鷄足山志卷之四
寺院(上)
野史氏曰:滇南古屬西域天竺界內,自西漢以後始通中國。前此帝王之化不及,而彝俗愚悍,賴佛教化導,興起善思。《郡誌》載:「茲地舊有三千蘭若。鷄山元旦,僧俗燒香散花,遠近至者萬計,自漢迄今無虛歲。」可知滇南崇信佛教,殆先於中國。今村野土民,多有不畏王法,而談及因果報應則凜肰敬信者。肰則釋氏遏惡揚善之功,有助於帝王之治匪淺也。誌寺院。
寺
金頂寺
在天柱山四觀峯。古有方塔一座,今毁。弘治間,有僧建庵其上。至嘉靖年,郡人李元陽建普光殿;萬曆己未,直指潘𤃒建觀風閣;天啓丁卯,直指朱泰禎建天長閣;崇禎丁丑,直指張鳳翮建善雨亭,築羅城,上立四觀樓;己卯,直指凃必泓建景星亭;辛巳,黔國沐天波移雲南省城太和宮金殿來山,廢普光殿併塔,就其址以立金殿。順治甲午,因殿宇頹廢,合山耆宿同僧自玉重修。因觀風閣舊址為佛殿,廢天長閣為伽藍殿,廢阿難殿為藏經閣,廢善雨亭為臥龍軒,廢景星亭為碑亭。後有土主殿,前有靈官殿。康熈三十年,殿閣俱災,惟銅殿獨存。三十一年總督范承勳、提督諾穆圖重建天一閣於觀風臺舊址;僧慧酪、福峙募姚安土官高奣映、子映厚重修殿廡、過道、山門。山頂風厲,冬春之間,積雪不消。而寺居其上,孤聳寒寂,非有志者不能久居也。
迦葉殿
原名袈裟殿,在插屏山麓,登絕頂懸崖之半。此寺創自先朝,年代莫考。古碑碣有云:「周昭王五年丙辰,牟尼佛出世,其脫衣正在此處,故名袈裟殿。」唐天寶時,供刻像於此,又名迦葉殿。明初間,有羽人結一小庵,至成化時傾廢。嘉靖壬子,僧圓慶募鄧川土官阿子賢建寺。後又傾[A1]圮,復募阿國禎重修。萬曆壬子,阿岑增修,僧洪詔募造萬佛銅塔一座。順治[A2]戊戌,僧廣高與合山重修。康熈丁未灾,殿閣樓塔俱燼。𢈏[A3]戌年,山東僧[A4]淨極重修。丙寅年又灾,徒慧文重建殿廡,惟塔未建。辛未年,徒慧輝募《南藏》全部並水陸莊嚴,還貯本寺,接眾飯僧。內有土主殿,相傳為沙(音「灼」)漠土主。葢其神自西域隨護迦葉尊者至此山云。
石鐘寺
在仙鶴山下,背靠獅子林望臺,面向鉢盂山。寺創自唐時,明永樂、正統間,勅賜大少林寺僧了通、了曉重建并後閣。康熈𢈏[A5]戌,僧洪舒、廣𧇩重建殿閣,上供三世佛,接眾飯僧。
按:寺名「石鐘」者,閣之左,古有澄潭,上懸崖石,叩之如鐘鳴,故以名寺。今潭石俱廢。相傳有圓石,形如鐘者,譌也。
寂光寺
在錦霞山之下,背靠栴檀林。弘治年初,剏花椒庵。嘉靖初年,為奸徒盜葬,已而毁庵。僧悟明控官斷復。三十七年,僧本貼同蘇鵬程、楊舟建寺。萬曆年,僧儒全募童指揮重修。天啟間,儒能再修。康熈己巳,僧學彥、通智重修。
聖峯寺
在鐘靈山前,即古明歌坪。背靠青檀山,面向尊勝塔院。左去數百歩,接[A6]淨居林。嘉靖辛丑年,僧[A7]淨月開建,其徒道裕、德住相繼增大之。後有玉皇閣,左鏡光閣,右觀音殿。康熈𢈏申災,甲子僧寂佐募修。
按:此寺址為明歌坪者,[A8]淨月初建寺時,掘地得碑,上云:迦葉入定時,八明王歌詠頌佛於此地,古稱為明歌坪云。
華嚴寺
在鷄足中峯之中,背靠熊羆岡,面向九重崖。嘉靖間,僧真圓建庵。後黔國公張、郭二總管擴為寺,內有沐公祠。萬曆𢈏寅,頒賜藏經。乙卯年灾,僧海川募張舉、郭子榮重修,麗江土知府木增建藏經閣。戊[A9]戌正月灾。康熈癸丑,僧照敏、照彥募江西客人吳文華重建。總督蔡毓榮、巡撫王繼文俱有題額。
按:寺址林巒深邃,原係熊窟。僧真圓選勝至此,趺坐通宵。眾熊大吼散去,僧遂居焉。
傳衣寺
即古圓信庵。在鳳凰山下,背靠萬松山岡,左尊勝塔,右白石庵。得山水大會鷄足中峯盡處也。嘉靖初年,僧性玄同李元陽剏建。隆慶年灾。萬曆丙午,僧寂觀重修。康熈己酉,僧心怡、源霔、源統重修。
大覺寺
在紫雲山前,萬壽庵之上。背靠望臺,左去龍華寺數百歩,右鄰千佛閣。萬曆初年,寂光寺僧儒全同 城楊宗堯建一小庵。萬曆十七年,楚僧本安同吳僧福登,賫慈聖太后懿旨一道,頒藏經至山。儒全、宗堯延請本安居之。至三十年,僧可全增大為寺。康熈癸卯,僧周璧、洪質、普宜、普開新建大殿廊房。
悉檀寺
在滿月山下,大龍潭之上,後靠石鼓峯。萬曆丁巳,麗江府土知府木增延僧釋禪建。天啟四年勅頒藏經,賜額「祝國悉檀禪寺」。崇禎己巳,建法雲閣貯之。至辛未年,其子木懿,重加丹堊,宏麗精整,遂為一山之冠。辛巳年,僧道源往朝普陀,又請嘉興府藏經一部歸,貯奉大殿中。康熈丁卯年,僧妙枝、教綿募麗江土知府木㙓重建門閣。
龍華寺
在白花山前,西竺寺之上。背靠望臺,左接極樂庵,右鄰大覺寺。弘治年間,僧圓亨建。嘉靖甲子,僧悟學募李元陽修治。萬曆戊午,僧洪聚、王治中重修。後有潮音閣,嘉靖丙寅,僧周堂募彭文學建。萬曆乙卯,僧普坤、李春富重修。
放光寺
在瓊樓山下。倚壁参天,面山橫案,適當鷄山之胸臆。嘉靖丙午,僧圓惺同李元陽創建。萬曆三年灾,圓惺復建。戊[A10]戌年勅頒藏經,後有藏經閣,久已傾頺。崇禎間,合山耆宿重修。康熈辛亥灾,萬壽庵僧文波募順寧知府楊■■重建藏經閣。
西竺寺
在龍華寺之前。弘治間,僧慧徹建了空庵,其徒德林擴大之,更名古松庵。萬曆乙未,圓瑞重修為西竺寺。後有昊天寶閣,姚安陶珽讀書于此。辛卯年灾。甲午年,僧真崇重修。
千佛寺
在寂光寺之下,前對靈源庵。嘉靖甲寅,僧明玉、李元陽剏建。天啟間,性㓗重遷建之。
接待寺
即古福緣寺。在中峯之麓,背靠傳衣;山岡左里許接九蓮寺。剏建自先朝,年代莫考。永樂年,商太監同僧普炤重修,後燬。嘉靖二十二年,僧致學募李元陽重修,遂移今址。萬曆年,天心和尚居此,接待往來僧眾,更名接待寺。後有觀音閣,今廢。
首傳寺
在積行庵西南。萬曆丁丑,僧周樂募建。康熈丁卯,僧德海重修。
蘭陀寺
在金龍潭,背靠獅子林。萬曆間,黔國公建,延法師真澄居之。康熈𢈏午,僧寂尚、寂戒募化重修。
傳燈寺
即銅瓦殿,原名迦葉寺。在猢猻梯之下。左有袈裟石,右百步許,接華首門。即迦葉入定處,故寺即以此名。正德間,僧圓成同北勝州土官高世𢡟建,鑄銅瓦為殿。萬曆間,中丞唐時英修。後鄉官李元陽更為增擴,乃樹碑以記之。
西來寺
在羅漢壁太華靜室之左。萬曆年,僧如唐禪棲於此。崇禎十年,其徒性讓改建為寺,今廢。
碧雲寺
在西來寺左腋下。天啟年,僧幻空創建。康熈三十年,僧有悟、有光重修。
祝國寺
在毘盧閣左。萬曆九年,僧普宗剏建。辛卯,明月重修。康熈三十年,僧真奇重葺。
白雲寺
在補處庵之上。萬曆甲午,僧古事建,陶不退更名定雲庵,今荒廢。
法明寺
在毘盧閣之上。萬曆己丑,朱廷偉同僧普宗剏,今廢。
燃燈寺
在象鼻山前,首傳寺右二里許。萬曆年建,後灾。崇禎初年,僧自周重修,今廢。
隆祥寺
古名白井庵,在聖峯寺垂巒下三里許。成化年剏建。嘉靖間,僧戒寛修建。康熈丙寅,僧福昹重建。
圓通寺
在西竺寺東。隆慶元年,僧德成建。萬曆丙午,其徒真鳳擴大之。崇禎年間,性寧重修。
迎祥寺
即鉢盂庵,在石鐘寺之南,鉢盂山下。嘉靖年,陳𡏬剏建,李卓吾嘗寓此聽經。崇禎丙[A11]戌,僧周定重修。康熈丙午,僧普宜、廣富重修。
觀音寺
在息陰軒後。嘉靖年,僧能中建。萬曆二十九年,郭子榮重修,今廢。
三摩寺
在象頭山前,即大士閣。萬曆乙巳,直指沈公正隆剏建,徵僧古言居之。康熈丙辰年,僧德海、德壽重修。
雷音寺
在[A12]淨雲庵左。萬曆年,僧黙庵先建止止庵於般若庵之下。李元陽、楊如檟遷於今處,改名雷音寺。崇禎間,僧海法重修,內有聽竹軒。
九蓮寺
在福緣寺西里許。嘉靖間,接待寺僧居靜於此。萬曆三十八年,延僧無為㞐之,遂建寺。其徒紫真、覺用相繼增修。順治丁酉,本湛重修。康熈三十年,蜀僧自證居之。
報恩寺
在尊勝塔院垂岡之下。嘉靖初年建。萬曆𢈏寅,姜應雷修治。順治壬辰,僧寂順重修。康熈壬申,僧通璧重修。
拈花寺
在蒼波山下,辭佛臺右三里許,為入山之第一剎。面對蹲象山,自此至山頂,計四十里。萬曆年間,趙日新建,後有玉皇閣。
羅漢寺
在大龍潭上,悉檀寺前。剏自先朝,年代莫考。今廢。
覺靈寺
在放光寺西三里許。嘉靖初年建,今改為迦葉殿塔院。
大聖寺
在金華庵下五六里許。萬曆辛卯,僧普霖建。
廣恩寺
在翔龍寺左嶺下半里許。萬曆十年,僧炤能建。
翔龍寺
在大聖寺西三里許。萬曆丁巳,僧通文同鄧川庠生張瓚建。康熈丙寅,本寺僧体微重建,飯僧結眾。
白鹿寺
在金華庵之左,威音寺右。萬曆年建,今廢。
威音寺
在檀花箐西十里許,背靠木香坪。萬曆年,僧普明建,今廢。
懷恩寺
在鷄次坪西後山之麓,乃鄧川登山必由之路。嘉靖年,大理府卞經歷建,今廢。
慈聖寺
一名幻居庵,在萂勒村之上。萬曆年,僧妙瑞建。此處最多佳木花果,前後俱有流泉池沼。
牟尼寺
在牟尼山,去鷄足六十里。謝撫院買山為僧釋禪建,中有塔。
吉祥寺
在大覺山。天啟年,僧可全建,今廢。
庵院
補處庵
在白雲寺下,背靠羅漢壁。萬曆丙子,僧如正結茆於此。後周𢡟和、倪拱宸擴而為庵。康熈辛亥,僧文相、大幸募修。
幻住庵
在林泉室下一里許。萬曆年,僧如堂建。順治初年灾,僧[A13]淨立重修。康熈戊辰,僧普嚴募修。
尊勝塔院
在文筆山,乃鷄足左峯盡處。迴顧一山,如張圖畫。崇禎戊寅,麗江府應襲木靖,同悉檀寺僧道源、道真剏建。中立尊勝塔,高六丈六尺,周匝禪室四十楹。製度宏[A14]淨,頗堪託勝散懷。順治丙申,木氏復[A15]捐貲冶巨鐘,重二千餘斤。晨夕鐘聲,震响一山。精修之士,藉以警動昏沈。即愚罔之夫,亦可以震醒聾瞶,實聞修之一助也。康熈己巳,僧教綿、教立募土官木櫾、孫土知府木興重建。
彌勒院
在慧燈庵左,背靠迦葉殿。剏建年遠,日就傾[A16]圮。丁亥年,僧正用募鄉紳吏部曾高㨗遷址重建。康熈丙辰,僧學融重修接眾。
片雲居
在集賢山下,古雪齋之左。崇禎辛巳,僧道涵建。𢈏子春,大錯和尚寓此修《鷄足山志》。康熈癸丑,僧教卓重修。
白雲居
在天池山下,右去二百步為圓[A17]淨庵。崇禎癸未,賓川鄉紳曾高㨗延僧圓彩建。曾晚年祝髮隱修于此。康熈辛亥,僧妙熏同曾學祖重修。
古雪齋
在集賢山下,片雲居右。崇禎甲午[1],僧道源、道慈建,內有蒼波閣。康熈甲寅,僧教綿募修。
罔措齋
在寶蓮庵內。僧普荷隱居於此,著有《罔措齋頌古》。
息陰軒
在觀音寺之南。萬曆壬子,憲副馮時可為僧釋禪建。崇禎十三年,麗江府知府木懿重修。康熈己巳,僧教運重修。
菩提塲
在般若庵左。萬曆年,僧周科建,後荒廢。丁亥年,僧本達募周京重建,今廢。
圓[A18]淨庵
在白雲居右嶺。嘉靖年,僧周嚴建。
法界庵
在圓[A19]淨庵右嶺。萬曆初年,僧圓心建。康熈壬寅,僧廣息重修。
五華庵
在龍泉庵左。嘉靖元年,僧如月募眾建。𢈏[A20]戌重修。康熈三十年,僧德壽重修。
無我庵
在龍泉庵上。嘉靖年,僧普周建。萬曆間灾,僧道定重建,今廢。
龍泉庵
在小龍潭上。萬曆𢈏辰,僧古爾建。門外有染池,緇流取其土以染衣。
大乘庵
在大士庵左。弘治初年,僧悟禪剏建。康熈己巳,僧洪敬重修。
大士庵
在大智庵左。剏建年遠,莫可稽考。嘉靖丁未,僧可解募李元陽重修。萬曆丁亥,僧周儒再修。康熈癸卯,僧廣嚴重修。
大智庵
在[A21]淨覺庵左,一名慧燈院。萬曆乙卯,僧如顯建。
[A22]淨覺庵
在圓通寺左。嘉靖二十五年,僧真蓮建。萬曆壬辰,威遠州刁土官重修。癸巳年,僧洪宣重修。
極樂庵
在[A23]淨覺庵右,舊為湧泉庵,在寶蓮庵斗母閣之上。嘉靖年,僧真山、真用同建。後因山水崩瀉,庵為之[A24]圮。萬曆二十年,僧如海遷建今處,更名極樂(一名太平庵,一名地藏庵,一名[A25]淨寧寺)。崇禎𢈏辰,僧洪鏡重修。康熈𢈏午,僧普合募土官高奣映重修。
萬壽庵
在西竺寺右。萬曆己亥,僧真松募眾建。康熈己酉,僧海淳重建。
卿雲庵
在潮音閣上。萬曆二十二年,僧周徹募楊續芳剏建。崇禎間,僧洪聚重修。相傳迦葉入定旹,有彩雲飛繞於此,因以名庵。康熈甲子,僧宗源重建。
牟尼庵
在鉢盂庵右,隔澗半里許。嘉靖間,有僧建茆庵於此施茶,因呼為「茶房」。後囘祿,楊周改建為牟尼庵,延僧智空居之。萬曆年灾,僧寶印重修。
法華庵
在觀音寺右。嘉靖間,僧圓光建。萬曆壬子,僧如松重修。崇禎十年,僧海榮重修。康熈己巳,僧通璧募修。
靈源庵
在觀音寺之上。萬曆三十年,僧如金建,今廢。
妙覺庵
在燃燈寺下。萬曆初年,僧圓貞建。崇禎十二年,僧真式重修。康熈戊辰,僧真密重修。
天竺庵
在慧靈庵之下。嘉靖四十年,僧悟能習靜於此。萬曆十一年,其徒大千募韓璠建庵。萬曆四十四年,僧普伸重修。康熈𢈏午,僧自明重修。
慧靈庵
在天竺庵上,舊址在天竺庵下。正德間,僧可秀習禪於此,有天人送供之異。萬曆間,包見㨗、沈時泰重修。崇禎四年,僧普信移建今處,但荒僻寥落,無人居之。
雲海庵
在祝國寺下。天順年,僧智曉同徒慧雲建,後因囘祿。嘉靖間,僧普宗遷建。天啟乙丑,僧清滿重修,康熈壬[A29]戌灾。𢈏午年,蜀僧天璧重建,即「萬壑松濤」八景之一。
無住庵
在隆祥寺右里許。萬曆間,僧真鸞開建。康熈𢈏午,僧寂玉募修。
凌霄庵
在明歌坪右腋,凌霄山之下。萬曆二十八年,僧圓恩建,今廢。
慧燈庵
在彌勒院西,背靠迦葉殿。萬曆乙巳,僧洪平結茆習靜於此。崇禎甲[A30]戌,其徒普現募朱新祈擴址建庵。康熈壬申,僧宗海募修。
海會庵
在勝峯寺之下。嘉靖癸卯,僧潓壽建,今廢。
積行庵
在滿月軒西。萬曆三十四年,僧靈骨建。康熈壬申,僧德悟重修。
水月庵
在寂光寺右,內有清凉閣、雲鶴塢。萬曆年,僧用周習禪於此,其徒廣月擴大之。
曇花庵
古名八角庵,在傳衣寺之左。嘉靖間,僧圓炳建,隆慶年灾。萬曆初年,僧真悟募阮尚賓重修。康熈丁巳,僧寂洪重修。
彌陀庵
在圓通庵左。嘉靖間,僧如松建,隆慶年灾。萬曆八年,僧了貴重修。康熈丙寅,僧源敏募修。
萬松庵
在松雲山下,古名蘭宗寺。嘉靖間,僧圓清建,舊址在左腋中。天啟辛酉,僧如桂募李中谿遷建今地,廢。
般若庵
在菩提塲右嶺下。隆慶間,僧海眾建,後廢。崇禎初年,僧雪峯重修。癸巳年,僧心怡再修。康熈辛亥,僧源統重修。
慈雲庵
在傳衣寺垂岡左側。嘉靖年,僧三昧建。崇禎末年,僧性文重修。康熈壬申,僧寂洪募修。
開化庵
在慈雲庵下。萬曆三年,僧真鸞開建。崇禎辛巳,僧性永重修。其址先有龍潭,自真鸞開基,龍遂譲地,而出泉於左腋之下。康熈辛未,僧照瑞募修。
雲溪庵
在報恩寺右。萬曆年,僧道備募眾建。康熈癸卯,水目嗣法玄顏重修。
白石庵
在白石崖,乃鷄足右峯盡處。左二里許,接洗心橋;右二里許,接辭佛臺。弘治間,僧明正募洱海楊土官[1]建。其崖壁玲瓏,洞壑幽邃,極天劃神鏤之巧,今廢。
金華庵
在檀花箐西五里許。嘉靖年,僧南嵩開建。
伏虎庵
在曹溪庵之西崖,今荒[A33]圮。
曹溪庵
在古佛洞西,左腋出泉,甘美如曹溪。萬曆癸卯,僧明悟建;直指宋興祖重修,今荒廢。
功德庵
在八功德水上。萬曆年,僧雲聚居靜於此,今廢。
藏頭庵
在盤陀石北,小澄臺上。萬曆年建,今廢。
兜率庵
在[A34]滴雪崖前。嘉靖初年,蔡關主建,集僧煉魔於此,今廢。
觀音庵
在象鼻山寶藏庵之上。萬曆四年,李元陽建,今廢。
寶藏庵
在觀音庵下,燃燈寺之上,今廢。
圓覺庵
在凌霄庵右嶺下。創建年遠,莫可考論。今庵已傾廢,惟故址存焉。
瀑布庵
在瀑布崖之西。嘉靖年建,今廢。
[A35]淨土庵
在傳衣寺下。萬曆年建,今廢。
慈聖庵
在[A36]淨雲庵右。萬曆間,僧圓昇移瀑布庵於此,今廢。
大力庵
在彌陀庵內。嘉靖年,僧大力建,今廢。
水露庵
在大士閣下,今廢。
奉真庵
在翔龍寺下。萬曆間,僧普潤建,今廢。
盤龍庵
在法明寺前,今廢。
獅子庵
在獅子林山後獅子窩。其間林木深曠,人不能居,今廢。
東塢庵
在獅子庵之北。東塢村土人建,今廢。(以上自金華庵起至東塢庵止,十八處皆廢。)
繼周庵
在山麓沙址。內居女僧。天啟年建。
袛園庵
在沙址村右。康熈丁巳,僧慧自新剏。
永勝庵
在沙址村後。康熈丙寅,僧[A37]淨光新建。
閣
玉皇閣
在聖峯寺內,萬曆間建。崇禎年,北勝州枈州守重修。
御藏閣
在放光寺內。萬曆年剏建,以貯藏經。明末,洱海道何閎中、鄉紳曾高㨗同八大寺重修。康熈甲寅,僧文波新之。
法雲閣
在悉檀寺內。崇禎二年,麗江土知府應襲木懿同悉檀寺僧道源、道慈剏建,以貯藏經。辛未年重修。
華嚴閣
在華嚴寺內。萬曆年,麗江土知府木增剏建,以貯藏經。丁酉年灾。
觀風閣
在四觀峯頂。萬曆己未,直指潘𤃒建,今廢。
天長閣
在四觀峯頂。天啓丁卯,直指朱泰禎建,今廢。
藏經閣
在四觀峯頂,羅城內佛殿後,即禪僧廣稱閱藏之所。
大觀閣
在四觀峯之後二里許,玉枕峯上。萬曆年建,今廢。
千佛閣
在靈源庵之上。嘉靖甲寅,李元陽同僧明玉建,奉佛千尊。今閣廢,遷建為寺。
毘盧閣
在祝國寺西,背靠青檀山,右去半里許接華嚴寺。萬曆𢈏[A41]戌,僧如文募王麒剏建。
太子閣
在華首門,即迦葉入定處。先年有僧建庵於此,日就傾[A42]圮。嘉靖四年,僧昌玉同阿國禎重建鐵瓦殿。萬曆己亥,僧性來募周𢡟和建二方塔。癸巳年,鄉紳曾化龍重修。康熈𢈏午,舉人曾學祖同僧學融重修。
大士閣
在三摩寺內。萬曆乙巳,直指沈正隆建。康熈𢈏申,僧德海、德壽重修。
明鏡閣
在聖峯寺內。古有鏡千百面懸於其上,今鏡失,閣存。
拈花後閣
在拈花寺內。天啟年,趙輝寰同僧普念建。
真武閣
在仰高亭上。
玄天閣
在碧雲寺後,即幻空靜室也。
迎祥閣
在鉢盂庵內。康熈甲子,僧普宜重建。
蒼波閣
在古雪齋內。大錯和尚題扁,取唐句「連山若波濤,奔走似朝東」之意。
光明王閣
在九蓮寺內。
極樂寶閣
在大乘庵內。
清音閣
在大士閣左澗中。天啟年,僧排清建。
大悲閣
在猢猻梯上。萬曆間,僧可極建,今荒廢。
文殊閣
在四觀峯二里許。嘉靖年建,今廢。
普賢閣
在大悲閣之上。萬曆年建,今廢。
賓蒼閣
在拜佛石之上。正德年,郡人李元陽曾讀書於此,今廢。
袈裟石閣
在銅瓦殿左數十步。大石𥤮起,青石白紋,分為條片,宛肖水田衣之狀。世傳迦葉晒袈裟於石上,故遺跡存焉。嘉靖初年,僧圓清結茆於此。後搆小閣,今廢。
微笑閣
在迦葉殿旁。嘉靖年建,今廢。
千手閣
在西來寺之左。萬曆年,僧如唐建,今廢。
昊天寶閣
在西竺寺內。萬曆丁丑,僧德林建,今廢。
斗母閣
在寶蓮庵內。萬曆年建,今廢。
玉龍閣
在瀑布之上。大理周太守建,即龍吟壑,今廢。
觀音閣
在接待寺內,今廢。
天一閣
在四觀峯頂,觀風臺舊址上。康熈三十一年,總督范承勳、提督諾穆圖同建。
樓
天咫樓
在迦葉殿前。順治丁酉修建。上貯藏經,中奉萬佛塔,最為莊嚴。其樓三層,而地形又最高,故名「天咫」。康熈三十年災。三十一年,僧慧文重建。樓僅二層,巡撫王繼文題額。
九年樓
在寂光寺殿右,內供藏經。達[A43]磨尊者不立文字、面壁九年。斯樓之稱,葢欲閱藏經者,觸目警心,不借文字為津筏耳。
二觀樓
在大覺寺正殿前,內貯藏經。樓以「二觀」名,取《道德經》有欲無欲之義。
錦雲樓
在傳衣寺佛殿右。萬曆年建,以貯藏經。樓前有大山茶一株,其高五丈,大七圍。花及萬朶,開時爛若堆錦,枝柯入總。朝暾初升,影映櫺檻,炫人瞻顧。其下又多種杜鵑,英燦繁麗,樓以此名。
殿
金殿
在四觀峯頂。銅鑄為殿,外以金裝,梁柱窻壁,備極精巧。此殿原在雲南省城鸚鵡庵太和宮。崇禎辛巳,黔國公沐天波移建峯頂,因名此寺為金頂寺。
銅瓦殿
又名銅佛殿,在傳燈寺。正德間,北勝州土官高世懋與僧圓成重修此殿。因山頂風冽,嚴冬積雪,屋瓦凍裂,遂冶銅為瓦以覆之。
鐵瓦殿
在華首門。嘉靖四年,僧昌玉同阿國真建,今廢。
萬壽殿
在悉檀寺內。萬曆年,麗江土知府木增同本寺僧釋禪建。
彌陀殿
在華嚴寺內。康熈甲寅,僧照敏同庠生吳維相重建。
塔
萬佛塔
在迦葉殿前閣,高二丈六尺。煉銅為之,外餙以金,上鑄萬佛,最為莊嚴。萬曆年,僧洪詔募造,今廢。
尊勝塔
在文筆山。高六丈六尺,四圍迴廊四十間。製搆精宏,遠近瞻仰。崇禎戊寅,麗江土知府應襲木靖同悉檀寺僧道源剏建。後道真重加修整,鮮聖端崇,逈絕凡境。
飲光雙塔
在華首門,左右對峙,各高二丈三尺。萬曆己亥,僧性來募周懋和建,太子閣正居其中。
吉祥塔
在牟尼山,高四丈。僧釋禪建。
祠
黔國公祠
在華嚴寺內。萬曆間,黔府張、郭兩總管,奉沐國公命,重修華嚴寺,因為沐公建長生祠於左。丁酉年燬于火,今故趾存焉。康熈辛未,僧照律重修。
恭節公祠
在大覺寺內。公劍川人,己未進士,任四川巴縣知縣。天啟元年,川中藺酋叛,陷重慶府,公死之,闔門殉難。贈光祿卿,[A44]諡恭節,寺僧為立祠。
潘朱兩代巡祠
在四觀峯金頂寺內。萬曆間,潘直指諱𤃒者,於山頂建觀風閣。至天啟年,朱直指諱泰禎者,復建天長閣。兩閣最為偉麗,山頂由是香火始盛。合山比丘德之,為立祠,肖像祀焉。
木太守祠
在悉檀寺大殿右。木公諱增,號生白,麗江土知府。崇禎間,以輸餉助邊,加叅政銜。萬曆丁巳,公以母老祈壽,拜疏於朝,請建「祝國悉檀寺」。上可其奏,遂捐貲數萬,延僧釋禪剏建于大龍潭上。復于本寺門內建萬壽殿,以致祝國之誠。天啓戊辰[1],命僧道源入京請藏經,建樓供于殿左。寺僧因為立祠。公又于本山華嚴寺建藏經閣、九重崖建一衲軒、文筆山建尊勝塔院,俱極精偉。山中修建功德,惟公為最焉。
卷四終
校注
[0280001] 崇禎年代查無甲午年。《高志》點校本 p. 205 作「順治甲午」(1654)。 [0291001] 按《高志》點校本 p. 208,土官名「楊如檟」。 [0291002] 崇禎年代查無乙未年。(參照 DDBC 時間規範資料庫) [0292001] 編按:依干支推算,可能為嘉靖五年丙戌(1526.02.21-1527.02.10)或萬曆十四年丙戌(1586.02.18-1587.02.06)。 [0294001] 按《高志》點校本 p. 209,土官名「楊玉蘊」。 [0301001] 「募孫學易」四字底本闕漏,茲依《高志》點校本 p. 210 補入。 [0302001] 「朝鳳」二字底本塗污,茲依《高志》點校本 p. 208 補入。 [0318001] 天啓年代查無戊辰年。(參照 DDBC 時間規範資料庫)【經文資訊】《中國佛寺史志彙刊》第 A081 冊 No. GA081n0084 雞足山寺志(第1卷-第6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1-12-02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所編輯
【原始資料】法鼓文理學院、中華佛學研究所之「中國佛教寺廟志數位典藏」專案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