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普陀洛迦新志

普陀洛迦新志卷二

形勝門第二(內分山及附錄等子目)

一念無明世界於焉相續四大假合山河等於空花故濁世不礙乎寂光金地或見為瓦礫大士隨順眾生穢土忽現淨境山成几寶燦若錦屏石是金剛光如雪浪爇光明之炬地映金沙潤福德之芽泉流玉㵎善財龍女洞裏誦經正趣達摩峯前聽法信乎山多聖賢萃聚靈秀也志形勝

(普陀洛迦為全山之總名內另分十六小山名)

普陀洛迦山

在浙江定海縣治東百里許海中(按或稱百餘里或稱二百餘里均失之)為《華嚴經》善財第二十八參觀世音菩薩說法處(按善財初見文殊次參德雲次第而至參觀音則為第二十八因參彌勒後又復參文殊故人多以初見文殊不算云是初參德雲乃至參觀音則為第二十七故本志卷一〈本迹門〉依普通說作二十七此依《許志》及磐陀石陶題均云「善財第二十八參觀音處」乃從初見文殊算起作二十八以後凡有作參觀音為二十八者均本乎此恐閱者疑為錯謬故特註明)傳記稱南海東大洋海西紫竹栴檀林者是也山境東盡青鼓壘西盡風洞嘴南盡短姑道頭北盡伏龍山縱橫各十里許周遭屈曲則有百里唐以前僅傳梅子真葛稚川之寄隱自宣宗大中[A1]天竺僧來即洞中燔盡十指親覩觀音與說妙法授以七色寶石而靈迹始著自後梁貞明二年建不肯去院而法址始開自宋神宗元豐三年敕建寶陀寺而香灺始盛自高宗紹興元年真歇建海岸孤絕處易律為禪海山業漁七百餘戶聞教音俱棄去而淨土始成厥後歷元清三朝[A2]間有興廢(詳梵剎普濟寺下)而地孤懸海境杳隔俗凝山海清迥之氣資緇素禪定之緣宜其歷劫常然莊嚴法相陶鑄衲子為震旦第一絕勝道場也(盛熙明《普陀洛迦山傳》《大德昌國州志》舊志〈形勝〉〈建置〉〈法統真歇傳〉合纂○灺音謝燭燼也)

普陀洛迦梵語也有作補陀洛迦補陁洛伽補怛洛伽補陀羅伽者當為翻譯梵語之異文在華言為小白華蘇東坡〈送馮判官之昌國〉[1]「蘭山搖動秀山舞小白桃花半吞吐」桃花為桃花山小白當即指小白華言也清康熙普濟寺御碑文補陀羅迦有三一居厄納忒黑一居忒白忒一居南海即是山以是推之玄奘《西域記》言南印度瀕海有布呾落迦山頂有池池側有石天宮觀自在菩薩往來遊舍布呾落迦疑亦為普陀洛迦譯文之異而朱緒曾《昌國典詠》據此謂南印度之布呾落迦乃佛書所指普陀洛迦之在定海者乃近似得名夫以傳記稱普陀洛迦為南海印度屬南朱說似近之又稱普陀洛迦為東洋海定海屬東是山之普陀當非盡出附會況小白華樹又徧滿山中也惟普陀洛迦為一山名或單稱普陀單稱洛迦者省語也今俗稱是山為普陀而以距東南二十餘里懸峙海中之小山為洛伽詢之僧眾以彼山亦有聖迹故稱是山為普陀彼為洛迦然信如所言亦應稱為小普陀洛迦而舊志以彼山為小洛迦就省文言說尚可通康熙《定海縣志》云「普陀山在東海洋中孤山獨峙」又云「大小洛迦山與普陀接近」既別普陀於洛迦之外又分洛迦為大小二山實為誤加一大字以致詞與事悖至寶慶成化兩《四明志》《大德昌國州志》並云普陀一名梅岑山併稱寶陀禪寺在梅岑夫梅岑因子真煉丹得名為一人一地事殊不足概稱全山參後梅岑峯下

雙峯山

在潮音洞上梁不肯去觀音院建此(《大德志》)

清裘璉詩

海外奇峯翠入天 峯頭朵朵削青蓮 名山如此不肯去 成佛應居靈運前

釋能崙詩

脫卻恆河選佛場 一拳補怛峙南洋 峯巒疊翠迎朝旭 煙水蒼茫送夕陽
特降慈雲消蜃氣 常施法雨現靈光 從教印作蓮花主 石蠢林頑亦惹香

按《大德志》云「張氏捨所居雙峯山卓庵奉之俗呼為不肯去觀音院是雙峯為佛選名山之山舊志俱失載」《裘志》附見古蹟云「洞口無所謂雙峯山者為代久名易然潮音洞本無甚高山峯易名之說恐亦未然是蓋依海而觀以立此名稱雙峯山不然山豈久而遂失乎

佛頂山

亦名白華頂菩薩頂居四山之中高百十六丈有奇俯睇光熙妙應諸峯纍纍如杯瓢覆積水上巔圓而平廣約二十餘畝舊有石亭供石佛其中近又建塔然燈為行舟指南(舊志採訪)

明鄞張煌言〈登菩薩頂〉詩

絕磴陵雲嵌佛龕 捫天住笏恣豪探 蒼茫遠水橫空碧 歷亂羣峯倒蔚藍
雙屐俄從銀漢落 一卷幾為石梁參 如來肉髻應非幻 最上何須駕鶴驂

清邑人武鎬〈次宋仁圃明府佛頂望日〉詩

傍曉日升東 祥輝照眼紅
眸開千里曠 心靜萬緣空 色相窺難定 光芒射處通 扶桑疑可接 好趁一帆風

釋德立〈登白華山贈聞先禪師〉詩

高懷人不識 知喜對沙鷗 蜃氣浮金鉢 潮聲吼石牛
雲開山洞曉 月出海門秋 時立梅岑上 乾坤雙眼收

釋常譽〈九日登菩薩頂〉詩

絕巔雲深處 登臨興倍雄 水明天際碧 霜薄樹頭紅 萬慮一身外 千山四望中
天庵容我住 歸懶下山東

雪浪山

雙峯疊峙亦稱大小雪浪在佛頂山右上多白石輝映林木如積雪如湧浪因名(舊志)

錦屏山

在佛頂山左為法雨寺主山環若列屏林木青碧加以白葩丹蕊開放四時揜映如錦因名(舊志)

蓮臺山

在飛沙隩右即功德嶺下有洞即蓮臺洞(舊志)

青鼓山

一名青鼓壘為普陀東盡境初與普陀有潮汐之隔自飛沙成隩遂合為一(舊志)

茶山

在佛頂山後自北亙西其地最廣中多溪㵎舊稱山上多產茶茗僧於雨前採摘供用可治肺癰血痢又有山茶花樹高數丈冬春之交丹葩被谷若珊瑚林(舊志採訪)

明鄞屠隆〈茶山夙霧〉詩

龍宮蛟室霧絪縕 幾樹珊瑚認未真 雪裏頳霞高十丈 紅綃恐是獻珠人

李桐詩

山山爭說採香芽 撥霧穿雲去路賒 製就漫將鑪火試 絪縕佳氣徧僧家

丹陽丁鴻陽詩

珊瑚幾樹傍蓮臺 薄靄絪縕鎖不開 漫向定中窺色相 分明龍女獻珠來

鎮海邵輔忠詩

菩提那不是蓮花 雷莢雲林長露芽
山氣誰噓晴不散 半籠祇樹半籠茶

清釋幻敏詩

濃濃淡淡隱巖龕 重若凝雲輕若嵐
分付巽郎勤掃盪 毋令雀舌減餘甘

伏龍山

一名龍頭山為普陀北盡境與茶山相接蜿蜒如游龍出海小山洞(在東北海中)乃其珠登白華頂望之儼如攫然(舊志)

天竺山

在東北茶山盡處山之以庵得名者(舊志)

梵山

在普濟寺南遜諸峯莊嚴圓淨而少石為寺之案山(舊志)

以上為普陀支山之著稱者

南山

正南懸島潮落始通俗名楊梅跳為普陀南盡處舊無梵宇自清初普濟寺住持通旭增創名南天門(舊志採訪)

觀音眺山

在潮音洞右登此以眺四望故名或訛作跳殊非(舊志)

毛跳山

在潮音洞東(舊志)

六嶠山

在西南境六阜聯並中各有嶠故名(舊志)

長短山

在北境八仙巖後兩小山參差並出故名(舊志)

喇叭嘴山

在正西(舊志舊志又云「亦茶山之麓也」然茶山在東北此在正西何可為麓不敢盲從)

以上為普陀四至之小山

(共十八峯)

光熙峯

在佛頂山左一名石蓮花又名石屋望之峯石聳秀(舊志)

清馮天貴〈光熙雪霽〉詩

千仞冰霜皎 晴光豁兩眸 餘輝凝寶地 寒燄動珠樓 玉纍孤峯頂 花開萬樹頭
獨傳梅信早 嶺外暗香浮

釋能崙詩

花飛六出滿光熙 見晛猶知造化奇
世界三千齊色相 蓮臺十二現牟尼 天排玉壘難尋路 鳥向瓊林特借枝
看到彤雲消欲盡 上方無地不琉璃

踞獅峯

在東天門上本名白衣峯明僧大智改今名奇石蹲踞如獅雄特可畏(舊志)

圓應峯

在朝陽嶺北(舊志)

翔鳳峯

在朝陽嶺東翔舞如鳳因名(舊志)

象王峯

在雪浪山右一名清涼岡崇岡逶迤迭起三峯東峯高與雪浪將埒面臨東洋其下為千步沙背為圓通嶺稍伏為煙墩峯舊設斥堠處也南折則為觀音峯一帶南山矣(舊志)

煙墩峯

在象王峯後頂有若石塔者三為古烽火臺遺迹中空外圓旁有洞門二臺尚完好一半燬矣(採訪)

煉丹峯

在几寶嶺上相傳羽客煉丹於此(舊志)

妙應峯

在踞獅峯西(舊志)

觀音峯

在普濟寺後山之左鉅石隆起高五丈周百丈平巔豐下狀如覆蓮東偏之石惟此峯為高西則達摩隱相望也(舊志)

釋通樹絕句

何故不肯去 中流砥一岑 海潮日夜吼 傾盡大悲心

靈鷲峯

在普濟寺後為寺主山三石嵯峨並立東峯倍高約二丈昂頭尖喙狀如定鳥故名(舊志○《裘志》注云鷲鳥梵名耆闍《西域記》耆闍崛山山是青石頭似鷲鳥阿育王使人鑿石假安兩翼兩腳琢治其身遠望若鷲鳥形故曰靈鷲山)

達磨峯

磨亦作摩在靈鷲峯右大石矗峙十餘丈銳首豐背膚離中合遠望之如人荷物而立面西將行也其北面刻趙孟頫題「瀛洲界石」四字西面刻「羅漢石」三字姓名漫滅不可辨(舊志)

清華亭吳祺詩

蕭梁臺殿草茸茸 面壁親傳少室宗 隻履西歸無覓處 惟留明月照孤峯

釋通樹詩

嵩山人如壁 補洛壁似人 獨立孤峯上 誰逢葱嶺身

釋空脈詩

不著西兮不著東 本無背向在山中 蘆枝浮海知誰載 赤腳且行最上峯

塔子峯

在西天門下(舊志)

彌陀峯

在塔子峯西(舊志)

梅岑峯

在達摩峯右南山最高處林石幽秀相傳漢梅子真隱修於此(舊志)

明邑人張信詩

浮生寄丹壑 感慨興我情 文章豈足恃 所貴矢堅貞 拂之蘅竇下 浩渺駕長鯨
和風灑玉宇 清奏來瑤笙 睠言梅子真 千古留其名 願共遊仙侶 趣趾上蓬瀛

邵輔忠詩

幾樹疎梅倚石斜 問梅開落屬誰家 東風昨夜頻吹到 也作如來小白華

清邑令繆燧詩

子真隱吳市 胡為在海涯 豈慕巖谷幽 與佛成一家
梅岑留遺迹 高迥陵青霞 我來當三月 滿林杜鵑花 披襟一長望 海濤浴浮槎
三山如可到 蓬萊路不賒 稚川晚得道 豈真在丹砂 一令復一尉 超然不可偕

鄞全祖望詩

叵君安車駟馬徧山扃 吳門市卒變姓名 猶懼危機不可脫 遠作天東海上行
投竿翠碣踰蓬頂(慈水翠碣象山蓬頂皆有梅尉遺迹) 履穿四明凍雪幾千層 乘槎竟出大浹口 吾知免矣逃吾生
生前名氏雖可埋 死後孤岑翻以姓見稱 東有梅岑 西有嚴陵
婦翁郎壻同芳馨 東霍山高桐江清 門闌喜氣成客星 山川因之俱不朽
永為赤符曜長庚 斯人何藉神丹九轉成

吳瞻泰詩

春雲天地綠 灌木落寒峭
何圖入海南 子真領其要 鹿裘念一夫 幽棲有同調 嘗聞三神山 方士久不報
靈砂得真鉛 眼底燒丹竈 茶寮植鐵蕉 安榴赬照燿 異境除塵纓 禽鳴宛先導 淙淙疎清泉 海月動微嘯

朱緒曾云「普陀梅岑洛迦本一山後人以南峯最高處名梅岑然梅岑既名為峯自不足以概全山況普陀洛迦在佛書以四字為一山名後人或單稱普陀單稱洛迦因其稱謂之便是則普陀洛迦乃全山之總名梅岑乃一峯之別號耳

正趣峯

在梵山右向離(於寺為未方)兀峙巔平正如覆釜盂而稍長白石磷磷如嵌珠璧普濟寺外之山亙西南而瀕海者皆此峯之支屬舊稱玉趣住持通旭以此地為大士說法道場善財二十八參中正趣菩薩從他方來示現說法經載甚明故改為正趣焉(舊志)

釋通樹詩

遙憶南詢子 東方特特來 憑空長在定 星月夜登臺

雨華峯

在正趣峯右經言「觀自在菩薩與諸大菩薩圍繞說法天雨曼陀羅華」因名(舊志)

會仙峯

亦名天柱峯在梅岑右石甚聳拔廣崖鉅壁展列如屏冥濛杳靄[A3]恍若安期羨門鸞驂鶴馭來遊也(舊志)

金剛峯

在金剛窟上一云正趣峯西(舊志)

(共十二嶺)

几寶嶺

在東南境為普濟寺之青龍山石磊落如珍寶委積几上故名(舊志)

白華嶺

在正趣峯下(舊志)

栴檀嶺

一在清涼岡下一在金沙南(舊志)

圓通嶺

在東天門左(舊志)

歡喜嶺

在大六嶠(舊志)

葡萄嶺

在小六嶠(舊志)

青鼓嶺

在法雨寺東(舊志)

嘯天獅子嶺

在青鼓壘北(舊志)

朝陽嶺

在白華頂下(舊志)

東屏嶺

即功德嶺在錦屏山東(舊志)

孝順嶺

在茶山東(舊志)

香雲嶺

在佛頂山亦名香雲路(採訪)

(共十五巖)

八仙巖

在青鼓山西白石玲瓏似玉異於他峯(舊志)

東方巖

在茶山前(舊志)

西方巖

在圓通巖西亦名西方境明萬曆丁巳春寧紹參將劉炳文題「中流砥柱」四字(舊志採訪)

玲瓏巖

在金剛窟西與巫山石相對高十餘丈下削上突刻畫玲瓏如雕鏤沈香木狀中一石嵌兩峯[A4]從內視之欲墮從外視之若合巧奇絕倫(舊志)

石浪巖

在梅岑山腰磐陀石東高三十丈石紋如浪睨之欲動(舊志)

圓通巖

在西天門北石險峻桀奡或陵空孤峙或參差排突循行環視無有隔礙故題壁曰「圓通境」(舊志)

獅子巖

在無畏石側儼如狻猊作跳躍之勢(舊志)

虎巖

在東天門上數石倚湊宛然生成(舊志)

象巖

在几寶嶺上(舊志)

兔巖

在象巖上馴耳趺踞首目宛然(舊志)

龍巖

在靈鷲峯西下瞰北海自北亙南長三四十丈高二十丈蜿蜒夭矯俯首欲降後山之巖此為最大(舊志)

鷹巖

在雪浪山中昂首銳喙儼若蒼鷹飛集巖際(舊志)

獅象巖

在几寶山朝陽洞石之頂一石馴伏如象一石儼若獅踞囘首相向近觀愈肖(舊志)

佛手巖

在觀音峯後高者丈許卑者數尺伸如掌長短如指了了可數(舊志)

文殊巖

在西天門左峯巒雄疊中一石威嚴如象(舊志)

(共三十石)

磐陀石

山之西境兩石相累如盤下石高身銳頂上石豐面殺足其頂足相累處旁空中倚亦有罅[A5]睨之通明面之豐縱橫各十餘尺平坦可容二三十人石旁雅俗題識甚多緣梯而上環眺山海洋洋大觀朝山婦女之登斯石者又各選持制錢磨擦石上使發光攜歸佩於小兒身上為壯膽之用其或然歟(舊志採訪○殺音晒減削也)

清鄞萬言詩

何年巨靈展雙手 劈盡千山萬山後 餘技猶能向此[A6]間 點綴峯巒無不有
觀音洞裏石玲瓏 觀音洞外石相負 層層枕壓鉅細橫 大石如岡亙其首 上承一石狀如菱 坐有百餘人可受
底平一綫曾不連 黠者隙處支碎瓿 其旁大石復數尋 前有二石龜形醜
豈因頑石能點頭 龜來聽法亦所偶 吾謂磐陀如片雲 或者菩薩乘之來洞口
巨鰲鼓鬣忽相迎 遺此海濱當石紐 望夫老婦能化石 況茲靈物千年久
指看磐石有時飛 兩龜眼赤應能走

何辰生詩

見說磐陀著地靈 普門曾此坐談經
二龜何事翻成石 想是當年不解聽

武進孫渭詩

洛伽二百里 巨石不可數
磐陀獨標異 其以神佛故 方廣十餘丈 崖巔誰輦附 念彼觀音力 黃金可地布
說法驚波濤 兩龜競相赴 至今巖石上 昂首吐煙霧 聽法豈無人 水族反得度
千載留磐石 令人屢迴顧

邑人夏昌渭詩

阿誰信得毓靈奇 怪石陵空卻坦夷
聊藉蔕根千載固 安然位置萬年基 登高偏喜身殊泰 濟勝還愁勢欲攲
過此再尋紆曲徑 笑看一對聽經龜

釋空璧詩

巍巍磐石立孤峯 大士何年坐此中
聽法不真龜化石 謾勞千載聚魚龍

舊稱磐陀兩石相累處[A7]間以綫又稱形模不甚寬廣及登陟甚眾人不挨擠石亦不覺其隘此或偶現靈異非常常如是也

又按舊志言洛迦巖窟皆石也奇險幻詭洞壑天然大都危石若懸庋石若舉墮石若扶崩石若斧成形肖象不一而足此說為近之而王士禎《池北偶談》云「普陀巖石有大士像華鬟天然竹林鸚哥善財龍女之形種種皆具」此殆指人所雕刻者而言非天然生成之巖石也總之島石多劍削而是山獨圓潤島石多險惡而是山又柔善磐陀紫竹兩石尤為奇特李黼堂言「天台雄勝雁蕩奇勝普陀幽勝」以就近各海島之石較之當在牛奇章僧孺甲丁石品之列而普陀又為石勝歟

說法臺石

在磐陀石東相距百步高若相望大士說法處亦可登(舊志)

五十三參石

在磐陀石西參差矗立若聽法者故數雖未必符而以經所云者名之(舊志)

清郭立傑詩

煙水重重只一人 分身滿地太零星 不知當日毘盧閣 幾見銅頭鐵額形

二龜聽法石

在磐陀石西一蹲石頂一緣石直上昂首延頸筋膜盡露真稱奇肖(舊志)

柱空石

在錦屏山中一石如柱屹立空際(舊志)

八卦石

在雪浪山巔亂石排空懸崖百仞偃仰攲伏不可名狀(舊志)

釋源法詩

怪石萃中峯 巍然居山頂 猶如章甫冠 彷彿九州鼎 日月聽盈虧 滄桑隨萍梗
不知伏羲前 此石名何等

雲扶石

在西茶山上兩石上如敧鐘下如累碁峻險怪特危而不墜上石有「雲扶」二字題者莫詳下石有「海天佛國」四字明雲閒侯繼高題(舊志採訪)

巫山石

在金剛峯側巫山蓋狀其高怪石嵯峨劈一為二亦巨靈五丁之所幻也(舊志)

不二石

在西天門右兩石相距丈許稍參差前後而高廣相等如析圭破璧之狀故曰「不二」今覆於圓通庵三層樓下(舊志採訪)

一葉扁舟石

在不二石南平廣近畝儼如虎邱千人坐而稍仄斜中載一石頗似菱角橫陳其端遠望之宛如扁舟(舊志)

仙掌石

在石浪巖側參差對列高十餘丈形如仙掌題有「天設閑關」四字姓名無考(舊志採訪)

佛牙石

在普濟寺後之西巫山石下高丈許頂半凹半突如倒牙又如幞頭(舊志)

鸚哥石

在觀音洞側白石竦竚圓首細頸而短身酷似鸚鵡因名(舊志)

水墨石

在飛沙隩西功德嶺東盡處陂麓[A8]有石鋪三四十丈平無孔突色如水墨渲染其光油然若展綃縠(舊志)

馬鞍石

在大雪浪山中(舊志)

天篦石

在摩尼洞西義未詳(舊志)

點頭石

在磐陀石東南高八丈周廣二十丈孤峙平巖旁懸中湊撼之則動若點頭然與說法臺石相望故名(舊志)

無畏石

在普濟寺東高五六丈三面方廣如佛座西稍窪狹旁有二石高不及半一如挂衣一如覆釜皆斷崖懸壁不可登陟遊人鉅公勒名其上題曰「三一巖」曰「空有境」曰「海天春曉」聯曰「寰區照瑞相剎海徧潮音」(舊志)

蝦蟆石

在龍巖西修丈許廣半之張頤趺足狀類蝦蟆因名(舊志)

香鑪石

在圓通巖後(舊志)

真歇石

在普濟寺後灣真歇庵廢址石以僧名者(舊志)

靈芝石

去虎巖咫尺不高而狀特奇中孔突宛如靈芝(舊志)

慈雲石

在葛洪井西高三丈頭如大鳥北向會稽陶望齡題曰「鷲嶺慈雲」(舊志)

明丁繼嗣詩

皈心來寶地 躡足上慈雲 泉溜穿廚入 曇香滿院聞 縱觀蛟蜃窟 [A9]間集鳳凰羣
何幸逢林遠 幽探絕世紛

疊子石

在佛手巖南磊磊然若疊也(舊志)

鼓石

在南天門崖石上體圓而高狀若窴鼖撼之應空作響逢逢然如撾鼓(舊志)

紫竹石

在紫竹林俯拾即是剖之白質黑章紋皆作竹形枝葉宛然惜質麤不宜文玩(採訪)

清邑人曹偉皆〈紫竹巖〉詩

石暈斑斕水氣昏 競傳靈迹鑿山根 試看墨潑桃花石 一樣潮音紫竹痕

按舊志言「唯潮音洞南天門為然餘處亦或有之但不如潮音洞是石悉蘊此形也紫竹林殆因此石而立名歟

紫雲屏石

在息耒院西麓壁立空中高廣百尺厚不及丈上有小峯十餘下作三足如乳如杵俱有渦以承之若趺坐然舊鐫「翠屏」二字清邑人曹偉皆以其石色深紺易是名(《秦志》曹偉皆〈詩序〉)

曹偉皆詩

怪石陵空高百丈 橫亦如之薄如壁 面紋平削豐碑樹 頂上峯攢錯凹凸
足根離合綫路通 渦中鼎立無差忒 下無根柢上無援 背有贅疣腹有隙 豈是 媧鑪崩裂鼎傾瀉 五色絲飛一片赤
抑或 月中修斧屑亂墮 八寶堆中碎琥珀 留落人[A10]間千萬年 桑田滄海幾經歷
法華洞 磐陀石 聽經龜 短姑迹 名山靈異登志乘 附會其辭曰膾炙
山僧指點半依稀 勞我登臨折齒屐 嶙峋突兀聳奇觀 沒膝春茅谿徑塞
荊行棘走履踵決 裳裂衣穿手龜拆(龜音羣手裂也) 艱辛歷盡一瞻拜 周帀摩挲不能釋
石乎石乎宜自愛 勿向塵中爭黑白 君不見 璞玉未剖光沈沈 徒使卞和被嚴斥
又不見 良桐被爨聲錚錚 不遇中郎誰珍惜 棄瑜取瑕惟所好 有才自炫轉遭厄
幸賴不脛處山阿 莫將大塊登几席 曠代難逢真賞人 鐫題亦是知音客 夕陽蒸鬱明霞彩 薜荔斑斕凝黛碧
我來為易紫雲屏 赤水丹山同赫赫

白馬石(裘志)

清釋元志詩

謝卻長安道上塵 人[A11]間騏驥那能親 昂昂逐日追風骨 芳草橫眠海角春

蟠桃石(裘志)

釋元志詩

縛屋新開一塢雲 種桃恰傍蟠桃石 清風明月共長閒 不問人[A12]間何旦夕

獅子石

在南天門大殿左旁緣梯而上其石有目蓄水有鼻泛沫下通泉源水常不涸石平可容眺望惟四無遮闌登臨時不免心悸(周慶雲《海岸梵音》)

(共三門)

東天門

有二處一在光熙峯右高止丈許門上之石嵯岈嵌突高踰三倍一在虎巖側即法華洞之頂突起兩巖如門仰窺不甚崇俯矚則巖窟杳深林木虧蔽惴惴恐墜也(舊志)

明屠隆〈天門清梵〉詩

野衲齊繙貝葉書 磬聲遙度暮沙虛 神龍聽法妖蛟舞 親見如來金臂舒

南天門

在南山清康熙[A13]普濟寺住持通旭題名正南有小橋通焉亦有梵宇殿右有大士墳墳上建小龕豎碑題字大士遺蛻豈尚在土中歟入門有巨石矗立總兵藍理題曰「山海大觀」(《海岸梵音》採訪)

清總兵藍理〈登南天門題字〉詩

東西門既列 午闕可無開 海不揚波地 山偏盡日雷
鐘鳴刁斗靜 帆動象龜來 何必燕然石 始稱漢將才

民國十年縣令陶鏞題石云

「梁貞明二年張氏捨宅名不肯去觀音院距今民國第一辛酉千七年作偈磨崖『借問觀世音因何不肯去為度大中華有緣來此處』」

西天門

在金剛窟西兩石對峙兀立高岡中僅容一人危石橫亙其上額曰「西天法界」人須傴僂得入真鬼工也左右聳峭題曰「振衣濯足」又題曰「同圓種智」姓名年月俱未詳(舊志採訪)

清釋通旭詩

誰謂天無路 天門此地開 青冥通帝座 杳靄瞰蓬萊 有響音俱梵 留丹仙是梅
磐陀說法處 猶在白雲隈

(共十七洞)

潮音洞

在普濟寺左龍灣之麓巖石叢起沙中廣至畝許齒齒然不可容足從崖至洞腳高數丈通穴為天窗歧處如門戶潮聲晝夜摐擊遇風更聲若轟雷吞吐倏忽險怪萬狀令觀者眩目震耳悸魄驚魂宋元時叩求大士現身者多在此洞迨後多在梵音洞亦或有投崖捨身者有司以捨身有違我佛慈悲之旨並於洞旁立石禁止之(舊志採訪)

明餘姚盧元選詩

靈竅何年著化工 嶙峋倒插水雲中 浪花飄瀑晴飛雪 海月浮光夜現虹
石壁雨餘泉出竇 栴檀秋老樹吟風 虔誠欲叩如來面 雙鶴盤旋下碧空

新安汪學信詩

山根盤結水瀠迴 大士當年說法臺 礁滑平波翻雪浪 巖懸白日起風雷
龍從洗鉢洋邊化 蓮就然檀定裏開 紫竹滿林看不見 怪來偏向石中栽

通州盧純學詩

大海靈山迥 龍宮豈易尋 萬年垂妙相 孤洞啓潮音 天削峯成玉 沙鋪地是金
泠泠俱作梵 早已滌凡心

上虞徐如翰詩

羣公共禮潮音洞 莫作潮音洞口詩
縱有繡腸描不出 直須絕倒叫神奇

清裘璉詩

巨靈劈奇石 海岸豁深洞
中廣如室房 其巔裂罅縫 下窺深以窅 勇者生奇恐 怒濤澎湃來 狂飆善激送
一觸迅雷轟 再觸巨鐘從 天地殊晦冥 林樾相震動 巨浪倏吞吐 盈涸在操縱
來驚瀑布飛 迴駭明珠弄 誰擊冰壺碎 瓊瑤錯萬鍾 當其疾怒時 下拒乃上湧
乘竅汎躍騰 灑面成霧淞 不知濤作雨 驚身墮崖空 造化工幻戲 神聖假示眾
哀哉洞口人 何時醒塵夢

鄞李[A14]暾詩

兩日得追隨 遊子怯腳力 徘徊不敢前 僕夫請少息
人生名勝區 一失難再得 攝衣直前行 不覺重嶺陟 風逼萬樹斜 沙鬆雙屩沒
潮音倏入眼 使我肅胸臆 我思清淨根 心契無相色 見者固渺茫 傳者復逆億
天窗洞頂開 紫竹壁[A15]間匿 潮頭激丈餘 既揚還復抑 上湧山頭傾 下湧山腳拭
龍神數千丈 來去生羽翼 聽言方擬議 暮鐘喧耳側 急歸恐逋亡 奚童呈筆墨

同安許琰詩

佛選千年地 汪洋幻一漚 石連根盡嚙 洞自頂俱浮 梵宇崇當代 靈光始此邱
我今猶不肯 臨去再三留

邑人周西詩

海岸潮音洞 波濤日夜流
石崩牢設檻 巖隙補為樓 峭壁摩文古 高僧避世幽 斯遊冒艱險 對此豁吾愁

釋性統詩

鐵瓦翬飛久不存 金光重現荷皇恩 欲知大士今何在 靜聽潮音撼海門

釋悅參詩

無端絕壁起雷霆 倏爾神兵戰鼓臨 黥吼一聲震谷響 鰲翻千里浪潭深
灑來石穴紛紛雨 激向巖中點點金 欲說此[A16]間靈異處 競傳大士聽潮音

善財龍女洞

在潮音洞右亦神通顯現之地巖有罅峭峻而蹙狹其中窈不可測外有石壁立珠泉噴滴不斷號「菩薩泉」人禱取之以療目疾(舊志)

明梅魁詩

雪膚蒼貌紫霞裾 幾駕蒼虬下碧虛 踪跡尚留青海上 珮環遙向玉樓居
雲封洞口塵氛絕 潮漲沙頭月影孤 欲就此中求至理 本來妙相一明珠

各記載均稱善財洞《許》《秦》二志只標龍女洞實一事也然菩薩靈迹隨人稱謂固無所礙今為隨順兩種稱謂故標為善財龍女洞云

法華洞

在几寶嶺東天門下洞凡數十處方圓巨石自相累架有嵌空刻露傴行可達者有寬廣如室中奉佛像者有上豐下削泉涓滴自石罅出而下注為池者山中洞壑雖多層複幽奇惟此為最平曠處多構茅篷一篷一僧日事焚誦饒有靜棲之樂(舊志採訪)

清萬言詩

天地有山川 示人文章樣 近文日膚陋 山川靈豈讓 良由士不學 聞見只閭巷
胸中邱壑少 筆底煙雲障 我來滄海外 到處得心曠 尤奇法華洞 不可說名狀
東西二三里 上下百千嶂 巨石削不成 細石出磨鐋 穿處等戶牖 坐來即牀帳
稍有空闊地 架樓供佛像 側出望旭亭 當前海萬丈 安得及五更 紅輪黑中漾

漳浦洪陳斌詩

遊山須選峯 峯峯必造極 試問何處佳 法華最奇特 開豁發精神 幽邃引胸臆
上下巧穿插 東西任眺陟 高瞰不疑危 深入鮮僻仄 徑多曲而通 泉香深且湜
老樹薜蘿扶 千株絕荊棘 小閣懸無腳 孤亭俯垂翼 欲雨見雲根 侵晨收旭色
我擬作斯圖 世無妙筆墨 頗疑混沌初 鬼工肆深刻

鄞張超宗詩

雨晴春色滿巖前 散步尋幽小洞天
忽訝山空通碧磵 旋經石室接清泉 昌黎只解稱盤谷 摩詰徒能畫輞川
試問法華如可借 便須從此謝塵緣

上元朱緒曾詩

雕鎪萬象結星胎 兜率天宮戶牖開 靈隱寺峯纔一角 西湖驚詫說飛來

釋來向詩

別是一天地 蒼茫入望間 白雲翻石浪 青靄斷松山 徑陡扶藤上 林深撥霧攀
洞門塵迥絕 皓髮老僧閒

釋明成詩

攜筇尋古洞 平挹萬峯頭 樹樹煙中出 山山水上浮
雲深苔徑滑 地僻鳥聲幽 茅屋藤蘿秀 青紅挂老秋

釋能崙詩

苔徑紆迴雅致多 玲瓏巖洞繞卷阿
方經翠竇當泉石 又見雕窗啓薜蘿 我向此中參七諭 人於何處問三摩
同遊喜訂重來約 謂可清心不厭過

釋維章詩

閱盡名山香剎界 惟於此地獨鍾靈
空清不亞神仙府 轉折如翻貝葉經 越過飛梁門戶別 攀來懸磴薜蘿青
盤桓到得峯初半 又見銜題觀旭亭

朝陽洞

在几寶嶺盡處複道轉折層梯而下洞廣不踰丈海濤時吼其下晨間旭光常映其中故觀旭者多登焉(舊志《海岸梵音》)

清許琰詩

洛伽分秀氣 海岸一峯懸 建剎疑無地 穿樓別有天 白知潮欲響 紅見日初然
心境兩俱寂 真堪靜者禪

何月生詩

朝朝紅日漾深淵 破曉無如此洞先
莫謂江南春信早 朝陽花木發春前

釋能崙詩

萬頃潮光湧日光 天吳送景出扶桑
山鐘扣醒塵[A17]間夢 海客燒囘洞口香 黛色未分籠宿霧 曙暉先已到朝陽
漁舟釣罷揚帆去 一曲清歌引興長

釋鐵庵詩

大觀滄海太陽丸 萬里秋光豁目端
玉鑑半開天氣爽 金烏一照地形寬 山山雁渡霜風早 樹樹鴉啼曉月殘 欲繫長繩雖有便 恐昇無上逐應難

摩尼洞

在天篦石東(舊志)

白雲洞

在大雪浪山中(舊志)

金剛洞

在雪浪山腰八卦石下深廣三十丈甲於諸洞(舊志)

寶塔洞

在後東天門左不甚深廣上刻寶塔七層故名(舊志)

觀音洞

在梅岑後一說石室之大者當推是洞香火亦稱盛(舊志採訪)

清許琰詩

地勢磨旋海 巖形笠覆僧 路危侵葉過 嶺峻挾雲登 鳥向歸龕佛 龜呼上岸朋
不因留聖迹 雕鏤恐無能

蓮臺洞

在功德嶺下孤石橫峯狀如片雲下有洞其巔平廣可登眺東海(舊志)

梵音洞

在青鼓壘與潮音洞東南相峙為靈壤之眉目洞口峭壁危峻高三四十丈陡劈兩崖如門色青黝距崖前數丈架石甃臺臺下屈曲通海潮水激蕩聽者悚慄凡謁洞者先至崖頂紆迴隨磴而下二三百級始至臺上得面崖禮佛求現然禮者甚眾而所現佛相則言人人殊即一人亦常隨覩隨變莫可名狀清康熙三十八年御書「梵音洞」額賜挂五十五年滇撫甘國璧遣人齎金俾法雨寺住持性統在臺上架二層上奉菩薩下供人禮拜雍正九年又賜帑重建(舊志《海岸梵音》)

清秀水劉廷謨詩

高崖絕磴勢穹嶐 峭壁平分浩渺中 色相儼然波接引 灑來花雨化長虹

許琰詩

海岸窮危磴 懸梯俯石矼 洞從天半劈 潮向閣陰摐 浩月浮金鉢 閒雲宿寶幢
睇觀千百丈 真覺毒龍降

孫渭詩

補陀山左㵎壑深 懸崖拍浪峯敧嶔
歷級下上四五折 手捫足躩時驚心 水石搏激無晝夜 不斷轟雷成古今
何年斧劈兩壁分 日暮風雨蛟龍吟 洞門直下百千尺 望之杳冥生寒陰 霞光倏眼照石壁 俯首瞥見觀世音
石欄匍伏歎靈異 儀容端靜披紅襟 有時鸚鵡鳴洞口 視之未久無追尋

富沙方允猷詩

想像如來極目希 梵音靈洞得稀微 水簾半捲黃金面 寶蓋深籠翠柳衣
潮鼓盡成仙鼓樂 山光俱是佛光輝 忽然一陣香風起 疑見雪花鸚鵡飛

天都吳崧詩

山水多奇緣 況復挾勝侶 磴道穿梵音 上下身傴僂
夾壁自摩天 未闢五丁斧 憑欄窅然深 滄海一壑貯 雪噴萬古雷 簾捲四時雨
掀髯一老人 白皙半可覩 倏忽妙色相 莊嚴手揮麈 冉冉下金身 觀者蓋如堵
長干湧浮圖 瑞靄千絲縷 自謂最靈貺 對此難比數 浩蕩愜幽懷 翰飛出塵宇

范郊詩

兩之大士所 勤懇鑑初心 一識真空體 無勞著相尋 靈禽含妙語 天籟發清音
珍重平生志 難忘此日襟

邑人韓廷峨詩

我生漫道佛無緣 望到梵音卻儼然
點滴雨疑甘露灑 靈空巖擬法雲纏 輕衫恍惹清風舞 活象還同滿月圓
更有十分真色相 添青半臂畫難全

沈駿聲〈兩洞潮聲〉詩

山北山南午夜傾 靜中吞吐各分明
時人著眼知音少 試問聲從何處生

釋超眸詩

買得扁舟到洛迦 羣峯日日繞煙霞
乘雲已上磐陀石 躡屩還過千步沙 頻禮斷崖思現相 卻憐老眼未生花
衰殘不禁忙囘首 萬里滄溟水一涯

釋能崙〈兩洞潮聲〉詩

東望汪洋萬馬奔 潮囘兩洞撼晨昏
天窗屹屹通蛟窟 石甃嶙嶙控海門 浪破長風飛寶筏 波搖片月洗靈根
洪濤聲裏聞仙籟 震及雲山億萬村

洛迦洞

在梵音洞西石峻壑深洞腳插海人不可到結茅石上者架古木庋蒲團如鳥巢懸綴濤端惴惴恐墜也(舊志)

平天洞

在茶山北盡處(舊志)

古佛洞

在後山有苦行僧仁光蛻化而軀殼不壞其徒泥漆裝金供奉洞中(《海岸梵音》)

彌勒洞(採訪)

釋通樹詩

自到長汀後 何年出定關 度生生自度 且向洞中閒

靈佑洞

在梅岑庵吳瞻泰題名(採訪)

小山洞

在伏龍山下海中潮落可以直去在白華頂望之伏龍山如龍小山如珠肖極遠望之如貯石盆沼玲瓏可愛潮落時由積沙中約三百步即到沙間之石白如蹲虎青如伏牛歷歷可數登山之道紆曲上坪坪不廣高數級三面瀕大海俱崇崖峭壁鉅石累空若委若墜最高一石有穴名小山洞洞下有石石中又有洞如層臺複室危不可到從石峻處俯瞰洞根深數十仞潮水或不能至也石罅古木嵌生山茶冬青黃楊沙棠之屬百數十本丹茶尤多大者一二百年物鬱葱虧蔽遠波漏光怒濤騰雪蔭木坐石迥非人世覺從前經歷洞府尚塵囂矣其山有二茅篷一名小山洞非潮退盡不能往來洵屬靜境然人心不古近來每有暴客搶劫斗粟尺布或至拷打以索金錢孤僻住靜亦甚危險(舊志採訪)

(共四處)

金沙

在龍灣西路皆黃沙不著寸土長數里許日光照耀炫成金色即經言金沙布地處也(舊志)

千步沙

在几寶嶺北循山為玉堂街沿海為千步沙自几寶嶺至法雨寺東長約三里許沙色如金略不沾滯寬坦輭美又如鋪茵潮聲晝夜拍岸來如飛瀑止如曳練遇大風激蕩尤雷轟雪湧眩目震耳倏忽詭異不可名狀夏日外人遊山者每浴於[A18]朝陽洞西之千步沙中景致稍遜于此以其便也或植立水中與潮相鬥或用篼子擡至深處並篼子擲之如是互擡互擲以為樂若有大虧心事人亦有從屈大夫遊者(舊志《海岸梵音》陸寶〈遊普陀記〉)

明屠隆詩

黃如金色輭如苔 曾步空王寶筏來 九品池中鋪作地 祇疑赤腳踏蓮臺

清孫渭詩

千步堪留月 祥光散碧霞 遠看金布地 近泛浪成花 水氣雲飛絮 波聲雷駕車
慈航如可渡 此夜擬乘槎

鄞李起隆詩

午夜波濤去復臨 幾番淘汰見真心
恆河無數雖云闊 不及滄涯步步金

釋通順詩

誰把珠沙布得成 傳聞佛步此中行
捲將浪影千尋白 鋪就潮痕一片清 不管晴陰雷慣吼 纔交子丑日光生
想來淨土貪癡淨 滿地黃金卻不爭

塔前沙

在多寶塔後俗呼訛作前本俱沙阜浪濤衝洗沙去石存巉巖聳峙有若刻鏤亦若幻設(舊志採訪)

龍沙

為普濟寺之青龍故名飄沙累積高丈餘[A19]間古木怪籐幽花異草森陰馥郁與飛沙龍灣又異(舊志)

(共六隩)

飛沙隩

在八仙巖西相傳昔為淺海明初賈舶猶避風其中後飛沙日積漸成邱阜今則高積如山自東至西亙三里廣半之曠無草木履之輒陷風起時沙又飛湧踰時即能沒踝有僧爬去之以便行人為適茶山者之要道今又成平地不似三十年前之不爬便難行走矣(舊志採訪)

梵隩

在梵山中俗呼搗飯隩(舊志)

雨華隩

在雨華深處(舊志)

吉祥隩

在梵隩西(舊志)

後隩

在茶山背曠土多田(舊志)

虓虎隩

在天竺山下潮吼如哮虎故名(舊志)

(共五灣)

龍灣

在梵隩東地無土積沙成阜(舊志)

司基灣

在南山西白華峯之嶠也(舊志)

清康熙二十七年設寶陀巡檢司雍正二年裁灣名司基其即寶陀巡檢司之遺址歟

幽靜灣

在金剛窟左兩岸怪石森列巫山上瞰境尤佳(舊志)

青石灣

在飛沙隩左海岸皆沙獨此積青石纍纍亙百餘丈形如鵝卵而大遠望如堵牆風潮激盪亦不散沒近山居民經年常挑亦不見少此亦不可以凡情測者(舊志採訪)

梅灣

明屠隆〈梅灣春曉〉詩

梅尉丹鑪火不溫 疎枝淡月島煙昏 只愁海叟吹龍笛 攧落羅浮萬樹魂

李桐詩

萬樹梅花開滿灣 冥濛春色駐枝[A20]間 囘思仙尉成丹日 開落隨時待九還

丹陽丁鴻陽詩

扶桑旭日射朝霞 春入疎梅瘦影斜 一自星龕依雪竇 只今錯認是曇花

釋明慧詩

梅花萬樹滿前灣 仙尉於今丹竈閒 春色自來還自去 何曾一片落人間

三摩地

在普濟寺西嘉木蕭森甘泉清冽為寺西最勝處實則即指全山而言梵語三摩地亦云三昧此翻正定正受謂境地清淨堪修正定堪得正受正受者即修正定所親得之正道也故董其昌于道頭路口題曰「入三摩地」謂從此道而入無一不是三摩地也若認作一境一區則呆矣(舊志採訪)

(共六㵎)

東㵎西㵎中㵎

俗亦呼「溝」俱在茶山中山分三大支界處俱有溪㵎闊至尋丈狹亦數尺架石橋略彴以通往來清泉響流古木繁蔭奇石縱橫其際經遊至此幾忘身在海島中矣(舊志)

青玉㵎

在光熙錦屏諸峯之下出法雨寺前環抱若帶其下碧石瑩燦掩映清流水石相觸漱珠噴玉洛迦溪㵎此為冠矣(舊志)

清裘璉詩

一㵎泠泠澈底清 鏡人心影得嘉名 誰言觀海難為水 雨後飛泉十丈贏

澄靈㵎

在圓應峯下繞舍利塔北流故名(舊志)

雪浪㵎

在雪浪山下(舊志)

(共十泉)

龍泉

源出錦屏峯麓入法雨寺東祖堂下從巨石罅中迸出而蓄之池清冽異常雖旱不竭鐫有「龍泉遺石」四字近因擴祖堂基遂湮沒之(舊志採訪)

菩薩泉

在普濟寺左香積廚外方廣丈許澄泓窅深色如拖藍味甘冽寺眾千餘人日汲不竭(舊志)

菩提泉

在普濟寺右山麓禪堂西方數丈色白如玉掬飲清芬旱乾不竭(舊志)

真歇泉

宋僧真歇駐錫是山鑿石出泉起遣後不可考清法雨寺住持性統見白華主人啓石得泉史浩篆碑猶在作偈紀之(《許志》)

釋通樹詩

始倡宗風地 人名泉亦名 洪濤千萬頃 何似一泓清

三昧泉

在永壽橋南舊甃方池蓄之周廣丈餘今漸淤僅為一潭以傍路故水亦不甚潔清矣(舊志採訪)

活眼泉

在息耒院內清普濟寺住持通旭治退居之室得泉飲之而甘故名(舊志)

八功德泉

在妙莊嚴路西遇旱祈雨請三昧於是泉不往別所今在三聖堂內八功德者乃西方極樂世界七寶池中之水澄清異此方渾濁清冷異寒熱甘美異鹹淡劣味輕輭異沈重潤澤異㴼腐褪色安和異急暴除飢渴異生冷長養諸根異損壞諸根及沴戾增病沒溺等明萬曆間僧大方結茅於此嗣後張隨党禮督造前寺藏殿閒遊於此飲水而甘并聞雖經旱潦水不增減寺中祈雨取水於此遂捐資修三聖堂而名其泉曰「八功德」蓋擬以極樂世界七寶池中之水也(舊志採訪)

滌心泉

在道頭瀕海潮漲若欲沒然水清味甘挹之不竭(舊志)

靈一泉

在故育恩院西磐石上有水穴盈尺清泚可掬(陸寶〈遊普陀記〉)

功德泉

在蓮花洋畔關聖殿左清信商李才官建以濟眾(《秦志》)

普陀孤峙大海為斥鹵鹹墳之區而山中㵎泉獨味淡而潔瀹茗烹茶不遜江心峽口山僧多用巨竹為筒引行數里入香積廚以供用省取汲之勞無旱涸之虞舊志謂非惟造化之奇抑亦聖靈之澤洵然

(共二潭)

龍潭

在潮音洞口舊傳娑竭羅龍王居此興雲吐霧常著靈異(舊志)

龜潭

在茶山中近飛沙隩深碧汪泓旱不竭潦不泛相傳龍種居此(舊志)

明屠隆〈龜潭寒碧〉詩

清江使者夢冥冥 五兆空嗟朽甲靈 豈是來遊蓮葉上 水天霧冷月痕清

(共四井)

葛洪井

在烟霞館側甃池方廣丈許相傳葛仙翁煉丹之井繞霤涓涓日夜不息色湛碧而味甘鮮嗽之清人肺腑(舊志)

清萬言詩

丹竈無存汞已灰 一泓泉水碧山隈 須知當日乘槎意 不為求仙海上來

邑人包九圍詩

泛海投簪一葉輕 求仙恐似強安名 空傳一勺巖[A21]間水 照見當年心地清

仙人井

在几寶嶺下從嶺麓下坪低丈許自坪東折低又丈餘有石窟中有孔如斗即井也其水雖大旱大潦了無增減色味甘潔洵為第一窟中寒氣侵人雖酷暑不可久居稱為仙人井者子真稚川不可得而辨之矣(舊志)

清裘璉詩

壽春仙尉早忘家 避地終浮海外槎 一斛澄波贏萬頃 至今猶宿漢煙霞

徐載陽詩

新室衣冠視若泥 飄然浮海鑿山池 丹成跨鶴歸何處 想見清泉對月時

清光緒二十九年癸卯春僧戒如《砌井功德碑記》

圓通大士永劫常住此山超塵仙人不時安居斯地雖像教未至凡俗莫覩乎慈容而應身所居仙真恆瞻夫佛日故秦之安期生漢之梅子真晉之葛稚川等悉皆寄寓茲山修真養道所飲甘泉名仙人井及至梁貞明[A22]始建道場則大士宏慈由天章而廣被仙人古迹隨佛法以流傳其井前鄰大海上覆土窟入地丈餘從下湧出極旱不減大澇不增酷暑則涼嚴寒則燠質沈重而清澄味甘美而潤澤信士飲之多愈沈疴故閩楚之朝禮此山者必瓶貯攜歸以為法藥若非大悲法水從菩薩大慈悲心中流出俾飲者近愈疾病遠證菩提其能靈驗遠著之若是耶四明杏村干居士來山進香飲水而甘詢其名義稱歎不已遂愷然施資命衲經理用石砌井兼鋪井道上建一龕中供大士左奉龍王右安仙人欲後之取此水者行清淨道徹法源底見觀音于當處培佛種于將來醍醐入口疾病離身心地清涼永無熱惱之逼迫前程遠大常登仁壽之康莊故為略敍顛末勒諸貞珉

梅福井

在梅岑山椒相傳井水洗眼能令眼明(陳慶槐《借樹山房詩鈔》)

金沙井

舊呼龍井在普濟寺方丈後(舊志採訪)

(共七池)

海印池

在普濟寺前奉川戴澳題亦名蓮花池亦名放生池以種蓮放生故有此二名也海印者蓋取大士所證之理如海印發光所應之事如月印江海之義以名之也廣十餘畝東西各建築橋堤畫分為三舊稱清波如鏡林木倒影窺之如畫今則東西兩池淤蕪日甚有賴濬治矣(舊志採訪)

清奉化鄔景曙〈蓮池夜月〉詩

水滿波澄月色明 幽香遙拂晚風清 忽驚身在蓮花上 更待何年說往生

釋德介詩

梅岑沼內荷成樹紅白相兼密無數 當時遣戍及茲山 根蒂無存棲白鷺
十年得復返山廬 亭亭發育仍如故 是知劫運轉滄桑 有根爭似無根固
蒼穹宏被豈尋常 珍重花神惟養素 故人邀我入香風 幾欲隨流乘杯渡
松濤謖謖空谷中 默自躊躇終懶步 寄語海南學道人 好向池邊覓歸路

釋能崙詩

一鑑池開十畝蓮 亭亭翠蓋擁羣仙 賞心最是源泉滴 清耳無如天籟宣
好句吟成花亦笑 禪機悟到月初圓 歸來兩袖沾香露 猶是依依不肯眠

康熙《縣志》云「池產白蓮」舊志亦云「東西兩池產蓮盛時並頭五色競開寺僧據以占休祥」今荒蕪失治唯中池尚可彷彿昔年而東西二池則全成草萊矣

光明池

即慧泉在潮音洞明正德[A23]太后遣使禱取以療目疾因名今一泓依然水又清碧紫竹林之汲飲賴此(舊志採訪)

翦鑑池

在白華庵內僧朗澈所鑿方廣數尺泉清味甘荇藻幽徹明華亭陳徵士繼儒題名(舊志)

明陳繼儒贊

俗侶去 閒雲留 水洗耳 石點頭 朗和尚 百無求

張瑞圖贊

泓然而止 廓然而虛
不取於相 如井覰驢 中有金鱗 破網而出 雲行雨施 非池中物

蓮池

在法雨寺前清光緒十八年住持化聞濬中界海會橋橋東池周圍四十三丈四尺橋西池周圍四十三丈六尺(採訪)

月印池

在悅嶺庵山門外(採訪)

洗心池

在磐陀庵山門外圍牆內廣約數畝形如半規四圍甃以石中蓄雜魚倚欄俯瞰水碧魚牣頗饒勝致住僧善章濬(採訪)

育龍池

在法華洞巖石下巖上鐫是額巖下石窪若潭周廣不尋丈澄波泓然旱暵不竭雜木倚巖偃覆陰森睨其旁者雖盛夏不覺暑氣之侵人

(共四境)

清淨境

即指全山而言非另有特別之一區詳觀宋文憲公〈清淨境亭銘序〉自寶陀寺敍至潮音洞由潮音洞至磐陀石又西折為獅子峯象巖佛手峯三摩地歷敍其巖石等種種形狀蓋指所遊之全境而言故劉君謂寶陀主僧行丕曰「此清淨境也盍為亭」于是丕師乃建亭於寺之南嶺上從衡各三十尺左倚山右入潮音洞可以想見其亭之在潮音洞上也此明洪武三年事時後山尚無道場故不說及歷來多認做另有一特別之境致徧遊全山者尚憾清淨境之未得一觀也(〈清淨境亭銘〉具〈卷七營建〉「清淨境亭」條舊志採訪)

藤蘿境

在磐陀石東幽徑縈迴奇巖壁立上多古藤翠蘿鬱葱蔓繞海天盪漾中另一境界也(舊志)

空有境

即無畏石(舊志)

西方境

即西方巖(舊志)

附錄(共十處)

洛迦山

海中懸島在普陀洛迦山東南凡朝山禮佛者必兼謁是山有庵四曰妙湛曰圓通曰觀覺曰自在香火亦稱盛其下為洛迦門舟楫之往閩廣外洋者必經此(舊志採訪)

明屠隆〈洛迦燈火〉詩

熒熒一點照迷津 光奪須彌日月輪 萬劫靈明應不滅 五燈傳後與何人

是山為普陀洛迦之別一山舊志所謂小洛迦者是也地雖懸海然聖迹所在為朝山者所爭趨故應列及之

朱家尖山

在普陀西南海中即月隩也山最聳拔故名尖登峯以望開廓心胸普陀僧產多在此以康熙二十三年展復後僧各開墾後蒙免糧全山俱係僧產民國元年俱皆陞科(舊志採訪)

順母塗山

在南海中山中亦多僧自開墾之僧產(舊志〈法產康熙寬免錢糧碑記〉)

桃花山

在西南海中以安期生灑墨成桃花故名縣志謂山多產茶田頗肥美半為普陀僧開墾(舊志)

葫蘆山

在龍頭山(即伏龍山)對面中隔海港乾隆時法雨寺住持法澤報縣將曠地開墾以供長生庵齋用(《許志》)

金盂山

在蓮花洋中亦稱金鉢盂山明洪武二十年信國公湯和徙島民于內地普陀僧與焉舟至沈家門海上忽現一金鉢盂即此地也(舊志)

石牛山

在蓮花洋南宋中官王貴等詣山禮佛未虔及歸滿海鐵蓮花阻舟貴望山叩禱隨有白牛浮來食盡其花舟始行牛返水際化一白石形仍似牛故名亦名石牛港(舊志)

蓮花洋

在山之西南宋元豐中倭人入貢見大士靈異欲載往其國至洋滿海生鐵蓮花舟不能行倭懼而還洋之得名以此(舊志)

明屠隆〈蓮洋午渡〉詩

波上芙蕖盡著花 香船盪槳渡輕沙 珠林只在琉璃界 半壁紅光見海霞

陳朝輔詩

慧日澄圓覺海中 白蓮香滿獻花風 何人不道天香杳 已自樓船面面通

清王昌科詩

漫道觀音色相空 鐵蓮花放滿江紅 從知佛力洪無量 海國於今瞻拜崇

新羅礁

在西南大洋中石牛港口即日本僧慧鍔觸舟禱佛處(舊志)

善財礁

在潮音洞前海中不甚高大然潮漲足時亦仍露出浪觸礁間恍如小艇投岸以此山為善財南詢地故以為名(舊志採訪)

此前所載皆有關係于聖迹及多普陀僧產之地故悉列之餘如東大洋王大洋等只取擴眼界者慨不濫登

雲閒侯繼高遊補陀洛迦山記

補陀洛迦山在海岸孤絕之地為觀音大士說法道場自唐以來崇奉恐後余世家海上少小時聞長老言輒心慕之及膺世資奔走不暇自謂佛地無緣可到往歲猥蒙聖恩濫鎮全浙春秋二汛提師督哨涉歷海洋遂於丁亥之春肅謁大士於寶陀禪寺願慰平生歸欲搦管記其事錄錄未遑也茲歲春復當大汛乃於季春甲申朔考鉦戒行乙酉出蛟門過金塘晚抵螺頭港參戎吳君亦帥舟師來會詰旦抵舟山與吳君入城一閱丁亥過青雷頭自青雷以前千山萬島莫可勝記又前為石衕門數峯崛起潮汐經流旁午其中為十六門故又呼十六門云我舟從中門行廣僅可容偪船兩旁石齒齒列亦險要處也戊子出沈家門風雨交作舟不能前己丑昧爽風頗利航往如馳須臾過蓮花洋即抵補陀矣由短姑道頭從陸行二三里至寶陀禪寺瞻禮大士於是縱步遐矚峯巒錯峙若起若伏雲霞往來頃刻變幻目不暇接寺前累石為浮圖曰太子塔蓋元元統中宣讓王施鈔所建也由塔而南徧地黃沙即所稱金沙灘菩薩示現之地相傳為紫竹栴檀林者也又約三里許至潮音洞洞石巉巖正瞰大海巔有穴可俯而窺波濤澎湃激入洞中或如洪鐘忽扣或如猛虎怒號舊有殿宇橋梁可以瞻禮今皆廢其右為善財洞巖有罅窺之窅莫可測相傳二洞中菩薩示異秉誠叩禮往往多見之者余愧武人未離火宅中不敢妄覬遂復折而東又三四里曰千步沙有僧大智自五臺山來卓錫於此結庵以居曰海潮庵有樓開牖視之則滄溟灝溔近在几席而濤聲訇磕震應巖谷超然塵世矣庵之後山頂有泉貫竹引之瀹茗味殊甘冽已而日沈沈向暮遂返舟中往余得吳道子所繪大士像質素而雅近又得閻立本所繪則莊嚴而麗二人皆唐名手余并勒之於石明發復詣寶陀植碑於前殿之中於是再遊磐陀石石平廣可容百餘人俯枕大洋可以觀扶桑日出寺之西偏石壁旁起如扉曰天門由天門而入曰三摩地其下亂石離立巖洞嶔岑奇形詭狀即良工不能摹也寺之深處有真歇石蓋真歇了禪師修道之所真歇之前突然一石名無畏石形雖方廣而攲側若傾險峻莫有躋之者獅子石即在其旁其他若正趣峯靈鷲峯觀音峯皆望而覽之不能盡陟而補陀之大概盡此矣嗟乎金仙靈異示現於梅岑者千有餘年歷代崇奉愈久愈盛一旦東夷不靖竟為鯨鯢窟穴當事者遂奉其像遷之招寶而悉燬其廬殆佛家所謂劫數者非耶尚賴君相威靈廟堂碩畫島人殄滅海甸肅清佛法常明教不終否於是嘉隆之[A24]有五臺龍樹寺僧真松飛錫而來大倡宗風復興勝果邇年以來大倍曩昔矣恭維我聖母慈聖皇太后刊印藏經并範金為像繡綵結旛命太監張公少監孟公齎捧敕書賚錫於茲煌煌寵命悉勒貞珉猗歟盛哉雖然衣袽之戒復隍之虞聖人垂訓至深且切吾輩世受國恩職司戎務其可不兢兢惕惕夙夜靖共以無負國家設兵為民之意歟庚寅復出外洋抵桃花山欲訪安期生煉丹之所人無識者余乃復乘走舸徧歷山外大洋而返辛卯余有事欲暫歸關上遂別吳君壬辰挂席抵招寶癸巳入鎮治庭前人散援筆書之為遊補陀洛迦山記時萬曆十六年戊子季春十日

鄞屠隆補陀洛迦山記

東海補陀洛迦山者釋言海岸孤絕處又言東大洋海西紫竹栴檀林《華嚴》言善財第二十八參觀自在菩薩圍繞說法蓋震旦中國第一道場也由明州城桃花津六十里至候濤山下是為海門東航海抵翁洲洛迦山周圍百里四際無岸孤懸海中穢土劫塵邈焉隔絕遠近諸山大者如拳小者如栗三韓日本諸島青螺一抹杳靄煙際乍有乍無微風不動天鏡涵空澄碧萬里驚飆下撞洪濤上舂銀山雪屋簸蕩天地五更望日出扶桑巨若車輪赤若丹砂忽從海底湧起赭光萬道散射海水奛鮮煜霅晃耀心目吳淵穎謂空水弄影恍若鋪金僧伽黎衣尤極形容奇哉觀也山上寶陀禪寺奉觀音大士上自帝后妃主王侯宰官下逮緇侶羽流善信男女遠近纍纍無不函經捧香搏顙繭足梯山航海雲合電奔來朝大士方之峨眉五臺有加焉江津海浦風濤覆舟哀空侯酹波臣無時無之獨洛迦慈航乘潮穩渡開山以來絕不聞有顛危之險自非聖力默持慈心垂佑胡能然矣而眾生之朝禮皈依者往往示現金身瑞相白衣縞帶雲幢寶珞香花勝鬘時時有之唐宋累朝咸知信向至我皇代益以尊崇今上奉聖母皇太后命印經範像宣揚教典穆哉盛矣夫大士道臻無上因權度化義密教深見聞之妙如響觀成機熟耳目之用盡融譬之萬波散派元無萬波千月分光止惟一月嗚呼虣猛獷悍王化之所不能伏而慈氏攝之蔽錮昏庸師儒之所不能誨而如來導之十方仰賴萬國欽崇夫豈偶然之故哉

鄞陸寶遊補陀記

補陀為震旦名山之一孤懸海中水鄉衣帶殊不遠徒以鹿鹿塵鞅守株繫匏未始向若而問津焉不幾負盧敖汗漫耶今春二月風日晴美思得乘流縱棹作三十年未了緣遂於月之戊申日上舂發北郭是日頗暄江干新柳被堤纖腰欲舉澄波縈帶甚佳沿洄六十里至蛟川夜泊小港眠未定舟中告言勃谿揚帆進棹勢如雷動漏下四鼓泊金塘次早起觀海日出空濛鏡光忽躍午發舟以風駛不得入翁洲從曹家洋徑渡晚泊十六門月色陰晦子刻復發舟風掀浪播從黑甜中行數十里渡蓮花洋志所稱鐵蓮滿海者也昧爽泊金鉢盂山望補陀如在眉際恨不能褰裳涉之時天雨如注上漏下溼幾以篷窗為甑傍午抵山眾僧林立祗候余挾兩蒼頭委蛇而行度白華嶺夾路多桃花[A25]間以雜樹輕紅淡碧相錯如繡行二里嶺盡為蓮花池東為放生池環池植柳成行蕭疎可喜池中皆白蓮花時尚未著𧀮萼枯莖戢戢如葦林池上跨以大石橋修廣百武過橋歷數石級為寺門榜曰「敕建護國永壽普陀禪寺」蓋上命也時雨勢驟急余衫履半沾足力甚倦遂止宿白衣殿是為月之十五次日庚戌始登殿肅禮大士緇素千人合十胡跪幾無置足處殿後拾級而上傑閣五楹貯今皇帝及聖母先後所賜兩藏經梵字金字經附焉再上為景命殿小憩東方丈住山性海來會海公字無邊余戲謂「是覺海耶苦海耶」旁一客曰「囘頭即覺矣」因相與大噱從方丈折而東上為煙霞館有懷闕亭苫茅為之復下觀香積廚再下為齋樓十三楹可坐千人亦壯觀也是日雨乍淋乍歇山腰著霧如巾巳刻稍霽即披衣納屐而行歷寺西數十武彌望皆菜畦麥隴折而稍北路漸陟漸佳長松離立如人路旁多樹木為柵幽篁掩映仰不受日光忽有小塔卓地雙扉隱隱自籬落[A26]間入客曰「此金剛窟也」窟負一大石巖形如覆盂窟前後廊百武冠以岑樓四窗楞楞峯黛可挹輕飆行竹樹中如琴筑遞響余顧而樂之有僧雛薦香茗一啜至盡別去經清籟庵啓後閤看玲瓏石石皆散布林[A27]有聳有仄有搴有伏不住一相石上多有雨點霜痕蟲涎鳥迹羃以修藤五色斑斕如花幢繡蓋頓覺太湖靈壁之勝移作耳目近玩為之暢然一食頃至西天門絕壁相夾中僅容一人危石橫亙其上須傴僂乃得入直上為圓通庵有藏殿址稍西有石兩片竦特干雲題曰「不二石」過此則修竹庵矣庵居萬竹中密陰濃翠時時披拂軒楹與塵世迥隔已從庵背小徑下仍行竹[A28]歌古詩「竹徑通幽處」不覺擊節至再因以其[A29]間問娑羅庵再度一嶺為梅灣是梅子真修煉處有丹井迥公誅茅其[A30]名梅福庵余謂先賢名不宜直述因取孟亭之義易為梅仙庵題額而去里許遂至磐陀石石陡起三十尺兩石相累如盤下銳上廣縫中可以引綫亦一奇也余躡竹梯而上時惟二客從焉僕夫俱狼顧返走余因得縱覽海外若翁洲若桃花馬秦珍錯碁置蜿蜒巨浸中如渴虯欲飲驚濤忽張眾山俱動又如駕六鰲而排風良可喜愕傍有二石如龜一蹲伏巖上一䠥𨇨而登作巢蓮狀甚肖自磐陀石折而南下直百級為觀音洞洞在四山中嵌空刻露有石骨倒懸拄地四周可環而走恨僧徒增設堵牆洞遂黝黑又無炬火絕不見垂雲倒浪之奇大為此山缺陷還尋林樾庵會詩僧蓮區出庵循鳥道歷西方境踏積翠而東忽有石屏昂立道左客大叫為奇稍轉見累石無算大者百堵小者盈拳高者陵蒼蒼下者傍腰及趾攢聚獻狀出奇無窮為蜃雲為鯨波為空中樓閣為千花塔為九蓮臺為赤城之霞峨眉之雪光移影奪不可凝視余從石林中宛轉目左右應接毛豎膚栗屐齒迅不及停客復連叫不絕始知玲瓏石所見僅豹文一變而已石壁多有鐫刻甚漶漫獨「天柱峯」三字差強人意稍上為育恩院楊都護所創曲房小閣制甚精楚院西靈一泉磐石上有水穴盈尺清泚可掬時漸昏暮月初升海嶠微雲點綴如五色紋急曳杖東歸露瀼瀼已墜襟袖矣還至寺門月色甚朗余縱步蓮花橋見東北最高頂一燈熒熒如明星轉瞬漸大金光萬道散射羣峯奛鮮昱奕不可名狀同遊者曰「此佛光也」相與歡喜讚歎遂止宿方丈晨起小雨旋霽乃為茶山之遊出寺門東看「渡海紀事碑」折而北度几寶嶺下嶺為玉堂街可列方軌無崎嶇登頓之勞迂道入福源庵竹色頗佳再經禪那庵右數折登智度橋有董元宰勸緣碑筆法秀宕自是晉人本色過橋豎一木坊為鎮海禪寺燬於火階級柱礎猶存先聞有十丈傑閣亭亭逼霄漢而近金碧璀璨為一山冠惜未之見耳禮大士畢僧徒導入西堂有大智禪師像清滿具足讀十大願碑因思智師以行腳到山初無一椽蓋頂不十年而榛棘瓦礫之區創為莊嚴佛國至勤中使降香宰官聽法豈非靈心定力為如來之所印可者哉瞻禮而退飯於止閣飯罷循東道而升攀崖陟巘險巇互值凡十餘里至朝陽庵庵據茶山麓珍木圍繞綠蔭如城過此路益陡絕錯趾益高余竦身獨上山童無草木可倚盡力把滑始造其巔是名菩薩頂俯睇光熙妙應諸峯累累如杯瓢覆積水上僧言雖三韓日本彷彿可指數云恨是日陰霾僅見東霍山煙巒一抹餘者莽莽蒼蒼空水難辨頃之風力愈緊耳後肅肅如箭黃霧四塞張目不見睫客皆縮脰乃連袂趨下過華嚴庵秀峯院又過一小院有僧祇園稱百千萬劫難遭遇機鋒甚迅夜宿慧濟庵殿廡宏壯他處莫能及明發寒甚至被褐煨火從庵左循牆北行可里許山脊忽斷一綫直下如懸梯千餘級稍駐足復疾馳數轉煙深草茂石勢齒齒來嚙人蹭磴五里乃至宋公靜室中結一團瓢翼屋一重位置甚當繞砌有泉一泓從石罅出潺潺作細聲聞之清快又折而北山蹊迴疊如風中浪紋乍起乍伏繞出茶山之背人迹所不至即巖岫亦大蕭索矣行數里始聞鳥聲有六七短松偃蹇石上如趺坐僧再一轉忽見長松千頭彌山被谷松下飛泉數道弸裂石壁聲噌吰下注絃張磬戛與松籟相和余字之為「響水崖」從此編篷結屋可十餘處皆平平無奇又闌入沙磧中磴道絕級捫蘿禹步下及山之趾則龍樹庵矣庵背山面溪儘饒幽致復上至鎮海寺看飯僧僧俗幾六千人朗朗誦佛號杯羹盂飯平等共飧看畢出寺別取徑東下是為千步沙沙色布地如金略不沾滯寬坦輭美又如鋪茵設席沙際海濤上舂無風自雷亦一奇也又南行觀仙人井一坎窞丈餘水甚清冽復取故道歸宿白衣殿次日甲寅為月之十九[1]俗傳大士降誕拈瓣香上殿頂禮遂為潮音洞之遊沿放生池東行數十武觀太子塔元宣讓王所造凡五層頂高十丈礱琢太湖石為之有菩薩龍天像精巧絕倫轉而西南歷小坡為普同塔欄砌甚工下入塔院訪西僧僧貌蒼憸用梵語誦〈尊勝呪〉一過亦不甚辨再上為栴檀嶺問紫竹林林已失其故惟荒藤剝蘚存焉從此出而並海登戒捨身亭觀無梁鐵瓦琉璃三殿址遂至潮音洞洞旁奇石四布無寸木尺土中忽分坼如人張兩頤洞腳斜插海底潮聲晝夜來摐擊如獅吼鼉鳴潮音之得名以此也上有通穴天窗余伏而下窺則洞中石色紫絳多作鳥篆龍文洞口有物橫亙如闑僧言是估客所布大士橋凡百日為海風飄墜云頃之忽有蓮花二莖湧出波面冰蕤玉質瑩徹分明豈白衣示現之兆耶乃知志所稱七寶雙牙亦不盡誣也洞前為娑竭羅龍宮余因而問所謂毛跳石求現臺不過岝崿中小小示異者耳西有善財洞以南詢得名石坼處差小亦深窅不可測崖上珠泉滲滴不斷可取療目眚是為菩薩泉或曰慧泉自潮音洞越石塹而西平沙曼衍中為淨土庵庵正對蓮花洋景甚空闊是日有戈船千艘蔽空而進碧油紅幟星分鳥張與銀屋雲山相絢發真不減橫槊賦詩景也觀罷復陟一小嶺[A31]間道趨總靜室是夜宿修竹庵擬觀旭會雲霧不果乃秉燭辭大士出天門還經白華嶺入白華庵為昱光和尚手創朱扉畫壁種種佳麗庵後依山結小茨有青石數片可撫可踞得與韻士高衲披襟長嘯謖謖當松下風亦一快事也半晌潮平遂乘舟而返東風借便一晝夜抵郡城矣是遊往返八日舍筏攜筇幾盡一山之勝獨清淨亭有宋景濂碑銘已委之荒煙蔓草而不可入達摩峯有松雪題迹亦倦勤不及登眺他若大雪浪小茶山摩尼洞惜乎交臂而失之餘興堪乘須後舉耳山靈有知請無以此謝逋客

施世驃禮補陀洛迦山記

自有名山則有梵宇金人之夢玉像之招所由來矣竺氏之教既行其徒侶日益蕃其所居日益廣其規制日益恢大如五臺二峨普陀為三大士道場尤其傑出非大僧禪德不足以居之因乎山之靈而益以修其業之淨也普陀孤懸海表屢遭興廢黑山一炬之後繼以播遷歷代經營鞠為茂草先將軍襄壯公仰荷天威率師致討海天永靖澎湖臺灣一平而普陀宴然矣皇上齊聖欽明心源夙朗精研內典默契大慈緇眾許其還山祇林因而再造爰有水衡之賚有同善之綸有山僧之召臣民徧德中外從風而閩之文武自撫軍以下爭相崇奉施者輻輳先襄壯以碧瓦進寶坊以艅艎運大木亦一時之盛也辛巳秋余既有東海之役靈山咫尺汎帆直指見兩寺鼎新天題照耀頓忘鄙悋生歡喜心展禮訖小憩於留雲之堂揖方丈二公談興廢之由寄今昔之感因知前鎮藍公定令繆君皆從事於茲為時最久有勤於鹿苑焉今者九河底績聖駕東巡爰遣侍臣瓣香浮海命驃副之宣示皇綸分頒大賚期以鴻工早竣是役也余再過普陀矣以使事在躬一登梅岑之巔自餘溪山洞壑之奇禽魚卉木之細略無所涉惟覩香信萬夫歌堯賡舜梯山航海而至者達於九萬里之表斯亦海天難覯之際會也為之記

臨川王安石遊洛迦山詩

山勢欲壓海 禪宮向此開 魚龍腥不到 日月影先來
樹色秋擎出 鐘聲浪答囘 何期乘吏役 暫此拂塵埃

吳興趙孟頫遊普陀詩

[緲-目+耳]雲飛海上山 挂帆三日上潺湲 兩宮福德齊千佛 一道恩光照百蠻
㵎草巖花多瑞氣 石林水府隔塵寰 鯫生小技真榮遇 何幸凡身到此[A32]

龜茲盛熙明遊補陀詩

驚起東華塵土夢 滄洲到處即為家 山人自種三株樹 天使長乘八月槎
梅福留丹赤似橘 安期送棗大於瓜 金仙對面無言說 春滿幽巖小白華

吳萊夕泛海東尋梅岑山觀音洞登磐陀石望日出詩

山月出天末 水面生晚寒
扁舟劃然往 萬頃相渺漫 星河自搖撼 島嶼青屈盤 遠應壺嶠接 深已雲夢吞 蟠木繫予纜 扶桑纓我冠
寸心役兩目 少試鯨魚竿(其一)
起尋千步沙 穹石塞行路 怒濤所摐擊 徒以頑險故
卓哉梅子真 與世良不遇 上書空雪衣 燒藥迺煙樹 玄螭時側行 縞鶴一迴顧
從之招羨門 滄海晝多霧(其二)
茫茫瀛海[A33]間 海岸此孤絕 飛泉亂垂纓 險洞森削鐵
天香固遠聞 梵相俄一瞥 魚龍互圍繞 山鬼驚變滅 舟航來旅遊 鐘磬聚禪悅
笑撚小白華 秋潮落如雪(其三)

邑人張信遊補陀詩

浮生同一夢 感慨憐我情 文章祇覆缶 鉛槧總勞形 拂茲蘅竇下 陵彼天之層
和風灑雲龍 清樾培佳程 睠言遊仙侶 趣趾成蓬瀛

新會陳獻章洛迦望海詩

元氣茫茫混太虛 天吳簸撼蕩坤輿 千年木石勞精衛 百谷波流會尾閭
月下明珠鮫女泣 雪中飛觀羽人居 秋風吹老珊瑚樹 不見麻姑錦字書(其一)
一花初起白龍堆 萬騎長驅石壁開 碧海有山都是雪 青天無雨只聞雷
秋高鴻鵠排雲去 夜靜蛟龍出穴來 借問乘槎向何處 五雲咫尺是蓬萊(其二)

嘉興陸光祖補陀山詩

天抱琉璃宮 鰲柱不見底 誰騎香象來 明月弄空水(其一)
山椒石壁寒 沙岸水痕泐
濤聲日夜喧 禪心自空寂(其二)
白馬馱經來 乃在大海外 誰知震旦中 有此無色界(其三)
寶殿低秋浪 疎鐘入夜風 身心無處著 始悟本來空(其四)

鄞張子瑫遊補陀詩

嶙峋仙界錦城堆 寶樹瓊花面面迴 勢壓海門鰲背重 光搖島嶼蜃樓開
層巒偏向雲[A34]間出 飛瀑全疑天上來 自是修真奇絕處 何須弱水問蓬萊

沈明臣禮洛迦詩

三神山遠不能尋 惟有洛迦名古今 萬里扶桑開四照 九天靈鷲削孤岑
一枝鸚鵡多饒舌 徧海蓮花不染心 謁罷潮音靈洞口 皈依願發晚濤深

鄞沈一貫禮洛迦詩

積水中開梵帝宮 孤帆遠引列仙風 始知四大浮空住 別有三天護法雄
肅拜聖儀明滅裏 囘看人世有無中 殷雷頻吼潮音洞 何處西方更發蒙

武陵龍德孚題洛迦

望來鰲柱渺無涯 海上孤懸小白華 說法臺高開寶藏 潮音洞迥湧金沙
扶桑夜沸三更日 祇樹光生五色霞 我亦有冠慚未挂 梅岑何處覓丹砂

濟南李攀龍題洛迦時寺徙候濤山

洛迦山上古祇林 白馬西來峽口深 月出爾時樓閣影 風還如是海潮音
若非鸚鵡原能語 誰解蓮花不染心 五十三員知識盡 可勞踪跡問浮沈

餘姚呂允昌題洛迦

絕島波[A35]間渡 空門嶂裏懸 齋廚隨雀至 野衲近蛟眠 叢蔚蘿侵戶 縈紆竹溜泉
玻瓈千萬頃 水月映人天

管萬里題洛迦

古佛何年到海岑 紫雲為幕竹森森 藏真咫尺蓬萊島 護法莊嚴薝蔔林
風靜磐陀開寶界 日舂崖洞湧潮音 頻伽異鳥聲聞切 但說排山地布金

鄞李橒題洛迦

遠闢靈山鎮海東 參差臺殿出寒空 窗臨翠靄晴含雨 岸撼銀濤夜吼風
羈紲自憐留鈍質 皈依尚許悟圓通 霜鐘午夜聲初徹 坐看扶桑日擁紅

鄞徐申乾題洛迦

鯨波浩渺信無涯 帆外名山數洛迦 路入天門清梵近 僧歸石洞碧蘿斜
暝霞常映三生石 旭日初開四照花 消盡浮生苦海厄 應知功德徧恆沙(其一)
晨鐘暮鼓度來頻 雲隱花宮法界新 不但乘危開覺路 直從據險濟迷津 梅灣月碧生寒夜 茶島煙清遞曉春
更聽潮音如梵語 千秋崩倒渺無垠(其二)

鄞王嗣奭寄題普陀

幾囘飛目海東頭 天水蒼茫擁寶洲 旭日晴霞金界迥 長風巨浪紺宮浮
雲生磐石空中色 月到栴檀象外幽 寄語香巖問耆臘 前生曾結淨因不

鄞葉舜臣洛迦詩

驅石連鰲事有不 蒼茫天地總輕漚 乘潮夜覺星河覆 破浪時驚日月流
百谷龍蛇歸大壑 空王香火屬孤洲 邀僧施食龍歸鉢 拄杖看雲蜃結樓
老蚌戲珠宵出浪 文鰩吹霧晝迷舟 旁通異域應無數 咫尺神山若可遊 坐看飛仙乘嶠去 行逢老衲借杯浮
如來若許親摩頂 願得誅茅最上頭

歸安施敷題洛迦

海嶠東南障九垓 陵空梵宇鏡中開 經函萬卷黃金詔 地迥千重白玉臺
疎磬清音超彼岸 禪林明月照如來 莊嚴寶藏咸瞻仰 振古乾坤一壯哉

鎮海薛三省和家兄寄題補陀

磐陀咫尺幾時攀 惝恍天臨閶闔[A36]間 日濯琉璃明十界 水含宮殿動三山
蓮花隱現搖波白 竹葉參差著石斑 莫道莊嚴消息遠 月明滄海聽潺湲

[A37]崇仁吳學周題洛迦

水雲千頃極蒼茫 島嶼平吞日月光 紫籜扶疎開竹色 紅衣掩映發蓮香
欲參大士真空偈 好泛如來般若航 見說九重頒象教 恩波早晚徧遐荒

鎮海劉堯賓題洛迦

龍宮蛟室雪濤堆 併是空王梵宇開 淨色青山塵不著 寒光白夜日先來
蓮洋人渡蓮為楫 雲水僧居雲作臺 到岸了無機事事 沙鷗慣熟也忘猜

周俊元題洛迦

突兀千峯望不留 梵宮迥與白雲浮 靈鰲駕日光先到 古洞吞潮響暗流
夜半疎鐘清帶梵 天中空水碧澄秋 莫言苦海無涯際 彼岸分明在上頭

鎮海劉廷璿題洛迦

妙覺真如啓法藏 祇園珠樹映扶桑 滄溟四望鋪晴練 燈火諸天燦夜光
人到名山知佛國 誰從苦海渡慈航 一聲鐘磬空雲水 九品蓮開萬斛香

鎮海薛三台詠洛迦

孤插滄溟小白華 煙濤千步湧金沙 雪衣大士元常現 雲頂高僧別是家
翠竹嫩滋山寺雨 紅蓮豔奪海天霞 由來一葦堪航地 莫道茫茫未有涯

鄞萬表題普陀詩

挂席陵漰湃 長風兩鬢颾 俄然見宮殿 出沒在波濤 龍女呈珠貝 如來現玉毫
直將超世界 詎獨解天弢(其一)
不為名山住 將因法喜探 波聲搖佛座 松色暗經函
天女咸悲仰 童真亦屢參 捨家猶蓄髮 長此事瞿曇(其二)

餘姚姜子羔夢遊補陀詩

忽然飛渡海之東 海色澄清霄漢通 借問此心何所似 白雲映水月當空

嘉興馮夢正遊補陀詩

西教東流到補陀 金蓮花發映娑羅 星河歷歷黏清漢 島嶼累累浸白波
龍獻寶珠歸象罔 僧留香飯與黿鼉 我來欲發如來藏 老傍寒松學鳥窠

皖城劉尚志登補陀詩

欲問如來何處尋 寶輪空裏海濤深 朝看絕島開龍藏 夜聽寒潮落梵音
萬頃風雲浮碧玉 九天日月布黃金 閬州恍在藤蘿外 夢入西方不住心

仁和宋應昌寄題補陀詩

洛迦山浸海波中 大士西來彼岸通 不是世人迷苦海 肯教說法到天東

聊城傅光宅禮補陀大士詩

翠壁千重盡 滄溟萬里開 龍宮吞日月 蜃氣擁樓臺
五嶽誰飛錫 三生此渡杯 地疑人境外 身似梵天囘 紫竹藏鸚鵡 青蓮見善財 海神聽法至 天女獻花來
慧眼觀千界 潮音振九垓 皈依持半偈 甘露灑塵埃

上虞顧充望補陀詩

我家世居瀛海東 煙波滿眼青濛濛 我生夙抱探奇癖 十洲五嶽期過從
金門一旦謬通籍 矯首滄洲思無極 憑誰寄我仙山圖 開卷神飛渺南國
秋濤灝瀚秋雲賒 紫翠中浮小白華 瑤光遠映三摩地 金色平鋪千步沙 蛟宮鰲柱出贔𠫍 寶相珠纓示神異
慧照孤懸震旦中 慈航飛渡閻浮際 一襟水月共澄鮮 真歇關頭好息緣
泡影河山忽明滅 恆沙世劫幾逃禪 馬首京塵幾十丈 西風吹滿青袍上
苦海冥冥日望洋 津梁咫尺徒神往 題緘為報大將軍 莫散磯頭白鳥羣
他日浮槎指南海 相攜同禮白巖雲

盱眙李言恭題補陀詩

五嶽三山總浪遊 法門高敞海天秋 窗前雲氣蛟龍起 檻外波光島嶼浮
月映寶珠明上界 星隨燈火散中流 黃塵白髮真無賴 彼岸慈航何處求

同安蔡貴易寄題補陀詩

憶昔分符日 相依祇樹林 天留最勝地 佛照不淄心 海日蒼崖曉 蓮花碧水深
為民遙頂禮 願普恆沙金

鄞屠隆遊補陀詩

蘭若孤懸大海中 山根四面插蛟宮 浪推旭日排天出 風靜涼蟾照影空
異鳥聲和仙樂細 靈鰲背閃佛燈紅 神洲別有三摩地 況與蓬萊咫尺通(其一)
不斷潮音響石淙 蒼厓陡絕仗孤筇 天浮島嶼雲帆亂 殿壓黿鼉雪浪舂 曾共鳥窠參了義 還依龍藏討玄宗
日斜空水澄如鏡 微有冷風送暮鐘(其二)
獨上磐陀四望寬 青螺一帶抹煙巒
樓沾蜃氣全疑溼 潮落沙痕半未殘 波面紅蓮開一丈 巖前紫竹長千竿
朅來頓悟圓通理 手挈銅缾汲巨湍(其三)
不因禮佛到翁洲 那識乾坤屬一漚
欲就此中超幻劫 更從何處覓閻浮 雲光佛日三千界 海色仙人十二樓
幢蓋蕭蕭金磬冷 碧山黃葉寺門秋(其四)
翡翠臺吞島樹冥 珊瑚簾控海峯青
香船幕客帆投浦 寶塔霜鐘月在缾 聖主紫泥封賜詔 內官黃帕捧函經 人非人等俱聽法 夜半龍來殿不腥(其五)
扶桑日出曉蒼茫 淼淼行空一葦杭 誰劈銀濤開寶界 直扶鰲柱駕金梁
僧歸雲水袈裟溼 佛散天花殿宇香 悟得無邊先及岸 了知東土是西方(其六)
何來鷲嶺削千尋 大士端居紫竹林 日月高窗懸石扇 煙霞古洞響潮音
五雲瓔珞莊嚴妙 七寶琉璃般若深 菩薩泉名功德水 但教一洗盡凡心(其七)
凍雲時有鶴來歸 舟楫雖多雞犬稀 絳月夜侵龍女襪 碧雲秋冷梵僧衣
祇因海浪兼天遠 轉覺香臺與世違 塵土劫灰都不到 蓮花開落是禪機(其八)

鄞屠玉衡題補陀詩

孤峯巀𡺼帶蒼苔 紫竹林端講席開 擊鼓馮夷驅浪至 獻珠龍女挾潮囘
經繙貝葉聞清梵 座擁金蓮結寶臺 一片空明浩無際 遙瞻宮闕近蓬萊(其一)
磐陀石上散晴霞 金粟林[A38]間四照花 日落巖前發疎磬 夜深水際泛孤槎
千秋香火真如地 萬國梯航大士家 愧我凡夫遙頂禮 欲從蘭若問三車(其二)

鄞丁繼嗣題補陀詩

天下名山說普陀 孤懸海曲傍巖阿 雲蒸遠岸龍光躍 日照層巒蜃氣多
晴晝幢旛開霧靄 清宵鐘磬起黿鼉 滄溟地僻人稀到 喜共胡僧逐隊過

鄞陳繼疇題補陀詩

劫後莊嚴古洛迦 金錢詔許出官家 法輪雙轉三摩地 龍藏齊頒五色霞
靈洞千年仍竹葉 香林無處不蓮花 等心隨順如相許 早向門前駕大車

上虞黃之璧題補陀詩

名山梵剎海東開 金作禪宮玉作臺 萬點慈雲青雀下 半空法雨白龍來
依微石室窺無相 彷彿珠幢見辨才 誰似神僧杯可渡 摩尼自取照蓬萊

武陵龍膺題補陀詩

洞口曇花夜不昏 多羅舍利萬年存 魚龍跋浪連林屋 鐘磬和雲出海門
色界豈知天下大 香臺惟見世中尊 更憐末法誰梁棟 為有生公石可論

鄞吳禮嘉題補陀詩

萬里蒼茫一寺門 慧光千丈擁朝暾 孤懸寶相空塵劫 不斷潮聲到竹根
風靜靈旛鯨海宴 月籠祇樹蜃樓吞 登臺長嘯煙雲裏 掃卻凡塵道自存

董光宏禮補陀詩

東南澤國中 往往饒異迹 巨海峙補陀 大士下所適 俯瞰天溟池 懸崖九千尺
當時現法身 青蓮大如席 龍神日來朝 洪濤恣噴射 滅沒數點煙 天盡地無坼
波湧山勢搖 日蒸海氣赤 境內萬里舟 域外三韓舶 乘潮破巨浪 亂颿互相躑
皈德然異香 拱手晉名璧 昨年詔使至 旛幢映巖石 真如故無言 眾生自奔迫
遂令瀁漭中 今古長赫奕 西方有聖人 東海乃其宅 我今飛渡來 膜拜恍今昔
摩挲薝蔔花 四望曉天白 忽憶生前事 廿年此面壁

上虞徐啓東遊補陀詩

夢想名山久 因之駕海來 潮從天上湧 剎向嶼中開 金粟山為鉢 蓮花水作臺
磐陀望三島 咫尺是蓬萊

鄞張邦岱題補陀詩

法界何從覓 招提別有方 羣峯依日小 一水入雲長 蹟以蓮花著 林將竹葉藏
何時登彼岸 側想在慈航

鄞李先嘉題補陀詩

憑虛聊騁望 面面荻蘆秋 坐據三生石 心隨萬里流 黿鼉爭出沒 日月自沈浮
向夕煙氛斂 佛光似可求(其一)
法界元無著 茫茫空水雲 鐘聲潮外住 佛相鏡中分
經為魚龍說 人將鸛鶴羣 慈航如可借 不厭往來勤(其二)

鄞張邦侗題補陀詩

海上神洲一剎奇 珠宮紺殿五雲披 雙林祇樹三千界 絕岸潮聲十二時
月白滄溟鼉鼓振 風迴大壑梵鐘遲 波濤浩渺諸天靜 幾見游龍覲法師

新安程時望再遊補陀詩

為憐淨土出天涯 幾度相從泛遠槎 龍洞應窺曾到客 法臺重雨舊時花
無邊慧日懸祇樹 不盡慈雲接洛迦 更有寶光金色麗 令人滌慮問三車

鄞董大晟題補陀詩

滄溟無際望中舒 寶月孤輪帀太虛 坐聽鼉更通法鼓 從看龍女舞靈胥
磐陀石上三生偈 優鉢羅花四照餘 到此不知何彼岸 經聲天語自如如

鄞屠大諒題補陀詩

曉日射珠林 清光映遠岑 寶旛雲外落 石磬雨中沈 琪樹參禪觀 迦陵語梵音
金容如可見 徧界灑甘霖

鄞周應宸禮補陀詩

一剎中懸積水[A39]間 依然法寶護慈顏 已聞地籟潮生浦 若墜天花春滿山
佛以應權多著相 僧因領眾不成關 為儒未許皈依甚 捨得齋錢亦自慳

屠大誼登補陀詩

一望蒼茫遠樹連 羣山羅列寺門前 紅蓮冉冉生香海 紫竹離離繞梵筵
天女散花參聖諦 應真渡筏叩玄詮 慈航一一資龍藏 稽首金仙了俗緣

鄞柴懋賢題補陀詩

大壑深林知幾重 沈沈紺殿瑞煙濃 眾香縹[緲-目+耳]摶華蓋 七寶莊嚴捧聖容
風動繡旛看舞鳳 雲生畫棟欲飛龍 徘徊忽上千峯月 海印光寒起暮鐘

鎮海邵鳳來遊補陀詩

好將大海濯塵埃 梵剎孤當寥廓開 翠岫薜蘿清色界 碧天水月淨樓臺
夜光破暝旭初上 晴雨飛空龍欲來 妒殺名山僧占盡 閒敲鐘磬在雲隈

華亭黃正達題補陀詩

萬里蒼茫蜃市開 琳宮寶殿鬱崔嵬 夜寒風雨龍聽法 日落波濤僧渡杯
大海總名功德水 法身元是妙明臺 望中直接蓬萊境 盡向楊枝灑處來

鎮海邵輔忠遊補陀詩

洛迦巖外水悠悠 大士蓮臺自一洲 佛火三摩傳不夜 鐘聲萬里徹清秋
天澄虛白遙連壑 山淨空青下滿樓 剩得禪心同漭蕩 何須消息問泥牛

鎮海邵輔明遊補陀詩

澤國煙霞駐聖靈 六鰲駕出破滄溟 山頭晴雪半涵白 水面寒波長送青
雲擁祇林凝蜃氣 香飄佛殿散龍腥 總知極樂西方界 萬頃銀濤一淨瓶

鎮海王世仁題補陀詩

正法宏慈徧九垓 道場遙向海中開 波光日色金銀界 松響濤聲晝夜雷
貝葉繙時禪幌靜 天花飛處慧香來 須知色相原無著 水上青蓮是法臺

鄞金諤遊補陀詩

須彌山頂住諸天 佛掌如何現大千 海影盡含空外色 潮音不雜定中禪
金沙灘上僧歸月 紫竹林[A40]間鳥破煙 只辦直心皈大道 無煩寶筏渡迷川

台州劉炳文再守茲土重登補陀詩

浪遊兩度謁山靈 風景依然一望青 古寺潮音聽落月 深林竹色隱疎星
泥封綵絢丹砂鼎 蜃氣香浮大士經 說法夜闌人未倦 可知東海絕聞腥

漳浦朱一鶚遊補陀詩

西教至自龍象國 東方隱此黿鼉窟 峯巒一點青螺浮 沙堤千步黃金築
紫竹林開小白華 秋風處處優曇誇 煙霞別是人[A41]間世 水月孤懸大士家
臺殿風高響鈴鐸 淵靜魚龍聽說法 宮使傳經雲錦張 山僧揮麈天花落
自慚身是宰官身 囘首空憐車馬塵 為仰慈靈參大士 一泛仙槎牛女津

江陵樊王家題補陀詩

寶剎靈空路轉深 洪濤舂雪見叢林 波光倒影窺明鏡 晚籟含風響暗琴
寂寂香雲成法界 離離紫竹是禪心 名山應有神靈護 龍氣長吹落日陰

鎮海李一鳴遊補陀詩

大道元無我 浮生委此形 客來秋結社 僧過夜談經 虛室月生白 空庭雨送青
憐余攖世網 寧不愧山靈

鄞周應治題補陀詩

一上天門望不窮 諸天縹緲有無中 團瓢寂歷懸危磴 禪室參差嵌碧櫳
疊巘松濤清梵唄 干霄籜影露真風 獨憐臺上磐陀石 花雨紛飛散遠空

宜興何士晉遊補陀詩

琳宮絕壑駕靈鼉 萬里煙光擁黛螺 乾闥忽傳天樂細 迦陵時送鳥聲和
御函別啓新蓮藏 浩劫重開舊寶陀 水月觀中龍子出 栴檀林內雁王過
潮音作梵山齊吼 野衲棲巖雲滿窩 玉筍點斑留片石 金沙疋練護恆河
莫言島嶼津梁少 翻覺風濤世路多 兩度祝釐登彼岸 願言千載不揚波

秣陵張可大題補陀詩

海雲面面護禪宮 屹立中流砥柱雄 巨石有靈疑說法 洪鐘無礙只隨風
寒潮作梵連松韻 明月和香透竹叢 白鶴下來秋色靜 支公玄度此心同(其一)
精廬彷彿類天宮 紫竹青蓮蜃市中 客以乘槎遊汗漫 僧從卓錫住虛空
盤雲怪石疑將墜 噴雪潮音只自雄 水月任教觀自在 松窗半偈釋塵籠(其二)
萬里濤聲繞翠微 松門蘿幌到人稀
黿鼉隱現珠林寂 龍象經行佛日輝 紫竹已同羣木秀 白鷗猶帶晚潮飛
梅山儻寄長生藥 欲向滄浪問息機(其三)

武進吳鍾巒寓普陀次沈彤庵韻詩

懷闕亭虛已劫灰 御書猶向海天開 長明佛日古今在 如是潮音子午來
大士化身無住地 子真遺世尚留臺 太平香火當年盛 離亂禪棲半草萊(其一)
萬壑松濤入夜寒 泠泠非復世情看 隨緣竹裏逢開士 說法詩中現宰官
歸潔幸於塵界遠 逃虛敢謂考槃寬 維摩丈室堪休歇 不願遊仙駕彩鸞(其二)
蕭條無事小年過 隨意經行聽法螺 山靜地偏人境隔 林深僧少鹿場多
雲封古洞飛仙蝠 潮落平沙見石鼉 對境寂然忘故我 一時脫卻舊來窠(其三)

福建施世驃遊洛迦山詩

洛迦幽勝迥浮埃 公暇探奇鼓棹來 萬國風行鯨浪息 千巖雲斂寶幢開
勞生迹愧栴檀地 入世心澄般若臺 最喜磐陀梯絕頂 滄波東去望蓬萊

中州周聖化遊洛迦山詩

絕海浮空島嶼靈 上方宮闕倚天青 纖雲未作雷千里 穉日初生錦一屏
鳥出銜香花不落 龍歸聽法殿無腥 蓬萊清境非人世 好斸珊瑚蓋草亭

仁和盧琦咏普陀詩

不挂西來百衲衣 寶冠瓔珞啓朱扉 宮中萬古皈依地 六月祠官海上飛(其一)
葛井梅岑迹較奇 吳門勾漏隱何時 磐陀石上三生話 蝴蝶莊周兩不知(其二)

鄞施兆鳳登普陀詩

洛迦遙對海門浮 萬里煙波一望收 絕壁列天分日本 長空扶月下琉球
蒼茫蜃氣晴疑雨 淅瀝寒聲夏亦秋 乘興相尋往古蹟 卻忘歸約渡頭舟

王大捷遊普陀詩

入山忘凡想 雲水自幽靜 孤嶂有餘好 迴巒互掩映 上是大士堂 下是芳草徑
樹深颺奇采 洞古發清磬 疑非人間世 客心與禪定

徐州張彪過普陀詩

一抹疎林感素秋 蓮花洋盡見經樓 金銀宮闕三山景 烏鵲帆檣萬里流
徐市至今居遠嶼 衛溫自昔到夷洲 求仙不遂還求佛 稽首慈雲豈浪遊

褚國柱過普陀詩

蕭寺天開浩渺中 偶來乘興訪支公 千重古樹和雲碧 萬派秋濤浴日紅
峭壁迴時流急湍 幽宮深處挂殘虹 棲遲野鳥閒舒卷 疑似山頭趁晚風

晉江黃洽遊普陀詩

大士橋邊月 流光萬里餘 連天增浩瀚 帀地託空虛 軍吹嚴荒戍 神燈下佛廬
夜寒投止宿 禪榻有儒書

鎮海謝萬欽復遊普陀詩

勝地從來不倦遊 尋幽依舊過林邱 老僧前度曾相識 茅屋今朝復小留
風捲波濤聲疊壯 天開石塔影層浮 生平愧我多飄泊 長嘯何時學隱流

涪陵何洪先遊洛迦詩

昨夢佛菩薩 小白華打坐 朝朝風信阻 悶悶其何柰 不趁此時遊 光陰徒錯過
夜來駭浪息 漁舟呼兩箇 心誠二人同 風順一帆播 須臾登彼岸 歡喜同聲和
洛迦比峨眉 孰小而孰大 普賢與觀音 誰輔而誰佐 大士能救苦 眾生樂附和
自從皈依後 塵勞都覰破

福建楊景登普陀詩

特地辭塵入勝緣 超然身已在青蓮 象龍遙集三千界 樓殿重開數百年
香閣曉飛晴靄溼 珠林春放白華妍 了知眾相原無著 性海澄澄有渡船

秀水劉廷謨遊普陀詩

名山屹立海中央 掬水先聞勝地香 金鉢盂中迎法雨 鐵蓮花上渡慈航
紺宮碧瓦觀瞻遠 異壑靈巖應接忙 安得紅塵無箇事 披緇宴坐任滄桑

徐州趙元吉至普陀詩

平波灩灩木蘭舟 雙眼澄空萬里流 貝闕天開煙島渺 香幢風動翠雲浮
[A42]間莫我憐青眼 谷口逢僧話白頭 彼岸更教何處覓 一聲鐘撞碧峯秋

黃巖朱國寶題普陀詩

咫尺慈雲湧碧蓮 旌麾海外接諸天 風恬有象非空寂 濤響無聲即大玄
蜃氣已開香閣靜 龍巖不隔洛迦懸 當年感入瞿曇夢 早覺靈光一點圓

沈紹約至普陀詩

羣峯面面列芙蓉 步入深青第幾重 不信樓臺天際出 慣看花雨檻前濃
潮寒晚落千層雪 嵐翠晴開十里松 恭為聖朝多寵錫 奎章高接紫雲封

同安許琰遊普陀詩

大壑懸崖古道場 石蓮花頂錦屏張 竹林人轉肩挑霧 檀樹僧歸衲帶香
絕壁當街通紫氣 平沙連海展金光 磬鐘定後諸緣靜 孤月圓明挂上方

邑人邱逸夫遊普陀詩

暫泊輕舟入此山 步隨雲影造禪關 天晴愈覺巒光好 地遠深容物性閒
僻徑時逢孤獸過 危巢暮見眾禽還 老僧莫怪忘歸棹 亦擬棲神水石[A43]

邑人金鐘遊普陀詩

向訝蓬萊路渺茫 今朝帆布趁風揚 誰知一點山浮處 竟是大悲佛道場
寺與雲齊全古樸 庵如星散半荒涼 聽經說法尋靈迹 踏破苔痕策步強

邑人王慶年遊補陀詩

環海皆山青未了 來看補陀山色好 補陀山靈現溟渤 圓嶠彷彿擬蓬島
金泥光閃梵王宮 欲謁未謁先為容 自知身已騰河嶽 逞將一往馳蛟龍
始遊洞天繼絕壁 歷盡陂陀三百級 芒鞋踏破海南雲 玲瓏怪石迎人揖
峯巒蘊藉有奇姿 樓臺半露瓦參差 三分樹色二分竹 濃青淡綠襯相宜 清磬一聲塵世外 梵音上接諸天界
十年久約此[A44]間遊 到此了卻遊山債 山僧引我入松寮 松風鎮日聽蕭蕭
燒茶爇篆棲息處 別有名花香六朝

邑人湯濬普陀紀遊詩

我本山中人 夙具遊山癖 況有竹林賢 左右相提掖(同遊者為烏程周慶森叔姪)
言作南海遊 海岸尋幽僻 補怛洛迦山 形勝昭往昔 未登梅仙岑 先訪短姑迹
怪石青鼓青 小山白華白 金沙千步平 無風亦渹湱 法華一洞幽 巖扉兩分擘
梵音與潮音 朝暮吼潮汐 奔濤若怒雷 驚心又動魄 最高菩薩頂 去天僅咫尺
置身雲霧中 異境想天闢 怪哉飛沙隩 碎金續斷磧 普濟與法雨 前後一嶺隔
其嶺名几寶 寶石累千百 珍珠古佛裝 貝葉藏經譯(後寺有珠佛一尊珠大徑寸貝葉經葉如黃箬經皆梵字)
三十二化身 寶相備聾躄(前寺有三十二應大士畫像) 巍巍九龍殿 輪奐耀金碧 玉佛外洋來 蓮趺恣刻畫(前後寺及靈石庵均有玉佛來自緬甸國)
紫袍內府頒 龍章猶顯赫(清聖祖御賜潮音和尚紫袍猶藏息耒院)
瞻禮雜士女 羅拜交履舄 東西兩天門 鳥道險且窄 達摩與天柱 孤峯聳山脊 磐陀如盤托 中通一綫隙
旁有說法臺 方廣容數席 觀音洞在下 盤旋如半璧(觀音洞中有一柱可環而走)
石中萬个竹 松下千年珀(紫竹林之石內有天然竹葉影名紫竹石又山中多古松) 二龜石尤奇 似受人鞭策
美景不勝收 胸中邱壑積 遊興尚未闌 歸裝催海舶 再至朝陽洞 摩崖為題額(歸時周君重至朝陽洞摩崖題名)
莫道空手囘 載得一拳石(歸攜紫竹石一片)

釋海觀山居雜詠

是山俱可住 何必向崆峒 倦倚梅岑樹 閒看海濤風 一徑通籬落 兩石峙西東
偶然捧書卷 隨意就陰桐(其一)
支遁買山隱 我欲躡其踪 因思普陀近 常聞聒耳鐘
檻外饒綠筠 牆下有流淙 柴門不須掩 依仗白雲封(其二)
夜分猶不寐 起來步林月
歎息勞生擾 顧影慚白髮 寒威侵逼人 覓火燒榾柮 烘罷上禪牀 真妄一時歇(其三)

釋道貞禮普陀詩

攢峯峭壁勢排空 大海中[A45]間山最雄 蛟蜃結樓雲湧黑 黿鼉鼓浪日翻紅
潮聲夜落龍吟外 天籟時聞僧梵中 何必辛勤尋解脫 耳根觸處即圓通

釋通旭題普陀詩

熙朝鼎運海雲開 朱履欣從破綠苔 斷砌旌旗橫麗日 虛堂鐘鼓震春雷
廣傳衣鉢賢王澤 遙溯源流大帥才 佇聽晨雞清報曉 九垓應效舞三臺

山中四威儀詩

山中行 閒踏青 沒意智 沿路扯葛藤(其一)
山中住 煨紫芋 拾枯柴 不伐長青樹(其二)
山中坐 偶囘顧 牧童兒 問我牛何處(其三)
山中臥 無事做 醒來時 紅日將西墮(其四)

釋元志至普陀詩

洛迦名勝冠支那 宸翰奎章寵錫多 老柏雲中撐佛日 疎鐘月裏答鯨波
煙橫島嶼香航集 梵響樓臺野客過 莫訝好山登眺晚 陵空紺殿愈嵯峨

釋濟成喜至洛迦詩

潑天風浪渡東洋 千里須臾到上方 紫竹有時常現瑞 白花無地不生香
鯨吞海印三秋月 日射金盂百道光 始信洛迦隨處好 石頭坐坐也清涼

釋觀參登普陀詩

朝拜東南海外山 迢迢千里遠躋攀 遙聞鐘鼓煙霞裏 近看樓臺霄漢[A46]
龍眼有泉流玉液 虎巖無路覓金鐶 珂公一往空陳迹 梅嶺誰來再啓關(其一)
登彼斷岸望長空 紫竹深林萬壑風 西折江流波渺渺 東翻海氣雨濛濛 潮聲響徹青天外 寶塔光搖白日中
靈洞玉書丹竈在 蒼茫何處問仙翁(其二)
特來此地覓曇華 踏破芒鞋路轉賒
問道不尋前太守 聞鐘卻憶舊僧家 風翻祇樹搖清影 雨過蓮洋變紫霞
囘首磐陀山外景 扁舟一葉夕陽斜(其三)
白雲紅樹梵山頭 躡磴攀蘿徑轉幽
斜日荒荒巖際下 清泉淺淺寺前流 短姑勝迹名猶在 大士殘碑蹟尚留
千載廢興真夢幻 青燈夜夜思悠悠(其四)
來往洛迦滄海[A47]間 欲求真訣駐衰顏
星河半落巖前寺 雲霧初開佛頂山 千步金沙風浩浩 百年仙井水潺潺 不須更堯菩提路 滿目生情豈等閒(其五)

行童心鼎至普陀詩

總角隨師履 舟行至海南 所經疑故里 相見宛同參 示幻全知醒 問心杳莫探
夜深學趺坐 明月入松龕

普陀洛迦新志卷二終


校注

[0082001] 據王自夫考證〈送馮判官之昌國〉一詩並非蘇軾之作作者應為明代文人張憲「馮判官」應是指馮驥的侄孫但未詳其名(見王自夫〈馮判官是富春山居圖中人〉發表于2011年6月13日舟山日報) [0140001] 甲寅日為二月二十日(參照DDBC時間規範資料庫)
[A1] 間【CB】閒【志彙】
[A2] 間【CB】閒【志彙】
[A3] 間【CB】閒【志彙】
[A4] 間【CB】閒【志彙】
[A5] 間【CB】閒【志彙】
[A6] 間【CB】閒【志彙】
[A7] 間【CB】閒【志彙】
[A8] 間【CB】閒【志彙】
[A9] 間【CB】閒【志彙】
[A10] 間【CB】閒【志彙】
[A11] 間【CB】閒【志彙】
[A12] 間【CB】閒【志彙】
[A13] 間【CB】閒【志彙】
[A14] 暾【CB】▆【志彙】
[A15] 間【CB】閒【志彙】
[A16] 間【CB】閒【志彙】
[A17] 間【CB】閒【志彙】
[A18] 朝【CB】潮【志彙】
[A19] 間【CB】閒【志彙】
[A20] 間【CB】閒【志彙】
[A21] 間【CB】閒【志彙】
[A22] 間【CB】閒【志彙】
[A23] 間【CB】閒【志彙】
[A24] 間【CB】閒【志彙】
[A25] 間【CB】閒【志彙】
[A26] 間【CB】閒【志彙】
[A27] 間【CB】閒【志彙】
[A28] 間【CB】閒【志彙】
[A29] 間【CB】閒【志彙】
[A30] 間【CB】閒【志彙】
[A31] 間【CB】閒【志彙】
[A32] 間【CB】閒【志彙】
[A33] 間【CB】閒【志彙】
[A34] 間【CB】閒【志彙】
[A35] 間【CB】閒【志彙】
[A36] 間【CB】閒【志彙】
[A37] 崇【CB】祟【志彙】
[A38] 間【CB】閒【志彙】
[A39] 間【CB】閒【志彙】
[A40] 間【CB】閒【志彙】
[A41] 間【CB】閒【志彙】
[A42] 間【CB】閒【志彙】
[A43] 間【CB】閒【志彙】
[A44] 間【CB】閒【志彙】
[A45] 間【CB】閒【志彙】
[A46] 間【CB】閒【志彙】
[A47] 間【CB】閒【志彙】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