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說陀羅尼集經卷第三
般若波羅蜜多大心[16]經([17]印有十三,[18]呪有九)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19]千二百五十阿羅漢、無量阿僧祇諸大菩薩、天龍八部、人非人等俱前後圍[20]遶。
爾時,梵天與諸大眾共相謂言:「我今欲聞般若波羅蜜多功德。」時諸大眾皆大歡喜,讚梵王言:「善哉,善哉。」爾時,梵王即從座起,偏露右肩,右膝著地,頂禮佛足。禮佛足已而白佛言:「世尊!我今至心願樂,欲聞般若波羅蜜多不可思議功德,惟願世尊為我說於般若波羅蜜多不[21]可思議呪印功德。」
爾時,佛告梵王:「我於他化自在天中略說呪印,諦聽諦聽,我今為汝說此功德。如須彌山諸山中王;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一切奢摩他中王。如須彌山王,四方猛風不能吹動;般若波羅蜜多亦復如是,若依般若波羅蜜多即得堅住於奢摩他,諸天、魔等不能傾動。猶如大海皆[1]能容受一切眾流;般若波羅蜜[2]多亦復如是,皆[3]能容受一切佛法。若依此般若波羅蜜多教法行者,即得[4]住宿住智,知於過去我從彼處因於彼行得生此處。若依此般若波羅蜜多教行者,即得除滅三毒之罪,生生之處不聞惡法,得身端正猶如金色,頂戴天冠,無有慳心,生於剎帝利婆羅門中,於諸會中一切大眾皆悉隨從,不生三途地獄之中,十方佛剎隨意往生,現身即得四無所畏,於諸會中勝出諸眾。若能日日作此法者,現身即知一切諸法皆無障礙,得奢摩他。
「若人欲得奢摩他者,當依般若波羅蜜多作法,日日供養,作印坐禪。若於屍陀林、或在塚間坐死屍邊,作不淨觀、及生滅觀、乃至慈悲觀、界方便觀者,即得奢摩他。若三[5]年坐奢摩他者,無色天光來入身中,即知三界一切諸事。於三年中一日喫食、一日不喫食——若不食日,隨服藥菜,若不食藥菜,服氣最好——如是隔日滿三年者,得奢摩他。日日作此法,燒蘇合香,誦呪滿足十萬遍者,得大雲奢摩他、慈悲奢摩他、大雷聲奢摩他、電光奢摩他、[6]火光奢摩他。若日日作印法等種種供養者,罪滅,得奢摩他;若重罪業眾生日日不作印呪等種種供養者,諸罪不滅,不得奢摩他。是故,我今說此方便,欲令一切皆悉樂聞,成就願故。
畫大般若像法
「畫大般若菩薩像,可取八月十五日,以細好絹兩幅、或三幅亦任意用,高下闊狹必須相稱。於精舍中作水壇竟,於其壇中誦大般若呪,呪絹一百八遍已,請喚畫師最好手者令受八戒,一上廁、一[7]洗浴,著新淨衣,與作護身[8]印。其[9]彩色中用薰陸香、安[10]悉香汁和,不得用膠。於其壇上日日三時散雜色花,燒沈水香,誦呪供養菩薩,夜別然燈[11]七盞,然後可畫菩薩。
「其菩薩身,除天冠外,身長一肘([12]人一肘如佛一磔手),通身白色,面有三眼,似天女相,形貌端正如菩薩形,師子座上結加趺坐,頭戴天冠作簸箕光,其耳中著真珠寶璫,於其項下[13]著七寶[14]瓔珞,兩臂作屈。左臂屈肘側在胸上,其左手仰五指申展,掌中畫作七寶經函,其中具有十二部經,即是般若波羅蜜多藏。右手垂著右膝之上,五指舒展,即是菩薩施無畏手。菩薩身上著羅錦綺,繡作𧛾襠,其腰以下著朝霞裙,於上畫作黃色花[15]褻,天衣籠絡絡於兩臂,腋間交過出其兩頭,俱向於上,微微屈曲如飛颺勢,[16]其兩手腕皆著環釧。
「菩薩[17]右廂安梵摩天,通身白色,耳著寶璫,其項上著七寶瓔珞,立𣰽[18]毺上。右手屈臂向於肩上,手執白拂。左手申臂,手執澡[19]罐。其腰以下著朝霞[20]裙,以羅[21]綺錦繡嚴飾衣服。其梵天身[22]披紫袈裟,[23]頂戴花冠,作簸箕光,其手脚腕皆著寶釧。
「菩薩[24]左廂安帝釋天,通身白色,耳著寶璫,其項上著七寶瓔珞,立𣰽毺上。右手屈臂向於肩上,手執白拂。左手屈臂,肘節向左,手掌向腹仰[25]掌,掌中堅著一跋折羅,跋折羅頭[26]外向著之,火焰圍遶跋折羅身。其帝釋像從腰以下著朝霞裙,以羅[27]綺錦繡嚴飾衣服,天衣籠絡,頭戴花冠,作簸箕光,其手脚腕皆著寶釧。
「菩薩光上兩[28]廂皆畫作一須陀會天,而散雜花及齎瓔珞而為供養。
「其像座下畫作香[29]爐供養之具,其供養具左右兩廂各畫布置八神王像。其神王色,青、黃、赤、白各為一色,面作威怒,一一神王各著五色金銀細甲,各執器仗,威嚴而立五色石上。
「次下右廂畫呪師像,胡跪而坐,兩手捧[30]持香爐供養,面仰向上,如似瞻仰菩薩尊顏。
「畫其像已,當立道場,懸[31]繒[32]幡蓋,雜寶[33]鈴珮種種嚴飾,香泥塗地而作水壇,縱廣四肘,迎將菩薩安[34]置壇上。像面向西,呪師[35]面向東,日日香湯洗浴潔淨,著新淨衣入於道場,護身結界作法誦呪,種種供養般若波羅蜜多。誦呪可滿十萬遍,時時[36]別懺悔,滅身[37]上過去一切罪障,於後誦呪作法用時種種得驗。
「畫像法竟,次說印法。
般若身印第一
「二手合腕,掌[38]中相開,即用二手頭指、中指、無名指頭曲相拄,其二小指、二大指各直竪磔開。
般若心印第四
「准前,唯改以右[4]手大指捻著頭指,即是般若心印。
般若大心印第五
「准前,唯改以左大指屈向下,即是般若大心印。
般若頭印第六
「准前,唯改齊竪二大指,離頭指一分許,即是[5]般若頭印。
般若奢摩他印第九
「[10]先舒左手五指於臍下,即用右手四指作拳,於左手掌中仰著,以二大指直竪相合頭,是二印是般若奢摩他印,欲入奢摩他伏魔用之。
般若奢摩他四禪印第十
「先仰右手,舒五指於右膝上,即竪左手四指,屈大指於掌中,即屈肘竪臂,[11]合掌向背,此掌中有一切佛法般若之藏,即是奢摩他四禪印。
般若懺悔印第十一
「先竪右手四指,側掌向前,屈於大指在掌中,即以左[12]手大指於右掌中與右大指相鉤,[13]又以左四指[14]掘右手掌背,即是懺悔印。
「若有行者日日作此印法并誦呪者,能除一切四重五逆,恒[15]河沙等罪皆悉消滅,十方淨土隨意往生,近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般若無盡藏印[16]呪第十二(一名般若眼,[17]又名金剛般若心,又名般若根本)
「以二大指各捻二小指甲上,平屈二小指,下節、中節相背博之,二中指、二無名指各相背博,直竪向上,各屈二頭指相背,令平中節,背相著,與二小指相稱,令[18]手如高座上安置經藏,當心著之。當誦呪時,專想繫念,一切經藏皆從印出,悉入心中。
「般若無盡藏陀羅尼呪曰:
「『那([19]上)謨(上)婆伽筏帝(一) 鉢囉[20](二合上)若(若冶反)波囉弭(上)多(上)曳(二) 唵(三) 唎伊(伊棄[21]反[22]起音二合下同)(四) 地伊(二合)(五) 室唎(上[23]音二合)(六) 輸嚧(二合)陀(七) 毘社曳(八) 莎訶(九)』」
佛言:「此陀羅尼印有四種名:一、名般若無盡藏,二、名般若眼,三、名般若根本,四、名金剛般若心。此陀羅尼印有大功德,若能至心如法受持隨誦一遍,出生一萬八千修多羅藏,又彼一一修多羅[24]藏中各各出生二萬五千修多羅藏,又彼一一修多羅中出生百萬修多羅藏,又彼一一修多羅中出生無量百千萬億那由他阿僧祇修多羅藏,如是乃至展轉出生無量無盡修多羅藏,所出經題、名句、義味各各不同而不重出。如是,念念出生無盡,是故名為無盡藏陀羅尼印。
「此陀羅尼印即是十方三世諸佛宗祖,亦是十方三世諸佛無盡法藏、一切般若波羅蜜母,過、現、未來諸佛菩薩常所供養、恭敬、讚歎。若善男子、善女人等以至誠心書寫、讀誦、如說修行,是人所有百千萬億恒河沙劫生死重罪於須臾頃悉滅無餘。此陀羅尼印所有功德,我若住於百千萬億阿僧祇劫歎猶不盡,何況餘人歎之能盡?
「若欲修行般若[25]波羅蜜者,一食齋戒,香湯沐浴,著新淨衣,入於道場。要當先誦此陀羅尼并作此印,滿百萬遍,然後修行餘般若法,決定成就。是故,名為般若根本。此陀羅尼印悉能照了一切般若波羅蜜法,故名般若波羅蜜眼;此陀羅尼印悉能摧滅一切障礙、悉能住持一切諸佛菩薩功德,故名金剛般若心也(是一印呪筏[26]𠼝耶思[27]繩伽法師譯)。
般若使者印第十三(先用般若護身,[28]次用軍[29]茶利法護身)
「先仰二手,即以二無名指相鉤,其二中指及二小指各向掌[30]中屈之,二頭指各竪,頭相拄,二大指亦直竪附頭指側,捻頭指中節,二大指來去,用治一切病。
「呪曰:
「『那([33]上)謨(上)婆伽婆([34]去)帝(一) [35]摩訶波囉([36]上二合)若(若冶反下同)波囉彌多(去)曳(二) [1]薄訖底(二合)伐蹉囉([2]二合)曳(三) [3]阿波唎(二合)彌多瞿拏曳(四) 薩婆怛他揭多(五) 波唎布自多(去[4]音)曳(六) 薩婆怛他揭多(七) 努若多努若多(八) 毘若多(上)曳(九) 跢姪他(十) 波囉(上二合)若波囉(上二合)若(十一) 摩訶波囉(上二合)若(十二) 波囉(上二合)若婆[5]娑揭唎([6]上)(十三) [7]婆囉(上二合)若嚧迦揭唎([8]上)(十四) 安馱迦(去)囉(十五) 毘[9]馱麼[10]尼(十六) 徙提蘇徙提(十七) 徙殿覩縵(十八) 婆伽婆(去)底(十九) 薩防(去)伽孫怛唎(二十) 婆枳底(二合)伐蹉哩(二合)(二十一) 婆囉(二合)娑哩跢訶(上)悉羝(二合)(二十二) 三摩莎[11]婆羯哩(二合)(二十三) 勃[12]地勃地。[13]冒馱耶冒馱耶(二十四) 悉地悉地(地[14]野反上同)(二十五) 劍婆劍婆(二十六) 迦羅迦羅(二十七) 者羅者羅(二十八) 頞婆頞婆(二十九) 阿揭車阿揭車(三十) 婆伽婆(去)帝(三十一) 摩毘㘕(去)婆(三十二) 莎訶(三十三)』
「是大神呪,於《大般若經》中,佛重於他化自在天說,所有一切十方諸佛[15]等同[16]讚成,[17]是故名為大般若呪。是呪功力不可思議,亦能救拔生死大苦。如是神呪,過、現、未來諸佛共說、同共護念。能誦持者,一切障滅,隨心所願無不成辦,疾證無上正等菩提。」
般若波羅蜜多聰明陀羅尼第十五(一名小般若[18]波羅蜜[19]多神呪,一名[20]十方一切諸佛母呪)
爾時,如來復說神呪。呪曰:
「『那(上)謨婆伽皤帝(一) [21]那(上)謨摩訶波[22]羅(上二合)若(若冶反)波囉[23]弭多(去)曳(二) [24]哆姪他(三) [25]摩儞達迷(四) 僧伽囉(二合上下同)訶(上)達迷(五) 阿(上)弩伽囉訶達迷(六) 毘目(去)底(二合)達迷(七) 娑(上)陀弩伽囉訶達迷(八) 裴舍囉([26]上二合)麼拏達迷(九) 娑(上)曼多拏跛唎皤囉(上)跢那([27]上)達迷(十) 瞿(上)拏(上)[28]伽囉訶僧伽囉訶達迷(十一) [29]薩婆跢囉(上)弩伽(上)跢達迷(十二) 薩婆伽囉(上)跛[30]唎波囉(上二合)拏達迷(十三) [31]徙弭唎(上[32]二合)底阿(上)娑(上)波囉(上二合)慕娑(上)[33]那達迷(十四) 莎訶(十五)』」
佛言:「如是神呪是諸佛母,能誦持者一切罪滅,常見諸佛,得宿命智,速證無上正等菩提。若有男子、女人能誦持此呪,欲求聰明、求滅重罪,即得聰明、重罪即滅。佛語至誠,無有虛偽。
「於晨朝時楊枝淨口,淨漱口已,於佛像前恭敬一心,合掌係念,燒眾名香,散諸妙花,至心禮拜胡跪,誦此呪二十一遍,乃至齋時更莫共他交雜言語,至空靜處,一日誦得五百偈經。如是一七、二七、三七日,無不有驗,除不至心。若欲讀誦一切經典,要當先誦此陀羅尼,即得憶念不忘之力。印用奢摩他四禪印。
般若大心陀羅尼第十六
「呪[34]曰:
「『跢姪他(一) 揭帝揭帝(二) 波[35]羅揭帝(三) 波囉僧揭帝(四) 菩提(五) 莎訶(六)』
「是大心呪用大心印,作諸壇處一切通用。
「般若小心陀羅[36]尼呪曰:
「『跢姪他(一) 揭帝揭帝(二) 波囉民(彌[37]忍反)揭帝(三) 波[38]囉若(若冶反)[39]他(四) 莎訶(五)』
「用小心印,通一切用。
般若心陀羅尼第[40]十七「
呪曰:
「『跢姪他(一) 徙弭[41]哩曳(二合)徙弭哩[42]曳(二) 室唎(長音)室吒([43]鳥皆反)(三) 莎訶(四)』
「用奢摩他印至心誦者,得不忘力,聞持一切。誦十萬遍乃至百萬,無不有驗,除不至心。
般若聞持不忘陀羅尼第[44]十八「
呪曰:
「『那(上)謨婆伽婆(去)帝(一) [45]婆囉[46](上)若[47](若冶反)波羅[48]彌多曳(二) 跢姪他(三) 室哩(二合)曳(四) 室哩(二合)曳(五) 室哩(二合)曳(六) 室哩(二合)曳細(七) 莎訶(八)』
又般若小心陀羅尼第[49]十九「
呪曰:
「『跢姪他(一) 室唎曳(二) 室[50]唎曳(三) 室唎(長聲)室吒(鳥皆反)(四) 莎訶(五)』
「呪師若欲治病者,自作護身竟,於病人邊作四肘水壇,莊嚴已竟,種種香華、然四十九燈、種種飲食布置畢已,手執香鑪,燒香右遶,供養十方諸佛、菩薩、金剛、諸天及鬼神等竟,於壇中心放著香鑪,於好淨處結加趺坐,正面向東,向北亦得。次燒[51]酥蜜、胡麻、稻穀、華香供養已,次作般若身印,誦前大呪二十一遍,心作空觀——謂一切法無相——然後出自口氣射病[52]人身上,若一七遍、或二十一遍即差。若一度作此法不差者,日三時作之即差。
「其壇所用飲食餅果日別替換更作新者,供養殘食,呪師及病人皆不得喫,喫者呪力無驗。
「若作此法者,一切羅剎、諸鬼神等歡喜,放病人差。其所[1]餘殘食將與貧窮者最為第一,不被一切鬼神得便。持呪行者好記不忘。
般若壇法
「縱廣四肘,以五色作,從內次第著白、黃、青、赤、黑之色,一切壇法例皆如是。其壇中心安釋迦牟尼佛華座,座上安像。其座東面復安華座,座上安般若波羅蜜身,左手把經。其壇北方復安華座,座上安大梵天,左手把君遲([2]唐云胡瓶[3]水罐)。南方安華座,座上安帝釋天,右手把跋[4]折[5]羅。
「中心著一香鑪水罐,四角各一香鑪水罐,五[6]枚水罐內各盛淨水、五穀、七寶,並以柏葉、梨枝塞口,於上各以生絹三尺而繫束之。種種果食及上好果一十二盤,燈十六盞。
「呪師當西門坐,正面向東,呪師東南著一火鑪,呪師前著種種香華、酥蜜、胡麻、并稻穀[7]等華、諸飲食等具三五盤,擬燒供養。種種安竟,次第奉請,一一各作本印誦[8]真言,一一各作華印承迎。總坐定已,作大結界,然後次第下[9]𭣋施錢,隨[10]力多少任意布施畢已,次作法事香華供養,次燒酥蜜、胡麻等物而為供養,然後[11]持明師手把數珠誦大心真言一千八遍。
「誦竟,取東北角水罐安般若像前,胡跪,以右手[12]案水罐,又誦大心真言一百八遍竟,於壇西外預作水壇,縱廣二肘。其壇中心作蓮花座,散華供養訖,即將水罐引受法人出於壇外,到西壇上中花座邊,面向東立,捧水罐住,[13]令受法人於花座上面向東坐,發願口言:『普願一切諸眾生等悉發無上菩提之心,我今欲[14]求舍摩他及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故,作此法為一切眾生離生死故,願一切佛、菩薩、金剛、諸[15]天等皆悉證知。』[16]發如是願已,又令受法人要[17]誓云:『願我得成[18]就此法以後,誓願不教誹謗正法、斷善根人、諸惡人等。若其教者,一切行學皆不成辦。若[19]犯如是,速[20]獲大罪。』發是願已,持明師即與受法人作般若身印[21]置於頂上,印中著華,即用水罐灌[22]其頂上竟,[23]又作身印與其護身,然後令著新淨衣已,引入道場,禮拜畢已,依次第坐。
「持明師於[24]護摩鑪邊面向東坐,於[25]鑪中然[26]穀木柴,一一次第作印,奉請[27]於鑪中坐,燒香、飲食、酥蜜等物供養畢已,送[28]安本位上。如是,乃至諸天等竟,口云:『[29]慚愧無好供養,錯失[30]儀則。』謝過[31]已,持明師捻取[32]鑪中灰與其護身,腦後、二肩、心、咽、眉間、髮際如是七處點灰護[33]身竟,辭佛開鎖,發遣畢已,即以淨水掃[34]滅壇處。
「作此法者,一切罪障悉皆消滅。
「道場殘食,持明師及受法人皆不得喫。[35]若喫,[36]持明師及受法人並失成就。
「其[37]𭣋施錢、佛錢入作佛用,其般若錢入寫經用,菩薩[38]錢作菩薩用,金剛、[39]諸天錢[40]入金剛、諸天[41]處用。
「水罐上[42]繒絹持明師得用(不用最好)。
「若坐禪時,以手案地,誦前大真言二十一遍,速得奢摩他。若作此法,一切諸佛菩薩歡喜。
「若作此壇,[43]須於八月十五日作,[44]清淨處誦般若真言,用軍[45]茶利結界其地,所有骨、[46]毛、瓦、石等掘令出盡,或深四指、一[47]搩、一肘。惡物盡已,將[48]好淨土[49]別填,堅築使平,埋著[50]七寶及五穀子,埋深一磔,中心安之。欲安寶時,先作般若[51]根本印印其寶已,然後埋之。」
爾時,世尊正在大會說般若波羅蜜[52]及說是真言法利益方便,能令一切人非人等聞此陀羅尼者悉發無上菩提之心,迴向十方諸佛國土,當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常生歡喜。
爾時,眾中有十六[53]大藥叉將,其名曰:[54]達哩底囉瑟吒大將、禁毘嚕[55]大將、[56]嚩日嚕大將、迦[57]尾嚕大將、[58]彌覩嚕大將、[59]𭭇怒毘大將、阿儞嚕大將、娑儞嚕大將、印[60]捺嚕大將、[61]波夷嚕大將、摩[62]尾嚕大將、[63]嬌尾嚕大將、真[64]特嚕大將、[65]嚩吒徒嚕大將、尾迦嚕大將、俱[66]吠嚕大將,[67]有如是等十六大藥叉將,各將七千[68]諸眷屬等,即從座起,頂禮佛足,而白佛言:「世尊!今此眾中一切天人既聞佛教,滅一切罪,不墮三[69]塗,植於佛種;我等[70]藥叉將亦復如是,既蒙佛恩,我等歸命佛、法、僧寶,常隨擁護佛、法、[1]僧眾。若王、大臣、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等、及一切眾生受持此法,若讀、若誦、若聽、若念、又復念佛、若坐禪者,我等[2]十六藥叉將及諸眷屬隨其行處而衛護之。若國城邑、若聚落中、若空閑林[3]中如是等處,[4]若有[5]念此般若波羅蜜多名者,我等[6]眷屬悉皆擁護。若人持此般若波羅蜜多時忽遇一切諸難事者,我等[7]眷屬共相擁護。若復有人欲得般若波羅蜜多[8]成就者,我等眷屬使滿其願。」
爾時,佛讚諸[9]藥叉大將言:「善哉,善哉!汝等眷屬能於般若波羅蜜多所在之處而作衛護,為未來世諸眾生故說[10]修行之法。」
爾時,[11]諸藥叉王等言:「若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若能深心信解我般若波羅蜜多功德自在威力陀羅尼成就故者,又須我等十六眷屬來佐衛護。汝等[12]有能依[13]我此法,如前結護,廣建道場為之壇法,求諸利益,國祚延長,人民安樂,四方無事,災禍不侵,保守貞幹,無諸[14]疾苦。
「當請清淨持明師——無問道俗,道體相同,行純熟者,七人、乃至二七、三七人等,淨持戒行,德尊長者——當於一所別立厨膳供給師等。[15]任取勝地——無問寺內寬大堂宇、庭院之所、若近舍利浮圖塔廟、若好園林、名山淨處——起作道場。其壇場法,掘去惡物,淨土築平。如前所說築平[16]正已,又以淨牛糞和香湯泥摩塗其地。
「以五色粉作三重[17]院,三重[18]各開四門。第三重內[19]院作一[20]圓月,中心安般若波羅蜜多[21]菩薩像,面向西門。其像[22]右邊安帝釋天,[23]左邊安梵摩天,[24]東面安使者,西面持明者。第一重外四方各列四神王像,四方各四,總數即是十六神王。若欲畫者,第一重內畫著亦得。
「其持明師者入第三重內,正在般若波羅蜜多像前,先[25]請般若波羅蜜多菩薩,次請梵天等,次請召四面十六神王而安置之,[26]及使者等。
[27]請十六藥叉大將真言第[28]二十(印用使者[29]印)
「『那([30]上)[31]謨囉(上)怛那[32](二合)跢囉(二合)夜耶(一) 跢姪他(二) 訶訶(上音二俱同)(三) 醯醯(上音二俱同)(四) 呼呼(五) 戲利戲利(六) 彌(去)利彌(去)利(七) 杜銘徒杜咩(八) 鞞伽婆呬尼(九) 毘摩羅婆呬尼(十) 底哩(二合)寧(上)底哩(二合)(十一) 般[33]羅(二合上)底羯爛(二合)陀(十二) 鞞多持質怛羅(二合)[34](十三) 雞[35]都般囉婆(二合)薩婆(上)[36]𠼝(十四) 懼醯(上)𠼝(十五) 乾陀𠼝(十六) 旃[37]茶[38]唎(十七) 車闍(去)尼(十八) 懼羅遮利尼(十九) 旃茶毘伽陀婆醯(上)尼(二十) 梅怛囉(二合)[39]榆(二十一) 莎訶(二十二) 摩羅檀持[40]曷囉婆迦(去)耶(二十三) 莎訶(二十四) 摩登伽俱(上)羅朋奢耶(二十五) 莎訶(二十六) 底哩(二合)商羯曳(二十七) 莎訶(二十八) 悉陀[41](上)曳(二十九) 莎訶(三十) 那(上)謨[42]嚧瑟吒(二合)寫(三十一) 摩登伽囉闍寫(三十二) 悉殿都(三十三) 曼怛囉(二合)跛陀(三十四) 莎訶(三十五)』
「若人但能誦得此真言,不須供養,即得[43]成就;若誦此真言七遍,十六藥叉大將即到其所,任行者[44]驅使。
「若人欲往病[45]人所,先於房內預誦此真言一百八遍,[46]加持自右[47]掌,即以右手摩自脣口。到病人所,心想自手譬如氷雪,用[48]手把炭火,以自手背著[49]於彼人身,心作差想,其病即差。
「或取[50]鞭杖,長八指、或十二指、或十六指,加持二十一遍,內火中著,火燒赤[51]已,隨取其炭,一不損手。
「正欲[52]誦時,先當內手香水椀中,復向口邊,如是三度即得法成。以少香水散於四方,以為結界,後用其法。是真言能助成般若波羅蜜多,令一切眾生皆發無上菩提之心。
「若人欲入山中坐禪[53]者,設有惡蟲、師子、虎、狼、及[54]惡魔鬼等欲來惱者,當誦此真言一百八遍,即無所畏,諸障難事自然消滅。
「若謗法人及造五逆,是惡人等不[55]容懺悔,如此之人莫教此法。
「若能至心誦此[56]真言者,能滅四重五逆等罪。
「[57]若具說此般若波羅蜜多法,有無量壇印陀羅尼法門,[58]今當略說此法。如摩尼珠,若有無上菩提心者,得見此法,成菩提果。
「若人欲得日日供養十方一切諸佛、菩薩、金剛、[59]天等者,若在房內及佛殿中而供養之,但是供養之處皆須[60]作結界法,以佉[61]陀囉木([1]唐云紫[2]薑木也)作橛四枚,各長八指,各加持其橛一百八遍,釘於四角,一釘以後永莫拔却;一橛既然,餘三亦爾。其壇中心及於四方穿地作孔,各深一[3]榤,於其孔中埋白芥子,用軍茶利大心真言加持白芥子一百八遍。[4]真言曰:
「『唵(一) 戶盧戶盧(二) [5]底瑟吒(二合)底瑟吒(二合)[6](三) 盤陀盤陀(四) 訶那[7](去)訶那(五) 阿蜜哩(二合)[8]帝(六) [9]烏𤙖(七) 㧊(八)』
[12]甘露軍茶利辟除尾那夜迦法印真言
「[13]右手大指屈橫在掌中,以左中指及無名指握其大指,又以頭指及小指努屈向外使,頭指頭到中指中節側,令小指頭到無名指中節側,即舒其臂,向右轉之,誦真言七遍。正作法時,以左手大指捻小指甲上節,叉腰側,直申三指頭向前。真言曰:
「『唵(一) 虎𤙖(二) 訶(上)那(上)植那魔他(三) 毘馱崩(二合)娑(三) 夜(四) 烏蹉(二合)馱耶(五) 嗚𤙖㧊㧊』
「是法印明悉能辟除一切藥叉、尾那夜迦,一切諸惡悉皆散馳,成辦諸事,一無怖畏。
[14]結地界法印真言
「先以右中指於左頭指、中[15]指岐間向背出頭,次以無名指於[16]左小指岐間亦爾,左中指內向,右頭指、中[17]指岐間向內出頭,[18]次以左無名[19]指於[20]右小指間亦爾,[21]兩小指、頭[22]指竪合頭,二大指亦合,[23]頭向下。[24]若作法時,大指合頭[25]拄地,翼兩臂[26]肘。真言曰:
[31]結四方界法印真言
「准前地印,[32]唯改[33]開二大指,[34]相去二寸,指頭向身,直竪[35]努指,向右轉之。真言曰:
「『唵(一) 薩囉薩囉(二) 跋折囉(三) 波囉(二合)迦(去)囉([36]上)(四) 嗚𤙖[37](五) [38]㧊(六)』
[41]結虛空界法印真言(亦名上方結界)
「准前地印,唯改二大指各附著頭指側上,[42]即以此印向[43]於頭上,右旋三匝。[44]真言曰:
「『唵(一) 毘悉普(二合)[45]吒[46]囉叉([47]上)(二) 跋折囉(三) 半闍囉(四) 嗚𤙖[48](五) [49]㧊(六)』
「[50]以此印舉向頭上,右旋三匝,誦[51]真言七遍,天上虛空一切飛行藥叉、魔鬼等皆悉退散。[52]各誦印[53]下真言七遍,當設二十一種供養之具,作般若波羅蜜多法會,隨力堪能,[54]惟好精妙。何等名為二十一種?一者、嚴飾道場,安置尊像,復以種種香——所謂龍腦、丁香、欝金、沈水——香湯浴像,還置本處;二者、像前當作水壇;三者、龍腦、沈水、上妙香等用塗像身;四者、諸妙花鬘[55]絞珞佛身、左右肩上;五者、頂掛天冠;六者、寶釧瓔珞莊嚴佛身;七者、寶帳;八者、燒種種香;九者、懸雜色幡;十者、懸於[56]傘蓋;十一、然燈;十二、百味飲食及好甘果;十三、懸於諸小鈴珮;十四、懸諸音樂;十五、諸雜色華;十六、寶扇;十七、種種衣服;十八、寶鏡;十九、寶瓶;二十、[57]真珠網;二十一、白拂。以如是等勝妙之具至心供養,能令人王等及一切眾生無始已來十惡五逆諸罪消滅,復令現在所求隨意。若不能具二十一種,五種亦得。何等為五?一者、香水,二者、雜花,三者、燒香,四者、飲食,五者、然燈。具此五事,起大慈[58]悲慜念一切諸眾生故,供養諸佛亦當得[59]成就。
「次作[60]嚩日囉(二合)印,加持前所有一切香花、寶物供等;若有金剛杵,不用手印,直當用杵[1]而作加持。無嚩日囉(二合)即用手印,以左手[2]作總印,大指捻小指甲上,餘三指直向上搩竪。真言曰:
「『唵(一) 阿蜜[3]里(二合)羝(二) 嗚𤙖[4](二合)[5]泮(三)(入)』
「[6]此軍茶利小心真言[7]誦七遍莊嚴道場,種種香花、燈明、飲食悉行列竟,次當燒香。若欲請佛,作佛印請;次請般若,作般若印;次請觀[8]自在菩薩,作觀自在印;次請金剛及諸天等亦爾,隨類作印請之,一一請來,作花座印并誦坐。[9]真言曰:
「『唵(一) 嗚𤙖(二) 迦摩囉(三) 莎訶(四) ([10]誦七[11]遍,一一請來安置座竟)』
「次作大結界印,右轉三匝,先仰二手,次二小指、二無名指右壓左反鉤於掌中,[12]次竪二中指,頭相拄,次以二食指各捻中指上節背上,次[13]別二大指各自屈在中指[14]中節上,莫相著。真言曰:
「『唵(一) 商迦(上)[15]𡅏(二) 摩訶三麼焰(上)(三) 盤陀盤陀(四) 莎訶(五)』
「當誦七遍,次更燒香,作香鑪印印香及鑪,即執香鑪,壇前胡跪,供養東方一切諸佛、一切菩薩、一切金剛、一切諸天、四天王等,乃至十方亦爾。供養竟,放香鑪[16]著壇前,至心作禮,若有香花、飲食等而供養之;若無香華、[17]飲食等,作一切供養印并誦[18]真言而供養之。
「[19]次作普供養印。
「以二手合掌,於掌中心少空,勿令相著。真言曰:
「『唵(一) 薩婆菩馱[20](二) 阿[21]地瑟[22]恥底(三) 悉[23]鉢囉[24]醯迷[25](四) 伽伽那劍[26](引)三[27]曼陀(五) 莎訶(六)』
「[28]誦此七遍,復以種種香花供養,各作本印還其位處。[29]次作音樂讚歎周畢,作般若印,懺悔罪障,誦大心真言,當印心上,口陳所犯三業之罪,發露懺悔,恒具七法。譬如大火焚於乾草,加猛風吹,莫不都盡;精進誦[30]明,罪垢消滅亦復如是。又如霜雪闇室,焰日能除;誦明精進,滅無明闇猶[31]如盛日。
「又誦般若真言,酥、蜜等物[32]作護摩,供養賢聖,滅除無[33]始生死重罪,速得成就無上菩提。
「其[34]持明人應當具足堅持七法。何等為七?一者、持戒;二者、忍辱;三者、離口[35]過;四者、於佛法中生決定信;五者、發無上菩提心;六者、常誦真言法[36]印,心生慚愧;七者、於四威儀身心無倦。猶如輪王具足七寶,得紹[37]正位,王四天下;呪師亦爾,具前七法速得證驗,隨所施為悉[38]得稱意。
「正坐莫動,數數禮拜,[39]讚歎[40]諸佛:『願我生生不經八難,所生之處恒為男[41]子身,[42]崇三寶,諸根完具,一切[43]伎藝願速通達,具六神通。若來乞者,頭、目、髓、腦、國城、妻子、象、馬、七寶,隨其所欲皆悉施與。一切諸欲心無染著,聰明智慧,一切眾生見聞我者,發菩提心,生生之處值善知識,恭敬尊重,聽聞正法,如說修行。以菩提心而自莊嚴,於四威儀身心清淨,得宿命智,無礙自在,諸惡罪業深生怖畏,修習菩提十波羅蜜,得大自在。不受女身及以奴僕,亦不闇鈍、不處邊地、不起邪見、不生旃陀羅家。有佛出世願常值遇,修行六度迴向菩提,所有財寶隨欲皆給,寧[44]可貧賤修諸善法,不處富貴而行惡業。命不中[45]夭,正信家生,眷屬具足,孝養師父,利根智慧,辯才無礙,得佛正信,慈念眾生。願所生處具五種法。何等為五?一者、福德,二者、智慧,三者、十力,四者、精進,五者、發菩提心。如佛所證薩婆若智三十二相,我亦當得,十方淨土隨意往生,常見諸佛;一切眾生亦復如是,為一切眾生令好念佛故。』發是願已,[46]持珠誦明。
「其[47]持珠法者,去所供養佛菩薩處四五尺許,却縮跪坐,身莫動搖,莫看東西、莫近口氣,於供養佛菩薩等[48]處莫放穀風,正身端坐,一心念佛、菩薩、金剛、[49]天等,如入奢摩他無異。
「次作[A1]掐珠印。
「以左手大指捻無名指[50]甲上貫珠孔中,次直舒中指、小指,以食指掩中指上節側上,以右手大指、無名指[51]掐珠誦明,餘指同左手。
「若如是掐珠得十種瑞相者,即知有驗。何等為十?一者、像上放光;二者、風不吹而道場中幡自然動搖;三者、雲不覆而天有雷聲;四者、道場中燈焰長三四尺;五者、[1]香鑪中人不燒香而香烟自出;六者、空中聞有種種音樂之聲;七者、感得四方無事,福壽延[2]年,無諸疾病,師子、虎、狼、諸毒蟲等不能為害;八者、於五欲境心無染著;九者、諸魔鬼神不能嬈亂,自他之病療即除愈;十者、見佛、菩薩、金剛、天等。若於夢中見佛菩薩、或昇高山、或上高樹、乘船度岸、或騎象馬、或見師僧、父母、善知識等,是時行者及施主等若於夢中見是相類,即知罪滅,皆是好應靈瑞之相,[3]明王翼衛。
「是時行者正作法中,身毛皆竪,即知得驗。
「每日旦起[4]洗手面已,[5]嚼楊[6]柳枝更漱口訖,入佛堂中作供養法,未到食時[7]悉皆發遣,一日三時如前掐珠,誦明一百八遍一千八遍。隨力所堪,道場門前置一[8]護摩鑪,持明師西[9]坐面向東,左著香水及諸雜花,右著胡麻、[10]蘇蜜、稻穀花等,隨有壇所燒供養物皆右邊著,然後請諸佛、菩薩、金剛、天等,作花座印,隨法所須,燒著[11]爐中供養。供養[12]已,還坐本處,口云:『此[13]無香花、飲食,慚愧。』然後發[14]遣。
「房內數數燒香,日日誦[15]不動佛陀羅尼、[16]無量壽佛陀羅尼等,滅除身中五逆、四重等一切罪障。
「若欲得生無量壽佛國,日日作此供養,誦陀羅尼法。常作此法,一切[17]事業皆[18]得成就,死[19]已生[20]無量壽佛國。若日日供養,功德[21]甚大,不可具說。念佛功德非是[22]挍量,其誦真言功[23]德力狀[24]如日[25]月之光,念佛功德同夜[26]燈之光,不得[27]其比。若日日供養誦明兼念佛功德,如須彌之高、大海之深;若空念佛不兼誦明功德,如香山之小、如阿耨達池之細,不可挍量。若日日供養諸佛誦明滅罪,如火燒草木,[28]罪滅亦爾。若能日別三時供養、念佛、誦明,比空念佛不可比[29]挍,口不能宣,功德利益不可思議。當知般若功德成就讚[30]莫能盡。」
校注
[0804016] 經【大】,經一卷【宋】【宮】 [0804017] 印【大】,大部中卷第三印【宋】【元】【明】【宮】【甲】 [0804018] 呪【大】,呪即【宋】【元】【宮】【甲】 [0804019] 千【大】,一千【宋】【元】【明】【宮】【甲】 [0804020] 遶【大】*,繞【甲】【乙】* [0804021] 可【大】,得【乙】 [0805001] 能【大】,得【宮】 [0805002] 多【大】*,〔-〕【宋】【元】【明】【宮】【甲】* [0805003] 能【大】,得【宮】【甲】 [0805004] 住【大】,〔-〕【宋】【元】【明】【甲】 [0805005] 年【大】,年中【宋】【元】【明】【宮】【甲】 [0805006] 火【大】,大奢摩他火【宋】【元】【明】【宮】【甲】【乙】 [0805007] 洗【大】*,洒【宮】* [0805008] 印【大】,〔-〕【宮】 [0805009] 彩【大】,采【宋】【元】【明】【宮】【甲】 [0805010] 悉【大】,息【明】【甲】 [0805011] 七【大】,燈用七【宋】【元】【明】【宮】【甲】 [0805012] (人一…手)八字【大】,人肘一肘如來一磔手是也【宋】【元】【明】【甲】,人肘一肘一磔是也【宮】 [0805013] 著【大】,〔-〕【宮】 [0805014] 瓔珞【大】*,纓絡【宋】【宮】* [0805015] 褻【大】,〔-〕【甲】 [0805016] 其【大】,不【乙】 [0805017] 右廂【大】,左相【宋】,左廂【元】【明】,右相【宮】 [0805018] 毺【大】*,𣯫【宮】* [0805019] 罐【大】,鑵【宮】 [0805020] 裙【大】*,錦【宮】* [0805021] 綺【大】,〔-〕【宮】【甲】 [0805022] 披【大】,被【宋】【元】【明】【宮】【甲】 [0805023] 頂【大】,頭【宋】【元】【明】【宮】【甲】 [0805024] 左廂【大】,右相【宋】,右廂【元】【明】,左相【宮】 [0805025] 掌【大】,〔-〕【宋】【元】【明】【甲】 [0805026] 外向【大】,向外【宋】【元】【明】【甲】【乙】 [0805027] 綺【大】,〔-〕【甲】【乙】 [0805028] 廂【大】*,相【宋】【宮】* [0805029] 爐【大】*,鑪【宋】【元】【明】【甲】【乙】* [0805030] 持【大】,於【元】【明】【甲】 [0805031] 繒【大】,諸【宮】 [0805032] 幡【大】下同,旛【甲】【乙】下同 [0805033] 鈴【大】,玲【宋】【元】【明】【宮】【甲】 [0805034] 置【大】,禮【乙】 [0805035] 面【大】,〔-〕【宋】【元】【明】【宮】【甲】 [0805036] 別【大】,〔-〕【宋】【元】【明】【宮】【甲】 [0805037] 上【大】,〔-〕【宋】【元】【明】【宮】【甲】 [0805038] 中【大】,內【宋】【元】【明】【宮】【甲】 [0805039] 唯【大】*,惟【宋】【宮】* [0805040] 稍【大】,數【宮】 [0805041] 名菩薩來印【大】,名來【甲】【乙】,召菩薩來印【宋】【元】【明】【宮】 [0806001] 菩薩【大】*,〔-〕【宋】【元】【明】【宮】【甲】* [0806002] 稍【大】,稍稍【宋】【元】【明】【甲】,稍數【宮】 [0806003] 送菩薩【大】,〔-〕【甲】 [0806004] 手【大】,〔-〕【宮】【甲】 [0806005] 般若【大】,〔-〕【甲】【乙】 [0806006] 心【大】,〔-〕【宮】 [0806007] 加【大】,跏【明】【甲】【乙】 [0806008] 先【大】*,〔-〕【宋】【元】【明】,若【宮】* [0806009] 即【大】,〔-〕【宋】【元】【明】【宮】【甲】 [0806010] 先【大】,光【明】 [0806011] 合【大】,令【宋】【元】【明】【宮】【甲】 [0806012] 手【大】,乎【宮】 [0806013] 又【大】,叉【宮】 [0806014] 掘【大】,握【宋】【元】【明】【甲】【乙】 [0806015] 河【大】,〔-〕【元】【明】【甲】 [0806016] 呪【大】,〔-〕【元】 [0806017] (又名…本)十三字【大】,又名般若根本亦名金剛般若心【宋】【元】【明】【宮】【甲】 [0806018] 手【大】,平【宋】【元】【明】【甲】【乙】 [0806019] 上【大】*,上聲【明】【甲】* [0806020] 二合上【大】,上二合【宋】【元】【宮】,上聲二合【明】【甲】,二合【乙】 [0806021] 反【大】*,切【明】【甲】* [0806022] 起【大】,超【宋】【元】【明】【宮】【甲】 [0806023] 音【大】,聲【明】【甲】 [0806024] 藏【大】,〔-〕【宋】【元】【明】【甲】 [0806025] 波羅蜜【大】,法【宋】【元】【明】【宮】【甲】 [0806026] 𠼝【大】,梨【宋】【元】【明】【甲】 [0806027] 繩【大】,蠅【宋】【元】【明】【甲】【乙】 [0806028] 次【大】,後【宋】【元】【明】【宮】【甲】 [0806029] 茶【大】,荼【宋】【元】【甲】 [0806030] 中【大】,〔-〕【宮】 [0806031] 多【大】,〔-〕【宋】【元】【明】【宮】【甲】 [0806032] 四【大】,四(下竺藏本止有二十八句)【元】【明】【甲】 [0806033] 上【大】*,上音【宋】【元】【宮】*,上聲【明】【甲】* [0806034] 去【大】*,去音【宋】【元】【宮】*,去聲【明】【甲】* [0806035] 摩訶【大】,〔-〕【甲】 [0806036] 上二合【大】*,上聲二合【明】【甲】* [0807001] 薄【大】,簿【宋】【元】【明】【甲】【乙】 [0807002] 二【大】,〔-〕【明】【甲】 [0807003] 阿【大】,唵【甲】 [0807004] 音【大】*,〔-〕【元】,聲【明】【甲】* [0807005] 娑【大】,婆【明】 [0807006] 上【大】,上聲【明】【甲】 [0807007] 婆【大】*,波【宋】【元】【明】【甲】【乙】* [0807008] 上【大】,上聲【明】【甲】 [0807009] 馱【大】,談【甲】【乙】 [0807010] 尼【大】,泥【甲】【乙】 [0807011] 婆【大】,娑【甲】【乙】 [0807012] 地【大】,地(地冶反下同)【宋】【元】【宮】,地(地冶切下同)【明】【甲】 [0807013] 冒馱耶冒馱耶【大】,〔-〕【甲】,冒馱耶【宋】【元】【明】【宮】【乙】 [0807014] 野反【大】,冶反【宋】【元】【宮】,冶切【明】【甲】 [0807015] 等【大】,共【宋】【元】【明】【宮】【甲】 [0807016] 讚【大】,贊【宋】【元】【明】【宮】 [0807017] 是【大】,〔-〕【宮】 [0807018] 波羅蜜多【大】,〔-〕【宋】【元】【明】【宮】【甲】,婆=波【乙】 [0807019] 多【大】,〔-〕【宋】【宮】【甲】 [0807020] 十方一切【大】,〔-〕【宋】【元】【明】【宮】【甲】 [0807021] 那上謨摩訶【大】,〔-〕【甲】 [0807022] 羅【大】,囉【宋】【元】【明】【甲】 [0807023] 弭【大】,弭耳【宋】【元】【明】【宮】 [0807024] 哆【大】,跢【元】【明】【甲】 [0807025] 摩儞【大】,牟尼【甲】,麼儞【元】【明】 [0807026] 上【大】,上音【宋】【元】【宮】,上聲【明】【甲】 [0807027] 上【大】,上二合【宋】【元】【乙】【宮】,上聲二合【明】【甲】 [0807028] 伽囉訶【大】,〔-〕【甲】 [0807029] (薩婆…迷)十一字【大】,〔-〕【甲】 [0807030] 唎波【大】,利婆【明】【甲】【乙】 [0807031] (徙弭…迷)二十二字【大】,〔-〕【甲】 [0807032] 二【大】,三【宮】 [0807033] 那【大】,那(上音)【宋】【元】,那(上聲)【明】 [0807034] 曰【大】,曰歸命同前【甲】【乙】 [0807035] 羅【大】*,囉【宋】【元】【明】【宮】【甲】* [0807036] 尼【大】,尼第十七【元】【明】 [0807037] 忍【大】,應【宋】【元】【明】【宮】【甲】 [0807038] 囉【大】,羅【宋】【元】【明】【宮】【甲】 [0807039] 他【大】,地【宋】【元】【明】【宮】【甲】 [0807040] 十七【大】,十八【元】【明】 [0807041] 哩曳二合【大】*,哩三合曳【宋】【元】【明】【宮】【甲】* [0807042] 曳二【大】,三合曳【宋】【元】【明】【宮】【甲】 [0807043] 鳥皆【大】,丑假【校異-甲】 [0807044] 十八【大】,十九【元】【明】 [0807045] 婆【大】,波【甲】 [0807046] 上【大】,〔-〕【宋】【元】【明】【宮】 [0807047] 若冶反【大】,〔-〕【宋】【元】【明】【宮】 [0807048] 彌【大】,弭【宋】【元】【明】【宮】 [0807049] 十九【大】,二十【元】【明】 [0807050] 唎【大】,哩【元】 [0807051] 酥【大】*,蘇【宋】【宮】* [0807052] 人【大】,〔-〕【宮】 [0808001] 餘【大】,〔-〕【宋】【元】【明】【甲】 [0808002] 唐【大】,此【明】【甲】 [0808003] 水罐【大】,〔-〕【宋】【元】【明】【宮】【甲】 [0808004] 折【大】,股【校異-甲】 [0808005] 羅【大】,囉【宮】 [0808006] 枚【大】,〔-〕【宋】【元】【明】【宮】【甲】 [0808007] 等【大】,〔-〕【宋】【元】【明】【宮】【甲】 [0808008] 真言【大】*,呪【宋】【元】【明】【宮】【甲】* [0808009] 𭣋【大】,䞋【宋】【明】【甲】【乙】,嚫【元】,𮜽【宮】 [0808010] 力【大】,其貧富【宋】【元】【明】【宮】【甲】 [0808011] 持明【大】*,呪【宋】【元】【明】【宮】【甲】* [0808012] 案【大】*,按【甲】【乙】* [0808013] 令【大】,今【宮】 [0808014] 求舍【大】,得奢【宋】【元】【明】【宮】【甲】 [0808015] 天【大】,天神【宋】【元】【明】【宮】【甲】 [0808016] 發【大】,〔-〕【宮】【甲】 [0808017] 誓【大】,誓願【宋】【元】【明】【宮】【甲】 [0808018] 就【大】,〔-〕【宋】【元】【明】【甲】 [0808019] 犯【大】,能【宋】【元】【明】【宮】【甲】 [0808020] 獲大【大】,得大驗呪師滅【宋】【元】【明】【宮】【甲】 [0808021] 置【大】,印【宋】【元】【明】【宮】【甲】 [0808022] 其【大】,〔-〕【宋】【元】【明】【宮】【甲】 [0808023] 又【大】,即【宋】【元】【明】【宮】【甲】 [0808024] 護摩【大】,火【宋】【元】【明】【宮】【甲】 [0808025] 鑪【大】,火鑪【宋】【元】【明】【宮】【甲】 [0808026] 穀【大】,構【宋】【元】【明】【宋】,枸【甲】,拘【乙】 [0808027] 於【大】,火【宋】【元】【明】【宮】【甲】 [0808028] 安【大】,〔-〕【宋】【元】【明】【宮】【甲】 [0808029] 慚【大】,懺【乙】 [0808030] 儀則【大】,法用【宋】【元】【明】【宮】【甲】 [0808031] 已【大】,已竟【宋】【元】【明】【宮】【甲】 [0808032] 鑪【大】,香鑪【宋】【元】【明】【宮】【甲】 [0808033] 身【大】,〔-〕【宋】【元】【明】【宮】【甲】 [0808034] 滅【大】,洒【宋】【元】【明】【宮】【甲】 [0808035] 若【大】,〔-〕【甲】【乙】 [0808036] (持明…就)十一字【大】,師無驗【宋】【元】【明】【宮】,((即無驗))【甲】【乙】 [0808037] 𭣋【大】,䞋【宋】【明】【宮】【甲】【乙】,嚫【元】 [0808038] 錢【大】,錢者【宋】【元】【明】【甲】 [0808039] 諸【大】,〔-〕【宋】【元】【明】【宮】【甲】 [0808040] 入金剛諸天處用【大】,〔-〕【宮】 [0808041] 處用【大】,用處【宋】【元】【明】【甲】 [0808042] 繒【大】,〔-〕【宋】【元】【明】【甲】,絹【宮】 [0808043] 須【大】,剋【宋】【元】【明】【宮】【甲】 [0808044] 清【大】,好清【宋】【元】【明】【宮】【甲】 [0808045] 茶【大】*,荼【宋】* [0808046] 毛瓦石【大】,瓦毛【宋】【元】【明】【甲】 [0808047] 搩【大】*,磔【宋】【元】【明】【宮】【甲】* [0808048] 好【大】,〔-〕【宋】【元】【明】【宮】【甲】 [0808049] 別填堅【大】,來堅【宋】【元】【明】【宮】【甲】,別填【乙】 [0808050] 七【大】,五【宋】【元】【明】【宮】【甲】 [0808051] 根本【大】,身【宋】【元】【明】【宮】【甲】 [0808052] 及【大】,多【宋】【元】【明】【宮】【甲】 [0808053] 大藥叉將【大】*,神王【宋】【元】【明】【宮】【甲】* [0808054] 達哩底囉瑟吒大將【大】,提頭賴吒神王【宋】【元】【明】【宮】【甲】 [0808055] 大將【大】*,神王【宋】【元】【明】【宮】【甲】* [0808056] 嚩日【大】,跋折【宋】【元】【明】【宮】【甲】 [0808057] 尾【大】*,毘【宋】【元】【明】【宮】【甲】* [0808058] 彌覩【大】,咩𨶳【宋】【元】【宮】,咩闚【明】【甲】 [0808059] 𭭇怒【大】,鈍徒【宋】【元】【明】【宮】【甲】,跢怒【乙】 [0808060] 捺【大】,陀【宋】【元】【明】【宮】【甲】 [0808061] 波夷【大】,婆姨【宋】【元】【明】【宮】【甲】 [0808062] 尾【大】,休【宋】【元】【明】【宮】【甲】 [0808063] 嬌尾【大】,鳩毘【宋】【元】【明】【宮】【甲】 [0808064] 特【大】,陀【宋】【元】【明】【宮】【甲】 [0808065] 嚩【大】,跋【宋】【元】【明】【宮】【甲】 [0808066] 吠【大】,鞞【宋】【元】【明】【宮】【甲】 [0808067] 有【大】,與【宋】【元】【明】【宮】【甲】 [0808068] 諸眷屬【大】,諸鬼神【宋】【元】【明】【甲】,詣鬼神【宮】 [0808069] 塗【大】,途【明】【甲】 [0808070] 藥叉將【大】,神王【宋】【元】【明】,神王將【宮】,藥叉將=神王【宮】 [0809001] 僧眾【大】,眾僧【宋】【元】【明】【甲】 [0809002] 十六藥叉將【大】,神王【宋】【元】【明】【宮】【甲】 [0809003] 中【大】,〔-〕【元】【明】【甲】 [0809004] 若【大】,〔-〕【宋】【元】【明】【甲】 [0809005] 念【大】,〔-〕【宮】 [0809006] 眷屬悉皆【大】,神王皆悉【宋】【元】【明】【甲】,神王悉皆【宮】 [0809007] 眷屬【大】*,神王【宋】【元】【明】【宮】【甲】* [0809008] 成就【大】,驗【宋】【元】【明】【甲】 [0809009] 藥叉大將【大】*,神王【宋】【元】【明】【宮】【甲】* [0809010] 修【大】,〔-〕【宮】【甲】 [0809011] 諸藥叉【大】,神【宋】【元】【明】【宮】【甲】 [0809012] 有能【大】,能有【宋】【元】【明】【宮】【甲】 [0809013] 我此【大】,此我【宋】【元】【明】【甲】 [0809014] 疾【大】,病【宋】【元】【明】【甲】,瘦【宮】 [0809015] 任【大】,住【宮】 [0809016] 正已又【大】,已竟【宋】【元】【明】【甲】,已+(竟)【宮】 [0809017] 院【大】,臂【宮】,壁【甲】【乙】 [0809018] 各開【大】,〔-〕【宮】【甲】 [0809019] 院【大】,〔-〕【宮】【甲】 [0809020] 圓月【大】,淨室其室【宋】【元】【明】【宮】【甲】 [0809021] 菩薩【大】,〔-〕【宮】 [0809022] 右【大】,左【甲】【乙】 [0809023] 左【大】,右【甲】【乙】 [0809024] 東面…者【大】,〔-〕【宋】【元】【明】【宮】【甲】 [0809025] (請般…召)十七字【大】,喚【宋】【元】【明】【宮】【甲】 [0809026] 及使者等【大】,誦十六神王呪呪如下【宋】【宮】,誦十六神王呪呪如下說【元】【明】【甲】 [0809027] 請【大】,說【宋】【宮】,〔-〕【元】【明】【甲】 [0809028] 二十【大】,二十一【元】【明】 [0809029] 印【大】,印呪曰【宋】【元】【明】【宮】【甲】 [0809030] 上【大】*,上音【宋】【宮】*,上聲【明】【甲】* [0809031] 謨【大】,謨喝【宋】【明】【宮】【甲】【乙】 [0809032] 二合【大】,〔-〕【宋】【元】 [0809033] 羅【大】*,囉【宋】【元】【明】【甲】* [0809034] (十三)【大】,〔-〕【宋】【元】【明】【宮】 [0809035] 都【大】,都(十三)【宋】【元】【明】【宮】【甲】 [0809036] 𠼝【大】*,𠼐【宋】【元】【明】【宮】【甲】* [0809037] 茶【大】*,荼【宋】【明】【甲】* [0809038] 唎【大】,𠼐【宋】【元】【明】【甲】 [0809039] 榆【大】,輸【甲】【乙】 [0809040] 曷【大】,〔-〕【宋】【元】【明】【宮】【甲】 [0809041] 上【大】,上音【宋】,去音【元】,去聲【明】【甲】 [0809042] 嚧【大】,盧【元】【明】,胡盧【甲】【乙】 [0809043] 成就若誦此【大】,効驗若得不得誦持亦得誦【宋】【元】【明】【宮】【甲】 [0809044] 驅【大】,〔-〕【宋】【元】【明】【宮】【甲】 [0809045] 人【大】,〔-〕【宋】【元】【明】【宮】【甲】 [0809046] 加持【大】*,呪【宋】【元】【明】【宮】【甲】* [0809047] 掌【大】,手【宋】【元】【明】【宮】【甲】 [0809048] 手【大】,〔-〕【宋】【元】【明】【宮】【甲】 [0809049] 於【大】,〔-〕【宋】【元】【明】【宮】【甲】 [0809050] 鞭【大】,鞕【元】 [0809051] 已【大】,隨【元】 [0809052] 誦【大】,取【宋】【元】【明】【宮】【甲】 [0809053] 者【大】,〔-〕【宋】【元】【明】【宮】【甲】 [0809054] 惡【大】,〔-〕【宋】【元】【明】【宮】【甲】 [0809055] 容【大】,肯【宋】【元】【明】【宮】【甲】 [0809056] 真言【大】,呪【元】【明】【甲】,〔-〕【宮】,真言呪【乙】 [0809057] 若具說此【大】,欲作【宋】【元】【明】【宮】【甲】 [0809058] 今當略說【大】,其中略出【宋】【元】【明】【宮】【甲】 [0809059] 天【大】,〔-〕【宋】【元】【明】【宮】【甲】 [0809060] 作【大】,〔-〕【宋】【元】【明】【宮】【甲】 [0809061] 陀囉【大】,多羅【宋】【元】【明】【宮】【甲】 [0810001] 唐【大】,此【明】【甲】 [0810002] 薑【大】,橿【元】【明】【甲】 [0810003] 榤【大】,磔【宋】【元】【明】【宮】【甲】 [0810004] 真言曰【大】,如前橛法呪曰【宋】【元】【明】【宮】【甲】 [0810005] 底【大】*,羝【宋】【元】【明】【宮】【甲】* [0810006] (三)【大】,〔-〕【元】 [0810007] 去【大】,〔-〕【宋】【元】【明】【宮】【甲】 [0810008] 帝【大】,羝【宋】【元】【明】【宮】【甲】 [0810009] 烏𤙖七㧊八【大】,烏𤙖㧊七【宋】【宮】,鳴𤙖泮七【元】【明】【甲】 [0810010] 洗【大】,洒【宮】 [0810011] 下【大】,不【宋】【元】【明】【甲】 [0810012] (甘露…言)十五字【大】,反叉二小指於掌中以二無名指雙屈入掌中捺於二小指叉上合腕竪二中指頭相拄屈二頭指捻中指上節背二大指竝頭捻中指中節上頭指來去次作辟毘那夜迦印【宋】【元】【明】【宮】【甲】 [0810013] (右手…怖畏)百六十字【大】,以右手大指捻小指甲上反叉腰側左手大指橫屈在掌中無名二指屈向掌中壓大指頭指及小指屈著無名中指邊以頭指小指甲根於中指無名指中節齊右轉四方結界口中誦結界呪呪曰唵一嗚𤙖二訶那杜那三摩他毘馱崩二合娑上音夜四烏瑳陀去音耶五嗚𤙖㧊㧊泮吒反六此印及呪若房內作用向頭上右轉三匝誦呪七遍若作壇時作步臂行遶壇三匝從外而行先起右足次舉左脚誦呪二十一遍多誦亦好【宋】【元】【明】【宮】【甲】,但上音去音之音字明本甲本俱作聲,㧊㧊二字元本明本甲本俱作泮泮,泮吒反六之反字明本甲本俱作切 [0810014] 結地界法印真言【大】,次作地結界印【宋】【元】【明】【宮】【甲】 [0810015] 指【大】,岐【宮】 [0810016] 左【大】,〔-〕【宮】 [0810017] 指【大】,〔-〕【宮】 [0810018] 次以【大】,〔-〕【宮】 [0810019] 指【大】,〔-〕【宮】 [0810020] 右【大】,〔-〕【宋】【元】【明】【宮】【甲】 [0810021] 兩【大】,二【宋】【元】【明】【宮】【甲】 [0810022] 指【大】,〔-〕【宋】【元】【明】【宮】【甲】 [0810023] 頭【大】,頭頭【宋】【元】【明】【宮】【甲】 [0810024] 若【大】,〔-〕【宋】【元】【明】【宮】【甲】 [0810025] 拄【大】,著【宋】【元】【明】【宮】【甲】 [0810026] 肘【大】,臂【宮】 [0810027] 五【大】,〔-〕【宋】【元】【明】【甲】 [0810028] 上【大】,上音五【宋】【元】【宮】,上聲五【明】【甲】 [0810029] 誦真言七遍以印拄地一切諸惡鬼等皆悉馳散【大】,(當誦七遍以印拄地一切諸惡鬼等皆悉馳散)【宋】,當誦七遍【宮】,當誦七遍以印拄地一切諸惡鬼等皆悉馳散【元】【明】,以印拄地一切諸惡鬼等皆悉馳散【考偽-甲】 [0810030] 皆悉【大】,悉皆【宋】【元】【明】【甲】 [0810031] 結四方界法印真言【大】,次作四方結界印【宮】【甲】 [0810032] 唯【大】,惟【宋】【宮】 [0810033] 開【大】,〔-〕【宋】【元】【明】【甲】 [0810034] (相去…身)八字【大】,磔開【宋】【元】【明】【宮】【甲】 [0810035] 努指【大】,〔-〕【宋】【元】【明】【宮】【甲】 [0810036] 上【大】,〔-〕【宋】【元】【明】【宮】【甲】 [0810037] 五【大】,〔-〕【宋】【元】【明】【宮】【甲】 [0810038] 㧊六【大】,㧊五【宋】,泮五【元】【明】【甲】 [0810039] 誦真言七遍即以此印向於四方隨日右轉所有一切藥叉尾那夜迦等皆悉馳散【大】,(當誦七遍即以此印向於四方隨日右轉所有一切藥叉尾那夜迦等皆悉馳散)【宋】,(當誦七遍)【宮】,當誦七遍即以此印向於四方隨日右轉所有一切藥叉尾那夜迦等皆悉馳散【元】【明】【甲】 [0810040] 馳【大】,持【宋】 [0810041] (結虛…界)十四字【大】,次作上方結界印【宋】【元】【明】【宮】【甲】 [0810042] 即以此印【大】,〔-〕【宋】【元】【明】【宮】【甲】 [0810043] 於頭【大】,頂【宋】【元】【明】【甲】,頭【宮】 [0810044] 真言曰【大】,誦呪七遍竟自著頂上合掌向前呪曰【宋】【元】【明】【宮】,誦呪七遍竟自著頂上令掌向前呪曰【甲】 [0810045] 吒【大】,羅吒【考偽-甲】 [0810046] 囉【大】,囉(上)【宋】【宮】,囉(上聲)【明】【甲】 [0810047] 上【大】,〔-〕【宋】【元】【明】【宮】【甲】 [0810048] 五【大】,〔-〕【宋】【元】【明】【宮】【甲】 [0810049] 㧊六【大】,㧊五【宋】【宮】,泮五【元】【明】【甲】 [0810050] 以此印舉向頭上右旋三匝誦真言七遍天上虛空一切飛行藥叉魔鬼等皆悉退散各誦印下真言七遍【大】,當誦七遍【宮】,(以此印舉向頭上右旋三匝誦真言七遍天上虛空一切飛行藥叉魔鬼等皆悉退散各誦印下真言七遍)四十一字夾註【宋】,(以此印舉向頭上右旋三匝誦真言)十四字=(當誦)二字【元】【明】【甲】 [0810051] 真言【大】,呪【宋】 [0810052] 各誦乃至遍八字元本明本乙本俱作細註 [0810053] 下真言【大】,下呪【宋】,呪【元】【明】【甲】 [0810054] 惟【大】,唯【元】【明】【甲】【乙】 [0810055] 絞珞【大】,交絡【宋】【元】【明】【宮】【甲】 [0810056] 傘【大】,繖【宋】【元】【明】【宮】【甲】 [0810057] 真【大】,寶真【宋】【元】【明】【甲】 [0810058] 悲慜念【大】,心憐愍【宋】【元】【明】【宮】【甲】 [0810059] 成就【大】,驗【宋】【元】【明】【宮】【甲】 [0810060] 嚩日囉二合印加持【大】,跋折囉印印【宋】【元】【明】【宮】【甲】 [0811001] (而作加持無嚩日囉(二合)即)十一字【大】,印而印用無跋折囉始【宋】【元】【明】【宮】,印而即用無跋折囉始【甲】 [0811002] 作總印【大】,〔-〕【宋】【元】【明】【宮】【甲】 [0811003] 里【大】,哩【宋】【元】【明】【宮】【甲】 [0811004] 二合【大】,三【宋】,〔-〕【元】【明】【宮】【甲】 [0811005] 泮(三)(入)【大】,〔-〕【宋】,泮三【明】【甲】,捕三【宮】 [0811006] 此軍…言【大】,〔-〕【宋】【元】【明】【宮】【甲】 [0811007] 誦【大】,各誦【宋】【元】【明】【甲】,當誦【宮】 [0811008] 自在【大】*,世音【宋】【元】【明】【宮】【甲】* [0811009] 真言【大】,呪即說呪【宋】【元】【明】【宮】【甲】 [0811010] 誦七乃至竟十一字宋元明三本宮本甲本乙本俱作本文 [0811011] 遍【大】,遍呪【宋】【元】【明】【甲】 [0811012] 次【大】,側【乙】 [0811013] 別【大】,〔-〕【宋】【元】【明】【宮】【甲】 [0811014] 中【大】,〔-〕【宋】【元】【明】【宮】【甲】 [0811015] 𡅏【大】,禮【宋】【元】【明】【宮】【甲】 [0811016] 著壇前【大】,即【宋】【元】【明】【宮】【甲】 [0811017] 飲食【大】,〔-〕【宋】【元】【明】【宮】【甲】 [0811018] 真言【大】,其呪【宋】【元】【明】【宮】【甲】 [0811019] (次作…曰)二十四字【大】,一切供養印左右五指皆相合竪掌中少空呪曰【宋】【元】【明】【宮】【甲】 [0811020] 二【大】,〔-〕【宋】【元】【明】【宮】【甲】 [0811021] 地【大】,提【宋】【元】【明】【宮】【甲】 [0811022] 恥底三【大】,恥二合帝二【宋】【元】【明】【宮】【甲】 [0811023] 鉢【大】,頗二合【宋】【元】【明】【宮】【甲】 [0811024] 醯【大】,醯(上)【宋】【元】【宮】,醯(上聲)【明】【甲】 [0811025] 四【大】,輕呼之【宋】,輕呼三【元】【明】【甲】,輕呼之三【宮】 [0811026] 引【大】,平音四【宋】【元】,平聲四【明】【甲】 [0811027] 曼【大】,曼(去音)【宋】【元】【宮】,曼(去聲)【明】【甲】 [0811028] 誦此【大】,當誦此【宋】【宮】,當誦【元】【明】【甲】 [0811029] 次作【大】,法事【宋】【元】【明】【宮】【甲】 [0811030] 明【大】*,呪【宋】【元】【明】【宮】【甲】* [0811031] 如【大】,若【宋】【元】【明】【宮】【甲】 [0811032] 作護摩【大】,火鑪中燒【宋】【元】【明】【宮】【甲】 [0811033] 始【大】,量【宋】【元】【明】【宮】【甲】 [0811034] 持明【大】,誦呪【宋】【元】【明】【宮】【甲】 [0811035] 過【大】,四過【宋】【元】【明】【宮】【甲】 [0811036] 印【大】,〔-〕【宋】【元】【明】【宮】【甲】 [0811037] 正【大】,王【宋】【元】【明】【宮】【甲】 [0811038] 得【大】,皆【元】【明】【甲】 [0811039] 讚【大】,口讚【元】【明】【甲】 [0811040] 諸【大】*,〔-〕【宋】【元】【明】【甲】*,【宮】 [0811041] 子【大】,〔-〕【考偽-甲】 [0811042] 崇【大】,崇信【宋】【元】【明】【宮】【甲】 [0811043] 伎【大】,技【明】【甲】 [0811044] 可【大】,作【宋】【元】【明】【宮】【甲】 [0811045] 夭【大】,犮【宋】 [0811046] 持【大】,搯【宋】【宮】,掐【元】【明】【甲】 [0811047] 持珠【大】,搯珠【宋】,掐【元】【明】【宮】【甲】 [0811048] 處【大】,上【宋】【元】【明】【宮】【甲】 [0811049] 天【大】,〔-〕【宋】【元】【明】【宮】【甲】 [0811050] 甲【大】,〔-〕【宋】【元】【明】【宮】【甲】 [0811051] 掐【大】,搯【明】【甲】 [0812001] 香【大】,於香【宋】【元】【明】【宮】【甲】 [0812002] 年【大】,長【宋】【元】【明】【宮】【甲】 [0812003] 明王【大】,呪神【宋】【元】【明】【宮】【甲】 [0812004] 洗【大】,洒【宮】 [0812005] 嚼【大】,口嚼【宋】【元】【明】【宮】【甲】【乙】 [0812006] 柳【大】,〔-〕【元】【明】【甲】 [0812007] 悉皆【大】,皆悉【宋】【元】【明】【宮】【甲】 [0812008] 護摩【大】,火【宋】【元】【明】【宮】【甲】 [0812009] 坐【大】,坐而【宋】【元】【明】【甲】 [0812010] 蘇【大】,酥【元】【明】【甲】 [0812011] 爐【大】,鑪【宋】【元】【明】【甲】【乙】 [0812012] 已【大】,已訖【宋】【元】【明】【宮】【甲】 [0812013] 無【大】,等【考偽-甲】 [0812014] 遣【大】,遣之【宋】【元】【明】【宮】【甲】 [0812015] 不動【大】,阿閦【宋】【元】【明】【宮】【甲】 [0812016] 無量壽【大】*,阿彌陀【宋】【元】【明】【甲】* [0812017] 事業【大】,法事【宋】【元】【明】【宮】【甲】 [0812018] 得成就【大】,有證驗【宋】【元】【明】【宮】【甲】 [0812019] 已【大】,〔-〕【宋】【元】【明】【宮】【甲】 [0812020] 無量壽【大】,阿彌陀【宋】【元】【明】【宮】【甲】 [0812021] 甚大【大】,大好【宋】【元】【明】【宮】【甲】 [0812022] 挍量【大】,比對【宋】【元】【明】【宮】【甲】,挍量【乙】 [0812023] 德【大】,〔-〕【宋】【元】【明】【宮】【甲】 [0812024] 如【大】,等【宋】【元】【明】【宮】【甲】 [0812025] 月【大】,日【宮】 [0812026] 燈【大】,證【宮】 [0812027] 其比【大】,具譬【宋】【元】【明】【宮】【甲】 [0812028] 罪滅【大】,滅罪【宋】【元】【明】【甲】 [0812029] 挍【大】,校【甲】【乙】 [0812030] 莫【大】,不【宋】【元】【明】【甲】 [0812031] 陀【大】,佛說陀【宋】【元】【明】【宮】【甲】 [0812032] 甲本乙本奧書曰貞享三丙寅六月十七日點校個卷了是為明日授與諸徒也矮屋炎天頭似焚汗流袞袞濕單裙若非興法利生事誰不施斯勞慮勳阿呵呵河南延命苾芻淨嚴四十八戴【經文資訊】《大正新脩大藏經》第 18 冊 No. 901 陀羅尼集經
【版本記錄】發行日期:2022-01,最後更新:2022-01-17
【編輯說明】本資料庫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CBETA)依《大正新脩大藏經》所編輯
【原始資料】蕭鎮國大德提供,北美某大德提供,毛佩君、廖予安、廖予慈大德提供新式標點
【其他事項】詳細說明請參閱【中華電子佛典協會資料庫版權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