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 vs 白话文 对照阅读!请访问 deerpark.ai

菩薩從兜術天降神母胎說廣普經

菩薩處胎經[25]卷第五

[26]入六道眾生品第十五

爾時世尊入無量遍觀定意觀察眾會心懷猶豫將欲決疑現以真實即出右脚指蹈此地界使六趣眾生各各[27]顯行羅列跱立爾時世尊告眾會者「汝等見此六趣眾生不乎

對曰「唯然見之

時彼會中有菩薩名曰自在得虛空藏無盡法門神智辯才應對無[28]閡——此賢劫中十六聖子最大者是——遊十方剎施行佛事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今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願欲聞說六趣眾生行業果報所問微淺願時發遣

爾時世尊於大眾中和顏悅笑諸佛如來常法佛不妄笑笑有因緣若有眾生生梵天者爾時佛微笑有應作轉輪聖王者佛復微笑有作獄卒者閻羅王者時佛亦笑有受餓鬼身者佛即時笑有作畜生王者佛即亦笑爾時世尊面門出五色光普照三千大千剎土即還攝光從頂上入即告自在菩薩「汝所問者乃是如來威神所接亦是十方諸佛所護[29]發此問今當與汝一一分別[30]諸六趣眾生行業因緣諦聽諦聽善思念之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佛告自在菩薩「汝今舉目觀東方梵天大梵天清淨梵天乃至色究竟天此諸天人先修梵行皆是佛種修諸功德以貪福報染著五樂因緣道果皆受天[1]計梵天福稱量測度今當與汝一一說之滿此三千大千剎土轉輪聖王七寶導從所謂七寶者一者象寶三十二牙毛色純白脚躡蓮花身能飛行二者馬寶身紺青色[2][3]鬣朱色身能飛行所至無礙知人心念三者珠寶光明徹照遍滿虛空及四天下皆悉遍照四者輪寶輪有千輻[A1]雕文刻[4]鏤視之無厭此第四[5]無識五者玉女寶女中殊妙[6]性行柔和[7]正殊妙世之希有不長不短不白不黑身作優鉢羅蓮花香口作牛頭栴檀香恭肅謙下知聖王志趣六者典藏寶臣王須寶時手執神器用以[8]𢍶空[9]瀉則成寶取止隨王七者典兵寶聖王出遊須四種兵王告之曰『吾今欲出巡遊國界速集兵眾集我殿前勿令影移』即受王教迴身東顧象兵已集行列在東迴身南眄馬兵已集行列在南迴身西顧車兵已集行列在西迴身北望步兵已集行列在北轉輪聖王隨意所乘或馬或象或至弗[A2][10]欝單曰提拘耶尼提遊行四方足不蹈地或百歲千歲數千百歲食福自然計轉輪聖王身滿四天下不如帝釋身何以故帝釋所領七寶宮殿玉女眷屬坐七寶殿堂天樂自娛視東忘西視南忘北快樂不可言如彼[11]釋身不如第六天王身有三十相神德自在隨形變化心念則成所將兵眾不可稱數功德福業布施無礙如六天王等滿四天下不如一大梵天功德廣大典領三千大千剎土諸梵天眾無量無限不可稱數壽命極長過一賢劫[12]其命乃終

爾時世尊告自在菩薩「汝今舉目南看[13]是無央數轉輪聖王列住南方轉輪聖王功德多少如上所說五戒十善恭奉賢聖持仙人戒八清淨齋[14]相連[15]屬為人慈愍無傷[16]害心受業果報其福難量故得紹[17]繼轉輪王位

佛告自在菩薩曰「汝今舉目西看見師子王列住西面以常六事跱立不動毛色純白胸臆方正皆由先身德行福報雖受畜身分別善惡足蹈蓮花塵垢不染終不殺生食肉飲血師子一吼飛落走伏斯亦五戒不犯三過故獲斯報雖墮畜生轉身成道

佛告自在王菩薩「汝迴目北[18]視餓[19]鬼七寶宮殿左右眷屬皆食自然甘露法味[20]名在餓鬼皆緣人中積善擁護亦有神足到諸佛剎禮敬[21]諸佛[22]稟受[23]正要可行知行可住知住感動隨時不守常法遊此忍界眾善普會轉則成道亦復不久

佛告自在菩薩「汝迴目下顧見閻羅王以五事治化無有阿曲云何為五罪人在前即面詰問『汝在人間知有佛有法有比丘僧有父有母耶』罪人報曰『實有大王』爾時聖王以偈問曰

「『杻[24]械鐵鎖靽  鑊湯熱銅柱
洋銅熱鉗叉  償對今[25]不久
自造因緣本  報業無人作
非父母兄弟  誰能代受苦
我願出家學  守戒不[26]妄犯
行正法平等  猶尚日三煮

「爾時閻羅王以五事問即勅獄卒隨罪輕重付令治之彼罪人中聞佛法聲罪滅福生還復人身修[27]治清淨行是謂菩薩六趣眾生報應如是

自在菩薩禮佛足已還在本位時彼會中有八千億眾生不樂[28][29]苦墮六趣道盡發無上寂滅空無去離生死

[30]菩薩處胎經轉法輪品第十六

爾時世尊將欲示現諸佛無量遺體報應——令一切會神通菩薩學無學等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四眾圍繞現生受報轉[31]大法輪非沙門婆羅門魔若魔天所能轉者——即以神足定力放諸身[32]節毛孔光明遠照十方諸佛剎土一一光明皆有三千大千佛國一一佛國皆有化佛一一化佛皆有三千大千眾生之類一一諸佛與彼諸會者說無盡法藏無量奇特無與等法真際甚深所說法者竟善除婬怒癡以八解水洗除心垢爾時諸佛於池水中化作七寶高臺去[33]池七[34]彼寶臺上敷寶高座於四角頭皆懸金鈴眾寶雜廁其間懸繒幡蓋五色[35]赤黃快樂不可言爾時眾生在座聞法無盡之藏端坐思惟心不錯亂皆願欲聞如來祕要

爾時世尊如諸佛常法復放肉髻光明上至無數億佛剎土空界佛剎佛名寶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見釋迦[36]文尼肉髻光明即告彼土諸會菩薩「下方有佛釋迦文尼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1]丈夫天人師世尊今在母胎廣說深要無上法藏引致十方諸神通菩薩汝等可[2]往禮敬問訊并持我名問訊釋迦文[3]德化日進遊步康強[4]彼土眾生易受化耶汝等詣彼攝持威儀彼土眾生多諸惱害憍慢熾盛

爾時彼土菩薩齊整法服[5]千七萬二億菩薩禮彼佛足忽然不現來至忍土釋迦文尼佛復以定意神力令彼來菩薩不見釋迦文尼說法道場周障四面從閻浮提遍三千大千剎土推求[6]忍土釋迦文尼佛彼諸菩薩各各自相謂言「上虛空界我等剎土去此極遠向所見光將無釋迦文尼佛取般涅槃放斯光耶[7]等得無失天眼通耶何以故遊至十方遍諸世界不知所在」各[8]各發心內自思惟「我等寧可還至本界」作是念已各各不能至本佛剎各懷恐懼衣毛皆竪謂失神足疲厭心生不能究盡無盡法藏所以者何皆是釋迦文尼威神使然[9]佛悉知彼諸菩薩心即以神足接諸菩薩在母胎中爾時諸菩薩等加敬作禮兼以佛遣問訊各一面坐

爾時釋迦文尼名怛薩阿竭復以神足之力放大光明[10]東方[11]炎世界國名奇特佛名深義如來應供正遍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世尊現在說法初竟善見大光明告諸菩薩「汝等莊嚴[12]詣忍世界釋迦文尼佛所聽無盡法藏多所饒益何以故彼土菩薩皆一生補處必有奇特難思議法」諸菩薩等敬承佛教禮彼佛足忽然不現來至忍界釋迦文尼佛所頭面禮足各坐一面

佛以神德召魔波旬將有所感動故致魔來

爾時世尊知眾生集諸天作樂讚頌如來無量福業佛告文殊師利「止諸天樂吾欲說法

佛告諸來會者「佛出於世億千萬劫時時乃有如優曇鉢花菩薩摩訶薩漏盡神通根本法者除想去念是謂有盡不見漏盡無想法者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計身縛[13]著不至彼岸是謂有盡能去身想不在彼此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縛結已解不住真際是謂有盡不見縛結空無我想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入出入息觀諸世界了無所有是謂有盡分別虛無不見有度無度國界無若干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修行十六殊勝之法濟度阿僧祇眾生是謂有盡十六殊勝自性空寂不見度不見不度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廣修剎土為眾生執苦不以為勞是謂有盡不見眾生剎土清淨不一不[14]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奉戒修法入三脫門是謂有盡不見眾生缺戒全戒是謂[15]無盡

「菩薩摩訶薩曉了分別句義字義應適無方是謂有盡不見句義分別字義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分別天道人道畜生餓鬼地獄於中拔濟使得解脫是謂有盡雖處五濁不[16]染無所染亦無所著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除貪貢高無增上慢亦不自下修清淨行是謂有盡法性空寂無自大心不見慢[17]惰於法有失不見精勤受道果證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莊嚴佛樹演暢無數音聲清淨普聞十方破壞貪著使行布施是謂有盡不見世界成敗起滅有貪著者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以金剛心破三界結從初發意至不退轉不見斷滅有礙眾生是謂有盡吾我貪[18]著無吾無我云何我我自無我亦無有我是謂無盡菩薩摩訶薩滅種[19]姓名不著俗法言是我所非我所是父是母是兄是弟我姓最勝彼姓不如我族姓子彼非是族姓子計名號者是謂有盡從初發意乃至成佛不見有成亦不見佛假號名字悉皆空寂不見有空云何為空誰造此空空自無空云何言空是謂無盡

「菩薩摩訶薩法說義說句說字說從無明至行乃至生死無明[20]愛取[21]法因緣不盡迷惑顛倒無明所繫從冥入冥能拔濟出是謂有盡無明緣行行緣識識緣名色名色緣六入六入緣觸觸緣受受緣愛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生緣老死憂悲苦惱縛著繫戀蠲除無所著[22]無明滅無明滅則行滅行滅則識滅識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觸滅觸滅則受滅受滅則愛滅愛滅則取滅取滅則有滅有滅則生滅生滅則老死憂悲苦惱滅老死憂悲苦惱緣生生緣有有緣取取緣愛愛緣受受緣觸觸緣六入六入緣名色名色緣識識緣行行緣無明老死憂悲苦惱滅則生滅生滅則有滅有滅則取滅取滅則愛滅愛滅則受滅受滅則觸滅觸滅則六入滅六入滅則名色滅名色滅則識滅識滅則行滅行滅則無明滅解了法性種[23]種滅不滅亦不見滅亦不見不滅云何為滅滅無滅是謂無盡

「菩薩摩訶薩分別曉了起法盡法起不知所從來[1]何知所從去起亦無起盡亦無盡是謂無盡曉了起盡悉無處所如空無著云何無著不見無著無著無此無著是謂無盡

「菩薩摩訶薩欲得總持三昧四無礙慧晝夜經行舉身輕重初習法觀去地初如阿摩勒果漸如鞞醯勒果轉如呵梨勒果去地如指影等漸漸去地七人影等此是俗禪凡夫仙學菩薩於是學而不住是謂有盡心通無[2]礙不住五通非不住通解了諸法法性自然無明真際皆悉自然亦無自然云何自然不見自然無自然是謂無盡

「菩薩摩訶薩以空滅想於色無受等分眾生不見差降在閑[3]靖處思惟識念不見造色不見無造色一向究竟向涅槃門是謂有盡念身非常施戒定意不畏墮落沒溺生死雖處生死如鳥飛空不見形影悉知無所有是謂[4]為火滅灰聚無有熱氣求火主質無人無我無壽無命觀察分別誰所造作識亦無識十八界入推尋無本百八愛著悉無所有通達往來不見不可見不可護持不見有持者云何為持持無所持是謂無盡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金色六通清徹深解佛慧功德無量權變非一欲問如來無盡之義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齊何名為無盡義耶

佛告金色菩薩摩訶薩「無盡[5]法者無言無[6]云何見[7]問說無盡[8]」爾時世尊即與金色菩薩而說頌曰

「虛空無色像  尋生亦無本
胎分無有量  如[9]河注[10]乎海
無盡法寶藏  三世[11]佛父母
欲得求盡本  正可生惑心
解了法相空  塵垢滅無餘
成佛金剛身  莊嚴眾相具
分別佛身空  內外無所著
雖演無盡寶  億萬不說一

爾時如來說無盡寶時現坐菩薩學無學等發意趣向無盡法藏諸天人與非人皆發無上立不退轉

[12]菩薩處胎經五神通品第十七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妙勝具足六度善權方便所在教化靡不周遍處處入眾見靡不喜[13]正觀定意為世福田若善男子善女人遭此菩薩摩訶薩諸惡除盡普[14]發福[15]思惟平等不二法門恒以如幻如化如夢法濟[16]渡群生修治佛道無有彼我爾時妙勝菩薩即從坐起叉手合掌前白佛言「善哉世尊五神通菩薩云何得知分別其行修習何法得神通道

佛告妙勝「諦聽諦聽善思念之吾當為汝分別通慧

「唯然世尊願樂欲聞

[17]「妙勝此欲界中善男子善女人不須眼通生便徹見一閻[18]浮內眾生之類城郭屋舍山巖樹木或有善男子善女人眼能觀二天下三天下四天下不須眼通生便觀見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不須[19]眼通[20]通清徹聞一天下男聲女聲馬聲車聲所聞聲[21]響即能別知不修耳通一一曉了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不習不學自識宿命吾從某處來[22]生此間父姓某母姓某兄弟姊妹名姓種族盡能別知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不修習神通知他人心行善行惡斯趣惡道斯趣善道此生天上此生人中此生餓鬼此生地獄此生畜生此是有緣眾生此是無緣眾生或有善男子善女人身能飛行周旋往來不修身通身便能飛無所觸礙履空如地履地如[23]

佛告妙勝「此五種人非實神通退法眾生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修眼聖通除色斷垢念不移易究竟道門何謂道門三空定是便能得見[24]一千天下二千天下三千大千天下或有善男子善女人修[25]耳聖通寂然入定清淨聞一天下千天下二千天下三千大千天下男聲女聲象聲馬聲車乘鍾鼓之聲一一分別知聲好惡[26]此聲生天知聲生人知聲生餓鬼知聲生畜生知聲生地獄知聲有緣眾生知聲無緣眾生皆悉分別一一曉了或有善男子善女人[27]清淨修道除去識垢內外無瑕得意聖通自識宿命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乃至無數阿僧祇劫[28]所從來處父母兄弟國土清淨悉能識知或有善男子善女人[29]六神通解知法性強記不忘意止覺道分別三明定意不亂便能得知他人心念一生二生三生四生乃至無數阿僧祇劫所從來處皆悉知之父母兄弟國土清淨[30]姓種族皆悉知之或有善男子善女人思惟法觀以心持身以身持心食知止足睡眠覺寤意想如空於婬癡亦不慇懃計身無我心法清淨意識以定便能舉身一鼓二鼓乃至七鼓漸漸習定遊一天下二天下乃至三千大千剎土入地如空山河石壁無所罣礙或有善男子善女人臨當成佛以智慧力除眾生垢坐樹王下端坐思惟自發誓願『吾不成佛不起于坐』如我曩昔坐閻浮樹下三十八日觀樹思惟發此誓時感動天地六返震動弊魔波旬將諸兵眾雨沙礫石雷電震吼不能令吾動於一毛何以故慈潤普遍愍眾生故得成作佛六通清徹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凡夫所得通  猶如諸飛鳥
有近亦有遠  不離生死道
佛通無礙法  真實無垢穢
念則到十方  往反不疲惓
以慈念眾生  得通無罣礙
仙人五通慧  轉退不成就
我通堅固法  要入涅槃門

爾時世尊與妙勝菩薩說此法時有百七十億眾生捨俗五通得六通慧[1]

[2]菩薩處胎經識住處品第十八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普光——大慈大悲神足自在好樂深奧功德成就從無央數阿僧祇劫拯濟眾生拔苦根本得六神通所經過處佛事不斷——即從坐起偏露右臂右膝著地叉手合掌前白佛言「既聞如來分別六通無所罣閡遍滿十方諸佛世界假令諸佛正法平等無有差別今此識法住無所住六通識法識是一法為若[3]若識是一法如來金色神足道場得遊諸佛剎土為識致身為身致識若身致識則無六通若識致身此名一法無身無識唯願世尊報我此義

佛告普光菩薩「汝所問義為第一義問為世俗義問若俗義問識法若干無有定相第一義問則無身無識何以故分別識法自性空寂無來無去亦無染著汝問金色——此有為法五陰成就非自然法非第一義——佛色身法於第一義則為有失我今為汝說識相法菩薩行六通身識共俱非識先身後非身先識後何以故相法自然識不離身身不離識猶如二牛共一軛若黑牛前白牛後則種不成就若白牛前黑牛後種亦不成就非黑牛前白牛後非白牛前黑牛後則種成就神足道果亦復如是身識共俱無有前中間如來色身有前有後有中間此世俗法非第一義於虛寂法無有若干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如來金色體  三世所奉敬
為人作重任  無上無極尊
忉利諸天人  晝夜散花香
梵天及營從  作樂而娛樂
於百由旬內  遍滿虛空界
高聲稱善哉  佛識不可見
無內中間  為世愚惑故
現有六通法  過去無數佛
光相亦如今  欲求識法本
寂滅不可見  菩薩六通道
現盡無有盡  出息入息念
不著三界有  觀身內外淨
金色空[4]無著  識法亦如是
無去現在  五陰性清淨
無今身後身  一一分別相
永到安隱處  識相有六事
亦名六障法  六識所住處
生滅不可盡  猶如水上泡
一滅[5]已復生  識法自然空
流馳滿諸方  我[6]本所造行
身識二事俱  獨步無等侶
說法無上道  諸法識為本
所向隨身相  雖住亦不住
教化苦惱者  眼見前色法
識在中間障  非色來入眼
亦不眼就色  分別此彼法
由識知善惡  識自無識法
耳聲[7]香別  六業自生緣
故造善惡行  聲不來就耳
[8]意亦爾  法法相因緣
無著空無法  賢聖八品道
三十七行觀  虛空寂然界
無相無有願  行有[9]白黑報
受對識分別  欲求識實相
不見有住處  莊嚴佛剎土
四等無所畏  解了[10]諸法空
識滅行亦滅  菩薩成道果
無去今法  識如幻化道
不住於彼此  識滅歸虛空
假號無真實  初入四空定
除想無係著  竪顯高法幢
演暢識相法  前識非後識
亦不離於識  三界第一尊
乃能究識性  如人在山頂
通達見四遠  分別善惡行
天眼通第一  遠見十方界
有黠智慧人  如掌觀明珠

爾時世尊說此頌時八十四億眾生欲得遠離六識法相不樂生死流轉五道發弘誓心住無識[1]

[2]菩薩處胎經善權品第十九

爾時座中有菩薩名曰舉手前白佛言「世尊願聞菩薩摩訶薩權變無數不可稱計

佛言「菩薩摩訶薩常行善權非此非彼非兩中間隨前適化義說句說思惟義趣莊嚴佛土六度無極乃至[3]相知滅方便導引無所罣[4]不自貢高亦無憍慢容貌端[5]正法服齊整受前信施非度不捨光相端嚴言說清淨為一眾生住壽億劫留形在後餘方教化如是分身難可思量所可遊化無覺知者在鬼神界現大神力亦使彼鬼度化眾生展轉相教不失道教復次權變[6]作佛形像光相炳然其有覩見及聞所說法竟語安隱快樂禪定覺道明慧解脫契經偈經記經授決經處經出要經廣長經聚經生經廣普經未曾有經現經轉經譬喻經因緣經隨所趣向與說深法解空無我眾生所念各各不同能令一切入解脫門譬如[7]眾源陂池五河[8]駛流各各有[9]悉歸[10]于海便無本名亦如須彌跱立難動雜色眾鳥往依附[11]皆同一色便無本色菩薩摩訶薩教化眾生淨佛國土亦復如是眾生心識所念不同若干思想能令一切至解脫門想定意滅[12]便無本[13]念同一解脫是謂菩薩摩訶薩權變適化不可測量

爾時世尊即說頌曰

「譬如田農夫  選擇良美地
下種不失時  溉灌以時節
長養苗成就  不[14]霜虫[15]蝗災
究竟獲[16]果實  收藏無憂畏
菩薩真實法  六度無極田
消除慳貪心  溉以甘露水
善權方便道  明了去就法
導引眾生類  得至不滅處
病煩惱  燒諸心善根
善權方便護  解了去就法
夫人欲出家  禁戒以為首
不著飾好法  行權菩薩道
畢命不惜身  不犯如毫釐
身如草土[17]  隨人所[18]爴割
忍如安明山  堅固不可[19]
護戒方便道  毀譽無增減
出冥在明處  菩薩善權道
現身在人間  哀愍一切故
或現微細形  出入無罣礙
道場諸佛坐  滅結更不生
其有至道場  結盡永無餘
亦如大導師  將諸商賈等
入海採珍[20]  珊瑚[21]琥珀珠
明月隨意寶  安隱還本國
父母諸兄弟  眷屬奴婢使
和悅心歡喜  如定除去想
行權菩薩等  搜求無盡藏
了別珍琦妙  自用瓔珞身
善權導師長  六度為妻息
四等心覆蓋  塵垢不著心
世多愚惑人  守慳不布施
積財[22]千萬億  稱言是我有
臨欲壽[23]終時  眼見惡鬼神
刀風解其形  無復出入息
貪識隨[24]諸惡  受報甚苦辛
將至受罪處  變悔無所及
佛以權智度  就彼而說法
利根自省罪  悔心不藏匿
聞法得度脫  菩薩善權道
如人生[25]便盲  不識玄黃色
遭遇聖巧匠  療治以法藥
昔聞有五色  青
既得明眼識  不別青
菩薩善權道  分別至究竟
蕩除八難法  不生亦不滅

爾時世尊說此頌已有百億居士行善權道畢竟無為住無住地[26]

[27]菩薩處胎經卷第五


校注

[1037025] (卷譯)十三字【大】〔-〕【知】 [1037026] 入【大】菩薩處胎經入【宋】【元】【宮】不分卷【宋】【元】【明】【宮】 [1037027] 顯【大】履【宋】【元】【明】【宮】【知】 [1037028] 閡【大】下同礙【宋】【元】【明】【宮】下同 [1037029] 發【大】護【元】 [1037030] 諸【大】說【元】【明】【知】 [1038001] 身【大】耳【宮】 [1038002] 髦【大】毛【宋】【元】【明】【宮】 [1038003] 鬣【大】獦【宋】【宮】 [1038004] 鏤【大】漏【知】 [1038005] 無識【大】寶無有識者【宋】【元】【明】 [1038006] 性【大】姓【知】 [1038007] 正【大】*政【知】* [1038008] 𢍶【大】捲【宋】【宮】惓【知】 [1038009] 瀉【大】寫【宋】【元】【明】【宮】【知】 [1038010] 提【大】逮【元】【明】 [1038011] 釋【大】帝釋【宋】【元】【明】【宮】 [1038012] 其【大】本【知】 [1038013] 是【大】見【宋】【元】【明】【宮】【知】 [1038014] 相【大】心【宮】 [1038015] 屬【大】囑【宋】【宮】 [1038016] 害【大】割【宮】 [1038017] 繼【大】係【宋】【元】【明】【宮】 [1038018] 視【大】示【知】 [1038019] 鬼【大】鬼道【元】【明】 [1038020] 名【大】多【知】 [1038021] 諸【大】諸粟【知】 [1038022] 稟【大】〔-〕【知】 [1038023] 正【大】正法【元】【明】【知】 [1038024] 械【大】核【宮】 [1038025] 不【大】非【宋】【元】【明】【宮】 [1038026] 妄【大】亡【知】 [1038027] 治【大】〔-〕【宋】【元】【明】【宮】【知】 [1038028] 處【大】處菩薩【知】 [1038029] 苦【大】〔-〕【知】 [1038030] 菩薩經【大】〔-〕【明】 [1038031] 明註曰大南藏作來 [1038032] 節【大】節節【知】 [1038033] 池【大】地【宋】【元】【明】【宮】【知】 [1038034] 仞【大】多羅【知】 [1038035] 赤【大】玄【宋】【元】【明】【宮】 [1038036] 文尼【大】*文尼佛【宋】【元】【明】【宮】*牟尼【知】 [1039001] 丈【大】大【明】 [1039002] 往【大】住【知】 [1039003] 尼【大】佛【宋】【元】【明】【宮】 [1039004] 耶【大】也【宋】【元】【明】【宮】 [1039005] 千【大】十【宋】【元】【明】【宮】 [1039006] 忍土【大】〔-〕【宋】【元】【明】【宮】【知】 [1039007] 等【大】〔-〕【宋】【元】【明】【宮】 [1039008] 各【大】悉【宋】【元】【明】 [1039009] 佛【大】〔-〕【知】 [1039010] 東【大】東南【宋】【元】【明】【宮】【知】 [1039011] 炎【大】焰【元】【明】 [1039012] 詣【大】諸【知】 [1039013] 明註曰著南藏作者 [1039014] 一【大】二【宋】【元】【明】【宮】【知】 [1039015] 無【大】有【知】 [1039016] 染【大】染於濁【宋】【元】【明】 [1039017] 惰【大】墮【宋】【元】【明】【宮】 [1039018] 著【大】者【元】【明】 [1039019] 姓【大】性【宋】【元】【明】【知】 [1039020] 愛取【大】取愛【宋】愛育【宮】【知】 [1039021] 法【大】妄法【宋】【元】【明】 [1039022] 無【大】則無【宋】【元】【明】 [1039023] 種【大】稷【宮】【知】 [1040001] 何【大】不【宋】【元】【明】【宮】 [1040002] 礙【大】且【知】 [1040003] 靖【大】靜【宋】【元】【明】【宮】【知】 [1040004] 為【大】為盡【宋】【元】【明】【宮】 [1040005] 法【大】〔-〕【知】 [1040006] 說【大】語【知】 [1040007] 問【大】聞【宋】【元】【明】【宮】 [1040008] 義【大】法【宋】【元】【明】【宮】 [1040009] 河【大】何【宋】【宮】 [1040010] 乎【大】于【宋】【元】【明】【宮】 [1040011] 佛父母【大】父母佛【知】 [1040012] 菩薩經【大】〔-〕【明】 [1040013] 正【大】止【元】【明】 [1040014] 發【大】蒙【宋】【元】【明】【宮】 [1040015] 慶【大】度【知】 [1040016] 渡【大】度【宋】【元】【明】【宮】 [1040017] 言【大】告【宋】【元】【明】【宮】 [1040018] 浮【大】浮提【宋】【元】【明】【宮】 [1040019] 眼【大】耳【宋】【元】【明】 [1040020] 通【大】根【宋】【元】【明】 [1040021] 響【大】嚮【知】 [1040022] 生【大】至【宋】【元】【明】【宮】 [1040023] 虛【大】空【宋】【元】【明】【宮】 [1040024] 一【大】〔-〕【宋】【元】【明】【宮】【知】 [1040025] 耳【大】〔-〕【知】 [1040026] 此【大】知【元】【明】 [1040027] 清淨修【大】修清淨【元】【明】清淨【知】 [1040028] 所從【大】從所【宋】【元】【明】【宮】 [1040029] 六【大】十【宋】【元】【明】【宮】【知】 [1040030] 姓【大】性【宋】【宮】 [1041001] 卷第三終【宋】【元】【明】【宮】+(菩薩處胎經卷第三) [1041002] 卷第四首【宋】【元】【明】【宮】〔菩薩經〕經名-【宋】【元】【明】【宮】第十八知恩院本全部後世補寫 [1041003] 干【大】干也【宋】【元】【明】【宮】 [1041004] 無【大】有【宮】 [1041005] 已【大】以【宋】【元】【明】【宮】 [1041006] 本【大】今【宋】【元】【明】【宮】 [1041007] 香別【大】香味【宋】【宮】別香【元】【明】 [1041008] 口【大】中【宮】 [1041009] 白黑【大】黑白【宋】【元】【明】【宮】 [1041010] 諸法空【大】識空法【宋】【元】【明】【宮】 [1042001] 地【大】也【宮】 [1042002] 〔菩薩經〕經名-【明】 [1042003] 相【大】想【宋】【元】【明】【宮】【知】 [1042004] 閡【大】礙【宮】 [1042005] 正【大】政【知】 [1042006] 作【大】化【宋】【元】【明】【宮】 [1042007] 眾【大】泉【宋】【元】【明】【宮】 [1042008] 駛【大】𣷱【知】 [1042009] 名【大】各【知】 [1042010] 于【大】乎【知】 [1042011] 止【大】山【元】【明】【宮】【知】 [1042012] 便【大】更【宋】【宮】 [1042013] 念【大】意【宋】【宮】 [1042014] 霜【大】傷【元】【明】 [1042015] 蝗【大】蟥【宋】【元】 [1042016] 明註曰果南藏作裹 [1042017] 糞【大】墨【知】 [1042018] 爴【大】圌【宋】【宮】剬【元】【明】團【知】 [1042019] 沮【大】俎【知】 [1042020] 琦【大】寶【知】 [1042021] 琥珀【大】虎珀【宋】【元】 [1042022] 千【大】十【宮】 [1042023] 終時【大】命終【宋】【元】【明】【宮】 [1042024] 諸【大】善【宋】【元】【明】【宮】【知】 [1042025] 便【大】鼓【知】 [1042026] 不分卷【宋】【元】【明】【宮】 [1042027] (菩薩五)八字【大】〔-〕【知】
[A1] 雕【CB】【麗-CB】彫【大】(cf. K13n0406_p0372a19)
[A2] 于【CB】【麗-CB】干【大】(cf. K13n0406_p0393c05; T54n2128_p0468a17)
上一卷 下一卷
版權宣告 捐款贊助 流通分享