賢之門(以無)
                        • 二三成普賢方便(以無)
                        • 三二入普賢之位(二)
                          • 初始入(以無)
                          • 二終成(以無)
                        • 四四成普賢大智(以無)
                        • 五二成普賢聽說(以無)
                        • 六後一成知根之德(以無)
                      • 三有十門明微細容持甚深德(十)
                        • 初知世間法微細智(三)
                          • 初標德所修(以無)
                          • 二列所得法(得色)
                          • 三結能知德(如是)
                        • 二知眾生趣微細智(以無)
                        • 三知菩薩行德微細智(以無)
                        • 四知菩薩位德大用微細智(三)
                          • 初標德所修(以無)
                          • 二列所得法(二)
                            • 初位行成滿(悉知)
                            • 二位滿大用(菩薩)
                          • 三結能知德(如是)
                        • 五知眾生界微細智(三)
                          • 初標德所依(以無)
                          • 二列所得智(得一)
                          • 三結能知得(如是)
                        • 六知世界微細智(三)
                          • 初標德所依(以無)
                          • 二列所得智(得一)
                          • 三結能知得(如是)
                        • 七知法界微細智(三)
                          • 初標德所依(以無)
                          • 二列所得智(得一)
                          • 三結能知得(如是)
                        • 八知入劫微細智(三)
                          • 初標德所依(以無)
                          • 二列所得智(所謂)
                          • 三結能知得(如是)
                        • 九知法無碍微細智(三)
                          • 初標德所依(以無)
                          • 二列所得智(得無)
                          • 三結能知得(如是)
                        • 十總知一切盡無餘微細智(四)
                          • 初標德所依(以無)
                          • 二列所得法(所謂)
                          • 三結所不說(乃至)
                          • 四顯能知德(生如)
                • 二等實際菩提(佛子)
              • 二總結多門(佛子)
          • 三明迴向成益(菩薩)
        • 三依釋結名(佛子)
      • 二位果(菩薩)
    • 二偈頌○
  • ○二[1]偈頌(二)
    • 初位行(三)
      • 初頌迴向善根(爾時)
      • 二頌其迴向行(二)
        • 初頌普賢自分究竟(所修)
        • 二頌勝進究竟(十)
          • 初頌世間法(世間)
          • 二頌眾生趣(眾生)
          • 三頌眾生界(眾生)
          • 四頌菩薩行德(不可)
          • 五頌位德大用(三)
            • 初頌總(十方)
            • 二頌因果八相(一切)
            • 三頌能知德(如來)
          • 六頌知劫智(有數)
          • 七頌知世間智(十方)
          • 八頌法界智(於念)
          • 九頌知法智(出生)
          • 十頌一切法智(諸微)
      • 三頌行成利益(過去)
    • 二位果(一切)
  • [○/(○*○)]十入法界無量迴向(二)
    • 初長行(二)
      • 初位行(三)
        • 初牒名徵起(二)
          • 初標會(佛子)
          • 二別釋(十)
            • 初標依所入(法界)
            • 二略明能入(何法)
            • 三雙結成名(謂以)
            • 四結示得名(此則)
            • 五法界類別(等何)
            • 六結通法界(然其)
            • 七結彈古人(故不)
            • 八別釋無量(言無)
            • 九對前辨異(前迴)
            • 十顯出體性(即以)
        • 二依徵廣釋(三)
          • 初明所迴善根(二)
            • 初明行依身位(佛子)
            • 二明依位起行(二)
              • 初正明起行(廣行)
              • 二顯其行成(佛子)
          • 二攝將迴向(三)
            • 初九門別對十句善根以將迴向(九)
              • 初正明念佛之行(願得)
              • 二迴念佛善成二利(二)
                • 初願聞法見佛修二利德(二)
                  • 初願總明(以此)
                  • 二皆別顯(二)
                    • 初願聞法受持(願得)
                    • 二願念佛修行(二)
                      • 初總為一切徧時處修行(又願)
                      • 二別明圓修一切善行(三)
                        • 初總舉所願(一切)
                        • 二列所修行(所謂)
                        • 三通難釋成(二)
                          • 初正明(佛子)
                          • 二重徵釋(二)
                            • 初正徵反釋(何以)
                            • 二重徵正釋(何以)
                • 二復次願得法廣演以益自他(三)
                  • 初牒前起後(佛子)
                  • 二正明本文(二)
                    • 初願總明得法(所謂)
                    • 二一別明演法(五)
                      • 初總明(願我)
                      • 二得法(於一)
                      • 三能演(獲無)
                      • 四為機(為欲)
                      • 五成德(作是)
                  • 三總結上義(是為)
              • 三復次願得二利行圓(二)
                • 初通明二利(佛子)
                • 二別明二利(又願)
              • 四復次願行稱法界(佛子)
              • 五復次願見佛解法(佛子)
              • 六復次願解法界(佛子)
              • 七復次願眾生成法師(佛子)
              • 八復次不著迴向即向實際(佛子)
              • 九復次離過成德迴向(二)
                • 初明離過離可壞緣(佛子)
                • 二顯成德明其所為(但為)
            • 二有四門通顯迴向意分(四)
              • 初一門明應向實際及向眾生(二)
                • 初明應向實際(佛子)
                • 二明應向眾生(又為)
              • 二一門明應向菩提(佛子)
              • 三一門明應離過(佛子)
              • 四一門明有成益(佛子)
            • 三有八門更以異門別明迴向(四)
              • 初有二門迴向眾生(二)
                • 初一門願得圓音(五)
                  • 初標數顯義(佛子)
                  • 二引會他經(四)
                    • 初會其同異(即密)
                    • 二會彼有無(然彼)
                    • 三會通教旨(入此)
                    • 四會他經意(法有)
                  • 三隨難釋文(中間)
                  • 四以義通攝(然六)
                  • 五別釋音聲(通言)
                • 二後門總令具德(佛子)
              • 二有三門迴向菩提(三)
                • 初一門得正果(三)
                  • 初正明德身(佛子)
                  • 二別顯身用(於一)
                  • 三總結所成(菩薩)
                • 二一門二果因圓(二)
                  • 初即理起用行(佛子)
                  • 二即事入玄行(入一)
                • 三一門依報果圓(二)
                  • 初總明(二)
                    • 初牒前生後(佛子)
                    • 二正顯前門(願一)
                  • 二別顯(二)
                    • 初正顯寶嚴(三)
                      • 初總標(其一)
                      • 二別顯(二)
                        • 初通顯寶嚴(二)
                          • 初十九事略明顯勝(二)
                            • 初顯勝(所謂)
                            • 二勝因(如是)
                          • 二八十二事廣顯(五)
                            • 初二十四事唯以外寶為嚴(復有)
                            • 二十五事標以事自釋以法門(復有)
                            • 三三事唯約法門顯即法可貴(阿僧)
                            • 四二十二事有寶能成法門(阿僧)
                            • 五十七事顯有內身六根三業(阿僧)
                        • 二別明人寶(佛子)
                      • 三總結(是為)
                    • 二類顯餘嚴(如寶)
              • 三有二門總顯所為(二)
                • 初為眾生(佛子)
                • 二為菩提(佛子)
              • 四有一門迴向實際(佛子)
          • 三迴向成益(佛子)
        • 三依釋結名(佛子)
      • 二位果(三)
        • 初標得因(菩薩)
        • 二列其所得(三)
          • 初因果利益滿(成滿)
          • 二見佛自在滿(二)
            • 初總標(於念)
            • 二別顯(所謂)
          • 三清淨果滿(又得)
        • 三結得之相(如是)
    • 二偈頌○
  • ○六瑞應分(二)
    • 初動地生信(爾時)
    • 二興供養行(三)
      • 初供因(佛神)
      • 二外事供(雨眾)
      • 三內事三業供(阿僧)
  • ○七結通分(如於)
  • ○八證成分(爾時)
  • ○九偈讚勸修分(二)
    • 初敘儀意(爾時)
    • 二正說偈(二)
      • 初別頌第十迴向(三)
        • 初頌所迴善根(菩薩)
        • 二頌迴向行(三)
          • 初總頌前段迴向(隨所)
          • 二頌迴向嚴剎(十方)
          • 三頌二段迴向所為(如來)
        • 三頌位果(三)
          • 初頌見佛自在(菩薩)
          • 二頌前清淨等經(菩薩)
          • 三頌總結第十迴向(過去)
      • 二歎勝勸修通十迴向(二)
        • 初六舉人就行以歎勝(此是)
        • 二三偈結歎勸修(智者)
  • ○十校量功德分(一切)
  • [○/(○*○)]十地品(四)
    • 初來意(五)
      • 初總明問答(十地)
      • 二立理明次(夫功)
      • 三辯定法門(前是)
      • 四引論證成(故無)
      • 五辨其通別(然會)
    • 二釋名(三)
      • 初約人(次釋)
      • 二約處(三)
        • 初釋天名(二約)
        • 二顯表法(二)
          • 初釋他化自在(三)
            • 初約二智(表所)
            • 二約理事(事理)
            • 三約自他(二)
              • 初約自他隱顯義(因他)
              • 二約自他相作義(自他)
          • 二釋第六天(將證)
        • 三通妨難(不處)
      • 三約法(二)
        • 初得名(二)
          • 初解本名(三約)
          • 二解別目(有別)
        • 二釋名(十是)
    • 三宗趣(三)
      • 初正明宗趣(二)
        • 初總(三宗)
        • 二別(二)
          • 初總標(後別)
          • 二別釋(三)
            • 初正說十義(十)
              • 初約本(一約)
              • 二約所證(二約)
              • 三約智(三者)
              • 四約所斷(四約)
              • 五約所修(五約)
              • 六約修成(六約)
              • 七約位行(七約)
              • 八約法(八者)
              • 九約寄乘(九約)
              • 十約撮要(十者)
            • 二以義收束(於此)
            • 三結成宗趣(別論)
      • 二別示體性(二)
        • 初別示十體(論其)
        • 二以總收別(收此)
      • 二問答料揀(二)
        • 初問(問何)
        • 二答(三)
          • 初標(答顯)
          • 二徵(云何)
          • 三釋(六)
            • 初示三之相(三乘)
            • 二反舉非理(若具)
            • 三順答其難(故於)
            • 四引證顯深(故虗)
            • 五結深妙意(故剛)
            • 六以文成立(二)
              • 初標(又此)
              • 二釋(四)
                • 初正明(所以)
                • 二解妨(若爾)
                • 三立過(若別)
                • 四結酬(十地)
    • 四釋文(二)
      • 初正科判(二)
        • 初傍論依經科(二)
          • 初正科判(二)
            • 初前後襵壘科(第四)
            • 二增數展轉科(二)
              • 初正科(前中)
              • 二釋妨(二)
                • 初難(問論)
                • 二答(五)
                  • 初反結以成(答若)
                  • 二正示通義(故知)
                  • 三引例反成(若以)
                  • 四結示正義(是知)
                  • 五重遮外難(又下)
          • 二明次第(二)
            • 初總標三章(此十)
            • 二隨章別釋(三)
              • 初為起說(初之)
              • 二為顯證(二顯)
              • 三為雙辨(三雙)
        • 二依論約義科(二)
          • 初正科(或為)
          • 二問答(二)
            • 初問科通局(二)
              • 初問(問初)
              • 二答(答地)
            • 二釋通外難(二)
              • 初問(問初)
              • 二答(二)
                • 初訶非(答明)
                • 二示正(豈不)
      • 二隨文釋(十)
        • 初序分(四)
          • 初時勝(二)
            • 初牒經總標(爾時)
            • 二引論正釋(三)
              • 初略釋勝義(以是)
              • 二引論會今(論經)
              • 三明徵釋意(四)
                • 初徵釋初七不說義(且依)
                • 二徵釋不說之意(論云)
                • 三徵釋受樂之意(論云)
                • 四徵釋唯行因緣之意(何故)
          • 二主勝(二世)
          • 三處勝(二)
            • 初牒經總標(三在)
            • 二引論正釋(二)
              • 初正釋(論云)
              • 二詰難(三)
                • 初取意徵起(若以)
                • 二引論正釋(論云)
                • 三疏釋論文(二)
                  • 初總約感應釋(謂機)
                  • 二一向就機辨(又色)
          • 四眾勝(五)
            • 初揀定眾類(三)
              • 初揀大異小(與大)
              • 二揀尊異卑(悉從)
              • 二揀新異舊(悉從)
            • 二歎其勝德(三)
              • 初二句略明(住一)
              • 二中間廣歎(二)
                • 初十三句廣自分(二)
                  • 初三句修行具足(善能)
                  • 二餘十句德用圓滿(具足)
                • 二後三句廣勝進(其身)
              • 三二句總結(悉[A6]已)
            • 三依德列名(其名)
            • 四結數難測(如是)
            • 五標說法主(三)
              • 初釋菩薩說(金剛)
              • 二釋金剛義(菩薩)
              • 三別釋藏義(下釋)
        • 二三昧分(四)
          • 初釋文(爾時)
          • 二會論(論經)
          • 三出體(然其)
          • 四入意(所以)
        • 三加分○
        • 四起分○
        • 五本分○
        • 六請分○
        • 七說分○
        • 八地影像分○
        • 九地利益分○
        • 十地重頌分○
  • ○三加分(六)
    • 初辨加所以(入是)
    • 二能加佛現(二)
      • 初略消經文(即時)
      • 二依論解釋(二)
        • 初合解二三(四)
          • 初標舉顯多(上二)
          • 二釋成多義(若爾)
          • 三釋成十字(若爾)
          • 四釋多所以(何要)
        • 二別釋第四(二)
          • 初問(何要)
          • 二答(二)
            • 初本願力故(二)
              • 初舉論(論有)
              • 二疏釋論(二)
                • 初順文釋(此中)
                • 二以義釋(若以)
            • 二同[A7]己名故(第二)
    • 三同讚得定(作如)
    • 四加定因緣(四)
      • 初略屬經文(善男)
      • 二料揀通局(初之)
      • 三彰冥顯加異(若約)
      • 四定其因數(三)
        • 初正明(是則)
        • 二引例(所以)
        • 三結彈(故不)
    • 五辨加所為(二)
      • 初十依自利(二)
        • 初直釋經文(二)
          • 初釋總句(二)
            • 初會二經同異(欲令)
            • 二正釋經文(二)
              • 初總標三義(既知)
              • 二別釋三義(三)
                • 初所被機(二)
                  • 初徵起(被訶)
                  • 二正釋(二)
                    • 初舉論(論云)
                    • 二疏釋(二)
                      • 初地前(此通)
                      • 二地上(二)
                        • 初標舉立理(二通)
                        • 二引論證成(二)
                          • 初引攝論(以攝)
                          • 二引當論(下釋)
                • 二歎能被法(二)
                  • 初徵起(二中)
                  • 二正釋(三)
                    • 初總標(此有)
                    • 二別釋(二)
                      • 初說所證(二)
                        • 初舉論(一所)
                        • 二疏釋(二)
                          • 初疏釋論(此明)
                          • 二疏釋經(既是)
                      • 二說能證(二)
                        • 初舉論文(二說)
                        • 二疏釋論(二)
                          • 初正釋(此謂)
                          • 二結成(二)
                            • 初結成論意(地法)
                            • 二結成於疏(見智)
                    • 三總結(上云)
                • 三釋說之意(三)
                  • 初徵起總標(三中)
                  • 二引論正釋(二)
                    • 初解令入(二)
                      • 初引論證(論云)
                      • 二疏釋論(此中)
                    • 二解所入(入何)
                  • 三結歸總意(上說)
          • 二釋別句(三)
            • 初結前生後([A8]已說)
            • 二引論科釋(二)
              • 初科為四(此九)
              • 二通妨難(近地)
            • 三明釋經文(言九)
        • 二通會本末(二)
          • 初會末歸本(自下)
          • 二本末無礙(七)
            • 初總彰大意(後明)
            • 二標舉顯通(論云)
            • 三彰其立意(此言)
            • 四列名略釋(言六)
            • 五總以喻明(亦如)
            • 六舉例徧釋(餘一)
            • 七指廣在餘(別章)
      • 二十依利他○
    • 六別顯加相○
  • ○二十依利他(二)
    • 初句數開合(又令)
    • 二正釋經文(二)
      • 初釋總句(二)
        • 初依教行解(初句)
        • 二教證相對(三)
          • 初總明(復有)
          • 二別釋(此教)
          • 三結示(今當)
      • 二釋別句(四)
        • 初標指(次依)
        • 二總科(前三)
        • 三料揀(此陿)
        • 四釋文(二)
          • 初明前五句(一攝)
          • 二明後五句(次下)
  • ○六別顯加相(二)
    • 初明加因由(三)
      • 初引論生起(第六)
      • 二正辨加相(加相)
      • 三加備次第(二)
        • 初十方佛加(如實)
        • 二本師加備(若約)
    • 二正明加相(三)
      • 初口加(二)
        • 初總釋(善男)
        • 二別釋(二)
          • 初明他力辨(所謂)
          • 二明自力辯(二)
            • 初明前三句(二自)
            • 二明餘六句(三)
              • 初標名(餘六)
              • 二依論開義(三)
                • 初總標(攝為)
                • 二總顯(皆顯)
                • 三出三所以(成德)
              • 三隨文釋(初菩)
      • 二意加(二)
        • 初正顯(二)
          • 初釋總句(爾時)
          • 二釋別句(四)
            • 初總顯別句(後與)
            • 二釋成妨難(所加)
            • 三會論同經(在心)
            • 四隨文別釋(九)
              • 初與不著辨才(一與)
              • 二堪(二)
                • 初標名總釋(二與)
                • 二別示堪相(二)
                  • 初舉論正釋(論云)
                  • 二疏釋論文(三)
                    • 初取意略釋(此言)
                    • 二略指二經(然其)
                    • 三引論正釋(二)
                      • 初正釋(今依)
                      • 二次第(而彼)
              • 三任放(三即)
              • 四能說(四能)
              • 五不雜(五不)
              • 六教出(六教)
              • 七不畏(七不)
              • 八無量(八無)
              • 九同化(九同)
        • 二徵釋(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二)
            • 初句總明(下釋)
            • 二別顯(二)
              • 初本願所致故(下別)
              • 二三昧身攝功德(三)
                • 初總科(此復)
                • 二別釋(一善)
                • 三總顯(上八)
      • 三身加(爾時)
  • ○四起分(摩頂)
  • ○五本分(四)
    • 初釋名(第五)
    • 二解妨(不請)
    • 三科判(文分)
    • 四釋文(三)
      • 初明六決定以為地體(二)
        • 初釋總句(六)
          • 初標解菩薩(普告)
          • 二別明願義(於大)
          • 三釋善決定(此願)
          • 四結會六釋(真智)
          • 五揀善決定(此[A9]已)
          • 六通顯決定(若通)
        • 二釋別句(四)
          • 初就總開別(後別)
          • 二指文引證(瑜伽)
          • 三通相料揀(此六)
          • 四隨文解釋(六)
            • 初觀相善決定(一無)
            • 二真實善決定(二不)
            • 三勝善決定(二)
              • 初總釋(二)
                • 初舉論(三廣)
                • 二疏釋(三)
                  • 初總釋二句(此中)
                  • 二別釋二句(法界)
                  • 三釋成上義(况體)
              • 二重料揀(二)
                • 初假問徵起(下開)
                • 二舉論釋(二)
                  • 初總(二)
                    • 初舉論(論緫)
                    • 二疏釋(言一)
                  • 二別(三)
                    • 初釋所如法界(上釋)
                    • 二釋能如地智(此上)
                    • 三總結上三節(故隨)
            • 四因善決定(三)
              • 初牒經立名(四究)
              • 二舉論釋相(此有)
              • 三疏釋論(三)
                • 初敘昔解(有釋)
                • 二辯違順(此順)
                • 三申正義(五)
                  • 初直釋論文(今更)
                  • 二會通三身(若會)
                  • 三遮救外難(設智)
                  • 四釋成上義(故論)
                  • 五隨難釋論(言無)
            • 五大善決定(四)
              • 初牒經立名(五徧)
              • 二舉論釋相(隨順)
              • 三釋論立名(即普)
              • 四重舉論釋(二)
                • 初舉論文(論又)
                • 二疏釋論(三)
                  • 初牒論正釋(二)
                    • 初正釋(謂由)
                    • 二遮難(前雖)
                  • 二敘昔異解(有云)
                  • 三廣釋不住(然約)
            • 六不怯弱善決定(三)
              • 初牒經立名(六為)
              • 二論自解釋(上入)
              • 三疏家釋論(論經)
      • 二標列十名以顯地相(四)
        • 初寄問徵起(佛子)
        • 二舉數顯同(佛子)
        • 三徵數列名(三)
          • 初總明(何等)
          • 二別釋(今依)
          • 三料揀(此十)
        • 四結名顯勝(佛子)
      • 三舉十方同說歎地要勝(二)
        • 初反顯皆說(佛子)
        • 二徵釋所由(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此是)
  • ○六請分(三)
    • 初總科(第六)
    • 二顯意(二)
      • 初顯嘿所以(所以)
      • 二釋請所以(所以)
    • 三釋文(三)
      • 初說[A10]已嘿住(爾時)
      • 二三家五請(四)
        • 初總科為三(第二)
        • 二出三所以(三)
          • 初總顯深妙(所以)
          • 二別明加義(四)
            • 初正助分別(眾首)
            • 二相因分別(道大)
            • 三主伴分別(又佛)
            • 四因果分別(又前)
          • 三結歎難思(前之)
        • 三明請次第(又三)
        • 四釋上首請(四)
          • 初辨三請意(今初)
          • 二玄通妨難(二家)
          • 三科判文義(然依)
          • 四正釋經文(三)
            • 初解脫月請(五)
              • 初怪嘿騰疑請(二)
                • 初明大眾覩嘿生疑(是時)
                • 二解脫月騰疑為請(二)
                  • 初總敘請因(解脫)
                  • 二以頌正請(二)
                    • 初說者無過(三)
                      • 初總顯頌意(何故)
                      • 二釋偏歎所以(聖德)
                      • 三別釋偈文(二)
                        • 初釋總句(具能)
                        • 二釋別句(三)
                          • 初開章別釋(別歎)
                          • 二依章別釋(初中)
                          • 三會通違妨(然念)
                    • 二聽者無過(二)
                      • 初科判(第二)
                      • 二釋文(三)
                        • 初歎同生(二)
                          • 初偈歎根(今初)
                          • 二偈歎欲(三)
                            • 初略科釋(後偈)
                            • 二舉論總釋(三)
                              • 初舉論文(論云)
                              • 二釋現非現義(現前)
                              • 三總出論意(此中)
                            • 三隨要重釋(其心)
                        • 二歎異生(第二)
                        • 三雙歎(三)
                          • 初總釋偈(第三)
                          • 二會論經(論經)
                          • 三別釋喻(然蜂)
              • 二法深難受止(二)
                • 初敘意(二)
                  • 初正釋文(爾時)
                  • 二會偈意(故後)
                • 二偈酬(四)
                  • 初頌明法難說(二)
                    • 初顯難說之法(四)
                      • 初別釋難字(菩薩)
                      • 二明難義相(此難)
                      • 三明難法體(何者)
                      • 四顯其難處(此之)
                    • 二顯難說所以(二)
                      • 初總顯所以(第二)
                      • 二隨文解釋(二)
                        • 初總科(偈中)
                        • 二別釋(三)
                          • 初釋前二句(二)
                            • 初總釋前三(難得)
                            • 二別釋第四(四)
                              • 初以論釋經(四起)
                              • 二疏釋論文(謂變)
                              • 三釋心地言(以非)
                              • 四重釋論文(又此)
                          • 二明第三句(既非)
                          • 三釋第四句(末句)
                  • 二顯法難聞(二)
                    • 初三句舉德難聞(二)
                      • 初釋初句為總(持心)
                      • 二釋下二句為別(二)
                        • 初總相釋(下二)
                        • 二別料揀(二)
                          • 初釋信堅之句(二)
                            • 初別明深信二字(所信)
                            • 二明佛勝智三字(所信)
                          • 二釋證堅之句(云何)
                    • 二後句結成難聞(下句)
                  • 三喻顯說聞(四)
                    • 初總申科判(如空)
                    • 二總顯喻旨(三)
                      • 初釋喻相(此中)
                      • 二釋合相(於中)
                      • 三顯喻意(然空)
                    • 三舉論廣釋(三)
                      • 初釋喻相(三)
                        • 初離釋二喻(二)
                          • 初明畫喻(二)
                            • 初正顯喻相(論有)
                            • 二顯其非有(二顯)
                          • 二明風喻(二)
                            • 初正顯喻相(下風)
                            • 二顯其非有(二云)
                        • 二合釋二喻(二合)
                        • 三雙結二喻(三結)
                      • 二釋合相(二)
                        • 初次第合上三段(第二)
                        • 二論經今經會釋(然論)
                      • 三釋不同(二)
                        • 初說聽之因(第三)
                        • 二說聽所以(又假)
                    • 四例釋說嘿(二)
                      • 初能依就所依(若將)
                      • 二所依就能依(若以)
                  • 四舉難結嘿(三)
                    • 初躡前徵後(我念)
                    • 二舉偈意酬(意云)
                    • 三正釋經文(初句)
              • 三歎眾堪聞請○
              • 四不堪有損止○
              • 五雙歎人法[1]〔謂〕○
            • 二海會大眾請○
            • 三如來說偈加請○
      • 三許說分齊○
  • ○三歎眾堪聞請(二)
    • 初長行(二)
      • 初敘請(爾時)
      • 二發言(三)
        • 初陳眾集(佛子)
        • 二歎眾德(二)
          • 初總(善淨)
          • 二別(二)
            • 初五教淨(善潔)
            • 二四證淨(四)
              • 初一句得現淨(捨離)
              • 二次句不行淨(二無)
              • 三無厭足淨(三深)
              • 四不隨他教淨(四於)
        • 三結請(善哉)
    • 二偈頌(爾時)
  • ○四不堪有損止(二)
    • 初長行(二)
      • 初領前所歎(爾時)
      • 二舉損違請(二)
        • 初舉損不可(然有)
        • 二結嘿違請(我愍)
    • 二偈頌(爾時)
  • ○五雙歎人法請(二)
    • 初敘意(第五)
    • 二正釋(二)
      • 初長行(三)
        • 初標請(爾時)
        • 二釋請(二)
          • 初直徵釋(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釋云)
          • 二轉徵釋(二)
            • 初徵(何以)
            • 二釋(三)
              • 初法(此是)
              • 二喻(二)
                • 初舉論(譬如)
                • 二疏釋(以書)
              • 三合(佛子)
        • 三結請(是故)
      • 二偈頌(爾時)
  • ○二海會大眾請(二)
    • 初敘請(爾時)
    • 二偈請(二)
      • 初歎眾堪能請(二)
        • 初歎說者(上妙)
        • 二歎聽者(二)
          • 初難眾有根(定戒)
          • 二難眾有欲(如渴)
      • 二歎法成益請(善哉)
  • ○三如來說偈加請(四)
    • 初來意(二)
      • 初正辨來意(自下)
      • 二懸通妨難(二)
        • 初通其伏難(前來)
        • 二通躡跡難(若爾)
    • 二釋名(上力)
    • 三揀別(二)
      • 初加相不同(三)
        • 初牒其異相(不以)
        • 二正出所以(為不)
        • 三通躡跡難(要復)
      • 二所被不同(前加)
    • 四釋文(二)
      • 初長行二身七業(二)
        • 初此方佛光照十方(二)
          • 初光體業用(爾時)
          • 二正明所作(三)
            • 初列名(作是)
            • 二出體(論不)
            • 三料揀(二)
              • 初對成四句(故以)
              • 二差別所以(以身)
        • 二十方佛光照此方(時十)
      • 二偈頌但明請業(二)
        • 初偈之所依(時光)
        • 二正顯偈請(二)
          • 初四加請所說(二)
            • 初舉法請(二)
              • 初正顯作加(二)
                • 初定其總別(佛無)
                • 二釋別文相(四)
                  • 初自在勝(言四)
                  • 二顯力勝(二力)
                  • 三眷屬勝(三眷)
                  • 四種性勝(四)
                    • 初牒名屬經(四種)
                    • 二開章別釋(於中)
                    • 三結歸第二重總(由上)
                    • 四結歸第一重總(二)
                      • 初結二種加(上云)
                      • 二結加說主(今此)
              • 二顯加所為(三)
                • 初總辨文意(佛子)
                • 二別申科判(文中)
                • 三屬經別釋〔[1][2](藏即)
            • 二舉益請(三)
              • 初聞時益(若為)
              • 二修時益(諸地)
              • 三轉生時益(六)
                • 初顯意總科(雖住)
                • 二會通二經(論經)
                • 三總顯文意(此中)
                • 四以論釋文(二)
                  • 初總明(以難)
                  • 二別釋(二)
                    • 初釋海中堪聞(大海)
                    • 二釋火中聞經(五)
                      • 初正以釋經(偈言)
                      • 二會釋論文(此即)
                      • 三以論會經(然二)
                      • 四別釋等字(二)
                        • 初顯論包含(等言)
                        • 二顯經之巧(今舉)
                      • 五會長壽寬狹(按論)
                • 五別申意趣(二)
                  • 初結論意(上順)
                  • 二申別旨(二)
                    • 初通八難(理實)
                    • 二申別解(今經)
                • 六問答料揀(二)
                  • 初問(問若)
                  • 二答(三)
                    • 初以義正答(答此)
                    • 二會經釋文(今海)
                    • 三結勸引證(勉旃)
          • 二一教說分齊(五)
            • 初總顯文意(應說)
            • 二別釋總名(言漸)
            • 三列名出體(云何)
            • 四隨文解釋(二)
              • 初取論總釋(勝智)
              • 二引論辨相(若加)
            • 五問答料揀(二)
              • 初問(問地)
              • 二答(二)
                • 初舉賢首(古德)
                • 二會違順(二)
                  • 初句總標(此亦)
                  • 二別會釋(四)
                    • 初舉唯識論(故唯)
                    • 二借文通義(又云)
                    • 三反難成立(若唯)
                    • 四以喻顯示(如人)
  • ○三許說分齊(二)
    • 初顯意總科(爾時)
    • 二依文正釋(二)
      • 初敘說偈意(二)
        • 初釋說儀(二)
          • 初舉論釋經(今初)
          • 二疏家釋論(觀十)
        • 二釋說意(四)
          • 初依經釋(欲令)
          • 二引論釋(若準)
          • 三疏釋論(以前)
          • 四顯喜意(四)
            • 初徵以總釋(如何)
            • 二釋二大名(義名)
            • 三結成踊悅(聞於)
            • 四彰其體性(二)
              • 初總標異解(然二)
              • 二別顯二師(二)
                • 初遠公(遠公)
                • 二賢首(三)
                  • 初正明二大(賢首)
                  • 二對前揀異(然其)
                  • 三再敘古義(二)
                    • 初總(古德)
                    • 二別(三)
                      • 初標章(於中)
                      • 二別釋(三)
                        • 初義大(義中)
                        • 二說大(二說)
                        • 三雙融(三約)
                      • 三融通(二)
                        • 初正融通(此上)
                        • 二引證(二)
                          • 初引當經(是故)
                          • 二引他經(涅槃)
      • 二正顯偈辭(二)
        • 初有七偈顯義大(四)
          • 初四總顯地智微妙(二)
            • 初二頌總顯地微(三)
              • 初定所顯法(三)
                • 初總顯(如來)
                • 二引證(故論)
                • 三結彈(明知)
              • 二別會論經(於中)
              • 三牒文解釋(二)
                • 初牒論略科(言微)
                • 二依科廣釋(二)
                  • 初通釋微妙(此即)
                  • 二開章別釋(二)
                    • 初別釋難知(云何)
                    • 二顯妙所以(二)
                      • 初明說時難知(六句)
                      • 二明證時甚微(二)
                        • 初一句總(下之)
                        • 二四句別(四)
                          • 初總標(下四)
                          • 二別列(第一)
                          • 三釋經(四)
                            • 初明功德甚微(初句)
                            • 二明清淨甚微(次句)
                            • 三辨觀行甚微(言離)
                            • 四釋依止甚微(二)
                              • 初釋能行之人(聰慧)
                              • 二釋彼智行處(三)
                                • 初總釋(彼人)
                                • 二徵顯(何智)
                                • 三正釋(云何)
                          • 四料揀(二)
                            • 初依論受勝(上四)
                            • 二疏意明通(上依)
            • 二後二頌別顯微相(二)
              • 初二句明其同相(二)
                • 初上總句(二)
                  • 初釋經(自性)
                  • 二釋論(二)
                    • 初出體(何以)
                    • 二釋名(上同)
                • 二下句別(六)
                  • 初會彼論經(下句)
                  • 二引論標釋(釋云)
                  • 三引他論證(三種)
                  • 四引論別釋(今云)
                  • 五會通經文(今闕)
                  • 六結廣自在(三種)
              • 二六句明不同相(三)
                • 初總彰大意(三)
                  • 初出體(二有)
                  • 二釋名(斷惑)
                  • 三解妨(二)
                    • 初釋以果違因妨(涅槃)
                    • 二釋所證違智妨(今明)
                • 二隨文解釋(二)
                  • 初總(文中)
                  • 二別(二)
                    • 初釋解脫之處(別中)
                    • 二釋解脫之體(三)
                      • 初等二際是觀智相(二云)
                      • 二斷煩惱是離疑相(三)
                        • 初總明大意(二斷)
                        • 二開章別釋(二)
                          • 初約相翻釋(四)
                            • 初定斷處以關三際(釋此)
                            • 二依關立過(此三)
                            • 三假問徵起(若爾)
                            • 四正明斷義(三)
                              • 初正顯唯識(若依)
                              • 二明其順違(二)
                                • 初縱成(此但)
                                • 二相違(二)
                                  • 初破彼秤喻(若望)
                                  • 二破明暗喻(明闇)
                              • 三顯當宗(四)
                                • 初總標(若此)
                                • 二正顯(上明)
                                • 三雙明(由能)
                                • 四結破(若定)
                          • 二約如續釋(四)
                            • 初總彰體性(言相)
                            • 二辨三勝不同(就此)
                            • 三依論正釋(三)
                              • 初順釋無斷(論云)
                              • 二明不斷之斷(二)
                                • 初正舉論文(若爾)
                                • 二疏解經論(二)
                                  • 初釋論(此舉)
                                  • 二引證(故大)
                              • 三結成正義(二)
                                • 初結前經論(上諸)
                                • 二重結所依(又今)
                            • 三結彈古義(若云)
                        • 三結成正義(二)
                          • 初結前經論(上諸)
                          • 二重結所依(又今)
                      • 三後三體德圓滿是涅槃相(二)
                        • 初別釋(三)
                          • 初觀行相(二)
                            • 初正釋(二)
                              • 初辨是(非言)
                              • 二揀非(不同)
                            • 二揀濫(前云)
                          • 二轉依相(二)
                            • 初依論立名(次句)
                            • 二取論意釋(四)
                              • 初引唯識辨(謂轉)
                              • 二明論釋是(故此)
                              • 三明論異非(二)
                                • 初牒論(論云)
                                • 二疏釋(二)
                                  • 初總標(此揀)
                                  • 二別釋(二)
                                    • 初釋未轉依(無常)
                                    • 二釋今為所轉(二)
                                      • 初釋能依(今轉)
                                      • 二釋所依(依彼)
                              • 四釋論引證(二)
                                • 初牒論(論云)
                                • 二疏釋(二)
                                  • 初定說(決定)
                                  • 二引文(二)
                                    • 初正釋(涅槃)
                                    • 二通妨(二)
                                      • 初問(問所)
                                      • 二釋(二)
                                        • 初依法相宗(若依)
                                        • 二依法性宗(二)
                                          • 初引起信(若起)
                                          • 二引勝鬘(勝鬘)
                          • 三解脫相(二)
                            • 初舉經立名(三其)
                            • 二釋顯其相(不同)
                        • 二總結(二)
                          • 初總結三德(三德)
                          • 二別釋轉依(轉依)
                • 三總結會通(二)
                  • 初結會同義(此不)
                  • 二但結不同(論中)
          • 二一偈類地行微○
          • 三一偈寄對彰微○
          • 四一偈喻顯地微○
        • 二有五偈顯說大○
  • ○二一偈類地行微(二)
    • 初總科(寂滅)
    • 二牒釋(二)
      • 初釋上半(三)
        • 初出偈意(初中)
        • 二別釋(寂即)
        • 三徵釋(何不)
      • 二釋下半(五)
        • 初正釋(下半)
        • 二舉論(論云)
        • 三釋論(言境)
        • 四揀濫(設地)
        • 五重釋論(將此)
  • ○三一偈寄對彰微(二)
    • 初總顯偈意(智起)
    • 二隨文牒釋(三)
      • 初一句舉法體(三)
        • 初取意釋(初句)
        • 二以論釋(故論)
        • 三疏釋論(此即)
      • 二二句明難說(二)
        • 初明難說(次二)
        • 二不可說(後句)
      • 三後一句明不可聞(下句)
  • ○四一偈喻顯地微(四)
    • 初正揀喻體(如空)
    • 二隨文解釋(二)
      • 初釋喻相(二)
        • 初舉論文(論云)
        • 二疏釋(總顯)
      • 二釋合相(二)
        • 初依論正釋(三)
          • 初總合空跡(此中)
          • 二合不可說(何以)
          • 三合正非無(二)
            • 初正合非無(上明)
            • 二空跡互顯(又以)
        • 二取類展合(三)
          • 初展成三事(若欲)
          • 二展為四事(若更)
          • 三例前以釋(若以)
    • 三結歎勝能(以所)
    • 四對前揀異(三)
      • 初引論徵起(此中)
      • 二舉論正答(故論)
      • 三疏釋論文(二)
        • 初釋二喻別(此意)
        • 二疏釋論文(四)
          • 初正出五釋(若以)
          • 二總顯文意(意令)
          • 三結彈異釋(今人)
          • 四出其體相(故歎)
  • ○二有五偈顯說大(三)
    • 初顯說大三成就義(二)
      • 初彰名意(四)
        • 初總釋名(二)
          • 初釋名(慈悲)
          • 二解妨(前三)
        • 二辨地位(此三)
        • 三就文辨(問慈)
        • 四釋妨難(三)
          • 初躡跡為問(若爾)
          • 二正為重通(彼從)
          • 三引論證成(故上)
      • 二釋本文(二)
        • 初結前生後([A11]已知)
        • 二正釋本文(三)
          • 初釋因成就(因成)
          • 二釋因漸成就(二因)
          • 三教說修成就(二)
            • 初八字教說成就(六)
              • 初標名總科(三圓)
              • 二釋二修相(真修)
              • 三總結示(初即)
              • 四假喻顯(猶瑩)
              • 五引例釋(三)
                • 初舉能例(此二)
                • 次明所例(二修)
                • 三結勸(諸有)
              • 六正釋文(二)
                • 初依今經(文中)
                • 二依論經(五)
                  • 初出意(若準)
                  • 二引論(故論)
                  • 三釋論(此明)
                  • 四重牒(次便)
                  • 五結示(此明)
            • 二後二句約觀修(二)
              • 初牒釋(次觀)
              • 二通妨(既難)
    • 二彰[A12]己無過誡眾除失(二)
      • 初總明(佛力)
      • 二別顯(三)
        • 初廣開演(第二)
        • 二廣敬受(二)
          • 初總明(第二)
          • 二釋敬(二)
            • 初對人彰[A13]己善說(初句)
            • 二對法彰[A14]己善說(三)
              • 初科經(次二)
              • 二解義(文難)
              • 三別釋(云何)
        • 三廣承力(第三)
    • 三示說分齊(四)
      • 初總標大意(此處)
      • 二對經會論(半偈)
      • 三牒經解釋(於中)
      • 四釋因果義(二)
        • 初總辨順違(然因)
        • 二申今正義(二)
          • 初總彰大旨(直望)
          • 二開章別釋(二)
            • 初唯約十地(二)
              • 初總釋(更以)
              • 二別釋(二)
                • 初修證相對(此復)
                • 二詮表相對(四)
                  • 初正釋(二以)
                  • 二指文(如初)
                  • 三釋因果之名(令眾)
                  • 四明可說不可說(斯皆)
            • 二通佛因果(三)
              • 初正明(三)
                • 初總指(二約)
                • 二指文顯相(謂即)
                • 三可說不可說(是則)
              • 二解妨(二)
                • 初問(聞上)
                • 二答(二)
                  • 初總訶(答豈)
                  • 二引證(三)
                    • 初引示說分齊(故上)
                    • 二引上加備分(又上)
                    • 三引影像(五)
                      • 初正引(又地)
                      • 二結示(是知)
                      • 三重難(有云)
                      • 四反質(大海)
                      • 五結破(明知)
              • 三拂跡(又且)

大方廣佛華嚴經疏科文卷第五(終)


校注

[0477001] 枚*䟽作救(䟽ハ疏ナテン[○@編] [0481001] 隹疏作住 [0498001] 偈頌前疑脫迴向實際科文歟大疏往觀(CBETA 按本校注在原書為497頁[01] [0509001] 謂疏作請(CBETA 按本校注在原書為508頁[01] [0511001] 義疑衍 [0511002] 藏即疑義藏
[A1] 二【CB】十【卍續】
[A2] 已【CB】巳【卍續】
[A3] 已【CB】巳【卍續】
[A4] 己【CB】巳【卍續】
[A5] 己【CB】巳【卍續】
[A6] 已【CB】巳【卍續】
[A7] 己【CB】巳【卍續】
[A8] 已【CB】巳【卍續】
[A9] 已【CB】巳【卍續】
[A10] 已【CB】巳【卍續】
[A11] 已【CB】巳【卍續】
[A12] 己【CB】巳【卍續】
[A13] 己【CB】巳【卍續】
[A14] 己【CB】巳【卍續】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