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陀羅尼集經

佛說陀羅尼集經卷第二(佛部卷下)

畫一切佛頂像法

「一切佛頂像通身黃色而有赤光其光中央長短演出五青焰子著赤單裙籠映脚脛[7]披黃袈裟而作青裏垂兩膝坐百寶[8]其蓮華上著單平方寶側其側有二赤脚狀似此地禮[9]蹲脚形而在蓮華上其上敷青地其青地兩廂各安赤寶臺莊以[10]紛帶華鬘寶錦嚴飾間錯其臺子上各著一師子委挾兩廂頂戴寶華而承佛坐

「其像右手頭指大指相捻作孔散竪三指手掌向前左手頭指附在右手大指孔邊大指如近狀似相捻中指無名指屈在掌中小指亦竪著右手掌其像背倚寶莊繡枕像左右廂各有一菩薩通身黃色頭冠瓔珞而有青光

「其像兩廂侍者菩薩及其金剛侍者光相皆同青色左廂侍菩薩右手屈臂手執白拂左手[11]申下少曲在髀上手執蓮華以青色華褺縵腰[12]跨上以寶縚繫腰著朝霞裙以輕紗籠絡在左跨邊復著一道赤色菊華莊褺袜過右跨垂下向外而立紫蓮華上右廂侍菩薩左手屈臂手掌顯前而把數珠珠二十一右手申臂當在髀上[13]衒拂以青色華褺縵其兩跨寶縚繫腰著朝霞裙以輕紗籠絡裙上左胯下有一道綠華褺橫[14]袜過右跨下垂向外而立紫白色蓮華上

「於其兩侍菩薩以上各有須陀會天通身白色[15]帔絡[16]髆著真緋裙而各在於五色雲上各散雜華而為供養

「又其兩[17]廂侍菩薩後各有四菩薩威嚴上下端身正坐助佛神通[18]接引眾生其左廂上[19]有二菩薩共並而坐前一菩薩通身淺黃色頭有華冠瓔珞[20]莊嚴項耳無環璫赤色圓光迴面向後狀如與後菩薩共語以素白褺從右[21]膊上向後絞出於左肘上向下而垂左手屈臂在左膝上臂手垂下右手向上以右手指承左臂腕著朝霞裙交竪左膝坐白蓮華上後一菩薩通身黃色頭戴華鬘圓光綠色緋褺絡膊合掌恭敬著朝霞裙而交脚坐青蓮華上

「次下更畫作一菩薩通身黃色頭有華鬘耳有綠環圓光[22]赤色而無絡髆右手屈臂向右髀上以手頭指大指相捻其餘三指散竪向身左手屈臂其臂臨在左髀膝上手執蓮華而其華莖博臂肘間華頭向上與項肩相當著朝霞裙交脚而坐淺紫蓮華上次下一菩薩通身黃[23]乳房大作頭無華鬘耳有白環圓光青色而無絡髆仍作側身右手屈臂右手大指頭指相捻拄著胸上其餘三指散竪向上左手申臂向下手拓脚髀之間著朝霞裙兩膝跪坐紅蓮華上

「其右[24]廂上有二菩薩雙並而坐前一菩薩[25]通身以淺黃色作其面迴顧狀如與後菩薩共語頭有寶冠耳無璫環圓光赤色亦無絡髆[26]左手屈臂其肘臨在左膝髀上覆掌向下五指皆垂以右手臂向左腕上頭指大指狀如相捻而屈中指其無名指少屈竪小指向上著朝霞裙交脚而坐紅蓮華上

「次後菩薩通身黃色頭有華冠耳無璫環圓光綠色以赤色褺用絡髆上右手屈臂手執荷葉葉中盛著一一別安五色蓮華左手屈臂在交脛上其手掌中作一青華狀如一一擲華像前供養之形著朝霞裙交脚而坐白蓮華上

「次下一菩薩通身黃色頭有寶冠耳有金環圓光[27]赤色其左髆上貫著華[28]垂右臂間下至腰左手屈臂拄左髀上手掌向身執白蓮華華與額齊其菩薩面如仰看華形右手屈臂以手[29]博著右脚脛邊掌向外側著朝霞裙交脚而坐淺紫蓮華上

「次下菩薩通身黃色頭有華鬘圓光青色耳有金環乳房高大左手屈臂直竪向上肘著左膝手擎經匣右手屈臂著右膝上屈無名指餘四指散如峻顯掌著朝霞裙交脚而坐紅蓮華上

「上來所說諸菩薩等臂腕之上皆著寶釧是等悉是諸佛眷屬其像背後畫雙樹形樹上畫作嚧醯陀迦布瑟波形([1]唐云[2][3]宵華也)間錯樹葉其像光上更作一行寶側複重成其寶側上別作一隔隔內畫出三舍利塔以砌[4]塼成白色寶莊五層浮圖其塔及浮圖門中皆作化佛之形

薩婆菩陀烏瑟膩沙印呪第一(唐云一切佛[5]頂)

「先仰二手反鉤二無名指屈於掌中各屈二小指二中指於掌中直舒頭指頭相去一寸餘開二大指大指來去呪曰

「『那(上[6]音)謨薩婆跢他揭帝摽(毘要[7]反)(一) 阿囉訶(上音)[8](毘可反下同)(二) 三藐三菩提蔽(三) 跢姪他(四) 輸達泥輸達泥(五) [9]薩婆達摩毘輸薩婆跛波毘輸達儞(六) 輸提毘輸提(七) 薩婆達摩毘輸提(八) 莎訶(九)

「白月十五日香湯[10]洒浴而作水壇燒香供養多少飲食滅一切罪消惡[11]蠱毒又治諸病

「當以此呪呪一切藥呪七遍服腹內苦痛隨服即止惡毒消滅

釋迦佛心印呪第二

「二大小六指各竪頭相拄以二食指向內相叉右壓左無名亦爾開腕四寸(此印與觀[12]世音心印同亦與火頭金剛輪印同)呪曰

「『唵(一) 薩婆悉底(二合)(二) 毘輸陀[13](上音)(三) 莎訶(四)

「呪師若欲得供養十方諸佛欲避一切障難除一切鬼病治一切病痛者應作此法若知有鬼病者作四肘水壇中心著火鑪燒柏樹枝數數誦呪即差若一日不差日日作[14]到七日即差

又佛心印呪第三

「以右手後四指[15]握大指成拳即是其印左手無用呪曰

「『跢姪他(一) 阿彌哩(二合)(二) 阿濕波(二合)湯計([16]三) 摩末羅摩末羅(四) 奢摩波羅奢摩(五) 烏波奢摩(六) 都奴毘都奴(七) 都例[17]都謨例[18](八) 莎訶(九)

「若行遠道誦此呪者永不疲[19]若行道時風吹失道不知東西或有鬼來錯[20]教行處或有人馬致死之時即於彼處竪於石柱其石柱上抄此呪已誦一百八遍——若無石柱即竪幡竿其幡竿上還抄此呪誦一百八遍者諸惡鬼神聞是呪已永不得住行無障難若二十年以還小兒病者以五色線作呪索五十四結以牛黃研之為墨於絹片中抄此呪已繫呪索中以繫病兒項上即差

又佛心印呪第四

「右手大指捻小指甲上餘三指擿竪開之左手[21]反叉腰側上坐任意得用呪曰

「『唵(一) 時那時那(二) 迦羅迦囉(三) 摩羅摩羅(四) 娑羅娑羅(五) 補羅補羅(六) 瞋陀瞋陀(七) 頻陀頻陀(八) 嗚[22]𤙖[23](九) 莎訶[24](十)

「若牛馬等諸畜生輩有時氣病者取牛馲駝騾等毛相和著牛乳中從日入時夜夜作水壇壇中心著火鑪呪師面向北取乳中毛少分取已心念『十方諸佛為一切眾生救苦』誦此呪一遍竟即燒火中如是一夜一百八遍日日作法滿七日已國中所有一切畜生病者皆差

又佛心印第五

「右手大指屈向掌餘四指散向上竪(呪同前第[25]二心印呪)

「若王病時於七日中設齋作四肘水壇香華飲食百種供養著於壇中其壇中心復安火鑪呪師日日香湯[26]洒浴著新淨衣入於道場喚佛菩薩四天王等取菩提樹——若無此樹穀樹亦得——一百八段一段一尺取一段兩頭塗牛乳其塗法者先塗其末後塗其本呪師面向北誦此呪至都謨例竟即道王名病差然後口道莎訶竟燒於火中——其燒法者木末向前木本向身——如是一夜盡一百八段乃至七日王病即差

「若呪師病依前法火燒胡麻一百八遍即差

「若人臨欲遠行依前法日日燒紫[27]橿木末如是七日作此法竟遠行者一切障難即無所畏若行道時七人以來共行作此法者一切盜賊[28]鬼難不畏

「若人頭痛依前法呪師把香華誦呪七遍然後與病者嗅竟一呪一燒二十一遍莎訶前道病者名字病差其病[29]不差如是日日到七日即差

一切佛心印呪第六

「反叉後四指於掌中右壓左並二大指當前直竪兩腕相著以大指來去呪曰

「『那(上音)謨薩婆[1]菩提[2](毘可反)(一) 薩囉薩囉(二) 素囉素囉(三) 補囉補囉(四) 薩婆阿波唎多婆([3]上)(五) 莎訶(六)

「若人熱風病依前法作呪索一呪一結二十一結繫病人項以白芥子打病人頭其病即差若其不差三日誦呪以白芥子打之即差若其不差取粳米飯呪二十一遍一遍一燒誦呪莎訶前道病者名病者即差

「若人患眼亦依前法七日之中以安闍那(唐云銀[4]鑛石也)一百八顆各呪一遍投火中燒滿百八遍其眼即差

「又法呪一切食及果藥等皆呪七遍然後服之一切無病

「又法誦一切諸呪作此印者一切諸佛菩薩賢聖並皆歡喜身中所犯四重五逆酒肉五辛邪婬之罪並皆消滅

「若有怨家泥作其形[5]大小任意取佉陀羅木為杖(唐云紫[6]橿木也)用打此人打已即燒此杖口恒誦呪念其人名以白芥子擲置火中一百八遍惡人遠去治病亦驗

又一切佛心印呪第七(亦名大心印呪)

「覆兩手反叉食指中指於掌中二大指直申向身頭相[7]二無名指向前頭相拄二小指舒之勿與無名指相著呪曰

「『唵(一) 蘇薩婆悉底(二合)(二) 阿鉢囉底呵羝(三) 底唎(二合)(平音)(四) 莎訶(五)

「若呪師若王若臣欲得身無病痛者依前法用燒一切香一百八遍并誦呪即差

「若人欲得錢財者亦依前法面向東坐呪白芥子一呪一燒一百八遍所求即得

「若欲共他論議七日之中日日燒青[8]菖蒲一呪一燒一百八遍即得勝彼

「若人被毒蛇所螫者呪石榴枝一百八遍以枝摩向身下日日作者蛇毒即差

「若欲得人相愛念者燒白芥子一呪一燒一百八遍如是七日即得如意

「若鬼病不得語者取白芥子呪二十[9]一遍以打病人如是七日即能得語

一切佛小心印第八(呪同前第二佛心呪)

「准前[10]惟改二小指壓二無名指上相拄壓之若日日誦此呪者前人歡喜恭敬尊重若欲向囉闍大支彌邊者先於私房作護身竟向囉闍門及支彌門首呪自手掌七遍以摩自面二十一遍入者囉闍支彌見即歡喜

「若人鬼病大難治者亦依前法取羊毛繩總以繫床四脚燒白芥子一呪一燒一百八遍其病即差三日不差七日定差

「如前所說諸佛心法七日之中日日作法作此法人心常憐愍一切眾生下至蟻子不得殺生偷盜邪婬妄語應修十善斷十惡業若作法時七日之中初日不得喫食以後六日得喫

「法法皆言如前法者皆作水壇種種供養上下皆通依此法也

「若作法時深心發於無上菩提心平等憐愍一切眾生發是心者隨意得驗若不爾者不得驗也

一切佛眼印呪第九(亦名佛母印)

「二無名二小指直竪合頭二中指竪小曲頭相拄二大指並竪曲二頭指以側壓二大指背頭相拄呪曰

「『唵(一) 釋雞三麼曳(二) 騷咩(三) 莎訶(四)

「若人患眼[11][12]𦭞擣[13]研為末以蜜和研以用鐵頭——大如箸頭——沾藥塗眼中復以印印呪眼中藥當中即差

佛眉間白毫相印呪第十

「反叉後二指於掌中竪二中指頭相拄並竪二大指以左食指平屈下節捻左大指頭右食指曲開之於右中指背上離一分許呪曰

「『唵(一) 烏𤙖(二) 污𠷈泥(三) 尼唎(二合)(去音)(四) 阿盧(輕音)計尼(五) [14]嗚𤙖(六) 莎訶(七)

[15]此是大心亦名大呪

「又復呪曰

「『唵(一) 污𠷈泥(二) 莎訶(二)

[16]此是小呪亦名心呪

「若有人能日日供養作印誦呪臨命終時眉間光明如阿彌陀佛毫光相似

佛牙印呪第十一

「准前佛頂刀印惟改以右中指屈入掌內左中指小曲竪呪曰

「『唵(一) 舍都嚧鉢囉末馱儞曳(二) 莎訶(三)

「作四肘水壇——二三肘作亦得中用——以白芥子七寶等物及一切物皆置壇中次作呪索一呪一結成三七結繫病人項——臂上亦得——其病即差又以此印印水飲之除牙齒痛

又一切佛眼印呪第十二(釋迦眼印同)

「反叉後二指於掌中曲竪二中指頭相拄並直竪二大指平屈二頭指下節壓二大指上令頭相拄兩腕相著呪曰

「『唵(一) 釋雞三麼曳(二) 騷咩(三) 莎訶(四)

「若作此法日日供養見佛菩薩命終之後生生之處常得天眼

佛跋折囉止一切毒蟲印呪第十三

「反叉二小指於掌中二無[1]名亦相叉指頭於虎口出二中指竪頭相拄竪二大指小屈頭指於[2]中外上節相當去一分許呪曰

「『唵(一) 字婆羅字婆羅(二) 浮陀跋折囉(三) 阿鉢囉底訶[3](四) 嗚𤙖[4](五) 莎訶(六)

「是法印呪能止一切毒蟲所嚙又療諸病若作法時作一小壇燒香散華飲食供養作此印呪印病人身其病即差并印病人護身結界

「若人身上有諸惡瘡時氣病者以印印之其瘡熱病無不除差若印病者臍已上病隨其病處皆合[5]用印若臍[6]以下不得用印但以柳[7]杖打之無妨

又佛跋折囉印呪第十四

「准前帝殊羅施印[8]唯改開二頭指小曲頭呪曰

「『唵(一) 俱嚧[9]弭那(二) 嗚[10]𤙖[11](三) 莎訶(四)

「作小水壇種種香華飲食供養燒安[12]悉香及薰陸香不用餘香先以乾灰磨刀七遍不用水磨復作水壇縱廣四肘八歲十二十五歲兒香湯洒浴著新淨衣在壇東畔面向西坐呪師把刀當眉門上在壇西畔面向東坐數數誦呪隨欲作法於刀上現呪師不見唯小兒見

又一切佛跋折囉印呪第十五

「以左大指捻小指甲上以右大指內孔中過以餘四指握左大小指其右大指頭[13]頭向上左食指中指無名指直竪散舒(是[14]明德佛印也)惟改以右食無名三指散握右掌背并大指頭呪曰

「『唵(一) 跋折囉脂醯([15]上)(二) 莎訶(三)

「治一切鬼病白月五日三迴誦呪即得滅罪一迴誦呪二十一遍一百八遍一千八遍任意得誦悉能除却一切障惱

一切佛棒印呪第十六

「反叉後三指於掌中並竪二大指離頭指少許二食指頭相拄曲壓大指頭頭少許勿著大指呪曰

「『唵(一) 摩黎摩黎(二) 摩唎尼(三) 駄囉駄囉(四) 嗚𤙖[16](五) 莎訶(六)

「以此印打一切鬼病其病即差作者皆驗

一切佛刀刺一切鬼印呪第十七

「反叉後二指於掌中直竪二中指頭相著屈右大指於掌中次以左大指壓右大指藏頭次以右食指壓左大指[17]自藏頭次以左食指壓右食指亦藏頭合腕呪曰

「『唵(一) 渴伽羅末拏(二) 鉢囉摩達那且(次也反)(三) 擣馱(去音)(四) 莎訶(五)

「若欲坐禪結界三迴以印右轉誦呪七遍亦治一切鬼神之病

淨王佛頂印呪第十八(亦名阿閦佛頂[18]印)

「反叉後三指於掌中曲雙頭指頭相拄並二大指[19]當前去頭指少許勿令相著大指來去呪曰

「『那謨薩婆突[20]揭羝(一) 鉢唎輸達那囉闍夜(二) 跢他揭跢(去音)(三) 阿囉[21](上音)(四) 三藐三菩陀(去音)(五) 跢姪他(六) 輸達泥輸達泥(七) 薩婆波跛毘輸達泥(八) 輸提毘輸提(九) 薩婆達摩毘輸提(十) 莎訶(十一)

「是法印呪若有人能於白月十三日香湯洒浴燒香供養至心誦呪滅無量罪若有人能日日誦者一切惡[22]神鬼不敢來近又治一切病若治病時先以此呪呪白芥子呪七遍已散於四方即成結界結界以後治病有驗若婦人產難產不出者以此印印麻油器上呪三七遍將油摩臍誦呪即出白月十三日香湯洒浴燒香供養誦呪滅罪即能縛鬼惡人及賊

鉢頭摩婆皤娑佛頂印呪第十九

「其印與前金輪印同唯改以二大指來去呪曰

「『唵(一) 鉢頭(二合)摩跋路(平輕)枳羝苾㘕(二) 烏𤙖(三)

毘摩羅婆皤娑佛印呪第二十(唐云無憂德佛)

「准月天印惟改二食指在中指中節文指頭向內出少許大指來去呪曰

「『唵(一) 輸嚕達囉囉(上音)迦帝闍(二) 婆塞羯羅(三) 鉢囉(二合)([23]四) [24]𪾼醯𪾼醯([25]五) 婆伽梵([26]六) 莎訶([27]七)

(上音)怛那(二合)尸緊雞佛印呪第二十一(唐云[28]栴檀德佛)

「准馬頭[29]手印惟改屈二大指入掌以二中指屈壓二大指頭指來去呪曰

「『唵(一) 毘盧枳尼(二) 娑囉娑囉(三) 徙[1]離徙囄(四) 素嚕素嚕(五) 阿盧枳尼(六) 毘盧枳尼(七) 阿婆婆娑耶(八) 莎訶(九)

毘婆尸佛印呪第二十二

「兩手合腕兩手頭指及無名指小曲[2]叉至甲際兩小指直竪頭相拄二大指並竪頭相拄開二中指直竪二大指來去呪曰

「『唵(一) 馱羅馱羅(二) 娑伽羅跢那(二合)(三) 俱嚴(二合)鼻囉(四) 羯吒羯吒(五) 末吒末吒(六) 阿毘舍阿毘舍(七) 莎訶[3](八)

因陀囉達婆闍佛印呪第二十三(唐云相德佛也)

「准金剛王印惟改屈二食指各壓大指頭食指來去呪曰

「『那謨腎若(若野反)(一) 唵(二) 社皤羅[4]婆蒲悉(三) 什皤羅什皤羅(四) 末吒末吒(五) 畔闍畔闍(六) 阿毘(上音)舍阿毘(上音)(七) 嗚𤙖[5](八) 莎訶(九)

北方相德佛頂印呪第二十四

「以左大指捻小指頭以右大指從下向上內孔中過餘四指握左大小指其右大指頭出虎口左食指中指無名指直竪散舒左頭指來去呪曰

「『唵(一) 跋折囉[6](二) [7]([8]去二合)([9]三) 莎訶([10]四)

「若人日日作此法者能滅四重五逆等罪

藥師[11]琉璃光佛印呪第二十五

「以左右手頭指以下八指[12]反叉入於掌中右壓左兩腕相去五寸許以二大指來去呪曰

「『唵(一) 呼嚧呼嚧(二) 戰馱(去音)(三) 摩撜祇(四) 莎訶(五)

「是法印呪若有人等多諸罪障及諸婦女難月產厄願欲轉禍求福并患鬼神病難差者以五色線而作呪索用繫病人項及手腹等處仍教令作藥師佛像一軀寫《藥師經》一卷造幡一口——以五色成四十九尺又復教然四十九燈燈作七層形如車輪安置像前又教放生四十九頭然後與作五色呪索作呪索法得線未搓即燒名香發願已呪四十九遍香煙熏竟搓線作索呪聲莫絕搓作索已以印拄之更呪其索四十九遍然後結作四十九結一呪一結數足即止應將此索繫彼人身又轉《藥師經》四十九遍所有罪障皆得解脫臨產之時一無苦惱即得易生所生孩子形貌端正聰明智慧壽命延長不遭橫苦常得安隱鬼神之病立即除斷

「藥師琉璃光佛大陀羅尼呪曰

「『那謨囉怛那(二合)[13]跢囉(二合)夜耶(一) 那謨金毘羅(二) 和耆囉(三) 彌佉羅(四) 安陀羅(五) 摩尼羅(六) 素藍羅(七) 因達羅(八) 婆耶羅(九) 摩休羅(十) 真[14]特羅(十一) 照頭羅(十二) 毘伽羅(十三) 那謨毘舍闍瞿留(十四) 毘𠺕囄耶(十五) 鉢囉頗囉闍(去音)(十六) 跢姪他(十七) 毘舍是毘舍是(十八) 毘舍闍(十九) 娑摩揭帝(二十) 莎訶(二十一) (印用前印)

「是法印呪佛在維耶離音樂樹下與三萬六千人俱及十二神王并諸眷屬天龍八部大神王在如是等大眾會中說是法已大眾皆聞無不歡喜是即名為結願神呪若有受持能拔身中過去生死一切重罪不復經歷三塗免離九橫超越眾苦十方世界隨處安樂自在無礙法應如是

「若善男子善女人等受持讀誦是神呪者日夜精勤香湯洒浴著新淨衣持諸禁戒如法誦滿十萬遍已就清淨處如法治地治地之法如餘壇說團圓掘去數丈之地更以淨土填築令平若高出基最為第一平治地竟以淨牛糞和檀香湯以手掌摩隨日而轉摩地已竟地上布置千燈道場上方四方皆以種種雜寶莊嚴懸繒幡蓋寶網交絡

「其地面上以五色粉周匝間布作七重院各開四門其七重院狀如此地水磑風輪院院各有眾多隔子一一隔道各作寶階砌地之相其地中央作寶蓮華輪座之相是即名為下方莊嚴一一隔道兩頭著燈重重隔隔各別著燈數滿千盞布置燈竟安置種種寶瓶寶樹香華等物布置畢已中央座上著小床子以錦繡等淨物敷之床上安置藥師佛像仍用前印請為座主結界辟除三摩耶法如下金剛軍[15]茶利法然後安心燒種種香散種種華供養種種飲食華果又燒[16]酥蜜胡麻人等而為供養

「若一日夜三日七日若七七日以晝兼夜誦呪數滿百千萬遍所求從心無量獲果除不至心法應如是所有利益說不可盡其餘功能具如經說

續驗灌頂印呪第二十六

「二大指屈於掌中捻二無名指甲無名指中節相背二小指頭相拄二中指直竪頭相拄二頭指屈各捻中指背上節呪曰

「『唵(一) 步三末羅(二) 蘇摩鹽(三) 莎([17]上音)(四)

「若欲續驗每日平旦於水罐上結印誦呪二十一遍自灌其頂還復如舊

阿彌陀佛大思惟經說序分第一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補陀落伽山中(此云海島也)與大阿羅漢眾一千五百人俱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摩訶薩等五千人俱及諸天龍夜叉阿素羅迦魯羅緊那羅摩睺羅伽人非人等前後圍繞來詣佛所到佛所已五體投地頂禮佛足禮佛足已繞佛三匝却坐一面

爾時觀世音菩薩白佛言「世尊若四部眾及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一切眾生修行善法得生阿彌陀佛國并見彼佛云何而得

佛告觀世音菩薩言「若四部眾欲生彼國者應當受持阿彌陀佛印并陀羅尼及作壇法供養禮拜方得往生彼佛國土

「若四部眾以眾華散阿彌陀佛發願誦呪者得十種功德何者為十一者自發善心二者令他發善心三者諸天歡喜四者自身端正六根具足無有損壞五者[1]死生變成寶地六者生生世世生於中國及貴姓中生值佛聞法不生邊地及下姓中[2]成轉輪王王四天下八者生生世世常得男身九者得生彌陀佛國七寶華上結[3]加趺坐成阿毘跋致十者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坐於七寶師子座上放大光明與阿彌陀佛等無有異也是名十種散華功德

「若四部眾將持七寶滿世界中布施十方一切諸佛不如一錢一華一香好心布施阿彌陀佛者若作此功德一切諸佛菩薩金剛諸天等皆悉歡喜死生阿彌陀佛國

「若人然燈供養生阿彌陀佛國即得天眼見於一切十方世界諸佛若人以香布施供養死生阿彌陀佛國即得香身身上香雲常出若人五體投地恭敬禮拜阿彌陀佛者往生彼國若人將以香華衣食水壇等種種供養念彼佛者往生彼國即得香華衣食若人不以香華衣食等供養者雖得生彼淨土而不得香華衣食等種種供養之報若轉輪王十萬歲中滿四天下七寶布施十方諸佛不如苾芻苾芻尼優婆塞優婆夷等一彈指頃坐禪以平等心憐愍一切眾生念阿彌陀佛功德

「若善男子善女人誦持阿彌陀佛陀羅尼并作印等日日供養者即得滅除五逆四重恒河沙數生死重罪若欲得奢摩他驗得生阿彌陀佛國成男子身端正聰明坐於七寶成就天眼天耳等通及得天衣服與佛無異者當作阿彌陀佛像

「其作像法先以香水泥地作壇喚一三好巧畫師日日洒浴與其畫師受八戒齋呪師身亦日日洒浴作印護身亦與畫師作印護身呪師畫師兩俱不得犯戒破齋不喫五辛酒肉之物作壇中央著帳四方著飲食果子種種音樂供養阿彌陀佛其畫師著白淨衣服用種種[4]彩色以[5]熏陸[6]悉等香汁和之不得用皮膠

「呪師坐於壇外面向西畫師面向東呪師前著一香[7]燒種種香及散諸華夜即然燈

「呪師作阿彌陀佛身印誦陀羅尼呪曰

「『[8]那謨阿𠼝耶(一) 阿彌陀婆耶(二) 怛他揭跢夜(三) 阿囉訶底(四) 三藐三菩提[9](五) 跢姪他(六) 唵阿蜜哩(二合)(七) 訶那訶那(八) 薩婆波跛尼(九) 陀訶陀訶(十) 薩婆波跛尼(十一) 嗚𤙖[10](十二) 莎(去音)(十三)

「次畫師畫佛像法用中央著阿彌陀佛結[11]加趺坐手作阿彌陀佛說法印——左右大指無名指頭各相捻以右大指無名指頭壓左大指無名指頭左右頭指中指小指開竪

「佛之右[12]廂作十一面觀世音菩薩像左廂作大勢至菩薩像佛上作寶殿皆以七寶所成殿下作七寶帳悉以七寶瓔珞所成其寶殿上畫作三箇大寶珠王一一寶上出五色光於其光上化為寶殿樓閣其寶殿中作佛菩薩

「其阿彌陀佛坐七寶高座其高座上作七實蓮華阿彌陀佛坐其華上

「其內院四角作四七寶樹其佛內院四邊作四七寶殿其寶殿上各有七寶一一寶上出五色光一一光上有七寶殿其寶殿中有佛菩薩

「其佛外院有四七寶殿其寶殿上各有七寶一一寶上出五色光一一光上有七寶殿其寶殿中有佛菩薩

「阿彌陀佛前左右作二菩薩各作音樂

「其佛底下有甘露水中生無量寶華一一華上各有菩薩左右各作五百華樹

「其佛形作金色其袈裟作赤色其佛圓光以五色成其佛頭上放五色光其諸菩薩作黃白色其菩薩身上作五色天衣

「其佛左邊大勢至菩薩結[13]加趺坐左手覆掌於左髀上右手屈臂節拄右髀上竪臂向上以大指捻無名指甲上頭指中指小指[14]搩竪掌側當前

「其佛右邊畫十一面觀世音菩薩結加趺坐屈左臂向肩上掌覆向背手把蓮華右臂節拄右鞞上手把白拂拂尾向右出

「其水四邊有無量寶樹七寶所成其水之岸以七寶成其諸佛上[1]天散華

「作此像已安佛殿中作結界印以佉陀羅木作橛四[2]枚——各長八指其木各呪一百八遍——釘於四角此橛畢竟更莫拔却一橛如是餘三亦然又以白芥子四方及中各穿作孔深一搩許埋著孔中皆用軍茶利大心呪呪白芥子[3]一百八遍如前木法大心呪曰

「『唵(一) [4]𠯖盧𠯖盧(二) 羝瑟吒(二合)羝瑟吒(二合)(三) 槃陀槃陀(四) 訶那訶那(五) 阿蜜哩(二合)羝嗚𤙖[5](六)

「呪一百八遍埋芥子竟然後安置阿彌陀佛像已請四人僧設齋多亦無限日日供養誦大身呪呪曰

「『那(上音)謨喝囉(上音)怛那(二合)跢囉(二合)夜耶(一) 那(上音)謨阿𠼝耶(二) 阿彌跢婆([6]去音)(三) 跢他揭跢耶(四) 阿囉訶(上音)(五) 三藐三菩馱耶(六) 跢姪他(七) 阿蜜哩(二合)(八) 阿蜜哩(二合)跢三婆(去音)(九) 阿蜜哩(二合)都知婆(二合)(十) 阿蜜哩(二合)跢毘迦爛(去音)(十一) 伽彌(去音)泥伽伽那(十二) 吉哩底羯嚟[7](十三)(二合) 薩婆[8]斯波迦生(二合)迦𠼝曳(十四) 莎(去音)(十五)

阿彌陀佛身印第一

「左右二小指各[9]㧙在無名指背上二無名指頭相拄著二中指直竪開一寸許二大指並直竪屈二頭指壓二大指頭[10]頭相拄頭指來去

阿彌陀佛大心印第二

「准前身印惟改屈二大指入掌以二頭指壓二大指甲上呪同前呪用

「作四肘水壇以酥燈八盞餅果食五[11]中心著火鑪呪師面向東取牛乳蜜相和更取頗具羅木(此云穀樹)長一尺截一百八段以酥蜜柱塗兩頭呪一遍已一擲火中如是滿足一百八遍燒之數數誦呪若作此法即得奢摩他滅恒沙四重五逆之罪每月十五日[12]洒浴誦呪作如前法[13]隨意往生阿彌陀佛國

阿彌陀護身結界印第三

[14]准初身印惟改二中指及掌相著用護身結界訖然後坐禪

阿彌陀坐禪印第四

「合腕左右中指無名指直竪令節文相當著左右小指各㧙在二無名指背上頭當上節二大指並直竪屈二頭指中節頭壓大指頭用治病若身有病作四肘水壇先作身印請喚阿彌陀佛及觀世音大勢至像呪師坐呪牛乳一百八遍火燒七日為之日日如是其病即差——從日入時即作此法到初夜即休至後夜更作至天明即休如是七日為之

阿彌陀佛滅罪印第五

「合腕左右中指無名指直竪令節文相當著開二小指直竪開二頭指當中指背上勿著頭少曲二大指並竪頭壓中指第二節行者坐禪時作此印誦結界呪總呪白芥子火於房裏著欲結界時先以呪水從東北角右繞散之還到東北角休其次以白芥子亦[15]同前後以手把火繞之亦同前如是結界三遍竟次即坐禪准禪定法觀察思惟眾罪業垢於禪定中心生慚愧作印懺悔[16]悔其無始[17]乃至今生所造之過然後呪一切藥二十一遍服之即差一切罪滅學真如[18]為識無生智慧觀助呪兼修迴向菩提之道

阿彌陀佛心印第六

「右手中指已下三指總屈入左手掌內把左手大指還以右大指壓右三指[19]甲上二頭指直竪搩開之

「作四肘壇以五色作其壇中央安阿彌陀佛華座東方安文殊師利華座亦名曼殊室唎

文殊師利印呪第七

「准金剛王印惟改二頭指各捻中指上節背頭指來去呪曰

「『唵(一) 婆雞陀那麼(二) 莎訶(三)

「北方安十一面觀世音華座

十一面觀世音印呪第八

「印同般若身大指來去呪曰

「『唵(一) 阿嚧力(二) 唵帝[20]𡅏鹿計(計阿反)(三) 毘闍耶(四) 薩婆奢都嚕(五) 波囉末(平音)(去音)(六) 迦囉[21](去音)(七) 莎訶(八)

「南方安大勢至菩薩華座

大勢至菩薩印呪第九

「右無名指㧙左無名指中指背向頭指中指岐間入左無名指從右中指無名指岐間出之即入食指中指岐間二頭指各屈鉤二無名指頭屈二中指壓二大指上頭向內先以左小指[1]屈右無名指背後以右小指握左小指背大指來去呪曰

「『唵(一) 嚧池囉末地(地阿反)(二) 忘[2](三) 菩(去音)闍那(四) 瞋陀頻陀(五) 嗚𤙖[3](六) 莎訶(七)

又大勢至菩薩印第十

「准下阿彌陀佛頂印惟改二食指各捻二中指頭其食指[4]少許屈次以二大指並掩右中指中節上大指來去

又一大勢至[5]印第十一

「准阿彌陀佛身印[6]中惟改二中指竪相著次以二食指㧙在中指背後頭相拄次以二大指並頭屈入中指下節邊大指來去呪曰

「『唵(一) 跋折囉(二) 跋折哩(二合)(三) 瞿吒瞿致尼(四) [7]槃陀槃陀(五) 訶那訶那(六) 馱訶馱訶(七) 鉢遮鉢遮(八) 嗚𤙖㧊(九) 莎訶(十)

「每月十五日洒浴作此法者即得阿毘跋致地

「當作四肘五色水壇水罐五枚——四角各一中央一枚——各以生絹長一二尺繫其罐[8]飲食十盤燈十六盞燒沈水香供養

「其作壇法同餘壇法共四人僧結伴行道更不得多四人並著黃屑袈裟若是賢者即著白衣方入作法更不得著多雜色其衣袈裟並不得上廁惟食粳米乳糜果子不得喫菜日日三時作法供養從十二月八日起首至十五日供養法事竟當取中心水罐[9]灌受法人頂訖著淨衣引入道場作供養事畢即休散去道場

「若作此法如日光照雪眾罪消滅命終之後生阿彌陀佛國若是女人作此法者命終之後化成男子往生彼國

「此是心印法憂婆唎馱夜法(此云小心法)此是阿彌陀佛成道法門作者證入不退之位

「殘食散施受法人勿食之

阿彌陀佛頂印第十二

「准佛刀印惟改以二中指相叉於中節文直申即是頂印用治病時作二肘水壇置阿彌陀佛像安火[10]鑪燒沈檀熏陸相和燒病人面向西坐合掌呪師面向東坐以香繞病人頭上呪擲火中如是滿足一百八遍日三時作其病人至心念佛病即除差此是阿彌陀佛頂法

阿彌陀佛輪印第十三

「左右手以二大指各捻無名指頭右壓左當心若欲說法論義之時日日作此法一切歡喜死生阿彌陀佛國

「若欲求財貨飲食等物者作四肘水壇中心安置阿彌陀佛像設五[11]盤食——壇中心一盤四方各一盤——呪師面向東五日一日三迴作此法其呪師衣服並皆黃色不得餘色所求如意

「又若人熱病呪五色線二十一遍作二十一結繫病者頸病人念阿彌陀佛呪師手把香鑪供養讚歎十方佛即差

「若欲令八部鬼神及佛菩薩金剛歡喜者作四肘水壇呪師必須潔淨男子女人不得相觸其壇中心安阿彌陀佛像[12]像面向西飲食八盤燈二十八盞水罐一枚中心於佛前著火鑪呪蘇曼那花一遍一擲火中如是滿一百八遍以平等慈悲心為一切眾生作此法者即得神驗皆生歡喜

「若日日作種種供養阿彌陀佛誦呪滿十萬遍作印法者即得滅罪命終生彼國又若欲得生彼國者亦更以泥作阿彌陀佛像十萬軀滅罪死生阿彌陀佛國

「日日供養時以金作數珠——若無用銀若無銀者用赤銅無赤銅者用水精——數一百八枚——無者五十四枚更無者四十二枚更無者二十一枚——如此等珠[A1]掐之誦呪時以珠為十波羅蜜多以念佛誦呪為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若作阿彌陀佛供養時應用上件物等作珠餘物不得若作餘雜物者一切不得驗其中最好者以水精作數珠誦呪者眾罪皆滅如珠映徹自身亦然此水精珠者通用一切佛菩薩金剛天等法

阿彌陀佛療病法印第十四

「先仰左手四指仍屈即以右手覆於左手右手四指亦屈與左手急相鉤令二拳節各拄掌心其二大指各直[13]竪之是一法印降伏一切諸惡鬼神有人病者當用印之其病即愈此等諸印皆誦心呪

佛說作數珠法相品

爾時佛告苾芻苾芻尼優婆塞迦優婆斯迦諸善男子善女人等「當發心誦《阿彌陀經》念阿彌陀佛及誦持我三昧陀羅尼祕密法藏神印呪者欲得成就往生彼國及共護念一切眾生復能苦行至心受持日日供養一心專在莫緣餘境若誦經念佛持呪行者一一各須手執數珠依阿彌陀佛三昧教說復依如此一切陀羅尼諸佛菩薩金剛天等法中所出其數皆須具諸相貌其相貌者有其四種何者為四一者二者三者赤銅四者水精其數皆滿一百八珠或五十四或四十二或二十一亦得中用若以此等寶物數珠掐之誦呪誦經念佛諸行者等當得十種波羅蜜功德滿足現身即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其四種中水精第一其水精者光明無比淨無瑕穢妙色廣大猶若得佛菩提願故洞達彼[1]一如珠相以是義故稱之為上把其珠掐亦能除滅念誦行者四重五逆眾罪業障所有報障一切惡業不能染著為珠光明不受色相

「若人常行念佛法者用木[2]槵子以為數珠若欲誦呪受持人者用前四色寶為數珠若作菩薩呪法業者用菩提子以為數珠若無可用蓮華子充若作火頭金剛業者用肉色珠以為數珠此等數珠皆合法相是故我以此法護念世間持法行者

是眾會中一切菩薩摩訶薩金剛天等聞佛所說數珠法已莫不歡喜同時稱善

佛言「若人欲作法相數珠先喚珠匠莫論價直務取精好其寶物等皆須未曾經餘用者一一皆須內外明徹無有破缺圓淨皎潔大小任意與其珠匠先受八齋香湯[3]洒浴著新淨衣與作護身嚴一道場[4]諸幡花以香水[5]埿一小壇子日日各以香華供養又著一兩盤餅果供養又復夜別各然七燈作是相珠一百八顆造成珠已又作一金珠以為母珠又更別作十顆銀珠以充記子此即名為三寶法相悉充圓備能令行者掐是珠時常得三寶加被護念——言三寶者所謂佛寶法寶僧寶以此證驗何慮不生西方淨土

「作是珠已於此壇中更以種種香水[6]洒珠又著七盤食然三七燈請佛般若菩薩金剛及諸天等仰啟供養稱讚三寶威神力故種種法事皆有効驗然後持行隨身備用一切諸惡不相染著一切鬼神共相敬畏是故福力具足成辦功德滿願是名數珠祕密功能

「其阿彌陀佛陀羅尼印呪有八萬四千法門於中略出此要如如意寶

「以上阿彌陀佛法竟依法行之福無限也

大輪金剛陀羅尼

「『南([7]上)[8]無悉(半音)咥哩[9](二合)耶隊迦([10]去)(上)(一) 跢他伽陀(去)(上)[11](二) 唵鞞囉(去)時鞞囉(去)(三) 摩訶斫迦囉([12]二合)跋折哩(四) 薩多薩多(五) 娑囉([13]上)帝娑囉[14](上)(六) 怛[15]囉曳怛囉(上)(七) 毘陀麼儞(八) 三盤誓儞(九) [16]怛囉麼底(十) 悉陀阿揭唎怛𡂖焰(二合)(十一) 莎訶(十[17]二) (注去上處依注去[18][19]音法讀之注二合處其上一字必須半音與其下[20]字合音讀之[21]注半音處必須[22]片音)

「誦此陀羅尼三七遍即當入一切曼[23]茶羅(此云壇也)所作皆成誦呪有身印等種種印法若作手印誦諸呪法易得成驗若未曾入灌頂壇者不得輒作一切手印若人誦此陀羅尼[24]即同入壇作印行用不成盜法也

佛說跋折囉功能法相品(唐云金剛杵)

爾時佛在耆闍崛山大會演說諸陀羅尼祕密法藏

時金剛藏菩薩從座而起前白佛言「世尊如來今會說此微妙可貴之法我等心中甚大歡喜得未曾有是諸欲界天魔波旬及鬼神等莫不戰悚我等思惟諸魔心意實難測量或欺或叛若不豫防恐彼輕慢我諸佛法惟願世尊聽我出一不可思議難測之法當得護持如來正法降伏諸魔不令魔等於諸世間為之暴亂

時佛歎言「善哉善哉

爾時金剛藏菩薩忽從頂上涌出三股跋折囉形如金光色當出之時大千世界六種震動現坐鬼神一時崩倒

佛語「鬼神汝等莫怕我金剛藏有如是等神通自在大威力故涌出如此難測之相以此當助護我正法我今印可仍以過去真佛舍利七粒付[25]囑菩薩令其舍利隱在其中將為實信識相護持防諸外道欲界天魔[26]心生輕慢因即稱名摩訶跋折囉是故常能威侍我側拒諸魔事既有利益亦願有人持我法者及持菩薩金剛天等陀[27]囉尼法皆須具足如法之相而常擬備

現座大眾皆言稱善

作跋折囉并功[28]德法

「若人欲作跋折囉者先取金等五色之物皆未曾經作器用者何名五色[29]赤銅鑌鐵合和為作跋折囉形若無此五種可用霹靂棗心亦得且未作其跋折囉前先須豫呪金銅等物一百八遍呪曰

「『唵(一) 摩訶迦囉(二) 那吒俱鉢囉(三) 莎訶[30](四)

「呪訖當取月欲蝕時先於十四日——若候如此上日不著宜取八月十三日亦是上日——斯日晨朝豫遣其匠受持齋戒香湯洒浴著新淨衣其欲請作跋折囉主亦復如是俱潔淨訖豫淨修理於一淨所安立而作護身結界法事至十五日朝更遣其匠香湯洒浴著新淨衣與作護身及自護身結界法事

「當道場中作一水壇請佛般若諸大菩薩金剛天等又請舍利一二七粒置其壇中其壇東邊以牛糞泥作一冶鑪次喚火天令其守鑪匠面向西呪師自身在壇西邊正面向東敷草為席胡跪而坐其壇中著七盤飲食於其鑪邊更一盤食結護如常請佛般若諸大菩薩金剛天等又以種種香花印法供養三寶三遍七遍然後動作一鑄使成莫令瑕缺上下無欠端直平正無有缺減是名一寶最為上首若一鑄不成後雖[1]覆作終是無用其人亦不合行我之祕密三藏法門設強行用常有魔事無所成辦却被殃身

「其跋折[2]羅可重八兩長十二指橫指為量兩頭三股亦有五股——其五股者名為[3]大跋折囉必須終身持梵行者合用受持若無戒行不得持用五股損身

「其跋折囉皆須腰間圓作似檳榔形中間可容一把許長盡力雕鏤惟取端正[4]得麁惡磨治了已真金塗飾正當腰間開一方孔擬下舍利法用形勢因緣與今本樣一種行者示語令好用心作之擬備不輕

「當作杵時呪聲莫絕香煙不斷其匠功價任索多少不得酬還仍須當日使作總了

「跋折囉竟其匠報呪師言『作杵已了』其呪師手把香鑪及七寶函右繞道場作讚歎云『十方諸佛法寶成就』梵音法事往迎看杵至於鑪邊散諸香華作讚[5]歎法事慇懃禮請其匠長跪兩手捧著行者手中七寶函內訖[6]其匠乃禮謝口云『種種多不如法瑩磨嚴飾皆不稱意布施歡喜願滅諸罪』呪師答云『異常殊妙端嚴如法分相具足最上無比實生慚愧願除匠者三業宿障生生世世與佛因緣法會相值』語已匠更禮拜發願(云云)燒香合掌請取舍利

「呪師即起繞壇三匝至本坐[7]處却住一面啟告十方一切諸佛般若菩薩金剛天等(云云)還作香花供養法事悲泣雨淚取龍腦香可一捻許內跋折囉腰間孔中後取舍利內跋忻囉腰孔中訖更作香花法事供養供養畢已還將杵起右繞道場至其匠所跪地[8]受與匠者

「匠者至心珍重燒香供養禮拜已即以兩手捧跋折囉閉其孔至到牢密釘閉事訖還以兩手捧授呪師呪師禮拜受取而起匠者更禮三拜捧舍利函心口發願(云云)行者手棒舍利寶函右繞道場行道三匝還至本處以諸[9]香華及作印法更供養訖遣匠出去

「於後復將舍利寶函還至道場自候相貌至夜壇中然三七燈任意安置及著餅果種種香花供養事竟於壇西面結加趺坐呪師右手把跋折囉左手[A2]掐珠惟須盡力至心誦呪限至現於三種光相何為三相一者其跋折囉自然而暖二者煙出三者放大光明[10]煖相現持杵行者自然感得一切藥叉羅剎及諸人等皆悉同心恭敬如佛若煙相現持杵行者自然感得所去之處一無障礙又無病[11]若放光相現感得一切呪神自在擁護行者行者常為一切天龍八部鬼神人非人等皆悉恭敬仍於一切諸眾生類六分之中稱於無比自佛[12]已下

「但是諸呪能誦得者皆悉成就最勝靈驗由是金剛跋折囉杵威神力故

「於後若欲用跋折囉如法捧杵未用以前誦軍[13]茶利大心呪滿一七遍已即以此杵如護身法然後便作大結界法一切時中加意護淨以為常則方行法事所作皆驗若療病用跋折囉時不得越分並須護淨如法用者於呪師身常好安隱已說跋折囉法功能竟

佛說陀羅尼集經卷第二[14](佛部卷下)[15]


校注

[0795006] (大唐地)八字【大】*唐朝中天竺大德【宋】唐中天竺三藏大德阿地【元】【明】【甲】* [0795007] 披【大】被【宋】【元】【明】【宮】【甲】 [0795008] 華【大】蓮華【宋】【元】【明】【甲】 [0795009] 蹲【大】鐏【甲】 [0795010] 紛【大】粉【宋】【元】【宮】【甲】【乙】 [0795011] 申【大】下同伸【甲】下同【乙】 [0795012] 跨【大】*胯【宋】【元】【明】【宮】【甲】* [0795013] 衒【大】懸【元】【明】【甲】 [0795014] 袜【大】鞔【宋】【宮】 [0795015] 帔【大】被【宋】【元】【明】【甲】 [0795016] 髆【大】膊【宋】 [0795017] 廂【大】相【宋】 [0795018] 接【大】攝【甲】 [0795019] 有【大】右【宋】【元】【明】在【甲】 [0795020] 莊【大】〔-〕【宋】【元】【明】【甲】 [0795021] 膊【大】*髆【元】【明】【甲】* [0795022] 赤【大】青【宮】 [0795023] 色【大】身【宮】 [0795024] 廂【大】相【宋】【宮】 [0795025] 通【大】其通【宋】【元】【明】【宮】【甲】 [0795026] 左【大】右【宋】【元】【明】【宮】 [0795027] 赤【大】青【甲】 [0795028] 鬘【大】鬘垂【宋】【明】【甲】 [0795029] 博【大】輔【考偽-甲】 [0796001] 唐【大】*此【明】* [0796002] 陵【大】凌【明】 [0796003] 宵【大】霄【元】【甲】【乙】 [0796004] 塼【大】磚【明】【甲】 [0796005] 頂【大】〔-〕【宋】 [0796006] 音【大】*聲【明】【甲】* [0796007] 反【大】*切【明】【甲】* [0796008] 蔽【大】*弊【甲】【乙】* [0796009] 薩婆達摩毘輸【大】〔-〕【宮】【甲】【乙】 [0796010] 洒【大】洗【元】【明】【甲】 [0796011] 蠱【大】䖝【宋】蟲【元】【明】【甲】 [0796012] 世【大】〔-〕【宋】【元】【明】【甲】 [0796013] 囉【大】*羅【宋】【元】【明】【甲】* [0796014] 到【大】法【元】【明】【甲】 [0796015] 握【大】屈【宋】【元】【明】【宮】 [0796016] 三【大】計亞反三【宋】【元】【宮】計亞切三【明】【甲】 [0796017] 都【大】都(八)【元】 [0796018] 八【大】〔-〕【元】 [0796019] 倦【大】〔-〕【宋】 [0796020] 教【大】交【宮】 [0796021] 反【大】乃【甲】 [0796022] 𤙖【大】吽【甲】 [0796023] 泮【大】㧊【宋】【宮】 [0796024] 十【大】〔-〕【宋】【元】【宮】 [0796025] 二【大】三【甲】 [0796026] 洒【大】*洗【宋】【元】【明】【甲】* [0796027] 橿【大】薑【宋】【宮】 [0796028] 鬼【大】畏【宮】 [0796029] 不【大】即【宋】【元】【明】【甲】 [0797001] 菩【大】薩【宮】 [0797002] 弊【大】蔽【宋】【宮】 [0797003] 上【大】上聲【明】【甲】 [0797004] 鑛【大】礦【甲】 [0797005] 大【大】其大【宋】【元】【明】【宮】 [0797006] 橿【大】薑【宋】 [0797007] 拄【大】柱【甲】【乙】 [0797008] 菖【大】昌【宋】 [0797009] 一【大】〔-〕【宮】 [0797010] 惟【大】*唯【元】【明】【甲】【乙】* [0797011] 蓽【大】畢【宋】 [0797012] 𦭞【大】鉢【宋】【宮】 [0797013] 研【大】斫【甲】【乙】 [0797014] 嗚【大】烏【宋】【甲】 [0797015] 此是大心亦名大呪【大】(此是大心亦名大呪)【元】【明】【甲】 [0797016] 此是小呪亦名心呪【大】(此是小呪亦名心呪)【元】【明】【甲】 [0798001] 名【大】名指【宋】【元】【明】【宮】【甲】 [0798002] 中【大】中指【宋】【元】【明】【甲】 [0798003] 哆【大】跢【宋】【元】【明】【甲】【乙】 [0798004] 㧊【大】拌【元】【明】泮【甲】 [0798005] 用【大】得【宮】 [0798006] 以【大】已【明】【甲】 [0798007] 杖【大】枝【宋】【元】【明】【宮】【甲】【乙】 [0798008] 唯【大】下同惟【宋】【宮】下同 [0798009] 弭【大】彈【宋】【元】【明】【宮】【甲】【乙】 [0798010] 𤙖【大】吽【明】【甲】 [0798011] 㧊【大】*拌【元】【明】捕【宮】*泮【甲】 [0798012] 悉【大】息【明】【甲】 [0798013] 頭【大】顯【宋】【元】【明】【宮】【甲】 [0798014] 明德【大】相明【宋】【元】【明】相德【宮】【乙】北方相德【甲】 [0798015] 上【大】上聲【明】【甲】 [0798016] 㧊【大】拌【宋】【元】【明】泮【甲】 [0798017] 自【大】而【考偽-甲】 [0798018] 印【大】印也【宋】【元】【明】【宮】【甲】 [0798019] 當【大】掌【甲】 [0798020] 揭【大】羯【元】【明】 [0798021] 訶【大】阿【宮】 [0798022] 神【大】〔-〕【宋】【元】【明】【宮】【甲】 [0798023] 四【大】六【宮】 [0798024] 𪾼【大】曀【乙】 [0798025] 五【大】七【宮】 [0798026] 六【大】八【宮】 [0798027] 七【大】九【宮】 [0798028] 栴【大】旃【宋】【元】【明】【甲】 [0798029] 手【大】牙【宋】【元】【明】【宮】【甲】【乙】 [0799001] 離【大】囄【宋】【元】【明】【宮】【甲】 [0799002] 叉【大】叉頭【宋】【元】【明】【宮】【甲】 [0799003] 八【大】〔-〕【元】【宮】 [0799004] 婆【大】娑【宋】【元】【明】【宮】【甲】 [0799005] 㧊【大】拌【元】【明】泮【甲】 [0799006] 二【大】〔-〕【元】【明】【宮】【甲】 [0799007] 盎【大】鉢【宮】 [0799008] 去【大】去聲【明】【甲】 [0799009] 三【大】二【元】【明】【甲】 [0799010] 四【大】三【元】【明】【甲】 [0799011] 琉【大】*瑠【甲】【乙】* [0799012] 反【大】及【宮】 [0799013] 跢【大】哆【元】【明】【甲】 [0799014] 特【大】持【宋】【元】【明】【宮】【甲】 [0799015] 茶【大】*荼【宋】* [0799016] 酥【大】*蘇【宋】【宮】* [0799017] 上【大】去【宋】【元】【明】【宮】【甲】 [0800001] 死【大】所【考偽-甲】 [0800002] 者【大】日【明】 [0800003] 加【大】跏【甲】【乙】 [0800004] 彩【大】采【宋】【元】 [0800005] 熏【大】薰【甲】【乙】 [0800006] 悉【大】息【明】【甲】 [0800007] 鑪【大】爐【乙】 [0800008] 那【大】娜【乙】 [0800009] 耶【大】夜【宋】【元】【明】【宮】【甲】 [0800010] 㧊【大】㧊㧊【宋】【元】【明】【宮】泮泮【甲】 [0800011] 加【大】伽【明】【乙】跏【甲】 [0800012] 廂【大】*相【宋】【元】【明】【宮】* [0800013] 加【大】*跏【明】【甲】【乙】* [0800014] 搩【大】*磔【宋】【元】【明】【宮】【甲】* [0801001] 天【大】大【元】 [0801002] 枚【大】牧【宮】 [0801003] 一【大】〔-〕【宋】【元】【明】 [0801004] 𠯖【大】*嚧【乙】* [0801005] 㧊【大】拌【元】【明】泮【甲】 [0801006] 去【大】上【宮】 [0801007] (十三)(二合)【大】二合十三【宋】【元】【明】【宮】十三【考偽-甲】 [0801008] 斯【大】𤿺【宋】【元】【明】【宮】簸【甲】【乙】 [0801009] 㧙【大】*苾【宋】【宮】* [0801010] 頭【大】指頭【元】【明】【甲】 [0801011] 槃【大】盤【宋】【元】【明】【甲】柈【宮】 [0801012] 洒【大】*洗【宋】【元】【明】【甲】* [0801013] 隨【大】道【元】 [0801014] 准【大】惟【元】 [0801015] 同【大】何【元】 [0801016] 悔【大】〔-〕【宋】【元】【明】【甲】 [0801017] 乃【大】及【宋】【元】【明】【宮】【甲】 [0801018] 為【大】唯【元】【明】【甲】 [0801019] 甲【大】申【宋】【元】 [0801020] 𡅏【大】唎【宮】 [0801021] 去音【大】〔-〕【明】 [0802001] 屈【大】握【宋】【元】【明】【宮】【甲】 [0802002] 婆【大】娑【宋】【元】【明】【宮】【甲】【乙】 [0802003] 㧊【大】*拌【元】【明】*泮【甲】 [0802004] 少【大】小【元】【明】【甲】 [0802005] 印【大】印呪【考偽-甲】 [0802006] 中【大】上【宮】 [0802007] 槃【大】*盤【宮】* [0802008] 項【大】頂【宋】【元】【明】 [0802009] 灌【大】罐【宋】 [0802010] 鑪【大】爐【明】【甲】【乙】 [0802011] 盤【大】槃【宋】【元】 [0802012] 像【大】〔-〕【宋】【元】【明】 [0802013] 竪【大】努【宋】【元】【明】怒【甲】【乙】 [0803001] 國【大】根【乙】 [0803002] 槵【大】患【宋】【宮】 [0803003] 洒【大】*洗【宋】【元】【甲】* [0803004] 諸幡花【大】花幡【明】幡花【宋】【元】 [0803005] 埿【大】泥【宋】【元】【明】【甲】【乙】 [0803006] 洒【大】洗【甲】 [0803007] 上【大】*上聲【明】【甲】* [0803008] 無【大】無(上)【宋】【元】【宮】無上聲【明】【甲】 [0803009] 二合【大】〔-〕【元】 [0803010] 去【大】*去聲【明】【甲】* [0803011] (二)【大】〔-〕【元】 [0803012] 二【大】上二【宋】【元】【宮】上聲二【明】【甲】 [0803013] 上【大】上聲【明】 [0803014] 上【大】*〔-〕【元】上聲【明】【甲】* [0803015] 囉【大】囉(上)【宋】【元】【宮】 [0803016] 怛【大】恒【明】 [0803017] 二【大】二二【元】【明】 [0803018] 上【大】〔-〕【元】 [0803019] 音【大】〔-〕【明】 [0803020] 字【大】小【宮】 [0803021] 注【大】處【乙】 [0803022] 片【大】半【元】【明】【甲】【乙】 [0803023] 茶【大】荼【宋】【元】【乙】 [0803024] 者【大】祕【元】【明】 [0803025] 囑【大】屬【宋】【宮】 [0803026] 心【大】眾心【宋】【元】【明】【甲】 [0803027] 囉【大】羅【元】【明】【甲】 [0803028] 德【大】能【宋】【元】【明】【宮】【甲】 [0803029] 二【大】一【宋】【元】 [0803030] 四【大】〔-〕【明】【甲】 [0804001] 覆【大】復【明】【乙】 [0804002] 羅【大】囉【明】【甲】【乙】 [0804003] 大【大】大大【宋】【元】【明】 [0804004] 得【大】可【乙】 [0804005] 歎【大】〔-〕【宋】【元】【明】【甲】 [0804006] 其【大】〔-〕【宮】 [0804007] 處【大】所【宋】【元】【明】【甲】 [0804008] 受【大】授【宋】【元】【明】【甲】【乙】 [0804009] 香華【大】華香【宮】 [0804010] 煖【大】𣊵【宋】暖【元】【明】【甲】 [0804011] 苦【大】〔-〕【宋】【元】【明】【宮】 [0804012] 已【大】以【明】【甲】【乙】 [0804013] 茶【大】荼【宋】【元】 [0804014] 佛部卷下【大】〔-〕【宋】【元】【明】【甲】 [0804015] 甲本乙本奧書曰時貞享三丙寅年六月十六烏點校了是為今日授于諸徒也淨嚴四十八載
[A1] 掐【CB】搯【大】(cf. K11n0308_p1088c09)
[A2] 掐【CB】搯【大】(cf. K11n0308_p1091b11)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