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部金光明經卷第三
陀羅尼最淨地品第六
是時,師子相無礙光焰菩薩與無量億眾從座俱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以種種華香、寶幢、幡蓋以為供養,而作是言:「以幾因緣得菩提心?何者是菩提心?世尊!於菩提者,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心不可得;離菩提者,菩提心亦不可得。菩提者,不可言說;心者,亦無色、無相,無事、[20]無業、非可造作;眾生[21]者,亦不可得、亦不可知。世尊!云何諸法甚深之義而可得知?」
佛言:「善男子!菩提,祕密事業造作,不可得知;離菩提,菩提心亦不可得。菩提者不可言說,心亦無相,眾生亦不可得知。何以故?如意,心亦如是;如心,菩提亦如是;如心、如菩提,眾生亦如是;如眾生,一切三世法亦如是。」
佛言:「善男子!如是,菩薩摩訶薩得名是心通一切法,是說菩提菩提心。菩提,非過去、非未來、非現在;心亦如是、眾生亦如是,於如此中亦不可得。何以故?一切法無生故,菩提不可得、菩提名不可得,眾生、眾生名不可得,聲聞、聲聞名不可得,緣覺、緣覺名不可得,菩薩、菩薩名不可得,佛、佛名不可得,行非行不可得、行非行名不可得。於一切寂靜法中而得安住、[22]依一切功德善根而得發出,是名初發菩提心。
「譬如寶須彌山[1]王,是名檀波羅蜜因。
「第二發心,譬如大地持[2]一一法事故,是名尸波羅蜜因。譬如師子臆長[3]毫獸王有大神力,獨步無畏,無有戰怖。如是,第三心說羼提波羅蜜因。譬如風輪,那羅延力勇壯速疾。如是,第四心不退轉,是名毘梨耶波羅蜜因。譬如七寶樓觀有四階道,清涼之風來吹四門。如是,第五心[4]上種種功德法藏猶未滿足,是名禪波羅蜜因。譬如日輪,光耀炎盛。如是,第六心能破滅生死大闇故,是名般若波羅蜜因。譬如大富商主能令一切心願滿足。如是,第七心能令得度生死險惡道故、能令得多功德寶故,是[5]名方便勝智波羅蜜因。譬如月淨圓滿。如是,第八心一切境界清淨具足故,是名願波羅蜜因。譬如轉輪聖王,主兵、寶臣如意處分。如是,第九心善能莊嚴清淨佛土,功德普洽,廣利一切故,是名力波羅蜜因。譬如虛空及轉輪聖王。如是,第十心於一切境界皆悉通達故、於一切法自在至灌頂位故,是名智波羅蜜因。」
佛言:「善男子!如是,十種菩薩摩訶薩菩提心因。」
佛言:「善男子!依五種法成就菩薩摩訶薩檀波羅蜜。何者為五?一者、信根,二者、慈悲,三者、無求欲心,四者、攝受一切眾生,五者、願求一切智智。是,善男子!依是五法檀波羅蜜能得成就。」
佛言:「善男子!依是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尸波羅蜜。何者為五?一者、三業清淨,二者、不為一切眾生作煩惱因緣,三者、斷諸惡道、開善道門,四者、過於聲聞、緣覺之地,五者、一切功德願滿足故。善男子!依是五法尸波羅蜜能得成就。」
佛言:「善男子!又,依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羼提波羅蜜。何者為五?一者、伏貪、瞋煩惱,二者、不惜身命、不生安樂止息之觀,三者、思惟往業,四者、為欲成[6]熟一切眾生功德善根發慈悲心,五者、為得甚深無生法忍。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羼提波羅蜜。」
佛言:「善男子!又,依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毘梨耶波羅蜜。[7]何等為五?一者、與諸煩惱不得共住,二者、福德未具不得安樂,三者、一切難行不生厭心,四者、為欲利益一切眾生成就大慈[8]悲攝受,五者、願求不退轉地。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毘梨耶波羅蜜。」
佛言:「善男子!又,依五法成就菩薩摩訶薩禪那波羅蜜。何等為五?一者、一切善法攝持不散;二者、解脫生死,二處不著;三者、願得神通,為成就眾生善根故;四者、發心洗浣法界,為清淨心故;五者、為斷眾生一切煩惱根故。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禪那波羅蜜。」
佛言:「善男子!又,有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般若波羅蜜。云何為五?一者、一切諸佛、菩薩[9]聰慧大智供養親近,心無厭足;二者、諸佛如來說甚深法,心常樂聞,無有厭足;三者、真俗勝智;四者、見思煩惱如是勝智能分別斷;五者、於世間五明之法皆悉通達。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般若波羅蜜。」
佛言:「善男子!又,依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方便勝智波羅蜜。何者為五?一者、於一切眾生意欲、煩惱、行心悉通達;二者、無量對治諸法之門心皆曉了;三者、大慈大悲,入出自在;四者、於摩訶波羅蜜多能修行,成熟滿足,悉皆願求;五者、一切佛法了達攝受,皆悉願求。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方便勝智波羅蜜。」
佛言:「善男子!又有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願波羅蜜。何者為五?一者、於一切法本來不生、不滅,不有、不無,心安樂住;二者、觀一切諸法最妙、一切垢清淨,心得安住;三者、過一切相,心如如,無作、無行,不異、不動,安心於如;四者、為利益眾生事於俗諦中得安心住;五者、於奢摩他毘鉢舍那同時能住。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願波羅蜜。」
佛言:「善男子!依此五法菩薩摩訶薩成就力波羅蜜。何者為五?一者、一切眾生心行險惡智力能解;二者、能令一切眾生入於甚深之法;三者、一切眾生往還生死,隨其因緣如是見知;四者、於一切眾生三聚智力能分別知;五者、如理為種、為熟、為脫,如是說法皆是智力故。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力波羅蜜。」
佛言:「善男子!復有五法菩薩摩訶薩修行成就智波羅蜜。何等為五?一者、於一切法分別善惡具足智能,二者、於黑白法遠離攝受具足智能,三者、於生死涅槃不厭不喜具足智能,四者、大福德行、大智慧行得度究竟具足智能,五者、一切諸佛不共法等及一切智智具足灌頂智能。善男子!是名菩薩摩訶薩成就智波羅蜜。」
佛言:「善男子!何者波羅蜜義?行道勝利是波羅蜜義;大甚深智滿足是波羅蜜義;行、非行法,心不執著,是波羅蜜義;生死過失、涅槃功德,正覺、正觀,是波羅蜜義;愚人、智人皆悉攝受,是波羅蜜義;能現種種珍妙法寶,是波羅蜜義;無礙解脫智滿[1]足,是波羅蜜義;法界、眾生界[A1]正分別[2]知,是波羅蜜義;檀等及智能令至不退轉地,是波羅蜜義;能令滿足無生法忍,是波羅蜜義;一切眾生功德善根能令成熟,是波羅蜜義;於菩提[3]清涼道場佛慧十力、四無畏、不共法等成就,是波羅蜜義;生死、涅槃皆是妄見,能度無餘,是波羅蜜義;濟度一切,是波羅蜜義;一切外人來相詰難,善能解釋令其降伏,是波羅蜜義;能轉十二行法輪,是波羅蜜義;無所著、無所見,無患累、無異思惟,是波羅蜜義。
「[4]善男子!初菩薩地是相前現:三千大千世界無量無邊種種寶[5]物等藏皆悉盈滿。菩薩悉見。
「善男子!菩薩二地是相前現:三千大千世界地平如掌,無量無[6]數種種妙色清淨之寶、莊嚴之具。菩薩悉見。
「善男子!菩薩三地是相前現:自身勇健,鎧仗莊嚴,一切怨賊皆能摧伏。菩薩悉見。
「善男子!菩薩四地是相前現:四方風輪、種種妙華悉皆散灑圓滿地上。菩薩悉見。
「善男子!菩薩五地是相前現:如寶女人一切莊嚴,其身頂上散多那華,妙寶、瓔珞貫飾身首。菩薩悉見。
「善男子!菩薩六地是相前現:七寶華池有四階道,金沙遍滿,清淨無穢,八功德水皆悉盈滿,欝波羅花、拘物頭華、[7]分陀利華莊嚴其[8]池,於華池所自身遊戲,快樂清淨,[9]清涼無比。菩薩悉見。
「善男子!菩薩七地是相前現:左邊、右邊應墮地獄,以菩薩力故,還得不墮,無有損傷、無有痛惱。菩薩悉見。
「善男子!菩薩八地是相前現:左邊、右邊,師子臆長[10]毫獸王,一切眾獸悉皆怖畏。菩薩悉見。
「善男子!菩薩九地是相前現:轉輪聖王無量億眾圍遶供養,頂上白蓋——無量眾寶之所莊嚴——以覆於上。菩薩悉見。
「善男子!菩薩十地是相前現:如來之身金色晃耀,無量淨光悉皆圓滿,無量億梵王圍遶恭敬供養,轉於無上微妙法輪。菩薩悉見。
「善男子!云何初地而名歡喜?得出世心,昔所未得而今始得,大事大用,如意所願悉皆成就,大歡喜慶樂故,是故初地名為歡喜[11]地。
「一切微細之罪、破戒過失皆清淨故,是故二地說名無垢地。
「無量智慧光明三昧不可傾動、無能摧伏,聞持陀羅尼為作本故,是故三地說名明地。
「能燒煩惱,以智慧火增長光明,是修行道品依處所故,是故四地說名焰地。
「是修行方便勝智自在難得故、見思煩惱不可伏故,是故五地說名難勝地。
「行法相續,了了[12]顯現,無相、多思惟[13]現前故,是故六地說名現前地。
「無漏、[14]無間、無相思惟解脫三昧,遠修行故,是地清淨,無障、無礙,是故七地說名遠行地。
「無相、正思惟修[15]得[16]自在,諸煩惱行不能令[17]動,是故八地說名不動地。
「說一切種種法而得自在,無患累故、增長智慧自在[18]無礙故,是故九地說名善慧地。
「法身如虛空、智慧如大雲,能令遍滿覆一切故,是故[19]第十名法雲地。
「初地欲行有相道是無明障礙、[20]生死怖畏是[21]無明,依二[22]種麁心是初地障。
「微細罪過因無明、種種業行相因無明,依二種麁心是二地障。
「昔所未得勝利,得故動[23]涌,因無明;不具聞持陀羅尼,因無明。依二種麁心是三地障。
「味禪定樂生愛著心,[24]因無明;微妙淨法愛,因無明。依二種麁心是四地障。
「一意欲入涅槃思惟、一意欲入生死思惟。是涅槃思惟、是生死思惟,無明[25]為因;生死涅槃不平等思惟,無明為因。依二種麁心是五地障。
「行法相續,了了顯現,無明為因;法相數數,行至於心,無明為因。依二種麁心是六地障。
「微細諸相,或現、不現,[26]無明;一味[27]熟思惟欲斷未得方便,無明。依二種麁心是七地障。
「於無相法多用功力,無明;執相自在,難可得度,無明。依二種麁心是八地障。
「說法無量、名味句無量、智慧分別無量,未能攝持,無明;四無礙辯未得自在,無明。依二種麁心是九地障。
「最大神通未得如意,無明;微妙祕密之藏[28]修行未足,無明。依二種[29]麁心是[30]十地障。
「一切境界微細智礙,無明為因;未來是礙不更生,未得不更生智,無明為因。是如來地[1]障。
「[2]是,善男子!於初菩薩地行向檀波羅蜜、於二地行向尸波羅蜜、於三地行向羼提波羅蜜、四地行向毘[A2]梨耶波羅蜜、五地行向禪那波羅蜜、六地行向般若波羅蜜、七地行向方便勝智波羅蜜、八地行向願波羅蜜、九地行向力波羅蜜、十地行向智波羅蜜。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初發心名妙寶起三摩提攝受得生、
第二發心可愛住三摩提攝受得生、第三發心難動三摩提攝受得生、第四發心不退轉三昧攝受得生、第五發心寶華三昧攝受得生、第六發心日圓光焰三昧攝受得生、第七發心一切願[3]如意成就三昧攝受得生、第八發心現在佛現前證住三昧攝受得生、第九發心智[4]藏三昧攝受得生、第十發心首楞嚴[5]摩伽三昧攝受得生。「善男子!是[6]名諸菩薩摩訶薩十種發心。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初地,依功德力名陀羅尼得生。」
爾時,世尊而說呪曰:
「[7]怛姪他(天可切,後九篇初他字悉同此音)(其一)富樓尼(念履切,後九篇音尼字悉同此音)(其二)那羅弟(吳音呼弟)(其三)頭吼頭吼頭吼(其四)那(移我切)跋修履愈(其五)烏婆娑底(知履切)(其六)那(移我切)跋旃杜魯(其七)弟(吳音呼弟)愈多底(吳音呼底)(其八)多跋鐸洛衫(霜艦切)(其九)但地(圖賣切)波履訶嵐(里含切)(其十)苟留(良吼切)(其十一)鎖訶(虎可切,後九篇末訶字悉同此音)(其十二)
「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一恒河沙數諸佛為救護。初地菩薩誦持此陀羅尼呪,得度脫一切怖畏、一切惡獸、一切惡鬼,人非人等災橫、諸惱,解脫五障,不忘念初地。
「善男子!諸菩薩摩訶薩於此二地善安樂住名陀羅尼得生。
「怛姪他(其一)欝坐(殊果切)離(良紙切)(其二)脂履脂履(其三)欝竪羅(留我切)(其四)竪羅(留我切)南(泥感切)(其五)禪斗禪斗欝坐(殊果切)離(良紙切)(其六)吼柳吼柳(其七)鎖訶(虎可切)(其八)
「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二恒河沙數諸佛為[8]救護。二地菩薩誦持此陀羅尼呪,得度脫一切怖畏、一切惡獸、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災橫、諸惱,解脫五障,不忘念二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三地難勝大力名陀羅尼得生。
「怛姪他(其一)但杝(圖買切)枳(其二)般(方限切)杝(圖買切)枳(其三)柯羅智(知爾切)(其四)高懶(急囀音呼此兩字)智(知爾切)(其五)枳由離(良紙切)(其六)但底(知履切)離(良紙切)(其七)鎖訶(其八)
「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三恒[9]河沙諸佛為救護。三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呪,得度脫一切怖畏、一切惡獸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災橫、諸有惱害,解脫五障,不忘念三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四地大利益難壞名陀羅尼得生。
「怛姪他(其一)尸履尸履(其二)陀彌尼陀彌尼(其三)陀履陀履尼(其四)尸履尸履尼(其五)毘(防履切)捨(申我切)羅(留我切)婆細(吳音呼洒)(其六)波豕那(其七)盤陀訶(虎可切)寐(無死切)底(吳音呼底)(其八)鎖訶(虎可切)(其九)
「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四恒河沙諸佛為救護。四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得度一切怖畏、一切惡獸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災橫及諸毒害,解[10]脫五障,不忘念四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五地種種功德莊嚴名陀羅尼得生。
「怛姪他(其一)訶里訶里尼(其二)遮履遮履尼(其三)柯羅(留我切)摩尼(其四)僧柯羅(留我切)摩尼(其五)三婆訶沙尼(其六)剡(常琰切)婆訶尼(其七)悉(吳音呼悉)耽婆訶尼(其八)謨訶尼(其九)莎琰部吼陛(吳音呼陛)(其十)鎖訶(虎可切)(其十一)
「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五恒河沙諸佛為救護。五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得度一切怖畏、一切毒害、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災橫、諸有惱害,解脫五障,不忘念五地。
「善男子!是菩薩摩訶薩於此六地圓智等名陀羅尼得生。
「怛姪他(其一)毘頭離(良紙切)毘頭離(同上音)(其二)摩履尼(其三)柯履柯履(其四)苾(蜉必切)頭誘訶底(吳音呼底)(其五)留(良吼切)留留留(三字同上)(其六)周柳周柳(其七)杜魯婆杜魯婆(其八)捨(申我切)捨捨(兩字同上音)者(章我切)(其九)婆栗沙(使下切)(其十)薩(相脫切)活(急囀音呼此兩字)私底(知履切)(其十一)薩婆薩[A3]埵南(寧甘切)(其十二)悉遲(直梨切)遐(香家切)斗(其十三)曼(無丹切)多羅波杝(其十四)鎖訶(虎可切)(其十五)
「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六恒河沙諸佛為救護。六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得度一切怖畏、一切毒害、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災橫、諸有惱害,解脫五障,不忘念六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七地法勝行名陀羅尼得生。
「怛姪他(其一)闍訶闍訶漏(良後切)(其二)闍訶闍訶闍訶漏(同前音)(其三)鞞柳枳鞞柳枳(其四)阿蜜多羅(留我切)伽訶尼(其五)婆力灑尼(其六)鞞柳恥枳(其七)婆柳婆底(其八)鞞提喜(訶履切)枳(其九)頻(防隣切)陀鞞履尼(其十)蜜栗怛底(知履切)枳(其十一)蒲呼箒酉蒲呼箒酉(其十二)鎖訶(虎可切)(其十三)
「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七恒河沙諸佛為救護。七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呪,得度一切怖畏、一切惡獸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毒害、災橫,解脫五障,不忘念七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八地無盡藏名陀羅尼得生。
「怛姪他(其一)矢履(急囀音呼此兩字)矢履(其二)尸履(小緩音呼此兩字)(其三)寐(無死切)底寐(同上[A4]音)底(其四)柯履柯履(其五)訶履訶履(其六)醯柳醯柳(其七)周柳周柳(其八)盤陀訶寐(無死切)(其九)鎖訶(其十)
「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八恒河沙諸佛為救護。八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得度一切怖畏、一切惡獸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毒害、災橫,解脫五障,不忘念八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九地無量門名陀羅尼得生。
「怛姪他(其一)訶履旃地履枳(其二)俱嵐婆羅(留我切)梯(吳音呼弟他弟切)(其三)斗羅(同前音)死(其四)拔吒拔吒死(其五)矢履矢履(其六)柯尸履(其七)柯比尸履(其八)薩(相脫切)活私底(知履切)(其九)薩婆薩埵南(寧甘切)(其十)鎖訶(虎可切)(其十一)
「善男子!是陀羅尼名過九恒河沙諸佛為救護。九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得度一切怖畏、一切惡獸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毒害、災橫,解脫五障,不忘念九地。
「善男子!菩薩摩訶薩於此十地破壞堅固金剛山名陀羅尼得生。
「怛姪他(其一)悉提(吳音呼提)醯(吳音呼弟訶弟切,後三醯字悉同此音)(其二)修悉提(同前音)醯(訶弟切)(其三)姥者禰(吳音呼弟年弟切,後三禰字悉同此音)(其四)姥差(楚解切)禰(其五)毘目底(吳音呼底,後四底字悉同此音)(其六)阿摩詈(吳音呼弟留弟切,後五詈字悉同此音)(其七)毘摩詈(其八)涅摩詈(其九)瞢(望恒切)伽詈(其十)喜懶若(如也切)竭(奇達切)[A5]剌(留達切,急囀此音呼此兩字)陛(吳音呼陛)醯(訶弟切)(其十一)何[A6]剌那竭(奇達切)[A7]剌陛(吳音呼陛)醯(其十二)婆曼多跋渴(喜達切)弟(吳音呼弟)詈(其十三)薩婆賴他(聽我切)娑陀呵(虎可切)禰(其十四)摩那死(其十五)摩訶摩那死(其十六)頞部吼底(其十七)頞哲部吼底(其十八)婆羅弟(同前音)(其十九)毘羅是(其二十)頞周底(其二十一)阿美里底(其二十二)阿羅是(其二十三)毘羅是(其二十四)婆藍訶米(吳音呼弟無弟切)(其二十五)婆藍摩須詈(其二十六)富樓禰(其二十七)富[A8]樓那摩怒羅體(吳音呼體)(其二十八)鎖訶(其二十九)
「善男子!是陀羅尼灌頂吉祥句名過十恒[1]河沙諸佛為救護。十地菩薩誦持陀羅尼呪,得度一切怖畏、一切惡獸虎狼師子、一切惡鬼,人非人等怨賊、毒害、災橫,解脫五障,不忘念十地。」
是時,師子相無礙光炎菩薩即從坐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即以偈[2]頌而讚嘆佛:
是時,大自在梵王於大會中從坐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希有難量。是金光明經微妙之義究竟滿足,皆能成就一切佛法、一切佛恩。」
佛言:「如是,如是。善男子!如汝所說。善男子!若得聽聞是金光明經,一切菩薩不退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何以故?善男子!是不退地菩薩成熟善根是第一印,是金光明微妙經典——眾經之王——故得聽聞、受持、讀誦。何以故?善男子!若一切眾生未種善根、未成熟善根、未親近諸佛,不得聽聞是金光明經。
「善男子!是金光明經以聽聞、受持故,是善男子、善女人一切罪障悉能除滅,得[5]極清淨,常得見佛、不離世尊,常聞妙法、常聽正法,生不退地,師子勝人而得親近、不相遠離。無盡無減海印出妙功德陀羅尼、無盡無減眾生意行言語通達陀羅尼、無盡無減日圓無垢相光陀羅尼、無盡無減滿月相光陀羅尼、無盡無減能伏一切惑事功德流陀羅尼、無盡無減破壞堅固金剛山陀羅尼、無盡無減說不可說義因緣藏陀羅尼、無盡無減真實語言法則音聲通達陀羅尼、無盡無減虛空無垢心行印陀羅尼、無盡無減無邊佛身能顯現陀羅尼。
「善男子!如是諸陀羅尼等得成就故,菩薩摩訶薩於十方一切佛土諸化佛身[1]說無上種種正法,於法如如不動,不去、不來,善能成熟一切眾生善根,亦不見一切眾生可成熟者;說種種諸法,於諸言辭不動、不去、不住、不來;能現生滅、向無生滅,說諸行法無所去來,一切法無異故。」
說是金光明經已,三萬億菩薩摩訶薩得無生法忍、無量諸菩薩不退菩提心、無量無邊比丘得法眼淨、無量眾生發菩薩心。
是時世尊而說偈言:
是時,大會之眾從座而[2]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頂禮佛足而白佛言:「若有處處講宣此金光明經,是會大眾皆悉往彼為作聽眾。是說法師種種利益、安樂無障、身心泰然,我等皆當盡心供養,令諸聽眾安隱快樂。是所國土無諸怨賊恐怖之難、無飢饉畏、無非人畏,人民興盛。是說法處一切諸天、人非人等及諸眾生,不得從上而過污漫說法之處。何以故?說法之處即是其塔,善男子、善女人應當以諸香華、繒綵、幡蓋供養是說法處。我等為作救護利益、消除一切障礙,隨其所須如意供給,悉令具足。」
佛言:「善男子!如是,汝等應當精勤修行如此經典,則[3]法久住於世。」
合部金光明經卷第三
「[4]生死怖畏,無明故,是初地障。
「礙微細罪過因無明、種種業行相因無明故,是二地障。
「業所未得勝利得故動涌因無明故、不具聞持陀羅尼因無明,是二無明說三地障。
「味禪定樂、生愛著心,無明作因,是四地障。
「一意欲入涅槃思惟、一意欲入生死思惟,是涅槃思惟、是生死思惟無明為因;生死、涅槃不平等思惟,無明為因。是第五地障。
「行法相續,了了顯現,無明為因;法相數數,行至於心,無明為因。是第六地障。
「微細諸相,或現、不現,無明為因;一味熟思惟欲斷未得方便,無明為因。是七地障。
「於無相法多用功力,無明為因;執相自在,難可得度,無明為因。[5]依二種麁心是八地障。
「說法無量、名味句無量、智慧分別無量,未能攝持,無明為因;四無礙辯未得自在,無明為因。依二種麁心是第九地障。
「最大神通未得如意,無明為因;微妙祕密之藏修行未足,無明為因。依二種麁心是第十地障。
「一切境界微細智礙,無明為因;未來是礙不更生,未得不更生智,無明為因。是如來地障。
「[6]哆姪他[7](天可[8]切,[9a]後九句並同此)[9b](一) 富樓[10]抳(念履[11]切,下抳並同此)(二) 那羅提([12]音弟)(三) 豆(平[13]聲)吼豆吼豆吼(四) 耶(移我切)跋修[14]履瑜(五) 烏婆娑底(知履切)(六) 耶(同上)跋旃陀(上聲)魯(七) 提([15]同上)[16]瑜多底(八) [17]哆跋[18]鐸駱懺(霜𦡶切)(九) 檀地(途買切)波履訶嵐(羅含切)(十) 苟留(良吼切)(十一) 莎(平聲)訶(上聲)(十二)
「[19]多[20]姪他(一)欝[21]坐(殊果切)[22]離(音戾)(二)旨(平聲)履旨履(三)欝社[23]邏(去聲)(四)[24]社邏南(上聲)(五)禪斗禪斗(六)欝[25]坐離(同上)(七)吼柳吼柳(八)莎訶(九)
「哆姪他(一)檀[26]地(並同前音)枳(二)般(六限切)陀(上聲)枳(三)柯羅智(知爾切)(四)高懶(二合)智(五)枳由[27]詈(六)[28]檀知(上聲)詈(七)[29]莎訶(八)
「哆姪他(一)尸利尸利(二)陀彌抳陀彌抳(三)陀履陀履抳(四)尸履尸履抳(五)陛捨(申俄切)邏婆細([30]音洒)(六)波豕那(七)盤陀[31]訶(上聲)[32]寐(無死切)底(八)莎訶(九)
「哆姪他(一)訶[33]里訶里抳(二)遮履遮履[34]尼(三)迦邏摩抳(四)僧迦邏摩抳(五)三婆訶沙抳(六)[35]剡(常琰切)婆訶𢴧(七)悉耽婆訶抳(八)謨訶抳(九)莎[36]琰部吼陛(十)莎訶(十一)
「哆姪[37]他[38](一) 毘頭詈毘頭詈(二) 摩履抳(三) 柯履柯履(四) 苾(浮必切)頭誘訶底(五) 溜溜溜溜(囀音[9a]呼)[9b](六) 周柳周柳(七) 杜魯婆杜魯婆(八) 遮(申俄切)遮遮(同上)者(章我切)(九) 婆[40]栗沙(使下切)(十) 薩(相脫切)活(二合急呼)[41]祇底(知履切)(十一) 薩婆薩[42]埵南(十二) [43]悉遲遐(香家切)斗(十三) 曼(無丹切)多羅波拖(十四) 莎訶(十五)
「哆姪[1]他[2](一)闍訶闍訶漏(良後切)(二)闍訶闍訶闍訶漏(同上)(三)鞞柳枳鞞柳枳(四)阿蜜多邏伽訶多抳(五)婆力灑抳(六)鞞柳恥枳(七)婆柳波底(八)鞞提喜枳(九)頻陀鞞履抳(十)蜜栗[3]呾底枳(十一)[4]蒲呼箒酉蒲呼箒酉(十二)莎訶(十三)
「哆姪他(一)死履(二合急呼)死履(二)始履(小緩呼)[5]尼(三)寐(無死切)底[6]寐底(四)柯履柯履(五)訶履訶履(六)醯柳醯柳(七)周柳周柳(八)伴(平聲)陀[7]訶寐(同上)(九)莎訶(十)
「哆姪他[8](一) 訶[9]履旃[10]柁[11](徒可切)履枳(二) 俱嵐婆邏梯(他弟切)(三) 斗邏死(四) 拔吒拔吒死(五) 死履死履(六) 柯死履(七) 柯補([12]音比)修履(八) 薩(相脫切)活(二合)[13]祇底(九) 薩婆薩埵南(平聲)(十) 莎訶(十一)
「哆姪他[14](一) 悉提醯(訶弟切,下三同)(二) 修悉提醯(三) 姥[15]者禰(年弟切)(四) 姥差(楚解切)禰(同上)(五) 毘目底(六) 阿摩詈(留弟切,下同)(七) 毘摩詈(八) 涅摩詈(九) 瞢(望恒切)伽詈(十) 喜懶若(如也切)[16]竭(奇達切)[17]刺(留達切,二合急呼)陛[18]醯(十一) [19]何[20]刺那[21]竭刺陛醯(十二) [22]娑曼多跋[23]竭提詈(十三) 薩跋刺他(聽我切)娑陀[24]呵(虎可切)[25]禰(十四) 摩那死(十五) 摩訶摩那死(十六) 遏部吼底(十七) 遏哲部吼底(十八) 婆邏提(上聲)(十九) 毘邏提(二十) 遏周底(二十一) 阿美里底(二十二) 阿邏是(二十三) 毘邏是(二十四) 婆覽訶寐(忘己[26]切)([27]二十五) 婆覽[28]摩須詈(二十六) 富婁禰(二十七) 富婁那摩怒邏體(二十八) 莎訶(二十九)」
校注
[0372020] 無【大】,〔-〕【宋】【元】【明】【宮】 [0372021] 者【大】,〔-〕【元】【明】 [0372022] 依【大】,佛言善男子依【聖】 [0373001] 王【大】,〔-〕【宮】【聖】 [0373002] 一一【大】,一切【元】【明】 [0373003] 毫【大】,豪【宮】【聖】 [0373004] 上【大】,生【宋】【元】【明】 [0373005] 名【大】*,〔-〕【宮】* [0373006] 熟【大】*,就【聖】* [0373007] 何等【大】*,何者【元】【明】* [0373008] 悲【大】,〔-〕【宮】【聖】 [0373009] 聰慧【大】,聽慧【聖】 [0374001] 足【大】,具足【聖】 [0374002] 知【大】,智【明】 [0374003] 清涼【大】,〔-〕【宋】【元】【明】【宮】【聖】 [0374004] 善【大】,是善【宋】【元】【明】【宮】【聖】 [0374005] 物等【大】,〔-〕【宋】【元】【明】【宮】【聖】 [0374006] 數【大】,邊【聖】 [0374007] 分【大】,芬【宮】 [0374008] 池【大】,地【宮】 [0374009] 清涼【大】,清淨【聖】 [0374010] 毫【大】,豪【宮】【聖】 [0374011] 地【大】,〔-〕【宋】【元】【明】【宮】 [0374012] 顯現【大】,顯現故【宋】【元】【明】【宮】 [0374013] 現前【大】,了了現前【宋】【元】【明】【宮】 [0374014] 無間【大】,無聞【聖】 [0374015] 得【大】,行【元】【明】 [0374016] 自在【大】,自在故【宋】【元】【明】【宮】【聖】 [0374017] 動【大】,動故【宋】【元】【明】【宮】【聖】 [0374018] 無礙【大】,〔-〕【宋】【聖】 [0374019] 第十【大】,第十地說【聖】 [0374020] ((生死怖畏…是如來地障))三百五十一字宋本宮本大異故別附卷末 [0374021] 無明【大】*,無明故【聖】* [0374022] 種麁【大】下同,無明【元】【明】下同 [0374023] 涌【大】,踊【聖】 [0374024] 因無明【大】,無明作因【聖】 [0374025] 為【大】*,為作【元】【明】* [0374026] 無明【大】*,無明為因【元】【明】【聖】* [0374027] 熟【大】,執【聖】 [0374028] 修【大】,得【聖】 [0374029] 麁心【大】,無名【元】【明】 [0374030] 十地【大】,第十地【元】【明】 [0375001] 障【大】,障礙【聖】 [0375002] 是【大】,〔-〕【聖】 [0375003] 如【大】,〔-〕【宮】 [0375004] 藏【大】,上【宋】【元】【明】【宮】 [0375005] 摩伽【大】,〔-〕【宮】 [0375006] 名【大】,〔-〕【宋】【元】【明】【宮】【聖】 [0375007] 自此呪以下十呪與宋元明三本宮本聖本大異今以宋本元本宮本聖本對校明本別附卷末 cf. p. 377 [0375008] 救【大】,〔-〕【宋】【宮】 [0375009] 河【大】,〔-〕【宮】 [0375010] 脫【大】,除【宮】 [0376001] 河【大】,〔-〕【宮】 [0376002] 頌【大】,誦【宋】【元】【明】【宮】 [0376003] 失於【大】,妄想【宋】【元】【明】【宮】 [0376004] 無【大】,不【元】【明】 [0376005] 極【大】,持【宋】【元】【明】【宮】 [0377001] 說【大】,諸【宮】 [0377002] 起【大】,趣【聖】 [0377003] 法【大】,〔-〕【宮】【聖】 [0377004] ((生死…如來地障))三百三十六字【宋】,(374頁註參照) [0377005] 依二種麁心【大】*,〔-〕【宮】* [0377006] 此呪以下十呪明本也今以與宋本元本宮本聖本對校之,cf. p. 375 [0377007] (天可…一)【大】,〔-〕【宮】【聖】,以下悉無夾註【聖】,以下至第五咒無夾註【宮】 [0377008] 切【大】,反【宋】【元】 [0377009] 〔後九句並同此一〕-【宋】,以下至第五呪五句悉無夾註【宋】 [0377009a] 後九句並同此【大】,〔-〕【宋】,以下至第五呪五句悉無夾註【宋】 [0377009b] 一【大】,〔-〕【宋】,以下至第五呪五句悉無夾註【宋】 [0377010] 抳【大】,泥【宮】 [0377011] 切【大】下同,反【元】下同 [0377012] 音弟【大】,弟音呼【元】 [0377013] 聲【大】下同,呼【元】下同 [0377014] 履【大】,〔-〕【宋】【宮】【聖】 [0377015] 同上【大】,弟音呼【元】 [0377016] 瑜【大】,俞【宋】【宮】【聖】 [0377017] 哆【大】,多【宮】【聖】 [0377018] 鐸【大】,〔-〕【宋】【宮】【聖】 [0377019] 多【大】,哆【宋】【元】【宮】 [0377020] 姪【大】下同,咥【宋】【宮】【聖】下同 [0377021] 坐【大】,闍禍【宋】【宮】,闍福【聖】 [0377022] 離【大】,戾【宋】【宮】【聖】 [0377023] 邏【大】*,羅【宋】【宮】【聖】* [0377024] 社邏【大】,〔-〕【宋】【宮】【聖】 [0377025] 坐【大】,社禍【宋】【宮】,社福【聖】 [0377026] 地【大】,陀【宋】【宮】【聖】 [0377027] 詈【大】*,離【聖】* [0377028] 檀知【大】,但底【聖】 [0377029] 莎【大】,鎖【聖】 [0377030] 音洒【大】,洒音呼【元】 [0377031] 訶【大】,〔-〕【宋】【宮】【聖】 [0377032] 寐【大】,〔-〕【宋】【宮】【聖】 [0377033] 里【大】*,履【聖】* [0377034] 尼【大】,〔-〕【宋】【宮】 [0377035] 剡【大】,煩【聖】 [0377036] 琰【大】,堛【宮】 [0377037] 他【大】下同,咃【宋】【宮】下同 [0377038] (一)【大】,〔-〕【宮】,以下無夾註但第六句有夾註【宮】 [0377039] 〔呼六〕來註-【宋】【宮】,以下至第九呪第一句悉無夾註【宋】 [0377039a] 呼【大】,〔-〕【宋】【宮】,以下至第九呪第一句悉無夾註【宋】 [0377039b] 六【大】,〔-〕【宋】【宮】,以下至第九呪第一句悉無夾註【宋】 [0377040] 栗沙【大】,娑【宋】【宮】【聖】 [0377041] 祇【大】,私【宋】【宮】【聖】 [0377042] 埵【大】,埵悉【宋】【宮】【聖】 [0377043] 悉遲遐【大】,彌【宋】【宮】【聖】 [0378001] 他【大】下同,咃【聖】下同 [0378002] (一)【大】,〔-〕【宮】,以下二呪無夾註 [0378003] 呾【大】,咀【宋】【宮】【聖】 [0378004] 蒲呼箒酉蒲呼箒酉【大】,蒲箒蒲箒【宋】【宮】【聖】 [0378005] 尼【大】,始履【宋】【宮】【聖】 [0378006] 寐底【大】,〔-〕【宋】【宮】【聖】 [0378007] 訶【大】,〔-〕【宋】【宮】【聖】 [0378008] (一)【大】,〔-〕【宮】,以下無夾註【宮】 [0378009] 履【大】,底(六履反)【宋】【宮】 [0378010] 柁【大】,地【宋】【宮】【聖】 [0378011] 徒可切【大】,〔-〕【宋】【宮】,以下至次呪二十四句悉無夾註【宋】【宮】【聖】 [0378012] 音比【大】,比音呼【元】 [0378013] 祇【大】,私【宋】【宮】【聖】 [0378014] (一)【大】,〔-〕【宮】,以下無夾註但有第二十五句夾註 [0378015] 者【大】,差【宮】 [0378016] 竭【大】,伽【宋】【宮】【聖】 [0378017] 刺【大】*,賴【宋】【宮】【聖】* [0378018] 醯【大】*,〔-〕【宋】【宮】【聖】* [0378019] 何【大】,〔-〕【宋】【宮】【聖】 [0378020] 刺【大】*,剌【宮】*,=賴【聖】以下同 [0378021] 竭刺【大】,伽賴【宋】【宮】 [0378022] 娑【大】,婆【宮】【聖】 [0378023] 竭【大】,陀【宋】【宮】【聖】 [0378024] 呵【大】,抳【宋】【宮】【聖】 [0378025] 禰【大】,〔-〕【宋】【宮】【聖】 [0378026] 切【大】,反【宋】【元】【宮】 [0378027] 二十五【大】,〔-〕【宋】【宮】,以下每句無記數【宋】 [0378028] 摩須詈【大】,訶未【宋】【宮】【聖】【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6 冊 No. 664 合部金光明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0-07-1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維習安大德提供之高麗藏 CD 經文,北美某大德提供,毛佩君、廖予安、廖予慈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