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

菩薩處胎經[14]卷第七

[15]破邪見品第二十六

爾時世尊入正定三昧分身變化放大光明——欲令菩薩摩訶薩及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破魔境界住於正地——告諸會者「吾念過去九十一劫在清明城北雪山南界[16]宗五千人山中苦行我於彼眾最小弟子諷誦經典算數[17]技術天文地理靡不綜練彼眾常法其有弟子所學已成當報師恩時我一己亦無財物寶貨可奉上師即跪拜謝欲下[18]山人中乞索師不見聽如是再三求哀乞索師復不聽何以故以我明曉經典眾中最勝師告我言『吾有祕要寶藏[19]經典卿未諷誦何為捨吾人間乞求』爾時師即以祕要一句五百言使我諷誦未經數日誦習已訖即前白師『見聽下山乞求欲報師恩』師復不聽而告我言『汝當學問祕讖文書辰災怪禍福山移地動汝亦未知[20]為欲捨我人間乞求』復更出經一句千言[21]教我誦讀又未經幾日復得成就白師求乞欲報師恩師復不聽『吾更有經一句萬言經中眾寶卿亦未[22]誦讀何由欲捨吾乞求』即復出經使誦讀未經幾日已復通達技術災怪眾星運度皆悉明了

「時師慇懃欲得留住更無異經可以[23]學者即辭師下山詣村乞求見異學梵志眾五千餘人於大聚落而共祠天彼祠天法殺五百[24]牸牛五百[25]羯羊五百駱駝五百匹馬象中精[26]健六牙成就五百女人金杖一枚金澡[27]罐一枚[28]㲲千張金銀錢各五萬此諸寶物祠天[29]訖當入於師時我下[30]去衣裳塵垢先在山中苦行積年[31]披鹿皮衣聞彼聚中異學梵志師宗五千人設大[32]壇會我即過之時彼師長問吾『經典技術多者得為上座經典少者乃[33]處下座』彼師所知不能通達祕要讖記[34]以我為上座彼師瞋恚『此為何人珍寶雜物今應屬我此人見奪若當更生共相值遇要當報怨如今奪我無異』時我即說『邪見顛倒非真非實分別有無為說涅槃無生無彼無此中間自相[35]法觀清淨四無所畏為福生天為罪地獄慳貪餓鬼[36]抵債畜生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時五千人心識開悟即請我為師時象駱駝盡應殺之而我不殺金杖澡罐我應取之我即以與上座瞋者五百女人還寄祠祀之主五萬金錢吾取五百五萬銀錢吾取五百餘寄祠主

「吾從村至村從國至國漸漸至清明城[1]東門外見五百梵志耆年宿德學道日久日[2]曝火炙形[3]貌醜穢吾即以五百金錢各與一枚辭別入城見城中人香水灑地除去塵穢懸繒幡蓋行列端嚴皆欲出城我小前行見一女人持花七枚我時左右顧視求香覓花了不能得即問此女『汝花可得者吾欲買之』女報我言『此花王花佛當入城[4]將用上佛不可得也』菩薩復以善權方便更告語女『吾有寶錢五百枚一花百錢若見與者出錢相付』女貪得寶即以五花與之行數十步女自念言『此人顏貌端[5]正身披鹿皮衣貪我五枚花不惜銀錢此必有以』迴[6]頭喚言『男子卿用花為』報言『上佛』時女聞佛名即以二花持用寄我我即出城遙見佛來諸天人民填塞道路無有空缺地可禮拜[7]前有一[8]汪水可受一人吾即解髮布髮水中即以此偈而讚歎佛

「『破愛憍慢[9]  能滅欲
第一光相足  [10]唯佛照我心
昔我所求願  今日得見佛
今散五莖花  願得不退轉
餘二非我花  王女寄上佛
無上大導師  見愍蹈我髮

「時光明如來見我[11]心發大弘誓不可[12]沮壞即以偈而讚我言

「『摩[13]納發大心  曠濟無數人
弘誓不自為  [14]殖眾功德本
却後無數劫  五鼎五濁世
成佛度眾生  號字釋迦文
光相三十二  奇特人中尊
受慧稱佛竟  地六[15]反震動
諸天世人民  見我得記[16]
常想眾結滅  皆願生我世

「爾時光明如來即以足蹈我髮上過佛以神力接我五花及以我身即在虛空餘有二花在佛左右肩上吾昔所行破五千梵志祠天事[17]火之具使行正見八平等法坐臥經行步步饒益度脫眾生從此以來未曾[18]墜墮三塗八難世智辯聰邊地佛後

爾時座上魔界眾生計常斷滅言苦有樂無常謂有常無身謂有身習四顛倒不識明慧五蓋自覆貪著利養爾時世尊欲度斯等邪見之人重說頌曰

「邪見非真道  如彼鐵𭉨
破骨入髓腦  苦痛無[19]央數
利養壞道德  智者所不習
[20]躬行堅固心  淨除無[21]明法

爾時世尊說此邪見句義味義字義說真實法無央數百千眾生皆發無上正真道意

[22]菩薩處胎經文殊身變化品第二十七

爾時世尊無所著等正覺入上尊定意三昧觀察過去當來今現在菩薩摩訶薩劫數多少應從一劫二劫乃至百千無數億劫[23]取般涅槃者或有菩薩摩訶薩供養諸佛功德成就教化眾生淨佛國土或有菩薩摩訶薩行八住童真不取妻息除婬欲想自住其地無父母兄弟得成無上正真等正覺佛告文殊師利「現汝古昔七十九劫於花[24]光世界在胎說法全身舍利其土人民身長千由旬佛身萬由旬西四維無量無限不可稱計非算師算師弟子所能籌量根本清淨汝本在彼佛身光相示現神足令此大會得一覩見於如來種利益眾生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文殊本成佛  在胎現變化
方身萬由旬  [25]光明相炳著
目如青蓮花  脣口[26]珠火明
方白四十齒  眼眴上下迎
諸天鬼神  香花歸命禮
今我處此胎  [27]比方汝彼剎
於十六分中  不得如毫釐
如來神德化  通達無所礙
禁戒香遠布  諸佛悉[28]歎譽
此今諸來會  欲問難有法
[29]軟首現汝力  蠲除疑網結

爾時文殊師利菩薩摩訶薩不離本座即以神足定力[30]猶大力人屈伸臂[31][32]華世界內娑[A1]呵世界釋迦牟尼母胎[33]會中二佛世界不相障礙現身佛相眾好具足坐樹王下敷演深奧最勝之法彼土菩薩亦來親近釋迦文佛供養承事香花幡蓋釋迦文尼菩薩弟子亦[34]彼至彼[35]禮事供養[36]此音響說甚深妙法共相開通無有罣礙彼說無生此亦如是我說意止彼亦如是意斷道彼此無異彼說苦空非身此亦如是爾時文殊師利即說頌曰

「觀內外清淨  緣滅想亦然
十方諸佛剎  神德無有異
皆由眾生根  現有妙不妙
計我成佛身  此剎為最[1]
座中有疑故  於胎現變化
我身如微塵  今在他[2]佛國
三十二相明  在在無不現
本為能[3]人師  今乃為弟子
佛道極[4]廣大  清淨無增減
[5]或欲[6]見佛身  二尊不竝立
此界現受教  我剎見佛身
此剎有劫燒  我土無壞敗
佛力悉周遍  眾生心非一
眾會聽我說  除此更有餘
佛剎名無[7]  佛名[8]升仙尊
國土倍復倍  清淨無瑕穢
國城皆七寶  水精琉璃地
八解甘露池  洗浴去塵垢
令住無礙處  [9]㸌然覩大明
彼升仙佛者  勿謂為異人
眾會欲知者  我身軟首是
置此更有餘  剎土名究竟
佛名大智慧  過諸菩薩量
彼無二乘學  辟支聲聞等
菩薩摩訶薩  無有欲怒癡
根敗葉不生  況復有果實
大人相具足  先救後自濟
命如五河流  五使五纏結
五盛陰唼[10]  輪轉五道中
七使[11]勳堅著  不離七[12]生處
無為八正道  除去八邪業
八慧清淨觀  洗以八解水
八住八除入  有為八法道
苦法有九分  六趣眾生行
究竟九無閡  莊嚴佛道樹
十力無畏法  被慈弘誓鎧
手執智慧劍  [13]芟除結使林
此界諸眾生  貪著生貢高
重病離良醫  療治方[14]更劇
猶如野火熾  焚燒山林澤
隨嵐大風吹  焰熾何時滅
今我等世界  廣演大智慧
[15]我如今日身  大智如來是

爾時文殊師利說此頌已無量阿僧祇眾生皆悉願樂生花剎土時文殊師利還攝神足現釋迦文佛菩薩弟子國土多少還復如故

[16]菩薩處胎經八賢聖齋品第二十八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智積——於過去佛造眾德本降伏魔怨善權變化莊嚴佛土於無央數修[17]行忍辱忍心不闕禪行[18]不廢於大眾中為師子吼獨步三界隨時[19]上下靡所不入應適無方能使山石壁皆為七寶給施貧窮四事不乏解了空觀法性清淨分別三世威儀法則如幻如化如鏡中像如熱時焰如[20]空中[21]所將眷屬根本成就奉持禁戒不犯毫釐——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快哉世尊如來所化無不周遍鬼皆至道場空界眾生及以胎化所可濟度不可稱量唯願世尊分別六趣善惡之行威儀禁戒竟善一一分別使未學者學未知者知

佛告智積菩薩「善哉善哉能問如來甚深之義今當與汝分別善惡禁戒所趣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昔一時無央數劫為金翅鳥王七寶宮殿後園浴池皆七寶成遊戲園觀心得自在所行法則如轉輪聖王內宮婦女狀如天人於百千萬劫時乃入海求龍為食時彼海中有化生龍子八日十四日十五日受如來齋八禁戒法不殺不盜不婬不妄言綺語[22]勸飲酒不聽作倡伎樂香花脂粉高廣床非時不食奉持賢聖八法時金翅鳥王身長八千由旬右翅各各長四千由旬大海縱廣三百三十六萬里金翅鳥以翅斫水取龍水未合頃銜龍飛出金翅鳥法欲食龍時先從尾而吞到須彌山北有大[23]緣鐵樹[24]十六萬里銜龍至彼欲得食噉[25]求龍[26]尾不知處以經日夜明日龍出尾語金翅鳥『化生龍者我身是也[27]我不持八關齋法者汝即灰滅我』金翅鳥聞之悔過自責『佛之威神甚深難量我有宮殿去此不遠共我至彼以相娛樂』龍即隨金翅鳥至宮殿觀看『今此眷屬不聞如來八關齋法[28]唯願指授禁戒威儀若壽終後得生人中』爾時龍子具以禁戒法使讀誦即於鳥王宮而說頌曰

「『七寶宮殿舍  莊嚴極快樂
行滿戒不具  受此金翅身
我是龍王子  修道七萬劫
以針刺樹[1]  犯戒作龍[2]
我非胎生龍  濕生及卵生
轉身不退轉  興顯佛法眾
[3]
汝今受八齋  化汝眷屬等
奉禁無所犯  必得生善處
我宮在海水  亦以七寶成
摩尼頗梨珠  明月珠
可隨我到彼  觀看修佛事
復益善根本  [4]滋潤悉周遍

「爾時金翅鳥聞龍子所說受八關齋法口自發言『自今以後盡形壽不殺如諸佛教』金翅鳥眷屬受三自歸已即從龍子到海宮殿彼宮殿中有七寶塔諸佛所說諸法深藏別有七寶[5]函滿中佛[6]十二因緣總持三昧見彼龍子及諸龍女香花供養禮拜承事猶如天上難檀婆那[7]羅金殿無異龍子語金翅鳥『我受龍身劫壽未盡未曾殺生嬈[8]亂水性』爾時龍子復與金翅鳥而說頌曰

「『殺是不善行  減壽命中夭
身如朝露虫  見光則命終
持戒奉佛語  得生長壽天
累劫積福德  不墮畜生道
[9][10]身為龍身  戒德清明行
雖墮六畜中  必望自濟度

「是時龍子說此頌時龍子龍女心[11]開意解壽終之後皆當生阿彌陀佛國

佛告智積菩薩「我宿命所行戒德完具得成[12]菩薩化現自在無所不入[13]亦入於金翅鳥亦入於龍子亦入於魚黿[14]所化如是[15]

[16]菩薩處胎經五樂品第二十九

爾時世尊觀察眾生心識所念「欲知如來所經歷處曾生金翅鳥中受龍子教[17]所度無量不可稱計齊是更有餘願聞其[18]」佛知眾[19]生心中所念將欲示現本所造行身意法「諸族姓子族姓女聽我所說昔有天帝釋去世已來經無數劫天福自然於三千大千諸釋之中最尊第一羅睺羅阿修羅王生女端正具足女法六十四能行步進止不失儀則面如桃花色口出言氣如優鉢蓮花香身作牛頭栴檀香不長不短不白不黑不肥不瘦具足女法時釋提桓因內自思惟『我今此宮天女眾多顏貌端正諸天中勝然不如彼阿須倫女今我寧可集諸兵眾與彼共鬪可得彼女給我使令』作是念已即召諸天論說鬪事諸天白帝釋『諸天鬪戰必不如彼[20]權可遣執樂神等手執琉璃九十九[21]絃琴及一絃琴歌歎我天受福快樂無量功德』諸天稱善此語可從即勅執樂天子般遮翼等嚴辦樂具即於天上忽然不[22]如有力士屈伸臂頃已至阿須倫王婆呵前立彈琴出聲作如是頌

「『我是天帝釋  絕妙彈琴師
歌曲音相和  清淨聲極妙
如我彼天樂  無有憂畏想
念則衣食至  七寶甘露珍
金銀[23]床玉机  轉[24]關身迴旋
視樂無厭足  天中尊第一
今遣我等來  欲說[25]無諍行
并獻甘露食  求欲作婚姻
我主彼宮殿  琦珍不可量
天女為眷屬  非千萬億數
[26]婆呵有女  應與我給使
若不見與者  正爾兵眾[27]
須倫聞此語  瞋恚極熾盛
『小物[28]興大意  乃欲有所為
我雖無甘露  豫以自充飽
亦有大兵眾  足得相[29]距逆

「爾時般遮翼等聞此語[30]已即還[31]此語具向天帝釋說時婆呵阿須倫王即勅左右促集兵眾『吾有所伐[32]正爾令辦各勿有疑』即以此偈向所勅說

「『豪貴天帝釋  遣使般遮翼
歌頌出五音  求我為婚姻
及彼未集兵  我宜先集眾
[33][34]攻不用力  萬得不一失

「時彼阿須倫臣佐聞此教已即集四兵往詣須彌山腹[35]曲脚天宮次壞風天宮次壞馬天宮次壞莊嚴天宮時有天子名曰大力詣釋提桓因所『天王當知阿須倫婆呵集諸兵眾已壞四門天子天王今欲如何』時天帝釋憶本所誦口說頌曰

「『[36]諸佛威神[37]  救護我今厄
忍慧破恚怒  解脫安隱處
昔我無睡眠  昨日忽眠寐
[38]睡非吉祥  須倫侵我境

「爾時天帝釋憶佛功德須倫兵眾漸漸却退從四門後園入池水中藕莖糸孔中藏時釋提桓因即勅大臣『汝速集兵眾[1]欲逐阿須倫兵眾』爾時帝釋諸臣受天王教即集天眾從四門求覓但見刀鎧弓箭在地不見須倫眾轉轉前進直入阿須倫宮殿見婆呵阿須倫女數千萬眾不見阿須倫身將諸女眾歸詣忉利天宮時諸阿須倫等求哀歸命向釋提桓因『我等愚惑不知佛弟子神力巍巍[2]如是我等先[3]祖信奉如來聞佛有戒不取他物今天[4]王釋將我眷屬盡填天宮非佛弟子所行法則

「帝釋聞之悵然不樂『須倫[5]此語證我[6]犯不與取戒我寧當奉禁不犯偷盜』即還諸女爾時阿須倫王即以最所敬女[7]奉天帝釋[8]天帝釋即以[9]美甘露與[10]須倫須倫與[11]天和合共修行善不殺不盜不婬不欺不飲酒不香花脂[12]非時不食奉持如來三歸依法

「吾昔所行無數生中作轉輪聖王無數生中作天帝釋無數生中作梵天王奉持賢聖八關齋法度難救厄設四天下滿中火焰譬如劫燒一心歸命稱如來名持八關齋法[13]投身入火[14]焰不能燒若滿中水水不能溺八關齋者諸佛父母

[15]菩薩處胎經緊陀羅品第三十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信解脫過去無[16]央數阿僧祇劫為緊陀羅王須彌山北過琉璃山琉璃山北過小鐵圍山鐵圍山北有大黑山[17]緊陀羅王在中治化過去無數恒沙諸佛亦不覩見亦不聞法亦無有聖眾教化[18]無日星辰光明所照由昔積[19]福一[20]施之報居在七寶宮殿壽命極長何以故本在人間值遇良田有大長者造佛塔廟此緊陀羅[21]布施一剎柱成辦廟寺復以淨食施彼工匠壽終命盡作胸臆神王在兩山中間自然七寶宮殿屋舍昔在人間居財無量有一沙門中時持鉢乞食婦見沙門在門乞食即擎飯施與長者見婦與沙門食即便瞋恚「此何乞人瞻視我婦當令此人手[22][23]破壞」壽終之後受此醜形八十四劫恒無手足在人間時學仙人法在深山中誦習[24]呪術能移動日月以夜為晝以晝為夜呼吸之頃能吐出金銀七寶能使枯樹悉生枝能使海水消竭在火不燒身能飛行眼能徹視自識宿命知他人心[25]遠聞聲眷屬弟子[26]五百人聞佛出世佛名清淨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說微妙法初竟善大慈平等功勳難量我將諸弟子從深山出飛行[27]經過王宮後園浴池見諸[28]采女在池洗浴我及弟子下見婦女生染愛心皆失神足即墮園中時我瞋恚故來求佛失我神足時采女眾見五百丈夫盡在園中尋入白王王勅左右「將彼人來我欲問之」尋將詣王王問言「卿等何人」答曰「我等在山學仙道人山中誦習呪術能移動日月以夜為晝以晝為夜乃至耳遠聞聲眷屬弟子五百人聞佛出世佛名清淨光我將諸弟子從深山出飛行經過王宮後園浴池見諸采女[29]在池洗浴我及弟子下見婦女生染愛心皆失神足即墮園中」時王告之曰「汝等在深山學仙道來為久近耶」答曰「二十二小劫」王復問曰「積劫學道心如死灰不動不搖云何欲心而失神足」答曰「本謂真道神靈第一[30]踊沒自在所念皆成不圖今日忽然失道慚愧聖王隨王刑罰」王告之曰「汝本學道二十二小劫形枯心疲所習不真如愚惑人空中求[31]於真際法不獲實相汝所求師如來等正覺者近在岳[32]跱山中我當將汝等往至佛所若佛有所說當奉行之」爾時大王[33]即嚴駕羽[34]寶之車具五威儀將諸眷屬及五百仙學人等往詣岳跱山王即下車解劍去蓋却五威儀步至佛所頭面禮足在一面坐爾時國王須臾退坐前白佛言「此五百人在山學仙二十二小劫聞佛出世欲來見佛飛過後宮貪著欲愛即失神足唯願世尊與說微妙之法當令還復五神通道」佛告大王「此五百人所行善根成便壞敗終不究竟本為長者比丘乞食瞋恚[35]『使汝無手[36]』無數劫中作胸臆神王在大鐵圍黑山中間雖復受報日月所不照先在人間以剎柱施人以一施之惠與辟支佛後得人身於山中學仙欲心[37]熾盛還失神足此緣久有非適今也此五百人於今世命終皆當[38]生無怒佛所彼佛與說生老病死十二因緣苦無苦本集道果亦復如是」佛說是時王意開解亦樂欲生無怒佛所爾時國王及五百仙人即從座起禮佛而去

[39]菩薩處胎經香音神品第三十一

爾時世尊[40]知諸[41]眾會心中所念便入定意無形三昧隨眾生[1]音而濟度之「昔我人間為香音神王一閻浮提二閻浮提乃至無數[2]恒沙閻浮提女眷屬以香為食衣被服飾皆悉香[3]或生北方欝單[4]曰土拘耶尼弗于逮在在所生為香音王或壽一劫二劫三劫乃至無數阿僧祇劫知有佛有法有比丘僧心常遠離而不親近何以故貪著五[5]樂以善香為樂於善香中不聞餘音但聞五欲歌[6]歎戲樂終日竟夜不知厭足有善知識昔修善根從地踊出半身人現而告我言『此處樂耶何為貪著此非真實清淨之行除去香熏可得安隱處此香為災為幻為化今佛在世可往受教得清淨香遍滿諸方』香音神王聞之極大歡喜『善哉善哉善知識欲導引我[7]示清淨香今正是時佛為所在共往禮拜』爾時踊出地神即以偈告香音神曰

「『如來無所著  今在南方界
在胎清淨觀  眷屬無央數
燒諸眾妙香  懸繒花蓋幡
供養如恒沙  戒德甚深香
遍滿十方[8]  其有聞香者
盡得無[9]上道  汝可將眷屬
往到閻浮提  一心歸依尊
當自面見佛  佛德無邊[10]
各隨本所行  一聞三句義
成道不移坐  三空慧定力
十八不共法  大人相好具
汝後必獲之  紫磨金色體
軟細不受塵  法身智慧[11]
汝當悉具[12]  到彼勿懷懼
正心莫生疑  勇猛不怯弱
[13]便逮師子步  分別身心觀
悉解空自然  眼識無色本
除對不造垢  當行三法門
後及中間  獲淨三通慧
總持無礙法  無常無樂想
劫數造不善  慧火彈指燒
銀寶琉璃  須彌四寶成
劫燒火所焚  行報不可滅
如來在世化  愍彼不為己
處處在在生  盡緣縛著人
[14]如人射虛空  箭窮還到地
供養諸福田  不選必[15]賢聖
亦如服毒藥  處處求解具
毒氣轉隆盛  命終亦不久
宿有善知識  授以解藥具
次第不選擇  會值解藥法
[16]行施作福業  不選擇高下
[17]此福聖所譽  最尊為第一

「時香音神王聞踊出地神語心開意解五體投地『汝為我師化我童[18]我今愚惑不別真偽受我悔過如癡如愚』爾時地神即從地踊出現佛[19]金色身三十二相放大光明以神足力接香音[20]神至於胎觀彼諸會眾無覺知者佛告諸來會者『吾從無數阿僧祇劫能大能小入細無礙或在天上劫數教化或在人中代彼受苦或在畜生餓鬼地獄分身教化無所不入』時香音神王及七十二億眷屬尋發無上住不退[21]

[22]菩薩處胎經地神品第三十二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善業即從座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欲問所疑聽者敢說

佛告善業「恣汝所問[23]當為汝一一分別

善業白佛言「云何世尊六大眾神何者為[24]識耶

爾時世尊即以神足令彼地神從地踊[25]出在地界立水神從水踊[26]出水中立火神從火踊出火中立風神從風踊出風中立空神從空踊出空中立識神從識踊出識中立佛告善業「此[27][28]諸神汝自問之

善業菩薩即問地神「於六大中汝為妙不

地神報言「於六神中我為最勝所以者何所生萬物山樹木花果皆依我住一切眾生有形之類依而得存以是義故我為最妙

爾時善業菩薩問水神曰「汝於六神為最妙不

水神報言「於六神中我為最勝所以者何若無水者地為枯乾無有滋潤草木花果皆為枯燥眾生之類有形之屬皆當渴死以是義故我為最勝

爾時善業菩薩次問火神「六神之中汝為最勝不

火神報言「於六神中我為最勝所以者何若無火者萬物滋長云何成[29]若遇霜一切眾生有形之類皆[30]當凍死以是義故我為最勝

爾時善業菩薩次問風神「六神之中汝為妙不

風神答曰「於六神中我為最妙所以者何若無風者樹木花果[31]莖節不得成[32]一切眾生有形之類進止動搖皆是我風以是義故我為最妙

爾時善業菩薩次問空神「於六神中汝為妙不

空神報言「於六神中我為最妙所以者何山河石壁樹木一切萬物有形之類行來進止我能含容使得調暢通達往來以是義故我為最妙

爾時善業菩薩次問識神「於六神中汝為妙不

識神答曰「於六神中我為最妙所以者何[1]五大神是我僕從我是其王行來進止若好若醜可避知避可就知就彼皆盲冥我為眼目以是義故我為最妙

爾時地神白善業菩薩言「此事不然何以故恒為識神之所誑惑不示徑路我欲得堅[2]䩕反與柔軟時復須軟反與我䩕我欲詣南反將至北賊中之賊不過識神自稱為王此事不然

爾時水神白善業菩薩言「識神所說是事不然何以故水能潤漬成長萬物我性須冷反與我熱燒炙[3]消盡永無冷性為識所誑以是義故識言非也

爾時火神白善業菩薩言「識言非也何以故火能熟物亦為光明樹木華果隨時成長若無火者識何所依以是義故識言非也

爾時風神白善業菩薩言「識言非也何以故萬物成長行來進止動搖識制止於我不令動轉以是義故識言非也

爾時空神白善業菩薩言「識言非也何以故我空法無物不含含容萬品進止行來通達無[4]閡皆是我空若非空者識何所依以是義故識言非也

爾時世尊問善業菩薩「此六大所論有句義耶無句義耶有味義耶無味義耶有字義耶無字義耶

善業菩薩白佛言「世尊如五大性各各均等何以故地界多者水界少者則不成就水界多者火界少者則不成就火界多者風界少者則不成就風界多者空界少者則不成就空界多者識界少者則不成就五界等者識不分別則不成就

爾時善業菩薩即說頌曰

「識神無形法  五大以為家
分別善惡行  去就別真偽
識示善道處  永到安隱道
識為第六王  餘大最不如

佛告善業「汝所問者皆是如來威神力故」爾時座上百七十億眾生解識深法悉發無上正真道意

[5]菩薩處胎經人品第三十三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法印聞如來說六大眾生受五陰形分別內外解了空無內心生疑「識為亂想非真實法何者是人云何是人人從何生

佛告法印菩薩「善哉善哉汝所問者皆是諸佛威神所接所以者何過去無數阿僧祇恒河沙諸佛及當來無數阿僧祇恒河沙諸佛分別人本假號名字不可思議非彼二乘羅漢[6]支所能籌量汝今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與汝具分別說猶如此[7]娑呵世界閻浮提出眾生種此事不然何以故非真實性故非人種東弗于逮亦非人種北欝單曰亦非人種西拘耶尼亦非人種除無量壽佛及阿閦佛國除莊嚴剎土虛空[8]際佛除我今日諸坐菩薩餘諸盡非人種何以故[9]從本已來乃至成佛於其中間初不為惡此是人種猶如有人修身口業於不修者是謂人種受三依法於不受者是謂人種奉持五戒於不奉者是謂人種修行十善於不行者是謂人種向須陀洹於不向者是謂人種得須陀洹於不得者是謂人種向斯陀含於不向者是謂人種得斯陀含於不得者是謂人種向阿那含於不向者是謂人種得阿那含於不得者是謂人種向阿羅漢於不向者是謂人種得阿羅漢於不得者是謂人種向辟支佛於不向者是謂人種得辟支佛於不得者是謂人種向佛道者於不向者是謂人種得佛道者於不得者是謂人種故號人尊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是謂人種

佛告法印菩薩[A2]汝今善聽過去諸佛於現在未來是謂人種現在於未來是謂人種未來於過去現在是謂人種於三世法現在於過去未來最為第一何以故如來於現在中能行過去未來法何以故勝過去已滅未來未至法性自然非過去能滅現在未來非未來能滅過去現在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過去等正覺  遺教度眾生
分別人根本  上下微妙
現在最勝佛  明過知未來
除滅前後結  獨照如日明
苦行眾生等  兩足及四足
為說甘露法  充滿除眾[10]
諸天十善行  從一[11]二十二
上天下非天  功德之差降
如來眾相具  行善無瑕穢
積德如安明  清淨行無垢
若人生誹謗  言佛非真道
死入阿鼻獄  諸佛不能救
口氣腥臊臭  [1]支節煩惱熱
惡念遂熾盛  斯由誹謗罪
行善修功德  識神向善處
如人入池洗  清淨無塵垢
羅漢辟支佛  斷滅[2]永不生
不念吾我身  去離五道苦
佛本所[3]行法  得諸佛印可
[4]今得為人尊  故號天中天

世尊說此頌已語法印菩薩「是謂人種

爾時法印菩薩即從座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善哉世尊快說斯義我等眾會於如來所則非人種云何示現得為人種

佛告法印菩薩「解知諸法空無所有無彼無此不見彼此者是謂人種觀察法性無去解知法性空寂無二是謂人種於四道果有成就者無成就者不見有一亦不見二是謂人種於眾相法不見莊嚴亦不見不莊嚴解了空寂非一非二是謂人種佛國清淨除欲亦不見淨亦不見不淨二事虛[5]是謂人種分別道性三十七品有成有敗不見俗[6]界有[7]無人是謂人種發意弘誓不自為己安處眾生住在無畏不見有住不見無住二事平等是謂人種分別禪定心無染著執意如空無能移動亦不見定亦不見不定是謂人種眾生邪見導示善處以八正法洗除心垢亦不見正亦不見不正是謂人種於四部眾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道心堅固無所戀著不見戒行有犯不犯是謂人種如是法印於如來法則為饒益利益眾生於佛有[8]反復修諸功德不唐捐棄

爾時座上百七十億眾生皆發無上正真道意修於人種不退轉行

[9]菩薩處胎經行品第三十四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造行即從座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善哉世尊快說人種非前非後非兩中間行業果報以[10]何得知或過去身非今現在或未來身非過去或現在身非過去未來或內作行受外報或外作行受內報或凡夫身作行須陀洹身受報或須陀洹身作行斯陀[11]含受報或斯陀含身作行阿那含受報或阿那含身作行阿羅漢身受報或有眾生得慈三昧無悲或有眾生得悲無慈或有眾生得喜無慈或有眾生得捨無慈或有眾生從凡夫地不向信地法地取須陀洹或有眾生不[12]向信地法地須陀洹取斯陀含或有眾生不向信地法地須陀洹斯陀含取阿那含或有眾生不向信地法地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取阿羅漢或有眾生不向信地法地須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羅漢取彼此阿羅漢或有眾生向辟支佛還自墜落墮凡夫地或有眾生向阿羅漢還自墜落墮凡夫地或有眾生向阿那含還自墜落墮凡夫地或有眾生向斯陀含還自墜落墮凡夫地或有眾生向須陀洹還自墜落墮凡夫地或有眾生於法地退墮凡夫地或有眾生於信地退墮凡夫地此諸眾生於如來所皆有狐疑唯願世尊一一分別令諸會者㸌然開悟

爾時世尊告造行菩薩曰「善哉善哉汝所問義皆為當來過去現在亦是諸佛行業果報吾今一一分別諦聽諦聽善思念之云何造行菩薩欲使如來說過去無量阿僧祇劫行業果報耶欲使如來說未來無量阿僧祇劫行業果報耶欲使如來說現在無量阿僧祇劫行業果報耶

爾時造行菩薩白佛言「世尊且置過去未來行業果報欲聞如來現身行業果報

佛告造行菩薩「過去無數阿僧祇劫行業果報亦是現在作未來無數阿僧祇劫行業果報亦是現在作現在所作行業果報亦是過去未來受對因緣今當與汝說之昔我所更苦行無數或修淨行或修不淨行或修天行或修人行初求佛道諸漏已盡神通變化㸌然大悟三界都苦唯我為樂於尼連水邊六年苦行日食一麻一米斯由曩昔向一緣覺犯口四過斷絕一施今受[13]斯報我既成佛為五百摩[14]納子惡聲誹謗罵詈在諸街巷稱言佛道非真[15]諸國人民有信不信信者信地法地不信者外凡[16]如此人等根力成就不可[17]沮壞佛出於世光明普照地獄休息餓鬼飽滿在畜生者不復荷負重擔如我弟提婆達兜以石[18]打佛脚指出血吾時避走東至弗于逮北至欝單曰西至拘耶尼吾復避之從忉利天上至三十[19]二天此石故隨逐吾[20]吾復避之還至故處為石所傷吾在摩竭國界晝闇園中閑居經行時有長者名尸利[1]請我供養我即受請將阿難一人尋從我行彼長者舍有七重門門各有守者過去未來現在諸佛常法默然受請不受餘請凡我弟子出家為道行亦應爾我至彼門尸利掘長者於內作倡[2]伎樂自恣忘我在外已經日夜佛語阿難『汝行乞食我住此處[3]時馬將從佛邊過佛從乞食[4]將言[5]我無食唯有熟麥當持相與』即持熟麥施與佛佛即受食之時彼馬將謂為佛食爾時有天子名曰練精即接食去諸人見者謂為佛食然佛不食為度彼故故現受食如是九十日在門裏住阿難亦九十日乞食如來威神不令國王及群臣長者知佛住此何以故恐彼生慢興誹謗心『佛無威神餘人何望

「爾時尸利掘長者有小因緣出外遊戲見佛在門方[6]問佛言『何時至此』佛告長者『卿前請我我即來此[7]在內快自娛樂[8]已經九十日欲還晝闇園中得君供養食馬熟麥』時尸利[9]掘長者極懷慚愧五體投地『唯願世尊[10]恕不及聽我悔過』佛告長者『此緣久有非適今也』爾時長者請佛入宮[11]舍四事供養佛為說法諸塵垢盡得法眼淨

「吾昔一時在毘舍離城初成佛道未久六師[12]興盛吾有弟子千二百五十人一千一人皆得羅漢六通清徹時有旃遮摩那耆女是阿[13]闍羅翅舍欽婆羅弟子受師明教日來佛所外現清信女法[14]內受邪師教[15]來往周旋欲令人見以草作腹日漸令大後以木[16]盂繫腹狀如臨產婦女時邪師問言『汝那得此[17]』報言『我[18]日往瞿曇沙門所故有此娠』師便瞋言[19]誑我弟[20]子垂當生梵天[21]辱我弟子乃至於此[22]時邪師將諸弟子并此女人往至佛所當於爾時如來與無央數眾而為說法梵志至佛所高聲唱言『此沙門瞿曇犯於婬欲實不得道自稱言得道所作變化皆是幻術非真實道』指此女[23]人言『眾人皆見不也愛我此女使令有娠』發此語已時天帝釋化作一黃鼠在女[24]裙裏嚙盂繩索令盂墮地眾人皆見呵責罵言『汝等師徒謗毀聖人促出國去

「吾昔一時在錦毘梨國在一樹下禪定行道[25]九十日不移處所時彼六師名金[26]那金離有女弟子酸[27]陀難提興嫉妬心欲障佛功德自顯師道女言『我能使人不供養佛令師名聲流布[28]無外』時彼女人懷此謀心日往佛所經數日中殺身埋精[29]舍後園中後來出死屍言佛殺[30]謗名流布國人皆知

「吾昔一時[31]左脇患風使耆[32]域令治耆域言『當須牛乳[33]尿舍利沙畢鉢尸利沙胡椒煮以為湯服之則差

「吾昔一時在他村中遊行教化吾為馬[34]槍刺脚[35]孔上下徹疼痛無量復使耆域治之

「吾昔一時[36]患頭痛猶如兩須彌山[37]壓頭疼痛痛不可處今雖成佛諸漏已盡諸善普集[38]本行不朽從無數劫修清淨行行業果報難可得離佛身如是何況阿羅漢辟支佛能免行報耶

爾時世尊與造行菩薩而說頌曰

「最勝四[39]神足  住壽無數劫
天地悉壞敗  須彌如灰塵
行業追逐身  無處可隱藏
我成最正覺  三界無等倫
故受九報對  宿行牽連縛
我有三昧力  金剛不可[40]
不能避報業  捨而不受對
我今生緣盡  齊是更無分
永與生死別  更不造彼行
人多貪五欲  不謹慎放逸
今世亦後世  常墮有憂處
涅槃無所著  示現有為法
設復不現化  眾生難可度
八等無為道  賢聖所行路
去離諸縛著  無有生滅法
道從無常觀  思惟不淨法
一心不移動  成就諸相好
羅漢辟支佛  償對復[41]甚我
行業所追逐  何處可得免
智慧舍利弗  常行佛功德
[42]腸取滅度  此是明白證
神足目揵連  步步登須彌
執杖梵志打  骨碎如芥子
娑竭阿羅漢  降伏難陀龍
臨取滅度時  眼[43]睛墮無數
金花比丘尼  神德難可量
化作轉輪王  統領四天下
捨壽入無為  支節刀劍解
辟支名光[44]  無佛法出世
隨世盡其壽  鑊湯取滅度
我今說現在  此等諸業報
設當說過去  阿僧祇佛行
以劫數至劫  業報不可盡
當來復有佛  [1]令在此座上
亦當說[2]業報  如今無有異
菩薩摩訶薩  精進不懈怠
[3]當急離業報  不與彼共俱

爾時造行菩薩聞此偈已衣毛皆[4]不樂生死周旋五道皆發無上住不退轉地

[5]菩薩處胎經法住品第三十五

爾時世尊見眾會寂然清淨純一無雜出廣長舌左右舐耳放大光明上至無量阿僧祇剎土[6]生見光欣然踊躍歎未曾有爾時世尊還攝光明佛告彌勒菩薩摩訶薩「吾從無數阿僧祇劫已來意淨無有瑕穢得此實相光明之報斯由不[7]欺妄故

佛復告彌勒菩薩摩訶薩「我今囑累於汝菩薩胎化經典汝當宣傳廣宣布之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諷誦此經香花供養搗香末香繒綵花蓋作倡伎樂其功德福甚多甚多若有善男子善女人不能究竟[8]旦暮諷誦彈指之頃心念此經者其功德福不可稱量何以故此胎經者諸佛之父母眾經中長過去當來諸現在佛要在[9]母胎經中所化度眾生過於色身百倍[10]巨億萬倍不可稱量

佛復告彌勒菩薩摩訶薩「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禮事供養此經典者欲得面見十方諸佛一心歸命無他異想即時得見十方諸佛若有善男子善女人發大誓願『我今欲使地獄休息餓鬼畜生無煩惱病』一心歸命諷誦此經諸苦惱眾生皆得解脫

佛復告彌勒菩薩摩訶薩「我今緣盡無教化處此經留住或[11]千年或至二千年或至三千年[12]令分為三分一分付與阿難度我遺法弟子一分與難陀優鉢羅龍王餘一分者彌勒與我宣傳使一切眾生普得聞知無得中斷彌勒汝作佛時汝當宣布此經十方天下眾生蠕動喘息蚑行人物之類皆蒙此經悉得解脫彌勒汝般涅槃後此經二十一劫流布在世然後乃斷若有善男子善女人諷誦此經心不錯亂發大弘[13]欲令眾生悉同我願同時俱生清淨國土承事禮敬諸佛世尊如願得之而無罣礙

佛復告彌勒菩薩摩訶薩「汝當承受我教當念佛[14]欲報佛恩者常當一心奉持供養胎化經典此功德福無能宣暢何以故此胎化經典諸法寶藏諸佛封印唯有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能開發此印封示現眾生彌勒當知我前後所說三昧總持甚深經典[15]忘一字一句此過少耳若於此胎化經典忘失一字一句其過甚多何以故此諸佛世尊之父母也

爾時世尊說是語時普地六反震動時座菩薩各各自相謂言「釋迦文佛離法性不久必當還現如本色相」時座上有八十四億姟眾生皆發無上住不退轉時諸菩薩忽然不現各離胎化供養釋迦文佛金棺舍利

[16]菩薩處胎經復本形品第三十六

爾時世尊還攝威神在金棺裏寂然無聲諸天燒香散花供養時大迦葉將五百弟子從摩伽提國來至佛所聞佛今日當取滅度悲啼[17]㘁泣不能自勝爾時世尊以天耳聞迦葉來至即從棺裏雙出兩足迦葉見之手捉摩捫啼泣不能自勝爾時迦葉[18]普說頌曰

「一切行無常  生者必有死
無生亦無死  此滅為最樂
佛所教化人  所度[19]已周遍
我行道逈絕  深恨不見佛
法界悉皆空  色身亦當爾
無有老  無為無所生
住壽百恒沙  亦當歸滅度
況我天尊師  處世著穢污

爾時迦葉及五百弟子皆遶金棺七匝在一面立爾時阿難捉棺西北角難陀捉東北角諸天在後侍[20]北出去雙樹四十九步[21]厝金棺隨沙門[22]以牛頭栴檀香積金棺上諸梵天王釋提桓因將諸天眾在虛空中散花供養爾時尊者迦葉手執火然栴檀薪而耶維之八大國王爭分舍利隨力多少各持歸供養

[23]菩薩處胎經起塔品第三十七

爾時八大國王優填王頂生王惡生王阿闍世王四大兵[24]馬主最豪兵馬主容顏兵馬主熾盛兵馬主金剛兵馬主此八大王共諍舍利各領兵眾列住一面八大王各各言「佛舍利我應獨得之」有一大臣名優[25]波吉諫言「諸王[26]𠲜佛舍利應當分之普共供養何為興兵共相征[27]

爾時釋提桓因即現為人語諸王言「我等諸天亦當有分若共𠲜力則有勝負幸可見與勿足為難

爾時阿耨達龍王文隣龍王伊那鉢龍王語八王言「我等亦應有舍利分若不見與力足相伏

時優波[1]吉言「諸君且止舍利宜共分之」即分為三分一分與諸天一分與龍王一分與八王金瓮受[2]一石餘此臣密以[3]蜜塗瓮裏以瓮[4][5]即分[6]舍利諸天得舍利還於天上即起七寶塔偷婆龍得舍利還於龍宮亦起七寶[7]塔偷婆八王得舍利各還本國亦起七寶[8]塔偷婆臣優波吉[9]得著金瓮舍利三斗并瓮亦起七寶塔偷婆灰及土四十九斛起四十九七寶塔偷婆當耶維處亦起七寶塔偷婆高四十九[10]香花供養懸繒幡蓋終日竟夜音樂聲不斷佛之威神令諸七寶塔各各有光明或夜放光明與晝無異或晝放光明與夜無異諸護塔善神各各[11]來營護不令惡人有觸犯者

[12]菩薩處胎經出經品第三十八

爾時佛取滅度已經七日七夜時大迦葉告五百阿羅漢「打揵[13]椎集眾卿五百人盡詣十方諸佛世界諸有得阿羅漢六通清徹者盡集此閻浮提詣雙樹間釋迦[14]文尼佛今[15]以捨壽取般涅槃耶維已訖起七寶塔今集[16]眾欲得演[17]出真性法身汝等速集聽採微妙之言」爾時五百阿羅漢受大迦葉教以神足力如人屈伸臂頃即到十方恒[18]河沙剎土集諸羅漢得八億四千眾來集[19]到忍界聽受法言

爾時迦葉見眾已集語優波離「卿為維那唱阿難下」即受教唱下阿難「卿是佛侍者今有大過於我等所卿自知不也

阿難白大迦葉言「不審有何大過於聖眾所

迦葉告阿難言「云何阿難佛所說經若有得道羅漢六通清徹者修四神足多修多行能住壽一劫有餘卿何故默然而不報佛

時阿那律將阿難出在外須臾復喚阿難前[20]還舊事具責阿難爾時阿難心意荒亂內自念言「佛滅度未久[21]恥我乃爾」即思惟四意止四意斷四神足五根五力七覺八道分別苦本道果即於眾前成阿羅漢諸塵垢滅朗然大悟聖眾稱善諸天歌歎當於爾時地六反震動諸天散花作倡伎樂色身滅度法身出世利益眾生多所潤及即使阿難昇七寶高座

迦葉告阿難言「佛所說法一言一字[22]汝勿使有缺[23]菩薩藏者集著一處聲聞藏者亦集著一處戒律藏者亦著一處

爾時阿難發聲唱言「我[24]聞如是一時[25]說佛所居處」迦葉及一切聖眾皆墮淚悲泣不能自勝咄嗟老死如幻如化昨日見佛今日[26]已稱言[27]滅為聞最初出經胎化藏為第一中陰藏第二摩訶衍方等藏第三戒律藏第四十住菩薩藏第五雜藏第六金剛藏第七佛藏第八是為釋迦文佛經法具足矣二月八日成佛二月八日轉法輪二月八日降魔二月八日[28]般涅槃

菩薩處胎經卷第[29]


校注

[1048014] (卷譯)十三字【大】〔-〕【知】 [1048015] 破【大】菩薩處胎經破【宋】【元】【宮】不分卷【宋】【元】【明】【宮】 [1048016] 宗【大】*僧【知】* [1048017] 技術【大】*伎術【宋】*伎樂【宮】 [1048018] 山【大】彼山【元】【明】 [1048019] 經【大】結【知】 [1048020] 為【大】為為【知】 [1048021] 教【大】〔-〕【宋】【元】【明】【宮】 [1048022] 誦讀【大】*讀誦【宋】【元】【明】【宮】* [1048023] 學【大】與【宋】【元】【明】【宮】【知】 [1048024] 牸【大】㹀【明】 [1048025] 羯【大】羝【宋】【元】【明】【宮】 [1048026] 健【大】徤【元】 [1048027] 罐【大】*灌【宋】【元】【宮】*明註曰罐南藏作灌* [1048028] 㲲【大】疊【宋】【宮】 [1048029] 訖【大】訖竟【宋】【元】【明】【宮】 [1048030] 去【大】山【宋】【元】【明】【宮】【知】 [1048031] 披【大】*被【宋】【元】【明】【宮】* [1048032] 壇【大】檀【宋】【元】【明】【宮】 [1048033] 處【大】為【知】 [1048034] 以【大】即以【宋】【元】【明】【宮】【知】 [1048035] 法觀【大】觀法【宋】【元】【明】【宮】 [1048036] 抵【大】𬾤【知】 [1049001] 東【大】至東【宋】【元】【明】【宮】 [1049002] 曝【大】暴【宋】【元】【明】【宮】 [1049003] 貌【大】*狠【知】* [1049004] 將【大】持【宋】【元】【明】【宮】【知】 [1049005] 正【大】政【知】 [1049006] 頭【大】顧【宋】【元】【明】【宮】 [1049007] 前【大】〔-〕【宋】【宮】 [1049008] 汪【大】洗【宋】【宮】洸【知】 [1049009] 心【大】山【宋】【元】【明】【宮】【知】 [1049010] 唯【大】惟【宋】【元】【明】【宮】 [1049011] 心【大】淨心【元】【明】 [1049012] 沮【大】俎【知】 [1049013] 納【大】網【知】 [1049014] 殖【大】植【宋】【元】【明】【宮】 [1049015] 反【大】返【宮】【知】 [1049016] 別【大】莂【元】【明】 [1049017] 火【大】父【知】 [1049018] 墜【大】隊【知】 [1049019] 央【大】*鞅【宋】【宮】* [1049020] 躬【大】射【宮】 [1049021] 明【大】想【宋】【元】【明】【宮】相【知】 [1049022] 菩薩經【大】〔-〕【明】 [1049023] 取【大】即【元】【明】【知】 [1049024] 光【大】界【知】 [1049025] 光明相炳【大】光相炳然【宋】【元】【明】【宮】光相炳【知】 [1049026] 珠【大】殊【知】 [1049027] 比【大】此【明】 [1049028] 歎【大】歡【元】【明】 [1049029] 軟【大】*濡【元】【明】* [1049030] 猶【大】猶如【宋】【元】【明】【宮】 [1049031] 頃【大】項【明】 [1049032] 華【大】華光【宋】【元】【明】【宮】 [1049033] 會【大】〔-〕【知】 [1049034] 彼【大】復【宋】【元】【明】【宮】 [1049035] 禮【大】彼【知】 [1049036] 此【大】〔-〕【知】 [1050001] 小【大】上【宋】 [1050002] 佛國【大】國土【宋】【元】【明】【宮】 [1050003] 人【大】仁【宋】【元】【明】 [1050004] 廣【大】曠【宋】【元】【明】【宮】 [1050005] 或【大】我【宋】【元】【明】【宮】【知】 [1050006] 見【大】現【宋】【元】【明】【宮】【知】 [1050007] 閡【大】下同礙【宋】【元】【明】【宮】下同 [1050008] 升【大】*昇【宮】* [1050009] 㸌【大】霍【宋】【元】【明】【宮】 [1050010] 嗽【大】𠲿【宋】【元】【明】【宮】 [1050011] 勳【大】動【宋】【宮】【知】熏【元】【明】 [1050012] 生處【大】處生【宋】【宮】 [1050013] 芟【大】釤【宋】【宮】【知】 [1050014] 更【大】便【宋】【宮】 [1050015] 我如【大】如我【宋】【元】【明】【宮】 [1050016] 菩薩經【大】〔-〕【明】 [1050017] 行【大】〔-〕【宋】【元】【明】【宮】 [1050018] 不廢【大】〔-〕【宋】【宮】不發【知】 [1050019] 上【大】高【宋】【元】【明】【宮】 [1050020] 空【大】谷【宋】【元】【明】【宮】 [1050021] 響【大】*嚮【知】* [1050022] 勸【大】〔-〕【宋】【元】【明】【宮】【知】 [1050023] 緣【大】〔-〕【宋】【元】【明】【知】 [1050024] 十【大】下【知】 [1050025] 求【大】即求【元】【明】 [1050026] 尾【大】尾了【元】【明】 [1050027] 我【大】若我【元】【明】 [1050028] 唯【大】惟【宋】【元】【明】【宮】 [1051001] 葉【大】菓【宋】【元】【宮】果【明】 [1051002] 身【大】子【宮】 [1051003] (汝處)廿字【大】〔-〕【知】 [1051004] 滋【大】慈【宋】【元】【明】【宮】【知】 [1051005] 函【大】匱【知】 [1051006] 經【大】說【宋】【元】【明】【宮】 [1051007] 羅【大】〔-〕【宋】【元】【明】【宮】 [1051008] 亂【大】觸【宋】【元】【明】【宮】【知】 [1051009] 今【大】命【宮】 [1051010] 身【大】我【宋】【元】【明】【宮】 [1051011] 開意【大】意開【宋】【元】【明】【宮】【知】 [1051012] 菩薩化現【大】佛身變化【宋】【元】【明】【宮】【知】 [1051013] 亦【大】不【宮】 [1051014] 鼉【大】䰿【宋】【宮】 [1051015] 卷第四終【宋】【元】【明】【宮】【知】 [1051016] 菩薩經【大】〔-〕【宋】【元】【明】【宮】卷第五首【宋】【元】【明】【宮】+(菩薩乃至如彼)二百十五字寫補【知】 [1051017] 誡【大】戒【宋】【元】【明】【宮】 [1051018] 意【大】意解【元】【明】 [1051019] 生【大】坐【宋】【元】 [1051020] 權【大】摧【知】 [1051021] 絃【大】*弦【宋】【元】【明】【宮】* [1051022] 現【大】見【宋】【元】【明】【宮】 [1051023] 床玉机【大】床玉機【明】林王机【知】 [1051024] 關【大】開【宮】 [1051025] 無諍【大】不淨【宮】 [1051026] 婆【大】波【知】 [1051027] 征【大】攻【宋】【元】【明】【宮】政【知】 [1051028] 興【大】與【知】 [1051029] 距【大】拒【元】【明】 [1051030] 已即【大】即已【知】 [1051031] 此【大】其此【元】【明】 [1051032] 正【大】征【知】 [1051033] 往【大】仰【宋】【宮】 [1051034] 攻【大】功【宋】【元】【宮】政【知】 [1051035] 曲【大】典【知】 [1051036] 諸佛【大】佛諸【知】 [1051037] 力【大】等【宋】【元】【明】【宮】【知】 [1051038] 睡【大】瑞【宋】【元】【明】【宮】 [1052001] 欲【大】欲急【元】【明】 [1052002] 如【大】〔-〕【宮】 [1052003] 祖【大】相【知】 [1052004] 王【大】帝【知】 [1052005] 此【大】先【宋】【元】【明】【宮】【知】 [1052006] 犯【大】犯於【元】【明】 [1052007] 奉【大】與【宋】【元】【明】【宮】【知】 [1052008] 天帝釋【大】〔-〕【知】帝釋【宋】【元】【明】【宮】 [1052009] 美【大】美好【宋】【元】【明】【宮】 [1052010] 須【大】*阿須【知】* [1052011] 天【大】天帝【知】 [1052012] 粉【大】粉作倡伎樂上高廣床【元】【明】 [1052013] 投身【大】身投【知】 [1052014] 焰【大】火【宋】【元】【明】【宮】 [1052015] 菩薩經【大】〔-〕【明】 [1052016] 央【大】鞅【宋】【宮】 [1052017] 緊【大】緊陀羅王緊【宋】【元】【明】【宮】 [1052018] 無【大】天【知】 [1052019] 福一【大】一福【知】 [1052020] 施【大】〔-〕【知】 [1052021] 布【大】王【宋】【元】【明】【宮】【知】 [1052022] 脚【大】脚段段【宋】【元】【明】【宮】 [1052023] 破【大】〔-〕【宋】【宮】斷【元】【明】段段斷【知】 [1052024] 呪【大】祝【宮】 [1052025] 遠聞【大】聞遠【知】 [1052026] 五【大】有五【元】【明】 [1052027] 經【大】俓【宋】【宮】* [1052028] 采【大】下同婇【明】【知】下同 [1052029] 在【大】在浴【知】 [1052030] 踊【大】下同涌【明】下同 [1052031] 寶【大】實【宋】【元】【明】【宮】【知】 [1052032] 跱【大】*峙【元】【明】【宮】*【知】 [1052033] 即【大】即時【元】【明】 [1052034] 寶【大】葆【宋】【元】【明】 [1052035] 言【大】詈言【元】【明】 [1052036] 足【大】無足【元】【明】 [1052037] 熾【大】識【知】 [1052038] 生【大】往生【元】【明】 [1052039] 菩薩經【大】〔-〕【明】 [1052040] 知【大】及【知】 [1052041] 眾會【大】會者【宋】【元】【明】【宮】 [1053001] 音【大】意【宋】【元】【明】【宮】 [1053002] 恒【大】恒河【知】 [1053003] 熏【大】下同勳【宋】【宮】下同 [1053004] 曰【大】*越【明】【知】* [1053005] 樂【大】欲【知】 [1053006] 歎【大】笑【宋】【元】【明】【宮】咲【知】 [1053007] 示【大】示我【知】 [1053008] 界【大】世【宋】【元】【明】【宮】 [1053009] 上【大】三【宋】 [1053010] 岸【大】涯【宋】【元】【明】【宮】 [1053011] 定【大】足【宋】【元】【明】【宮】之【知】 [1053012] 得【大】德【宋】【宮】 [1053013] 便【大】使【知】 [1053014] 如【大】是【元】【明】 [1053015] 賢【大】遇【宋】【元】【明】【宮】 [1053016] 行施【大】施行【知】 [1053017] 此福聖所譽【大】此神聖所舉【知】 [1053018] 矇【大】蒙【元】【明】 [1053019] 金【大】〔-〕【宋】【宮】 [1053020] 神【大】神王【知】 [1053021] 地【大】轉【宋】【元】【明】【宮】【知】 [1053022] 菩薩經【大】〔-〕【明】 [1053023] 當【大】常【宋】 [1053024] 妙【大】好【知】 [1053025] 出【大】出在【宋】【元】【明】 [1053026] 出【大】*出在【元】【明】* [1053027] 六【大】〔-〕【宮】【知】 [1053028] 諸【大】識【宋】【元】【明】【宮】〔-〕【知】 [1053029] 熟【大】就【知】 [1053030] 當【大】由【知】 [1053031] 芽【大】牙【宋】【元】【明】【宮】 [1053032] 熟【大】就【宋】【元】【明】【宮】【知】 [1054001] 五【大】立【知】 [1054002] 䩕【大】*鞕【宋】【元】【明】【宮】* [1054003] 消【大】濕【宋】【元】【明】【宮】 [1054004] 閡【大】礙【宮】 [1054005] 菩薩經【大】〔-〕【明】 [1054006] 支【大】支佛【知】 [1054007] 娑呵世界閻浮提【大】閻浮提沙呵世界【宋】【元】【明】【宮】【知】 [1054008] 際【大】除【宮】【知】 [1054009] 從【大】從無【宋】【元】【明】【宮】【知】 [1054010] 想【大】相【知】 [1054011] 二【大】三【宋】【元】【明】【宮】 [1055001] 支【大】肢【元】【明】 [1055002] 永【大】求【宋】【宮】 [1055003] 行【大】生【宋】【元】【明】【宮】 [1055004] 今【大】念【知】 [1055005] 空【大】寂【宋】【元】【明】【宮】 [1055006] 界【大】累【宋】【元】【明】【宮】【知】 [1055007] 人【大】*入【宋】【元】【明】【宮】【知】* [1055008] 反【大】返【知】 [1055009] 菩薩經【大】〔-〕【明】 [1055010] 何【大】行【宮】 [1055011] 含【大】*含身【宋】【元】【明】【宮】【知】* [1055012] 向【大】〔-〕【宮】 [1055013] 斯【大】輕【宋】【元】【明】【宮】緣【知】 [1055014] 納【大】細【宋】【元】【明】網【知】 [1055015] 諸【大】〔-〕【宋】【元】【明】【宮】【知】 [1055016] 夫【大】夫人【元】【明】 [1055017] 沮【大】阻【知】 [1055018] 打【大】擲【明】 [1055019] 二【大】三【知】 [1055020] 吾【大】〔-〕【宮】 [1056001] 掘【大】*堀【元】【明】【宮】*堀舍【知】 [1056002] 伎【大】妓【宋】【元】【明】【宮】 [1056003] 時【大】時彼【宋】【元】【明】【宮】 [1056004] 將【大】將答【元】【明】 [1056005] 我【大】我令【元】我今【明】 [1056006] 問【大】門【知】 [1056007] 在【大】在於【宋】【元】【明】【宮】 [1056008] 已【大】以【宋】【元】【明】【宮】 [1056009] 掘【大】堀【知】 [1056010] 恕不【大】怒【知】 [1056011] 舍【大】〔-〕【元】【明】 [1056012] 興【大】*與【知】* [1056013] 闍【大】闇【明】 [1056014] 內【大】內心【宋】【元】【明】【宮】【知】 [1056015] 來往【大】往來【知】 [1056016] 盂【大】*杅【宮】*【知】 [1056017] 娠【大】*身【宋】【元】【明】【宮】【知】* [1056018] 日【大】日日【元】【明】 [1056019] 誑【大】誑惑【知】 [1056020] 子【大】子我此弟子【元】【明】 [1056021] 辱【大】辱欲【知】 [1056022] 時【大】是時【元】【明】【知】 [1056023] 人【大】〔-〕【知】 [1056024] 裙【大】辟【知】 [1056025] 九【大】經九【元】【明】 [1056026] 那【大】耶【宮】 [1056027] 陀【大】陀羅【宋】【元】【明】【宮】 [1056028] 無【大】于【宋】【元】【明】【宮】 [1056029] 舍【大】含【明】 [1056030] 人【大】之【宋】【元】【明】【宮】 [1056031] 左【大】右【知】 [1056032] 域【大】*城【知】* [1056033] 尿【大】溺【宋】【元】【明】【宮】 [1056034] 槍【大】錆【宮】鏘【知】 [1056035] 孔【大】乳【宮】 [1056036] 患【大】忽患【元】【明】 [1056037] 壓【大】夾【宋】【元】【明】𥑐【宮】 [1056038] 本行【大】行本【宋】【元】【明】【宮】 [1056039] 神【大】禪【知】 [1056040] 沮【大】阻【知】 [1056041] 甚【大】其【知】 [1056042] 腸【大】[月*豪]【知】 [1056043] 睛【大】精【宋】【元】【明】【宮】【知】 [1056044] 明【大】相【宋】【元】【明】【宮】 [1057001] 令【大】今【宮】 [1057002] 業報【大】報業【宋】【元】【明】【宮】【知】 [1057003] 當【大】常【宋】【元】【明】【宮】 [1057004] 竪【大】堅【知】 [1057005] 菩薩經【大】〔-〕【明】 [1057006] 生【大】座【宮】 [1057007] 欺妄【大】妄語【知】 [1057008] 旦【大】朝【宋】【元】【明】【宮】【知】 [1057009] 母【大】〔-〕【宋】【元】【明】【宮】【知】 [1057010] 倍【大】億【宮】 [1057011] 千【大】一千【元】【明】 [1057012] 令【大】今【宋】【元】【明】【宮】 [1057013] 誓【大】誓願【知】 [1057014] 恩【大】*思【知】* [1057015] 忘【大】*妄【宋】【宮】* [1057016] 菩薩經【大】〔-〕【明】 [1057017] 㘁【大】號【宋】【元】【明】[口*(古/幸)]【知】 [1057018] 普【大】並【宋】【元】【明】【宮】 [1057019] 已【大】以【宋】【宮】【知】 [1057020] 北【大】東【知】 [1057021] 厝【大】錯【宋】【宮】 [1057022] 法【大】〔-〕【宋】【宮】 [1057023] 菩薩經【大】〔-〕【明】 [1057024] 馬【大】長【知】 [1057025] 波【大】*婆【知】* [1057026] 𠲜【大】下同諍【宋】【元】【明】【宮】【知】下同 [1057027] 罰【大】伐【元】【明】 [1058001] 吉【大】告【宮】 [1058002] 一【大】〔-〕【宋】【元】【明】【宮】【知】 [1058003] 蜜【大】密【宮】 [1058004] 量【大】為量【元】【明】 [1058005] 即【大】則【宮】 [1058006] 舍【大】金【知】 [1058007] 塔【大】*〔-〕【宮】* [1058008] 塔【大】〔-〕【宋】【宮】 [1058009] 得【大】〔-〕【宋】【元】【明】【宮】【知】 [1058010] 仞【大】*刃【宮】* [1058011] 來【大】求【明】 [1058012] 菩薩經【大】〔-〕【明】 [1058013] 椎【大】稚【宋】【元】【明】【宮】 [1058014] 文【大】牟【知】 [1058015] 以【大】已【元】【明】 [1058016] 眾【大】大眾【元】【明】 [1058017] 出【大】佛【宋】【元】【明】 [1058018] 河【大】〔-〕【宋】【元】【明】【宮】 [1058019] 到【大】至【宋】【元】【明】【宮】【知】 [1058020] 還【大】還以【元】【明】 [1058021] 恥【大】取【宮】耳【知】 [1058022] 汝【大】汝慎【元】【明】 [1058023] 漏【大】漏也【元】【明】 [1058024] 聞【大】〔-〕【宮】 [1058025] 說【大】乃說【宋】【元】【明】 [1058026] 已【大】以【宋】【宮】【知】 [1058027] 滅為【大】為我【宋】【元】【明】為【宮】【知】 [1058028] 般【大】入般【元】【明】 [1058029] 七【大】五【宋】【元】【明】【宮】【知】
[A1] 呵【CB】【麗-CB】訶【大】(cf. K13n0406_p0387a19)
[A2] 汝【CB】【麗-CB】如【大】(cf. K13n0406_p0393c04)
上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

掃描此二維碼分享

將本經典保存在此設備中,在無網絡時仍可閱讀,並在首頁置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