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高麗國新雕大藏校正別錄

高麗國新雕大藏挍正別錄卷第二十一 密

沙塞五分戒本之餘

若比丘為破和合僧勤方便諸比丘語彼比丘汝莫為破和合僧勤方便當與僧和合僧和合故歡喜無諍一心一學如水乳合共弘師教安樂行如是諫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諫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若不捨者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助破和合僧若二若三若眾多語諸比丘言是比丘所說是知說非不知說說法不說非法說律不說非律皆是我等心所忍樂諸比丘語彼比丘汝莫作是語是比丘所說是知說非不知說說法不說非法說律不說非律皆是我等心所忍樂何以故是比丘非知說不說法不說律汝莫樂助破和合僧當樂助和合僧僧和合故歡喜無諍一心一學如水乳合共弘師教安樂行如是諫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諫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不捨者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惡性難共語與諸比丘同學經戒數數犯罪諸比丘如法如律諫其所犯荅言大德汝莫語我若好若惡我亦不以好惡語汝諸比丘復語言汝莫作自我不可共語汝當為諸比丘說如法諸比丘亦當為汝說如法如是展轉相教轉相出罪成如來眾如是諫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諫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不捨者僧伽婆尸沙

若比丘依聚落住行惡行汙他家行惡行皆見聞知汙他家亦見聞知諸比丘語彼比丘汝行惡行汙他家行惡行皆見聞知汙他家亦見聞知汝出去不應此中住彼比丘言諸大德隨愛恚癡畏何以故有如是等同罪比丘有駈者有不駈者諸比丘復語言汝莫作是語諸大德隨愛恚癡畏有如是等同罪比丘有駈者有不駈者汝行惡行汙他家行惡行皆見聞知汙他家亦見聞知汝捨是隨愛恚癡畏語汝出去不應此中住如是諫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諫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不捨者僧伽婆尸沙

諸大德[A1]已說十三僧伽婆尸沙法九初罪四乃至三諫若比丘犯一一戒知故覆藏隨幾時應與波利婆沙行波利婆沙[A2]已六夜行摩那埵次到阿浮呵那如法作[A3]已應二十僧中出罪若少一人不滿二十是比丘不得出罪諸比丘應如法呵是法應尒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是二不定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若比丘共一女人獨屏處可婬處坐可信優婆夷見於三法中一一法說若波羅夷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若比丘言如優婆夷所說應三法中隨所說治是初不定法

若比丘共一女人獨露處坐說惡婬欲語可信優婆夷見於二法中一一法說若僧伽婆尸沙若波逸提若比丘言如優婆夷所說應二法中隨所說治是二不定法

諸大德[A4]已說二不定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默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是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若比丘三衣竟捨迦絺那衣[A5]已長衣乃至十日若過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三衣竟捨迦絺那衣[A6]已三衣中離一一衣宿過一夜除僧羯磨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三衣竟捨迦絺那衣[A7]已得非時衣若須應受速作受持若足者善若不足望更有得處令具足成乃至一月若過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從非親里比丘尼取衣除貿易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使非親里比丘尼浣故衣若染若打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從非親里居士居士婦乞衣除因緣尼薩耆波逸提因緣者奪衣失衣燒衣漂衣衣壞是名因緣

若比丘奪衣失衣燒衣漂衣衣壞從非親里居士居士婦乞衣若居士居士婦欲多與衣是比丘應受二衣若過是受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非親里居士居士婦共議當以如是衣直作衣與某甲比丘是比丘先不自恣請便徃問居士居士婦言汝為我以如是衣直作衣不荅言如是便言善哉居士居士婦可作如是衣與我為好故尼薩耆波逸提

若非親里居士居士婦共議我當各以如是衣直作衣與某甲比丘是比丘先不自恣請便徃問居士居士婦言汝各為我以如是衣直作衣不荅言如是便言善哉居士居士婦可合作一衣與我為好故尼薩耆波逸提若王若大臣婆羅門居士為比丘故遣使送衣直使到比丘所言大德彼王大臣送此衣直大德受之是比丘言我不應受衣直若得淨衣當手受持使言大德有執事人不比丘即指示處使便到執事所語言某王大臣送此衣直與某甲比丘汝為受作取便與之使既與[A8]已還比丘所白言大德所示執事人我[A9]已與竟大德須衣便可徃取是比丘二返三返到執事所語言我須衣我須衣若得者善若不得四返五返六返到執事前嘿然立若得者善若過求得者尼薩耆波逸提若不得衣隨使來處若自往若遣信語言汝為某甲比丘送衣直是比丘竟不得汝還自索莫使失是事應尒

若比丘自行乞縷雇織師織作衣尼薩耆波逸提

若居士居士婦為比丘使織師織作衣是比丘先不自恣請便到織師所作是言汝知不此衣為我作汝好為我織令極緻廣當別相報後若與一食若一食直得者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與比丘衣後瞋不喜若自奪若使人奪作是語還我衣不與汝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知檀越欲與僧物迴以入[A10]己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病得服四種含消藥酥油蜜石蜜一受乃至七日若過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住阿鍊若處安居三月未滿八月若處有恐怖聽寄一一衣著界內白衣家若有因緣出界離此衣宿乃至六夜若過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春餘一月應求雨浴衣餘半月應持若未至一月求先半月持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前後安居十日未至自恣得急施衣若須應受乃至衣時若過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鉢未滿五綴更𠧒新鉢為好故尼薩耆波逸提是鉢應僧中捨僧應取眾中最下鉢與之語言汝受是鉢乃至破是法應尒

若比丘長鉢乃至十日若過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新憍[賒-示+未]耶作臥具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純黑羺羊毛作新臥具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作新臥具應用二分純黑羺羊毛第三分白第四分下若過是作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作新臥具應六年畜未滿六年若捨若不捨更作新臥具除僧羯磨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純黑羺羊毛作新尼師壇應用故尼師壇一修伽陀搩手壞好色若不壞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得羊毛須持有所至若自持乃至三由旬若過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使非親里比丘尼浣染擘羺羊毛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種種販賣求利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以金銀及錢種種賣買尼薩耆波逸提

若比丘自捉金銀及錢若使人捉若發心受尼薩耆波逸提

諸大德[A11]已說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是九十一波逸提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若比丘故妄語波逸提

若比丘毀呰比丘波逸提

若比丘兩舌闘亂比丘波逸提

若比丘為女人說法過五六語除有別知善惡語男子波逸提

若比丘知僧如法断事竟還發起波逸提

若比丘教未受具戒人經並誦者波逸提

若比丘與未受具戒人宿過三夜波逸提

若比丘向未受具戒人自說得過人法言我如是知如是見實者波逸提

若比丘知他比丘麁罪向未受具戒人說除僧羯磨波逸提

若比丘作是語何用是雜碎戒為說是戒時令人憂惱作如是毀呰戒者波逸提

若比丘自伐鬼村若使人伐波逸提

若比丘故不隨問荅波逸提

若比丘誣說僧所差人波逸提

若比丘於露地自敷僧臥具若使人敷若他敷若坐若臥去時不自舉不教人舉不囑舉若見僧臥具敷在露地而不舉者波逸提

若比丘於僧房內自敷僧臥具若使人敷若他敷若坐若臥去時不自舉不教人舉不囑舉波逸提

若比丘瞋不喜於僧房中自牽比丘出若使人牽作是語出去滅去莫此中住波逸提

若比丘知他先敷臥具後來強自敷若使人敷作是念若不樂者自當出去波逸提

若比丘僧重閣上尖脚繩牀木牀用力坐臥波逸提

若比丘作大房舍從平地壘留牎戶處極令堅牢再三重覆若過波逸提

若比丘知水有蟲若取澆泥若飲食諸用波逸提

若比丘僧不差教誡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僧差教誡比丘尼至日沒波逸提

若比丘僧不差為教誡故入比丘尼住處除病因緣波逸提

若比丘作是語諸比丘為供養利故教誡比丘尼波逸提

若比丘與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尼獨屏處坐波逸提

若比丘與非親里比丘尼衣除貿易波逸提

若比丘與非親里比丘尼作衣波逸提

若比丘與比丘尼先期共道行從此聚落到彼聚落除因緣波逸提因緣者若多伴有疑畏處是名因緣

若比丘與比丘尼先期共舩行若上水若下水除直渡波逸提

若比丘知比丘尼讚歎因緣得食食除檀越先發心作波逸提

若比丘數數食除因緣波逸提因緣者病時衣時施衣時是名因緣

若比丘受別請眾食波逸提除因緣因緣者病時衣時施衣時作衣時行路時舩上行時大會時沙門會時是名因緣

若比丘無病施一食處過一食波逸提

若比丘到白衣家自恣多與飲食若餅若若不住其家食須二三鉢應受出外與餘比丘共食若無病過是受及不與餘比丘共食波逸提

若比丘食竟不作殘食法波逸提

若比丘知他比丘食竟不作殘食法強勸令食欲使犯罪波逸提

若比丘不受食著口中除嘗食楊枝及水波逸提

若比丘非時食波逸提

若比丘食殘宿食波逸提

若比丘自手與外道裸形若男若女食波逸提

若諸家中有如是美食乳酪酥油魚肉若比丘無病為[A12]己索得食者波逸提

若比丘食家中與女人坐波逸提

若比丘與女人獨屏處坐波逸提

若比丘與女人獨露處坐波逸提

若比丘觀軍發行波逸提

若比丘有因緣到軍中乃至二三宿若過波逸提

若比丘有因緣到軍中二三宿觀軍陣合戰波逸提

若比丘作是語如我解佛所說障道法不能障道諸比丘語彼比丘汝莫作是語莫謗佛莫誣佛佛說障道法實能障道汝捨是惡邪見如是諫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諫捨是事善不捨者波逸提

若比丘知彼比丘不如法悔不捨惡邪見共坐共語共宿共事波逸提

若沙彌作是語如我解佛所說受五欲不能障道諸比丘語是沙彌汝莫作是語莫謗佛莫誣佛佛說五欲障道實能障道汝沙彌捨是惡邪見如是教堅持不捨應第二第三教第二第三教捨是事善若不捨諸比丘應語是沙彌汝出去從今莫言佛是我師莫在比丘後行如餘沙彌得共比丘二宿汝亦無是事癡人出去滅去莫此中住若比丘知如法[打-丁+(實-毌+尸)]沙彌畜使共住共語波逸提

若比丘故奪畜生命波逸提

若比丘故令比丘生疑悔作是念令彼比丘乃至少時惱波逸提

若比丘僧断事時不與欲起去波逸提

若比丘擊攊比丘波逸提

若比丘水中戲波逸提

若比丘與女人同室宿波逸提

若比丘飲酒波逸提

若比丘輕師及戒波逸提

若比丘自掘地若使人掘言掘者波逸提

若比丘共諍[A13]已嘿聽作是念諸比丘所說我憶持波逸提

若比丘知不滿二十歲與受具足戒波逸提是人不得戒諸比丘亦可呵是法應尒

若比丘受四月自恣請藥若過是受除更請自送請長請波逸提

若比丘數數犯罪諸比丘如法諫作是語我不學是戒當問餘比丘持法持律者波逸提比丘欲求解應問持法持律者是法應尒

若比丘說戒時作是語我今始知是法半月布薩戒經中說諸比丘知是比丘[A14]已再三說戒中生是比丘不以不知故得脫隨所犯罪如法治應呵其不知所作不善說戒時不一心聽不著心中波逸提

若比丘王未出未藏寶若入過後宮門限波逸提

若比丘與賊期共道行從此聚落到彼聚落波逸提

若比丘與女人期共道行從此聚落到彼聚落波逸提

若比丘無病為炙故自然火若使人然波逸提

若比丘若寶若寶等物若自取若教人取除僧坊內及宿處波逸提若僧坊內及宿處取寶等物後有主索應還是事應尒

若比丘半月內浴除因緣波逸提因緣者病時作時行時風雨時熱時是名因緣

若比丘瞋故打比丘波逸提

若比丘瞋故以手擬比丘波逸提

若比丘故恐怖比丘波逸提

若比丘知比丘犯罪覆藏過一宿波逸提

若比丘以無根僧伽婆尸沙謗比丘波逸提

若比丘語彼比丘共到諸家與汝多羙飲食既到不與作是言汝出去共汝若坐若語不樂我獨坐獨語樂欲令彼惱波逸提

若比丘新得衣應三種色作幟若青若黑若木蘭若不以三色作幟波逸提

若比丘為戲笑故藏比丘若衣若鉢坐具針筒如是一一生活具若使人藏波逸提

若比丘僧断事時如法與欲竟後更呵波逸提

若比丘作是語諸比丘隨知識迴僧物與波逸提

若比丘與比丘比丘尼式叉摩那沙彌沙彌尼淨施衣還奪波逸提

若比丘受他請食前食後食行詣餘家不近白餘比丘除因緣波逸提因緣者衣時是名因緣

若比丘非時入聚落不近白善比丘除因緣波逸提因緣者難時是名因緣

若比丘以兜羅貯坐臥具波逸提

若比丘自作坐臥繩牀木牀足應高修伽陀八指除入梐若過波逸提

若比丘用骨牙角作針筒波逸提

若比丘作尼師壇應如量作長二修伽陀搩手廣一搩手半若續方一搩手若過波逸提

若比丘作覆瘡衣應如量作長四修伽陀搩手廣二搩手若過波逸提

若比丘作雨浴衣應如量作長五修伽陀搩手廣二搩手半若過波逸提

若比丘作修伽陀衣量衣若過波逸提修伽陀衣量者長九修伽陀搩手廣六搩手是名修伽陀衣量

若比丘知壇越欲與僧物迴與餘人波逸提

諸大德已說九十一波逸提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是四波羅提提舍尼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若比丘無病在街巷中從非親里比丘尼自手受食是比丘應向諸比丘悔過我墮可呵法今向諸大德悔過是名悔過法

若比丘白衣家請食有比丘尼教益食人與是比丘飯與是比丘羹諸比丘應語是比丘尼姉妹小却待諸比丘食竟若眾中乃至無一人語者是諸比丘應向諸比丘悔過我墮可呵法今向諸大德悔過是名悔過法

有諸學家僧作學家羯磨若比丘無病先不受請於是學家自手受食是比丘應向諸比丘悔過我墮可呵法今向諸大德悔過是名悔過法

若比丘住阿鍊若處有疑恐怖先不伺視在僧坊內自手受食不出外受是比丘應向諸比丘悔過我墮可呵法今向諸大德悔過是名悔過法

諸大德[A15]已說四波羅提提舍尼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是眾學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不高著內衣應當學

不下著內衣應當學

不㕘差著內衣應當學

不如多羅著內衣應當學

不如象鼻著內衣應當學

不如圓㮈著內衣應當學

不細襵著內衣應當學

不高披衣應當學

不下披衣應當學

不㕘差披衣應當學

好覆身入白衣舍應當學

好覆身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反抄衣著右肩上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反抄衣著右肩上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反抄衣著左肩上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反抄衣著左肩上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左右反抄衣著兩肩上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左右反抄衣著兩肩上入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搖身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搖身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搖頭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搖頭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搖肩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搖肩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携手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携手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隱人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隱人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叉腰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叉腰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拄頰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拄頰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掉臂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掉臂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高視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高視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左右顧視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左右顧視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蹲行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蹲行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企行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企行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覆頭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覆頭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戲笑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戲笑白衣舍坐應當學

不高聲入白衣舍應當學

不高聲白衣舍坐應當學

庠序入白衣舍應當學

庠序白衣舍坐應當學

一心受食應當學

不溢鉢受食應當學

羹飯俱食應當學

不於鉢中處處食應當學

不刳中央食應當學

不曲指抆鉢食應當學

不齅食食應當學

諦視鉢食應當學

不棄飯食應當學

不以食手捉淨飯器應當學

不吸食食應當學

不嚼食作聲食應當學

不舐取食應當學

不滿手食應當學

不大張口食應當學

飯未至不大張口待應當學

不縮鼻食應當學

不含食語應當學

不脹頰食應當學

不齧半食應當學

不舒臂取食應當學

不振手食應當學

不吐舌食應當學

不全吞食應當學

不摶飯遙擲口中應當學

不以鉢中有食水灑白衣屋內應當學

不以飯覆羹更望得應當學

不嫌呵食應當學

不為[A16]己索益食應當學

不嫌心視比坐鉢應當學

不立大小便除病應當學

不大小便淨水中除病應當學

不大小便生草菜上除病應當學

人著屐不應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著革屣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現[A17]胷不應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坐比丘立不應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在高坐比丘在下不應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臥比丘坐不應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在前比丘在後不應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人在道中比丘在道外不應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覆頭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反抄衣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左右反抄衣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持蓋覆身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騎乘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拄杖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捉刀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不為捉弓箭人說法除病應當學

樹過人不得上除大因緣應當學

諸大德[A18]已說眾學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是七滅諍法半月半月戒經中說

應與現前比尼與現前比尼

應與憶念比尼與憶念比尼

應與不癡比尼與不癡比尼

應與本言與本言治

應與自言與自言治

應與多人語與多人語

應與草布地與草布地

諸大德已說七滅諍法今問諸大德是中清淨不(第二第三亦如是說)

諸大德是中清淨嘿然故是事如是持

諸大德[A19]已說戒經序[A20]已說四波羅夷法[A21]已說十三僧伽婆尸沙法[A22]已說二不定法[A23]已說三十尼薩耆波逸提法[A24]已說九十一波逸提法[A25]已說四波羅提提舍尼法[A26]已說眾學法[A27]已說七滅諍法是法入佛戒經中半月半月波羅提木叉中說及餘隨道戒法是中諸大德一心和合歡喜不諍如水乳合安樂行應當學

比婆尸如來應正遍知為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忍辱第一道 涅盤佛稱最 出家惱他人
不名為沙門

尸棄如來應正遍知為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譬如明眼人 能避險惡道 世有聡明人
能遠離諸惡

比葉婆如來應正遍知為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不惱不說過 如戒所說行 飯食知節量
常樂在閑處 心寂樂精進 是名諸佛教

拘留孫如來應正遍知為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譬如蜂採花 不壞色與香 但取其味去
比丘入聚落 不破壞他事 不觀作不作
但自觀身行 諦視善不善

拘那含牟尼如來應正遍知為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欲得好心莫放逸 聖人善法當勤學
若有知寂一心人 尒乃無復憂愁患

迦葉如來應正遍知為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一切惡莫作 當具足善法 自淨其志意
是則諸佛教

釋迦牟尼如來應正遍知為寂靜僧略說波羅提木叉

護身為善哉 能護口亦善 護意為善哉
護一切亦善 比丘護一切 便得離眾苦
比丘守口意 身不犯眾惡 是三業道淨
得聖所得道
若人打罵不還報 於嫌恨人心不恨
於瞋人中心常靜 見人為𢙣自不作
七佛為世尊 能救護世閒 所可說戒經
[A28]已廣說竟 諸佛及弟子 恭敬是戒經
恭敬戒經[A29]已 各各相恭敬 慙愧得具足
能得無為道

諸大德[A30]已說波羅提木叉竟僧一心得布薩(五分戒本竟)

高麗國新雕大藏挍正別錄卷第二十一 (二十六張)

丁未歲高麗國大藏都監奉𠡠雕[A31]


校注

[A1] 已【CB】巳【麗】
[A2] 已【CB】巳【麗】
[A3] 已【CB】巳【麗】
[A4] 已【CB】巳【麗】
[A5] 已【CB】巳【麗】
[A6] 已【CB】巳【麗】
[A7] 已【CB】巳【麗】
[A8] 已【CB】巳【麗】
[A9] 已【CB】巳【麗】
[A10] 己【CB】巳【麗】
[A11] 已【CB】巳【麗】
[A12] 己【CB】巳【麗】
[A13] 已【CB】巳【麗】
[A14] 已【CB】巳【麗】
[A15] 已【CB】巳【麗】
[A16] 己【CB】巳【麗】
[A17] 胷【CB】[(句@ㄨ)/目]【麗】
[A18] 已【CB】巳【麗】
[A19] 已【CB】巳【麗】
[A20] 已【CB】巳【麗】
[A21] 已【CB】巳【麗】
[A22] 已【CB】巳【麗】
[A23] 已【CB】巳【麗】
[A24] 已【CB】巳【麗】
[A25] 已【CB】巳【麗】
[A26] 已【CB】巳【麗】
[A27] 已【CB】巳【麗】
[A28] 已【CB】巳【麗】
[A29] 已【CB】巳【麗】
[A30] 已【CB】巳【麗】
[A31] 造【CB】迼【麗】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