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陀羅尼集經

佛說陀羅尼集經[10]卷第十二

佛說諸佛大陀羅尼都會道場[11]印品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與大阿羅漢眾及諸菩薩摩訶薩并諸金剛及諸眷屬天龍八部六師外道人非人等共會演說諸陀羅尼三昧神呪法印壇等祕密法藏利益一切

爾時會中有一菩薩名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并諸眷屬從座而起偏袒右肩右膝著地合掌恭敬五體投地頂禮佛足禮佛足已却坐一面而白佛言「世尊諸佛慈悲善為方便對諸聖眾說是總持三昧神呪法印壇等祕密法藏從昔過去及現住世十方一切恒沙佛等皆因此法得成聖果是諸徒眾深心樂著得未曾有便於會中各說法呪而助護念我等聞是心生歡喜又有都會道場法壇功德成就度脫一切諸眾生等速得成佛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優婆塞優婆夷諸善男子善女人等雖心愛樂欲學受持一切諸佛及菩薩等說陀羅尼神呪法印皆未曾入我都會壇亦未能了祕密決法顯之名字而得證成恐有輒作法印等者懼諸煩惱侵[12]擾身心如是人等不會我意輕而妄作致使眾魔動念散亂呪力無効是故我今欲護沙門及婆羅門并天人等欲令洞達一切諸佛說圓具法無罣礙故大眾聞已實稱非妄

佛言「善哉善哉速為我說」而說偈言

「一一諸佛土  心多樂著法
廣引祕密藏  善說巧方便
[13]道諸眾生  慈悲自護念
聞是陀羅尼  一切皆歸伏
或有都法壇  共會一切意
從佛法印可  證成斷疑惑

爾時一切諸[14]菩薩摩訶薩金剛眷屬天龍八部藥叉鬼等聞佛說此微妙偈已皆大歡喜心無疑惑決定成信

爾時觀世音菩薩承佛威神告大眾言「若有沙門若婆羅門若善男子善女人等欲請祕密法藏要決意欲成就及諸國王心生決定欲求懺悔滅一切罪願樂見聞都大道場壇法事者皆須預近春時三月秋時三月冬時三月是上月也就中起春三月一日若秋九[1]月生一日冬十二月月生一日如是最好第一上日皆取上旬為始乃至七日七夜法事總了

「若欲作意成辦法事先須預訪一清淨所寬大院宇及有精麗大舍之處乃至寺舍佛堂之所乃於露地作之亦得定知處已至其白月一日平旦阿闍梨與諸弟子香湯洗浴著新淨衣將諸香華至其處所阿闍梨把跋折羅應當問彼諸弟子言『汝等必能決定受我諸佛等說祕密法藏不生疑惑不』徒眾答言『我等於佛法中決定誠信不生疑惑(如是重重三問三答)徒眾答已然後阿闍梨手[2]印香鑪及淨水等用馬頭印印其淨水呪三七遍而把香鑪[3]䠒跪燒香仰啟一切諸佛般若菩薩金剛天等及與一切冥聖業道『今此地者是我之地我今欲立七日七夜都大道場法壇之會供養一切十方世界恒沙佛等一切般若波羅[4]蜜多一切大地諸菩薩眾金剛天等仰請諸佛領諸徒眾決定一切祕密法藏不可思議大法門故取諸證成我今欲作護身結界供養法事在此院內東西南北四維上下所有一切惡神鬼等皆出去我結界之所七里之外若善神我佛法中有利益者隨意而住』作此語已次用前水右遶遍灑道場之地次即作前軍[5]茶利法一度結界其結界印呪如軍茶利部中所說更無別法當結界時任阿闍梨心[6]摽遠近寬窄為界

「其法壇量若為帝王一百二十肘若受法壇方十六肘十二肘等若懺悔壇及治病壇皆作水壇四肘以下一肘以上悉得通用——其肘長短隨其呪師臂肘長短以為量數——其地皆須方面齊等

「若作水壇亦不須擇日月時節其地隨得淨處即作平正地面即須香[7]埿塗其地上即成壇法仍須四角竪摽為記

「若作大壇如前結界四角竪摽摽記已竟喚人掘地出其惡土

「若得上地掘去一磔若得次地掘出一肘若得下地掘出三肘悉除其中骨炭灰瓦礫礓石樹根糠等惡物盡諸惡物到好實地然後將好土來發底一度以香水[8]一度著土即用杵築築令平滿必須堅[9]若得基高最為第一

「次第二日於晨朝時阿闍梨及諸弟子香湯[10]洗浴著新淨衣四五弟子隨阿闍梨入道場中用力驅使莊嚴道場其外威儀四門四角皆須威嚴門別各著一雙神王左右[11]廂懸神王幡門門四口懸雜綵幡三十六口門別如是其幡新好長八尺者四角各懸一神王幡懸雜綵幡門別四口(其幡竿亦准此)

「若在舍中[12]唯開前後二門前門兩邊著神王像一雙相對後門兩邊亦著神王一雙相對(皆新好者)

「其道場門左右兩[13]相各竪四橛繩子圍遶繩圍之內以香泥塗為護淨界其中擬著一切供[14]

「次阿闍梨更作一度軍茶利法結界畢已即作種種香埿一[15]用柳枝攪以誦般若大心呪呪曰

「『跢姪他(一) 揭(去[16]音下同)帝揭帝(二) 波[17]羅揭帝(三) 波羅僧揭帝(四) 菩提(五) 莎訶(六)

「其呪遍數若為國王誦之滿足一百八遍若為三品以上誦之五十六遍若為四品五品誦七七遍若為六品七品誦五七遍若為八品下及百姓誦三七遍一切壇法皆如是呪呪泥既竟用泥塗地塗地之法隨日摩之塗地已竟更作一度軍荼利法結界如前

「次第三日晨朝洗浴以淨牛糞——取其牛糞莫令著地將淨器承取——以香湯和呪如前已遍地塗之次將一繩子量取肘數長短若干臨時看院寬窄為度數結記定於道場處四方挽之下以白粉點之為記

「阿闍梨先從東北角至西南角挽繩定之離柱四指下點為記次從東南角至西北角挽繩定之離柱四指下點為記正當中央繩相交處又下點竟各當點處穿一小孔深一磔許其中擬埋七寶五穀——其七寶者真珠珊瑚[18]虎珀水精[19]琉璃是名七寶其五穀[20]大麥小麥稻穀小豆胡麻是名五穀其寶等碎五穀相和以絹片裹用五色線繫頭將埋五孔之中而於地外出其線頭長五指許此寶物等一下以後永不得出從此而起金繩界地七寶合成諸佛居上演說大乘轉法輪處即以此地將作佛堂最為第一凡人居上一無利益

「次更結界其結界法把跋折囉([21]唐翻金剛杵也)依軍茶利法用結界三迴右行於其壇外更作辟除毘那夜迦印法誦呪如是次第四方上下總結界竟到夜著燈

「次第四日晨朝結界亦如上說即以牛糞香湯和泥同前呪已遣弟子等用手摩地從東北角起首向右逐日摩地莫逆左摩如是次第轉摩遍地至東北角於道場中弟子行動一物以上布置法用皆隨逐日向右行之不得逆日向左而行

「其道場地縱廣正等而開四門四角竪椽其椽深埋四椽上頭四面各別橫著一椽其椽悉須麁大一類四面精細修削令方竪者[1]批上頭橫者鑿孔各相串[2]四方端直長短臨時看其道場闊狹大小不可預定且約略准(以麁竹替椽等亦得)於其木上總纏綵帛雜色間錯次取大幡於上縱橫八道蓋之東西南北四維相交是名上方莊嚴之法其大幡上東懸一雙碧色幡子南懸一雙緋色幡子西懸一雙白色幡子北懸一雙深青幡子中懸四口黃色幡子皆各綴著大幡上懸(為知五方所王之氣)次於四面各著大幡而作[3]闌額次於額上四面皆著金銅泡花及金銀器寶鏡等物隔隔皆然并飾四柱亦復如是次第莊嚴次延繩子四面圍遶繫著柱上而其繩上懸雜綵幡眾寶鈴帶及諸寶珮間錯莊嚴次於四面盤遶真珠次著寶網種種嚴飾

「嚴飾已竟次於道場西門——如南相去[4]二尺許地——穿作方坑四面正等各長二尺深亦二尺其坑當中留一土心其土心上以香湯和淨牛糞泥作蓮華座必須加意精細[5]撩理又以紫綵而作一蓋亦用緋綵而作一蓋其二蓋骨屈竹而作各長九尺[6]擬執將行從覆阿闍梨入壇弟子來去出入作威儀用

「於其道場次東北地去二三尺更作四肘白水壇位

「次道場外向西南地——中庭亦得——又更別立四肘白壇其壇四角竪四幡竿竿上懸幡填築竿孔清淨掃拭更作一遍大結界法辟靜道場然燈燭燒種種香

「次第五日阿闍梨將二弟子晨朝洗浴著新淨衣令一弟子捉一銀[7][8]宬香水泥令一弟子捉一金盋宬香粉水及把一條小細繩子隨阿闍梨從入道場到道場所阿闍梨行道一遍[9]歎作禮遣捉香泥弟子入壇從東北角以手摩地如前摩法如待泥處[10]湆湆[11]然然乾次阿闍梨與捉粉水香水弟子俱入道場取繩量肘知其長短[12]檀東北角向東南角急挽定已各點為記次移向西南亦點為記次移西北亦點為記以繩染粉遣一弟子把繩子頭跪坐於壇東北角地以繩子頭著壇正角先點之處著地急挽阿闍梨把繩一頭向東南角著壇正角先點之處二人一時共相急挽遣一弟子捻繩中央[13]絣著地上次東北角弟子起向西南角坐准前絣之次東南角阿闍梨起向西北角坐准前絣之次西南角弟子起向東北角坐准前絣之次於絣繩內[14]離一肘地更依前點如是四角皆點記已即於粉中染繩絣之法用如前

「次取八肘繩子中屈當壇外方先下點處又屈一肘繩子正中更以二肘繩從壇一方中央點量中點左右更點兩處次其一方門壁去壇強五指許次更屈門壁向左右邊五指許作次其壇門左右兩畔寬五指作次其門外邊端直絣著一方既爾三方亦然

「次作中院外繩四肘其外院內與其中院外繩兩間開一肘道其中院門者四方壁與向左右邊總作三指闊其門外邊繩子直拼法如前說其中院內四方各離外院內繩各一肘地更絣粉繩其壇中心作二肘院莫作門成

「次第六日阿闍梨以五色線隨其受法人數多少為結呪索用馬頭觀世音菩薩大心呪呪之」即說呪曰

「唵(一) 阿彌哩(二合)都知(二合)(去音)(二) 𤙖[15](三)

「當用此呪一呪一結如是[16]滿結五十四結作呪索已次將絹片七寶五穀一處共裹以五色線牢繫其頭亦准人數

「其日西時阿闍梨與諸應入壇弟子等總洗浴竟著新淨衣令弟子等作行列坐於道場外如近西邊次阿闍梨與諸弟子作大結界護身法事至日沒後阿闍梨入道場中請佛般若菩薩金剛及諸天等入壇安置佛座中心觀世音等於北方[17]金剛藏等於南方座而以種種上妙香華五盤飲食然十六燈而作供養法事已竟次阿闍梨出道場迎引弟子等至於道場近西門首行列而立少分行香供養禮拜

「作法事已次阿闍梨一一更與作護身印誦呪印於一一弟子身上如前然後遣就席上跪坐各面向東阿闍梨把白芥子呪打一一弟子頭心等三遍然後用馬頭觀世音菩薩印呪更作護身法事如前

「次阿闍梨胡跪具問最長弟子『汝等欲得受此法不』其弟子等答云『欲得如是等法』具問答已次阿闍梨把香水器㧊於一一弟子頭上復以右手案於一一弟子胸上口誦馬頭觀世音菩薩心呪與護持訖次以呪索繫於一一弟子左臂

「次阿闍梨引諸弟子退位而下自東階而於西階下跪地而坐次阿闍梨即以娑羅樹汁香水次第與灑[1]一一弟子[2]右遶三匝次用炬火右遶三匝亦如前法次與柳枝次與雜華皆准前法右遶授與諸弟子等其弟子等受柳枝已却縮跪坐嚼楊枝頭然後向前投其柳枝阿闍梨一一看其柳枝墮處若其柳枝嚼頭向身即為大吉若向南者即為不吉若其嚼頭向餘方者即知平平如是次第試驗遍已然後次第香水灌掌及與飲之人各三[3]一一弟子灌掌遍竟次阿闍梨以跋折[4]羅印水自飲

「作法事已引諸弟子昇於道場從西階上於道場側行列而坐與作一遍行香法事訖次阿闍梨語諸弟子『汝等臥去若有夢相明朝向我各具說之各各用心不得造次向他漏泄』作是語已次阿闍梨引弟子等從東階下各散歸房次阿闍梨入道場內啟佛菩薩金剛等云『是諸弟子欲入壇來各各取證我弟子某甲與作法用總遍問竟諸弟子等明日欲來入壇供養願佛般若菩薩金剛及諸天等今夜大悲境界徒眾弟子某甲明日普請一切三寶及諸眷屬廣為供養願大慈悲明日皆赴受諸供養證明法事(如是三說)』然後發遣壇內諸佛菩薩金剛隨緣旦散

「次阿闍梨向壇北邊著火[5]爐已誦馬頭觀世音大心呪呪白芥子一呪一燒於火爐中一百八遍令諸弟子滅罪除障次阿闍梨與曾入壇弟子二三人等於一夜中以五色粉敷置壇內莊嚴其地其法用者先從內布以白色粉次黃色粉次赤色粉次青色粉次黑色粉四面布訖即至外院從東北角右迴作之布五色粉亦如前法四面布訖以帝殊羅施[6]之為座主當中心敷大蓮花座座主即是釋迦如來頂上化佛號佛頂佛——如其不以佛頂為主隨意所念諸佛菩薩替位亦得除其座主以外諸佛及菩薩等皆在本位而受供養自非諸佛般若及十一面等菩薩相替餘皆不得而作都會法壇之主

「餘有療病諸水壇等及經一宿懺悔壇者隨其所應以當部中佛菩薩等而為座主作供養者種種皆好

「中心安置座主位已次於內院東面當中安般若波羅蜜多華座(一)次右邊安釋迦牟尼佛座(二)次左邊安一切佛心佛座(三)

「次於北面正當門中安大勢至菩薩座(四)次右邊安觀世音母座(五)次左邊安觀世音菩薩座(六)

「次於南面正當門中安金剛囉闍座(七)次右邊安摩麼雞座(是名金剛母)(八)次左邊安摩帝那座(名金剛使者)(九)

「次於西面院門南安普賢菩薩座(十)次院門北安彌勒菩薩座(十一)

「次院東北角安阿舍尼座(十二)次東南角安跋折囉蘇皤(二合)悉地(二合)迦囉座(十三)西南角安跋折囉健茶西北角安火神[7]

「次外院東面北頭第一先安曼殊室利菩薩座(十四)以次南安十方一切佛座(十五)次安[8]栴檀德佛座(十六)次安阿閦佛座(十七)

「當院門中安阿[9]彌陀佛座(十八)次安相德佛[10](十九)次安虛空藏菩薩座(二十)次安烏瑟尼沙座(二十一)次安十方一切佛頂座(二十二)

「當院北面從東向西第一先安陀羅尼藏座(二十三)次安地藏菩薩座(二十四)次安馬頭觀世音座(二十五)次安不空羂索座(二十六)次安一瑳三跋底伽座(二十七)

「當院門中安隨心觀世音座(二十八)次安摩訶室唎耶座(二十九)次安六臂觀世音座(三十)次安毘俱知觀世音菩薩座(三十一)

「當院南面從東第一安烏[11]摳沙摩座([12]唐云不淨金剛)(三十二)次安跋折囉吒訶娑座(三十三)次安跋折囉母[13]瑟知座(名金剛兒)(三十四)次安跋折囉央俱施座(名為金剛小女)(三十五)

「次當院門安蘇摩訶座(三十六)次安跋折囉商迦羅座(名為金剛天女)(三十七)次安迦儞俱嚧陀座([14]三十八)次安隨心金剛座(三十九)次安跋折囉阿蜜哩多軍茶利座(四十)

「當院西面門南安烏摩地毘[15]摩座(四十一)次安尼藍跋羅座(四十二)次安一切天座(四十三)

「次其門北安摩醯首[16]羅座(四十四)次安母欝(二合)陀吒佉座(此是正位)(四十五)次安毘𠼝齯唎知座(四十六)

「當院東北角安婆[17]㩉毘伽座(四十七)東南角安母[18](二合)陀吒迦座(此是攝位)(四十八)西南角安迦尼俱嚧[19](此是攝位)(四十九)西北角安跋折囉室哩(二合)尼座(五十)

「至次外院東面北頭第一安毘那夜迦座(五十一)次安毘陀耶(二合)陀囉座(五十二)次安首陀會天座(五十三)次安提頭賴吒座(五十四)

「劑院門北安帝釋弟子座(五十五)劑院門南安帝釋天座(五十六)次南安月天座(五十七)次安跋摩天座(五十八)次安星天座(五十九)次安佛使者座(六十)

「當院北面東頭第一安伊沙那鬼王座(六十一)次安婆羅醯鬼座(六十二)次安遮文荼座(六十三)次安藍毘迦座(六十四)

「劑院門東安跋折囉健茶座(六十五)劑院門西安毘沙門王座(六十六)次西安俱毘囉藥叉座(六十七)次安旃達波羅婆娑菩薩座(六十八)次安摩尼[1]跋陀座(六十九)次安斯馱遏他座(七十)

「當院南面東頭第一安火天座(七十一)次安毘藍婆呪馱座(七十二)次安那羅延座(七十三)次安彌嚧尸佉囉座(七十四)

「劑院門東安毘樓茶迦座(七十五)劑院門西安琰摩壇茶座(七十六)次西安琰摩弟子座(七十七)次安緊那羅王座(七十八)次安毘舍遮王座(七十九)次安囉剎娑王座(八十)

「當院西面門南第一安難陀龍王[2](八十一)次安日天座(八十二)次安摩唎支座(八十三)次安阿素囉王座(八十四)次安閻羅王座(八十五)

「劑院門北安憂婆難陀龍王座(八十六)次安地天座(八十七)次安毘樓博叉座(八十八)次安乾闥婆座(八十九)次安風天座(九十)

「當院東北角安枳唎枳唎俱嚧陀座(九十一)東南角安跋折囉[3]拪那座(九十二)西南角安婆榆鞞伽座(九十三)西北角安跋折囉尸佉羅座(九十四)

「如前所說三重院中各除四角攝[4]位以[5]次第各別作蓮花座

「略說十二肘壇法竟

「其十六肘如圖中說座數多少位隔寬窄隨其施主供具多少加減而作是名下方莊嚴之法

「次於火爐中以赤白粉塗飾蓮花次於壇東北可四尺地作四肘壇壇上純用赤白二色[6]粉為界道并作蓮華座次於中庭灌頂壇上[7]唯以白粉一色界道作蓮華座種種安置諸位地竟

「阿闍梨起立西門前看於壇內諸坐分位何者是好何者不好何者周匝何不周匝子細撿挍不周匝處更報修理更作一遍大結界法把跋折羅種種結護略供養竟留曾入壇弟子守護莫令餘人輒入道場說第六日莊嚴法竟

「次第七日朝阿闍梨香湯洗浴著新淨衣以三尺黃裹自頭頂然後以四尺緋遶額繫頭名為頭戴天冠之法次以前結五色呪索繫自右臂手腕下已即作馬頭護身呪印印自身上入於道場次把跋折囉即作金剛軍茶利等大身印呪三迴右轉於壇外邊種種作法次更作馬頭觀世音印并誦馬頭觀世音呪結十方界次取金銀瓶[8]一一各滿盛淨水已一一盥中著少五穀并龍腦香及前絹裹七寶物竟即以柳枝竹枝梨枝柏枝各并葉塞諸盥瓶口[9]仍露七寶裹線頭出

「擬[10]灌頂時一一弟子承著此寶於其一一水[11]罐塞中各著一顆好石榴已一一水罐塞上各以生絹三尺繫其枝葉次取四寶盤二金盤中盛滿香水二銀盤中盛滿雜花次以種種寶華[12]菓樹一一插[13]竪安壇上次取十條五色寶燭安銅檠上行列堂門繩圍之內次具食盤於銅盤上一一盤中各具盛著種種菓食上妙菓子石蜜[14]葡萄沙糖[15]蘇蜜乳粥[16]次具燈盞一一著油各各然燈次具金銀[17]疊合娑羅及銅[18]盛以酥蜜香油雜華并其呪索白芥子胡麻人稻穀華八功德水隨其所應皆悉嚴備兼銅香鑪并寶子具中央四門各各一具次具六食盤薄餅𩛞𩜶[19]䭃頭等餅種種具備各二十[20]總細切碎以和乳粥雜菓子等總相和盛於一盤中擬燒供養次以蘇蜜乳酪清油各盛器中次具蜜漿一升於銅盋中兼著銀杓次具熟五穀小豆青稞大麥穀大豆等筐器中盛并著一杓著於堂前次添二銅澡[21]一擬淨用一擬污用次具[22]穀柴松明炭等所有擬入道場用者皆悉嚴整[23]堂門外兩[24]相繩內

「次阿闍梨一一細看周匝[25]以不皆以手度入於繩內[26]外灌華香八功德水列在門西蠟燭食盤炭等列在門東清樂兩部長笛[27]篳篥[28]琵琶擊竹箜篌方響箏葉[29]鈸等各具兩事當道場門東西兩邊相對列坐又遣二弟子入道場內近西壁下而敷氈褥如是辦竟

「次阿闍梨於門東西更作法事護持令定莫令一人輒在其處[30]撩亂位坐次阿闍梨遣諸徒眾香湯[31]洒浴著新淨衣各向道場中庭列坐至日西時阿闍梨發從堂外手把香鑪入道場中右遶一匝行道已竟三禮然後放香鑪著出自手取一金水罐至壇西門胡跪至心誦觀世音十一面菩薩呪一百八遍——若請諸佛為座主者隨其當部各誦本呪一百八遍入壇放著座主位上續後弟子擎一一罐與阿闍梨

「次於內院四角東面中心各著一罐又於外院四角各著一罐[32]更外院東南北門各著一罐其壇西門左右兩邊各著一罐其西門罐於雜枝上盤五色線斟酌圍遶道場一匝以度量已即引其線遶於道場圍之一匝次將寶樹入於內院座主位上當於四角各著一樹四門當中各著一樹次著雜綵花菓樹等座別一樹次將五色寶燭當於內院座主位前著[1]三寶燭當於外院四面正中尊者位上各著一燭外院四角各著一燭次著燈火先於內院四角夾座主位安四盞燈餘座各別著四盞燈次著種種香華盤等次著食盤先於內院座主[2]位前著四盤食其餘座前各著一盤次著䞋施其諸佛位及般若位皆各著金及上錦綺羅等之物諸菩薩前皆各著銀及雜綾綵上色物等諸金剛前各著銅錢縵綵帛等諸天等前皆各著錢一色之物(其寶物等任施主意施之多少)

「散道場日其佛前物充作佛用般若前物寫般若經及諸經等諸菩薩物作菩薩用其金剛物及天等物入阿闍梨仍如法用其頭冠絹及二傘蓋并繫水罐絹亦入阿闍梨用

「次嚴大香鑪先於內院座主位前著一香鑪以次外院當四門處著一香鑪更於外院當四門處各一香鑪次於西門近水罐邊著大香鑪擬阿闍梨把擎來去作法事用鑪別各燒種種妙香皆令發煙次於火鑪邊著一水罐亦著食盤及燈各[3]

「次阿闍梨轉於四門立更子細看必使周匝好撿挍已阿闍梨手把香鑪從壇外邊右遶一匝行道已竟即放香鑪於本處著次取西門外水罐之上五色線頭捉一頭已[4]引之右轉遶壇外邊道場竿上還到西門一匝繫之次一弟子壇西門外為阿闍梨敷於氈褥其座去壇門三尺許前擬行列一切供具香花等物

「次阿闍梨把香鑪擎作梵讚唄出迎香華供養之具有四弟子輿供養具香水等器從阿闍梨其阿闍梨手執香鑪引入道場右遶一匝壇西門外放著座前次第行列一一香華盤[5]𭪱供具蘇蜜乳酪并胡麻[6]及諸[7]餘食松明如是等物近火爐側皆敷置竟又以二蓋倚道場側紫蓋在北緋蓋在南又於道場東北外側白壇之上著[8]五盤食并五盞燈種種安竟

「次阿闍梨出道場外門左右[9]相二神王前各著香鑪燈及食盤各著一事次下堂階到於中庭白壇之上著燈四盞飲食四盤次著宣臺床子各一是則眾人灌頂壇位次以音樂次第行列道場門外兩相而坐

「次阿闍梨更作一遍撿挍周匝既撿挍竟即入道場於壇西門胡跪而坐手把香鑪又更啟白供養讚[10]歎一遍聲絕門外諸樂一時動作(散花[11]曲終即止)

「次阿闍梨取盤內華著香水中令少津液即以此華安自掌中作請佛印先請內院中心座主誦呪七遍去來之法如前所說請來即作華座之印誦呪七遍亦如前說安置座已即放其手掌中之華

「次於內院東行一一次第作印奉請各誦本呪七遍去來及座之法具如上說華座之法次請北行准上之法次請南行亦准上法次請西行亦准上法

「次至中外院先從東行一一作印各誦本呪七遍來去具如本法作華座印亦如上法次請北行亦准上法次請南行亦准上法次請西行亦准上法

「次至大外院先從東行一一作印各誦本呪七遍來去皆作華座安置如前次請北行亦准上法次請南行亦准上法次請西行亦准上法皆作華座安置如前

「如其當部無印呪者若請諸佛即用一切諸佛印法若請諸菩薩通用一切菩薩印法若請金剛亦用一切金剛印法若請諸天亦用一切諸天印法若請一切諸鬼神等亦用一切諸鬼神法一一次第總奉請竟

「次作三摩耶大結界法印法如是以左右無名指小指相叉在掌中竪以二中指斜申頭相拄以二頭指屈捻中指上節背以二大指附捻頭指根本文呪曰

「『唵(一) 跋折囉([12]二合)(二) 商迦禮(三) 三摩羅(四) 三摩焰(五) 盤陀盤[13](六) 莎訶[14](七)

「作此法印誦呪七遍以印右轉乃至三匝名大結界安慰坐定次取末香散於壇內諸佛菩薩金剛等上次作散華法事一遍次禮三拜行道三匝以次令動門外諸樂(作阿彌陀佛曲曲終即止)

「次阿闍梨把香鑪出領六弟子一一弟子各執一事——一人執華水二人共輿煮熟五穀一人擎食盤一人擎蜜水[15]一人把炬火——隨阿闍梨從後行之普皆施與一切陪從并及守護諸鬼神等乃至周遍施與一切餓鬼之類悉令滿足

「四方上下總散施已次阿闍梨洗手漱口入道場中三禮拜已更作讚唄作法事竟門外動樂(作觀世音曲曲終止)

「次阿闍梨把跋折囉喚十弟子至堂前立一人擎蠟燭一人捉香鑪一人擎華盤一人擎香盤一人執巾是五人等引阿闍梨在前而行其阿闍梨在後而出隨五人後又令五人——一人把澡罐一人擎三衣一人擎白芥子盤一人擎末香盤一人擎安[1]悉香盤——次後音樂各皆前後次第作行從阿闍梨

「阿闍梨執跋折囉仍數輪轉跋折囉行作梵讚唄往迎受法諸徒眾等[2]時彼徒眾等見阿闍梨來起立作行阿闍梨到已香鑪迴引於前立住燭及香花音樂皆各在於彼門兩相行立

「次阿闍梨進到門側其把澡罐及白芥子擎三衣人如是三人逐阿闍梨莫令相離

「次阿闍梨口傳佛教宣示徒眾而告眾言『汝等皆願見學如是祕密法不(徒眾答[3]『願樂見學』)次阿闍梨取澡罐水右手中著誦軍荼利心呪呪其水已一一㧊打徒眾頭頂次用白芥子呪打徒眾亦如上法如是一一次第打已次阿闍梨還作梵讚引諸徒眾令其徒眾音樂後行遣其音樂動聲不絕其徒眾等各各心口思惟善事向道場處近堂階下西南角立定心跪坐令動音樂(曲終即止)

「次阿闍梨把白芥子誦馬頭菩薩呪呪七遍已三迴打於一一頭上次作護身印印於一一弟子身上為作護身印身之法如軍荼利法中所說次以澡罐水與其一一弟子洗手淨漱口已道場階上正當門處預敷氈席准擬欲令音樂者坐

「次阿闍梨引徒眾等昇西階上行立席上即作三禮皆與懺悔過現未來三業之罪乃至絲毫不得覆藏悉須發露令諸音樂在階下行(曲終即止)

「次阿闍梨入於道場令其弟子取淨氈席敷於堂內放著香華蠟燭等器其澡罐等且不須放隨後擎行供養作禮仰啟讚歎諸佛萬行功德法事而讚頌曰

「『南無佛智慧精進  那羅延力骨[4]鎖身
此般若波羅蜜多  八萬四千法門藏
萬行功德之根本  大慈悲父常普為
一切六道眾生類

「作讚行道遶一匝已三禮却縮出道場門門外音樂一時俱動([A1]曲終即止)

「次阿闍梨更與徒眾大護身法以白芥子各打一遍又作身印降伏心魔次以操罐水一一呪打諸弟子心人各一遍次作手印一一印之次以香水一一灑身次以香鑪熏令護淨次用跋折囉一一印頂次更與香水洗手漱口竟(止樂)

「次阿闍梨喚其徒眾從年長者一一令就門邊席上禮拜跪坐次阿闍梨將用黃絹以次與[5]縵大弟子眼取弟子手與作觀世音菩薩三昧印印中著花已阿闍梨牽弟[6]子頭入於道場壇西門前面向壇立阿闍梨在門北立弟子在門南立次阿闍梨誦觀世音三昧呪呪曰

「『唵(一) 般母[7]波婆(去音)(二) 莎訶[8](三)

「誦之七遍教令弟子散手中花[9]任向壇內華著佛等蓮花座已放眼去絹令見位地禮三拜已阿闍梨語『汝散花著某佛般若某菩薩某金剛某天等位隨其所著好記莫忘』散花竟者在道場內門南跪坐待後弟子到來即令却行而出坐於西邊諸餘弟子一一准此總盡周遍

「次阿闍梨亦准此法自散花已次喚樂人上階向壇橫列而坐作樂數曲次阿闍梨嚴正威儀領諸弟子[10]禮啟已一時行道遶壇三匝依位而坐

「次阿闍梨自取壇中座主位上水罐却出到於壇西門外遣一弟子手把緋蓋逐闍梨後右遶道場出至中庭灌頂壇上從西門入到床子邊正身而立阿闍梨作灌頂法印左脚丁立仍去右脚三寸許[11]左膝直立右手下垂而申小指少曲頭指屈其中指及無名指狀如鉤形大指亦少曲去中頭指可二分許左手亦爾次把水罐舉兩手擎[12]罐自頂上口誦心呪七遍灌之直向下注當灌頂時心口發願(云云)[13]即著淨衣入道場內道場門側有一弟子[14]紫蓋覆阿闍梨頭至壇西門右遶道場行道一匝

「次阿闍梨更依次喚一一弟子入於壇中為取水罐准前却出至灌頂壇從西門入其執緋蓋者逐阿闍梨法從後行覆於弟子至外壇所

「次阿闍梨與作法印捉擎水罐阿闍梨問『汝前散華著何佛位般若菩薩金剛諸天及神鬼等』隨其所報與作本印頂戴印已印頭向上掌中著華以印承水與誦本呪灌之頂上弟子心口發願如前(云云)乃收[15]罐中寶物之裹以此寶物繫前呪索永不離身擬壽終時須將此寶為信驗故

「與灌頂竟即著淨衣入於道場加以紫蓋迎禮法事一准[16]阿闍梨威儀進止至壇西門教令三禮依本位坐

「次阿闍梨更入壇中為取水罐一一准上次第迎送灌頂法事一無別異總周[17]遍已次阿闍梨禮拜供養領諸徒眾行道三匝還坐本處

「次阿闍梨於壇西門近火鑪西端身而坐其火爐中然[18]穀柴已次先應當作火天印誦本呪喚坐火爐中與燒香花蘇蜜飲食胡麻人等各七遍誦本呪燒已阿闍梨心裏記云『火天且出爐外邊坐今欲供養佛及般若諸菩薩等』次作馬頭觀世音印誦本呪請作蓮花印坐火爐中

「次阿闍梨把跋折囉次第喚諸入壇弟子一一來就於阿闍梨[1]右邊作禮跪坐合掌令其手捧跋折囉頭阿闍梨以右手在弟子手上握跋折囉當用[2]左手把胡麻人誦本心呪七遍燒之次取蘇呪三七遍燒如是燒竟令其弟子作禮而退依本位坐自餘弟子一一法事如前無異總周遍已還作本印誦心呪送馬頭菩薩本坐處已

「次請座主作其本印誦本心呪作蓮華印坐火爐中誦其本呪燒諸香華并胡麻人蘇蜜乳酪飲食雜果及油等物供養已竟還作本印誦其本呪送至本位

「次從內院一一次第請一一佛般若菩薩金剛天等各作本印誦其本呪作蓮花印坐火爐中誦其本呪一百八遍或七七遍皆通得用燒諸香花并胡麻人[3]穌蜜乳酪飲食雜果及油等物供養已竟還作本印送至本位如是諸位各各迎請供養送法如前無異

「凡奉請送皆先從東面北頭第一乃至南頭第一座位畢東面竟次從北面東頭第一乃至西頭第一座位畢北面竟次從南面東頭第一乃至西頭第一座位畢南面竟次從西面南頭第一乃至北頭第一座位一院既爾餘院亦然如是次第總周遍竟

「次為國主皇帝皇后燒香華等諸物供養為誦呪滿四十九遍次為太子諸王妃主如是供養亦誦呪滿四十九遍次為大臣文武百官如是供養亦誦呪滿四十九遍次為歷劫過現諸師一切父母供養誦呪四十九遍次為一切業道諸官供養誦呪四十九遍次為十方一切施主供養誦呪四十九遍次為十方盡空法界六道四生八難八苦一切眾生供養誦呪四十九遍次為阿闍梨自身供養誦呪滿足二十一遍次為道場處主人合家供養誦呪遍數同前自從國主乃至主人總皆通誦觀世音十一面菩薩大心呪悉通一切供養法用

「次阿闍梨作一切佛般若菩薩金剛天等當部法印不須誦呪一一次第顯示徒眾而為供養種種法事總周匝已次作般若滅罪印當心上著口說過現三業之罪一一具陳至心懺悔永斷相續坐莫動搖諸弟子等數數禮佛

「次阿闍梨作金剛藏軍茶利讚歡道場成就滿願印誦其神呪呪曰

「『唵(一) 薩婆菩馱阿提瑟恥(二合)(二) [4]頗囉醯(上音)(三) 伽伽那(去音)[5](平音)(四) 娑[6]縵馱(五) 莎訶(六)

「如是誦滿七七遍已口出讚聲而說頌曰

「『那謨佛智慧精進  那羅延力骨鎖身
此是般若波羅蜜  八萬四千法門藏
萬行功德之根本  及陀羅尼普門藏

「說是頌已各發願云『願弟子等一會徒眾一切蠢動眾生之類及諸業道從今已去若在人間常聞大乘甚深經法陀羅尼藏十方諸佛大悲名號不見惡事不聞惡法不遇外道不遭九橫八難八苦若命終時十方淨土隨意往生常見一切諸佛一切眾生亦復如是』時徒眾等齊稱善哉

「次阿闍梨喚諸弟子一一次第與作護身作護身竟欲至明時次阿闍梨手把香鑪引諸徒眾行道三匝作禮而退次阿闍梨仰啟謝云『種種香花飲食供養多不如法甚大慚愧願諸聖眾以大慈悲布施歡喜』然後手作解印以印左轉呪七遍已[7]從座主以下一一各別作發遣印及誦本呪各各發遣與請無異以印左轉而散去之名為去法

「發遣盡竟次遣一弟子收[8]儭施綾絹等物依前處分法用遣一弟子收壇內食次阿闍梨分作三分一分送與寺內供養大眾一分施與貧窮乞兒一分布施水陸虛空諸眾生等諸入壇弟子及阿闍梨并主人等皆不合食如其食者法皆無驗

「既處分竟次阿闍梨把於松明領諸弟子等一[9]一次第巡行入壇示徒眾云『此是某佛所坐之處此是[10]某般若此是某菩薩此是某金剛[11]此是某聖僧此是某天此是某神此是某鬼此是某龍』如是一一次第具悉示令記念後以淨泥悉掃除却壇上色座莫到日出所有餘法皆亦如是自外一切於後散除

爾時佛告諸菩薩摩訶薩及諸金剛阿羅漢等諸大眾言「我今此會說諸微妙甚深祕密陀羅尼印法藏之時乃有無量一切天人并八部眾諸大鬼神及諸外道眷屬等俱若苾芻若婆羅門優婆塞迦諸善男子人非人聞我說是法印神呪希有之事莫不歡喜

爾時十方無量無數恒河沙等諸佛如來并諸菩薩摩訶薩金剛密跡大阿羅漢聲聞眾俱及諸天龍八部等各將香花飲食衣服種種[1]伎樂而散供養同時讚歎遍滿虛空

聞佛說已皆大歡喜各出本意而說呪法同諸利益

「時會[2]復有無量諸天獻諸呪法稱有神力護佛法藏威嚴一切我亦印可是故同入我密藏中廣設道場具都壇法列諸名字威臨法位若有人得遇聞是法即能滅除一切眾罪何況更見廣開法門陀羅尼藏是名成就第一希有

「是陀羅尼祕密法藏實誠微細亦難得見亦難得聞亦難書寫亦難得讀亦難受持難解義趣方便之理若有苾芻若婆羅門優婆塞迦善男子等愛樂是經常修習誦作諸法印廣設道場日日香花穌燈不絕而為供養十方諸佛威儀無缺恒為苦行誦經念佛普為法界一切眾生懺悔過現三業之罪勤修是等功德法門身心無倦晝夜精進常修梵行慈悲護念憐愍一切諸眾生等能除行者塵沙等劫障難之罪於一念中皆悉滅除

「設復有人發菩提心救諸疾病深勸汝等亦須方便慈愛一切苦惱眾生當知如是發心之人現身常得種種果報我與一切諸菩薩等衛護行者日夜憶念不相捨離無有橫惡侵嬈其身若命終後十方淨土隨意往生常見諸佛

「若行此法心生不善於其眾生恒為欺負妄說諂曲貪求名利於諸神鬼橫作瞋呵承大威風常行惡事如是等輩被諸神鬼常伺覓便多遭橫禍種種苦惱逼切其身若命終時更相刑害當墮地獄無有出期

「汝等眾生皆須諦聽[3]受信我語決定無疑

爾時世尊說此語已現坐會中一切大眾聞佛教誨一時稱善作禮而退

佛說莊嚴道場及供養具支料度法(以下麁字皆是經本細字人意)

「金銅鈴帶四十八道(各長七尺)大珮二十八道(各長六尺)小珮二十八道(各長四尺)大鏡二十八面(各闊一尺)小鏡四十面琉璃泡華四百枚(各方圓一尺者)綵色大幡一百尺者二十四口(四十九尺亦得新好者)雜綵幡二百二十口(長一丈新好者)真珠二百條(各長五尺)朱網闊四尺長一丈(八扇)金銀瓶四十六枚(受一升者)大銅𭪱四百枚(一尺五寸面者)小銅𭪱二百枚(各七寸者)銀盤四面(各二尺五寸者)雜金銀器八十枚金盤四面(闊二尺五寸者)金銀砂羅四十八枚(闊一尺以上者)金杓一枚銀杓一枚銅香鑪寶子六具金香鑪寶子一具金銀娑羅二枚(受一升者一金一銀)七寶金銀蓮華五樹(各高四尺新好嚴飾)雜綵假華樹一百(各新好者)銅燭檠十二枚金銀盞屈巵等四十八枚五色蠟燭[4]十條銅澡罐二十六枚(各受五升已上)淨布手巾[5]澡豆一升皂莢四十枚炭灰一升楊枝一束若以如是種種寶具嚴飾道場令其施主得於種種無量福德

「好長椽一十六根([6]根別徑頭三寸各長二丈五寸斫削鑿孔如法相串)小竹竿六十枚(各長二丈麁三指許)畫金剛幡十八口畫神王幡二十四口畫四天王幡四口雜綵幡一百口(各長一丈新好色者)繩八十尺者十二條(各麁如筆管大)五色線二十兩(五色者各須等分色別絡之於一[7]籰上絡之各令色目等別作不得和雜取長四百尺為一段殘者五十尺為一段又須四段許足用之)五色小幡子(并身共脚總長三尺闊五寸色別各二枚深青二淺青二緋二白二[8]四口)甲冑金剛八軀(各高五尺莊嚴新好色者)甲冑神王八軀(各高五尺莊嚴新好色者)生絹六十段(五尺為之)淨白布二丈白練一丈緋綾一丈紫綾一丈黃綾三尺[9]緋綾四尺淨線鞋兩量(一量擬淨用[10]量污用)襪兩量(一量擬淨用一量擬污用)[11]袜帶准此(自從線鞋乃至袜帶人人各具)如是種種綵物之具嚴飾道場施主[12]見獲無量無邊種種福德滿足第一(以上是經)

「淨牛糞五升(不食糟豆犢子糞以淨筐器承取名之為淨)龍腦香十五兩穌合香十五兩欝金香十五兩上好和香一斤沈水香二斤熏陸香二斤[13]悉香二斤白膠香[14]一斤檀香末二斤檀札二斤雜草香五斤雜草華五斤雜樹華五[15](若無剪綵帛充皆令新好)稻穀華三升蕎麥華三升如是種種華香供養施主當獲三業清淨身常香潔一切見者皆生歡喜生生處處身常端正得大名聞

「清樂音聲兩部(其樂人等令香湯浴著新淨衣勿食[16]熏雜)金二兩銀二兩珊瑚二兩水精二兩琥珀二兩真珠二兩波斯琉璃二兩(量入法人多少買用令足)稻穀小豆小麥大麥青稞(是五於市乞取一升不合買擬共七寶和於絹片裹用)將諸衣服及以七寶五穀音樂施用供養悉除施主三業宿殃常得安樂(以上是經)

「上好赤土細末一石[17]黃土細末一石乾藍[18]淀末一石細炭末一石粳米粉[19]二石(麁羅)胡麻人一升白蜜一升(濾去惡物)[20]牛蘇七斤(濾去惡物)清胡麻油一斗五升(擬燒供養)白芥子一斗五升(量七日用充足)松明二十斤[21]穀木柴五束(濕者乾之)炭一百五十斤燈五百盞油五[1](然燈處用)作果食五百盤(種種色目皆須備具)上好果子石榴三百顆大栗五百顆大乾棗五百顆乾柿五百顆梨五百顆胡桃人五百顆沙糖二十五兩[2]葡萄一斤半(已上果子不得蟲惡破損皆須上好者取)薄餅[3]𭐭𭐨[4]䭃頭各五百枚餳糖團五百顆以外諸餅隨其國內人所尚者除不淨食以外皆用隨時果子悉須具著

「乾粳米飯三升粳米乳粥二升(以上赤土等五種色末准百二十肘料若十六肘[5]以下諸壇以次准料)

「以前食等令作食人香湯洗浴齋戒潔淨勿令輒甞及棄捐之

「青稞小豆大麥大豆如是五種各熟二升[6]盛淨筐并著小杓蜜水二升盛銀盋中并著銀杓共熟穀筐相近著之擬欲散施供養護界諸善神等([7]以上是經)

「如此供具嚴淨廣辦建立道場復以種種衣服莊嚴施設供養能除施主四重五逆及阿闡提百億恒沙劫中所有一切惡罪一念之中悉皆消滅莫能成辦惡業果報

「其施主者現世具獲六波羅蜜三業清淨生生之處具足神通身相端嚴隨意自在所願皆果常得三寶護念施主臥一切時處身心安隱功德力故獲斯大報

普集會壇下方莊嚴十六肘圖

「中央一院縱廣二肘此院正中作蓮華座座上作輪轂輻輞形皆悉具足是道場主所坐之位——隨其施主所樂佛等為道場主乃至般若及菩薩等隨意安之

「其次外院縱廣四肘一十二位於其四角各作地印跋折[8]羅形形如金剛力士把杵兩杵相叉(狀如十字)頭枕四角皆青黑色

「東北角印名穌摩訶東南角印名穌皤(二合)悉地(二合)伽羅西南角印名跋折囉健茶西北角印名曰火神是等名為金剛地印

「東面北頭第一華座名為佛母般若之位蓮花座上作如方印兩雙線道交徹印角其印[9]一印一角[10]柱華座上光焰圍繞

「第二華座是佛心位蓮花座上作佛頭面光焰圍繞

「南面東頭第一華座是金剛母摩麼雞位蓮花座上安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二即是金剛王位蓮華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西行南頭第一座主名首陀會天蓮華座上作火焰光

「第二座主名跋囉摩天蓮花座上作火焰光

「北面西頭第一座主名觀世音王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觀世音母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其跋折囉皆作金色諸光焰形皆黃赤色以下皆然第一院竟(凡四角印名為攝位花座上者名為正位以下例然)

「次第二院縱廣八肘二十六位四角地印形狀布置如前所說

「東北角印名婆[11]揄毘伽東南角印名阿耆尼俱嚧陀西南角印名佉力伽陀施羅西北角印名波陀尼差曳婆

「東面北頭第一座主名微妙聲佛頂蓮華座上安置盋形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阿彌陀佛頂蓮華座上作佛頭頂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名一切佛頂蓮花座上作佛頂形光焰圍繞

「第四座主名釋迦文佛蓮花座上作佛頂形光焰圍繞

「第五座主名阿閦佛頂蓮花座上作佛頂形光焰圍繞

「第六座主名南方寶相佛頂蓮花座作長方寶[12]寶東西陿南北長作光焰圍繞

「南面東頭第一座主名烏樞沙摩(二合)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其跋折囉細腰三楞上下[13]三股峯刃尖利色如前說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跋折囉尸[14]佉囉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名阿蜜哩多軍茶利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四座主名迦尼俱嚧陀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五座主名波多囉跋折囉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六座主名跋折囉央俱施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西面南頭第一座主名商迦羅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烏摩提毘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次二肘地為道場門

「次其門北第一座主名摩醯首[1]羅天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波履跢婆(二合)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北面西頭第一座主名六臂觀世音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盤陀羅婆母蓮花座上作君遲瓶([2]傍開孔者名為君遲)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名九臂觀世音蓮花座上作寶花莖莖有五節節節有[3]狀似藕梢臥著[4]座上頭枕於西光焰圍繞

「第四座主名馬頭觀世音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五座主名摩訶稅多觀世音([5]唐云大白觀世[6]音)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六座主名十一面觀世音蓮花座上作寶瓶形光焰圍繞

「第二院竟

「次第三院縱廣正等一十二肘四十二位四角地印形狀布置亦如上說

「東北角印名跋折囉蘇𤙖(二合)東南角印名母欝陀(二合)吒迦(此是攝位)西南角印名迦尼俱嚕[7]西北角印名跋折囉室哩([8]合)(此是攝位)

[9]東面北頭第一座主名相德佛蓮花座上作佛形像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阿彌陀佛蓮花座上作佛形像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名釋迦金輪佛頂

「第四座主名釋迦轉法輪佛

「第五座主名栴檀德佛

「第六座主名白光明佛頂

「第七座主名無憂德佛

「第八座主名十方一切佛

「第九座主名毘婆尸佛

「第十座主名放光佛頂

「如是等座皆作蓮花[10]蓮花座上作佛形像光焰圍繞

「南[11]行東頭第一座主名跋折囉吒訶娑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其色純黃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阿舍尼蓮花座上作跋折囉色狀如前光焰圍繞(以下諸跋折囉色同)

「第三座主名尼藍跋[12]陀羅(此云青金剛也)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四座主名母[13](二合)吒伽(此是正位)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五座主名穌婆休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六座主名穌跋折囉室哩尼(此是正位)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七座主名金剛印王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八座主名懼嘻耶金剛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九座主名跋折囉母瑟致(二合)蓮華座上作跋折囉傍作拳形光焰圍繞

「第十座主名謨娑(上音)蓮花座上作細腰杵狀如金剛力士把杵光焰圍繞

「西面南頭第一座主名他化自在天王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化樂天王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名兜率天王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四座主名夜摩天王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次二肘地為道場門

「次其門北第一座主名乾闥婆蓮花座上作細腰鼓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孔雀王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三座主名伽嚕茶作蓮花座形

「第四座主名那羅延天蓮花座上作金輪形光焰圍繞

「北面西頭第一座主名毘俱致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二座主名阿[14]梨多(去音)(唐云隨心)蓮花座上作數珠形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名馬頭心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四座主名一瑳三跋提迦羅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五座主名阿牟伽皤賒蓮花座上作盤羂索光焰圍繞

「第六座主名四臂觀世音蓮花座上作白蓮花光焰圍繞

「第七座主名十一面觀世音小心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八座主名十一面觀世音大心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九座主名一切觀世音心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光焰圍繞

「第十座主名摩訶室唎曳蓮花座上作含蓮花其華紅色光焰圍繞

「第三院竟

「次第四院縱廣正等一十六肘五十八位四角地印形狀布置亦如上說

「東北角印名枳唎枳唎俱嚕陀東南角印名跋折囉西(去音)西南角印名婆榆檀茶西北角印名跋折囉尸佉[1]

「東面北頭第一座主名毘那夜迦蓮花座上作似椎棓椎頭向上竪華座上椎頭[2]八瓣柄隨長短從頭向下可有數寸作偃月刃刃根著幹刃身起楞椎頭刃間作兩三節如刀子口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毘陀[3]([4]二合)陀囉蓮華座上作咥[5]𠼝(二合)首羅頭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名首檀污跢菩薩[6]華座上作金剛臺金剛臺上作敷蓮花其葉二分一分下垂一分向上其華葉上作光焰形

「第四座主名彌勒菩薩蓮花座上作似矟鋒[7]矟鋒刃稍闊細項腹大純黃金色正中起楞光焰圍繞

「第五座主名文殊師利菩薩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六座主名虛空藏菩薩蓮花座上作滅罪印光焰圍繞

「第七座主名提頭賴吒蓮花座上作金剛杵光焰圍繞

「第八座主名因陀羅誓多(唐云帝釋[8]侍者)蓮花座上作咥𠼝首羅頭其色純黃光焰圍繞

「第九座主名因陀[9](帝釋異名)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十座主名為月天蓮花座上作月輪形其色純白

「第十一座主名普賢菩薩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十二座主名一切星宿天蓮花座上作似寶瓨腹大項麁連珠繞腹其瓨口上作青空色如傘蓋形其中滿點眾多白點光焰圍繞

「第十三座主名勃陀誓多作佛塔形并基四重光焰圍繞

「第十四座主名陀羅尼藏蓮花座上作寶藏形光焰圍繞

「南面東頭第一座主名曰火天蓮花座上作寶[10]瓨形其瓨口上出於火焰

「第二座主名摩伽囉脫闍菩薩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三座主名地藏菩薩蓮花座上作似寶瓶而無瓶底其瓶口頭如二偃月相拄仰臥其瓶青色偃月純白光焰圍繞

「第四座主名毘[11]𭋶(上音)蓮花座上作咥𠼝首羅頭(唐云[12]二叉戟頭)光焰圍繞

「第五座主名閻摩囉闍蓮花座上作咥𠼝首羅[13]光焰圍繞

「第六座主名閻摩旦茶蓮花座上作於人形頭面似佛而眼稍大著魚鱗甲半身而出光焰圍繞

「第七座主名隨心金剛蓮花座上作跋折羅光焰圍繞

「第八座主名婆榆毘伽(此是正位)蓮花座上作金剛杵光焰圍繞

「第九座主名毘藍婆呪馱蓮花座上作咥𠼝首羅頭光焰圍繞

「第十座主名功德天蓮花座上作如意珠光焰圍繞

「第十一座主名大辯天神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十二座主名彌嚧尸佉囉蓮花座上作咥𠼝首羅頭光焰圍繞

「第十三座主名一切鬼蓮花座上作伏突刀光焰圍繞

「第十四座主名一切羅剎蓮花座上作竪劍形光焰圍繞

「西面南頭第一座主名阿素囉王蓮花座上作竪角弓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摩唎支天蓮花座上作天扇形其扇中作西國[14]萬字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名[15]曰天子蓮花座上作日輪形純黃赤色光焰圍繞

「第四座主名散脂大將軍蓮花座上作竪劍形光焰圍繞

「第五座主名一切天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六座主名難陀那(去音)伽羅闍形如蟒蛇舉頭而視

「次二肘地為道場門

「次其門北第一座主名優婆難陀那(去音)伽羅闍身相如前難陀形狀亦舉頭視

「第二座主名曰地天蓮花座上作寶[1]𮚝滿[2]宬七寶光焰圍繞

「第三座主名毘𠼝齯唎知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四座主名緊那(上音)作蓮花座

「第五座主名摩睺羅伽作蓮花座

「第六座主名毘嚧跛叉蓮花座上作盤羂索光焰圍繞

「北面西頭第一座主名曰風天蓮花[3]座上作竪幡竿竿上懸幡光焰圍繞

「第二座主名皤嚧那提婆(唐云[4]天水)蓮花座上作光焰形蓮花座下有水波文

「第三座主名斯馱遏(去音)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四座主名摩尼呪陀蓮花座上作光焰形

「第五座主名旃陀波羅婆娑菩薩蓮花座上作青蓮花含而未敷光焰圍繞

「第六座主名俱毘囉藥叉蓮花座上作咥[5]𠼝首羅頭純青鐵色光焰圍繞

「第七座主名毘沙門王當門安置蓮花座上作五節椎八楞成就狀如寶柱純黃金色光焰圍繞

「第八座主名跋折囉[6]揵茶(此是[7]正位)蓮花座上作跋折囉光焰圍繞

「第九座主名商枳儞蓮花座上作似瓶形而腹小瘦中有竪楞楞屮[8]上口如鐸口其色純[9]青光焰圍繞

「第十座主名藍毘迦作蓮花座

「第十一座主名遮文茶蓮花座上作似銀[10]圓寶承底其盋腹左邊偏開一眼如神王目光焰圍繞

「第十二座主名婆羅醯鬼蓮花座上作竪劍形

「第十三座主名伊濕伐(二合)蓮花座上作咥𠼝首羅頭

「第十四座主名伊沙那鬼王蓮花座上作咥𠼝首羅頭作純黃色

「此十六肘普集會壇有廣有略所言廣者十六肘內作二百九蓮華座位所言略者十六肘內百三十九蓮華座位

「如前所說若為國王大臣長者具有種種上妙供具七寶器等阿闍梨有眾多聰明快利弟子應作廣壇若其施主乏少種種上妙供具七寶器等阿闍梨無眾多聰明快利弟子應作略壇

[11]已說十六肘壇法竟

普集會壇

佛說陀羅尼集經卷第十[12][13]


校注

[0885010] 卷第十二【大】卷第十三【明】【甲】 [0885011] 印【大】印呪【宋】【元】【明】【宮】【甲】 [0885012] 擾【大】嬈【宋】【元】【明】【甲】 [0885013] 道【大】導【宋】【元】【明】【甲】 [0885014] 佛【大】佛并諸【宋】【元】【明】【甲】 [0886001] 月【大】月月【宋】【元】【明】【甲】【乙】 [0886002] 印【大】把【宋】【元】【明】【甲】【乙】 [0886003] 䠒【大】胡【宋】【元】【明】【甲】 [0886004] 蜜【大】密【明】【甲】 [0886005] 茶【大】下同荼【宋】【元】【明】【甲】【乙】下同 [0886006] 摽【大】*標【甲】【乙】* [0886007] 埿【大】*泥【宋】【元】【明】【甲】【乙】* [0886008] 㧊【大】*𣸍【元】【明】【甲】* [0886009] 鞭【大】鞕【明】【甲】 [0886010] 洗【大】*洒【宮】* [0886011] 廂【大】相【宋】【元】【明】【宮】 [0886012] 唯【大】惟【宋】【宮】 [0886013] 相【大】廂【甲】【乙】 [0886014] 養【大】具【宋】【元】【明】【宮】【甲】 [0886015] 瓮【大】瓫【宋】【元】【明】【甲】 [0886016] 音【大】*聲【明】【甲】* [0886017] 羅【大】囉【宋】【元】【明】【宮】【甲】 [0886018] 虎【大】琥【明】【甲】【乙】 [0886019] 琉【大】*瑠【甲】【乙】* [0886020] 者一【大】一者【元】【明】 [0886021] 唐翻【大】此云【明】【甲】 [0887001] 批【大】𠜱【元】【明】 [0887002] 釧【大】穿【元】【明】【甲】 [0887003] 闌【大】欄【元】【明】【甲】 [0887004] 二【大】一【元】【明】【甲】 [0887005] 撩【大】料【元】【明】【甲】 [0887006] 幹【大】竿【元】【明】【甲】 [0887007] 盋【大】*鉢【甲】【乙】* [0887008] 宬【大】*盛【宋】【元】【明】【甲】* [0887009] 歎【大】嘆【甲】【乙】 [0887010] 湆湆【大】㬤㬤【元】【明】【甲】 [0887011] 然【大】〔-〕【宋】【元】【明】 [0887012] 檀【大】壇【宋】【元】【明】【甲】【乙】 [0887013] 絣【大】*拼【宋】【元】【明】【甲】* [0887014] 離【大】雜【宮】 [0887015] 㧊【大】泮【元】【明】【甲】 [0887016] 滿結【大】結滿【宋】【元】【明】【甲】 [0887017] 座【大】*坐【甲】【乙】* [0888001] 一【大】〔-〕【宋】【元】【明】 [0888002] 前【大】〔-〕【考偽-甲】 [0888003] 飲【大】欱【宋】【宮】呷【元】【明】【甲】 [0888004] 羅【大】*囉【元】【明】【甲】* [0888005] 爐【大】*鑪【宋】【元】【明】【甲】【乙】* [0888006] 之為【大】為之【宋】【元】【明】【甲】 [0888007] 座【大】至【宋】【元】【明】【甲】 [0888008] 栴【大】旃【宋】 [0888009] 彌【大】〔-〕【宮】 [0888010] 座【大】〔-〕【明】 [0888011] 摳【大】樞【宋】【元】【明】【甲】【乙】 [0888012] 唐【大】此【明】【甲】 [0888013] 瑟字元本明本白缺 [0888014] 三【大】此是正位三【考偽-甲】 [0888015] 摩【大】〔-〕【宋】【元】【明】【甲】 [0888016] 羅【大】囉【宋】【元】【明】【甲】 [0888017] 㩉【大】榆【宋】【元】【明】【甲】【乙】 [0888018] 欝二合【大】二合欝【元】【明】 [0888019] 陀【大】〔-〕【宮】 [0889001] 跋【大】呪【宋】【元】【明】【宮】【甲】 [0889002] 座【大】〔-〕【宮】 [0889003] 拪【大】栖【甲】【乙】 [0889004] 位【大】立【明】 [0889005] 外【大】水【宮】 [0889006] 粉【大】分【宋】【元】【明】【宮】【甲】 [0889007] 唯【大】惟【宋】 [0889008] 盥【大】*鑵【宋】【元】*罐【明】【宮】【甲】* [0889009] 仍【大】乃【元】 [0889010] 灌【大】罐【宋】【明】鑵【元】 [0889011] 罐【大】*鑵【元】【甲】* [0889012] 菓【大】*果【甲】【乙】* [0889013] 趺【大】跋【甲】 [0889014] 葡萄【大】蒱桃【宋】【元】蒲萄【明】【甲】 [0889015] 蘇【大】*酥【元】【明】【甲】* [0889016] 等【大】等味【宋】【元】【明】【宮】【甲】 [0889017] 疊【大】壘【元】 [0889018] 盋【大】盋等【宋】【元】【明】【甲】 [0889019] 䭃【大】捻【甲】 [0889020] 枚【大】枝【元】 [0889021] 罐【大】鑵【元】【宮】 [0889022] 穀【大】搆【宋】【元】【宮】構【明】【甲】 [0889023] 堂【大】當【宋】【元】【明】【甲】 [0889024] 相【大】廂【明】【甲】【乙】 [0889025] 以【大】已【明】【甲】 [0889026] 外灌【大】水灌【元】【明】水罐【甲】 [0889027] 篳【大】𥷑【元】觱【明】【甲】 [0889028] 琵琶【大】枇杷【宋】【宮】 [0889029] 鈸【大】跋【元】 [0889030] 撩【大】繚【元】 [0889031] 洒【大】洗【宋】【元】【明】【甲】 [0889032] 更【大】東【宮】 [0890001] 三【大】二【宋】【元】【明】【宮】【甲】 [0890002] 位【大】立【元】 [0890003] 一【大】不【宮】 [0890004] 引【大】用【元】 [0890005] 𭪱【大】*疊【宋】【明】【甲】【宮】*壘【元】 [0890006] 人【大】*仁【明】【甲】* [0890007] 餘【大】飲【甲】 [0890008] 五【大】二【元】【明】【甲】 [0890009] 相【大】*廂【甲】【乙】* [0890010] 歎【大】嘆【甲】【乙】 [0890011] 曲【大】曲曲【宋】【元】【明】【甲】 [0890012] 二合【大】〔-〕【宮】 [0890013] 陀【大】〔-〕【明】 [0890014] 七【大】〔-〕【明】【甲】 [0890015] 盞【大】盋【宋】【元】【明】【甲】 [0891001] 悉【大】息【明】【甲】 [0891002] 時【大】〔-〕【宋】【元】【明】【甲】 [0891003] 云【大】言【宋】【元】【明】【甲】 [0891004] 鎖【大】瑣【宋】【宮】 [0891005] 縵【大】鞔【宋】【元】 [0891006] 子【大】子印【考偽-甲】 [0891007] 波【大】婆【甲】【乙】 [0891008] 三【大】〔-〕【宮】 [0891009] 任【大】住【元】【明】 [0891010] 禮【大】作禮【元】【明】【甲】 [0891011] 左膝【大】左脚【元】右脚【明】【甲】【乙】 [0891012] 罐【大】灌【甲】【乙】 [0891013] 即【大】〔-〕【宋】【元】【明】【甲】 [0891014] 紫【大】柴【元】 [0891015] 罐【大】鑵【宮】 [0891016] 阿【大】〔-〕【元】【明】【甲】 [0891017] 遍【大】匝【宋】【元】【明】【甲】 [0891018] 穀【大】搆【宋】【元】構【明】【甲】 [0892001] 右【大】*左【考偽-甲】* [0892002] 左【大】右【考偽-甲】 [0892003] 酥【大】*穌【宋】【元】【明】【甲】* [0892004] 頗【大】悉頗二合【宋】【元】【明】【甲】【乙】 [0892005] (平音)【大】〔-〕【明】【甲】 [0892006] 縵【大】鞔【宋】【宮】 [0892007] 從【大】後【宋】【元】【明】【宮】【甲】 [0892008] 儭【大】䞋【宋】【元】【明】【甲】【乙】 [0892009] 一字元本白缺 [0892010] 某【大】〔-〕【宋】【元】【明】【甲】 [0892011] 此是某聖僧【大】〔-〕【宋】【元】【明】【甲】 [0893001] 伎【大】妓【元】【明】【甲】 [0893002] 復【大】後【元】【明】 [0893003] 受信【大】信受【宋】【元】【明】【甲】 [0893004] 十條【大】十二鋋【宋】【元】【明】【宮】【甲】 [0893005] 三【大】二【宋】【元】【明】【甲】二條【宮】 [0893006] 根【大】〔-〕【宋】【元】【明】 [0893007] 籰【大】欔【宋】【元】【宮】 [0893008] 四【大】二【宋】【元】【明】【宮】【甲】 [0893009] 緋【大】青【宋】【元】【明】【宮】【甲】 [0893010] 量【大】量擬【宋】【元】【明】【甲】 [0893011] 袜【大】*【宋】【元】【宮】*襪【明】【甲】* [0893012] 見【大】親【宋】【元】【明】【甲】 [0893013] 悉【大】息【明】【甲】 [0893014] 一【大】二【明】【甲】【乙】 [0893015] 升若【大】斤【乙】 [0893016] 熏【大】𦾥【明】葷【甲】 [0893017] 黃土【大】土黃【宋】【元】【明】【宮】 [0893018] 淀【大】澱【元】【明】【甲】【乙】 [0893019] 二【大】一【明】【甲】【乙】 [0893020] 牛【大】半【元】 [0893021] 穀【大】搆【宋】【元】【明】【宮】【甲】 [0894001] 斗【大】升【宮】 [0894002] 葡萄【大】蒱桃【宋】【元】【宮】蒲萄【明】【甲】 [0894003] 𭐭𭐨【大】𩛞𩜶【宋】【元】【明】【宮】【甲】 [0894004] 䭃【大】捻【甲】 [0894005] 以【大】次【宋】【元】【明】 [0894006] 盛【大】洗【元】 [0894007] 以【大】已【宋】【明】【宮】【甲】 [0894008] 羅【大】囉【明】【甲】 [0894009] 一印【大】〔-〕【甲】 [0894010] 柱【大】拄【明】【甲】 [0894011] 揄【大】榆【明】【甲】【乙】 [0894012] 寶【大】蓋【明】【甲】【乙】 [0894013] 三【大】二【宋】 [0894014] 佉【大】法【宋】【元】 [0895001] 羅【大】*囉【宋】【元】【明】【甲】* [0895002] 傍開孔者名為君遲【大】君遲傍開孔者【明】【甲】 [0895003] 牙【大】芽【宋】【元】【明】【甲】 [0895004] 座【大】燈【乙】 [0895005] 唐【大】*此【明】【甲】* [0895006] 音【大】音也【宋】【元】【甲】【乙】 [0895007] 陀【大】尼【宋】【元】【明】【甲】 [0895008] 合【大】二合【宋】【元】【明】【甲】【乙】 [0895009] 東【大】南【宮】 [0895010] 蓮花座【大】〔-〕【明】【甲】 [0895011] 行【大】面【明】【甲】 [0895012] 陀羅【大】羅陀囉【宋】【元】【明】【甲】陀囉【宮】 [0895013] 欝【大】欝陀【元】【明】【甲】 [0895014] 梨【大】*𠼝【宋】【元】【明】【宮】【甲】【乙】* [0896001] 羅【大】囉【明】【甲】 [0896002] 八【大】〔-〕【宮】 [0896003] 耶【大】邪【宋】【元】【明】【甲】 [0896004] 二【大】一【宮】 [0896005] 𠼝【大】唎【元】【明】【甲】 [0896006] 華【大】座【宋】【元】【明】 [0896007] 矟【大】〔-〕【宋】【元】【明】 [0896008] 侍【大】往【宮】 [0896009] 羅【大】囉【宋】【元】【明】【宮】【甲】 [0896010] 瓨【大】瓶【甲】【乙】 [0896011] 𭋶【大】嘍【宋】【元】【明】【甲】 [0896012] 二【大】三【宋】【元】【明】【甲】【乙】 [0896013] 頭【大】頭(唐云三叉戟頭)【宮】 [0896014] 萬【大】卍【明】【甲】【乙】 [0896015] 曰【大】日【宋】【元】【明】【甲】【乙】 [0897001] 𮚝【大】甖【宋】【元】【明】【甲】【乙】 [0897002] 宬【大】盛【宋】【元】【明】【甲】【乙】 [0897003] 座【大】〔-〕【明】【甲】 [0897004] 天水【大】水天【宋】【元】【明】【甲】【乙】 [0897005] 𠼝【大】梨【宋】【元】 [0897006] 揵【大】健【元】【明】【甲】 [0897007] 正【大】王【元】 [0897008] 上【大】口上【宋】【元】【明】【甲】 [0897009] 黃【大】〔-〕【元】【明】【甲】 [0897010] 盋【大】*鉢【甲】【乙】* [0897011] 已【大】〔-〕【宋】【元】【明】【宮】 [0897012] 二【大】三【明】【甲】 [0897013] 甲本乙本奧書曰時貞享三年夷則初九訓點之自六月十三以至今日二十三席傳授諸徒已了伏希遮那慧日恒時耀瞿呬法論長劫轟咸使蠢蠢諸有識齊通萬象本不生河南延命苾芻淨嚴元祿十五壬午年十一月四日以淨嚴和尚本再校了尊教但乙本元祿至尊教無之
[A1] 曲【CB】典【大】
上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