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州阿育王山志第六卷目錄
- 瑞應難思(偈四) (郭子章)
- 西𣈆劉薩訶
- 宋陳精
- 文帝
- 梁武帝
- 唐太宗
- 張太元
- 中宗
- 國清智睎尊者
- 武宗
- 新羅僧
- 太守黃晟
- 錢武肅王
- 宋高宗
- 孝宗
- 至元丞相伯顏
- 明吏部尚書陸光祖
- 范子鄰
- 程子釴
- 光祿少卿江右凃杰
- 僧真緣
- 郡守張文竒
- 泰和郭孔陵
- 泰和郭孔太
- 副使徐如翰
明州阿育王山志卷第六
△瑞應難思
我聞世尊,神用莫測;所餘舍利,大海一滴。一滴之水,大海全收;迷其廣大,棄海認漚。故此舍利,波騰性海;出沒隱顯,神通自在。或見異相,或覩竒光;難植者植,慶喜洋洋。志瑞應難思。
西𣈆[A1]太康中,并州劉薩訶弋獵為生。病至死,見一𣑽僧語曰:「汝罪重,應入地獄。吾愍汝故,宜徃洛下、齊城、丹陽、會稽有阿育王寳塔䖏,頂禮懴悔,得免。」既蘇,出家,名慧逹。徧求會稽海畔山澤,莫識基緒。夜聞地下鐘聲,精誠懇切。三日,寳塔從地湧出,光明騰耀,色青如石。高尺四寸,廣七寸;五層露盤,四角挺然;四面窓虚,中懸寳磬。周以天王及諸佛菩薩、善神、聖僧、天神繞塔,像極精巧。逹每聞鐘聲、見塔,悲喜懴禮,瑞應頗多。
宋元嘉中,遣陳精并僧道祐廣興創建。掘基,下得石函,盛玻瓈鐘,覆以銅鏡。又金合,盛銀罌,安三法身舍利并迦葉佛爪一(其色紅)、髪一莖(伸之數尺,置之成螺)。
文帝詔造木浮圖三級藏之。竟陵王欲增成五級,夢神告曰:此塔三十年後有大力人增𣸸。
梁武普通三年,敕建堂殿房廊,賜額「阿育王寺」。大同五年,上座僧綬奏木浮圖隳損。敕岳陽王蕭𧦴增修至五層;施金五百兩,鑄金銅像四百軀;寫經論五百卷;鑄四大鐵鼎以鎮四角。傳至武帝、昭明,二真安塔內,𧦴尋取石函內舍利三顆,浴之,呪曰:「浮者進上。」其最大者浮,乃遣主書吳文寵、僧璉等四法師同進。因敕免莊賦,給兵士三千人,置營防衛。一時名士傾心皈向。
唐太宗時瑞現尤數。
中宗敕送供施,詔僧栖曠如法香火。
國清智晞尊者到寺,禮八萬四千拜,旋繞數周。忽紫文印於臂,方整明亮,終身不沒。臨終謂弟子曰:「眾聖封印,心無虚焉。吾定生彌勒內院矣!」
武宗澄汰沙門,塔止越州府庫。宣宗重興教法,塔入開元寺。鄮山僧論請,觀察判官蒯希逸判歸育王。大中𢈏午歲正月,八千餘人傳塔供養,天華紛紛散落如雪。眾以手擎,旋取旋化。夜初放五色光明。
新羅僧盗塔,手捧繞亭,亘夜而行,不離本䖏。
太守黃晟迎塔歸奉化,登舟頓重,眾力莫舉。
錢武肅王貞明二年十二月,遣弟鏵并僧清外等具舩舫、香花迎塔。明年上元夜回,止西陵𡶨,祥光照明,江中如晝。
武肅王躬扶綵舁,從行至羅漢寺,廣陳供養。一僧頂戴手搦,一角墮地。隨手安著,屹然不動。䖍禱至晚,其角星迸散,始知神力補鑄。
宋紹興間,高宗見光相殊特,御書「佛頂光明之塔」六字揭於塔殿。
孝宗遣供奉李裕文降香、傳宣迎塔。五日塔至,帝素饍焚香瞻敬,未有所睹。屏左右,再祈再禱,忽舍利塔尖上涌現如月輪相。次日帝又祈禱,舍利復現寳塔兩角,如水晶珠。是日,敕從廓入內問法,賜「妙智禪師」之號。廿九日皇太子精誠祈禱,舍利現寳塔相輪第二層,纍纍如水晶珠。次年正月七日,帝於碧琳堂瞻敬舍利,塔角如淡金珠。是日書「妙勝之殿」四字賜本殿奉安。
至元十一年,丞相伯顏南征,天下歸仁。憐占加僧録安撫江南僧尼事。明年三月,奉㫖迎寳塔。五月抵開平府,百官四眾爭先迎睹,如面覿紫金光聚。初三日[1]車駕親臨玉塔寺致敬。是夕瑞光發現,貫燭玉塔相輪之表;自相輪分五色祥光,東射禁庭,晃耀奪目,天人共睹。殊勝之盛,未有若此。
明吏部尚書陸光祖。萬 丙子居先大夫喪。既襄大事,以九月既望渡浙江,上鄮山禮塔,冀資先大夫𡨋福。至則塔櫝藏于寺僧之室,余命僧奉至佛殿㳟拜。啟觀,高尺有四寸,廣七寸,體質殊異,莫辨其何物所成。中懸小金罄,覆如葢,徑可寸許。舍利綴于罄之下,圜轉不定。余初見如珠,其大如芡實;已如彈丸,已加[A3]大如𤓰,如車輪。五色變幻,光采射日,不可迫而視矣。時偕友胡考寜見白色大如梧子,相隨二童子見如菽粒青色,餘人悉無所見。遂懽喜踊躍,重興塔殿。
唐朝范子鄰母王氏不信三寳,鄰逃東都,依廣受寺慶脩律師出家。忽思親,歸寜,父失明,母已故三載矣。因詣嶽廟誦《法華》,求母生䖏。其夜,嶽帝召謂曰:「汝母禁獄,現受諸苦。」鄰悲泣請免,帝曰:「速徃鄮山禮舍利塔,庶可救也。」鄰即詣塔,哀泣禮拜,至於四萬。俄聞呼鄰聲,望雲端,見母謝曰:「承汝禮塔之力,得生忉利天矣!」倐然不見。
明歙縣程子釴,其父中年乏嗣。適友談及舍利塔之靈異,廼欣然齎金徃禱,甚䖍。忽見舍利白光照映,懽喜踊躍,遂傾囊金以施。即歸,妻孕。後產子釴,生而俊秀聦慧。少年聮捷,今為杭州府節推云。
明光祿少卿江右凃杰。萬 己亥春,搏顙膜拜,禮畢,捧寳塔而觀之。初見有光如綿,自下而上。已而,縱觀者久之,漸見光明焜耀,充滿相輪,如玻璃琥珀,旋轉不定。於時問諸寺僧,寺僧曰:「無見。」問諸從人,從人曰:「無見。」余乃灑然異之,時是二十一日也。翌日,余復竭誠求見。從下眎之,仰見黃光圓潔,平如指掌;熟視則成金龍蟠踞狀,頭角崢嶸,鱗甲具備,第凝然不動爾。前所見者,光勝於色;今所見者,色勝於光。余乃再問寺僧及從人,復曰:「無見。」於是益嘆靈相之異也。
明僧真緣,無錫縣人。三十祝髪為沙門,法名真緣,道號慧廣。遍參宿、禮名山,歷十六年,得念佛三昧,兼悟性宗。萬 二十六年四月渡江卓錫四明,禮阿育王塔舍利,光中現釋迦佛法身。師慱悲淚曰:「某何德,感如來希有瑞相,誓焚身以報佛恩。」道俗遠近來集,疑信者半。與眾期是月二十五日茶毘上塔山。至是日,師取香油塗身,結跏趺坐,厝[A4]薪四周,口誦佛號。足下火起,師端坐,岳峙而化。
明郡守張文竒,萬 二十八年至寺禮塔。自捧諦觀,見鐘內火星五點,光射塔外,與眾同僚各視不一。
明萬 壬子,泰和郭孔陵携男承炅至鄮峰頂禮舍利塔。陵初見如黍米,綴金鐘下。次日復見白珠如芡實,白燄籠珠外。炅初見觀世音菩薩首頂小塔,敷坐墖內;又見一青龍銜二珠下𡸁等相。陵遂領上願(計銀四百捌拾兩)重修塔殿。并施七寳、檀香、龕、供具種種。
明萬 甲寅,泰和郭孔太㳟詣育王謁舍利。初見如紅珠,又如白珠。禮補陀𨑰,脩《梁武懴》四日,乃見兩金鐘懸四珠,作珍珠色,并覩瑞光種種。遂捐囊金,助修塔寺。
明副使上虞徐如翰。萬 甲寅之春仲,予居先君喪。襄葬以後,約同志者南禮補陀,為先君祈資冥福。𨑰之,遂至鄮山瞻禮焉。同行者為董信伯、張孔時、君𠁗,余家六兄伯瑞、七兄伯趙、九兄伯兼、季弟伯神;而豫章郭太乙、常山詹仲光,則皆後先至補陀,遇諸途而過從者也。初捧塔視之,見塔內懸一小金鐘,鐘內綴一白珠,或如黍米,或如豆,或如蓮子,雖大小稍殊,其為白珠同也。獨季弟則見一物如新菱出殼,兩角𡸁𢇁,𢇁綴以珠。張孔時見珠色如蒲萄,為少異。遞視將周,信伯方旁睨,忽大呌,曰「塔內露紅光一片,如桃瓣,莫可迫視。」余𥝠念,舍利光稍稍現矣,獨恨根緣淺薄,不獲一覩靈異。因遞取塔再捧之。纔入手,見金鍾冉冉下𡸁,長大與塔等。鐘東南角放金光,宛曲若電光。止䖏結一金蓮花,大可寸許。花光灼爍,流轉作飛舞狀。倐化為兩鐘並懸,鐘角俱有明珠,晶熒皎潔,宛然月光。少頃則兩鐘復化為兩金蓮,倒𡸁若覆。時陶君𠁗亦見兩鐘,頗與余同。余每覩一竒,輙大聲稱揚、曲道其狀。旁聞者罔不歡喜讃歎,合掌投體而退。
校注
[0320001] 「士」字底本闕漏,茲依底本 p. 131〈西晉會稽鄮縣塔緣〉一文補入。 [0323001] 底本 p. 154 載:「九月初二日遷至玉塔寺,......初三日車駕親臨玉塔寺致敬。」【經文資訊】《中國佛寺史志彙刊》第 A011 冊 No. GA011n0010 明州阿育王山志(第1卷-第8卷)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3-04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中國佛寺史志彙刊》所編輯
【原始資料】法鼓文理學院、中華佛學研究所之「中國佛教寺廟志數位典藏」專案提供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